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意义

2024-08-02

划分意义(精选四篇)

划分意义 篇1

从另一角度来看,受众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信息一旦产生,就有了受众。产生直接受众和间接受众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源呈现多元化,普通受众也能接触信源,因此产生直接受众。与之相对的,间接受众也就产生了。

一、窄众化中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划分的历史依托

在《美国受众成长记》一书中,理查德·布茨曾提出,在19世纪的美国,戏院是贵族阶级的戏院,仆人只能为富商占座后离去或去顶层观看。那么,无论是贵族还是富商,甚至是位于顶层的下层人民相对于这出戏剧来说都是直接受众。尽管他们当中有些人可能看不懂戏剧本身所传达的内容,但是他们还是作为直接受众出现的。谁又是间接受众呢?是那些付不起先令去戏院的人,他们通过去戏院看戏的人的描摹转述,了解戏剧内容。因为他们是从直接受众那里了解的,相当于二次传播,因此他们成为了戏剧的间接受众。例如在美国那一特定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形象:一些跟随老爷的仆人去跟别的人炫耀自己去过戏院的经历,夸夸其谈。这就是美国历史上一个能够区分出直接受众和间接受众的例子。

而杰克逊时代的青皮们身上也发生了一种典型的传播行为。他们身上围绕闲暇与消费而建构的青年文化,既是他们认同与自我评价的核心,同时也是向外传达的信息。在杰克逊时代的戏院中,他们向坐在花厅中穿着体面的女性传达着他们的青年文化。因此,以他们自身作为传播媒介的传播行为便发生了。在这一行为中,戏院花厅中的女性便成为了这个社会最直接的受众。

二、不同传播模式中窄众化的体现

不同的传播模式有着不同的传播特点,因此,受众在不同的传播模式中也就会有不同的体现。因此,在不同的传播模式中研究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的划分是极其必要的。

(一)窄众化在人际传播中的体现

在狭义的人际传播中,美国传播学者特伦霍姆、米勒和威尔莫特等人指出了人际传播的直接性。罗斯格兰特、桑普莱斯则指出“把人际沟通定义为参与者拥有一对一关系的沟通”。

在此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人际传播的传授双方是近似于一对一的较简单的传播关系。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人际传播模式的直接性。在人际传播模式中的受众都是直接受众的典型体现。而在人际传播模式中不免有负面信息的传播,下面以谣言为例。谣言是指受众未被明确或暗示虚构的前提下,被捏造及传播的与事实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论。

例如A将自己想传播的谣言(R)暗示给B,B再将R1通过人际传播给C,同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分别传播给D和E。此时C将接收到的R1加工成R2,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在自己社交圈范围内传播,这是一个典型的谣言传播模式。在这个模式中,A是传播者,B为直接受众,C及其他受众皆为间接受众。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间接受众最典型的特征是所接收的信息是经过直接受众加工过的信息。(如图1)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谣言的传播模式中,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接受的效果不同。所谓的“谎言重复一千遍也会成为真理”,可能直接受众B传出的谣言(R1)C只相信30%,而当C再将这30%加工成35%可信度的谣言R2传播给F。以此类推,当谣言传到J的时候可信度可能已经超过60%了。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在传播中的作用,如果想要遏制谣言的传播,可以从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着手。

首先要提高受众的素养,加深受众对媒介的认识,包括媒介的性质、特点、媒介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媒介产品的销售等情况。从而在利用媒介接触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辨识能力。

其次加强对大众媒介的监管。微博作为当今拥有广大影响力的社交软件之一,不仅要不断扩大使用人数,更要加强监管,配合净网行动,对于敏感言论加以把关,不能听之任之的发展。

第三是宣传正确的传播理念。在审核一些娱乐八卦节目时,减少其播出时间,调整播放时段,多播放主流节目,为广大受众树立一个正确的传媒观念。

(二)窄众化在大众传播中的体现

1、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在MH17飞机事件中典型的呈现

在这一事件中,有在事故现场的搜救及各国警务人员,目之所及之处的事物传达了一个信息:MH17被击毁,无一生还者;有在现场做专业报道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将信息传回总部,由最高领导审核把关,交由编辑整理发出;新闻被报道出来后,普通民众得知这一新闻并相互讨论,提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同时在社交网络中,消息被疯狂转发,网民不停的提出自己的言论。在这一过程中,直接接触事件本身的工作人员及新闻工作者都可以被划分为直接受众,而看到经过把关后的新闻的普通受众则都可以被划分为间接受众。

但是在大众媒介传播过程中,还会有“意见领袖”的存在。那些从现场返回的工作人员在对周围的受众进行人际传播时,受众则会觉得作为直接受众的言论更为可信,因为这些所谓的“意见领袖”更加接近信源。而“意见领袖”实际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与信源的距离,还取决于其自身的信誉,威望,和其自身学历所带来的可信度。只不过作为直接受众的“意见领袖”其自身直接接触了信源成为其可信度的决定因素。在传播过程中这样产生的间接受众则是双重的,传播效果也是不同的。具体传播模式如图2。

2、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在反馈模式中的运用

在大众传播行为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信息的反馈,是受众将信息反馈给传播者。但只针对这一环节时之前的传播者又变成了受众,受众成了信源和传播者。总会有专门的机构去收集受众身上的信息,然后进行相关的研究,得出了一个可靠的结论再反馈之前的传播机构。这时的传播机构则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和措施来调整传播行为。那么收集信息的机构就是这个环节中的直接受众,他们接触了原始得到信息并作整理,以自身为媒介传递给传播机构。而这时作为间接受众的传播机构则会拿着已经成型的研究结论来采取相关动作。这里的间接受众行动起来要比直接受众有利且方便的多。所以直接受众对于间接受众的优势并不是绝对的(如图3)。

三、窄众化视角下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的划分及统一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理解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的内涵,但是鉴于间接受众产生的本质是二次传播,因此我可以提出对于间接受众的定义:通过直接受众或者其他传媒以及传播行为接收到信息的受众,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不能够直接的接触到信源。而直接受众则是指能直接接触信源或较为接近信源的受众群体。

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具有相对性的。它们可以互相转换角色。

同样,在文学创作中也存在着这样的传播行为,剧作家在创作剧本时与自身进行着最直接的交流,自己就是这部作品最直接的受众。而转化成电影在电影院放映时,观众表面是直接受众但是实质上已经是这个剧本的间接受众。这就是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统一的例子。

在正规的组织传播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教学活动。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做老师后或通过其他渠道传播知识。在这里,课堂中的学生是最直接的受众,但老师的学识也是后天习得的。从这一层面上,学生又是间接受众,这也是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的统一。

四、窄众化中划分直接受众和间接受众的意义

划分直接受众和间接受众最根本的意义就是利用直接受众对间接受众的影响来创造经济效益,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节目制作和编排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它们所需要的受众,因此我们也说受众是一种商品。但是在这一环节中,节目制作者,即专业的传播机构,他们把视听率当成了观察受众的重要途径。他们不仅需要知道某一节目观众的数量,而且要了解该节目为什么会吸引这些受众及如何改进节目。因此,明确某一节目的直接受众和间接受众会对这一节目的制定及改进起到更为明确的作用。例如,在大众传媒行为中,某一电视节目的直接受众会在人际传播中发展出该节目的间接受众。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节目的改变,该节目的间接受众的忠实度可能会比曾经的直接受众的忠实度还要高。

在电视节目编排策略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考察方面,那就是观众流动分析。观众流动形式有三种:顺流,即观众的持续收视,不转台;二是“溢流”,即观众转台,收看其他频道;三是“入流”,即受众从其他频道转入本频道。电视节目编排的目的之一就是控制观众流动,保持顺流,防止溢流,增加入流,保持收视,获得收益。那么,“入流”无疑是间接受众的最直接体现,如果此时能够扩大直接受众的影响力,增加更多的间接受众,也就实现的增加入流这一目的。

在《视听率分析:受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第二版)》中强调,受众是一种宝贵的商品。他们不仅是影响媒体收益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衡量一个媒体成败的标志。明确清晰的受众层次可以扩大媒体的经济效益。

在当今这样一个电子时代,受众接受信息不仅可以依靠媒体,更可以依赖手机、电脑等这些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在这样广阔的传播范围内因直接受众而产生间接受众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例如,某一名人的微博发出一条爆炸性新闻,大家会争相转发,同时也会展示给自己的好友。由此造成的间接受众会更多,信息的传播范围也会更广。这足以说明了由直接受众和间接受众组成的受众群体接受信息能力的强大。

全球传媒产业报告称,2011年网络视频消费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在家通过电脑看电视的网民已经超过了通过电视看视频的网民,通过手机设备等设备网上在线看电视的网民比重上升,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新型设备使用率普遍增长。尼尔森公司2012年5月公布的一项对全球网民的调查表明,84%的受访者在家月均至少一次在电脑上看视频内容,比看电视的高1%,二者分别比2010年减少了2%和7%,看电视降幅要高出5%;在户外时74%的受访者通过多种方式在网上看视频,比2010年增加了4%,56%的受访者月均至少一次用手机看视频,28%的则每天看手机视频,如图4。

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互联网上的视频传播划分直接受众与间接受众就更有意义了。以互联网上的电影为例,它是传统电影在网络上进行二次传播,其间产生了大量的间接受众,对电影的广泛传播起到了一定作用。可以想见,电影上网是网民主要的视频消费内容。他们通过搜索和社交圈子的推荐来获知视频内容,因为间接受众的数量的庞大,在观看视频时势必要观看广告,因为广告是新媒体服务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视频广告由于转移了用户在观赏内容时的视觉焦点,具有较高的广告价值,以此来进行盈利,这是最常见的网络盈利模式。从本质上来讲,这个盈利模式就是利用二次传播产生的大量间接受众来获取广告效益,从而达到盈利目的。

与网络盈利模式不同的另一种健康的盈利模式也发展起来了。电影网所依托的电影频道近年来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对电影网的支持力度势头不减。基于不少视屏网站主要依赖广告收入维持运营的模式,电影网正在和电信运营商联合开展无线增值业务。手机电影网于2009年底正式开通,依托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和电影网独有的专业资源,为全国超过2亿的无线互联网用户随身提供含图文音视频的全方位综合影视资讯、深度访谈、观点评论、互动应用、分享社区等服务,满足广大影迷及手机上网用户的浏览、表达、分享等多元化与个性化诉求。由此来看,手机电影网的开通,使得更多的民众接触网络电影,从而增加了间接受众的人数,达到盈利目的。

划分意义 篇2

关键词:翻译理论;层次

引言

划分意义 篇3

关键词:“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一带一路”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045-03

“一带一路”是自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访问中亚四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一带)、同年10月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路)构想以来,我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实施的基于经济发展、政治交流、安全合作、文化建设等多领域建设的伟大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充分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借助既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旨在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理论提出以来,学界研究成果很多,多从如何搞好“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提出的战略意义、地区经济发展与“一带一路”的结合、”一带一路”与文化传播等角度进行探讨。本文试从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角度来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重大意义。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是毛泽东基于对冷战时期国际社会总体形势的把握,站在国际战略的高度对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的全新判断和分析,其理论背景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社会背景完全不同,但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如:强调中国属于第三世界,永远不称霸;突破以往唯意识形态的传统观念,强调根据各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不同的作用和地位来制定对外政策;赋予第三世界全新的存在价值和历史使命,强调充分发挥第三世界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推动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努力构建新型国际政治权力结构,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反对霸权主义和战争威胁及战争行动,维护世界和平,等等。邓小平曾对这一理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在他晚年为我们制定的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关于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并且同美国、日本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决策,是多么英明,那么富有远见。这一国际战略原则,对于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于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①这一理论现如今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对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来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主要具有以下重大理论意义。

一、“一带一路”战略秉承和平发展理念,通过拉动沿线经济体的共同发展实现中国和平崛起

毛泽东在“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中明确提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走和平发展之路,永远不称霸。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接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②同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还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一帶一路”战略秉承了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中提出的和平发展理念。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③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是“一带一路”战略蕴含的基本理念,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黄祸论”,导致中国在某种程度上被妖魔化。中国亟须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准确地认识中国。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强与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勾通,可以让世界人民更好地认识中国,消除对中国的误解。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让沿线国家和人民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战略秉承和平、包容、共赢的发展理念;其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而不是搞政治联盟,不谋求海洋霸权、进行政治扩张,不是划定势力范围,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强调政治上平等信任尊重,经济上合作互利共赢,而不是经济强权、经济扩张,不是搞“一家独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服务,不是依靠政府强势推进,鼓励本国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同时强调“促进企业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④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主动承担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责任,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显示大国风范。“一带一路”战略的正确推进将有助于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消解“中国威胁论”。

不仅如此,“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经济上的战略支撑。通过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中国——中亚、西亚——波斯湾、地中海;中国——东南亚——南亚)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两大经济走廊,充分依靠中国与相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借助既有的区域合作平台,不断深化和促进彼此相互开放,形成统一的、公平的市场大环境,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加强经贸合作交流,在互利共赢中谋求发展,实现和平崛起。

二、“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1974年毛泽东在接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曾提出“霸权主义”这一概念,并在“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中提出通过发挥第三世界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来反对霸权主义,以构建不同于两极体系的新型国际政治格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是指在国际关系上,大国、强国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一味扩张自身势力范围,超越国际法,干涉他国内政,操纵国际事务,甚至不惜使用武力,以称霸世界、主宰世界的强权政治。冷战时期,主要是指美国和前苏联这两个在核武器和军备竞赛中握有绝对优势的超级大国的对外政策。当今国际政治中,世界多极化发展已成为大趋势,任何一个国家不再可能采取冷战时期赤裸裸的霸权主义形式,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往往打着“人权”、“维和”、“民主”的幌子,充当世界新宪兵,改头换面地出現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如美国的新霸权主义:往往是借助经济全球化浪潮,以推进垄断资本全球化、资本主义市场一体化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制度化为途径,谋求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化;以自身国家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扩展美国价值观和干涉别国内政的方式,图谋建立同质性的全球政治性霸权体系。⑤美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垄断资本的金融联合,结成新型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以实现对世界的共同控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日等发达国家正在通过强化其在新一轮贸易规则中的话语权实现经济霸权,由美国推动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经济北约”)谈判,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对全球贸易格局和规则的演变无疑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对我国必然会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就是对这种新霸权主义的反击,通过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等第三世界合作,提升第三世界国家的综合实力,与霸权主义相抗衡。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战争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和平乃是许多力量之间的平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会使中国在合作共赢中实现和平崛起,也会在合作中不断促进沿线第三世界国家产业升级,提升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实力,从而提升第三世界国家与霸权主义抗衡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促进形成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力量均衡中实现世界和平。

三、“一带一路”战略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提出通过与第三世界合作、争取第二世界国家来实现国家安全,这一理论在六、七十年代对于缓解新中国的国际安全压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目前仍面临着严峻的国家安全压力,从国际环境来看,主要存在国家被侵略或被分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被打断、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被破坏等国防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的危险。如:东海、南海争端同步升温,美国打压中国力度加大,和平演变仍在继续等;从国内环境来看,“台独”势力坚持分裂祖国的图谋十分顽固。内忧外患,致使目前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军事环境相当复杂,不可预测性因素明显增加。面对这种国际国内形势,习近平曾提出:在发展和改革开放中促安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就是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决策,是通过深化和扩大对外开放,近而维护周边地区和平稳定,最终实现国家安全的重大举措。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既可以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增加经济实力,近而提升军事和国防实力,又可以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相依、科技相联、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的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营造一个和平、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最终达到以发展解决安全困境的目的。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在推动中华文明在欧亚大陆传播的同时,会促进世界多文明的交流互融共生。文化的相融相通,会使彼此之间的交往超越简单的经贸往来,提升到心理认同和接纳的高度,从而增加共识,减少冲突。

四、“一带一路”战略将助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强调充分发挥第三世界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赋予第三世界全新的存在价值和历史使命,从而推动国际政治权力结构从两极体系向多极化发展。当今世界,不仅政治多极化,而且世界经济正趋向全球化和一体化,这是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国不仅要认清这两大世界发展趋势,顺势而为,还要顺应这两大世界潮流,主动做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就是顺应这两大趋势的现实选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沿线国家如东亚、南亚、非洲等一系列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升第三世界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使第三世界国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有效制衡发达国家的经济垄断和政治霸权,有利于维护世界多极化格局。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品在全世界范围内销售,劳动力、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跨国界共享,科学技术跨国界利用,各国的经济运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一体化是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国家间合作的进一步升级,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在这个多国经济联盟的区域内,商品、资本和劳务不仅能够自由流动,而且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并成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实施共同的政策及措施和监督条约的执行。如北美自贸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交流,不仅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而且会对经济一体化做出新的推动和贡献。通过推动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逐步形成连接东欧、东南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信息传输网络,为相关国家人员往来和经济交往提供便利;通过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政策支持、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深化金融合作。“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于加强已有经济组织的联系以及进一步推动世界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合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注 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160.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441-442.

③④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新华社,2015-04-01:10:57.

⑤周柏林.美国新霸权主义[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井田划分原则及井田境界的划分方法 篇4

井田划分原则:a) 井田范围、储量、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要与矿井生产能力相适应;b) 保证井田有合理尺寸;c) 充分利用自然等条件划分井田;d) 合理规划矿井开采范围, 处理好相邻矿井之间的关系。

井田境界的划分方法有垂直划分、水平划分、按煤组划分及按自然条件形状划分几种方法。a) 垂直划分。相邻矿井以某一垂直面为界, 沿境界线各留井田边界煤柱, 称为垂直划分;b) 水平划分。以一定标高的水平面为界, 沿该煤层底板等高线留置边界煤柱, 称为水平划分;c) 按煤组划分;d) 按自然条件行政划分;e) 倾斜划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划分意义】相关文章:

划分生产性与非生产性费用的意义04-10

知识划分05-04

划分原则05-13

模糊划分05-27

客户划分07-02

动态划分07-08

划分技术07-10

期限划分07-19

内容划分09-01

应用划分09-11

上一篇:语法特点下一篇:以服务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