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绿色建筑推广研究

2024-07-29

深圳绿色建筑推广研究(精选六篇)

深圳绿色建筑推广研究 篇1

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 深圳从当初的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 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 伴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 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等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 对深圳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形成了瓶颈性制约。具体表现为土地空间和能源资源愈显紧张, 人口承载已近极限, 环境、生态的刚性约束日益增强, 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外部竞争日趋激烈, 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等[1]。深圳有一个特点, 就是能耗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其中, 建筑能耗是一个重要因素。建筑不仅在建材生产、工程施工环节消耗能源, 而且在建成投入使用后, 还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资源。因此, 在面临资源能源制约、环境污染、经济转型、社会进步等问题的大背景下,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坚持走低碳生态转型之路已成为深圳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抓手。

二、主要做法

2006年, 深圳率先在全国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 2006年7月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定》;2007年, 制定了《深圳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2008年3月, 市政府出台了《深圳生态文明建设行动纲领 (2008-2010) 》、《关于打造绿色建筑之都的行动方案》, 明确提出将我市打造为“绿色建筑之都”的目标, 是国内第一个提出打造绿色建筑之都的目标并以政府文件形式加以明确的城市[2];2009年, 又制定了专门的建筑节材地方性法规《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深圳市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管理规定》、《深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2009年8月, 制定了《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 并于2009年9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规范, 深圳绿色建筑分级由低至高分为铜、银、金、铂金四个等级;2011年12月编制了《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规划》, 并经市政府批复颁布实施。

2007年, 深圳被国家住建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全国首批三个示范试点城市之一;2008年, 住建部和深圳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建设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区的合作框架协议, 将整个光明新区建设纳入到绿色建筑的统筹规划之中, 这也是迄今为止面积最大的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区;2009年, 深圳被住建部确定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2010年1月16日, 住建部与深圳市举行了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 深圳成为部市合作共建的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2011年, 深圳被住建部确定为国家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

三、主要成效

至2012年, 深圳市涌现出建科大楼、万科中心、华侨城体育中心等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的绿色建筑项目。其中, 建科大楼、华侨城体育中心获2011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至2012年, 全市有72个项目通过国家或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总建筑面积710万平方米, 其中13个项目获得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并开始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已建立了6个不同类型、层级的绿色城区或园区, 制定并落实了相应的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

深圳市2010年率先在国内强制推行保障房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至2012年底, 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保障房项目已达28个, 建筑面积约361万平方米。深圳还以保障房建设为突破口, 深入开展建筑工业化示范推广。深圳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和新型墙材的推广工作, 建筑工地严格禁止使用袋装水泥、现场搅拌混凝土, 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同时, 深圳还积极开展绿色施工, 组织制订了绿色施工技术标准规范, 开展绿色施工项目示范, 采用科学、安全、文明施工方法, 控制施工扬尘, 降低声、光排放, 减少环境污染, 推进渣土绿色运输, 初步实现建筑施工过程节水、节电、环保和循环利用。

同时, 深圳进一步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已有14个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率先使用绿色再生建材产品, 在南方科技大学校区建设现场实现了建筑废弃物“零排放”。

深圳还不断加大绿色建筑宣传教育力度, 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年活动, 主办中外绿色地产论坛, 举办中法、中德建筑节能研讨会, 通过网络、媒体、展会、论坛、培训等各种方式, 在全社会普及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知识和理念。每年组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绿色建筑大会, 参会企业数量、范围不断增加。此外, 深圳绿色建筑宣传展示平台—“深圳市绿色建筑展示中心”于2009年11月16日建成开放。2010年12月, 国际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绿色建筑委员会联盟在深圳成立, 深圳绿色建筑的影响正走向世界。

四、深圳绿色建筑推广的建议

本文认为, 绿色建筑的推广是深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保证, 深圳应在绿色建筑已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 加大力度, 加大投入, 让深圳绿色建筑的发展始终处于全国前列。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 基本建成绿色建筑之都, 用十年左右时间, 建成高水平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城市。

1、建立健全法规政策

(1) 制定和完善激励政策。要加大奖励力度, 鼓励绿色投资, 通过积极的财政、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 实现对绿色建筑的积极引导。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资金。

(2) 进一步完善相关绿色技术标准。根据深圳地区“夏热冬暖”气候条件的实际情况, 建立完善相关科技创新和技术标准支撑体系, 出台并实施更严格的建筑节能地方标准, 对新建绿色建筑从立项、规划、设计、建造、验收、评价、推广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3) 在政府投资工程中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政府投资项目或用政府资金50%以上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项目必须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在保障房建设中, 坚持低成本技术路线, 推行工业化的建设方式和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应用, 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垃圾减排技术。2015年, 力争新建政府投资建筑实行绿色建筑标准比率达100%。

(4) 鼓励社会建筑实施绿色建筑。通过推行绿色建筑认证和建筑能耗标识制度, 提升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 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进一步扩大绿色建筑普及率。考虑到深圳工业厂房建筑数量较大, 且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新建工业厂房, 因此, 要大力开展工业厂房绿色建筑认证。

2、加大推进国家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加大国家试点示范城市及示范区域建设力度, 深化推进五个国家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深化推进若干区域的绿色建设示范, 全面推进光明新区绿色城区、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大新校区绿色校园试点、深职院节约型校园建设, 并将区域试点推广、扩散到所有新区、前海深港合作区和龙岗坪地国际低碳城。

3、加大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培育和建立绿色建筑检测和研发平台、建筑合同能源管理交易平台、建筑碳排放平台。组织开展建筑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在国内率先开展碳交易立法、编制碳排放清单, 确定总量控制目标、制定配额分配方案等工作, 探索通过建立市场交易机制, 进一步推进全市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4、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绿色产业化发展, 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在政府投资项目中优先使用绿色再生建材产品, 鼓励社会投资项目中使用绿色再生建材产品。规范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管理, 试点建设3-5个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生产基地, 培育和支持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推行建筑工业化试点示范。推行绿色施工, 提升施工技术水平, 推广绿色施工认证, 开展绿色工业化试点示范。建设建筑工业化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广设计施工一体化、建筑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加快绿色建设服务业发展, 全面开展绿色物业管理项目的试点工作。

5、建立绿色建筑考核机制

明确市、 (新) 区各级建筑节能对口单位的管理任务, 建立部门间全面协作机制和建设各方主体分工负责机制, 明确建设全过程中各关键环节的绿色要求和绿色监管指引, 定期开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检查和考核, 将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干部的评价考核挂钩。

6、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

大力开展绿色建筑的宣传。宣传绿色建筑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帮助企业认识到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需求, 澄清企业对绿色建筑的高成本、低需求的偏见。可采用行业与大众媒体相结合、行业参观交流等方式, 在相关的专业网站、行业报纸与杂志上刊登相关内容的文章, 由行业协会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绿色建筑参观活动, 组织绿色建筑发展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 学习和探讨推广绿色建筑的经验。

五、结论

“十二五”时期, 是深圳实现“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型,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关键时期, 掀起绿色革命, 发展绿色建筑, 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是深圳必须坚持的基本路径和主要突破口。因此, 应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抓好源头、全程把关, 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作为深圳推广绿色建筑的实施路径, 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实施机制、约束机制、监管机制、顶层设计机制。同时, 应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制定更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在政府投资工程中示范推广、大力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加以统筹、完善和提高, 使深圳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更大, 范围更广, 成效更好。

参考文献

[1]李海龙, 于立.深圳市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建设[J].《建设科技》, 2011 (15) :39-44.

[2]高尔剑.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开发实践[J].《住宅产业》, 2011 (04) :73-77.

深圳市绿色建筑促进办法 篇2

(2013年7月19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53号公布 自2013年8月20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推动城市建设转型升级,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条例》等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营、改造、评价标识以及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建筑。

第三条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

(二)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

(三)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原则。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推行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绿色建筑发展的重大问题,监督考核各相关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全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明确绿色建筑等级比例要求;组织编制绿色建筑技术规范;发布绿色建筑造价标准和相关价格信息;负责对全市绿色建筑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财政、科技创新、人居环境、城管、水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绿色建筑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区人民政府(含新区管理机构,下同)按照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绿色建筑发展任务和要求,制定本辖区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管理权限,负责辖区范围内绿色建筑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遵守国家和我市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至少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国家一星级或者深圳市铜级的要求。

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和标志性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国家二星级以上或者深圳市金级以上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

鼓励其他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营。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情况列为综合考核评价指标,纳入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和绩效评估与管理指标体系,按对相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进行考核与评估。

第二章 立项、规划和建设

第八条 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编制绿色建筑专篇,对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投入和节能减排效果等进行分析,并报发展改革部门审核。

第九条 市规划国土部门应当将生态环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用电标准等绿色建筑相关指标要求纳入《深圳市城市 2 规划标准与准则》,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及建设项目规划管理中予以落实。

规划国土部门在办理土地出让或者划拨时,应当在出让用地的规划条件或者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根据用地功能和全市绿色建筑实施计划,明确该用地上建筑物的绿色建筑等级和相关指标要求。

第十条 市主管部门和市规划国土部门共同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审查要点,作为规划国土部门进行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核查、主管部门对建筑设计文件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遵守设计方案审查要点的要求。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进行建设项目设计招标或者委托时,应当明确绿色建筑等级以及绿色建筑相关指标要求。

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应当编制相应深度的绿色建筑专篇。

第十二条 规划国土部门在对方案设计进行核查时,应当对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核查。方案设计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不予通过方案设计核查,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规划国土部门应当将方案设计以及核查意见抄送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对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审查,未经审查或者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出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意见。

主管部门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抽查时,发现施工图设计文件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不予颁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绿色建筑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

监理单位应当根据绿色建筑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结合绿色施工方案,编制绿色建筑监理方案,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

第十五条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对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绿色施工方案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主管部门进行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时,对未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绿色施工方案进行建设的项目,不予通过建筑节能专项验收,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三章 运营和改造

第十七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公示和建筑碳排放核查制度,为建筑用能管理、节能改造和建筑碳排放权交易提供依据。

建筑物所有权人、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为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建筑碳排放量核查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八条 大型公共建筑和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建筑应当安装用电等能耗分项计量装置和建筑能耗实时监测设备,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深圳市建筑能耗数据中心。

大型公共建筑和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建筑的所有权人和使用人应当加强用能管理,执行大型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

第十九条 用能水平在市主管部门发布能耗限额标准以上的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和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建筑,应当进行节能改造。鼓励优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节能改造。

鼓励对既有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的同时进行绿色改造。

第二十条 新建民用建筑建成后应当实行绿色物业管理。

鼓励既有建筑实行绿色物业管理,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改造,降低运行能耗,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第二十一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以及各区人民政府制定并实施旧住宅区的绿色改造计划。

鼓励对旧城区进行综合整治的同时进行绿色改造。

第四章 技术措施

第二十二条 绿色建筑应当选用适宜于本市的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包括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外遮阳、太阳能、雨水渗透与收集、中水处理回用及规模化利用、透水地面、建筑工业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隔音、智能控制等技术,选用本土植物、普及高能效设备及节水型产品。

第二十三条 鼓励具备太阳能系统安装和使用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按照技术经济合理原则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

鼓励公共区域采用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

鼓励在既有建筑的外立面和屋面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或者光伏系统。

第二十四条 绿色建筑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新型墙材,推广使用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鼓励开发利用本地建材资源。

建筑物的基础垫层、围墙、管井、管沟、挡土坡以及市政道路的路基垫层等指定工程部位,应当使用绿色再生建材。新建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地面停车场等应当铺设透水性绿色再生建材。

第二十五条 鼓励绿色建筑按照建筑工业化模式建设,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推广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

新建保障性住房应当一次性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性装修或者菜单式装修。

第二十六条 绿色建筑应当选用节水型器具,采用雨污分流技术。

绿色建筑应当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景观用水、绿化用水、道路冲洗应当采用雨水、中水、市政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使用非传统水源应当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

第二十七条 鼓励在绿色建筑的外立面、结构层、屋面和地下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和美化,改善局部气候和生态服务功能。

鼓励建筑物设置架空层,拓展公共开放空间。

第二十八条 绿色建筑的居住和办公空间应当符合采光、通风、隔音降噪、隔热保温及污染防治的要求。

绿色建筑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照相关标准对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在房屋买卖合同、房屋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载明。

第二十九条 鼓励采用绿色建筑创新技术,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预测绿色建筑节能效益和节水效益。

鼓励绿色建筑设计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数字化模拟施工全过程,建立全过程可追溯的信息记录。

第五章 技术规范和评价标识

第三十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并发布以下符合深圳地区特点的绿色建筑技术规范:

(一)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和物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

(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筑工业化、智慧建筑等各专项领域的技术规范;

(三)绿色建筑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测算评价规范。

第三十一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发布绿色建筑工程定额和造价标准,发布绿色建材价格信息。

第三十二条 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由申请单位依据相关规定向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其他等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由申请单位依据相关规定向市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对于国家一星级或者深圳市铜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市主管部门应当简化评价流程,减轻申请单位负担。

通过评价的绿色建筑,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相应等级的绿色建筑标识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鼓励获得评价标识的绿色建筑将评价标识通过建筑物外挂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展示。

第三十三条 市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绿色园区、绿色建材、绿色施工、绿色装修、绿色物业管理、建筑工业化和智慧建筑等专项评价标识的评价规范。

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依照专项评价规范,自主开展上述专项评价标识的评价活动。

第三十四条 绿色建筑应当进行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与评估。

市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将建筑碳排放纳入全市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第六章 激励措施

第三十五条 市财政部门每年从市建筑节能发展资金中安排相应资金用于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支持措施依照本市建筑节能发展资金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申请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并获得三星级的绿色建筑,其按规定支出的评价标识费用从市建筑节能发展资金中予以全额资助。

其他由市主管部门组织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不向申请单位收取费用。

第三十七条 通过评价标识的绿色建筑,依照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规定,可以获得国家和本市的财政补贴。同时通过国家二星级以上、深圳市金级以上评价标识的绿色建筑,可以同时申请国家和本市的财政补贴。

第三十八条 市规划国土部门应当探索制订高星级绿色建筑在土地供应、容积率奖励方面的政策,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九条 对绿色改造成效显著的旧住宅区予以适当补贴,补贴经费从市建筑节能发展资金中列支。

具体实施办法由市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

第四十条 节能服务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本市建筑物提供节能改造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向市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申请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支持。

第四十一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技术和产品目录。

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应当将上述目录中的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推荐目录。

第四十二条 市科技创新部门应当设立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促进绿色建筑共性、关键和重点技术的开发,支持绿色建筑技术平台建设,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示范。

已申请并列入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的建设项目,不得在市建筑节能专项资金中重复申请。

第四十三条 设立深圳市绿色建筑和建设科技创新奖,支持本市绿色建筑发展和绿色建筑科技创新。

市主管部门每三年组织评选一次深圳市绿色建筑和建设科技创新奖,奖金从市建筑节能发展资金中列支。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相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绿色建筑促进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法进行行政审批或者行政处罚的;

(二)不依法编制绿色建筑技术规范的;

(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工程未能达到绿色建筑相应标准和等级要求,属于建设单位责任的,由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0万元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工程竣工后未对室内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或者未将检测结果在相关文书中载明的,由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2万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相关单位未履行绿色建筑促进责任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设计单位未按照有关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的,处20万元罚款;

(二)施工图审查机构未对建设项目有关绿色建筑部分进行审查,或者经审查不符合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仍出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意见的,处10万元罚款;

(三)施工单位未按照绿色建筑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绿色施工方案要求施工的,处20万元罚款;

(四)监理单位未根据绿色建筑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的,处5万元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筑物所有权人、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无正当理由拒绝为建筑能耗统计、能效审计和建筑碳排放核查工作提供条件,或者未执行大型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3万元罚款。

第四十九条 依照本办法规定给予单位罚款处罚的,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单位罚款额10%的罚款。

第五十条 依照本办法规定受到处罚的单位和个人,主管部门应当将其处罚情况作为不良行为予以记录,并向社会公示。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商业、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旅游等公共建筑。

本办法所称新建民用建筑,是指本办法施行后新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民用建筑。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含本级在内。

深圳绿色建筑推广研究 篇3

摘要:绿色建筑可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适用、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推广与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转变的有效途径。选取北京地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对北京地区目前绿色建筑的发展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并重点针对北京地区在推广绿色建筑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从而提出契合北京地区绿色建筑推广的建议和举措。

关键词:绿色建筑;推广;北京地区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形成了全球的共识,然而,对于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国,在面临资源和能源供应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建筑能耗、物耗却居高不下,推广与发展低能耗、物耗的绿色建筑成为缓解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总体看来,我国的绿色建筑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虽然发展趋势良好,在评价标准、政策制度以及创新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管从理念方面还是技术实践方面,相对于国际标准都还有较大差距,在推广与实施的过程中较多的问题与障碍。

二、北京地区推广绿色建筑现状评价

2.1推广背景

绿色建筑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国内以来便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逐渐受到重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作为“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五个优先发展的主题之一被列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有关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等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的相继发布,逐步建立了绿色建筑筑评价的标准体系。同时,绿色建筑交流平台的搭建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也使绿色建筑有了长足的发展。北京地区作为我国的首都,在这一期间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2推广措施

北京市绿色建筑示范采取由点向面发展策略,其中丽泽金融商务区、未来科

技城和海淀北部新区等重要功能区启动了绿色建筑园区的试点示范。2008 年在全国首次发布实施《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及图例》,规定:全市建筑工程项目采取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措施,努力降低和减少扬尘、噪声、固体废弃物排放,推广使用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要全面实施“绿色北京”战略,而发展绿色建筑是实施“绿色北京”战的重要任务之一,由此,北京市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节约型居住区指标》、《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村镇住宅太阳能采暖应用技术规程》等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地方标准。其中,《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规定:本市推广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支持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支持既有民用建筑通过改造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3.3推广成效

截至2014年12月,北京市累计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的项目达94项(设计标识82项,运行标识12项),总建筑面积达1077万平方米,其中公建项目49项,总建筑面积达402.8万平方米;住宅项目44项,总建筑面积达672.8万平方米;工业建筑1项,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共有1120个项目,约5212.8万平米的新建项目通过了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实现了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

三、北京地区绿色建筑推广中的问题

尽管北京地区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做了不少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建筑节能方面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在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3.1、缺乏绿色建筑意识

北京虽然提出了打造“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绿色建筑的政策措施,但在绿色建筑的宣传上仍有许多不足。就全社会来看,绿色建筑的意识还比较薄弱,相关行业对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不够,没有认识到节能减排的紧要性及重要性,绿色节能等因素并没被放在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主要的考虑因素之内。仍有一部投资者与消费者认为绿色建筑会提高造价,再加上绿色建筑消费过程中的盲目炒作,影响了北京地区绿色建筑的推广。

3.2、绿色建筑技术不成熟

不断研发改进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是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北京虽然在努力创新绿色建筑相关技术,但碍于中国绿色建筑技术起步较晚,缺少参考经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政府在研究开发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及选择合理技术方面投入较少,技术支撑能力较弱。同时,北京的建筑工业化水平虽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在推进绿色建筑过程中建筑行业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核心竞争优势,装备、创新、工艺落后等因素严重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

3.3、绿色建筑保障及约束体系有待完善与提高

作为最早推行建筑節能标准及最早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城市,北京市虽然出台了一些与鼓励绿色建筑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但要实现绿色建筑推广的战略目标与任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当前北京市政府出台的许多保障措施主要是针对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由于绿色建筑资金需求大,现在北京的有关建筑节能、环保、节水的激励政策及措施对鼓励绿色建筑发展作用有限,鼓励绿色建筑发展的动力相对不足,需要针对绿色建筑发展制订系统有效的保障措施。同时,绿色建筑的监管制度及技术指标标准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北京地区绿色建筑推广的建议

4.1加大绿色建筑宣传与示范力度

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推广绿色建筑需要绿色理念深入人心,需要全社会意识与观念的提高。在推广绿色建筑过程中,应加大对绿色建筑示范点及示范区的建设力度,推进示范点建设及宣传,组织开展绿色建筑参观活动,及相关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建设有关绿色建筑相关网站及传媒期刊,向全社会普及绿色建筑理念,提高民众接受度;帮助建设方和消费者认识到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改变他们对绿色建筑低需求、高成本的偏见。

4.2加快绿色建筑技术引进与研发,推广新型建筑材料

国外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开展较早,已形成大批成熟技术,可结合北京地区现状,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技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发适宜北京的绿色建筑技术与相关节能材料,并加以推广。北京地区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的经济与政策支持,加大对既有建筑的改造的力度,加大对绿色建筑材料、设备、技術的资金投入。同时,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首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人才优势,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绿色建筑技术,鼓励高校开设绿色建筑相关课程,培养绿色建筑相关人才。

4.3加快绿色建筑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发展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指标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及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为绿色建筑提供法律依据及建设依据。

建立有效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制订发展绿色建筑的财政金融政策,北京市应将发展绿色建筑或绿色生态城等纳入政府预算内投资和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发展绿色建筑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对符合相关规定的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对保障性住房和公益性用房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给予财政补助。加大对绿色建筑的税收优惠政策。

完善发展绿色建筑的全方位行政监管体系,把对发展绿色建筑相关的行政监管贯穿于项目规划、立项、审批、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与备案、房屋销售、绿色建筑运行管理等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建立相互衔接的发展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体系。

五、结语

推广绿色建筑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增强建筑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绿色建筑在北京地区推广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契合北京地区绿色建筑推广的建议,以期为加快北京绿色建筑建设进程,促进绿色建筑在北京地区以至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敏,张琳,廖佳丽著.绿色建筑发展与推广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1-3.

[2] 仇保兴.推行绿色建筑,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J].《建筑与文化》,2006:8-15.

[3] 刘玉明.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46-51.

深圳绿色建筑推广研究 篇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深圳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出席了研究会。

仇保兴在会上说, 深圳过去30年是中国工业文明的“领头羊”, 未来30年应当成为生态文明的“排头兵”。他认为, 深圳最有条件在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方面再次成为国家的示范。

据悉, 2007~2009年, 深圳共有765个项目进行了建筑节能专项验收, 704个项目通过了建筑节能专项验收, 建筑面积达3250万m2。去年, 深圳全面启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首批改造试点包括市民中心、市委办公楼在内, 共35个项目, 改造建筑面积约129.1万m2。36个大运会体育场馆维修改造项目, 也全部增加了节能改造的内容。按照《深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 2010年底将有110万m2既有建筑完成节能改造的目标。

走出认识误区推广绿色建筑 篇5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低环境负荷下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环境空间,是人、环境与建筑共生共容、永续发展的新建筑模式,是“四节两环保”的建筑。所谓“两环保”,第一是对外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对大自然最低的干扰;第二是对室内环境保护,增进居住人的健康。

绿色建筑并不是昂贵的建筑。在一些人的认识中,把绿色建筑与超低能耗建筑、高科技建筑并列,这是一个误区。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一般意义上来讲,绿色建筑比普通建筑的成本并没有提高,因为用了可循环的材料。尽管有些绿色建筑采用了太阳能,但是总的成本折算起来还是比较低的。如许多绿色建筑采用遮阳板、结构风道等,就是学习本地传统建筑节能的一些办法。

绿色建筑不是形式呆板的建筑,可以形式多样而且鼓励创新。一方面吸收传统建筑节能的理念,充分体现本地化;另一方面又全面进行材料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充分体现自主创新、依照本地气候创新。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也是我国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不是仅有绿化的建筑。利用绿化节能,只是绿色建筑的一小部分功能。绿色建筑是利用绿化进行节能和净化空气,达到节能和“两个环保”的要求。

深圳大力推进绿色建筑 篇6

“有生命、会呼吸”的绿色低碳建筑在深圳将越来越普遍。从近日召开的深圳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会议上获悉, 到“十二五”期末, 全市将建成500个绿色建筑项目, 绿色建筑总面积不低于4000万平方米。

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同时将全面推进。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通风、照明等系统的节能改造是重点之一, 到“十二五”期末, 改造面积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政府将发挥带头作用, 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将完成绿色改造。深圳市还将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十二五”期间, 新增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面积约400万平方米, 新增既有建筑安装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应用面积约400万平方米, 越来越多的市民将在日常生活中用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也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一系列绿色发展行动的重要内容。

此外, 深圳市还将推进绿色城区、绿色社区建设, 努力打造绿色城市;推进建筑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通过建立并激活建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到“十二五”期末完成900栋建筑上线交易。

上一篇:配制试验下一篇:城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