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理兴趣培养

2024-07-24

中学生物理兴趣培养(精选十篇)

中学生物理兴趣培养 篇1

造成这种状况的出现, 究其原因, 不光是因为学生自己, 还与教师的教法有关。其实, 物理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他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 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感受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 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从而使学生精神振奋, 兴趣盎然, 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学习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 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物理”, 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而且对人的终身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创设问题情境时, 可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将学生带入求知情景中。在讲惯性时, 我先提问:坐公交车时, 司机突然刹车, 乘客会怎样?学生此时会回忆自己遇到此现象的情景, 回答说“向前倾”, 紧接着我提问“为什么呢?”此类现象学生非常熟悉, 但要按常规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教师做有心人, 通过合理创设情境, 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打破传统的教育思想, 让师生交往在更融洽的氛围中互动, 打开学生的心窗, 走进学生的心扉, 师生共同搭建丰富的情感世界。老师的话语, 像淙淙的小溪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 拨动学生的心弦,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扬起他们学习的风帆。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 要帮他闯过难关, 赢得自信。在学生成绩不好时, 不能放弃他们, 要在关键时刻伸出友谊之手, 帮助他们。教师要在亦师亦友的学习氛围中, 关心学生, 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发现自己的优点, 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 激发学生因惑质疑, 让学生产生悬念, 进入一种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 这样学生会“打破沙锅问到底”, 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兴趣。当然,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 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当学生解决了教师所设的疑问, 并获得了老师的肯定评价以后, 内心会是何等的喜悦。对于没有解决出问题的学生, 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他们, 从中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让他们慢慢地发现物理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4. 教师要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和素材。活泼的语言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药, 而生动的素材又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 选择适当的素材, 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才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 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5. 增添一些小实验。在评讲练习时, 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 枯燥无味。此时可增添一些小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增添课堂学习气氛。例如, 两个磁体中的两个异名磁极相互接触后, 被吸在这两个磁极上的铁钉将会怎样?我先让学生来回答, 再通过实验演示一下, 磁极接触后, 铁钉掉下来了, 为什么呢?原来两磁体不同的磁极接触后又成一个条形磁体, 磁体两极较强, 中间较弱, 通过小小演示, 同学们不仅印象深刻, 而且也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6.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掌握教学技术。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是无法完成教学要求的, 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展示, 借助多媒体教学, 图文并茂, 内容上顺理成章, 深入浅出, 将枯燥的物理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 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使抽象的问题现象化、具体化, 学生学习由外而内, 由浅入深, 由感性到理性, 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

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2

一、课题来源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忙于脱身。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有机结合,是提高物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对物理学产生了厌烦情趣,学习不投入。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这是教学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值得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

因此“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个研究课题是从教学实践中迫切解决的问题转化而来的。

二、选题策略

1、价值意义:此问题是从教育实践中来,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它的应用价值在于解决现实问题,用于直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2、可行性:此问题是可以研究的,是可以解决的。研究人员不需要很高的科研知识能力,一般教师、教育研究及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本科生都可以参与研究。研究条件有可行性,可选取典型的中学进行调查研究。可以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学生成绩来进行研究。

三、研究思路

1、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法、目的、小组人员工作分配;

2、了解当前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到图书馆搜集相关调查报告,上网查阅有关信息;

3、了解学校周边中学的相关情况,挑选有代表性的班级进行物理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

4、与老师交流,了解他们在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希望物理课堂是什么样的,物理学习是什么样的。

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3

一直以来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实验作为物理学的基础,必然成为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兴趣的培养首先要从物理实验开始。

一、用演示实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课堂演示实验

中学物理实验中,课堂演示实验大大超过学生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能否成功,不但直接影响着当时讲授知识的学习效果,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实验成功率的追求,如果实验不成功就会让学生轻视实验的作用,降低实验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现象新奇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到好奇及疑惑不解,从而急于弄明白“这是为什么”,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引入到课题中去。如在初二物理浮沉条件这节课时,有段孔明灯的介绍,为了让学生们产生感性认识,我自制了一套简易实验装置。用一根很细的铜线将塑料袋的口连上,在铜线的中央系上一小搓酒精棉花,然后用两个手拎住塑料袋的底部两边,使塑料袋口朝下,点燃酒精棉花。一会儿,同学们看到这只大塑料袋离开我的手徐徐上升。实验在其他的班级也都做了,效果非常好。每次做这个实验时,教室里的学生一开始都比较好奇,但同时更表示怀疑,而当实验成功时,他们都显得非常兴奋,甚至有些同学在下课后还主动跑到我面前,请教制作的方法。

所以课堂演示实验演示时,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探求性.还比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时,学生在前阶段学习中就学过了欧姆定律,做过了类似的实验,而为了能把学习引向深入,可以采用大型示教电表,分别电流表内接和外接去测量同一只电阻的阻值,测量结果却相差较大,使学生感到困惑,学生的思维迅速地被激发,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2.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中,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重要因素。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尽人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环境中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却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分组实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新课标(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也知道演示实验存在一定的弊端。它可以为学生提供认识材料的过程,却无法代替学生自己探索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支点,做任何事情,没有兴趣最终是走不远的”。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因此,用学生做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在分组实验中运用对比实验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引入“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知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对比的分组实验:为了证明大气存在压力,我指导学生进行了分组实验。A实验(1):取下橡皮帽,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把活塞往外拉。现象:活塞轻而易举就被拉出来。(2):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部,口朝下,用橡皮帽堵住出口,把活塞往外拉,这时可以看到,活塞怎么也拉不出来。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新奇,也产生了疑问。B实验(1):将一已无牙膏的牙膏皮放入水中,看到牙膏皮沉入水中。实验(2):将该牙膏皮用小筷子捅成空心的,用小帽盖好,放入水中,看到牙膏皮竟然浮在了水面!同一个牙膏皮却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学生疑问更大了。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比较了两次实验的异同。学生会发现A实验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的出口后的一方没有接触空气,望外拉时活塞则受到另一方空气的压力,怎么也拉不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到大气压力的存在。

从上面可以看出,分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在初中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分组实验,唤起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和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不断探索、不断求知的强烈欲望。

三、利用课外探究小实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种事物充满兴趣的时候,对与之有关的知识的接受往往迅速而且印象深刻。课外探究小实验比纯粹的书面作业更有利于激发兴趣。当他完成某项探究任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同时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就会更加的关注。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了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4

一、引导学生入门, 凭借实验引入学习兴趣

八年级新增了一门学科———物理, 对于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 往往会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 如果不及时深化, 就会很快淡化。这就要求教师上好第一节课。例如通过实验:“鸡蛋浮起来了”、“冷水浇灌停止沸腾的水, 水又重新沸腾了”, 这些实验虽然很简单, 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 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等, 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不仅有意思, 而且有用处, 为以后学习好物理开个好头。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激发学习物理兴趣

兴趣会对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因此,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 与他们同谈心, 同欢乐, 共忧患, 关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取得师生间的互相信任, 和学生打成一片, 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能喜欢教师, 听从教师的教诲。

三、加强实验教学, 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新课程理念提出, 对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 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 不要轻易以“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和“实验费时又不出效果”而放弃实验。“我听了, 忘记了;我看了, 记住了;我做了, 理解了! ”这是对实验与掌握知识的关系的通俗概括, 搞好实验教学必然事半功倍。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 都喜欢去实验室实际操作。因此应加强实验教学, 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提高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 让四位学生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 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同, 当四位学生都测量完以后, 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 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 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作用。此外, 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 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 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坚持强化训练, 启发学生思维

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 如:开始学习单位焦耳 / 秒这些知识时, 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 “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 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这对于刚跨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激活学生思维, 并侧重对学困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 减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困难。

在教新课前, 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 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 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 在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再做作业, 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 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五、引导学生理解, 加深对概念的掌握

在教学中, 有许多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 如果稍不注意, 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加深对定义、定律的理解。例如, 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 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 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去理解, 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 在教学前, 可以结合生活实际, 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 如在学习惯性之前, 让学生回忆坐公共汽车, 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 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 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六、注重学用结合, 运用物理知识

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 觉得很好玩, 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 回答问题时总是答不到点子上, 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 把物理学活学透, 做到运用自如。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5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阶段所学的物理知识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方法和途径有: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制造学习上的悬念,引起认知冲突,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即时给予成功的满足.

作 者:罗颖秋 段太明  作者单位:罗颖秋(中山市技工学校)

段太明(中山市第一中学)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物理   兴趣   联系   悬念   冲突   刺激   成功  

浅谈中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 篇6

中学物理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加上学校的实验条件有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已成师生的共识。不少学生对物理从当初的想学到怕学以至厌学,逐渐失去了对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本人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设计好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灵活的选择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一)讲故事导入

物理知识的很多内容都有相关的历史事件、名人轶事或趣闻笑话。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从中选出精彩部分用于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如,在讲《浮力》一节时,“王冠之谜”的故事就能引人入胜,同时给学生以人生的启迪。

(二)做实验导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通过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可使课堂教学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一节时,可以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杯口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这样一来学生很自然地就对这节课内容的感兴趣,并且实验现象也让学生对大气压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悬念导入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在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四)常识导入法

物理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科学,让学生感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欲的目的。如讲光的折射一节时,老师可以讲述渔民叉鱼的经验;讲蒸发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游泳后从水中爬上岸会感到冷。对于这些现象,学生都比较熟悉,但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老师一提,就点燃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因此,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情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运用比喻法,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

比喻法是一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选用恰当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概念、原理或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可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的作用。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或现象与物理概念等作对比,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可这样比喻:你们班五十人,在教室里显得很挤,容易产生碰撞;而当把你们放在大礼堂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小了。

(二)风趣幽默的语言,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风趣、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情感

布卢姆指出,学习结果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学生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并达到规定的标准,在心理上会有一种满足感,受到积极的促动,那么他们会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想继续学习下一个学习任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促动,增加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进而增加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针对问题的难易度,叫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稍为简单一点的问题,可以叫那些成绩

中下的学生来回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稳住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信息量日益增大,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多媒体计算机使图、文、声、像集于一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建立在实验基础上。中学阶段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规律的探索实验不能重现。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模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和规律。如a粒子散射实验,可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现出整个实验过程,并动态模拟从装有放射性物质钋的铝盒中不断有a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度少数a粒子偏转角超过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看过a粒子散射实验的动态模拟过程后,师生再共同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探索原子结构。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下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过程、现象,深刻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7

学生一旦对物理产生了兴趣, 那么在他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愉悦感, 并且对解决物理学习中的难题有着强大的欲望和动力。所以, 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兴趣。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从自身行为、教学和实验做起。

一、“以德服人”, 有品德的老师上的课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什么是师德”, 正确地说, 师德应当就是教师的公德, 是教师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 应当具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和作风, 以防道德败坏。只有道德高尚、作风正派的老师, 才受人尊重, 也只有道德高尚、作风正派的老师的所传所教, 才能让人信服。

现在有一些老师利用职务之便, 暗示学生或家长去其家中补习功课。不去补习的学生便会在课堂上受到冷遇, 在考试前故意泄题给参加补习班的学生, 让其看上去考得很好;还有一些老师则会调查学生的家长的职务及社会关系, 然后根据自身需要向学生家长提出要求, 等等。这些现象普遍存在, 试问这些老师站在讲台之上何以面对广大的学生, 何以面对老师这个称谓?所以, 只有品德高尚的老师所讲的课程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让课堂丰富多彩

大部分的课堂只有前面15分钟是有效时间, 在这一段时间内, 学生注意力集中, 学习兴趣很浓。由于受到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的影响, 后30分钟学生大多都已经开始神游。如何设计者后30分钟的课堂教学呢?如何才能让学生整节课都兴致盎然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引进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给我们提供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 感官上的刺激能加深学生印象,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把实验引进课堂。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趣的小实验, 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不仅能展示物理规律, 还能缩短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不仅是一门课程, 更是对日常生活的科学指导。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 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提出问题是学习探索的开始, 是学习兴趣的萌芽。作为老师, 一定要把握好学生每一次提问的机会, 因势利导, 鼓励大家进行讨论, 并在最后大家提出的观点中作出总结。这样, 枯燥的物理课堂会变得生机勃勃,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三、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培养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1) 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能巩固他们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课堂上的教学往往很抽象,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能让学生从感官上具体地认识物理现象及其内在规律和含义, 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也能提高他们的兴趣。

(2)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学生时代只是一个阶段, 更多的角色是毕业后走向社会的人生。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现实社会的工作生活中, 不能动手的话, 那么他能考再高的分数、能背再多的公式定律, 他都不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同样, 他也无法获得生活上的愉悦, 让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提高其探索物理奥秘的兴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自主创新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为了社会主义建设, 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 为了给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创新, 提高他们探索物理奥秘的兴趣。作为一名物理老师, 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实验环境, 只要学生能提出想法, 我们就要尽可能地提供条件让他去操作。

(2) 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学生可能有些想法, 但这些想法可能还不成熟、不完善, 那么我们就要努力的帮其完善, 让学生的想法可以实现。

总之, 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首先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受人尊重的老师, 其次我们要让传统的、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提高学生探索物理奥秘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8

一、上好第一堂物理课的重要性

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 总是存有好奇心, 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必须上好第一物理课, 要精心准备, 设置一些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的问题, 去吸引学生主动地学习。例如, 给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 提出为什么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 会出现七种颜色的光?让学生看到现象的同时留下思考的问题;再有, 用滚摆做能量的转化的实验, 滚摆下降又能上升, 为什么呢?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你能用手抓住空中飞行的子弹吗?学生肯定说不能, 可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位飞行员就能像抓昆虫一样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 这是为什呢?通过设疑恰当地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引发思维, 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欲, 最后告诉学生这些问题都将在我们的物理课中得到解答, 把学生真正带入学习物理这门课的热情中。

二、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喜欢实验, 特别喜欢能自己亲手做实验。满足学生这种迫切需要的心理, 同样是激发、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 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 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为了使实验探究深入一层, 更进一步, 我们成立了学生专题探究实验中心小组, 把每班40人分成4个中心实验小组, 定期召开会议, 布置任务,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于是我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每天我们都要骑自行车上学, 我们希望公路宽一点好、还是窄一点好?多数同学回答是:“宽一点快, 没有拥堵现象, 很自由啊”。这就对了, 公路越宽不就是阻碍越小吗?就像刚才讲到的电阻, 横截面积越大, 阻碍作用就越小, 电阻就越小, 这就是成反比。经过这样举例讲解之后, 同学们很快就懂得了这种关系。既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 而且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把学习物理的意识与生活实践挂起钩来, 不仅兴趣高、动力大, 而且学习得生动、扎实, 因此在教学中, 应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从现象中感悟知识, 从而使记忆深刻、学有用武之地。例如:在讲电学时引入“油罐车为什么拖一条长铁链?在干燥季节里黑暗中脱下衣服往往会看到火星闪烁, 这是什么现象?”讲解牛顿运动定律时引入“为什么苹果会落向地面, 而不说地球向上碰到苹果?”等等。通过引导, 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在学习“力、物体平衡”之后, 让学生研究“菜刀上的力学、自行车靠什么前进”;讲解电磁学时引入“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工作?”的等等。还应根据中学生“少年多志”的特点, 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宇宙航空、激光、超导、高能物理方面的科技前沿知识及信息, 这样, 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结构上的疑点, 保持其学习兴趣。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 人类靠视觉感受到的东西比凭听觉感受到的东西在大脑中形成的印象更为深刻,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百闻不如一见”的道理。据相关实验表明, 听只能记住知识的15%, 看可以记住知识的25%, 听和看结合起来就能掌握知识的65%, 同时记忆的保持率也明显提高。所以说, 利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的手段, 能生动、形象、具体地把所要讲述的内容展示给学生, 由静态变动态, 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避免了学生的机械性记忆, 因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如, “时间和路程的计算”中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 “电学”中电路图的变化, “光学”中光线的传播以及改变, “力学”中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变化, 力的图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研究等等。利用多媒体创设一种新颖别致的探究情境, 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激起他们渴求答案的迫切心情和继续学习的动机, 实现并达到自主探究的目标, 拓展学生的兴趣面,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现象、物理定律都可以用实验加以演示, 这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发生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 学习这门课程就有了内在的持久的动力, 这种内因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 兴趣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9

一、物理教学联系生活, 使学生感觉 亲切

物理研究的是我们周边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原理, 它的研究对象并不晦涩抽象。在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并且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明白“生活处处有物理”, 这样学生才可以从心里缩短与物理间的距离, 带着一种亲切感去学习。比如, 在学习摩擦力有关知识时, 教师可以列举平时走路时路况不同走路感受不同这一我们常遇见的例子, 让学生回归生活, 深入感受摩擦力。

二、重视实验学习

实验是物理学习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当前, 在很多教学中存在教师一味注重书本理论却忽视实验教学的现象, 这种教学方法是不正确的, 它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加透彻清晰地了解知识点, 还不利于学生实践思维的养成, 甚至很有可能培养出只会“纸上谈兵”的学生。在学习中, 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一步了解知识点, 将书本理论立体化、形象化, 相比较于教师的说教, 实验有时显得更有说服力。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要摒弃那种只重理论不重实验的观点, 要进行适当的实验教学, 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真知灼见。

三、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在学习中, 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 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 并能够采取正确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应做的不是对知识点的讲解面面俱到, 而是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在提供指导的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 让他们有机会去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探究。在自己的探索发现中, 学生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 积极学习, 同时也会在不断的收获中得到物理学习的兴趣, 不断前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10

所以,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至关重要。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物理学史教育,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展历史的科学, 在物理教学中, 用生动事例把物理科学理论的建立、发现的过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展示给学生。在介绍一些耳熟能详的物理学家的生平, 各学派间的争端, 以及尚未解开的物理课题时, 我发现全班学生都听得很认真投入。这样在吸引学生的基础上,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

例如, 阿基米德在浴盆里发现了浮力定律, 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 奥斯特在上课实验时无意中移动了小磁针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等。对这些科学史事的学习, 消除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 拉近了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了他们把对科学家的崇拜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同时, 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的动人事迹, 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监禁, 居里夫人为研究放射性元素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等。这些科学家不畏艰险, 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 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所以, 在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树立学生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

二、物理联系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课程的生活化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让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有效地融合起来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生活化教学, 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 将知识放在生活背景中学习, 使物理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例如:最近各大城市的“雾霾”现象很严重, 包括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连续的雾霾天气。针对这一现象, 我及时向学生进行了解释。“雾”和“霾”是两种现象。学生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章时, 熟知“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而“霾”的话则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还有雾霾天气所涉及的PM2.5这个物理量, 学生也觉得很神秘。于是我解释到, 这其实就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悬浮物, 正好和长度测量这节内容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揭示了现象的本质, 使物理知识联系实际, 应用于现实生活, 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加强实验教学, 强化物理教学的实验性, 让学生在实 际操作中感受学习乐趣。

1.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的基本方式是由个别人演示实验过程, 如何让大部分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呢? 主要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选择实验器材时, 尽量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物品, 既让物理联系生活, 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做起演示实验来自然会觉得有趣得多。例如:气体压强实验的易拉罐, 光的反射现象中的激光笔等完全可以让学生准备。

然后, 实验时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上讲台做演示实验, 接着来个“找茬”比赛。何谓“找茬”?就是让台下的学生纠正实验者操作上的不足和错误。这样看实验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被调动起来。

最后, 在演示实验结束后, 可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2.学生实验

物理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 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做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很重要。

首先,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把一些看似简单、似懂非懂的现象, 用描述或演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前, 我让学生拿着凸透镜观察远方的景物, 学生会看见景物呈倒立缩小的像, 觉得很新奇。紧接着我又用一个台灯, 透过凸透镜, 在墙上呈现了灯丝的像, 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下面的学生实验做好了铺垫。

其次,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提高实验兴趣。

新奇的实验导入, 可以短暂地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学会了对物理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 能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并完成探究, 从中得到的兴趣就是持久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产生“我也可以做”、“我很想试一下”的探究欲望。 [3]

最后, 学生分组进行课外实验, 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 好学, 好动, 富于幻想。利用这一特点, 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活动很有好处, 如进行“纸锅烧水”、“水果电池”、“筷子提米”等小实验, 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现象的新奇, 又能使学生巩固课堂知识, 这些活动都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培养师生情感, 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是培养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的感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首先,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理解他们。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你, 喜欢你所上的课,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 他们就会在这种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其次, 要了解学生特点, 拉近距离, 激发兴趣。

现在的学生, 不喜欢孔夫子般的教条。他们开放、活泼、要求公平。所以, 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心理,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声音的特性时, 我列举了学生喜欢的明星“周杰伦”、“韩红”, 学生觉得有亲切感, 也很感兴趣。

最后, 用多样化的课堂形式, 丰富幽默的语言, 吸引学生, 培养兴趣。

墨守成规的教法已不适应现代教学, 多样化的课堂形式才会受学生欢迎。在讲授物理知识时, 我不会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点和实验。学生喜欢幽默的老师, 偶尔与学生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讲一些物理有关的小笑话, 学生会更加喜欢老师, 自然也就喜欢上物理课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灵活应用物理学史教育, 精心设计物理实验, 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 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摘要: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灵活应用物理学史, 精心设计物理实验, 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等激发学生兴趣, 用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 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物理学史,实验,生活,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谢邦同.世界经典物理学简史.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8.

[2]李新.《教育学文摘》.2013年6月总第87期.

上一篇:算法的多样化下一篇:高职人才培养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