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支原体肺炎

2024-08-07

鸡支原体肺炎(精选十篇)

鸡支原体肺炎 篇1

关键词:鸡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传播方式,诊断,防治

鸡支原体肺炎是由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康复慢是该病的最大特点。

1临床症状

初发病时,打喷嚏、流鼻涕,继而造成呼吸困难,呼吸锣音,咳嗽,流眼泪。该病是一种慢性病,一般死亡率不高。会引起雏鸡生长发育受阻,关节炎,鼻窦炎等病症,另外还会造成眼睑肿胀,眼突出,更甚者会造成失明。成年鸡症状没有雏鸡明显,产蛋鸡产蛋量会下降。

2传播方式

2.1空气传播空气传播为主要的传播方式。病鸡通过呼吸、咳嗽排出大量的支原体,健康鸡接触到漂浮在空气中的支原体时就会引起感染。

2.2垂直传播通过此种传播方式,可以使雏鸡在出壳后体内直接带有支原体。

2.3人为传播某些活的疫苗中可能含有支原体,疫苗灭活不彻底,接种时就会造成支原体污染。

3诊断方法

该病在寒冷季节多发,根据其临床症状可以作出初步的诊断。但是,由于该病容易继发其他细菌病及病毒病,因此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目前实验室用于检测支原体的方法主要有:电镜法、血清学方法、分离培养法和核酸探针法。

4防治要点

由于本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和康复慢的特点,其预防的意义就更加重要。

4.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护工作,可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对养殖户来说,这是基础,更是重点。

(1)应当有效做好消毒防疫措施,控制人员流动,保持好的饲养环境,这可大大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鸡群的染病;(2)保证充足、干净的饮水,降低鸡群消化道疾病的发生;(3)减少饲养密度,鸡群过大与饲养密度过高,都会加重应激反应,减弱鸡只抵抗力,增加鸡群的发病;(4)科学喂养,规律投料时间,选择适口性好、新鲜质优的饲料,对霉变饲料即使清理,根据鸡群的生长情况添加适合的营养品及功能性产品;(5)必须要经常进行疫病的检测,对发病畜禽,要积极进行淘汰。

4.2疫苗预防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疫苗,并特别要注意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条件,按要求操作,保证疫苗的质量,按时完成疫苗接种工作。除此之外,必须要定期做好抗体检测工作,对抗体不合格的鸡群,要做到及时补免。

小儿支原体肺炎什么原因 篇2

2、要保证优先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的食物,每日应供给牛奶250毫升~500毫升,并应供给瘦肉或禽、鱼、兔肉25克-50克,鸡蛋1个,动物肝脏或血每周1-3次,并常吃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

3、为了保证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铁等营养素的摄入,应多食用黄绿色新鲜蔬菜,如油菜、太古菜、豌豆苗、胡萝卜、西红柿、甜柿椒、红心甜薯(红苕)等,其他新鲜蔬菜,如萝卜、白菜、芥菜头、马铃薯等所含维生素、无机盐虽较有色蔬菜低,但也能供给一定量的营养素。最好能常吃些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柑橘类、枣、山楂、猕猴桃等,一般越酸的,维生素c含量越高。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点 篇3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占全部儿童肺炎病例的18%~30%。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等方面具有不同于细菌性肺炎的特点,如能把握这些特点,对减少误诊、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

发病特点好发于冬春两季,以下半年的11~12月和上半年的1~4月为高发期。以5~10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占全部儿童病例的60%~80%。其次是2~5岁的幼童,占20%~30%。很少见到2岁以下小儿罹患该病。

症状特点发热持续时间长,少则5天,多则10天,个别患儿可长达2~3周;以中、高度发热为主,体温多在38.5℃~39.5℃,极少超过40℃。咳嗽不如细菌性肺炎那样突出,多为阵发性轻度咳嗽,咯痰量少。部分患儿伴有食欲减退、腹胀、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体征特点肺部体征少而轻,与其突出的呼吸道症状相比,呈现出症状重、体征轻的特点,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实验室特点多数患儿的血白细胞总数升高,血沉加快,另有2/3患儿的冷凝集试验滴度>1∶32,并有半数患儿呈现C反应蛋白阳性。如果有条件检测支原体抗体,具有较高的确诊价值。

肺部X线特点肺部X线显示病变多为单侧,以右侧肺部病变为主,呈现大片云雾状阴影。与体征相比,“体征轻微、X线明显”也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特征之一。

鸡支原体肺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1日至2010月12月30日在我科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共1284例, 其中肺炎衣原体肺炎89例 (6.9%) , 男70例, 女19例, 年龄 (11.0±2.1) 岁, 病程 (6.24±2.79) d;肺炎支原体肺炎147例 (11.4%) , 其中男99例, 女48例, 年龄 (8.6±1.3) 岁, 病程 (6.53±2.71) d。CP、MP共同感染15例 (1.2%) 。

1.2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1) 近期出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 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 (2) 发热; (3) 肺部实变体征和 (或) 闻及湿啰音; (4) WBC>10×109/L或<4×109/L, 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 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 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等, 均可建立临床诊断。

1.3 检测方法

晨起空腹采静脉血2ml, 采用北京市晶美基因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Ig M抗体ELISA试剂盒。MP感染判断标准:抗体滴度≤1∶40为阴性, ≥1∶160为阳性。CP感染判断标准:样本在酶标仪波长650nm处A值在标准曲线相应浓度为最终结果, >3 0 I U/ml为阳性。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 (表1)

由表1可见, 肺炎衣原体肺炎和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见于≥5岁儿童,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升高。

2.2 发病月份分布 (表2)

由表2可见, 肺炎衣原体肺炎的流行月份主要在6~10月, 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流行月份主要分布在8~12月。

2.3 临床症状 (表3)

由表3可见, 两种疾病常见症状是发热、咳嗽、头痛。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喘鸣, 以及胸腔积液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中更为常见。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在肺炎衣原体肺炎中更为常见。

2.4 实验室检查

肺炎衣原体肺炎89例:血沉 (ESR) 升高80例 (89.9%) , C反应蛋白 (CRP) 升高78例 (87.6%) , WBC升高40例 (44.9%) ,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升高37例 (41.6%)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升高30例 (33.7%) ;肺炎支原体肺炎147例:ESR升高127例 (86.4%) , CRP升高130例 (88.4%) , WBC升高63例 (42.9%) , AST升高40例 (27.2%) , ALT升高29例 (19.7%) 。两种疾病患儿实验室检查均以血沉升高、C R P升高常见。

2.5 X线胸片表现

肺炎衣原体肺炎89例:间质性肺炎79例 (88.8%) , 小叶性肺炎5例 (5.6%) , 支气管肺炎5例 (5.6%) , 胸腔积液3例 (3.4%) 。肺炎支原体肺炎147例:间质性肺炎133例 (90.5%) , 小叶性肺炎13例 (8.8%) , 支气管肺炎1例 (0.7%) , 胸腔积液16例 (10.9%) 。两种疾病患儿X线胸片表现均以间质性肺炎多见。

3 讨论

C P、M P均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可破坏纤毛上皮细胞和呼吸道黏膜, 引起肺炎、间质性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二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是引起儿童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其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主要以大年龄组 (≥5岁) 儿童居多, 这是因为≥5岁儿童因入托、入学、社会活动等出入人口相对密集区域的几率明显高于5岁以下儿童。本文结果显示, 肺炎支原体肺炎中≥5岁儿童占65.3%, 肺炎衣原体肺炎中≥5岁儿童占68.5%, 与国内有关报道[1]一致。

本组病例均是1个月至14岁患儿, 临床症状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占11.4%, 符合肺炎衣原体感染率占6.9%。对临床症状符合小儿肺炎的患儿要及早进行MP-Ig M和CP-Ig M检查, 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本文结果显示, 无论肺炎衣原体肺炎还是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见于≥5岁儿童,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升高。这可能与人口的密度及该年龄组的儿童在校时间长, 且多在大班上课, 教室内通风不良, 易发生交叉感染有关。此外, 两种疾病患儿均以男性儿童居多。

有研究表明, MP感染常年可发病, 以夏秋季较多, CP感染发病无明显季节性[2]。但我们发现CP、MP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 CP感染以夏秋季为主, MP感染以秋冬季为主。本文结果显示, C P、M P感染X线胸片表现均以间质性肺炎为主, 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症状及体征均缺乏特异性, 但有喘息症状的社区获得性肺炎需高度警惕非典型菌感染。本组资料中CP、MP感染引起的喘鸣发生率分别只占19.1%、38.1%, 仍需高度警惕。Esposito等[3]报道, 肺炎非典型病原菌感染与喘息症状有显著的相关性, 且C P、M P持续感染可致喘息反复发作。

本文结果显示, 发热、咳嗽、头痛都是M P、C P感染较为常见的症状, 咳嗽、流涕、喘鸣症状在MP感染中更易出现, 胃肠道症状在CP感染相对更常见。实验室检查显示大约50%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 但C反应蛋白水平、血沉通常可升高[4]。本组资料亦支持这一结论, 同时还发现C R P、A S T在C P感染中升高更为明显, 考虑可能原因是C P感染后侵入血清, 扩散至不同器官, 而M P仅停留在呼吸道上皮中引起较弱的炎症反应。这提示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肺炎衣原体肺炎更为严重。

参考文献

[1]袁红瑛, 张青晓, 李泽芬, 等.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状况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3, 20 (4) :254.

[2]段恕诚, 刘湘云, 朱启镕.儿科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3:459.

[3]Esposito S, Blasi F, Arosio C, et al.Importance of acute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s in children with wheezing[J].Eur Respir J, 2000, 16 (6) :1142-1146.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原因 篇5

1、患儿感染支原体肺炎后,常常有发热,即高、中度发热、低热,热程1-3周,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酷似百日咳,带有粘稠痰;婴幼儿发病急,病程长,病情较重,以呼吸困难、喘憋较突出。

2、部分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的表现,心肌炎时出现胸闷、心跳、心慌、气促、发热,有的常常自觉气短、叹息;肝炎时出现胃口差、呕吐、腹部不适;脑膜炎时可出现神志变化、呕吐、头痛、抽搐等,也有出现各种皮疹。

3、肺炎支支原体感染有轻有重,表现不一,轻者症状只有反复咳嗽,常常被患者及家长忽视,部分可导致过敏性咳嗽,因此,咳嗽2周以上,有条件者应查胸片、支原体抗体,以确诊支原体肺炎。

鸡支原体肺炎 篇6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阳性率高;学龄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我国的病发率较高,是呼吸道感染中一种主要的病原,也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诱发成因之一,社区获得性肺炎在我国有近20%是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而引发,在外国的统计中,甚至高达70%的诱发成因来自于肺炎支原体肺炎,这就显现出了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的紧迫性了。本文为了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将调取某医院2009年8月份到2010年6月份间的89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住院患者病历,对其住院期间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化的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9例都是从某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病历中调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39例,女性有50例,两者比例为1:1.3。年龄从3个月到2岁的有6例,2岁到4岁的有19例,4岁到7岁的有20例,7岁到12岁的有44例,占总病例数49.4%。

1.2 方法 支原体肺炎的确诊标准主要参照相关文献。其lgm抗体的测定工作是由院方从日本富士引进的试剂盒来完成的,主要采用颗粒凝集法配合检测工作,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检测过程中滴度≤1:40则操作正常,≥1:160则为阳性症状。89例患者中都由院方进行送检工作,对患者进行腺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痰支原体培养、痰细胞培养、肝肾功能、 C反映蛋白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抗原检测。在患者住院期间,所有患者都摄胸片,部分症状较为特殊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胸部CT、B超、心肌酶谱、心电图、血沉以及双份血清抗体测定,确保检测工作落到实处。

2 结 果

2.1 该院8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实验室检查数据、胸片以及主要的临床体征、症状如下所述:

患者的主要发病特征为刺激性咳嗽并有持续发热症状,占总病例数的89.3%,其中还伴有胸痛症状的有6例。发热患者的发热等级大多只是中等度,但也有少数(9例)为弛张高热;有40例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均为刺激性干咳。其中发现23例咳嗽过程出现黄绿色或白色黏痰。在治疗过程中,X线胸片一侧呈现出大片的絮状阴影的有80例,其中大部分患者絮状阴影出现在右侧,有49例,占61.25%,胸片左侧出现絮状阴影的患者仅有21例,占28.4%。其中有16例出现胸腔积液症状。痰培养细菌呈现阳性趋势的病例在总病例数中占了16.9%,即15例,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出阳性趋势的有6例。其余病例均由弹性链球菌和阴沟肠杆菌组成。外周的血白细胞在该医院病例数中也显示较为正常,占该医院2009年8月份到2010年6月份间总病例数的67.4%,有60例。

2.2 治疗与转归 所有病例确诊后给予红霉素25-30㎎/(g·d)静滴7-10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2-3个疗程,其中红霉素胃肠道副反应显著者,改为阿奇霉素10㎎/﹙g·d﹚静滴3-5d,停药4d后口服阿奇霉素2个疗程。78例(78.64%)在治疗3-5d后体温下降,咳嗽减轻;16例(15.09%)在治疗7-9d后,体温平稳,咳嗽明显减轻;2例合并军团菌感染高热持续2周后体温才正常。合并其它细菌感染的23例同时给予力百汀或头孢类治疗。89例均在治疗10-12d后复查胸片,吸收好转后出院门诊随访。平均住院11.62d。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仅有细胞膜的非典型微生物,蛋白质丰富,因此选用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一般先红霉素静脉用7-10d,再口服阿奇霉素2-3个疗程,既能控制MP血症又能减少红霉素对肝脏的毒性,本组全部病历均达到了满意的疗效。在治疗中,如体温持续不退,要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支原体血症、支原体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肺外并发症、耐药等。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误诊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该院收治的患儿, 其中男27例, 女35例, 年龄区间为1~14岁, 平均年龄 (5.7±1.2) 岁。其中53例为外院误诊病例, 9例为该院误诊病例。入院前病程已达10 d~2个月, 2周内未应用过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史。最后均因查MP-Ig M阳性而确诊。

1.2 临床表现

全部患儿均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 大部分为持续性顽固性咳嗽, 部分呈刺激性咳嗽, <2岁的患儿多伴有喘息, 还有部分患儿表现为类似咳嗽变异性哮喘 (夜间及凌晨咳较频繁, 而白天基本不咳) 。其中36例病程中出现发热。肺部体征:有哮鸣音11例, 有水泡音17例, 有痰鸣音18例, 只闻及肺部呼吸音稍粗而无明显阳性体征者16例。胸部X线片示大叶性肺炎12例, 支气管肺炎48例, 间质性肺炎2例, 其中1例合并肺不张。白细胞升高23例。肾功能无异常, 13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有轻度增高, 但出院时复查均正常。无其他严重并发症。62例病人于入院时查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 M滴度≥1︰80以上, 或入院时阴性, 4 d后复查为阳性, 其中滴度≥1︰80者12例, ≥1︰160者21例, ≥1︰320者23例, ≥1︰640者6例。并排除了支气管结核、支气管异物等疾病。

1.3 误诊情况

外院或门诊误诊为细菌性肺炎或病毒性肺炎24例, 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13例, 误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9例, 误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7例[1]。入院后该院误诊的9例中, 8例均为<2岁的患儿, 最小1岁1个月, 误诊为细菌性肺炎或病毒性肺炎4例, 误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4例, 还有1例最后均因查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 M滴度≥1︰80以上而确诊。

1.4 治疗与转归

①所有患儿确诊后均给予5%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阿奇霉素10 mg/kg静脉滴注, 1次/d, 持续治疗5 d, 间隔4 d, 再次口服阿奇霉素10 mg/ (kg·d) , 连服3 d, 间隔4 d, 连续服用2~3个疗程。②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处理。③部分患儿咳嗽剧烈影响睡眠的或合并气喘, 给予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溶液进行雾化治疗[3], 重症病人加用甲基强的松龙2mg/ (kg·d) 静脉滴注治疗。④所有患儿输注阿奇霉素前均给予1次量蒙脱石散口服 (1~3岁半包/次, 4岁以上1包/次) 预防消化道症状。所有患者均在7~14 d内好转出院, 出院后继续口服阿奇霉素剩下的疗程, 1个月后复查胸片均明显吸收。出院前及疗程结束时各监测1次肝功能, 未发现因阿奇霉素导致肝功异常。

2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者, 多侵犯5岁以上的小儿,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全年均可发病, 但近年的资料显示MP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且向低龄化发展, 婴幼儿感染也逐渐增多。该病症状轻重不一, 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咳嗽, 可伴发热、喘息, 若有胸膜炎或胸腔积液可出现胸痛、胸闷, 并可发生多系统损害。一般无呼吸困难表现, 但婴幼儿可有喘鸣及呼吸困难。年长儿往往缺乏显著的胸部体征。临床上对该病认识不足易导致误诊, 现分析如下:⑴不同年龄段症状体征差异显著:①5岁以上的儿童误诊的病例大部分是起病不急, 以顽固性咳嗽为主, 部分仅表现为类似过敏性的夜间咳嗽, 而缺乏明显的肺部体征, 常常被误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或“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往往在社区反复给予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及调节免疫药物或抗过敏治疗, 病情迁延不愈而转诊该院。②2~5岁的小儿表现常有咳嗽, 咳痰, 流涕, 多有发热, 肺部可闻及水泡音或痰鸣音, 部分可闻及哮鸣音, 常被误诊为“细菌性肺炎”或“病毒性肺炎”导致病情反复发作。③1~2岁的小儿起病往往较急, 常出现喘息、刺激性阵咳, 痰较粘稠不易咳出, 甚至喘憋或呼吸困难, 肺部多可闻及哮鸣音、水泡音, 可伴不同程度发热, 常被误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或“细菌性肺炎”, 该院误诊的8例均在此范畴, 主要是对幼儿感染支原体认识不足, 入院时<2岁小儿没有常规行支原体抗体检查。应用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3~7 d后无明显好转才开始考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⑵肺部体征不明显, 而社区普遍缺乏胸片检查, 更没有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⑶对该病认识不足, 警惕性不高, 呼吸道感染往往首先考虑细菌性或病毒性, 而未进一步检查MP-Ig M。特别是本病以往多见于年长儿, 该院对于2岁以下的幼儿也未将肺炎支原体抗体列入呼吸道疾病常规检查项目。⑷胸片表现多样化:有的表现为单侧肺节段性肺炎, 有的表现为双侧弥漫网状或结节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肺炎, 有的表现为密度增高的小斑块阴影, 有时仅为肺门阴影增重[4]。⑸少部分患儿抗体出现假阴性或幼儿免疫功能未完善而出现抗体阴性[5], 4 d后应再次复查肺炎支原体抗体。⑹部分患儿合并细菌感染, 应用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 甚至激素治疗, 症状也会稍有好转, 导致误诊未及时发现而迁延不愈。

总之,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临床表现及胸片多无特异性, 往往症状重, 而肺部体征轻、出现晚, 再加上认识不足, 易导致误诊。有条件的医院应把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作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规检查。近年来该院基本不再用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 而是用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来治疗。体会到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好, 输液时间短 (一般只需5 d) , 后续口服只需1次/d, 不良反应少, 只有少数出现轻微的胃肠反应, 但均可耐受, 依从性极佳, 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因此对于咳嗽时间较久, 社区诊所也应提高警惕性, 当使用常规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 应给予阿奇霉素诊断性治疗, 必要时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查肺炎支原体抗体及胸片。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造成患儿身心痛苦及不必要的经济负担[2]。

参考文献

[1]苏爱芳, 梁世鹏, 孙旭红.支原体肺炎48例误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 21 (5) :396-397.

[2]杨金玲.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误诊4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22) :5397.

[3]曲朋安.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 (10) :137-138.

[4]陈苍松.10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0, 22 (19) :2487-2488.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篇8

从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 收集了8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 进行了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均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 其中男50例, 占60%;女34例, 占40%。年龄<3岁26例, 占31%;4~7岁36例, 占43%, 8~14岁22例, 占26%。

1.2临床表现

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程中发热74例占88%;体温37.2℃~38.0℃18例占31%;38.1℃~39.0℃36例占48%;39.0℃以上20例占24%;体温正常10例占12%。全部病例均有咳嗽, 主要为阵咳, 或频咳, 多数喉内有痰鸣音, 但痰不易咳出, 咳出者多为白色黏痰, 白色泡沫或黄痰。胸痛4例为年长儿。两肺闻及湿啰音34例, 占40%;闻及干啰音及痰鸣音30例, 占36%;两肺呼吸音粗无啰音20例, 占24%。

1.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10×109/L46例, >10×109/L 38例。血沉正常30例, 升高54例, 以轻、中度增快为主, 其中最快达55mm/h。心肌酶9例升高, 其中CK-MB, CDH, CPK, SGOT中一项升高者6例, 二项升高者12例。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全部阳性。

1.4 X线胸片检查

肺纹理增粗, 模糊及点片状渗出48例, 占57%;呈大片状阴影14例, 占17%;肺门增浓、模糊22例, 占26%;病变累及右上肺2例, 右下肺42例, 右肺变44例, 占52%, 左肺病变14例, 占17%, 累及双肺26例占31%。

1.5 肺外并发症

肠炎4例, 皮疹6例, 心肺肌受损18例, 心电图异常13例, 其中窦速9例, T波改变4例, 关节痛2例。

1.6 治疗

大多数病例在病初均曾用青霉素及头孢类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治疗, 疗效欠佳。确诊为肺炎支原体后改用红霉素25~30g静脉点滴, 连用4~6d体温正常, 症状改善后改口服。个别患儿使用阿奇霉素服3d停4d, 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总疗程2~3周。在治疗中遇到高烧不退, 咳嗽较频。考虑有合并病毒感染加用抗病毒药物后体温很快恢复正常。本组无一例因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出现胃肠道反应而停药, 有肺外并发症者对症治疗。经上述治疗42例患儿全部治愈。

2 讨论

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几年来由于支原体实验室监测手段的进步及临床观察证明, 其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占30%~40%。年龄有趋小倾向, 应引起重视。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无细胞壁原生物, 本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 可引起小流行, 全年均有发病, 以冬季较多, 且呈逐年增多趋势。临床表现虽有自身特点, 但不典型病例及肺外并发症亦较多。本组患儿出现消化道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粘膜损害等可能与免疫有关。支原体作为原核生物界中最小的微生物, 其结构缺乏细胞壁, 所以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 但对抑制影响担孢子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敏感。有资料表明,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抑制移位霉活位, 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抑制了支原体的生长代谢, 起到了抑菌作用。本组大多数病例在病初未确诊前均用过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 效果欠佳, 经确诊后改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显著。

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和X光线等表现上与其他细菌、病毒感染无特异性, 因此实验室诊断尤为重要。本院采用金标渗滤法, 肺炎支原体快速测试盒, 本试验盒应用基因重组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结合金标免疫渗滤法实验原理, 以间接法检测血清中MP抗体, 具有快速、安全、直观、高灵敏度与高特异性等特点, 故对本病早期诊断有价值, 因此可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常规检测。

综合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上升, 发病年龄小, 临床及X线胸片检查与其他细菌、病毒感染无特异性, 尤其在持续发热或反复长期阵咳临床疗效欠佳时, 要及时做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 以明确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 一旦确诊立即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上)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205.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篇9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支原体肺炎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较为常见, 是指由肺炎支原体导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并伴有肺炎的一种疾病。近些年, 发病患儿的数量越来越多, 约占小儿的肺部疾病的30%[1]。患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的咳嗽, 程度剧烈, 严重时可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 治愈的关键措施为: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江苏省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进行诊治的2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进行诊治的2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其中119例为男孩, 81例为女孩;年龄2.5至12岁, 平均为 (4.6±0.4) 岁, 患儿体质量在10~50 kg之间, 平均为 (19.2±0.3) kg;患病时间为5~12 d, 平均为 (8.5±3.0) d;患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 肺部听诊有啰音。将所选的患儿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儿应用罗红霉素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组患儿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 未见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儿静脉滴注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 药物由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注册号码为:H20000197, 1次/d, 每次静滴量根据体质量进行配备, 10 mg/ (kg·d) , 连续应用5d为一个疗程, 中间停药3d, 连续应用2~3个疗程。对照组患儿口服罗红霉素, 药物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为:国药准字H10970292, 剂量根据5~8mg/ (kg·d) 进行服用, 2次/d, 连续应用10 d为一个疗程连续应用2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时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中制定的疗效标准[2]主要是经过3周的治疗后, 观察患者的咳嗽、体温等临床症状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显效的标准:患儿经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 咳嗽症状基本消失, 很少见有不良反应, 进行X线片检查未见有肺部炎症征象;有效的标准:患儿经过治疗后体温基本恢复正常, 咳嗽症状有所好转, 出现的不良反应小, 进行X线片检查见肺部炎症有所吸收;无效的标准:患儿经过治疗后, 咳嗽、体温未见明显好转, 甚至有所加重不良反应出现较多, 进行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 以χ2来表示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通过对本文的患儿进行研究得出,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94.0% (94/100) , 其中有2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0% (82/100) , 其中有13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较为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患儿越来越多, 由原来的20%升高到30%, 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 其中最多见的年龄段在3~9岁[3]。肺炎支原体属于细胞与病毒之间的一种原核微生物无细胞壁, 具有丰富的蛋白质, 同时具有DNA或者RNA, 因而, 这类病原体对抗生素有高度的敏感性, 对于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能够出现高度耐药的作用[4], 能够阻碍抗生素的作用, 但是对大环内酯内抗生素较为敏感, 其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细胞壁的合成。在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时, 首先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罗红霉素为过去临床上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常用抗生素, 但是临床效果并不显著, 同时会给胃肠道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5], 近些年, 已经逐渐被其它种类的抗生素取代,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为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对患儿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而且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有高度的生物利用度, 能有效的针对炎症部位发挥疗效能够有效的渗透组织, 大多数患儿能够耐受。

综上所述, 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治疗时, 要充分结合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等, 一经确诊应立即使用阿奇霉素, 早期进行对症治疗, 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临床效果显著, 明显降低了患儿的后遗症,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唐涛.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0例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2, 42 (1) :561-562.

[2]任彩云.阿奇霉素治疗84例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临床肺科杂志, 2011, 20 (5) :102-103.

[3]裘敬竹.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1, 15 (13) :64-65.

[4]布蕾蕾.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中国民康医学, 2011, 23 (2) :64-65.

简析鸡支原体病流行因素 篇10

1 流行因素

1.1 鸡支原体自身的致病性

支原体感染鸡的呼吸道后, 主要破坏鸡气管和支气管的纤毛, 使之部分或全部脱落, 导致支气管的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 使得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及气管粘膜的分泌物无法向外排出, 而沉降到细支气管的末端及毛细支气管中, 逐渐使肺小叶发生病变, 进而造成肺组织肉变、硬变或坏死。另外病原体 (支原体、大肠杆菌等) 还可以经过肺内一级支气管直接进入腹气囊、前胸气囊或经过感染的肺脏迅速在气囊中进行扩散, 并进一步侵入胸腔、腹腔甚至一些长骨中, 造成全身性感染。

1.2 鸡的年龄也影响支原体病流行

鸡对支原体流行感染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强, 但雏鸡发病之后所表现症状比成年鸡明显。

1.3 混合感染加重鸡支原体病的发生

在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的条件下, 即使致病力相当弱的毒株也会引起鸡群暴发支原体病。鸡在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等疫苗后, 也会发生支原体病的原因。除了传染性支气管炎和新城疫这两种病毒可以促使支原体感染加剧之外,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 以及一些引起免疫抑制的病毒如马立克氏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殖症等的合并感染, 都可以使慢性呼吸道病病情明显加重。

1.4 环境因素的影响

密度过大不但会加剧病原的传播, 同时对鸡群也是一种应激因素, 可以造成鸡群的抵抗力下降, 易于感染疾病。粪便不及时清理、通风不良不但使鸡舍空气污浊, 而且使鸡舍氨气浓度过高, 刺激鸡的呼吸道粘膜, 使得气管粘膜上皮绒毛肿胀, 摆动功能下降。如此很难将气管粘膜表面所粘着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颗粒从气管中清除, 反而沉降到肺部和气囊, 并在此滋生而诱发疾病。

1.5 营养因素的影响

饲料营养水平低或营养的不平衡也会引起鸡支原体病。如饲料缺乏维生素A时, 使得呼吸道粘膜的完整性和粘膜局部免疫功能受到影响。

1.6 季节因素的影响

主要是冬春季节养殖场取暖和通风难以兼顾所致。在北方地区, 冬春季节可以通过及时清理粪便, 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并采取负压通风, 同时适期投药预防的方式, 来弥补因注重保温所导致的鸡舍空气污浊引起的呼吸道病。

2 鸡支原体病的传播方式

鸡支原体病传播的方式有两种。

2.1 直接接触传染

感染鸡只通过呼出的带有支原体病原的气体, 迅速传播其他的鸡。

2.2 经卵传播

上一篇:区域海洋经济研究前瞻下一篇:反馈达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