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物理兴趣

2024-07-03

学习物理兴趣(精选十篇)

学习物理兴趣 篇1

一、上好“序言”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程。这门课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简直有点“谈虎色变”, 因为他们听说物理最难学, 所以对物理课的学习或多或少产生逆反心理和畏难情绪。要改变学生对物理课难学的想法, 必须用“兴趣”心理去战胜他们的“逆反”心理。按照心理学认知规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次印象是最深刻、最难忘的, 而序言课是八年级物理的第一节课。因此,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 力求把它上得生动活泼, 使学生一接触物理, 就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印象。根据教材内容, 并从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求知欲旺盛的实际出发, 教师应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通过图片、录像、有趣的实验、生动的描述, 将更多的物理现象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觉得物理现象很普遍、很有趣, 使之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 同时培养学生对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二是充分运用生活中的物品中所包含的物理问题实例, 让学生知道物理现象不仅有趣, 而且有用,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道理。三是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 消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 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生活中物理现象及规律的欲望。

二、重视实验, 以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既不能对学生进行空洞而又抽象的讲解, 也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要通过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来发展他们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课的兴趣, 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没有积极的脑力劳动, 学生的任何兴趣、任何注意力都是不可思议的。”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 一是做好演示实验。好的演示实验有时可使学生终身难忘, 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二是上好分组实验课。学生们的好奇心强、爱动手, 实验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是学好物理的好契机。一个好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准备, 上好每一节实验课, 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三是上好科学探究实验课。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科学探究实验, 教师可以在讲清探究过程的基础上, 让学生去提出问题、去猜想、去设计、去验证, 不要包办代替。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四是把课外实验落实到实处。课外实验需要学生独立进行实验, 并且要自己写出课外实验报告。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更具有创造性, 也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三、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静与动于一体, 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 形象生动、易于感知, 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等多种感官, 既可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想象力积极地投入, 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手段, 为学生创设一个宽阔的时空, 既可以超越现实时间, 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 又能够拓宽活动范围, 将宏观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充分利用其视觉、听觉功能, 实现对大脑多重刺激,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在广泛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书刊中记述了前人丰富的物理经验和知识, 它能简洁快捷地教给学生物理方面的知识和道理。加强指导学生阅读物理教科书、物理科技书籍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学中, 教师要以个别章节为例教给学生钻研与消化物理课本的方法, 让学生明确在阅读课文中要注意的问题, 逐步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 教师要有选择、有计划地介绍和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参考书和课外读物, 使他们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 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及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少年时期的学生天性好动, 让他始终聚精会神地听你不厌其烦的讲解几乎是办不到的, 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和发生转移。针对这一特点, 我们要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加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一分子。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变换角色, 立足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放手让学生当教员, 让学生去演示, 让学生提问题, 让学生去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评价。这种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走出教室, 去看、去听、去讲、去体验。如让学生亲自去荡一次秋千, 然后讲一讲机械能的转化情况;让他们去收集破旧眼镜片, 然后让其区分哪些是凸透镜, 哪些是凹透镜。组织学生参观“水电站”、“离心式水泵”、“起重机”, 诸如此类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既找到了乐趣, 又学到了物理知识。

六、以“师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老师有了稳定而浓厚的情感, 就不会视学习为重负, 而会乐此不疲。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 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 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心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 信赖和爱戴的情感便会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学生由于喜欢老师而喜欢他任教的学科, 从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并努力将教诲付诸行动, 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 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满意, 或受教师无端的冷漠、过多的指责, 都可能使学生心理扭曲, 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消极情绪, 继而产生厌学、弃学情绪。因此,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 要热爱本职工作, 加强政治业务学习, 不断完善自我, 提高自身修养, 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学中去,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教师不要过分地苛求、指责, 要耐心地帮助学生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与期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主动采用恰当的情感交流的途径与方法, 从而形成民主的教风、学风,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 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一般说来, 在学习物理的初期, 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厚的, 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积极实施“赏识教育”、“成功教育”。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不失时机地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要千方百计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 其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以新一轮课改为契机, 不断更新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 勤学习、善思考、多研究, 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有效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六点做法。

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篇2

丁恒专

富源县中安镇第一中学

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扬起探索求知风帆

富源县中安镇第一中学

丁恒专

摘要:用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学生心智的大门,以次为动力使其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求知欲,在探索和发现中登堂入室,无疑是物理教学的一条可行之路。本文试从设疑激趣、猜想激趣、课堂延伸激趣、生活观察激趣、创设趣味激趣等方面来探讨激发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

物理学习

激趣

设疑

猜想

延伸

观察

趣味

乐学

创新

杜威说:“如果给学生一种问题,这种问题的解决使他立刻得到一种成功的意思,和好奇心的满足,他就要把所有的能力都要倾注到工作上去,母的的自身就能供给一种必要的刺激,使他自愿刻苦耐劳。”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持久而强烈的求知兴趣来源于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探索和发现。兴趣的激发往往建立在对对问题的探索、发现、获得成功解决的渴望心理上,从而诱使学生企图用现有知识去解决问题或唤起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在不断的心理期待和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打开心灵的闸阀,为创新新种子的播撒培育一块沃土。

一、故布疑阵,激发兴趣

兴趣是吸引注意的源泉,而问题则是思维的出发点。当代的中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猎取知识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设臵有吸引力的问题,把学生的思路引入到课堂将要解决的矛盾之中,他们会产生疑问,老师随之激疑,将矛盾激化,使课堂教学处设疑、激疑、答疑三部曲的旋律之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在充满乐感的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

设疑激趣法又分为直接设疑和间接设疑两种方式:

(一)直接设疑引起兴趣,激发求知欲

比如在“浮力”一节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三个小实验:①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分别投入水中,问:“木块为什么浮于水面而铁块则沉入水底?”学生立即答:“因为木块的质量小于铁块的质量。”②将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在投入水中。结果怎么样?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没那么轻松了,部分学生答到:“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木块的密度。”③将铁皮制成的轮船模型投入水中,轮船浮在水面,他们疑惑了,老师随之激疑:“钢铁制成万吨巨轮为什么也能浮于水面呢?”此时他们无以作答,开始对自己的回答产生怀疑,期盼老师快讲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浮于水面。如此教学,情趣丰富,开发了学生智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了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

(二)间接设疑揭露矛盾,提高推理能力比如在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教学中,本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对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在课堂上可巧妙的引用一首古诗:“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向学生解释诗的大意:风平浪静时,诗人乘坐在船的江中匀速行驶,他时而觉得高山走来迎接他,时而又觉得山未动,是船行。教师提出诗中的主要矛盾:是山动还是船行?诗人为什么产生矛盾的感觉?如果诗人臵身于“满眼**多闪烁”的意境中时,他忘记了自己是在随水流而前进的船上,仿佛看到了对面的山朝他走来,此时他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学生答:“以自己乘坐的船。”当诗人又感到“山没动,是船行”时,又以什么为参照物?学生答:“以山为参照物。”诗人的两种说法虽然矛盾可是都对,因为同一物体如果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就不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老师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任何事物是否也都普遍存在着相对性呢?随后他们能够举出很多非常好的实例,并解释得头头是道。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渗透着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思想教育,教书育人,相辅相成。

二、巧用猜想激兴趣,探索发现重能力

杨振宇说:“在所有物理和数学的最前沿的研究工作,很大一部分要花在猜想上。” 猜想归属于发散思维,是指从已有的物理知识基础出发,让思想自由驰骋,冲破原有知识圈,提出许多新的猜想和设想,并把这种新思想放到实践中验证和理论上论证。许多科学家的创造发明都是通过猜想实现的。近代物理学的三大实验发现(X射线、放射线、电子作为原子的组成部分),三项革命性理论(电磁辐射有波粒二象性、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建立过程都潜在着猜想的因素。例如:伽利略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同一车从相同高度的斜面上运动下来,发现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其中在毛巾上运动的距离最短,在棉布上运动的距离较长,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长。由此得出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最长,它的运动越接近匀速直线运动,伽利略在此基础上大胆设想,如果物体在光滑的水平表面上运动时,它将沿直线匀速运动,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猜想具有多向性、探索性、冒险性、预见性、创造性等特点。在物理教学中如能恰当的渗透猜想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它蕴藏着发现学习的模式,能够高度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索、探求物理知识。猜想使思维由直线变为多维,由单一变成复杂,对培养学生潜创造力起着积极的作用,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品质,为创造力的孕育扩展广阔的天地。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经过一系列的猜想,呈现在面前的问题较多,在现有条件下,能够用实验验证、分析的问题,力争在实验面前得到答案,把猜想变成实验课题的土壤,促使学生进行实验探索的动力。学生借助物理猜想提高了教学发现率,拓宽了解题思路,扩展了定向思维,强化了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欲望。

猜想的方法有:顺向猜想法、逆向猜想法、类比猜想法、联系猜想法。

例如,对“理想气体”这一物理模型,可用逆向猜想法,引导学生从理想气体向实际气体进行逆向反思,从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的区别,理想气体如何还原为实际气体,实际气体内能由何决定,如何研究实际气体的性质等方面进行考究、猜想。又如,电扬与重力场具有相似的属性,可引导学生由重力场的性质去猜想电场的性质。对电场力做功特征,电势的特性,电场中能力守恒等问题,可用类比猜想法去探明、理解、掌握。

猜想可不是乱猜,必须建筑在过去的一些知识上面,你过去的只是越正确、越广泛,那么猜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第二课堂展才华,延伸激趣促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要立足第一课堂,开辟第二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外的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内学习的兴趣。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同学们自我意思浓厚,已经不满足那种“上课由着老师灌,自习围着习题转”的旧教学模式,最乐意按照自己的意图思维来行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借助中学生这种心理要求,因势利组织摄影组、板报组、航模组、无线电小组、家电维修小组、小制作小组等。第一课堂打基础,第二课堂展才华,让他们在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充分发挥特长,取得成功,以成功激情趣,并由课外的时间反哺课堂教学。同时定期举行小型竞赛,物理学史实笔赛、基本概念抢答赛、物理规律猜谜赛、设计新型实验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乐学、好学的情趣。

四、生活观察添情趣,课内学习找钥匙

兴趣的激发是由提问题这一环节实现的。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针对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生活观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如,拖拉机的履带作用一定是为了减小压强吗?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正确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首先要找出履带的特征,不象一块平板,而是有较宽的凹槽和凸起的棱角,这个特征使得拖拉机在坚硬的路面上行使时,只有棱触地;在松软的路面上行使时,棱槽同时触地,这是与别的车不同的地方,然后再利用压强公式P=F/S逐步分析,得出结论。

生活中直观有趣的物理现象不胜枚举,如:小鸟停在高压线上,为什么不会触电;修建水库大坝时,为什么要下宽上窄;汽车的轮胎上为什么刻有花纹;雨后为什门会形成一道绚丽多彩的长虹;打雷时为生么会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为什么别人抱得起自己,而自己抱不起自己;高压锅为什么能尽快煮熟食物等等。如能有机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用所学的相关物理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定能激起他们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实现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五、创设趣味明究理,乐学扬起求知帆

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出好奇心,激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就会愿意学,喜欢钻,自

主地动脑探索知识奥秘,愉快第寻求知识归宿,从而焕发起更高的求知欲,这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掌握会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如讲相对运动,举第一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的子弹的真实故事;讲液体浸润、解释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落汤鸡”而不说“落汤鸭”的道理;讲浮力举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真伪的故事或曹冲称象的故事。讲实深与视深,引用毛主席诗词名句:“鱼翔浅底”来例证。并从已有的内容和学生自身经验中发掘兴趣价值。教师备课的时候就应确定每单元或每节课的兴趣目标,研究每一个知识点到底可以培养起学生什么样的兴趣,应如何培养。如:有的教师抓住初中学生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把一些物理概念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势均力敌(二力平衡),秉性难移(惯性)。这样做,便可使原本比较枯燥抽象的授课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形象逼真,产生很强的感召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了知识信息。

激趣的落脚点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保持持久的物理学习兴趣,为物理思维品质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因势利导,妥善运用激趣方法,必须注意两点:第一要避免兴趣主义。采用的方法决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决不能只凭个人兴趣,决不能脱离教材而引起学生偏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要避免形式主义。采用的新方法应让学生乐于接受,便于接受,又有所收益,经过努力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强化、升华学生的兴趣,这势必带动起学生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扬起探索求知的风帆,为他们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喜欢物理学,以至于整个自然科学。

参考书目:

①《中学物理教法研究》,张仁勖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篇3

(一)创建物理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当中,我常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用直观现象设定物理问题或创建物理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好让学生自主投入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讲“交流电”一节,我先出示两个用电器,一个是白炽灯另一个是小型的洗衣机,请学生观察它们的铭牌,然后,将两用电器分别接入家庭电路中,再让学生观察电能表转盘转动情况,最后提出问题: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积极思考,自己设疑,最后教师对问题进行整合,再把这些问题拟定为本节课新问题来探讨。有了问题学生解决不了,那么他们便会主动去自学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答案。这种情景导入法,让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主动学习的位置,以此训练下去,学生便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思考,会看书学习。关于设置问题或创设情境,不单是在引入课题时用,在授课当中也要根据知识点,尤其是对策略性知识学习时采用更为重要,问题设置得好,会触动学生各种感官,促使学生去想,去看,去说,去做,去练,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二)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能去主动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有效学习?这都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我认为要完成好这一点,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材,吃透课程标准。要让自主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开始前,教师必须交代本节有趣的物理知识。

(三)由小组讨论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自学难免会遇到困难,这些问题个人解决有一定难度,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这时进入合作交流。在教学中,尤为关注这一点,把它当做生生互动,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重要过程。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教师不时穿插到小组当中,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情况,当小组探究遇到困难时,及时点拨指导,直到小组人人明白。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题课当中,既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让学生在探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平台。在物理教学中,展示我一般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开口说,另一个是板演,这要根据教学需要来安排。每堂课教师尽可能增加学生开口面,开口又分个别回答和小组回答两种。教师的原则是多让中下等生或者不常回答的学生创造机会,再让优生点评与补充,这样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既锻炼了学生,又能顾及整体水平的提高。学生板演,边写边说,会做能说,教会了别人,自己从中也得到巩固提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訓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根本

我十分赞同“尝试教学法”创始人邱学华先生说的一句话“学生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对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教师要做到:1、选题具有代表性、难易适度,题量适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2、学生当堂独立完成,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极为有利的。

(六)在“反馈达标”中,对教师来讲既要做到精选、精讲、精炼、精批;还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比补。

初中物理学习兴趣探究 篇4

一、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兴趣是一种情感体验, 当我们遇到的事物, 能有愉快的情感体验时, 就会被吸引, 积极关注, 进而产生兴趣。同理,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双边互动, 知识的传授往往被潜在的情感互动而左右。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双方面的默契配合, 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表明了对学科的喜好。亲其师, 信其道, 这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教师的魅力。如果一个学生对任课教师有好感, 会愿意听讲, 教师就有威信和说服力, 学生在学习上积极性就高, 按照教师的要求参与教学活动。师生之间沟通顺畅, 情感能产生共鸣, 没有隔阂, 师生之间融洽相处。这样的氛围下, 学生没有心理上的压抑感, 感到愉悦和放松, 学习是一种享受, 课堂学习效率增强。相反, 如果学生不喜欢任课教师, 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教师讲的听不进去, 甚至对着干, 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再辛苦的教都不能产生作用。因此,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教知识外, 还要与学生培养情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 教师要走近学生中去, 与他们交谈, 倾听他们的心声, 拉近彼此的距离, 关心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困难;在课下和学生一起娱乐, 尤其是男学生, 找共同的话题, 如足球、篮球。大家在体育运动中共同切磋, 学生会把你当成自己人。我在这方面深有体会, 我是乒乓球爱好者, 经常找我的学生一起打球, 久而久之, 学生们不仅喜欢和我打球, 更喜欢我教的课。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 他们正处在心理成长期, 需要我们进行耐心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而不是面对教师严厉的呵斥、冷嘲热讽、体罚。这样只会让学生更加厌恶教师, 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 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不能一味打压。

二、加强实验教学, 强化物理教学的实验性

物理学的基础是实验,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几乎所有的物理定律、规律等都是经过实验得出的。而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实验可以再现那些规律和定理的生成过程, 从而有利于学生形象地学习知识, 理解现象。初中学生好奇心很重, 动手的欲望很强, 因此, 他们非常喜欢实验。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既能动手又能动脑, 使思维和各种能力得到很快提高。

对于物理教师来讲, 除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必须全部做以外, 还应想方设法自制教具, 改造实验。把演示实验尽可能多地变成学生实验, 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一些。如在讲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很少, 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自然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做好相关实验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课前要求每两个学生准备一枚硬币、两张纸条、一个细笔筒 (中通, 可吹气) 。上课时, 首先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 试着完成硬币“跳高”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思考原因, 验证压强与流速有关;然后再让学生分别完成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以及把两本书之间平放一张纸, 用笔筒从纸的下方水平吹气的小试验。在实验的基础上, 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样一来, 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做, 一可加深理解, 二可增强记忆, 三可提高兴趣。

三、恰当使用教学语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是课堂教学的媒介, 教师教学表现为语言的艺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 就可能相差二十倍。”一堂课能不能吸引学生, 让学生有听讲的兴趣, 与成功的教学语言是分不开的, 优秀的物理教师除了注重自己的专业能力外, 还要讲究语言的运用艺术, 让教学语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 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物理学科本身就让学生有畏惧心理, 加上教师教学不得法, 课堂气氛就不活跃, 学生打不起十二分精神, 学习兴趣无从谈起。只能让学生有压力感, 心理负担沉重, 加重厌学心理。这时候学生的思维处于低谷, 反映迟钝, 继续讲授的效果不明显。为了缓解这种教学状况, 可以在适当的时机, 恰当地创造出风趣诙谐的语言使学生绷紧的神经为之一松, 精神为之一振,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厌倦心理,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动力, 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讲到“重力势能”时, 可以问学生:“如果有一根鸡毛从天花板上掉下来, 你怕吗?学生肯定回答:“这有什么可怕的。”加问:“若你头上的电风扇掉下来呢?”学生肯定会说, 用手挡、快点跑之类的话。此时, 他们已从中悟出物体的重力势能和质量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 幽默和无聊的插科打诨、耍贫嘴是有区别的, 滥用幽默会适得其反, 让学生感到不知所云;教学语言要讲究科学性, 做到精确、简练、规范、有逻辑性。有的教师不注意这一点, 往往因小失大, 学生听得不明不白, 理解误入歧途, 找不到出路, 越往下学, 越出错, 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 学习兴趣大减。所以, 教师在讲解抽象内容时, 不能条理混乱, 含糊不清。如要注意不同的词义, 不能混为一谈, 像浸入、浸没与浸在的异同, 垂直与竖直的区别。

教师上课要用规范普通话讲解, 避免用方言来误导学生, 如将熔化、沸腾说成化了、开了等, 都应该避免;语言要通俗易懂, 生活化。物理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 单纯的讲解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难以理解。讲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会降低学生认知的难度, 把深奥的理论形象化, 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让知识明朗化, 学生听得明白,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篇5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第一节物理课上展现自己独特教学风采让学生接受并喜欢自己,从而让学生期待上物理课,从教师人格魅力上来吸引学生。

每次要上好“科学之旅”这节课,不妨用三个苹果的故事引入牛顿定律,用伽利略在教堂观察吊灯的故事知道钟表的发明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了解浮力原理;从展示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航天技术、自然界景观的几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存在了实际生活之中;老师演示电吹风出乒乓球实验、瓶口吞鸡蛋实验、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等实验,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像魔术课;让每个同学吹、吸一个漏斗下的乒乓球,发现不管是吹还是吸乒乓球都不掉……使学生产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让他们初步了解与物理有关的人和事,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来自生活经验,来自社会实践,来自科学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物理学知识魅力上来吸引学生。

有了第一节课的情境设计,就可以引导学生带有目的地去听下一节课,让学生每节课都知道要学什么;然后设计一些惊奇性、参与性、启发性的小实验和一些生活中实例应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保持探究物理问题的兴奋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出富有创新性的问题引入新知识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有效的问题设置即问题应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点,一个好的问题提出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间的关系,能够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如为什么“一枚硬币可以放在水面上吗?”“扔出去的石头总落到地面上?”“如何实现鸡蛋在盐水中上浮下沉?”“用高压锅做饭是什么道理?”这些问题的提出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做试一试,久而久之,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学生再做中考题型的归纳探究、演绎探究和问题解决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物理创新实验和创新小论文评比活动中也会有很多学生脱颖而出了。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过程收获结论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天性好动,你让他聚精会神地听你整节课的讲解几乎是办不到的,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和发生转移,也就没了学习兴趣。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让学生积极起来,让学生去听、去讲、去看、去体验,而不是凭空的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原则是学生能自己做的就让学生做,不能做的老师可以演示,不能演示的可以看录像,能看录像的就决不看动画。如我让他们亲自去荡一次秋千,然后让他们讲一讲机械能的转化情况;让他们去收集破旧眼镜片,然后让他们区分开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给他们每人一块橡皮泥,思考怎样放在水里沉不下去;我把一辆自行车搬上课堂,让学生体验哪些是杠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评估与交流,激发学生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四、制作适用精致的微课用来翻转课堂

现在的初中学生生活经验较少,我们又处在农村学校,学生见识较少。有些物理知识涉及的电梯、轮船、过山车游戏、霓虹灯、盘山路……没见过只能死记硬背。为此我把生活中、旅游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图片、视频制作成微课,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如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播放联合收割机与卡车同时的工作过程、录制自己乘坐电梯的过程;学习光污染时,展示自己拍摄一组城市玻璃幕墙的照片;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展示美丽的西湖倒影、京杭大运河夜景、上海外滩夜景;学习机械部分时,让学生观看工地上吊车、挖土机的工作过程、东营世博园内用辘轳提水的过程、胜利油田磕头机的工作过程……利用微课课内课外的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紧密的联系实际,同时学生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师生关系更加的融洽。

五、学习STS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

课堂中插入一些现代物理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与物理的关系,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如在讲到光的知识时,说说光污染的问题;讲到力的知识时,说说航空航天神舟系列和新型生产工具;讲到电的知识时,说说家庭用电与安全节约用电;讲到热的知识时,说说交通安全、环境污染与保护、能源问题;讲到声的知识时,说说噪音的危害、说说超声波的利用等等。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又离不开物理知识,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物理。

六、形成融洽和谐的交流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你热爱学生,学生就会拥护你,就会与你配合默契,你讲课就会充满激情,充满信心,从而激起你与学生进行双边活动的灵感。这种情况相互加强,课就会越上越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使课堂教学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6

关键词:学生 学习物理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281-01

一、展现教师个人教育魅力、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我认为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实施和语言表达的趣味性都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这两种表达形式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二、建立师生合作关系

作为教师,不仅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同时还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学中我们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心态和需求,以改进教学。我们采用了问卷方式调查学生意见: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物理课。绝大多数说喜欢上实验课,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实验,除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积极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活动,进行阶段性评比,给予鼓励和表彰。学生参加的积极性非常高。

笔者在讲解《自由落体》这一节时,一改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全部带到实验室里去,然后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而笔者在旁边只作引导,经检验此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正确评价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

正确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上进心,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评价应注意客观公正,还应注意多鼓励,对于学生的问题回答、作业、考试成绩都应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些对他们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大影响,他们一旦成绩不好,感到物理难学,兴趣就会下降。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理解问题。教师在讨论中不断引导,及时总结,使学生对物理逐渐产生兴趣。

四、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概括、总结和推理得来的,物理实验很多都是重要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再现。因此,教师应当根据讲授内容,用适当实验导入新课,激发探求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做好分组试验,边学边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

做一些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思索的欲望,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惯性前,可以引导学生做小实验,让学生把直立粉笔下的纸条快速拉出来,但粉笔没动。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从而使整堂课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兴趣活动

物理学并不只是课堂上讲的,课本上写的,而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都存在着无穷无尽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它们是活的更生动、更完美的物理。这些现象的探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他们认识到:世界是复杂的,又是有规律的;要想揭示规律,就必须思维有多向性,而又善于抓主要矛盾;只有那些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艰险的人,才有可能达到科学的顶峰。为此我们发动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提出生活、工作、自然、科技等身边的物理现象和问题,也发动全体物理教师提出类似的问题,然后把问题筛选、分类,列出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让他们去观察、讨论、查资料,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结论,写出小论文。这就把枯燥的物理学习过程变得充满活力和乐趣。例如,从水壶中倒出的水柱从高到低为什么越来越细?放在漏斗里的乒乓球从下面一吹为什么能悬浮起来?当你坐在绝对光滑的冰场中央如何走出冰场?两个充气的一大一小的气球,当它们连通后哪个变大哪个变小,为什么?为什么有三颗通信卫星就能复益全球?等等,我们还专门举办了一次“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智力竞赛,深受学生的欢迎。

激发物理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篇7

一加强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惯性”一节中的演示实验, 趣味性很强, 在演示这个实验时, 将一张纸撕开, 放在桌子边缘, 然后将一整根粉笔压在纸的中央, 为了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先请学生自己将纸抽出来, 要求粉笔不倒, 学生们跃跃欲试, 争先恐后地上台演示, 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有的同学思考了一会儿, 胸有成竹地上台演示, 结果还是失败了。同学们都垂头丧气地败下阵来。此时老师再演示, 成功地将纸抽出, 同学们感到很惊讶, 并且投来了崇拜的目光。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 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 更加投入。例如, 讲解“固体压强”时, 先在一个木板上钉上很多长短不同的钉子, 然后把充足气的气球放在钉子上, 这时, 班内的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 聚精会神地观看着, 等待着气球被扎破的那一刻, 但是, 气球放上之后, 却安然无恙, 令全班同学都很惊讶, 感觉很不可思议。老师还可以在气球上再放一个小物体, 仍然不破, 这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又如, 用大小两支试管, 小的能套入大的试管内, 把大试管装满水, 将小试管底端插入大试管里大约一半长, 然后将两试管倒置过来, 看到大试管内的水徐徐向下流, 而小试管不但不下落反而慢慢上升。通过这样一些简单的演示,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还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能使学生兴趣因诱导而生, 更使学生在终生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知识。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把抽象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 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激发起学习动机,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变阻器”时, 我先问学生“为什么通过使用遥控器来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 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声音会变大变小?为什么调节台灯上的旋钮时, 灯泡的亮度会改变?”这些现象学生不陌生, 可是让学生解释还有一定的难度。又如在讲“光的折射”这节内容时, 我向学生提问:“看晴朗的夜空时, 我们会感觉星星在一闪一闪的, 好像在眨着眼睛”有了这样的疑问, 学生自然急于想用物理知识去解答, 于是引入“光的折射”知识。再如在学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时, 我设置了这样的四段情境: (1) 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2) 用铁钉刮玻璃, 听听产生的声音。 (3) 大家一起来唱一首歌。 (4) 让学生听一名学生讲故事, 同时让另一名学生大声唱歌。通过对比 (1) 和 (2) , 提问:你喜欢哪一种声音?对比 (3) 和 (4) , 提问:唱歌对大家听故事有什么影响?根据学生说出的理由, 就非常自然地进入“噪声”的学习。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合理创设情境,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活跃的气氛中理解问题, 从而学到知识。

三探索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 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出乎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和小实验、不断出现的挑战性的问题和随之而来的学生讨论, 都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 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 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这是因材施教的基本手段。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 明确他们所承担的任务,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出主意、想办法。要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地保持下去。

四利用物理学史、物理学故事, 进行物理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 许多内容涉及物理学史及物理学家的故事, 这些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 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例如, 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一课时, 可创设这样的实验情境:教师先用身体挡住电流计, 让磁铁插入线圈后, 再观察电流计, 发现指针没有偏转。学生产生疑惑, 并指出原因。教师介绍物理史上就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从而使瑞士的科拉顿错过了一次重大的发现。而伟大的法拉第凭高超的实验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发现了这种暂态变化。法拉第在1831年发表的论文中, 把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概况为五类:变化着的电流、变化着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磁场、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然后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分别分析这五种情况, 归纳得到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在这里, 物理学史将问题的引入、实验的演示、现象的分析、结论的归纳等教学环节串连了起来。合理、有效地运用了史料这一教学素材,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倡导了科学探究的精神, 真正发挥了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8

一上好第一节课,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 每个新接触物理的学生可能会想:物理学什么?怎样能学好物理?如果第一节课上得不好, 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此第一节课应精心设计, 吸引学生。如在第一节课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演示“冷水‘烧’开水”实验, 请同学们先猜测结果, 再做实验, 大家都以为冷水会让开水很快冷下来, 但谁都没有想到冷水居然可以使停止沸腾的水再一次沸腾起来。这时教室的气氛非常活跃, 大家都为刚才的实验兴奋不已。接下来继续做覆杯实验:拿出一杯水和一张硬纸, 把纸放在杯子上, 问学生, 杯子倒过来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议论后都认为纸和水掉下来。实验开始后, 当看到实验现象和预想中的不一样时, 学生脸上露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惊奇。这些直观的演示,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 总结出初中物理是以研究声、光、热、电、力为对象, 并以实验为基础, 需要动手做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这在勾起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激起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欲望, 为新课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创设物理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创设情境。

1. 通过故事创设情境

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前, 首先讲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 有个法国的飞行员正在高空上飞行, 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脸旁边有个小黑点, 以为是小苍蝇, 顺手捉住, 一看, 原来是一颗子弹。他真的能捉住子弹吗?正是这些新奇有趣的故事, 使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心情舒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

很多物理实验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 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 先做瓶“吞”鸡蛋、友好纸张的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 “鸡蛋比瓶口还大, 怎么进到瓶子里呢?往两张纸中间吹气, 两张纸不是分开而是越吹越靠近呢?”带着这些疑问, 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又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前, 叫学生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 “透过玻璃砖看笔”等有趣的实验, 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 学生会充满好奇心, 想追根究底,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 通过问题创设情境

课堂上提出问题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出的问题要以学生的知识背景为铺垫, 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恰到好处, 难易结合, 否则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如在《浮力》教学中, 很多学生都会游泳, 在水中游泳时会感觉到水把身体向上托起, 因此教师可以提问学生, 是什么力量托起了我们的身体?水能托起一艘几万吨的大轮船, 而为什么却托不起一粒小沙子?是不是什么物体都能被水托起呢?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能得出答案, 效果比较好。事实证明, 设置好的问题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

三利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枯燥无味, 照本宣科的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 甚至还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教师运用一些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被激发, 学习效果会更好。如在学习“蒸发和沸腾”后, 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例子: (1) 医生会在发高烧的病人或中暑的病人额头和其他位置上涂抹酒精来降温, 就是利用酒精蒸发吸取身体的热量来达到退烧的目的。 (2) 在寒冷的冬天洗头后最好马上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否则很容易感冒, 因为如果让头发自然风干, 水分蒸发会吸走头部大量的热量, 容易引发感冒。通过生活实例,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从而激发了他们想要学好物理知识的欲望。

四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活泼、好动、好玩是他们的本性, 教师要善于抓住他们这一时期的性格特征, 设置一些物理游戏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马德保半球实验, 学生对这一实验非常感兴趣而且很好奇, 我们可以模仿这一实验设计一个吸盘挂钩的游戏, 分组让学生完成这个游戏, 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体验,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使他们感受到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 一举两得。

物理学习兴趣现状研究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兴趣,教学策略,调查研究

0 引言

初中物理是普通初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 开展好普通初中物理教学, 对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和技术, 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增强科技意识, 进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至关重要。新的教学理念更加强调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三要素已经成为新课程目标具有独立意义的组成部分。本文力图结合初中生的学习兴趣现状和物理教学实践, 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研究兴趣的相关理论, 探索培养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策略。

1 研究方法的选择

教育学和心理学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以及个案研究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本文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为真正了解咸宁地区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现状, 本人指导毕业班学对咸宁地区三所初中学校的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研。本文在选取样本的时候充分注意样本的代表性, 因此, 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与整群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办法。在调查的学校中, 各自选取八年级和九年级一个班, 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物理成绩处于中等。在第二次调查中共发放261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223份, 有效率达85.4%。

2 问卷的构成

由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咸宁地区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现状, 本次调查问卷包括30个题目, 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是问卷题目。问卷题目为选择题。第一部分是学生个人的基本信息, 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两项。第二部分为问卷具体题目, 每题五分, 总分为150分, 对于有五个答案的A为5分, B为4分, C为3分, D为2分, E为1分;有三个答案的A为5分, B为3分, C为1分, 用SPSS软件进行定量处理。对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现状进行了解是本工作的目的, 因此, 为了得到更加真实的结果, 问卷设计和统计分析都不涉及教师因素。

3 问卷的信度分析

式中, K为测验的题目数, Si2为某一测验题目分数的变异数, Sx2为测验总分的变异数。当α<0.70时, 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 而且不能做团体比较;当0.70≤α<0.85时, 可用于团体比较;当α≥0.85时, 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就或作为。

输出结果如下:Alpha (α值) =0.766

该结果表明:本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4 调查结果的分析

本次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微软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和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1) 样本的总体分布。利用正态分布统计, 咸宁地区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如图1。这份问卷的结果先用SPSS软件检验, 再利用SPSS17.0软件统计得出:学生的平均分为101.06分, 标准差为19.114分。 (2) 八年级、九年级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得分比较。为了了解咸宁地区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情况, 把八年级、九年级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得分情况作了统计, 并且利用SPSS17.0软件作了T检验, 其结果如表1。从表1的统计结果得出:八年级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平均分高于九年级。但是在T检验结果中的F=0.0001, Sig.=0.989, 因Sig.=0.989>0.05说明两组方差差异不显著。由表1可知, 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八年级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与九年级差别不大, 但是随着学习物理时间的增长, 学习兴趣略有降低。 (3) 男、女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得分比较。表2为男、女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得分和T检验。从表2的统计结果得出:男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平均分值高于女生, 在T检验结果中F=3.537, Sig.=0.062, 因Sig.=0.062>0.05说明两组方差差异显著。由表2可认为男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明显高于女生。因此, 我们有必要探讨如何在教学上激发女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5 结果分析及对策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我们看出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 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具有以下特点: (1) 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整体水平不高。本次调查问卷满分为150分, 而平均分为100.28分。 (2) 纵向比较八年级和九年级, 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各自独立且相对稳定, 差别也不大。但随着学习物理时间的增长, 兴趣略有降低。 (3) 男生与女生物理学习兴趣水平差异明显。总体而言, 男生兴趣水平远远高于女生, 平均分也是远远高于女生, 这也是困扰物理教育界的普遍难题。 (4)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动力还是由兴趣引起的, 但是应试的要求对物理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当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 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降低的趋势。 (5) 中学生对物理实验是饱含着热情的, 但是初中物理课堂实验开设的很少, 这对于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 (6) 对于把所学到的物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生活实例中的能力, 初中生是极其欠缺的。这一方面要加强锻炼, 多给与他们创造机会实践, 使其认识到世界的变化和学习物理的关系, 这将有助于培养物理学习兴趣。 (7) 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拓展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 它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概括物理学基础知识发展的全貌及其总体规律, 有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的物理知识, 有益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激发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即有用。在教学实践充充分创设日常生活问题或自然现象, 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的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为了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 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和归纳锻炼学生的思维。由于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因此, 将学生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 (2) 为了克服学习抽象物理知识这一困难, 在实际教学中形式要新。针对学生认为物理学科较难的情况,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物理本身蕴含的吸引力来引发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还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如开展课外小实验等。 (3) 通过一些相关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老师巧妙设计演示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通过演示实验对物理学科中的比较抽象的知识进行展现, 此外, 针对中学生好动的特性还应当加强探索性实验, 从而让学生发现规律, 尊重事实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吉世印, 刘红, 魏明.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量表编制与分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4) .

学习物理兴趣 篇10

一、着眼于做,通过积极参与带动学生理性思考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旧是不完善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官认识,更为感兴趣的还是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在物理课上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尽管开始的时候学生操作的目的性还不是很明确,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物理学习水平的关键,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物理规律和原理。比如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着眼于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自己不懂的事物存在好奇心,而且这种好奇心会伴随事物的惊险性、刺激性而增加。例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课时,先通过多媒体放映一段激动人心的飞行表演的录像,教师再提出相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为了满足对事件的好奇心,会认真听讲并且认真思考,教师则一定要在本节课给出问题的正确解释,否则学生的兴趣会打折扣的。

三、着眼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利用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很多同学觉得物理没有用,和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这样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其进一步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并取得一定的实效性,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方面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知识很有用,自然会更加用心地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通过大量丰富的事例丰富学生的视野

物理课堂上很多物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陌生的,甚至很多高新技术学生都没有听说过。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新技术,使学生对于这些新技术有所认识和了解,并进一步对其产生兴趣。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科目,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从而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这既是物理学科的特点同时也是物理学科的优势,我们应该深入挖掘这一优势,吸引学生投入到物理的学习当中。通过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了,自然物理的教学效果也会大幅提高。

上一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究下一篇:教师培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