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胃肠炎

2024-08-06

出血性胃肠炎(精选十篇)

出血性胃肠炎 篇1

1 发病原因

患犬多为食入变质、腐败的食物或误食异物 (骨头、木片、塑料片、玻璃等) 刺激、损伤胃肠黏膜, 使胃肠功能失调, 从而引起腹泻性血便。此外传染病 (犬瘟热、细小病毒、钩端螺旋体等病) 、严重胃肠炎、胃溃疡、胃肠肿瘤等亦可引起出血性胃肠炎。

2 临床症状

发病突然, 精神沉郁, 口干爱喝水, 鼻镜干燥, 喜卧, 背毛粗乱, 皮肤弹性减弱, 眼球凹陷, 可视黏膜苍白, 呼吸心跳加快, 胃肠蠕动音减弱, 上吐下泻, 呕吐物为糊状食糜, 大便为腹泻性血便, 混有大量的粘液和黏膜, 有特殊的醒臭味。病初体温升高, 频死期体温下降。

3 病理变化

剖检死亡的宠物犬, 可见胃肠黏膜有卡他性或脓性渗出物, 肠黏膜出血, 有的肠壁增厚、发硬甚至坏死。小肠下段, 特别是空肠和回肠的黏膜严重脱落, 呈暗红色, 肠内容物中混有大量血液,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为暗红色。有的犬心肌或心内膜有非化脓性坏死灶, 常见出血斑纹, 心肌损伤部位的细胞内可见核内包涵体。

4 诊断

根据病史, 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点便可初步作出诊断。检查血液:急性病例血液浓稠, 红细胞积压容量增加 (60~80 m L/L) 白细胞数正常;后期红细胞、血红素及红细胞积压均减少, 根据贫血程度, 可见大小不同的红细胞和幼稚红细胞, 白细胞明显减少, 下降到2 000~3 000个/mm3。必要时作实验室检查, 以确定是否为细菌、病毒感染。

5 治疗

以补液强心、抗过敏、抗休克、止血和控制继发感染为治疗原则。

5.1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40~60 mL/ (㎏体重) 、低分子右旋糖酐溶液15~20 mL/ (㎏体重) 、碳酸氢钠注射液0.5~1.5 g, 以达到扩充血容量纠正脱水, 补充机体电解质和调整酸碱平衡之目的。

5.2应用毒毛旋花子甙K 0.25~0.5 mg, 用生理盐水10~20倍稀释后缓慢静注, 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4 mg/ (kg体重) , 止血敏0.25~0.50 mg (或安络血10 mg) 。以达到强心、抗过敏、抗休克的之目的。

5.3用先锋霉素0.5、庆大霉素8万~16万IU单位缓慢静注, 以达到控制继发感染之目的。

5.4用胃导管将医用氢氧化铝凝胶500 mL缓慢注入胃内, 以达到保护胃肠黏膜之目的。

5.5呕吐犬钾离子丢失多, 就及时补钾, 补钾原则是:丢多少补多少, 见尿时通过静脉缓慢滴注。

用上述方法连续治疗5~7 d, 多数患犬可以治愈。

6 小结

6.1犬出血性胃肠炎治疗应注意补充体液和止血, 由于病犬呕吐、腹泻使机体大量的水份和电解质丧失, 补充体液它不仅可补充机体丧失的水份、盐类、糖, 而且能够调节心、肾功能, 改善体液循环, 稀释血中毒素, 促进毒素排除, 因而兼有解毒和强心作用。

6.2肠炎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 它常广泛地涉及胃和结肠。因此, 所谓的肠炎, 实际上是胃炎、小肠炎和结肠炎的统称。肠炎的原因较多, 主要原因如下: (1) 病毒性肠炎见于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猫冠状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病病毒等引起的肠炎; (2) 细菌性肠炎见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 (引起小肠结肠炎) 、毛样产芽胞杆菌、空肠弯曲杆菌、梭菌 (犬出血性胃肠炎) 等引起的肠炎; (3) 真菌性肠炎见组织胞浆菌、藻状菌、曲霉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肠炎; (4) 寄生虫性肠炎见鞭毛虫、球虫、弓形虫、蛔虫、钩虫等引起的肠炎; (5) 采食异物、污染或腐败变质食物、刺激性化学物质 (毒物或药物等) 、某些重金属中毒, 以及某些变态反应 (嗜酸性细胞性肠炎、浆细胞淋巴细胞性肠炎) 等都能引起肠炎; (6) 滥用抗生素, 改变了肠道存在的微生物区系, 或出现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肠炎。

6.3腹泻犬, 碳酸氢根离子丢失多, 初期可用乳酸林格氏液, 持续腹泻犬应补碳酸氢钠, 以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反复呕吐犬不能用乳酸林格氏液, 也不能补碳酸氢钠。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一例报告 篇2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20 岁, 因腹痛2天,继而便血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入院前2天突感上腹部隐痛不适, 伴有恶心,未解大便,第2天上午腹痛加剧难以忍受来门诊治疗,经注射阿托品及静滴米替丁、帕珠沙星后,腹痛一度好转,但于入院当日凌晨腹痛又加重, 且以腹部中部偏左侧最为明显, 并解暗红色血性大便, 至傍晚共解3次, 量约 100m l/次, 解便后腹痛不缓解。患者自起病后自觉有微热, 无寒战, 发病前未进不洁、变质和生冷食物。查体: 体温37.4℃,脉搏.65次/分,血压130/70mmHg, 呈急性痛苦容貌, 全身软弱无力, 巩膜无黄染,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无异常。腹部较饱满, 未见肠型蠕动波, 左腹部近脐处有压痛,无反跳痛,无明显腹肌紧张, 未触到包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 无移动性浊音。关节、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体征。肝胆脾胰B超及腹透均未见异常。血常规: WBC 22.2×109/L,RBC 3.6×1012/L,Hb15×1012/L。大便涂片镜检: 红细胞( +++ ), 白细胞( ++ ), 潜血试验阳性, 未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血尿淀粉酶均在正常范围。

住院后给予禁食补液治疗后, 病情无明显好转, 第 2日又先后解暗红色血便 2 次, 量约 200m l/次。患者中腹部压痛明显, 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腹部增强CT提示:左中上腹空肠壁水肿,周围渗出。考虑为空肠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经完全卧床休息、禁食、胃肠减压、积极补液、二联抗感染等治疗后,恢复顺利,3天后体温正常, 1周后大便渐转黄绿色, 涂片无发现, 潜血试验阴性,10天后出院。半年随访, 患者一般健康情况良好, 未出现血便。

2 讨论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AHNE)发生率较低,且起病急, 首发症状为常为腹痛, 早期临床无特异性。临床上常把AHNE分为便血型、中毒休克型、腹膜炎型、梗阻型 4种临床类型。本病病因目前并不十分清楚, 一般认为其发病与细菌感染及患者机体的变态反应两种因素相结合有关[2]。目前认为本病与β毒素的C 型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有关,β毒素可致肠道组织坏死,产生坏疽性肠炎,亦有不少学者认为变态反应,钩蛔虫感染是导致本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3]。病理改变主要在空肠、回肠,甚至整个小肠,偶尔也可累及结肠。病变肠管常呈节段性肠壁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广泛出血、坏死和溃疡形成,甚至穿孔。该病病情进展迅速,重症可出现败血症及中毒性休克,常发病于夏秋季,可有不洁饮食史,以青少年居多。起病急骤, 表现为急性腹痛, 多由脐周或上中腹开始, 疼痛性质为阵发性绞痛, 或呈持续性疼痛, 阵发性加剧; 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和腥臭血便。临床上把AHNE分为便血型、中毒休克型、腹膜炎型、梗阻型4种类型。

针对该类患者,一般给予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 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抗休克治疗。但出现下述情况时, 应考虑手术治疗:(1) 非手术治疗48h肠梗阻症状未缓解, 出现肠麻痹; (2) 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 ( 3) 腹腔穿刺为血性与脓性液; (4) 多次大量血便并出现出血性休克;( 5) 中毒性休克经综合治疗病情无好转; (6) 不能排除其他需要手术治疗的急腹症[4]。我们的经验是本病发病率低,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本病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当无手术指征时应进行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当疑为本病,又不能排除其他急腹症时,掌握手术指征,把握手术时机,就能有效地控制病情,明确诊断,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郭志刚.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的临床治疗[J]. 中外健康文摘,2011, 08 (9): 53-54.

[2]刘洁,刘悦.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的诊断治疗与机制研究进展[J]. 人民军医,2009,52 (12): 841-842.

[3]彭安秀.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65例诊治体会[J].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0,1 (16): 625.

[4]姜永政. 急性坏死性肠炎68例手术治疗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05, 9 (3) :203-204.

作者简介:

向日晖,男,(1980-),湖南衡东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疾病诊治工作

中药治疗牛出血性肠炎 篇3

饲养不当, 饲喂霉烂变质的饲草饲料或饮用污浊脏水, 饲养场环境卫生差, 酷热环境下运动过度, 引起脾胃虚弱, 脾虚则不能统血, 湿邪热毒, 郁结于胃肠, 热盛迫血与肠外, 而发本病。

2 临床症状

本病发病急, 病牛精神沉郁, 头垂耳聋, 鼻镜干裂, 口舌干燥、发红, 结膜潮红, 口渴而喜饮。反刍停止, 食欲减少或废绝。初期大便带少量鲜血, 后期大便带大量鲜血, 一日数次排便。尾根及臀端被鲜血粪便污染, 腹病不止, 频频回头并踢腹, 脉洪数, 呼吸加快。

3 治疗

(1) 处方:炒槐花120g、白头翁60g、地榆炭120g、当归60g、白芍60g、米壳60g、泽夕45g, 加水一次煎服, 1剂/d, 2~3剂即愈。 (2) 补液:病情严重, 适量补液。

4 体会

中老年人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 篇4

缺血性结肠炎,顾名思义是由于结肠缺血、乏氧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也就是某一段结肠组织由于某些原因出现了供血不足,进而发生了肠壁损伤或坏死。造成结肠缺血的直接原因多为肠系膜动脉或静脉,特别是肠系膜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或形成血栓而引起血管闭塞及狭窄所致。此外,心力衰竭、休克等病症也会引起血压降低,造成结肠局部供血不足而引发此病。该病患者主要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那些患有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更是该病的高发人群。以往一直认为该病很少见,但近年来随着电子结肠镜、血管造影、核素显像等诊疗技术的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老龄人群所占社会人群比例的增大,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患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人越来越多。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硬化可引起冠心病、心梗;脑动脉发生硬化可引起脑供血不足、脑梗。同样,肠系膜动脉发生硬化亦可引起肠管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缺血性肠炎。因此,人们在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肠道缺血性疾病的存在。

腹痛、便血和腹泻是缺血性结肠炎的三个主要症状。腹痛是该病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常在饭后一小时左右发作,多为左上腹疼痛,腹痛往往可自行缓解。但有些患者的腹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鲜血便和腹泻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因肠功能紊乱而出现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等胃肠道症状。该病发展到最后,可导致肠穿孔或肠坏死,这时患者常会出现突发性的上腹部或脐周围刀割样疼痛,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若被延误诊治,患者往往会迅速陷入休克状态甚至死亡。

由于该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对其做出诊断较为困难,所以容易误诊。因此,凡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动脉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结节性动脉炎及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出现反复的餐后腹痛和排便规律改变等症状,应考虑到有患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须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对症状较轻、没有出现并发症的该病患者,可对症进行保守治疗。一般治疗2周后,其症状即可消除。而对于出现了腹膜炎、肠穿孔或肠坏死等并发症的该病患者,则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切除其坏死的肠段,以挽救其生命。没有出现并发症的该病患者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但仍有20%左右的此类患者会出现结肠瘢痕狭窄。那些合并有肠穿孔、肠坏死或腹膜炎等并发症的该病患者其病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

一例马出血性肠炎的治疗体会 篇5

1 马匹情况

发病马匹品种为英纯血与夸特马杂交后代, 母马, 年龄8岁, 体重380kg, 常年生活在伊犁种马场海拔为1890m的高寒地区, 日温差较大, 春秋相连, 雨水比较丰富。采用舍饲管理, 饲料主要为苜蓿、野山草等, 饮用水为山间水引流到饮水槽, 流动饮用。

2 临床症状

初期发现患畜饮有雪水进而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有轻微腹痛症状, 伸腰, 站立不安, 有排尿姿势但无尿液排出;继而排出少量淡红色稀粪, 并混有肠黏膜和血液, 肠音短促而微弱, 同时排出少量粘稠清油样尿液。体温正常, 体温常在37.6~37.7℃之间。本病例发病与治疗时间为3d, 即2015年2月4~6日。

3 诊断要点

首先应根据其食欲变化、全身症状状以及粪便中含有血液等病理性产物等, 多不难作出正确判断, 本病例根据其发病情况可初步判定为本病例为因消化不良引起的出血性肠炎, 由于得到及时发现和对症治疗而没有发展为继发性出血性结肠炎。临床上若不及时治疗则可引起便中夹血, 若色如煤焦油, 多见于胃及小脑出血;若鲜红色多为结肠及直肠发炎。若脱水迅速、腹泻出现早, 如血水且有里急后重症状, 主要病变在大肠。

4 治疗原则

根据临床诊断, 发病情况, 制定以控制感染、抑菌消炎、补液、调节酸碱平衡、镇痛解挛、消炎止血、健胃助消化、制酵减压为治疗原则。

4.1 控制感染、抑菌消炎

在发病当天静脉注射头孢噻呋钠 (0.5g/瓶) 2g稀释后混合于500ml 0.9%Nacl。为避免造成胃肠道毒性, 头孢噻呋钠仅在发病当天注射1次。

4.2 补液、调节酸碱平衡

为使马匹尽快恢复体力, 通过补液调节马体内的酸碱平衡, 在发病第2天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4000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500ml、5%葡萄糖注射液1000ml (内含40ml维生素C) 、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氧氟沙星注射液 (氧氟沙星0.2g与氯化钠0.9g) 500ml;为进一步巩固疗效于发病第3天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50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0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00ml、氧氟沙星注射液 (氧氟沙星0.2g与氯化钠0.9g) 500ml。

4.3 镇痛解挛、消炎止血

在发病第1天和第2天将患畜牵至调教圈内进行牵骝运动15~20min, 有助于放松解除痉挛, 同时在发病第2天肌肉注射安乃近注射液40ml (10ml/支) 、酚磺乙胺注射液14ml (2ml/支) 进行镇痛止血。

4.4健胃助消化、制酵减压

应用维生素类、促消化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药物可以缓解因积食所引起的消化不良或气胀性胃扩张, 直至马匹食欲、采食一切正常。在本病例发病第2天进行口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2ml:8万IU) 16ml;发病第2天和第3天连续2d口服酵母片6g (0.2g/片) 、复方维生素B 20片。

通过以上治疗患畜于发病第3天食欲、排便趋于正常, 腹痛症状消失病情逐渐稳定。

5 发病原因

出血性肠炎是畜体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及生物因素造成的, 而以生物因素为主, 病原菌种类繁多。本病主要是由于气候、饲草料及圈舍的变换和空腹饮雪水致内伤阴冷而继发消化机能受阻、寒凝气滞而引发轻微腹痛, 进而在腹痛的过程中引起出血性肠炎;同时由于菌群失调、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过度增殖等是此次马匹发病的主要诱因。

6 预防措施

本病例主要是由于饮用冷水与圈舍变换冷应激引起的马胃寒性轻微腹痛及继发性出血性肠炎, 应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腹痛时严禁卧地打滚, 要合理使役、配比饲料, 不喂霉败变质, 冰冻或含泥沙多的饲料, 防止过饥过食, 给予充足的饮水。

7 体会

出血性胃肠炎 篇6

1发病原因

气温和湿度较高, 牛舍潮湿不洁, 有利于各种病菌的繁殖。该生产队自来水水质发生了污染, 经当地部门检测发现为细菌和寄生虫混合感染。牧草受阴雨天气影响, 部分饲草料发霉变质。

2临床症状

发病牛群中有3~5头体质较差、偏瘦的牛发病, 牛粪便带血由轻变重。开始粪中带血, 后转为完全血便, 看不见粪色, 较重的排出血凝块, 持续腹泻、脱水、消瘦、弓背站立、呆立不食、体温正常, 少数体温仅轻微上升0.3℃。病牛多腹疼, 食欲下降、厌料, 仅喜食少量软草, 喜饮, 早期2头最严重的病牛因便血太多、脱水、食欲废绝、心脏衰竭而卧地不起死亡。

3病理剖检

剖检可见尸体消瘦, 大肠有散在大小不等的坏死灶, 肠内有血凝块及脱落的肠黏膜, 肠壁充血、出血, 有溃疡面和坏死灶, 肠管内有寄生虫体。

4实验室检验

采集血便病料和粪中分泌物送吴忠市疾控实验室检验, 检测出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显微镜检查制作涂片检出牛钩虫、毛首线虫和少量牛绦虫等寄生虫体。霉变受潮饲草中检出少量黄曲霉毒素。

5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为清肠治痢、补液强心, 西药杀菌止血, 中药涩肠止泻、温补脾胃、清化湿热和凉血止血。

(1) 牛群立刻停用污染的水源, 改饮清洁水, 饲喂优质牧草, 自来水中加漂白粉消毒。前1~3天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消毒一次, 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2) 立即停喂霉败饲草料, 改喂青绿饲料和高蛋白饲料。黄曲霉中毒的静注25%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10%葡萄糖酸钙和安钠咖等。

(3) 25%葡萄糖、10%葡萄糖各1000m L, 10%氯化钠500m L、四环素600万单位、维生素C 80m L、黄连素注射液60m L、止血敏80m L、5%氯化钙250m L, 一次静脉注射。

(4) 肠便血较盛者采取中西药结合疗法, 方剂为白芍、仙鹤草各60g, 栀子、白术、泽夕、白及、地榆各50g, 黄连、茯苓各45g, 黄芩、甘草、当归、川芎各40g, 共为末, 开水冲调, 候温灌服。体质较弱者加党参60g, 黄芪、五味子各50g;失血较多者加阿胶、熟地黄各50g, 熟附子45g;产后或空怀体虚者加槐花、蒲黄各50g, 茜草40g, 三七30g, 或中成药云南白药40g;脓血者加金银花50g, 连翘45g;便血日久者, 配柯子50g, 五倍子40g;体内有虫者加石榴皮、干姜、使君子、槟榔等。

(5) 腹泻顽固者, 尤其是消瘦的重症患牛, 服药输液的同时服用抗寄生虫药。可选用吡喹酮30~50mg/kg体重, 或伊维菌素0.2mg/kg体重, 或阿苯达唑10~15mg/kg体重, 同时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虻、蝇、蚊、蜱等传播媒介。

出血性胃肠炎 篇7

1 病例

1.1 病例1, 李某女, 34岁, 因“腹痛、腹泻1 d”为主

诉夜间急诊收入本科, 1 d前患者进食生凉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 呈阵发性脐周及下腹疼痛, 排黄色稀水样大便4次, 大便常规:黄色稀便, 白细胞少, 急诊科以“急性胃肠炎”收入院。患者离婚2年余, 平时月经规律, 末次月经10余天前。体格检查:精神差, T 37.1℃, BP 100/68mm Hg P 76次/min, 腹部平软, 脐周及下腹压痛, 无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 (+) 。急查血常规Hb 104 g/L, HCT 27.2%, WBC:11.46×109/L, 腹部B超示:腹腔积液, 膀胱充盈差子宫及附件显示不清;急查下腹部CT示子宫附近可见低密度影, 同时查尿妊娠试验 (+) , 急请妇科会诊, 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5 ml, 诊断异位妊娠破裂, 转妇科急诊手术, 术中见左侧输卵管间质部近宫角处可见破裂口, 有活动性出血, 术中失血800 ml, 术后病情稳定、症状消失, 5 d后病愈出院。

1.2 病例2, 孔某, 女, 26岁;

因“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10余小时”来院, 排大便时晕倒, 大便3次, 呈黄色稀水样, 呕吐物为进食食物, 夜间急诊以“急性胃肠炎”收入院。患者丈夫外出打工半年未归, 月经不规律, 35 d前曾来月经。体格检查:T 36.6℃, P 90次/min, BP 84/60 mm Hg, 精神很差, 贫血貌, 腹软, 中下腹压痛, 无反跳痛, 肠鸣音增强;急查血常规Hb 83 g/L, HCT 28.5%, WBC 17.39×109;腹部B超示:左附件不均质包块、盆腔积液、腹腔积液。急请妇科会诊, 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 查尿妊娠试验 (+) , 诊断异位妊娠破裂, 转妇科急诊手术, 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可见2cm×2 cm破裂口, 伞端有活动性出血, 术中失血1500 ml, 输血4 U, 术后病情稳定、症状消失、5 d后病愈出院。

1.3 病例3, 赵某, 女, 25岁;

因“腹痛、腹泻伴呕吐4h”来院, 持续性上腹痛, 排黄色稀水便3次, 呕吐2次, 呕吐物为胃内食物, 伴有下腹部疼痛、下坠感, 无发热, 否认不洁饮食史, 夜间急诊科以“急性胃肠炎”收入院。既往有贫血病史, 8个月前剖宫产双胎男婴, 20余天前曾来月经。体格检查:T 37.4℃, BP 109/70 mm Hg, P 100次/min, 精神稍差, 表情痛苦, 轻度贫血貌, 腹软, 中下腹压痛, 无反跳痛, 肠鸣音活跃;急查血常规Hb 95 g/L, HCT:30.5%, WBC:8.82×109/L, 查B超示:盆腔见厚25 mm积液、右下腹见46 mm积液。急查尿HCG (+) 。急请妇科会诊, 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 诊断异位妊娠破裂出血, 转妇科急诊手术, 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壶腹妊娠, 伞端有活动性出血, 腹腔积血1800 ml, 术中输血4 U, 手术后4 d病愈出院。

2 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腹症, 由于其发生率高, 且有导致孕妇死亡的危险, 一直被视为具有高度危险的早期妊娠并发症[1]。异位妊娠典型表现为停经, 腹痛, 阴道流血, 晕厥和休克。患者无停经史, 将异位妊娠时出现的不规则阴道流血误认为月经, 或由于月经过期仅数日而不认为是停经。当发生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 突感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 常伴有恶心、呕吐。若血液局限于病变区, 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 当血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时, 可出现肛门坠胀感。随着血液由下腹部流向全腹, 疼痛可由下腹部向全腹部扩散, 由于腹腔内出血及剧烈腹痛, 轻者出现晕厥, 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出血量越多越快, 症状出现越迅速越严重[2]。

造成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的原因主要有: (1) 医务人员对异位妊娠缺乏认识, 对于育龄女性异位妊娠破裂的警惕性不高, 体格检查不详细, 临床思维过于简单, 见有胃肠道症状就误诊为胃肠炎, 过分强调某一征象而放松对该病的警惕。 (2) 对育龄女性性生活史问诊不详细或患者故意隐瞒, 患者将阴道出血误认为是月经。 (3) 患者血白细胞在急性出血时可升高当做胃肠道感染白细胞升高。 (4) 患者做相关辅助检查过少亦是造成误诊原因。

因此, 通过以上分析, 本文认为, 对于典型的异位妊娠诊断不难, 而对不典型病例, 首先临床医师应在思想上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认识和高度警惕;其次应仔细询问病史、了解临床症状及时做好相关检查, 如B超、血常规、尿HCG检查、后穹窿穿刺, 以及近年来广泛开展的腹腔镜检查技术, 对于早期诊断有很大作用。及时完善相关检查, 就能早诊断、早处理, 减少误诊的发生。

关键词:异位妊娠,胃肠炎,急性,误诊

参考文献

[1]霍正禄, 梅冰.急诊医学.科学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523-526.

出血性胃肠炎 篇8

关键词:出血性坏死性,急性小肠炎,诊断

成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acute hemorrhagic necrotic enteritis, ANHE) 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小肠, 以小肠广泛性出血、坏死为特征的急性炎性病变, 又称急性节段性肠炎或节段性出血性肠炎[1], 临床发病率虽较低, 但由于起病较急且病情凶险, 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9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该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措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患者均经病理检验及手术确诊。其中男25例, 女14例, 男女比例为1.8∶1;年龄16~52岁, 平均年龄37.5岁, 其中18~35岁青壮年人群患者有27例, 占69.2%;病程最短6h, 最长4.7d;其中12例患者起病前均有不洁饮食史。

1.2 临床表现

全部患者均为急性腹痛伴阵发性或持续性加重, 均出现腹膜刺激征, 白细胞计数为14~20×109/L, 其中28例患者伴有恶心呕吐, 占71.8%;24例伴有腹泻, 8~16次/d, 占61.5%;30例伴有便血, 粪便呈暗紫色且有腥臭味, 占76.9%;31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占79.5%;11例患者有局限性腹部压痛且肠鸣音减弱, 占28.2%;28例患者全部压痛且肠鸣音消失, 占71.8%;29例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 占74.4%;10例患者出现弥漫性凝血, 占25.6%。

1.3 辅助检查

(1) 全部患者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 其中28例提示肠管广泛充气, 有多处散在小液平面并伴有肠粘膜粗糙集肠壁增厚, 占71.8%;11例提示肠管部分充气及液平面, 占28.2%。 (2) 39例患者中有27例行腹腔穿刺检查, 其中13例患者的腹腔液为血性或脓性, 占48.1%;8例腹腔液浑浊, 镜下发现大量脓细胞, 占29.6%;余下6例患者腹腔白细胞数均超过5×109/L。 (3) 21例患者行B超检查, 提示17例患者存在肠管蠕动与肠内容物呈静止状态, 占81.0%, 余下4例患者提示肠管内气体及液体菌无回声, 占19.0%。

1.4 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4例, 均予以禁饮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及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2], 占10.3%; (2) 35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占89.7%, 包括:小肠坏死肠管部分切除术20例, 切除长度135~240cm;空回肠广泛切除术13例, 仅存小肠100cm以下;肠管近侧端悬吊造瘘1例;肠外置造瘘1例。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2.1 术前诊断

本病诊断正确24例, 确诊率为61.5%, 错误诊断15例, 误诊率为38.5%;误诊分别为急性肠梗阻4例, 局限性腹膜炎、阑尾穿孔4例, 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7例。其中腹腔穿刺的确诊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检查手段, 误诊率亦明显降低 (P<0.05) 。

2.2 术后疗效

对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有19例患者于22~30d死亡, 死亡率为48.7%, 其死亡原因包括:感染性休克10例, 严重弥漫性凝血7例, 高位肠瘘慢性衰竭2例;20例患者痊愈后或带造瘘管正常出院, 占51.3%。

3讨论

该病早期常因特异性表现而容易与其他常见病混淆, 造成误诊, 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数日或数周内死亡[3]。本组患者误诊率较高, 为38.5%, 根据AHNE的临床表现将其诊断要点总结如下:患者起病前多会出现头痛、乏力等类似感冒症状, 发病后均为急性腹痛伴阵发性或持续性加重, 均出现腹膜刺激征, 白细胞计数为14~20×109/L以及不同程度的发热, 并伴有恶心呕吐、频繁腹泻、便血以及粪便呈暗紫色且有腥臭味、弥漫性凝血等;体格检查可见腹膜刺激征明显、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隐约可及肿块;腹腔穿刺液位血行或脓性, 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管广泛充气和小液平面, B超提示扩张管内液气无回声。

手术治疗可降低本病死亡率、增加成活率, 临床常用手术方式: (1) 小肠部分切除术, 适用于已有肠管坏死穿孔者, 切除后残存肠段应在250cm以上; (2) 小肠广泛切除术, 适用于小肠病变广泛者, 术后小肠仅残存100cm以下; (3) 肠管近侧端悬吊造瘘, 适用于肠管病变广泛, 且无法对全部病变进行切除时, 只能部分切除病变严重部位或肠造口; (4) 肠外置造瘘, 适用于病变范围不清以及感染性休克的患者, 不宜进行一期切除肠吻合, 只能于切除肠管后行外置造瘘口, 待日后再行吻合闭瘘。

参考文献

[1]Mathur M, Agarwa1a S, Mitra DK, et a1.A c1inicopathologica1study of acute necrotising jejunoileitis[J].Pediatr Surg Int, 2002, 18:472~476.

出血性胃肠炎 篇9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缺血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100-01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结肠血管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疾病,引起结肠壁缺氧损伤的病变,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丹参、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改善微循环和脑血流的作用,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中。而丹参和川芎嗪用于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选取缺血性结肠炎患者80例,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治疗疗效。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缺血性结肠炎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623±128)岁,男性22人,女性18人;对照组平均年龄(639±119)岁,男性25人,女性15人。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①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符合第8版实用内科学的诊断标准,入院后通过结肠镜检查再次明确:具体表现为病灶呈节段性分布,黏膜充血,溃疡血管纹理消失。②自愿参加试验,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药品过敏者、恶性心律失常者。②结肠癌、炎症性肠病患者。

14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相同治疗,主要有:禁食、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2020703,生产厂家:贵州景峰注射剂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每次100ml,每日2次,滴速5ml/min,总疗程为2周。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同时给予将血压、降血糖及调脂治疗。

15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血黏度。

151缺血性结肠炎治疗疗效参考文献标准,缺血性结肠炎治疗疗效分为痊愈、有效、无效。痊愈:腹痛、血便、血性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肠镜显示病灶处粘膜恢复正常,出血、糜烂、坏死灶消失;有效:腹痛、血便、血性腹泻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肠镜显示病灶仍有浅溃疡、但无活动性出血;无效:上述临床症状仍存在,复查肠镜病灶无改善。

16统计分析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缺血性结肠炎治疗疗效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缺血性结肠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血黏度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红细胞压积、血黏度分别为(459±08)%、(128±18)mPa/s,(461±07)%、125±17)mPa/s;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血黏度分别为(405±05)%、(96±12)mPa/s,(438±07)%、(116±15)mPa/s,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的治疗措施为扩张血管,解除肠壁缺血状态,缓解症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临床上主要用于闭塞性心脑血管病,缺血性中风等疾病中[1]。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川芎嗪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作用。现代药理学指出丹参有清除氧自由基,促进淋巴细胞的成熟,激活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起到抗炎作用[2]。川芎嗪含有多糖、酚酸类等成分,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促进脾淋巴细胞、胸腺细胞增多,抗肿瘤等作用。此外离体大鼠实验表明川芎嗪还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动脉压及冠脉阻力,促进微循环的作用。有学者对家兔注射60mg川芎嗪后,发现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可达943%。此外丹川芎嗪还能通过开放K+-Ca+离子通道使血管舒张[3]。

综上所述,丹参和川芎嗪联合使用后具有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胃肠黏膜、降低红细胞压积及血黏度,从而促进肠黏膜的恢复,达到有效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英莲,杨学瑞,姜宇宙.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6(8):67-68.

[2]帅银花,帅金花.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5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 7(1): 51.

[3]殷玲,尹新洁.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 28(19): 1703-1704.

出血性胃肠炎 篇10

关键词: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福尔马林,复方灌肠剂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恶性肿瘤, 居我国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首位,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1]。放射性直肠炎是宫颈癌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早期放射性直肠炎常表现为腹泻、里急后重、排便疼痛, 甚至有黏液便等。晚期放射性直肠炎常出现在放疗后6个月~2年, 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腹泻、黏液血便甚至肠穿孔[2]。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 其中男13例, 女61例, 年龄36~80岁, 平均 (53.0±13.9) 岁, 中位年龄46岁。原发肿瘤包括宫颈癌56例, 前列腺癌10例, 直肠肛管癌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 其中48例联合化疗, 放疗剂量为66~88 Gy, 平均 (77.4±6.3) Gy, 在放疗后 (5.3~14个月, 中位时间7.8个月) 出现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症状。所有患者均行肠镜检查确诊, 并活检排除肿瘤复发。将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福尔马林联合治疗组38例和复方灌肠剂组36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一般症状

便血74例, 肛门疼痛30例, 腹痛24例;其他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晚期并发症包括直肠阴道瘘4例, 反复顽固性出血7例, 肠管狭窄梗阻2例。

1.2.2 病变程度

本组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反应评分标准 (RTOG/EORTC分级) 进行分级:0级无变化;1级轻度的排便次数增加或习惯的改变, 轻度肛门不适, 不需药物处理;2级腹泻增多, 伴有直肠黏液, 中度肛门或腹部疼痛, 需药物处理;3级严重腹泻, 需肠外营养支持, 或伴不需输血的直肠出血、腹胀 (X线平片证实扩张肠环) ;4级急性或亚急性肠梗阻, 出现直肠窦管、穿孔或者需输血的出血, 需胃肠减压或肠管改道。本研究中4级8例, 3级66例。福尔马林组中3级患者33例, 4级患者5例:复方灌肠剂组3级患者33例, 4级患者3例。

1.3 方法

复方灌肠剂组:采用复方灌肠剂 (蒙脱石粉剂或者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凝血酶冻干粉) 加生理盐水40 ml混合成灌肠液, 一般用药时间在排空大便后或者睡前给药。保留灌肠时, 嘱患者取仰卧位, 臀部略抬高, 将灌肠液抽入无菌注射器内, 连接灌肠管, 用液状石蜡油润滑灌肠管前端, 轻插入肛门5~10 cm, 同时嘱患者身体放松、做深呼吸运动, 然后缓缓注入。拔出灌肠管后, 嘱患者适当变换体位, 静卧位30 min后改为左侧卧位静卧30 min, 嘱患者尽量保留2 h以上, 1次/d, 7 d为一疗程。福尔马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肠镜直视下, 以4%福尔马林50 ml, 喷洒直肠黏膜损伤处, 并停留1~2 min后, 予以生理盐水500 ml反复冲洗, 在肠镜治疗后第2天, 以复方灌肠剂方案持续灌肠1周。

1.4 护理

1.4.1 治疗前护理

癌症患者对出现长期便血、腹痛伴腹泻, 思想极度紧张, 害怕癌症复发, 会对治疗失去信心, 医护人员耐心解释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4.2 治疗操作时护理

嘱患者灌肠治疗前排空大便, 选择材质较柔软的灌肠管, 每次操作前仔细检查管口是否光滑, 直肠插管时动作轻柔, 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1.4.3 其他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维生素食物, 多饮水, 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姜蒜及冰淇淋等。

1.5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放射治疗反应评分标准》拟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一疗程 (7 d) 内腹痛、里急后重、肉眼血便等临床症状完全消退, 大便潜血试验阴性;有效:两个疗程 (14 d) 内出血症状基本消失, 偶有复发;无效:两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症状更加重。总有效=有效+显效。

1.6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 福尔马林联合治疗组显效14例, 有效23例, 总有效率为97.4% (37/38) ;复方灌肠剂组显效8例, 有效20例, 总有效率为77.8% (28/36) 。福尔马林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复方灌肠剂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0.013, P<0.05) 。

3 讨论

放射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肠黏膜上皮细胞对放射线非常敏感, 放射线照射后, 肠上皮细胞增生受抑制, 肠黏膜下小动脉内皮细胞受损, 引起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静脉内膜炎, 从而产生肠壁缺血和黏膜糜烂、溃疡, 最后导致纤维化、肠管狭窄和黏膜面断裂扭曲等[3]。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有直肠受照射的剂量、体积和剂量率,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受照剂量[4]。近年来采用调强适形放疗方法, 直肠受照射的剂量及体积较前明显减少, 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降低。

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主要方法是分为三种, 药物治疗, 内镜治疗以及外科治疗。药物治疗中保留灌肠剂种类多种多样, 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蒙脱石粉剂、福尔马林、硫糖铝、5-氨基水杨酸及糖皮质激素, 陈立杰[5]研究认为思密达、金因肽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 治愈28例, 有效3例, 总有效率为96.9% (31/32) 。李东芳等[6]采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36例, 有效率83.3% (30/36) , 与西药灌肠剂对比效果显著;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使用福尔马林溶液、钛氧磷酸钾激光和氩离子凝固术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 ;直肠炎严重时发生肠穿孔或者阴道尿道瘘时须采用手术外科治疗, 或者慢性直肠炎致直肠狭窄可考虑腹壁造瘘术。上述保守治疗近期疗效尚可, 但是放射性直肠炎非常顽固, 药物保守治疗容易反复, 氩气凝固术及激光治疗对于弥漫性病变效果不佳, 且有出现肠穿孔风险[7]。

福尔马林液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蛋白质凝固, 在黏膜层新生血管内形成血栓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作用表浅, 不超过黏膜层。本研究结果显示, 福尔马林联合治疗组, 有效率达97.4% (37/38) , 优于复方灌肠剂组的77.8%。虽然目前多数文献报道福尔马林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是安全的, 但仍有相关的临床研究报道其可能导致肠管狭窄、溃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笔者所在医院在患者麻醉后行直肠镜直视下将甲醛注入病变范围以内的直肠腔, 作用时间短, 并及时清除残余福尔马林液, 降低其潜在的风险。本研究有1例患者因营养状态差, 福尔马林灌肠后出现肠狭窄梗阻, 行手术腹壁结肠造瘘。本研究对部分福尔马林治疗后再次出现便血者, 两周后可再次给予福尔马林液治疗, 效果令人满意。

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而引起焦虑、抑郁、悲观。针对以上问题, 给予了相应护理措施, 良好的心理沟通能使患者够从悲观绝望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积极面对现实, 正确认识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悉心细致地治疗能更有效的控制放射性直肠炎症状, 增加护患信赖关系, 提高患者坚持治疗的依从性;生活细节的指导, 是疾病治疗及身体恢复的有力保障[8]。

放射性直肠炎没有特效药物或者治疗方法, 总体疗效欠佳, 联合方法综合治疗能增加疗效, 笔者认为4%福尔马林局部应用联合复方灌肠剂治疗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短期疗效肯定, 操作容易、安全性好, 可反复进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Shi J F, Canfell K, Lew J B, et al.The burden of cervical cancer in China:Synthesis of the evidence[J].Int J Cancer, 2011, 130 (3) :641-652.

[2]Hernández Sánchez A, Vicente Sánchez Mdel P, Arteta Jiménez M.Formalin for haemorrhagic radiation-induced proctitis[J].Int J Colorectal Dis, 2012, 27 (5) :683-685.

[3]Haboubi N Y, Schofield F, Rowland P L.The light and electronmicroscopic features of early and late phase radiation-inducedproctitis[J].Am J Gastroenterol, 1988, 83 (24) :1140-1144.

[4]Mendenhall N P, Li Z, Hoppe B S, et al.Early outcomes from three prospective trials of image-guided proton 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2.82 (25) :213-221.

[5]陈立杰.思密达、金因肽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 (16) :107.

[6]李东芳, 陶炼.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36例[J].四川中医, 2002, 20 (4) :47.

[7]黄河, 陆金根, 曹永清.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进展[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8, 9 (6) :975-978.

上一篇:步骤环节下一篇:成绩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