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技术与措施

2024-06-13

关键技术与措施(精选十篇)

关键技术与措施 篇1

1 移植前的准备

为提高大树全冠幅移植的成活率, 应在移植前采取适当的技术准备, 以确保植株的成功移植。

1.1 植株选择

选择植株应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要求的品种、树形、规格 (胸径、苗高、冠幅、树形、树相、树势、分枝点高度) 等, 到苗场进行调查, 选树。应选择生长正常要植株以及没有感染病虫害和未受机械损伤的植株。不同类别的树木, 移植难易不同。一般来说, 选择乡土树种进行移植, 成活率较高;若引种移植, 新品种经过引种繁殖试验, 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移植效果更佳。

1.2 移植时间选择

大树全冠幅移植, 如果方法选择得宜, 严格按照技术措施执行, 则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因树种和地域不同, 最佳移植时间也有不同。应根据工程要求, 提前编写移植方案, 合理安排移植时间。 (1) 春季移植。初春是一年四季中最佳的时期。此时植株生长发育为一年中最强, 移植后带来的根部和树冠的受损, 也最容易愈合和再生。此时移植成活率最高。 (2) 夏季移植。可采取增大土球、加遮阳蓬、及时喷抑制蒸腾剂等的移植措施, 其中喷抑蒸腾剂, 是减弱植株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的关键措施, 是大树全冠幅移植的关键技术。在南方夏季的雨期, 此时空气湿度较大, 植株蒸腾作用较小, 也可作为移植的好时机, 但必要把握得当。 (3) 秋冬移植。秋冬季节, 植株处于休眠状态, 但根部未完全停止生长, 有利于被切断根系的愈合再生, 成活率较高。在遇上寒流等因素时, 必须加强对植株的保护, 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总之, 就移植时机而言, 绝大多数树种最宜在春、秋季进行移植。

2 大树全冠幅移植的技术措施

2.1 起掘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在移植前, 检查土壤干湿情况, 防止土壤过干或过湿而使土球松散。如果土壤偏干, 需对将被挖掘的植株做提前灌水处理, 此项工作约要在挖掘前3天左右进行, 以浇足浇透的原则实施灌水, 使树木能充分吸水。其次, 清理植株周围的环境并进行拢冠, 以便挖掘和防止枝条折断。

2.2 挖掘与包装

由于是全冠幅移植, 土球的要求也比一般移植的要求高。挖掘时, 应保证土球完好, 土球大小以胸径的10~20倍为宜, 不得低于10倍。

以树干为中心, 按规定的直径划出土球的范围, 沿线的外边缘挖掘土球。挖时先除去表土, 再行下挖, 挖时遇粗根必须修根, 按45度修整伤口, 可涂抹涂膜剂, 并保护好伤口, 以促进伤口愈合。挖掘到一定深度时, 用铁揪将土球表面修平, 上大下小。土球底部直径一般为土球直径的1/3左右。

移植时建议采用板框, 可使植株损伤小、成活率高。

2.3 吊装与运输

大树全冠幅移植过程中, 尽可能使用起重机械进行吊运, 吊运时应防止植株损伤和土球散落。吊运是大树全冠幅移植的一个重要节点, 直接关系到植株成活率、施工效果及移植后的树形等。一般可采用起重机吊装或滑车吊装、汽车运输。植株装进车厢时, 土球保持向前, 树稍向后, 放在车厢内, 用砖头或木块支稳, 并用绳子牢牢捆紧, 防止土球的摇晃。反季节吊装时还应注意遮阴、保湿, 减少树体蒸发作用。植株运到目的地后, 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要求定好位置, 编号, 以便种植时对号入座。

2.4 种植

通常来说, 种植地宜选在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方, 切忌低洼积水。在地势较低处栽植时, 应首先完善排水系统或选用耐水湿树种。

为了有利于生根, 避免积水和影响根系呼吸, 在移植时土球周围且离土球30~40cm处设2~6根专用通气透水管。种植时首先要定向, 区别向阳面和向阴面, 确保造型丰满、姿态美的一面为主要观赏面。

栽植的深浅应合适, 切忌深栽, 南方根颈部覆土一般不超过3cm。栽植原则是涝地浅栽, 旱地深栽;地下水位高、潮湿多雨的地区宜浅栽, 地下水位低、气候干旱的地区宜深栽;平地浅栽, 山坡地深栽。

栽植时, 应将土球放稳, 随后拆除包装板框。树坑直径应是土球直径的1.5~2倍, 深度是土球高度的1.5~2倍。回填土采用通用种植土加入泥炭土或腐殖土, 混合均匀后使用。填土应该分层进行, 每30cm一层, 一边填土, 一边夯实, 一边浇水。如建筑垃圾多、酸碱度不合适、土壤板结、土壤含盐量偏高、土壤被严重污染等情况时, 还应置换客土、底部加隔层等措施对土壤进行有效的改良。

3 大树全冠幅移植的后期管理

为保证大树全冠幅移植后的成活率, 移植后1~2年内必须加强管理, 并采取一些保证成活的技术措施加以养护。

3.1 支撑固定

新移植的植株最怕晃动, 所以移植后的支撑特别注意地面支撑的稳定性和支撑高度, 高度不得低于植株的1/3, 以树高1/2做支撑高度最佳。应立柱支撑和固定植株, 沿海多台风地区, 还需埋水泥预制柱, 树干与支撑间应用草绳等垫物隔开或用草绳卷干后再捆。待定植2~3年后, 方可拆去支撑。

3.2 水肥管理

定植后, 浇透定根水, 并配合撒生根剂以促进土球内根系生长, 根系好, 植株才能生长健壮。常绿树木还应经常对叶面喷水;雨季则应注意排涝, 树堰内不得有积水。

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后使用。根外施肥以傍晚为宜, 掌握施肥的浓度、用量和方法。如果在城市绿地施肥还须顾及市容卫生和人群健康。

3.3 病虫害防治

植株经过移植, 伤口多, 抵抗力变弱, 极易遭受病虫侵害。对于断枝、伤口应及时涂抹涂膜剂封闭保护。还应根据植株特性及病虫害发生规律, 利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及时有效地阻止植株病虫害的发生。

4 大树全冠幅移植的基本原则

尽管大树全冠幅移植有诸多困难, 但若能合理规划、运用得当, 可以迅速体现绿化效果, 以最短时间发挥城市绿地的景观功能。

4.1 人体医学原理

移植大树就像医生运用人体医学原理, 通过输液打吊针, 伤口消毒各项手段进行移植。涂刷愈伤剂, 剪枝、植树皮、输液、滴灌、防病、治虫、防冻害、保温等等, 就如同医生对病人做手术和护理的道理一样。

4.2 收支平衡原理

正常生长的植株, 根部及叶片吸收的养分与树体生长及蒸腾作用的养分可达到平衡。当植株根部被切断后, 水分和养分的传输能力会严重减弱, 甚至丧失。因此, 在大树全冠幅移植长出新的根系之前, 应及时补给植株营养, 给树输液并结合使用移动式滴灌袋, 从而提高大树全冠幅移植的成活率。

4.3 近似生境原理

植株的生态环境是指影响植物生存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 包括生物因子 (如植物、动物等) 和非生物因子 (如光照、水分、气温、土壤等) 。植株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若光照、水分、气温、土壤等条件发生大变化时, 便会造成植株的衰弱, 甚至死亡。所以, 若要确保植株存活, 移入地生境与移出地生境应相仿, 或移入地生境优于移出地生境, 便能更大提高成活率。

参考文献

[1]赵艳格, 周海涛, 张新军.在园林中应用大树移植的探讨[J].园艺与种苗, 2012.

[2]邓光华.园林工程中的大树移植及其养护[J].江西林业科技, 1999.

[3]徐明宏, 康喜信.园林绿化中大树移植的关键技术及措施[J].林业科技开发.2012.

核桃丰产五项关键技术措施 篇2

近年来,陕西核桃种植发展迅猛,但在一些地方存在着

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等问题。为此,省农业专家服务团核桃专家陈金海通过多年在宜君县的实践总结,提出了核桃丰产五项关键技术措施,供参考。

1.换良种。换良种即通过嫁接更换劣质品种,这是改善核桃品质、提高产量的根本途径。一般针对树龄在30年以下、生长旺盛的核桃树,应以早实的香玲、辽核、鲁光及晚实的清香等品种为主。我省渭北地区嫁接改良最佳时间为4月10—30日,可采用插皮舌接或单芽劈接,接后应加强除萌、放风、设立防风支架、摘心、防寒等管理措施。

2.巧施肥。按园地肥力状况和树龄足量施肥,做到基肥饱、追肥少、叶肥巧。基肥最好在秋季落叶后至上冻前施用,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追肥多以沼液、鸡粪等速效肥为主,宜在4月份、6月份和7月份进行,而且应与浇水或保墒措施相结合。幼树多采取环状施肥,大树采取放射状施肥,追肥多的宜采取穴状施肥。幼树每株施农家肥25—30公斤,大树每株施农家肥250—300公斤。

3.精修剪。树形以开心形为主,干性较强品种宜采用变则主干形,不要过分强调树形,做到因树修剪、随枝作形、有形不死、无形不乱、主次分明、外疏内密。修剪时以冬剪为主,生长季修剪为辅。早实品种应多短截,晚实品种短截主、侧枝。旺树宜轻短截,弱树宜重截。

4.适熏烟。晚霜高发期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晚霜来临的当晚11—12时熏烟防寒,持续到凌晨5—6时,如有连续霜冻,应坚持每晚必熏。熏烟时,在核桃园或核桃大树集中处,各个方位均匀分布草堆,每亩2—3堆。熏烟材料一般选用能产生大量烟雾的易燃物,如作物秸秆、杂草等,也可制作发烟剂(用硝酸铵3份、锯末8—10份、柴油3份充分混合)。

高效养狐的关键技术措施等 篇3

一年进行两次疫苗接种,分别在11~12月留种时和6~7月仔兽分窝离奶3周后,用犬温热、病毒性肠炎、脑炎等疫苗进行逐个防疫接种,并用虫克星药物对狐进行一次体内外驱虫。平时每只狐狸每周喂给土霉素1粒,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2.保持棚舍干燥、卫生

勤洗刷水盆、食盆;夏季每3天进行一次高温消毒,其他季节每5天进行一次高温消毒,及时清除笼舍的粪便和剩料;定期用百毒杀溶液喷洒全场地面及笼舍。

3.科学饲养,精心管理

狐的饲料一定要新鲜,营养全面,易消化。在日粮中,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约占65%,主要种类有小杂鱼、海杂鱼、鱼粉、禽畜下脚料等;植物性饲料为辅,约占35%,主要种类有玉米、小麦、稻谷、黄豆、蔬菜等。同时要喂给维生素A、E、B等。在母狐产崽期间,要增加蛋类、乳类食品。炎热季节应经常向地面洒水,这样既能少起灰尘又可降低温度;在冬季,场地周围要用塑料布围好,以保持温度。

4.掌握发情,适时配种

在日粮中加喂鱼肝油,并适量喂些葱、蒜等催情饲料。从2月中旬开始定期对种狐做发情检查,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放对试情。对已进行交配的母狐,再进行复配,直到母狐拒绝交配为止。母狐配种的要领是注意其阴部颜色的变化,“粉红色早,紫黑色迟,暗红色配种正适宜”。

5.耐心护理,保证成活率

从第一天配种到52天止,在此期间给狐舍更换柔软清洁的干草和做好保温工作。谢绝一切参观,以防流产。每天喂食时,要细心观察,如果母狐叨仔狐,要及时分离或进行药物治疗。对个别无母奶的仔狐,必须及时移出窝箱,进行人工饲养或给别的母狐代养。(江苏省金湖县陈桥镇涧北村梁晓军邮码:211628电话:0517-6405250)

锯末巧制鸡饲料

1.消毒

将锯末筛去刨花、小木棍、铁钉等杂物,用小孔筛把泥土筛去,用0.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方法是:把锯末装入缸内,将配好的高锰酸钾溶液倒入,使溶液淹过锯末10~15厘米,搅拌5分钟左右后沥干。

2.发酵

将消毒后的锯末分层装入池或缸内。每装15~20厘米,用喷壶喷洒30~40℃的温水一次,每10公斤锯末加水12~14公斤,层层压实,装完后上压重物,经3~5天后可加入添加物使用。冬季室内发酵,温度应不低于15℃。

3.配料

关键技术与措施 篇4

1主要措施

1.1 加强领导, 以健全的机制推动高产创建与攻关

只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精心实施, 积极推进, 才能保证创建与攻关顺利开展和完成预期目标。

1.1.1 成立领导小组、强化责任、抓好落实

齐河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 县长为副组长, 县委副书记, 分管副县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1.33 万hm2核心区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指导思想:项目区建设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要钱给钱。局里成立以局长为组长, 总农艺师、农业推广研究员马仁元为副组长、山农大教授王振林、张吉旺, 省农技总站站长曲召令为顾问的技术指导小组, 主要职责是:编制核心区总体实施方案以及年度实施计划, 制定项目运行的具体措施; 制定配套技术规程, 编写、发放技术指导意见和明白纸;负责县乡村农业技术员、农民的技术培训及技术指导、技术咨询。

1.1.2 建立宣传引导机制, 提高项目区农民种粮水平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培训班、田间课堂、印发明白纸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 使群众真正了解粮食高产创建与攻关的意义、方式、方法和优惠政策;建立督查考核机制, 增强主动性, 提高工作效率。县政府把高产攻关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 制定了高产攻关考核办法。加大对相关乡镇高产创建工作的督导、调度, 及时通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1.2 高点定位, 科学规划, 引领创建

为扎实推进核心区高产攻关工作, 每年都邀请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振林和张吉旺来齐河县会同局专家组对核心区粮田进行了深入调研, 综合分析, 对高产攻关工作进行科学规划。

1.2.1 规划好整体布局

2013 年规划了高产攻关核心区1.33 万hm2, 带动全县粮田实施整建制高产创建, 2014 年规划了绿色攻关模式核心区1.33 万hm2, 辐射带动全县粮田实施整建制高产创建。

1.2.2 选择好核心区和示范区

在核心区和示范区的选择上, 始终坚持3 个原则:交通便利, 粮食生产基础条件好;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大, 单产、总产水平较高, 且中、高产田成方连片 (土壤有机质15g/kg以上, 有效磷19.1 mg/kg以上, 速效钾105 mg/kg以上) ;村班子健全、工作能力强, 群众基础好。

1.2.3 科学高点制定创建目标

2013 年核心区逐步实现小麦单产620kg、玉米单产700kg, 2014 年核心区逐步实现小麦单产715kg、玉米单产785kg、带动全县小麦平均产量达到560kg/667m2以上, 玉米平均产量达到620kg/667m2以上, 全县粮食实现增产5% 以上。

1.2.4 制定好施肥方案

根据取样测土化验数据, 本着“以地定产, 以产定肥”和“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中微量元素平衡施肥, 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原则, 针对性制定高产高效的施肥方案, 科学施肥, 减少过量化肥的投入, 防止肥料滥用, 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减少不合理施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 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保证粮食高产创建走绿色化, 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1.2.5 集成好配套技术措施

以提升耕地质量保证粮食均衡增产为目的, 集成组装与优良品种相适应的主推技术, 实现良种良法、农技农艺的有机结合, 大力推进小麦玉米绿色化标准化生产。集成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七配套” 技术、夏玉米‘六融合’ 技术等技术措施。小麦重点推广秸秆还田、配方施肥、深松整地、宽幅播种, “氮肥后移”“一喷三防”、玉米重点推广种肥同播、宽垄密植、精准施肥、一防双减、适期晚收技术, 达到节水、节肥、环保。

1.3 加大投入, 以优良的条件保障攻关

积极整合资源要素, 持续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 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改善生产条件, 确保核心区中高产田达到100%。

1.3.1 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2013~2014 年齐河县连续承担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 项目资金80 万元。在省、市土肥站指导下, 齐河县土肥站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重点开展了“三精、三建立、二推广”八项工作, 全县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到95% 以上, 核心区配方施肥技术达到100%。在全县范围内采集土壤样品1500 个, 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等18 项指标进行了化验分析;通过秸秆还田、深松 (耕) 改土、增施商品有机肥、配方施肥等技术, 使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大幅度提高, 土壤团粒结构更加合理, 土壤通透性良好, 保水保肥能力得到提高, 耕地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为实现耕地质量不断提升和粮食绿色增产奠定了基础。

1.3.2 整合涉农项目, 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针对洪涝、干旱频发的实际, 围绕耕地质量建设, 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抗旱防汛并举”的原则, 全县开展了农田水利大会战。

1.3.3 实施土地整理改造工程

2013 年以来, 争取上级土地整理改造项目3 个, 整治总面积4133hm2。其中祝阿镇667hm2刘桥镇333hm2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竣工;焦庙镇600hm2的千亿斤粮食项目已竣工;华店乡整乡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整治面积4100hm2, 农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1.3.4 实施农田林网工程

为防风固沙, 减少沙尘暴、干热风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改善农田气候和生态条件, 我县扎实开展了农田林网建设。对于网格过大的林网, 按照16.7~20hm2的网格标准, 重新开挖沟渠修路, 高标准进行绿化;对沿黄风沙严重的乡镇, 按照6.67~10hm2的小网格标准进行建设;对于林带残次不全的林网, 高标准补植完善;对于树种老化、建设标准低的林网, 有计划地推进更新改造。共计新建完善农田林网5.33 多万hm2, 植树600 万株, 全县百万亩粮田林网率达到100%, 呈现出树绿水清、林茂粮丰的良好局面。

1.4 抓好试验、示范, 以科学的数据指导攻关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 结合小麦玉米品种展示与对比、玉米宽垄密植三位施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把“肥效对比、肥料利用率等试验作为重点来抓。2a完成67 个试验, 获得有效数据6 万余项, 利用计算机技术, 建立了“齐河县小麦、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施肥指标”, 完成“齐河县小麦肥效对比试验研究”、“齐河县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齐河县小麦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 “玉米宽垄密植三位施肥试验”为我县粮食连续增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1.5 强化服务, 以先进的技术支撑绿色攻关

1.5.1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为推进关键技术由点到面全面开花, 充分发挥科技在粮食高产创建中的支撑作用, 加强县级科技队伍建设, 组建了以马仁元、张平、俞仁涛为主的5 人专家组和65人农业技术组。每个村至少10 人的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区, 所有村庄10 个科技示范户现形成“技术专家、技术骨干、农村科技示范户”三个科技服务体系。

1.5.2 加强科技理论培训

聘请山东农业大学的知名教授王振林和张吉旺同志常年担任我县粮食生产技术顾问, 定期来我县举办农业高新技术讲座, 培训县、乡技术骨干达1000 多人, 提高了农技队伍的科技水平。

1.5.3 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步伐

充分实施好国家良种补贴项目, 积极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品种, 全县良种推广应用率达100%, 先后引进了济麦22、良星77、良星66 和郑单958、登海605 等多个小麦、玉米良种。核心区实现了品种统一。

1.5.4 搞好农机、农艺结合

大力推行小麦、玉米机播机收等机械化作业, 减少劳动力, 提高生产效率, 节约成本。全县新增各类农机6000 多台套, 农机保有量达到10 万台套, 其中小麦机械化水平100%, 玉米机械化水平90%。

1.6 强农护农, 以良好的政策促进攻关

1.6.1 严格落实中央和省财政惠农资金

2013~2014 年, 共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3.3 亿元, 农机补贴资金800 万元, 有针对性地加大农业保险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的宣传, 引导广大农民自愿投保, 落实小麦、玉米保险面积33.33 万hm2, 实现了全覆盖。

1.6.2 广泛筹措县、乡支农资金

2014 年全县多渠道筹集抗旱资金341 万元, 小麦弱苗施肥补助资金291 万元。配套粮食保险资金220 万元, 保证了小麦保险及早签约。投资160 万元, 扩建、新建农机学校和监理站, 培训农机驾驶员6 期, 1300 人次, 农机维修人员4 期, 1200 人次。

1.6.3 及时足额免费发放小麦“一喷三防”药品, 充分发挥“一喷三防”技术作用

引导全县农民利用“一喷三防”作业方式防治小麦后期病虫害, 防早衰、促灌浆、增加粒重, 实现高产稳产, 全县“一喷三防”实现全覆盖。

1.6.4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实行玉米免费供种

为确保核心区玉米良种全覆盖, 从2013 年开始, 县财政每年拿出900 多万元专项资金, 对高产创建核心区进行免费供种 (登海605、郑单958) 。

1.6.5 加强各项惠农资金监管

加大审计和监督力度, 做到资金专款专用, 杜绝截留、挪用, 一经发现, 严格追究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的责任。同时, 超前部署, 及早储备抗旱和春耕秋种所用物资。大力净化农资市场, 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拉网式检查, 共出动执法人员300 余人次, 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子、农药和化肥。

1.7 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

齐河出台了《齐河县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奖励扶持办法》, 对发展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给予重金奖扶。全县百亩以上大户达到117 个,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66 家, 家庭农场72 家。同时, 重点培植了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提供农民代耕, 广播, 保护, 代灌溉, 农业培训“四代文化全方位的服务。2013~2014 年, 该公司实施了1.33 万hm2攻关核心区统一飞防作业, 并签订了1.33 万hm2的深耕深松作业合同, 年总服务面积可达11.33 万hm2。目前, 该县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达到168 家, 社会化服务面积将突破6.67 万hm2。

2关键技术

2.1 小麦技术

2.1.1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品种济麦22、良星77 等。

2.1.2 秸秆还田

前茬作物收获后, 将秸秆粉碎还田, 秸秆长度≤ 10cm, 均匀抛撒地表。

2.1.3 深松、旋耕整地

深松机深松30cm以上, 深松后及时旋耕, 机械整平。旋耕前施底肥, 依据产量目标、土壤肥力等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一般每667m2施44% (14-22-8) 配方肥50kg, 并增施有机肥2000-3000kg。旋耕后及时耙压。

2.1.4 宽幅精播

适播期内 (10.3-10.12 日) 用25 马力以上动力机械适墒宽幅精播, 播种时日均温16~18℃。按每667m2基本苗18 万~ 25 万确定播量, 每推迟1d, 增播量0.5kg/667m2。

2.1.5 机械镇压

播种后和春季开春后镇压2 次, 踏实土壤, 弥实裂缝, 保墒防冻。

2.1.6 浇越冬水

气温下降至0~3℃, 夜冻昼消时灌水, 保苗安全越冬。

2.1.7 重施拔节肥水

返青期亩总茎数低于70 万或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 且日均气温3~5℃时浇返青水;拔节期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配方肥40% (30-0-10) 30kg。

2.1.8 机械喷防

化学除草剂冬前及时预防焦点稻纹枯病、白粉病、瑕疵、蚊子、壁虱、病虫害。

2.1.9 一喷三防

后期的杀虫剂杀菌剂, 磷酸氢钾、羊, 现在是可行的控制病虫害预防性 (半干燥的热风) 。

2.1.10 机械收获

籽粒蜡熟末期完熟期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的时间。

2.2玉米技术

2.2.1 播前准备

2.2.1.1 精细整地

播种前, 进行灭茬, 以确保播种质量。

2.2.1.2 品种选择

选择生育期适宜、耐密抗倒、高产稳产易机收玉米品种:登海605。

2.2.1.3 精选种子

种子要包衣, 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95% 以上, 适合单粒精播。

2.2.2 精细播种

2.2.2.1 播种时期

前茬小麦收获后, 贴茬抢时尽早播种, 力争6 月15日播完。播种同时进行播种沟镇压, 若土壤墒情不足, 播后及时补浇“蒙头水”。

2.2.2.2 播种方式及密度

采用单粒精量播种机进行免耕贴茬精量播种, 平均行距60cm, 平均株距22cm, 每667m2保苗5000 株左右, 保证实收株数4800 株左右, 播深3 ~ 5cm左右。做到深浅一致、行距一致、覆土一致、镇压一致, 防止漏播或重播。

2.2.2.3 种肥同播

在播种的同时, 将10kg磷酸二铵、10kg40% (20-10-10) 硫包衣控释肥、1kg硫酸锌混匀后耠施在种子的两侧 (种、肥间隔10cm) 。

2.2.2.4 化学除草

播后苗前, 土壤墒情适宜时或浇完“蒙头水”后, 用40% 乙阿合剂或50% 乙草胺加百草枯, 兑水后进行封闭除草。

2.3 苗期管理

2.3.1 清棵疏苗

玉米4~5 叶期, 去除弱株、病株和多余的玉米株, 保证玉米苗全、齐、匀、壮。

2.3.2 防治病虫害

用25% 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50% 多菌灵500-800 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防治褐斑病。用灭幼脲和高效氯氰菊脂等喷雾防治粘虫、棉铃虫。用10% 吡虫啉或40% 氧化乐果乳油喷雾防治蓟马。

2.3.3 追施苗肥

玉米6 片展开叶时, 将30kg 40% (20-10-10) 硫包衣控释肥沿行间玉米株15cm一侧耠施入内。

2.4 穗期管理

2.4.1 遇旱灌溉

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灵活灌溉, 防止“卡脖旱”。

2.4.2 防治玉米螟

小喇叭口期后, 用1% 辛硫磷或3% 广灭丹颗粒型触杀剂进行灌心防治, 用药1~2kg/667m2。

2.4.3 化控防倒

在玉米6-7 片展开叶期喷施玉黄金等化控剂预防倒伏。

2.5 花粒期管理

2.5.1 补施花粒肥

抽雄至吐丝期, 每667m2补施10kg尿素, 在距植株10cm左右耠施。

2.5.2 及时浇水

开花和灌浆期如遇旱应及时浇水, 保证正常授粉与灌浆。

2.5.3 一防双减

玉米授完粉后, 用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混合液对玉米植株喷雾, 达到消灭玉米后期虫害和病害的目的, 飞防为佳。

2.6 适时晚收

关键技术与措施 篇5

辽宁省谷子新品种推广中关键技术措施探讨

辽宁省辽西地区谷子播种面积约占全省谷子播种面积的80%左右.该区丘陵山地较多,土质瘠薄,气候干旱.由于该区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合谷子抗旱耐瘠、喜光喜温的特性,谷子一直是该区主栽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辽宁省旱地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疗保健意识增强,谷子因其营养丰富、医食同源、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而备受消费者关注,国内外市场对谷子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谷子价格不断上升,谷子已成为辽西旱地农业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部分地区已步入产业化的发展轨道.培育优良谷子新品种并加以应用,尽快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对旱地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 者:刘志 LIU Zhi 作者单位: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辽宁,朝阳,12刊 名:杂粮作物英文刊名:RAIN FED CROPS年,卷(期):200929(2)分类号:S565.504(231)关键词:

水产高效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措施 篇6

关键词:水产高效健康养殖;水质管理;苗种管理;饵料管理;安全用药技术;提高效益

水产高效健康养殖是指掌握养殖种类的生活习性,为其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放苗时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经过疫病检测的抗病性强以及生长速度快的苗种;选择先进的养殖方式、合理的投苗密度,水质调控要做到各项理化指标合理、均衡;要选择优质新鲜的饵料,蛋白含量要达到养殖品种的要求,使其达到最快生长速度;疾病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使得养殖种类快速健康生长的养殖方式。近年来沧州市采取了水产高效健康养殖的方式,养殖水平以及养殖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养殖产品质量90%以上达标,对关键技术措施做如下总结。

1 水质管理

1.1 养殖水源

要选择水质清洁、优良、水质无污染、水的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的要求,最好使用无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污染的河道、湖泊和沟渠的水源,用水量要满足养殖需要,取水方便,交通方便,电力充足,池塘四周保水性好。养殖池塘要具备进排水闸,进排水方便且不能交叉感染。

1.2 水质调控

1.2.1 理化指标 养殖用水各项理化指标都要达到要求,经常检测各项理化指标,其中包括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养殖过程中溶解氧与养殖种类生长的关系很大,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能够减轻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毒害作用,促进食欲和生长发育,提高饵料利用率。方法是投放增氧制剂、铺设增氧管道或安装增氧机。pH值过高或过低,对养殖动物有直接的危害,调整至适宜的pH值,有利于养殖动物的生长。氨氮含量的高低对养殖动物的摄食影响很大,所以养殖期间严格控制投饵量,以免残食过多造成氨氮含量超标。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的中间产物,在水体中累积到一定的浓度时,能迅速破坏鳃组织,使鳃细胞肿大,导致养殖动物发病甚至死亡,所以控制投饵量尤其在养殖后期尤其重要。

1.2.2 生物指标 放苗前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适当肥水,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当透明度高时水体中生物量小,这时要通过施有机肥或无机肥繁殖浮游生物,保证所投放的苗种前期饵料量充足。

以上所述,所谓“养鱼先养水”是硬道理,保持优良的水质环境是养殖种类健康养殖、取得高产高效的重要前提条件。

2 苗种管理

苗种选择的好坏是关系养殖成败的关键一环,所以加强苗种管理、提高苗种质量是管理者的责任,也是对养殖生产者的保护,是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产品品质的基础,只有投放高质量的苗种才能在养殖过程中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减少发病几率,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沧州市拥有海水苗种生产厂家120余家,淡水苗种生产厂家10余家,水产苗种95%都是本地生产,对于苗种生产行政管理和安全管理较集中,但规范苗种生产过程,强化苗种质量安全也是一项重要任务。每年通过苗种生产专项整治,对水产苗种持证生产、生产过程用药以及苗种检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1 掌握苗种生产厂家情况

近年来,每年的生产季节沧州市农牧局水产科组织技术单位和渔业执法单位对苗种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苗种生产许可证是否及时换发、生产品种以及亲体数量、大概生产苗种数量、三项纪录是否完整、是否使用违禁药物等内容,对于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企业限期整改,规范苗种生产过程,掌握全市苗种生产情况,及时对养殖户发布苗种行情,确实为渔民办实事。

2.2 对苗种生产厂家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单位每年对苗种生产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并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用药指导,技术人员以点带面,经常对周围的育苗场进行巡视,切实掌握生产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苗种生产质量,尤其是在南美白对虾苗种生产过程中,亲虾的来源和宗代尤为关注,沧州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十万余亩,苗种的质量直接影响沧州市的养殖产量和效益,监管必不可少,我们的宗旨是宁可增加育苗成本也要生产高质量苗种,所以育苗用药控制很严格,用药品种和用药量都严格控制,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

2.3 实行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及药残检测

育苗生产厂家生产的苗种要经过法定的检验检疫和药残检测合格后才能够出厂,这样从养殖源头上把住关口,苗种生产厂家也有自己的售后服务制度,定期寻访、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如果养殖户养殖前期出现问题,苗种生产厂家还会及时补苗,形成了追溯制度。

3 饵料管理

选择绿色高效饵料与科学投喂技术,饵料的选择在养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质量的好坏以及科学投喂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重视,也是养殖成败与否的关键,由于其在养殖成本中占比高达60%以上,所以在选择或在投喂时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3.1 购买正规厂家出产的产品

产品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饵料新鲜度高、产品质量稳定,尤其是饵料蛋白含量要达到养殖品种的生长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养殖品种能量需求,增加生长速度,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苗种生产厂家要保存好所购饲料的发票等凭证,便于出现问题时及时反馈。如果选用鲜活饲料,一定要注意饲料鲜度、消毒及控制好投喂量,保证水质不会出现腐败。

3.2 科学合理投喂

水产养殖中饵料的投喂应遵循“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原则,还要根据养殖密度、季节、天气、水色以及养殖种类摄食情况投喂饵料,实际生产中要做到减少饵料的浪费,降低饵料系数,减少对水体环境的污染,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4 安全用药技术

药物使用的原则是不使用国家禁止的违禁药物和原料药,要到具有渔药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购买,使用通过农业部GMP认证的兽药企业的产品,产品有批准文号,保留购买发票。

加强渔药使用情况的检查登记。对生产单位每年进行安全用药技术培训,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了解微生态制剂在水质调控和防病方面的重要性,认真了解渔药的使用量、适用范围以及休药期,不定期地进行渔药使用情况检查,尤其是国家禁用药(氯霉素、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孔雀石绿、喹乙醇等)进行专项检查,做好药物使用记录,生产的产品要在休药期后上市,提高水产品质量,达到提高渔民收入的目的。

5 其它综合管理

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多次组织了常见及新品种的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培训班、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培训班、养殖用水处理方法培训班、水产品药残快速检测培训班,通过不断地宣传与引导,从思想上提高广大渔民对水

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并付诸行动,不断提高基层渔民的养殖技术水平,相信科技对渔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促进养殖业向安全、高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填写《水产养殖管理记录》(包括三项纪录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宣传讲解管理制度对于生产的重要性,要求生产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或省市技术操作标准或规范,在生产中形成严格的制度管理及技术管理的习惯。只有认真做好《水产养殖管理记录》才能实行产品的可追溯制度,为民众提供放心食品。

健康养殖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做为新技术引进及推广的单位,不断引进新的养殖品种以及参观考察其他省市的养殖经验,动员养殖户学习并养殖示范,逐渐扩大养殖面积,我市在盐碱地养殖开发等养殖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通过使用新技术以及推广养殖新的品种,可降低养殖的风险,提高渔民的收益,提高水产品品质,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收稿日期:2015-12-23)

关键技术与措施 篇7

1 工程概况

群升国际B地块工程地址位于福州市学军路以北、八一七路以西、横街巷以南,由三栋主楼组成:1#楼、2#楼均为32层,建筑高度为94.35m;3#楼为23层,建筑高度为69.15m,总建筑面积56539m2,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从建筑环保和节能的角度出发,采用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外墙混凝土结构保温板施工面积达21300m2。

本工程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板为1200×1200×50厚的钢丝架聚苯凹槽板,如图1所示,其主材为聚苯乙烯发泡板及低碳钢丝(Φ2.0)网架相结合的板材,在施工时将凹槽板安装在模板内侧,拆模后在凹槽面上抹上水泥砂浆,对外墙起到保温与隔音性能,适用于住宅工程大面积外墙外保温的施工。它具有轻质、隔热、隔音、保温、防火等特点。其施工工艺以《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DBT/T01-50-2000)[1]和《钢丝网架水泥聚苯乙烯夹芯板行业标准》(JC623-1996)[2]为依据,将原先结构施工后再粘贴固定保温板的施工方法改为与结构一起施工的方法,即在绑扎好的外墙钢筋上安装保温板后与结构混凝土一起浇筑,节约工时、节约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现浇有网聚苯板外保温做法使主体结构和保温层一次成型,有网板浇筑在混凝土中,增强了系统与基层墙体的连接。采用聚苯颖粒防火浆料作为防火透气层,有效解决了以往水泥砂浆抹灰易开裂、损坏等问题,阻断了由插丝产生的热桥。该系统做法具有抗风载荷性能好、防火标准高、保温效果好、施工方便快捷、耐候性强等特点。

2 关键技术及其缺陷原因分析

对1~3#楼(9~12层)聚苯板外墙保温层质量进行调查统计,每层选10个点。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对钢丝架聚苯板混凝土结构外墙外保温的施工质量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外墙聚苯凹槽板漏浆成为主要质量缺陷,图2为现场典型的外墙聚苯凹槽板漏浆缺陷图。

同时对漏浆面的面积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漏浆面最大达到了17%,经计算漏浆面的平均值达到了8%,,而施工工艺要求聚苯凹槽板表面浮浆面必须小于5%,因此控制漏浆面积为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经现场检查,聚苯板固定仅采用Φ6L@600梅花固定,使聚苯板与模板之间产生缝隙,这是导致聚苯板凹槽漏浆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对10~12层,检查1~3#楼的混凝土浇捣情况,发现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均采用泵管直接输入墙柱位置,混凝土冲击力导致模板与保温板之间产生振动而脱离,从而也导致聚苯板凹槽漏浆。对聚苯板凹槽接缝进行检查,发现在结构变形缝的地方,凹槽接缝质量很难达到要求,拼缝处理不当也导致了聚苯板凹槽漏浆。

3 聚苯板凹槽漏浆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并考虑到施工中一些随机因素,本文提出了以下防止聚苯板凹槽漏浆的具体控制措施。

(1)与板拼缝处的处理。

采用企口形式搭接,拼缝处用海绵条粘贴,洞口模板四周粘贴一圈海绵条防止混凝土漏浆。保温板安装时上下企口应清理干净,防止泡沫碎片等垃圾堆积在施工缝处形成烂根。保温板外侧低碳钢筋丝网架均按楼层层高断开,互不连接。楼板高度5cm范围内外保温板断开,和楼板混凝土一起施工。外墙阳角及窗口、阳台底边处须附加角网及连接平网,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并加钉子进行加固,如图3所示。楼中部变形缝处,根据变形缝的实际宽度由厂家直接加工与变形缝同厚度的保温板,一次浇筑完成不支模。

(2)完善固定件节点的处理和细化工艺流程。

针对聚苯板仅采用Φ6L@600梅花固定的形式,采取完善的固定件节点,如图4和图5所示;同时进一步细化工艺流程。

细化后的工艺流程:下料裁板→安装保温板→拼缝粘贴胶带→穿对拉螺栓→安装L型Φ6@600锚筋固定保温板→细部节点处理→保温板安装后检查。

(3)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在墙体根部200mm范围内用铝合金刮杠找平、压光,平整度≯2mm。

安装墙内侧模板时板的混凝土强度不低于7.5MPa,安装外墙外侧模板时须在现浇混凝土墙体的根部采用钢筋定位,以防模板挤靠保温板。浇筑墙柱混凝土时为避免混凝土直接进入保温板,须采取竹胶板条遮挡,用木条顶住上侧保温板防止保温板变形,同时把木条和钢筋绑扎牢固,防止木条掉进模内,并采取用串筒和溜槽方式进行喂料,如图6所示。

(4)

结构施工期间安装模板时,远离已安装好的保温板墙,施工时应注意保护楼层施工缝处的保温板成品保护,结构施工外架的支点部位焊一块200mm×200mm左右的铁板,增加外架的支点与保温板的接触面积,防止保温板被外架的支点损坏。

(5)拆模时以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为准。

先拆外墙外侧模板,再拆除外墙内侧模板,并及时修整墙面混凝土边角。穿墙套管拆除后,应以干硬性砂浆捻塞孔洞,孔洞须用保温材料补齐。

4 质量效果对比

在聚苯钢丝架保温板外墙混凝土外保温施工中,通过完善工艺和细化节点做法认真研究、精心施工,事后通过采用百格网对1#、2#、3#楼13~20层聚苯板浮浆面积进行检测,如图7所示,横坐标为各层测点位置,纵坐标为浮浆面积百分比。结果表明:浮浆面积平均为3%,不仅远小于之前的8%,也小于规范规定的5%,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余各项检

5 结论语

群升国际B地块工程采用现浇混凝土内置聚苯钢丝架凹槽板外墙外保温在结构施工期间被评为福州市结构“榕城杯”。它与传统的外墙内保温相比,扩大了室内使用面积,给用户带来了实惠,而且可避免采用内保温时悬挂设备处做法复杂、开凿多的弊病;同时更有效地保证了保温板与结构混凝土结合,与普通外墙粘结的保温板相比更牢固可靠,而且其安装不占外墙装修的工期,施工简捷。本工程外墙结构部位的保温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目前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经有关部门检查,本工程外墙外保温施工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达到了保温节能的预期目标,受到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等各方的好评。

摘要:本文结合群升国际B地块的工程实践,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导致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钢丝架聚苯板混凝土结构外墙外保温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及其产生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板间拼缝处理不妥当、固定件不合理、混凝土浇捣时不规范是导致凹槽板漏浆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凹槽板漏浆控制措施,并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钢丝架聚苯凹槽板,关键技术,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DBT/T01-50-2000,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范

饲养种公鸡的关键技术措施 篇8

1.1 第一次选择

在孵出后进行雌雄鉴别时,选择生殖器突起发达而结构典型的小公雏。

1.2 第二次选择

在4~6周龄,选择体重较大,健康无病,发育良好,冠子鲜红,精神饱满的种公鸡。公母选留比例1∶8~1∶10。

1.3 第三次选择

在17~18周龄,此时应选体格健壮,冠髯鲜红,羽毛鲜艳,体型发育匀称的种公鸡,体重符合标准,外貌符合本品种要求的种公鸡,按摩其背部和尾部时,尾巴应上翘、有性反射。对于冠子发育过大,体重过大,胸部有囊肿,腿部有缺陷的种公鸡予以淘汰。公母选留比例为1∶10~1∶15(自然交配),如做人工授精,公母比例为1∶15~1∶20。

1.4 第四次选择

在22周龄左右,选留性反射敏感、射精量较多、精子浓度高、活力强的种公鸡。选留公母比例可达1∶20~1∶30。若全年实行人工授精的种鸡场,应留有15%~20%的后备公鸡用来补充新种公鸡。

2 注重营养调控

2.1 育雏、育成期的营养水平

此阶段日粮代谢能应为11.3~12.1 MJ/kg,钙为1.0%~1.2%,有效磷为0.40%~0.45%,育雏期蛋白质应为16%~18%,育成期为12%~14%。

2.2 种用期的营养水平

此阶段日粮代谢能应为10.9~12.1MJ/kg,粗蛋白为11%~12%,有效磷为0.38%~0.45%,赖氨酸为0.55%,硫氨酸为0.45%,钙0.9%~1.2%。对于采精频繁的种公鸡,则可采用含粗蛋白12%~14%的日粮。种用旺季要在公鸡料中适时定量地补充一些多维素、矿物质等,以满足种公鸡的配种需要,提高精子的活力和质量。

3 加强科学管理

3.1 剪冠

为防止公鸡相互争斗,被笼网挂伤,不影响公鸡的采食和饮水,应为公鸡剪冠。在1日龄用剪子由前向后紧贴头顶皮肤将鸡冠剪去,并涂上碘酊。剪冠时不要太靠近冠基,以防止出血过多,影响生长发育和成活率,另外剪冠前应在饮水中加VC、VK、VA及抗菌素,以减小应激和病菌感染。

3.2 单笼饲养

要按照年龄为种公鸡提供正确的饲养密度和采食空间,并且以单笼饲养为宜。6周前每只种公鸡应有200 cm2的单笼空间,6周后每只种公鸡应有450~600 cm2的单笼空间,成年种公鸡应有900 cm2的单笼空间。

3.3 体重控制

在育雏期间种公鸡要完全按照该品种体重曲线生长,平均体重略超出标准体重为最宜。在获得正确体重生长曲线的同时,种公鸡的均匀度从35日龄开始应一直保持在80%~85%之间。从育成期开始,每两周抽测3%~5%公鸡的体重,并根据其体重变化情况,决定饲料投喂量,如果体重异常下降或上升,必须分析查找原因并加以补救。种用时应每周称重一次,不能让体重减轻,凡体重降低100 g以上的种公鸡,应暂停采精和延长采精间隔,并精心饲喂使其体重达到要求。

3.4 环境控制

3.4.1 温度和湿度。

成年种公鸡在20~25℃环境下,可产生理想的精液品质,温度高于30℃以上,会暂时抑制精子产生;而温度低于5℃时,公鸡性活动会降低。

育雏期的湿度要求较高,一般在65%~70%,从第2周开始调节为55%~60%。

3.4.2 光照。

在12周龄前可采用自然光照,12周龄后开始增加光照,种用时每日增加到14~15 h为宜,光照强度为10勒克斯。在8周后,若发现种公鸡发育慢,应补光促进性发育;若发育快,应推迟补光,限制性发育,促使公母同时性成熟。

3.4.3 应激。

要保持鸡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应穿固定的工作服,在舍内动作要轻,闲杂人员不得进入鸡舍。

4 合理使用种公鸡

4.1 种公鸡的训练

为使公鸡建立良好的条件性反射,应在145~154日龄间,对公鸡进行训练,每2 d一次,一般连续训练4~5次即可。采精训练前,要将种公鸡泄殖腔周围的羽毛在贴近皮肤的位置剪去,以免妨碍采精操作和污染精液。

4.2 采精

采精人员要固定,技术要熟练,按摩时间不能过长,捏挤泄殖腔用力要适当。要保持采精过程中鸡舍环境安静,避免公鸡受惊、精神紧张而影响采精。采精频率应以每周4~5次为宜,以隔日采精为最好,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连续2 d休息1 d,但要注意加强种公鸡的营养,而且时间不易持续过长。为保持较高的受精率,要及时补充新公鸡,补充新公鸡可在晚上进行,以减少斗殴,并注意观察补充种公鸡后的鸡群情况。

5 搞好疫病防治

提高种蛋孵化技术的关键措施 篇9

1 入孵前的准备

(1) 在孵化前1天开机, 检查和调试孵化机。 (2) 在种蛋送到孵化场后应先进入预热间, 在27~38 ℃下预热一段时间可提高孵化率 (一般种蛋在13~16 ℃温度下, 夏季预热8~12 小时, 冬季预热16~24 小时, 春季预热14 小时左右) , 避免温度突然升高给胚胎造成应激。 (3) 种蛋大头朝上放入孵化器时再一次挑选, 将不符合要求的种蛋拣出, 然后放入孵化器, 按每立方米空间使用高锰酸钾15 g, 福尔马林30 mL, 熏蒸消毒20~30分钟。消毒时室内温度保持在25~27 ℃, 相对湿度75%, 熏蒸后迅速打开门窗, 通风排出气体。

2 掌握适宜的孵化温度

温度是影响孵化率的首要条件, 发育着的胚胎对环境温度十分敏感, 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胚胎发育。若采用恒温孵化法, 孵化器温度为37.8 ℃;若采用变温孵化法, 应按“前高中平后低”的给温方式, 一般是第1~10天温度为37.9~38 ℃, 11~15天温度为37.8 ℃, 16~18天温度为37.7 ℃, 19~21天温度为37.3~37.5 ℃。

3 湿度的设置

湿度对种蛋的孵化率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的湿度在孵化前期可使胚胎受热良好, 后期则有利于胚胎散热和破壳出雏。实践证明:胚胎每天失水在0.55%~0.60%之间, 整批孵化时应根据胚胎的发育规律采取“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 孵化初期相对湿度为60%~65%, 中期为50%~55%, 后期为65%~70%, 分批孵化时应经常保持在53%~57%, 开始啄壳时提高到65%~70%。

4 通风换气

孵化机采用风扇进行通风换气的目的, 一方面是利用空气流动促进热传递保持孵化机的温湿度均匀一致, 另一方面是供给鸡胚发育所需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及多余的热量, 当孵化机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与空气中的浓度一致时孵化效果最好。研究表明:氧气浓度每下降1%则孵化率下降5%, 氧气含量20%孵化率最高, 高于或低于该浓度都会使孵化率下降;孵化器内二氧化碳含量低于0.5%时孵化率最高, 当孵化器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1%时孵化率随二氧化碳含量增高而降低, 当超过1.1%时每增加1%孵化率下降15%, 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5%时孵化率为零, 因此通风换气很重要。相关资料显示:孵化器风扇若以每分钟转速60次、120次、180次进行比较, 孵化率以180次最高, 特别是破壳出雏和夏季孵化后期应更加注意加强通风换气的管理。

5 照蛋

在孵化过程中, 一般要进行2次照蛋以便于及时拣出其中的无精蛋、死精蛋和死胎蛋。第1次照蛋在入孵后第4~5天挑出无精蛋和死胎蛋。正常发育的胚蛋血管分布呈蜘蛛网状, 颜色发红, 黑色眼点明显, 蛋黄下沉;而无精蛋和鲜蛋一样, 一般看不到血管。第2次照蛋在入孵后11天, 目的是捡出其中的死胎蛋, 正常发育良好的胚胎变大, 蛋内布满血管, 绒毛尿囊膜在蛋的小头合拢, 气大而边界分明;死胎蛋则蛋内显出黑影、混浊, 血管模糊不清, 蛋壳颜色发黄。

6翻蛋

翻蛋可使种蛋受热均匀, 发育整齐、良好, 帮助羊膜运动, 防止壳膜与胚胎粘连, 有助于胚胎运动, 保证胎位正常。一昼夜应翻蛋8~12次, 入孵18天后可不翻蛋, 翻蛋角度以前俯后仰45℃为宜, 翻蛋时动作要轻、稳、慢, 避免胚蛋损伤和掉下。

7凉蛋

适当的凉蛋可以驱散余热, 给胚胎提供新鲜空气, 有利于胚胎发育, 前期即绒毛膜合拢前每天凉1次, 中后期即“合拢”至“封门”每天凉2~3次, 后期即“封门”后每天凉3~4次, 每次2~3分钟, 温度降至30~32℃即可。

8落盘

落盘后除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和通风环境外, 应将观察窗遮光, 使出壳雏鸡保持安静, 这是因为雏鸡有趋光性, 已出壳的雏鸡见光易拥到出雏盘前面不利于其它胚蛋出壳。

9出雏

在孵化到第21天成批出雏, 第1次捡雏时间最好选择在30%~40%雏鸡出壳时进行, 把脐部收缩良好、绒毛已干的雏鸡拣出来, 同时捡出毛蛋和空蛋壳, 而脐部肿胀鲜红光亮和绒毛未干的雏鸡暂时留在出雏盘中, 出雏后将未雏的胚蛋集中移至出雏器的顶部, 等到大部分出雏后进行第2次拣雏, 至最后再拣一次雏并扫盘。

10停电时应采取的措施

枣树花果期管理关键技术措施 篇10

1 花期追肥

一般于5月下旬进行, 追肥以速效氮肥和适量磷肥为主, 一般每株结果树施入尿素0.5kg、磷酸二氢铵0.5kg。施肥后及时浇助花水, 松土保墒。

2 开甲

一般在盛花期 (6月上中旬) 即开花量占总花蕾数的30%~50%时进行, 提倡幼壮树开甲。初次开甲的树在距地面20~30cm处的树干上进行, 以后开甲部位每年上移5~10cm, 当达到第一主枝时, 重复以上操作。甲口宽度一般以0.3~0.6cm为宜, 强壮树宜宽、弱树宜窄, 花期阴雨时, 可适当加宽0.1~0.2cm, 但最宽不能超过1cm。开甲后应注意甲口保护, 每隔1周左右在甲口涂1次100~200倍液的乐斯本等杀虫剂。对愈合进程慢的甲口用泥抹平, 既防虫又保湿, 有利于甲口愈合。开甲也可配合喷施促花王2号, 在枣花开20%左右时喷第1次, 待30~35天后再喷1次。

3 新梢摘心

5月中旬至6月下旬对不做骨干枝的新生枣头一次枝、二次枝及时摘心, 控制发育枝生长, 减少营养消耗, 提高坐果率。一般成龄树新枣头生长到2~6个二次枝时摘顶心, 二次枝随生长随摘心, 枣头基部的3~4个二次枝长到5~7节时摘心, 上部1~4个二次枝长到3~5节时摘心。摘心程度依枣头长势和所处的空间大小而定, 一般弱枝重摘心, 壮枝轻摘心;空间大时轻摘心, 空间小时重摘心。此期除摘心外, 还应对刚萌发无利用价值的枣头及早从基部抹除, 疏除内膛过密的多年生枝, 以节约养分, 利于通风透光。

4 花期喷肥水及生长调节剂

4.1 喷肥

喷肥在枣盛花期进行, 每隔半月连续叶面喷施2~3次0.3%的尿素+0.1~0.3%的磷酸二氢钾+0.2%~0.3%硼砂的混合水溶液。选择晴天早上或傍晚喷, 尤以傍晚喷为宜, 喷肥量以叶面湿润为度, 若喷后遇雨应及时补喷。

4.2 喷水

喷水选择在盛花期60%的花开放时进行, 时间以傍晚最好, 用喷雾器向枣花上均匀喷清水, 以水湿透叶片为度。喷水次数视其干旱程度而定, 一般年份每3~5天喷1次, 连喷2~3次, 严重干旱年份可喷3~5次。

4.3 喷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枣树初花期到盛花期进行, 选择晴天早上或傍晚喷15~20mg/L赤霉素溶液、5~10mg/L的2, 4-D、15~20mg/L萘乙酸或萘乙酸钠稀释液1~2次, 幼果期喷30~60mg/L的蔡乙酸或30mg/L的2, 4-D2次 (间隔20天) , 可有效防止其落花落果。

5 防治病虫害花期

危害枣的病虫害主要有绿盲蝽象、甲口虫、红蜘蛛、桃小食心虫、枣尺蠖、枣锈病等。麦收前后是防治红蜘蛛最佳期, 可喷1%齐螨素5000倍液或15%的扫螨净乳油2500倍液。5月中旬和6月中旬是防治第2代绿盲蝽象的关键时期, 对树上及树下杂草、作物喷1~2次20%的灭扫利2000倍液, 或20%氰戊酯2000倍液+10%吡虫啉3000倍液, 也可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虫。6月上中旬悬挂桃小食心虫性诱捕器, 在桃小食心虫性引诱蛾达到高峰后5~7天, 及时喷速灭杀丁6000倍液。7月上中旬、8月中旬各喷1次200~240倍的倍量式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 注意交替使用, 防止枣锈病和果实病害。

6 花期放蜂

上一篇:优惠券营销下一篇:后张法预应力T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