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化学兴趣培养

2024-08-18

中学生化学兴趣培养(精选十篇)

中学生化学兴趣培养 篇1

一、注重情境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办”。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开头, 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课的教学中, 由于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节化学课, 因此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所以本节课就是以一个个跟化学有关的魔术开头的, 由于魔术有一定的神秘感, 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就学生而言, 很想了解其中的奥秘, 从这样的情况出发, 然后再引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由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很想探究, 因而兴趣十足。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方面教师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 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 笔者通常走到过道上, 让每个学生都看到物质的变化。像物质在反应过程中颜色的变化、状态的变化, 有没有沉淀, 有没有气体生成, 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当然, 对于装置复杂不能移动的演示实验将采取演示与多媒体影像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演示实验, 在课堂演示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 把以往的验证实验通过教师设问的方式改变为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实验, 学生能做的实验, 让学生尽量自己做,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体验物质的变化, 通过观察化学实验现象进一步透过现象看本质, 体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体验化学家们曾做过的实验, 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过程。在学生实验中, 更要注重探究实验,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自己设计实验, 动手实验体验成功及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师生感情, 增强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兴趣

兴趣与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的感情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往往是对哪个教师有感情, 就对哪个教师的课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 授课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首先, 教师在上课时, 要力争做到教态情切、说话和蔼、辅导耐心, 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其次, 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不随意批评学生, 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 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 教师还要与学生经常谈心, 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 并和他们一起完成课外作业。

四、增设兴趣小组, 发挥化学课的自身优势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一、协调师生情感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

老师和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学生做朋友,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某科老师的情感和兴趣,可以直接迁移到该科的学习上来。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高度的师生情感交流,防止和消除情感上的隔阂,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谈,学生同样会爱护你,尊敬你,会愿意与教师谈心、交流思想。但是,通常由于“师”与“生”的界线和教师的“威严”,使很多学生敬而远之,长此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容易产生难以跨越的隔阂。这时,我们教师也只能进行教学,就无所谓育人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对学生的个性及精神世界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真诚的信任。这样,教师用实际行动为楷模,才会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二、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本身就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老师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避开书本,讲一些生活中喜闻乐见又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如 “鬼火”现象,假酒案件,绿色食品等,并用化学知识予以解释。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非常有用,化学知识高深莫测,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再做几个化学小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空杯生奶”, “魔棒点灯”等让学生觉得化学太“好玩了”,天天盼望上化学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的窗口,形象生动、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习兴趣。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的吸引到所要观察的关键现象上来,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讲催化剂概念、氧气、二氧化碳、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和氮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的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机会。学生通过独立实验,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另外,可根据教材内容,自行设计实验,通过直观有趣的实验现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活泼有趣,可设计小实验或小魔术。例如,在讲酸碱指示剂时,做一个“雨落叶出红花开”的实验;在讲硝酸盐时,做一个“火龙写字”的小魔术。这样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到第四章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逐渐变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在降低。讲到方程式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五查”:一查分子式写是否对;二查配平是否正确;三查“等号”有没有写;四查条件有没有标注;五查该画的“↑”或“↓”有没有画。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方程式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五、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学生身边存在许多化学现象。当他们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时,往往引以为自豪,感到满足。我十分注意把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用途,从而强化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讲授碳酸盐时,教学生运用厨房的用品除水垢,运用所学物质的性质来辨别生活中的真与假(真假黄金,真假自来水等),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水华现象、酸雨、温室效应、开啤酒冒泡等)。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使学生边学边揭开生活中的一个个谜,从而产生极大的喜悦,转化为强大的求知欲。

六、开展课外活动,延伸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培养兴趣的广泛性和持久性。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第三方面直接让学生参与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把实验 “搬”回家里,三五人一组,充分利用家庭中的器物和用品(例如厨房中的一些用具和调味品),去重新探究和验证在课堂上或实验室里所做实验的结论,注意让学生把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以及出现的问题等做好记录,等第二天课堂上再让各小组相互讨论、横向比较,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要一一解答。这样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中学生化学教育兴趣的培养 篇3

【关键词】 巧设悬念 诱导探究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 巧设悬念诱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 诱导探究激兴趣

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六章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 鐵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篇4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 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 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 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 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 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 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 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 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 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已实验时兴趣较高, 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 教师要因势利导, 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 成为学习的动力。在实验时教师应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 书写实验报告。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 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 是极具诱惑力的, 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 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 大体上包括“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 可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举行一两次。如“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空气与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护”“温室效应的原因”“酸雨的形成”“当代军事与化学”“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也可以讲讲“道尔顿”“拉瓦锡”“侯德榜”等著名化学家的成才之路, 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端正学习态度。再如“化学游戏晚会”, 可以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各种节目:如相声、小品、魔术等,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一步巩固书本知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教师可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门别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 举行化学竞赛, 这也不失为一种加深巩固知识的好方法。

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 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高中化学教育中学生的兴趣培养论文 篇5

一、做好课前铺垫

1.1画面导入课程

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往往对学生有很大的视觉冲击,这些画面不但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还能有加强学生的思考。为了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的具体特点,搜集一些相关的新闻、图片等,以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起到很好地效果。诸如教师在进行《如何保护空气清新》这一话题的时候,就可以播放一些城市中的空气污染,使学生能够加深对空气污染的认识,进而能够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相关课题的学习。

1.2问题导入课程

高中学生往往有很强的好奇心,为了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诸如,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铁生锈的反应条件,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铁会生锈?铁刷了油漆为什么不生锈?铁浸泡在水里会生锈么?怎么才能防止铁生锈?由于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自觉地进行思考。经过这样的铺垫,不但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1.3生活常识导入课程

化学知识不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很多化学知识都能在生活中用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抓住这些化学中的生活元素,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经过这样的一个联系,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讲解氧气的溶解性的时候,就需要引入生活常识,如果一味地进行刻板的知识传授,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负担,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下降。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对一些生活进行描述,让学生感受氧气溶解性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二、营造宽松的环境

在以往的化学教育中,教师往往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提高,也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具体来说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2.1平等的教学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减少对于学生的强制要求和限制,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天性,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愉悦感和幸福感,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2.2幽默的言行举止

化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晦涩难懂。为此,教师应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利用幽默、形象化的表达来使学生明白相关的道理。诸如在讲解离子共存问题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将起反应的离子比喻成敌人的关系,一碰面就打架,所以他们不能共存。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离子存在与否的问题。在教学的时候,只有充分融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用幽默的言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实验的作用

化学不但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其还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以往教师为了加快教学的进度,提高学生的成绩,往往大幅压缩实验环节的时间,而实验环节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大量的理论知识将会对其造成沉重的压力。为此,教师在课程安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除此之外,相关的中学在相关的实验机械、材料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短缺,这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化学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加强对化学器材方面的投资;如条件存在不足的学校,也应该就学校自身的实验场所、器械、材料等资源实行分批保质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均衡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才能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化学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

化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篇6

【关键词】学好 关键 培养 兴趣

兴趣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积极地情感因素,是一种动力,对某种事物有了兴趣,就会有着不竭的动力在里面,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得我们的课堂有着愉悦的成分,学生才能去积极地钻研和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在化学的课上能够自由飞翔,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可以说兴趣是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

化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时间是不富裕的,里面的一些知识对孩子们来说有的是有一定难度的,对这些知识的记忆也是一种考验,枯燥而无味,如何去激发他们的兴趣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一、想方设法上好第一节课,把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出来。

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是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的,智力因素对于十几岁的孩子们来说差异不是很大的,只要是对于这一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就会学好这一学科,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化学是很有趣的学科,在我们的课上可以做一些演示实验,叫学生认真去观察现象,从而问孩子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道理在哪里,帮助孩子们主动地进入课堂学习,上了这节课还想着下一节课。力求无限挖掘化学中的趣味性,采取激发孩子们情感的启发式教学,让孩子们在趣味性中产生高涨的学习情感和愉悦的学习情绪,为孩子们日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一节好的课堂,关键是如何开头,一个新学科的开始也是如此。多年的经验说明化学的第一节也是很重要的,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来。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千方百计的把第一堂课上好,不留遗憾,把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引导这边来,因为这边风景独好。我们要做到精心设计。一丝不苟的准备,叫学生在我们的制造趣味,探讨,自学,实验,辨析,立志学好化学中进入化学的学习中来,在街上我们都看到过卖氢气球的,有的同学还买过,得有线拽着,一松手就会升上高空,再也不回来了,这是为什么哪?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白磷自燃的小实验,问题推给孩子们,就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孩子们就会精神百倍,非得问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这是我们就可以进入我们的主题,引入化学这个名词,告诉孩子们到底是为什么,和什么物质才会这样子的,进一步明确化学要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知识。当孩子们听说可以自己做实验时更是乐得不可开交,都想着跃跃欲试,自己动手操作,我们还可以再做几个小的实验,叫孩子们看一下,了解一下物质和物质之间的反应,引出一些必要的概念,把生活中的化学也给孩子们简单介绍几种,比如说用碱面蒸馒头,道理在哪里,与科技有关的也可以说一下,卫星上天的动力来源是什么等等,都可以激起孩子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加强分组和演示实验的教学,提高孩子们的兴趣点。

没有试验无从谈起化学知识,化学知识的获得都是从实验中得来的,那么实验作为化学的基础,起作用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现在的中考中化学实验占着一定的分数,虽然不是很多,但足以说明了化学实验,化学操作能力的重要性。演示实验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不能存在死角,要做到现象鲜明,易于观察。在实验中我们要做到提前准备,最好是做到万无一失,不是怕学生笑话老师,而是要节省时间,一节课就45分钟,不可多得,时间是宝贵的,所以尽量做到一次成功。教学生在感到好玩中学习化学知识,学到一些操作的注意事项。我们也还要对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进行一系列的改进,使得其明显易看,且不存在危险性。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铜丝在火上烧一会就会变成黑色,但是氢气还原就会有变成红色, 可以叫孩子们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这些实验对孩子们记忆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也是一大帮助,记忆起来就变得较为容易和深刻。

该是演示实验就做到演示,该分组的实验就要分组,不能省略掉,怕麻烦,我们还要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把一些可以改变的验证性实验改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孩子们边做、边看、边想,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

三、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巩固孩子们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是充满无限趣味的,但是要学的原理和计算有着一定的枯燥,为进一步培养孩子们学习枯燥知识的兴趣,就要采用新鲜的教学方法,不断地为孩子们制造惊奇,在欢乐的气氛中实现快乐学习。比如采取自学辅导、质疑答疑、对比论证、边讲边实验、竞赛、化学游戏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来使得我们的课堂与众不同,叫学生时时感到有新鲜感。如竞赛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一个考察,对孩子们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是一种考验,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的应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促进和提高,对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何乐不为哪。

四、走出课堂,多进行课外活动,促进兴趣的进一步发展。

课堂知识学习的途径之一,更为广阔的世界还有待于我们教师和学生去开发和利用。比如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图书室也是我们的好去处,博览群书,学会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开展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化学魔术、化学谜语等,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五、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帮助孩子们树立成功信念。

化学中的成功就是化学知识学得扎实,实验的操作规范到位,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赞许。我们要做到不吝啬我们的评价语言,多给孩子们鼓励,实现教学成绩的更上一层楼,同时也要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为他们开绿灯,鼓劲加油,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如何培养兴趣引导学生学好化学 篇7

一、利用教材使用了大量的彩色图片

教材使用了大量的彩色图片, 形象生动, 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让学生对化学产生亲近感。教师应该加以利用, 不能只是生硬地空讲。

二、利用贴近生活, 贴近社会,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材内容

在教学中, 从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选择素材。如燃烧与灭火、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化学肥料、合成材料、营养素的来源, 等等。选择与社会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又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 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并能理解的知识内容, 让学生进行学习。用大量翔实的资料, 让学生明白化学与社会、与人类的生活与健康、与工农业生产、与材料科学密切相关,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生活需要懂得一些化学知识、有了化学知识可帮助自己具备更敏锐的辨别力, 从中体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在获得基本的化学知识的同时, 能够感觉到学习化学很有用, 能够解决自己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 通过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让学生知道空气污染问题, 调查研究本地区雨水的PH;向当地农业部门或从事农业生产的亲友、邻居, 了解家乡近年来使用化肥的情况。要在教学中渗透低碳的理念, 提倡绿色化学, 让学生知道化学正在向无污染方向发展。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强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力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鼓励学生自己去探求、去发现。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 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 还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化学课的理解。与此同时, 还要通过实验课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精神,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 在第一节实验课时可以先抛开书本, 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 比如魔棒点火、滴水点火, 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 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 精神饱满, 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现代的学生和以前不同, 尤其是城乡的孩子更具有差距, 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科技发达、社会进步的同时, 他们对于各种知识的了解途径也有所不同, 思维也更加活跃。他们对生活的一些现象已经有所熟悉, 在探究实验中不能只是简单地抛出问题, 方式不能一成不变。比如, 探究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什么 (二氧化碳、水蒸气、石蜡蒸气) , 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是石蜡蒸气而不是另外两种?

四、合理结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然, 对于比较抽象、难以与生活联系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难以突破的。如化学中涉及许多微观世界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 受其想象力的局限, 比较难于掌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技的发达, 与时俱进, 利用计算机将微观世界在微机里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例如, 在讲化学“分子和原子”一节课时, 使用计算机模拟装置, 绘出几个带有颜色的圆球, 蓝色的代表氧原子、绿色的代表氢原子。然后让这些圆球动起来, 先是无规则运动, 继而是通电后的分子破裂, 紧接着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十分形象、生动, 学生看了兴趣十足。利用计算机的模拟, 可以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快为慢, 使微观看不见的变为看得见、看得清, 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从而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水分子电解的原理, 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突出了重点。

五、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交叉

教学中要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交叉, 将实验讲透。比如, 拉瓦锡测定空气的成分实验教学中, 有的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汞液面为什么会上升?由于中学物理教材的编排, 此时压强的知识学生还不是很能理解, 应该用简单的生活实例解释, 不能脱离学生的现有知识。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发现问题,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浅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篇8

一、做好实验, 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好化学实验是化学课成功的关键, 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坚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做好探究实验。记得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讲给我听, 我会忘记;做给我看, 我会记住;让我参与, 我会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我始终不放过任何一个探究的机会。例如, 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 我把学生带进实验室让他们进行了三次探究, 分别是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关系、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在软塑料瓶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打开软塑料瓶塞再称量质量有没有变化。学生热情很高, 组内成员积极合作, 不一会就得出了结论。实践表明, 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理解透彻, 再多的实际问题他们也会完美解决。学生也会从实践中得到许多学习的方法, 对他们很有益。同时根据实际需要我也会把课本实验稍做改动以便与学生观察。例如, 在讲“空气成分”时, 我就把集气瓶改为一个细口瓶, 在细口瓶内装少量的水并把水面以上的部分用皮筋分成五等分, 把水槽改为一个烧杯并在烧杯内装上红颜色的水, 组装好仪器开始实验。因为烧杯内的水和细口瓶内的水不是一个颜色, 所以学生观察起来更形象、直观。我通过这种小改动其实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寓教于乐, 迁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学生缺乏兴趣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或故事等活动把兴趣迁移上来, 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发展尚不完善, 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鉴于这些特点, 我在讲授时常常插入一些谜语或小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例如, 在讲授“空气”时, 我先出示谜语:“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九年级学生很容易迅速说出答案——风。我紧接着说:“那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哦!是由于空气的流动, 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空气。”在讲授新知识前这种方法的引导看提高学生的兴趣。再如, 在讲授“氧气的用途之一——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时, 我给学生讲授“氧吧”的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在广州、深圳等地, 先后出现了‘氧吧’, 提供的服务能够调整呼吸, 解除疲劳, 使人感到轻松、清醒、舒服。其实, 早在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研究氧气后就预言这种吸入后会感到轻松愉快的气体, 若干年后也会成为奢侈品, 预言果真得到了证实。”实践说明, 这种做法能把学生原有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新知识。

三、联系实际, 诱发兴趣

结合初中化学知识难度小、覆盖面大的特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教学中, 我注意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介绍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气体时, 我会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玩过氢气球吗?它为什么会上升, 它会永远上升吗?氢气球的破裂和我们平时说的爆炸有什么区别?”我通过与现实结合特别紧密的知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在讲“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章时, 我会把一系列[C—CO2—Ca (OH) 2—CaO]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和我们平时砌砖抹墙的知识联系起来, 提出:“我们平时抹墙用的物质是生石灰吗?为什么想让刚刚抹过的墙快点干燥要在室内点个炭火盆, 这是为了提高室温吗?”等小问题。这样学生在头脑中就会产生悬念, 迫切地想学习新知识解决自己的疑惑。这种心理迫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在讲授“CO32-离子的检验”时, 我曾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新做熟的馒头疏松多孔?”乍看这个问题与所学知识无关, 而如果你懂化学知识就知道其中的联系。课后学生一致反映, 这种结合实际的方法很好, 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四、成功鼓励, 激发兴趣

在学生学习取得成绩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能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以后会倍加努力, 形成良性循环。研究表明, 初中生荣誉感很强, 有一定的自尊心, 好表现自我, 故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要多于责备。这种做法在学困生的转化方面极为有效, 因此, 教师要积极搜寻中下等生的进步, 并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其学习兴趣, 例如, “咱们班的某某同学进步特别快”“我最欣赏某某同学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我相信你有能力”“加油啊”“你可别漏油”。教师可用这些语言认可他们的进步, 使他们对自己树立信心, 同时, 无论课上还是课下, 教师都要关注学困生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 就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让他们知道教师没有放弃他们, 使他们懂得他们存在的价值, 从而不断努力树立赶上或超过优等生的信念。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9

一、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活跃学生的思维, 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特别是讲概念和物质的性质时, 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 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 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 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 让学生观察现象, 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时, 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并轻轻摇晃, 让学生观察其现象有何不同, 再让学生分析现象不同的原因。这样做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印象更深刻。

化学实验不但要做好演示实验, 而且还要让学生参与实验, 亲自动手实验。如探究钢铁锈蚀的因素时, 我提前一周把实验布置给学生, 学生非常积极地进行实验。到上这节课的时候, 把实验室预先做好的探究铁钉生锈的四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 让大家把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其对比, 学生自然就知道了钢铁锈蚀的因素, 并对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有了了解。事实证明, 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不理想, 但动手能力很强, 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如果及时予以表扬, 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 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 但有的学生却感到化学基本原理和化学计算等知识记不住。为了巩固由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 应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这样做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采取诸如自学辅导法、质疑答辩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 对于学习紧张的中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它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 又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化学知识。化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很多, 例如成立化学科技兴趣小组, 开展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展览会和化学游戏晚会等。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10

一、通过提出问题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充分的思考空间。强烈的好奇心会激起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兴趣,并有意识的要去弄个水落石出。因此,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擅于加以引导,在每堂课中都要设置若干个“兴奋点”。比如在学习CO2所具有的性质时,先给学生一包膨化食品(里面充满某种气体),告诉学生里面的气体主要是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包装袋内的气体可能是CO2也可能是其他气体。学生一开始就对检验袋内气体是否是CO2表现出极大地好奇,都有探究的欲望。学生就会提出问题:要检验是否是CO2需要知道些什么?教师先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检验是否是CO2,就必须先知道CO2的性质。于是边学习CO2的知识(CO2具有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等性质),边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是否是CO2气体(根据不能燃烧也不能助燃,可设计用CO2灭火;根据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混浊,可把CO2通入石灰水)等。利用性质验证气体是否是CO2的过程也就是掌握CO2性质的过程。问题一个个被提出,一个个迎刃而解,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了知识。学生想的多、问题多、讨论多、动手多,“沉浸”入了课堂之中。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兴奋起来,促使他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奥秘。

二、鼓励性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知识比较零散,并且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要让学生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离不开鼓励性的评价。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第一次测验后,对第一组学生进行赞扬,对第二组学生进行批评。实验继续了五天,结果发现第一组学生的进步比第二组的要快。实践证明,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在学生对学习取得成功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予正确客观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就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够产生非凡的学习动力。

对学生的鼓励可用多种方式进行。在课堂中,教师应多用鼓励的语言,使学生对学习树立勇气和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教师还可以恰当的运用肢体语言,如学生由于紧张或心里没有底答不上问题时,教师可用期待的目光看这学生,微笑着建议其他学生跟着一起答,学生的紧张感很快就会消除。

三、通过做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有很多概念、理论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实验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很多的化学小魔术,如“滴水点火”,“烧不坏”,“无中生有”都能很快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他们只会“看热闹”不懂得“看门道”,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观察实验很重要。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时,要侧重于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指导。在实验中,指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并且还要逐步的放手让学生来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的过程中亲历事物的演变与发展。把教师的演示实验,验证实验转化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他们更会兴趣盎然,当然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后,我先出示给学生问题:(1)白磷和红磷是不是可燃物?(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红磷没有?(3)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做一做实验:(1)蘸酒精的棉花用火一点就燃,而蘸水的棉花用火很难点燃;(2)用火柴能将纸点燃,而用火柴不能将煤点燃;(3)一支燃烧的蜡烛用烧杯罩住后很快熄灭。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并据此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通过实验不但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发现与创造,还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四、开展课外活动,成立化学兴趣小组

对于初中学生,化学的知识只是从生活经验和小学自然常识课上学的零星知识,对于化学的系统知识感到陌生,由此从生活实际出发,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化学课堂延伸到课外,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力量。这样就会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了更高的兴趣,更加乐学,爱学。

在课外,指导组织学生办化学墙报,成立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化学小魔术,写环保小论文,自制各种模型,身边的化学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中的“自制简易净水器”“调查家庭用水情况”“调查空气质量”等。还有通过开展“辨别纤维种类”“调查食品的酸碱性”等课外实验,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区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知道空腹不适合吃酸性太强的水果———苹果等实用知识。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摘要:化学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 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好呢?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 在初中教学中, 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上一篇:青年教师师德下一篇:情景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