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专业家具设计

2024-07-11

制造专业家具设计(精选十篇)

制造专业家具设计 篇1

市政配套系列:井壁弧形模块、井壁矩形模块、雨水井、沟盖、窨井盖、水表盖、侧石、平石、植草砖、树围、工艺护栏等。

水利配套系列:生态连锁块、挡墙、空芯实芯六角护坡、渠道砌块、驳岸块等。

高速公路配套系列:路缘石、路肩、拱型骨架、人字型骨架、边沟板、蝶型边沟、踏步板、护坡等。

高速铁路配套系列:步行板、电缆槽、盖板、桥栏、路基护栏、拱型防护等。

现已自行设计开发1000多种产品,欢迎各新老客户垂询!

扬州国路塑业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高邮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内电话:0514-84623050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篇2

机电工程系[专业介绍]发布时间:2009-1-9-15:56:33

一、学制:2-4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所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工艺装备设计,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化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专业基本要求

(1)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完成公共课所定学习任务,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一种计算机语言。

(2)懂得机械工程、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了解工程中常见的机电控制技术和方法以及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学会一般机电控制的维护与维修能力。

(4)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技能。

(5)具有CAD/CAM相关软件的应用技能。

(6)证书要求

①英语二级

②计算机一级

③取得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的钳工、车工、数控编程和数控机床操作等任意两个工种技能等级证书。

四、本专业主要工作岗位

1、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工艺装备设计。

2、自动化加工过程的控制。

3、机械加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4、数控程序编制与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

5、计算机操作和CAD/CAM软件的应用。

制造专业家具设计 篇3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1.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

1.1职业教育的要求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以掌握专业技术技能为重点,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包括迁移能力和把技能及知识应用于新的情景和环境中去的能力,如任务技能、任务管理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课程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是否能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1.2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职业教育较明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地方性、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方面。课程设置体现人才培养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掌握行业技术技能特点。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进专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2.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2.1课程设置的内涵。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教学单元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各课程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各专业对本专业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开设的课程门类、合理的课程结构和合理的课程内容。课程门类的开设指各教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前、后置课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2.2高职教育合理的课程设置

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职业教育认知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职业教育要求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教学方法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课程设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它对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就业起关键性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设置

3.1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实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针对机械加工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操作方法和协作能力;能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订及机床夹具的设计、机床操作及维护、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的编程及操作、应用绘图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机械设备的装配、安装、调试及维修等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要求。根据该人才培养目标,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设置了通识必修课、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每项要求都设置相对应的课程。根据素质结构的要求,在通识必修课程里,设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和体育、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素质。根据职业技术能力要求,在专业核心课程里,设置了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机械设备装配与维修技术、数控编程与操作、Pro/E技术等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设置了相应的专业实践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如,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机械工程产品3D设计与制造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具有相应的岗位技能。

3.2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

为了更好的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岗位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真实操作技能,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与尝试,构建符合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构建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分为4个课程模块,即通识课、专业课、集中实训课和顶岗实习课等课程,其中,通识课程分为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又分为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体系如下图:

图1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

其课程体系体现了职业教育和工学结合的特点。

通识课程是职业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基本素质。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基本素质。

专业课程开设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对应于某一行业或服务领域的岗位群,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根据行业背景、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发展过程等开设,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选修课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选修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的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立突出基础性、新颖性、实用性和独创性的结合,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等价性。

顶岗实习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4.课程设置服务于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

学生就业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地方性,是指就业的地区;二是行业性,是面对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根据学生服务的地方特色和行业进行课程设置。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是在机械行业和其他与机械相关的行业内面对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在课程安排上,应从就业的岗位技能要求出发,开发相应的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岗位技能要求的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既要做到面向行业岗位,面向地方特色,主要专业技术课程针对性强,为学生提供对口的岗位技能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在学校掌握对应岗位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具备相关的职业素质,从而能更快地进入工作岗位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马如宏,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探讨,教育与职业,2006年35期;

[2] 吕岩荣;王宏启;李光宇,试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年32期;

[3] 陈新,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合理化设置探究,《广西教育》2012年 第39期;

[4] 韦玮 俞建伟 陆开宏,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实践类型与课程设置探讨,高教探索,2009年02期;

[5] 郑春燕,普通高师院校GIS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06年02期;

[6] 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寧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7] 林淑清,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专业设计制造 篇4

市政配套系列:井壁弧形模块、井壁矩形模块、雨水井、沟盖、窨井盖、水表盖、侧石、平石、植草砖、树围、工艺护栏等。

水利配套系列:生态连锁块、挡墙、空芯实芯六角护坡、渠道砌块、驳岸块等。

高速公路配套系列:路缘石、路肩、拱型骨架、人字型骨架、边沟板、蝶型边沟、踏步板、护坡等。

高速铁路配套系列:步行板、电缆槽、盖板、桥栏、路基护栏、拱型防护等。

现已自行设计开发1000 多种产品,欢迎各新老客户垂询!

弧形模块

排水槽

挡墙矩形块

路缘石图纸

扬州国路塑业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高邮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内电话:0514-84623050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求职简历 篇5

XX.9-XX.1广东某市科学技术协会专职副主席

1988.10-XX.9广东某市第一机械厂厂长兼书记

1976.1-1988.10广东某农机一厂工程师、生产技术副厂长

先后当选某市第三届政协委员,中共某市第八次和第九次党代表,某市第十届和某市第七届、广东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华南理工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毕业-1976-01-01所学专业一:机械设计制造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1972.9-1976.1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机械高级工程师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领导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调整产品结构、改善生产条件、降代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营销等,使企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年年上新台阶。主持研究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4项获国家专利,2项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并纳入“国家星火计划”和“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

先后30多次被评为县、市优秀厂长和优秀共产党员,某市第三批优秀中青年专家,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先进生产工作者(劳模)、广东省山区建设优秀人才和广东省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称号,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详细个人自传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机械制造业25年,任国有企业厂长兼书记XX年,任外资电子线材企业总经理2年。一直对企业的人事、财会、技术、业务、生产、品质、物流及行政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出色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并熟悉ISO标准和国家政策法规。完全胜任企业厂长或行政、人事、生产经理或相关职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探究 篇6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化专业 特色

【中图分类号】TH122-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063-01

随着我国科研领域的发展,高校和学生也看到了机械制造的就业远景。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和人生价值。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学科基础是机械设计和制造,同时涉及的其他科学领域较多。技术来源主要是国际上成熟的经验理论和先进技术,这样机械制造领域的复杂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教师开展教活动要重视专业特色的发挥,给学生讲完基础理论知识后,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一、科学设置专业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工业生产中,机械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我国机械应用人才出现短缺的现象。这就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是优秀人才的摇篮,对技术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为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专业化人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需要设定科学的培养目标。

(1)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高校对机械人才的培养基于对社会的客观认识,培养的人才要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因此,通过专业化的课程设置,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机械制造具有自动化的优势,因此除了工业领域之外,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种大环境下,需要大量的机械自动化应用和研发人才。但是市场上这种人才比较欠缺。因此高校教育要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也要为机械行业发展瓶颈期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2)为机械行业发展储备战略性人才。我国传统的高校的教育理念相对比较保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为主。但是现阶段,我国高端型人才比较欠缺,说明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不科学性。这种现状应该得到改变。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要重视对学生基础能力的提升,又要重视专业能力的提升。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经历丰富的实践活动,将未来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贯穿于实践中。此外,高校要认真分析战略性人才储备模式,对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有正确的认识。这样就明确了培养方式,学生在毕业以后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培养目标确定后,就要根据目标科学设置相关课程,保证学生经过系统化的课程学习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课程的设置应该以社会背景为前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主体以农业为主。因此使用机械的目的主要是带动农业的发展,通过农机产品的使用,有助于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机械设计及自动化领域的人才将会出现严重的短缺现象。因此,课程设置的方向主要趋向于农机方面。具体来说,课程设置要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进行,避免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输出。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非常重要,要保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储备。因为教育者的水平决定人才培养水平。此外,实践性课程设置也是重要一环,高校可以建设实践基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为主,但是机械制造领域的理论教学并不是行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因此,教学模式的创新非常必要,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亲自动手,使学生对机械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课本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通过道具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也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发散性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特色教学内容的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把握核心教学内容,以行业专家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

三、专业特色探析

任何专业都有与其他专业的不同之处,每个专业都要根据专业特色进行教学,因此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的分析非常必要。

(1)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让学生坐在课堂上记忆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实践教学时代已经到来。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基地学习。同时,理论知识的讲述应该以实践为辅助手段,促使学生“活学活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操作能力。

(2)突出专业特色。突出专业特色可以摆脱“大而全”的教学弊端。知识体系的全面性有助于学生夯实基础,但是并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专业特色的设置非常必要。專业设置要有侧重点,让学生都能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学生的专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此外,现代用人单位非常看重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优化专业特色的同时,基础知识,职业道德等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四、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就业空间较大。因此,高校将其作为重要专业,旨在培养高水平的机械制造人才。由于这一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突出这一专业特色,提升教学水平。文章首先分析专业培养目标,其次分析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最后探析专业特色。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特色的发挥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岩.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04)

[2]陆凤仪,徐格宁.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特色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01)

[3]刘静,孙曙光,宋继良.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J].林区教学.2012(04)

制造专业家具设计 篇7

基于上述情况, 对于我们开设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来说, 同样面临这样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家具人才。下面, 针对我校该专业的具体情况, 我将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本专业原有的课程设置均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 实践部分只放在每学期的最后一周来完成, 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的不够紧密, 忽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同时, 没有很好的研究学生的实际水平,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并且忽略了社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这使得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 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人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缺乏责任感, 创新能力弱。他们需要在家具企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成为合格的家具人才, 这就把人才的培养一部分责任交给了家具公司, 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适应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 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做了一定程度的整合和改革。

2.“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2.1 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对家具行业来说, 要使毕业生从学校到走向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上岗, 这就对“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很高的要求, 它不仅仅需要专业教师的参与, 同时还要邀请行业专家, 以及家具公司的管理人员及高级技师, 三方人员共同协商, 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要紧密联系企业生产需要, 详细了解家具企业工作岗位分工, 按照相应岗位来设置必要的课程, 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 共同考核学生的能力与水平, 这样才能满足家具行业和用人单位对家具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需要。

2.2 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 学生入学时的学习成绩非常低, 如果对它们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 往往收效甚微, 相反, 当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比如: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项目教学法等,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例如:《木工机械》这门课程, 讲车床时, 可以设置一个项目,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车一个回转体零件, 整个授课在校内实训室来完成, 通过这样的演练, 学生不仅能完全掌握车床结构和用途, 同时还能熟练地使用设备, 学生不仅能全神贯注的上课, 不开任何小差, 同时看到自己的作品时, 也有一种满足感, 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家具专业的实践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的质量考核, 试卷的成绩占的比重很大。导致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不重视, 从而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 必须建立一套比较规范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考核评价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双重评价, 突出能力考核, 通过具体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同时定期安排学生到家具企业实习, 参与到企业生产中, 结束后, 由企业给出实习成绩。

我国家具行业的设计人才相当匮乏。可采取设计大赛的形式, 由企业给出参赛题目, 由校内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共同打分, 给出成绩。如果获奖作品被企业看中, 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4“双师”团队的建设

学院创造宽松的环境并给予支持和帮助, 鼓励中青年教师考研使得所有任课教师皆取得硕士学位。

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使他们迅速掌握正确的教学教研方法。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创建新课型, 进行教学经验交流。

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实习, 了解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 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下厂;教师通过下厂实践, 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从企业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专业技术人员和直接从事专门化技能劳动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逐步增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经过有计划的培养, 使得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梯队合理、知识结构高、从而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2.5 推行学生“双证”制度

根据家具行业的特点, 学生可以考取木材检验工、机械木工、木材干燥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在授课过程中, 我们可以有侧重进行授课, 把职业证书相关知识点作为重点,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生自身实力增强, 使学生拥有自信心,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恐惧心理。

随着我国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室内装饰业迅速发展, 人们对家具产品款式、档次、质量的要求, 对居住环境、工作和生活空间条件的重视都将不断提高和加强, 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要想方设法, 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家具行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现代机械设计制造系统专业发展探究 篇8

1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设计理念

1.1 根据机器的功能要求开发

不同产品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也不一样, 如今倡导小批量的生产就是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生产不同规模的产品, 产品之间的功能差异, 造成了对机器功能更大的考验。对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设计中, 必须根据机器本身的功能, 通过计算机操作使用, 使机器可以灵活的被使用。机械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综合概念, 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产品, 也包含了设计、制造和特定的功能, 以满足要求, 和其内部结构的有机联系。

1.2 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

不同产品的功能和系统都不一样, 据此可以将产品分类, 投入市场以后, 对每一类产品的销售使用情况作市场调差, 分析出具备什么功能的产品被大多数人接受, 然后分析原因,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着力开发, 通过对产品原料的处理、加工, 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外形。先进科技的投入, 大大增加了机械设备的功能, 可以对数据、图像、文字、声音等进行识别分析, 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除了这些主要功能的机械自动化系统中, 应该还可以指定其他设备的内部功能, 那就是, 幂函数, 检测, 控制功能, 结构功能。

由此可见, 上述的功能不仅有利于各种机械自动化产品的设计和分析, 它有助于开拓新的思路, 促进发明和创新。另外, 不同的机械设备有着不一样的用途, 造成了加工机构、运作方式的不统一, 不协调。例如, 金属切削机床, 以产生相对运动的工件和刀具工作的原则的切割作用。因此, 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有联系的变化, 只要加以灵活运用, 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大胆的想象创新, 每个人都可以设计出一流的操作工艺。

2 现代机械自动化系统的效能优势

2.1 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双重提高

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具备自动控制和自动修复能力, 对生产产品的控制要求更加精确, 检测更加灵敏, 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精确度要求更加仔细, 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机械自动化技术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机器代替人力劳动, 对操作的控制更加简单, 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机械统一操作, 只需要在操作室对每个机器的正常运作进行监控, 调整, 保证机器的正常运作。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机械设备的稳定性。例如:数控机床加工工件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产量相对于普通机床增加了5到6倍以上的效率。柔性制造系统, 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可以增加1.5至3.5倍, 并节省约50%的操作人员和40%的操作人员, 缩短生产周期的40%, 减少约50%的处理成本。此外, 由于机械自动化工作可以通过调整软件, 以适应良好的柔韧性, 特别适合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要求, 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加快更换。

2.2 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机械自动化产品通常都具有自动监测, 报警, 自动诊断, 自动保护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 过压, 过流, 短路电源故障时, 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避免和减少人员和设备事故, 大大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机械自动化产品使用电子装置, 机械产品在可动部件和零件的磨损减少, 因此, 它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故障率降低, 寿命延长。

2.3 调整和维修方便, 使用性能改善

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安装和调试, 通过变更控制程序, 实现工作方式的改变, 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的目标以及不断变化的现场参数。这些控制程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输入到控制系统中的机械自动化产品, 而不需要改变任何产品中的元件和零件。对于机械自动化的存储功能的主要产物, 可以预先存储在一些不同配套的程序执行, 并针对不同的对象, 然后根据给定的代码信号输入到指定的程序中工作。机械自动化产品的自动检测和自动监测功能可以在出现故障后自动采取措施, 保证在其稳定工作过程并解决故障使工作恢复正常。由于机械自动化产品, 通常使用程序来控制和数字显示, 操作按钮的数目和处理显著减少, 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和方便。

2.4 多功能, 便于使用

机械自动化产品融合了机械制造和电气生产的技术, 同时具备两项功能, 避免了产品功能的单一性, 双效合一的先进产品不仅自动化程度高, 而且便于使用。机械自动化产品的使用简单是因为大多数自动化产品都具有自动调整能力, 可以根据外围环境的不同将设备自动调整为最佳使用状态, 起到自我保护和最优工作状态。并且很多产品可以在不同的位置, 不同的环境因素下使用, 产品的适用性大大提高。

2.5 节约能源, 减少耗材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节约是国家指定的战略目标, 也是所有企业和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 通过使用低功耗驱动机构的机械自动化产品, 优化调整控制, 设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可以实现显着的节能效果。同时, 机械自动化系统融入了多种学科的知识, 许多功能已经由机电转变为计算机系统, 软件系统, 另一方面, 从硬件系统转移到软件系统, 使机械自动化产品, 降低材料消耗并促进了向小型设备的发展。

3 结束语

政府对机械自动化假设的投入, 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管理模式的提升, 对发展机械制造技术至关重要。广大设计者只有明确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机械设计和制造的主要发展方向及思路, 才能确保我国机械工业的飞跃。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不能把所有的重点和希望都放在高新技术引进上, 应该大胆创造, 所有的新技术都是从长期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要努力成为一个技术创造者而不是传播者, 为我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开辟新的天地。

摘要:根据机器的功能要求开发, 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 不仅有利于各种机械自动化产品的设计和分析, 有助于开拓新的思路, 促进发明和创新。政府对机械自动化假设的投入, 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管理模式的提升, 对发展机械制造技术至关重要。设计者只有明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机械设计和制造的主要发展方向, 才能确保我国机械工业的飞跃。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设计理念,优势,效能

参考文献

[1]李波.浅谈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目标[J].辽宁高职学报, 2008 (4) .

[2]王爱君.职业教育机械专业教材状况的调查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06 (12)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研究 篇9

关键词:模具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是先有中等职业教育, 后有高等职业教育, 而且两者原来都是终端教育, 不存在衔接。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受到重视, 一部分受过中等职业教育学生需要进入高等职业院校, 由此产生了中高职衔接。过去, 由于从中等职业教育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数量较少, 中高职衔接的矛盾并不突出, 近年来, 随着高职生中中职生比例的提高, 中高职衔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模具是工业的重要基础, 是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在现代工业生产中, 70%~90%的生活用品或工业产品加工都离不开模具, 模具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许多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及投入市场的周期都要依赖于模具的开发与制造, 特别是电子、摩托车、航空、轻工、汽车等行业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模具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所需模具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因此, 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迫在眉睫。

一、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模式

(一) 德国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德国的中高职在衔接的过程中, 中等职业的学生在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之前, 除了具备高中文化程度外, 还必须具有一定时间的从业经验或经过一定的补习, 方可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

(二) 美国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美国的中高职在衔接过程中, 其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都有极大的连续性和延续性,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通过系统的衔接模式接轨,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都呈系统性, 两者通过课程体系和大纲的对接保障其衔接的顺利进行。

(三) 英国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英国的中高职在衔接过程中, 以国家出台资格证书为特点, 认可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资格及相对应的学校的文凭, 并且两者具有就业与升学同等的效力, 使得职业资格的获得者可以接受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的权利。

(四) 我国台湾地区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我国台湾地区的中高职衔接以“五年一贯制”为其基本模式, 我国台湾地区的“五专”实行学分制, 规定学生毕业前至少修满220学分, 学生在前两年公共课学习结业后允许进行一次专业选择, 在具体教学中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

(五) 我国大陆地区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我国大陆地区的中高职衔接的模式多种多样, 既有“对口招生模式”、“分段贯通模式”, 也有“五年一贯制模式”。“对口招生模式”是指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通过三年的中等职业学习, 通过一定的考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普遍采取3+X考试模式, “3”主要是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课程, “X”指专业综合考试, 各个地区, 根据不同的专业, 制定不同的专业综合课程。“分段贯通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合作, 通过分段贯通、联合办学。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招收初中毕业生, 先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毕业后按照考试成绩, 选拔一定比例的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 这就是常说的“3+2”模式。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出现的问题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既有一些共性问题, 也有一些专业的个性问题。例如, 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衔接就是很多专业在衔接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共性问题, 而专业课程的开设及定位就是专业的个性问题。

根据前期的研究可知, 很多课程在开设的过程中, 出现重复开课, 此外, 一些学校在选教材的过程中比较随意, 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教材直接选用高职教材, 既加大了教学难度, 给后期的教学带来极大的麻烦, 也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来了极大的挫伤, 浪费了公共教学资源。

此外,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 由于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和普通中学的基础有很大的差别, 给课程的安排和教师的授课带来麻烦,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工程力学”为例, “工程力学”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拉伸、压缩, 扭转, 弯曲、剪切等变形, 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 对力学基础有着较高的的要求, 普通中学毕业的学生普遍可以很好很快地掌握这些内容, 但是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却无法很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其结果是最后考试的时候, 其差距非常明显。凡此种种说明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 有许多困难亟须解决。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对策

要做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中高职衔接, 系统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模具人才, 首先就要区分两者的定位, 然后根据不同的定位, 做好各自的课程体系的建设, 再根据各自的不同定位及课程体系, 做好教材建设。

在定位过程中, 要注意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组成部分, 其培养的方向是技能型人才, 着重基础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着重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 发挥引领的作用。因此, 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职衔接过程中, 模具中等职业教育偏重于模具制造方向, 重在加工方向, 模具高等职业教育偏重设计, 要求学生不但具备加工能力, 还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 模具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必须从设计到生产加工都可以跟单进行, 这样方可达到教学要求。

综上所述, 两者的定位差距非常明显, 其课程体系的安排也有很大的差距。中等职业教育以加工为主, 因此, 对学生的车、钳、铣、刨、磨等技能要求较高, 在制定模具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过程中, 要突出实训课程教学。模具高等职业教育对设计有一定的要求, 这就要求在课程体系制定模具过程中, 加大这方面的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安排和学习。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载体, 教材建设是中高职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材建设是事关中高职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 做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教材建设非常重要。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有两门核心的专业课:“塑料工程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做好这两门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至关重要。

未来十年, 我国模具根据国内国外市场的发展, 将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在这种大环境背景下, 提高模具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 需要克服定位偏移, 生源结构脱节, 人才培养层次不清等问题, 做好专业定位, 课程体系建设和专业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辛琳琳.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行为模式研究[J].教育科学, 2011, (1) .

[2]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7) .

[3]郭扬, 王琴.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J].职教论坛, 2008, (1) .

[4]李全奎.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 (3)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改革思路,人才培养措施,职业能力

通过近些年我们对企业界进行专业需求调研, 对省内大连、沈阳及南方等二十多家模具类企业进行调查, 直接掌握了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能力培养为主线, 科学设置课程, 实现了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人才, 我们的毕业生是应用性的, 而不是研究型的人才。因此, 以能力培养为基础, 强调对职业能力的培养, 而课程开发是本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二、人才培养措施方案

人才培养定位准确, 能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 能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创新办学模式, 专业特色鲜明。培养方案能较好地适应地方或行业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教学方案, 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模具人才培养方案。

以培养模具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 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体系, 两个体系相互交融和渗透。

⑴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学科的知识, 强调所学知识的应用性, 要通过重组、整合、优化知识体系, 使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到实处。理论教学体系包括四个方面:

⑵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岗位, 具有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理论教学和工程训练相互结合, 强化学生工程实践的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训练:

三、模具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

现代企业急需既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 在办学过程中, 既要克服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 片面地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避免忽视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 片面地追求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 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课程体系的设置。

⑴专业基础能力培养

专业基本理论课程要反映培养层次和职业技术两个特点, 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功能, 必须严格贯彻以“应用”为目的, “必需, 够用”的课程设置原则。由于理论学时的减少, 以及岗位实践的需要, 必须改革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将这些课程进行优化, 重结论的应用, 要以岗位能力为中心, 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术结合起来。另外, 根据专业特点和需要, 与相应的企业联合办学, 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 让学生参加实践, 使他们对工作所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有感性的认识, 将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走向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

模具专业通过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检测、模具材料和热处理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基本能力。

⑵专业能力培养

(1) 模具设计及制造能力的培养

通过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压成型设备、模具制造工艺、数控编程与加工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及制造能力。

(2) 模具CAD/CAM能力的培养

模具行业是技术、资金、劳动密集的产业,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 掌握并且熟练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异常短缺, 高级模具钳工及企业管理人才也非常紧张。很多企业要求模具设计人员要懂绘图软件, 会使用AUTOCAD、PRO/E等绘制模具图纸及加工图纸, 会使用MASTERCAM或UG编写程序, 有一定经验的CNC数控加工人才, 是目前企业最急需的人才。

通过Pro/E、Master CAM和CAXA制造工程师等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模具CAD/CAM能力, 进行三维造型、模具设计及数控加工。

⑶基本素质能力培养

改革基础课程内容, 为学生身心健康,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 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模具专业通过两课、体育、实用英语、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来培养学生优良的基本素质。

如在政治理论课中充实了培养思想意识、健康心理的德育教育课程。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使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使他们认识到, 学习期间认真学习, 不仅为了个人成长, 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走入社会, 从事某种职业, 不仅是为了个人谋生, 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同时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自信心和应变力。

体育的教学确立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新型教育观念, 改变过去的“课程教学模式”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方面, 改革课程内容设置, 建立教学内容新体系, 突出英语应用能力是我们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修订英语教学计划和完善相关教学文件时一直围绕这一重点进行。

语文、数学等文化基础课, 要适应当今信息社会, 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的形势, 教会他们学习, 以便进入社会以后能不断地去获取知识。所以要特别注意加强思维训练、语言交际训练等等。数学教学方面, 教学突出强调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结合数学建模突出以应用为目的, 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增设美育课程,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开设多种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条件, 发展个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 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使用, 如Windows、Word、Excel等, 熟悉界面环境及操作, 将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教学软件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⑷开设有关心理教育的选修课程

聘请心理教育指导教师, 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举办各种心理教育和咨询活动,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完善的人格, 增强身心健康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⑸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讲座的开展, 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⑹开学军训, 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 形成良好的作风和吃苦耐劳精神。

⑺专业讲座。聘请社会上的专家、往届优秀毕业生对全系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企业用人标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让学生了解当前专业的现状, 努力学好专业基本技能, 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基于上述的认识, 本专业在教学计划制订中充分考虑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开设计了相关课程。

综上所述, 人才培养措施的改革是模具专业建设, 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 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王都.模具工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模具工业, 2000, (2) .

上一篇: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下一篇:带通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