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口语能力

2024-07-14

语言口语能力(精选十篇)

语言口语能力 篇1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 中职语文教学应贯彻“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 提升学生口语能力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于以上观点, 笔者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 总结如下。

第一, 魅力语言老师率先垂范提升学生口语能力。语文教师的语言驾驭能力对于学生来说, 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方式, 更是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在教学中我会尝试多种风格的口语, 或生动形象或俏皮幽默或文采飞扬, 总之是让学生喜欢听我听话。如开学第一课我就对学生说上课时我希望你们能聪明点, 学生一脸的不明白。我说:“大家看这个聪, 一耳朵两眼睛一张口一颗心, 没有哪位同学缺零件吧, 所以说大家的硬件都不错。但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软件, 你看这个明字, 可拆写成日与月, 寓意是对于语文大家要天天读, 月月练, 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学好语文。再说聪与明的本义, 耳朵灵谓之聪, 眼睛亮谓之明, 听课时我希望你们能耳聪目明, 能看得见书和黑板上的字, 能听得进老师同学的发言。”当我去教室上课, 看到同学们还在教室里喧哗时, 我不发火, 而是在门口稍立片刻, 然后微笑着走上讲台说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呀!一大早的就听到树林里的鸟儿叫得这么欢哪!学生们都会心地笑起来。当学生向我发牢骚说文章读过就忘, 难记难背时, 我对学生说我们吃饭不是吃了饿, 饿了吃, 再饿再吃吗?背诵也一样, 背了忘, 忘了背, 再忘再背。当学生向我抱怨为高考二分背上千句名句不合算时, 我说:“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 确实, 学习的过程很艰苦, 但是, 如果你能“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那么“千淘万漉虽辛苦”, 你总会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一天。但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那么多名句中, 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句“书卷多情如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读书如交友, 你看见它亲, 它也会对你亲, 关键是你要对它情意绵绵, 每天早读读晚背背, 这样你们才会相亲相爱。”学生诧异了说老师讲话就是有文采, 名句没白背。既然老师背这么溜, 那我们也拼了。我说背名句不只是为了赚考分, 更多的是借此揣摩古人的情感与思想, 学习他们的智慧。

第二, 品读文本语言魅力提升学生口语能力。师生要通过对课文言语词句的“咬嚼”, 深入品味, 去体悟言者的语言技巧, 领会语言表达的魅力。如《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语言就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如在什么环境中说什么话、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的分寸等, 这对我们的和谐交际有很大的帮助。从熙凤夸黛玉美貌处, 学生可学说恭维话的技巧:一要善于发现对方优点, 二是恭维时可适当进行夸张, 三是恭维时要注意情境, 切不可恭维了一方而得罪数方。在黛玉推辞舅母留饭处, 学生可学习怎样得体地推辞别人的邀请:即一要尊重和感谢对方的盛情, 二要有充分合理的推辞理由, 三可建议调整时间, 四要表达歉意请对方谅解。在黛玉答贾母所读何读书时, 师生可学习失言后该如何说补救语, 在宝玉摔玉贾母劝说处, 学生又可学说服的技巧, 怎样巧妙应对突发事件。在《项链》中我们还可认识体态语的妙用, 玛蒂尔德冷冰冰地说、不耐烦地高声说、迟疑地回答等, 语调情绪表情的变化再加上眼泪助阵, 几招就达到目的, 她的说服技巧真是可圈可点。

第三, 课堂讨论实战演习提升学生口语能力。上《祝福》时我布置了二个课堂讨论作业。第一题是有人说祥林嫂是被鲁四老爷等极端冷酷的人“杀”死的;也有人说是柳妈的一席话葬送了祥林嫂;还有人说是不幸的命运害了她, 请全班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第二题是祥林嫂和小悦悦都曾倒在路边无人过问, 二人告别世界同样让我们备感凄凉, 面对此情此景你是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现实生活中你可曾有过无助的感觉?你觉得世界是“充满爱”还是“浓黑的悲凉”?如若遇到“祥林嫂”或下一个小悦悦, 你是真诚地帮助还是无视地走过,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即兴发言, 在争辩中倾听、接受对方观点或据理力争说服别人。上完《最后一片叶子》后我也布置了二道讨论题。第一题是课外搜集主题为“小人物身上的光辉”的资料准备交流。第二题是“假如生活中没有贝尔曼, 你该怎么办?”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有不少令我惊喜的表现。在讨论小人物的光辉时, 有人提到了最美司机吴斌, 有人提到了感动中国的洪战辉, 也有人提到了矿难时《三块饼分给四个人的平均分法》的故事。在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贝尔曼”时, 有学生提出即使叶子落下生活中又没有贝尔曼又怎样, 我还是要好好地活着, 并且还要做一件事, 那就是等叶子落光以后, 长出比前一次更多的叶子, 不让心灵的长春藤真正地枯死这才是最重要的。言语掷地有声, 引得师生们一致拍手叫好。

第四, 三分钟演讲展示学生魅力语言来提升学生口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课前三分钟, 正是贯彻了“唤醒、激励、鼓舞”的策略。学生调侃课前三分钟说那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与你相约不见不散, 若不精彩下次还来。为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这三分钟内容不限, 学生可美文赏读、新闻播报、推介作家作品, 既可谈时事政治, 也可谈个人生活体会感悟……形式上也同样不限, 除常规的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外, 学生还可以说相声, 讲笑话, 抽签即兴发言甚至可以先表演哑剧再进行猜测与解说, 偶尔有同学来段方言秀那就更好玩。在三分钟具体的交际情境中, 台上同学要脱稿自如流畅地表达, 台下同学要认真倾听, 听后再评点, 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托福口语语言组织能力锻炼心得 篇2

托福独立口语多做高频热门话题训练

托福独立口语部分想要锻炼好语言组织能力,考生要做的训练是罗列出ETS常出现的热门话题,做好话题沉淀,并针对这些话题做出一分钟的回答。用考试的真实境况,选择一道题,准备1分钟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和阐述原由,从而达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托福综合口语先练好阅读听力技巧才能有底气

比起独立口语,托福综合口语在回答难度上显然更高,对考生语言组织能力也有更高的标准。因此,小编建议大家这样复习:首先,平时的教科书就是不错的教材,对每个章节在结尾处提出的问题给予口头回答;选读一篇长短适中的文章,提炼出纲领性的要点,在提炼要点的基础上锻炼用口头表述来进行总结;针对一些相同话题的阅读和听力材料进行有效练习。并针对这些材料做笔记和做以下准备:学会口头提炼和总结这些阅读和听力材料;在此基础上口头表述重要的信息,并解释其中相互之间的关联;针对阅读和听力材料中的观点进行阐述;对其中提出的某个问题,阐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给出相对应的理由。

托福口语高频话题解析:选室友最重要的品质

托福口语题目: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大家都需要长期租房,那么在选择室友时,你认为以下哪一点最重要呢?干净、友好、卫生。

When studying or working, people, especially youngsters, constantly need to rent a room with others, from your experience, which quality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when choosing a roommate?

---cleanness

---friendliness

---quietness

参考答案:此处郝新宇老师选择的是干净,并分析了如果室友不爱卫生情况会是怎样恶劣,从而得出干净最重要这条结论。

Sample response:

In my view, when choosing a roommate, I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leanness, because I like to be clean and a clean environment makes me feel relaxed and cozy. If my roommateis lazy and careless about cleanness, then in my room there may be grease on the desk, rubbish and hairs on the ground, smelly smells in the room and so on, which will be uncomfortable for me. However, if my roommate pays much attention to cleanness, he and me may clean the room once a day, do chores in time, then the room will be very tidy and comfortable to live in. That’s my choice. Thanks.

以下是一些托福口语话题相关的词汇和词组,大家可以记下并组织属于自己的答案。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认为……有重要意义

relaxed 放松的

cozy 舒适的

grease 油渍

smelly 有臭味的,发臭的

pay attention to 注意

do chores 做家务

tidy 整洁的

托福口语高频话题解析:教育孩子的方式

托福口语题目:一些人喜欢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另一些人更喜欢孩子做错了事给予惩罚,哪种教育方式在你看来更合适,为什么?请在你的回答中给出解释。

Some people prefer to praise the good things children have done; some people prefer to punish the bad things kids have done, which choice do you think is more appropriate and why? Give your explanations in your response.

参考答案:郝新宇老师更支持通过表扬的方式教育孩子,认为正向的鼓励更有助于增强孩子日后继续做出好的表现,而批评则可能导致孩子变得驯服和羞怯,对日后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Sample response:

In my view, I think compliment is the best choice.

Compliment will make children feel motivated and they might be more likely to repeat the good things they have done. After listening the praise from parents, seeing the smiles from teachers, getting the recognition from others, children will feel a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happiness, they will know their deeds are beneficial to others and next time they will also do good things to others, such as picking up the rubbish on the road or respecting the elderly and so on. However, if always getting punishment or criticism from others, children might become timid and diffident, which is harmful to their growth.

以下是一些与这道托福口语话题相关的词汇和词组,为便于大家记忆,小编整理于此。

Compliment 称赞(praise同义词)

recognition 认可

feel a sense of ... 感到,后接n.

beneficial 有益的

criticism 批评

timid 胆小的;羞怯的

diffident 缺乏自信的;

托福口语高频话题你搞定了多少

“科技类”话题在独立题备考当中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和这三个年份的大约140场托福考试中,“科技类”的话题出现了18场,仅在去年一年中就出现了7场。差不多每七到八场考试就会考一次“科技类”相关的题目。所以,这个类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天,我将和你一起来探讨一下“科技类”话题,一起分析一下遇到这类话题到底应该怎么答,到底用什么样的思路,能又简单又轻松的来攻破它。另外,我也会和你分享我的范例回答,除了分析思路之外,再来看一看应该如何组织语言。

关于“科技类”话题,貌似内容比较单一、老套,但在考题中具体的形式还是比较五花八门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比如提到互联网,可能会问你网络购物的好处和坏处;使用社交媒体,像微博,Facebook或者Instagram有哪些好处,或者哪些坏处;再或者在网上读书,在网上查找资料或在网上上课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等等。

另外,提到手机,也就是现在已经普及的smart phone,可能会问你对于学生而言手机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是什么;或者问你学生上课的时候用手机录音,这么做好还是不好;再比如说学校打算限制学生使用手机,你觉得这个决定是对还是不对的等等。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科技类的话题在实际问题中出现的形式还是比较繁杂的。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构建思路并充分的展开思路呢?

其实对于“科技类”话题,很多的思路是具备共性的。接下来为大家总结几点,同学们可以运用在以后的答题中。

首先说说科技的好处

第一,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让我们的生活轻松容易了很多。以前我们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现在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轻松完成。比如网络课程,我们完全可以在家通过电脑或者手机进行学习而不再需要去学校。或者比如说买票,以前你需要排很长的队,等很长时间,但现在只要拿出手机轻点几下,就可以完成买票或者订外卖的任务了;

第二点,科技可以让我们的时间变得更加的灵活。比如还是网络课程的例子,你可以随时随地参加,而不需要考虑学校会下课。或者说网络购物,也没有打烊的时间,随时随地的去购买喜欢的东西;当然,科技还给我们带了很多其他的好处,比如说帮助我们娱乐,帮助我们放松,帮助我们学到新的知识等等。

反之,说说科技的坏处

首先,科技对时间管理上所带来的坏处。很多科技非常的addictive,比如刷微博,玩电游,都让人欲罢不能,这便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

第二,科技可能会给健康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说看太长时间的屏幕会损坏眼睛。同时,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运动量就会减少,这种情况之下也会导致一些health problem,比如overweight等等;

语言口语能力 篇3

一、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更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目前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口语锻炼的机会少,学生缺少说的机会,也将越来越不能说,越来越不会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这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极为负面的;另一方面,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难以掌握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学质量也将产生不利影响,且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因此,有必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要鼓励学生多说,营造更好的口语交际氛围,让所有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这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口语交互外,还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造更多机会鼓励学生多说、敢说。比如,可以设置“课前演讲”和“课后总结”环节:在课前,让学生用三分钟时间来发表对前一知识点的看法;在课堂结束前,让学生用一至两分钟的时间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可随着年级的升高变换不同的主题。这样,既可以巩固和保证教学效果,又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口语表达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更多的口语交际教学环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口语交际教学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并列,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中考并不涉及口语交际的考核,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被忽视,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不设计或很少设计口语教学环节。但从实践的角度看,课堂上师生之间口语交互,不仅仅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对其他方面教学产生促进作用。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强化口语交际教学:一是阅读和背诵,凡是课本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求学生必须背熟,同时,还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美的篇章,领会体现在字里行间不同的表达技巧,甚至可以推荐学生们阅读《演讲》等一些提升演讲能力的杂志,让学生从中领悟交流的技巧。二是提倡“怀疑精神”,在把握课堂节奏的前提下,放下教师的“课堂权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有时候,教师故意讲错,让学生来“纠错”。学生“纠错”的过程,就是巩固知识点和提升表达能力的过程。三是辩论,对于一些合适的课文,可设置辩论题目来开展开放式的课堂辩论。比如,在讲完《马说》这篇古文后,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引申出来,让学生就伯乐和千里马之前的关联展开辩论,因为有了辩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也同样不断提升。

三、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更多的口语交际实践机会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教学中,不仅要灌输知识,更要教会学生运用好这些知识,让学生更在各个方面都获得进步和发展。虽然初中《语文》课本从七年级至九年级每个单元都有“口语交际”这么一个环节,我们往往却会将其忽视。但这才是语文从“学”到“用”的关键环节,课堂学习的在于“学”,离在实践中“用”还存在差别,学生能够在课堂活动中自如表达,并不等于在生活实际中能够自然顺畅地用。因此,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模拟场景训练,达到强化训练、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效果。当然,甚至还可以出类似标准化面试中的“你正在和父母打电话,但这时你的电话被人抢走了,你该怎么办”的应急场景类的题目,让学生来回答。这样的课题,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教育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应答中训练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训练,也能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大有好处的。同时,要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容不断地在生活实际中加以检验和提升。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有全面的提升。

总之,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全面优化课堂设计,营造更好的口语教学氛围,设计更多的口语教学环节,给予更多的口语实践机会,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全面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和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黄麟初级中学)

语言口语能力 篇4

一、情感:开启英语口语交际大门的钥匙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师生间的一种双边交际活动。其中, 情感是这种双边活动的基础。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课程, 其心理特征往往表现为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 急于了解, 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但伴随着时间的推延, 特别是一些学习任务的加重, 学生会表现出情绪波动, 但让他们开口说英语时, 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 怕羞、怕错, 这其实是进行英语口语交际的一大障碍。因此, 教师应着力于自身角色的转变, 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进行活动时的帮助者、学生表演时的观众与评价者, 更是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倾听者。改善师生关系, 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 提高了言语的能力。我们还要给学生自由的环境, 让他们尝试性、开放性地参与交际, 比如鼓励学生随意找伙伴交谈,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让一个学生随意去找同学谈话, 让其他同学听一听, 让他们进行复述并评价。教师还要以一种容忍的态度, 宽容地对待学生差错, 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在交际过程中, 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 不加以干扰, 允许学生在交谈中出错, 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情感氛围, 鼓励学生迈出英语交际的第一步。

二、兴趣:激发英语口语交际热情的法门

小学生对学习的动机、注意力有很大程度上受其兴趣所影响, 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学、乐学, 而对没有兴趣的往往会有一种抵触情绪, 成为学习的一种负担。为此, 笔者认为, 兴趣是激发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热情的不二法门。在教学中, 我们应做到:

1. 以“新”激趣。

新, 即新鲜、新颖。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兴趣浓厚, 喜欢认识不断变化中的事物。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 让学生有一种常见常新的感觉, 如果经常给学生一种新的感觉, 那么学生的兴趣明显会提高。例如在教cat一词时, 老师刚拿出玩具cat, 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 但是如果老师总是拿着这个玩具, 学生渐渐就失去了兴趣。这时老师可以加以改变, 保持学生的兴趣。这样不断变化, 让学生有“新”的感觉, 就经常会有说的兴趣。

2. 以“动”激趣。

动, 即活动、动作。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的耳、眼、嘴、手、脚等各种感官协调运动起来。通过活动既活跃了气氛, 又提高了交际兴趣。例如, 在教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 教师可让三个高矮不一的学生Tom、Jack、Bill站列黑板前。学生们很明显地看到Tom最高, Jack次之, Bill最矮, 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说出“:Tom is taller than Jack.Jack is taller than Bill.”老师再简单地发问:“Who is the tallest/shortest of the three?”学生自然会回答:“Tom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Bill is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同时, 让学生排练英语的短剧, 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一方面可加强对学生英语听说的练习, 还能够加强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

3. 以“用”激趣。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突出语言的应用, 通过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教材内容外, 还应向外扩充言语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如在三月八日之前, 让学生从Happy Teachers’Day!获得启发, 自己得出Happy Women’s Day!一句, 并引导学生在适当的场合对正确的人进行运用。在课堂上, 教师可利用媒体或者手势, 进行“English teach English”, 让学生完全融入到英语交际的氛围中去, 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言语习得的内容。例如, 猜谜游戏:It’s yellow and long.It’s a kind of fruit.We like to eat it.——banana等等。

三、情境:培养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

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语言训练和言语能力两个不同概念。语言训练是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的。为此, 在英语教学中应创设便于模拟的真实情景, 创设接近于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状态中开启“自动学习”的心扉。为此, 可通过下列举措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1. 利用实物进行教学。

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在执教关于球类运动的几个单词:basketball、football、volleyball时。笔者准备了足球、篮球、排球这三类球放在讲台上。讲课时, 笔者问:“How many balls can you see?”并提示学生:“One, two, three, three balls.”只见学生们猛盯着各种球类, 脸上露出喜爱的表情, 小嘴巴微微张开, 似乎想开口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笔者立即问学生“Do you like football?”这个句型, 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Do you like...?”当听到学生肯定的答案之后, 又指着篮球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也很乐意回答问题。然后, 又引导他们互相问对方喜欢的球类, 不断巩固新知。

2. 与现实生活联系。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A“Unit2 Ben’s birthday”一课中, 教师在询问学生父母亲生日时, 学生面带羞愧之色, 支支吾吾地说不清, 教师可巧妙地利用浅显易懂的英语, 缓解令人尴尬的局面, 将其转化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

3. 角色表演情境。

在教完一段日常对话, 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对话, 或者角色表演。但是这些都属于语言训练, 是一种趋向于言语的模仿, 还不是语言能力的表现, 没有达到运用的能力。

语言口语能力 篇5

1、刚开始时,可进行一些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住址、家庭成员、自己的性格、爱好、理想等。如有位同学这样自我介绍:“我是上元良村人,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

2、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讲一些自己看到听到的小故事、笑话等。这样不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而且锻炼了说的胆量,培养了听说的能力与习惯。

3、可以进行叙议结合的训练。要求学生发言,要让学生有话可讲,老师出的题要针对社会、家庭、校园、班级、生活中的某一件事,先叙述现象,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4、可以训练学生即兴发言的能力,每节课由教师或同学当场出题,要求学生即兴发言。这样既起到传播新闻知识信息的作用,又可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通过这些训练,我深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可以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同时也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听、说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两个方面。因此,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过程中,也要重视听的能力的培养,即“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双向互动。对学生的发言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敢于说,大胆发言。这样学生就会在今后的发言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长期坚持,交际能力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语言口语能力 篇6

语言仿编活动就是在幼儿学习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及构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仿照文学作品中某一部分的语言结构框架,进行扩展想象,编出自己作品的过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曾提到: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所以在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和体验已经达到了较好程度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扩展自己的想象,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想象,提高幼儿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师怎样更好地组织幼儿进行仿编活动

(一)为幼儿提供成熟的语言样本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故事、诗歌都是幼儿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里面生动形象的语言,重复的情节描述,都为幼儿学习说话提供了成熟的语言样本,这些样本可以让幼儿模仿、记忆并创造性的运用到生活的其他场合里去。

文学作品中,幼儿常常会遇见一些十分贴切的象征性的语言。如故事《我们班是动物园》中一些形象化的语言,能够更清楚、更准确、更形象地表达各种思想。幼儿在倾听的时候,会获得一种满足的愉悦感。逐步熟悉、运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会使幼儿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二)不断扩展词汇量,培养幼儿自觉获取语言材料的能力

学习文学作品,是扩展幼儿词汇的重要途径。一篇故事中含有对幼儿来说的若干个新词。如“亮亮在空地上骑着一辆小自行车。他两只手握住车把,两脚使劲一蹬,冲啊——自行车冲了出去。”幼儿可能原来没有掌握“握住”“使劲”“一蹬”等词汇,但是在倾听故事的时候,故事的上下文中有幼儿原有的经验内容,根据内容来判断不懂的新词,就能迅速地把握新词“握住”“使劲”“一蹬”的大概意思。

在语言文学活动学习中,对于一些词意比较复杂,并且有一定抽象意义的词,教师都要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或各种动作来表现词意,这样有利于幼儿对词意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形容人的表情的词,在幼儿表演故事的时候,就可以加上动作辅助表情表现出来。

(三)仿编的内容应情节简单有童趣,语言有一定的结构框架

如仿编故事“我们班是动物园”这个活动,要在幼儿已经非常熟悉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给幼儿再次创设一个新的情境——“看看说说画画小动物”。 老师把幼儿自己收集的各种小动物图片或一些相关信息资料布置成一个动物园地,大家在一起说说看看。幼儿结合自己准备的小动物知识信息,相互间谈谈这些小动物外形,说说它喜欢吃什么、怎么运动等一些习性。这种温馨的学习氛围,很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四)讨论与示范

在仿编活动开始时,教师组织幼儿对将要仿编的作品做简单的讨论,引导幼儿注意仿编的关键问题。例如:仿编故事“我们班是动物园”,就可以让幼儿谈谈“老师真的是×××小动物吗”“为什么把老师说成是×××小动物”“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你和哪个小动物的某个地方有相似处”“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啊”。

接着教师进行示范,通过示范进一步启发幼儿的想象。教师的示范在启发幼儿想象的同时,又能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纳入一定的语言框架结构中。仍以“我们班是动物园”为例:爸爸生气的时候,声音很大,脾气也很暴躁,像发怒的狮子。可以说成“这是我的爸爸,其实……,他是一只大老虎,发起火来嗷嗷叫。”“这是……,其实……,我是……”就是要仿编的语言框架。

(五)幼儿想象与仿编

教师示范之后,幼儿开始进行想象与仿编。为了帮助幼儿熟练地掌握思路,教师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让幼儿借助于某一图片或实物来仿编。如果仿编“绿色的世界”,可以为幼儿提供其他各种颜色的眼镜,让幼儿戴上这些各色眼镜来观察周围世界,然后仿编。再如仿编“我们班是动物园”,需要幼儿调动所有先前知识经验,把对自己或他人已有的感知与对小动物的认知进行交融结合、归纳总结,找出他们相似处。最后能套用“这是……,其实……,我是……”这个语言框架进行表述。

(六)串联与总结

在幼儿分别编出自己的诗歌或散文、故事段落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将原来的作品复述下来,然后将幼儿仿编的段落加上去。这样的串联与总结,要求教师在幼儿仿编时,随时记录幼儿仿编内容。也可在一定背景音乐的基础上,幼儿在众人面前,有次序地一一将自己的仿编作品表述给大家。使幼儿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词汇量,所以仿编时在结构上的限制要相对少一些,允许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再创造。

三、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规范幼儿的口语表达

幼儿对语言结构的敏感性是逐步地熟悉、理解作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比如 “我们班是动物园” 这个活动中,幼儿感觉到可以把动物和人的某些特征进行比较,用一种比喻的形式,借用“这是……其实……我是……”这个语言结构能完整的进行另一种方式表述。这种表达幽默形象,幼儿很喜欢。所以大家都充分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大胆表达,在欢快、热烈的交流中完成作品的仿编过程。

语言口语能力 篇7

一个时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注重语法,词汇知识的传授,语言实践不足,虽然在四级,六级,专四,专八考试中都加大了听力的比重,但学生仅仅局限于听试题中的材料,而不能完整的流利的陈述或表达材料的中心思想,因此,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使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帕默(H.E.Patmer)和洪贝(A.S.Hornby)提出了情景教学的理论,这一理论对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虽然这个理论稍有些过时,但它的作用和影响却可以一直持续至今。英语教师可以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即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创设具有一些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二、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策略

1加强语言的输入

Hymes认为能力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使用,一方面是知识。知识是使用的前提,而使用是只是存在的前提。大量的语言知识可以帮助使用者再恰当的场合合适的使用语言。人们在与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包括语言的输入,学习者的创造性构建,语言的输入。倘若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语言输出。当然,过分强调语言的本身---词汇,语法等知识,而忽视了语境的作用也达不到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引导作用

无疑,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激发他们说英语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及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对话,进行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培养他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自主创造性思维和合作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前提,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景,构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练习,加强语言输入。

3口语交际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非言语交际。

据统计,俩个人在谈话时,只有35%的信息是由语言传递的,其他的65%d都是通过非言语交际方式所传递的,实际上,言语交际方式,作为交际要素之一,它强调的只是语言的用法,而非语言的使用,它只有和非语言交际方式结合才能达到语言使用的目的。因此,强调非言语交际方式的作用,可以帮助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程度,从而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利用不同的课型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听力课

听力课虽然名为听,但实际上我们应该称之为听说课,听的目的就是要输出---说出来。听立刻绝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选择出正确答案,教师要针对听力材料不断发问,或者让学生复述所听材料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学会概况,评论等,不仅要听懂听力材料,而且还要表达出来。

2口语课

口语课被学生认为是最为轻松的课,对于教师来说,口语课也是最好组织的,最为活跃的课,因此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活动,让学生抓紧课堂活动时间锻炼口语听说能力。

3语法课

语法课被视为是一门枯燥的课程,所以语法课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法课教师要坚持全英授课,逐渐加深,积累,使学生由不懂到不懂,鼓励他们用英语发问,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言知识,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4阅读课

阅读课,顾名思义,也是一个语言输入的过程。阅读课上,教师要注重传授相关阅读技巧,构词法,相关文化背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大量的语言输入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语言的输出过程。

5精读课

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所占学时相对较多,因此,也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精读课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课前演讲。每堂课开始前5分钟进行课堂演讲,让学生占到讲台前,把提前准备好的小故事,笑话或者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大家听。教师要注重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珍惜这个机会,在课余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语言创造构建的机会。

角色扮演。精读课教材中有许多叙事性的散文,他们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主人公形象。《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中第三课“土地的信息”,该文以采访的形式记录了一对农村老夫妇的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文内容为模板,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情景设计,不仅能够活化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例如,有的同学以“小崔说事”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这对老夫妇,装扮得惟妙惟肖,不仅调动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讨论。精读课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有许多讨论参考题,教师可以参考教学内容,适当选择学生感兴趣而且能开得了口的话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亦可加入学生的讨论组中,和学生一起讨论,最后每个组选出一名学生将本组观点陈述给大家。所以,教师做好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步骤。

复述。复述是课内练口语的好方法。教师可以给出文章中的某一个片断或对整篇文章进行复述。教师可以采用一人一段,或者是接力式的,让学生接着前一个人的结尾继续讲。复述的要求是目标和内容一定要明确,教师在此过程中铺好台阶,为学生搭建说英语的平台。

问答活动。问答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间最简单也是最平常的沟通方式。巧妙的问答活动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既兴奋又紧张的状态,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提问的内容,时机和方法,以便更好的检测学生对以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熟练程度,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多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制作幻灯片,利用影片,投影仪,电影等相关资源,将语言,人物,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声音,形象和语言组成的三维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的效果,增加语言输入量,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四、结论

当然,除了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还应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如组织话剧表演,诗歌大赛,教室英语角,英语吧等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真正的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Joy M.Reid.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6

[2]Jack C Richards, Theodore S 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 in Language Teach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1

[3]Harmer.J.How to Teach Eng-lish[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4]Cook.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earning Teach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5]Mc Donough, J.et al.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8

语言口语能力 篇8

关键词:语言环境,孩子,积累

语言环境即指说话时人所处的状况和状态。语言环境一般由自然语言环境和人工语言环境两部分组成。自然语言环境是指以该语言为母语的生活环境, 现代社会人人都说普通话就是一种自然语言环境。人工语言环境主要指学习者在头脑中用该门语言复述、描述、记忆或营造某些的场景。作为教育者, 如何在这两大语言环境中下工夫, 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是提高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

一、群策群力, 净化校园语言环境

1. 教师语言的自我规范

要想规范学生, 教师首先要躬亲示范。校园内用普通话交流, 课堂上严格规范自己的语言, 不随性, 忌“粗口”。“粗口”是一种非常不文明的语言表达方式, 小学生模仿力强、不辨善恶, 往往听过几遍就学会了。这一不良语言习惯很可能会一直持续到他成年后, 影响其沟通与社交。

2.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笔者发现, 反映在学生不规范的口头语言主要有三种:一是普通话语音不规范。这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 把“推普”工作落到实处, 创设一种以说普通话为荣的环境。二是语法不规范。这里所说的“语法”是语言心理学所说的学生的“语言感”。每个人口语交际时都会生成这种“语言感”。学生会根据这种隐含的“语言感”来生成许多句子, 有时也会有错误。比如学生在口语中分不清“给、被”。“我给他撞了一下”, 这里的“给”应改成“被”。三是受方言影响, 俗称“地方普通话”。因此, 口语交际必须用规范的词汇、正确的语感, 才能成功地进行交际。

二、广纳博采, 积累口语交际素材

通过观察研究, 我们发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词不达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储备。只有多读多积累, 学生交际的语言才会充满魅力, 才能使交际活动达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境界。

1. 多倾听

听, 包括别人讲事情的内容、听广播电视报道的消息、上课认真听讲等。

2. 多阅读

让学生在多阅读、多练习, 从中学习一些恰当的用词、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等。

首先, 我们要强化诵读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这些课文都经过专家精挑细选, 语言规范、文质兼美, 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通过诵读、复述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其次, 要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鲁迅先生曾说过:“读书如蜜蜂采蜜一样, 采各种各样的花, 酿出来的蜜才会香醇可口。”学生学习语言 (包括口头语言) 也是这样, 仅靠课内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还远远不够。为此, 我们可以适时推荐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 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可以结合教学需要开展一些主题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如学了《赤壁之战》后, 可推荐阅读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学了《景阳冈》后, 推荐学生读一读《水浒传》……这样不仅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也有利于语言的积累。

3. 多实践

口语交际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形式, 是源于生活的, 生活离不开口语交际。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 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创设交际情境, 即时进行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可以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 借助交际课的平台落实语言训练。如开展“春游采风”“环保考察”等活动。交际课上, 学生可扮演各种角色:现场模拟购物、百家小讲坛、充当家庭角色 (如结合“三八节”, 引导学生对妈妈说说知心话, 感受伟大的母爱) ……在不同的角色中, 学生不仅提高了口语水平, 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优秀思想的熏陶。

三、和谐先行, 优化家庭语言环境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对象, 孩子会从大人的一言一行中学习其说话的态度、语调、用语方式等。所以, 如果希望孩子说话得体, 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自身的表现, 为孩子做出一个好榜样。一般来说, 良好的语言环境首先需要平等和睦的家庭氛围。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任何时间的倾诉与情感流露, 平时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看书, 出门走走看看, 这些都有助于孩子的语言能力的提升。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会让孩子卸下包袱, 坦然交流。在历史上, 孟子雄辩无敌, 苏秦言动六国, 孔明舌战群儒, 但他们终究是凤毛麟角。而我们今天的努力, 才是印证“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的开始。

参考文献

[1]胡敏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小学语文教师, 2002 (3) .

语言口语能力 篇9

大学生语言能力是指大学生汉语听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对这些能力进行训练并落实到具体课程就是文学作品阅读赏析课、写作课、口语交际与普通话课, 大学生语言能力训练课程研究性学习就是在以上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大学生语言能力训练课程研究性学习是通过类属化阅读、社会化写作和情境化口语训练途径实现的。

一、类属化阅读——文学作品阅读赏析课研究性学习

对类属化阅读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

1. 将阅读活动中获得的案例文本信息归入到一定的“类属”之中

大学语文教学以文学作品为重点, 并不是就篇论篇, 而是要发散开来, 带领学生进入广阔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之中, 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思维空间, 引导学生深入探求作品的精神境界、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比如, 学习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百家时, 一定不能忽视其思想文化内涵。教学中, 还可以和学生讨论:“在当今时代, 如何批判地继承这些传统文化, 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而学习《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散文, 就应让学生懂得以史为鉴, 并从中引发对社会历史、人生价值以至哲学命题的深入思考。

以古今优秀文学作品为重点, 在学习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成就的同时, 更应领略作者的情操与人格魅力。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杜甫……他们或具有深哲的思想, 或具有高超的文学造诣, 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典型体现。只有认真解读他们的人格精神与内涵, 才能真正解读出他们作品艺术性的真谛。

2. 将若干案例文本信息进行归并, 形成新的类及类属关系

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研究, 寻找出比较对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相似点和相异点, 以及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 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新认识, 这是研究性学习初始阶段的一种比较实用、易于操作的研究内容。比较阅读内容极为广泛, 可以是同一时代的同类作品的比较, 也可以是同一时代不同作品的比较;可以是题材类似而表现形式不同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题材不同而表现形式类似的作品的比较;可以是同一时代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 也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时代的作品比较……总之, 只要是有可比性的作品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这里所谓的可比性, 其实就是一个类属关系问题, 是指进行比较的作品在某一个类上。

作为研究性学习载体, 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就看怎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单篇课文可供研究的要素不够, 或者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开阔的视野, 得到更大的锻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把一篇课文放到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中, 通过比较, 分析其异同, 领会相互特点, 探讨普遍规律。比较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如儒、道、佛文化精神的比较, 文人之间的比较;纵向比较如不同时代的爱情观等。

3. 节外生枝——由教材引申出研究课题

前面所讲的两种学习方法, 都是用研究的眼光和意识研究教材本身, 即主要通过研究手段更好地理解教材, 提高学科素养。大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发展性, 仅有课文文本的研究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我们要由课内向课外扩展, 由课文理解向课题研究延伸。

学习了司马迁的《史记》, 可以研究“司马迁的审美追求”、“《史记》叙事对经学霸权话语的突破”、“《史记》精彩对白赏析”, 也可以研究“先秦人关于国家、忠诚的概念与今天有何异同”、“先秦的人才观”等。当然, 一篇文章中可以引申的研究课题是丰富多样的,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选择。有的可以在课堂三言两语带过, 有的可略加讨论, 有的可写成小论文并进行交流展示, 目的是引起兴趣, 激发思维, 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和深入分析的思维习惯。

二、社会化写作——写作课程研究性学习

社会化写作学习是大学生写作课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要进行社会化的写作, 必须经过社会学习、形式学习和内容学习。

1. 社会学习是基础

社会化写作学习的对象、途径、评价都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 要认识到社会是写作的首要任务。这里所说的社会是指学生周围的人文构成, 主要指人际关系。了解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让学生懂得社会对他们提出了何种写作学习要求。认识这些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写作学习的驱动力、目标指向、内容反映以及价值评判。社会学习可以通过调查社会文本、关注社会热点、感受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实现。

一是调查社会文本。帮助学生对社会常用文本形成定向认识, 即社会需要哪些文本类别与表达素养。二是关注社会热点。处于社会中的人大都关注社会的变化, 因为社会的变化与个体生活质量、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把握社会脉动, 不仅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迫切性、必要性, 而且为学生书面文本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三是感受社会生活。感受家庭亲情, 关心他人, 参与社会活动, 这些都是直接感受。充分体现自身价值的社会生活, 能够加快个体的社会化进程, 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样写作不仅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还促使学生产生了写作的冲动。

2. 形式学习是关键

文本的外在形式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与重视, 通过感知不同的文本形式, 学生们可以对其进行模仿。形式学习包括认识类型特征, 配置相关内容, 调整表达方式和体现个性特色,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写作学习。

一是认识类型特征。各种文本, 通过阅读、比较、概括, 把握各类文本的形式特征, 对学生写作予以形式上的约束与调整, 使之合乎文本形式的特征。二是配置相关内容。对文本形式的特征有了一定认知之后, 就要选择适当的社会生活内容组织文本写作, 这里的关键是配置相关内容。可以由教师给出相当量的内容, 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配置。这样, 在进一步强化文本形式特征的同时, 培养学生根据形式筛选、配置内容的写作技能。三是调整表达方式和体现个性特色。文本写作学习并不是孤立、绝对化的, 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表达方式不仅要体现“为我所用”、“适情应景”、“综合运用”, 还要根据人们阅读的欣赏习惯与口味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达到美与动人的境界。

3. 内容学习是核心

学生感知社会生活并具有文本形式认识, 是不是就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书面文本呢?生活信息是随机的、纷乱的、多元的, 而写作学习的文本所表达的信息则是有序的、单一的, 关键是作者“摄取”的主旨与方式。

一是叙写生活体验。写作学习文本的内容最好是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状况, 让学生对同一生活的文本写作进行不同的比较, 看哪种文本表达更好, 而不是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加工。二是驾驭各种材料。内容充实的文章需要各类材料的支撑, 否则就可能是毫无感召力和社会价值的东西。学生要通过大量阅读积累材料, 因为只有通过自身研究、自己感悟所得到的材料, 才能成为学生自如驾驭的材料, 这样写作的文本才会有独特的发现, 才会形成个性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写作文本。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 社会化写作是一种独具个性的研究性学习材料。写作学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离不开研究, 对社会的了解、研究, 对生活的研究, 对文本表达方式的比较、调整, 对文本材料积累中的研究, 处处充满个性化的研究。

三、情境化口语训练——实用社交口才课程研究性学习

口语交际是指为了交际而倾听, 为了交际而表达。口语是手段, 交际是目的、是核心。在教学中, 要创设一种参与情境, 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 鼓励他们自主、合作、探究, 不迷信权威, 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 学生对教材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而是积极地探究, 勇敢地超越。

1. 设置情境

学习情景是指为学生提供的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活动情景, 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同时, 支撑物的表征、视觉特质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与交流, 即产生合作学习, 并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学习情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学习情境的来龙去脉或背景, 二是学习情境的表述及模拟, 三是学习情境的操作空间。在情境化的口语训练中, 情景就是口语学习的空间, 分为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需要模拟生活中的情境来增强身身临其境的感觉, 促使情境认知与学习的发生。

2. 分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模式的学习就是将学习者置于具体的认知情境之中, 并让他们扮演情境中的某一个角色, 从而让他们更真实地融入情境任务中, 实现从局外人到剧中人的角色换位并能够进入角色状态进行思考, 切身体会情境任务的性质, 亲身体验任务完成和目标实现的全过程, 从而构建起个性化的知识与能力。在角色扮演学习过程中, 教师始终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 通过为学生演示以假设为前提的情境而辅助学习过程的进行, 并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反思, 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模糊语言在口语交际中的语言功能 篇10

一、模糊语言的提出及使用环境

Peirce (1902) 通常被认为是模糊语言这一概念的首倡者。他认为:“模糊语言是语言体系允许言语使用者所说出的他们示意事实来确定的话语。”学者Black (1949) 也发表了对模糊语言的观点:“词语的模糊性表现在它有一个应用的有限区域, 但是这个区域的界限是不明确的。”通俗的说, 模糊语言指中心部分清晰, 边缘地带界限模糊的语言。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 (1967) 在演讲《逻辑与会话》中首先提出口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它有四条标准: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对人们在交际中生成和理解话语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认为, 人们在交际中, 总是会大体上遵循合作原则, 但又会故意违反四项标准中的某一项, 从而产生语用含义, 使听话人推导出其中的交际意图。北京大学教授索振羽先生在其著作《语用学教程》中提出了新的“得体原则”, 它有三条准则:礼貌准则, 幽默准则和克制准则。索教授认为, “得体原则”与“合作原则”的关系是:分工合作, 相互补益。“合作原则”的四条原则适用于直接的言语交际。“得体原则”则适用于委婉的语言交际;适合特定语境, 有话曲说, 从而达到最佳效果。模糊语言就属于“特定语境中的有话曲说”。

二、模糊语言的表达功效

口语交际过程是说话者对自己言语行为进行有意识地控制、调节的过程。这个过程取决于情感态度和语言技巧两方面。而模糊语言的使用, 是说话者从宏观上对事物性质的高度概括, 以简便、高效、得体的语言形式对事物进行的艺术描述。众多实例表明, 口语交际中广泛存在的模糊语言, 不但不会妨碍交际, 相反却能使交际中的语言表达富有艺术感。

(一) 模糊语言因其边界的模糊性, 在一定的语境中能产生幽默的效果。

例如, 一户人家生了个男孩, 全家都非常高兴, 满月的时候, 这户人家将男婴抱出来与喝喜酒的宾客见面。有的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说的人得到感谢。有的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大官。”说的人得到赞赏。有个老实人说:“这孩子将来是会死的。”话音未落, 遭到这户人家的一顿痛打。其实, 说要死的是必然结果, 说富贵的未必是真, 但说谎的得到奖赏, 说实话的却遭到痛打。宾客中有一个年轻人, 既不愿说谎, 也不想挨打, 就笑呵呵的说:“啊呀!这孩子, 您瞧!多么……阿唷!哈哈!”大家听了他的话, 也纷纷跟着笑起来。这种打哈哈就是一种模糊语言, 体现了幽默性。

(二) 模糊语言可以加强表达的灵活性。

在言语交际中, 说话者常常受到话题、内容、交际对象、语言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遇到很多不便或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暴露给别人的情况, 这时可以把想要传达的信息“模糊化”, 既对他人礼貌, 又不使自己难堪。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 例如与对方分手时, 常说“有空到家里来玩。”;与他人聚餐后, 常说“有时间再聚”。模糊语言“有空”、“有时间”既表示了对对方的礼貌, 也为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三) 模糊语言能够提高口语表达的效果。

伍铁平先生曾在《模糊语言初探》一文中举例:假如你要求别人到会场上去找一个他不认识的人, 你只需用模糊语言说明那个人的大致特征即可, 比如“高个, 中年, 胖子, 高鼻梁”。假如不适用模糊语言, 而是精确地说“身高1米85, 36岁零8个月, 体重95公斤, 鼻高2厘米”, 反而很难找到这个人。从伍先生的这个例子中, 可以看出该模糊的地方, 精确不得。日常交际中, 人们往往使用概数, 精确地数字则只用于需要特别需要说明或特别明确之处。比如, 打算出去玩6天。我们常会说“出去玩几天”, 而很少说“玩6天”。

此外, 模糊语言还可以增强话语感染力。例如, 天津的商贩见到女顾客多叫“大姐”, 见到男顾客多叫“大哥”, 可能顾客的真实年龄比自己小, 但这种模糊的称谓, 将顾客抬高到自己之上的位置;若顾客比自己大, 则将顾客年轻化, 都会取悦听者, 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三、模糊语言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口语交际中, 模糊语言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可大致归结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方面,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就某一阶段, 总有人们无法认识的现象, 模糊语言不可避免。同时, 模糊语言也受制于人类思维的模糊性, 人类的语言尚未发展到能用来确切地描述整个客观世界。

主观方面, 在口语交际中, 由于表达和交际目的的需要而故意使用模糊语言。 (一) 说话者思维的模糊性。索绪尔指出:“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历来一致认为, 若不借助符号, 我们便不能够清楚而稳定地区分两种观念。就思想本身而言, 它像是模糊的一团, 其中没有必然的界限。”在口语交际中, 往往头脑中的想法就是模糊的, 语言表达的模糊也在所难免。 (二) 口语交际对象的模糊性。口语交际中, 我们不可能每次都清楚地了解交际对象及他当时所处的语言环境等诸多因素。为了不在口语交际中出现失误, 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说话者往往会使用模糊语言。 (三) 说话者表达的需要。口语交际是为了实现交际目的, 有别于精确的科学语言。它强调自身的表情达意, 要以形象、感性方式表现出交际双方的联系。

综上, 正是因为客观世界和我们本身具有模糊性, 我们在语言交际时, 就不可避免的要使用模糊语言。虽然模糊语言有时候也会带来误解, 但只要我们在日常口语交际中, 恰当的使用就一定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幽默、灵活, 大大增强口语的交际效果。目前模糊语言在学界, 越来越被重视, 可见它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伍铁平, 《模糊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2]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商务印书馆, 1980

上一篇:做好高中生物教师下一篇: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