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

2024-07-23

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精选十篇)

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 篇1

在传统的电子类课程评价体系中,通常只是通过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等办法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这些评价办法往往以一张卷子或者结合某一项技能考核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并不科学,容易出现“两张皮”现象,即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注重表面成绩忽视个体差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现代普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应试教学有关,关注的是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排名次。这种评价模式虽然有利于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但存在极大的片面性,极可能导致单纯追求竞争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走向极端。

合理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应该在避免评价体系过于简单的同时,又要避免过程性评价走向另一个极端;既不能过于复杂,也不能过度增加师生的负担。所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引入过程性评价时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学习效果、课堂表现情况、作业缴交和出勤情况。

一、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目前的生源结构,中职学生的学习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是很高,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学习质量低下。为扭转这种局面,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笔者从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梳理。

通过教师上课的课堂日志记录表,可以将学生课前、课堂、课后的行为记录保留。比如评价课前行为主要从是否进行充分预习,预习的质量如何等方面进行。考查预习的质量如何则从有无发现存在的问题,查阅哪些资料、如何解决等几方面进行评价。课堂行为的评价则从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学习过程发现问题的能力、参与小组活动的程度、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等。课后行为的评价则从是否主动进行复习、有无适当课外延伸探究等方面进行。

通过对不同类型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观察和培养,辅之以收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过程性资料的归整,这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就较为科学,针对性更强。

二、课堂表现情况

课堂表现主要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参与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记录主要从现场记录和阶段性的记录两方面进行。

现场记录主要通过课堂评价量化表来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实践,自主合作学习,认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阶段性记录是通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通常一半学期为限,让学生进行自我的学习反思,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学生进行自评;然后,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价,对其学习的进步点予以肯定,同时指出其不足的地方及需要努力的方向。

课堂纪律情况分优、良、中、差,教师按平时每节课记录情况,学期末进行总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维护课堂和谐、活泼、积极、有效,要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促使全体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形成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的同时,身心也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作业缴交和出勤情况

作业指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主要为书面作业和课堂口头作业,在中职学生课堂中,对当次课堂所涉及的知识点布置相关的题目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书面作答。课堂口头作业是对现有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设计一系列课堂提问,由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发言,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作业的评价主要从完成的次数和质量,这个部分的评价由科任教师记录,期中、期末进行综合评定。

课外作业主要为非书面作业或者课外相关的书面报告,通常的非书面作业主要有学生参加短期的社会实践的报告、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完成学习的心得体会,在组织的活动中交流和讨论,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电子小制作等等,即各科任教师提出相关要求,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一件技能作品。

考勤对于提高实践课堂教学质量,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以及学生纪律养成等方面都具积极的意义。把考勤与评价相结合,是电子类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手段,能有效地约束学生,促进课堂纪律转化,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四、小结

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的三方面的内容,平常以百分制进行记录核算,期末以5∶2∶3的比例进行换算,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分数。学生最终学业成绩由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为5∶5。

在过程性评价的应用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对学习质量的评价,如对学习态度的评价,所收集的资料和判断的标准可能会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对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而言,当采用的是质性的方法时,其标准也无法做到统一,其评价过程和程序无法做到规范。其次,过程性评价由于较多地带有参与者的主观性,有时难免会掺杂些情绪化的因素,这样就很难证明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对整体接受也就存在疑问。再次,对于过程性评价的强度标准有待规范,如果评价过于频繁,则会加重学生与教师的负担,有悖评价初衷。

总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较,有着全面、及时、灵活等特点,其目的是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努力学习和健康成长的环境。过程性评价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电子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发展实验实训能力;有助于学生运用电子知识及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发展科学的思维能力;但是,同时也存在着诸如上述提出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在应用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维宁.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人教期刊, 2006 (6)

[2]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功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6)

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 篇2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彻底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评价方式,在学生评价中,要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给以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会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内容则由单纯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为评价的最终目标。

为此,我校的评价标准是“三要三不”,即:每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是一样的发展;每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相同的规格。

我们的评价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出发,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

一、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1)课堂教学中的随机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各种学习行为的评价是大量的、随机的。但正是这种随机进行的评价,对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挥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提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尤其是要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和多样性。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不损伤学生的自信心

(2)批改中的教学评价艺术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和鼓励。因此作业批改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对学生每天完成的作业和每次做完的考卷进行批改,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批改激励手段和恰当的评价方法。

(3)成长记录册:记录成长

成长记录册,对进入新课程的一年级学生进行的一学期学业评价的全新方式,它已经取代了那种只记录学科总结性分数、只记载教师一元化评价学生的成绩报告单。这是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各种方式记载的自己一学期的成长的足迹。

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考试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否还要对学生进行“考试”?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考试,包括书面命题考试,依然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

1、考试方式多样化。我们将考试题目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题、开放题、讨论题等,在考核方式上有学校考核、教师考核、小组考核、自我评价四个层次,考察方式包括口试、笔试、实践活动报告等多种形式。这些改革都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不单纯是知识、技能与技巧的回忆、模仿和复制。我校1~3年级学生本学期的期末评价中,期末检测的成绩占总评的50%,日常作业和成绩占总评的20%,口试成绩占总评的10%,全学期的进阶评价占20%。

2、考试次数根据学生情况可进行多次考试。

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根据考试内容的难易、学生的满意度可进行二次或三次考试。

3、评价主体多元化。

彻底摒弃过去评价主体只能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的状况,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步骤进行,突出公平性和公正性。

三、综合评价个性化。

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倡导实施多维评价模式。

评价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基本的反馈机制,具有导向激励、反馈调控、鉴定选拔等多方面的功能。它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实际上成了教育工作的“指挥棒”,成为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难点所在。

学生评价:

A、评价目标全面化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在于提高人的素质。众所周知,人的素质表现在许多方面:知识、能力、思想、习惯、兴趣、意志等。多维评价模式,把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目标,建立信心。评价目标的全面化有利于不同层

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不同层次上提高,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B、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就其实质来讲,乃是一种监控机制。这种反馈监控机制包括“他律”与“自律”两个方面。所谓“他律”是以他人评价为基础的,“自律”是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每个人素质生成都经历着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经历着一个从学会评价他人到学会评价自己的发展过程。实施他人评价,完善素质发展的他人监控机制很有必要。每个人都要以他人为镜,从他人这面镜子中照见自我。但发展的成熟、素质的完善主要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是以素质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教育为标志的。因此要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的现状,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自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反思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

C、评价方式多样化

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书面考试、口头测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及作用。一般来说,评价知识和智力,多用笔试;评价口头表达能力,常用口试;评价操作技能,宜用操作实践;评价情感与态度,则可以选择课堂观察的方式。

D、评价结果个性化

学业成绩评价的呈现结果,大致可以分成“指标-量化”式与“、“观察-理解”式两类,即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前者按”分解指标-确定权重系数-量化测定-加权平均“的思路实行测评,最终将测评结果转换成一个抽象的分数或等第。它适用于需要进行相互比较、区别优劣的评价活动,以及易于量化的某些素质的测定,而难以反映评价对象的个性,难以用来进行人的情绪、态度的测评。后者要求测评者主动接近被测者,观察其日常学习生活,进入他的生活世界,设身处地体验他们的生活,对其成长变化过程用评语作富有个性化的描述,从而获得一种移情式的理解,使被测者从评语中既获得自身素质发展状况的反馈信息,而且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评价者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观察-理解"式评价为主,有利于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

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 篇3

关键词:电子学档;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8-0036-04

一、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同样提出要以“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为评价原则。[2]这些论述都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指明了方向,突出了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和原则,有效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亟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调研发现,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评价理念落后。主要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忽略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表现为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期末考试等形式区别优劣、分出等级;二是评价主体单一。主要局限于教师,学生几乎没有评价权,忽略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身份和作用;三是评价过程混乱。教师对于学生作品的收集、保存与评价缺乏条理,往往是课上完之后,学生作品存放杂乱或者几乎无所保留;四是评价内容片面。仅侧重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能力的评价。[1]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根据专业所长尝试设计和开发电子学档这一过程性评价工具,并探讨了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二、电子学档

电子学档(E-Portfolio)是在传统的学习档案袋(Learning Portfolio)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演化而来的。它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学习档案袋中的材料数字化,便于师生共同更新和管理。

1.电子学档的特点

电子学档是指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学习反思的一种集合体。[3]

其主要特点是:

(1)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和评价主体地位;

(2)注重质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不断激励学生进行反省。

2.电子学档的功能

(1)记录学生的进步过程

电子学档要求学生及时上传自己的学习作品、学习成绩、学习日志等,从这些材料的先后比较和阅读中,可以清晰看到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足迹。

(2)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电子学档可以展示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内的学习成果,由于其网络的便捷性,教师、家长及其他同学均可以充分了解到学生的进步与成绩。同时,电子学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借此增加自信与学习兴趣。

(3)发挥学生的评价主体作用

电子学档改变了以往仅注重量性评价和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它更加重视质性评价,强调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

(4)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电子学档激发学生对学习收获和不足的持续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5)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在电子学档不间断地填充、制作与修改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进步的快乐,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也产生了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力。

三、电子学档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

为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更有效地使用电子学档,不仅要分析电子学档自身的特点和功能,研究它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的可行性也尤为重要。

1.电子学档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子学档的物理形态是一个网站,学生建立和更新电子学档的操作如制作作品、上传作品、网上交流等都必须在电脑上完成,这就使得学生可以在自然的应用中轻松地提高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2.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有利于发挥电子学档的优势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和应用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往往围绕着工具软件的应用来展开,因而电子作品就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作业形式。每一份电子作品都代表着学生的思考与创意、劳动与智慧、成长与进步,教师应该完整无缺地保存。同时,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作品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和交流意见的机会。

3.信息技术教师有能力开发并使用电子学档开展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高,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系统和平台的能力强,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电子学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尤其是评价理念理解深刻,这对于充分发挥电子学档的过程性评价功能大有裨益。

四、基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电子学档设计与开发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生理、心理、认知发展特点和水平,笔者主要从模块设计、技术开发两方面来探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电子学档设计与开发。

1.基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电子学档的模块设计

为了实现基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电子学档管理作品、作品评价、讨论交流、自我反思四个功能,笔者主要为电子学档设计了任务目标、我的学档、评价标准、作品评价、排行榜、讨论园地六个模块,[4]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各模块功能具体说明如下:

任务目标:说明最新实践操作具体任务及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和获得的能力。

我的学档:通过“我的简介”可以使学生、教师更加了解自己;通过“我的计划”展示自己的学习计划,便于合理利用时间;通过“我的作品”完整记录每个学生整个课程学习中完成的作品;通过“我的反思”记录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机会等,并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

评价标准:公布每次作品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便于学生创作作品、自评、他评时参考。

作品评价:分别赋予教师、同学和自己评价权,为某个同学的作品评分并陈述理由,系统自动根据权重算出作品最后得分。

排行榜:根据每次实践学生作品的最后得分,系统自动按得分由高到低排列作品,并分任务显示。

讨论园地:师生、生生之间就某一作品或学习问题交流、论证和协商。

2.基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电子学档的技术开发

电子学档的开发综合运用 Dreamweaver 2008、 ASP 3.0 、 Access 、 Photoshop 等软件,经由评估、设计、开发、调试、试用、修改等一系列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评估阶段,主要规划电子学档的功能模块及分析技术的可行性,评估决定采用的架构技术和数据库类型;第二阶段为设计阶段,制订开发计划并根据功能模块确定ASP技术代码模块。通过Photoshop设计主页、二级页和三级页,使用Imageready切割并生成静态页面,转入Dreamweaver编辑,设置好站点之后嵌入ASP技术代码进行调试;第三阶段为修改阶段,不断地试用、修改各个模块以至满足需求。

五、电子学档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电子学档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作为学生相互评价作品的平台、学生自我反思的平台、教师管理学生作品的平台、师生及生生交流的平台进行应用。

1.作为学生相互评价作品的平台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作品一般通过电子邮件、FTP、电子教室软件等方式提交给教师,但都存在弊端,要么学生不能查看别人的作品,要么只能查看不能发表自己的评论和观点……总之,学生之间不能互相评价作品,而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来说,同伴之间的评价和激励是至关重要的。电子学档在方便学生上传作品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了同伴评价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例如,在学生完成“利用Photoshop处理照片”这一任务后,将作品上传至电子学档,其他同学可以自由访问并评分和陈述理由,如图2所示。

2.作为学生自我反思的平台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大力倡导学生能对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学生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结果等的反思。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有义务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确立自我反思意识,培养自我反思习惯,提高自我反思能力。而电子学档为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平台。电子学档完整地保存了每个学生一个学期以来不断的反思和努力,记录了每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成长的足迹,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图3为某学生的反思记录。

3.作为教师管理学生作品的平台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会产生学生作品,而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通常又负责一个年级几个班的教学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产生数量庞大的学生作品。这就使得教师对于学生作品的保存和管理成为一个问题,如何使作品保存地既完整又分类清晰,既便于教师查找又利于学生访问学习。电子学档为教师提供了管理学生作品的平台。教师在电子学档中建立学生将要设计和实践的项目单元,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完成作品之后进行上传时,选择所属的项目单元,电子学档自动将作品归入此类项目单元,并记录学生姓名和作品的提交时间。

笔者在学校负责高一年级7个班的教学,每班每周2个课时,每班平均45名学生,每个课时一般都要求学生创作不同的电子作品,这样一周就积累了630份学生作品。对这些作品如何完整保存并给予评价,电子学档帮我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在进行“设计一个旅行计划”这一教学时,使用电子学档来管理学生作品,如图4所示。

4.作为教师评价学生作品的平台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生将从中受益无穷。教师可以在电子学档上方便地给学生的作品评分,并具体说明作品的特色、不足及修改的建议。[5] 同时电子学档能完整保存教师的点评信息,便于学生随时查看。学生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作业情况和成绩表现,也可以浏览他人的学习情况,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氛围。

5.作为师生、生生的交流平台

在电子学档中设计讨论园地,主要是为了给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基于同一学习主题的交流平台。同时,教师可以在讨论园地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意见,修改教学计划和设计。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观点,交流讨论,尤其是基于学生的电子作品进行讨论,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六、结束语

电子学档作为一种面向过程的评价方法,融课程、学习和评价于一体,对于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反思,提高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终身学习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基于电子学档的评价比传统的考试评价更带主观倾向,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可能存在问题,并且很难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收集和记录等,这也是我们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 =1162&infoid=732,2001(6).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3]王霞.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9):106-107.

[4]王佑美.电子学档:信息化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19-20.

[5]李敏,韩红利,刘力.浅析电子学档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1):141-142.

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 篇4

下面结合我院《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施的具体情况, 对项目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探索, 构建了项目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并用之于实践。

1 项目的选取

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尝试建立一种适应生源特点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使教学依托于项目。我们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个项目:项目一发光二极管彩灯电路分析与制作、项目二光控开关分析与制作、项目三音频放大电路、项目四温度测控电路设计与制作、项目五直流稳压电源设计与制作。每个项目又包含多个任务。

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项目一、项目二侧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项目三、项目四和项目五侧重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的训练, 知识扩展、能力开发。我们所选取的项目既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又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在项目进行时, 渗透一定的理论知识, 同时又便于动手操作。这些项目的确定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的。既面向基础, 又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亲自完成每个规定的任务, 直至项目的最终完成。

说明:每项成绩>=每项的满分*系数。比如学生评价中的项目选取中, 优>=10*0.9。

2 项目的实施

项目实施过程如图1。

3 项目教学评价的构建

(1) 对教师的评价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教师是项目教学的设计者, 指导者, 是学生碰到问题时候的咨询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教学情境、构筑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 项目教学实施的好坏, 教师是关键。因此有必要对教师作出全面的、合理的评价。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主体必须具有广泛性。这样有利于客观、准确的获取全面评价信息。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 主体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学生、督导组、教研组。在评价时, 每个主体各有侧重, 测评项目限定在他们了解、熟悉、或可达到的范围。测评范围如表1所示。

学生是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 参与时间最长, 最发言权, 所占比重为50%, 督导组只是随机听课, 参与项目的进行, 所占比重为20%, 教研组的构成基本是同行, 关注对项目的选取、评价等方面, 所占比重为30%。

(2) 对学生的评价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注重学生的学习实效, 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 从项目实施开始至项目结束, 每个环节都是教师考核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参照点, 教师为学生建立完整的动态评价档案, 记录学生成长过程。评价标准易掌握, 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此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评、理论考核、素质考核等四个部分 (见表2) 。

过程性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督促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完成一定的角色任务。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为项目的组织者管理者, 要密切关注学习团队中每位成员的真实表现。在项目进行过程中, 要有针对性的对一部分学生提问和记录, 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点评, 获取学习团队每位成员的信息。过程性考核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机会, 课堂气氛活跃, 相互之间形成良性促进的和谐关系。

终结性考评的主要目的是在整个项目完成后, 进行项目成果展示。教师通过项目的最终完成情况, 给出相应的成绩。同时进行不记名的组内互评, 因为在一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 学习团队内的每位成员实际表现情况, 小组内部是最清楚的。组内互评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表现。组间互评, 可以使小组间相互学习, 找出自己的不足, 同时学习他人的长处。通过组间互评, 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提炼与再学习, 学习的效果和水平提高了一个层次。

素质考评主要注重对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等素质方面的考核。因此, 教师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要严格考勤, 记录每位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的表现等情况。

理论考核在学期结束时进行。因为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 所以要特别注重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学生评价如表2所示。

说明:每项成绩>=每项的满分*系数。

4 教学效果

通过项目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摆脱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更加重视平时课堂参与, 培养了学生学习、研究、协作的科研精神, 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第二促进了教师的角色转化,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使教师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 同时扮演“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第三评价量表促进了教学过程的规范化, 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的稳定性, 使主讲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5 分析和讨论

通过项目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现, 在制定项目教学评价体系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评价角度要全面化。

教学质量评价过程是评价主体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判断过程, 容易受到评价主体自身和周围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评价中要对教学质量有一个合理的评价, 必须综合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 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从而使评价更加合理。

(2) 评价指标要现实具体, 评价体系要科学合理。

由于学生、督导组和教研组三个主体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上有所差异, 在制定评价指标过程中针对评价主体的差异, 评价指标的内容也应该各不相同。指标的内容应该是评价主体熟悉且容易收集的, 指标的表述应该是主体容易理解、判断的。

(3) 不同类型的课程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教学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对多样性课程的评价应有不同的评价指标, 有不同的侧重。

摘要:项目教学是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的考核评价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对项目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项目教学,模拟电子技术,评价,考核

参考文献

[1]仪玉莉, 胡洋, 刘景良.解析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J].2009 (2) :98.

[2]李俊梅.项目课程开发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9) .

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 篇5

【摘要】文章从我校中职人才培养需求出发,阐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及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意义和目的。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材内容滞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提出了《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应从促进学生就业,服务于学生终身职业教育出发,选择时效性强的教材,选用职教特色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学习。实训增设社会拓展实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电子商务基础;校企合作;专业教学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在全球经济衰退,机械行业零售业等传统行业一片惨淡,电子商务逆势上扬。海淘市场兴起,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公布,电子商务备受关注再掀热潮。随着行业的兴起与发展,电子商务专业越炒越热,报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逐年攀升。然而部分学生开启首门专业基础课程《电子商务基础》学习,就对专业学习失去学习兴趣。部分入校后学生转专业。部分学生三年专业学习结束,觉得课程广而泛,就业方向迷茫。

一、《电子商务基础》课程设置

《电子商务基础》是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首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电子商务学生系统了解电商行业学习专业知识习得专业技能的开端。《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学习直接影响了学生未来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职业生涯。电子商务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用型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实践教学状况的好与坏、高与低,直接关系到培养出的学生的规格和质量,影响到毕业学生的电子商务技术水平、综合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应该引领学生学习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框架,搭建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体系。课程应该电子商务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全面化、逻辑化的概括,帮助学生对电子商务知识形成宏观认识。电子商务基础应该系统介绍开展电子商务各业务环节的知识,包括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电子支付、电子商务与物流、网络营销、网络客户服务。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应该为中职电子商务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系统介绍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岗位、工作内容、技能要求。我校电子商务学生培养方向主要面向B2C网店,从事网店运营、网络推广和网络客户服务相关工作。《电子商务基础》在网络营销和网络客户服务章节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要求。为学生的职业方向提供引导、并指出学生未来应该习得的技能。

二、《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电子商务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首门核心课程,对电子商务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至关重要。然而《电子商务基础》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一)《电子商务基础》教材不适应课程需求

电子商务教材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课程。它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多门学业科,是一门学科综合、文理渗透,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课程。然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时间不长,电子商务研究相比会计等其他学科落后,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市场上的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知识陈旧,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远超过于教材。随着物流技术发展,如网络热销商品已经不止于衣服鞋包数码产品书籍音像制品,渗透往建材、生鲜商品。第二,教材各章节是物流、支付、客服、计算机知识的叠加,缺乏系统性。第三,注重理论,可视化可操作的实践内容介绍比较少。

(二)师资力量薄弱

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型的学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专业教师不是科班出身,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不系统。大部分从计算机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转过来的,管理类的教师不懂技术,技术类教师不懂管理,教师比较重视在纵向方面的发展,专业学术水平和综合能力评价比较低。其二是专业教师从校门到校门,对行业企业情况不了解,缺乏实战经验。对电子商务从业各岗位的了解程度不够。其三是师范类毕业的教师较少,缺乏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培训。

(三)教学方法不新颖

《电子商务基础》因其内容较简单,大部分时候课程由新老师担任。因缺乏对其他专业课程的讲授经验。教学大部分采用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实训课学生在机房实现了解购物网站及购物流程缺乏相应的实训指导。

三、《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学习直接影响了学生未来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职业生涯。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电子商务基础》的教学效果。

(一)教材选择及处理

1、选择权威新版本教材。选择教材时,首先要选择权威的新出版的教材。新版本的教材采用的数据和案例新,贴合学生接触的电子商务现状。新版本增添了近年的电子商务发展新业态。如移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O2O模式。

2、教材处理。电子商务研究发展时间较短,电子商务知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电子商务理论是“知识”的拼凑。教学环节里,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根据行业发展和教师研究,向学生传递新知识。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瓶颈。讲授《电子商务基础》不应该是新教师或者是缺乏专业的理论教师。而应该是经验丰富有良好的专业背景的教师。教师应该具备电子商务系统的知识结构,熟悉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具备一定的企业实战经验,对电子商务学生培养方向岗位有清晰的认识;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提高专业化。

1、开展企业调研实践。教师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开展调研实践,与行业人士交流。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工作岗位,岗位技术技能。关注电子商务年会和行业网站信息,教师需要贴近行业,与行业的发展一起脉动。

2、开展教研活动。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教学研讨,改进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其他中职院校交流沟通,走进其他学校的课堂。参加省市说课比赛技能大赛,以赛促教。

3、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研究。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改革论文,编写电子商务教材、教学案例、实验指导书。通过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

(三)教学方法应用探索

《电子商务基础》是首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应该激发兴趣为主。在课程讲授中应该以促进学生就业、服务学生职业发展为目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采用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广泛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符合中职学生认知规律和培养要求的教学方法,力求保证教学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采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1、案例教学

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法主要包括五个阶段:教师案例准备阶段,学生自行准备阶段,小组讨论准备阶段、小组集中讨论阶段、总结阶段。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教学与学习都有了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案例准备阶段与学生自行准备阶段则在案例教学法中显得至关重要。

教师课前布置资料收集整理任务,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整理资料,并整理形成学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里展开讨论。通过案例教学讨论,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整理整合资料提取观点的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行业的优秀企业在电子商务运营、网络营销推广的优秀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电子商务知识的奇妙与乐趣。激发学生学生未来学习《网络营销》、《网站推广》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兴趣。

2、项目教学

核心课程的教学采用项目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商品编辑为例,将商品编辑分为若干子项目。项目一:商品标题编辑。项目二:商品属性编辑。项目三:商品详情页编辑。项目四:相关推荐编辑。项目涉及网页页设计、市场营销、美工、物流等多学科知识,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有任务有目标有成果重实践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成果导向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重视实训实践教学

1、加快专业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硬件保障。建立电子商务虚拟实验系统的,将真实的应用环境搬到虚拟教室和虚拟实验室中。这可以消除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视角对立,对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开展网上讨论、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实践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指导学生做一些实践,如利用亚马逊天猫等电商平台,依照任务书要求开展购物。引导学生卖家思考商品编辑、价格制定、客户关系管理方面所做的提升客户体验所做的措施。此外,在课程教学,将学生带到电子商务企业参观学习。

结语

文章阐述了《电子商务基础》在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电子商务基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师资等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并从教材、师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电子商务基础》教学效果的方法。

参考文献

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 篇6

关键词:虚拟仿真软件;EWB9; 高职院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b)-0000-00

1、虚拟仿真软件EWB9简介:

EWB9(Electronics Workbench 9)是美国NI公司并购加拿大IIT公司后,于2006年发布的一款EDA软件,EWB9中有Multisim、MultiMCU、MultisiVHDL、Ultiboard等多个组件。Multisim是EWB9的核心组件,用其仪表等分析工具进行电路理论的验证非常有效,其器件参数均为标准值,不考虑误差,器件损坏,接触不良等实际电路中的影响因素,并且参数可以进行修改,然后进行仿真分析。Multisim9提供了一系列虚拟仪表和3D仪表,如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波特图示仪、频率计等多种仪器,这些仪器的使用和读数与真实的仪器相当,就像在实验室中使用的仪器。Multisim9还提供了丰富的元器件库资源,以满足各种电路设计的需要,包括电源组,基本元件组,二极管组,晶体管组,模拟元件组、混合芯片组等。我们进行电路设计时,除了要对电路进行电流、电压、波形等测试外,还需对电路进行分析,这些分析如果用传统的实验方法完成,很费时,为此,Multisim9提供了多种分析工具,如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傅里叶分析等18种分析工具,可以快捷地完成电路设计的分析需求。因此,EWB9在电工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等电子类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标准和电子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学生应具有基本理论知识适度,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等特点。

高职院校的电子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理论教学仍仅限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黑板板书的形式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公式推导,对于疑难问题,少数学生理解不了,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时教师采用PPT教学,电子教案,也只起辅助作用,稍微改善了一些教学效果。

实验中,学生只是将实验板固定在实验箱上连接好仪器设备,测试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由于少数学生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元器件和仪器设备的损坏,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设计题目和电路图,用元件在面包板上焊接电路,然后安装调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但是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3、虚拟仿真软件EWB9应用于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来模拟实验设备的情况,用于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的优势如下:

① 理论教学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教学直观、逼真、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果,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使教师从繁杂的公式推导中解脱出来,提高了教学质量。

② 实验用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实验环境是计算机上的虚拟环境,实验元器件是虚拟元器件,实验设备是虚拟设备,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验平台。保证每人一机操作,得到了充分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训练,按时完成实验内容,提高了操作效率和实验的效果,也可满足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虚拟仿真实验不需元器件、仪器设备的准备过程,节省了实验器材,也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实验效率。

③课程设计用虚拟仿真软件,不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计算机可提供安全有效的设计环境,其电路结构及设计观念可以很容易地被修正,也可很方便地更换适合电路规格需要的元件。另外,直接用计算机模拟,分析,验证,可快速地反映出所设计的电路性能,与在实验室中需使用一系列电子元件和实验设备才可完成的电路验证相比,即省时又经济。

④虚拟仿真软件实验安全性高。仿真操作不会对实验设备、元器件造成损坏,不会因误操作对学生造成人身危害。例如在实际操作时,元器件极性接反,仪器所加电压过高,人为触电等现象,这样节省了资金,保证了人身安全。

4、虚拟仿真软件存在的问题:

①现在的虚拟仿真软件功能很强大,但是仿真操作与实际操作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仿真操作学生用键盘、鼠标来进行操作,不是在实验室中真正地动手操作,来进行技能训练,在操作中,即使做了危险的操作,也不会对实物和仿真软件造成损坏,容易造成学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养成不遵守操作规程的不良习惯。

②虚拟仿真软件对计算机及相关的硬件要求高。

③教学类虚拟仿真软件的质量有待提高。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虚拟仿真软件EWB9应用于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但它还不能完全代替理论和实践教学,但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教学,能为电子类专业学生学习电子类课程提供了较为合适的虚拟电子实验环境,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了教学质量。今后虚拟仿真软件还应深入研究发展创新,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EWB9电子设计技术;李良荣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EWB电路设计入门与应用;钟文耀、段玉生、何丽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 篇7

1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意义

“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就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强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 为行业和企业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以往学科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不适应需求的地方:

1.1 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适应。

所讲的内容和现实应用存在距离, 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摸索的机会少,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要求不适应。

现行的教学方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1.3 考试的方法与素质提高的要求不适应。

学生课程通过与否很大程度上看最终笔试成绩, 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应运而生。现在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都改变了, 所以, 在新课程体系下, 我们需要一种“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评价体系。这里的能力是一种职业综合能力, 它包括敬业精神、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这个评价体系应能准确、科学评价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 而且也能使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国家劳动部的职业资格鉴定和各类证书考试接轨。

2 课程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设计

2.1 课程考核内容变化

《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等课程都属于专业课程, 以往教学大多为理论讲解, 实践操作也主要是验证型, 最终评价还是以学生在期末试卷上的作答正确与否来决定学生的学科成绩。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程后, 反映剩下的只是一些模糊的概念。这严重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新的教学模式是通过一个个完整的工作项目, 以学生为中心, 以技能训练为主导, 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课堂教学重在教师引导, 帮助学生, 监控学习质量, 最终给出质量评估。当然, 质量评价标准需要和职业能力需求相结合, 分解量化, 形成考核标准, 力求每门课程考核标准都包含着对测试对象课程知识、技能、智能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要求。考核的最终目的不应该只是给学生打分数, 而是要能够通过考核让学生发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 以促进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课程新的考核模式中, 我们将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过程性考核三者结合。

理论考核, 考核学生对电子电路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占总成绩的15%。

操作考核, 考核学生对操作技能、仪器仪表使用的掌握程度、参数观察测量分析能力、故障检修能力, 占总成绩的15%。

过程考核, 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课内外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等, 就是所有项目的总评成绩, 占总成绩的70%。

2.2 课程考核阶段变化

项目化课程是以若干典型产品作为项目支撑, 每个项目又被分为若干模块和任务。过程性考核时间应该渗透到课程学习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模块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考核。学生作为主体直接参与项目实践过程, 但是学生在没有任何基础和引导的情况下无法完成这些工作。因而每个项目需要进行相关知识讲解, 形式多以具体功能模块任务为依托。之后学生再完成具体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制作。每个项目由此被分成了学习阶段和运用阶段, 考核侧重点不同。

2.3 课程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

2.3.1 课程学习阶段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

学习阶段主要以学生学习为主。在《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课程中, 第一个项目是制作稳压电源。在具体设计项目之前应作为几个模块任务让学生学习。这里的学习不是学科教育下单纯的老师教, 而是教师作为引导, 将问题一步步剖析, 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从观察和测量结果中总结知识。因此考核的重心是学习的主动性、知识掌握情况、观察和测量的基本技能、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小组内分工合作能力。

2.3.2 课程运用阶段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

在运用阶段, 学生通过小组配合最终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考核比较全面, 考核形式多种多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学生自评, 要求学生自己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不足之处。可以通过自我认知、成果展示、答辩的形式进行。小组互评, 要求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其它成员的敬业精神、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并提出自我看法, 以求建立—个和谐向上的团队, 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在每一个项目结束, 教师都会对每个学生和每个小组作出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有对学生表现的肯定也要有不足方面的批评。对小组的评价主要是从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分步评分, 并给出综合评语。运用阶段的考核成绩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综合。

学习阶段和运用阶段综合成绩就是该项目的平时成绩。所有项目的平时成绩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

3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前后的效果比较

3.1 取得的成效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 结合学生反映和实际测评对比, 结果表明:

3.1.1 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制作具体项目时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强烈。

3.1.2 课堂纪律明显好转。

改革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提高, 课堂纪律有明显的改善。

3.1.3 实践动手能力提高。

采用项目教学法, 增加学生对实践的了解和好奇, 促其想动手揭密结果。指导老师可将精力转向引导学生观察测试现象.进行相关结果分析, 提高了实践效果。

3.1.4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 以小组形式完成。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学习、讨论的学习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1.5 克服了学用脱节问题。

改革后的考核模式可从根本上克服理论和实际联系的问题。学生学习课堂知识是为完成项目, 整个项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需要学习更多、更新的知识, 而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则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3.1.6 及格率明显提高。

改革之前我所教同类课程, 不及格的学生常常可达30%以上.改革后, 基本在10%以下, 同教研室的几位教师也有同感。

3.2 存在问题

3.2.1 过程评价执行有难度。过程评价贯穿整个学期, 教师工作量增加。而各类表格的填写缺乏学生的良好配合, 且上课时间紧, 有些环节难以充分展开, 有时会顾此失彼。

3.2.2 整理记录及合理评分难以做到准确、客观。

4 结论

考核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高职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 建立适合的课程评价方式,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有着明显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摘要:为了改变传统的单一考试模式存在的弊端, 凸显对高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设计了过程性、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的评价体系, 经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过程性,多元化,考试改革

参考文献

[1]马跃.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7) .

[2]周磊, 海琴.以能力为本位构建新的考核体系[J].价值工程, 2011, 30 (28) .

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 篇8

关键词:多元智能,电子商务,课程评价

随着社会迅猛发展, 科技日新月异, 企业更多需要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对于应届毕业大学生而言, 如果不具备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及技能专长则不能适应企业需求, 高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因社会企业需求发生转变。评价在校大学生是否适应企业需求是高等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量度。3-5年的高等教育一般以课程评价学生在校学习情况, 但是传统课程仅以平时成绩、考试或结业论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简单, 未涉及学生学习过程考核。传统教学评价不能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不易发现学生学习特长, 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企业需要, 故而传统教学评价急迫的需要变革。

根据以上分析, 新的评价应具备多个维度, 并应更容易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提高、学生的特长技能是否被开放等等。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是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工具。国内外学者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盖静总结了美国多元智能在课堂教育的进展 (1) ;郑军对国内大学生学习风格进行了调研 (2) ;战秉聚利用多元智能研究素质教育 (3) 。

国内现有基于多元智能的高等教育研究一般为理论研究, 研究内容多为基础课程研究 (4) (5) 。而本文以专业课教学评价为研究对象, 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新课程评价, 并将新课程评价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对比调整课程评价前后两级学生的学习情况, 发现应用新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应用新评价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评价构建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具有九种智能, 分别是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及精神和存在智能 (6) 。每个人的能力不是单一能力的体现, 而是以组合能力的形式体现的, 从而形成不同能力、各具特色的个体表现。

作者所在学院已成立教育教学中心 (CTE) , “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改革是其中心思想,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和培养。本文以“以学习者为中心”为目标, 以多元智能理论是作者设计课程评价的依据, 提出课程评价构建方法, 对《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提出评价办法, 并给出新评价的实践应用效果。

1.课程评价构建方法

作者认为课程评价构建的基本原则是以传统评价方式为基础, 突出评价的多元性、过程性, 评价的结果是对学习课程期间的学生综合评定。

(1) 以传统评价方式为基础

传统评价方式应用多年, 该评价方式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而新的课程教学评价仍处于探索阶段, 故而不宜完全放弃传统评价方式。作者将以传统教学评价为框架, 在设计课程评价时, 保持考核内容仍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大部分, 在这两大部分中增加更多的评价内容以达到可以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特长的目的。

(2) 增大多元性评价

新课程评价重点体现评价的多元化而非传统的考核方式。首先,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 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辅导员和学生, 通过教师和辅导员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来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其次, 评价内容是多维化, 包括知识评价、能力评价和学业内容评价和非学业内容评价, 通过知识评价和学业内容评价考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情况, 利用能力评价考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通过非学业内容评价来发现学生兴趣特长;最后, 评价方式是多样化, 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

(3) 重视过程性评价

在传统课程评价中平时成绩可以一定程度上体现对学生考察的过程性, 但是想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及学生学习的特长必须增大考核的力度和考核的内容。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 一般平时成绩仅占20%-30%, 考核的内容多以出勤情况和平时作业情况为考核依据, 这很难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及学生的学习的特长。故而需要在平时成绩中增加更多评测内容以观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及学生的学习的特长。

2.课程评价设计

课程评价需因课程性质的不同进行调整, 作者根据以上提出的课程评价构建方法给出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本科课程评价设计方案, 如表1所示。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课程性质, 对该课程的考核内容进行革新, 加大平时的考核力度。

通过上表可知,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评价中包含了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五种智能, 事实上根据课程的性质不同, 每门课程可以评价不同的智能形式。课程评价不再是任课教师独有的权利, 学生、辅导员和教师的共同参与, 即参与评价的主体增多会使评价更加公平公正, 考察也更加全面, 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增强其主观能动性, 激发其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提高其精神和存在智能。增大平时成绩, 可以更多的考察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的参与。另外, 考试成绩按明细公布, 使学生更加了解自身是擅长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或是人际交往等能力, 教师也可以根据考试成绩鼓励学生某方面能力的提高。

3.实践应用效果

作者在一个完整的教学年进行新课程评价的实验, 评价效果如表2所示。

从评价效果对比表中可以得知, 多元化评价不以最终的考试作为评价结果, 评价更加公正客观。学生的参与性增强了, 使其更有兴趣学习该门课程, 大大降低了不及格率。

新课程评价同时在《网上支付与结算》和《第三方物流》等课程进行实践, 实践结果与《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结果类似。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丰富, 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特性发展。本文将多元智能理论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多元评价相结合, 进行了实验性探索, 取得一定进展。新课程评价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效果, 获取更多的教学回馈信息。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常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学习的情况, 从而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践中还存在不足, 一些评价内容还需进行调整, 更加客观准确的评价是作者进一步需要完成的工作。

注释

1盖静.美国多元智能学校的课堂教学环境设计探析[D].西南大学, 2009.

2郑军.中国大学生多元智能分布和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10.

3战秉聚.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 2003.

4夏海群.田径专项教学多元智能评价体系的构建[D].武汉体育学院, 2009.

5吴明峰.感知学习风格、多元智能、大脑半球及动机间的关系及其对英语专业学生语言成就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 2010.

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课程评价,电子档案袋

1 概述

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中指出,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应强调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 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发挥教师在评价的主导作用, 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激励学生的创造实践。突出信息技术内容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提倡纸笔测试和上机测验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1]在教学实践中, 如何贯彻和落实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评价理念和原则, 将成为信息技术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农村高中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与城市相差较大, 经研究发现, 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1 认识不足, 课程评价观念落后

高中信息技术在大部分的省份并没有纳入到高考的考试科目中。在很多农村高中, 学校领导、老师以高考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教学唯一的指挥棒, 对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普遍不高、重视不够。因此,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主要以传统的纸笔或上机总结性评价为主、评价方式单一, 忽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1.2 缺少数字化评价工具, 评价过程混乱

2003年以来, 通过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 所有农村中小学都配备了“模式三”的设备, 学校都接入了互联网。[2]虽然说硬件设备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的需求, 但是农村高中的数字化资源极为匮乏, 如教学课件、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评价平台等都很少。学生的所有课程作品都存放在各自上课所使用的计算机中, 不利于教育资源的管理、共享与交流, 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多元化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目前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所存在的问题, 为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立电子档案袋是解决课程多元化评价的重要途径。

2 电子档案袋

电子档案袋 (E-Portfolio) 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出现的。著名电子档案袋研究专家巴莱特博士将电子档案袋归纳为:“电子档案袋是开发者应用电子技术, 以多种媒体形式收集、组织档案内容 (音频、视频、图片、文本) 。基于标准的档案袋采用数据库或超级链接, 使自身成长目标、典型作业和教学反思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体现学习者的参与。”[3]电子档案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2.1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电子档案袋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体现了参与者的多元性, 电子档案袋评价要求师生共同合作完成, 还包括其他相关人员从旁协助, 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 共同确定档案袋的目的、内容、类型等信息, 协商确定档案袋中材料选择的标准。学生自始至终完全参与这一过程, 成为学习过程和评定过程的参与者。

2.2 评价的科学性

1) 评价内容的广泛性。传统的评价仅仅凭借几张试卷就对学生下了判断, 然而档案袋的使用可以克服这种评定的单一性。档案袋里的内容, 包括学生的作业、反思、作品等, 可以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每个进步的脚印[4]。

2) 评价过程的合理性。档案袋评价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标准和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与学生共同收集一系列表现或作品来展示学生学习的成就和进步, 体现了学生的成长进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持续进步, 有成就感, 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2.3 评价过程的便捷性

电子档案袋通过网络平台, 可以避免传统档案袋繁琐的收集过程, 可以方便、快捷的保存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信息。提高了学生学习资料和数据整理、收集和保存的效率, 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同时在网络平台上教师能快速的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也能快速的完成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以及我自评价。

3 电子档案袋在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方面, 要考虑农村学校的条件。根据上面的描述, 目前农村高中的硬件设备基本上能达到教学的要求, 学校机房都接入了互联网, 硬件设施为电子档案袋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基础。农村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基本上都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学习过互联网相关的知识, 通过短期的平台培训, 电子档案袋的使用方法并不是问题。

另一方面, 要结合电子档案袋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电子档案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符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原则。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有利于发挥电子档案袋的优势,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课程的教学往往围绕着工具软件的应用来展开, 因而电子作品就成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业形式, 将作品信息存放到电子档案袋里面, 而不是各自使用的电脑里面, 这也有助于作品的管理、共享和交流。

4 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电子档案袋的设计与实现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农村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学生的信息化工具使用的水平, 本文从电子档案袋主要模块的设计和技术开发两个方面出发, 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易用的电子档案袋。

4.1 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电子档案袋的模块设计

电子档案袋的用户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师、学生。学生模块的设计如图1。信息技术教师模块的设计如图2。

1) 个人信息管理:主要的功能是学生本人的基本信息的修改, 如个人登录密码、电子邮箱、个性签名等信息修改。方便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及时的修改资料。

2) 作品分类管理:作品分类是指学生发布的作品所属类别。学生的信息分类一般包括学习日志、学习反思和学习作品等。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增删改分类。对发布的作品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管理以及与他人分享。

3) 作品内容管理:此模块主要实现学生的作品发布、修改和删除。学生可及时的管理自己的作品内容, 如学习作品、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学习反思、学习总结、作品的评价等信息, 这些资料可以及时的反映学生的发展, 这给过程性评价提供了依据。这些信息在网络上及时的存储和共享, 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4) 访问自己档案袋:此模块是指进入学生自己的档案袋。学生进入自己的档案袋可以及时的了解是否有同学对发布的作品给予评价以及教师给的评价, 同时自己也可参与评价实现自评。

5) 访问他人档案袋:访问他人档案袋是学生之间学习、讨论的方式之一。学生之间可互相学习各自的学习心得、学习作品等资料, 也可对他人作品给予评价, 并参与讨论交流。实现互评的功能, 这也是电子档案袋实现过程性评价的优势之一。

6) 讨论区:学生可以在讨论区发表讨论话题以及参与他人话题的讨论, 通过讨论区进一步加强了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 这些讨论信息不仅可以使学生共同提高, 而且也可作为教师最终评价学生的一部分。

7) 课程作业发布:让学生及时的查看课程的作业信息。

8) 学生分组管理:对学生进行分组, 使小组成员共同形成一个小团队, 加强学生档案袋之间的联系及协作。合理的使用分组策略, 如组内成员应异质, 组间成员应同质等。

9) 学生作品总评:学生每次作品完成以后, 教师给该作品一个总评。

10) 优秀作品展区管理:此模块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秀作品的展区, 激励学生认真的完成自己的作品,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个人成就感。优秀作品区展列的作品来源于教师总评、同学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信息的综合结果。

4.2 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电子档案袋的实现

1) 技术路线

根据上述的功能分析, 本系统的功能模块并不是很多, 业务逻辑较为简单。为了降低系统的开发成本及提升系统的性能, 系统采用B/S (即Browser/Server) 两层构架开发。所有有关电子档案袋的信息都存放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 用户通过WEB展示层的数据访问模块直接完成登录、管理自己的档案袋、浏览课程作业、自评、互评以及参与讨论等所有操作。

系统主要使用ASP.NET动态网站开发技术, 后台使用C#语言。使用的开发工具为Visual Studio 2005, 数据库使用Microsof Access 2003, 前台页面美工使用Photoshop CS3制作。

2) 核心功能的实现

(1) 公共数据访问核心方法, 这些方法的编写有利于提高代码的复用率, 进而提升开发效率。实现此模块的关键代码如下:

(2) 学生发布作品模块, 此模块截图如图3。实现该模块的关键代码如下:

(3) 作品评价模块, 此模块截图如图4。访问自己的档案袋, 即自评、访问其他同学档案袋, 即同学互评、教师访问学生档案袋, 即教师总评。实现该模块的关键代码如下:

5 结束语

电子档案袋是信息化教育中实施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工具, 通过其可以方便的记录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作品、学习反思、学习评价等信息。本文针对目前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和实现简单易用的电子档案袋, 以期能为完善农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提供一点借鉴。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杨彬.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 (16) :37.

[3]雷彦兴, 李香山.电子档案袋的开发—为表现性评价插上技术的翅膀[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3 (4) :11-12.

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 篇10

1. 学生实训期间的出勤情况

大多数高校电子类专业学校开设电子实训一般一周一到两节课, 要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重的课程任务,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出席是实训任务能圆满完成的重要保障。所以将学生实训的出勤率作为评价成绩其中的一项指标, 能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监督。

2. 实训成果的精确度

可以从学生的实训成绩的精确度看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是否认真积极参与, 学生实训成果的精度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认真程度。将实训成果的精确度列入评价实训课程成绩的一项指标, 能保障学生进行电子实训时严格按照电子工艺规范操作。虽然实训结果的精度是评定实训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学生进行实训最大的目的还是对自己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电子工艺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 只有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方能获得电子操作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的知识技能。

3. 实训资料的整理

实训资料包括每节课学生实训的笔记和每个成员所写的实训的总结包括实训周记和实训总结。实训笔记是每个学生实训课的劳动成果, 实训笔记中相关电子操作遇到的问题和失败的次数等可以反映出这组成员的真实的实训情况。实训总结包括每个结的实训内容和实训的新的体会。虽然每个学生的实训总结报告都是大同小异, 但是我们仍然能从每个学生报告的内容、心得体会甚至是书写的字体都能看出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

4. 实训操作考核

实训教学既可以打造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又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电子工艺实训环节中。教师们为了项目能顺利得到进行, 应在学生的实训项目操作过程中给予合理的指导, 并且要对实训的过程实施严格的监管。

5. 学生对电子工艺设备的爱护情况

在实训课程中以往总会发现小组使用的道具损毁或者丢失等实践, 将学生对电子设备工具的爱护情况作为评定指标, 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爱护公共用品的好习惯, 成为德智综合发展的好学生。

二、电子工艺实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影响实训成绩的因素有很多, 而且相互制约和影响。模糊教学法是利用模糊教学相关的理论, 将众多的影响实训成绩的因素做数学化抽象处理, 这种数学化模型不仅能反映实训课程的本质还能反映实训的动态过程, 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评价模式。

三、模糊数学成绩评定的探讨

1. 建立成绩评定指标体系

影响评价模糊数学评价有四个指标, 主要有电子工艺实践课堂出勤率、课堂的参与性、结业论文和小组论文四项。

2. 评价模糊数学的指标的权重

模糊教学的指标权重有0.2、0.2、0.3、0.3四个。

3. 评价模糊数学的参考标准

模糊教学的参考标准一共可以分为五个:90分以上的为优秀、80-89之间的为良好、70-79的为中等、60-69的为及格、60分以下的为不及格

4.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由一个知道老师和六个不同小组的一名成员组成, 每个成员都有自己不同的鲜明的特色, 能各自分工完成实训课程。

5. 范围说明

考出勤率为百分之百的评为优秀, 缺课一次评为良好缺课两次或者三次的评为中等, 缺课四次的评为及格, 缺课四次以上评为不及格。学生课堂的参与性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或者作业完成率等由专家系统评定。

课程论文是由授课老师一人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也分为五个等级, 其他的小组成员也是一样课程论文只由老师进行评价, 分为五个等级。

针对所描述的指标体系, 我们选取其中一名同学的实训报告论文按照相关的评价标准进行统计, 假设我们选取的一位同学统计的指标如下: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上表建立出一个模糊矩阵, 再利用zadeh积合成运算得出相关的计算结果, 对计算结果再进一步处理, 如我们假设优秀的对应分数为95分, 良好对应的分数为85分, 中等对应的分数为75分, 及格对应的分数为65分, 不及格对应的分数为55分, 由这些数据构成了一个等级分矩阵【95 85 75 65 55】, 然后再通过归一化后得到的矩阵与等级分矩阵相乘, 得到最后的综合成绩评价。从最后结果可得出我们选取的这位同学最后的综合成绩为83.3, 我们可以评价他为良好。

四、总结

本文合理分析了影响电子工艺实训成绩的各项指标, 利用模糊教学理论和模糊教学模型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训成绩, 客服了传统方法评价成绩存在的主观性的缺陷, 使学生最终的成绩具有科学性严谨性,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训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要:电子工艺实训在工科院校的是一个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教学课程, 本文围绕模糊教学理论, 展开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电子工艺实训成绩评定中应用的探讨, 意在研究出一种比传统课程成绩评定方法更高效更科学的实训成绩评价体系, 进而提高学生电子工艺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 加强学生实训的积极性。

关键词:模糊教学,电子工艺实训,成绩评价探讨

参考文献

[1]成桂玲.基于模糊数学的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评价研究-《消费电子》[J].2012

上一篇:EAP混合模式下一篇:慢性胃炎运动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