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

2024-07-21

电子政务发展(精选十篇)

电子政务发展 篇1

电子政务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如办公自动化、部门间的信息流转、电视会议、公民网上信息公开、电子化社会经济统计等等。很显然, 电子政务不是简单的“上网”, 而是要利用电子手段将政务工作进行重组和再造。电子政务的目标是为了提升运行效率, 增强服务功能。

机关文件, 是指党政群团等社会组织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本。比如,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关于公布2015年度全省水路运输诚信企业名单的通知》《洋浦区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关于公布起重机械制造、安装改造维修鉴定评审人员考核结果的函》等等, 都属于机关文件。

机关文件管理就是指这些文档、电子表格、图形和影像扫描文档的存储、分类和检索。文件管理的关键问题就是解决文件的存储、文件的安全管理、文件的查找、文件的在线查看、文件的协作编写及发布控制等问题。

二、电子政务下的机关文件管理问题

目前, 通过电子政务提高政府管理质量和创新效率, 已成为国内各级政府的共识。但实际上, 随着电子政务的推广, 机关文件管理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但是经常会碰到以下的问题:纸质文档保管难, 海量信息无法全部电子化;文件检索系统不科学;归档文件版本不一;网络文件安全问题出现;部门文件无法共享等。

总结来看,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 文件管理滞后。电子政务在建设初期的资金投入很大, 业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却有限, 机关文件工作是作为档案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 却由机关档案室来独立承担管理工作不尽合理, 满足公众需求水平的内动力不足。有些机关只强调近期固定资产投资, 马上投资建设文件库, 短时间内采购设备, 却没有专业人员维护, 同时缺乏后期更新的远见卓识, 这都严重影响了电子文件中心的效率和质量。

(二) 文件标准弱化。目前,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滞后, 很多地方只能制定符合本地实情的规范, 各部门做电子政务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分工和预算安排, 文件管理标准不尽相同。特别是长久保存和方便利用这方面, 标准不一, 这些标准的科学性、通用性有限, 使电子文件遭受失真、失存的危险。

(三) 文件安全凸显。文件的管理要创新, 采取的工作方式之一就是电子化, 但是如果文件安全得不到保障, 网络泄密甚至犯罪就可能出现, 导致政府的管理效率和公众形象受到损害。很多机关的文件管理系统不具备电子文件自动归档并安全保管与提供利用的功能。突出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即电子文件的集中、规范管理以及加工利用问题尚未解决。如果不能及时与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同步实施运行, 将会造成大量珍贵、重要的电子公文遗失, 给保管、保存、开发利用以及为领导决策、各部门提供利用服务等带来极大隐患。

三、创新机关文件管理体制的对策

时至今日, 电子政务的本质就是及时把政府的决策、服务内容、工作程序和办事方式向社会公布。我们应在国家层面上开展国家级文件管理工作, 积极摸索一个可行的标准, 统一技术上的问题, 在细节上由使用者来把关, 甚至可以修改, 为地方机关文件管理提供示范。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创新机关文件管理, 应该采取下列策略:

(一) 定位明确。当前必须认识到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差别, 档案文件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电子文件长久存储和便于利用。有的机关档案室把电子文件中心功能定位于长久保存和利用, 而有的则暂时存储, 有的定位于信息公开, 有的定位于文件备份。因此, 机关文件管理要遵循一定的系统原则, 首先考虑电子化的目的, 然后再发挥各要素的功能, 综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 使得电子文件管理体制最优化, 文件管理最科学。

(二) 统一规划。我国机关文件管理可用的标准并不多, 地方很少制定出新的电子文件管理标准。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对全国政府机关文件管理进行统一规划, 制定统一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 不但可以减少重复劳动, 还可以加快电子文件管理发展的进程, 我们要汲取与电子文件管理有关的国际标准, 合理地引用到政务工作中来。

(三) 建设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 也是机关文件管理工作的突破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之间相对信息封闭的现状, 重视对机关文件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电子政务的终极目标就是建设数字档案馆, 在文件中心的基础上, 进一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保密化, 通过开发海量信息云, 整个政务体系内的文件资源, 为相关部门或人员提供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冯惠玲, 钱毅.关于电子文件管理顶层设计的若干设想[J].中国档案, 2007 (4) .

[2]李翠绵, 李学英.天津开发区电子文件处理中心的建设[J].办公自动化杂志, 2004 (10) .

[3]王任.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电子文件中心[J].中国档案, 2007 (4) .

[4]董相志.谈我国政府办公自动化形态的变迁[J].信息化建设, 2003 (7) .

电子政务发展 篇2

但是电子政务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在我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众多的信息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生产流通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

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环境,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关键词:信息化 网络技术 电子政务 发展 环境 趋势

首先我们要对电子政务有一个简单了解,电子政务有很多概念,不同的学者看法也不一样,本文给大家解释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电子政务就是将现代计算机技术运用在政府机关日常的管理中,并借此优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和工作组织结构,打破以前政府机构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形成一套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新型的政府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的使用,对我国政府职能的充分的发挥,行政效率的提升和监管能力的增强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并有利于政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运作,是政府部门管理创新进程中的必要手段。

在报告中就曾经明确的提出了政府机构要积极推行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虽然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发展了已经将近,但是,对于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上,我国才开始刚刚起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

我国的电子政务在目前的很多地方,只是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或者是在尝试阶段,这项工程的建设还需要更多的方面来关注。

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环境,存在的问题和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 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环境

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1月,由我国40多家部委(局、办)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旨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公众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

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是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目标提出来的。

还有更早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

“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作为国家的管理部门,政府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有利于我国发展现代化管理,并有助于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政府办公的现代化。

在电子政务的应用中,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网上了解到政府机构的各种职能以及办事的程序等,这对人们了解政府,提高政府的透明度有很大的帮助。

在政府机关的内部,日常工作中,各个办公室,各个部门之间都通过网络进行联络和资源的共享,不仅能够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还能够减少公务开支,从而减少腐化等情况的发生。

2 电子商务存在问题

2.1 人员素质与电子政务发展不相适应。

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人员的素质对电子政务的发展的制约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在政府文化上,目前充斥的高高在上的官僚的主义文化与电子政务推崇的平等的要求是互相制约的;其次,有些政府人员自身有腐化问题,对于电子政务的公开化和增加透明度功能出现非常抵制的态度,这对电子政务的开展是一个重大的阻碍;第三,有些公务员未经培训上岗,缺乏自主利用电子政务进行工作的能力;第四,有些找政府机关办事的人,由于很多客观的原因,文化素质不高,对网络认识不足,对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并不能享受到。

2.2 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问题。

目前很多电子政务一线建设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这项工作往往是默默无闻,无法直接创造效益,又要花很多钱投入,因此从事电子政务建设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很难得到更多的培养,很难得到更多的提职机会,正因如此,政府应该拿出专门的资金,为各个部门专门培养信息中心主任,并为他们的进一步科研创造条件。

另外,还可以将电子政务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制度当中,一票否决,如果谁不及格,这个机关就没有完成上级政府规定的指标任务。

由于将电子政务纳入考核当中,各个部门的领导势必要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否则这将影响全单位的达标任务,信息中心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领导的重视。

2.3 缺乏专业的电子政务信息建设人才。

电子政务发展探析 篇3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570-01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RUAN Fei-quan

(Shangyu Construction Bureau, Shangyu 312300, China)

Abstract: Because of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imes, new requirements on government during transformation period, china's governments are facing urgent tasks, that is, to build an electronic government by means of Internet, improve administration efficiency and civil management level, serve the mass better and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Key words: electronic government; network technical

中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过了近20年的实践,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可以说,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既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系统的政务工作信息化建设,也包括执政党以及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政协等机构的政务工作信息化建设。

1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1 政府高度重视,目标任务明确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在我国政府机构中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在最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后政府工作改革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视发展电子政务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及十六大上,中央都明确提出“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放在优先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根据中央确定的目标,我国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各主要业务系统的互联交换和资源共享,以及规范政府管理与服务创造必要条件;继续完善和建立一批重点的政务、业务系统;规划和开发一批战略性、宏观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的政务信息资源;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基本建立起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完善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体系;建立并完善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和制度。

1.2 电子政务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电子政务作为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然受到社会信息化基本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间,我国全民信息化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各地都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在企业、政府、城市、教育、金融等信息化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同时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力引导下,西部边远地区的信息化建设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建设都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家的部署,今后5年,我国将以年均2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额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可以预见,随着政府投入的逐步到位,我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产生根本性改观,对电子政务发展无疑会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1.3 政府网站与网络建设有了新的起色

政府网站是实施电子政务的基本载体,政府信息网络是开展电子政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一个国家或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政府网站和网络建设的水平。在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相对较晚,时间虽然不长,但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政府网站己经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北京市政府的“首都之窗”网站,上海市政府的“中国上海”网站,南京市政府的“中国南京”网站;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青岛政务网”等,无论在网站布局、外观设计,还是在网站功能、网上事务政务处理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中国上海”网站为例,该网站链接的上海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网站数量为143个,为公民和企业提供了涉及所有政府部门事务的办事指南,提供表格下载、网上咨询和投诉、网上政务受理等各项服务。已有30多个委、办、局提供了300多种表格下载,24个委、办、局提供了近40项网上咨询或投诉窗口,一批政府部门正在尝试提供网上政务直接受理。上海市的各级政府机构已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这一重要的信息载体为企业、为社会大众也为自身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

在政府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全国已有不少政府机构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如南京市政府办公厅上连省政府办公厅、下接各区县政府的三级光纤网已经建成,实现了70多个单位的电子公文交换,市政府系统已有30多个单位建立了内部办公计算机网络和应用系统,税务、社会保障、财政、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水利、海关等部门的应用己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又如深圳市政府建设的“深圳信息网”,充分利用了邮电通信网、有线电视网、无线数据网、卫星网四天通讯网络,构筑起全市政府部门统一的公共通讯网络平台,成为涵盖市5套班子、6个区以及88个委、办、局,汇集几十个各类数据库的动态信息资源处理系统。政府信息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为电子政务的深层次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 当前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政务已经成为信息化浪潮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也为人们展现了政府依法行政、为民服务的前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电子政务在建设进程中依然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尽管电子政务显现的优势和前景众所瞩目,但仍不能排除人们对电子政务概念上认识理解的偏差以及行动上的轻率盲动。特别是在“时代潮流”、“一把手工程”的导引下,电子政务在一定程度上被奉为“社会时尚领导者”的追求,使本应是扎扎实实的行政改革、职能转变、新技术应用的信息化工程,在某些单位和部门在不同程度上变成了赶时髦、求功名的 “形象工程”。

(2)某些单位和部门,并不真正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开发建设的电子政务不符实际、不合时宜。电子政务建设往往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只图眼前,目光短浅,辛辛苦苦建成的系统不适应政务改革的快速发展;另一种则是盲目追求方案的“理想化”、“超前性”及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完美性”。这些不当的决策都会造成资金和设备不应有的浪费。

(3)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重开发,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这些都不能达到电子政务的准确定位以及提升管理服务的目的。尤其是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最终只会形成“有路无车”、“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

(4)电子政务建设要素缺乏有机协调,资金结构性矛盾突出。电子政务建设是大量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现代化工程,是需要交学费、花时间、计成本的。思路、技术、队伍、资金四者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缺一不可,需要进行很好的协调。当前的现实是,一方面国家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严重不足,制约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健康平衡发展;另一方面,不少地区、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决策失误,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资金,劳民伤财,却没有把电子政务建设好。

(5)电子政务建设是“社会工程”、“民生工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群众性、整体性。就某些地区、部门而言,电子政务建设未能在事先进行综合考虑、统筹规划,而只是孤立实施、各自为战,结果导致良莠不齐、优劣共存;信息资源难以共享。

3 关于电子政务发展前景的几点思考

电子政务代表了信息化社会政务实施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程,何况政务本身也在衍变、发展。为进一步促进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尽快组建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机构,专司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共享的管理。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物质和能源之外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对信息资源的宏观管理只能由政府来承担。目前,我国尚没有充分重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尚缺乏充分的重视,也没有中央一级的专门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政府管理的“缺位”造成了信息资源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分散零乱,不能得到深入的开发和加工,不能得到共享和充分利用,形成“信息孤岛”。政府是社会上信息资源最大的拥有者,却由于疏于管理,把大量的信息资源闲置和浪费掉了。信息资源管理也应成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新的职能。和国土资源、频率资源一样,信息资源的开发、规范、利用和协调,国家应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因此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机构。

(2)积极落实《政府采购法》,鼓励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使用国产软件和设备,带动信息产业发展。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既应立足于国内信息产业的强有力支持,同时又要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将形成一个庞大而现实的市场。抓住这一市场需求机遇,可以实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以电子政务建设带动国内经济增长。

(3)加快各级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培训,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看,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硬件普及率还相当低,政府的各项政策、命令的发布仍然还是沿用纸张作为传播媒介,公文的收发、采集和汇总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大力加强公务员信息化知识的培训迫在眉睫,尤其是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必须开展有效的针对广大公务员的信息化知识的培训,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4)电子政务的发展应与政府职能与机构改革共同推进。

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政府职能从原来的“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同时对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简化政府的工作程序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既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环节,也是电子政务发展中最困难的环节。如果没有进行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政府机构的改革,而盲目实施电子政务形式,这充其量只能算上一个“形象工程”而已。国内有不少政府机构在推进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己经充分注意到政府职能与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并为之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电子政务建设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景是光明的。只要我们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科学合理地决策,并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经过各界人员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国的电子政務建设健康发展,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林. 电子政务还是电子政府?[J]. 电子商务,2003,(4).

[2] 蔡海雄. 我国电子政府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 党政干部论坛,2003,(6).

[3] 谢俊贵,陈军. 数字鸿沟——贫富分化及其调控[J]. 湖南社会科学,2003,(6).

[4] 郝康理. 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及政府管理流程改善的调查与思考[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4).

电子政务的发展及其前景探析 篇4

(一) 电子政府的主要内涵

电子政务, 是指政府借助信息化和网络通讯手段, 将管理与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 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 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透明、高效的管理和服务[2]。电子政务内容十分广泛, 从电子政务服务对象看, 电子政务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政府内电子政务 (Government2Government, G2G) ;政府对企业电子政务 (Government-Business, G2B) ;政府对公民电子政务 (Gov2ernment—Citizen, G2C) 。

电子政府充分应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 对政府机关、企业、公民以及其他社会组织, 在其方便的时间、地点及可利用的方式下, 提供高质的他服务, 从而建立一个善治的服务型政府。善治就是指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 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 是两者的最佳状态[3]。善治具有以下这几个基本特点: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民主性、回应性、有效性、公开性。善治体现了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共同协作, 从而达到共赢的局面。首先, 电子政务为政府与公民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政府通过进一步透明化其信息与决策过程, 从而增强其对公民的责任。更大的透明性和责任性又能减少腐败, 因而提高政府的信任度。另一方面, 通过更便利的商讨、参与以及访问, 电子政府也为公民提供了更为积极的参与公共决策的契机。

(二) 电子政务具有如下特征

1. 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回应机制。

政府机构通过电子政务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对公众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及时做出负责的反馈。加强政府回应性, 加快政府在权力结构中角色的变化:政府由原来的公共权力统治者, 变为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2. 推进政府服务的高质高效和公平。

在政府网络系统建设和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 重组和创新政府服务内容以及提供方式, 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和服务上网, 充分支持电子商务发展, 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服务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 给人们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一站到底”的服务, 并提供获取政府服务的“单一窗口”和多种渠道选择。同时致力于信息和服务的公平性, 普及信息服务, 消除“数字隔离”。

3. 促进电子民主和社会公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众参与决策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模式, 大大提高了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力度、深度和广度, 扩大了社会公平和民主政治的内涵, 形成了电子民主等新的概念模式。电子政务的实施将大大降低政府运作成本, 使政府运行更加开放和透明, 增强了责任心, 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促使政府职能的转变。

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市场经济对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政府实现职能的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政府应该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化是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的大方向, 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政府掌握着最大量的公众信息, 又是许多法规、规章、规范的制定者, 凭借互联网络的强大技术的支持, 政府能够为公众提供有关政治、经济、社会、一切公共领域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知识和信息, 而这些信息在网上是易于检索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使政府事务处理更加方便、快捷, 形成了统一的、简单的网络服务平台。电子政府可以全天候向公众提供政府的各种服务,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的效率, 更为公众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5. 提高了行政透明度, 方便公众监督, 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

电子政务将使更多的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 政府在制定政策、做出重大决策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网络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公众也可以通过信息网络, 了解政府工作进程和工作业绩, 监督政府行政, 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促进廉政建设。

二、构建电子政务的必要性和价值意义

(1) 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牛鼻子”。由于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 因此电子政务也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中心环节, 发展电子政务可有力地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2) 电子政务是传递政令的“千里马”。传统的政府政令传递速度慢, 现实情况和问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馈回来, 应变能力较差。电子政务可通过网络传递, 提高政府回应性。同时, 服务第一的理念也是利用电子政府实现政府职能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3) 电子政务是反腐倡廉的“好帮手”, 电子政务可对行使权利的过程进行监督, 提高透明度, 杜绝暗箱操作, 防止以权谋私, 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4) 电子政务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电子政务可使政府及时地了解到社情民意, 集中群众智慧, 促进决策的民主和科学化, 同时也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与群众的联系。确立服务理念, 提高政府回应性, 为公众服务是各国发展电子政府的共识。同时, 服务第一的理念也是利用电子政府实现政府职能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因素。 (5) 电子政务是节约行政开支的“好管家”传统的政府管理, 耗费大量的行政经费, 电子政务可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换和远程连线视频会议等方式,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三、中国电子政务的实现

在当代全球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政府改革的浪潮中, 中国政府的角色定位、政府职能的发挥和完善及与公众之间关系的构建等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政府组织形态、结构及功能的改革相关, 而选择能适应中国当前社会发展和政治需求的电子化政府, 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政府办公自动化迟至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 电子政务刚起步不久。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不足, 电子化服务基础比较薄弱。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电子政务的关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应该密切合作, 分工负责, 共同建设国家基础信息结构, 为信息社会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建立基础框架。并且通过发行公债筹集资金, 与企业和有关机构共同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提高国家信息网络的覆盖率, 为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大多数居民和企业提供廉价的接入连接, 为电子政务的开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保护网络安全。要强调从硬件、操作系统到数据库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安全。中国应立法规定电子政府的宗旨、原则、程序、内容等, 保证电子政府正确的发展方向, 为广大群众服务。要加强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 不断提高反病毒、反黑客技术, 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 制定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 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维护、内容和形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 保障政府信息网络安全运行。加快电子政务的整体立法, 加强互联网的立法, 加强信息化标准测定与立法, 制定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 保护数字媒体的知识产权, 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信息资源开发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需要健全[4]。

3.公务员学习信息技术, 具有较强的电子技术应用水平。在电子政务中, 公务员是政府事务的最终决策者。这就必然要求公务员应该具备电子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公务员必须更新观念, 努力学习信息知识, 熟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常用术语和符号, 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及其背景, 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对信息网络文化要能正确地理解, 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知识, 熟知与信息获取和使用有关的法律、规范等, 努力提高应用信息能力, 利用电子政务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5]。

4.更新思想观念改变旧的思维方式。我们要充分领会政府管理信息化在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对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作用。政府上网打破了传统的政府办公管理模式, 其工作方法以及工作思路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政府的各个机构部门之间相对独立, 信息流通不畅, 电子政务使各个机构部门的信息更加透明化, 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而且使政府服务方式由传统的手工方式, 变为手工方式和电子政务方式并存, 并逐步向“电子政府”过渡。这也应该是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之路。

5.搞好整体规划,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中国虽然在这方面作出过一些具体规定, 但至今还没有制定出政府信息化的统一的技术标准方面。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 关键要搞好整体规划,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使政府间、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发展电子政务, 国家要制定宏观的发展规划, 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 并根据国情, 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要按照先易后难, 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统一规划和协调推进。

参考文献

[1]http://www.xinhuanet.com.

[2]蔡小慎, 赵东霞.试论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模式[J].理论与改革, 2002, (5) .

[3]孙国锋, 苏竣.电子政府促进民主与发展:第16卷[M].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5) .

[4]宋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探索, 2003, (3) .

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篇5

09信管2班03成雅婷

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力最高评价标准已从过去的土地、原材料、技术、人才等变为以信息能力为最高参数的评价标准系统。对信息的把握和支配能力,是影响国家竞争力的重大要素之一。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十六大报告指出了我国政府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挑战,但同时也更具备了进一步改革的思想基础、方向指南与技术准备。作为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典范,电子政务在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是运用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公众摆脱传统的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获取的方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等,高效快捷地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政府机关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

电子政务的建立将使政府社会服务职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也使政府敏感信息暴露在无孔不入的网络威胁面前。由于电子政务信息网络上有相当多的政府公文在流转,其中不乏重要信息,内部网络上有着大量高度机密的数据和信息,直接涉及政府的核心政务,它关系到政府部门、各大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有的甚至涉及国家安全。因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制约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是电子政务的职能与优势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如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不仅电子政务的便利与效率无从保证,更会给国家利益带来严重威胁。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大致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纵横成网、架构合理

电子政务的应用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建设之初,我们都在遵循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结合省、市、区情况,按照国办提出的规划和技术指导书,紧紧贴近需求,由小到大,由浅人深,由单机到网络,递进发展,并已形成了一个“三网一库”的科学架构。

(2)电子政府、雏形已具

电子政务建设中组建的“三网一库,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各级政府机关与各级政府部门之间,通过“三网一库”,使物理的政府“升华”成了一个虚拟的电子政府体系,使办公效率提高、交换加快、决策走向科学、政令更加畅通。

(3)育有队伍、拥有数据

经过近十年的耕耘,政府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引起政府部门各级领导的关注,井且人员的结构也日趋合理,突出的特点是,人员知识结构的“两栖化”,即这些同志既懂得机关行政管理业务,又熟悉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操作技能,现已成为政府机关办公不可或缺的部门和力量。

(4)业内认可、应用有序

由于中国政务信息化建设走了一条贴近需求、便捷实用的务实之路,使广大公务员尝到甜头,既解放了生产力,又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和辅助领导决策的水平,同时还使个人素质一了一个档次,从而调动了机关干部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5)先行一步、优势无比

中国政务信息化系统,相对于其它领域的信息化系统而言,启动较早,有连续性,应用扎实,系统可靠,安全性高,已成气候,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由于政府部门上下左右间的可干预性、协调性互动性以及对于其他信息系统数据索取的高权限性,使得他的发展壮大具有很强的优势。

二、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国内各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不同部门的局域网已经基本搭建完成,有些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域网的基本雏形。从具体应用效果看,政府内部通过网络化沟通和信息共享,办公效率大为提高。虽然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

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在一些纲领性文件中,虽然也提出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的概念,而且还将“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与“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相区别。这表明,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实际上,电子政务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从我国现阶段来看,政府的信息资源最多,占总信息资源的80%;同时政府也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最大使用者。因此,信息化应该首先从政府开始,政府先要解决好自身的信息化问题。

其次,电子政务将带动企业、社会信息化。一方面,在政府实现信息化之后,企业如果不及时转变,便享受不到政府所提供的快捷、透明的信息化服务;而如果放弃政府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或者缺乏与信息化政府交往的有利手段和渠道,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自然就会受损。这就迫使企业也不得不信息化,与政府保持同步。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相应的网络商、技术开发商的支持,这就为信息产业开辟了极大的商业市场,使得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找到了结合点,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将促进全社会的信息化。

第三,由于自身的特殊地位,电子政务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在信息化意识不够主动的地方,政府更可以用相关的优惠政策刺激民间信息化的发展;或者藉由自身的特殊权力,强制推动信息化的进程。

(二)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例如,在某些省会城市,省工商局、市工商局甚至区工商局同时建立各自的网站,给工商行政管理带来混乱。即使是前面介绍的办得比较成功的“海淀园数字园区”,其职能范围也只仅限于中关村海

淀园区区内的企业,出了这个地域范围就不灵了。电子政务是一种新事物,涉及技术、产品、标准、管理等众多领域。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在宏观层面上对各级政府及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也就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

(三)基础条件比较落后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我国在电子政务的立法方面也严重滞后,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上网工程”有待深入1999年开始的“政府上网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政府网站数量在短时间里成倍增长,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这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政府上网工程秘书处,2000年1月,《政府上网工程白皮书》。),从内容的组织、网页制作到服务应用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和完善。由于缺乏预算来源和合理的经营机制,相当多的政府网站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少,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网络。有些政府网站只重视了网页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而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未有动态的反映,也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群众虽然从网上可以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要办理一些事务却缺乏必要的渠道,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

三、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

这两年来,尽管从市场发展速度来看,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较快,但是这并不表明我国的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了。恰恰相反,由于“数字鸿沟”以及各种体制的障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根据联合国“2003年电子化政府完备程度”的调查,在173个成员国当中,我国排在第74位,只在中等水平。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还面临着一个大发展的问题。

四、近期内应该采取的措施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强宣传,突破误区。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二)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总体统筹”就是: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就是: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三)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四)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网络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专用通讯网络(政府专网)。

(六)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确保电子政务顺利发展。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这样既可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

利润。实际上,有些地方已经尝试过这种方式并获得成功。建立电子政务研究、咨询、统计和评估等方面的非政府机构,促进电子政务的改进与提高。

陕西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发展研究 篇6

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探索实践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网络是基础,安全是关键,应用是目的。电子政务建设需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适度超前,建设模式也不例外。鉴于此,陕西省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方面积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从2006年开始,陕西省信息化建设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电子政务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推进面向各级政府领导及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众的各项信息化服务,创新地提出了以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为核心的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电子政务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全省整体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陕西省电子政务的四种建设模式(自建模式即传统模式、托管模式、云计算模式及购买服务模式)在全省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均起到不同的推动作用。自建模式的做法是业务部门自行建设信息化基础环境及应用系统,即机房、网络、软硬件和应用软件等,并自行负责相关运维工作。托管模式的做法是业务部门依托省市县三级中心平台,部署相对独立的机房环境,即不需建机房、租网络,仅独立开展系统软件、硬件(服务器、备份、存储和安全保障)和业务系统的建设和运维。云计算模式即所谓的交光盘工程,相应做法是业务部门不再单独建设机房、网络、系统软件和硬件(服务器、备份、存储和安全保障)等,只需提出相应的业务要求,仅考虑本部门业务系统和数据库的建设及运维。购买服务模式的做法是业务部门只负责本部门数据库和数据开发,其它完全由第三方提供电子政务其余相关内容的建设。

考虑到传统自建模式造成业务无法互联互通,基础设施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资金浪费大。2010年以后,只有个别政府部门采用自建模式。托管模式适用于信息资源量大面广、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单位。如地税、工商、财政等部门的已建业务系统采用托管模式,待设备到期报废后逐步迁移至电子政务云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电子政务需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传统的电子政务的应用、服务和建设也需适应新形势发展。2010年以后,云计算模式在全省教育、区域卫生、全员人口管理等系统得到应用。为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激发创新活力,2014年环保厅作为试点单位采用购买服务模式。

自实施云计算模式以来,陕西省电子政务建设模式由以前的自建模式为主,逐步转变成托管模式(面向已建系统)与云计算模式(面向新建系统)相结合方式。与自建模式相比,2010年以来,仅在机房、网络、软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网络租赁费、运维费方面均不同程度地节约了投资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经济效益明显。可见,现有的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过程中,对现有的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构成了新的政府管理形态,也是实施电子政府的直接体现。根据 “电子政府边际成本递减规律”,今后新建业务系统采用购买服务模式推广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运维费用方面节约率会更高,也将进一步缩短业务系统的研发部署周期,提高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可靠性,增强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效能。

与此同时,国家标准GB/T 31167-2014《信息安全技术 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明确定义,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机资源的新型利用模式,客户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获得计算、存储、软件等不同类型的资源。可见,购买服务是云计算服务的一种实现方式。

电子政务发展空间理论提升

当前全球电子政务领先国家普遍利用云计算技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共性应用的整合、共享和集约化建设,推广移动技术在教育部、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结合我国电子政务也逐步呈现出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趋势,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营造良好条件。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战略布局,保障政策执行力,为电子政务科学、健康、稳步发展营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政府改革和信息化发展层面来看,电子政务的重要战略地位不言而喻。面临“资源共享难、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的局面,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如加强顶层设计,提出电子政务云计算发展新模式等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各级政府和部门深入贯彻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积极执行出台的政策规划,扎实落实明确的指导措施,因地制宜地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多措并举,推进电子政务的全面协调、稳步发展。

深化资源整合。推进政府网上服务,深化公共资源整合,提升政府网上服务水平。当前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政府改革对电子政务网上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深化电子政务应用,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内部信息交换平台,开展平台之间信息的无缝交换,提升政府内部各种信息的处理和交流效率。积极搭建一站式、无缝协同的政府网站在线服务平台,统一服务平台集约化、服务化、标准化等,促进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

开展绩效评估。评价电子政务建设成效,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目前,除个别省市开展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初步探索外,国内电子政务建设整体处于绩效管理缺失的状态。要推进电子政务朝着战略目标健康、持续发展,开展绩效评价势在必行。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主管单位应组织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作为项目运维和后期建设投资的重要参考,开展涵盖成本效益、应用效果、协同共享等方面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估。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引导政府网站评估向强调服务成效和用户体验方向发展。

加大新技术应用。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促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面对电子政务从割据到统一的深化过程,云计算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环境和新的实现途径。为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建设单位积极鼓励新技术、新理念的创新应用,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充分发挥云计算在促进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整合与共享、提升政府服务响应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县级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及体会 篇7

电子政务应用与一般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既紧密相关, 又在应用侧重点、用户群体以及采用的技术等方面都有所差异, 总的来说, 前者在用户的范畴上包含后者, 电子政务是更广义上的政府办公自动化或者理解为“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

实施原则:

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及成熟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开放性及安全性原则;标准化原则;可扩充性原则;可维护性、可管理性原则;节约性原则

实施步骤:

首先, 在组织内部构建通信平台 (如电子邮件系统、电子论坛等) , 工作人员之间建立网上信息交流和初步的网上协同工作。第二, 在组织内部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以普遍提高, 基本建立起网上协同办公的意识之后, 考虑在办公网络内进行一些日常工作流程如公文审批、常用申请、会议管理、档案管理、信息采集审批与查询, 以及各部门的日常业务等。在这一阶段, 基本实现组织内部办公自动化。第三, 在Internet上建立公用网站, 进行信息采集、发布, 部门间公文交换乃至简单的电子贸易等, 将办公自动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跨行业、跨部委。此时, 基本实现电子政务。

在以上过程中, 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自始至终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否建立起强健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系统,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功能需求:

一般来说, 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应以公文处理和机关事务管理 (尤其以领导办公) 为核心, 同时提供信息通讯与服务等重要功能, 因此, 典型的办公自动化应用包括公文管理、督查管理、政务信息采集与发布、内部请示报告管理、档案管理、会议管理、领导活动管理、政策法规库、内部论坛等应用, 另外鉴于Internet在日常办公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与Internet留有平滑的接口。

1 提供电子邮件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需求

在一个办公自动化系统中通常包含了多个应用子系统, 如发文、收文、信息服务、档案管理、活动安排、会议管理等等, 可以将电子邮件信箱作为所有这些办公应用子系统的统一接口, 每一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电子邮件信箱就可以了解到需要处理的工作, 而不必经常性地来回检查不同的应用系统, 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以电子邮件作为统一入口的设计思想, 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用户的友好性和易用性, 减少培训的工作量。

2 处理大量的复合文档型的数据信息

办公自动化所处理信息的载体大多是以文件、报表、信函、传真等形式出现, 因此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典型的文档处理系统。这些区别于传统数据类型的信息, 就是“非结构化数据”、“复合文档数据”或“对象数据”。

一般认为, 关系数据库系统 (如Oracle、DB/2、SQL Server、Foxpro等) 适合传统数据类型 (结构化信息) 的表示和存储, 但是对复合文档数据的处理并非能够完全表达信息和存储效率最高。因此, “文档数据库”或“对象存储”的概念就被引入数据库领域, 其目标就是针对新出现的需求, 高效率地表达和存储管理“复合文档数据”。当然, 传统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经常不可或缺的。

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于其对复合文档数据的处理要求, 必须以文档数据库为核心建立, 同时选择性地结合关系数据库。

3 包含大量的工作流应用

所谓的工作流就是一组人员为完成某一项业务所进行的所有工作与工作转交 (交互) 过程。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的大多数应用如公文审批、各类申请等。每一项工作以流程的形式, 由发起者 (如文件起草人) 发起流程, 经过本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处理 (如签署、会签) , 最终到达流程的终点 (如发出文件、归档入库) 。

工作流程可以是互相连接、交叉或循环进行的, 如一个工作流的终点可能就是另一个工作流的起点, 如上级部门的发文处理过程结束后引发了下级部门的收文处理过程。工作流程也可是打破单位界限的, 发生于机关与机关的相关单位之间。

在相当程度上工作流自动化有三种实现模式。即:基于邮件的、基于共享数据库的、基于邮件和共享数据库结合模式 (即“群件模式”) 的。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 群件模式结合了“推”、“拉”技术, 充分发挥了不同技术的优点, 克服了其缺点, 是理想的办公自动化流程处理模式, 也使办公自动化人员拥有了完整的信息技术工具。

4 支持协同工作和移动办公

在日常办公中, 办公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意见, 才能作出某种决策。而这种在群体中互相沟通、合作的工作方式就是所谓的“协同工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异步协作方式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等, 以及同步协作方式如网络实时会议正在逐渐成为除了人们面对面开会之外的新的工作方式, 它们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 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到协同工作中去,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谓的“移动办公”就是提供办公人员在办公室以外的办公手段, 他可以远程拨号或登录到出差地的网络, 通过电话线或广域网络, 随时可以访问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费用, 办公人员还可以选择“离线”工作方式, 即将需要处理的信息先下载到本地便携机上, 然后切断连接, “离线地”处理信息 (例如他可以在旅途中批阅公文, 起草电子邮件等) , 工作完毕才再次接通连接将自己的工作结果发出以及再次下载新的待办信息。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网络应用系统应提供用户协同工作支持和移动办公支持。

5 应有完整的安全性

安全性控制功能成为办公自动化系统得以投入使用的先决条件。机关办公自动化的安全性控制要求一般包括防止非法用户侵入、权限控制、存储和传输加密, 以及电子签名。这些手段必须足够强大, 难以被攻破, 而且也必须足够灵活, 方便使用者掌握和利用。

6 能集成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和Internet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办公自动化系统作为Intranet的重要应用必须能够与Internet相连接, 包括电子邮件、Web发布等, 这不仅沟通了机关内外的信息、对外宣传了机关单位, 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供网络服务, 实现电子商务与参与电子社区。

事实上, 从用户使用角度出发, “数据存访中心”的概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应用系统的友好性和易用性。办公自动化系统应该成为这样的“存访中心”, 也只有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承担这样的角色。

摘要:全球性的网络化、信息化进程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Internet技术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增长给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层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县级电子政务建设有其特殊性和艰巨性, 县级政府直接面向社会、服务公众, 建好电子政务更具有现实意义, 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 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结合实际, 针对县级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及体会进行了论述。

云计算与电子政务的发展 篇8

1云计算给电子政务带来的机遇

1.1云计算中心将成为政务门户网站运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以及政务系统应用的强有力后台保障。随着政府门户网站访问量的快速增长、网站内容多媒体化, 就使得网站的计算量、存储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这就需要以云计算中心作为有效地支撑。同时, 随着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入, 数据大集中以及信息交换要求很高的计算能力。而传统的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就会不断上升, 我们可以利用云计算模式来提高政府数据中心的运行效率, 以此降低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

1.2电子政务云的建设将大大节约建设成本。从整体上, 我们不难看出建设电子化政府云计算平台将会极大地降低国家财政支出。并将全国各部门、各地区的电子政务政府采购的支出集中起来统一用于建设云计算平台, 这种情况下费用相对分散建设而言会减少很多。此外, 云计算除了在计算方面能够发挥出较大的规模效益外, 还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1.3对政府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影响。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OA系统, 是为了增加网上办公、信息发布、电子监察、行政审批以及信息归档等功能, 保证各部门之间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业务流程, 以此实现跨部门业务流程的有效对接, 保证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我们通过对云平台内部信息的驱动引擎, 实现不同的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信息整合、交换、共享和政务工作协同, 以此大大提高各级政府机关的整体工作效率。

1.4对电子政务管理体制的影响。采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政务模式, 统一采购软硬件设备, 是为了保证对政府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的运维, 这样不仅减少政府财政出入, 也可以便于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以此发挥出电子政务的整体效益。我们要想实现这些目标, 需要借鉴国外成熟的电子政府云服务模式, 以此建立完善的“一站式”、“一网式”的云服务平台, 更好地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 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2云计算给电子政务带来的挑战

2.1安全性问题。这是产业界对云计算最大的担心, 也是制约云计算快速推广的最大阻力。对于政府机构来说, 对安全性的要求比企业更严格, 而一旦发生问题其破坏力也将更大。企业方选择云服务商更多的是考虑供应商的诚信问题, 而对政府机构来说, 一些工作甚至牵扯到国家安全, 不得不慎之又慎。

2.2云基础设施的部署和改造。鉴于云计算与传统的IT部署方式存在的区别很大, 因此我们就需要全面了解云平台部署的情况。比如数据中心平台的建设, 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改造, 还是建立一个全新的数据中心, 各级政府云平台怎么统一规划, 并且如何选择出一条更加安全、便捷以及低成本的路线, 而建立平台后如何进行管理和利用, 这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基于政府部门是一国之最庞大“机构”, 其云平台的建设必定牵涉甚广, 因此对部署方案的要求也就更加复杂。

2.3企业部署云计算除了考虑服务和易用性, 成本也是其考量的一重要指标。而对政府部门来说, 对云计算供应商进行考察的时候, 重点需要注意服务质量。在安全性、易用性、稳定性、快速响应、技术支持能力等方面要求, 就需要政府对云服务供应商的挑选非常严格。这也就表明, 只有综合能力达标的供应商才会在政府的挑选范围之内。

2.4全新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对政府部门的IT运维人员就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为云计算是将IT人员从基础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更加重视业务方面的内容。同时它对IT人员的业务理解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 云计算的特征就是要求IT运维人员既能够从长远角度考虑IT资源的整体规划, 又能够考虑到如何将更多更好地应用引入到云平台上, 并保证它们的可用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由于传统的电子政务的IT运维很多项目都是外包出去的, 而应用云计算平台之后, 运维工作如何分配, 政府内部的IT运维人员与云服务提供商如何协调工作, 也是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

而所有的新技术在发展的道路上都会经过很多的挑战, 值得我们欣慰的就是, 在云计算领域, 总体来讲还是优势大于劣势。因此, 我们相信, 云计算必将给IT届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给电子政务带来极大的便利, 公众也会得到很大的受益。

综上所述, 云计算为电子政务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 我们要有凌云之志, 以开放、积极、务实的姿态, 迎接“云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刘正伟, 文中领, 张海涛.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技术[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2 (S1) .

[2]谈圳.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2 (01) .

论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的协同发展 篇9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同是指由政府牵头,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实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整合的前提下,建立二者的系统对接,使两者统一于一个网络信息平台上,实现彼此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其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政府与企业的管理服务职能,体现动态信息资源再利用,进而实现信息化时期国民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1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差异性及一致性分析

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电子商务的主体是企业,利用电子信息手段实施商业管理和商务活动,是一种经济行为,故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核心是服务还是交易。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是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电子方式安全、方便的向公众及时、准确的传递信息,电子商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电子方式提高交易效率和经济效益。电子政务主要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遵循一定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而电子商务受行业和地域限制,表现为多样性。我国电子政务已逐步形成规模效应与整体布局,而电子商务发展并不顺利,东多西少,二者具有不同步性。

政府与企业方方面面的联系决定了二者间的必然关联,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1]。二者都以电子为手段,分别以政务、商务为核心,都可以统称为业务。电子政务是政府对部门内部、其他政府、企业和公众进行管理和服务,电子商务是企业对企业内部、其他企业、政府以及消费者进行管理和服务,从本质上讲两者内容同质。二者都依赖于信息技术实现其功能,技术基础具有同一性。政府与企业都是分层组织结构,都仍是分工体系管理,具有明确的边界职能,所以二者信息化基础建设改造的重点都在于业务流程的重组,具有相通性。二者的信息传输安全要求一致,都需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防止非法用户入侵来保护其安全性。二者都要求其服务直接、高效、交互和透明,服务理念相同。

2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互动依存关系

电子商务只有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才能充分发展和健康成长[2]。电子政务对企业网上监管具有监督作用,可减少并防范企业舞弊,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控。电子政务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示范效应,电子政务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运作流程都比电子商务更规范,再加上公众对政府的固有信任,这就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电子商务能从电子政务中自动跟踪获取政策信息和客户资信,在保证企业决策实时性和现实性的同时提高了企业间交易的安全性。

电子政务只有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更好的开展而服务社会。政府决策依赖于企业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只有通过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才能与企业进行实时信息沟通,减少政企办公交互时间,才能提高政府监控能见度。为加快政府审批和传递,电子商务迫使政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以适应其发展。电子商务可直接接收电子政务中的政策,用作电子商务业务流程的控制因素,不但可以更好的传达和执行政府政策,也能使企业实时的规范和约束市场,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3 当前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大部分政府信息上网做的好,功能上网非常差,盲目追求上网数量,职能部门的服务项目很少。很多网站缺乏有效信息,更新不及时,链接渠道不畅,不是真正以客户为导向设计的平台。整个协同现状纵强横弱,垂直链接比较好,横向互联都比较差,条块分割造成各自为政。政府各部门网站之间、企业网站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只是一座座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与协同要求的系统性、开放性相背离。

当前应进一步加大二者整合的技术和基础平台建设,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内容,扩大服务范围,应着重体现政府与公众间的互动性和回应性[4]。其次应加快完善政府与企业间建立的有机政企链,完善二者间的系统对接。应充分利用电子社区对政府和市场的资源整合能力,加强政府对电子社区的引导和拉动,通过社区服务平台实现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为二者的“无缝”对接提供试验地,以利于两者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莉文,凌建华等.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联分析与协调发展[J].中国标准化,2005(5).

[2]罗春香.电子政务及其对电子商务的影响[J].企业经济,2003(6).

[3]刘勇.简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及发展路径 篇10

1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未来发展已经站到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

1.1 基础设施基本满足需要。

2007年, 我国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投入运行, 初步具备了承载中央和地方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的能力, 中央许多部门都已开始利用政务外网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和各省市政务部门大多建成了满足内部办公需要的局域网, 多数中央政务部门建设了本系统专用网络, 很多省市建成了统一政务网络。这些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业务应用的需要。

1.2 发展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果。

电子政务的相关法规建设得到加强, 《电子签名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实施,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许多地方政府从自身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 积极探索和制定本地区标准。这些标准为政务信息系统间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网络与信息安全提供了基础性技术支撑。同时电子政务宣传培训等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 各级政府积极依托各级教育和培训机构, 对政务人员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

1.3 网上服务质量逐步提高。

各级政府网站普及水平大幅提高。2006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 树立了信息时代政府的新形象。越来越多的政府门户网站能够按照用户对象设置频道, 各地政府网站纷纷探索“以用户为中心”的建设思路, 面向公民提供从出生到死亡、面向企业提供从登记注册到破产注销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很多部委大力整合服务资源, 服务深度已从单纯提供办事指南等信息服务和下载表格, 扩展到在线行政审批和办理状态查询等综合性服务。公众通过政府网站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 全国人大实现了立法工作的网上全民征求意见, 开辟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新途径。

1.4 重点业务系统效益显著。

国家先后启动建设了一批重点业务系统, 其中, 部分业务系统建成后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金审工程使审计工作效率普遍提高5倍;金关工程大幅提高进出口业务的办理效率, 各级海关及其所有监管现场实现24小时联网运行, 通关速度大幅提高;金盾工程覆盖了90%的公安基层所队, 提升了公安机关侦查破案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金税工程全面提高了税收征收率。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整合各部门网络和信息资源, 使农村党员受到教育、农民得到实惠, 带动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各省市也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 结合本地区的发展实践, 积极推进自身业务系统建设, 使核心业务信息化比例得到大幅提高, 电子政务支撑政务业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1.5 资源开发利用取得进展。

各级政府不断加强业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基于各政务业务应用的信息服务范围和质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机制方面积极探索, 在行政协调机制、成本补偿、标准制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其中, 政务信息公开是突出亮点。2003年初, 广州市政府率先实施《广州市政务信息公开条例》, 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政府门户网站建设, 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此后, 中央各部委、各省市先后发布了相关规章办

!!!!!!!!!!!!!!!!!!!!!!!!!!!!!!!!!!!!!!!!!!!!!!!!

综上所述, 我国民营企业“短命”现象主要由内外两方面的原因所导致, 外部的政策法规及投资环境等对一些民营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比如人民币升值, 政府的支持以及市场竞争等;然而企业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企业经营者的决策不切合实际, 急于多元化, 盲目跟风上市, 管理不科学, 实行传统的家族式管理, 不重视企业文化等。

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自身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信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 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中国的民营企业会不断的发展壮大, 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李华刚.民营企业为何难长大 (第1版)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尚晓玲.民营企业“短命”现象原因及对策分析.现代商业[J].2009:

[3]牟显田.家族企业的发展.决策&信息[J].2008 (7) :92-93.

[4]叶国灿.论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及其延长.经济问题[J].2004 (1) .[5]方文彬.我国私营企业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原因.经济师[J].2006 (5) .[6]李玉清.透视民营企业的"短命"现象.特区经济[J].2006 (5) :84-86.

法, 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普遍提高。

2 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电子政务是一项新生事物,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由于受原有价值观念、体制、经济条件、信息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像任何其他新生事务一样, 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问题。

2.1 认识问题

由于电子政务在我国正处于初级阶段, 人们对电子政务的认识有一些偏差。有些人认为电子政务就是政府上网, 认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有些人认为电子政务是上级的指令, 完全忽视了行政工作的不同特点, 使电子政务流于形式, 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些人不愿接受电子政务, 甚至排斥电子政务, 他们认为电子政务只是传统政务管理的一个补充, 是非主流业务。观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之一。

2.2 基础设施问题

电子政务是政府政务工作和现代信息技术充分结合的产物, 其发展必须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计算机技术方面, 我国许多非常重要的硬件和软件主要依赖进口, 因此无法获得知识产权和完整的技术档案, 为增容、升级和维护带来麻烦, 也对数据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网络方面, 虽然近年我国网络普及率在直线上升, 但由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未全面完成, 网络的运行速度还很慢, 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讯设施网络的普及率还不高, 整体的物质和技术还不能满足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此外, 我国电讯服务的服务价格还较高,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网络的普及和电子政务的应用。

2.3 规划问题

目前,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 而且已经制定了相应发展规划。而我国电子政务正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发展的宏观规划, 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也没有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主要表现有:体制不顺、职能不清等。这些也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2.4 人才问题

要想顺利实施电子政务, 人才是关键。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人才相当匮乏, 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 既懂“电子”又懂“政务”, 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在我国, 高等教育对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还未能建成成熟的教育体系, 从业人员的行业素质还不是很高。大多数电子政务工作是由网络技术人员来完成, 由于受本身专业的限制, 使得电子政务缺乏与管理、政务等专业的契合, 从而影响了电子政务的深度和广度。

2.5 法律问题

法制建设是电子政务的支柱。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 立法也相对滞后, 虽然相继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但还不完善, 有些领域存在法律“真空”。另外, 我国多数电子政务立法的效力层次低, 效力层次较高的法律、行政法规大多尚未出台。因此, 如何通过法律法规保障电子政务健康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

3.1 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目前, 世界经济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也对政府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 尽快转变观念, 把电子政务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上。强化对电子政务的舆论宣传, 增强社会与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 鼓励广大企业和居民参与到电子政务的建设中, 以加快其发展, 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3.2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在计算机技术方面, 我国政府可以充分利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 组织IT业界、专家学者等多方力量不断提高我国计算机软硬件的研发能力, 尽早摆脱对“进口”的依赖。在网络建设方面, 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 特别是向经济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倾斜。其次, 应做好三网合一的工作, 将传统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通过各种方式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 为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大多数居民和企业提供廉价的、方便的网络连接, 为电子政务的开展和国家信息化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制定发展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

作为政务活动、管理活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 电子政务建设不单涉及技术问题, 还会涉及到有关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调适。因此, 我国政府应尽快制定宏观的发展规划及阶段性目标, 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另外, 应当借鉴国外的先进成熟经验, 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适合我国政府办公特点并与国际兼容的电子政务标准。

3.4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 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以及应用能力的高低, 是电子政务能否落实的关键, 因此教育培训十分重要。政府应下大力气狠抓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化培训工作。首先, 应加强培训。组织典型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专业咨询公司和系统集成商等专家资源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服务。其次, 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加强大专院校对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 尤其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为电子政务建设输送大量的专业人才。第三, 应尽快开展对各种信息人才, 如信息管理人员、电脑维修人员、信息监管人员等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考试, 为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电子政务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3.5 完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

上一篇:资源与条件下一篇:选择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