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统计激励模式

2024-06-08

工作量统计激励模式(精选八篇)

工作量统计激励模式 篇1

关键词:改进,医院统计,工作模式

一、医院统计职能的转变分析

网络技术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医院统计职能及运行模式,当前, 医院管理层对医院统计信息需求量、信息深度与广度、信息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为实现医院发展的综合效益,必须要改进医院统计工作模式,提出构建综合性统计制度。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医院统计工作职能出现了以下显著变化:其一,工作模式上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传统统计工作模式,多是对医院工作情况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仅仅为医疗数量与质量的统计。网络化下的统计技术,为医院医疗、教学、运营与管理等提供了支持;其二,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传统医院统计结果多为上级报表,缺乏信息资源利用意识,通过开放统计结果,充分认识医院发展状况,辅助医院决策,预测发展趋势;其三,参考型转变为参与型。传统医院统计工作只是为检查提供参考,通过职能转变,让统计工作参与到辅助决策环节。

二、改进医院统计工作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医院综合性统计制度

传统医院统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医疗进行统计作业,缺乏对医疗人员、护理、设备等方面的统计,其统计缺乏全面性,导致统计信息不完整。为此,提出构建医院综合性统计制度,重视信息搜集、整理与应用。医院综合性统计制度的构建,首先应建立医院信息中心。考虑到医院管理的过程性与方位性,应保证统计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在医院各部门建立完善的统计制度,合理配备统计工作人员。在医疗统计信息时,应对医疗技术、病人服务、补助支出等信息进行统计,对医疗设备应进行设备购入成本、设备消耗、设备运行质量等信息统计,通过建立综合统计中心设置医院统计网络,将各项统计信息纳入到综合统计中,提高统计全面性,加强统计信息监督;其次,进行统计信息分析。 综合统计信息中心具备分析与整理统计数据的功能,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全面细化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后应强化信息管理作用。在网络化环境下,医院统计工作并非简单的信息分析,而是属于一种管理手段。为此,医院应充分重视医院统计信息作用,将其纳入到辅助决策环节,参与到医院管理活动中, 为医院决策支持。通过统计信息动态化管理,分析医院发展状况,预测其发展趋势。

(二)加强医院统计基础性信息管理与控制

在医院统计工作中,病案统计属于医院统计的基本形式,通过加强医院统计基础性信息管理与控制,可以推动改进医院统计工作模式。为实现统计基础性信息管理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电子病案信息系统。通过电子病案信息系统,提高医院统计病案信息的准确性与完善性;第二,实施全程监控。为保证病案统计信息准确性,应做好监控措施。通过Excel打印出电子病案,统计人员检查并让相关医生补充。通过综合统计,保证病案统计数据准确,以数据接口将统计数据信息输入到综合统计信息系统中,并生成统计报表,统计人员还应收集手术资料、病程等信息,通过核对后生成病案整体信息,保证病案可靠性。

(三)开设医院综合统计服务信息平台

通过开医院统计信息网站,充分发挥网络收集信息、传播信息、回馈信息的优势,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推动医疗服务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为此,应充分应用网络平台信息容量,为医院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支持落;提供具有特色化的信息服务,设置不同服务窗口与服务权限,管理人员与医务人员按照其自身实际需要进行相关资料下载,提高其信息服务质量;通过信息管理,进行医院统计工作回馈,应用网络开放性特征,通过交流平台,自由提出意见,提高医院统计工作开放性与民主性,在统计信息处理后,将其价值信息应用于医院管理活动中,提高医院统计工作服务水平。

(四)培养医院综合性统计人才

当前,医院统计工作中多缺乏专业性、高素质统计人才,尤其是改进医院统计工作模式,对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统计人员不仅需要进行数据核对、信息统计等,还应进行医院管理及市场分析等。为此,应对统计人员加强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其综合业务水平;应用科学化技术,提高医院统计作业智能化水平;调动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充分重视统计人员统计成果等。

三、结束语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推动着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当前,医院管理层对医院统计信息需求量、信息深度与广度、信息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为实现医院发展的综合效益,应改进医院统计工作模式,提出构建综合性统计制度,加强医院统计基础性信息管理与控制,开设医院综合统计服务信息平台,培养医院综合性统计人才等措施,依托制度、技术、信息及人才实现医院统计工作模式的改进,实现医院运营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朱琳.探讨改进医院统计工作模式[J].中国病案,2011

[2]任桂芳.关于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医院统计工作的思考分析[J].医学信息,2013

[3]曾凡,祁薇,于鸿飞等.数字化发展对医院统计工作的影响[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

一套表模式下企业如何做好统计工作 篇2

企业是重要的统计调查对象,政府统计的源头之一。以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四大工程”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期,统计工作重心不断前移,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建立统一规范的名录库,利用企业的生产、财务等原始信息直接采集统计数据及“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等基础工作的进展如何,都在于“企业”这个统计基础的牢固程度。那么关注企业统计工作,企业如何做好统计,完成合格统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所需的资料”这个责任和义务,就显得尤其重要。

——做好企业入库工作

市、县(区)统计局在日常维护名录库时,首先要根据工商注册及税务登记等行政记录线索,随时把新单位纳入名录库,为使统计调查对象成为统计调查单位做好准备;同时依法成立的新企业,也要积极主动地到注册地所在统计局申请入库,依法成为统计调查单位,进而履行统计义务,也满足行业管理和自身经营发展的需要。

——成立机构与选用统计人员

企业成为统计调查单位后,确定好企业统计人员就成为做好企业统计的重要一环。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和目前企业变更快、统计人员流失迅速的现状,政府统计要满腔热诚地帮助、指导企业成立统计机构,确定统计负责人,尤其选好统计人员。要选择责任心强,能长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且了解行业生产规律、懂得企业财务的管理型复合人才来担任统计工作,争取达到“具备与其从事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这个基本要求。

——参加培训获取从业资格

企业进入统计名录库、确定好统计人员后,就要到当地市、县(区)统计局申请统计从业资格,及时填写《全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登记表》进行备案,听候参加当地统计局组织的从业资格培训及每年9月第3个休息日的全国统考,经过对统计基础知识及统计法律知识的学习,考试合格后,获得省级统计局颁发的《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企业统计工作;并且要长抓不懈形成制度,以后每两年要参加一次继续教育,进行验证,不断提高企业统计的专业素质。

——学习专业统计知识及贯彻专业规范

统计局有关专业向企业布置统计调查任务时一般会组织企业参加集中的专业培训,组织统计人员学习统计报表制度,贯彻各种业务规范。同时还会教育企业统计的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工作精神,使企业统计走上法治化、制度化的科学发展之路。企业统计要按时、认真地参加专业培训,确保理解掌握。

——充分调查收集企业数据

万事开头难,在企业统计的起步阶段,面对复杂的报表,企业统计员会一头雾水,不知所措。这时市、县(区)统计机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帮助他们理清头绪,建立与企业内部的有效联系,学会利用企业的各种原始记录,收集报告期内有关的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培养他们养成深入调查及收集数据的良好工作习惯。

——制作统计报表

依据企业有关原始记录、财务报表等,在统计台账上计算并记录报表所取得的有关指标数据,“表由账来”,在一个完整的报告期里,制作当期的生产、财务、能源、科技及工资等法定报表。完成草表后,应当细致地检查核实,进行必要地分析,看报表是否反映了企业的真实情况,若数据真实、完整,就要及时填制出上报的正式报表,填制合格的纸质报表,这应是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等企业统计工作的最基础、最关键一步。

——请领导审阅签字、企业盖章

企业统计工作离不开企业的支持,统计局应向企业领导进行必要的统计法治宣传。统计不仅是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统计不是企业的累赘和包袱,做好自己的统计工作,会对企业发展发挥一定的信息与监督作用。领导审阅签字、企业盖章是企业依法统计必须重视的一个必要环节,统计人员决不能代签,而应由企业主管领导及单位负责人分别把关签字,这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同时也是企业了解、掌握自身各种情况、学会利用统计管理生产经营的良机,最后办公室加盖单位行政公章后,即可网上直报。

——掌握一套表直报方法,保证按时上报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统计活动也是依法统计,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地向国家提供统计资料是企业的义务,同时也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必要工具。目前,社会对统计空前关注,它已成为国家决策及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具。为了充分发挥统计的作用,统计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企业一套表改革,就是以期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直达国家的源头数据。同时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也为统计的及时性发挥着重要作用。按时上报,企业要在首先完成优质的纸质报表基础上,还要依据制度要求,在上级培训指导下,独立实现网上直报。

——加强审核保证网上报表真实可信

企业统计的各个环节是在政府统计的指导服务下进行的,为了确保“四大工程”改革的成功,基层统计机构责任重大,要以高昂的斗志、崇高的事业心、精湛的业务技能,丰富的行业知识,良好的职业操守,把思想认识统一在“四大工程”改革和“三个提高”的统一框架内,遵守“三个不得”,严格工作流程,禁触“四条红线”,做依法统计的模范。在做好前期各项工作基础上,掌握企业的具体情况,切实把好网上审核关口,并做好事后的企业基础工作检查,周而复始地为企业提供好专业技术、信息咨询、行业分析等各项服务,促使企业统计依法良好进行。

——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不当利益

企业要抱着做大做强的坚定信念,在关系到企业发展的行业管理及各种评审活动中,自觉抵制诱惑,摒弃自身的不当利益,依据市场及生产规律诚实经营,诚信统计,并积极接受执法检查,勇于纠正错误;同时要敢于说不,只要企业依法统计,向国家忠实履行义务,就要坚持对来自地方、甚至统计机关的无理要求敢于抵制反对,捍卫企业和统计的尊严。

——实现双赢,促进统计、生产双发展

工作量统计激励模式 篇3

一、 激励、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是统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激励、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拘泥于课本内容或教师讲授的结论,能通过交流、合作和探索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上,有新方法、新途径。总之,激励、自主、创新的教学方法突出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和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旨在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处理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传统的统计教学模式偏重于传授统计理论和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即使有启发,但往往是仓促而就的思考,学生只有聆听和确信,没有参与,教学过程中很难平等地进行交流。这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学习统计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师决定、掌握、控制乃至主宰着学生“学”的局面。这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我们目前统计教学还是只注重理论教学,不重视实践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统计方法的能力,这致使学生参加工作后动手能力较差,用统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不能活学活用。现代教育认为,学生学习不是单纯为了知识的学习,而是为了“学会学习”,在于经历获得知识、活用知识、更新知识的过程,学会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新问题。因此,统计教学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在现实统计教学中进行两个根本性的转变:

一是由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教为主导”要着眼于“学为主动”,变教师的自我表现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从学习的效果来评价统计教学质量。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如何指导、组织、帮助、激励学生去学习统计。

二是由传统学习转变为自主创新学习。要求教师在统计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创设可操作、可探索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选择现实中的数据,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统计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统计的习惯,能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求选择地带着问题去学习统计,使统计学习更具有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功能。

二、 激励、自主、创新教学在统计教学中的实施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容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之中,在他们心里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憶、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从现实的、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要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统计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学习统计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萌发积极主动探索理论和方法的求知欲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统计学生才能学有所长。

2.设置悬念,探索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以自我意识为调控机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自觉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自律性品质的能力。但是“自主地”学习并不等于“自由地”学习。基于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课堂教学方式应从根本上改变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指挥、学生操作的教学现象。学生要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设计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探索,教师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通过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这样既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敏捷性以及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教师要发现学生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及方法措施,及时制止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分析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3.突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源泉,也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受教学内容理论脱离实际的影响,在统计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教学必须打破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大胆走出课堂,到实验室和实际工作中去,使专业课堂教学和统计实践密切结合。具体可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模拟统计实验或请政府统计部门人员进课堂介绍统计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调查报告和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还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岗位实习等实践活动,亲自从事调查数据录入、整理及分析推断,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墨守成规, 勇于创新。

档案工作模式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篇4

关键词:档案,档案工作,工作模式,档案工作模式,统计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档案工作模式即档案工作中被实践证明并被多数单位认同和采用的某种形式, 这种形式可以并被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确定为其他同类机构或社会组织比照着做的样式。研究“局馆合一”这一现行档案管理体制的工作机制与模式, 有必要对我国的档案工作 (管理) 体制研究情况进行一下梳理。以下是以知网数据库为样本池、以主题为检索项、以“档案工作模式”为检索词, 检索到的103篇文献所做的计量统计分析。

1 发表年度

从样本的发表年度分布看, 103篇样本文献分布在自1995年以来的20年间, 最高为年14篇, 最低为年1篇, 平均每年发表文献5篇。文献发表20年间没有中断, 研究具有良好的持续性。20年间将整个档案工作模式研究分割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年到2001年, 这一个阶段研究处于比较低的活跃度, 年文献量处在平均值以下, 在2~4篇区间波动;第二阶段从2002年到2010年, 这一阶段文献发表数量多数在平均值上, 少数与平均值相等, 个别低于平均值, 并有两个年度达到了整个研究的次高点 (11篇) , 这个阶段研究处于波动式升温过程;第三阶段从2011年起到2014年, 这个阶段可用大起大落来描述研究的状况。2011年和2012年研究发表的文献还在4篇的低位上徘徊, 2013年一下子就猛增到14篇的历史最高点。从整体上看, 有关档案工作模式的研究起步晚、发展持续稳定, 总体上是一个不断升温的态势。

2 作者

从样本的作者分布看, 103篇样本文献涉及124位作者, 其中发表2篇文献以上的作者有7人, 占作者数的5.65%;发表文献15篇, 占全部文献的14.56%。发表1篇文献的作者有白雅冰、曹莉、曹佩茹、柴丽等, 总占比接近95%。与洛特卡定律[1]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相差甚远。研究基本上处于研究者自发的、有感而发的、一过性研究。尚缺少有组织的、系统性的研究。相关研究还没有核心作者, 更没有核心作者群出现。

在103篇文献中, 2人以上合著的文献有26篇, 占全部文献的25.24%, 合著率高。其中4人合著的1篇、3人合著的3篇、2人合著的22篇。

3 机构

从样本的机构分布看, 103篇样本文献有署明作者所属机构的文献66篇, 涉及61个机构。其中发表2篇文献以上的机构有3个, 占机构数的4.92%;发表文献8篇, 占全部文献的12.12%。这3个机构上海市奉贤区档案局4篇、重庆钢铁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2篇、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2篇。其中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与企业占一半。

发表1篇文献的有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医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宝钢集团韶关钢铁炼轧厂、北京北辰集团、北京航天科技信息研究所、重庆建筑大学档案馆等。在全部机构中, 高校及各类档案馆所占比例高,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关注度并不是非常高。

在全部文献中, 2个机构以单位作者合作发表的文献有6篇, 均为2个机构作者合作。机构合作的文献数及占比值均低于个人合作。

4 文献来源

从样本的文献来源情况看, 103篇样本文献涉及期刊及其他媒体43种, 平均每种期刊发表文献2.5篇强, 最多的19篇, 最少的1篇。发表2篇以上文献的14种, 占期刊数的32.56%;发表文献73篇, 占文献数的70.87%, 这些期刊是此项研究的主要载体。

按照布拉德福定律[2], 档案学研究期刊可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 各个区的文章数量相等 (34篇) 。表-1中所列43种期刊及媒体中发表2篇文献以上的14种正好处于核心区和相关区。排名在前2位的中国档案报 (19篇) 、兰台世界 (11篇) 。

两种期刊处在核心区 (29篇) , 发表2~5篇以上的12种期刊处于相关区 (43篇) 。其他发表1篇文献的29种期刊处在非相关区, 与布拉德福定律相符。

处在核心区与相关区的均为档案学期刊, 非相关区内也有10种档案学期刊, 非档案学期刊发表的文献只有19篇。档案学期刊是主要关心这一问题的媒体。从档案媒体的层级看, 具有档案行政管理背景的期刊较高校及社会组织背景的期刊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 从时间上看, 起步晚, 发展持续稳定, 总体上是一个不断升温的态势。从文献的具体研究层次看, 偏重于实践性的研究。从作者分布看, 研究基本上处于研究者自发的、有感而发的、一过性研究, 尚缺少有组织、系统性的研究。相关研究还没有核心作者, 更没有核心作者群出现, 合著率高。从样本的机构分布看, 高校及各类档案馆所占比例高,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关注度并不是非常高。机构合作的文献数及占比值均低于个人合作。从样本的文献来源情况看, 档案学期刊是主要关心这一问题的媒体。从档案媒体的层级看, 具有档案行政管理背景的期刊较高校及社会组织背景的期刊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高。

参考文献

[1]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国学者A.J.洛特卡在20世纪20年代率先提出的描述科学生产率的经验规律, 又称“倒数平方定律”。它描述的是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写两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4;写三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2……, 而写一篇论文作者的数量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该定律被认为是第一次揭示了作者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模式的思考 篇5

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 绝大部分医院统计部门的功能, 仅仅是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统计报表任务, 统计部门在医院的地位可想而知。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下, 医院统计工作者面临着新的挑战, 但同时也是医院统计的良好机遇!如何借助信息化建设的契机, 转换医院统计的工作模式, 逐步发挥统计在医院管理和发展决策中的咨询服务和监督参谋功能, 提高医院统计部门的地位, 成为每个医院统计工作者都应该和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据文献报道, 由于专业职称评定及晋升受到限制等原因, 统计人员流动性大, 统计队伍稳定性差;此外, 现有医院统计人员有相当部分未受过系统的统计专业培训, 专业知识短缺, 再加上现有统计人员在职教育贫乏[1,2], 造成了忙于应付日常报表, 参与医院管理主动性缺乏的状况。统计队伍建设不足和统计人员素质不高, 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和发展。

因此, 强化医院统计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统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信息化管理时代, 医院统计工作的内容绝不能仅局限于日常报表, 更需要统计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医院的决策和管理工作--把统计工作从单纯提供医疗数据转换到运用统计对医院的医疗、管理、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进行监测、预测和控制的轨道上来[3]。针对医院的管理, 紧跟医院的发展步伐, 积极发掘医院数据仓库中相应的信息, 撰写分析报告, 为医院提供有效和可靠的参考依据。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数据敏感性、需要政策水平、需要统计专业知识、需要计算机技术等等。因此, 非常有必要加强统计人员的技能学习。相关部门应从卫生统计和现代化医院管理的实际出发, 统筹规划,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 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也要开展政策学习及各类经验交流。只有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了, 才能充分发挥统计的咨询监督功能, 才能提高统计在医院的地位, 进而促进统计队伍的建设和稳定。

2 建立综合统计制度

按照我国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 统计工作隶属于医务部门, 工作范围主要是医疗统计。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 医疗统计仅仅反映了医院情况的一个侧面, 而人员、设备、药材、财务、科研、护理等方面数据均未纳人统计范围, 更谈不上数据的汇总整合和综合运用。这一工作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要求。因此, 建立设置由院长直接领导的综合统计部门, 负责全院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和运用[4,5], 将帮助医院管理者清晰了解医院的情况, 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2.1 建立信息中心和统计网络

医院管理涉及的方方面面, 形成巨大的关联网络。医院决策, 必须着眼于大局。只有全面解剖信息, 了解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才能看清全局, 分清主次, 明确轻重, 抓住症结, 对症下药。所以, 仅仅关注某一侧面的单一分析报告已经远不能满足需求。为此, 有些大型医院成立经济管理科, 或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就是综合统计制度的一个体现。

建立独立的综合统计信息中心, 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 是开展综合统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和组织保障。以信息中心为核心, 形成医院统计网络, 其他统计网点及时、准确地将数据汇总到统计中心, 中心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信息资料。来源于多方面的数据, 将产出包含业务、人力、财务, 设备等方面的全方位综合报告, 透视医院的整体情况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为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发挥统计的咨询和监督功能。

2.2 参与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数据在医院决策和管理中的地位逐渐明显。统计工作人员应主动参与到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当中, 提供数据支持, 为医院的决策出谋划策。如参与医院各种计划、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制定;参与医院设备购置和器械更新的可行性论证[3]。此外, 统计人员还应当加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 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情况;主动跟踪医院的管理和改革的方向, 努力实现统计工作与医院工作和管理同步和接轨[2];同时还要可以通过专题调查的方式, 为医院提供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医疗需求与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和专题报告。

3 拓展医院统计的服务功能

由于《卫生统计学》并非医务人员的主流课程, 很多医务人员在开展科研工作时, 由于统计知识和技能的不足, 往往觉得苦恼无奈, 同时也可能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差。医院统计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 协助医务人员开展科研, 制订研究设计, 提供统计咨询和分析服务。统计人员还可以参与医院科研课题的评审工作和论文答辩工作。这一方面为医务人员解决了困难, 同时也使得统计人员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此外, 如果能与医院的继续教育部门合作, 根据医务工作者的实际需要开展统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活动, 这将为医院科研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扩大和强化了医院统计的服务范围和功能。

4 创建医院统计的信息交流平台

建立统计信息网站, 定期公布医院工作中各类数量、质量、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统计信息;通过对不同使用者赋予不同的权限, 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平台查看和下载相关的统计数据和资料, 用于管理、科研和临床等方面;设置留言板, 供大家进行自由的信息交流, 或提出建议和意见, 形成信息循环[6]。统计人员亦可以据此进一步改善工作, 求进不息。

参考文献

[1]吕亚平, 李学余.目前医院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卫生统计, 1990, 05:33.

[2]何依山, 吕国强, 蒋卫东.浅谈医院统计工作的现状与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4, vol10 (10) :631.

[3]梁健.浅谈统计参与医院决策.中国卫生统计, 1996, 03:46.

[4]吴成斌, 陈国琴.建立医院统计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初步设想.中国卫生统计, 1992, vol9 (1) :30-31.

[5]李宏伟, 张雅丽, 王树美, 等.略论医院统计信息的管理.中国卫生经济, 1996, 04:64.

工作量统计激励模式 篇6

关键词:高校,二级管理,科技统计,工作模式

一、概念界定

1、校院二级管理

二级管理是组织权力划分和配置的一种形式。任何组织都要根据自己的规模大小、功能复杂程度设置权力等级, 让组织成员在相应的权力等级中参与决策。我们可以把组织权力根据其代表的利益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宏观上代表整体利益的一级权力, 包括组织性质的控制权、资源的占有权、活动的指挥权;另一类是从微观上代表局部利益的二级权力, 包括资源的使用权、活动的实施权、内部关系的协调权。

2、科技统计

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是教育部组织的由全国高校参与的科技统计工作, 主要对高校整体科研情况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活动经费、科技活动机构、科技项目情况、科技交流情况、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和奖励等内容进行统计。每年统计工作从当年年底12月开始到下次2月结束。部属高校跟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 省属高校根据省教育厅的布置实施统计工作。

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分为理、工、农、医类和人文、社科类两大块, 综合类的高校分别填写两个报表, 单学科的高校按其所拥有的学科进行填报。两个报表各有一套填报系统, 内容大至相同。

二、前期研究成果

笔者前期已经从事了《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绩效调研及对策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 该课题以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绩效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收集调研数据, 根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 找出了统计工作绩效较低的种种原因, 并提出了必须从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合理工作流程、加强数据分析等角度来提高统计工作绩效的对策。该课题的研究成果, 为本课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课题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两题对工作流程进行调查

1、您是如何采集统计数据的:

A.向有关部门索取B.向二级学院索取C.向相关同事索取D.以上都有E.其他 (请说明)

2、您校的科技统计工作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1) 召开统计工作会议, 由各相关部门、相关学院集体完成

(2) 由统计人员直接处理

(3) 直接发布相关通知, 收集相关数据

(4) 由二级学院进行系统填报,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

课题组对共20所高校的科技统计工作者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采集统计数据的途径:无一例外的都是向有关部门索取、向二级学院征集和向相关同事索取三个来源;科技统计工作的组织实施:采用召开统计工作会议, 由各相关部门、相关学院集体完成的只有2个单位;由统计人员直接处理的有5个单位;直接发布相关通知, 收集相关数据的有19个单位;但没有一所高校是将统计工作下放至二级学院层面 (实施办法有交叉) 。

调查问卷揭示了一个问题, 那就到是目前为止, 校院二级管理的学校都把科技统计工作集中在学校层面, 也间接说明了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统计工作模式初探

根据校院二级管理的特点, 在科技统计工作中, 将二级学院视为独的统计单位, 由各二级学院对学院内的科研工作进行全面统计。笔者认为这是校院二级管理环境下科技统计工作模式的核心内容。

二级学院独立进行科技统计, 一方面可以让学院自身对其一年的科技统计工作有个全面准确的把握, 同时, 也能为学校一级的统计工作提供完整、真实、准确的基础数据。而统计数据的分析也是对来年科技工作方针制定的有力政策依据。

二级学院科技统计工作设计主要有以下内容:

1、计报表的设计

通过对教育部科技统计指标的解读, 设计出一套适合校院二级管理体制高校的科技统计的新模式, 那就是将二级学院视为独立的单位, 根据二级学院的特点, 给他们设计独立的统计报表。此报表的设计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笔者是以理工类的报表设计为例进行研究。

教育部科技统计报表共有十个表格, 科技人力资源情况表、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科技活动机构情况表、科技项目情况表、科技交流情况表、技术转让与知识产权情况表、科技成果情况表、科技成果奖励情况表和学术期刊表。二级学院的统计报表设计的重点在于科技活动经费情况表。如下表:

根据二级学院对学院内部经费到帐和使用情况掌握的特点进行设计。对于平台建设经费、人才队伍建设经费和学科建设经费分别从主管理部投入、省、市投入和学校投入分别进行统计, 做到条目清晰, 内容明确, 这样有利于在进行汇总统计的时候, 根据经费来源进行叠加。

表中把科研事业费、科研基建投入、在岗人员人均年工资等由学校层面填的栏目都去掉。其他报表与校级报表大同小异, 就不再缀述。

2、数据收集表的设计

根据收集资料的对像设计两套表格, 一套是给科研人员的, 一套是给科研机构的, 两套表格的设计要紧贴科技统计报表中需要的数据字段设计, 力求简洁明了, 不给科研人员的填报带来太大的工作量, 另外还要便于汇总统计。

3、统计人员培训

二级学院的科研秘书是从事科技统计工作的主要人员, 加强培训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 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让其对统计工作有个正确的认识, 二是对统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含义有准确的把握, 三是要清楚统计工作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作到条理清楚, 工作有序。因此培训工作不仅要系统化, 更要在统计工作中进行交流指导。

4、统计工作与其他工作相结合, 提高工作效率

要想二级学院能正确看待科技统计工作, 并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 就必须把二级学院的科技统计工作放到一定高度, 并有相关政策进行督导。这就要抓住二级学院工作考评这个政策, 将科技统计工作与二级学院工作考评和科研业绩点奖励核算相结合, 把科技统计数据作为二级学院科研工作考评的基础数据。

5、对统计系统的应用

目前的科技统计软件, 有校级版和省级版两种, 高校是用校级版。大部分统计报表是在系统里录入基础数据, 由系统生成统计表报, 如科技人力资源表、科技活动机构情况表, 科技项目情况表等, 特殊的就是科技活动经费情况, 只能在EXCEL表里进行填报。

四、结束语

如何做好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是一个研究不完的课题。笔者会继续探究, 运用更深层的理论和更多新的方法研究高校科技统计工作,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科技统计数据, 期待能让科技统计工作着实推进学校科技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南:《高校科研二级管理探讨》,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4, 25 (1) 40-43。

工作量统计激励模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我科室护士随机抽取24例,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3.5岁。

1.2 激励方法

1.2.1 目标激励:

首先对所选取的护理人员进行激励模式的特点、活动规则、活动方法等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对激励模式有充分的了解。在每个科室内选取骨干护士任组长,要求每人每月设定目标,但是目标不要太大,如:这个月要比上个月多学会一项护理技能等。设置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具有挑战性。月末进行考核,并给与一定奖惩[1,2]。

1.2.2 物资激励:

物资激励可采用各种方法,如金钱、物质、荣誉和口头表扬。骨干护士在工作中应随时给予表现好的护士以鼓励和肯定。每月设定奖金制度,公开表扬制度,开展争当“优秀护士”的活动。并制定一定的质量考核标准,力度要准确,并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奖罚结合,以奖为主,当护士业绩表现突出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其成绩,让护士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认可,从而使责任感增加,能积极地去工作。每月的考核、质量评定结果及时兑现,及时给与奖励,保证奖惩机制的时效性。对表现突出的护士给与特别的奖励,公开表扬,使护士表现出积极性、责任心,展现良好的护士形象。随着护士个人成就感的提高,可极大地增强护士的荣誉感及责任感,可以增加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休息时间或者下班以外时间会主动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困难及整理床铺等。

1.2.3 情感激励:

由于护士工作繁重,压力大,人员紧缺等问题存在,对护士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加上护士工作经验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日常护理专业知识匮乏,实际操作水平较低等都会导致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降低,积极性下降;出现护患之间存在沟通技巧问题,并且护士自身压力也很大,易冲动,情绪波动较大,这些原因严重影响护士的护理工作,较易引起护患纠纷。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可以增强人的活力,情感激励则主要是依靠培养激励对象的积极向上情感。在科室内护士长在工作之中要及时进行护士间沟通思想,帮助护士排忧解难,有空时间多进行慰问家访,并从细微处判断护士每日的工作情况。采取一些积极地方法建立科室内和谐的环境,可以举办各种聚会等交往娱乐活动。使科室内护士间关系更融洽。

1.2.4 化解错误:

临床护士的护理工作频繁,琐碎,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更加繁重,工作很辛苦,劳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工作失误。护士出现错误、失误时,管理人员不可一味地指责批评,应该积极帮助护士找出工作失误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解决问题,耐心劝解指出错误,使护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共同讨论出避免出错的方法。并对护士表现出足够的信任,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切忌轻信闲言碎语,让其放手工作,不要横加干涉。这样才能让护理人员产生良好积极地心理,以激励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2.5 心智激励:

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常常出现各种护理问题,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共同讨论解决,在讨论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各抒己见,积极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在讨论中做到尊重每一位护士的意见,这种对心的激励可以激励护理人员智力、智慧和创造力的开发,激励心和智要结合起来。

1.3 效果评价标准[3]:

通过采用激励模式对全院护士进行管理,并采用国际通用的综合心理评定表对我科室参加测评的护士进行护理管理前后的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调查表内容包括:护士人际关系敏感情况、护士强迫心理表现、焦虑、敌对心情及恐惧等。心理评定总分>6为显效,总分4~6分为显效,总分1~2分为有效。加测评的护士进行护理管理前后的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全部回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前后对比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即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即两独立样本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管理评分结果:

干预前护士心理评定总分为(0.82±0.03),干预后护士心理评定总分为(0.71±0.05),通过比较前后对比效果护士调查表内容包括:护士人际关系敏感情况、护士强迫心理表现、焦虑、敌对心情及恐惧等方面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2.2 护理管理工作效率提高:

应用激励模式管理表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通过这些手段,鼓励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工作兴趣,护患沟通频次显著增加,病区红灯呼叫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可以达到95%以上。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 讨论

3.1 激励模式对管理的意义:

激励模式管理表现为主动参与,齐心协力。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护士工作;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护士整体素质得以提高[4]。良好的心理可充分调动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挖掘护士的最大潜能,激发每个护理人员的心智,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充分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使得每个护士成为管理的实施者,大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创造力,上下级之间的摩擦明显减少了。使护理人员护理职业形象得到了显著地提升,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5]。

3.2 激励模式有效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护士护理工作任务重、难度大,通过建立激励模式管理,制定激励模式管理方式,使护理工作变得条理、系统、规范,降低了护士工作的压力,提高了护理效果。激励模式管理具有创造性思维方式为特征,通过有效的沟通,激发共同的理想,工作业绩、工作满意度上显著提高。激励模式管理应该把握现代管理发展方向和趋势,通过积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士气和护理工作质量。激励护士的工作热情,并敢于创新,迎接护理工作中的挑战。本文采用国际通用的综合心理评定表对我科室参加测评的护士进行护理管理前后的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显示,干预前护士心理评定总分为(0.82±0.03),干预后护士心理评定总分为(0.71±0.05),通过比较前后护士人际关系敏感情况、护士强迫心理表现、焦虑、敌对心情及恐惧等方面明显改善。应用激励模式管理表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通过这些手段,鼓励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工作兴趣,护患沟通频次显著增加,病区红灯呼叫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可以达到95%以上。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说明激励模式在管理模式中,明显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在出现护理方面的问题时或者出现护患纠纷时,护理人员可以随时讨论、改进,护士的护理责任心提高,护理积极性增加,同时护理人员的心理情绪波动减少,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采取激励模式的管理措施显著地激活了护理人员的创造力,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患者提高便捷、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激励模式在护理管理中对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作用,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我科室护士随机抽取24例,通过采用激励模式对护士进行管理,并选择国际通用的综合心理评定表对我科室参加护理管理护士进行心理情况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比较。结果 干预前护士心理评定总分为(0.82±0.03),干预后护士心理评定总分为(0.71±0.05),通过比较前后护士强迫心理表现、护士心情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情况、敌对、恐惧等等方面明显改善。应用激励模式管理表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通过这些手段,鼓励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工作兴趣,护患沟通频次显著增加,病区红灯呼叫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可以达到95%以上。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通过进行激励模式护理管理,可有效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激励模式,护理管理,工作效率,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刘健.新形势下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初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20-22.

[2]孟爱荣.护士对人性化管理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1):50-51.

[3]马变青.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3,27(18):1905.

工作量统计激励模式 篇8

一、大数据环境下统计工作模式的现状

首先,何为“大数据”。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与传统意义上的数据相比,大数据的采集方式不再固定,它采取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工具,自动地记录、采集统计数据,大大超出了传统统计记录与储存的数据范围。

其次,结构如此新型的数据模式将给统计工作带来哪些冲击呢?

(一)传统统计理念向“大数据”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统计工作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作为分析指标,这个搜集过程是一项非常复杂且难度巨大的工程,这些指标可以是传统的指标,也可以是非结构式数据转化而来的指标。可见,数据的获得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获得数据是传统统计理念中的难点,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获得不再困难,如何选择适合的数据成为了关键点。

“大数据”的特点决定了统计工作者必须从理念上有所转变,不能再固守原来的工作模式和思维,不再一味采取随机的分析方法,尽可能地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获得更完善、更合适的数据,为下一步的统计分析提供有效资料。

(二)“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工作模式的变革。

统计工作模式在渐渐向统计信息化模式转变。统计信息化是将现代计算机、网络等多种信息化处理技术作为重要手段,完成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以及发布的整个过程。例如,现阶段我国正在强力推行“企业一套表”制度,在国家范围内实行一个数据处理平台,利用网上直报软件进行数据的网上直报,将使统计信息化建设从硬件到软件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传统的统计报表流程主要是由企业到主管部门再到上级统计部门,而“企业一套表”的流程则是企业将数据填报到网上平台,并在网报系统中设置逐级审核、汇总、打印等功能,更为关键的是,“一套表”的数据只有企业有权限修改,所以数据真实主要取决于企业。

二、“企业一套表”工作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宏观管理以及社会各界对于统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多,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更好地完成统计任务,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自2011年以来,国家统计局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统计方法的改革制度,其中“四大工程”建设则成为建立数据质量体系的基础,而“企业一套表”制度作为“四大工程”的核心内容,打破了原有统计工作的界限,对传统统计工作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完善。从一定意义上看,“企业一套表”工作模式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企业一套表”的全面推行标志着统计信息化正在走向成熟,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工作模式也在形成。但是,在统计工作模式大变革的过程中,目前的“一套表”仍存在着一些不符合信息化要求的问题,严重的制约着统计工作向信息化发展的节奏。

(一)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制约着“企业一套表”的发展。

“企业一套表”标志着统计信息化发展进入了可操作领域,通过网上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采集所需要的统计数据。自企业一套表制度实施到如今,已逐步建立起了企业单位名录库,从而形成了规范统一的数据加工处理平台,实现了统计部门对企业数据的统一搜集,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一套表制度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了基础统计机构的工作效率,有效确保了统计数据源头的工作规范。但目前许多地区、行业在实施一套表制度时仍延续着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统计机构、职能、统计制度等仍按专业设置;不同部门开发本部门的应用系统,固化了专业分割,影响了信息生产过程的整合和资源共享。另外,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容易造成统计信息资源的分散浪费。

(二)综合性人才的匮乏制约着“企业一套表”的发展。

“企业一套表”制度是统计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在统计信息化进程中需要大量既懂统计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一套表制度实施过程中,复杂、繁琐的统计表格的设计与制作需要统计专业人才才能完成,而将这些繁琐表格设计成系统共享的数据库又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但是,现行各级统计部门仍然是按照传统专业来设置工作机构和完成日常工作,这样按部就班的专业设置不适合从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发展,他们的专业性质更偏向于经常性地信息更新和对系统的补充修复。由此看来,各级统计部门在实施“一套表”制度过程中缺少了复合型人才的参与,是不利于其进一步改革的;就企业而言,多数企业没有专门人员负责“一套表”的工作,就产生了政府要求实施一套表制度,但企业从业人员不知如何操作的情况,内容填写不规范、数据资料有偏差等现象也都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一套表”制度的落实执行。

(三)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不完善制约着“企业一套表”的发展。

在“一套表”制度的网络化下,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仍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没有相适应的工作准则、方法和标准。近些年来,一套表制度在各省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网络化问题。例如,基层统计机构对统计调查对象(各企业)的培训工作量增大;由于一套表制度需要层层审查,所以上报的数据审核量也成倍增大;审核、查询的规则不统一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一套表”制度实现了数据的统一上报和共享,但各级统计机构对数据的预测、汇总评估并不完善。这些问题反映出在“大数据”化的今天,通过网上直报软件搜集数据信息仍需要进一步地完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一套表”工作模式的改革

“企业一套表”的改革应在传统的统计工作基础上,将资料有效整合,并进一步统筹规划,实现各专业的统一设计和统一布置,将间接采集数据转变为直接采集数据,将层层上报数据转变为各级统计数据在网上共享。具体改革措施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大数据的采集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的获得方式是重要的改革内容。为了改革传统工作模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各级统计部门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采用统一的系统采集数据,采取由企业网上填报统计报表,逐级审核的数据采集模式,避免各统计部门多头面向企业布置任务,收集资料的现象。

将大数据的采集模式应用于“企业一套表”,可以大大提高一套表数据采集的速度与质量,即利用大数据采集“并发数高”的特点,因为同时有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用户来进行访问和操作,比如火车票售票网站和淘宝,它们并发的访问量在峰值时可能达到上百万,所以需要在采集端部大量数据库才能支撑。并且如何在这些数据库之间进行负载均衡和分片的确是需要深入的思考和设计。

(二)新体系的建立

“大数据”背景下,统计模式的变革必须要打破以专业为核心的旧的统计制度设计体系。在企业核心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元数据为标准,统一分类标准和统计编码,形成一套统一的统计报表。

首先,新体系的建立必须要构建一个高效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保存着大量的统计数据,要充分发挥这些数据的作用,必须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数据处理平台,这正是做好“企业一套表”工作的技术支持。

其次,新体系的建立必须制定并完善一体化的工作标准。在“一套表”制定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三化”不完善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以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基础上确定“一套表”的统计单位及各级分工,保证各企业的统计数据具有可比性;规范各级审核规则与方法;对数据分析的事前、事中、事后形成一体化的工作标准。

(三)网络化的推进

“企业一套表”制度作为统计工作改革的核心内容,关键在于实行单位数据的网上直报采集方式。网上直报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了从中央到基层一个标准,由各基层报送,直报平台同步获取数据,利用“大数据”处理方式汇总资料,减少人为因素对资料的影响。

联网直报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搭载了专业软件,依靠联网直报开展一套表工作,既减轻了基层工作量,减少了各级的统计误差和人为干预,又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在“大数据”背景下,随着联网直报平台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需要强化网络在线培训手段,重点研究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传统统计工作的革新,而作为新兴统计资料搜集方式的“企业一套表”制度也接受着这场变革大潮的洗礼。作为统计人,需要持续关注并研究如何利用先进的“大数据”理论完善“一套表”制度。

参考文献

[1]邱东.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挑战[J].统计研究,2014(1)

[2]耿直.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统计研究,2014(1)

[3]杨育民.“一套表”联网直报专项整治工作莫用“老一套”[J].中国统计,2014(11)

[4]李利民.以“统计基础提升”为载体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一套表”改革[J].统计方略,2015(7)

[5]李冬梅.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统计工作模式创新及其配套举措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4(5)

上一篇: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下一篇:世界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