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伴癌变

2024-07-28

乳腺增生伴癌变(精选四篇)

乳腺增生伴癌变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乳腺增生伴癌变的女性患者40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年龄23~46 (37.5±6.3) 岁, 病程3~11 (5.2±2.5) 年;对照组年龄22~48 (36.2±5.8) 岁, 病程2~13 (6.3±2.1) 年。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并确诊, 且在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同意。2组患者年龄、病程、身体状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切除,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化疗手段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2组患者术后6个月均进行复查, 将复查结果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疾病稳定 (SD) 和疾病进展 (PD) 四个阶段。CR:患者经治疗后肿瘤全部消失, 并无其他不适症状;PR:患者经治疗后肿瘤的最大垂直径和最大直径乘积减少量≥50%;SD:患者经治疗后肿瘤的最大垂直径和最大直径乘积减少量<50%, 或增加量<20%;PD:患者经治疗后肿瘤的最大垂直径和最大直径乘积增加量≥0%。总有效率= (CR+PR+SD)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有所改善, 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乳腺增生患者在伴有癌变的情况下有以下3个特征: (1) 纤维腺病型的表征:此类患者的患病早期症状主要为上皮组织增生, 后期逐渐出现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病状。 (2) 乳腺囊肿病症:此类患者检查时均可见乳腺末梢腺管和乳腺的腺泡呈不同程度的扩张, 并伴有形状大小不同的囊肿样病症。 (3) 纤维化病症的类型:此类患者检查过程中间质呈纤维化表现, 且伴有小叶消失或萎缩现象, 乳腺细胞显著变小, 乳腺腺管发生弯曲变形[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于女性的恶性肿瘤病变, 是近年来危害广大女性生命健康的又一疾病, 而正确的分析病症和及时的对症施治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的关键。本结果及病理汇报表明, 经外科手术切除癌变组织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明显优于传统的化疗治疗方式。此外, 一些乳腺增生病变虽然与癌变性状并存, 且患者的上皮组织呈现出非正常的增生现象, 其中中重度非典型增生就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但并非为侵润癌, 医师在进行手术时对其中的囊肿型乳腺区部分和乳腺纤维化增生切除即可, 此手术即可避免乳腺癌出现, 又可治愈患者的乳腺增生[3]。癌前病变的又一特点是乳头状肿瘤, 患者在出现乳头溢液症状时需及时确诊, 避免乳腺癌的出现, 加强对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干预。此类病症均可通过相应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进而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病痛, 切实保护女性生命健康, 避免乳腺癌的病理危害。综上所述, 经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癌变病症可取的明显疗效, 较传统化疗治疗方式而言具有较高的治愈率, 在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杜平.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手术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J].当代医学, 2012, 18 (30) :89.

[2] 姬立东.外科手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变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1) :239-240.

乳腺增生是否会癌变? 篇2

乳房之所以发育,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相互作用与抑制的结果。雌激素起着刺激乳房发育的作用,而孕激素则可防止乳房过度发育。故在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或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分敏感时,都易导致乳腺增生。

对那些从未怀胎生子或不给孩子喂奶的女性而言,因得不到孕激素的保护,乳腺就容易出现问题。要想避免乳腺增生,最好在35岁前完成结婚生子,并在产后哺乳不要少于一年。此外,女性还要保持心情舒畅,不宜忧虑、生闷气,因为精神因素也是乳腺增生的最大诱因。

至于乳腺增生是否会癌变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认识尚存有分歧。部分学者认为,2%~3%的乳腺增生有癌变的可能;有的学者则认为,本病不恶变,却有乳腺增生和乳腺癌同时存在的可能。

乳腺增生伴癌变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140例,经皮下乳腺癌切除术后有效患者119例,为有效组,年龄25~50(36.5±7.8)岁;无效患者21例,为无效组,年龄25~50(36.5±7.7)岁。2组患者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伴癌变,且单侧乳腺发病;(2)患者符合手术治疗适应证;(3)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目的,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等乳腺良性疾病;(2)患者存在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神经功能异常等内外科基础疾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皮下乳腺切除术,给予全身麻醉,上肢向外张开10°~25°,沿其乳房外边缘切开,游离并切除乳腺浅筋膜表层和内层间的增生和癌变组织,并用组织钳将浅筋膜层拉至乳头部位切开,夹起乳腺腺体翻开,切除浅筋膜间游离疏松结缔组织以便完整切除乳腺腺体。同时探查乳腺周围淋巴结有无癌细胞转移并尽可能切尽,结扎血管、置引流管、逐层缝皮,加压包扎,术闭。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措施。手术切除的乳腺组织迅速放入-80℃冰箱中冻存,待检,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otch1与Cyclin D1阳性表达率。首先制作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每一标本制作3张,经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水化后行高温高压煮沸,修复抗原。采用0.3%过氧化氢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滴加正常山羊血清1滴静置10min封闭抗原。每一切片分别给予一抗稀释液稀释的抗Notch1和抗Cyclin D1抗体一滴(ABCAM公司生产,稀释浓度1∶50),4℃过夜。次日室温放置30min后PBS洗净,滴加二抗,置于37℃水浴箱中孵育30min,PBS洗净后滴加DAB显色液1滴,静置显色3~5min,流水冲洗10min。苏木素复染细胞核1min,再次经脱水和透明处理,45℃烤箱干燥,中性树胶封片,判断乳腺癌组织Notch1和Cyclin D1阳性表达率。

1.4 阳性率诊断标准

所有免疫组化切片均由我院病理科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检测,每张切片均由3位病理医师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盲法比较,若三者诊断不一致则需综合讨论决定阳性表达率。Notch1阳性表达特点为细胞膜和细胞浆被染成黄色颗粒,而Cyclin D1阳性表达特点为细胞核被染成黄色颗粒。随机选择高倍镜视野5个进行判断,确保每个视野细胞数≥100个[2]。根据肿瘤细胞染色强度和阳性百分数进行计分:(1)染色强度评分:细胞染色呈无色0分,浅黄色1分,黄色2分,棕褐色3分。(2)Notch1阳性细胞百分数:0分:无阳性细胞表达或表达<5%,1分:阳性细胞比例5%~35%,2分:阳性细胞比例36%~70%,3分:阳性细胞比例>70%。(3)Cyclin D1阳性细胞百分数:0分:无阳性细胞表达或表达<5%,1分:阳性细胞比例5%~30%,2分:阳性细胞比例30%~70%,3分:阳性细胞比例>70%。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数评分之积即可评估阳性表达率:Notch1:<2分为阴性(-),2~3分为弱阳性(+),4~5分为中阳性(++),>5分为强阳性(+++);Cyclin D1:0分为阴性(-),1~2分为弱阳性(+),3~4分为中阳性(++),5~6分为强阳性(+++)。阳性表达率为弱阳性、中阳性和强阳性之和[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otch1表达水平相关性

有效组Notch1阴性(-)检出率明显低于无效组,阳性检出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无效组比较,*P<0.05

2.2 Cyclin D1表达水平相关性

有效组Cyclin D1阴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无效组,阳性检出率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无效组比较,*P<0.05

3 讨论

由于现代女性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持续快节奏生活和巨大精神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安全,导致育龄期女性发生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等乳腺疾病。乳腺增生治疗不规律、不彻底可致严重乳腺疾病,如乳腺增生、乳腺癌等。虽乳腺癌切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较为常用的措施,但由于乳腺切除术对女性巨大的精神心理和生理创伤,其临床应用率较低,且治疗乳腺癌根治效果亦不理想[4]。因此,部分临床继续致力于乳腺癌治疗新型措施的研究,而部分研究认为术后积极有效预防对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乳腺癌发生中较为密切的Notch1和Cyclin D1,探讨其与乳腺增生伴癌变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Notch信号传导通路广泛存在于脊椎和非脊椎动物中,其进化具有高度保守性。研究发现Notch信号传导途径参与多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其在人类中的Notch抗体包括4类,而Notch1与肿瘤发生最为密切。Notch1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既具有促癌作用,又具有抑癌效应。如Notch信号在早期宫颈癌的发展中表现为促癌效应,但在晚期宫颈癌中则可抑制其发展。但针对人类乳腺癌的免疫组化研究、免疫荧光实验均证实其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即Notch1信号在人类乳腺癌的发生中呈抑癌作用[5]。而本文观察结果亦证实疗效较好患者具有较高的Notch1阳性表达率,因此有助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抑制。

大量研究已证实大量细胞周期因子在细胞恶性转化、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尤其是G1期相关各种因子,如正向调节作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6]。Cyclin D1是Cyclin家族中最重要成员之一,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并主要表达于恶性肿瘤中。研究认为Cyclin D1在乳腺癌发生中的具体作用为缩短细胞周期,促进乳腺组织增生、进而发生癌变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大量免疫组化研究均证实各期乳腺癌组织Cyclin D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7]。本文检测结果发现疗效较差乳腺癌组织Cyclin D1阳性表达率高于疗效显著患者,与上述分析结论相符。

因此,通过术后病理检查Notch1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可评估患者乳腺癌术后效果,进而为早期预防和干涉乳腺癌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周毅,周勤,吴池华,等.皮下乳腺切除术治疗乳腺增生伴癌症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8):1492-1495.

[2] 杜平.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手术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J].当代医学,2012,18(30):89-90.

[3] 金科.Notch1与Cyclin D1在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中的表达[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09.

[4] 徐五琴,武世伍,马莉,等.Notch1和FSCN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9):1365-1371.

[5] Tominaga M,Sueoka N,Irie K,et al.Detec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preneoplastic and early stages of lung adenocarcinoma using hnRNP B1combined with the cell cycle-related markers p16,cyclin D1,and Ki-67[J].Lung Cancer,2013,40(1):45-53.

[6] 王阳,徐细明,邓君健,等.p16及cyclin D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14,20(23):4358-4360.

人体组织的不典型增生会发生癌变吗 篇4

3个月以来,我经常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去医院做胃镜检查后,医生发现我的胃黏膜出现了不典型增生。我听说人体组织的不典型增生会引起癌变,请问是这样吗?

陕西 骆英

骆英读者:

人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若受到损伤或炎症(如慢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及宫颈炎等)的刺激,该处的细胞就会通过再生来进行修复,使受损的组织恢复原状。但人体的组织器官若反复地受到刺激和损害,该处的细胞就会出现过度的增生。这种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的现象叫做不典型增生。

研究发现,人体组织的不典型增生有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国外曾有报告称,在轻度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中,有89%的人可逐渐康复,有9%的人可进展为中重度胃上皮不典型增生。在中度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中,有57%的人可逐渐康复,有22%的人虽然不会康复,但也不会发生恶化。在重度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中,有70%的人可在2年左右发展为早期癌症。因此,人们若出现了不典型增生的病变,应进行积极的处理和密切的观察。该症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针对不典型增生病变所在的部位或脏器去除致病的诱因,例如,胃上皮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应戒酒、少吃辛辣或过烫的食物、不服用可损害胃黏膜的药物、避免摄入致癌物等。

2.应积极治疗可引起炎症的各种疾病,例如,胃炎患者若发生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进行根除该菌的治疗。胆囊炎患者若发生了胆结石,应进行排石、碎石治疗等。

3.应注意保护口腔、鼻腔及胃肠等处的黏膜,减少对黏膜的不良刺激,积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刺激黏膜的疾病。

上一篇:《学倒叙》教学实录下一篇:职称高级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