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症

2024-08-10

胆汁淤积症(精选十篇)

胆汁淤积症 篇1

1 月至2010年12月共计收治肝内胆汁淤积症56例, 现作回顾, 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孕妇肝内胆汁淤积症34例, 早产5例, 低体重儿3例, 合并妊高症20例, 围产儿死亡1例。新生儿窒息18例。

2 结果

(1) 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 (1) 妊娠期出现全身瘙痒为首发症状; (2) 血清胆汁酸 (TBA) 升高; (3) 肝功能检查血清转氨酶ALT、AST有轻、中度升高; (4) 可伴黄疸, 血清胆红素 (BIL) 轻中度升高, 包括总胆红素 (TBIL) 、直接胆红素 (DBIL) 、间接胆红素 (IBIL) ; (5) 无消化道症状; (6) 产后症状迅速消失, ALT、AST等很快恢复正常; (7) 无症毒性肝炎及家族黄疸史。 (2)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率:在4320人次分娩中, ICP34例, 发生率0.8%。 (3) 临床表现:34例ICP患者平均年龄29岁, 初产妇20例, 经产妇14例, 平均孕周36.5周。新生儿体重平均2350g, 均有皮肤瘙痒, 但不伴皮疹, 其部位以腹部、四肢、手掌及脚掌最常见, 严重者可出现抓痕。瘙痒开始时间:妊娠中期7例, 占20%;妊娠晚期27例, 占80%。 (4) 实验室检查:34例ICP患者均有肝功能异常, 其中ALT升高21例 (65.6%) , AST升高9例 (28.1%) , BIL升高18例 (5.2%) , DBIL、IBIL升高6例 (18.8%) ; (5) 分娩方式:阴道分娩2例, 剖宫产32例; (6) 并发症: (1) 妊娠期高血压:发生20例, 占58%, 且以中、重度为多; (2) 产后出血9例, 占28.4%, 平均出血量500~600m L。 (7) 围产儿情况:根据分娩时1min及5min Apgar评分, 新生儿窒息共18例 (52.9%) , 围产儿死亡共1例, 死胎。

3 讨论

3.1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原因

ICP是出现于妊娠期以瘙痒和黄疸为特征的合并症, 各地发生率的报道不一。我院资料统计显示, ICP的发生率为0.8%。ICP的发生率可能与妊娠期胎盘合成雌激素水平大幅增加有关, 雌激素可使Na+, K+, ATP酶活化性下降, 能量提供减少, 导致胆酸代谢障碍, 雌激素可供肝细胞膜中胆固醇与磷酯比例上升, 流动性降低, 影响对胆酸的通透性, 使胆汁流出受阻, 雌激素作用于肝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 改变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当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时, 就可出现黄疸。又由于胆盐存积于皮下, 刺激感觉神经末梢, 就产生了瘙痒症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有家族性的特点, 常常母女或姐妹都会发病。遗传及环境因素在ICP中期一定作用。

3.2 对围产儿的影响

本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对围产儿的不良影响。有关文献报导ICP孕妇的胎儿无能力将胎盘大量生产的16-α-羟基去氧表雄酮 (DHAS) 转变成惰性较大的雄三醇, 因此, 大量的DHAS通过胎盘的其他途径变成具有活性的雌二醇而导致早产。近年来动物实验表明胆酸能增加小鼠的子宫肌收缩力, 胆汁酸还可以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 以致诱发子宫收缩, 发生早产。资料显示, 本病围产儿的死亡率约为正常妊娠者的6~10倍。由于本病对围产儿的围产儿的严重危害, 已将本病列为高危妊娠, 以引起人们对它的重视。

根据资料显示ICP的胎儿窘迫发生率较一般为高, 1977年Laatikainen对86例ICP根据其血清胆酸水平的升高程度将其分为3组, 发现胆酸水平愈高胎儿窘迫发生率亦愈高, 因此, 动态地测定血清胆酸水平可以作为观测ICP患者胎儿预后的一种有效方法。1991年Sepulveda等报道用不同浓度的胆酸对游离的绒毛静脉的作用作了研究, 他们发现浓度与血管收缩有一定的关系, 高浓度时血管收缩明显, 因此, 重度ICP可使血管痉挛, 阻力增加, 血流量减少, 氧交换下降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但近年来人们认为ICP患者的胎儿窘迫与绒毛间隙的减少有一定的关系。1980年Costoya等通过光镜及电镜的观察发现ICP患者的胎盘中滋养细胞肿胀, 数量增多, 绒毛基质水肿, 绒毛间隙缩小, 因此绒毛间隙的母体血流量亦减少, 从而可导致胎儿缺氧。因此, 可以认为绒毛间隙狭小, 也可能是导致ICP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3.3 治疗

本病确诊后, 我院首选优思氟 (熊去氧胆酸) 15mg/ (kg·d) 分3次口服, 连服15d, 腺苷蛋氨酸 (思美素) 2支/d静滴, 连续15d, 或地塞米松等药物, 用药期间检测胆汁酸, 有较好治疗效果, 可以降低血中胆酸水平及其对母儿的不良影响。除药物治疗外, 还需注意休息, 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 改善胎儿宫内缺氧的状况。并且应认真进行胎动计数, 每天早、中、晚3次, 每次1h。按时进行产前检查, 34周后加强胎儿电子监护及腹部B超检查, 以监测胎盘功能和胎儿情况。妊娠35周后应住院监护胎儿安危, 一旦发现胎儿存在宫内险情, 及时处理, 抢救胎儿。妊娠达到37孕周后, 应及时予以终止妊娠, 以免在延长孕期过程中, 发生胎儿宫内猝死的严重后果。分娩过程中, 应加强胎儿监护, 预防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 并作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对合并有胎儿宫内窘迫或其他高危因素者可酌情采取剖宫产术结束分娩, 以确保新生儿的良好预后。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胆汁淤积症 篇2

关键词 妊娠 肝内胆汁淤积症 护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又称特发性妊娠黄疸,易引起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和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是近几年来导致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文献报道ICP早产的发生率可高达30-60%(1),羊水混浊发生率为25%-43.9%(2)(3) ,故加强ICP病员的临床护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产科护理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本文现将本院自1988年初至10月期间收治的ICP患者53例的临床分析和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88年1月至1910月收治的ICP患者53例,平均年龄27岁;分娩孕周平均37+3 W,初产妇47例,占88.68%左右;经产妇6例,占11.32%;主诉孕期出现皮肤搔痒并实验室检查符合诊断者46例,占86.79%;无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符合ICP诊断者7例,占13.21%;53例患者孕期二对半均(-)。其中阴道分娩3例(包括产钳助娩1例),占5.66%;剖宫产分娩50例,占94.34%;自然早产6例,早产率11.32%;干预早产(因胎儿宫内窘迫)9例,占16.98%;产后出血1例(该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中度贫血),占1.89%。

1. 2 主要实验室检查及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妊娠期主要实验室检查及结果

检测项目 检测例数(例) 异常例数

表2 产后十天内的主要实验室检查及结果

分析ICP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由于ICP患者肝小叶中央区毛细血管内胆汁淤积引起发病,病因尚在研究中,有学者认为与遗传有关。由于血清胆汁酸孕期均有明显升高,故使肝脏损害,使肝酶指标升高,如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以及其他相应指标变化;但是产后从所查病例中反应,血清胆汁酸、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相关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并趋向正常范围 。

1.3 ICP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

1.3.1 ICP患者分娩时羊水污染情况资料(见表3)

53例病例共58名新生儿(5例为双胎),死胎1例(由外院转入我院),活产新生儿57名,平均体重2759克。

表3 57名新生儿羊水污染情况分析

分析上表主要由于胎盘组织也有胆汁沉积,引起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胎儿缺氧。

1.3.2 53例ICP患者分娩时新生儿(57名)Apgar评分资料(见表4)

表4 53例ICP患者分娩时新生儿(57名)Apgar评分资料

1.4 方法

回顾性资料分析

2、临床护理

ICP患者为高危妊娠妇女,为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整体化、动态化、个体化的临床护理和极积有效地配合医师治疗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本职工作。

2.1 针对性的心理安慰和行动上的支持帮助

2.1.1 焦虑

焦虑是ICP患者首先出现的心理问题,因大多数ICP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皮肤搔痒(本文皮肤搔痒者达86.79%),皮肤搔痒率明显高于Lunzer报道的48%[4]。皮肤搔痒一般出现在孕中晚期,经常性的搔痒干扰孕妇的睡眠,使之产生焦虑(5)。可以采用边作好解释工作,告之孕妇此症状一般于产后一周内消失,边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配合物理疗法减轻症状,逐渐消除孕妇的焦虑心理。

2.1.2 自责、自悲

从表1反应,

胆汁淤积症 篇3

中图分类号:R714.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5-0046-01

妊娠胆汁淤积症全称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在妊娠期出现瘙痒及黄疸为特点的重要的妊娠期并发症,现在在国内已普遍地引起重视,ICP的早产及围生死亡率高,其发病原因虽未完全阐明,但已知与雌激素有密切的关系,[1]其症与中医“妊娠瘙痒”、“妊娠黄疸”相似,笔者于2004年元月~2012年元月间用加味茵蒿汤治疗本症65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5例患者均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21岁~36岁,孕周为20周~36周,以瘙痒、黄疸为主症,中医辨证为气虚湿热内蕴,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5岁,平均年龄28岁。对照组6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6岁,平均年龄29岁。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根据《中华妇产科学》诊断标准:在妊娠期出现以皮肤瘙痒为主的主要症状;肝功能异常,主要是血清SGPT或SGOT的轻度升高,大约达60~100 u,超过200 u以上者较少;可伴有轻度黄疸,血清胆红素约在1.1~5 mg/dL,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呕吐,食欲不振,虚弱及其他疾病症状,一旦分娩,瘙痒迅速消退,肝功能亦迅速恢复正常,黄疸亦自行消退。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加味茵陈蒿汤内服,每日1剂,2周为1疗程,严密观察大便情况。处方:茵陈30 g,炒大黄6 g,炒栀子6 g,黄芪3 g,茯苓10 g,白术10 g,归头20 g,炒麦芽15 g,丹参6 g,炒苡仁15 g,防风12 g,杭芍12 g,炒柴胡12 g,太子参30 g。便秘严重者炒大黄9~12 g;黄疸盛者茵陈为30 g;瘙痒盛者防风15 g。

2.2 对照组 用氨基酸250 mL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多烯磷脂酰胆碱10 mL静脉滴注,2周为1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新编《中医妇科学》[2]。治愈:症状,体征消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无效:症状及各项检查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4 病案举例

余某,女,22岁,已婚,孕28周,皮肤瘙痒,伴皮肤巩膜黄疸1周就诊,诉神疲纳呆,眼差,大便干结,已4 d未行,尿黄,查全身皮肤见抓痕,皮肤巩膜均见轻度黄疸,舌质淡胖尖红苔黄腻。脉细滑,血清SGPT86u。诊断为:妊娠胆汁瘀积症,中医诊断,妊娠瘙痒(气虚湿热),治以益气化湿、养血祛风、清热退黄,拟加味茵陈蒿汤内服7剂,处方:茵陈15 g,栀子6 g,炒柴胡12 g,杭芍12 g,黄芪30 g,太子参30 g,茯苓15 g,白术15 g,归头20 g,炒大黄6 g,防风12 g,炒苡仁15 g,炒柴胡12 g,丹参6 g,淡竹叶9 g,甘草6 g,7 d后复诊诉皮肤瘙痒减轻,精神较前改善,纳可,大便已行但干结,舌质淡胖苔黄腻脉濡。查皮肤巩膜黄疸较前减退,守上方茵陈30 g,黄芪60 g,炒大黄9 g,7剂煎服,7天后复诊其自觉症状消失,血清SGPT:36u。为防复发,守原方1周2剂,维持1个月。

5 讨论

妊娠胆汁瘀积症,属中医妊娠瘙痒或黄疸范畴,其病机多为孕后阴血聚以养胎,血虚益甚,血虚生风而症见皮肤瘙痒;气血同源,血虚气无以化生则气虚湿滞,气机不畅,湿邪内蕴,内扰肝胆,使肝气失疏,胆液不循常道外泄白睛,肌肤而见黄疸,正如《妇科指归》认为其病是“皮毛中风湿”,《金匮要略》:“黄家所得,从湿得之”[2]。故本病的治疗以益气、化湿,养血祛风退黄为主,笔者依据临床辨证辨病,颇有心得,方中黄芪,炒大黄及茵陈的剂量使用尤为关键,对大便的观察是非常必要的,要做到既能使大便温润通畅,又不至于腹泻而引起早产,这是中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68~475.

[2]张玉珍.新编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17~533.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与总胆汁酸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2005年我院产科收治的ICP患者543例, 全部符合中华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1]。平均年龄28.5岁 (20~44岁) 。另随机选取100例健康妇女, 平均年龄25.8岁 (22~50岁) 。

1.2 方法

TBA、TBIL、DBIL、ALT、AST分别由温州伊力康公司提供, 参考值分别为0~14umol/L、3.42~20.5 umol/L、0~6.48 umol/L、0~40U/L、8~40U/L。检测仪器为OLYMPUS AU640。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表示, 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ICP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

2.2 543例ICP患者治疗前各项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ICP是妊娠晚期合并症, 是导致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 ICP与雌激素、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雌激素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妊娠过程中, 孕妇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随着妊娠的进行逐渐升高, 雌激素引起肝窦状隙囊泡对牛磺酸的摄取较少, 肝窦状隙区域Na+、K+、ATP+酶活性降低, 膜脂质结构改变, 流动性下降, 使胆盐和电解质转移减少而发生胆汁淤积[2]。

ICP患者血清TBA水平显著升高, 可增至相同孕周正常孕妇的5~8倍, 其增高幅度和异常发生率高于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变化, 是诊断ICP的敏感指标[3]。本研究表明学者认为, 血清TBA水平升高, 先于瘙痒症状的出现和肝酶的升高, 可用于早期诊断ICP。2000年后, 我院的ICP患者在住院孕产妇的构成比有明显升高趋势, 可能与开展血清TBA检查有关。

血清ALT、AST变化是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 有报道认为, 20%~80%ICP患者的血清ALT、AST水平是升高的, 多数是轻度升高, 其敏感性仅次于血清TBA[2,3]。我们的资料显示, 在ICP患者中TBA、ALT、AST阳性率分别为83.6%、72.5%、70.1%, TBA的阳性率高于ALT和AST, 与报道基本一致[4]。

多数研究显示, 正常孕妇血清胆红素降低, 与妊娠期血液稀释有关。ICP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 报道比例从20%~66%不等[1,3]。我们的资料显示, 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升高例数均达30%以上, 升高的幅度也高于有关报道[1]。

研究表明, 在ICP患者中83.6%的TBA可升高, 升高幅度可达20倍以上, 可认为TBA是ICP的一个灵敏的诊断指标。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道17.7%的ICP患者首先出现的转氨酶水平的升[4], 因此TBA并不是一个绝对敏感指标, 还要结合肝脏转氨酶水平的变化综合考虑, 来进一步提高ICP的诊断率。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 与总胆汁酸 (TBA) 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分析方法, 对我院1999年2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543例ICP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ICP患者与正常对照组TBA、TBIL、DBIL、ALT、AST各项生化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ICP患者中TBA、TBIL、DBIL、ALT、AST阳性率分别为83.6%、72.5%、70.1%、34.6%、35.6%, 最高值分别为248.6umol/L, 215.4umol/L, 82.1umol/L, 853U/L, 756U/L。结论 TBA是诊断ICP的一个灵敏的生化指标。

关键词:胆汁淤积症,总胆汁酸,肝内

参考文献

[1]曹泽毅, 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501~507.

[2]Walker IA, Nelson-piercy C, Willilmson C.Role of bile acid measurement in pregnancy[J].Am clin Biochem, 2002, 39:105~113.

[3]董晏岳.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肝功能指标[J].胆汁酸的变化及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2, 18:7~8.

胆汁淤积症 篇5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思美泰;熊去氧胆酸低分子肝素钙;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 R5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70-0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以皮肤瘙痒、黄疸、血胆酸及肝酶增高为特征,其在我国发病率为7.1%,围产儿病死率为2.25%,导致早产率升高、胎儿窘迫、胎儿突发性死亡等[1]。目前临床治疗以护肝、降胆酸为主。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或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追踪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胆酸、肝转氨酶水平及其妊娠结局,以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120例,平均年龄(28.5±2.2)岁,平均治疗孕周(32.0±2.4)周,胎儿无畸形。将孕妇随机分为2组,A组60例采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B组6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孕妇平均年龄、平均治疗孕周及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妊娠期出现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以伴有轻度黄疸;②血胆酸升高。肝功能异常,主要以血清转氨酶升高;③分娩后瘙痒迅速消退。肝功能可短期内恢复正常;④排外妊娠期高血压、病毒性肝炎和胆道阻塞等导致的胆酸及肝功能异常。

1.3 治疗方法

治疗以2周为1个疗程,均口服熊去氧胆酸片以15 mg / (kg·d),分3次口服,A组联合思美泰,每日1次,1 000 mg静脉点滴;B组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每日1次,5 000 U,皮下注射。治疗过程若出现羊水持续减少、临产、胎儿窘迫或治疗效果差而胎儿基本成熟,则积极终止妊娠,分娩方式据母儿监护情况决定。

1.4 症状观察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症状。瘙痒评分采用Ribalta-1991年制定的标准,即0分为无瘙痒;1分为偶发瘙痒;2分为间断性瘙痒;3分为间断性瘙痒,有症状波动;4分为持续性瘙痒,日夜无变化。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胆酸水平变化,记录孕妇分娩孕周、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及胎儿缺氧状况。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胆酸及瘙痒评分的变化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胆酸水平及瘙痒症状都较前有所下降,A组改善TBA、ALT、AST疗效显著,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围生儿结局比较

两组治疗方案的妊娠结局与围生儿情况比较,A组早产率低,新生儿窒息率低,产后出血量少,由此说明A组治疗方案可改善ICP的妊娠结局。见表2。

3 讨论

ICP是一种重要的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其病因不明,有关学者认为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易至胎儿窘迫、死胎、死产,对孕妇易出现肝功能受损,增加产时产后出血风险,严重危及母婴安全,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2]。

思美泰主要成分为腺苷蛋氨酸,它是肝脏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作为甲基供体和生理性疏基化合物的前体,参与体内重要的代谢反应,该药物主要通过甲基化对雌激素代谢物起灭活作用,刺激膜磷脂生存而恢复生物膜的流动性,使胆汁分泌和流动曾强,通过调节Na+-K+-ATP酶的活性,增加膜的通透性,防止雌激素升高引起的胆汁淤积,保护对雌激素敏感者的肝脏,还可通过促进内源性疏基的合成,生成谷胱苷肽、胱氨酸等活性物质,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改善胆汁淤积引起的肝损伤[3]。临床应用思美泰治疗ICP,患者瘙痒症状及肝功能、胆酸均能得到明显改善。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ICP原理机制如下:①调节激素与细胞因子平衡;②抗凝作用,疏通微循环,孕妇妊娠中晚期多处于高凝状态,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应用,可疏通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护肝及改善胎盘血供;③可调节免疫功能[4]。

熊去氧胆酸治疗ICP,主要保护胆管细胞免受疏水酸的细胞毒性作用,降低胆汁酸的细胞毒性,且能改善肝功能,增加胎盘单位面积的血流灌注量,降低血清中孕激素硫化代谢产物,恢复胆汁淤积肝胆管转运系统的功能表达,改善胎儿环境,从而延长孕龄[5]。

本研究结果显示,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均能降低TBA、ALT、AST的水平及瘙痒评分。而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对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均能进一步改善,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1-103.

[2] 李硕.思美泰、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比较[J].医学信息,2010,9(3):59-61.

[3] 褚红女,黄何风.肝素钙治疗ICP的初步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7):501-502.

[4] 姜群英,段晓波.思美泰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6,27(1):69-71.

[5] 王爱平.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56例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0(4):56-58.

(收稿日期:2011-10-08)

(上接第68页)

进胆固醇的合成增加,从而使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糖尿病灌注其出现脑卒中的危险较大。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血液成分的改变、血管壁异常以及血流异常均是导致患者出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液黏稠度是用来评价血液动力学的一关键指标,当血液黏稠度增加时会导致脑血供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其出现低灌注,严重影响患者的大脑血供,病情由于其局部出现酸中毒,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继发形成血栓,使其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进一步发展。综上,糖尿病史、NIHSSS评分、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当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林镇源,彭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1,22(11):73-75.

[2] 张华,刘惠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6):534-538.

[3] 林镇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4):1696-1699.

(收稿日期:2011-12-01)

(上接第69页)

[参考文献]

[1] 刘映粼,牛秀敏,陈叙.妊娠特发及相关性疾病诊治[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371.

[2] 魏淑琴.剖宫产术患者的心理-行为护理干预[J].安徽医药,2006,10 (7):550-551.

[3] 李红.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7,18(4):231.

[4] 郑修霞,安力彬,顾平,等.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4.

[5] 王剑.生乳方促进产后乳汁分泌7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39(8):42-43.

[6] 丁绪亮,刘天培,宋立人,等.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8,341.

[7] 蒋红喜.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7):44.

[8] 李秀珍,牟园芬,罗小玲.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9):61.

61例妊娠胆汁淤积症胎儿的监护 篇6

关键词:ICP,胎儿,监护

妊娠胆汁淤积症 (ICP) 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 常发于妊娠中、晚期, 其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与胆红素代谢异常、雌激素水平增高、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它的主要危害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等[1]。因此, 加强对ICP胎儿的监护非常重要, 通过对61例ICP胎儿的严密监护, 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对 象

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在本院住院确诊为ICP的孕妇61例, 年龄23~34岁, 孕周34~40周;其中首次妊娠47例, 第二次妊娠14例。

2 监 护

2.1

高度重视ICP对胎儿的危害, ICP是妊娠期特有并发症, 主要给胎儿带来危害, 危及胎儿生命安全, 一旦观察处理失误, 就可能导致胎死宫内的严重后果。据报道我国上海、成都及重庆等地发生率较高, 约2%~5%, 其早产率为36%~40%, 胎儿宫内窘迫率为14%~22%, 围产儿死亡率为18‰[2]。因此, 应高度重视ICP对胎儿的危害。首先, 各级医务人员在思想上要重视对ICP胎儿的监护;同时, 应让孕妇及家属懂得自我监护的重要性。早期发现胎儿在宫内缺氧状况, 及时给予处理非常重要。

2.2 做好ICP胎儿的监护

2.2.1 胎动监护

胎动是胎儿生命的象征, 是胎儿健康的一种标志, 可直接由孕妇主观感觉测得。当孕妇入院时发给每人一张胎动计数表, 嘱其将每次胎动的次数填入表中, 同时给家属及孕妇强调数胎动的重要性, 并请家属与医护人员一起督促孕妇数好胎动;随后教会孕妇数胎动的正确方法, 即每天数3次胎动, 早、中、晚各1次, 每次1h, 胎儿连续动为一次胎动, 两次胎动之间有间歇;并给孕妇讲解异常胎动的特点 (如无胎动、胎动每小时少于3次、突然频繁、剧烈、随后又逐渐变慢等) 。通过孕妇对胎动的自我监测, 可以为医护人员随时提供胎儿在宫内情况, 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2.2.2 胎心音监护

听胎心是临床应用很久、简便而有效的方法。由于ICP胎儿在宫内随时有生命危险, 因此听胎心, 做到4h听胎心1次, 对已临产、有胎动异常者15~30min听胎心一次或持续胎心监护。另外, 胎心监护能连续观察胎心、胎动或胎心之间的关系、胎心与宫缩之间的关系以及宫缩时宫腔内压力大小、持续时间。每位孕妇1d做胎心监护2次, 每次不少于30min, 有胎动异常等情况时增加做胎心监护的次数。胎心监护异常表明胎儿在宫内情况不好, 尤其是胎心率基线平滑消失型者, 此时胎心率基线几乎呈一条直线, 表示胎儿在宫内严重缺氧。发现胎心监护异常者均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缓解胎儿在宫内缺氧状况, 根据孕周尽快终止妊娠, 从而防止胎死宫内, 降低了围产死亡率。

2.3 苷胆酸的监护

ICP孕妇血循环中异常增高的胆红素、胆汁酸可在胎盘绒毛间腔沉积, 并刺激滋养细胞增生;绒毛间质水肿, 使胎盘绒毛间腔狭窄, 胎盘血液灌流不足, 导致胎儿缺氧[3]。因此, 要做好ICP孕妇苷胆酸的监测, 每位孕妇常规检查苷胆酸, 根据病情, 孕妇1~2周复查一次。当苷胆酸轻度异常大于700μg/dl, 提示医务人员重视监护, 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思美泰、易善复;当苷胆酸中毒异常大于4 000μg/dl, 除做好以上处理外并结合病情适时终止妊娠。

2.4 改善胎儿宫内缺氧

护理人员要重视ICP孕妇的护理, 改善胎儿在宫内的缺氧状况, 做到每天给予2L/min氧气, 每天2次间断低流量吸氧;左侧卧位以便减轻长大右旋的子宫对下腔静脉或子宫动脉的压迫, 缓减由于回心血量不足或子宫动脉供血减少而引起的缺氧;按医嘱给予地塞米松治疗, 抑制胎儿肾上腺DHAS的分泌, 降低雌激素的产生而减轻胆汁淤积, 改善缺氧状况[4];另外, 要求ICP孕妇宜穿柔软的棉制品内衣, 并勤更换、勤洗澡, 避免汗液刺激加重瘙痒, 影响睡眠而加重缺氧。

通过对61例ICP胎儿的监护, 及时发现胎儿的异常表现, 其中胎动异常的16例, 胎心异常的18例, 苷胆酸异常的27例。并及时给予处理, 其中行剖宫产的48例, 阴道助产13例, 无胎死宫内及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因此, 加强ICP胎儿的监护,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对降低ICP对胎儿的危害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闻良珍.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原因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8, 14 (7) :197.

[2]王晓东, 刘淑云, 衡正昌, 等.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缺氧机制的初步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8, 33 (2) :68.

[3]马志松, 王亦雄.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缺氧预测指示的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5) :297.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进展 篇7

1 ICP流行病学

ICP的发病率在种族与地域上差异很大。在南美洲较为常见, 特别是智利, 最早曾有报道, 智利ICP的发病率为6.5%~15.6%, 是全球ICP 高发地区。中国长江流域ICP 发病率为1.0%~4.0%, 重庆、上海等地区该病的发生率也较高[2], 分别为2.3%和3.4%, 而成都为5.2%, 为亚洲高发区。

同时, ICP 具有明显的种族聚集性和家族倾向性, 复发率高。南美印第安混血儿的ICP 发病率最高, ICP 复发率约为30.0%。双胎妊娠ICP发生率高, ICP患者中, 多胎达35.0%;ICP 冬季发病率高, 占30.0%。

2 ICP的诊断

近年来国内关于ICP 的文献报道较多, 显示ICP发病率较高, 对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过度诊断, 包括对肝、胆系统其他疾病及重型肝病等的排除诊断不充分, 产后随访修正诊断不到位等。目前ICP诊断基本要点[3]: (1) 起病大多在妊娠晚期, 少数在妊娠中期; (2) 以皮肤瘙痒为主要症状, 以手掌、脚掌及四肢为主, 程度轻重不等, 无皮疹, 少数孕妇可出现轻度黄疸;排除肝脏和胆道的急慢性疾病。 (3) 患者全身情况良好, 无明显呕吐、食欲不佳消化道症状及其他疾病症状; (4) 可伴肝功能异常, 主要是血清ALT或AST轻、中度升高; (5) 可伴血清胆红素升高, 以DBil为主; (6) 分娩后瘙痒及黄疸迅速消退, 上述症状、体征及生化指标迅速恢复正常, 肝功能亦迅速恢复正常。

3 ICP的临床分型

鉴于瘙痒症状、胆汁淤积及肝功能损伤程度均与围生儿预后有一定的关联, 制定ICP疾病分型有利于临床监护和管理。Glantz等[4]在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ICP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与胎儿出现并发症 (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 的可能性呈正相关, 当ICP母体血清总胆汁酸 (TBA) 水平≥40μmol/L时危险性更高。就临床实践经验而言, 若ICP 发病时, 为孕周晚 ( 孕龄> 34 孕周) 、瘙痒症状轻、BA 及转氨酶水平轻度升高及无胎儿生长受限 (fetal grow threst riction, FGR) 、ICP史及多胎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ICP 患者, 则妊娠结局一般较好。

产前如何分辨对胎儿危害较大的重型ICP, 从而进行区别对待, 做出相应的处理, 是目前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 根据对胎儿影响程度, 可对ICP 进行分度研究[5]。

3.1 轻型ICP

(1) 生化指标:总胆汁酸<40μmol/L, 血清甘胆酸<2 000μg/dl, 总胆红素<21μmol/L, 直接胆红素<6μmol/L, ALT<200U/L, AST<200U/L; (2) 临床症状:瘙痒为主, 无明显其他症状。

3.2 重型ICP

(1) 生化指标:总胆汁酸≥40 μmol/L, 血清甘胆酸≥2 000μg/dl, 总胆红素≥21μmol/L, 直接胆红素≥6μmol/L, ALT≥200U/L, AST≥200U/L; (2) 临床症状:瘙痒严重, 伴有其他症状; (3) 孕34周前出现ICP、合并双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疾病、复发性ICP。

4治疗

对ICP患者的治疗, 临床上存在两种过激的倾向[6]:一是一旦明确ICP的诊断后, 医生担心出现胎儿窘迫、甚至突然发生胎儿死亡, 于是不管ICP病情的轻重程度, 一律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 认为这样处理对胎儿比较安全;另一种处理方法是盲目采用期待疗法, 根据胎儿监护、B 超、脐血流检测的结果进行阴道试产, 结果一旦出现宫缩, 加重胎儿缺氧, 导致新生儿窒息或围生儿死亡。

ICP的产科处理目的是改善妊娠结局。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对ICP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7], 认为ICP患者的胎儿常在临产前突然死亡是其对急性缺氧失代偿造成的。因此对ICP要争取早期诊断、加强胎儿监护, 运用药物治疗改善病情, 适时终止妊娠。由于已知的ICP对胎儿的危害, 因此, 产前应对ICP进行分度诊断, 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避免处理上的盲目性。

4.1 轻型ICP

37周前以门诊治疗为主, 主要包括加强胎儿监护和口服药物治疗[8]。 (1) 定期监护, 强化患者管理:嘱患者每天自数胎动, 每周1次无应激试验 (NST) 、B 超监测下行生物物理评分和脐动脉血流检查, 定期复查甘胆酸、肝功能。 (2) 规范治疗:腺苷蛋氨酸的应用是治疗ICP 的首选药物。该药可通过甲基化对雌激素代谢物起灭活作用, 刺激膜磷脂生存, 调节酶的活性, 增加膜通透性, 防止雌激素升高所引起的胆汁淤积, 可保护雌激素敏感者的肝脏, 临床中可改善ICP 的症状, 延缓病情进一步的发展[9]。近年有研究发现,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 与之相比能有效地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降低患者血中胆酸及转氨酶的浓度, 还能够降低患者早产率。具体用法:S-腺苷蛋氨酸1 000mg口服1次/d, 熊去氧胆酸250mg, 4次/d。对皮肤瘙痒严重、甚至影响睡眠的患者, 可给予对症治疗。 (3) 终止妊娠:轻度ICP可观察至妊娠足月, 在密切监护下行阴道试产[10]。对超过预产期未临产者, 甚至可考虑静脉滴注小剂量缩宫素诱发宫缩, 并行缩宫素激惹试验 (OCT) 。产程早期 (潜伏期及活跃早期) 加强胎儿监护、人工破膜观察羊水情况, 并放宽剖宫产指征, 第二产程宜行会阴切开术, 并尽量避免阴道助产, 产程中若有异常, 应及时以剖宫产结束分娩。

4.2 重型ICP

诊断重度ICP的3种生化指标中, 以胆红素升高危害最大, 转氨酶升高次之, 甘胆酸敏感性高, 但影响相对较小[11]。一旦诊断重度ICP, 需立即住院, 抓紧时间积极治疗, 严密监护, 36周前后行剖宫产终止妊娠[12]。 (1) 一般处理:在延长ICP 孕妇孕周过程中, 既要警惕死胎发生, 又要权衡早产对新生儿的近、远期影响。加强胎儿监护, 每天行NST, 并监测胎动及宫缩, 脐动脉血流检查, 定期复查甘胆酸、肝功能, 吸氧, 促进胎儿生长等。 (2) 规范治疗:①药物治疗上以褪黄、保肝为主。②由于ICP患者胆汁的胆盐分泌不足, 维生素K1的吸收减少, 使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 造成产后出血增多, 因此在拟终止妊娠的前3d, 应给予维生素K1肌注。③重度ICP入院时常未足月, 如在34周前应予地塞米松促胎儿肺发育成熟, 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④对于有宫缩的孕妇, 若胎心监护显示反应尚好, 应在密切监护下给予硫酸镁或安宝抑制宫缩。 (3) 终止妊娠:由于重度ICP的胎儿常不能耐受宫缩时的缺氧环境, 为防止胎儿突然发生意外, 如抑制宫缩效果不理想, 应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13]。如无宫缩, 且胎儿监护未见异常, 可在36周左右行剖宫产术。有研究[14]显示进一步延长孕周至37周以后, 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死产等也随之增加, 围生儿预后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总之, 临床上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患者, 在诊断及治疗上已经取得很大进步, 但对其发生机制仍然不很清楚。ICP的治疗原则是在加强胎儿监护下, 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运用药物治疗改善病情, 适时终止妊娠[15];终止妊娠时机则需结合胎儿情况、有无宫缩及母体合并症等进行个体化决策, 避免处理上的盲目性, 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健康。

摘要: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 , 又被称为产科胆汁淤积症 (obstetric chole-stasis, OC) , 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肝脏疾病, 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 可引起早产、羊水胎粪污染、胎死宫内等不良围产儿结局,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 其水平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由于本病对胎儿的影响较大, 因此临床上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将ICP分为轻度和重度进行治疗, 产科临床的工作重点是对ICP要争取早期诊断、加强胎儿监护, 合理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运用药物治疗改善病情, 适时终止妊娠, 避免处理上的盲目性, 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健康。本文就ICP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胆汁淤积症 篇8

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ICP患者1 340例, 年龄20~40岁, 平均 (28.06±3.80) 岁, 发病最早于孕21周, 最晚发生于孕39周。共分娩1 058人次, 分娩胎儿1 110个, 双胎52个。其余282人次为ICP在本院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 占总住院人次的21%, 其中因ICP治疗后复发住院2次以上者有64人次, 最多者孕期反复住院治疗5次。在1 058人次的分娩中, 共有围生儿死亡12个, 其中宫内死胎9个, 有2个为双胎其中之一死亡, 另有3个为出生后死亡 (围产儿死亡率1.13%) 。ICP发病率在本院住院患者中近年来呈逐年增加趋势。具体数据见表1 。

所有病例资料由专人汇总填入统一表格, 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2 诊断标准

2.1 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可伴不同程度黄疸, 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可排除皮肤疾病。

2.2 实验室检查 三清胆汁酸水平升高或伴肝功能轻中度异常, 并可排除如病毒性肝炎等相关疾病。

2.3 产后症状体征和生化异常指标迅速恢复正常[1]。

3 护 理

3.1 心理护理

本组资料表明90%以上ICP患者因皮肤瘙痒、失眠、担心胎儿以及自身安危而焦虑和恐惧。这不仅会加重病情, 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及胎儿生长发育[2]。根据病情和孕妇文化程度及心理状态, 有针对性地进行ICP有关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 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孕妇及家属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认真负责地进行每一项护理操作, 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 消除其焦虑和恐惧, 使其生理、心理均处于最佳状态, 有利于治疗和分娩[3]。

3.2 一般护理

皮肤护理:ICP孕妇伴全身瘙痒难忍, 用力搔抓至皮肤破损, 指导患者穿棉布宽松内衣, 勤洗澡, 勤换衣服, 忌服刺激辛辣的食物, 劝告患者瘙痒明显时勿用力搔抓, 可涂止痒剂。皮肤破损者用呋锌油外涂[4]。

3.3 孕期宣教

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近亲中特别是母亲与姐妹中有无妊娠期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 及时做辅助检查, 明确诊断产前检查时向孕妇说明ICP的症状, 并说明该症对围生儿的影响及可能引起的不良结局[3]。

3.4 监测方法

3.4.1 常规检查肝功能, 王建军[5]、刘芝兰认为排除肝脏原发性疾病及其他器质性病变, 当妊娠晚期孕妇转氨酶升高, 伴TBA (总胆汁酸) 明显升高时, 并无皮肤瘙痒和黄疸, 应诊断为轻型ICP。血清甘胆酸升高是ICP最主要特异实验室证据, 是早期诊断ICP最敏感的方法, 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及时监护处理均有参考价值[6]。

3.4.2 加强胎儿监护 ICP患者的胎儿在妊娠晚期会突然胎死宫内[7]。胎动观测:教会孕妇自数胎动的方法, 每天早、中、晚固定时间各数1h胎动, 将3次胎动数相加乘4, 即得12h胎动数。12h胎动数小于10次或逐日下降50%, 而不能复原者, 提示胎儿宫内窘迫, 应及时就诊[8,9] 。从孕34周开始每周行无激惹实验 (NST) 多普勒胎儿脐血流监测, NST基线胎心率变异消失可作为预测ICP胎儿宫内缺氧的指标[9,16]。

3.5 药物治疗的护理

应用地塞米松时注意遵医嘱定时给患者减量, 以防突然停药的不利影响, 应用熊去氧胆酸时严密观察并向患者解释停药后症状激生化指标可能波动, 但继续用药仍有效, 且对母儿无不良影响;苯巴比妥在临产前不宜用, 否则可增加新生儿呼吸抑制的危险[3];应用消胆胺后可能出现脂肪痢, 更严重的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K的吸收而致凝血机制障碍, 易发生产后出血和新生儿颅内出血。因此, 长时间应用消胆胺治疗时注意补充维生素K[10,11], 以预防产后出血。

3.6 终止妊娠指征

中、重度 ICP经治疗症状无缓解, 估计胎儿已成熟, 经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于36周以上终止妊娠, 根据宫颈评分及产科条件决定分娩方式, 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轻度ICP, 以37孕周以上终止妊娠为宜[12]。

3.7 分娩护理

第一产程护理:注意防止胎儿宫内窘迫, 勤听胎心, 15min/次, 一旦胎心改变嘱其左侧卧位, 吸氧, 做胎心监护, 并报告医生[13]。临产后持续母儿监测, 观察产程进展, 破膜后及时听胎心并观察羊水颜色,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并进行准确、及时的处理。进入第二产程后尽快结束分娩, 同时做好新生儿抢救的各项准备工作。胎儿娩出后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以防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予面罩吸氧, 提高血氧含量,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予维生素K 5mg肌肉注射, 每天1次, 连续3d。预防颅内出血[3,14]。

3.8 注意防止产后出血

ICP产妇易发生产后出血, 故产后应严密观察阴道出血情况, 尤其是产后2h内出血情况, 常规使用聚血盆, 正确估计出血量, 及时有效地使用催产素[15]。

3.9 新生儿观察护理

对 ICP妊娠出生的新生儿均按高危儿护理, 从体温、面色、哭声、呼吸、心率、吸吮力、大小便、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新生儿的每日情况。对ICP分娩窒息的新生儿减少搬动, 各种护理操作轻柔, 让患儿保持安静。每日肌肉注射苯巴比妥5mg/kg,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 持续面罩吸氧, 氧流量5L/min, 至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面色转红、呼吸平稳后改为间断吸氧 , 6~8h 1次, 注意保暖, 推迟母乳喂养。对ICP妊娠出生的早产儿, 置入暖箱, 箱温控制在32~36℃, 肛温保持在36.5~37.5℃, 同时给氧, 氧浓度30%~40%为宜, 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16]。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340例ICP患者实施护理措施, 包括心理护理、一般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分娩护理、新生儿观察护理等。结果1340例患者, 共分娩1058人次, 分娩胎儿1110个, 其中围生儿死亡12个。结论ICP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而对ICP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65例分析 篇9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 是一种妊娠中晚期所特有的疾病, 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等, 使围产儿死亡率升高。本文对65例ICP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ICP对母体以及胎婴儿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为符合ICP诊断的我院住院患者, 65例患者中, 初产妇52例, 经产妇13例, 年龄23~42岁, 平均 (25.6±6.3) 岁;孕周为31~41周, 平均 (35.2±4.1) 周, 均发生于妊娠中、晚期且排除其他能引起瘙痒黄疸及肝功能异常的疾病。

1.2 诊断标准

参照曹泽毅主编的《中华妇产科学》ICP的诊断标准[1]:①妊娠期出现以皮肤瘙痒为主的主要症状;②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③肝功能异常, 主要是AST或ALT的轻度升高;④可伴有轻度黄疸;⑤患者无明显呕吐、食欲不振及其他疾病症状;⑥一旦分娩, 瘙痒迅速消退, 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 黄疸自行消退。

1.3 方法

常规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血清胆汁酸;并行肝胆胰脾彩超以及胎儿彩超检查, 了解羊水量、脐动脉S/D比值及胎盘成熟度, 同时定期行NST及监测血清游离雌三醇了解胎儿储备能力;分娩时记录孕周、胎心变化情况、羊水量以及羊水粪染情况、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和产后24 h出血量。

2结果

2.1 对孕妇及妊娠的影响

65例ICP中, 早产14例, 占21.5%;经阴道分娩12例, 占18.5%, 剖宫产分娩53例, 占81.5%;胎膜早破7例, 占10.8%;羊水过少5例, 占7.7%;羊水污染26例, 占40.0%;胎盘功能不良者13例, 占20.0%;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7例, 占10.8%;产后24 h出血量≥500 ml者10例, 占15.4%。

2.2 对胎婴儿的影响

胎儿生长受限8例, 占12.3%;宫内死胎4例, 占6.2%;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 g者13例, 占20.0%;胎儿窘迫者22例, 占33.9%;新生儿轻度窒息者9例, 占13.9%, 重度窒息者3例, 占4.7%;围生儿死亡2例, 占3.1%。

3讨论

ICP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皮肤瘙痒, 并伴有黄疸, 同时伴有肝脏转氨酶升高、总胆汁酸升高、总胆红素升高等。目前的研究显示IC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胎盘因素:妊娠后半期胎盘分泌大量雌、孕激素干扰了某些孕妇肝细胞对胆盐的摄入、转运和排泄, 导致肝内胆汁淤积。②遗传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ICP与MDR3等基因突变或缺失有关。③环境因素:ICP的发病可能与环境污染以及环境中硒等的缺乏有关。④免疫因素:ICP患者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显著升高, 因此有学者认为ICP的发生可能与患者的自身免疫失调有关。

ICP对母体及胎婴儿的影响很大。本文对65例ICP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 ICP患者早产、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体重、产后出血等的发生率较高, 从而相应地使围产儿病死率增加。ICP患者血清中胆汁酸水平显著增加, 高浓度的胆汁酸有浓度依赖性血管收缩作用, 可使胎盘绒毛表面血管痉挛;而且胆汁酸沉积于胎盘组织导致胎盘滋养细胞增生, 合体芽增多, 血管合体膜减少, 合体细胞微绒毛肿胀、稀少, 粗面内质网普遍扩张, 导致胎盘功能减退, 发生胎儿慢性缺氧, 使胎儿窘迫和死胎、死产率增加。胆汁酸可以通过胎盘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对氧的利用, 从而导致胎儿处于慢性缺氧状态, 使胎儿生长受限[2]。 由于胆酸的毒性增加, 更加增加羊水污染率。ICP孕妇孕 35周左右时需继续接受治疗和住院待产, 环境的影响, 睡眠严重缺乏, 且随着她们对 ICP的逐渐认知, 更充满了对胎儿的担心, 住院时间长, 治疗时间长, 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大; 同时, ICP患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肝细胞损害, 以至于肝内胆盐向肠道分泌不足, 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和维生素K吸收减少, 易发生产后出血。

因此介于ICP的严重危害性, 我们要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并掌握终止妊娠的时机。首先应加强产前保健, 每次产前检查都应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系统的全身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通过各种临床指标对ICP 进行早期诊断, 并对ICP 进行轻、重分级, 预测胎儿宫内情况非常有意义。CG、TBA、TBIL、DBIL 及AST、ALT 对ICP 的实验室诊断都有意义, 以期尽早发现ICP。注意监测胎心、胎动、NST、羊水指数及生化指标, 在积极主动的监护和处理的同时加上药物的治疗, 可某种程度上减轻对围产儿的影响。加强胎儿监护, 使用无负荷试验监测胎心率变化, 必要时行胎儿生物物理评分, 仔细评估胎儿, 避免处理上的盲目性, 适时终止妊娠。一般选择在 35~37 孕周间行剖宫产终止妊娠;轻度 ICP 可期待至 37 孕周以上, 如羊水Ⅱ度以上或胎心监护异常则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因此, 加强孕期保健, 对ICP 患者及时处理,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减少并发症、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方式终止妊娠, 以减少ICP对母体及胎婴儿的危害, 改善围生儿预后。

参考文献

[1]曹泽毅, 主编.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68-75.

胆汁淤积症 篇10

【关键词】 中药冷敷;皮肤瘙痒;护理;胆汁淤积性肝病

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病症之一是皮肤瘙痒,而且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但其危害程度却常被忽略,直至患者皮肤瘙痒、夜间不能入睡、白天疲倦、甚至抑郁有自杀的倾向才会引起注意,然而,目前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瘙痒的潜在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西医主要依附氢氧化铝等药物治疗,临床上多用温水擦拭皮肤,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增加患者的舒适感不能彻底治愈破损皮肤瘙痒,因此我院近几年采用中药冷敷法治疗胆汁淤积引发的皮肤瘙痒,现总结在护理瘙痒患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发病机制

机体正常情况下胆汁是进入十二指肠的,在胆汁分泌或者排泄障碍时胆汁流入血液循环,胆盐、胆红素等大量分布在血液和皮肤组织中,胆盐等物质对皮下组织和皮肤表面产生刺激而引起皮肤产生瘙痒症状[1-2]。血液中积聚的胆汁酸作用于皮肤内神经末梢或者作用于肝细胞胞质膜释放致痒原物质从而引起瘙痒,胆汁淤积的程度与瘙痒程度并不一致,胆汁酸水平下降瘙痒也可以缓解。

2 病例资料

为了调查护理效果,选择2011.7——2012.7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并发瘙痒的患者60例,男生34例,女生26例,年龄在45-76岁之间,患者均有黄疸现象。

3 治療护理方法

3.1 治理方法 有研究表明中药熏蒸法对瘙痒有较好的作用,但是温度较高容易烫伤,我院采用中药冷敷法治疗瘙痒皮肤,具体方法是生地黄、地肤子、防风、紫草、苦参、白鲜皮各30克。将上述药物放置在砂锅里,加500ml蒸馏水浸泡30min,之后加热煮沸35min,放冷后过滤,剩余的残渣加300ml蒸馏水煮沸25min,冷却后继续过滤,然后把两次滤液合并,加热浓缩,然后把浓缩液放置温度在15℃左右的时候就可以用纱布蘸湿给患者敷在瘙痒的皮肤上。

3.2 护理方法 在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的护理也是很重要的。下面主要介绍了护理人员应该注意的护理知识,方便协助医生做好治疗工作,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病魔。

3.2.1 心理护理 肝病为慢性疾病,病程长,过程复杂,患者病情长久不愈,患者大多情绪低落,常常抑郁或者焦虑,患病过程中任何时候瘙痒都有可能发生,瘙痒严重的患者还会失眠,使引起肝病情况加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在瘙痒发生之前给患者讲解瘙痒可能会发生,瘙痒发生的原因,瘙痒发生后怎么治疗等等问题,让患者提前有心理准备,增强患者心里承受力、服从治疗的顺应性、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不至于发生恶性循环。在患者焦虑烦躁时,护理人员要多安抚患者不安的情绪,针对每个患者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案,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告知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关注病患病情发展,带动患者多做自己喜欢的事,看书听音乐等等。肝病患者大多自卑,跟患者沟通时应该以温和的态度,主动倾听患者的想法,并及时疏导并反映给医生。

3.2.2 环境护理 每天给病房或者患者住所通风2次,保持空气清新,给患者一个安静的环境,切勿纷扰聒噪的环境。保证患者的床单、被罩等日常用品干净整洁,如果是医院病房要定期用消毒液擦地面,还要房间温度、湿度适宜,冬季可以使用加湿器防治湿度过低引起患者皮肤不适。

3.2.3 皮肤护理 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定期剪短指甲,避免夜间不注意的时候用力抓挠,可以用温水擦拭瘙痒部位,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带保护手套,避免造成皮肤破损。可以涂抹适量润肤品保证皮肤湿度,叮嘱患者每天更换内衣裤,最好穿棉质宽松的衣物,避免对皮肤产生不良刺激。

3.2.4 对症处理 肝病患者瘙痒造成局部皮肤损伤时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例如眼部瘙痒时可以给患者中性滴眼液或软膏,小面积的皮肤瘙痒可以用温水擦拭,皮肤瘙痒严重的情况下也可以给患者服用软膏缓解情况,如果晚上患者因瘙痒不能入睡时,可以给患者服用扑尔敏等药物。

3.2.5 饮食护理 肝病患者本身就忌口的食物很多,而且为了保证患者免疫力增强,保证患者有好的情绪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分别制定计划,一般来讲的原则是多给患者吃低脂肪、低热量、低糖分、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忌食辛辣、油炸、刺激性(如海鲜等)食品,对于胆汁积聚引起肝病患者,维生素吸收障碍,应该给患者多补充各种微生物,多补充水果,必要时可以服用维生素片帮助患者补充维生素。患者要戒烟戒酒,保证一天三餐均衡膳食,切勿暴饮暴食。

4 结 果

我院60例患者在中药冷敷的治疗加上护理人员有效地护理之下,恢复较好,58例皮肤瘙痒的患者均恢复正常,仅有2例严重患者没有完全恢复,但都有好转。说明中药冷敷的效果是良好的。

5 讨 论

皮肤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瘙痒的强度,低温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感觉感受器发挥止痒作用,冷敷的中药有清热、解毒、镇静、除湿的功能,冷敷治疗法可以明显给患者止痒,外加上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注意心理辅导、环境卫生、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对症治疗的护理,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情况,大多数患者都以康复为结果,保证了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雪艾,魏智民,宋 梅,浦仕彪,孙永强.胆汁淤积性肝病继发皮肤瘙痒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2,25(6):381-384.

上一篇:粮油标准与法规下一篇:21世纪体育教育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