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024-05-11

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精选十篇)

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篇1

关键词:体育,创新训练,项目,设计

通过对体育创新训练项目设计探讨, 了解完成体育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撰写等工作。希望对当代体育专业教育工作者完成体育创新训练项目设计有些许借鉴。

1 体育创新训练项目团队成员要求

(1) 团队成员要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素质为目标, 为提高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做出贡献。

(2) 负责人要是从事学生就业和教育培训工作的专家, 长期从事对学生的就业课程培训, 职业规划, 就业选择的指导。负责人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 团队成员都有丰富教学经验, 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和学生辅导员工作, 关心每一位学生, 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能力的培养, 关系每一位学生的就业, 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出了较多的经验。

2 项目设计示例 (项目现状分析、基础、依据、创新训练意义及目的)

在体育创新训练项目设计中要设计几个培训就业项目, 要求培训就业项目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针对性强, 专业性好, 容易吸引大量消费者, 并且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在市场能进一步的扩展经营范围, 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专业性、系统性的权威培训机构。下面示例二个体育创新训练项目来一一阐述。

项目一:校园瑜伽班。

项目现状分析:在培训班开设初期, 主要是通过开设宣传点, 派发宣传单为主要宣传手段, 参与到项目的人寥寥无几。后来经过调查分析, 对后面来上课的同学的咨询, 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了解培训班的方式, 发现只有两种: (1) 看到宣传海报, 进行电话咨询。 (2) 通过朋友的介绍, 进行了解。但培训班处于刚成立阶段, 在学生中的影响甚少。

通过指导教师的指点, 了解各种宣传方式, 开始团队参与, 采取兼职的方式, 团队每人都给予报酬, 分配工作任务, 到各寝室进行宣传, 并对参与报名的同学, 采取团体报名有优惠的方式, 吸引了同学的注意。这一年, 校园瑜伽班终于在学生中传开, 逐渐走向了正轨。

为避免了教室冬天寒冷的问题, 现吸取俱乐部各种上课以及经营模式, 增开设有健美操课程, 健美操为动态课程, 解决了这一问题, 持续经营。

项目基础及依据:师范学院, 学校女生居多, 市场前景非常好, 瑜伽不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 它可以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 控制心智和情感, 练习者可以由内而外焕发能量与光彩。同时提出了“柔性服务口碑相传”的经营理, 力争实现因材施教。从更为长远的角度来看, 这是门综合博大的健康学科, 目前仅被开发了以哈他瑜伽为主导的体式练习。而对于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来, 健康产业的市场需求是空间巨大, 比如瑜伽理疗、心理疏导、静坐冥想、身体疾病治疗等。

创新训练的意义及目的:第一, 我们大学生可以在增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 积累社会经验和阅历,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第二, 有能力的大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培训班的管理和经营, 自主创业。第三, 推动学校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进一步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第四切实提高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项目二:健身教练培训班。

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成人每天需要工作, 锻炼的时间不多, 可孩子有时间只要家长意识到了锻炼的重要性, 就算自己锻炼不到, 或没时间锻炼, 他们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当然多数家长不会选择非常暴力以及竞技性非常强的运动, 而是更倾向于即锻炼了身体, 又锻炼了心理, 同时还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气质体育锻炼项目。这也是为什么跆拳道、瑜伽等项目在我国发展迅猛的原因, 所以我们体育人有市场、有前景。

项目基础及依据:团队以专业的指导老师支撑, 整合各个舞蹈、武术、健美操等社团, 联系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全方面、系统的辅导, 成立一个综合性强、规模大的专业培训班。通过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研究型、项目型学习和设计性。

创新训练的意义及目的:第一,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第二, 结合实际, 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系统思考和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第三, 帮助学生发现、发展各自的志趣、潜力和特长。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项目特色与创新

(1) 大学自主创业的过程中, 让学生对社会工作有一定认识。 (2) 通过自主创业可以为学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锻炼机会和兼职就业平台,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改善大学生“就业难”的就业现状。 (3) 通过我们的项目实施, 逐渐提高团队的知名度。

4 结论

预期成果及交流: (1) 践行大学的办学宗旨, 在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 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办学理念, 同时了培养大学生“三心四能”即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和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谐能力。 (2) 在1~2年内形成规模效应, 有一定的知名度, 通过合理的经营, 能够保证项目的长久的实施。 (3) 对项目实施进行了调查分析, 期望能提出更合理, 更实用的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熊晓蔚, 阎朝兵.高校创新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控讨[J].运动精品, 广西体育科学研究所, 2013 (2) .

[2]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篇2

各高校制定本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项目的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变更、项目结题等事项的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

各高校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自行组织学生项目评审,报我部备案并对外公布。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我部。验收结果中,必需材料为各项目的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我部将在指定网站公布项目的总结报告。

国家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面向本科生申报,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适当安排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的比例,并逐步覆盖本校的各个学科门类。A组和B组高校,要设立一定数量的创业实践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资金,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订)进行管理。各高校参照制订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负责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使用的管理。项目经费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学生项目经费,学校不得截留和挪用,不得提取管理费。

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篇3

关键词:创新训练;创新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3-02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在原“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基础上拓展而来的。教育部高教司于2006年11月设立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首次在国家层面上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旨在通过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计划于2006年开始在部分高校试点,2011年开始,教育部决定把原来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把原来的“创新性实验”一个项目拓展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个项目。

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组织形式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下面简称“创新计划”)是面向本科生(1至3年级学生),以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的形式展开的科技立项项目,一个项目一般限3人参加。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由选题,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设计、准备、实施和项目完成后的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创新计划目前只对部分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开放。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的申请计划直接向教育部提交,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地方所属高校需要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向教育部提交申报计划,再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

二、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目标

教育部最新下发的教高函〔2012〕5号文件明确指出:“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

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1.提高全体认识,做好宣传和申报组织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注重引导学生申报项目和参与训练过程,认真做好项目申报的宣传发动工作,向学生宣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背景、形式、要求、目的和意义等。在申报项目时,力求学生自愿与选拔相结合,一般要求申请者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择优录取,选取创新性强的优秀方案向上级推荐。

2.制定配套管理措施,政策上保驾护航。学校不仅要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活动的开展,而且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使大学生创新计划进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此,可以考虑把创新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参加项目的学生能由此获得一定的学分。对于通过创新计划认定的项目,可替代部分与专业教学相近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学分,通过验收的项目计算第二课堂学分。此外,学校可制定相应的评奖、评优和免试研究生的优惠、倾斜政策,引导和鼓励学生多产出创新成果。

3.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为创新计划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各高校可以依托学科优势,建立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结合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国家或省级教学基地、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实验区等等,建立本科教学与学科建设密切结合的教学体系,推进多层次、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开放学校创新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实施自主型、开放性的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为学生创新训练实施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和物质保障。

4.加强跟踪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对于获得批准的项目,要狠抓落实,切实执行。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工作列入到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的工作计划。组织专家认真做好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听取项目中期汇报,并跟踪后续工作成果。在进行中期检查时,特别要注意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如学生在项目进展中碰到困难,更改题目、更换指导教师等,要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创新计划提供师资保障。鼓励校内教师,特别是有科研项目和科研实力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创新训练和实践,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参加全国经验交流会议,多方接受先进的组织和指导经验,组建一支稳定的、既有科研项目实践水平又有指导学生实践经验的优秀导师队伍,为有效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6.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不断探索新路子。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创新文化氛围,为参加创新项目的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支持有创新计划项目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和共享资源的机会,探索一套从大学生创新计划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四、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创新人才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执行一个项目就能完成的工程,而是需要大学阶段一系列的综合训练培养才能达到目标。因此,高校应该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契机,大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下面我们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几点探索性建议:

1.重视基础教育,谨防拔苗助长。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基础教育。要特别重视大学数学、英语和计算机三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训练。由于学生在大一时就可以参加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很容易导致学生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项目中,导致只重专业、忽视基础的倾向。如果不及时引导就很容易助长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反而容易造成人才的夭折和损失。

2.把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首先,教师必需牢固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引向探究历程,把创新意识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事物,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敢于质疑,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其次,教师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学科前沿的内容不断地注入教学内容中,把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与研究方法带入到课程教学中。

3.搭建多种科技竞赛平台,建立团队式创新活动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科技竞赛平台,如“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等,在科技竞赛平台上,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制作和运行各个环节的技能训练,激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借助各种竞赛或创新训练计划建立相应的竞赛或项目组,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协作完成实际任务。利用学生社团建立各种创新团队,近年不少高校在这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华中科技大学的dian团队、联创团队等都是十分成功的例子[2]。

4.做好拔尖人才的发现、跟踪和持续培养工作。对于从各种竞赛或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要及时发现,跟踪服务,重点培养。对这些学生可以实行特别的精英培养模式,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跟踪培养方案,例如,配备专门的导师、提前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或提前跟着导师做实际课题等等,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拔尖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

[2]从Dian团队到种子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09-115.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探讨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创新能力,高职院校

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江苏省教育厅自2007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旨在推动高校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进程, 激励大学生结合自身兴趣与所长, 积极参与实践创新训练, 提升实际应用专业技能。本文以笔者参与指导的“基于SPD系统仿真船舶压载水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经验为基础, 探讨高职院开展此类项目的过程和建议。

1 组建创新团队

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首要任务是组建合理的创新团队。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 学生在校时间短, 而且大二才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为了保障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延续性与可持续发展, 要构建不同职称结构的教师队伍和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队伍相结合的创新团队。

“基于SPD系统仿真船舶压载水系统的设计与实践”项目由八名学生和三名指导老师组成。项目中的三位导师是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 担任过多年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课程的教学, 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现场实践经验, 并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可以为该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充分保障。

项目中的八位同学由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一名大一学生, 两名大二学生, 三名大三学生组成。八位同学不仅具备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而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 部分成员还具备较强的论文写作功底。由不同年级层次组成的学生团队不仅可以保证项目的延续性, 而且还可以保证较大范围的学生受益。

2 项目立项

团队创建好后, 指导教师提出项目构想, 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引下, 明确成员分工, 收集资料, 分析项目的研究背景确定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1) 课题组搜集课题研究资料, 明确成员分工。通过老师的指导培训和查阅相关书籍, 掌握SPD系统的操作技术、船舶压载水系统设计原理等基础知识。通过查阅文献, 上网查找资料, 了解国内外船舶管路设计的现况及所取得的成果, 从中归纳总结出有效的设计方法, 为课题的训练做好相关理论准备和经验积累。根据小组各成员的自身特点, 明确各自职责, 并制定管理办法。 (2) 通过组织讨论, 选择合适的实船的管路系统为训练对象,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如表1所示。 (3) 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学生自己主要完成, 包括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为提高项目申报的质量和成功率, 在项目申报时, 要做到选题新颖, 预期目标明确,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并组织高级职称的教师或具有项目申请经验的教师对申报的课题进行初评审, 对拟报项目提出初审改进优化和完善意见。开题报告帮助学生理清整体研究思路, 制定研究方案培养统筹的实验设计, 启发学生创新灵感, 引导学生合理分配各类资源。

3 实施过程

3.1 调查研究

为更好地开展本次大学生创新实训项目,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 先对本院2009级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和本专业往届毕业生采用纸质问卷的调查方式, 调研同学们对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课程设计的满意度和需求。确定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在指导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 组织6名同学到江苏域海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大连分公司) 和大连船厂实习调研了3个多月, 向一线的管工师傅学习, 向生产设计的技术人员学习, 增加现场经验, 学习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 了解最新的船舶设计和建造规范。完成调查报告书。

3.2 仿真建模

通过到船厂及船舶设计单位进行实习, 了解最新的船舶设计和建造规范以及常用船舶管系设计软件。通过对这些软件进行对比分析, 发现SPD设计软件操作易学、维护费用低, 便于二次开发, 在国内最具规模的造船企业、著名的设计院所和船舶类院校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了解船舶管路生产设计的过程和要求。因此选用SPD软件为设计平台, 以7000DWT燃油运输船船舶压载水管路系统为研究对象, 根据船舶管路设计和安装工艺规范对其进行仿真建模。如图1所示。

3.3 项目结题

仿真建模过程完成后, 通过总结仿真设计的过程, 建立一套完整的设计程序指导手训。将工作图、管理表整理成册, 仿真模型刻录成盘, 完成结题报告。该训练项目制作出的仿真船舶压载水系统和设计程序指导手册可用于今后的教学中。让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 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同时为学校今后进一步开发船舶管系生产设计教学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 结束语

该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完成了毕业论文2篇, 调研报告1份, 仿真模型1套, 设计程序指导手册1本。其中2篇论文均获得了省级优秀毕业论文2等奖。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及规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精神, 使他们养成诚实、守信、善于沟通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闫茂华, 道靖, 王传斌.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评价与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4) .

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篇5

关键词: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引言

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核心内容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这也是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环节[1]。培养创新型能力人才不仅要学习课堂理论知识,更需要课外实践能力的锻炼。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2]。

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一)定义。

本科生科研训练又称之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是专门为在校大学生设计的一种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项目资助计划,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独立完成的一项研究工作,可以进行实验或者调研等多种研究形式[3]。

(二)国内外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现状。

本科生科研训练在国外起步比较早, 特别是美国。1969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简称M IT) 负责本科教学的院长马戈立特创设了“本科研究机会计划”(The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 [5], 资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或课题。M IT认为, 这一计划是全美国最早实施的本科生科研项目之一。

国内出现较早的就是1996年清华大学实施SRT (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它具有一定系统性和规模化的科研训练。之后, 从1998 年开始浙江大学也开展了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 每年投入经费20 万~50 万元, 每年立项1000 项左右; 中国科技大学于1999 年提出了“大学生研究计划”;这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过程,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的施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5]。

三、依托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开展实践,培养高校创新型能力人才

(一)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宣传力度,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高校充分运用各种媒介渠道进行推广,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负责人的积极动员,加大对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宣传力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该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师生积极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动手能力,营造创新文化,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4]。学校和学院可通过学术讲座、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及报告会等形式,传授学生基本的科研方法和技能,并提前了解作项目应注意的事项,学校对在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上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表彰,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二)依托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或者参与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然后填写项目申请书。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首先,积极引导学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让学生尽早了解所研究课题在科研领域和所在学科的前沿和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科研训练课题紧密结合以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7];其次,指导教师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比如可以让学生制定项目具体的实施方案、项目进度计划、经费预算分配和阶段性成果汇报等,并由项目负责人监督项目进展情况,从而增强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6];最后,学生对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出的阶段性成果和结论,及时撰写成调研报告或实验成果进展报告,指导教师给予具体指导,培养学生文字撰写和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真正达到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以后工作学习奠定基础[7]。

(三)依托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而项目团队成员的组成最好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这就要求项目团队成员之间保持有效、和谐的合作。因此,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团队协作精神,从各个方面协助学生拓宽项目团队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的渠道,使得科研训练项目顺利进展,提高学生对科研探索的信心[6]。学生在参与科研训练计划项目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学科方面的具体工作,必须要求项目团队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配合,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完成,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克服自私自利的思想,并且团队协作精神也是大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所应必备的良好素质[7]。

(四)规范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

学校重视、激励措施到位是开展科研训练计划的关键,学校各部门和各学院在制度建设、经费支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本科生科研训练从项目立项、实施、中期检查、项目结题要进行严格的过程化管理,落实项目负责人、指导教师和管理项目负责人的各项工作,实行项目负责制管理。

为了激励师生参与的积极性,项目结题后,经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终审确认、验收合格,项目主持人及成员给予相应学分,指导教师给予相应工作量的鼓励[8]。科研小组的研究成果被推荐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根据获得奖项的级别,科研小组负责人及成员和指导教师及管理项目负责人应给予相应奖励。

高校重视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实施,严格规范整个项目的管理过程,建立健全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培养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成为新时期社会所需求的创新型能力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林,陆灵云,沈明霞,等. SRT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8-12.

[2]朱丹雁,张翔南,李欢,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在药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实施与展望[J]. 药学教育,2009,25(3):12-16.

[3]沈文飚,袁家明,闫祥林,等. 高等农业院校生命科学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探索与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5,11:81-83.

[4]郝渊晓,周美莉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之思考[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29(6):626-632.

[5]杨慧,俞安平,恢光平,等.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8.

[6]沈明卫,涂澄海,何勇,等.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中的问题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7):133-135.

[7] 訾斌, 李艾民.依托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36-37.

[8] 郝智,伍玉娇,张金柱,万明攀.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载体 培养创新人才[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71-74.

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篇6

1.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内发展历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中针对大学生所建立的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从公布的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单的通知来看,共有116所部属高校和31个省 ( 自治区、直辖市) 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上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教育部审核通过的高达23305项。

1.2民族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前景

民族院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既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也为民族地区发展做出贡献。然而民族院校因其学生独有的学生民族成分多、地域分布广的特点,培养创新型人才任重而道远。民族院校开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有助于民族地区各方面发展的有利途径。

1.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高校大学生能力提升的意义

突出学生兴趣爱好,教会学生抓住主要矛盾。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使大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抓住主要矛盾,找准研究方向,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提高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的能力提升平台。

2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织管理现状

2.1管理概况

2013年,经第六次办公会研究通过 《西南民族大学创新创业活动管理办法》。在机构设置方面,西南民族大学设立了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并成立学生创新中心, 各教学单位成立创新分中心,以保障各项目的申报及运行。各创新分中心在学生创新中心的领导下,负责项目培训、参赛、项目研究、经费使用等过程管理。学校每年组织对各创新分中心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情况进行检查, 并按照教育部要求进行年度检查。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

2.2项目立项情况

2013年,西南民族大学38个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 师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共获奖16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近60项。

2.3项目保障措施方面

学校不仅提供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项目经费,也为优秀项目提供奖励经费。除经费保障外,各创新分中心根据项目立项情况,给予实验室、计算机等硬件保障。

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问题

3.1项目过程管理意识薄弱

“大创”项目从准备申请到结题往往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充足的时间让所有的参赛者能够更好地准备资料、实地调研、分析问题和撰写论文,但过长的时间也会使学生们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真实性难以把握,时间拖得越长,其中的不定性因素就会越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的质量。

而且部分高校对学生科研项目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 只管项目申请和结题审核,缺乏对项目全过程质量监控、 经费管理,导致部分项目实施质量偏低,结题时应付了事。

3.2初期问题较多,项目难以申报

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的特殊群体,承载了社会的较高期望,但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却不多,根据我们所做的调查,可以清晰反映出只有38. 9% 的被调查者有意愿参加大创的事实。万事开头难,这是普遍被认同的观点,也是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首要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同学中存在学习压力大,有心无力; 或是队员难找,组队困难; 或是了解不够,项目主题把握不准等细小而杂的问题。而学校咨询处形同虚设,多数学生面对问题不能及时咨询,导致起初问题更难解决。

3.3校方软硬件资源不足,信息交流不畅

( 1) 大创宣传方式单一,效果欠佳,且培训形式单一简单,没有针对性。随着新兴网络的兴起,学校活动的宣传也越来越网络化了,这的确能够节省人力物力。据调查可知,同学们了解有关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通过老师同学和校园宣讲活动的方式,两者占主要了解渠道的80% 以上,而校园网站仅占了5. 31% ,所以重点利用新媒体网络宣传 “大创” 并不是明智的选择,而传统的宣讲会、讲座以及通过老师同学宣传等方式不可忽视,多种宣传方式并存,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的快捷便利,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际的重要作用,让同学们充分了解 “大创”,并积极参与其中。

( 2) 项目实施硬件不足,缺少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和经验交流平台。学校的实验室和设备主要用于日常教学与教师科研方面,并没有很好的提供给学生实施 “大创”项目等课外科技活动,同时学校也不重视学生科研项目的基础条件建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项目实施质量受到影响。

( 3) 考核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没有分类管理、尚未建立完善的分类评价及考核机制。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可将其分成两大类: 一类志在深造,考研或留学; 另一类志在就业, 毕业后能找份好工作。那将要达到的目标就不一样,则其对应的管理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而当前的管理模式多重视对发表成果的考核,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分类评价体系,缺乏可实施的分类评估指标,也缺乏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

3.4创新创业计划与教育教学计划相脱离

项目开展与专业所学不能相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是我们一直所坚持的真理,但在如今的教学计划中却极少有关于创新创业的理论指导课程。在我们的调查中,参与项目的同学90% 以上都是大二、大三的,只学习了专业基础课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多数反映不能充分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项目研究内容和所学知识之间难以建立联系,专业知识与技术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导致项目内容不能得到深入扩展,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专业所学得不到实践。

4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与培养模式建议

4.1增强大学生的项目过程管理意识

“重在过程”是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最重要的立项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 阶段性成果检验等入手,增强大学生的项目过程管理意识,充分理解 “重在过程”这一立项原则的深刻内涵。

4.2采取招标立项的申报方式

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高校的开展,渴望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是许多拥有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学生,却因为没有找到好的项目或者项目合作伙伴而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失之交臂。为了帮助这部分同学加入到创新创业的队伍中来,学校可以在每班设立专门的实践委员,平时负责收集班上同学们好的创新、创业想法,由实践委员上报院级审核单位,院里审核通过后上报学校,学校最终审核通过后汇集形成 “idea数据库”,针对以上学生采取招标立项的方式。这样创新中心就可以从中选取好的团队开展项目。

4.3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以过程为导向的项目信息化管理监督体系是有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保障,也是项目实施过程真实性和持续性的关键条件,有利于科研主管部门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搭建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网络平台,将大学生的科研与创业训练、管理监督集于一体,包含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从前期立项申报、中期的项目经验教训交流、中期检查到后期结题验收、公开评选优秀项目。

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营造创业氛围。高校应当将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的作为战略性任务来开展。传统的创新创业交流线上主要以网站为主,然而随着移动客户端的发展,传统的网站式交流平台已暴露出许多问题: 首先,学生发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其次,学生在网站上的交流显得十分被动,主要以接收官方消息宣传为主。因此学校应尽快设立微信、微博等创新创业交流公众号,并广泛宣传,第一时间将重要消息传递给学生,同时学生能够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在平台上发布,由大家一起献计献策,共同解决问题。平日以学院为单位安排专门的教室作为创新创业交流中心,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及时收集好的创新创业项目列为发展对象。

4.4教学计划与创新创业计划相结合,导入创业导师

高校在教学安排上,应当在新生入学后及时开展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以后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在传授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及时收集学生好的创新创业想法并针对学生的项目提供帮助。

导入创业导师,鼓励校内有创新创业实践的教师担任项目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摘要:不少大学生盲目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没有真正把握“过程学习”的立项原则,因此本文将通过对项目过程管理进行探讨,分析解决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及考核的问题,让大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让民族院校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能更好深入民族地区,真正做到为民族地区服务,从而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篇7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重要性及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的目的是使高校的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观念得到一定的转变, 在研究和实践型课程的教学模式方面有所改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用课堂内外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方式,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不断地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的体验过程, 在增强大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吸引一大批优秀的拥有积极性的学生提前进入所述的科研领域进行科研训练, 在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学习新的学科知识, 在扩展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为今后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准备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该计划项目的实施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了优化和创新, 使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型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较强的综合型人才。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相关的指导教师缺乏经验和指导能力

指导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指导教师在此计划项目中主要是正确的管理和监督学生, 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指导教师需要具备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 拥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指导能力, 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缺乏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在指导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方面是一部分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申报项目的时候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出发, 而是直接从自己的课题中选取, 这样一来就会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还会使学生不能对项目认识透彻, 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指导教师缺乏经验和创新能力, 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 从而使整个指导项目的效果大大降低。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相关的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和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但大学生创业和科研失败的例子也非常多, 现实中对于成功案例宣传的过多, 缺乏对失败案例的总结分析。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考核方式过于侧重对结果的评价, 忽略了项目实施的过程, 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会注重发表一些学术性的论文、申报专利等, 不重视项目实施的过程, 大学生每一个创业的项目和创新项目的特点和需求都不尽相同, 因此它们的评价系统也不能完全一样, 要根据实际情况, 分类科学合理的进行项目的评估考核, 但目前实施较多的是没有分类的评估考核体系。

3. 训练教育的方式缺乏整合性和互动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 相关的部门有很多, 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在一些讲座和竞赛活动中缺乏资源的整合, 是以部门为基础, 而不是以全校的资源为基础。

三、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途径

1. 加强对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要注重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 注重学生在此过程中所吸取的经验教训以及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提高, 而不是一味地注重其结果, 因此, 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整个过程的管理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项目的过程性的评价, 在实施的过程中, 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使每一个学生在项目实施之后都能有所收获, 得到进步。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交流活动、专题报告会、讲座等等, 使学生们在活动中通过互相的交流不断地进步, 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网站, 网站的内容涵盖要全面完善, 使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功能集于一体, 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 进一步提高其管理水平, 此外学校还可以创建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 定期的进行项目的交流和展示。

2. 建立多元化的项目的考评体系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这样才能不断地促进项目更有效的实施, 在具体制定的过程中, 既要重视鼓励优秀的人才从中脱颖而出, 也不能忽视对那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的培养, 考核评价的方式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根据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评价机制, 实行分类别的考核方式,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又公正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 对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考核要着重对学生解决方案和相关调查报告的效果质量的考核, 而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考核则是要注重创业实践的最终效果和具体的商业计划书。此外在评价的过程中, 评价的主体也要多元化, 一方面是要发挥指导教师在该项目中的引导、监督、评价以及激励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相关的专家委员会对于项目的专题立项以及对结题的鉴定作用。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及成功人士来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 吸引一些企业家投入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中, 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

3. 加强对项目指导教师的培训

管理部门要制定一系列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 定期的对指导教师开展专业的培训, 具体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也可以组织一些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 使指导教师们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互相取长补短, 进一步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4. 建立一套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激励机制, 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在进行分阶段和分层次的项目引导和监督管理时, 对于那些按规定日期结题且完成效果较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可以是公开的表彰, 也可以是一定的实物补助, 对于优秀的指导教师在评定职称和岗位考核的时候可以拥有一定的优先权。第二方面是对于那些按时完成相关项目任务, 按时提交研究报告或论文等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学金奖励或者相应实践学分。第三个方面是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优秀组织奖项, 对于那些先进的管理组织, 按照他们的管理效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5. 成立项目专家委员会

为了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要成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专家委员会, 委员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包括学校相关的学科专家、创业教育专家和督导等, 他们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方面的研究, 对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的体系和模式等进行创新分析, 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供一些先进的具有创新性的理论研究支撑, 此外还负责对此项目的指导和培训工作, 立项评审和中期检查以及最后的结题验收工作。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是一项集实施和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工程,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注重项目实施的过程和管理,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和综合型的社会人才。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 建立多元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考评体系,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的培训, 建立一套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家委员会。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

参考文献

[1]郭莉, 王菡, 王栩楠, 等.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 (6) :118-121.

[2]秦洁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实验室开放项目一体化探索[J].福建电脑, 2012, 28 (4) :22-24.

[3]刘长宏, 李晓辉, 李刚, 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 (5) :163-166.

[4]李海燕, 吉东风, 李俊龙, 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 2014 (22) :186-186, 187.

[5]钱小明, 荣华伟, 钱静珠, 等.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7) :21-24.

[6]陈寅平, 孙晓红, 章刘成, 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的实践与探索——以哈尔滨商业大学为例[J].新经济, 2014 (34) :23-24.

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篇8

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组织形式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下面简称“创新计划”) 是面向本科生 (1至3年级学生) , 以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的形式展开的科技立项项目, 一个项目一般限3人参加。在导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由选题, 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设计、准备、实施和项目完成后的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创新计划目前只对部分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开放。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的申请计划直接向教育部提交, 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地方所属高校需要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 向教育部提交申报计划, 再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

二、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目标

教育部最新下发的教高函[2012]5号文件明确指出:“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

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1. 提高全体认识, 做好宣传和申报组织工作。

各级组织部门要注重引导学生申报项目和参与训练过程, 认真做好项目申报的宣传发动工作, 向学生宣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背景、形式、要求、目的和意义等。在申报项目时, 力求学生自愿与选拔相结合, 一般要求申请者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 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 择优录取, 选取创新性强的优秀方案向上级推荐。

2. 制定配套管理措施, 政策上保驾护航。

学校不仅要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活动的开展, 而且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 使大学生创新计划进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此, 可以考虑把创新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参加项目的学生能由此获得一定的学分。对于通过创新计划认定的项目, 可替代部分与专业教学相近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学分, 通过验收的项目计算第二课堂学分。此外, 学校可制定相应的评奖、评优和免试研究生的优惠、倾斜政策, 引导和鼓励学生多产出创新成果。

3. 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为创新计划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各高校可以依托学科优势, 建立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结合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国家或省级教学基地、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实验区等等, 建立本科教学与学科建设密切结合的教学体系, 推进多层次、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开放学校创新实践教学科研基地, 实施自主型、开放性的创新实验教学改革, 为学生创新训练实施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和物质保障。

4. 加强跟踪管理工作, 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对于获得批准的项目, 要狠抓落实, 切实执行。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工作列入到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的工作计划。组织专家认真做好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 听取项目中期汇报, 并跟踪后续工作成果。在进行中期检查时, 特别要注意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 如学生在项目进展中碰到困难, 更改题目、更换指导教师等, 要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创新计划提供师资保障。

鼓励校内教师, 特别是有科研项目和科研实力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导师, 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创新训练和实践, 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参加全国经验交流会议, 多方接受先进的组织和指导经验, 组建一支稳定的、既有科研项目实践水平又有指导学生实践经验的优秀导师队伍, 为有效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6. 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不断探索新路子。

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创新文化氛围, 为参加创新项目的学生搭建交流平台, 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支持有创新计划项目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 为学生创新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和共享资源的机会, 探索一套从大学生创新计划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四、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 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 创新人才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更不是执行一个项目就能完成的工程, 而是需要大学阶段一系列的综合训练培养才能达到目标。因此, 高校应该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契机, 大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下面我们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几点探索性建议:

1. 重视基础教育, 谨防拔苗助长。

创新人才培养, 离不开基础教育。要特别重视大学数学、英语和计算机三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训练。由于学生在大一时就可以参加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很容易导致学生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项目中, 导致只重专业、忽视基础的倾向。如果不及时引导就很容易助长急功近利的风气, 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反而容易造成人才的夭折和损失。

2. 把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

首先, 教师必需牢固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建立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引向探究历程, 把创新意识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事物,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敢于质疑, 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其次, 教师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把学科前沿的内容不断地注入教学内容中, 把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与研究方法带入到课程教学中。

3. 搭建多种科技竞赛平台, 建立团队式创新活动机制。

充分利用各种科技竞赛平台, 如“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等, 在科技竞赛平台上, 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制作和运行各个环节的技能训练, 激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借助各种竞赛或创新训练计划建立相应的竞赛或项目组, 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协作完成实际任务。利用学生社团建立各种创新团队, 近年不少高校在这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 如华中科技大学的dian团队、联创团队等都是十分成功的例子[2]。

4. 做好拔尖人才的发现、跟踪和持续培养工作。

对于从各种竞赛或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要及时发现, 跟踪服务, 重点培养。对这些学生可以实行特别的精英培养模式, 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跟踪培养方案, 例如, 配备专门的导师、提前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 或提前跟着导师做实际课题等等, 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拔尖人才。

摘要:“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在国家层面上针对大学本科生的立项, 旨在通过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本文就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有效实施和管理, 提出探索性思路, 以切实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训练,创新人才,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高函〔2012〕5号) .

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篇9

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正式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通过实施“大创”计划项目, 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大创”计划项目的实施, 更加注重实践创新研究, 引导学生在导师指导下, 自主选题、自主实验、自主分析, 自主撰写报告等, 不断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项目鼓励学生结合学科专业, 从自身专业特点与兴趣出发, 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在探索、研究、思考、创新的实践训练过程中, 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大创”计划项目运行及管理流程

“大创”计划项目运行周期一般为1年, 最多不超过2年。项目成员自由组合, 鼓励跨专业、跨学院组队。我校“大创”各项目归属于指导教师所属院部系进行日常管理, 项目启动6个月后, 进行项目的中期检查答辩。“大创”计划项目强调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过程管理。项目组成员必须撰写完整详细的工作日志、实验记录、中期检查报告和结题报告。项目指导教师不仅要从研究内容上指导学生, 还要对学生进行科研基本素养的训练。项目指导教师通过项目开展, 将所有参与项目的学生凝聚成为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的团队, 在团队合作中锻炼其组织、协调、合作能力。“大创”各项目小组采取淘汰机制, 根据日常表现, 项目指导教师可以剔除工作不努力、考核不合格的小组成员。“大创”计划项目小组成员调整实施“只出不进”的原则, 以确保小组成员能够保证必要的参与时间。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 创新创业项目在国内各大高校广泛开展。目前我校每年会资助立项170个左右的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其中国家级项目80项左右, 省级项目50项左右, 校 (院) 级项目40项左右, 每年参与“大创”计划项目的学生近千人, 覆盖全校学生近40%。创新项目由学生直接负责, 相关指导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研究经费由学生自主支配, 指导教师审核, 这种类型的“大创”计划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 随着“大创”计划项目的广泛开展, 项目多、专业涉及面广及管理人员缺乏等各种原因, 造成了项目过程管理的一定缺失, 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项目开展过程缺乏有效监管。

“大创”计划项目过程管理工作难度高, 目前创新创业项目的管理工作量大, 而且项目的专业性强, 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学术背景, 很难对项目过程进行精细管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对“大创”计划项目经费的监管, “大创”计划项目都设有专项经费, 每个项目按照不同等级和学科类别, 分成8000—9000不等。按照我校相关的管理规定, “大创”计划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使用, 主要用于与课题研究相关的项目支出。而目前的状况是, 各大高校虽然都有相应的经费使用说明, 但是缺乏对经费的监管、经费与项目的相关性的认定等。此外, 学生自主使用经费的规定, 旨在培养学生的经费管理能力, 大部分高校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审核办法。

(二) 创新创业项目成果产出偏少。

目前我校每年用于“大创”计划项目的专项资金为120万左右, 其中还不包含学校仪器设备、师资力量的投入。大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锻炼, 提升了自己的学术水平, 提高了从事科研的兴趣和自身的综合素质。

然而, “大创”计划项目成果产出量偏低。据统计, 2008年—2013年期间, 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发表有学生署名的学术论文122篇, 其中以学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34篇, SCI文章6篇, 共获得有学生署名的专利证书8项, 还有10项专利申请进入实质阶段。统计数据显示, 年平均产出论文及专利偏少, 尤其是高水平SCI论文和授权专利。

(三) 指导教师对于项目的指导不够。

按照规定, 指导教师应负责审阅项目内容, 全程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及审查学生的研究结果等。但是, 大部分高校都没有相关的具体条例规范教师指导, 而且, 各项目的指导教师都有自身的科研、教学等工作压力, 很难抽出专门时间与项目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这样的现实状况, 不仅使得项目指导教师难以对项目过程的真实性进行监控, 而且使得学生难以获得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因此, 如何有效开展过程指导环节, 是过程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四、如何进一步有效提升“大创”计划项目的成效

(一) 强化过程管理。

进一步完善“大创”计划项目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转变对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性的认识, 加大项目立项和过程管理的力度;在学科建设、师资培训、课程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 为广大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造条件和保障。学院应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 并提供相应的场地、耗材和设备, 加大各类实验室的开放力度, 为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指导教师应按照学校“大创”计划项目的相关要求履行职责, 加强对项目的指导和监督, 定期和项目组学生交流项目进展情况, 定期查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验记录本》, 切实保证学生从参与项目中受益。

指导教师要严格按照财务相关规定, 进一步加强学生财务意识的培养, 认真审核项目经费的开支和使用情况, 确保项目支出科学合理、报销及时, 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学生要抓住项目参与的有利契机, 系统学习相关知识, 注重项目执行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有意识地提高自我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二) 提高结题要求。

项目完成后, 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提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报告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情况工作记录》等资料。项目验收除了实现项目立项的基本目标外, 应根据不同项目类别提高项目结题验收的标准, 如规定项目结题必须发表论文、申报专利授权、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等, 进一步总结提升项目成效, 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改革考核方式。

可以将专家鉴定评审、通信评审、现场观摩评审相结合, 进一步听取课题组成员的介绍, 查看研究资料, 调查访问研究对象, 核实各种数据、结论和实验结果, 尤其要了解课题的实用性、科学性、可行性及创新性。加大日常考核, 逐步实行结题验收盲审, 适当引入校外专家参与评审;校内评审实行院部交叉评审, 避免人情评审、老好人评审。另外, 可以在课题中期检查或结题过程中采取一定淘汰措施, 进一步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

(四) 重点培育管理。

结合我校药学专业的特殊情况, 一年以内出成果相对比较困难, 现我校启动重点项目培育计划, 对一些有应用和开发前景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和资助, 适当延长项目周期, 提高项目的结题要求, 增强项目的实效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 已经进入一个更高层次。在新的发展阶段, 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参与率和覆盖面, 更应重视项目的参与过程和项目的成效, 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高函[2012]5号) .

[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专家工作组编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手册.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3.

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篇10

摘 要:江苏省教育厅推行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是一项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的创新活动。本文结合作者参与该项目下的立项课题的研究过程,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分享心得体会,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实践 体会

课 题:科研项目资助单位:江苏省教育厅。本文系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类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12688007Y。项目启动时间:2014年。课题组成员:郭珍、刘宇、侯亚丹、王江景、冯钰钦,指导老师:沈敏、胡毅。

江苏省教育厅推行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是一项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的活动。它的意义在于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学院也非常支持和鼓励学生借助这个平台去参与、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社会实践创新活动。基于上述政策的激励,课题组成员汇聚在一起,组织申报了课题《中药香囊古方整理及文化推广》,并获立项。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自主完成了课题的申报、管理与执行。在此过程中,收获和体会颇多,现根据研究流程,总结如下。

一、申报

1.根据兴趣,选择课题研究方向

很多学生对于科研训练计划非常感兴趣,但面对选题时往往会很迷茫,不知该选什么好。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卢姆曾说过“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根据这样的原则,笔者课题组选择了“中药香囊”这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课题研究方向。

事实证明,根据兴趣选择课题研究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但在兴趣的推动下,面对困难,大家没有退缩,反而是迎难而上。课题完成后,大家收获了许多感兴趣的知识:“中药香囊”的处方、功效、制作、使用注意事项等,非常有成就感。

2.查阅文献,制订课题的研究内容计划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计划非常重要,涉及整个课题的可操作性和研究意义,因此在前辈们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在社会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份具有研究意义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是获得课题立项的关键。

在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后,笔者课题组成员分头查阅了相关文献了解中药香囊的渊源,根据目前国内中药香囊的研究及市场销售情况,制订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进度安排、成员分工、经费预算、预期成果的项目研究计划,使整个课题有章可循。

3.选择导师,确保课题完成的可能性

导师在大学生课题中的作用是“指路明灯”,当课题进展遇到阻碍时,专业知识扎实的导师会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引导学生走出困境。但是,过度依赖导师的指引,也会使大学生课题失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能力的意义。因此,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并不能简单地进行“师教生从”的模式,而是应该更多地发挥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主导作用。

本课题在选择导师时,亦是遵循了这样的原则。笔者课题组选择了科研经验丰富的中药学专业教师,教授本课题所需中药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使研究有专业的指导;但始终把控好课题研究的主动权,并不完全依附与导师,努力自我解决问题,使科研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实施

1.按部就班,绝不拖沓

许多学生在申请课题是总是满怀热情,盼望着课题能够立项,自己能在课题研究中大显身手;但当课题立项后,却常会以事务繁忙为借口来搪塞自己,使得课题进展受到影响。

笔者课题组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立项后,虽按照原定计划,分配了各成员的任务,但是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践考核、见习、实习、毕业找单位等事情接踵而至,自然而然,它们成为了研究任务拖沓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导师的引导下,笔者课题组找到了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定期举行课题组会议,并把汇报阶段任务完成情况作为会议中固定议题,以此督促成员按部就班完成相关任务,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进行。

2.遇到问题,灵活解决

在课题申报书中设计课题研究的过程,组织两次调研,一次面对消费者,一次面对商家,根据调研结果,走访相关专家,查阅资料,总结成果。预计在此流程中,调研对象配合度好,实施过程顺畅。在具体实施中,笔者课题组却遇到了各种问题。例如对市场的预估不足,销售中药香囊的实体店数量没有预计的多,不能满足调研统计的需求;鉴于商业保密的原因,许多商家对于涉及商业利益的问题予以回避,市场方的调研阻碍较大,课题实施受到较大的影响。为了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成员们积极讨论,寻求解决方案:更新拓宽调研范围,增加网店为调研对象;重新设置调查问卷,加强与调查对象的沟通。在大家的灵活调整下,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3.团队协作,有效沟通

课题的完成需要课题组的成员通力合作,各自发挥自我优势。每位成员专长不同,每个人出份力,出个想法,都能对课题的进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擅长沟通的同学负责外联工作,擅长计算机操作的同学负责数据处理,擅长班级管理的同学负责课题统筹,擅长写作的同学负责撰写各类报告等等。分工宗旨是各尽其才,互相协作,完成预定目标。

团队协作除了需要分工明确,还需要有效沟通。在课题的研究中,任务分配、阶段汇总、课题推进等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咨询、汇报需要与导师进行沟通;获取研究数据需要与研究对象进行沟通。因此有效沟通是推动课题的必备条件。成员们根据本课题的完成情况,总结了有效沟通的几个要点:讨论议题要明确,讨论不可跑题,讨论要点须及时记录,讨论结果需具体实施。

4.耐心细心,统计结果

课题研究的后期是对调研结果的数据处理,获得研究结果。本课题的研究方案中包含了两项调查问卷,第一份问卷调查共计507份,第二份问卷调查共计302份。成员们利用“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工具,设置问卷模板,根据纸质问卷调研结果,输入调研数据并进行核对。汇总数据后,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完成调研报告。

对于第一次进行课题研究的成员们而言,这么多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过程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数据一旦输入有误,统计一旦出错,整个研究结果就会受到影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因此,耐心、细心是完成这项工作唯一关键。

三、体会

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对于课题组成员而言,是难忘而珍贵的经历。第一次自己设计研究计划;第一次亲密接触各种统计软件;第一次埋头于学术论文中……在此过程中,大家不断成长,收获满满:沟通能力增强了,计算机操作水平进步了,责任心和执行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同时也真正明白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深刻涵义。

然而,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例如在本课题汇报时,面对评审专家的提问,成员们情绪紧张,随机应变能力有待加强,需要多参加这类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是一项在科学创新研究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加,依托平台提供的机会,锻炼和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Z].2012.

上一篇:国际物流管理课程下一篇:校园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