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

2024-08-23

老年慢性(精选十篇)

老年慢性 篇1

1 老年人咳嗽反射

每次非自主咳嗽均为一个包含了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感受器、传出神经、效应器的完整反射弧。目前, 针对年龄对咳嗽敏感性的影响意见尚未一致。有研究认为年龄对健康老年人咳嗽敏感性不存在影响[1]。但在另一项平均年龄为83岁的健康非吸烟老年人中发现, 其咳嗽敏感性较青年组明显减低[2]。然而, 老年人常有心脑血管等慢性基础病, 咳嗽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受影响均可能改变咳嗽敏感性。此外, 部分老年人有长期吸烟史, 亦可降低咳嗽敏感性。这些均可增加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风险[3]。对于反复发生误吸性肺炎的老年人要注意咳嗽敏感性降低的问题。

2 老年人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特点

目前, 国内外针对老年人慢性咳嗽诊治及病因分布的研究不多, 且存在地域差异。但从现有研究数据及临床实践中, 我们发现, 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同样适用于老年患者,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UACS)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胃食道反流性咳嗽 (GERC) 占老年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大部分[4,5,6,7,8]。与其他年龄层慢性咳嗽患者相比, ACEI相关的咳嗽在老年人中患病率高, 也是老年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同时应注意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而影像学尚未发现异常的早期中央型肺癌、支气管结核等。此外, 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误吸相关咳嗽等也可出现在老年人群中。

3 常见慢性咳嗽病因诊治

3.1 CVA 患者通常有反复发作的咳嗽史, 常于天气转变时发病, 夜间、清晨、感冒、接触灰尘、油烟等后出现或加重[9]。部分患者可逐渐缓解, 但遇到诱发因素时可能再发。CVA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慢性咳嗽, 常为明显的夜间或清晨刺激性咳嗽; (2)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最大呼气流量 (PEF) 日内变异率>20%; (3) 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 (4) 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咳嗽[10]。部分老年CVA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老年人因患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 使用各种β受体阻滞剂, 或因免疫力低下, 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易诱发或加重CVA, 老年人既往曾有吸烟史或反复呼吸道感染史, 易出现气道高反应性, 故在诊断老年人CVA时, 更需重视观察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咳嗽减轻或消失方可诊断, 必要时观察治疗前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和PEF变化。CAV的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同, 大多数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β受体激动剂即可, 少数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不少于6~8周。

3.2 UACS 是指引起咳嗽的各种鼻、咽、喉疾病的总称。UACS的基础疾病以各种类型鼻炎、鼻窦炎最常见。老年人鼻部骨结构以及鼻腔黏膜、腺体和微血管等发生退行性变, 导致鼻甲变薄、鼻腔宽大、纤毛清除功能减弱, 加上全身及鼻腔呼吸区、嗅区细胞的局部免疫功能下降, 较易发生鼻部炎症[11]。

3.2.1 变应性鼻炎 (AR) :是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的IgE介导的超敏反应,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流涕、鼻塞、鼻痒和喷嚏。AR较其他鼻炎更常见的表现为打喷嚏, 以及眼痒、耳痒等一些鼻外表现。变应原皮肤试验和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阳性是其重要诊断依据。老年人免疫系统发生明显变化, 大多数T细胞功能减退[12]。有调查显示:变态反应症状发作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比例也有所减少[13], 但由于近年来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变应性疾病总体发病率的上升, 老年AR的患病人数也随之增多。AR的治疗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宣教。鼻吸入激素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是治疗AR的一线药物, 并能有效治疗AR引起的咳嗽。鼻用激素及第二代抗组胺药 (如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 在老年人中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但老年人通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 并同时采用多种药物治疗, 特别应重视药物间以及药物与食物间的相互作用, 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观察。

3.2.2 非变应性鼻炎: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易失调, 血管运动性鼻炎多见。其特征是受到非特异性刺激后 (包括气味、温度和湿度变化、辛辣食物、酒精饮料等) 出现流清水样涕、打喷嚏、鼻塞等。抗胆碱能药 (如异丙托溴胺) 对缓解血管运动性鼻炎有良好的效果, 可有效控制前、后鼻漏, 且不良反应少, 但对喷嚏和鼻塞无效。由于第一代抗组胺药的镇静作用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应慎用。

此外, 细菌性鼻窦炎、感染性鼻炎, 解剖异常诱发的鼻炎、长期使用鼻内减充血剂引起的药物性鼻炎等均可引起咳嗽。

3.3 GERC 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 (GERD)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有所增加。其原因可能跟老年人食管动力减弱、贲门平滑肌松弛、咽反射减弱以及老年人应用抗胆碱能、钙离子拮抗剂、硝酸盐类等药物有关。老年GERD患者由于感觉反应迟钝, 往往烧心、反流等特征性症状不明显[14], 而常因咳嗽等伴随症状就诊。GERC的诊断应结合病史、检查结果 (尤其是食管pH监测) 及治疗反应综合考虑, 对于高度怀疑GERC或没有pH监测仪器或患者不能耐受检查时, 可进行诊断性治疗[10]。GERC的治疗包括生活饮食习惯的调整、制酸治疗、促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起效时间较慢, 一般需2~4周方可起效, 无反流症状的GERC可能要2~3月。咳嗽消失后一般需继续治疗3月, 然后逐渐停药。

3.4 EB 干咳或咳少许白黏痰, 可在白天或夜间咳嗽。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敏感, 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部分患者合并有变应性鼻炎症状。结合临床症状, 肺通气功能正常, 无气道高反应性, 诱导痰≥2.5%,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并排除其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方可诊断EB[10]。应注意支气管激发试验假阴性的情况, 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可作为鉴别点。EB的治疗常采用吸入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 持续4~8周。个别严重病例需加用小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 持续3~7 d。

3.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相关咳嗽 是ACEI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在10%~30%, 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典型者表现为干咳, 可伴有咽部瘙痒感、咽干等。ACEI引起的咳嗽常与剂量无关, 通常在服用药物后1周左右出现。停用药物后咳嗽通常在1~4周内缓解, 少数患者可能迁延3月。ACEI诱发咳嗽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服用ACEI类药物史; (2) 服用ACEI类药物后出现咳嗽或原有咳嗽症状的加重, 并且多在1周左右出现; (3) 停药4周内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 (4) 重复给药可复发; (5)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10,15]。停用ACEI类药物是治疗ACEI诱发咳嗽最有效的方法, 可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代。老年人常因心脑血管疾患、糖尿病服用ACEI类药物, 因此ACEI相关咳嗽在老年人群中较多见。在临床上同样要重视老年慢性咳嗽患者的用药史。

4 其他慢性咳嗽病因

部分老年人存在无症状脑栓塞, 多为细小血管被阻塞, 虽未出现全身症状, 但由于吞咽反射下降, 导致进食时或吞咽唾液时常有少量误吸进入呼吸道, 长期刺激可导致慢性咳嗽。慢性咳嗽也可以是隐性心衰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患者常有高血压或冠心病病史, 咳嗽多于夜间或劳累后出现或加重, 可伴轻微心悸、胸闷、喘息或可少量泡沫样痰, 休息或坐位可减轻。此外, 支气管结核、肺癌等患者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早期表现, 而X线胸片可无明显病变, 对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 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或跟踪随访, 避免漏诊。

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体会 篇2

肖生林

1邱德星2 曾运红2 麦合权2王贤初2

1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下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518106 2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公明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

518106 电子邮箱 E-mall:hsksk@126.com

手机

***

【摘要】 目的 帮助社区慢性病老年人群增强对自身疾病认识,提高遵医用药的自觉性。方法

设计“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状况调查表”、“老年人健康行为行成率调查表”和“老年人用药知识掌握调查表”,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分别在护理干预措施前后进行入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分析总结比较护理干预前后认知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措施前后调查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加强对老年慢性病的管理向老年居民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加强老年慢性病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慢性病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lfill normativ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such as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methods management was carried out step-by-step organically and designedly according to standar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on of wuhan health service agency and standar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diabetes of wuhan health service agency associated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our center.results 2260 and 360 cases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2080 cases and 342 cases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were normatively followed up the whole year respectively.the management rates of these two diseases were 92% and 95%.1463 and 232 cases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were controlled, with rates of 70.34% and 67.84% respectively.the rate of established family health file was 75%.the community health enhancement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the satisfaction and credibility of residents promoted.conclusion normativ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can reflect the concern of government for ordinary people,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health protection and disease self-prevention of the residents and promote community harmony and improvement.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我国社区人群疾病逐渐从以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如支气管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和风湿病等。社区护士向居民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做了很多工作。为了解辖区内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关心和帮助辖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质量,笔者对辖区60岁以上人群进行了慢性病管理情况调研。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管理中心下属四个社康中心合水口、东坑、公明、茨田埔已建档老人685人,其中男292人, 占42.6%,女393人, 占57.4%。患有高血压者79人,占11.5%,其中男33人,女46人;糖尿病患者有34人,占5.0%,其中男11人, 女23人;其他慢性疾病共计73人,占调查总数的10.6%, 其中男31人,女36人。

1.2

方法

本项目自行设计“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状况调查表”、“老年人健康行为行成率调查表”和“老年人用药知识掌握调查表”,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在护理干预措施前后进行入户面访,以社区护理干预前为对照组和社区护理干预后为试验组进行不同时期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护理干预前后资料用卡方检验和百分率方法统计分析。社区护士都参加了社区护理培训学习后上岗,给辖区60岁以上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力求使辖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了解疾病的诊断治疗情况,帮助他们矫正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

结果

(1)社区护士2010年5月向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管理中心下属四个社康中心60岁以上慢性疾病患者随机拦截调查问卷120份,实际收回113份,有效回收率达94%。其中男44份,女69份,年龄60~89岁,平均72岁。2011年11月向以上相同人群进行面访问卷,发出问卷113份,收回11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7%。

(2)进行护理干预前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认知情况调查统计见表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表1

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认知情况比较表

(略)

注:*p<0.05,**p<0.01,***p<0.005

(3)进行护理干预前后老年人遵医行为对照统计见表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表2

护理干预前后老年人遵医行为对照统计表(略)

(4)进行护理干预前后老年人用药知识掌握对照统计见表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表3

护理干预前后老年人用药知识掌握对照统计表(略)

注:χ2=11.96,p<0.05

讨论

3.1

督促老年人改进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从表1和表2看来护理干预前后老年人无论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还是健康行为形成率都大有进步,说明护理干预很有成效。但是从表1和表2对比看来心脑血管疾病知识知晓率低于老人健康行为形成率,护理干预后的提升率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知识知晓率”低于“健康行为形成率”。可能是疾病知识有一定专业性,老年人掌握过程中感到有些难度,而健康行为形成方面的调查只是一些基本的健康行为,随着近年来的反复加强宣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也逐渐让群众受益。从表1和表2看来调理饮食、适当运动锻炼、定时测血压、保持情绪稳定等方面大多数居民都开始有了好的认识。社区护士常入户讲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定期给老人监测血压、血糖或尿糖情况,进行用药指导,努力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老人们已重视逐渐克服不良生活方式和形为,非药物防治慢性病的种种措施已渐渐深入人心,使老人们积极协同、配合社区护理工作的进行[1]。

3.2

重视对老人遵医用药的监管督促

从表3看到护理干预后老人们按医嘱及时服药情况大有进步,“药物剂量”的掌握由干预前的41.8%提升至83.6%,上升了41.8%,“药物的不良反应”由10.0%提升至48.2%,上升了38.2%。社区护理中了解到一些老年人在高血压早期时觉得用药效果较好,随着岁月增长血压控制维持的疗效下降,有时联合用药也难以达到目的。笔者还了解到病程越短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和高血压的危害性越认识不够,其遵医行为越差,而病程较长的患者来社康中心机会多,接受医务人员教育较多,加上关注自己的病情平常很关注高血压病治疗方面的知识,所以疾病知识和遵医行为都相对比病程短的掌握的更好,所以笔者在护理干预中重视指导患者以控制高血压为重点尽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而尽量把这些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向老人们讲解以取得他们的配合[2]。护士体会到每次给老年人发药要耐心做好用药指导,必要时上门访视或电话中再督导交待,或要求家属对药物进行妥善保管并指导老年人正确用药;对年龄较大、记忆力差或独居的老人要个别指导反复交待清楚,将每日的口服药物按次数包装,写清服药时间与方法,保证老年人安全用药;对一些记忆力较差的老人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老年人反复口头交待外还写在小备忘本上备查。社区护理中还了解到部分老人常常感到症状减轻就自行减少服药次数、服药量甚至停药,社区护士反复告诫老年居民只有经过多次测量血压所得的客观结果才能明确自己的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所以指导病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坚持长期规律用药,根据不同药物的起效时间选择每日最佳服药时间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让老年患者充分认识到坚持治疗和自我保健的必要性,了解遵医用药的重要性,掌握防治疾病的知识与技能,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缓解病情争取早日康复,尽量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3]。

3.3

帮助老年人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要帮助老人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知识如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中风后遗症等慢性疾病防治知识,特别是帮助老人对自身疾病要有正确认识才能正确配合自身疾病的治疗护理。如脑中风病员痊愈出院后可遗有肢体瘫痪、记忆减退以致丧失、言语障碍或精神行为异常等后遗症状。在健康宣教中督促老年病员及其家属继续随诊服药治疗,同时辅以主动或被动肢体康复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尽量帮助这部分老年人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如对糖尿病患者教会老人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的方法,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按医嘱服药不能自己随意增减停药,帮助制定糖尿病合理饮食结构保证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搭配等知识。我们要对老年人进行循序渐进的疾病防治相关知识宣教,鼓励老年人扩大生活空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适当运动,多与亲戚朋友交往、通电话、聊天等均能减少孤独寂寞感,尽可能增加生活中的乐趣。社区护士要指导家属帮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鼓励体弱老人由料理个人卫生、整理床铺逐步过渡到户外活动,呼吸户外新鲜空气能使人保持较好心理身体状态,有利于老人健康长寿[4]。

.4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重视慢性病的管理

大多家庭中年轻人都忙于工作,可能会疏于和老年人沟通,这也是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区护士一方面提醒家庭成员尽量抽空多陪伴、探望老人,多给老人一些关爱。另一方面社区护士经常登门讲解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如提倡人们戒烟酒、低盐饮食、减轻体重和适当运动;以控制高血压为重点鼓励高血压患者坚持服药,减轻高血压对其他脏器的损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社区护士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每月两次上门进行用药指导及身体检查;给60岁以上老年心血管患者按照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案治疗护理措施。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是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支出。高昂的医疗费用给工薪阶层带来庞大经济负担使一般家庭难以承受,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控制慢性疾病发病率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减轻群众负担的有效措施。依据每位患者的特性、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加强慢性病的管理,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5]。

3.5

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

要指导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有条件的家庭教会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高血压患者每周至少测血压1次,医生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量。要让患者和家属都认识到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和擅自停药的危害性,以免病情反复对患者不利。必要时社区护士根据病员情况和家属一起制定护理干预计划,对家庭成员进行指导,让他们多抽一些时间陪护老人,尽可能对老年人多一些关心和照顾,督促老年患者执行治疗护理方案。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医护人员、病员和家属。社区护士要引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高血压病,掌握高血压的自我护理知识,增强患者遵医的依从性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在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社区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增强社区老年慢性病者的管理,对有损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对提高老年人对慢性病的防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老年慢性失眠需引起重视 篇3

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失眠的生理性因素主要和我们的生物钟有关。随着我们的衰老,生物钟老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发生功能和形态退变,造成人体难以适应环境而产生睡眠障碍。睡眠中,中枢神经系统单胺类递质发挥着重要作用,褪黑素也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我们的睡眠节律,所以影响以上的神经内分泌变化的生理疾病都会影响我们的睡眠。比如,①环境的变化: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初到异乡或由白班改夜班工作。②饮浓茶、咖啡等。③药物因素:应用利血平、苯丙胺、甲状腺素、氨茶碱、避孕药、抗心律失常药等。④大脑弥散性病变:慢性中毒、营养代谢障碍、脑动脉硬化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大脑弥散性病变。⑤躯体疾病:各种疾病如哮喘、心律失常、关节炎、晚期癌症、胃肠疾病、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帕金森病等。

老年人的正常睡眠需求

老年人每天睡多长时间才合适?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问题。最新研究表明,缺乏睡眠可能引发血压升高,使老年人心脏病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增加。睡眠5小时以下的人,各类原因死亡的几率是常人的1.7倍,每晚平均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死亡率也比较高。所以每个人每天平均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最佳。但有少部分人只睡6个小时就够了,还有少部分人要9个小时才能睡够。每个人的睡眠需求量没有绝对的标准,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差异不超过2小时,都算是在正常范围。随着年龄的改变,睡眠模式可能会不同。比如,老年人可能会晚上睡得相对少,而白天则打几个盹。

很多时候,来门诊的病人中,多自诉睡眠质量不好,几乎天天没睡觉,但是老伴却说,听见他在打呼噜,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睡眠的主观感受问题。如果你白天常常会感到身体疲乏、时常打瞌睡、在不适当时候睡着;当安静时,比如看电视或阅读,需时刻挣扎保持清醒;在工作、上课或做家务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变得很情绪化,烦躁不安,或者提不起兴趣,并同时出现头昏、胸闷、心悸、腹胀等症状,就表示你的身体给了你一个抗议的信号“要补觉了”。

失眠的缓解与调节

生理调节方面,尤其是生理基础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的使用,需要遵守医生的指导,积极的处理原发的疾病,尽量避免使用对睡眠有影响的药物,并针对睡眠症状进行改善治疗。

1. 睡眠的非药物治疗

大部分的失眠患者有着不良的睡眠习惯、错误的睡眠观念,这会破坏正常的睡眠模式,健康的睡眠知识有助于我们调整睡眠规律,培养健康的睡眠周期,改善睡眠质量。①睡前数小时(一般下午4点以后)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或吸烟等)。②睡前不要饮酒,酒精可干扰睡眠。③规律的体育锻炼,但睡前应避免剧烈运动。④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⑤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⑥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⑦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很多失眠的人常常听说睡前喝杯红酒或牛奶有助于睡眠,这个说法并没有科学的依据,只是有的人有这样的习惯而已。

2.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患者常对失眠本身感到恐惧,过分关注失眠的不良后果,常在临睡眠时感到紧张、担心睡眠不好,这些负性情绪使失眠进一步恶化,失眠的加重又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情绪,两者形成恶性循环。认知治疗的目的就是改变患者对失眠的认知偏差,改变患者对于睡眠问题的非理性信念和态度。①保持合理的睡眠期望。②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失眠。③保持自然入睡,避免过度主观的入睡意图(强行要求自己入睡)。④不要过分关注睡眠。⑤不要因为一晚没睡好就产生挫败感。⑥培养对失眠影响的耐受性。认知行为治疗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从而改善睡眠的质量。

3. 放松治疗

生活中的变故,各种琐事导致的情绪紧张、焦虑是诱发失眠的常见因素。放松疗法可以缓解精神和身体的焦虑,是一种常见的非药物疗法。具体的技巧可以包括渐进式的肌肉放松,指导性的想象和腹式呼吸训练。初期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熟练后应坚持每天练习2~3次。

对于长期失眠不干预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自己随便不合理的使用药物和治疗仪器,也同样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失眠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既往的用药反应,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的使用药物和非药物的疗法。

失眠与安眠药的关系

如何用药

目前临床上的安眠药有很多种,主要有3大类:

1. 苯二氮卓类,也就是俗称的“安定类”,这类药物就是老百姓非常“惧怕的”,这一类常见的药物包括:地西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咪达唑仑等,它们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增加总睡眠时间,但是会引起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年人服用后夜间起床时应防止跌倒;呼吸系统严重疾病的人及孕妇不适宜使用;持续使用这一类会形成依赖,骤然停药也会出现戒断症状,但是短期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是安全高效的。

2. 非苯二氮卓类: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一般不产生次日困倦,产生药物依赖的风险很低,长期使用无显著的不良反应,治疗失眠安全有效,这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推荐使用的“安眠药”。

3. 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有很多人在使用这一类的药物的时候有疑问,取药后发现是治疗抑郁症的。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部分的抗抑郁药也有镇静催眠作用,在失眠伴有抑郁、焦虑心境时应用较为有用。目前,常见的包括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主要有百忧解、赛乐特、左洛复、来士普等,其他常见的还有米氮平、曲唑酮,可以用来治疗失眠,或其他安眠药停药后的失眠反弹。长期失眠的患者常常伴有情绪问题,故此类药物可以和短效的苯二氮卓类或非苯二氮卓类联合使用,增加疗效,快速改善失眠症状。

还有一类是褪黑素。现在很多保健品以含有褪黑素为招牌来改善失眠,其实这一类作为药物还没有在中国上市,临床上的争议也比较大,故不建议作为安眠药使用。

怎么用

此外还需要掌握安眠类药的原则,具体的药物治疗建议如下。

1. 间断交替使用:对于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使用,要间断或交替使用,最好将两三种安眠药交替服用,四五天就要停一天,若睡眠状况有所改善,那连续服药的天数就要慢慢减少,逐渐到服一天停一天,服一天停两天,直到最后完全停服。使用时间一般不多于4周。

2. 睡前服用:一般睡前5~10分钟服用,也可以上床后30分钟仍不能入睡时使用。

3. 从小剂量开始:有多项研究表明,服用安眠药时间越长,剂量会越用越大,因此在一开始就要严格限量,从小剂量开始。

4. 首选短效药:相对而言,短效药排出体外的速度快,不影响第二天工作。但初次或偶尔失眠的人,不要急于服安眠药。

老年慢性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间到我院诊治的77例老年慢性肺炎患者, 其中, 男性40例, 年龄在59~81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2.3岁, 女性37例, 年龄在61~8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3.7岁,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慢性肺炎, 需要给予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9例, 对照组38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跟踪观察, 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对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反应进行对症护理, 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要注意定时的开窗通风, 以保证室内的空气新鲜, 在通风时要指导患者注意保暖, 避免直吹冷空气。在对患者实行护理的过程中, 要对患者的病史有所了解, 以确保能够对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 对患者的体温、脉搏、意识状态、心率、尿量、摄入量、痰量及颜色等指标进行仔细观察, 并做好记录, 如果发现异常, 要及时联系医师[2]。

1.2.2 生命体征

监护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 其生命体征不稳定, 从而对其生命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对此, 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护, 对于患者的呼吸、肺部等各项身体指标进行严密监控, 如果患者出现身体指标波动, 要及时通知临床医师给予其对症治疗, 以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 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对于出现高热的患者, 医护人员要给予其降温护理, 可以采用物理降温, 也可以采用退热剂降温, 同时要保持患者的皮肤干燥。同时要指导患者取其侧卧位, 或者是采用胶布将胸壁固定, 以缓解疼痛。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以避免感染。对于咯痰的患者, 可以指导患者多喝水, 必要时给予患者超声雾化吸入处理, 或者是给予患者祛痰剂, 以稀释痰液, 促进痰液排出。

1.2.3 饮食护理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其胃肠功能紊乱, 容易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 从而对其营养补充及增强机体抵抗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实行有效的饮食护理, 为患者合理搭配饮食, 以使患者可以补充充足的营养, 同时要保证食物的色泽, 以引起患者的食欲, 使其能够多补充能量。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戒烟酒、忌辛辣, 以减少对其治疗的影响[3]。

1.2.4 排痰护理

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扰, 导致其容易精神不振, 卧床不起, 而且咳嗽症状并不明显, 从而导致痰液难以排出, 因此, 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翻身排痰, 吸痰时要保持动作轻柔。每次吸痰要更换导管, 以免感染病菌。同时要鼓励患者多喝水, 以促进痰液容易咳出。

1.2.5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 容易产生恐惧、紧张、烦躁的心理, 从而对其治疗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对此, 医护人员要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以消除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要鼓励和安慰患者, 告诉患者其病情的发展情况, 以及所需要的治疗时间, 以使患者对其自身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要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以促进病情的快速改善, 以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并积极配合治疗, 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影响。

1.2.6 康复指导

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在进食过程中集中注意力, 避免将食物吸入肺中, 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 以免出现外感, 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 以增强体质, 避免出现病菌感染。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食物等, 以降低患者复发肺炎的机率, 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4]。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各项身体指标有较大程度恢复, 生活质量提高。有效:患者的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趋于康复, 各项身体指标有所改善, 生活质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无效:患者的病情没有改善, 并呈现出加重的趋势, 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5]。

1.4 统计学分析

对于实验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检验,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通过护理, 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观察组39例患者中, 显效23例, 有效12例, 无效4例, 护理有效率为89.7%, 对照组38例患者中, 显效16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护理有效率为73.7%。

3 讨论

老年肺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 由于老年人的反应能力较差, 导致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够明显, 从而难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对症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治疗时机, 而在对患者实行治疗的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从而不利于其病情的快速改善。对此, 应当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 对其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实现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本文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效果较为显著, 此种护理方法充分的考虑了患者的思想,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从而促使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治疗, 以实现病情的良好改善, 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由此可见, 临床上在对老年慢性肺炎患者实行治疗的过程中, 对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 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静.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探讨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51 (10) :74-75.

[2]何玉玲.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指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95 (7) :63-64.

[3]马念芳.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及临床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62 (15) :41-42.

[4]刘玲.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疗, 2009, 50 (35) :26-27.

老年慢性 篇5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体检对老年人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社区常住老年人35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老年人接受常规慢性病管理;观察组老年人在对照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定期进行体检,比较两组老年人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老年人干预后的血压值和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老年人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人。结论: 社区老年体检通过定期对老年人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慢性病健康干预,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效果,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体检;慢性病管理;效果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如何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地方基层医疗机构,合理有效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内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可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是传统的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在进行健康干预的过程中过于笼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基于此,笔者在传统慢性病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社区老年体检的方式进行了老年人健康干预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社区常住老年人350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4.2±5.1岁,男性187例,女性163例,350例老年人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老年人接受常规慢性病管理进行健康干预;观察组老年人在对照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定期进行体检。两组老年人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健康干预方法 对照组老年人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方式进行健康干预。观察组老年人在对照组老年人健康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社区老年体检的方式进行综合健康干预,即:① 健康体检 老年人分别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进行3次健康体检,并将体检后的资料录入老年人的健康档案中,每次体检项目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外科检查、内科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总胆固醇、血糖、心电图检查 [2],通过对两组老年人进行体检发现,观察组:高血压127例,糖尿病48例,对照组:高血压129例,糖尿病46例;② 健康教育 社区每月定期组织慢性病健康讲座,向社区内的老年人介绍慢性病的相关临床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通过视频、话剧等方式进行健康知识手册的学习,提高老年人参与慢性病防治的主动性;③ 饮食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通过分析老年人的体检结果,告知老年人及家属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老年人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每日食用油、盐的摄入量,限酒戒烟,鼓励老年人多吃水果、蔬菜,提高老年人日常饮食的健康性[3];④ 运动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应通过老年人的体检结果,对社区内的老年人进行危险性分类,对于糖尿病的老年人,严禁空腹运动,以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增加老年人对科学运动锻炼的认识,了解自己实际适合的体育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坚持锻炼;⑤ 检测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应指导老年人及其家属重视血糖、血压、胆固醇等重要指标的检测,并定期开展上门辅导检测,定期通知老年人去医疗机构检测,并将每次的检测结果录入至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系统中;⑥ 治疗依从性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通过向老年人及家属传授相应的药学知识,使老年人认识到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通过电话、短信敦促等方式,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治疗依从性。

1.2.2 临床观察指标 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和舒张压作为观察指标;糖尿病患者以空腹血糖值作为观察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老年人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结果见表2。

2.2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见表3。

3.讨论

社区健康管理是提高全民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通过提供六位一体的服务,有效的提高了医疗质量及医患沟通[4],并增进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的信任。一套科学、合理、完备的社区健康管理体系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条件,虽然目前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已经在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到推广,但是由于传统健康管理体系检测项目过于笼统,健康管理体系与健康干预之间缺乏互通的纽带,从而造成社区健康管理体系缺乏针对性,实际应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老年人干预后各项检测指标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社区老年体检通过定期对老年人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慢性病健康干预,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管理效果,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老年慢性湿疹的健康指导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17-01

湿疹是一种炎症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瘙痒及对称分布的多形性损害为主要表现,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老年湿疹以慢性湿疹多见。我科从2005年——2012年共收治96名老年慢性湿疹,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做好健康教育与指导,取得滿意效果,患者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从2005年——2012年共收治本病96名,其中男65名,女31名,年龄52-85岁,其中大部分病人有2-3次反复发作史。

1.2典型病例患者,男,58岁,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前臂、小腿出现红色斑疹、丘疹,伴痒,对称分布,曾住院治疗,病情时好时坏,仍反复发作,且皮疹逐渐发展至全身。本次住院病情再次加重,全身泛发红色斑疹、丘疹、斑片,伴剧烈瘙痒,搔抓后渗液、浅糜,发病以来,患者焦虑,食欲尚可,睡眠欠佳,二便正常。既往素健。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抗组胺药口服及新适确得外用等处理,病情得到很好控制予出院。

2护理指导

2.1心理指导慢性湿疹病程长短不一,常反复发作,日久可发生苔藓样变,色素增多,可持续多年不愈,皮损明显加重,痒感加剧。本组患者大多数是病程较长,久病不愈,反复发作,担心预后,易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因此,护士应热情接待,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向患者讲解本病防治知识及我们治愈的成功病例。要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心理指导,对于病情难以控制,出现消极情绪病人,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安慰,及时调整病人的心态,鼓励患者倾诉,耐心与病人交谈,了解患者对疾病的顾虑,并有针对性给予解释或指导,使患者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有利疾病的治愈。

2.2生活指导老年人皮肤敏感性增高,不能耐受生活中很多常见的刺激。比如,气候方面干燥、潮湿、高温、寒冷等环境变化以刺激皮肤病变;空气中的花粉、尘螨、化学物质,日常皮肤接触的化妆品、洗涤用品、皮毛化纤织物等等,都可能引发湿疹。加之老年湿疹瘙痒剧烈,患者多喜搔抓,易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搔抓会加重皮损,甚至出现糜烂、流水、继发感染。因此,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7℃左右,相对湿度50%-60%;要穿宽松、轻柔、舒服纯棉的衣服;应减少或避免接触环境中的尘土、尘螨、花粉、宠物毛、皮屑等;应修剪指甲,避免过度搔抓;洗澡要用温水,最多20-30分钟,最好不使用肥皂或浴液,洗的时候不要使劲抓皮肤,切勿搓洗,洗完后用毛巾轻轻拭干皮肤,勿用力搓擦,减轻皮肤干燥,缓解瘙痒。

2.3睡眠指导患者常因瘙痒难忍伴有灼热感,出现焦虑、烦躁,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灯光柔和,床铺整洁、干燥,被褥柔软、舒适,以使患者保持心情稳定,舒畅,有利于入睡安眠。若瘙痒剧烈,可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如睡前听轻音乐、看小说、漫画等分散注意力,同时遵医嘱予镇静安神、止痒等处理,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疾病的恢复。

2.4饮食指导患者常因瘙痒,睡眠不佳,引起食欲差,因此应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不要吃辛辣发物,如鱼、虾、蟹、羊肉、鲜蘑菇、韭菜等,同时应该戒烟酒。

2.5用药指导

2.5.1患者因瘙痒常使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治疗,普鲁卡因可阻断神经传导的恶性刺激,恢复机体的正常防御和调节功能,达到消炎止痒作用[1]。注射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阳性者禁用,无过敏史使用前应先做皮试;为了增强疗效和减少副作用,可酌情加维生素C。指导老人慎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因激素有严重的副作用,加上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疾病,激素的使用可能诱发或加重其病情。若病情严重使用激素,应注意激素的副作用,每周测体重一次,注意检查尿糖和大便隐血试验,检测血压,并注意是否精神异常等。使用抗组胺类药,常可引起乏力、嗜睡、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应告知老人起卧、上厕动作应缓慢,注意安全,以防摔伤。

2.5.2根据不同皮损应合理选用不同的外用制剂慢性湿疹急性发作,因瘙痒剧烈,患者多喜搔抓,搔抓会加重皮损,出现糜烂、流水、继发感染,因此应选用3%硼酸溶液湿敷,湿敷可用6-8层纱布作湿垫浸入药液中,取出拧至不滴水为度,平放皮損处轻压,4次/日,30分钟/次;老年皮肤较薄,应使用弱效激素,不宜大面积或长时间使用,慢性期可选用软膏如新适确得等;此外外用糖皮质激素不宜与内服同用,以免增加耐药性。

3讨论

湿疹虽不分年龄性别,男女老幼都可能发生,然而老年人身体的各项功能都在减退,适应环境、防御外邪、抵抗有害物质的能力差,不能耐受生活中很多常见的刺激,因而老年人易患湿疹。因此做好老年湿疹患者的健康指导,尤为重要。预防调摄湿疹重要因素应从衣、食、住、行开始,同时应避免过度皮肤搔抓,预防感染;调畅情志,生活起居有规律,增强体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反复发作,有利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老年慢性肺心病的护理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1.1 慢性肺心病患者189例, 男167例, 女22例, 年龄64~89岁, 平均75.5岁。

1.2 并发多器官衰竭57例, 死亡24例, 病死率42%, 衰竭器官越多,

病死率越高, 其中肺、肺脑、肾功能衰竭、DIC是造成肺心病死亡的重要因素。

1.3 器官衰竭按发生频率依次为肺52例, 心脏49例, 肺脑37例, 肾功能衰竭15例, 肝脏12例, 消化道3例, DIC 2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慢性肺心患者尤为重要, 老年人随着社会地位的转换, 生理功能的减退, 多种疾病缠身, 对治疗缺乏信心, 加之疾病反复发作, 可使老年产生多种复杂而不同的心理变化, 护士要充分了解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及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惯, 消除思想顾虑,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2 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由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常伴有多器官衰竭和营养不良, 极大地影响患者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因此临床上可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 同时通过止咳、平喘、化痰等措施减轻患者不适, 保证充分的睡眠从而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

2.3 及时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

准确留取痰标本做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以备医师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且必须密切观察可能继发的真菌感染。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年老体弱, 咳嗽无力, 痰多粘稠, 予以雾化吸入。雾化剂为生理盐水20m L+庆大8万单位+α-糜蛋白酶100单位, 每天2次, 同时配合翻身拍背, 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吸痰, 以改善通气功能。

2.5 氧疗时的护理

慢性肺心病患者, 血氧饱和度降低, 当患者并发呼吸道感染时, 肺泡壁血供减少, 肺泡弹性减弱, 有效呼吸面积减少, 缺氧进一步加重, 给予氧疗非常必要。双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 (1~2L/min) , 在发热、寒颤、呼吸困难和抽搐时, 均增加机体耗氧量, 则吸氧2~3L/min, 并监测血氧饱和度, 及时留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

2.6 及时补充血容量

保持良好的循环状态,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饮食。在应用利尿剂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用正性肌力药前纠正缺氧, 防治低血钾, 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

2.7 严密观察病情

对重症肺心病患者行心肺监护, 做好抢救准备。对有多器官衰竭患者及时采取措施, 休克前合理应用升压药, 及时应用肺脑合剂。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 预防应激性溃疡。对烦躁不安或有精神症状者, 避免使用镇静剂。

2.8 衰竭脏器的支持疗法

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血容量不足、感染毒素作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给予综合支持疗法, 纠正急性代谢失调, 防止肺心病恶液质状态的出现。

3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1 病情观察

肺心病急性发作时, 观察呼吸困难、发绀、心悸、胸闷或下肢水肿, 定期监测和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如缺氧和CO2潴留急骤变化, 可引起失眠、精神错乱、狂躁或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嗜睡、昏迷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抢救。

3.2 休息和安全保护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对有肺性脑病先兆症状者, 予床档或约束肢体, 加以安全保护。必要时专人护理。

3.3 合理用氧

一般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氧流量1~2L/min, 浓度在25%~29%。防止高浓度吸氧抑制呼吸, 加重肺性脑病。

3.4 用药护理

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 观察药物疗效。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如发现药物过量引起心悸、呕吐、震颤, 甚至惊厥, 应立即通知医师予对症治疗。

4 总结

慢性肺心病反复发作, 随着肺功能的损伤, 病情逐渐加重, 多数预后不良, 病死率在10%~15%。治疗效果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 护理人员应积极提高专业的相关知识, 主动关心患者, 以高度的责任心, 正确的健康教育, 合理的专业护理, 娴熟的操作技术赢得患者及家属的充分信任, 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6-37.

老年慢性咳嗽患者的诊疗现状探讨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至2011年5月之间在我院呼吸内科及老年病科的老年慢性咳嗽的患者744例, 其中平均年龄 (72.2±8.32) 岁, 其中男性374例 (50.26%) , 女性370例 (49.74) %, 平均病程为 (57.3±87.34) 个月。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60岁的非吸烟者;体格检查正常;血常规无异常;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病变;除外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限制性肺功能障碍等肺部疾病;无过敏体质、无消化系统及其它系统严重疾病史;近8周内无呼吸道感染。

1.2 方法

问卷调查。问卷内容: (1) 慢性咳嗽的筛查。 (2) 患者的诊疗情况调查。主要包括症状、病程、诱因、既往的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药物及治疗效果等。问卷经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在2名呼吸专科医师的指导下, 采用上述问卷进行评定。问卷由患者及2名呼吸专科医师共同填写。

1.3 统计学分析

调查结果以或百分率表示,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慢性咳嗽患者一般资料

744例老年慢性咳嗽的患者, 其中平均年龄 (72.2±8.32) 岁, 其中男性374例 (50.26%) , 女性370例 (49.74) %, 平均病程为 (57.3±87.34) 个月。

2.2 既往辅助检查

685例92.07%行胸片检查, 肺部CT检查127例 (17.06%) , 肺功能检查356例47.8%, 支气管纤维镜检查42例 (5.65%) , 痰培养检查89例 (11.96%) , 鼻咽镜检查30例 (4.03%) 。

2.3 既往诊断

744例老年慢性咳嗽患者诊断中, 有305例 (40.99%) 诊断为支气管炎, 164例 (22.04%) 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166例 (22.31%) 诊断为慢性咽炎, 三者占所有病因诊断的85.34%。见下表1。

2.4 治疗药物

患者在治疗中, 685例 (92.07%) 使用抗生素, 692例 (93.01%) 使用止咳药225例 (30.24%) 使用抗过敏药, 586例 (78.76%) 使用中药治疗。

2.5 治疗效果

6例 (0.806%) 患者咳嗽完全缓解, 但之后有反复发作;71例 (9.54%) 症状明显缓解;251例 (33.74%) 症状部分缓解;312例 (41.94%) 症状短暂缓解;104例 (13.98%) 症状无缓解。

3 讨论

咳嗽是内科门诊中最常见的主诉。在专科门诊中, 慢性咳嗽的比例高达10~38%。虽然慢性咳嗽是一个如此常见的症候, 但对其系统、深入的研究不过二三十年的历史。1977年美国的Irwin教授发表了第一篇慢性咳嗽治疗综述, 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系统论述了咳嗽的病因, 拉开了近代咳嗽系统研究的序幕。欧洲、日本也紧跟美国的步伐, 对慢性咳嗽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相比之下, 国内起步较晚, 近十余年才逐步开展相关的研究。老年慢性咳嗽方面的研究资料更为匮乏;有关老年慢性咳嗽的患病率、临床特点、诊疗现状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等等几乎空白。我国人口基数大, 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 针对老年疾病的研究亟待重视, 对老年慢性咳嗽方面的研究更需要加强。咳嗽作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各国针对咳嗽的社区调查发现咳嗽的发生率相当高, 普遍都在10%以上国内针对大学生群体研究资料显示其慢性咳嗽患病率为3.3%, 而有关老年慢性咳嗽的研究则报导较少。

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 既可单独存在, 亦可合并存在, 认识不深, 往往导致诊治不清。一方面受到检查手段及经济条件的限制, 例如有关老年诱导痰细胞学正常参考值尚未建立,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慢性咳嗽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缺乏这一正常参考值, 老年慢性咳嗽的诊断无从谈起, 因此建立老年诱导痰细胞学的正常参考值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由于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症状, 影像学检查无异常, 有些临床医生重视不够, 常按“支气管炎”进行一般治疗了事, 造成此类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国内一项针对慢性咳嗽诊疗现状的调查显示高达81%慢性咳嗽患者既往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慢性咽炎”, 反复使用抗生素而未见疗效。因此有必要结合现有的研究进展探讨老年慢性咳嗽的诊疗现状, 了解其误诊、误治的现状, 引起我们对老年慢性咳嗽的重视。不少咳嗽患者病程长达数年, 就诊多家医院不能明确诊断, 反复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果, 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 使患者及其家属遭受极大的痛苦。笔者的一项针对慢性咳嗽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显示, 此类患者平均病程长达将近4年, 长时间往返不同于医院, 影响了户外的活动和休息, 尤其对心理影响颇大, 许多患者因咳嗽而明显感到尴尬难堪或有明显厌烦情绪。有研究指出慢性咳嗽与COPD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类似, 在咳嗽治愈后其心理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国外一项对咳嗽门诊患者的问卷调查发现, 近50%的患者伴有抑郁症。

国内外研究显示慢性支气管炎不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慢性支气管炎仅占4%~7%[2,3,4,5]。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鼻后滴流综合征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误诊往往导致误治, 本项调查示92%以上老年慢性咳嗽患者被反复使用抗生素, 或是给予镇咳治疗。实际上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鼻后滴流综合征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非感染性疾病, 不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在治疗效果上, 大多数患者疗效不满意, 仅为部分缓解、短暂缓解甚至不缓解。

因此了解本地区老年慢性咳嗽的患病率及诊疗现状, 明确老年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 建立老年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程序, 探讨其治疗方法, 指导临床诊疗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提高国内治疗老年慢性咳嗽的诊治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老年慢性咳嗽患者的诊疗状况。方法 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及老年病科门诊就诊的老年慢性咳嗽患者为对象, 纳入本研究的老年慢性咳嗽患者必须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了解其病情及诊断、治疗史。结果 共744例老年老年慢性咳嗽患者, 平均年龄 (72.2±8.32) 岁, 其中男性374例 (50.26%) , 女性370例 (49.74) %, 平均病程为 (57.3±87.34) 个月。82.26%患者曾被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支气管炎”。92.07%患者曾使用抗生素, 93.01%患者使用止咳药。仅有0.806%患者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 9.54%患者明显缓解。结论 慢性咳嗽存在明显误诊、误治情况, 对于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治有待继续深入探讨研究。

关键词:慢性咳嗽,治疗现状,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分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5, 28 (11) :738-744.

[2]赖克方, 陈冲如.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诊断程序的建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2) :96-99.

[3]Irwin RS, Curley FJ, French CL.Chronic couch.The spectrum andfrequency of cause, key components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andoutcome of specific therapy[J].Am Rev Respir Dis, 1990, 141 (3) :640-647.

[4]Poe RH, Harder RV, Israel RH, et al.Chronic presistent cough.Exp-erience in diagnosis and oucome using an anatomic diagnostic pr-otocol[J].Chest, 1989, 95 (4) :723-728.

76例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6例, 男42例, 女34例;年龄69~82岁, 平均年龄76岁;患者均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 其中2例合并肺癌晚期。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有常年老慢支病史, 此次发病染感、劳累、寒冷而致失代偿。发病时出现咳嗽、咳痰, 痰黏稠, 不易咳出, 呼吸困难, 发绀明显, 神志模糊, 尿少, 全身凹陷性水肿, 并伴有球结膜、会阴或阴囊水肿。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患者心理负担一般较重, 既有患疾病本身所带来的, 也有伴随疾病的其他问题所致的负担, 同时因呼吸困难会引起意识改变, 患者清醒时会变得烦躁、焦虑, 不配合, 此时的心理护理也应足够重视。加上病程长, 孤独, 患者甚至会产生厌世的念头。故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心理护理意义更明显。针对老年护着的特点, 要因人而已, 个性化的护理。一是要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 热情接待、周到服务, 多抽时间与患者交流, 了解患者, 有针对性进行疏导, 使患者感到心有所托, 增强治疗信心。二是要在生活上体贴患者, 睡眠保持弱光, 痰缸放置合理, 饮食清淡易消化, 尽一切努力使患者满意。三是要避免强制、责难患者, 防止出现不愉快。

2.2 病情变化的护理

①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本病常在感染、受凉、劳累等诱因下急性加重, 危及生命。临床上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做到早诊断, 早治疗。由于老年患者症状多不典型, 加上一出现就会产生严重恶化, 细致观察就格外重要。认真观察患者精神、生命体征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对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意义重要。②观察呼吸困难的改变。呼吸困难出现最早, 并进行性加重。老年人呼吸困难时呼吸频率加快往往不明显, 并出现点头或提肩状呼吸, 表现为呼气延长, 长而粗, 同时可伴哮鸣音。有缺氧时, 因红细胞数、皮肤黏膜色素累积、局部循环等原因, 发绀与缺氧、呼吸困难程度呈现不一致性。患者睡眠时肺通气减少更明显, 病情加重, 因此值班者应加以重视。③密切观察意识变化。老年人脑细胞对缺氧更敏感, 患者症状有时可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 表现为烦躁, 答非所问, 嗜睡, 朦胧, 昏迷, 大小便失禁等。临床观察Sa O2降至60%~75%时即可出现意识障碍, 应给予积极改善措施。

2.3 正确给氧

本病基本改变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时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主要靠颈动脉窦、主动脉弓的化学感受器感受缺氧的刺激来维持。大量给氧, 虽能迅速纠正缺氧, 但却消除了对呼吸中枢的刺激, 使呼吸抑制, 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因此要严格遵守吸氧的调控、恒定的原则。 (1) 低流量、低浓度控制给氧。低流量 (1~1.5L/min) , 低浓度 (<30%) , 实际浓度可按公式计算。 (2) 不间断持续吸氧。短期吸氧, 不但不能持久改善缺氧, 还会造成间歇时Pa O2和Sa O2的进一步下降, 使患者缺氧加重, 只有不间断持续给氧, 才能持久改善缺氧症状。同时要耐心解释, 使患者明白给氧重要性积极配合。护士加强巡视, 观察患者吸氧后症状是否改善。

2.4 促进排痰

老年患者因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脱落, 支气管分泌物多、黏稠, 咳嗽反射迟缓, 痰液不易排出;加上免疫力下降, 易感染, 诱发呼吸衰竭急性发作。因此, 药物排痰, 体外引流,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的重点。具体做法如下:①湿化痰液。用20m L0.9%生理盐水+庆大霉素8U+5mg糜蛋白酶雾化吸入2次/d。②鼓励患者有效排痰:深呼吸, 双手按压上腹, 而后用力咳嗽排痰。③卧床者应每2h改变体位, 通过变换和振动使分泌物移向支气管附近, 便于咳嗽排出。因重力作用, 拍背排痰时不宜取坐或立位。

2.5 药物治疗及护理

抗生素治疗时, 应该严格控制剂量, 用药后密切观察疗效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控制速度, 用药后密切观察呼吸及神志变化, 若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通知医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 要定期检查, 防止细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升钾时要严格遵医嘱用药, 控制药物浓度和用药速度, 并及时监测血钾、心电图的改变。

2.6 康复护理

①饮食指导。患者病程长, 进食少, 消耗大, 营养缺乏, 微量元素不足明显, 进而导致免疫力低下, 减低疗效, 故应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每日饮食中优质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0g/kg。另外, 患者多伴脂肪代谢紊乱, 需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二氧化碳潴留明显者要减少糖摄入, 多食蔬菜、水果。②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可注射干扰素、卡介苗等并辅以扶正固本的中药, 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预防感染。③生活护理。患者因长期处于疾病状态, 机体抵抗力减退, 耐寒能力下降, 易发生感染, 故应根据患者自身具体的情况, 进行耐寒锻炼。同时锻炼肺功能, 如膈肌呼吸锻炼, 如腹式呼吸等。

3 结果

本组76例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 经过有效治疗加上精心积极的护理, 呼吸衰竭症状均明显好转, 有效率100%。71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5例病情稳定。

4 小结

老年慢性呼吸衰竭者均有基础疾病, 在急性发作时症状严重, 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必须给予有效的抢救[6]。肺泡内气体和肺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发生障碍, 呼吸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 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进而发展为失代偿性呼吸衰竭, 并出现严重的低血氧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 临床表现明显的呼困, 发绀, 意识障碍, 严重者可合并多脏器官功能衰竭。处理的原则是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 改善缺O2、纠正CO2潴留, 而为治疗基础疾病和诱因争取时间, 但具体措施应视患者情况而定。除积极纠正原发病、抗感染、纠酸碱中毒外, 恰当的护理服务, 对于延缓疾病进展, 预防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效果明显。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不仅可以巩固疗效, 还以为患者出院打下良好基础, 使患者身体功能上得到最大恢复, 还可防止二次损伤, 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正常生活创造条件。

摘要:目的 探讨76例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院的76例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 进行包括心理护理、给氧护理、排痰护理、用药护理、康复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76例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护理, 效果明显, 总有效率100%。结论 通过对76例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给予优质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症状, 促进患者恢复呼吸功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护理

参考文献

[1]祁风亮.有创与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在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中临床效果[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4) :613-614.

[2]陈叶萍, 钟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进展全科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3) :647-649.

[3]孙君红.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 2009, 7 (9) :1010-1011.

[4]梁世东, 张金链.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15) :54-55.

[5]庄艳, 万云平.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失败护理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2) :206.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0

关键词:老年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护理

慢性支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以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1],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症状主要表现为气喘、咳痰、久咳不愈,咳嗽无力等,又因为肺功能低下因素使痰液阻塞气道,造成病程长,耐药强,使疗效下降[2],导至疾病反复发作。恰当的护理措施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以及康复的关键,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年1月对5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了相关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5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52~78岁,平均(68.9±5.8)岁。患者均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病程为8~19年。临床主要症状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咳嗽、气喘、胸闷、咳痰等。

1.2 方法

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指导,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指导,出院后要定期回院进行复查。具体包括:常规护理,吸氧护理,心理护理,呼吸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指导。

1.3 疗效标准[3]

显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痰菌培养转阴,X线胸片炎性病变基本吸收;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X线胸片炎性病变有部分吸收;无效:用药5~10 d,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有所加重。

2 结果

2.1 5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示表

5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过合理治疗配合精心护理,总有效率为94.6%,见表1。

2.2 无效患者处理

对于无效的患者,即用药5~10d,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有所加重的患者,应针对具体病情对症下药,继续治疗并配合精心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心理护理,缓解其应病情无好转所带来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症对老年患者来说是一种身心折磨。通过治疗并配合精心的护理,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病痛,促进了患者康复,而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故,我们必须做好护理服务。

3.1 常规护理

(1)病房保持良好通风,温湿度要适宜以及安静的环境,定期消毒病房以及疗区。(2)每天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观察,判断患者有无意识障碍。(3)进行全身检查,观察病情及症状有无加重。(4)定时帮患者拍背咳痰,注意根据患者的承受力来控制拍背力度。(5)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老年患者要在护士监护下按时服药,观察药物疗效以及副作用。(6)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联合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配药禁忌,严格控制药量。(7)做好保暖工作,避免着凉,防止感冒的发生。(8)为增强老人体质要鼓励积极进行适当的锻炼;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戒烟酒,禁食辛辣油腻的食物,特别注意要少进食海鲜类[4]。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可进行静脉注射营养液进行能量补充[5]。

3.2 吸氧护理

老年患者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状况,吸氧可缓解呼吸困难。在吸氧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周密的巡视,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气的流量,并仔细观察用氧有无效果或是有无出现副作用;同时要注意患者用氧安全,使给氧做到持续且有效并仔细观察吸氧管有无堵塞或是脱落。

3.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亲切和蔼,详细向患者介绍相关规定,引荐医师,熟悉环境,使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还要将治疗方法和预防手段告知患者,耐心讲解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让患者能有充分的了解以及做好心理准备。为使患者的能消除焦虑和担心,可跟患者谈一谈治疗成功的案例,让患者调整好心理状态,做好思想准备以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注意建立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能对我们有信心,信任我们,还应及时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需求,关心体贴患者心理,当患者情绪激动、焦虑紧张的时候,要及时进行疏导,避免喘息、呼吸困难等不良状况发生[6]。

3.4 呼吸护理

有效排痰来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护理服务的重点之一。要嘱咐患者及时咳嗽排痰,并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排痰的技巧,可帮助患者拍背,及时排出痰液;为使痰液有效排出,可嘱咐患者多喝水,稀释痰液;痰黏稠者采用雾化吸入,湿润呼吸道黏膜,使气道分泌物能及时松解并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采取电动吸痰,根据患者痰液的稠稀度来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注意动作要轻柔和缓。

3.5 健康教育指导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又被称为老慢支,常在冬春季反复发作,所以在患者出院后要做好防护感冒工作,特别是在季节交换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工作;并能保持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进食高蛋白且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禁止食用辛辣,高脂肪以及海产类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还要禁烟酒;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指导家属学会协助老人排痰的正确方法,建议有需要患者合理使用家庭氧疗机[7]。

3.6 总结

慢性支气管炎是种因多种因素引发的慢性疾病,又因为老年人的呼吸道防御功能减低。故该病的患者多数是老年人。一般在换季流感频发时期,过度疲劳,感冒或是烟酒过度的情况下仿佛发作。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可导致阻塞性肺气肿以及诱发肺源性心脏病等危急症的发生。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间我科对我院治疗的5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进行治疗配合恰当的护理干预,效果使人满意,5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过合理治疗配合精心护理,总有效率为94.6%。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一些特征以及老年患者的身心理需求进行有效护理,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病痛,促进了患者康复,而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总而言之,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配合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对于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康复速度有着重要意义,精心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满意度。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积极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苏琳.80例慢性真气管炎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l2,6(1):20.

[2]王东升.61例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32):99.

[3]侯付霞.老年慢性支气管炎68例患者护理观察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8):9.

[4]刘东杰,刘志军,邢淑惠.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319-320.

[5]杨红卫.慢性支气管炎6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0);1926.

[6]夏能翠.老年精神障碍的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80-81.

上一篇:补强处理下一篇:《斯大林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