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历史教育

2024-08-17

中职历史教育(精选十篇)

中职历史教育 篇1

一、树立成功感教育意识

“成功感”教育, 就是通过教育的改善, 让学生能获得多方面的成功, 促使其心理品质不断完善, 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进而为其成为社会的成功者做好基本素质的准备。在学校学习上的成功, 往往成为学生自我价值衡量的标尺。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让学生保持适度的成功感,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习的信心, 增强学习动力, 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现代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将尊重教育贯穿于成功教育之中, 为学生成功创设有利条件和环境, 激发他们成功的需要, 使他们获得成功感。

二、成功感的激发、培养和强化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 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 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心理学家认为, 一旦发现了激发人的行为的条件, 便有可能预见, 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的行为。可见, 每个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 但却需要恰当的激发。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历史学习不需要统考和毕业会考, 因而学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他。因此, 老师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积极的期待和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降低难度, 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教学任务,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让学生在自我肯定中得到成长。

中职学生部分学生自卑感强, 缺乏恒心和意志力。所以,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必须创设竞争氛围, 培养挑战意识, 组织引导学生展开一定范围内的竞争, 如在课上经常组织问题抢答、即兴辩论、比赛讲历史故事、分析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等。这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而且能使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 培养挑战意识和积极参与的精神;挖掘自我潜能, 培养坚韧品质,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告知学生, 人人都可以成才, 每个正常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多项技能, 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有的技能的程度和组合, 智能就是某些已经组合起来的技能或能力, 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的潜能, 最大限度地成功和成材;突破从众心理, 培养独创精神, 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提供机会, 并肯定他的这种做法, 会使学生尝到突破从众心理、发挥独创精神的甜头, 从而更积极地去追求创新的成功。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一个人的成功欲望愈强烈, 他以后的抱负水平就提得愈高。”中职学生的学习成功欲望必须通过一定的强化手段逐步引导才能不断增强, 抱负水平不断提高。在历史教学中, 运用历史素材对学生不断地进行政治理想、道德理想、成就理想等方面的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是强化他们成功欲望的有效措施。同时, 成功感的强化, 还需要引导学生为自己提出适当的目标, 促使他自觉努力地去实现它。太高或太低的目标都不利于成功感的强化, 只有具有一定的难度, 足以刺激学生的智力处于活跃状态的目标, 才能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心理状态, 才能有利于学生成功感的不断强化。

三、推行成功教育培养学生成功感

成功教育是一种意在引导并促进全体学生获得诸方面素质成功发展的教育, 体现了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人的创造潜能的发掘、人的个性的张扬和人的价值的提升。成功教育, 能使学生体验到超越自我、不断提高的成功感。老师在推行成功教育的实践中要形成了“深信人人成才, 增加尝试体验, 唤醒自我认识, 学会自主成功”的教育理念, 找到了一把开启学生成功的“钥匙”。

首先,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把老师热爱学生视为“教育的奥秘”, 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他认为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 当学生感悟到这种师爱后, 便会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历史教学中, 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 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让他们喜欢历史课, 去学习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和总结他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其次, 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成功教育很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苏霍姆林斯基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不可能没有任何天赋和才能, 以至于没有可能在生活中表现自己”。教师的任务, 就是要善于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天赋和才能, 为他提供发展的条件, 竭力做到使每个学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 从而感到快乐, 从中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 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 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四、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征, 开展历史活动课

历史活动课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有重要地位。活动课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引发兴趣、施展才能, 井获得情感体验。因此,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 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 开展历史活动课, 如烹饪专业的历史名菜背诵、幼师班的历史舞台剧、服装班的“中国古代服饰展示”表演会、旅游管理班的“历史名胜古迹一日游”、汽车维修专业的“汽车历史模型展”等。这些历史活动课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 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 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自信心。

五、实施鼓励性评价,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对中职学生而言, 更应提倡“成功是成功之母”。表扬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 也是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成功和成长的重要因素。通过鼓励性评价正面教育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是有用的、有所收获的, 学史以明智、学史以自强、学史以自信, 也使学生的自卑情绪向自信, 从而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

总的来说,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实施“成功感”教育, 让学生获得一次次成功的体验, 激起再一次成功的愿望, 这样他们的自信心就会一次一次被加强, 从而摆脱自卑心, 促进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为以后适应社会并走上成

摘要:中职历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 在培养学生成功感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 通过树立成功感教育意识;成功感的激发、培养和强化;推行成功教育培养学生成功感;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特征, 开展历史活动课;实施鼓励性评价,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成功感。

中职历史 中国史期末试题15 篇2

1、在全国首先推行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

2、“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我朝”指的是()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标志着西方列强首先打开中国大门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5、圆明园首度遭到侵略者的野蛮洗劫发生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6、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开始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国共产党成立

8、中国人创办第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阶级斗争

B.经济建设

C.政治建设

D.文化建设

10、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

11、据目前所知,商朝出现的成熟文字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原始刻划符号

1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民报》的创办

B.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C.《青年杂志》的创办

D.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13、《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增开通商口岸

B.赔款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1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15、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主要是因为()

A.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为两汉至宋元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统一了度量衡

D.统一了法律

16、“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D.大力抑制土地兼并,戒奢从检 17、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临时革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歌词写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对“旧邦新造”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结束军阀割剧,实现中国统一

B.结束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度

C.推翻三座大山,建设社会主义

D.推翻帝国主义,赢得民族独立

18、同学们每个星期一都参加唱国歌、升国旗仪式。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袁隆平的科技成就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是由于他的成就()

A.消除了环境污染

B.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C.迈出了走向太空第一步

D.获得了诺贝尔奖 20、“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农业合作化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判断题

1、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2、鸦片战争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ⅹ)

3、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4、林则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ⅹ)

5、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6、20世纪初,清政府已经完全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严禁中国人民反帝(ⅹ)

7、成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是清华大学的前身。(ⅹ)8、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ⅹ)

9、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七女湖起义。(ⅹ)

10、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三、简答题

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原 因: ① 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② 经济上,列强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便利了对华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内容:①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阜,日本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④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 主观上: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如采取改良的办法,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在顽固势力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② 客观上:顽固势力的阻挠和镇压。4、20世纪20年代中共独立领导了哪几次武装斗争?是在什么形势下发生的?有何历史意义?

1927年中共独立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背 景: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共决定以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意 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5、简要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反封斗争的完全胜利。② 它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四、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1911年10月,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材料三 2011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材料四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个革命团体的政治纲领?该团体的机关刊物是什么?孙中山在这一刊物上将政治纲领阐发为哪三大主义?这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中国同盟会;《民报》;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2、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孙中山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民族自由做出了哪些努力?(列举两项即可)

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最大功绩);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统治;颁布《临时约法》;创建黄埔军校;发起国民革命运动。(任意两条即可)

中职历史教学中如何强化情商教育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77-02

一、设定情商教育的目标

历史教师应该明确历史学科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懂得或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和能力、积极的情绪情感、坚忍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情商素养的提升。

通览中职历史教材,笔者设定了以下情商教育的目标:宽容意识、合作意识、审美意识、抗挫折意识、应变意识、忧患意识、仁爱意识、公民意识、创新意识、生存意识。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再根据教学内容细化每节课的目标。例如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所载《田律》中用法定形式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及壅堤水。不夏月(七月前),毋……毒鱼鳖,置阱罔(网),到七月而纵之。……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者,毋敢杀;追兽及捕兽者,杀之。”在讲述古代农业时利用这部分内容时,将保护环境的公民责任意识作为情商教育的目标。在讲述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实行“三三制”原则时,通过对背景和意义的分析,将沟通、合作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在讲授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不同朝代的对外交流时,将接纳、宽容、理解作为情商教育的目标。

二、选择开展情商教育的方法

1.小組合作学习法

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特长等要素将其分组,各组间实力尽可能平衡,且制定出有利于组间竞争的规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为了激发基础较弱学生的参与热情、展示欲望,实行加分倾斜制度。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特别要抓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合作热情。其次,选择既符合教材重点、难点又能体现情商品质培养的内容,让学生有兴趣、有话说,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比如在教学“国共十年对峙”时提出“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可以避免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探讨,学生就能从国内外形势、两党实力、民心所向、个人角度出发思考国情、党情、军情、人情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情商品质。最后,重视教师的归纳、总结和感悟。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概括,对其中有意义、有价值的感悟进行提炼,与学生一起分享。

2.情境教学法

情商不是技能,它其实是一种感悟,不是单靠教师的说教就能获得的,教师更不能越俎代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动力,由学生自主获得并加以内化,促进情商的提升。教师要围绕情商培养有意识地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会独立面对压力、挫折、人际关系等问题。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生动讲述,创设想象情境;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境;营造氛围,创设交流情境;联系生活,创设实际教学情境。例如,在讲述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事迹时,笔者通过讲述邓小平同志三起三落的经历,让学生认识到:健康和长寿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保证;乐观主义和远大理想是克服困难的必要条件;坚持自身原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当今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中职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以后步入社会还会面对更多的挫折和失败,是怨天尤人还是另做选择?中职历史课情商教育的意义就在于给学生提供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充分、客观地了解自己,同时理性地看待客观世界。

3.课堂辩论法

课堂辩论是一种群体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互相协作。辩论的正反双方是两个临时组成的团体,在团体中,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所在的一方能够在辩论中取胜,这就需要全组同学齐心协力。辩论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知识的海洋。在这知识的海洋里到处有我们进行情商教育的内容,我们的辩题无处不在。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大?”“唐朝的科举考试重视考诗赋是好事还是坏事?”“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岳飞在抗金彻底胜利之前班师回朝该不该?”“李鸿章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三、采用情商教育评价

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却严重忽略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在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学生情商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笔者将以下几方面纳入评价体系中: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有效度、与教师互动的有效度、持久学习的钻研度、学习情绪的良好程度。这种评价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品质。

总而言之,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是一项持久的工程,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变化,认清情商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科教学实践,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学会创造。

中职历史教育 篇4

一、转变观念, 从多个角度分析看待中职院校的历史教学。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哲人指着一块荒草地问:怎么样才能把野草除掉呢?有人说:火烧。有人说:锄掉。有人说:翻一遍地。哲人一一否定了。这时有人说:在这块荒草地上播种, 让其长出庄稼。哲人点头肯定了。这个故事给我们以启发,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 一直是受到初中老师忽视的一个群体, 他们往往比普高生有更多的失落感和更多的行为和认识上的偏差, 这种偏差, 好比是“野草”, 如果我们单纯为了“除掉野草”而去批评教育学生, 只是让学生一时明白了野草该除, 但时间一长, “野草”又发芽了。如果我们也在学生心中播下文明、向上、积极的种子, 让学生有不良成长倾向的心田里长出文明、向上、积极的庄稼, 那么, 学生成长中的不良倾向不就没有机会、没有时空表露了吗?因此, 在历史课教学中, 必须全方位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必须把思想教育、育人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高度重视学生文明行为养成。再者, 中职院校的培养任务是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 多数学生又不参加高考, 历史课又处于从属地位, 我们为何不利用这些条件, 引导学生快乐学习?须知, 作为教师, 挽救一个人, 比教会一个人知识更重要。具体地说, 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学要始终围绕培养目标, 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切入点, 以提高学生职业修养为宗旨, 大力加强养成教育。

二、认真落实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等要求, 严字当头, 严格管理, 严格治学。

看过《冲出亚马逊》电影的人都有深刻的体会, 严格的训练和管理是塑造人才, 完善素质最直接的途径。在以严厉著称的教官“猎人”的指挥下, 学员们开始了严格的近乎残酷的训练。他们在烂泥坑里打架, 在野外和鳄鱼搏斗, 在臭水沟里吃蜥蜴, 在食堂里吃生牛肉, 与贩毒分子战斗。有的人因承受不住艰苦的训练而黯然退出, 有的人因受伤而离去。但来自中国的两名队员以坚韧不拔的毅力, 出色的完成了这次超乎寻常的魔鬼式训练。人们常说, 自古英雄多磨难, 经过生与死、苦与痛、饥与饿、恐惧与害怕的锤炼以后, 将没有任何艰难险阻可以压倒他们。这部影片对我们的日常教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我经常采取多种形式, 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讲管理要求。例如, 我每次上课都要一一点名, 学生都要起立立正答到, 老师在检查其仪容仪表后才允许坐下。上课期间, 严格禁止不经允许的随意举动, 如上课随意出入、睡觉、玩手机等。对发生在课堂上的违纪行为, 每节课都有记录, 课后都要找学生谈心, 了解原因, 指出危害。常言说:“人怕百遍找, 话怕千遍说”, 只要老师是真心对学生好, 即便是一些比较顽劣的学生, 也会懂得一些基本行为规范, 至少在老师管控范围内, 他们的行为还是比较收敛的。

三、模仿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要求学生上学如上班, 上课如上岗。

职业教育重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中职的历史课虽然不能直接形成学生的专业技能, 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觉悟。学生上历史课时, 我有时把教室里的桌椅布置得像公司的创作间, 老师也不是一直站在讲台上授课, 而是和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例如, 我在讲授《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时, 向学生由浅入深地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四种主要形式是什么?2.历史上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3.如何判断历史上民族战争的性质?4.封建社会哪些王朝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效果如何?5.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如何管辖?6.我国各民族是如何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然后组建学习小组, 设置小组长,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参与讨论, 并要求学生在讨论结束后要把讨论结果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如手抄报、图纸、文字报告、图片等。这样的学习模式受到了学生欢迎。旅游专业的小张说:“每当来到教室上历史课时, 都会使我增加见识, 开阔视野, 提高了我的素养, 对于丰富我的职业结构起了很大的帮助。”

四、充分利用历史课自身价值, 强化学生职业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中职生在前期的学习生活中,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许多学生学习动机和目标不明确, 缺乏学习兴趣, 缺乏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学习性格, 给他们在中职学校的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不可救药。在历史课上,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教育他们, 例如, 我在得知思政老师在讲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时, 主动搜集了不少历史素材如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通过这些鲜活的实例激发学生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专业技能决心。

一只幼鹰, 终日和鸡混在一起, 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 根本没有飞的愿望。最后主人把它带到山顶上, 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慌乱之中拼命地扑打翅膀, 就这样, 它终于飞了起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在困境中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目前,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只要我们正确勇敢的面对, 是可以克服的, 中职历史课同样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贡献力量。

摘要:对中职生的历史教育相对普高生来讲有很大的不同, 它更重视完善中职生的职业素质, 提高职业技能。对于普高生我们可能更重视的是教学的内容和技术, 而对中职生而言, 笔者认为更重视管理和组织, 由于中职生有着更多的行为偏差, 因此, 对其历史教育更多的是要着眼未来, 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才能推动中职历史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中职教育的困境 篇5

中职教育是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通过过校内教学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劳动就业观,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技能、技巧中充分发展个体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

中职教育的特点

1.学生特点。中职教育生源虽然有逐年减少的外在压力,但如果将2.5亿农民工纳入生源体系,则大有可为。从当前情况看,中职学生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类:义务教育九年级分流出来的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了高中,不能较好适应,而转向职业中专的学生;部分辍学外出务工回流返校的人员。来源决定了学生生源的素质,不再像以前中职生,是从初中优选出来的学生,相反基本是义务教育淘汰的学生,或者可称为义务教育的失败者。这种生源构成是无法逆转的。作为中职教育应该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改变自身来应对。一味抱怨或者拒绝改变,将导致中职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的淡化。

2.定位特点。高职主要承担培养高等级知识型、技能型人才,中职主要承担培养基本操作型技能人才。但基于对中职教育的刻板印象,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在定位上将其作为高中并列型的学校教育,侧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对职业部分的教育认知不足。基础性的语文、数学、英语全部作为必修课程,贯穿两年的学习过程。

3.教学特点。普通教育大多采用学问导向课程模式,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体,强调知识自身逻辑性,依赖学生记忆、理解能力来获取知识,考核大多采取书面形式。而职业教育应采取实践导向课程模式,是实践知识为主体,强调工作中的知识逻辑,依赖学生的实践能力来获取知识,考核宜采取工作任务或样本测验形式。

当前中职教育的特点与现实的冲突,表现:

(1)学生辍学比例较高,并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2)学生抱怨学不到东西。

(3)教授课程的老师抱怨没人听课。

(4)对学生的各项管理呈现力不从心的态势。

原因分析

意见与建议

中职历史教育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历史教育      对策

一、 历史教育功能的意义

历史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的知识、思维能力以及看待历史的观念都对学生学习历史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对于中职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增强中职学校的历史教育功能,对推动学校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历史的教育功能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适应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需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历史教育功能是让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终身教育的需求,这也是历史行业的需求,也是国际合作的需要,由此能够看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意义重大。

二、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对策

(一)将历史教育纳入职教体系

近年来,教育部要求中职学校开设哲学、经济、法律、职业道德等四门德育的必修课,要求将中职学校使用的德育教材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估指标中。如果中职学校的历史教育也能像德育那样受到重视,在学校里得到普及,這对于那些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在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社会意识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历史教育不仅是讲授简单的过去的事情,还和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时代不一样,但是和现实有许多的关联性。因此,正确对待历史教育,能够观察国家的前途,能够改善社会的风气,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针对性选择历史教学

中职学校要发挥自身的教育特色,秉承育人的宗旨,实行专业的定向教育,进行大胆地创新,对历史教材进行改革,增加历史同国情的教学内容,抓住专业同实践相互结合的教学原则,从历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历史教育,办出特色,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在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中,历史教育也应该是必修课程。中职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历史学科的课程学习,增加历史教育的课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国情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多阅读励志故事,这些大多都是以历史人物为原型而讲述的。

(三)改进课程设置

在历史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可以使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方式。在宽基础的历史教育阶段,学习相应的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其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着各种课程的模式,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素质以及综合历史能力。基础宽厚了,对于学生来说,在就业时能够有更强的应变能力,能够为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奠定扎实的历史基础,符合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四)灵活安排教学

历史课程是人文性的课程,相对于理科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在思想观念方面比较难于理解。中职学校在设置历史课程时,可以采用大班制,像大学的教学方式一样,可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教室、同一时间上课。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授,可以采用历史专题的教学形式,不用一定按照历史教材所设置的教材章节来进行教授。在历史教学中,要选择同当下现实形势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学会正确对待历史问题,能够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当下的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五)加强教学改革

历史课程、历史教学内容的改革,能够直接反映历史教学的教育目的、教育思想,历史的教育观念能够体现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因此,在历史课程的教授中,教材的地位非常重要,编好教材是提高历史教学的关键。中职学校的历史教育在历史教材的使用上要大胆创新、勇于尝试,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历史的电子教材,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创新。在编写历史教材时,要打破常规,使用专题的形式来进行教材的设置,增强历史学科的统一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比如历史的发展、政治的变迁、历史人物等等不同的专题,同时结合当下的形势政策,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发展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知识能力都能得到和谐地发展。

三、小结

在职教改革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在学生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更加充满智慧。中职学生的学习阶段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潜能无限,智慧是国家和公民的共同财富。在中职教学中,应综合各种资源,针对性地进行历史教育,探索新思路、方法,为社会提供综合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云. 充分发挥历史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以油画《与但丁讨论神曲》在教学中的运用为例[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

[2]杨杰. 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理论界, 2008(09).

[3]邓李赟,史向军. 略论历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J]. 前沿,2008(04).

中职历史教育 篇7

一、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意义

(一) 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提高中职生文化素养。

当前社会, 网络之风盛行,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 都受到网络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 学生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游戏所占领。学习时间少了, 历史科目的学习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管是什么人, 要想认识一件事物就必须对它产生一定的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采用了故事化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就是历史教师根据自己所教授的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年龄特征布置不同的历史课本阅读任务, 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历史故事, 灵活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从各种不同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养成主动学习历史的好习惯, 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 对于历史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体现故事化教学的优势, 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积淀。

(二) 营造良好的历史科目氛围, 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较快, 要让他们主动学习, 老师应给学生做出好的示范, 在课堂上主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历史科目学习情境, 从而把学生全身心地带入到课堂, 让历史文化的魅力感染学生。随着学生了解的历史知识越来越丰富, 他们就会对事物有更加理性的认知, 就会主动探索各种历史现象, 提高自己的民族优越感, 促进中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 精心选取拓展历史材料, 让学生感受优秀的历史文化。

通过故事化历史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让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其他人讲述的故事进行评价, 然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在学生准备历史故事之前教师应选取合适的历史题材, 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又能吸引学生。在给学生选取历史题材故事时, 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性, 不能够盲目选择。教师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 选取与课本知识有一定联系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讲述。这样的教学, 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 又让学生在讲故事的氛围下学习到历史知识, 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故事化历史教学, 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 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二、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策略

(一) 采用多种形式给学生呈现一种有趣的形象世界。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历史文本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感受, 而中职历史课程其实是一种非常有趣、有感情、有情境、可感受的世界。教师在讲解历史人物时, 可以通过PPT放映相关主人公的故事片段, 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 让历史文本更加形象化, 凸显人物的形象特征和人格特点。或者老师在讲解历史事件的时候, 通过多媒体放映一些古代战争的历史大片, 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一种情感的冲击, 从而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提高他们对历史科目学习的兴趣。比如, 讲解鸦片战争时,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影片, 播放完毕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述一下整个战争发生的所有背景, 让学生懂得一定要吸取历史教训, 铭记国耻。

(二) 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历史故事人物, 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科目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捷径, 要增强中职历史科目的教学效果, 就应该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首先, 老师应对历史科目进行选取, 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从而主动自觉地对历史课本进行阅读, 提升历史科目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在讲解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一历史故事时, 可挑选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不同的人物角色, 然后在教室中设置相关的场景, 让学生按照故事情节来扮演。这样, 学生就会融入故事当中, 形成一种好的学习氛围。角色扮演可以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对于发挥历史科目的教育功能有很大的帮助。

(三) 运用故事化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文本。

为了让学生对于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中职历史的内容都是教材编者和专家精心挑选的。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这些历史知识对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大有裨益。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体验、感受文本, 同时引导学生对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回顾, 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例如, 在讲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时, 可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抗战中发生的历史事件, 也可多给学生讲一些中国共产党及毛泽东如何领导全民抗战的故事, 从而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说出他们一节课的收获。在学生对历史故事有所感受时, 便实现了历史教学目标。

(四) 为学生创造历史科目学习的平台,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家对于教学主体越来越多地由教师转向了学生, 他们的学习不再主要依靠老师的教授, 而是越来越多地主动学习。时代在发展, 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境界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学生对于历史科目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 而新课改以后要求教学更多地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 不仅让他们自己讲故事, 还可以让他们以更好的方式与别人交流。例如, 教师在讲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时, 可以让每个学生讲一讲自己所了解的抗日战争及其中的一些小故事跟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学生对于抗日战争就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不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播, 还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体现, 实现了历史科目的教育功能。

三、结语

中职生历史科目的学习, 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还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新知识, 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有很大的帮。新课改要求学习过程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及时加以引导, 对于中职生的历史科目教学更应如此。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增强教学效果, 提升中职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更好地发挥历史科目的教育功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的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变化中, 而且社会的进步越来越要求学生全面地发展, 在中职学校开设历史选修课程, 加强对历史教育功能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意义日渐显著。如何有效地提高中职历史科目的教育意义, 让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得到提高,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乃是当前中职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职学校,历史教育,意义,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永生.增强中职学校历史教育功能的意义及方法探讨.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6 (03) .

中职历史教育 篇8

关键词:中职生,历史教学,人格教育

由于当前的中职教育没有门槛, 因此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大多是中考成绩偏低的学生, 中职生整体素质明显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不仅表现在学习上, 更表现在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人格素养等多个方面。大多数中职生缺少信念理想和进取精神, 个别学生自由散漫、不守校纪、举止粗野, 有打架骂人、吸烟酗酒、迷恋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习惯, 甚至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作为职教工作者, 面对这些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 如何在教给他们知识的同时, 有机渗透人格教育, 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帮助他们重拾自信, 具备健全的人格特征, 就成为每一个科任教师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

尤其是历史教学处于人文学科的核心地位, 在学生人格教育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重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殊优势, 把人格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竞争能力, 成为生活的强者, 是广大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 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历史教材这一载体, 有效开展人格教育, 帮助中职生形成健康人格, 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品行基础呢?笔者从事历史教学多年, 愿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与大家交流。

一、挖掘历史学科资源优势, 培养中职生健康人格

众所周知, 历史学科称得上是一门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蕴涵着丰富人格教育素材的人文学科, 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历史知识浩瀚无边, 历史内容包罗万象, 教师要精心挖掘历史教材的资源优势, 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塑造学生健全良好的人格,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之效。如利用书中邓世昌、徐骧、戚继光、杨振宇等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孔子说:“不学礼, 无以立”。讲文明、有礼貌、懂礼仪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给我们提出的要求, 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 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也表现了一个人的高尚情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中职生人格可塑性强, 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历史教育资源的优势, 使学生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氛围

培养中职生的健康人格, 需要反复地磨炼、培养和健全。在历史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行为习惯、心理特点、认知结构、年龄层次等,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课前5分钟小故事、历史知识抢答赛、历史小短剧表演等,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接受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之外, 教师还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师生间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 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 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三、注重教师自身人格塑造, 以自身人格魅力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教师本人就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 是巨大的教育资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人格是否健康, 师德是否高尚无不直接关系着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塑造。尤其是历史教师, 更要有高尚的师德、纯洁的师魂、强烈的责任意识, 高度的使命感, 以育人为己任, 热爱教育, 热爱学生, 用师爱的暖流去开启学生的心扉, 用高尚的师德去教育学生, 引领学生, 感召学生。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 要有健康稳定、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才能更充分地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 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特征。实践证明, 良好的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胜过任何一种教育方式。

总之, 历史教师要学会在做好“经师”, 即传授学生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 还要做好“人师”, 即要善于挖掘历史教学内容中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 关注学生的思想健康, 更要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渗入人格辅导内容, 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邵建新·浅析教师的人格魅力[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3) ·

[2]于友西, 等.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中职历史教学方式新探 篇9

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 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已逐步提高。他们的英雄主义情结及好奇心理, 对过去的探索及对未来的追求, 都为激发他们学好历史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刺激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挖掘和发现史实, 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因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吃透课程标准, 改进课堂教学

中职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提出了历史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教学过程和史学方法的培养, 教学评价不只是看结果, 更重要的是看过程, 即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格的养成;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营造浓郁的历史氛围, 让学生走进历史, 感知历史, 亲近历史。

二、充分利用资源,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 一支粉笔, 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 多利用现代教具, 如挂图、录音机、投影仪、多媒体等, 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 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 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其中教材上图文并茂的插图常是教师教学疏忽的一个地方, 需要我们多加揣摩, 多利用。

历史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授学生历史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透过历史事件分析、重新熟悉现实问题的能力。我采用了先进的电化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 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画面, 引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一国两制》时, 让学生看录像《百年中国》的纪实片段;讲《重庆谈判》时, 播放电影《重庆谈判》片段, 等等。电化教学直观性强, 创设了历史情境,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热情高涨,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 我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在愉悦的情境活动中, 发挥学生的个性, 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上课中运用毛泽东纪念章教学后, 学生中出现了一股收集文物的小高潮, 有的同学收集古钱币, 有的同学收集其他领袖的纪念章和邮票, 他们不仅仅停留在收集层面, 而且对收集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

2.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情境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情境教学为学生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学生感悟到自身的主体地位, 明确了学习责任感。

3. 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情境教学为学生创造了锻炼能力的环境, 体现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多种能力得以提高。如在《南京大屠杀》教学中, 要求学生模拟表演大屠杀的场景。这就要求学生阅读大量史料, 整理归纳, 合理阐发, 然后塑造角色表演。通过活动, 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即兴表演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可匹比的。

4. 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得以开发。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 教师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 形成了学生自我组织和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多向交流关系。通过创造活动, 学生勇于探索, 敢于标新立异, 同时不断拓宽思路, 开创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去获得创新成果。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学史使人明智, 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的开放与融通上做了一些尝试。如讲授“戊戌变法”时, 确定了以戊戌变法为重点教学内容, 用以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熟悉人生价值的教学目标;在思维能力培养上, 与学生一起就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 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历史上里程碑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 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为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 我对教材的知识内容大胆地进行了取舍。从教学实践看, 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思维活跃, 在探讨历史问题的同时把握和理解了重点知识, 练习了历史思维能力, 从活生生的历史中受到了做人、行事的启迪。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中职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评价历史教学, 不能看学生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 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 我展开课堂讨论, 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我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如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有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 撰写历史小论文, 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统计成绩。历史书面考试也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 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

五、提高自身素质是历史教师永远的追求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一要不断夯实自身学科知识基础, 并根据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更新知识。历史学科的知识面非常广, 只要是过去发生的几乎无所不包。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吸收知识, 使自身的基础越来越宽厚,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和提问时的材料, 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永远保持吸引力。二要切实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锻炼, 如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解释说明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的能力等。三要转变观念, 明确教师在新形势下的“角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 教师的角色应从信息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 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领导者, 学生理智、社会和情感方面的指导者。由于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及其独特功能, 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效益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授课艺术, 这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改革历史课教学的必由之路。

中职学生应该了解点历史 篇10

一、应该了解一点家乡史

家乡是一个人的根,无论走到哪儿,家永远是心底最想念的地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家乡都不热爱的人,如何谈得上爱人、爱国。因此,中职生懂得一点家乡史,知道家乡的过去,知道家乡的发展,知道家乡的奋斗,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离开故乡是为了更好地回到故乡”的情感。况且家乡史是最亲切的历史,也是最容易让人接受和感悟的历史,了解家乡史才能更好地建设故乡,每一个人将自己的家乡建设好了,整个国家就会更加繁荣昌盛。

二、应该了解一点爱国史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无数次的坎坷,始终傲然屹立在东方。是什么力量使她拥有不屈的脊梁? 历史的每一页都在告诉我们,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因此热爱祖国,首先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

作为中职生了解的爱国史,可以选择中国近现代史。因为这段历史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近,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反映得比较多。他们对这段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了解得也比较充分,因此选择这段历史可以增加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使其更加容易领会我们祖国的建立是通过无数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才成功的。了解这段历史,对于中职生爱国情操的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段历史会提醒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他们,牢记先辈的奋斗和牺牲,牢记曾经的国耻,懂得只有国家强大,才谈得上个人尊严。国与家,家与“我”,是紧密相连的。

三、应该了解一点科技史

当今世界是科技的时代,中职生了解一点科技史,懂得科技的发展历程,知道科技的日新月异,才能避免故步自封、自高自大。了解一点科技史,才能懂得科技的重要性,才能知道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懂得我国为什么要提出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才能懂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只有了解科技史,才能充分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短板,才能找到科技发展的真正道路。中职生不能再把自己定位为企业的流水线的一个“逗号”。要在生产实践中懂得科技创新,就像李秀丽、许振超、邓建军等人,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四、应该了解一点名人史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应该选取中国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可以从一些著名的商帮中选取,比如徽商、晋商以及泰州 ( 海陵) 本地杰出人物的事迹。通过讲述这些人物经商的艰难,创业、守业的艰险,尤其是古代掌柜和东家之间那种彼此信任、生死与共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从业的道德以及对职业的忠诚。

同时也可以选择本地域、本城市的名人奋斗创业的案例作为素材来讲,其中尤其是从中职学校走出的成功人士的案例更要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业激情。

以古知今,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职业人的优秀传统,提高他们的职业意识。以今知今,可以激发他们的潜力,点燃他们的自信,从而开创出自己的天地来。

当然,根据各个学校的校情、学情以及各个地区的差异,中职学校可以科学合理地开展历史校本教材建设,开发一些学校史、企业史、创业史等。总之,让中职生学习历史不是为了考试和升学,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意识和创新能力,懂得爱家、爱校、爱国,懂得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样的历史教育,才是中职的历史教育。

摘要:中职教育中缺乏历史学科的设置,这已成为制约中职生人文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长远发展来看,不利于中职生的成长。历史教育可以提升中职生的责任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以“了解点”为切入口,让中职生了解点历史知识,由浅入深,逐步渗透,让中职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上一篇:感应电压下一篇:生物教学亟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