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汉语语感培养

2024-07-13

中学生汉语语感培养(精选七篇)

中学生汉语语感培养 篇1

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其中的“见”虽然也是“看见”“望见”的意思, 但它写出了诗人在恬淡、闲适的采菊过程中, 无意中南山映入眼帘, 而不是作者有意地去眺望。所以, 改为“望”“看”都不够合适。在阅读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反复比较, 增强语感, 欣赏文字的美, 把握人物心理活动, 理解文章内容。

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

文学作品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也是培养汉语语感的需要。在阅读时, 要根据语言文字对某些事物的描述, 通过再造的想象, 再现储存在脑子里的表象。必要时还要通过创造性想象扩充、丰富文章的内容。阅读中的“有所感”和“有所知”是互相关联的, 想象得深才能感受得深。思维的发展可以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不仅准确、迅速, 而且深刻。总而言之, 只有不断地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通过语言形式去理解内容;也只有在真正地理解了内容之后, 才能体味语言在表现客观事物中所显现出来的性能。

如对古诗词的学习就经常要用到联想和想象。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汉江临眺》中就有“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这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尽情的想象汉江面积的广大, 水势的浩淼。远远望去, 村庄就好像在水上漂浮一般。不仅古诗词需要用到联想和想象, 其他的文章同样也需要。

引导学生多联系生活实践, 积累生活经验

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密切相关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单凭老师的讲解, 学生的朗读, 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生活体验,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 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 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 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 惟从生活方面去体验, 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 积聚得越多, 了解得越见深切。”从心理学上说, 这个论断也是符合语言理解的心理过程的。这个思想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就是当学生接触到客观事物时, 教师要引导他们思考这些语言文字表现的是什么事物。只有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敏锐的语感才能被培养出来。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妨采用以下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在讲《春》一课时, 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 去体会春天的温暖, 万物的变化。引导学生看山、看水、看树、看花, 再结合课文真正感悟作家笔下的春天。“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多么美妙的描写。在美丽的大自然中, 朗读这些文字, 肯定会别有一番滋味吧。

小说的故事性很强,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文章主题, 分析人物形象,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演故事剧。如《变色龙》, 找三个学生分别来表演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学生兴致非常高, 演得绘声绘色。把警官“善变”的特点表演的淋漓尽致。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写读后感

每篇文章学生的理解各不相同。可以在学完课文以后, 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 或者是词语或者是句子, 不拘一格。这样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 从而培养的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这样便于提高学生语感的敏锐性。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口语交流。通过讨论、争辩、复述等多种方式, 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种, 除了以上几点以外, 还要注意不断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增加知识储备。随着时代的发展, 语言也在发展。大量涌现的新事物必然会以新的语言形式反映出来。所以, 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应该依靠长期反复的阅读积累, 经过接触大量新鲜活泼的语言现象, 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

摘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 比较、揣摩语言文字的美。本文作者就如何培养汉语语感提出本人的一些见解。

创设朗读情境 培养学生语感 篇2

创设朗读情境 培养学生语感 吉林市丰满区第三小学 刘吉兴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在创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新形势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重视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的要求。我认为: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我的理解是对语言文字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以及在朗读中语气、声调、表情的合理运用。 无论是从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都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朗读的情境。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用”情”去朗读。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貌。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们要创设情境,让他们有所体验,从而形成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才能有良好的语感。 在语文思维训练课上,我在教学<<桂林山水歌》时,就积极的创设情境,首先我先让学生欣赏桂林风光,同时加以讲解。秀丽的山水加上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基调有了准确的把握,那就是------美。而且这种美在欣赏中自然革命家然的流露在学生的脸上,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感受倾吐出来,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吟诵诗句”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绕山环桂林的城”,学生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诗中语言的美、情境的美,继而抒发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桂林山水由衷的慨叹”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融情于情,物我同一,从而使朗读引人入胜,叩人心扉。 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理解、充分感受作品的内涵,再通过语气的升降缓急,节奏的抑扬顿挫,情感的高低起伏,将平白单调的语言文字,塑造成生动、鲜明的视觉表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篇3

关键词:汉语语感;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35-02

近些年,随着语言教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伴随而来的汉语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语感问题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对外汉语学界有诸多学者如周健、张旺熹等探讨了留学生汉语语感的内涵与性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国内对培养留学生汉语语感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培养方法也基本限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本文重点介绍语感的含义和培养方式。

一、语感的含义

语感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感的含义作了阐述。根据王尚文先生介绍,最早明确提出语感这一概念的是夏丏尊。夏先生在《我在国文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指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

学者对语感的内涵有各自不同理解,但大体都认同,语感即对语言的敏感,它是语言使用者在言语交际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对语言信息的直觉反映,是在短暂的瞬间便能迅速地感知、领悟和把握语言文学的含义、正误和情味的一种能力。因此,汉语语感的培养应该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这也必将有助于学习者汉语能力的提高。

二、汉语语感的培养

人们在学习母语时由于从小就在母语的环境下熏陶,语感会在这种外力的作用下自然而然形成。但是,当他们学习母语之外的语言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而很难形成对该民族语言的语感,许多障碍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目标,而不应该局限于让学生学习一些静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汉语语感。

(一)通过加强学生的记诵能力培养汉语语感

习得一种语言现象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这几个阶段。我们认为培养语感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记诵能力,应该有选择有重点地安排需要记诵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句式句型的背诵

语感及其活动的过程具有不可分析性,并不是认为语感作用的对象都是无道理可言的,事实恰恰相反。语言研究之所以必须尊重和利用人们的语感,正在于语感的背后往往隐含着规律性的东西。所以,在背诵一些常用的句式句型后,可以建立起浓厚的汉语语感,并且更好地理解语感背后的语法规律

2.名言警句、固定短语的背诵

固定结构和固定搭配重在掌握语义和使用条件,至于形式和意义联系的理据不是教学的重点。所以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的重点可以放在强化记忆和套用固定短语和搭配方面。学生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固定短语后,就可以在语言实践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提高学习汉语的自信心。

3.文化内容的背诵

背诵不仅能加深对文化的理解,还能增强记忆、促进思维发展,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值得提倡的方式。课文中有关文化内容的介绍,一定要有选择地要求学生背诵。

(二)通过多角度了解汉文化培养汉语语感

民族性,是语感的一大特征。语感因语言而不同,因民族而相异,因此培养汉语语感需要加强学生对于汉文化的了解。

首先,要让学生熟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汉语习得者必须更多了解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才能理解语句背后的真实含义,才能有利于培养他们合乎中国人表达方式的语感,对一些不符合汉语习惯的表达方式有判断、指出、订正偏误的能力。

其次,利用课堂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小知识。例如,外国学生若能理解汉语中的“松、竹、梅、菊”的象征意义,“红、绿、黑、白、黄”的文化意义等,他们就能在听说读写时一旦面对这些词语,马上就可以对它们的内蕴、主旨、情味等做出判断并加以领悟。

第三,设置特定语境,让学生亲身运用并体会特定内涵的语句。语言是动态的、开放的,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心里诸要素的统一。汉语学习也绝非是对言语材料的简单理解和操作过程,而是人对汉语环境的一个适应过程。所以,汉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语感实质上就具有超越语言之外的意义。

(三)从语音、语调等非语法形式方面培养汉语语感

在汉语中,语音语调常被用来区别词义,停顿、重音等又常被用来区别句意。如“教师”和“教室”是靠声调来区别词义;“他今天回来”读升调和降调分别表示疑问和肯定语气。“我想起来了”,重音在“想”字上表示回忆起某事,而如果重音在“起”字上则表示想起床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语音、语调、停延、重音等非语法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对汉语产生敏锐的直觉即语感。学生培养起语感能力,对汉语语音、语调的掌握也会相对容易一些,这样就更有利于汉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多读才能使学生记住汉字单词的发音,体会句子传达的感情,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锻炼学生汉语朗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汉语语感,只有大量的准确地输入,才能使学生输出自己的信息。

(四)通过课堂练习培养汉语语感

吕必松指出:“实际上,交际技能不是通过语言技能训练就能自动获得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交际技能进行专门的培养和训练。”我们认为,当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句子结构和课文内容以后,必须将机械性的语言技能训练及时转入到交际性的训练方面。与此相适应,需要通过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各种练习强化语感。

至少应该提供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交际这样几种不同目的的练习。而且练习应该形式多样,能够使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操练在课文里学到的新知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练习题,也可以自编练习题,通过词语搭配、选词填空、模仿造句、回答问题、改错句、情景会话、阅读理解、综合填空等练习,复习语言知识,逐渐达到熟练运用。

(五)通过组织开展多种语言实践活动培养汉语语感

课堂训练往往按照相对固定的模式进行,然而真正的交际不可能是事先设计好的一套模式,而是因时因地因人不断变化的,所以训练时应视情况灵活变通,注重提高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打破训练的固定模式,进行开放性、交际性的训练。

首先,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话题和有关材料虚拟交际情景进行训练。例如在学习过中国的神话传说之后,可以请学生讲述一个自己国家的神话传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讲述要进行一定的规范,可以提示一些词语,也可以给予句型指导,比如要求学生用下面的方式作为讲述的开头:在我国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是关于……我讲的是一个关于民族起源的神话故事;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神话传说,我讲的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罢了。

其次,我们也可以组织一些中文歌曲演唱会、汉语朗诵会、故事会等来进行训练。例如学生选择讲一则故事或演唱一曲中文歌曲,从准备到弄懂语意知道背诵和表演,这一过程无疑就是一个用汉语进行思考的过程,也是在交际活动中培养汉语语感能力和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再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考察活动,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浩瀚美丽的汉语文化。比如,带学生到陕西博物馆、半坡文化遗址去感受光辉灿烂的原始文化。通过参观少林寺,观看武术表演,让学生了解少林是武术中华体系最庞大的门系。 在这些文化考察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知程度都会得到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汉语语感的培养。

(六)通过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汉语语感

联想指有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面对言语刺激物瞬间完成的心理活动,具有过程的敏捷性和整体的跳跃性。夏丏尊曾指出:“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解释成红色,‘夜不但解释成‘昼的反面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意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这就是联想造成的丰富的语感。

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如讲授一个事物时,要把能够联想到的事物尽可能地全部展示给学生,不论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还是实物进行展示,都要求形象化。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方法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

1.类似联想训练

类似联想是指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方面产生联想。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在的或形式的联系,以某一知识点的意义特征或形式特征为联想触发点,对平时学习的零星的分散的知识点按相同、相似等特征进行归类,将同类知识串联起来,使这些知识形成链环,形成系列,并随着知识的增多使其逐步延伸、扩展,成为有机系列。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时,运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储存的知识信息,就能举一反三地学到新知识。

2.对比联想训练

对比联想是指从事物之间的相对性方面产生联想。如《发展汉语》(中级汉语上)第六课《单生活》的教学,该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简单生活,所以课文的导入就可以先介绍一下与简单生活相对的生活,可以引导学生从相反的生活谈起,同时通过出示一些生活照的鲜明对比,使学生本能地体验到简单生活具有给人宁静、舒适的感觉。学生对简单生活就有了初步的接触,他们就可凭直觉经验辨认、鉴别、分析简单生活和浮躁的现代生活。

三、结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由于汉语语感在增强汉语交际能力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语感可以说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法积极培养汉语语感,使他们在活学活用中提高自己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这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在目前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也可以说是未来对外汉语教学所要追求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尚文.语文教学中的错位现象[J].教育研究,1991,(10).

[3]韦志成.论语感及其训练[J].中学语文,1994,(1).

[4]周健.论华语语感培养的原则和方法[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

[5]张旺熹.语感培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J].世界汉语教学,2007,(3).

[6]王培光.语言教学中的语感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

[7]叶圣陶.叶圣陶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中学生汉语语感培养 篇4

一、汉语声调的重要性

汉语声调具有升降曲折的变化, 与大多数语言语音系统中的声调或轻重音差别较大, 因此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语音时, 受母语语音干扰最多、产生偏误最普遍的难点。然而, 如此难学的声调却是汉语语音结构中最敏感的成分。因为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只有四个, 比声母和韵母少得多, 在语音结构中的负担也就重得多, 由于平均每四个音节就会出现一次相同的声调, 因此, 如果某一个声调读不准, 就立刻会被人听出来。即使个别声母或韵母发得很准确, 如果声调不准, 那么听起来仍然是不地道的汉语。汉语的语音面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调, 留学生若声调发不准就很容易让人感觉是“洋腔洋调”。而且汉语的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果几个音节的声韵都相同, 声调不同, 那么这几个音节的意义就不同。因此, 声调发不准并不是听起来不地道这么简单的问题, 它往往会导致语义上的误解。

二、第二语言语感

对于“我没吃饭了”这句话, 没有语言学知识的人虽讲不出句子错在哪, 但能确定句子是错的, 这就是语感的“神奇力量”。别看这种感觉似乎“没有一点儿根据”, 但准确性却是不容置疑的。人们不需要过多地学习语言知识, 仅凭长期形成的语感就能保证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从深的层次上讲, 它 (语感) 更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一种方式、一种结构, 也就是说, 它暗含着人类对语言的一种理性分析, 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语感是人类对语言的一种直觉判断和理性推理的融合。”可见, 语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人们在头脑中长期积累的内在语言能力的一个外部显现, 母语环境下自然造就了人们母语语感的形成, 而第二语言语感的形成条件不是自然具备的, 必须人为地去创造, 只有各种条件具备得非常充分, 第二语言语感才能够形成。大文豪林语堂先生是英语学习的成功者, 英语学得可谓出神入化, 他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一再强调, 学习外语必须“口读、耳闻、手写、目视, 不断地仿效与熟诵, 在整句地仿效, 整段整篇地揣摩中, 学习者会不知不觉地将其句法、音调整个吸收, 从而达到像孩子学说话般地脱口而出的境界”。这样看来, 第二语言语感的形成并非易事, 非下苦功夫不断积累不可。所以,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汉语语感的训练。

三、用语感训练的方法强化留学生的汉语声调习得

在汉语语感训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笔者设想将汉语语感训练应用于强化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当中, 以便有效地纠正声调偏误, 使留学生说一口地道的普通话。以下是进行语感训练的步骤:

(1) 准备好适合声调习得的语感训练语料。如:针对初级阶段的留学生, 教师可以选择单字、二字以上词语、短句作为语料, 要同时呈现汉字和拼音。

(2) 根据课时安排语感训练的内容。语感训练的时间由教师自由安排, 既可穿插在正课中, 也可单独开设语感课。但时间要安排得当, 根据课时制定训练内容, 并按计划进行。比如, 若语感训练在正课中穿插, 教师可以安排十五分钟左右的训练, 每次只集中训练一个声调, 或一种声调组合 (如:二声加三声) 的词语。但要在开课前安排好一整套训练内容, 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安排得合理、完整和科学。

(3) 带领学生多样朗读, 实现声调的正强化。让学生反复读语料, 做到发音准确并且可以脱口而出。为避免枯燥, 可以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 如:默读、出声读、慢读、快读、分角色朗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训练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

(4) 引导复述。引导复述是语感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检验语感训练是否达到目的的关键环节。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能达到复述语料的程度, 那么学生的声调习得即实现了质的飞跃, 语言训练也就收到了成效。

摘要:在语音习得中, 汉语声调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最大的难点, 本文提出汉语语感训练对强化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的作用及实施汉语语感训练的方法。

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论文 篇5

摘要:本文从夯实基础、创设英语语境、增大学生的积累量、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英语语感;培养;教学法

进入21世纪,社会日益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这使得作为重要信息载体的英语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而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语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语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它确实存在着,并在英语的学习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效的培养语感,会加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语感。

一、夯实基础是英语语感的前提

1.语音教学,渗透语感。

英语与其它任何一门语言一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和语调,如果我们细心感受就会发现它有一种韵律美。在教学中,元音有长短音,所以读起来要有抑和扬的反差,而辅音连缀和爆破使辅音连读时会失爆,所以一定要读得一泻而下,要使学生听起来感到流畅和潇洒。重音、多音节的单词有重读音节,有时还有一个次重读音节,这样就显出了抑扬和强弱。英语的句子也一样: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实词通常要重读,其它的虚词如冠词、介词、代词等一般要轻读,这样句子的节奏就读出来了。所以教师在语音训练时一定要富有节奏地,有声有色地朗读,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英语语感。

2.词汇教学,深化语感。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掌握了单词,才有可能准确地表达个人在交际时的真实想法。所以单词的教学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所在。首先,教师要认真地讲解每一个单词,并让学生对单词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当然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声音、图像、肢体语言等使学生对单词的学习简单化,从而达到快速、深刻地记忆单词。其次,要想使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使用单词,必然要把单个词回归到句子中,让词不离句,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造句,或给例句的多种方式贯穿词汇教学中,完成了这样的操练,学生就可以灵活、熟练地使用这些词汇。再次,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就要提高学生使用单词的频率,这样我们就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境,再把句子应用到篇章中,让学生做对话等。当然,关键的是我们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语境。譬如,在人教版教材中高一13单元Healthy Diet听说课中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曾创设了“挑食又调皮的Peter尝试各种味道的食品,完成了I like +why?/I don’t like +why?”的句型学习,接下来,笔者又创设了“Peter 来到我们班”的情景,同学们与Peter谈心、争论,最终说服Peter多吃新鲜蔬菜,少挑食的对话操练。下课时学生已经能熟练地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并深化了语感,提高了英语水平。

二、创设英语语境是语感培养的条件

英语的学习和汉语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为缺少学习语言所必需的语境。因此,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听和说,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尽量用英语回答问题和交谈。当然课堂用语要简洁干练,例如多使用: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i/Hello/Nice to meet you /May I come in? /Thank you./Time to go to class/Time is up/So much for it/Listen to me carefully/Let’s review the last lesson/See you later等。在这种浓浓的英语氛围里,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想用英语交际的愿望,从而为培养英语语感提供了前提条件。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师生英语对话互动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创设语境:

1.每日讲演。教师根据当前所学内容可以安排一个学生每日课前用英语进行讲演,限时3分钟,尔后由该生或教师提问,抽取同学回答,这样的语境可以使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

2.即时复述。这是一个锻炼说话者口语和听者听力的好方法。因为说者只有尽量表达清楚了,听者才能够准确地复述,而听者只有认真听,并用心记了,才能将说话者的本意表达正确、完整。由于复述者的不确定性,使每个同学都能高度集中精力到这个英语语境中来,从而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3.语段诵读。英语教学实践证明,依靠熟读成诵而提高语言的方法非常有效。叶老还说过语言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应该走熟读成诵的路子。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安排优美的段落,让学生每周有东西背。另外高声诵读也是非常有作用的。可以让学生每天晨读30分钟,读什么都行,包括单词、语句、段落、文章等等,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三、增大学生的积累量是语感形成的重要途径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尤其是语感方面的能力,它必须依赖大量的阅读才能培养起来。

1.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2.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学生增加接触外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英语语感的好方法。在教学中坚持课文的整体教学,培养学生完整和全面的理解思维能力,提高语言感悟能力。注意让学生接触各种题材的文章,内容涉及面广的文章,如科技、教育、政治、信息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英语语感。

四、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使语感得以发展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所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除要求教学其语言知识、培养运用能力外,英语文化的学习也是英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不注重文化知识背景的熏陶,这样,由于不了解语言文化背景,不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语用失误的现象。由此可见,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有利于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总而言之,语感在外语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羊建红.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语感[J].成才之路,(24).

学生语感的培养 篇6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浓厚的语言环境。但是在一个英语非本族语的环境中,要让学生课余主动地去接触地道的英语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英语环境——尤其是英语听的环境,使学生时时沉浸在英语的氛围中。学生上课听的最多的就是教师讲的英语。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用英语组织课堂,同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一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让学生在听地道英语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英语的背景文化。学会用英语思维。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这些听的东西就会内化为学生感知理解语言的能力,即提高了语感。在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听英语录音或听英语广播,或看英语电影,再通过多模仿就能体验英语的感觉,进而灵活运用英语知识。

二、使用英语,培养语感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它的交际性。通过说才能增强语言输出,进而增强语感,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英语教学的负迁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不怕犯错。一旦养成开口说的习惯,也会自然而然地在说的过程中去组织语言,进而完整通顺地表达。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英语运用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真正学会交际,杜绝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多阅读,发展英语语感

培养语感必须进行大量的输入型的语言训练。而读无疑是最广泛、最有效的输入形式,多读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语言材料。多掌握积累一些词汇的用法,多了解英语语言的背景文化,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力进而发展英语语感。读可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学生精读的最好材料就是他们的英语课本,一般来讲,编入课本的课文都要精读,对课文中的词句、章节都要细心推敲;泛读则要求量多。面广,题材多样,求理解而非精细分析,它是对精读的一种补充,通过泛读学生可以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快速浏览的专项训练,以促使他们快速捕捉信息,把握内容,使他们逐步形成快速阅读、快速感知的能力。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增强语言直觉的感知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语言习惯。

四、重视写作练习,发展语感

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发生和形成,这种发生通常是潜意识的,而多写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因此,要学好英语,培养英语语感就要多写。英语的写有两方面:一个是机械地写,如抄写、默写和听写;另一个是创造性地写,即写作,写作的好处就是对读、听、说的最好反馈。英语语感的成熟是形成英语思维的能力,而写作练习对于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极有好处。教师在指导写作中,采用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从基本词汇的积累和运用着手,强化基本句型和常用句型的练习,力求表达地地道、通顺、流畅、平易、得体。然后再逐渐过渡到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指导学生熟悉各种文体的组织、结构和段落层次的写作方法,学会运用过渡词语和逻辑关联词语,使短文保持连贯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美感。

五、运用音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中我们常发现有些学生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准确地听说英语,不利于学生掌握单词的音与形的联系,学生说出来的英语,汉语味很浓,听起来别扭生硬,严重影响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开始学单词时,可以结合单词教学进行音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运用彩色粉笔分别写出单词中某一字母或字母组合的音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以加强音形联系,用音形结合的方法进行音标教学,而不是注汉字。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准单词,并且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能说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写出该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

六、重视学法指导对培养语感也有好处

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学习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如学生的泛读应运用默读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要兼顾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精读可采用先默读、学了之后要朗读和背诵的方法,只要多读书,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篇7

一、范读,传递语感

范读分为教师范读和学生范读。教师范读,浓缩着教师对教材的深刻感悟,伴随着教师的范读,文中那优美的意境、高尚的情操就会像甘泉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传递语感信息的主要形式,它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学生范读,部分学生感悟能力较强,阅读技巧较高,他们的范读消除了其他学生的心理障碍,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二、品读,体验语感

品读,主要是抓住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精神风貌的语段细细研读,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语言特点,感悟文中所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入选教材的课文大都是名家的经典之作,且经过反复修改,语言简洁流畅,优美生动,改一个字或少一个词,或者变更词语顺序,都会影响原文语言整体的和谐及内在的意蕴。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是培养语感表达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删”“替”“调”等方式,使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炼、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作者有了情思再发为文辞,读者先看了文辞才体味到情思,感悟一篇文章的主旨。

三、美读、深化语感

所谓“美读”,就是艺术地再现。读者在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时代、生平、个性的基础上真切地去体验他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从而用自己的声音真实地把它复现出来。这里所说的“真实”不应拘泥于形似,应当追求神似,是独特的思想感情在独特的语言环境中独特的“味道”。这是一种创造,是一种有声语言的美的创造。

四、自读,生发语感

上一篇:航空装备制造下一篇:发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