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发育不良

2024-07-21

关节发育不良(精选十篇)

关节发育不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04~2010-03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10例DDH患儿术前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15~37个月,其中女6例,男4例。9例为单侧DDH,1例为双侧DDH。MRI检查后,4例(5个髋关节)行闭合复位,2例行切开复位,1例支架固定,1例仍需观察,2例因某种原因尚未治疗。

1.2 仪器与方法

全部患儿均使用Siemens 1.5TMR扫描仪(Espree)进行检查。检查中使用体线圈覆盖双侧髋关节。扫描方案包括SE AX T1WI(TR/TE=400ms/17ms,层厚/层间距=3mm/0.9mm),COR Tirm(TI/TR/TR=160ms/3860ms/60ms,层厚/层间距=4mm/0.4mm),COR 3D T1WI VIBE(TR/TE=15.4ms/6ms,层厚=1mm,FA=15°,采用水激发进行脂肪抑制);平面内像素大小为7~7.5mm;扫描时间分别为4min 16s,3min 52s,6min 27s,完成全部扫描用时15min。对于不能配合检查的患儿,根据年龄服用适量的镇定剂。通过对患儿的MRI图像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加权像反映的DDH的病理改变。

2 结果

COR图像主要观察股骨头与髋臼的对位关系、髋臼上缘形态及盂唇的情况。本组11个DDH中,COR Tirm和3D T1WI VIBE上均可见股骨头不同程度地向外上移位,髋臼上缘直立、变短。正常低信号的上盂唇在COR Tirm上表现为向外下倾斜,辅助髋臼上缘覆盖股骨头。本组病例中,COR Tirm上可见5个髋关节上盂唇水平走行,4个髋关节上盂唇内翻,1个上盂唇无法辨认,1个上盂唇走行正常(图1A)。正常的股骨头骨化中心可在COR 3DT1WI VIBE上清晰显示,本组11个病变髋关节中,6个股骨头骨化中心未出现,3个患侧股骨头骨化中心较对侧小,2个DDH股骨头骨化中心发育正常(图1B)。AX T1WI的目的是观察髋臼前后缘的形态及髋臼窝内的情况,本组9个DDH髋臼窝内可见增生的纤维脂肪组织(图1C)。

3 讨论

髋关节超声波检查是目前早期诊断DDH的首选方法[5],但随着股骨头骨化中心的形成和增大,超声波检查的作用下降。X线平片及CT扫描在DDH检查中的局限性在于对关节软骨及软组织的显示不理想。MRI具有优良的组织对比,可直观地显示DDH骨及软组织的病理改变,对DDH的术式选择具有独特价值。目前,MRI用于DDH术前检查尚不普遍,患儿常不能配合,因此,针对DDH的病理改变,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对比加权像及扫描方向,快速完成检查,全面显示病变,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髋关节的特有形态是髋臼与股骨头在发育过程中相互接触的结果。如果股骨头与髋臼对位正常,就会发育成形态正常的髋关节。如果股骨头处于一个异常的位置,就会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6]。DDH患者由于髋臼过小过浅,导致股骨头不同程度的外上脱位。而上盂唇走行倒转,髋臼窝内纤维脂肪组织增多,关节囊及髂腰肌挛缩,均是影响病变髋关节复位的原因。针对DDH的这些病理改变,本研究设计了DDH的基本扫描方案。结果显示,本扫描方案能够反映髋关节对位情况以及髋臼、上盂唇形态,髋臼窝内异常的软组织。

结合DDH的病理改变以及本组病例的MRI表现,笔者认为,COR及AX是DDH MRI扫描的基本方向。任意一种对比加权像的COR图像上均可观察股骨头的脱位及髋臼上缘的发育情况,但Tirm COR上更易于显示关节积液和髋臼的外上盂唇形态。DDH的MRI扫描视野(field of view,FOV)包括双侧髋关节,但髋臼盂唇细小,在这种大视野的COR图像中,仅能观察外上盂唇的形态、走行方向及对股骨头的覆盖情况,对于盂唇撕裂的观察常难以胜任。只有在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图像上才能观察盂唇是否撕裂,但要以牺牲扫描时间为代价。股骨头骨化中心的出现与否反映患儿股骨头的发育情况,是外科医师关心的问题之一。我们尝试使用3D VIBE序列显示股骨头的骨化中心。VIBE是一种优化的3D GRE成像,其K空间编码进行排序和重建算法均进行优化,以得到信噪比和分辨率更高的图像。水激发技术采用二项式配置的激发脉冲,仅对水对应的频率进行激发,得到更佳的脂肪抑制效果,对B0和B1的不均匀均不敏感。3D VIBE上,低信号的股骨头骨化中心与高信号的骨骺软骨对比鲜明,图像信噪比好,并且层厚仅为1mm,对股骨头骨化中心的显示明显优于SE及2D GRE序列。3D VIBE显示股骨头骨化中心的优势,使其不仅可用于DDH治疗前的评估,还可安全、可靠地观察DDH的治疗效果。VIBE序列对髋臼盂唇显示不清,这一不足可以用Tirm COR来弥补。目前尚未发现将3D VIBE序列用于DDH检查的相关文献报道。脂肪是少数几个在T1WI上呈高信号的组织成分之一,AX T1WI上除可观察髋臼前后缘的形态外,还易于观察DDH患儿髋臼窝内增生的纤维脂肪组织。这些异常增生的软组织在闭合复位中可阻挡股骨头的复位。因此,合理的MRI扫描方案,充分、可靠地显示髋关节的发育情况及病理改变,有助于外科医师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及术式。

MRI扫描有多种优越性,但其成像时间长,要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还需患者的配合,在扫描过程中保持受检部位静止不动。对于DDH患儿来说,在要求获得高质量的MRI图像的同时,也要求操作人员尽量缩短扫描时间,利于患儿配合检查。本组病例的MRI扫描方案(AX T1WI、COR Tirm和COR 3D T1WI VIBE),在15min内完成检查,既使患儿易于接受,又同时能全面地显示患儿DDH的病理改变。

参考文献

[1]Stoller DW.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orthopaedics and sports medicine.3rd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2007:145.

[2]Furnes O,Lie SA,Espehaug B,Vollset SE,et al.Hip disease and the prognosi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s.A review of 53,698 primary total hip replacements reported to the Norwegian Arthroplasty Register 1987-99.J Bone Joint Surg Br,2000,83(4):579-586.

[3]Guidera KJ,Einbecker ME,Berman CG,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valuation of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s.Clin Orthop,1990,(261):96-101.

[4]刘鸿圣,叶滨宾,郭启勇.MRI在婴幼儿先天性髋脱位中的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1):1210-1214.

[5]Wientroub S,Grill F.Ultrasonography in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J Bone Joint Surg Am,2000,82(7): 1004-1018.

肺发育不良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篇2

肺发育不良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为引起持续性呼吸窘迫的慢性肺部疾病,以实质性条纹和过度膨胀为其X线变化特征。对一个胎龄纠正为36周的婴儿,在治疗任何原因引起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时,使用过间歇指令通气的治疗后,持续需要机械通气。

由机械通气反复过度地扩张肺泡和肺泡导管(容量损伤),吸入高浓度氧气和气管插管所引起肺损伤.在低胎龄的新生儿中常见,常是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治疗的后果,并且最可能在肺间质发生气肿时出现.

从呼吸窘迫综合征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逐渐发生的.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期,存在肺部炎症和渗出,后期则发生肺泡壁破裂和瘢痕.过度充气的病变部位加上气肿,肺部瘢痕和肺不张导致鞋钉样的病理表现,和胸部X线上囊样过度膨胀的表现.支气管周围肌肉和肺动脉平滑肌的肥大,支气管内皮细胞鳞样化也可发生.

严重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婴儿可能需要数周或数月额外的呼吸机支持和/或供氧,其中呼吸机的压力和FiO2 降至婴儿能耐受的程度,但不应造成婴儿有低氧血症.使用脉搏光电血氧仪连续监测动脉氧合情况,并保持血氧饱和度在88%~90%.

关节发育不良 篇3

【关键词】 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复位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8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65-01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即DDH)是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髋关节时空上不稳定的病变,临床中有三类,分别是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脱位及髋关节半脱位[1]。文章主要对我院收治的DDH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了介绍,详细情况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0年——2012年我院小儿门诊、儿童保健科收治的大腿皮纹不对称为主要体征的患儿143例,其中男性患儿78例,女性患儿67例,患者年龄在3d-6岁。

1.2 诊断 按照患儿年龄不同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初诊年龄小于4个月的患儿采用Graf静态超声检查;初诊年龄在4-6个月的患儿采用Graf静态超声与X线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初诊年龄大于6个月的患儿采用双髋前后位X线检查。Graf超声诊断采用My-Lab20Plus诊断系统,探头频率为7MHz,X线检查仪器为760型DR机。

1.3 治疗 ①6个月以下的DDH患儿采用pavlik吊带治疗,此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接受,患儿要保持110°屈髋,外展60-70°,屈膝90°,保证患儿髋关节有一定的活动度。每1周进行B超检查,如3周后B超提示稳定复位,需要持续维持3个月,如未获得良好复位,则需要采用其他方法治疗。②7-18个月的患儿可以采用闭合复位及石膏固定术。在闭合复位之前进行半个月的悬吊皮牵引,使脱位髋关节松弛,闭合复位前还应该皮下切断内收肌,然后牵引大腿,用拇指推移股骨大转子,直到复位。然后采用石膏固定髋关节,固定3月周后改用支具治疗。③1.5岁-6岁的患儿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通过截骨远端向下或者是向外的旋转,恢复髋臼的方向,使髋臼能包容股骨头。

2 结 果

2.1 诊断情况 对145例患儿采用Graf静态超声与X线诊断,有DDH的患儿为25例,DDH发病率为17.2%。其中6个月以下患儿9例,6-18个月患儿11例,大于18个月患儿8例。

2.2 治疗情况 9例6个月以下患儿采用pavlik吊带治疗,治疗有效7例,2例失败,后采用闭合复位及石膏固定治疗复位效果满意;11例6-18个月患儿采用闭合复位及石膏固定治疗复位效果满意。8例大于18个月的患儿先采用保守治疗,2例患儿复位效果满意,其余均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得到满意的复位效果。

3 讨 论

临床中DDH是小儿常见的下肢畸形,指得是患儿出生后出现股骨头从髋臼中脱出,存在骨性和软组织发育不良,此种疾病的诊断比较困难,治疗方法多样。当前临床诊断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Graf静态超声与X线诊断[2]。因为小于4个月的患儿髋关节正处在发育阶段,股骨头骨化未完全完成,采用X线检查基本不显影,检查结果不准确,因此在这部分患儿中主要采用Graf静态超声检查,检查中可以对软骨部分清除显示,也能对α角和β角准确测量。而对于6个月以上的患儿采用双髋X线检查更好,能得到较好的显影。另外,在部分患儿的检查中要将上述两种检查方法结合起来。

DDH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有pavlik吊带治疗、闭合复位及石膏固定,手术治疗应用较多的是Salter骨盆截骨术、Ferguson单纯切开复位术、Dega髋臼成形术等[3]。在治疗中首先可以考虑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复位不成功时,要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另外,在研究中发现小于6个月的患儿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6个月以上患儿,可能是因为6个月以下的患儿的髋关节可塑性较强,而6个月以上的患儿股骨头部分开始骨化,患儿的活动度增加,给治疗带来障碍。因此,早期普查对于发现DDH和提高治疗效果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军,马保安,胡运生,龙华,周本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外科治疗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8,30,(2):97-98.

[2] 郭永成,申毅,王永堂,陆亚东,夏冰.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筛查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9):721-722.

关节发育不良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计35人, 患儿均因呈跛行步态, 并确诊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而入院治疗。所有患者中, 男性7例, 女性28例;年龄在10个月~10岁。从发生部位看, 单纯左侧10例, 单纯右侧13例, 双侧12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先给予2~3周牵引, 之后行手术治疗。其中, 8例行粗隆下旋截骨加髋臼造盖术, 9例行salter术, 18例行Pemberton术, 术后给予蛙式髋人字石膏或蛙式支具固定6~8周, 指导功能锻炼3个月, 定期复查并更换石膏或支具。31例患儿住院时间在28~39d, 平均住院31d。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治疗周期长, 在确诊患儿疾病以后, 由于家长缺乏对该病的正确认识, 担心手术治疗的效果, 担心预后是否良好, 心理压力较大;同时, 患儿由于环境改变, 住院后往往表现为恐惧, 哭闹, 不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针对这些因素, 一方面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儿家长谈心, 介绍本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改变, 介绍适合患儿的治疗方案, 并列举成功的病例, 消除患儿家长的思想顾虑。另一方面, 护理人员通过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 饮食起居以及患儿易于接受的方式, 获得其对医务人员的高度信任, 建立良好的朋友式护患关系, 以便于开展积极的临床治疗和护理。

2.2 牵引治疗的临床护理

一般行股骨髁上牵引, 牵引质量为患儿体质量的1/6~1/7, 牵引时间2~3周, 牵引锤必须悬空, 砝码距离地面20~40cm。为保证牵引有效, 牵引绳应与被牵引的肢体负重力线在同一平面内,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将床尾抬高20~40cm, 以作对抗牵引。

牵引期间要注意观察循环、皮肤感觉及活动、牵引肢体远端的血运情况, 预防腓总神经压伤;要经常检查牵引角度、方向和牵引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固定架是否对局部皮肤压迫过紧, 肢体皮肤有无摩擦卡压现象的发生。被褥等重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 钢针牵引套带无菌小瓶。针眼处用无菌纱布覆盖, 注意观察牵引针有无松动或移位, 针孔处是否有渗出和分泌物。每天测量双下肢的长度, 防止过度牵引。鼓励主动配合的患儿, 自牵引之日起, 进行肢体主动肌肉的等长舒缩运动, 如足趾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运动。

2.3 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术区备皮、配血、留置尿管、术前8h禁食水、术前保证患儿充足的睡眠时间, 按时执行术前用药。

3 术后护理

3.1 按麻醉方式给予相应的护理

患儿手术一般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 术后护理主要是防止误吸以及喉头缺氧水肿的发生,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3.2 清醒后的饮食护理

麻醉清醒后, 给予半流质饮食, 勿进食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 指导患儿及其家长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和高钙饮食, 以刺激肠蠕动, 多饮水, 以保证切口生长需要和预防便秘的发生。

3.3 疼痛护理

认真倾听分析患儿的哭声和主诉, 判断疼痛的部位、性质和发生原因, 分别给予调整固定或止痛等处理, 减轻或消除患儿疼痛。

3.4 石膏护理

患儿术后行蛙式髋人字石膏或支架固定, 术后搬动病人时, 不可用托、抓、按, 告知患儿家属未干时勿覆盖被物, 避免石膏折断、变形。石膏干固后, 患儿进食、玩耍、小便时可由家长抱起。保持石膏清洁干燥, , 避兔臀部及会阴周围的石膏被粪便污染、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处, 尿道口每日2次消毒, 注意观察石膏边缘皮肤有无颜色、温度改变, 有天压疮, 每日2~3次用手指蘸酒精按摩石膏边缘, 协助患儿抬起受压部位皮肤, 以促进血液循环, 观察患肢肢端的颜色、温度和感觉, 血液循环和运动情况, 告知患儿家属勿在头肩下放置枕头, 避免胸腹部受压, 观察患儿有无持续恶心、呕吐、腹胀, 若有局部压迫症状, 应尽早开窗或更换石膏。石膏固定后, 应重视并观察石膏里面的出血情况。可沿石膏上的血迹的边界标明出血的范围, 记录时间, 以便发现活动性出血并及时处理。

3.5 手术切口观察

由于手术部位是松质骨, 因此术后早期应注意切口局部情况的观察, 这是手术成败的关键。早期切口渗血及引流量较多时, 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 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措施, 防止切口内血肿的形成。早期一方面注意患儿体温变化, 一方面注意切口情况, 若发现有皮缘坏死、积液、红肿等感染征象, 应及时告知医生, 采取相应措施。

3.6 康复锻炼

(1) 术后第0~3周术后应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 指导协助患儿行被动踝关节背伸、跛屈交替运动, 以维持股四头肌张力, 加强患肢肌力, 预防组织粘连; (2) 第4~6周继续加强患肢肌力, 提高患肢主动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 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3) 一般术后6~8周后拆除石膏, 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康复方法, 先进行主动及被动的屈髋功能锻炼, 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 但必须限制下肢内收、外旋活动, 防止再脱位。同时, 从被动屈伸膝关节组建过渡到主动屈伸膝关节, 也可应用CPM下肢关节锻炼器进行锻炼, 以利于髋膝关节的早期功能活动, 防止关节僵硬。出院时告知家长锻炼要持之以恒且循序渐进, 加大运动量。

4 讨论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一种四肢畸形, 常根据患儿年龄、髋关节发育情况, 决定手术治疗方式, 治疗效果的好坏不仅决定手术方式选择, 也与手术前后护理、康复锻炼相关联。为了使孪缩的肌肉松弛, 使股骨头下降至髋臼水平, 避免术后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 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术前行骨牵引是必要的。

脸骨骼发育不良怎么办? 篇5

青少年的身体发育迟缓,要想长得高又壮,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钙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矿物质镁及锌。

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人体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发育迟缓,骨骼和肌肉也会萎缩。肉类、海鲜和牛奶等动物性食品是完整的蛋白质来源,植物性来源则可以从豆类、b类及核果类中获得。

钙质则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进生长并增加骨头密度。所以每天喝两杯牛奶,是累积骨本的好方法。

维生素D是另一个令骨头强健的营养素,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鲑鱼、鲔鱼等鱼类中获得外,每天晒10~15分钟太阳,人体便可以自行制造维生素D。

矿物质锌特别是发育时不能缺少的营养素。发育期间如果锌的摄取不足,会导致发育不良的结果。另外根据国外多项研究也显示,摄取足够的锌,可以减少腹泻的发生。富含锌的食物有肉类、肝脏、海鲜(特别是牡蛎)、蛋及小麦胚芽等。

「铁质对生长发育也很重要,」所以应该吃些瘦肉、动物肝脏、蛋黄或是深绿色蔬菜来摄取足够的铁质。

关节发育不良 篇6

套上一个充气颈圈,在盛有温水的玻璃缸里游上几分钟到几十分钟,这样的婴儿游泳号称“可提高智商、促进运动系统发育”。放眼当下,除了医院,各新建小区周围几乎都有婴儿游泳馆,也有家长嫌出门麻烦,网购游泳设备让宝宝在家畅游。

婴儿游泳能有效地促进婴儿智力、体力发育,是家长所追求的,但婴儿游泳也存在一些安全、卫生隐患。来自医院的调查显示,近两年来,经常遇到婴儿游泳所引发的病症,如皮肤病、拉肚子等。

游泳游进医院

王女士家住河北保定,宝宝今年5月25日出生,因为是早产,所以宝宝体质较弱。王女士听说新生儿游泳,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都有好处,偏巧宝宝在月子里吵闹不已,食欲不佳,王女士就让老公抱儿子到医院去游泳,希望能促进孩子的消化和睡眠。但护士检查发现,宝宝是早产儿,未满月,体重也不达标,不适合游泳,拒绝了王女士宝宝的游泳要求。

王女士在和老公商量后,认为是护士嫌宝宝太小怕麻烦。便带宝宝到家附近一家婴儿游泳馆,游泳馆的工作人员没有多问,直接给宝宝放水游泳,可游了没多久,孩子满脸通红、呼吸急促、眼睛紧闭,把孩子父母和工作人员都吓坏了,赶紧送到妇幼保健院急诊科,经治疗,孩子的心率、呼吸很快恢复正常。

医生分析,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可能是游泳时室温和水温过高引起,闷到了婴儿。

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近两年来,经常会遇到部分婴儿在婴儿游泳馆内游泳,回到家后出现皮肤过敏或拉肚子。医生说孩子皮肤过敏可能与游泳时水质不净有关,或游泳圈没有消毒,都易引发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

一缸水装6位“小游客”

最近,家住河北石家庄的杨女士向记者反映:6月20日,杨女士像往常一样带着儿子游完泳回家,发现儿子的背上出现了一块块红疹子。虽然儿子是过敏性体质,但她还是怀疑这可能和白天游泳池池水不干净有关。

杨女士自从儿子出生起,就一直在一家妇幼保健院参加婴儿游泳项目。如今,孩子一岁半了,原来妇幼保健院“一人一缸”的游泳池已“容纳”不下大宝宝,只能转到社区参加较大婴儿的游泳项目。杨女士一口气买了一张1800元的会员卡,总共60次。她刚买会员卡时,婴儿游泳馆方面负责人对她承诺:在大池子里游泳的孩子每次不会超过4个,可如今,游泳馆为了促销,在网上搞团购。现在一到高峰时段,经常可以看到6个孩子同时“下水”,每个孩子只能在很小的地方打转转,活像“下饺子”。

杨女士还告诉记者,最近每次游泳,都能看到游泳池底有一些白色粉末状的东西。以前游泳时,杨女士早早带着儿子来游泳,总想早一点,水干净点。但现在,如果不能保证每天都换水,即使再早来也没有太大用处。记者发现,在这家婴儿游泳馆,有不少妈妈都反映“水质不够干净”,可游泳馆的工作人员却坚称每天晚上都换水。

无奈之下,杨女士向该区卫生监督所反映这一情况,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告诉她,对于普通游泳场馆现已有明确的卫生标准规定,但对于婴儿游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明确规定,也不属于他们的监管范围。于是,杨女士致电消费者维权热线,接线人员回答说:如需赔偿,要看是否已经对消费者产生损害或侵害到消费者的权利,如出现皮肤病等情况。

婴儿游泳安全意外频发

近年来,婴儿游泳项目日渐普及,但婴儿由于各方面发育并不完善,婴儿游泳的意外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2006年2月,上海市发生过一例两个月大的婴儿因家中游泳池水温过高,导致婴儿窒息的意外。

2007年,长江大学附属的一家医院产科曾被曝一例婴儿游泳致严重虚脱和一过性脑缺氧。当时天气炎热,家长见孩子在游泳池里游得正欢,护士欲将孩子抱出泳池,并告诉家长婴儿游泳每次以15~20分钟为宜,家长却坚持要求让孩子多游一会。30分钟后,护士发现婴儿面色发白,口唇发绀,两眼上翻、呼吸急促时,紧急送院抢救,当入住儿科后,孩子已四肢抽搐,确诊为游泳虚脱和一过性脑缺氧,所幸治愈后顺利出院。

2009年5月,上海市也曾有过一名出生才5天的婴儿在“游泳”时,脚趾被卡在水池的出水口处,左脚三趾近一半截去。意外发生后,婴儿游泳馆方面在泳池的出水口上加了一个网罩。

记者发现,在婴儿游泳馆的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如婴儿急哭、婴儿面色突然潮红或发白、紫绀、游泳后颈部皮肤红疹、脚趾卡断等。但目前,多数婴儿游泳馆未订立过相应的应急预案。

婴儿游泳馆是暴利行业

记者走访发现,婴儿游泳价格一次从70~150元不等。单次收费70元,办卡收费则为500元/10次或者600元/10次。一个大桶、一张塑料薄膜、一个救生圈外加一吨左右的自来水,另外,少数“讲究”的婴儿游泳馆还在水中加入一小袋水溶盐。这就是婴儿游泳的所有需求。

家住河北邯郸的田女士说,孩子每周去游泳一次,每次需要50元,一年下来花费要在3000元左右。“我们小区里就有人在家开了个婴儿游泳馆。说是游泳馆,不过是买了三个简易的儿童游泳池,和几个套在孩子脖颈上的充气项圈,也这么贵。另外赠送抚触,但提供服务的一看就是个不专业的人,谁敢让孩子受她摆弄啊?”

采访中,一位经营婴儿用品多年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经营婴儿游泳馆是最简单的,根本就不需要花什么钱。每天最主要的消耗就是水费和买塑料薄膜的钱,一个桶能盛近一吨水,在天津每吨水是3.9元。而塑料薄膜,去超市买一张也不过1元。有些看似讲究的店会在游泳桶中加入一小袋水溶盐,市价4元,批量购进更便宜。婴儿游泳馆就是个暴利行业。”

看护人员无资质

据记者调查,目前国内的婴幼儿游泳训练机构存在量多质差等弊端。很多婴儿游泳馆根本不具有卫生许可证,馆内卫生及各项指标均不达标。据媒体报道,某婴儿游泳馆的池水能连续使用一周,清理时只是用漏网做简单的打捞,看到这些不免令人心生担忧。深入分析以上问题的根源所在,是当前婴儿游泳行业缺乏健全的机制,监管根本落实不到位,甚至可以这么说,监督部门根本无法可依。我们在此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配套准则,为我们的宝宝营造良好的环境。

而婴儿游泳馆的从业人员大多为女性,从业人员在给婴儿穿脱衣服、沐浴、游泳、抚触时,近距离接触婴儿,特别是年轻父母在天气寒冷时将给婴儿洗澡的工作也交由婴儿游泳馆代劳,但这些人员的资质又如何?调查结果显示,公立医院从业人员的学历构成优于企业,有的企业从业人员经过“速成”后就从事婴儿游泳行业工作,时间最短的仅两个月。

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新生儿科医生说:“在院内开办的婴儿游泳馆往往由专业新生儿科的医生和护士看护,水质、卫生、抚触等有严格的保证,严密防范院内感染风险。但社会开办的婴儿游泳机构并没有相关准入门槛要求,也缺少相关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谁来监管孩子的安全呢?”

私营婴儿泳馆卫生状况较差

婴儿游泳场所的卫生要求应该比公共游泳场所更为严格,因为婴儿的抵抗力差,若卫生不达标会很容易感染疾病。

记者在石家庄市妇产医院看到,婴儿若要游泳,水和浴巾都是一人一换,宝宝游泳时,都有护士在旁观看,若发现宝宝不适,会立即将其抱起。

但记者走访石家庄市几家私营婴儿游泳馆发现,游泳馆多对小泳缸进行一人一换水,有泳池的,池水并非一人一换,一个宝宝用了颈圈或游泳圈后,没采取任何消毒措施,直接套在另一宝宝的颈上,宝宝起水后,都直接抱到一旁的台子上,用铺在台子上的浴巾将宝宝弄干。

记者问为何不给颈圈、浴巾消毒时,工作人员说,小孩子没多脏,一般不会感染疾病。当问到泳池的水为何不一人一换时,工作人员解释,放水和灌水要两个多小时,泳池的水都是一天消毒一次。

除了到婴儿游泳馆,也有不少家长自己购买游泳设备,让孩子在家中畅泳。在淘宝网上,记者看到一套婴儿游泳池约200元左右。

家住北京的李女士说,天气越来越热,每次抱宝宝出门游泳,都要大包小包,于是干脆选择在家游,虽然麻烦,但性价比高。

婴儿游泳行业亟待加强监管

据了解,如今婴儿游泳馆遍地开花,主要是这一行业门槛很低、利润可观,只要具备一定的硬件和工作人员,便可以申领营业执照。

记者从卫生行政部门了解到,目前,国家对开办婴儿游泳馆并没有相关准入要求,也缺少卫生方面的专项法律法规,没有强制要求其获得卫生许可证,对相关操作人员的资质、场地和游泳池规格、水温控制、水质监测等问题也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对这一新兴行业的监管基本处于空白。

有专家表示,婴儿游泳对于孩子掌握平衡、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都有一定好处,但不会像有些商家宣传的那么神乎其神。婴儿游泳对房间、空气、水温、水质、室温、时间、颈圈大小都有严格的要求,当医护人员对宝宝进行抚触时,如果操作不正规,掌握不好力度或方向,就可能造成关节或韧带的挫伤。

专家提醒,很多私人婴儿游泳馆占地面积不大,空气流通差,容易滋生病菌,引发交叉感染,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

同时,婴儿游泳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摄氏度,游泳和洗澡水温应保持在37~40摄氏度;婴幼儿游泳和沐浴应保证每人一缸水,使用的毛巾、浴巾、游泳圈、游泳池或浴盆等,应在使用前后进行常规消毒;洗浴室内应安装紫外线空气消毒灯,保证空气流通。从业人员要有健康合格证,并经过婴幼儿护理、身体抚触等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关节发育不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32例, 男12例, 女20例, 年龄1~8 (平均4) 个月, 所有患儿在超声检查前均经临床查体, 但未经任何治疗。1.2超声检查超诊断仪型号:siemeons S2000, 线阵探头, 频率的选择根据患儿年龄和胖瘦做调整, 范围5~10MHz, 检测方法:Graf法, 取侧卧位, 固定好患儿, 伸直患肢髋、膝, 探头的长轴和躯干纵轴保持平行, 并置于髋外侧的大转子上冠状切位置, 通过前后移动探头来获得髋关节的标准冠状面的清晰声像图, 标准切面应经过髋骨窝中央, 能最大限度显示股骨头、Y形软骨及骨性、软骨性髋臼顶。以此标准切面作为髋关节冠状切面的声像图, 采用Graf三点系统在该面进行α、β角的测量, 髂骨上关节囊的起点到骨性髋臼凸作为基线, 该基线和骨性髋臼盖线的夹角为α角, 与软骨性髋臼盖线的夹角为β角, 观察骨性髋臼和股骨头的发育情况, 确定其发育及脱位状况实施对症治疗, 同时横切观察股骨头与髋臼的距离。正常髋关节:α≥60°, β<55°;发育不良髋关节:α43°~60°β55°~77°;半脱位髋关节:α<43°, β>77°;完全脱位髋关节:α<43°β无法测量。

1.3 治疗方法

18个月以下患儿采取闭合复位和石膏固定, 用轻柔Ortolani手法进行复位, 复位后石膏固定。对于闭合复位后不稳定的患儿也可采取Ferguson单纯切开复位术进行治疗。18个月~8岁患儿, 多数需行切开复位和截骨术, 术前一般不需牵引, 通过骨盆和股骨近端的截骨, 不仅可以矫正畸形, 也为复位后提供稳定性。切开后实行中心复位, 根据情况选择Salter截骨术或三联截骨术来改变髋臼的方向, 选择Pemberton截骨术和Dega截骨术来改变髋臼的形态。对于8岁以上的患儿, 一般骨性和软组织的继发改变较为严重, 骨骼的塑形能力降低, 关节软骨已出现损伤, 单侧的脱位治疗时应尽可能恢复其解剖结构及功能, 均衡下肢长度。双侧脱位一般采用姑息性的手术治疗, 手术操作困难。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相同的超声方法进行检查, 以监测疗效进展。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

发现完全性脱位8例 (25%) , 其中4例为双侧完全性脱位, 4例为单侧完全性脱位;半脱位均为单侧6例 (18.8%) ;骨性髋臼发育不良18例 (56.2%) , 其中双侧12例、单侧6例。见附表。

2.2 治疗效果

本组32例患儿将髋关节襁褓成蛙式位并固定4~6w, 经18个月随访和超声及X线检查后, 18例髋臼发育不良患儿均恢复正常, 超声检测全脱位患儿8例复位良好, 超声检测各指标均达到Graf标准的正常水平, 6例半脱位患儿也复位成功, 双侧的股骨头位于髋臼窝内, 并与髋臼的对应位置良好, α、β角度在正常范围之内。

3 讨论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与胚胎时期的髋臼发育异常、遗传因素、分娩时的机械因素、襁褓方式等因素有关, 在婴幼儿的不同发育年龄, 其表现和治疗方式各具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 病变往往加重, 治疗效果较差, 复发率也较高[2]。早期诊断对于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能够直接探测软骨和软组织的结构, 无论是开放性还是闭合性的复位, 在监测髋关节的位置、稳定性以及形态学改变等方面均可发挥良好的作用[3]。本试验在32例患儿的确诊和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测技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因其可以直接显示小儿髋关节解剖结构, 可早期发现和诊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发育不良, 且无辐射、方便、经济, 对其发育稳定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动态监测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洪辉, 岳海涛, 戴志唐.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疗进展[J].当代医学, 2012, 18 (12) :31-32.

[2]于成文.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发育性髋脱位的超声应用[D].泰山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7.16.

关节发育不良 篇8

关键词: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5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者16髋, 其中男1例, 女14例, 均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成人患者, 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严重的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年龄35~65 (平均56.2) 岁。本组病例按Perner分型[1]:Ⅰ度9髋, Ⅱ度3髋, Ⅲ度2髋, Ⅳ度2髋。单例15例, 双侧1例 (该患者双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其中左髋Perner分型Ⅳ度, 但无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关节炎症状, 未行手术) 。术前Harris评分[2]24~58 (平均42) 分。4例下肢短缩3.0cm, 1例在11岁时行髋臼造盖术失败。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

根据X线片与CT检查选择不同型号的假体备用。术前1d给予抗生素, 肥胖病人给予低分子肝素40mg皮下注射。对所有患者均检查有无手足癣, 并予以相应治疗, 预防隐性感染。

1.2.2 术中经过

采用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 患者健侧卧位, 手术采用关节外侧切口, 切开阔筋膜张肌后采用Chamely拉钩分开阔筋膜张肌, 将臀中、臀小肌前1/3肌腱于股骨大转延点处断分开, 显露并去除前关节囊, 均采用Plus公司的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假体[3], 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于Ⅰ~Ⅱ度患者通过髋臼中央加深, 为臼体宿造足够的置入环境。Ⅲ~Ⅳ度患者术中彻底切除弯缩的关节囊, 松解肌腱筋膜, 切断髋腰肌在小粗隆的附着, 在臼丁端选择骨床良好部位行髋臼成型, 选用小号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置入, 应用加长头使短缩得到纠正。置入后的髋臼假体要求外翻40~45°, 前倾10~12°, 同时使用增加10°的防脱位内衬。术中无骨折发生, 也没有采用大块置骨, 术中检查均获得良好髋关节伸屈活动度及稳定性。其中4例患者短缩超过3.0cm, 虽依赖术中彻底松解采用加长股骨头假体, 但不过分追求双下肢完全等长, 允许相差在1.0cm之内。这样可以避免因过度牵引和松解损伤血管神经。

1.2.3 术后处理

患肢穿矫正鞋保持外展中立位, 全部患者除髋关节短缩3.0cm的1例患者术后施皮牵引制动, 其余术后未施皮牵引制动, 负压引流等48h后拔除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术后抗生素足量有效使用至体温恢复正常后2h, 骨水泥假体3d后可扶拐持重行走, 非骨水泥型假体1周后, 扶拐不持重行走练功, 6周拍片后逐渐持重行走练功, 3个月完全弃拐负重活动。

2 结果

术后16例患者均获随访, 切口均Ⅰ期愈合, 无关节脱位、股骨骨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14~60个月, X线无假体周围透亮带, 无假体松动现象。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完全消除, 功能明显改善, 关节活动度增加, 可以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后随访Harris评分63~96 (平均89) 分, 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多发生于女性患者, 因早期失治或治疗失败, 晚期激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而出现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 X线表现为髋臼覆盖不足或完全脱位。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特点:真臼上缘斜坡状, 骨缺损, 骨质硬化真臼线, 前壁较薄, 后壁较厚;股骨头变形, 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倾, 大粗隆较小且位置偏后, 股骨髓腔狭窄, 可能存在股骨近1/3的向前弯曲, 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挛缩, 患肢缩短。对于Ⅰ~Ⅱ度发育不良患者, 手术方法与常规髋关节置换处理方法相同, 无特殊要求。对于Ⅲ、Ⅳ度髋关节脱位的患者, 我们的体会是首先应明确真臼的位置, 恢复患髋的正常位置, 以使下肢力的传导走行方向正常;其次使患侧下肢长度延长或达到接近正常, 才能消除腰髋的受力不均, 减轻腰髋疼痛, 另外术中应备用捆绑带以备骨干骨折时固定使用。

手术适应证: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只存在髋关节炎引起严重的关节疼痛或功能障碍时, 才考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目的是关节炎的治疗, 而不是单纯的矫正解剖。

之所以采用Zweymnller锥面螺旋臼假体, 是因为钛合金假体组织相融性好, 髋臼为双锥面螺旋臼, 自攻螺纹设计, 拧入骨床后固定牢固。双锥面为梯形, 有利于较深的置入髋臼顶部, 不易发生假体旋转, 假体初期稳定性好, 后期骨长入后, 达到生物固定, 避免骨水泥对假体周围的骨破坏。髋臼假体顶部为开关天窗设计, 便于髋臼骨床植骨。我们的体会是髋臼挫成形时力量要贴近后壁片, 避免将髋臼磨穿以适应小的真臼, 股骨髓腔狭窄也应匹配小号股骨柄, 在股骨髓腔成形并避免前倾角过大, 使柄的内侧颈始终指向股骨距与股骨干纵轴垂直, 另外术中应备用捆绑带以备骨干骨折时固定使用。

成人先天性髋脱位患者由于长期脱位软组织挛缩严重, 要使股骨头牵引至接近髋臼水平, 必须做软组织的充分松解, 股骨近端的松解要求切除挛缩的关节囊, 松解股腱和筋膜, 包括髋腰肌在小粗隆上的附着。术中操作很容易操作支持带动脉, 特别是在分离小粗隆上的髋腰肌时出血较多且不易止血, 我们有1例患者即采用小号人工关节的患者就是因为出血较多而妨碍了内收肌的彻底松解, 术中操作要仔细, 而且应紧贴骨质进行分离。

我们对1例女性患者因髋臼缺损采用了Harris髋臼成形术[3], 即将股骨头修整后两枚螺旋针固定到缺损的髋臼处然后行髋臼成形。国外文献报道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但9年随访21%的假体松动, 随访12年, 46%的患者假体失败。此例患者术后5年髋臼植骨处愈合良好, 目前假体X线片无松动征象。患者功能基本正常, 无疼痛症状。本组15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手术, 近期临床效果满意。但病例数较少, 中远期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25, 150.

[2]Hartofilakidis G, Stamas K, Karachalios T.Congenitas hip disease in a-dults, classification of acetabular deficiencies and operative treatmentmith acetabuliplasty combined with toal hip arthroplasty[J].J Bone JointSug (Am) , 1996, 78:638-692.

关节发育不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9 例,男2 例2 髋,女17 例18 髋;年龄45 ~ 68 岁,平均59 岁。病史5 ~ 25 年,平均9 年。所有患者入院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其中Crowe Ⅱ型16 例、Crowe Ⅲ型3 例,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身高体重指数、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术前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假体类型选用国产或进口髋关节假体。双髋关节病变依据病情采用分期或同期进行置换。

1.2手术方法

全麻或椎管内麻醉,侧卧位,手术采用髋部后外侧入路,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钝性劈开阔筋膜张肌及臀大肌,在股骨大粗隆处切断外旋肌群及关节囊,助手屈膝屈髋内旋下肢,从后侧脱出股骨头,在小转子上方1. 0 ~1. 5 cm截骨; 术中显露髋臼横韧带,若髋臼横韧带被骨赘覆盖,清除骨赘后显露,寻找髋臼前后切迹,以髋臼前后切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2. 5 ~ 2. 8 cm定位髋臼旋转中心,必要时术中拍摄X线片确定真臼的位置,用钻头在髋臼中心钻透臼底以测量臼底厚度,然后用弧形骨刀环状截骨,直径约为髋臼直径的1 /2,使截骨块呈“软木塞”状,楔形向内,用打入器将截骨块打入盆腔,深度为所测臼底厚度的2 /3( 见图1) 。用由小到大的髋臼锉依次打磨髋臼,选择合适的髋臼假体,使之保持外展40° ~ 45°,前倾15° ~ 20°,采用“压配式”植入,装入臼衬。助手保持下肢位置,行股骨侧盒形骨刀开髓,依次扩髓,选择合适的股骨假体,使之保持前倾10° ~ 15°,打入股骨柄,球头试模安装后,检查松紧度,各方向活动无脱位倾向,选择安装合适的球头,复位髋关节。若髋臼外上缘存在较少的半月形骨缺损,可将磨削的骨泥填充骨缺损处。生理盐水冲洗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

1.3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消炎、消肿、抗凝治疗,抬高患肢,尽早进行患肢主动活动,辅助足底动静脉泵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48 h后拔出引流管,术后3 ~ 5 d扶拐下地活动,8 ~ 12 周后完全负重。

1.4随访及评价

术后1 周内拍片,术后1 个月、3 个月、6个月及1 年拍片复查,了解截骨愈合情况,进行不同时期Harris评分和VAS评分。

1.5疗效评价标准

髋关节功能按Harris[4,5]评分进行,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不同时期Harris评分和VAS评分比较采用F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8 例得到随访,1 例去世失访。随访时间3 ~ 24 个月,平均18 个月,术后患者步态无跛行、脱位、假体松动及感染等并发症,疗效确切,患者满意; X线片显示髋臼截骨骨性愈合,假体位置正常。术后关节活动度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见表1) ,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术前及术后最后一次复查时的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变化见表2。

典型病例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2~5。

3讨论

对于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因为髋臼及股骨近端的发育异常,以及髋关节脱位引起的肢体短缩导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临床医师面临很大挑战。手术的难度在于对发育异常髋臼的重建,以及足够髋臼假体骨性覆盖。为解决此难题,近年来,国内及日本、韩国[6]针对髋关节发育不良采取了一种新的术式———髋臼内壁截骨内陷术。我们采用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理改变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最初病理改变是在髋臼,通常表现为髋臼发育浅小,臼底骨量较多,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差、覆盖少,两者不能达到生理性同心,股骨头呈现半脱位状态,丧失了正常的解剖关系,破坏了内部生理环境,髋关节负重面积减少,局部压强增加,承重区关节软骨应力增加导致软骨细胞发生固缩、碎裂、变性坏死。关节软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囊性变、剥脱,骨质外露。刘瑞宇等[7,8]对13 例成人DDH患者进行CT扫描,通过表面遮盖和多平面重建观察发现髋臼变浅变小,髋臼外上方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缺损,髋臼后壁有一定的骨储备。部分髋关节骨赘增生严重,除覆盖髋臼使髋臼变浅外,也使前倾角变小。髋关节发育不良常伴股骨颈的发育异常,如前倾角及颈干角大于正常角度,股骨髓腔发育较细等。

图3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给予左侧臼底截骨,术后X线片显示截骨处(如箭头所示)

图5对侧发生髋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行臼底截骨,术后X线片显示截骨处(如箭头所示)

3.2髋臼截骨的解剖基础

对于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患者,通常情况下髋臼发育浅,但臼底骨量丰富,特别是在臼底的中下部骨量尤为丰富,这为臼底截骨提供了良好的解剖基础。术中只要能找到真臼,并以髋臼中心为同心圆,以打入“软木塞”状骨块相平的深度作为髋臼磨削深度,按照常规手术方式安装髋臼假体,加深的髋臼能较好的覆盖髋臼假体以获得良好的初始稳定,且能保留臼底骨量,减少植骨,从而减少植骨所带来的并发症。

3.3术中真臼的确定

对于髋臼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患者,国内外大多学者倾向于将臼杯安放在真臼上,他们认为将臼杯置于真臼上,一是可以延长肢体,使髋关节处于正常时生理位置,改善外展肌功能; 其次是能避免假体在非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加速磨损[9],所以术中对真臼的准确定位对于恢复正常旋转中心至关重要,旋转中心安置不当将直接导致全髋置换术后跛行、严重聚乙烯磨损、假体松动等并发症[10]。Johnston等[11]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认为: 髋臼安置于真臼外,臼杯的水平外移将严重损害假体固定的力学环境。李雄峰等[12]对29 例32 髋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重建髋臼中心,术后效果良好,他们认为创建髋臼中心能够延长肢体,提高假体寿命,明显改善关节功能; Stans等[13]对Crowe Ⅲ型发育不良髋关节患者施行的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了平均16. 6 年的随访研究,结果表明: 安置在真臼位置的臼杯松动率为42. 3% ,而安置在真臼外的臼杯松动率高达88. 3% 。笔者认为对髋臼骨赘增生明显的患者,真臼的下部被大量骨痂填充,股骨头圆韧带断端覆盖于骨痂之下,所以有时术中很难以圆韧带止点及卵圆窝作为寻找真臼的解剖标志,但这些患者的髋臼横韧带往往存在。笔者参照周建生等[14]提供方法进行髋臼中心定位,髋臼中心在髋臼前后切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并测量出髋臼中心距离髋臼前后切迹连线中点的距离平均约为28 mm;若上述方法不能确定真臼位置,可通过术中拍摄X线片确定真臼的位置。

3.4注意的问题

a) 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发育不良的髋臼,形状呈椭圆形,浅平,上下径较大,术前应在X线片上仔细测量以确认旋转中心,估计髋臼上方覆盖情况及髋臼加深程度。我们常规行CT检查以了解髋臼前后壁骨质情况及前后径,以免术中过度扩锉髋臼致前后壁骨量丢失过多,妨碍术后假体的稳定。髋臼后上缘的骨质较厚,在髋臼发育不良患者中较为明显,所以术中逐级加大加深髋臼时应指向髋臼后上缘,保持前后壁的完整性; 对于股骨侧,由于髓腔较细,扩髓要充分,避免强制性植入假体,以免假体周围骨折,扩髓方向应以术前评估和术中股骨截骨平面最长轴为参照,保持10° ~ 15°前倾角[15]。术前通过CT测量股骨颈前倾角大小,若股骨前倾角过大,采用S-ROM假体。b) 术中截骨前,应首先找到真臼,清除覆盖在真臼上面增生的骨赘及纤维组织,显露臼底,按上述方法找出髋臼中心,先用钻头钻透臼底,测量臼底厚度,然后用弧形骨刀环状截骨,截骨的直径约为髋臼前后径的1 /2,使截骨块呈“软木塞”状,楔形向内,用打入器将截骨块打入盆腔,深度为所截骨块厚度的2 /3,待完成髋臼磨削,试摸安装合适后,安装臼杯,若髋臼外上缘骨缺损较少,可将磨髋臼时磨下的骨泥填充骨缺损处。c) 对于臼底截骨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内移,一方面能增加假体的覆盖,增加假体的稳定性; 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关节偏心距缩短,臀中肌需增加力量维持髋关节稳定,所以为了预防术后肢体短缩及髋关节脱位,术中需要选择加长的合适的股骨头假体,以纠正偏心距的短缩。

3.5本方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髋臼重建有髋臼上移、股骨头结构性植骨及钽块植入等方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对于髋臼上移技术,主要是适用于Ⅳ型DDH,虽然髋臼上移技术有增加臼杯骨性覆盖、初始稳定性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植骨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16],但髋臼重建在非正常髋关节旋转中心,髋关节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导致臀中肌效能减退,出现跛行、关节内应力增加,关节磨损增加,从而发生假体早期松动。

对于股骨头结构性植骨及钽块植入方法,主要适用于髋臼骨缺损较重、臼杯覆盖率小于70% 、影响髋臼初始稳定性患者。当臼杯骨性覆盖率超过70% ,假体是稳定的,不需要植骨; 若臼杯骨性覆盖率不到70% ,影响髋臼初始稳定性时,需要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或钽块植入。但存在骨折不愈合或骨吸收导致假体松动、钽块价格昂贵等不足。Bicania等[17]认为,当假体负重区骨性覆盖面积小于70% 时,假体稳定性将受到影响。本组病例均未行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或钽块植入。

臼底截骨加深臼杯的方法适用于Crowe Ⅱ、Ⅲ型患者。本方法优点: a) 通过对髋臼旋转中心的准确定位,将髋臼假体安放在真臼上,可使髋关节处于正常生理位置,改善外展肌功能,减少髋关节在非生理状态下的髋臼磨损,且增加了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b) 经臼底截骨内陷,最大限度增加对髋臼假体的覆盖和髋臼前后壁对假体的夹持。对于发育不良、浅平而陡峭的髋臼而言,髋臼的深度往往决定着髋臼假体的覆盖程度和初始稳定性,若磨削的过浅,覆盖不良,初始稳定性差; 磨削的过深,导致磨穿臼底,甚至造成髋臼的中心性脱位。经臼底截骨内陷,达到了髋臼假体覆盖率70% 以上,不需要结构性植骨,不会出现臼底磨穿,增加了假体稳定的目的。若存在假体上方半月形骨缺损,可将磨削的骨泥填充骨缺损处,增加骨储备。c) 经臼底截骨髋臼内陷,能够较多保留臼底骨量,为二期翻修增加骨储备。当然髋臼内壁截骨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内移过多导致盆腔内器官损伤及相邻血管的闭塞、股骨头旋转中心的内移导致下肢力线改变。

关节发育不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葫芦岛市儿保科进行健康检查的6个月龄以内的婴儿468例。男251例, 女217例。 1.2仪器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6~15 MHz线阵探头。

1.2 方法:婴儿侧卧位, 待测下肢髋关节轻微屈曲、45°内旋, 在婴幼儿安静状态下于股骨大转子处获取髋关节冠状切面。图像包括完整股骨头和钙化的股骨上端交接段。测量α角、β角、盂唇及观察髋臼骨缘。参照髋关节Graf法进行分型[2], 观测几个数据, α角为骨顶线夹角, β角为软骨顶线夹角, MR为股骨头髋臼覆盖比率, 根据此三个数据分为五大类型。见表1。

2 结果

在468例髋关节超声筛查检出可疑髋关节发育不良19例, 阳性率4.05%;髋关节发育异常或脱位1例, 阳性率0.02%。其中男婴6例, 女婴14例, 男婴和女婴可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不稳定关节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髋关节发育异常或脱位检出者大部分为女婴, 女婴DDH检出率明显高于男婴 (P<0.05) 。其中单纯左侧异常11例 (55%) , 单纯右侧异常9例 (45%) , 双侧异常0例。左右髋关节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髋关节半脱位被认为是髋关节脱位的前期表现, 可单侧或双侧发病。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9倍, 本次统计男女婴异常比率约为2.33∶1, 左侧约为右侧的1.22倍, 双侧者较少。家族中有髋关节发育性疾病史或伴有其他先天性疾病者, 臀位产或妊娠、女婴都被认为是易患DDH的高危因素[3], 其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及新生儿期女性髋臼深度值即头臼覆盖率小于男性等有关[4]。由于DDH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 特别是新生儿期股骨头及髋臼没有骨化前, X线检查对婴幼儿股骨头和髋臼软骨部分的观察欠佳, 进行X线检查参考价值有限并且容易出现误诊。婴幼儿时期髋臼顶与股骨头大部分为透明软骨, 对于超声检查具有非常好的的透声性。同时超声检查安全、快捷, 不具有放射性危害, 并可进行动态观测。因此, 超声检查是对6月龄内婴幼儿或新生儿来说公认的最安全、方便的监测与随访方式[5]。我国婴幼儿的DDH筛查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较为普遍, 而边远地区很少进行DDH筛查, 患儿被诊断时年龄往往已经较大, 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6,7,8,9,10,11,12,13,14]。因此, 建议在儿科保健门诊开展此项工作, 降低DDH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 提高DDH治疗的预后和质量有着重大现实意义[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关节发育不良】相关文章:

髋关节发育异常06-17

肺发育不良08-12

脑发育不良09-13

髋髋臼发育不良06-03

如何防止幼儿精神发育不良08-06

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05-02

心理发育05-07

性腺发育05-16

发育现状05-30

发育机制07-02

上一篇:碳四综合利用下一篇: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