战略的孤独

2024-07-15

战略的孤独(精选四篇)

战略的孤独 篇1

马尔克斯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的致辞中提到, 《百年孤独》中的“孤独”是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拉丁美洲的封闭、落后、迷信和固步自封造成了她的“孤独”, 同时也阻碍了整个民族的前进与发展。作者以自己的家乡, 一个拉美小镇为原型, 虚构出了一个名为马孔多的小镇和一个名叫布恩迪亚的家族。以这个家族七代人连同着小镇在一百年中从建立、繁盛, 再到衰落, 最后一起消逝在历史中, 来代表了整个拉丁美洲的百年兴衰史。布恩迪亚家族中的个人命运和孤独编织成了一部家族史, 这个家族史又代表了一部民族史。通过这个家族, 读者可以感觉到整个拉美民族深深的孤独, 家族最后的衰败也在抗议和警醒着人们 :排斥现代文明、愚昧落后、与世隔绝的孤独精神只会带领整个民族走向灭亡。而作者的最终意图, 是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 冲出桎梏, 打破孤独。

在《百年孤独》里, 马孔多是个三面环水的神秘小镇, 一切东西和生活方式都还处在原始状态, “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 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直到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带来了磁铁、望远镜、放大镜, 用科学消除了村民和外界世界的距离, 愚昧的人们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比他们自己的村庄精彩万分。尽管老布恩迪亚绞尽脑汁想出了“地球是圆的, 就像个橙子”, 并努力向村民证明自己的理论, 却没有人相信理解他, 人们无法接受外来的文明, 注定了无法改变的孤独。再后来的独立共和和无休止的内战使人们陷入了更深的孤独。西方的经济掠夺体现在书中的香蕉热, 这为马孔多带来了繁荣和财富, 也带来了西方的文化入侵。在一次镇压罢工工人的大屠杀后, 马孔多又回到了起点。村民无法认出自己的村庄, 原有的自尊与人格都荡然无存, 一切的努力和抗争都归于失败。在一百年这个轮回中, 马孔多带着它的孤独回到了原点, 随着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 在飓风中化作可怕的瓦砾与尘埃漩涡, 消失在历史中。

布恩迪亚家族中性格鲜明的成员, 长相不同, 个性不同, 但是都带有着统一的家族印记——孤独。存在于他们血液里的勇敢、自立、探险精神、倔强、桀骜不驯, 和乱伦的冲动, 使每个孤独者都能在读者心里留下深深的个人徽记。第一代人何塞·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 是马孔多的开拓者, 带领全村人建立了一个有秩序的繁荣村庄。他疯狂的迷恋着科学研究, 独自发现了地球是圆的, 钻研自动钢琴的机械运行原理, 但是他埋头追求真理和理性的时候, 村民甚至自己的妻子都不能理解他, 对他的开放性始终是冷嘲热讽。最终他迷上炼金术, 失去了理智, 被家里的亲人捆在大树下, 陪伴他的只有虚无的幽灵, 孤独地走向了死亡。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是家族第二代人, 也是马尔克斯在书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是在马孔多出生的第一个孩子, 在母亲腹中就会哭泣, 三岁时就能预知未发生的事情。他富有想象力, 并继承了父亲探索科学的求知欲。长大后参加了起义, 成为了一个名声大震的起义军领袖, 一生共发动了32场起义, 却无法真正让独裁统治彻底消失。他甚至拒绝共和国总统授予他的勋章, 又成为了反政府武装的革命军总司令, 去镇压自己曾领导的起义军。后来起义失败, 他签订了投降协议, 心灰意冷, 回到马孔多, 钻进作坊里终日反复制作小金鱼, 做好了熔掉, 熔掉了又重新做, 把自己封闭在了一个孤独的世界。

在布恩迪亚家族性格乖张、行为怪异的众多人物中, 有一个与众不同之人物——美人儿蕾梅黛丝。她每天要洗澡, 而且一连洗好几个小时, 好把身上的污垢洗掉。她喜欢裸体于人前, 不受到任何世俗的约束。她拒绝所有男人对她的求爱, 凡是对她图谋不轨的人都要遭受厄运。她心地善良、拥有倾城倾国之貌, 但是心如止水、无牵无挂, 无欲无求, 所有人类的世俗情感在她身上都无法驻足。马尔克斯对这一人物的最终归宿是让她抓着床单飞上了天, 作者认为只有这样, 才能保留她的这种纯洁而神圣的美。美人儿蕾梅黛丝就是书中美的象征, 在马孔多她被当成头脑简单、智商低下的白痴, 其实她才是心智最为清醒的一个。也正是因为这样, 在这个污浊的尘世间, 她是无法停留的。而这种方式的美, 也是从头到尾的孤独。

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 以超现实的写作手法, 把布恩迪亚家族跟整个拉丁美洲的社会历史发展完美结合起来, 用梦幻般的语言为世界带来了这部史诗巨著。一百年是一个轮回的单位, 孤独这个主题, 更多的是要警醒当下世人, 要团结进步, 这对发展中的民族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摘要: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史诗级的鸿篇巨制, 通过描写马孔多镇上的布恩迪亚家族在一百年中七代人的兴衰消亡, 阐释了“孤独”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民族症结。而要摆脱孤独的归宿, 就要全民族团结, 统一力量, 共同摆脱孤独。

关键词:孤独,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

参考文献

[1][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范晔译.百年孤独[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1.

[2][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门多萨.番石榴飘香[M].林一安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7.

孤独老人的生活故事:孤独的乐趣 篇2

没有了那些稚嫩的笑声叫声甚至哭声,王大爷的一天变得漫长起来。

这房子是儿子给王大爷买的,王大爷以前住的村子拆迁,王大爷不愿意跟儿子去海边那个陌生的城市,儿子只好将王大爷留在了这里,儿子说,这个小区环境好,条件也好,生活方便。

王大爷背着手在小区里转悠,小区里花草树木繁盛,王大爷趁左右没有人的时候悄悄地摸摸树,摸摸花和叶,心里就犯嘀咕:“这咋都和假的一样呢?”

以前,王大爷家的院前屋后都是树,满眼的花花草草和庄稼,那就和每天呼吸的空气一样自然,小区里修剪整齐的树木花草反而有了一种不自然的呆板。

小区里有下棋的,有打麻将的,还有跳舞的,看着都挺乐呵的老人们,王大爷也尝试着融入看棋的行列,发现下棋的人不怎么吭声,旁边围观的人却经常吵的不亦乐乎,还有人拉着王大爷要求支持,王大爷哼哼哈哈地说不出什么来,因为王大爷就不会下棋,旁边的人就切的一声,再也不看王大爷一眼了,王大爷觉得很生气,不就下个棋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回到家,王大爷闷闷地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突然,王大爷发现不对头,怎么一群工人在幼儿园里又拆又挖的,难道幼儿园不办了吗?

王大爷急急忙忙地冲进了幼儿园,质问工人为何要对幼儿园动工,工人们莫名其妙的看着气红了脸的王大爷,说,您是哪位啊?幼儿园和我们签有合同,我们负责给幼儿园重新装修,重新铺操场啊,您要是不高兴,找幼儿园的人说去。

王大爷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以后每天,王大爷都会来幼儿园转一圈儿,时不时还指指点点,甚至有时就坐在那儿看着工人工作。

工人们都相互悄悄地问,这老爷子是不是幼儿园请来的监理啊?

没有谁能回答的出来。

幼儿园是王大爷的精神乐园,幼儿园飘出来的奶声奶气的声音已经渗进了王大爷的生活,坐在阳台上看幼儿园活动是王大爷最大的乐趣。

假期终于结束了,王大爷兴奋地好像自己也准备上幼儿园了似的。

王大爷一早就坐在阳台的藤椅上等待着,整个上身都伏在了窗边儿,着迷地看着窗外。

这是送孩子的时间。一个个像小蝌蚪,扭动着不情愿的小身体的小朋友,从各个方向,带着迷惑苦恼的表情,被家长紧紧地抓着小手,牵进了幼儿园。

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突然哭了起来,像小糖人似的紧紧地粘在不知是爷爷还是外公的身上,不愿意走进教室,爷爷或是外公蹲下了身子,心疼地擦去孙子或外孙小脸儿上的泪水,一再的保证一放学立刻就会带他回家。

刚刚还是满脸不高兴的一个小女孩,看见哭泣的小男孩,立刻猛摇妈妈的手臂,用手指着小男孩,大声的说,妈妈,王天浩哭了,他不乖哦!妈妈笑了,说,对,你是个乖宝宝,一会儿你去告诉王天浩要做个乖宝宝哦!小女孩开心了,重重地“嗯”了一声。

小朋友们唱歌的时候王大爷跟着哼哼,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玩游戏的时候,你追我打,王大爷会高兴的哈哈笑出声来,小朋友们列队喊一二一,王大爷也会跟着喊一二一。

王大爷每天的生活开始跟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同步了。

早晚浩浩荡荡接送孩子的场面,有多少辆小汽车,有多少电动车,王大爷都清清楚楚。

尤其一见那个胖小子王天浩在操场上手舞足蹈的又蹦又跳,王大爷心里充满满足:“捣蛋的傻小子哦。”满是皱褶的脸上也不自觉地泛出了笑容:“老婆子,快来看呀!那小子是不是和栓子小时候一样胖。”喊过之后,王大爷意识到自己忘了,老伴儿已经走了一年了,这房子里只有他一个人。

胖小子王天浩下午从幼儿园里出来时仿佛解放了似的笑声也让王大爷陶醉,王大爷使劲儿地回忆,儿子小时候的笑声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但怎么也回忆不起来,王大爷就又想起了老伴儿,老伴儿是一定记得儿子小时候的笑声的!

最好的战略,要拼孤独 篇3

我这臭毛病,小时候挺烦恼的,后来有一天看《倚天屠龙记》,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张无忌把招数忘掉了,别人很着急,但张三丰赞许他,说这才是真学会了。我看后很兴奋,哎呀,原来我早就会这种“取其意、忘其形”的功夫嘛!

比如,第一天马云在大课上,问大家,谁能说说战略的三个要素?大家纷纷回答,没想到这是马云挖的一个坑——因为他讲的内容是“战略的六个要素”,只不过分成了“上三路,下三路”。其时,大家不断给出各种答案,我虽不举手,但脑子转得飞快。

我十年前写文章,就经常谈到战略。但现在一问这个题目,我仍然坚信,第一个要素,就是“差异化”,不过,这个也是最没啥可写的,十年前就写完了,政治正确,却也没啥新发挥。

战略手艺化

而第二个要素,我认为是明茨伯格提出的“战略手艺化”,关于这点,其实也早就谈过无数遍,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我体会更深刻。所谓“手艺化”感悟之来源,是明茨伯格的老婆搞陶艺,明茨伯格某天抽风,说:“老婆给我玩一会吧?”然后捏出来各种丑八怪陶瓶,他觉得自己动作都对呀,怎么还是搞不定呢?他老婆手把手扶着他弄,注意,这时背景音乐是《Unchained Melody》,“Oh, my love, my darling……”然后被明茨伯格悟出来:这是个“灵感、计划、行动、反馈、修正、再计划、再行动、再反馈、再修正……且不介意期间多来点灵感”的复杂过程。

易到用车的创始人周航,与快的打车的创始人陈伟星,都是湖畔一期的同学,他俩我早就认识。基本上他两位,都是当年差不多时间,悟到了用手机叫车,改造交通,只不过出发点一个从“专车”,一个从“出租车”。

实际上这个问题困扰我挺久的——如果没有参照物,你让我今天时光穿梭回当年,逼我也从O2O的交通角度创业,我仍然选择周航的道路——逻辑上,出租车的手机APP搞法,是死路一条:出租车本身牌照由政府管控,是个“固定存量市场”,没法做增量,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最需要车的时候,根本没法增加“供给”,而另外空闲时段,明显是“需求”不足,满街空车,却无法降价(抱歉,价格也是政府锁死的)。

有人说了,当年滴滴、快的创业的时候,就有给出租司机“小费”的补充功能呀。对的,我知道,可惜这个“小费”把时间拉长来看是然并卵:早晚高峰期拥堵,根本原因是车全满,并且都堵在路上,小费加少了,司机也没动力多绕道来接你。而且,所有人都加一点点小费,整体来看,是萨缪尔森提出的“合成谬误”——看露天演唱会的人,第二排开始踮脚尖想看得更清楚些,导致第三排不得不踮,否则更看不见,然后第四排到最后一排,更是人人都踮脚尖——大家都额外付出了成本,却没得到任何价值。

那么把小费加更多呢,比如不设上限的小费额度?唉……真的多加,那不就是“专车”思路了么?干脆用价格撬动“增量市场”,把市场化的私家车,投入到城市运力中,易到用车从第一天就是这么干的。

结果你也知道了,滴滴快的才是市场的大赢家,从“错误的出发点”一路狂奔,由于买卖双方都不用多教育,补贴真有用,单量足够大,成长足够快,海量融资后,突然拐了个大弯,跑进了“专车赛道”,一举就超越了耕耘数年的专车开创者易到用车……

我不止一次问过自己,把我置身于关键竞争节点的周航,我该怎么做?

这个世界,大逻辑管小逻辑……谁能想到,一个“此路不通”的逻辑,只是因为“存量巨大,教育简单”,而导致“补贴更见效”,起量第一快,结果成为腾讯和阿里的“移动支付代理人战场”,数十亿资金砸下去,目的其实是为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护城河。所以,谁又能更牛×到创业第一天,看准了这层呢?

如果有人真牛×,也绝不是第一天能想到的,而是“战略手艺化”的产物,一旦发现风头不对,哪怕是另外赛道的对手,貌似跑得太快了,就得问自己:我靠,这仗再打下去,会不会有另外的商业大逻辑出现啊?“跳出战役看战争,跳出战争看政治……”

只有这种能力出现,用“手艺化”的思维去“修正”战略,或者说不停地试错,再行动、再修正,甚至来个“天外飞仙”的灵感,匪夷所思干点啥,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

战略孤独

而我今天特意想说的战略第三要素,则是第二个的反面补充:战略的孤独——赌大家还就是都看不懂了,全世界就你一个人傻傻坚持,坚持到守得云开见月明,坚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中的第一章,第一句话就说,当他面试应聘者时,最常问的一个问题是“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后来彼得·蒂尔在不同场合补充过这个观点,他说,很多人误解了这个问题,他们总是在众人熟知的事物上,加上个负号,就以为这是“与他人有不同看法”了。其实,你和大家仍然是同一条路上的人,用同一套思维方式思考。

举个例子,我有一次和峰瑞资本的李丰聊天,我纠缠于神州专车的B2C模式,逻辑上是打不过Uber、滴滴们的C2C模式的,而且,从烧钱的角度讲,应该没人会持续投市场的第三名,毕竟前两名已经把市场上所有大风投的钱都拿遍了。

而李丰的角度很有趣,他说,你知道美国租车市场的第一、二名,赫兹和AVIS背后的大股东是谁吗?是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为毛呢?

因为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的产业支柱,解决的就业实在是太大了,但经济总有景气和不景气的起伏,不景气之时卖不掉那么多车,总不好直接减产裁员吧?可是不裁员生产出来那么多汽车卖不掉咋办?

干脆金融手段,让汽车下沉到租车公司好了,这时,赫兹和AVIS的租车生意,本质上是一个“金融手段为依托的缓冲地带”,为通用和福特的汽车产能做“削峰填谷”服务。

通用汽车破产都有美国政府拿钱救的,因为大而不倒嘛!背后盘根错节的政治博弈,岂是区区租车公司那点盈利或亏损理解得了的?而你知道神州租车背后的股东,也开始闪现出汽车生产厂的身影了吗?

中国神州租车一直的商业模式,也和美国差不多,在汽车厂销售低迷之时,运用金融杠杆,有时6折吃进新车!帮汽车厂解决产能和现金流,但又不会将这批新车直接流入一手车市场冲击其价格体系——两年以后,这批车就可以当二手车卖了,比如还6折卖,很多人买得太开心了吧?对车厂而言,毕竟已经开始小改款了,不影响今年新车价格体系,所以无所谓;对神州租车而言呢?这两年的车,等于是白来的呀!怎么往外租都赚好不好?

以此逻辑,神州的专车业务,玩的逻辑和Uber、滴滴根本不一样好吗?为什么神州专车经常在广告里主打“我们家都是新车”?因为他们家根本不能等车太旧,就必须处理掉好吗?且理想状态下,他们家的车——在运营中最大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神州的成本有可能为零……至于融资就更简单了,你们Uber和滴滴找的是风险投资,烧几十亿元就觉得了不起?我们找的可是产业上游大金主,跟汽车厂商的腰粗比起来……你知道2014年仅仅一汽大众一家的广告费,就是45亿元人民币吗?谢谢,一家车厂,一年的广告费,广、告、费……

哦,为啥我喜欢找李丰聊天呢?因为这家伙是我见过的VC里最聪明的,每次和我抬杠,都不是给我的观点“加个负号”,而是从一个全新的“切入角度”,来拓展出新的“认知宽度”及“理解深度”。

上面讲得充满逻辑美感吧?可惜然并卵……轮到你制定自己的企业战略了,就直接糊涂对吧?什么是好战略?至少薄如一层窗户纸,最好厚如页岩层。简单来说,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太多了,你能直接想到的,这世界不下100人也都能想到,而且很可能有10个人和你同时开干了。

那拼的是什么呢?

从《百年孤独》看我们的孤独 篇4

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一个家族七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经历来反应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但是这百年的孤独给我最深刻的是全书中充斥的那么多血淋淋的事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所蕴含的启示。还有那揭示的每一个深刻到让人害怕的最深刻的人性和最真实的情感。布恩迪亚家族成员中每个人不同的孤独都似乎就是我们生活中面对的形形色色孤独的写实。而他们为打破这种孤独进行的种种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似乎也是对我们想远离孤独却总是陷入更多孤独中的讽刺。

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我想《百年孤独》也是在描写现实中的我们,不同的只是《百年孤独》把生活荒诞了,马尔克斯把孤独演绎到了极致:孤独至死。但故事荒诞到了极致总会显得那么真实,人心孤独到了极点总会让人觉着那么恐惧。布恩地牙家族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是中了孤独的魔咒,他们的命运似乎从一出生就流上了孤独的血液,直到孤独地死去。他们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而孤独的本质也就是因为他们每一个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产生的绝望、冷漠和隔离感,以至于最后对孤独的妥协。但是我们的人生却没有被那种叫做命运的东西控制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就意味着我们摆脱孤独了吗?恰恰相反,当我们更多地掌握着我们的命运时,我们却在很多的时候被孤独之感侵袭。这样看起来我们合理的生活真的同小说中那一个个荒诞的人物故事是一样可悲的。透过《百年孤独》我们所得到是可以看清我们现在的生活其实也是在孤独中的,认识到我们生活在怎样的孤独中和我们为什么会孤独,最终找出我们本来可以摆脱孤独的方法。

他们为什么会孤独,而我们为什么也会孤独呢?布恩地亚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而我们不是吗?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的孤独同样是由于我们与身边的人缺乏交流、了解和信任,缺乏感情沟通和我们越来越多生活在自己的空间中很少再去关心身边的人事物而造成我们只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当只有电脑成了我们“朋友”,手机成了我们朝夕相处的“玩伴”,一件件钢筋水泥的房屋几乎成了下班学习后唯一打发时间的地方,我们能不孤独吗?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拥有了先进的科技产品,我们可以通过一小小的手机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通过一台小小的电脑便可以做好多的事,可慢慢的我们的生活却被这一件件小小的东西所困住,我们不会再关心明天的朝阳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会再在夜晚的时候再抬头看看满天的星星,我们不会再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停下来好好的看一看这美丽的世界,我们似乎对这一切都失去了知觉,更可怕的是被困住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价值观也慢慢的因为这些行为而慢慢变得狭小甚至扭曲。在宿舍里的晚上我们很少会像以前说说笑笑,大学前的学校夜晚即使面对着被老师逮住的危险我们也会忍不住偷偷聊天,如今大学里没有了这种限制可我们却很少在聊天,手机已经几乎取代了彼此身边的人,人和人之间再无更多的交流时感情就淡了,信任就少了,误会就多了,每个人就会变的冷漠,最终每一个个体的冷漠就形成了这个我们所在的小的群体的冷漠甚至这个社会的冷漠,而在充满冷漠的环境中我们岂会不感到孤独。

有时候孤独会是另一种的形式出现:迷茫,不管是思想上还是感情上。阿卡迪欧·布恩是思想超前与周围人无法沟通的迷茫,奥雷良诺·布恩在战争中不知为何而战时的迷茫,阿玛兰丹在感情上的迷茫等等。迷茫导致他们的不自信失望甚至是绝望。而我们的迷茫在很多的时候同样是因为没有目标,缺少理性的思想,缺少追求的勇气,试想在人生的旅程中没有一份梦想相伴,生活该是有多孤独。其实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有憧憬,有梦想的,我们在无数个瞬间会下定决心去追求点什么,可是我们是那么的害怕面对一点点的困难,我们懦弱的站在梦想前边那一道道门槛前不敢迈出一步,或是在迈进去遇到点磕磕绊绊后就否定了自己就退了出来,我们都在幻想着成功东西唾手可得,可是却害怕一点点的付出。我们无法承受追求梦想过程中的那种孤独与艰辛,所以我们放弃了梦想,最终我们也被梦想所抛弃,最终一事无成的迷茫的看着未来的道路,无助孤独。认不清自己的方向在哪里的生活是孤独的;看清方向却战胜不了懒惰去勇敢追求目标那会是更加的迷茫,孤独会来的更深刻。放下手机,多和身边的朋友亲人聊聊天,离开电脑,多去看看外边的世界,鼓起勇气,朝着自己的梦想勇敢的迈出去,遇到困难也坚强的走下去。

“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在结尾用一个毁灭来终结了这个孤独的循环,似乎预示着当人无法走出孤独时结果只能是毁灭。而告诉我们的是命运经得起上天的安排却经不起自己糟蹋。一部《百年孤独》其实也是一个对生活敲响的警钟。经常想起孤独至死的恐惧也许我们会更好地对待生活,认识到我们孤独的原因也许我们能更好避免孤独。

摘要: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不仅是“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它反映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以及每个人不同的孤独, 同时还折射着当今现实中的孤独, 对现实生活有很大启迪作用。

关键词:百年孤独,人性,现实,孤独

参考文献

[1]李晓燕, 刘易平.马贡多的社会变迁及其现代性表现——《百年孤独》的社会学解读[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

上一篇:流行歌曲与时代心理下一篇:高校研究生招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