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手术

2024-09-06

妇科肿瘤手术(精选十篇)

妇科肿瘤手术 篇1

关键词:高龄患者,妇科肿瘤,手术治疗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凸显下, 高龄妇科肿瘤发生率呈不断升高趋势[1], 目前妇科肿瘤已进展为对高龄女性有严重威胁的常见疾病。妇科肿瘤常需通过手术方法加以治疗[2], 而高龄患者因身体机能下降且合并症较多, 在手术治疗时存在一定风险。为探讨高龄患者妇科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选取84例高龄妇科肿瘤患者, 对其手术方法及效果展开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高龄妇科肿瘤患者84例, 年龄71~82岁, 平均年龄 (75.3±2.4) 岁;患者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流血41例, 腹痛、腹胀12例, 外阴瘙痒11例, 腹部肿物11例, 外阴肿块9例。患者合并症为心血管疾病38例, 肝肾功能异常14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 脑血栓后遗症5例, 糖尿病18例, 肝肾功能异常3例。

1.2 方法

术前做好常规准备工作, 对患者合并症及异常情况展开积极治疗, 之后评估患者主要器官功能, 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及实际病情制定合适手术方案。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展开肿瘤细胞减灭术, 良性肿瘤患者展开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及患侧附件切除术。

2 结果

2.1 患者疾病分布情况及手术方法分析

84例患者中46例子宫内膜肿瘤患者行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与盆腹腔淋巴清扫术, 12例卵巢肿瘤患者行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 1例输卵管肿瘤患者行输卵管肿瘤细胞减灭术, 18例子宫颈肿瘤患者行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与盆腔淋巴清扫术, 7例子宫肉瘤患者行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与盆腹腔淋巴清扫术。

2.2治疗效果分析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未发生死亡事件。术后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中肺部感染2例, 腹部切口感染3例, 阴道残端出血2例, 尿路感染3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患者住院时间为7~16 d, 平均时间 (9.8±1.1) d, 痊愈出院71例, 好转出院13例。

3 讨论

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如卵巢癌、外阴癌、宫颈癌与子宫内膜癌等发病高峰均为60岁以上[3], 且随着近年来生活环境不断恶化、高龄妇女妇科肿瘤发生率有不断升高趋势, 目前妇科肿瘤已成为对高龄妇女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的疾病[4]。

手术治疗是妇科肿瘤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 当患者可耐受手术时, 应首选手术方法展开治疗。其中良性肿瘤可经手术切除病灶达到治愈目的, 通过手术治疗不仅可有效消除患者心理负担, 同时也可促使肿瘤所致临床症状消除[5]。而恶性肿瘤患者只有经手术切除病灶, 促使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减少, 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 方可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高龄妇女由于组织器官功能明显衰退且内科合并症较多, 在接受手术治疗时具有较大风险, 因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手术方式与麻醉方式十分重要。同时在术前应准确评估并完善各项准备工作, 除指导患者接受常规肝、肾、血、尿等检查外, 还需详细询问其病史, 术前邀请麻醉科医师与内科医师会诊, 共同拟定安全、合理的手术方案。另外, 在手术前应做好手术所需器械、药品等准备工作, 尽可能缩短手术用时, 确保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对于一般情况差、合并症多、年龄大的良性肿瘤患者, 在手术过程中应将手术范围尽可能缩小, 尽量减少手术用时, 以确保手术安全性。本组84例患者经术前病情及手术耐受性分析, 确定患者手术方案为:46例子宫内膜肿瘤患者行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与盆腹腔淋巴清扫术, 12例卵巢肿瘤患者行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 1例输卵管肿瘤患者行输卵管肿瘤细胞减灭术, 18例子宫颈肿瘤患者行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与盆腔淋巴清扫术, 7例子宫肉瘤患者行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与盆腹腔淋巴清扫术。研究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无患者死亡事件发生,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9.8±1.1) d, 其中71例痊愈出院, 13例好转出院, 且好转出院的患者均为恶性肿瘤患者。高龄妇科肿瘤患者因存在较多内科合并症, 身体耐受性差, 术后容易发生诸多并发症。本次研究中8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 其中肺部感染2例, 腹部切口感染3例, 阴道残端出血2例, 尿路感染3例, 因此在手术前应为患者展开常规肝、肾、心、肺功能检查和血糖检测, 同时术前应做好内科合并症的有效处理, 术后展开密切监测, 当患者出现并发症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从而确保高龄患者可顺利度过手术期且获得良好恢复。

综上所述, 对于高龄妇科肿瘤患者应尽早诊断, 根据实际病情及患者耐受情况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 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与监测, 保证手术顺利开展, 为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海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肿瘤手术的效果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 (1) :76.

[2]梁志清.妇科肿瘤手术相关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妇科恶性肿瘤手术脏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7) :483.

[3]吴林飞.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与术后感染的影响.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6) :1377.

[4]石一复.提高妇科肿瘤手术质量及减少并发症的思考.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7) :481.

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后的护理工作 篇2

2.1 在术后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掌握好术后患者的心理问题,首先就是要求工作人员对心理学知识很熟悉并且能够掌握护理的关键。

首先就是要和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

要做到对待患者要热情,细心的观察,采用沟通的方式了解患者内心中情况。

用安慰和支持的方式和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来影响患者的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恐惧。

患者在刚到医院时,对于医院会产生陌生感觉,作为这里工作人员要积极向患者医院环境,病区的环境,主管的医生。

使得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患者心中的陌生感,给患者一种亲切的感觉,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要尽量的多喝患者沟通,有助于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可以少量的向患者介绍一下有关于肿瘤的医学知识,尤其是有利于患者本身病情的内容。

热情的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专业细致的解答,实行全面的24小时护理,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和恐惧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适度的调整好患者的心态,对于对子宫以及卵巢进行切除是很多患者都不能接受的,尤其是未婚的女性。

他们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所以要求护理工作者对家属进行工作,要对患者给予精神和生活上的支持与鼓励,帮助患者数量正确的价值观,勇敢的面对生活。

2.2 在术后对患者的饮食护理

在手术之后有一个良好的饮食护理对患者身体的恢复有很大的影响。

病人在术前的一段时间要摄取一定量的营养,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营养。

若是交消瘦的人就应该摄取一定的热量、高蛋白质和高纤维的物质,促使患者能在短期增加自己的体重。

若是较胖的患者,就要食用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可以将部分的蛋白质消耗并且存储在体内用于消耗,因为在手术过后若是脂肪过多会影响到伤口的愈合速度。

3 结语

不同的女性,在做肿瘤手术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在护理上应该通过咨询、开导,启迪、循序煽诱等办法,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诚心诚意的对待,能够解除患者在手术中产生不良的心理,使患者在术后对手术产生信任感、依赖感和安全感。

用最佳的心态去接受治疗。

若是工作者对患者把好护理这一关,就会使得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疾病接受手术,不能由于心理状态的问题导致引起手术并发症。

由此可见,在妇科肿瘤的手术中,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以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妇科常见肿瘤诊治指南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2]郝敏.妇科恶性肿瘤现代非手术治疗[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妇科肿瘤手术 篇3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妇科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40例患者均得到有效的诊治,顺利出院?结论:高龄患者腹腔镜术后,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高龄 妇科肿瘤 腹腔镜护理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以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普遍应用于临床,尤其对于高龄妇科肿瘤患者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更能减轻病人的痛苦,现将腹腔镜下手术治疗高龄妇科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一:临床资料: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科共计手术58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464例,60岁 以上患者行腹腔镜手术32例,其中年龄最大的为81岁,最小的为60岁,平均年龄为67.75岁?全部病人手术顺利,6例病人有肩背部酸痛,未经处理症状自行消失,无术后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

二: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对于肿瘤,一般人都有恐惧的心理,加之病人对手术过程不了解,病人在就诊期间常产生焦虑不安等复杂的心理状态,且对预后担忧,及手术费用等问题,因此,护士要细心听其倾诉,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效的宣教?向患者介绍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及手术过程,治愈病例等,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口服镇静药物?

2.1.2 健康宣教 高龄患者术后易发生术后并发症,护士应教会患者正确的咳嗽,咳痰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术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手术后需卧床的患者应教会患者床上翻身加强肢体锻炼的方法,防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2.1.3 皮肤准备 同妇科开腹手术备皮范围?由于脐孔处有一穿刺点,因此脐孔部污垢要仔细清除并消毒处理?脐孔污垢以石腊油棉签浸泡清除[1],动作轻柔,勿擦伤脐部皮肤?

2.1.4 胃肠道准备 拟上午手术者,术前1日晚餐进流质饮食,晚24时后禁食水?术前1日12时及20时各口服磷酸钠盐一支,晚22时及手术当日晨清洁灌肠,防止术后腹胀和麻醉后肛门松弛排便在手术台上引起污染及肠道内积粪至使手术野暴露困难?清洁肠道时,护士注意观察患者全身状况和排便情况,若有脱水征象或发生腹泻应立即停止灌肠给与静脉补液?

2.1.5 阴道准备 术前3天以碘伏棉球阴道擦洗,每日擦洗1次,或给予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道灌洗,每日一次,连续3天,保证阴道清洁,利于术后恢复?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体位与饮食 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2-3升/分,可显著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加快残留二氧化碳排出?术后6小时后取半卧位,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无不适者术后第一天晨可服用少量温米汤刺激肠蠕动,肠鸣音恢复后可给予少量流质饮食,待肛门排气后逐步改半流饮食?普通饮食,每日少量多餐?若全麻行气管插管时有喉头擦伤者,术后可行雾化吸入,含服润喉片等方法减轻咽喉疼痛,干咳等症状?术后6小时可鼓励患者积极床上翻身,活动四肢,家属予以肢体按摩?术后第二天傍晚如无特殊不适可鼓励患者下床床边活动,术后第三天生活基本自理?

2.2.2 术后生命体征观察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护6小时,观察腹腔引流管引流液颜色和量的变化,注意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3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尿管通畅,妥善固定,观察色,质,量,留置引流管期间每日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留置尿管期间每日会阴擦洗两次,保持会阴清洁?

2.2.4 腹部穿刺孔护理 穿刺孔出血多为穿刺鞘拔出后压迫作用消失,而创可贴牵拉不牢致穿刺孔渗血?血液外渗浸湿敷料者,应及时以纱块压迫止血,更换敷料加压包扎,效果不佳者,请示医师给予缝合止血?观察有无渗血,不能因为没有腹壁大切口而忽略对腹部伤口的观察?

2.2.5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①氣肿 多见于肥胖患者或手术时间较长的病人,由于气腹针头活动时气体漏洞皮下造成皮下气肿,一般可自行吸收,不行特殊处理?②肩部酸痛或不适 此为腹腔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术中二氧化碳气体残留积聚膈下刺激膈神经反射所致,持续低流量吸氧可减轻此症状?③ 术后呕吐 多因麻醉药物所致及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引起催吐中枢兴奋性增高,嘱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术后可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恶心呕吐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清醒后,护士应主动关心,安慰患者,使其消除紧张情绪?

2.3 出院指导:①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劳逸结合,适当体育锻炼?②加强营养,多食蔬菜水果,防止便秘?③保持外阴清洁,防止上行感染?④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妇科腹腔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快,损伤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对患者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临床上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可大大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付娟.妇科腹腔镜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1,8(10):129-130.

[2] 罗军,方超英,杨静.妇科腹腔镜手术切口并发症临床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28(11):2175 -2176.

妇科肿瘤手术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入住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的高龄 (>60岁) 肿瘤患者共计146例。其中60~69岁患者86例, 70~79岁患者38例, 80~89岁患者22例。平均年龄72.6岁, 最大年龄88岁1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分析, 以病理分析结果作为诊断依据。详细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项资料与数据。

1.2 诊断依据

以标本和病理结果为诊断依据, 辅以B超和CT与实验室检查结果。

1.3 方法

良性肿瘤患者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具体手术方式结合患者病情与发展情况而定[2]。

2 结果

2.1 肿瘤分布

在共计1 4 6例患者中, 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5 6例, 达到38.4%。其中年龄在60~69岁的患者26例 (46.4%) , 70~79岁患者21例 (37.5%) , 80~89岁患者9例 (16.1%) 。子宫内膜肿瘤33例 (58.9%) , 卵巢肿瘤14例 (25.0%) , 其他9例 (16.1%) 。良性肿瘤为90例 (61.6%) , 其中卵巢良性肿瘤52例 (57.8%) , 子宫肌瘤21例 (23.3%) , 输卵管良性肿瘤17例 (18.9%) 。

2.2 患者手术方式与范围

56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方式见表1。采用全身加硬膜外麻醉36例, 采用硬膜外麻醉20例。

90例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方式见表2。采用全身加硬膜外麻醉56例, 采用硬膜外麻醉34例。

2.3 术后处理

患者术后进行常规脉搏、呼吸、体温和血压监测, 心电图与血氧饱和度监测。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定期复查, 三餐前血糖监测并调整胰岛素用量。

3 讨论

3.1 妇科肿瘤病发年龄因素

临床上, 妇科常见肿瘤疾病如子宫内膜肿瘤和卵巢肿瘤等疾病的多发年龄一般都在60岁以上, 因肿瘤的形成本就需要一个过程, 属于老龄化疾病。我国已日趋步入老龄化社会, 所以高龄妇科肿瘤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段增加, 总体发病率要高于同期其他肿瘤的发病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活质量的提高与人类寿命的延长使多数的高龄妇女到达了相关肿瘤的发病时间; (2) 高龄妇女绝经后不规范的性激素治疗增加了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 (3) 医疗卫生的发展使得更多的高龄患者能够及早地发现和确诊肿瘤疾病[3]。

3.2 高龄妇科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妇科肿瘤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能够耐受手术且属于可行手术治疗期别的患者, 仍首选手术进行治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老年患者的身体功能下降, 脏器衰竭, 内科合并症很多, 能否耐受手术治疗是临床上需要引起医师重视的问题。根据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研究与其他文献报道, 只要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并结合适宜的麻醉方式、术后进行严密监测与药物治疗, 一般高龄患者均能度过手术风险并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朱华, 胡燕, 郑云飞, 等.老年妇科手术特点及其围手术期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24 (8) :482-485.

[2]王向云, 金卓杏, 兰秀莲.339例老年妇科手术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 2006, 35 (13) :1216-1217.

妇科肿瘤手术 篇5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下肢深静脉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血栓),是临床比较常见并发症,也是妇科手术后并发症之一。恶性肿瘤是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之一,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发展为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的危险是非恶性肿瘤患者的4倍,PE是恶性肿瘤第2位常见死因, 其预防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现将我科2008年1月—2009年9月收治55例妇科恶性肿瘤在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回顾性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55例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21例,子宫内膜癌20例,卵巢癌12例,子宫肉瘤1例,年龄26-74岁,平均50岁,体重41-91公斤,平均66公斤。55例肿瘤中28例术前有合并症,麻醉方式全部采用或其一选用硬膜外麻醉,开腹手术33例,微创手术21例,阴式手术1例,手术时间60-526分,平均292分,术中失血量50-1000ml,平均502.5ml。术前输血3例,使用止血药物1例;术中输血9例,使用止血药物4例;术后输血4例,使用止血药物18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当天下床0例;第一天20例, 主要是微创手术;第二天18例,主要是开腹手术;第三天或更长17例,主要因为腹腔或盆腔停留引流管或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卧床。

2围手术期的预防护理措施

2.1术前的预防护理措施

2.1.1风险评估术前了解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有无个人或家族血栓史、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评估外周循环情况,凝血功能、血压、血糖、血脂情况;详细询问病史,了解以往是否有伤口出血不止或经常发生皮肤紫斑、鼻衄、黑便以及月经过多的情况。

2.1.2预防性治疗 术前最好作详细检查,常规化验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对高危人群,术前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小剂量阿司匹林(术前口服3天)预防,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液体,纠正因禁食、肠道准备等引起的脱水和血液浓缩。

2.2术中的预防护理措施

2.2.1避免下肢穿刺形成静脉炎或造成血管壁进一步地损伤,加强导管护理,在置管和封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采用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做好留置针的护理。

2.2.2术中持续使用弹力袜可促进血液流动,避免胭窝部垫枕。

2.2.3经阴道手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下肢静脉受压,回流不畅,术中定时做腓肠肌按摩或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空气压力仪)。周期性充气压力(空气压力仪)是一种序贯地从踝、小腿至大腿加压的装置,通过周期性加压、减压的机械作用,加速下肢静脉回流速度,促进淤血静脉排空,同时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粘附;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栓形成

2.3术后的防治护理措施

2.3.1合理补液,慎用止血药物,防止血容量不足、脱水等原因造成的血液黏度增高而促进血栓形成。应常规使用低剂量未分化肝素5000 U,3次/d或大剂量低分子肝素(>3400U/d) 预防性治疗。

2.3.2术后应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1O次~12次/h,以增加横膈运动,减少胸腔压力,帮助血液回流。协助患者在床上做下肢伸屈运动,做内收外展动作,同时做腓肠肌按摩,每日数次,每次5min -10min,以促进血液循环。病情允许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2.3.3持续使用周期性充气压力(空气压力仪)或加压弹力袜:术后立即开始,第一天持续应用十分重要,之后可以间断使用,每天6—8 h;如果使用加压弹力袜也应持续应用,使用时应注意合适大小和穿着方式,正确测量患者的下肢周径,每日检查适合程度,以判断下肢周径的改变,不要向下翻折,每日脱下时间不超过30分钟,确保足趾活动自如。

2.3.4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或床上持续被动活动(CPM),可促进血液组织回流,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2.3.5严密观察:由于术后患者伤口疼痛干扰下肢疼痛的感觉,早期不易被病人察觉,护理观察十分重要,通过直观观察,触及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是否减弱;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是否为深红色或紫色,感觉皮肤温度是否降低;有无出现Homans阳性征;征询问患者主观感觉是否麻痹、有疼痛感,进行VAS疼痛评分;观察下肢肿胀情况,测量小腿周径。比较双侧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大于1cm有临床意义,我科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均采用深静脉血栓观察护理单,能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2.3.6早期治疗和护理:术后发现下肢肌肉酸、胀、紧感时,可做腓肠肌局部压痛(Homan)试验,阳性者提示腓肠肌静脉血栓形成, 结合静脉彩超或静脉造影即可明确诊断,这时应①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利于静脉回流,缓解水肿,减轻疼痛肿胀感。膝关节微屈15°,腘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②禁止按摩及热敷患肢,以免加重皮肤损坏感染及栓子脱落,形成肺栓塞。③正确应用抗凝剂,其目的是预防血栓扩展及再栓塞④一旦发现患肢胀、疼痛时6小时内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常使用溶栓剂尿激酶或抗凝剂小分子肝素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病情稳定后逐步减量,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患肢常有明显肿胀和疼痛,外用50%的硫酸镁冷湿敷患肢,有消炎去肿促进静脉栓塞恢复功效。每天三次,每次1小时,湿敷时抬高患肢,并注意观察患肢疼痛、肿胀情况。同时,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高度重视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窒息感及发绀等症状。

3结果

通过术前、术中、术后患者风险评估、预防护理及治疗,55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前、术中无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术后7例患者出现下肢肌肉酸、胀、紧感,但无发生静脉血栓栓塞;2例(3.6%)患者做腓肠肌局部压痛(Homan)试验阳性,静脉彩超提示血栓形成。2例肿瘤均是宫颈癌,年龄分别为54和45岁,体重为45和70公斤,1例术前合并有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方式均为腹式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分别是4h20’和5h25’;术中失血量350和1000ml;1例术中输血,另1例术前、中、后均输血;术后4-5天出现Homan试验阳性,静脉彩超提示血栓形成,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14-16天后治愈,无一例发生肺栓塞。

4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公认的有: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血液呈高凝状态三大因素。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裂解产物可使血小板数量增多,凝血因子含量增加,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肿瘤细胞还可以表达和分泌一些与纤溶抑制有关的蛋白,血栓易于形成;同時肿瘤组织本身出血坏死也产生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活酶,促使血栓形成。

接受较大恶性肿瘤手术,年龄>40岁,有其他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属高危组,建议采取预防措施是大剂量低分子肝素≥3400Uqd,或单独使用间歇气囊压迫装置,或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气囊压迫装置或弹力袜,预防持续至患者出院;癌症患者且年龄>60岁,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史患者属极高危组,建议采取预防措施是同高危患者,预防持续至出院后2-4周。

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存在发生DVT的高危因素,其发病率高、危害大,因此增强在围手术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强化风险意识教育, 积极妥善的进行术前、术中、术后预防护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可以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形成深静脉血栓,并发展成致死性肺栓塞的机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减少致残,避免医疗纠纷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妇科肿瘤手术 篇6

首先, 这一类的手术必须由经过严格培训合格后的妇科肿瘤医生完成。如果由非妇科肿瘤专业的外科医生完成手术, 这些患者接受的手术可能不规范。Eisenkop等[1]于1992年报道研究了263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结果发现当初次手术由妇科肿瘤医生完成时, 多数可达到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手术成功率高于一般非肿瘤妇产科医生和普外科医生。此外, 当手术是由妇科肿瘤专科医生完成时, 患者的手术死亡率可明显降低, 中位生存期可显著延长。

妇科肿瘤医生必须熟练掌握盆腹腔、腹膜后间隙的解剖, 特别是腹膜后大血管的走行及其分支 (属支) 以及各个解剖间隙, 与膀胱、直肠、输尿管等的毗邻关系。例如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需要熟悉“六窝两间隙”, 即:2个直肠侧窝、2个膀胱侧窝、2个骶子宫窝;两间隙, 直肠前 (阴道) 间隙、膀胱宫颈阴道间隙。还必须熟练掌握解剖的变异。

妇科肿瘤医生需要在盆腔炎症、组织充血、水肿、纤维化 (如放疗、化疗后) 或癌肿浸润等情况下也能清晰地分辨出各个重要脏器、血管解剖位置、关系。特殊时期如月经期、妊娠期组织充血、血管充盈;绝经后, 尤其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减退, 也成为大出血的诱因。需要强调的是当麻醉效果不佳、肥胖患者术野暴露困难时, 更容易损伤血管。所以, 妇科肿瘤医生术前应进行充分的病情评估, 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时机, 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相应的措施。还需要对自己的临床经验、手术技巧水平和应急能力有正确的认识。

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进步、新的先进的医疗器械的不断涌现, 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新型止血材料的临床应用, 如止血纱布、止血胶、粘合胶、微纤维止血胶原等, 也使得手术出血明显减少。腹腔镜也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手术过程中使用能量器械如单极电凝、双极电凝、PK刀、血管闭合器、百克钳、超声刀等, 可大大减少术中的出血量, 但若应用不当也可发生大出血。使用者需了解各种能量器械的工作原理。腹腔镜下使用单极电钩稳定性差, 尤其在进行腹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时, 经常会损伤到大血管, 且不容易第一时间控制出血, 往往需要立即中转开腹。这就需要极其熟练掌握这种器械的有经验的妇科肿瘤医生来完成手术。而超声刀则明显提高了安全性, 且出血少。但金属刀头在工作时的空化效应仍有可能击穿静脉壁。

因血管损伤较常发生于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中, 以下重点谈谈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中血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术中常见的出血是静脉损伤出血, 动脉损伤较少见。

1 切除髂总淋巴结时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1.1 右侧髂总淋巴结

右侧髂总淋巴结位于髂总静脉表面, 此处静脉壁薄, 血管较粗大, 静脉表面常有细小分支, 极易损伤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故切除右侧髂总淋巴结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中最为关键的手术步骤。术中在右侧输尿管横跨右侧髂外动脉处, 用S型拉钩将输尿管向头侧拉开, 压肠板将髂腰肌的腹膜外拉, 就可以清楚看到右侧髂总淋巴结覆盖在髂总静脉上。

在确认髂总静脉的情况下, 先分离髂总淋巴结的外侧。紧贴髂腰肌将淋巴脂肪组织和腰大肌分开, 分离好外侧缘。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提捏髂总淋巴结, 将髂总静脉下压, 将淋巴结的下界和髂总静脉分离, 然后食指向内侧髂总动脉外侧方向顶起, 在指尖处于疏松筋膜处找入口, 形成淋巴桥。再使用长扁桃钳淋巴桥, 切断。结扎淋巴桥上端残端, 轻轻提起淋巴结, 直视电凝凝断淋巴结与血管之间的细小血管和淋巴管, 电凝时注意远离髂总静脉, 找准间隙, 即能彻底切除右侧髂总淋巴结, 而又不出血。

万一静脉损伤造成出血, 可先用干纱布、止血纱等压迫止血5分钟以上, 如仍不能止血, 则需缝合血管破口止血。

1.2 左侧髂总淋巴结

左侧盆腔血管的解剖与右侧略有不同, 左侧髂总静脉位于髂总动脉的内侧, 左侧髂总淋巴结位于髂总动脉与髂腰肌之间, 所以切除左侧髂总淋巴结较右侧安全。但左侧髂总淋巴结的下方是骶骨, 有时髂总静脉位于髂总动脉之下, 需注意避免误伤或拉扯过度引起难止的出血, 这是清除左侧髂总淋巴结应注意的关键点。

2 切除髂外淋巴结时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髂外静脉下段前方有旋髂深静脉, 后方有旋髂后静脉, 旋髂后静脉常有变异, 多数一支, 少数两支, 应避免损伤造成出血。髂外静脉上段内下有髂总静脉分出的髂内静脉, 外侧有一无名静脉, 收集腰大肌静脉, 是髂外静脉和髂总静脉的标记。手术分离时要注意静脉分支, 避免损伤而出血。

先将髂外血管和腰大肌分离, 打开髂外静脉血管鞘, 在向下解剖分离髂外静脉下段上方时, 要注意前方的旋髂深静脉。解剖分离下段后方时, 需注意后方的旋髂后静脉, 避免损伤。旋髂后静脉的开口有高有低。如果开口较低, 可沿着该静脉的表面向下分离至闭孔神经表面再转向上。如果开口较高, 则该静脉水平以下部分仍有淋巴结需切除。保留静脉、在解剖静脉的同时把淋巴结切除比切断、结扎该静脉要安全。向上继续解剖髂外静脉后方中、上段时, 应特别注意避免损伤髂内外静脉交叉处的静脉以及下方的髂内静脉和闭孔神经, 而且髂内外静脉分叉常有变异, 手术的关键是在直视下操作。

3 切除髂内淋巴结时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在清除髂内淋巴组织时只需从髂内血管表面清除即可, 不必像分离髂外血管那样完全游离髂内动静脉, 但在切断闭孔窝上段脂肪组织淋巴组织时, 需看清楚髂外静脉、髂内静脉和闭孔神经的解剖关系。髂内动脉前干分出的脐侧韧带将一侧盆腔分成两个区, 输尿管、膀胱在脐侧韧带的内侧, 脐侧韧带的外侧为血管区。在清除闭孔淋巴结时要注意髂内静脉及其大的分支变异。髂内静脉由髂总静脉分出后, 走行常有变异, 多数偏向内下行, 少数偏向后下行, 分叉的高低也不同。下行的开始是在闭孔神经的上面, 下行后就在闭孔神经的下面。经闭孔神经中段分出大的分支, 继续向闭孔神经下方形成闭孔静脉丛。直视下精细操作当能避免损伤。

4 切除闭孔淋巴结时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闭孔神经是闭孔窝的标记。首先按分段分离的方法将闭孔神经全长分离出来, 以神经为标记, 神经上方一般没有细小血管, 神经下方则有丰富的闭孔窝静脉丛。注意操作时电刀或剪刀不超过闭孔神经水平, 提拉淋巴结动作要轻柔, 防止撕拉出血。由于提拉淋巴结作用, 用电刀在静脉上面操作切断的同时, 也就将闭孔神经下面的淋巴组织切除。

5 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时出血的预防和处理

5.1 选择正确分离路径

腹主动脉右旁淋巴结大多覆盖在下腔静脉表面, 一般采用直接切除法。腹主动脉左旁淋巴结位于下腔静脉侧方, 如果淋巴结较大, 部分位于后方, 多用侧入法切除。切除左侧淋巴结时要注意腰动脉, 必要时预处理切断, 避免损伤出血。腹主动脉左侧分出肠系膜下动脉, 在切除淋巴结前需显示肠系膜下动脉的起始部, 早期识别避免损伤。

5.2 避免损伤下腔静脉

沿右侧盆腔淋巴结切除的腹膜切口一直向上切开后腹膜, 切开后可见到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的右侧。用7号丝线缝吊后腹膜, 以便更好地暴露术野。沿着右侧输尿管的方向向外侧平行分离其周围的疏松组织, 分离过程中, 下腔静脉的右侧缘自然显露。在切除下腔静脉与腰大肌之间的淋巴组织时, 可用手指头轻压下腔静脉加以小心保护, 以免损伤。

6 血管出血的处理技巧

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医生应具有高超的外科技术和控制血管出血的能力。预防出血比止血更重要。熟悉解剖精细操作是预防出血的关键。术中发生出血时, 术者要保持冷静, 处事不惊, 迅速分析判断出血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处理, 切忌惊慌失措, 盲目止血, 以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6.1 盆腔静脉损伤

因静脉血流缓慢, 细小静脉的损伤一般经较长时间的压迫止血大多数能够止血。较大的破口则需结扎或缝合止血。由于盆腔静脉可形成侧支循环, 在盆腔静脉中, 除了髂总静脉和髂外静脉主干外, 其他静脉损伤均可结扎止血。如果髂总静脉和髂外静脉主干有明显的破口, 应予缝合。可用0/4-0/5无创伤血管缝线8字缝合或连续扣锁缝合。

6.2 下腔静脉损伤

立即用纱布填塞压迫, 同时用手将下腔静脉向椎体方向按压止血, 并迅速建立可靠的血管通道, 在输血补液, 血管外科医生到位的前提下, 缓慢取出填塞纱布, 换用花生米局部压迫止血, 寻找下腔静脉破口, 视损伤的大小程度选择处理方式。如果小的点状出血, 压迫可以止血, 如果发现破口, 用心耳钳将下腔静脉破裂处的侧壁夹住, 用血管吻合器修补破口。

6.3 腹主动脉损伤

腹主动脉管壁厚, 一般不易损伤, 一旦损伤, 血管压力大, 常需阻断血流, 再行修补。阻断血流的方法易行, 有效, 止血迅速, 具体方法是:手指或者海绵钳压迫止血, 应在肾动脉以下压迫腹主动脉近心端, 但压迫1~2小时就有可能对下肢造成影响, 中间需短时间放松以恢复血运。将橡胶手套或橡皮管套套过血管1周后上提, 用手捏紧或用血管钳夹紧, 在控制出血后, 寻找血管破裂口, 稍加分离, 于动脉侧壁夹住破口, 以0/4无创伤缝线间断缝合, 离裂口0.5~1 mm处进针, 针距0.5~1 mm。如果破口较大, 可游离断端缝合, 必要时血管移植。以上操作应由血管外科医生来完成。

6.4 其他止血方法

对于血管丰富的肿瘤, 术前可请介入科行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栓塞术, 以减少术中出血。若创面广泛渗血, 可先用50℃~60℃盐水纱布压迫出血创面, 术中输注纤维蛋白原, 经纱布向出血区注射血凝酶2~3 k U, 数分钟后也可再用止血胶进行表面喷洒。若渗血仍较多, 可采用止血药物与止血海绵、速即纱共用, 局部填塞压迫。有的严重出血还需在盆腔内留置长碘仿纱布条或纱布垫, 紧压出血部位, 术后3~5日分几次逐渐抽出纱条。当肿瘤完全包绕盆腹腔大血管时, 多见于复发性卵巢癌, 可将肿瘤连同大血管一并切除, 然后行人工血管移植, 常用聚四氟乙烯或涤纶人工血管。如静脉切除长度小于2cm者, 可尝试游离近、远端血管行端端吻合。

总之, 对术中的出血和止血要以预防为主。首先要熟悉解剖、不碰地雷;其次要操作细致、准确耐心;再者就是处变不惊、适用技巧。当今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治疗过程越来越复杂, 对于任何一个医生来讲, 其手术技能均有局限性, 常需要多学科配合。肠管浸润、膈肌、肝、脾脏、肾脏、膀胱、输尿管、大血管等脏器部位的肿瘤切除术, 可由相应专科医生协同完成, 也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的手段。

参考文献

妇科肿瘤手术 篇7

1 机器人手术系统特点

机器人手术系统是一个创新的腔镜操作系统,克服了许多传统腔镜二维成像、缺乏深度感知、操作空间局限等不足,实现了三维立体成像,仿生手腕,以完成精细的手术操作。传统腹腔镜是通过观察屏幕上的二维图像来协调器械操作,这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原因在于三维视觉的缺乏使深度感知大大减弱;由于灵活度受限,非直视运动指导操作臂进入兴趣区域,难以实现手眼的自然运用和协调配合,使得传统腹腔镜的学习任务繁重而艰辛,特别是学习曲线的起始部(入门期)。在一些手术操作上,尤其是一些较复杂的操作,其凸显出一些缺点,机器人手术旨在克服这些缺点。机器人手术较开腹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妇科肿瘤手术方式,且具有较好的微创效果。

2 机器人手术在妇科肿瘤领域实施的围手术期疗效

2.1宫颈癌

早期宫颈癌(ⅠA2~ⅡA期)的常规手术治疗方法是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晚期宫颈癌治疗方式多样,如放化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等。较传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机器人手术在围手术期有其自身的特点。

2.1.1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

目前,国外多数文献报道[2],机器人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在出血量和住院天数上显著少于开腹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而Nezhat等[3]的研究显示,对具有相似人口特征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手术,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如此,术者基于机器人的灵活性、三维成像、操作减震及舒适的手术操作台,大大减少了传统腹腔镜手术所带来的人体工程学问题,寄予了机器人手术殷切期望。

2.1.2手术时间

有学者[4,5]回顾性对比了机器人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时间差异,结果显示机器人组完成手术历时更短。Nezhat等[3]的研究结果则表明,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机器人手术时间的因素除疾病自身情况外,还有妇科肿瘤医师的开腹和腹腔镜手术经验及机器人手术培训。具有较丰富的开腹及腹腔镜手术经验再加以培训能使手术熟能生巧。这与学习曲线特点相关。

2.1.3淋巴结切除个数

有研究表明[6],宫颈癌根治术中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不仅具有诊断和影响预后的价值,并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盆腔淋巴结切除个数上,Maggioni等[4]的研究显示,开腹组比机器人组能切除的数量更大,这与开腹手术有开阔的手术野及手眼的自然协调是分不开的。一项纳入27个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7],腹腔镜组和机器人组淋巴结切除个数比较,两组无差异。

2.1.4术中并发症

宫颈癌根治术常见的术中并发症有出血,泌尿系、肠管和神经损伤,脏器功能障碍等。丁晓萍等[8]对比研究机器人手术、传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安全性。机器人组较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佳佳等[9]观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施行的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未中转开腹,均未发生髂血管及输尿管、膀胱、肠管等盆腔器官损伤,术后直肠膀胱功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这得益于机器人手术系统下对于神经的清晰辨认更加微观。

2.2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手术包括了筋膜外或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或(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众多研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施行机器人分期手术的疗效进行了阐述。

2.2.1 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

外国学者[10~13]对比了机器人手术、传统腹腔镜及开腹术式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根治性子宫切除的分期手术,术中失血量及住院天数机器人组较腹腔镜组及开腹组少。大大缩短了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这与机器人的微创特性息息相关。

2.2.2 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上各研究莫衷一是。Boggess等[10]回顾性分析了机器人手术、传统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对子宫内膜癌实施分期手术,研究显示,机器人组手术操作时间上介于开腹和腹腔镜手术之间。而有学者研究则发现[11],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机器人组及开腹手术组(P=0.023)。手术时间对术后机体的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具有影响,缩短手术时间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要求。

2.2.3 淋巴结切除个数

国际妇产科联盟建议子宫内膜癌的基本手术范围包括腹水冲洗、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和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或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其中关于淋巴结切除个数,Boggess等[10]对比发现,机器人组高于腹腔镜组和开腹组(P<0.01)。Jung等[12]的研究则显示,开腹组较腹腔镜组有更多的盆腔淋巴结切除个数,机器人组和开腹组类似,3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个数上无差异。Hoekstra等[14]的结果显示,3组在淋巴结切除个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近年,肥胖人群数量逐年攀升,肥胖亦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Seamon等[15]回顾性比较了开腹组与机器人组对肥胖(BMI=40 kg/m2)患者进行分期手术的疗效,总淋巴结切除个数与大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P=0.70)。

2.2.4 术中并发症

Jung等[12]报道开腹组较机器人组及腹腔镜组有更高的手术并发症(P=0.049)和输血率(P=0.006)。Cardenas-Goicoechea等[13]对两个研究中心有相似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4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两组有相似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1.6%vs 2.9%,P=0.525),输尿管损伤发生率在腹腔镜手术组显著增高(2.9%vs 0,P=0.020)。机器人组有较低的中转开腹率及输血率。另一研究发现[15],对肥胖患者,机器人组较开腹组输血发生风险及中转开腹率低。机器人手术是更好的微创治疗方式。

2.2.5 术后疼痛

疼痛会给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而有效的疼痛治疗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Leitao等[16]观察206例机器人手术及208例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自主静脉内给药镇痛,发现腹腔镜组术后平均比机器人组多用30%的麻醉药,说明腹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比机器人组高。究其原因,研究者认为,机器人组鲜有经阴道途径的,而腹腔镜组有近90%的病例是腹腔镜协助下的阴式子宫切除术。另外,机器人组的套管在腹壁上牢固固定,可在一个旋转点上做多向运动,毋须在腹壁上开放多个套管口。

2.3 卵巢-输卵管癌

机器人卵巢癌分期手术和机器人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相似,但术中要避免肿瘤破溃而造成的种植转移。晚期及复发性卵巢癌对于机器人手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手术范围波及整个腹腔的4个象限。美国学者Escobar等[17]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共48例复发性卵巢癌实施机器人手术,其中中转开腹4例(8.3%),达到最佳肿瘤细胞减灭率36例(82%)。机器人组较中转开腹组有较短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较少的输血量及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美国Mayo医学中心回顾了2006~2008年间共施行的21例机器人卵巢癌分期手术[18],手术切除了子宫、盆腔淋巴结、大网膜、乙状结肠、小肠及横膈转移瘤,手术时间为103~454分钟,出血量低于300 ml,围手术期并发症极少。对卵巢癌患者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机器人手术系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2.4 妇科良性病变

有学者[19]通过对美国441家医院264758例妇科良性病变切除子宫的女性统计分析得出,机器人子宫切除手术从2007年的0.5%发展到2010年的9.5%,同期腹腔镜从24.3%增长到30.5%,无论医院是否开展了机器人手术,开腹手术的比例也是逐年下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机器人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类似。另有研究显示[20,21],妇科良性疾病子宫切除术,机器人组相较于开腹组、腹腔镜组、阴式手术组,有较低的输血率、住院天数及出血量,对巨大子宫切除的手术时间不随子宫重量的增加而延长。

3 机器人手术在妇科肿瘤领域实施的远期疗效

针对围手术期机器人手术和传统手术方式的疗效对比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针对机器人手术远期疗效的研究尚为数不多,主要原因为批准机器人进入妇科领域参与临床活动的时间尚短,机器人手术系统数量屈指可数,随访时间有限,多中心的协作不到位,不足以提供较有说服力的随机对照数据对长期疗效进行阐述。

Cardenas-Goicoechea等[22]进行了机器人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的生存分析。在平均58月(4~118月)的随访中,两组患者3年存活率无差异,分别为93.3%和93.6%(P>0.05),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3%和88.4%(P>0.05),肿瘤复发率为14.8%和12.1%(P>0.05)。单因素变量和多因素变量分析显示,手术不是预后的独立因素。术者认为,机器人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对治疗子宫内膜腺癌在远期疗效上结局相当。

Feuer等[23]回顾性分析15例开腹及17例机器人子宫内膜透明细胞和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分期手术,分别随访19.9月和27.1月,复发病例数(3 vs 5,P=0.5395)相当,无病生存率(54.5%vs 66.7%,P=0.5302)和总生存率(81.8%vs 80.0%,P=0.90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套管口处种植转移在传统腹腔镜妇科肿瘤手术中并不多见,发生率约为1%~2%,并且往往与腹内或远处转移同步发生[24]。Ndofor等[25]描述了181例疑似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机器人手术的远期疗效,术后3周和11月时各发生1例切点转移,共占1.1%。发生的转移部位为右侧腹壁套管口外侧并伴同侧肝转移,另一例转移部位为经脐的套管口处,累及腹膜后淋巴结,无切口远离处转移。另有学者Rindos等[26]的研究结果亦显示,机器人套管口处种植转移发生率与报道的传统腹腔镜相当。术者认为,机器人手术后切口处种植转移率是较低的,与传统腹腔镜手术在此方面有大同小异的安全性。

切口疝是剖腹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纵形切口区,腹腔镜手术采用小创口使切口疝及切口裂开发生率较开腹手术大幅降低。Boone等[27]报道,842例机器人妇科肿瘤手术病例,术后仅1例发生缝合口裂开,无切口疝发生。切口疝和切口裂开在机器人手术中较为鲜见。

机器人手术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Zechmeister等[28]的研究结果认为,机器人和传统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无差别,疼痛多发生在原套管穿刺口处,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微乎其微,睡眠情况须进一步评估。

4 机器人妇科肿瘤手术的成本-效益

尽管机器人手术为妇科肿瘤手术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选择,但是高昂的手术费用是限制机器人广泛使用的一大障碍[29]。在美国对子宫内膜癌行子宫切除术的平均花费,机器人($10618)比腹腔镜($8996)高[30]。Barnett等[31]比较了治疗子宫内膜癌3种手术方式行子宫切除术的花费,考虑到手术恢复时间的社会成本,得出腹腔镜手术花费最低,其次是机器人手术,最高的是开腹手术。如果机器人手术成本降低,在制定手术方案时会更有吸引力。

5 总结

机器人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的稳定性、灵活性、精细度。机器人所具有的除颤抖、三维立体放大及仿真手的7个自由度关节功能,提高了妇科肿瘤手术操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改善了手术操作中淋巴结切除的彻底程度。由于机器人手术的微创特性,术中出血量较开腹手术少,术后住院天数大大缩短,机器人较传统腹腔镜所具备的手眼自然协调配合,接近于直视的独特优势,大大降低了术中外科医生的劳动强度。基于这些特点,使机器人手术在妇科肿瘤手术领域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色。但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输血率、中转率方面,由于受患者基础状况、术者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各个研究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有待循证医学对这方面进行论证。

现今尚无就机器人妇科肿瘤手术远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缺乏较有力的数据显示生存率、总体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复发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仅从现有的研究中,机器人手术在远期疗效方面毫不逊色于开腹和腹腔镜手术。

妇科肿瘤手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2月我院确诊的妇科子宫肿瘤40例, 都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鳞癌或腺癌[2], 患者年龄最小24岁, 最大65岁, 中位年龄43.5岁。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为抑郁、焦虑、上腹痛或不适、饱胀、恶心呕吐、嗳气、纳差等。把上述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护理组与对照组, 每组20例, 两组病例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类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P>0.05) 。

1.2 手术与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直接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积极的护理干预, 措施如下: (1) 认知干预:护理组全部进行分别单独交谈。通过交谈和观察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的原因及程度, 了解病人的自动思维、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和复杂的负性思维模式,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3]。 (2) 心理放松:由于子宫肿瘤患者大多经历较多的负性心理刺激, 处于慢性心理应激状态, 对社会环境中的支持因素利用度不高, 人际沟通较为敏感, 缺乏自信.建议患者通过冥想、慢跑、听音乐、兴趣培养及催眠暗示等方法放松心理[4]。

1.3 评定工具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定患者情绪状态, 以我国常规的上限为界, SAS标准分>50分, 表明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 表明有抑郁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评分

护理干预后护理组SAS和SDS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 表明护理干预后子宫肿瘤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明显改善。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子宫肿瘤不仅影响患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构成相当高的医疗费用, 因此已逐渐成为现代妇科疾病中一个主要的医疗问题[5]。本文研究的子宫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与文献报道相符, 由于部分子宫肿瘤患者对自己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 在出现心理问题后往往缺乏主动性, 没有及时寻求治疗, 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而支持性心理治疗可帮助患者认识问题, 消除疑虑, 增强信心, 控制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子宫肿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SAS和SDS评分显著降低。

总之, 护理干预对子宫肿瘤围手术期焦虑的正面影响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瞿金娥.妇科肿瘤病人负性情绪的心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04, 18 (10B) :1823-1824.

[2]Termrungruanert W, Tresukosol D, Vasuratna A, et al.Neoadjuvant gemcitabineand cisplatin followed by radical surgery in bulk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cervix stage IB2[J].Gynecol Oncol, 2005, 97 (2) :576-581.

[3]Modarress M, Maghami FQ, Golnavaz M, 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chemora-diation and neoadjavant chemotherapy effects before radical hysterectomy in stageIB-IIB bulky cervical cancer and with tumor diameter greaer than 4cm[J].Int JGynecol Cancer, 2005, 1 5 (3) :483-488.

[4]Rose PG, Bundy BN, Watkins EB, et al.Concurrent cisplatin-base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9, 34 (2) :1144-1153.

妇科肿瘤手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4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诊断, 确诊患有卵巢肿瘤, 确诊患者均为良性。随机将这10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医护人员同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了该类疾病的治疗原理及治疗方法, 患者及家属对本次试验研究均知情同意, 且自愿纳入本次研究。研究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52例, 年龄32~51岁, 平均 (41.23±2.67) 岁, 病程2~6年, 平均 (4.16±1.28) 年。对照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52例, 年龄31~53岁, 平均 (42.39±2.83) 岁, 病程3~7年, 平均 (4.72±1.33)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并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在患侧下腹部纵向切口, 按照常规开腹手术步骤,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膜, 将卵巢肿瘤暴露在外, 将卵巢肿物提起, 显露卵巢输卵管系膜、卵巢固有韧带, 骨盆漏斗韧带保持伸展状态;并沿卵巢肿物基底部用钳夹卵巢固有韧带、系膜及骨盆漏斗韧带血管, 将肿物及卵巢完全切除, 后交叉贯穿缝合残端, 对两侧腹膜进行连续缝合, 检查无渗出血后, 置引流条并逐层缝合, 手术后5~7 d进行拆线。

研究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给予妇科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 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患者取仰卧体位, 脚高于头, 在患者脐孔部位采用气腹针进行穿刺, 并注入CO2气体形成气腹, 气腹压力保持在1.60 k Pa左右, 采用直径为10 mm的套管针穿刺后以放置腹腔镜, 并通过腹腔镜对腹腔内/盆腔内具体情况及囊肿的性质进行观察, 切开左右下腹壁的皮肤5~10 mm, 并使用相应的手术器械进行穿入, 达到输卵管及卵巢暴露出来的目的, 使用匙状钳夹住卵巢韧带, 暴露囊肿, 快速去除肿瘤, 并处理病变部位, 采用甲硝唑溶液250 ml滴入对腹盆腔进行清洗, 对创面情况进行观察, 留置尿管, 为预防感染对患者给予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情况, 进行研究对比, 并观察患者发生气肿、伤口感染、腰部疼痛等状况, 以此评价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手术具体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 (65.13±12.40) min、 (51.28±28.19) ml、 (18.44±3.07) h、 (5.16±1.57) d, 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卵巢肿瘤中, 良性所占的比例较大[2], 由于卵巢功能多样, 结构特殊, 所以在卵巢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应把患者所受的伤害降到最低[3]。目前, 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 但传统的开腹手术不但耗时较长, 而且创伤大, 恢复时间较长[4]。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手术在良性卵巢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5], 腹腔镜能使医护人员详细的了解患者肿瘤的具体情况[6],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不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的优势[7], 患者的恢复时间也相对开腹手术较短[8]。在进行腹腔镜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主要是通过在患者腹部开一个切口使用腹腔镜对患者卵巢内具体情况进行观察, 并及时的清除肿瘤[9], 在手术后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的腹盆腔进行清洗, 以免患者发生内部感染。腹腔镜手术后创口较小, 不易留下大片瘢痕, 适于审美要求较高的患者。

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104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治疗的效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3.08%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 (65.13±12.40) min、 (51.28±28.19) ml、 (18.44±3.07) h、 (5.16±1.57) d, 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使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对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显著, 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4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化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治疗, 研究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 (65.13±12.40) min、 (51.28±28.19) ml、 (18.44±3.07) h、 (5.16±1.57) d, 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对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显著, 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良性卵巢肿瘤,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义梅, 王慧, 马江平,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效果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 医学卷, 2013, 10 (3) :24-25.

[2]朱名颖.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333例临床分析[J].医药与保健, 2015, 23 (12) :27.

[3]孙丽静.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 (5) :79-80.

[4]郑艳.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5, 36 (11) :F0002.

[5]庞红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90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4, 14 (27) :115.

[6]来正伟.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27 (5) :141-142.

[7]郑少华.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14) :97.

[8]吴香莲.25例良性卵巢肿瘤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 24 (3) :597-598.

妇科肿瘤患者与“性福” 篇10

性问题,从古到今都是人类所关注的一个焦点。这是一个人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与人类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等因素有重要的关系,也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科学素质等有关。实践经验表明,妥善的处理性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的身心健康均有益处。

既然性与我们每一个人均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对于妇科肿瘤患者来说,应当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有一些人认为:都病成那个样子了,命能不能保住还不好说,哪有什么心情去谈性问题,根本就沒这个必要。难道她们就不能有自己的“性福”?就一定要远离性生活吗?

许大姐是一个善良和乐于助人的中年人,比较满足自己的生活状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她40岁那年,不幸患了妇科肿瘤。虽然经过手术等治疗后,她基本恢复了健康,但自患病后就再也不与丈夫进行性生活了。对此,许大姐的丈夫多有怨言,而妻子却说“咱们的孩子都上高中了,我又患了这种病,你现在想与我同床,是要我早一点死呵!妇科肿瘤,那可不是一般的病,性生活时的刺激会使肿瘤细胞一个劲的疯长;再说,说不定还会传染你呢。咱家有一个人患这种绝症就够倒霉的了,如果两个人都得了病,那孩子谁管呀?你就做一点牺牲吧。”许大姐的丈夫听后一头雾水,半信半疑,很不开心。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似乎老了10岁。一天,他在街上买菜,遇到了高中时的同学,大学毕业后她在一家大医院当妇科医生,据说现在已经是教授了。闲聊了两句后,他把两口子那点事全抖出来了,并问:“老同学,您可是这方面的专家,向您请教了。”教授说,我有空去你家,跟你们夫妻一块讲,这才能解决问题。下面的内容就是教授讲:

我国的肿瘤病患者,尤其是那些患有妇科肿瘤的人,对性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的呢?为了搞清这一个问题,我国某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对120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性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在这些患者中,有年轻人、中年人、也有一些老年人。其中,患有子宫恶性肿瘤者为58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有41人,外阴癌16人,阴道癌为5人,她们的年龄为23~62岁,平均年龄为47.9岁。当一名妇女被确诊为患有癌症,本人又得知了此种情况后,常常表现为沮丧不安、悲观绝望,性格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时候,如果患者的丈夫对患者染病后的心理变化能够充分的理解,并予以同情、安慰、帮助,对患者配合医务人员治疗和康复是会有积极作用的。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帮、互让、互谅、互慰对双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保持是十分重要的。

在性行为方面,上述的患者在治疗前后有一些变化:治疗前性欲强烈、性生活较频的有39人,治疗后此类人数降低至17人,调查和研究表明,这主要是患者的心理变化所致;治疗前性行为处于中等水平的为46人,而治疗后则减少到33人;性淡漠者治疗前有16人,治疗后增加到27人:拒绝性行为的患者在治疗前有13人,在治疗后增加到19人;对性行为反感的人,在治疗前有6人,治疗后确增加至24人。

由于上述患者对有关的医学知识了解甚少或者是一无所知,因而,错误的认识有很多。在前述的120名患者中,有112人认为术后性生活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加重病情或者可以引起癌症的复发。这些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性生活者仅为56人,另外的64人无性生活。调查和研究还表明,由于妇科肿瘤患者对性问题的错误认识,而导致了夫妻间因为性问题而发生了矛盾,使夫妻关系受了一定的影响。一般说来,成年妇女均有性欲和性能力,即使丧失了性器官,对性欲和性行为仍有心理上的需要,也就是说人类不同于其它的动物,性欲和性满足不仅仅是一种本能的冲动和肉体上的快感,更多地是心理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满足。当然,如果患者出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是需要医务人员加以指导并妥善解决的。例如,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后阴道可能缩短二分之一,膀胱三角区和直肠壁紧贴靠在阴道的顶端,性交时的剧烈活动可产生不适感或者疼痛。此时,应告知男方要避免粗暴的性行为,女方应排净大、小便,以免充盈的直肠、膀胱在性交时被挤压而引起不适。对于那些双侧卵巢被切除的患者来说,虽然有一些人年龄比较年青,但也会产生绝经后的症状,阴道在性交时的润滑作用下降(虽然仍有性情感和性行为的欲望),由于阴道黏膜发生了萎缩性的改变,易发生性交不适感。此类患者,可在性交之前向阴道内填入雌激素乳剂或胶冻类润滑剂。阴道切除后做了阴道重建术的患者,可以引起阴道的萎缩。实践证明,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她们拒绝性交,又不使用阴道模具,有规律的、科学的性交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是有积极作用的。

上一篇:AC模式下一篇:软件设计课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