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2024-08-10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精选十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篇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困扰着当前的经济发展。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必须切实地实施农村的富民工程,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解决好“三农”问题, 以适应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解决农民问题是发展“三农”的根本, 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归根结底取决于农民的进步和发展, 农民的进步和发展又取决于农民的培训程度。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是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职责, 我们必须创新培训思路, 创新培训机制, 创新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方式,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全面开展现代农民致富技能培训工作, 不断摸索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新模式, 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既懂得了一些理论知识, 又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操作技能;既推广了农业实用技术, 又致富了一方百姓。

2农民培训工作的传统模式

2.1课堂式培训

这种培训模式是指农业部门组织农民、种植大户等, 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集中进行培训, 采用的是“老师讲, 学员听”“老师做, 学员看”的传统培训方式。培训中由农业技术专家, 针对农业生产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采用制作课件的方式进行讲解, 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解答, 课后组织实地观摩学习, 进行现场指导。在培训中传播新知识, 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 让农民掌握新的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 从而提高了农民素质。

2.2走基层式培训

这种培训模式是指深入农村, 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或村委会组织农民在本地集中进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的一种形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是针对农村交通不便、农民农忙时节、农民家禽家畜饲养离不开人等实际困难, 农民进城培训成本高, 组织人员难度大, 采取“请进来、走基层”的培训方式, 在农闲时节、春播时节、病虫害多发时节, 深入农村, 组织农民, 采取集中在当地村委会采取电教模式、发放学习资料书籍、农资农具鼓励农民积极参与。

2.3田间教室式培训

这种培训模式是指在农村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讲解、示范、操作和解答等活动的培训形式。直接面对农民, 指导教师与培训农民零距离交流, 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开展培训, 着重解决实践生产中的问题与推广运用新技术, 针对性与操作性强。培训内容紧密围绕实践生产所需的知识, 诸如种植、追肥、除草、病虫害的防治等。

2.4多媒体网络式培训

这种培训模式是指建立农业知识多媒体网络教室, 在网络教室里传播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音像资料, 并聘请农业技术专家, 建立“多媒体专家诊所”, 针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热线服务, 必要时还可出诊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 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地答农所问、释农所疑、解农所惑。

这些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知识得到了更新, 素质得到了提高,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远远不能达到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要求和效果。

3农民培训工作的新模式的探究

根据湖北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 巴东县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作为全县人才工作的重点突破、亮点打造。我们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 继续在“转型、创新、融合、提升”四个方面全面推进, 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为重点, 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培育, 增强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着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 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根据我县目前农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模式进行几点探究。

1) 依托产业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巴东县沿渡河镇泉口村, 曾是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典型, 也是一个老茶叶生产基地, 在确定对其大户进行培育并组织外出参观时, 他们第一反应就是“历来都是别人到我们这里参观, 哪有我们参观别人的”, 坐井观天、残存的老“先进”意识根深蒂固。在经过几天课堂学习, 又组织他们到宣恩、恩施等地观摩考察以后, 他们才知“天外有天”, 痛感自己产业发展的不足。通过培训, 该村当年就改造老茶园53.33hm2, 新发展茶园66.67hm2, 人们正在全力打造“泉口生态茶乡”。

2) 依托经营主体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推动农村经济转型。由水布垭镇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张周金领办的“恩施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 其成员来自全州八县 (市) , 均为各地龙头企业。基于农经财务管理需要, 2015年我们与该联合会共同举办了一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经财务管理培训班, 反响尤为强烈, 各县 (市) 安排专人带队, 州、县经管局主要负责人跟班监督指导达十天之久, 通过培训, 在恩施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指导下成立了2家联合社 (恩施州硒恩贝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湖北金土源药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 有力推动了农村经营主体的规范管理和抱团发展之路。

3) 依托“热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扩大自身社会影响。一是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人才工作有机结合, 拓展空间。县委组织部、县人才办在边远的金果坪乡泗井水村驻点, 我们主动将培训班办到那个村, 获得组织部、人才办的高度认可。二是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平安农机”创建有机结合, 凸显价值。为了服务我县“平安农机”创建工作, 2015年我县专门安排了一期专业服务型培训班, 对“平安农机”创建重点人群进行培训。

摘要: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在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必须切实地实施农村的富民工程,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解决好“三农”问题, 以适应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是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职责, 我们必须创新培训思路, 创新培训机制, 创新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方式, 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卷 篇2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大量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___。A、职业农民

B、科学家

C、工程师

D、外资企业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批“___”的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

A、懂技术

B、会种地

C、能经营

D、肯钻研

3、当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发展趋势是:___。

A、绿色(安全)农产品

B、品牌农产品

C、方便食品

D、营养健康农产品

4、选择和确定___,明确经营者具体服务对象,是经营者制定营销策略的首要内容和基本出发点。

A、品牌

B、价格

C、目标市场

D、农产品

5、目前推广应用的目标产量配方法是:___。

A、地力分区(级)配方方

B、养分平衡法

C、地力差减法

D、肥料效应函数法

6、可以使用于有机水稻的生产技术是:___。

A、使用有机农药防治病虫

B、使用乙草胺除草

C、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禽粪作底肥

D、选用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7、幼龄花园施肥应做到薄肥勤施,至少做到一基三追,即:___。

A、春茶前施足基肥

B、春、夏、秋茶前各施一次追肥

C、秋末初冬施足基肥

D、春、夏、秋茶后各施一次追肥

8、大棚蔬菜栽培的制约因素有哪些:___。A、虫害

B、肥害

C、药害

D、旱害

9、有机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区别:___。

A、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

B、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种苗及一切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

C、从常规农业到有机农业通常要2-3年的转换期

D、无化学农药残留

10、无公害水稻可以喷施下列哪些农药?___。

A、敌百虫

B、吡虫啉或扑虱灵

C、杀虫双

D、富士一号或三环唑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产品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市场调研、___、___、___、___、产品存贮和运输、产品销售、提供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

2、农产品定价策略有:___、___、___、声望定价策略、新品定价策略。

3、有机白茶我县以秋栽为好,移栽时间在___到___。

4、早春大棚黄瓜一般在___月中、下旬播种,秋后一般在___至___播种为宜。

5、稻曲病的重点用药阶段在___期,防治药剂主要有:___、___、___等。

6、选择农产品中间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要注重中间商的___;二要看中间商的___;三要看中间商产品销售组合;四要分析预期合作程度。

7、农产品仓储保管的方法有:简易贮存、窖窑贮存、___、___、___。

8、大棚豆角常见病虫有:___、___、___、___等。

9、日光温室辣椒苗期温度管理原则是:___;___;___。

10、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___和___。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任务就通过一定方法或措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消费者购买范

围内满足其对农产品的需求。()

2、农产品分销渠道可分为直销、单一环节直销型和多环节销售型三种。()

3、卷叶虫用药最佳适期是蛾高峰后7-10天或田间始见束尖期。()

4、随着二代温室的推广,温室采光和保温性能的改进,一大茬辣椒育苗右提前到10月上旬,元月上中旬种植,3月上旬开始采收。()

5、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机关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但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可以直接向所在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提出()

6、县农业局可以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现场检查,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有权查封、扣押。()

7、农产品具有自身的特性,良好的包装不但能促销,还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8、水稻穗颈瘟防治对象是所有感病品种田,在抽穗期气候有利于发病,且又是病区,必须在破口期与齐穗期各喷药一次。()

9、绿色食品可以使用转基因技术。()

10、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的农药,如安打、米满、抑太保、锐劲特等。()

四、问答题(40分)

无公害蔬菜是一种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并实行标志管理的安全农产品,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其病虫害的防治原则、防治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

选择题:

1、A(农产品市场营销序);

2、ABC(农产品市场营销序);

3、ABCD;

4、C;

5、BC;

6、ABCD;

7、BC;

8、BCD;

9、ABCD;

10、BCD 填空题:

1、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产品定价、产品促销(农产品市场营销P14);

2、折扣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促销定价策略;

3、10月上旬,11月中旬;

4、1,8月至9月上旬;

5、抽穗,18%多菌酮粉剂、5%井冈霉素水剂、30%爱苗;

6、信誉、实力;

7、通风库贮存、冷藏库贮存、气调保鲜贮存;

8、煤霉病、锈病、白粉病、炭疽病。

9、晴天高,阴天低;白天高,夜间低;出苗前高,出苗后低。

10、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判断题:

1、√(农产品市场营销P14);

2、√;

3、√;

4、√;

5、√;

6、√;

7、√;

8、√;

9、×;

10、√

问答题: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原则:一是培育和选用抗(耐)病虫品种,调节蔬菜生育期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蔬菜对病虫的抵抗能力;二是防止新的病虫侵入,对已有的病虫采取压低越冬技术、切断传播途径等手段,防止病害侵染,或将虫害消灭于严重为害之前;三是栽培管理,改善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其防治措施有:

(一)、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健身栽培、合理轮作等一套农业措施,提高蔬菜抗逆性,减轻病虫为害。

(二)、物理防治:通过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有利于或无碍于蔬菜生长的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如人工捕杀、杀虫灯或毒饵诱杀、高温灭菌、隔离保护等。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有害微生物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如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施用生物农药(BT乳剂、农抗120、农用链霉素等)、施用无污染的植物性农药(鲜苦楝树叶、臭椿叶等)。

(四)、化学防治。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爆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虫为害,又要减少污染,使上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注意事项:

1、严禁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如甲胺磷、氧化乐果、呋喃丹、三氯杀螨醇、除草酶等;

2、严格按照农药使用间隔期安全使用化学农药。

创新授课方法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篇3

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日前,由四平市经济贸易学校承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班在铁东区石岭镇举行。来自石岭镇各类合作社的骨干成员及种植(养殖)大户、示范典型代表近5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班聘请农业专家为学员深度讲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素养和产业技能相关知识,为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据四平市经济贸易学校校长刘占发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是今年国家推出的强农惠农政策之一,也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的转型和升级。培育类型有三种,即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将实行“分段式、重实效、参与式”培育模式。对学员实行全程免费培训,期间带领学员外出参观考察。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组织受训者参加考试,成绩合格者由认定机构统一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获得证书后,将享有国家相关优惠政策。

近年来,四平市针对广大农民提高生产技能、增加创业门路、扩大经营规模的需求,审时度势,调整授课方向,着力解决农民在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中遇到的问题,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就是深入落实“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的具体体现。

创新农业培训理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篇4

1 新型职业农民的科学内涵

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认为, 传统农民务农主要是为了追求生计, 而职业农民则是充分进入市场, 将务农当做商品产业, 并充分利用资源达到效益最大化。根据这个理论, 结合中国当前实际, 中国式的新型职业农民应包涵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市场为导向, 追求效益最大化。新型职业农民应初步了解经济学“理性人”假设, 在市场资源稀缺的条件下, 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挖掘利用市场资源和信息, 追求效益最大化, 即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 以务农为全职, 保持高度稳定性。新型职业农民把务农当做是正式职业, 并且能够得到有效地传承。

(3) 以发展为目标, 实现全面现代化。新型职业农民借助政府、企业等相关部门的帮助, 借助现代职业教育的帮扶, 加强自身的农业科技素养, 提升自己的农业职业技能, 实现自我的全面综合发展。从而更好地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不断将农业科技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实现农业生产的高度现代化。

2 如何做好农民的培训工作

(1) 借鉴国外经验, 建立培训制度保障。英美等发达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农民培训的相关事项, 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组织管理农民培训工作。“洋为中用”, 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借鉴其对我国的有益之处, 结合中国的实际, 制定适合我国农民培训的制度法规, 将农民培训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2) 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农民培训质量。第一, 要广泛吸纳农业高校、农科所等农业部门的专家、学者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教师。有条件的地方应鼓励“送教下乡”, 进行“手把手, 面对面”的辅导, 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 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土专家”。几十年的实践往往培育出了一批“土专家”, 这就需要加强对这些“土专家”的开发和利用, 使其产生带动和辐射作用。

(3) 关注市场动态, 打造“订单式”培训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民对物质的需求特别是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激增, 这就需要新型职业农民生产出满足需求的农产品。从而引申出如何知道市场需要什么以及如何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得出农业主管部门、各级培训基地及新型职业农民本身要加强对市场动态的关注, 培训基地要采取“订单式”培训模式, 即市场需要什么, 就培训什么, 从而创造有效供给, 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

(4) 引进高校学生, 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从农业高等院校中引进人才, 从中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农村里来的农业高等院校的学生不仅掌握先进的农业科学生产技术理论, 而且对家乡的农业生产情况有着清晰的认识。鼓励这部分学生去家乡的农村创办农业生产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企业、农村基层组织及农村行业协会, 有利于将农业科学技术第一时间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快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

3 结束语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机构的申请 篇5

培训任务的报告

X政府:

XXX农业广播电视学校XX分校于1990年成立,有必要的培训场所、专业教师、现代教学设备(笔记本电脑、图影仪、摄影机、数码照相机、流动桌椅)和实践实训基地,以及具有10年以上农民培训工作经历等。现有专兼职教师XX人,其中专职教师XX人,取得高级职称XX人、中级职称XX人、专业技术人员XX人。该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和实训基地齐全。历年来,该校积极承担全县阳光工程培训、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退耕还林培训等培训项目,并出色完成各类培训任务,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具有一定的成功经验。

2014年XX分配给XX职业农民培训(生产经营型)培训指标XXX个。由于培训指标少(只有两个班),根据省、市、县有关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中的“充分发挥

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有关精神,现要求通过单一招标采购方式确定2014年XX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由XXX农业广播电视学校XX分校承担。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篇6

摘要:随着城乡面貌的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未来农业的发展将面临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为了应对未来农业生产的变化,国家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本文对此进行研究探讨,希望能对新型农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09

新型职业农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历史范畴,对于社会的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有新的内涵,是随着科技和社会进步及文化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从角色定位上来讲,新型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份象征。从自身能力上看,新型农民要有文化、懂技术,而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与市场接轨,以市场导向为基础进行农业的规划和生产。更重要的一点是新型职业农民以农业为终身职业,能用现代的观念和意识来武装头脑,具备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组织性较强,具有社会责任感。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中的问题分析

1.1 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义务教育不断进行,使我国的农民的整体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基本扫除了文盲,但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仅限于小学、初中的水平,高中文化程度所占的比重都不是很大,多数是识字、写字的水平,满足不了未来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符合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准。更主要是在思想观念、文化观念、自主意识及创新意识方面比较欠缺,这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1.2 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宣传力度、费用及农民对于培训的认识程度等多方原因的影响,许多地方的农民对于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据统计调查,我国农民参与技能培训及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只占百分之几,对于一些其他的专项技能掌握水平也不是很高,相对来讲职业技能比较单一,这显然与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较大的距离,未来的现代农业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而且要熟练掌握一项或多项产业技能,但是从实际的培训情况来看,许多农民对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些农民拒绝参加教育培训。

1.3 经营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旧薄弱

在农业的实际生产中,我国多数农民缺乏经营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对于市场信息的敏感程度较低,同时也缺乏对自身保护的法律意识,更多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价格、质量和成本等方面。而未来农业的发展,是全方位、多元化、立体的农业体系,农业生产与市场紧密相接,是市场中一个环节,不单纯是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从业者要具备宣传、品牌、创新、开拓意识,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另外还要了解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参与经济活动中,能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1.4 科技素质、经营理念及法律知识有待提高

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近些年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进行,加上信息的获取渠道不断增多,我国农民的总体思想道德水平呈不断上升态势,在婚姻观、金钱观、赡养老人观、人际交往观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面貌的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也呈不断增强的趋势,这些都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但相对来讲,在科技素质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有待提高,这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重点内容,是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努力解决的问题。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任务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主要是通过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进行强化培训。使农民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科技素质方面有全方位的提高,更好地为农业的发展服务,要立足于农业,但并不局限于农业,以大农业的思维进行培训,涵盖农、林、牧、渔等行业。同时也要从农业中走出来,扩展到其他行业,使农民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具备多项技能,适应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1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水平及科技基础,对未来现代农业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完善农业科技向生产力转化,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关部门有必要整合当地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为当地农民提供所需的科技培训,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2.2 培育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

市场经济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农业生产更离不开市场,所以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对于生产资料要素的充分利用,以及人、财、物等要能进行合理的调配和运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提高竞争力,开展农业生产及参与市场活动,在经济效益上有所提高,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让农民形成价格和竞争意识,以市场变化为导向,调节生产,达到高产高效高收入的目标。要以因地制宜发展纯粮食生产以外的农业经济模式,例如观光和旅游农业,实现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在原有基础上产生增值效益。要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利用传播手段进行宣传推广,拓展销路,提高经济收入。

2.3 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意识

通过职业教育培训,逐步提高新型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意识,法律意识就是要使农民了解法律法规,遇到问题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素质的提高不仅能对自身起到约束,不去做违法的事情,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保护,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另外要培养新型农民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参与经济活动,都能从大局着眼,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篇7

1 培训机构的确定与沟通

培训机构就是培训事项的具体承担部门和执行部门, 一般要求具有适宜的场所和一定的师资能力。场所的确定要考虑交通便利情况、授课教室条件和住宿条件等方面。到达培训机构的交通一定要便利, 要考虑培训对象的可达性。授课教室是培训的核心环境, 必须具有满足培训人数要求的面积和相应的桌椅, 还要有投影仪、网络、音响设备等满足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要求。另外, 还要具备空调或取暖条件以及安全性。如果需要住宿, 住宿条件也不能忽视, 一般要达到标准间的标准。从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情况来看, 适合作为培训机构的一般有: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中高等农业职业学校、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科院所等, 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一定的师资条件和组织能力。培训机构确定之后, 要强化沟通, 就培训项目的具体要求和细节安排妥当, 做好实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2 培训对象的认定与管理

培训对象就是可以参加培训的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可以划分两种类型:一是生产经营型培训, 主要培训对象有承包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等。二是社会化服务型培训, 主要培训对象有农业技术员、农资经营服务员、农产品经纪人, 农机手等。培训对象的认定必须明确, 要有相应的条件要求。如家庭农场主培训, 参加人员必须具备经营家庭农场条件或已经是家庭农场主。培训对象的管理是指从报名参加培训、培训过程中、到培训后效果跟踪的全过程管理, 相关资料要进行备案存档, 有条件的要进行信息化处理。

3 培训课程的安排与评价

按照培训项目的要求确定课程是培训的核心, 课程一般要有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四个基本问题, 而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是决定培训效果好坏的关键。如家庭农场主培训课程的设置一般有:家庭农场发展历史与典型模式、家庭农场创办政策与流程、家庭农场规划建设与经营管理。进一步来讲, 家庭农场创办政策与流程这门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国家政策、兴办条件、申报材料、注册登记等。课程设置之后就是组织问题, 即课程先上、后上的安排。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值得注意的是, 所有课程的设置与安排必须满足培训项目的要求这一统一性目标。

4 授课人员的聘任与调整

课程确定之后就是找谁来完成, 也就是授课人员的聘请, 可以作为授课的人员主要有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农技推广人员, 还有就是土专家。需要注意的是, 聘请的时间必须给一定的提前量, 并告知明确的课程内容及参加培训人员的情况, 以便进行充分的课程准备。为了以防不测, 聘请的授课人员届时不能到位, 需要准备授课专家人才库, 以便临时做出应急调整。

5 培训方式的选择与变通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篇8

2012年, 富锦市被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几年来, 富锦市为了夯实新型职业农民思想和专业技能的素质基础, 应用“定培育对象”、“定培训目标”、“定培训要求”、“定培训方式”的“四定”培训模式, 分类别、分区域、分产业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因人、因职、因才”的培育, 推动了富锦市职业农民队伍的快速形成与发展, 带动全市农民综合素质、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的大幅提高。

1 定培育对象, 明确培训着力点

富锦市有农业人口28万人, 现从事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生产的农民达到17万人。富锦市自有耕地570万亩, 农民在周边农场和俄罗斯外包土地100多万亩, 每个农民平均40亩。“愿种地、会种地、敢种地”是富锦农民的特点。特别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向土地集中, 规模经营倾斜, 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越来越多。因此, 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经营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新型职业农民要达到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总体要求, 确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明确培训的着力点。

富锦市是以种植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市, 按照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三大主导产业分布情况, 培训对象的确定有四类: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 包括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二是农业科技示范户, 包括广大务农农民和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三是农村技术员、信息员、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植保员、动物防疫员等;四是农村新生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和有志从事现代农业的城市青年。全市确定的培育对象从事种植业的878户、从事畜牧养殖业的92户、从事水产养殖业的110户, 共计1 080人, 其中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就有540人, 占新型职业农民的50%;社会化服务人员320人, 占到30%左右。

2 定培育目标, 明确培训主攻方向

新型职业农民关乎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未来, 关乎农村繁荣兴旺的美好前景。因此,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就是要以培训为主要手段, 把培育对象打造成以农民为职业,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 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让职业农民成为农业 (畜牧业) 新技术的二传手, 成为现代农业的应用者, 成为农业项目、合社组织、家庭农场的领办人, 成为科技致富的领头燕, 达到“学能成、成则用、用有为”。

根据培育目标的不同, 培训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主要是提高他们经营组织协调能力和了解当前农业发展新技术等, 掌握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模式;针对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 提高他们的务农本领和生产经营水平, 开展从种到收, 从生产决策到产品营销的全过程培训, 重点培训良种良法、病虫害防治、农机农艺融合、市场营销等现代农业知识技能, 以及现代农业管理和经营理念;针对农村技术员、信息员、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植保员、动物防疫员等, 主要是提高他们的专项技能, 提升农民服务技能等。

3 定培训要求, 明确培训措施

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战略和富锦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总体要求是:因地制宜, 满足需求, “实际、实用、实效”, 真正让培育对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为此, 重点采取四项措施, 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顺利进行。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把培训纳入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工作日程, 整个工作由农委牵头, 畜牧、农机、水产、粮食、林业、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配合, 财政保证经费。二是整合资源, 把省农广校、省农科院、富锦市职业教育学校、市农业技术部门 (农技、农机、水产、畜牧、林业) 、市经管局的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87人, 分门别类, 下指标, 下任务, 确定专业, 形成富锦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师资库。三是建立长效机制, 对全市每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 建立导师制度, 每位导师要对新培养的对象采取制定培训计划、网上教学、课题研究、高产攻关等方式培训, 开展一对一指导和跟踪服务。

4 定培训内容, 明确培训形式

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 根据全市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组织市农业技术部门、市职业技术学校气象局、经管局、绿办、新农村办公室等单位共同确定职业农民培训内容, 注重“实际、实效、现代化、简易化和可操作化”, 主要围绕农民职业道德、农业生产 (栽培、土肥、植保、园艺) 、农机操作及维修、农产品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村社会管理知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8个方面。针对这些培训内容, 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培训质量。

4.1 更新观念

利用各种培训手段, 各种机会, 多层次、大信息量、不间断地对全市农民进行职业理念教育, 向全市17万从业农民灌输“农民是一种职业”的理念, 市委、市政府正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不久的将来当一名农民也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 要掌握农业生产的标准和规范;要懂得互通有无, 资源共享, 通过合作或联合的方式, 提高组织化程度, 对接并适应市场。

4.2 定点教育

利用富锦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资源, 发挥农广校、农机校、富锦农民中专、富锦粮校等内设机构的职能作用, 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 积极举办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在校生达到1 321人, 绝大多数将会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4.3 结合培训

依托阳光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项目, 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对选定农民开展集中培训15天, 完成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理念教育和一定的技能培训, 使受训农民从业的指导思想正确和进步, 职业道德、职业规范根深蒂固。充分发挥市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强大的网络覆盖网络, 开展远程网上教育;结合“五送”活动将思想、技术、法规、医护等送到村、到户。

4.4 建设基地

一是建立综合培训基地。集中农业、水利、国土、气象、水产等涉农单位的资源, 在富锦市长安镇永胜村建立了富锦市职业农民培育综合培训基地-富锦市现代农业万亩水稻展示区。通过“一区、两社、三个合作、四项建设、五大功能”, 一方面以全面、精准、便捷的信息化手段指导全市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把农业经营组织化、基础建设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化、生产管理规范化、产品销售 (有订单、有预期) 市场化展示给受训农民和市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解放思想, 开阔视野, 同时不断掌握和更新种管收、产加销等环节的实用技能。二是建设专项技能培训示范园区, 创办了14所“田间课堂”, 其中, 省级1所、市级3所、镇级11所。这些园区根据区域特点、自然条件、优势作物而建。整个农事活动, 农民全程参与, 随时可以与专家互动, 动手、动脑掌握规范的生产技能, 提高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加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院市共建致富项目基地、推广体系建设试验示范基地、玉米“双增二百”和超级稻“双增一百”示范方、高产创建示范片等均由职业农民承担, 成为他们学习、实践、发挥的用武之地。

4.5 搭建平台

一是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平台。通过富锦市政府网站、农业专家热线、QQ群、手机信息、农业技术讲师团等平台, 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知识、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以及企业用工信息等服务。二是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协会。指导和协调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健康发展。三是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合作联盟。由政府推动, 受训农民自发组成合作联盟, 在农用物质采购上, 在粮食销售上实现了统一合作和信息共享。

4.6 强化服务

一是充分发挥专家大院作用。市政府整合项目资源, 2006年建立了集土壤肥料检测、植物病虫害检测、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品质检测、农药残留速测、农民培训“六位一体”的专家大院。多年来, 省、市专家常年坐诊, 为农民免费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创建农业专栏, 富锦市电视台建立农业专栏《三农指南》, 内容由农委策划、年播放专题讲座120余期, 主要内容就是农业科技, 最大效率地为农民提供各类信息, 解决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三是全市建立22个病虫测报点, 全部由职业农民承担, 病虫情预报9次以上, 重大病虫预报准确率均在90%以上。四是建立土壤肥力检测点。全市建立了120个土壤肥力固定监测点, 职业农民72人承担采样任务。

创新培训教学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篇9

一、改革传统培训模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多不足, 但在组织学员方面提供很大方便, 适合大规模、大批量、通识性的培训教学。在每年进行的专项农业技术培训中, 采用此种方法, 而且在原有基础上力争有新突破。采用当下先进的多媒体培训教学模式, 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将农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些病害、虫害、药害等各项技术措施进行传授, 让农民不离课堂、不到田头、不出家门, 就能学到实用农业技术。据统计, 启东市汇龙镇结合农业产业发展实际, 重点培育了甜糯玉米、特种养殖、特色水果等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骨干、农村经济能人。目前, 有1, 000多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他们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实践在各行各业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强化实操培训方法, 便于农民短期内掌握

农民最乐于接受通俗、形象、直观的田间课堂培训方法, 他们关心的不只是为了什么, 而更关注的是如何做。因此, 把培训现场教学由教室搬到基地、园区、产地, 在培训教学过程中, 让农民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每年的作物栽培繁忙季节, 及时组织农民提前到田头进行讲解示范、实地操作, 亲自指导农民施肥、治虫、防病等有关技术措施, 解答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存在问题, 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 通俗易懂、简便实用、针对性强, 做到了生产、教学相结合, 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做学融合, 推动了实用技术的应用, 深受职业农民学员欢迎。

三、深入开展送教下乡, 培养现代农业技术骨干

送教下乡就是把农业服务中心优质的涉农类专业的教学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 运用到农业生产, 服务于广大农民, 在农民家门口办学, 把课堂放在田间地头, 饲养场所, 种植基地, 方便农民学习农业科学知识, 通过全面、系统、连续的培训学习, 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种养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 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 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教学模式。启东市汇龙镇农业服务中心5年来共举办培训班20期, 受训人员达2, 000多人次, 为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种什么样地”培养了一大批本土化实用新型农业人才。

四、采取能人带动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与效益

针对启东的优势主导农业产业, 围绕蔬菜园艺、林果园艺等产业的高效设施农业;生猪、蛋鸡养殖;推广机插秧, 开展水稻高产增效技术;农产品牌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民实用政策与法律法规等为重点培训内容, 确定现代农业示范30多户,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5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在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中, 通过示范农户带动带动周边农户致富, 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优化了农村投入产出效益, 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通过这种形式, 扩大了培训规模, 提高了培训质量, 取得了培训效益。

五、不断完善“菜单式”培训, 培养农民学员学习兴趣

镇农业服务中心根据农民具体需求确定培训项目, 自主选择培训内容, 实施培训教学方式, 推广实用培训模式。开展深入调研, 进行到户咨询, 举办座谈讨论等形式, 全面客观了解农民对培训的有效、合理、可能需求, 结合现代农业生产特点, 根据乡镇区位、产业特色, 提供菜单式个性化培训方案。不断深化完善“菜单式”培训模式, 将培训内容与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紧密结合, 有助于形成“一镇 (乡) 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由于教学内容都是农民每天生产生活中接触的东西, 跟当地的生产经营实际紧密结合,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示范性, 广大农民的参学热情高涨。

六、推广产训结合模式, 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突出实践技能操作, 通过基地带动, 将产训结合模式广泛应用在培训中, 同时将花卉苗木、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8个基地作为职业农民培训教学基地, 根据农业生产规律和农业规范化要求, 让每个学员能按照农业生产技术特点、全程参与实践操作, 要求学员在学习理解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掌握农业技术本领, 熟练农业技术操作流程, 满足农民对知识、技能、信息的要求。

七、开展典型引路培训, 引导农民自觉学习科技

为提高农民学员的兴趣, 强化学习农技效果, 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 更加重视实训技能的操作, 经常开展典型引路式的培训, 进行现场观摩教学, 实地考察现代农业新技术应用基地, 引导农民自主学习农业最新科技, 自觉自愿运用农业前沿科技术。通过培训学习, 开阔农民科技视野, 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树立科技致富, 带动农户科学种田的信心, 拓宽农民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思路, 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拓展远程培训方式, 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聘请有关农业科技专家, 编写农业科普讲义、实用教材和文献指南;利用村务、乡务公开栏, 及时发布科技通讯;组织专家开展讲座, 定时向培训农民播放农业技术光碟, 发挥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作用;开辟《农业科技之窗》等栏目, 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联合举办《农村致富》栏目, 报道农业新闻, 农民富故事, 传播农科教信息;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网站, 开辟农技培训、科技推广、专家答疑等栏目。通过传送农技信息, 发放农技资料, 提供农技服务, 加深农民学员印象, 促进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和致富信息的传送。根据培训目的的不同、培训要求的提高和培训方法的改变, 采用科教大棚车送学上门、送教下乡、送知识到农村的流动式培训方法, 拓展经营能力、服务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素质, 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综合上述, 培训教学模式是否合适、是否得当、是否科学, 关系到培训教学工作的好坏。各种培训教学模式之间是有机联系的, 尽可能做到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渗透, 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现场观摩与实际操作相联动。以农民真实需求为根本, 紧扣农民培训学习特点, 为农民学员提供教中学、学中教、学以致用的培训内容。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最根本的出路在科技, 关键在人才, 核心是培养具有科技素质、现代农业职业技能与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采取多种方式, 创新培训教学模式, 不断提高农民素质, 增强农民致富本领, 培育更多、更实用、更切合实际的新型职业农民。

广元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 篇10

“十二五”以来, 广元市以提升农民科学种田、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 大力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 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 发展了劳务经济, 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到2014年底, 广元市开展阳光工程培训3.11万人, 新型农民培训4万余人,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30万人次。2013年以来, 着力加快了农民培训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转型升级, 苍溪县、旺苍县率先进入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行列。广元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 000余人, 促进了从普通农民身份向职业农民转变, 从兼业向专业转变, 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初步探索出了一条规范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1.1 规范培训对象

在广元市农业“八大百亿产业”的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等各环节中, 按照新型职业农民条件和标准, 围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3种类型规范遴选培训对象, 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建立市级、县级新型职业农民数据库, 实现了对培训对象的动态精确管理。

1.2 规范培训内容

围绕广元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类型、岗位、产业, 确定培训内容, 编制培训教材, 主要包括产业新品种及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农业品牌建设、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政策法规、职业道德与能力建设等。

1.3 规范培训标准

围绕广元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在国家、省出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基础上, 针对培训类型和对象, 全市统一制定了关于茶叶、猕猴桃、蔬菜、食用菌等1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标准, 对培训内容、学时、方式、目标以及考试考核等作出具体规定。

1.4 规范认定管理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分级认定、动态管理”原则, 统一制定了《广元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和《广元市农业产业发展领军人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 对参加县级培训后考试合格、符合认定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 由县区农业主管部门颁发《四川省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对参加市级培训考核合格、符合认定条件的产业发展领军人, 由市级农业主管部门颁发《广元市农业产业发展领军人证书》。

1.5 规范政策扶持

2014年, 市人民政府制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见》, 规定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补贴、项目、资金、土地、培训、税费、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措施。全市每年争取整合800万元国家项目资金, 市、县 (区) 财政安排400万元资金, 用于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产业发展领军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劳动力老化现象突出

随着城镇化推进, 大量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 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科技知识缺乏。

2.2 培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针对目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领办人或管理者, 对现代农业理念、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知识和理念需求日益强烈的状况, 培训教师数量及教学能力已显严重不足, 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2.3 培训投入不足

广元市属经济欠发达区, 大部分区县属边远贫困地区, 自身财力十分薄弱。虽然近年来部、省持续推进农民培训项目, 但仍不能满足广元市职业化农民群体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办学资金和实力严重不足也是困扰办学部门多年的难题, 许多基层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和培训手段相对落后。

2.4 配套政策滞后

目前, 虽然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与之相配套的培训投入、职业认定、从业扶持政策等仍相对滞后。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经费来源仍以中央资金为主, 资金总投入不足。

3 发展对策

3.1 明确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按照市委“一主一园三突破”的三农工作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广元市农业“八大百亿产业”发展, 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立足点, 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 明确培训目标, 探索培训模式, 创新培训方法, 强化资格认定管理, 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 推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快速形成。

3.2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基金

农业是弱势产业, 农民是弱势群体,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明显的公益性。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际情况, 市、县区政府硬性列出专项的补助和工作经费, 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并随着社会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增长, 不断完善财政资金投入和补贴机制。在与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发展基金中要按比例计提专项培训经费。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中, 也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职业农民培育培训。通过设立基金, 重点支持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示范机构建设, 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 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农村创业人才及培训师资的进修深造等, 以增强新农村发展后劲。

3.3 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

建立健全以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公益性培训资源以及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主体, 积极参与的“一主多元”培训机构。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公共服务机构, 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力量, 要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软硬件配置等方面, 理顺农广校设置与管理的机制体制, 不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 完善公共服务条件, 强化办学机构与队伍建设, 做到教学有设备、下乡有工具、学习有场所、实训有基地。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作为农广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 巩固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3.4 认定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

完善广元市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认定标准及办法, 保证实训基地具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从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经营服务等企业、基地或合作经济组织中遴选认定一批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高产创建示范片等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实训基地。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择优认定实训基地, 并对认定的实训基地实行挂牌动态管理, 确保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 满足培训需求。

3.5 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师资库建设

在农业系统内及本市涉农科研院所中, 遴选吸收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入师资库, 把本地产业带头人、合作社领头人、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家、基层农技站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吸收到师资库, 聘请省、市农业科技服务团专家加入师资库。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师资的业务素质, 每年全员开展一次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加强师资队伍管理, 要结合全市和各县区农业产业发展长远规划和现状, 适时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师资培训班, 及时调整充实师资库, 提高师资质量。

3.6 创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基本情况调查, 乡镇、县区、市分级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数据库, 实现培训对象的动态精确管理。利用先进教学手段, 遵循农民教育规律, 实行分类教育培训。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把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办到基层去, 尤其是要办到乡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业园区去。大力推行菜单式培训, 针对不同对象, 采取不同培训形式, 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形成不同的培训菜单,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办好应用直接示范教学手段开展的固定课堂, 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的空中课堂, 利用流动工具开展巡回教学的移动课堂, 运用实训基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实践教学的田间课堂。

3.7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

上一篇:鱼塘增氧机使用技巧下一篇:新农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