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发生

2024-08-26

严重发生(精选十篇)

严重发生 篇1

1.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充分重视此类药品的安全性问题, 详细了解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相互作用。在治疗前医生应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 (如严重脓毒血症、肝肾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等) , 将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隐患告之患者, 在增加剂量或调整治疗方案时, 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医务人员在使用此类产品时, 应根据患者的健康条件, 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如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凝血机制异常等不良事件, 应及时处置。

3.药品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中不良反应、使用禁忌、注意事项等信息, 并及时将含羟乙基淀粉类药品的安全性信息及变更情况告知处方医生, 必要时对医护人员开展使用本品的相关培训, 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时关注禁忌及慎用事项, 合理使用本品。

严重发生 篇2

答:

一般来讲,企业要证明自己“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需掌握下列证据:

1)财务报表,如、季度连续亏损表。这些财务报表,最好是经过外部审计师进行了审计的报表;

2)职工意见;

3)当地劳动和社保部门的书面认定意见等。

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是企业裁员的法定理由之一。但企业对此需负举证责任。要证明企业发生经营严重困难,首先要对“严重困难”的标准予以界定。企业需注意以下几点:

1)我国目前没有对困难企业的认定标准与程序的统一规定,但各地方政府在对经济性裁员的规定中对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情形做了一些规定。困难企业的认定以企业财务资料为主要依据,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a)企业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并已出现亏损,长期停产或半停产;

b)确因企业因难已经连续多月降低或欠发职工工资(一般为6个月);

c)确因企业困难有拖欠职工社会保险现象;

d)采取停止招工、停止加班加点等补救性措施且生产经营状况无明显好转等。

2)从司法实践来看,法院确认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

3)鉴于我国有些地方已作出明确规定,为防止由此产生的法律风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未雨绸缪,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咨询获取相关文件,如有必要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认定请求。

4)如果企业所在地没有制定认定经营严重困难企业的标准或程序,用人单位要慎用本项规定进行经济性裁员。除提供完整的财务报表和职工意见作为支撑外,实施前以取得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书面同意为最佳选择。

参考法规:

《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41条、第43条。

例:

郑某系B公司职工,2007年1月1日郑某与B公司签订了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为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2008年1月,B公司口头通知郑某待岗。2008年3月26日,B公司向郑某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通知因公司经营结构发生

变化与其解除劳动合同。2008年4月24日,B公司向郑某送达了《关于与郑某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通知》,正式与郑某解除劳动合同。

因双方就解除劳动合同发生争议,郑某向某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裁决B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等请求。裁定做出后郑某不服该仲裁裁决,提起民事诉讼。

一审法院认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并按照法定程序才能予以解除。本案中,B公司因公司经营结构发生变化,即于2008年1月口头通知郑某待岗,后于2008年3月26日向郑某下发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并于次月24日下达《关于与郑某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通知》,两通知的下达时间相隔不足30天,因此,B公司解除与郑某的劳动关系既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事由,也没有遵守相关的程序性规定。故,B公司与郑某解除劳动关系系违法解除。

上诉到二审法院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交新证据。

二审法院认为,关于B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B公司给郑某出具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表述因经营结构发生变化致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在庭审过程中又陈述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是经营困难,但B公司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经营结构发生变化致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其因为经营困难即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亦无法律依据。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故B公司关于其解除劳动合同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的主张,本院不予支持。

解:

本案提示了以下法律要点:

 企业的经营是否发生严重困难,并不以企业主观判断为准;

 即使企业经营“严重困难”符合标准,裁员过程也必须符合法定程序。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两点问题:

1)B公司对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无论是因经营结构发生变化还是经营困难都没有给予证据支持。因此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不成立。

2)B公司裁减人员程序违法。B公司必须走这样的程序:需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方可裁减人员。

操作提示:

1)经济性裁员过程中,企业经营困难、结构调整等往往同时存在,但企业与员工解除合同的前后理由必须一致,前后不一致便易造成解雇行为违法。

2)裁减人员需达到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才可启动裁员程序。实践中用人单位的风险在于裁减人员未达到二十人或者人数少的企业未达到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也启动裁员程序。用人单位如果裁减人员人数不足法定标准,不能启动裁员程序成批解除劳动合同,只能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6条、第39条、第40条的规定单个解除劳动合同,否则裁员行为违法,应当承担违法解雇的法律风险。建议用人单位以协商解除方式操作更容易避免风险。

3)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

4)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办法。

5)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没有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只有向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职工的意见。听取职工意见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座谈会、设置意见箱、部门负责人收集意见等,这些用人单位都要保留充分的证据,发生纠纷才能举证。

6)裁减人员方案应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乌鲁木齐再发生严重恐怖袭击 篇3

5月22日7时50分许,有2辆无牌汽车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一早市冲撞群众,此后2辆车发生爆炸起火。案件共造成39名无辜群众遇难,94人受伤。

经公安机关查明,实施此案的暴恐团伙共5名成员。他们长期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参加非法宗教活动,收听收看暴力恐怖音视频。麦麦提·麦麦提明等4名成员现场实施犯罪被当场炸死,参与策划的努尔艾合买提·阿布力皮孜于22日晚被抓获。

外媒观点:

新加坡《联合早报》

相隔不到一个月,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再次发生严重恐怖袭击。这次和“4·30乌鲁木齐火车站暴恐袭击事件”一样,是新疆暴恐现象的新变化,暴恐分子已经赤裸裸地向不特定多数无辜平民下手,完全符合国际恐怖主义的典型特征,也反证了此前一些国际势力认为“新疆暴恐是民族问题”、“是反压迫举动”这些观点的错误性。

针对最新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官方对外公布信息反应迅速。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也促使官方进一步加强反恐和防恐措施。

英国《金融时报》

澳大利亚墨尔本拉筹伯大学汉学家詹姆斯·雷柏德表示:“过去几年,新疆恐怖主义活动的目标,已从象征着共产党以及中国政府的警察局和政府大楼转向平民,以制造恐慌。”

《澳大利亚人报》

澳驻华大使孙芳安当天对发生在乌鲁木齐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表示谴责。她在声明中说,澳大利亚政府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并谴责针对无辜民众的袭击。

西班牙《环球亚洲》

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 篇4

1 发热反应

1.1 发病特点

在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畏寒, 不自主颤抖, 迅速转为高热, 严重发绀, 面色苍白, 重者心率快, 脉细速, 虚脱, 多数经处理后迅速好转。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 较常见的原因有致热原病菌 (普通菌和毒菌等) 或其他物质污染液体或输液用品, 也可能因药物不纯或药物有配伍禁忌所致。

1.2 防治和护理

在输液过程中, 寒战反应一旦出现, 应立即暂停或完全停止输液, 并详细检查发生反应的原因。寒战发冷时保暖, 立即注射非那根 (25~50mg) 或其他抗过敏药物, 艾灸百会穴等。发生虚脱时可针刺人中, 严重时可注射肾上腺素 (0.5~1mg) 。留观病人待退热至38℃以下, 并无其他不适才可离开。

2 血栓性静脉炎

由于长期输注高渗葡萄糖液体和血管内膜药物所引起病变的静脉内膜发炎并导致静脉管腔内血液凝成血栓。

2.1 主要症状

局部沿静脉径路上有红肿、触痛、热痛等, 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不适感。

2.2 防治和护理

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 为病人更换注射部位使患肢休息, 局部热敷, 严重时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3 急性肺水肿

3.1 发病特点

输液过量或过快, 特别是输入含钠液体过多时, 容易发生急性肺水肿, 原有心脏病, 心功能不全者, 肺功能不全者, 老年体弱儿童输液应特别注意, 发病时患者突然感到呼吸困难、气促、剧烈咳嗽、烦躁不安、口唇发绀, 严重时口鼻可喷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液, 听诊两肺出现干湿性音, 心音弱速。

3.2 防治和护理

发现这种情况, 应立即停止输液, 取端坐位, 两腿下垂, 以减少静脉回流, 减轻心脏负担, 立即加压吸氧。湿化瓶给予20%~30%酒精, 湿化吸氧, 必要时静脉滴注氨茶碱, 利尿药液以利尿排水。西地兰0.4mg加50%葡萄糖40mL缓慢静注等对症处理。

4 过敏反应

4.1 主要为药物性过敏性反应为多见

目前, 在临床上多见于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氧氟沙星类注射液, 静脉输液时10min~1h左右病人出现皮肤荨麻疹、有瘙痒, 重者胸闷、发热、口唇发绀, 此时应注意休克发生。

4.2 防治和护理

立即更换药液和输液管, 即用5%葡萄糖维持输液, 以便抢救用药, 立即注射非那根25mg, 地塞米松5mg, 严重者给予吸氧, 肌注肾上腺素1mg, 有过敏性休克者按抗休克处理。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 直至症状完全消失才可离院。

5 空气栓塞

5.1 发病特点

由于输液管输液时空气未排尽, 输液管连接不紧密, 加压输液, 连续输液接瓶时不及时而又没有注意重排空气, 使空气进入静脉, 随血流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口, 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 引起严重缺氧。此时, 病人感到胸闷, 呼吸困难或严重发绀, 听诊心前区可闻及一个响亮的“水泡声”。

5.2 防治和护理

立即停止输液, 通知医生, 积极配合抢救, 安慰病人, 以减轻恐惧感。立即为病人至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以减少空气进入肺动脉口。并给予氧气吸入, 严密观察病人全身情况, 必要时对症处理。

6 输液反应的临床调查

调查了新洲社康中心2003~2005年的输液人数和在临床上发生的输液反应类型及结果。2003~2005年输液人数和在临床上发生的输液反应类型及结果注:2003~2005年输液人数16880例, 输液反应44例, 占2.6‰。

以上调查资料说明一般的输液反应只要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 预后是良好的, 极少有并发症发生。但是, 输液反应也有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所以, 我们应强调预防为主的原则,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病人的用药认真查对, 对每一项无菌技术操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病人输液过程中做到经常巡视, 随时注意观察病人, 如有可疑反应症状出现应立即暂停或更换液体, 严密观察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 才能确保病人的安全。

摘要:液体疗法是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治疗方法, 但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征, 并要考虑到并警惕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的反应和并发症, 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 可导致不良后果。

关键词:静脉,输液,反应

参考文献

[1]段素芳.门诊静脉输液的质量控制[J].护理研究, 2005, (23) :88~89.

[2]刘凤兰.浅谈对输液反应的处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0, (6) :65.

严重发生 篇5

梨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枝条,2006年以前,在黄河故道果区,梨果炭疽病每年发病很轻,几乎看不到,故在该地区病虫害防治中没有列入重点防治对象。广大果农和技术人员几乎不认识这种病,也不知道用什么药物进行防治。2007年8月中旬该病开始暴发,果农措手不及,束手无策,产量损失很大。2008年从7月下旬就大量发生,整个8月份暴发,特别是8月下旬,更加严重,发病轻者病果率达10%左右,重者达100%,损失惨重。现将造成严重发病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分析介绍如下,供生产中参考。

1严重发病的原因分析

1.1气候原因

2007年和2008年夏季黄河故道地区以砀山县为中心的酥梨果区,遭受到几十年不遇的水害,降雨量大,降雨时间长,造成光照减少,果园积水,空气湿度加大,土壤透气性变差,形成水渍和内涝。地下部吸收根受害较重,地上部长期光照不足,对营养物质的合成不利,致使树体较弱,给病菌的传播与侵染创造了条件。可见,幼果期阴雨潮湿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2地理原因

据调查,炭疽病发生的轻重与果园的地理位置有相当大的关系。凡地势高燥、排水通畅、果园不积水的地块发病较轻,低、洼积水地块发病较重。另外与土壤质地也有关系,沙质土壤发病较轻,黏土地发病较重。

1.3栽培原因

有些园块为提高前期产量,建园时栽植密度较大,果园进入盛果期后,有些果农为了追求产量,未能及时抽减株数,再加上树干低、裙带枝多,造成果园郁闭,严重通风透光不良,给病虫害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不彻底性,遇雨期湿度过大,易引起各种病虫害大量发生。

1.4修剪原因

由于80%的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大多不会修剪果树,所以只得雇用果区留守人员组成的修剪小分队修剪果树。因修剪队人员技术参差不齐,多以数量为主,修剪质量较差,大枝留量较多,枝组留量过大、过密,花量多,致使留果量加大,树势转弱,植株自身通风透光不良,这也是严重发病的原因之一。

1.5病虫害原因

近几年,由于砀山酥梨价格下滑,造成果农对果园管理粗放,很多留守人员又不懂管理技术,所以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常是重治轻防。前期一般很少有病虫害发生,部分果农放松正常预防,喷药次数减少,有的果农甚至5月中旬以前一次都不防治,这就增大了病虫基数,造成中后期病虫害大量发生。后期一旦发病,手忙脚乱,三天两头喷药,但治疗效果仍然很差,钱没少花,收效甚微,最后损失严重。重治轻防也是炭疽病严重发生的一个原因。

1.6施肥原因

由于砀山酥梨价格滑坡,果农收入减少,故对果园肥料的投入量也大大减少,有机肥投入量更少,追肥也因化肥大幅涨价,追肥量与次数也减少或不追肥,造成树体衰弱,抵抗力下降,也是炭疽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之一。

2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2.1加强果园管理,提高免疫能力

要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施足基肥,尽量做到斤果斤肥;生长期及时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适当搭配磷、钾肥,生长后期追肥要以钾为主,适当搭配磷肥,控制氮肥,以增强树体生长势,提高树体免疫力和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做好疏花疏果工作,使果树合理负载,使树势保持中庸健壮。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要旱能浇、涝能排,使根系生长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修剪工作要做到细致、合理、到位,要因树修剪。合理布局,使单株和整个果园通风透光。喷药要做到雾化好,树叶、树枝、树干、梨果都喷到,并稍微加大施药量,但不要随意加大用药倍数。对各种病虫害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2.2做好清园工作

果树落叶后,把落叶、落果一同集中焚烧或深埋,减少病菌越冬基数。冬季结合修剪,剪除病枯枝、破伤枝及有病虫害枝条,并及时清出园外焚烧。春季发芽前,全树喷洒5°Be~6°Be的石硫合剂溶液加75%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100~150倍液,彻底铲除树上残留病菌。

2.3生长期药剂防治

在花序分离期用5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喷施,落花后5d(天)左右用80%大生M-458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1200倍液喷施,以后每隔10~15d(天)再用10%世高加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500倍液或80%乙磷铝500倍加50%多菌灵500倍液或用美国产杜邦福星、治愈、博清、赛霉酮、升势等药液交替、复配喷施,5月20日前后,可用锌铜波尔多液(0.3份硫酸锌+0.7份硫酸铜、4~5份生石灰、250份水配成)喷施,以后用化学药剂与波尔多液间隔防治,即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另外,在果树生长晚期可用0.5°Be、0.7°Be的石硫合剂溶液,分别依次与1:5:250的波尔多液间隔喷施防治炭瘟病的发生,效果非常理想。

2.4果实套袋

颅脑术后发生严重脑水肿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进行颅脑手术后发生严重脑水肿的患者100例,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加强型护理组, 一组为常规护理组。两组均为50例。其中加强型护理组男35例, 女15例, 年龄5~78岁, 平均年龄46.3岁;术中并行气管切开16例, 留置创腔引流管10例, 留置脑室引流管8例, 留置硬模外引流管16例。常规护理组男24例, 女26例, 年龄10~68岁, 平均年龄33.7岁。术中并行气管切开11例, 留置创腔引流管14例, 留置脑室引流管10例, 留置硬模外引流管15例。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常规给予呼吸道护理, 在手术结束后输入止血药, 采用抗生素以及脱水剂, 最后给予有关神经细胞的营养药。另外还包括头部引流管, 镇静等方面护理措施。

1.2.2 加强护理组

在常规给予呼吸道、头部引流管、镇静等护理的基础上, 再实施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的宣讲, 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 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诊断标准

患者瞳孔不等大以及意识出现障碍改变, 呼吸功能出现阻碍, 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体温也随之升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加强护理组的满意度为100%, 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为80.0%, 两者结果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5) 。具体见表1。

3 讨论

颅脑手术后极易并发脑水肿, 从而导致患者死亡[3]。从本文研究看出, 加强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患者以及家属满意度为100%, 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0%满意度, 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意义 (P<0.05) 。护理包括呼吸道护理, 患者在进行手术后, 极易出现昏迷症状, 喉头水肿、连续咳嗽、吞咽无力等, 从而呼吸道内分泌的排除受到阻碍, 气体交换不畅, 导致严重脑水肿的产生。因此, 护理人员如果发现患者昏迷不醒、咳痰困难等症状, 要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术。另外还可给予止血药, 使用适当的抗生素以及脱水剂等, 最后再输入神经细胞营养药。其次为头部引流管的护理。在实施引流管的安装时, 要确保引流管干净卫生, 畅通无阻, 注意不能扭折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的位置要在患者头部的上方15~20cm处。其他例如硬膜下与硬膜外引流管或者创腔引流管, 位置都应在头部以下, 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引流液的颜色以及容量的变化, 一旦出现异常, 要立即上报给医师, 采取紧急救治措施。严重脑水肿的患者意识仍处于不清醒的状态下, 心情几乎都会产生烦躁不安, 有一部分患者甚至还会出现身体上的异常, 例如肌肉抽搐等。此时护理人员可适当注入镇静药物, 情况需要还可采取病床加护栏或者外力的约束干预, 以免患者出现意外事故。预防应激性溃疡, 手术本就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创伤, 再加之激素药物的进一步激化, 极易产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如果患者出现躁动、腹胀以及尿量显著下降的情况时, 护理人员就应该引起重视, 看是否为消化道出血。要定时提取胃液进行检测pH值, 若pH<3.5就要立即采用胃酸抑制剂, 尽量不再使用皮质激素, 以稳住病情。护理人员每天都要更换患者的引流袋, 以免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 如果患者的尿液呈现浑浊或者出现血丝, 就要及时进行膀胱的冲洗,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另外还要实施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的宣讲, 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 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严重脑水肿患者由于对病情的未知, 会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等一系列消极心理, 对于患者以及护理人员都是一个大的阻碍。因此, 护理人员一定要积极宣讲有关脑水肿的相关知识, 发放严重脑水肿知识讲册, 让患者以及家属对病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学会预防以及控制病情,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正确看待病情, 并学会以及善于自我沟通与调节心理状态,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稳定的情绪, 从而主动配合治疗, 提升治愈的概率。另外还要为患者创造安静、卫生的疗养环境, 注意患者的营养平衡搭配。

综上所述, 颅脑术后容易产生严重脑水肿, 若不及时对患者加强有效、安全的护理, 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手术的成功性, 危机患者的生命健康。采取加强型护理, 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刘红华.颅脑术后急性脑水肿期的护理[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 2002, 9 (8) :635-636.

[2]董振红.颅脑术后急性脑水肿病情观察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5) :667-668.

小麦穗期麦穗蚜将发生严重 篇7

据各病虫测报站4月中下旬调查,小麦蚜虫在各麦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山西省全省发生面积已达14.67万hm2,较2010年同期增加了100%;田间虫口密度明显高于2010年,一般百茎蚜量为20~30头,个别田块达到700头以上。

根据当前麦蚜发生情况以及麦蚜发生规律,结合气象、生态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1年山西省小麦穗期麦穗蚜将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40.67万hm2。麦穗蚜发生后,当百株蚜量高于500头时,可选用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按比例兑水稀释后喷雾防治。

严重发生 篇8

1 油菜露尾甲发生情况

油菜露尾甲 (Meligethes aeneus Fab.) , 又名油菜出尾甲, 属鞘翅目露尾甲科。以成虫与幼虫为害油菜的花蕾和嫩荚, 使蕾提早凋谢, 不能结实。

近几年来, 油菜露尾甲在大通县大面积发生为害。2008全县发生面积9 286.7hm2, 占全县油菜种植面积的43.87%严重受害面积2 300hm2, 占全县油菜种植面积的0.75%。被露尾甲危害时间长, 从油菜现蕾期至终花期均可产生危害。发生轻的田块株为害率达10%~18%, 重者达40%~60%, 严重的直接造成减产50%。据大通县病虫测报站调查, 大通县油菜露尾甲为害的主要特点为:连作田重于轮作田, 杂草丛生田重于杂草少的田块, 油菜密度大的田块重于密度小的田块, 不拌种田重于拌种田, 未秋翻田重于秋翻田, 油菜长势弱的田块重于长势壮的田块, 旱地田重于水浇地田, 川水地区重于脑山地区。

2 油菜露尾甲严重发生原因

2.1 连作油菜面积增大

近几年, 随着市场菜籽价格的不断上涨, 种植油菜比种植小麦经济效益好, 油菜连作面积随之增大, 为露尾甲提供了充足的食源, 有利于其发生为害。

2.2 虫口基数高

6月上旬在长宁镇长宁村油菜田调查, 平均百株成虫虫量达64头, 最高株虫量达5头。

2.3 气候条件适宜

2008年7月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 极利于露尾甲成虫迁移、为害。

2.4 播前拌种和土壤处理不过关

播前拌种和土壤处理质量好的田块为害轻, 株为害率一般为1%~5%;播前拌种和土壤处理质量差的田块为害重, 株为害率为10%~15%;播前未拌种和土壤处理的田块株为害率达30%~50%, 个别田块高达100%。

2.5 防治不及时

由于大通县为贫困县, 农村人均年收入不高, 农民购买农药的资金短缺, 县财政和农业部门投入病虫害防治的经费有限, 造成油菜露尾甲防治不及时, 错过防治适期。

2.6 秋翻措施不到位

2007年大通县秋翻面积只占播种面积的37%, 为露尾甲成虫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

2.7 防治方法不当

群众文化程度低, 年龄较大, 有文化的年轻农民大多外出打工, 造成病虫害防治技术不能及时被掌握, 常发生防治时间不准确, 农药配比浓度不适宜等情况。

3 防治措施

3.1 合理轮作

轮作倒茬克服连作;改造栽培措施, 培育壮苗, 增强植株抗性;灌好抽薹水, 改变露尾甲越冬越夏生存条件, 铲除垄上及田间杂草, 消除枯枝落叶;精耕细作。进行秋翻和播前深耕深翻, 中耕除草, 可有效降低虫口基数。

3.2 拌种和土壤处理

据淘土测定, 露尾甲成虫大多在地面5~15cm耕层越冬越夏, 油菜播前选用50%辛硫磷乳油3 750~4 500m L/hm2拌毒土600~750kg/hm2, 或用3%甲拌磷颗粒剂37.5kg/hm2拌成毒土, 或用70%锐胜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包衣, 结合深耕耱耙施入, 既能有效地毒杀露尾甲成虫, 也能兼治其他地下害虫。

3.3 药物防治

以喷药杀灭成虫为主, 把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用内吸剂久效灵乳油300m L/hm2+2.5%敌杀死乳油150m L/hm2对水600kg/hm2喷雾, 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50m L/hm2对水225kg/hm2喷雾, 或11%蚜粉克星乳油450~750m L/hm2对水225kg/hm2喷雾。喷药时应从田边往田内围喷, 以防成虫逃逸, 且2种药交替使用, 防治1~2次, 间隔7~10d。

3.4 加强预测预报

于6月初至7月下旬在病虫监测点选择有代表性的油菜田3~5块, 间隔3~5d调查1次, 采用5点取样, 每块地取样不少于50株, 分别记载为害株率、百株虫量, 计算出始见期、始盛期、峰日、盛末期, 适时发布病虫情报, 让农户掌握防治适期, 将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此外, 要多渠道筹措资金, 进行统防统治。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如在田间地头实际指导;采用多媒体形式让农民感性认识。要掌握培训时间, 让群众及时了解防治方法和时间。

摘要:油菜露尾甲在大通县油菜田连年偏重发生, 现已成为大通县油菜田的主要害虫。介绍了大通县油菜露尾甲发生现状, 分析了露尾甲严重发生原因, 并针对大通县的实际情况提出防治方法, 以期为大通县油菜露尾甲的防治提供参考。

严重发生 篇9

2011年病毒病发生情况较往年更为严重, 总体为中度发生, 局部地区为重度发生。根据普查数据显示, 全县病毒病发生以普通花叶病为主, 其次是普通花叶病与马铃薯Y病毒、黄瓜花叶病等其他病毒病的复合侵染, 发病最为严重的地区是通城镇、尖山镇等老烟区, 个别普查地块发病率达90%, 病情指数高达60。系统调查数据显示, 病毒病发生主要有2个发病高峰, 分别为5月22日前后和6月8日前后。为了对病毒病发生原因进行有效调查和分析, 选择典型农户进行跟踪调查, 总结经验教训, 旨在为烟草病毒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调查方法

该研究采用系统调查和普查的方法, 在发病较为严重的通城镇、尖山镇各选择典型农户10户, 每农户选择4块发病率不同的田块, 根据其发病率不同深入分析与发病率有密切关系的致病因素。调查田块的发病轻重程度, 主要用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表示, 调查采用5点取样法, 每点调查10株烟。在进行田块调查时除了调查病害发生情况外, 还详细记录各调查田块的栽培管理差异, 以便分析病害发生程度与致病因素的相关性。

2 巫溪烟草病毒病严重发生的原因

2.1 气候因素

根据典型农户调查数据显示, 所有调查田块的发病率在2个时间段明显有加重趋势, 其时间正好与有害生物系统调查的发病高峰相吻合, 大面积田块有如此一致的情况, 只能说明致使其病害有加重趋势的因素有可能是气候或肥水管理。据调查, 选取的典型农户各地块无论是肥水管理的时间和方式都不尽相同, 由此可以排除施肥管理是致使病害加重的原因,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气候。

烟草病毒病的流行及其强度主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关键是气候条件。据报道, 吹干风、骤冷骤热、久雨后曝晴、久晴后突然连续低温阴雨等不良气候的出现会导致发病流行速度极快, 发病急剧加重[5,6,7]。由表1可以看出, 2011年巫溪县从1月开始降雨量就一直低于常年, 特别是4月份降雨量较常年减少65.9%, 土壤含水量持续减少, 旱情逐渐加重, 烟株移栽后在墒情不好的环境中不能及时早生快发, 使得烟株在生长初期就一直处于弱势阶段。而其后的几次气候变化加快了病毒病的传播。据气象数据分析, 5月18、19日为该月最高气温, 加上20、21日10.3 m/s的强风天气是导致第1次病毒病发病高峰的主要气候因素。高温气候使得烟田水分丧失快, 烟株受干旱胁迫生理机能受到干扰, 导致抗病能力相应降低, 20日的强风天气促使烟田早晚无露水, 叶片相互摩擦加快病毒传染。据报道持续的干旱天气有利于加大病毒病发病速率[8], 在第1次发病高峰过后, 持续的干旱加快了病毒病发生, 特别是在6月3日短暂强降雨后的高温加速了病害的再次蔓延。由此可见, 异常气候是引发该县病毒病大面积发生的诱因。

mm

气候不仅直接影响土壤墒情, 还为病毒及虫媒的生存、繁殖、再侵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日渐变暖的气候条件使蚜虫的越冬数量剧增, 繁殖世代增多, 传播病毒病越来越严重。这也是致使2011年病毒病复合侵染情况普遍的原因。

2.2 地下害虫

烟草移栽时地下害虫是危害大田烟苗的主要害虫, 它造成烟苗的缺苗断垄, 长势不整齐, 特别是受害后补栽的烟苗由于生长较慢, 很容易受到烟草病毒病的危害;其次由于地下害虫咬食烟苗造成茎秆和根部的损伤都会增加病毒病侵染几率, 特别是在已经发病地块或有病史地块表现最为突出。由图1可以看出, 病毒病发病率与地下害虫发生率呈正相关。调查的10户农户40块田块, 地下害虫发生率越高, 病毒病发病率也越高。因此病毒病的发生与地下害虫的发生率高有很大关系。由于2010年是暖冬气候, 导致地下害虫死亡率低, 有利于其越冬繁殖, 致使2011年地下害虫发生率较往年高, 从而病毒病发病率也高。

2.3 栽培因素与发病率的关系

烟草病毒病的发生与邻作作物种类关系密切。据白建保等调查, 烟田距离马铃薯田越近, 则病毒病发病率越高, 病情指数越大[9]。由表2可以看出, 烟田离马铃薯越近, 发病率越高, 危害越重, 反之, 发病较轻;与马铃薯套种的烟田发病最重, 而远离马铃薯的则发病较轻, 这说明离毒源越近, 病害发生越严重。2011年由于种植面积徒增, 政府为了盲目追求面积, 在土地未能合理调配的前提下允许少量大户进行烟薯套作, 这也是导致发病较往年严重的原因之一。

2.4 管理上存在漏洞

虽然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分公司都按照标准化要求在实施, 但在回查的过程中发现, 公司以及站点对育苗户的相关痕迹化管理还存在漏洞, 育苗期间需要业主填写的育苗过程执行情况表有记录不全的现象, 特别是对苗期的统防记录一栏完全空白, 且检查记录中登记的相关问题也没有整改回查记录, 由于这一系列的痕迹化管理不到位, 导致了日常管理出现问题, 这也是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

以上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 使2011年烟草病毒病发病严重, 特别是环境使病毒种类变得越来越多、株系也越来越复杂, 使得多年所积累的防病经验和防病措施已显不足, 这是2011年烟草病毒病迅猛发展的最直接原因。

3 烟草病毒病防治对策

(1) 目前烟草病毒病仍没有很好的单一防治措施, 在病害发生后也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 因此, 坚持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 结合化学防治、科学安全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优化组合现行的栽培、植保技术, 注意各种措施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相辅相成, 取长补短, 充分发挥其防治作用, 才能把病毒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因此, 烟草病毒病防治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意义尤为重大[10,11,12,13]。围绕“预防为主”这个中心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 从烟田整体生态系统出发, 根据烟草-病虫-环境诸因素间的辩证关系, 考虑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 尽力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而有利于烟草生长发育的条件, 才可能把病毒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

(2) 烟草病毒病农业综合预防主要包括如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培育壮苗、消灭再侵染源、均衡营养供给、地膜覆盖、药物防治[14]和预测预报体系等一系列的措施, 它是植物保护的基础措施, 是目前防治烟草病毒病最有效的技术手段, 须加以推广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补充新的技术加以发展和完善, 同时, 辅以其他技术措施, 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农业预防措施由于防效的滞后性, 往往不被广大农民甚至部分技术人员所接受, 推广难度较大。因此, 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同时集成现有综合防治技术, 建立示范区, 以示范区带动整体综合防治技术水平, 在切实做好预测预报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各项防治措施, 做到以最低的投入, 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取得最高的效益。

(3) 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到位其实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 能否真正控制病害, 不仅技术措施是关键, 管理更是重要。其实烤烟生产中经营管理与技术并无绝对界限, 而且都是获得经济效益的手段。技术是经营管理的基础, 经营管理是技术执行的保障。生产上有的问题技术与经营管理2方面都涉及, 并不是其中某方面问题。因此在针对生产中出现的某个问题在寻找技术方案的同时, 更要注重经营管理。

摘要:以巫溪县烟草病毒病流行的概况和新特点为基础, 对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病毒病发生原因与气候、地下害虫发病率等有着密切关系。研究结果为明确烟草病毒病发病原因, 进而有效控制病毒病危害, 坚持综合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提供了理论依据。

严重发生 篇10

1 套袋苹果缺钙病的原因

1.1 气候原因

(1)苹果花期持续干旱。苹果谢花后4~7周是苹果吸钙的第1次高峰期,此期土壤干旱缺水影响新根的发生,同时钙被土壤固定不可溶,抑制钙的吸收和利用。

(2)8月中下旬严重干旱,9月多雨(连阴雨)。果实近成熟前的细胞膨大期,也是吸钙的一个高峰期。此期土壤如干旱缺水也会影响钙的吸收,而且果肉细胞体积膨大小。因此前期干旱后期又遇降雨多或灌水量大,能促进果肉细胞迅速膨大,由于果实吸水量大,导致钙被稀释,钙浓度相对下降,即可表现出钙缺乏症。2011年秋季表现尤为突出。

1.2 果园管理措施不力

今年套袋红富士苹果发生缺钙病害果平均在30%左右,严重的达50%,但有一些园片或农户却发生的极少,仅有2%~5%,这与管理措施有直接关系。

(1)土壤有机质贫乏。通过调查分析看出:缺钙严重的园片或农户,年施有机肥很少。甚至有些年份不施,而且也未进行生草、覆草,实行清耕制,造成土壤有机质贫乏,保水保肥力差影响了钙的吸收。

(2)不平衡施肥。一些果园只重视了氮、磷、钾的施用,忽略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特别是钙、硼、锌等。有的园片过量偏施氮肥,抑制了钙的吸收。

(3)钙肥使用方法不当。只重视了根外追施(只有15%的钙,可以从根外追肥中获得),忽略地下追施(果实中85%的钙由土壤供给),而且地下追施的时期不科学。首先多数园片选择春季土壤补钙,由于钙的向上运送速率很慢。据报道钙每天只向上移动5~6厘米,所以施钙后7天才在生长旺盛的幼嫩部发现。12天后才在老叶中出现。土壤施钙肥过晚,至果实套上袋还未能进入果实。其次有些园片土壤补钙与化肥同施,造成离子结合,变为不溶性,影响钙的吸收。

(4)土壤酸化。由于连年多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pH值偏低,土壤酸化,钙被土壤固定,根系不能吸收。

(5)果园郁闭。由于栽植不合理和整形修剪的原因,树体结构紊乱留枝量过大,造成果园郁闭。树冠内膛不见光,钙有不往暗处移动的特点,因此,内膛下裙枝果实缺钙现象严重。

(6)套袋过早。由于劳力不足,争抢雇工,导致苹果套袋时间提早(早者苹果谢花后15天左右就开始套袋)根据日本的经验,苹果谢花后35~40天为最佳套袋时间,套袋时间早了,缩短了钙吸收高峰期,导致果实内钙吸收量少。

(7)钙的吸收也受植物激素的调节。近几年冲施肥应运而生,且良莠不齐,一些品种中混入了激素类物质,用后促进枝梢生长过旺过快,果实迅速膨大。既影响了钙的吸收,同时也稀释了钙的浓度,造成缺钙症。

2 预防缺钙的有效措施

2.1 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

瘠薄的土壤保水保肥力差,土壤易板结,造成缺硼、缺锌,影响新根的生成,不利于钙的吸收。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钙的移动速率慢,影响钙在树体内的正常发挥。因此要进行深翻改土、熟化和增加活土层、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促进钙及各种养分的吸收。

2.2 调整土壤酸碱度

树下生草、复草,减少化肥用量、撒生石灰粉或炉灰等,提高土壤pH值。

2.3 科学合理补钙

重视秋季地下补钙与有机肥混施,尽量避开与化肥同施,如时间错不开时,要选择有机钙,或与化肥不同穴(沟)施,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和运送速率。抓好苹果谢花后至套袋前根外追钙,并且钙、硼同补,一般喷2~3次。

2.4 适时套袋

苹果谢花后35~40天进行套袋,增加果实吸收钙的时间。

2.5 合理灌排水

苹果谢花后4~7周,8月中下旬至果实采收期,保持土壤湿润,旱了及时灌水,雨水多时及时排水,防止过旱过涝,影响钙的吸收和果实膨大过快。

2.6 合理整形修剪

调整树体结构,压缩枝量,防止树冠郁闭,改变通风透光条件,达到冠内冠外都见光,使钙吸收分布均匀。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严重发生】相关文章:

严重创伤05-22

严重狭窄07-01

污染严重07-09

严重感染07-17

严重烧伤07-27

严重分化08-07

危害严重09-11

环境问题严重06-24

严重炎症性05-19

严重肝损伤07-02

上一篇:旧工程改造下一篇:故障控制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