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危重症患者

2024-07-15

高龄危重症患者(精选十篇)

高龄危重症患者 篇1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发生压疮高龄危重症患者148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74例, 对照组男41例, 女33例, 年龄63~91岁, Ⅰ期压疮35例, Ⅱ期压疮24例, Ⅲ期压疮15例;观察组男40例, 女34例, 年龄62~92岁, Ⅰ期压疮34例, Ⅱ期压疮25例, Ⅲ期压疮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以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压疮护理方法:对照组由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换药、伤口处理等基础护理。观察组组织压疮护理小组进行统一护理。具体方法: (1) 技能培训:首先, 组织一定有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压疮护理小组, 然后对所有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压疮高危因素评估、护理干预措施、压疮评估、压疮药物更换技巧及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2]。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提高患者对于压疮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能够积极地进行压疮发生的干预和护理, 减轻患者痛苦。 (2) 小组会议:压疮护理小组要定期招考小组会议, 在会议过程中, 护理人员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 完善护理工作。同时制定相应的压疮护理规章制度, 通过进行学术讲座、交流会议、查阅书籍等方式, 对可能发生压疮危险的患者进行病例讨论, 通过讨论制定较为完善、完整的治疗、护理方案, 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对相关高危人群的护理。 (3) 实施压疮分层评估管理:a.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症、预后效果等进行充分的评估, 尤其是对于危重症患者, 评估方法在采用Braden压疮评分法的基础上[3], 结合患者的行动能力及肢体活动范围等进行, 共有8项内容, 总分值越低, 患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越高, 越需要加强护理。b.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 每月填写自制的《患者安全性报表》, 准确上报压疮例数、压疮原因、护理方式、护理效果等, 对于危重患者要组织专家组进行讨论分析, 制定更加完善的护理计划。c.同时, 在进行压疮护理时, 要定期对患者进行会诊, 聘请专业医生和患者原发病科室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4], 并对可能发生压疮的情况进行指导, 确保针对不同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另外, 还要联系骨科、营养科专家进行会诊, 查看护理工作中的疏忽, 并对护理方案进行指导、修正, 确保护理效果。 (4)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生压疮的危险性、造成压疮的因素等, 使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并积极做好自我防范、自我护理, 减轻护理压力。另外, 护理人员也要定期开展健康讲座知识[5], 讲座内容主要针对压疮高危人群、压疮危害、压疮防范等内容, 讲解内容要尽量浅显易懂, 使患者可以充分理解, 并且能掌握防范压疮的基本知识,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护理工作中, 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5) 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症患者, 其本身肢体活动情况可能受到阻碍, 不能进行自主翻身、咳痰, 甚至不能自主进行呼吸、进食, 护理人员就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和病情排解。定时辅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等, 防止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造成肌肉压迫, 形成压疮。还可以辅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 防止静脉炎产生。另外, 还要注意搭配患者的饮食, 使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保证营养均衡, 为患者增强抵抗力。

观察指标:观察护理治疗2周后,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分为: (1) 显效:患者压疮部位愈合率>80%, 各项指标正常; (2) 有效:患者压疮部位愈合率>50%, <80%, 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3) 无效:患者压疮部位愈合率<50%。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护理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护理显效41例 (55.41%) , 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5.95%;对照组护理显效33例 (44.59%) , 护理总有效率达到82.43%。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讨论

压疮护理小组是医院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特殊的、可能发生压疮危险的患者组织的专门针对压疮预防和治疗而成立的护理小组。其通过规范压疮护理操作流程、制定护理制度、护理管理开展等多种方式, 对可能存在压疮危险的或者已经发生压疮的患者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护理, 从而减轻患者的临床治疗痛苦, 防范严重并发症的产生, 在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减少患者痛苦。

总之, 护理小组对高龄危重症患者进行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能有效减少压疮发生, 促进压疮康复,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静.神经外科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体会[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2, 25 (3) :289-291.

[2]孙祥丽.重症监护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8) :320-321.

[3]吴冉, 孙素芬, 刘雪萍, 等.压疮小组对压疮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 (9) :1004-1006.

[4]周玉兰, 刘雪梅.压疮的护理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1) :149-151.

高龄危重症患者 篇2

【摘要】目的:分析高龄危重患者CRRT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科室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接受CRRT治疗的高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针对心血管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干预,统计分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血压变化情况。结果:60例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减低高龄危重患者CRRT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血压平稳。

【关键词】CRRT;心血管;并发症;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57-02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属血液净化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重症胰腺炎、急慢性肾衰竭等疾病的临床治疗。高龄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在进行CRRT治疗时极易引起心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临床治疗[1]。据报道[2],CRRT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2.3%、41.9%、76.7%、18.6%。本研究选择我科60例接受CRRT治疗的高龄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接受CRRT治疗的高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3]危重患者的定义;年龄不小于80岁;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精神或者神经疾病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80-91岁,平均(85.62±4.30)岁;疾病种类:23例急性肾衰竭,29例慢性肾衰竭,8例肺部感染。

1.2 方法

60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如饮食护理、基础护理以及药物护理等)的基础上加行针对CRRT心血管并发症的综合护理。(1)低血压的干预。低血压与血流速度过快、超滤过多、血管痉挛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水钠潴留情况及血压水平,合理设定超滤速度及超滤量,初始时尽量放缓血流量,且暂不行超滤,待患者适应后(约15min)再行超滤。此外,透析过程中,护士还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低血压先兆征象。(2)高血压的干预。高血压与高龄患者血压生理性偏高或者患者具有高血压病史有关,因此,透析前应合理控制血压。透析前,护士应合理调整患者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严格限制钠盐摄入、調整干体重;透析时,每30min监测患者血压一次,若发现患者血压增高,应及时通知医师,以便对症给予降压药物。(3)心律失常的干预。心律失常属高龄危重患者常见心血管并发症,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透析时,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加强病人巡视,加强心电监护(给予患者五导联心电图监护,观察患者有无心律、心率、血压及心电图改变),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悸、胸闷症状,此外,还应严密监测患者血气、电解质,一旦出现异常,应给予对症处理,如纠水、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对症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等。(4)心衰的干预。透析时,机体内环境改变(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等)均可诱发心衰[1]。透析前,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24h出入量、中心静脉压、钠尿肽(B型);观察患者有无全身水肿、气促等症状, 准确记录每小时超滤量,肺部听诊以便早期发现心衰征象。若患者出现心衰征象,应及时给药扩血管、吸氧、强心等对症支持。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统计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血压变化情况。血压:治疗前后选择相同时间、相同体位、相同部位,应用相同血压计测量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量数据应用t检验,计数数据应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

本研究1例患者于透析时出现心动过速,给予西地兰后症状缓解;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放缓血流量后血压恢复正常;余者均未见心血管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3%(2/60)。

2.2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见表1。

3 讨论

3.1 高龄危重患者CRRT心血管并发症原因分析

CRRT是高龄危重患者的生命线,该法具有溶质清除率高、容量波动小等特点,对维持患者内环境稳态、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龄患者多伴不同程度血管硬化、血管调节能力下降,致使患者透析时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加之,危重患者多伴内环境紊乱、血管轴调节紊乱,又可进一步增加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治疗进程、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如何减低高龄危重患者CRRT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3.2 针对心血管并发症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针对心血管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干预,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给予患者预见性、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身心需求,有助于预防及控制心血管并发症。本研究60例患者治疗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3.33%。此外,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有助于减低高龄危重患者CRRT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血压平稳。

参考文献:

[1]晏巍,魏霞,苏真娇,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104-105.

[2]陆文俊,孙建设,张晓丽,等.超高龄患者持续肾脏替代疗法开始时的心血管状态及超声心动图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995-997.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0-238.

高龄危重症患者 篇3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肺感染,药学监护,临床药师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MG) 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 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 细胞免疫依赖性, 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包括自身免疫、被动免疫 (暂时性新生儿MG) 、遗传性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及药源性 (D-青霉胺等) 因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不同年龄段的MG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本文对1例高龄MG且合并多种疾病女性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及药学监护。现报道如下。

1 病案分析

患者女, 74岁, 主因“右眼睑下垂4日伴言语笨拙”于2014-09-24入院。患者于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睑下垂, 眼睑抬举无力, 病程中伴有表情淡漠咀嚼无力, 饮水呛咳, 吞咽困难, 周身乏力。患者存在晨轻暮重现象, 活动后无力加重, 无意识障碍, 无尿便障碍, 无肢体活动障碍。患者自发病以来睡眠尚可, 二便正常。查体:神清, 言语笨拙, 右侧眼睑下垂, 抬举无力, 左眼下视不充分, 双侧瞳孔等大同圆, 对光反射存在, 声音嘶哑, 饮水呛咳, 吞咽困难, 四肢肌力5级, 肌张力正常, 感觉对称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双肺呼吸音粗糙, 少许干性啰音可闻。既往史: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17年, 脑梗死病史7年, 心脏支架手术史5年。规律服用华法林 (2.25mg, 口服, 1次/d) 5年, 阿司匹林肠溶片过敏史。入院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9%, 淋巴细胞百分比13.7%, 嗜酸粒细胞百分比0.3%。血脂:总胆固醇5.76 mmol/L, 三酰甘油5.38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2 mmol/L。肺CT:双肺陈旧性病变, 右肺下叶感染可能性大。临床诊断:MG、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冠脉支架形成术后、肺感染及脂质异常血症。

2 治疗

第1天予以抗感染 (美洛西林舒巴坦2.5 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静脉滴注, 2次/d) 、改善微循环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1.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 1次/d) 。考虑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17年, 脑梗死病史7年, 心脏支架手术史5年, 第2天给予厄贝沙坦片 (0.15 g, 口服, 1次/d)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5 mg, 口服, 1次/d)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25 mg, 口服, 1次/d) 、富马酸比索洛尔片 (5 mg, 口服, 1次/d) , 调整血压及缓解冠心病症状。第3天患者主诉胸闷, 咳嗽且咳痰困难。给予口服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0.6 g, 口服, 1次/d) 及氨溴索注射液 (30 mg, 静脉滴注, 2次/d) 。第4天清晨咳痰症状缓解, 并给予抗胆碱酯酶药物 (溴吡啶斯的明60 mg, 口服, 3次/d) , 服用后出现剧烈恶心呕吐, 且食欲差, 说话无力, 后出现呼吸困难, 给予患者甲氧氯普胺止吐, 吸氧。第5天改用免疫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注射液25g, 立即静脉滴注) 冲击治疗, 暂时停用溴吡啶斯的明。患者右眼睑下垂症状减轻, 肺感染症状突出, 第6天调整治疗方案加强抗感染 (美洛西林舒巴坦5.0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静脉滴注, 2次/d) 、祛痰 (0.9%葡萄糖注射液20ml+氨溴索45 mg, 2次/d, 静脉注射;氨溴索15 mg, 2次/d, 雾化吸入) , 免疫球蛋白冲击及对症治疗。患者咳痰及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好转, MG情况无明显好转, 右侧眼睑下垂仍抬举无力。第8天患者强烈要求出院, 嘱患者出院后继续服药。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于2014-10-02出院。

3 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

3.1 治疗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

MG主要治疗方法为抗胆碱酯酶药物及免疫治疗[1]。本例患者右眼睑下垂4 d伴言语笨拙, 病程中伴有表情淡漠咀嚼无力, 饮水呛咳, 吞咽困难, 周身乏力, 属于中度全身型, 通常在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基础上, 联合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溴吡啶斯的明是最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是所有类型MG的一线用药, 一般可配合其他免疫抑制联合治疗。其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流涎、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绞痛、头痛、多汗、流泪、瞳孔缩小和肌肉痉挛等, 胃肠道不适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可用阿托品拮抗。但MG合并肺感染、咳痰及呼吸困难的患者, 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时, 肌无力症状减轻与咳痰及呼吸困难症状加重存在矛盾。抗胆碱酯酶药物作用机制为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减少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降解, 增加乙酰胆碱浓度, 但乙酰胆碱会促使支气管收缩,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增加患者呼吸困难, 但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 MG症状会加重。且本例患者服用溴吡啶斯的明时出现剧烈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 并诱发呼吸困难。药师建议使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病情急性进展的MG患者、胸腺切除术前准备以及作为辅助用药。与血浆置换疗效相同但不良反应更小。在稳定的中、重度MG患者中, 重复使用并不能增加疗效或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其使用方法按体质量[400 mg/ (kg·d) ]静脉注射5 d, 作用可持续约2个月。本例患者暂时停用溴吡啶斯的明改用丙种球蛋白, 告知护士滴注时间大于1 h。考虑患者高龄, 脑梗死病史7年、冠心病病史17年, 且入院检查提示高脂血症, 使用丙种球蛋白时可能影响心脑血液循环, 易发生血栓形成[1,2], 药师告知患者继续常规服用华法林, 并提醒医生需关注患者的凝血象变化, 一旦出现凝血象异常应考虑停用。

依据患者的体质量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液25 g, 连续使用3 d, 患者要求出院。出院时患者仍言语笨拙, 右侧眼睑下垂, 抬举无力, MG症状无明显好转。告知患者出院后可考虑继续口服溴吡啶斯的明, 药师告知患者可饭后服用, 若不能耐受, 需及时就诊。

3.2抗感染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

研究表明, MG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75%。病原学检查为条件致病菌, 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其中基础疾病、大剂量激素的应用、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住院时间等是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3]。MG患者免疫力低下, 易患急性呼吸道疾病, 且呼吸道感染是MG危象发生最常见的诱因。本例患者除MG外, 临床表现及多项检查结果示患有肺感染, 必须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而有些抗菌药物又会加重MG患者已经存在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的障碍, 因而使症状加重或发生危象[4], 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以加重MG症状, 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MG没有明显影响。MG合并感染时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 (除氨苄青霉素) 及头孢菌素类, 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粘菌素类抗生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某些磺胺类药物。第1天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美洛西林舒巴坦2.5 g, 美洛西林属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 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包括有氧和厌氧株) 均有杀菌作用;舒巴坦除对奈瑟菌科和不动杆菌外, 对其他细菌无抗菌活性, 但舒巴坦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不明确致病菌且不加重MG症状, 选用美洛西林舒巴坦。监护患者用药过程安全性, 告知护士滴注时间以30~50 min为宜, 关注患者用药过程中是否出现腹泻。入院第2天痰培养结果示正常菌群, 但患者第6天咳嗽及胸闷症状加重, 调整美洛西林舒巴坦剂量为5.0g。本例患者虽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 不需调整剂量, 但需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焦虑、肌肉痉挛及惊厥等不良反应。

3.3 心血管药物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

患者既往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17年, 脑梗死病史7年, 心脏支架手术史5年。入院血压170/11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医生给予厄贝沙坦片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调整血压, 告知患者饮食对服药无影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及富马酸比索洛尔片以改善患者冠心病症状。并告知患者美托洛尔片空腹服药, 比索洛尔在早晨并可在进餐时服用。首先美托洛尔及比索洛尔均为β1-肾上腺受体阻滞剂, 是同样药理作用的联合用药, 而且β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可导致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障碍, 有肌无力的不良反应, MG患者禁用。MG患者用药理作用相同美托洛尔及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及冠心病, 为不合理用药。其次4种药物具有降血压作用, 增加低血压风险;有潜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钙拮抗剂如二氢吡啶类衍生物合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 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总之, 建议医生停用β1-肾上腺受体阻滞剂, 同时提醒医生利多卡因、奎尼丁、地尔硫、普鲁卡因片、氧烯洛尔、普纳洛尔、维拉帕米等均禁用。建议邀请心内科会诊确定治疗方案。

4 结束语

本例患者为MG老年女患且合并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肺感染及脂质异常血症多种疾病, 治疗时需平衡多种疾病并考虑用药对不同疾病的影响, 如本例MG患者需关注抗感染药物、抗冠心病药物的正确选择, 以免加重患者的MG及原有疾病。

在本病例的治疗过程中, 临床药师和医师、护士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 参与临床药学服务, 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协助医生合理用药, 积极于护士沟通告知静脉给药的注意事项, 加强与患者家属交流告知正确的给药方法。此过程中让医护人员认识到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团队中的作用, 为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 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1, 18 (5) :368-372.

[2]王维治.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及其相关问题[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1, 18 (5) :310-313.

[3]徐仙女.重症肌无力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4) :687-688.

关于高龄患者临床麻醉探究 篇4

【关键词】麻醉;高龄患者;临床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12-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比例也逐渐上升[1]。根据相关文献报道[2],高龄患者的并发症与死亡比率是年轻患者的3倍。所以说,在行手术治疗前需做好详细的评估工作,了解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基本病情与行手术时的特殊性,从而保证患者在围手术期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中对100例高龄患者的基本资料作了回顾性的分析,并探究有效的用药方案与临床麻醉表现,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高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65-88岁,平均76.2岁;多数高龄患者均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内科合并疾病。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行全身麻醉,该麻醉方式通常用于妇产科子宫切除、阑尾穿孔剖腹、胆道胃十二指肠手术和髋部、下肢等手术;常规组行连续的硬膜外麻醉,该麻醉方式通常用于循环呼吸较好的高龄患者行下腹部以下的临床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行手术前采用监护仪对所有高龄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X線胸片、呼吸、心率、心电图、血尿常规、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机体指标,根据实际病情特征给予相应的用药方式。若患者心律失常,且发作频繁,可以在主治医师的帮助与监护下给予心电图检查,并根据实际病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高血压高龄患者应及时服用降压类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蔓延,使得患者血压恢复至正常状态;肺部感染的高龄患者给予抗炎、化痰治疗。

1.2.2 用药方法

(1)试验组行全身麻醉:给予静吸复合麻醉,并使用咪唑安定(0.5-1.5mg/kg)、芬太尼(2?g/kg)、丙泊酚(1.5mg/kg)等药物静脉注入,将氯化琥珀胆碱(0.1mg/kg)静注将气管插管后接入麻醉机来控制呼吸。若手术时间较长,可以给予一定量的肌松药物或者镇痛药等,若是身体机能较差、手术难度特别大的患者,宜先行气管内全身麻醉,可以有效控制行手术后高龄患者的呼吸状况,保证充足的供氧。同时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与手术刺激等产生的不良反应。

(2)常规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采取直入或者侧入进行穿刺,先给予1.5%的利多卡因(2-3ml),依据患者实际表现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追加剂量,并就其生命体征的各项变化选择采取合适的血管活性类药物,调节患者输血、输液速度与用量,保持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平稳,且血压变化范围为治疗前的20%以下。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高龄患者行麻醉治疗后效果均比较理想,多数高龄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均趋于正常状态,与手术治疗前的各项指标相比较,高龄患者的血压变化幅度与治疗前相比较相差20%以上,围手术期间未发现行麻醉后死亡病例,详见下表1。

3 讨论

高龄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功能出现老化或者衰退,在手术治疗前多伴有1种或1种以上的合并症,加之其手术治疗的特殊性,导致在行麻醉治疗后的未手术期易出现各类严重的并发症,继而使得外科手术中的麻醉风险加大,其并发症的发生比率是年轻患者的3倍。所以说,针对高龄患者如何有效降低麻醉风险,提高临床治愈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术前各类合并症的治疗:性麻醉手术治疗前,应对高龄患者的各个器官功能等进行全面地检查并详细记录,做好病情评估工作,并对可能影响麻醉手术治疗的合并症进行针对性地治疗,从而减少手术风险。若患者心律失常,且发作频繁,可以在主治医师的帮助与监护下给予心电图检查,并根据实际病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高血压高龄患者应及时服用降压类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蔓延。

(2)术前进行有效沟通,减少医疗纠纷:在行麻醉手术之前,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进行有效地沟通,向其讲解自身疾病的健康医疗知识,以及行手术时的目的、意义、方法,相关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等,特别需要告知行麻醉后可能引发的相关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以确保患者家属的知情权,获得其谅解与支持,并承担相应的医疗风险[3]。

(3)选择合适的麻醉治疗方式:全身麻醉通常用于妇产科子宫切除、阑尾穿孔剖腹、胆道胃十二指肠手术和髋部、下肢等手术;连续硬膜外麻醉通常用于循环呼吸较好的高龄患者行下腹部以下的临床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治疗方式,可以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麻醉治疗,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风险性,提高了围手术期的安全。

总之,为了确保高龄患者的临床麻醉安全性,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及药量,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参考文献:

[1]曹磊.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术前评估及围术期处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234-3235.

[2]吕金英,周海燕.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677-679.

高龄危重症患者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 例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中男19 例, 女12 例, 年龄70~89 岁, 平均年龄 (78.92±2.11) 岁, 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3 h至4 d, 平均时间 (1.71±0.20) d。原发疾病:胆道蛔虫症1 例、胆总管结石25 例、胰头癌2 例、肝癌侵犯胆管1 例、胆囊癌1 例、胆总管癌1 例。

1.2 方法

对31 例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完成所有患者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分析内容包括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操作方法、治疗结果等, 分析方法为查阅本次就诊相关病历资料、向当时接诊医护人员进行相关询问、咨询患者本人及家属等。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指导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取平卧位, 经影像学检查 (B超) 掌握肝内胆管扩张部位并选择最佳穿刺点,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穿刺方向及深度。穿刺点选择原则应符合胆管集中、扩张明显、与体表相距较近处等特点, 旨在尽量缩短穿刺针道从而减少对肝脏造成损伤, 穿刺过程中应尽量避开血管以免发生出血等异常情况。确定穿刺点后对患者体表常规消毒铺巾并给予局部麻醉处理, 经B超穿刺探头、实施超声仪 ( 高分辨率) 定位引导下将预定胆管穿入 (18 G针) , 之后将针芯退出并可见溢出脓性胆汁, 对胆汁进行实验室检验 (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 。将导丝插入并退出穿刺针, 沿导丝方向将8 F“S”引流管插入并常规接引流袋, 退出金属鞘及导丝并将引流管有效固定。若一次穿刺未成功进入胆管需按照上述方法实施再次穿刺, 但连续穿刺不宜超过3 次。

2 结果

31 例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均成功完成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 (1) 穿刺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0.97% (22例) 、二次穿刺成功率为29.03% (9 例) ; (2) 穿刺部位:左肝管3 例 (9.68%) 、右肝管22 例 (70.97%) 、左右肝管联合穿刺4 例 (12.90%) 、肝胆管联合穿刺2 例 (6.45%) ; (3) 治疗效果:31 例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 术后血压恢复正常所需时间2~12 h, 平均 (6.72±1.23) h, 体温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为 (1.59±0.14) d, 血清胆红素、白细胞等实验室检验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1~2 周, 平均 (1.46±0.22) 周; (4) 并发症:胆汁性腹膜炎1 例、腹腔内出血1 例, 并发症总发生率6.45% (2 例) , 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出院, 无死亡等严重后果发生。

3 讨论

机体发生急性重症胆管炎后将使胆道处于梗阻状态, 胆道系统呈现内高压促进肝内毛细胆管上皮细胞坏死、毛细胆管破裂, 损伤肝脏胆血屏障, 感染性物质、胆汁可通过肝窦逆流进入血液产生严重感染且病情难以控制[2]。随着年龄增长, 机体各项生理机能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发生严重感染后易导致休克并提高病死率[3]。近年来, 由于多种因素 ( 生活环境、结构、压力等) 不断变化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共同作用, 急性重症胆管炎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 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以往临床研究表明, 急性重症胆管炎特点包括起病突然、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 外科急诊手术是治疗此类患者的首选方式。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有学者提出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大多伴发黄疸、高热、肝肾功能损害、休克等表现且多数存在相关合并症, 经临床麻醉及手术操作危险性较大,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不利于获得理想疗效及预后。有研究表明, 在给予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前, 对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实施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处理有利于显著解除胆管内高压状态, 获得满意的胆道急性感染控制效果, 为进一步实施择期手术提供有利条件。该研究指出, 31 例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后体温、血压、白细胞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恢复正常, 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45%, 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理想, 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4]。

综上, 对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前实施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处理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姚礼, 王勇, 严轶群, 等.106例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的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 2014, 2:35-37.

[2]李东恩, 宋甫春.急诊鼻胆管引流治疗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 2014, 3:315-316.

[3]赵迎威, 吕为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抢救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9:79.

高龄危重症患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治疗的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254例为研究对象, 观察组128例, 男82例, 女46例;年龄60~78 (65.8±3.5) 岁;病程4~18 (8.6±5.4) 年;对照组126例, 男80例, 女46例;年龄61~80 (66.2±4.3) 岁;病程4~19 (8.8±5.24) 年。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诊断为重症呼吸道感染, 且不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无研究用药过敏史。研究对象的选择均符合知情同意和医学伦理学协会的相关要求[2]。就一般资料进行组间比较, 均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予以头孢曲松钠予以治疗, 以生理盐水为溶液, 按照1g/次, 2次/d的剂量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为30903H861, 规格为1g/支, 批号为20130803) 。7d一疗程, 据病情给药1~2个疗程。

1.2.2观察组

予以美罗培南治疗, 按照1g/次, 3次/d的剂量静脉滴注注射用美罗培南 (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为H20065284, 规格为0.5g/瓶, 批号为20130911) 。连续给药7d为一个疗程, 给药1-2个疗程。

在分组治疗的基础上, 予以雾化吸入, 平喘, 对症治疗等辅助治疗及吸氧, 补充营养, 纠正电解质, 酸碱平衡等支持治疗。其使用药物, 操作方法及操作人员均按常规进行, 操作人员及患者采取双盲, 以确保组间无差异性。

1.3 评价项目及标准

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对研究对象的疗效, 安全性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及标准如下: (1) 疗效: (1)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微生物学检查均恢复到正常水平; (2) 显效:四个观察项目中三项达到正常水平; (3) 进步:病情有所改善, 但未达到显效水平; (4) 无效: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或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进步) 病例数/研究病例数*100%[3]; (2) 安全性:统计治疗过程中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为安全性的评价内容, 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 安全性越高; (3) 生活质量:按照《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和评价, 标准如下: (1) 优:总分≥70分; (2) 良:55分-69分; (3) 可:40分-54分; (4) 差:总分<40分[4]。优良率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2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较对照组81.0%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

2.2 安全性

研究中未出现因用药而致严重不良反应病例, 部分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的病例经处理后好转, 均未影响研究的进度。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即观察组的安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2。

2.3 两研究租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3 讨论

重症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且高龄患者具有免疫力低, 抵抗力低, 药物耐受性高等特点, 导致疾病对其生活质量影响更大, 死亡率更高。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 临床及研究对老年疾病的重视程度又有进一步的提升, 因此对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治疗药物及疗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美罗培南是人工合成的碳青霉烯类广谱抗生素, 通过对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抑制作用, 实现抗菌作用。其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较好抗菌效果。随着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增加, 美罗培南的疗效和安全性均得到证实, 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常用药物。但其用于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疗效, 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还有待研究加以证实[5]。因高龄患者的特殊体质, 对临床用药有更高的要求, 也给临床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虽然临床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用药的针对性显著增强, 但其临床疗效依据难以满足临床的需求, 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也仍需进一步提高。

我院研究结果显示, 在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美罗培南组的疗效, 安全性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等数据均显著优于常规用药组 (P<0.05) , 从而证实美罗培南的临床价值, 为临床治疗及相关提供数据支持。为提升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研究对参与研究的病例, 医护人员, 研究用药, 辅助治疗及评价标准等均进行相应的干预, 因此研究结论科学有效。虽然研究设置和数据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但其对临床治疗, 药物推广均具有指导价值, 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 美罗培南在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具有疗效好, 安全性高, 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 适于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华, 薛嘉虹.美罗培南治疗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6) :773-774.

[2]张丽娟, 史金英, 梁桂琴, 等.胸腺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革兰阴性杆菌重症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 2011, 26 (:8) :326-328.

[3]Valeria, Falcone, Marcus, Panning, Brigitte, Strahm, Thomas, Vraetz, Sibylle, Bierbaum, Dieter, Neumann-Haefelin, Daniela, Huzly.Prolonged KI polyomavirus infection in immunodeficient child[J].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2012, 18 (4) :1356-1362.

[4]江利黎, 雷涌, 陈萍.美罗培南治疗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28) :96-98.

高龄老人患者的麻醉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 年龄与性别:年龄均在70岁以上, 男性110例, 女性90例;70~80岁的187例, 80~90岁的10例, 90岁以上3例; (2) 手术类型:急诊30例, 择期170例;胸科12例, 脑科25例, 上腹部手术45例, 骨科33例, 下腹及泌尿科手术72例, 乳腺手术10例, 耳鼻喉科手术3例; (3) 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患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 心电图异常 (心肌缺血、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颤、窦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 其中合并一种疾病的有40例, 两种以上疾病的有23例, 3种及以上的有6例, 有合并症的占总麻醉例数的34.5%。

1.2 麻醉方法

常规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 阿托品0.5mg东莨菪碱0.3mg。Ⅰ组:持续硬膜外麻醉100例。药物选用1.5%~2%利多卡因或2%利多卡因加0.5%布比卡因混合液, 小量分次给药, 同时常规面罩给氧。Ⅱ组:全麻85例。快速诱导选用芬太尼3μg/kg, 异丙酚1~1.5mg/kg, 加司可林1~2mg/kg或维库溴铵0.1mg/kg插管, 术中用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 同时间断吸入安氟醚, 机控呼吸。Ⅲ组:持续硬膜外加全麻10例, 首先选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给予局麻药试验量测出麻醉平面, 确定硬膜外阻滞后配合气管内浅全麻, 机控呼吸, 也可以保留自主呼吸, 两种麻醉方法用要给予一定的间隔时间。

其他5例。术中监测血压, 心率或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全麻插管后还监测呼末二氧化碳、潮气量、气道压力、吸入气氧浓度、血糖高的术中定时监测血糖。

2 结果

我院200例患者, 有64例患者因血压、心率下降使用了麻黄素或阿托品, 效果佳。无效有3例选择使用了多巴胺或副肾, 术中无1例因麻醉死亡。

3 讨论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 生理储备功能降低, 耐受能力差, 许多老人还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疾病, 因此麻醉风险大, 麻醉处理也较难。

根据病情和手术的需要, 术前对病情进行正确的评估, 做好充分术前估计,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1) 对下腹、下肢、会阴肛门、妇科手术尽量选择持续硬膜外麻醉, 考虑老人循环呼吸系统代偿能力差, 应该小量分次给药, 适当补充液体 (一般使用平衡液) , 避免麻醉平面过宽、血压脉率波动过大, 必要时静注小剂量升压药, 由于高龄对于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增加通气反应的作用减弱, 我们常规给予面罩给氧, 保持血氧在95%以上。硬膜外麻醉具有患者清醒, 术后肺部并发症少, 恢复快等优点, 只要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 是一种较安全可靠的方法。 (2) 对于上腹部、开胸、开颅、全身情况差者, 选用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 不仅消除手术带来的不良刺激, 而且避免术中缺氧、二氧化碳蓄积, 能保持良好的通气, 便于呼吸管理。 (3) 对于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可选择持续硬膜外加全麻的方法。由于胸段硬膜外麻醉可改善冠状动脉血流, 减慢心率, 减轻心脏负荷, 降低心肌供氧, 但两种方法使用要有一定时间间隔, 可减少全麻用药量, 缓解手术麻醉的应激反应, 术中循环稳定, 术毕清醒快, 用于老人也是良好的选择。

高龄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至2011年共收治251例住院高龄骨折患者, 其中男172例, 女81例;年龄:60~64岁91例, 65~70岁94例;71~80岁66例。其中股骨颈骨折129例,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71例, 51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动力髋螺钉 (DHS) 内固定术, 20例行骨牵引术;腰椎压缩性骨折20例, 行保守治疗, 予卧床、中药口服等;桡骨远端骨折50例, 行小夹板固定, 配给中药口服。各种类型的骨折中, 腰椎压缩性骨折2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 2例患者并发压疮, 骨牵引术的患者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 1例发生压疮, 均经积极治疗、护理愈合好出院, 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预后良好。

2 护理体会

2.1 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

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是进一步展开心理护理的基础。护理人员要善于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运用倾听、移情、鼓励、暗示等技巧挖掘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经观察分析, 高龄骨折患者存在以下心理特点[1,2]。

2.1.1 焦虑、抑郁

骨折常由突发性意外导致, 患者往往缺乏相关知识和心理准备。由于疼痛、活动受限、环境改变、饮食习惯、医疗费用、患者及家属人际关系等因素困扰, 患者住院后不能很快适应患者角色转换, 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常表现为心情压抑、苦闷、郁郁寡欢, 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

2.1.2 恐惧、担心

手术对老年患者而言, 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理应激, 更是一种巨大的心理应激。老年人各项生理功能较年轻人均有所减退, 且常合并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非常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耐受手术以及术后是否能够恢复正常活动功能。由于缺乏对自身、疾病和手术治疗的正确认识, 患者产生对手术的恐惧和对预后的担心。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患者还担心治疗的费用问题, 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 担心会拖累儿女, 甚至拒绝接受治疗。

2.1.3 孤独感

骨折患者, 特别是高龄骨折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老年人大多已退出工作岗位, 社交范围狭窄;住院后患者远离家庭, 与亲人的沟通交流也大大减少, 往往有度日如年之感, 极易产生孤独寂寞感。常表现为处事谨慎、小心, 不愿意与医护人员、病友交流;盼望家属早来探视, 疾病还未痊愈就想回家, 不配合治疗等。

2.1.4 抗拒、期盼心理

高龄患者疑心重, 在骨折早期, 因害怕疼痛, 担心骨折的愈合, 又对医护人员的技术不信任, 因此拒绝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患者遭受意外创伤后, 担心拖累他人, 但又期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帮助。

2.2 护理对策

2.2.1 稳定患者情绪

护士应热情、友善地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和病友, 消除其对环境的陌生感。主动关心患者, 鼓励其表达他所承受疾病的痛苦, 提供情绪发泄的途径。鼓励家属多陪伴、关心、支持患者。在进行特殊检查和治疗前应耐心解释治疗的目的、方法、可能产生的不适, 使高龄骨折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向患者讲述手术的优越性, 恰当评估手术的安全性, 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 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担心, 建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对于不善言语的老年患者, 要尽快帮助其与同室患者认识, 引导患者相互关心与帮助, 以减轻陌生感和孤单感。对于患者的过激言语和行为, 护士应给予理解。

2.2.2 努力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更愿意让知识丰富, 理论水平高, 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进行治疗[2]。丰富的知识才能解答患者提出来的问题, 熟练的技术操作给患者安全感和依赖感。在临床上静脉输液水平高、专业知识丰富的护士特别受到患者的欢迎, 他们在患者中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护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赢得患者的尊重, 为进一步深入的沟通交流打下基础。

2.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沟通交流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 真诚则是沟通的基础。护士应主动自我介绍, 主动巡视患者, 尽可能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与患者交谈时注意态度和蔼、语言温和, 让患者真正感受到护士对自己的关心。切忌总是板着面孔, 一副冷冰冰的表情。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 尽量满足他们的各种合理需要, 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在此基础上, 主动询问患者存在的困扰, 患者很自然地讲述内心感受, 此时护士可正确引导患者, 解开其中的症结, 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

2.2.4 尊重患者微笑服务用心倾听[3]

尊重是一种基本礼仪, 也是人的一种需求。护士在工作中要恰当地称呼患者, 切忌直呼其名, 在与患者熟识后可以使用亲切的称呼如叔、伯、婶等, 使患者有被尊重的感觉。与患者交往时, 真诚的微笑也很重要, 能给患者留个好的第一印象, 给患者带去温暖、安慰与希望,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倾听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人人都有倾诉的需要, 尤其是患者。护士与患者交谈时, 要注意患者的一言一语和表情, 并不时地点头以表示理解。通过耐心地倾听, 使患者感受到被关怀、理解, 认为自己找到了倾吐心声的对象, 能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2.2.5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手术方式、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必要性, 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在骨折的早期, 由于疼痛的影响, 患者畏惧功能锻炼, 也有个别患者对功能锻炼急于求成, 认为功能锻炼做得越多、越早, 肢体功能就越能很快恢复, 于是自行增加锻炼的次数、时间及幅度。对功能锻炼急进或消极者, 要耐心地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 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锻炼的原则、方法, 使患者明白功能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 必须遵循科学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以最佳时间达到最佳的功能康复。

2.2.6 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心理调适

出院前护士指导患者本人、家属对可能面对的各种心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 进行相应的自我调适训练, 尤其交待心理放松技巧, 让患者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 促进康复。

骨折患者活动障碍, 生活不能自理时, 须依靠护理人员和家庭成员协助, 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担心给家人带来困难, 不愿拖累别人, 进而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 对治疗极为不利。通过实施心理护理, 本院收治的高龄骨折患者住院过程中情绪得到了改善, 饮食、睡眠正常, 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增加, 疼痛得到了缓解, 能积极配合治疗。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康复期、早日走出心理阴影, 促进身心早日康复[4]。

摘要:总结270例高龄骨折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和经验。从分析高龄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如何展开心理护理两方面介绍了心理护理的经验和体会。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高龄骨折住院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对促进机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骨折,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许黎, 吴治琳.浅谈心理护理在骨折病人各年龄阶层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 (22) :152-153.

[2]杨海燕.老年性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21 (9) :1732-1734.

[3]丁瑞.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 2009, 15 (32) :116-117.

高龄白内障患者手术的护理 篇9

资料与方法

我院1998~2006年共接收7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260例(278眼),其中男140例,女120例。70~80岁204例,80~90岁55例,91岁1例。患高血压130例,心脏病90例,术后并发角膜水肿10例,高眼压2例。

70岁以上的老人,均伴有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这些都给手术带来很大的难度。确保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老年人渴望复明的期待非常重要。

术前护理:①眼部检查及护理:术前检查视力、眼压、角膜、眼底、前房、晶体浑浊度、角膜曲率及晶体度数。术前3天给抗生素眼药水点眼3次/日,术前30分钟冲洗泪道及结膜囊、预防术后感染。②全身检查:查心电图、胸透、血尿常规、血糖、肝功能、出凝血时间等。详细询问既往史、现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测量生命体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20/90mmHg以下,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者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③做好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白内障手术采取表面麻醉,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对手术易产生恐惧心理,对术后效果、视力能否提高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做好耐心细致的交流、讲解白内障相关知识,告之手术方法和过程。因过度紧张会使血压升高,术中易出血,对手术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术前讲解和心理疏导,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④饮食与休息:术前食用清淡、易消化、不含刺激性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高血压患者限制食盐的摄入量。保证充足睡眠,失眠者可服安定5mg口服。⑤散瞳:术前0.5~1小时用美多力散瞳、术眼10分钟1次,连续2次,待手术时瞳孔充分散大。直径在6mm以上,药效作用处在高峰。术前散瞳由专人负责,严格掌握时间,随时观察瞳孔变化。针对个体差异,掌握点眼次数,确保术中瞳孔保持在6mm以上利于手术进行。

术后护理:①术后卧床休息,嘱病人不要低头及过度活动,避免咳嗽或大声说笑,不要用力揉眼,饮食易清淡。保持大小便通畅。伴有全身疾病者,同时口服降压药及保护心脑血管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术后眼痛、恶心、呕吐应立即遵医嘱及时处理。②术后换药:严格无菌操作,无菌包每日高压。对于双目失明时间较长的病人并伴有全身疾病,当打开包扎双眼纱布时,叮嘱不要过于激动,以免造成其他意外。③术后1个月避免触及术眼,以免引起伤口裂开,虹膜脱离,晶体移位,眼内出血。要戴太阳镜或平光镜保护眼睛。④术后并发症处理:角膜水肿术后1~2小时,用角膜宁点眼4~6次/日。口服鱼肝油及维生素B2,3~5小时消退。高眼压术后1~2小时发生恶心、呕吐、头痛、术眼痛,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滴入,醋氮酰氨0.5g口服,卧床休息2个小时后症状消失。出院后7天、3个月定期复诊,如有不适随时复诊。

讨 论

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囊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小部分在出生后逐渐形成,多为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前两者无需治疗,后两者需行手术治疗。后天性白内障是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又分为6种: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病因与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视力障碍与混浊所在的部位及密度有关,后皮质及核混浊较早地影响视力,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可配戴接触眼镜,也可手术同时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③外伤性白内障。④代谢性白内障(因内分泌功能不全所致,如糖尿病性白内障)。⑤放射性白内障(与X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有关)。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一般只有手术才能治疗白内障。由于手术显微镜、显微手术器械和人工晶状体的應用,缝线材料和局部麻醉方法的改进,近30年来白内障手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目前多采用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术后在眼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或配戴眼镜或角膜接触镜以矫正视力。

吃深绿色蔬菜能防白内障,菠菜、青椒、芥蓝能减少紫外线的损害。

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对抗氧化伤害所累积的影响,使眼睛免受阳光紫外线的损害,进而起到防治白内障的作用。尤其是叫做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的物质,为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剂作用,它可以吸收进入眼球内的有害光线,并凭借其强大的抗氧化性能,预防眼睛的老化,延缓视力减退,达到最佳的水晶体保护效果,能够将晶状体细胞所受的紫外线辐射损伤降低50%~60%,其抗氧化效果是维生素E的2倍。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常见于深绿色蔬菜之中,包括菠菜、青椒、绿色花椰菜、芥蓝、羽衣甘蓝等都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能帮助吸收紫外线,保护眼睛免于阳光紫外线的损害,从而预防白内障。

另一种抗氧化剂是维生素C。维生素C已被发现能够保护眼睛水晶体的蛋白质和其他成分,维生素C能帮助胶原加强微血管的力量,从而营养视网膜,避免紫外线的损害。新鲜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深绿色蔬菜(叶),如萝卜缨、芥蓝、青椒、盖菜、菜花、西兰花、青苋菜、荠菜、菠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

高龄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99例, 男186例, 女113例, 平均67.4岁。其中以股骨骨折患者居多 (206例, 约占69%) 。除8例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转上级医院治疗外, 其余患者均在本院积极接受治疗, 并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

2 高龄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

2.1 焦虑、恐惧心理

人到老年, 生理功能逐渐减退, 对疼痛刺激、环境改变所引起的病理反应敏感, 患者常带着焦躁、恐惧的负面情绪, 常为芝麻小事而激动。

2.2 抗拒、期盼心理

高龄患者疑心重, 在骨折早期, 因害怕疼痛、担心骨折的预后, 又怀疑医护人员的技术, 因此拒绝治疗、护理;患者遭受意外创伤后, 极度担心拖累他人, 但同时又很盼望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

2.3 功能锻炼急进或消极

在骨折早期, 由于疼痛影响, 部分患者对功能锻炼往往有一种抵触心理, 而有的患者对功能锻炼则急于求成, 他们以为功能锻炼做得越早越多, 肢体功能就能越快恢复, 于是自行增加锻炼次数、时间及增大幅度。

3 护理

3.1 稳定情绪

高龄患者情绪波动大, 表现为唉声叹气、寝食不安。首先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 对情绪极不稳定者, 初次接触时应以谦逊的态度微笑服务, 耐心听其发泄, 少发表言语;对于唠叨者不横加阻挡或指责;对于固执倔强者给予宽容, 避免使用伤害情感或损害自尊的语言。同时, 护士在执行技术操作时应表现出娴熟的技术和充分的信心, 这对于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 取得患者合作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鼓励家属多抽空陪伴, 多给予关爱、支持。

3.2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在稳定了患者情绪的基础上加强护患沟通, 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 以疏导其内心疾苦。

3.2.1 主动关心患者、建立信任关系

信任是护患沟通的基础。护士应以温和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蔼的态度主动关心患者, 以赢得患者的信任[4]。如护士主动自我介绍, 介绍环境、主管医生、相关制度。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尽力帮助患者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 使患者体验到护士的真诚, 信任自然地产生。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 通过护士的主动询问, 患者很自然地讲述心理的感受, 并通过交谈解开其心中的症结, 不良情绪得以缓解。

3.2.2 尊重患者、用心倾听

护士在工作中要恰当地表达出对患者的尊重。除查对程序外, 称呼对方时切忌直呼姓名, 应使用家庭称谓, 如:叔、伯、婶等, 使患者有一种相互平等、被尊重的感觉。与患者交谈时, 护士应耐心倾听, 注意力要集中, 注意患者的一言一语、表情, 并不时地点头应允, 以表示理解。通过耐心倾听, 使患者感受到被关怀、被理解, 从而产生一种信任感和满足感, 认为真正找到了倾吐心声的对象, 从而自然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5]。

3.3 增强治病信心

根据病情, 把一些骨折的基本知识介绍给患者, 如:疾病的治疗措施、预期后果。或请治疗成功者做现身说法, 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猜疑情绪, 增强治病的信心。对功能锻炼急进、消极者, 要耐心进行宣教、指导, 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锻炼的原则、方法等, 使患者明白, 功能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 必须遵循科学进行, 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才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4 小结

高龄骨折患者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 也是决定患者的预期效果、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 做好身心的整体护理, 及早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6], 使患者以“既来之, 则安之”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护理, 争取满意的康复效果。

摘要:目的: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 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99例患者, 根据其共同的心理特点, 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入院2~3d后情绪改善, 配合治疗、护理。结论: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促进机体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骨折,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王艳梅.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0-81.

[2]李红玲.老年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医正骨, 2006, 18 (8) :11.

[3]沈文娟.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8) :195.

[4]黄萱, 胡景民.论护患沟通技巧[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7) :64-65.

[5]阳康丽.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20) :96-97.

上一篇:葛根的临床实验研究下一篇:专业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