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

2024-08-03

耳穴埋豆(精选八篇)

耳穴埋豆 篇1

关键词:肿瘤化疗,耳穴埋豆,恶心呕吐

化疗为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 抗肿瘤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周围正常细胞及组织造成损害, 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1]。在肿瘤化疗中, 恶心呕吐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剧烈呕吐会导致患者对化疗产生恐惧, 不愿配合或拒绝化疗, 造成患者病情难以有效改善。因此, 选择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案对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至关重要。为分析耳穴埋豆对化疗引发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 我院对60例行化疗肿瘤患者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化疗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疾病临床分期为Ⅱ~Ⅵ期。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30例。其中, 试验组男20例, 女10例, 年龄41~72岁, 平均年龄 (56.6±3.8) 岁;胃癌8例, 食管癌7例, 结直肠癌6例, 肺癌4例, 子宫内膜癌2例, 卵巢癌2例, 宫颈癌1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41~72岁, 平均年龄 (56.7±3.8) 岁;胃癌7例, 结直肠癌7例, 食管癌6例, 肺癌3例, 乳腺癌3例, 卵巢癌3例, 甲状腺癌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化疗前24h无恶心呕吐等肠胃道反应;均采用以铂类抗肿瘤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均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化疗前24h有呕吐者;化疗前24h曾服用止吐药者;胃肠道梗阻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于化疗前30min采用阿扎司琼10mg (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41374) 溶于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 直到化疗疗程结束。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治疗, 于化疗前30min进行, 选取胃穴、脾穴、神门穴三穴为主穴位, 配穴取肝穴, 于化疗前30min用探棒找出耳部敏感点, 采用75%酒精棉签进行局部消毒, 并将消毒晾干后王不留行籽粘贴在0.5cm2胶布中间, 再粘压到相应穴位, 同时用手以中等力度揉捏药丸, 力度以能耐受的酸、痛、胀、热为宜。对于耳穴压迫要准确, 耳穴埋籽直到患者每日可自行定时按压各个穴位药籽, 3~5次/天, 每处穴位按压2min/次, 以局部产生热感、微疼及酸麻为宜。在化疗时, 如有药籽脱落, 重新选穴埋籽。按压耳穴要做到主、配穴主次有当, 相隔3日更换一侧耳穴, 两侧交替直至化疗疗程结束。

1.3 疗效判定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进行疗效评定。显效: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有效:恶心呕吐症状有所改善, 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恶心呕吐症状无变化。

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化疗, 试验组共有1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发生率为46.7%;对照组共有27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发生率为9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 化疗药物具有较强毒性, 邪毒入侵不能损伤人体正气, 扰乱机体的气血, 故影响脾胃、脏腑运化功能, 运化无力则升降失调, 脾气不升则运化失常, 胃气不降则上逆呕吐, 导致恶心呕吐出现[3]。

[n (%) ]

中医认为, 耳为宗脉之聚, 能通十二经, 全身皆联系于耳[3]。耳穴压豆为我国传统医学外治重要方法, 基于中医经络学说采用药豆对耳穴进行慢刺激, 经经络不断作用至全身, 起到疏通经络、扶正怯邪、调和气血及平衡阴阳等功效[4]。耳穴压豆是基于耳针的中医疗法, 通过将药豆粘贴相应耳穴, 并配合适度按、压、揉、捏等手法刺激人体各位于耳廓的反射区, 以起到治疗的目的。本研究中, 试验组患者于化疗前30min给予耳穴压豆, 选取胃穴、脾穴、神门穴三穴为主穴位, 配穴取肝穴。其中, 神门穴具有止痛镇静、宁心安神及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经豆压皮质下穴, 能有效抑制大脑皮层的呕吐中枢, 从而起到增强镇静止呕的作用;胃穴具有调中焦、和脾胃及理气降逆的作用, 皮质下压豆可起到镇静止痛的作用;脾穴皮质下压豆能有效调节内脏植物神经纤维活动, 并缓解迷走神经兴奋, 具有健脾益气、和中止吐等功效, 且能有效调理胃肠气机, 从而起到预防与治疗恶心呕吐反应的作用。配于肝穴, 具有健脾和胃、平肝利胆之功效。穴位合用, 具有消除呃逆、镇静止吐等功效, 能有效预防与改善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肠胃道反应。王林娥等[5]对63例行化疗肿瘤患者进行分析, 耳穴压豆组恶心呕吐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87.3%, 显著高于药物注射组的60.3%, 提示耳穴压豆能有效预防及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

本研究中, 试验组患者化疗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为46.7%,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0%;经治疗,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9%, 与王林娥报道的87.3%相符, 且高于对照组的74.1%。因此, 肿瘤化疗给予耳穴压豆能有效减少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 且改善恶心呕吐症状,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尤林燕, 丁群芳, 李倩, 等.耳穴压豆法预防EP化疗方案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J].辽宁中医杂志, 2013, 24 (11) :2312-231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3]黄玉蓉, 胡碧芳, 胡攀, 等.中医药膳配合耳穴埋豆辅助治疗肿瘤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4, 28 (7) :828-829.

[4]胡攀, 黄玉蓉, 胡碧芳.耳穴埋豆在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报, 2014, 14 (2) :114-115.

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篇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208-02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称为“不寐”,又称“不得眠、不得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表现为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长期的睡眠不足,易降低患者抵抗力,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心烦易怒,精神萎靡不振[1],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镇静剂、安眠药等能临时解决睡眠问题,但长期使用易形成药物依赖性,使睡眠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我科近年使用耳穴埋豆治疗失眠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41例,为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5-82岁。原发病中肺胀19例,中风22例,入院前既往有失眠者28例,13例患者因住院后环境改变、疾病本身及担心预后等因素而失眠。

1.2 治疗方法 采用磁珠贴耳穴埋豆治疗。取穴:神门、皮质下、心、肝,为单侧取穴,双耳交替。方法:①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持探棒在选穴区由上而下找敏感点,选中后患者有酸麻胀痛感。②用75%乙醇常规消毒耳穴及耳廓。③用镊子夹取磁珠帖贴在所选耳穴上,用指揉法按压每个穴位1分钟,以患者感觉酸麻胀痛能耐受为度。④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压穴位3-5次,每次1分钟,睡前按压一次,以局部有酸麻胀痛感为佳,力度不要过重,以免损伤皮肤。注意事项:进行操作前需检查耳廓皮肤有无炎症、湿疹、冻疮破溃等,耳廓皮肤有炎症、破损时不宜使用耳穴埋豆治疗;耳穴埋豆处注意保持清洁干燥,如有胶布潮湿或污染,需及时更换,以免引起皮肤感染。夏天炎热,汗多者,耳穴埋豆时间不宜过长;局部出现红色粟粒样丘疹,对胶布过敏伴有痒感者,可将胶布取下,休息3-5天后再贴,必要时加贴肾上腺穴或予抗过敏药物。

1.3 健康教育 建立有规律的休息制度,减少白天睡眠;晚间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床铺舒适,周围光线宜暗;睡前热水泡足,以手掌心按揉足心,使心肾相交;定时就寝,上床就关灯入睡,形成条件反射,不要养成躺在床上看书或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条件者睡前可洗温水澡,可因全身血管扩张造成头部相对贫血而易入睡。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小时;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2]

2.2 治疗结果 41例患者痊愈7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3 讨 论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耳穴既是人体经络的反应点,又是治疗的刺激点,因此刺激相应部位耳穴,能通经活络,调节阴阳。取神门可镇静安神,皮质下有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或抑制作用[3],配合心、肝达到宁心安神,清泄心火之效而减轻或消除失眠症状。通过耳穴按压产生缓慢持续的良性刺激,经末梢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从而抑制原来病理兴奋灶,产生新的平衡,达到改善睡眠状况的目的。

综上所述,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无副作用,有效地避免了长期使用安眠药引起的药物依赖和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陆小青,项贤美.耳穴埋豆治疗内科疾患兼失眠55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7):138-139.

[2] 李华.耳穴压丸法辩证治疗原发性失眠37例[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6-7.

耳穴埋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均为2011年1月-2013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住院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在本科接受腹部手术, 女33例, 男47例, 年龄最小21岁, 最大67岁, 平均37.4岁。其中阑尾手术31例, 胃部手术17例, 胆囊切除术24例, 结肠手术8例。均为首次接受腹部手术, 术前无长期便秘, 无严重心、脑、神经系统疾病, 手术时间1.5~6 h。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各40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和试验组均采用一般常规护理, 分为以下几步完成: (1) 床上活动, 时间为术后6 h。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 进行上下肢运动和呼吸运动。上肢运动:从手指到肘关节到肩关节分别做屈伸动作, 每天3~4次, 每次做5遍。下肢运动:从趾端到足趾到踝关节到膝关节到髋关节活动。分别做屈、伸、内翻、外翻动作。在情况下允许下督促患者进行翻身。呼吸运动:缓慢深呼吸, 每2小时可进行1次, 每次做4遍。 (2) 下床活动, 时间为术后24 h。经科学研究证明与腹部术后恢复最密切的一项指标就是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第一次下床要有护士在身边, 下床前需测心率、听肠鸣音, 并将各种引流管固定好, 并注意引流管不可以高于切口以防引起逆行感染, 保障患者安全, 逐步增加患者的活动量活动项目, 包括下床洗脸、刷牙等, 患者在病房行走时, 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悸等症状, 在活动结束后测量患者心率, 听肠鸣音。 (3) 时间为术后72 h, 在前面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患者的运动强度, 以患者能够站立完成各项运动为主要目标。 (4) 时间为术后1周, 进行爬楼梯等的有氧运动[2]。对于肠造口患者我们采取的是气功疗法, 分为以下几步完成: (1) 让患者仰卧在床上放松腹部肌肉, 用左手掌按于脐部右手叠压在左手上, 先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揉摸腹部, 再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揉摸腹部, 注意手掌向下要用力均匀, 呼吸平稳自然。 (2) 再以上面相同方法, 自剑突部向耻骨外推摩, 呼吸时下推, 注意掌下感觉。 (3) 取坐位或站位, 用两手掌按于腰骶关节向下推擦, 在一呼气下推5~10次, 吸气时停止。每天练功1~3次。以上为练法, 一般在饭后1 h进行较好, 睡前或早晨也可[3]。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耳穴埋豆治疗, 于患者术后回病房后立即选择单侧耳穴埋豆。取小肠、交感、胃、神门、大肠、皮质下等穴。方法为单侧取穴。先用75%乙醇消毒皮肤, 等消毒干后, 再在选好的穴位上用探棒刺激穴位, 等患者出现酸疼痛感或出现皱眉后, 用镊子取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固定在穴位上, 用食指、拇指进行按压刺激, 手法要有轻缓到重,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稍后用力按压片刻, 数秒即可[4]。在埋豆期间, 护士要指导患者自行按压局部穴位, 每次每穴30 s, 每天3~5次, 按到患者自觉耳朵感到酸、麻、微痛及热感为宜, 一般留籽3~5 d, 如有缺失及时补上耳穴贴, 通气后予撤籽。

1.3 评价方法

(1) 腹胀评估方法:以测量患者的腹围和患者自觉腹胀气感两种测量的综合表现为评价标准[5]。 (2) 肛门排气时间评估:护士定时询问患者肛门排气情况, 并记录患者自觉肛门排气时间, 及以患者家属的主诉为主。 (3) 肠蠕动评估方法为:护士于术后6 h起每各2 h腹部听诊1次, 每次3 min, 以听到肠鸣音的时间即为恢复时间。

2 结果

对照组12例 (30.0%) 发生腹胀, 试验组3例 (7.5%) 发生腹胀。对照组肠蠕动时间为 (28.6±8.3) h, 试验组为 (16.8±5.9) h。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为 (49.2±15.3) h, 试验组为 (33.7±17.1) h。

3 讨论

术后腹胀是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症状, 术后腹胀使胃肠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 若术后出现肠麻痹, 会造成肠道有效推进性蠕动消失, 就延迟了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时间, 腹胀还常伴有恶心、呕吐。若肠道功能抑制时间越长, 肠道内的液体及积气越多, 从而会出现肠管扩张和腹胀, 则不利于机体的恢复, 严重者甚至会引起肠粘连梗阻、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 甚至造成全身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 术后加快肠蠕动, 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减轻腹胀, 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学认为手术除了其治疗作用外, 本身也是一种创伤, 术后患者的机体和谐被打乱, 升降失常, 清浊异位, 气体运化不畅, 导致脏气不安, 腑气不通。人体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均有相应的耳穴, 因此采用耳穴埋豆能起到调和气血, 疏通经脉, 平衡阴阳的作用[6]。试验组患者采用耳穴埋豆时, 取交感、神门、皮质下、大肠、小肠、胆囊穴, 即注重调整植物神经的支配作用, 又注重调整脏器本事的功能, 通过经络的双向作用, 对肠道进行补虚泻实的良性调节, 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能尽快恢复肠道功能, 促进肠道排气, 有利于手术创伤恢复, 效果良好, 是一种不受禁食和体位限制, 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对术后胃肠功能腹胀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耳穴埋豆治疗。结果:试验组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结论:耳穴埋豆法能有效降低腹胀的发生率。

关键词:耳穴埋豆,胃肠功能,腹胀

参考文献

[1]宋新莲.护理干预对普外科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2, 9 (33) :26.

[2]苗秀芬, 刘桂华, 刘海棠.耳穴埋豆预防腹部术后腹胀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20) :2261-2262.

[3]毕华.个体化运动处方在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 :39-40.

[4]金惠明, 陆金英, 朱惠军.耳穴压豆对腹腔镜切除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 (2) :312-313.

[5]邵乐文, 俞小玲.择时选穴按摩对胃肠道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8) :752.

耳穴埋豆法在乳腺癌康复中的应用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210例乳腺癌患者, 其中199例单侧乳腺癌, 11例双侧乳腺癌患者, 年龄31~76岁, 平均 (51.5±2.5) 岁, 均为女性, 手术方式均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各105例患者,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在常规进行术后功能康复操锻炼的基础上, 应用耳穴埋豆法。B组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锻炼方法即患肢渐进式功能康复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康复期间,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数字疼痛量表 (NRS-10) 及睡眠疗效进行测评, 分析两组患者乳腺癌术后疾病的康复效果。耳穴临床应用实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理论培训

临床护士对耳穴的相关知识较为生疏, 为了顺利开展该项新技术, 本科特邀中医学专家进行授课, 对在实际工作中容易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并现场进行操作演示, 交流经验。然后将资料整理成册, 要求中级以上护士都应掌握, 反复理论学习, 操作练习, 获得耳穴埋豆资质。其次对焦虑自评量表 (SAS) 、国际通用的0~10数字疼痛量表 (NRS-10) 及睡眠疗效观察的再次培训, 统一认识, 统一操作流程。

1.2.2 耳穴选择

可根据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 常选用神门、胃、心、内分泌、三焦、耳尖, 并可根据症状予以增减耳穴[5]。神门: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即三角窝4区;胃:在耳轮脚消失处, 即耳甲4区;心:在耳甲腔正在凹陷处, 即耳甲15区;内分泌:在屏间切迹内, 耳甲腔的底部, 即耳甲18区;三焦:在外耳门后下, 肺与内分泌区之间, 即耳甲17区;耳尖:在耳廓向前对折上部尖端处, 即耳轮6、7区交界处。

1.2.3 耳穴作用

神门主治:失眠、多梦、高血压、神经衰弱等;胃主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压痛、失眠等;心主治:神经衰弱、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内分泌主治:更年期综合征、痛经等;三焦主治:上肢外侧疼痛、腹胀便秘等;耳尖主治:发热、牙疼、失眠、高血压、麦粒肿等[6,7]。

1.2.4 耳穴埋豆法手法

也称压丸法, 压丸就地取材, 如王不留行籽、油菜籽、绿豆、小米、白芥子等, 笔者多用王不留行籽, 因其表面光滑, 大小和硬度适宜。应用时先用酒精擦拭耳廓待干, 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6 cm×0.6 cm大小的胶布中央, 用镊子夹住敷贴在选用的耳穴上, 一般采用患侧耳穴, 有利于患侧手的锻炼, 自行按压3~5次, 按压30~60 s/ (次·穴) , 刺激强度依患者病情而定[8,9]。一般乳腺癌术后1周内或急性疼痛宜用强刺激法, 反之为轻刺激法。贴穴周期为1周, 贴穴时需注意, 操作轻巧、准确、力度适中, 耳廓冻伤者、炎症和习惯性流产孕妇禁用;贴穴期间皮肤保持局部干燥, 若有潮湿、红肿破损, 需及时消毒, 去除穴贴, 严防耳膜炎。

1.3 测评标准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 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 60~69分为中度焦虑, 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10]。数字疼痛量表 (NRS-10) 中0表示无疼痛;1~4表示轻微疼痛 (如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疼痛、炎性痛) ;5~6表示中度疼痛 (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感和刺痛、触痛和压痛) ;7~9表示严重疼痛 (如妨碍正常活动) ;10表示剧痛, 剧烈疼痛 (无法控制) [11]。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睡眠疗效测评,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 h以上, 睡眠深沉, 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 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 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12]。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埋豆效果评价标准

首先由培训后的责任护士, 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第1天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患者的主诉:患肢胀痛、疲乏以及麻木、睡眠质量、焦虑、失眠、多梦等不适症状。将量表SAS、表NRS-10和睡眠状况在开始治疗前由患者自评1次, 然后在治疗后48 h即一般在术后4~5 d再让其自评1次, 以便通过量表SAS、量表NRS-10总分变化来分析自评症状的变化情况以及睡眠质量变化情况。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分值降低确定为改善, 否则视为无效。应用耳穴埋豆法期间使用促进睡眠止痛药物者将其例数在本组中剔除, 本组无此情况发生。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评分比较

A组SAS焦虑自评量表自评得出的问卷总均分值 (58.01±1.25) 分, B组为 (69.02±2.36) 分, A组SAS焦虑分明显低于B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A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与B组比较, P<0.05

2.2 两组NRS-10测定结果比较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第1天初评A、B两组患者NRS-10患肢疼痛评分依次为: (7.59±2.06) 分、 (7.62±1.45) 分, 经康复治疗1周后疼痛评分依次为: (2.48±1.52) 分、 (5.29±2.07) 分, 可见A组测量疼痛评分较低, 有轻微疼痛。A组第1天初评与康复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组第1天初评与康复治疗后疼痛评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康复治疗后疼痛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初评前疼痛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3两组乳腺癌术后睡眠状况比较A组患者睡眠状况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与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国外研究证实, 恶性肿瘤作为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具有强烈应激效应, 30%~6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13,14]。在我国乳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有的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由于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 多数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抑郁和恐惧。患者在手术康复期间出现紧张、失眠、患肢胀痛、疲乏、麻木等不适症状, 但程度差异较大, 这可能与自身的心理阈值等因素有关, 心理负担的加重促进了心理障碍的形成。本组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问卷总分均高于正常分界值50分, 提示患者存在广泛而严重的心理异常。对于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疼痛、焦虑、睡眠状况不良等适症状, 现代医学主要采用镇痛、镇静、催眠药物, 或者应用中医针刺推拿等缓解不适症状[15,16,17]。临床上多因存在治疗过程中的复杂性、药物的耐药性、依赖性或其他毒副作用, 多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 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疗效。

耳穴埋豆对全髋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 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 股骨粗隆骨折5例, 股骨颈骨折9例, 手术均由同组医生完成, 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 观察组男7例、女8例, 年龄55岁~86岁;对照组男9例、女6例, 年龄51岁~87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宣教, 术后常规护理, 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48 h, 术后6 h开始康复锻炼。观察组由同一护士对患者进行耳穴埋豆, 选取术侧的髋、皮质下、神门穴, 一手持耳廓后上方, 另一手用探针寻找相应穴位, 使耳穴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 将王不留行籽贴于相应穴位上;指导患者每天早、中、晚用拇指, 示指指腹轻轻各按压1次, 每次3 min~5 min, 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术后3 d更换到对侧耳廓相应穴位, 并保留72 h。

1.3 观察指标

剧烈疼痛可影响人体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患者休息, 故需关心患者, 观察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和规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用于疼痛的评估, 基本方法:使用一条长10 cm的游动标尺, 背面均分10个刻度, 每1 cm刻度代表分值1分, 两边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 0分表示无痛, 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剧痛, 分值越高, 疼痛越重。评分前, 对患者做详细的解释工作, 使其理解该方法的概念及测得痛值与真正疼痛的关系, 保证患者能独立、准确地在标尺上标出自身疼痛的相应位置。记录术后12 h、24 h、36 h、48 h、72 h后的VA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记录比较, 术后1 2 h~24 h疼痛最为严重, 24 h后疼痛逐渐减轻。同一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轻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疼痛是骨科手术后患者共有的症状, 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 加剧组织分解代谢, 刺激脊髓释放炎性递质, 引起机体的酶类、激素及代谢系统发生紊乱, 对切口的愈合, 患者的情绪、休息产生不利影响[2]。中医理论认为耳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 《灵枢·口问篇》曰“耳者, 宗脉之所聚也”。耳穴是耳廓与脉络、脏腑相通之地, 为脉气所发和密集之处, 刺激对应的耳穴可以达到平衡阴阳, 调理脏腑, 疏通经络, 治疗疾病的目的[3]。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耳穴埋豆, 用药丸、药籽、谷类等置于胶布上, 贴于耳穴, 用手按压髋、神门、皮质下等穴位并产生刺激。有研究表明, 通过对耳穴进行持续的机械性刺激, 从神经末梢传导到大脑皮质的相应区, 使大脑兴奋和抑制而产生镇痛效果[4]。刺激神门可起到宁心安神、镇痛镇静的效果;皮质下穴位可缓解大脑皮质的紧张状态, 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5]。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后12 h、24 h、36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观察组应用耳穴埋豆结合镇痛泵的镇痛效果要优于对照组。

耳穴埋豆作为一种中医无创治疗方法, 能通过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等而起到独特的镇痛作用[6], 在患者的疼痛缓解后, 情绪也会逐渐转向正面, 间接地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7]。耳穴埋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控制中, 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改善情绪, 且具有无创伤、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许竞幻, 何英, 杨丽萍, 等.髋关节置换术后48例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4, 13 (10) :977-979.

[2]杨丽珺, 刘蓉蓉, 魏麟, 等.中医护理在骨科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 (22) :2819-2820.

[3]高新霞, 周寇扣.耳穴埋豆对颈型颈椎病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18) :160-161.

[4]陈月峰, 陈卫衡, 李䶮, 等.耳穴埋豆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 (4) :1-3.

[5]陈珺, 徐佳美, 翁宁, 等.耳穴埋豆对肾穿刺术后腰酸腰痛的临床疗效[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7 (3) :345-346.

[6]孙春红.耳穴贴压减轻膝关节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 (12) :2098-2099.

耳穴埋豆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3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均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门诊患者。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7例, 其中男14例, 女23例;平均年龄 (55.32±9.47) 岁;平均病程 (8.07±1.63) 年;对照组例, 其中男15例, 女21例;平均年龄 (54.53±9.36) 岁;平均病程 (8.34±1.76) 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 (FGIDS) -罗马Ⅲ标准[4]及中华消化学会《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5];结肠传输实验72h内排出率<80%, 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学组于1999年5月在山东潍坊举办的全国便秘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上的标准制定[6]。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便秘症候分类之气虚阴亏证:症状有排便费力, 便质不一定干结, 头晕目眩, 神疲乏力, 口干咽燥, 腰膝酸软, 或有腹胀, 舌淡或红, 苔薄白, 脉细无力[7]。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传输型便秘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②符合中医辨证为脾虚气弱证的诊断标准;③结肠传输实验72h内排出率<80%;④年龄在18~65岁之间;⑤治疗期间同意不使用其他针对便秘的治疗;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②直肠结肠器质性疾病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者;③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④合并肝、肾、心血管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⑤过敏体质;⑥不愿接受治疗者;⑦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益气滋阴汤加减: (药物组成:太子参30g、白术30g、黄芪15g、白芍20g、火麻仁20g、肉苁蓉30g、首乌15g、槟榔10g、玄参15g、枳壳10g、甘草6g) 水煎服, 一日一剂, 2周为一疗程, 共治疗1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益气滋阴汤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治疗。取耳穴大肠、直肠、中耳背、脾、肺。方法:先进行耳穴探查, 找出相应穴位的阳性反应点, 确定穴位, 然后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 左手手指托持耳廓, 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 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 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 并轻轻揉按1~2min。每次以贴压5穴, 每日按压5次, 间隔1d后撕去, 贴另一耳穴, 反复交替。2周为一疗程, 共治疗1个疗程。

2.3 护理

2.3.1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

①多饮水;②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③饮食调理如多进食粗纤维食物,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烟酒。

2.3.2 治疗组在对照组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

①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②如夏天易出汗, 贴压耳穴不宜过多, 时间不宜过长, 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③如对胶布过敏者, 可用粘合纸代替。④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⑤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 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

2.4 观察指标及症候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编制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标准[8], 观察:①排便困难;②粪便性状;③排便时间;④排便频度;⑤腹胀。每个症状评分根据不同程度分别记0~3分, 6个症状指标得分相加便为便秘症状总积分。

计算方法为积分法n= (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 /治疗前总积分×100%

临床痊愈:便秘症状消失, 大便正常, 积分较治疗前降低≥90%。显效:便秘症状明显改善, 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0%。有效:便秘症状好转, 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无效:便秘症状无改善, 积分无降低。

2.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 P<0.05, 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3 结果

3.1 总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1.7%,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

注:经χ2检验:χ2=0.2943, P>0.05

3.2 结肠传输实验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72h标志物在体内存留的分布例数比较, χ2=0.1109,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两组间比较, χ2=0.3039,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详见表2。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ΔP>0.05

3.3 排便频度、粪便性状、排便困难、排便时间、腹胀等情况比较

在排便频度及排便时间的改善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1) , 其他症状的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无差异 (P>0.05) 。详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

4 讨论

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类以节段性结肠或全结肠的蠕动功能减弱而导致粪便在结肠内传输时间延长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引起慢传输型便秘的原因众多, 也很复杂。现代医学已对慢传输型便秘的治疗主要以口服泻剂及促肠蠕动药物为主, 其短期疗效显著, 但易产生耐药性及大量的副作用。而中医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方法较多, 除口服中药以外, 外治法的单独应用或配合中药口服也可以获得较佳的疗效, 其副反应少, 且中医辨证能够做到个体化治疗, 具有较大优势,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医《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大肠者, 传导之官, 变化出焉”。而大肠的传导作用有赖于正气的推动和水谷津液的濡养, 二者都是脾的运化功能的延伸, 同时亦与肺的肃降功能有关。如脾虚则脾气不能升清, 水谷不能运化, 营养物质不能吸收和正常输布;而肺失肃降则津液和水谷精微不能向下布散, 从而导致大肠失于濡养, 大肠的传导功能异常, 即所谓“无水行舟”, 即见努责便艰, 大便干结。益气滋阴汤方中用太子参、黄芪、白术甘温补肺脾之气;白芍、玄参、火麻仁、首乌滋阴养血, 润肠通便;槟榔、枳壳行气导滞;肉苁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脾肺之气得生, 津血得补, 大肠津亏得润。脾肺之气充沛, 津液充足, 故能推动肠中糟粕下行, 便结易解[9]。

中医认为, 人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 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耳与经络有着密切联系, 早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 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耳穴埋豆是耳穴疗法的一个分支,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耳穴刺激方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 通过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等刺激, 使其局部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 它的作用原理与针刺疗法基本一致, 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来对人的内分泌功能进行调理。

本研究所选的耳穴如大肠穴、直肠穴、中耳背穴、脾穴、肺穴都是在辨证论治法则下所选, 结合中药口服对气虚阴亏型便疗效肯定, 可明显增加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排便频度与缩短排便时间, 与对照组单纯口服益气滋阴汤相比, 症状改善更加明显。治疗组同时配合耳穴埋豆的中医特色护理, 可以起到巩固治疗效果, 保持疗效的稳定性,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耳穴埋豆本身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少等优点, 其对人体基本无创伤, 治疗费用也较低, 故耳穴埋豆结合中药口服起到内外治疗相配合的双重功效, 加用中医特色护理疗效更加稳定、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Bharucha AE, Phillips SF.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J].C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01, 30 (1) :77-95.

[2]Surrenti E, Rath DM, Pemtberton JH, et al.Audit of constipation in ter-tiary referral gestroenterology pratice[J].Am J Gastroenterol, 1995, 90 (9) :1471-1575.

[3]Irvine EJ, Ferrazzi S, Pare P, et 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functhinal GI disorders:Focus on constipation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J].Am J Gastroenterol, 2002, 97 (8) :1986-1993.

[4]Dr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Ⅲprocess[J].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5) :1377-1390.

[5]中华消化学会胃肠动力学组.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8 (2) :19-121.

[6]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学组.便秘诊治暂行标准[J].中华医学杂志, 2000, 80 (7) :491-492.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

[8]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5, 8 (4) :355.

耳穴埋豆 篇7

关键词:混合痔,耳穴埋豆,护理干预,术后尿潴留,治疗效果

混合痔术后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尿潴留、出血及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但可增加患者术后痛苦,还可影响手术的实施效果,阻碍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1]。其中尿潴留是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加之患者因尿意频繁致使其上厕所频率增多,增加了切口水肿及逼尿肌受损风险。目前临床对解决尿潴留最为有效的方法即为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导尿措施[2]。并有效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采取未病先防措施在临床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3]。鉴于此,本研究将观察观察耳穴埋豆配合护理干预对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外科2 0 1 5年10月~2016年6月治疗的混合痔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女14例,男11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1.26±4.26)岁。对照组:女12例,男13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0.86±4.03)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行同种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给予对照组中医外科常规护理干预,于术后采取热水袋热敷,温度为37~45℃。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耳穴埋豆治疗,由本院通过专业培训的资深护师及主管护师进行耳穴埋豆治疗相关操作,具体措施如下:主穴为肾、输尿管、膀胱,配穴为皮质下、内分泌,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将患者一侧耳部暴露,操作者则手持探针进行相应敏感点的探寻,应用75%乙醇对患者耳郭进行2次消毒,并在胶布中央位置置入一粒王不留行籽,贴于所选穴位,并有效指导患者进行穴位按压30 s,每次5 min左右,5 h后则可重复进行,遵循由轻到重的原则,直至产生热、酸、胀及麻等感觉为宜,留籽时间3~7天,两耳交替进行。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疗效标准根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术后自行排尿时间判定,显效:结束治疗30 min后患者可顺利排尿,无腹胀、腹痛不适症状;有效:结束治疗30~120 min后患者尿液呈现点滴状排出,后即可顺利排尿,腹胀、腹痛不适症状减轻;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尿潴留为混合痔术后较为多发的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康复影响较大[4]。尿潴留属于术中、术后多种因素所导致的患者自行排尿出现障碍或者排尿不畅,进而致使尿液潴留膀胱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目前临床对尿潴留的防治方案众多,临床常规的物理、心理等诱导方法较为繁琐,且临床起效较慢,不易被临床患者所接受,且缺乏一定的循证依据[5]。故为探寻临床防治中较为高效且易于患者接受的方案,本研究将耳穴埋豆临床治疗方案应用于术后尿潴留防治中,以有效验证该疗法在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发生方面的影响[6]。

耳穴埋豆为通过对耳穴表面穴位进行敷贴药丸,以利于促进膀胱与尿道功能的调节,从而起到治病的目的,是目前临床一种较为简便的疗法。中医学理论认为,耳和脏腑存在密切关系,耳作为宗脉之所聚,人体十二经脉皆通耳部,故因混合痔术后患者受刀刃损伤,致使气机逆转、脉络受损、气滞血瘀,进而引起小便不能自解、膀胱气化不利等现象。因此,通过临床采取有效措施刺激耳廓上穴位,起到防治病症的作用,利于运行气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王不留行籽味苦,归肝、性平、胃经,具有高效的利小便功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随着临床深入治疗发现,耳穴埋豆的临床防治机制为:当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及尿液压迫膀胱时,病理刺激穿入冲动和神经元两者间发生联系,而耳穴埋豆治疗所产生的刺激传入冲动及神经元,将原先的病理性兴奋症状抑制,有效阻止病理的恶性循环,利于促进正常机体调节,有效预防尿潴留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表明耳穴埋豆配合护理干预利于提前患者的排尿时间及改善术后排尿通畅度,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发生。

综上所述,耳穴埋豆配合护理干预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前患者术后首次排尿时间,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临床普及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高瑶娟,周红蔚,张晓敏,等.中药熏洗联合生物反馈对Ⅲ-Ⅳ度混合痔术后疼痛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1):1006-1008.

[2]邓三于,常彩云,张华芹,等.听觉分散对混合痔患者手术后疼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7):2336-2337.

[3]刘勤,钱娟,张春花,等.耳穴贴压对混合痔手术后疼痛及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研究[J].河北中医,2016,38(03):425-426,429.

[4]刘焕萍,张元春,方晓梅,等.两种中医护理方法对混合痔术后切口愈合效果的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9):63-66.

[5]李贵芹.心理护理联合药物治疗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40例[J].中国药业,2014,23(21):96-97.

耳穴埋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10例, 其中男45例, 女65例;年龄42~70岁, 中位年龄56.3岁;均为2型糖尿病, 病史2~20年, 平均12.4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内科学》[4], 排除合并有消化道器质性病变, 胃或十二指肠手术, 植物神经病变及酸、碱或电解质异常、年龄<40岁或>70岁者不列入本研究范围。

1.2 诊断标准

(1) 消化不良症状≥2种, 持续时间>15d, B型超声检查证实有胃排空延缓 (胃内容物排空时间延长>6h) 。 (2) 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 B型超声检查排除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疾病。 (3) 排除血糖未控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代谢紊乱疾病。 (4) 治疗前1周未服用影响胃动力药物[5]。

1.3 治疗方法

根据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均在控制饮食, 运动, 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等基础上, 将血糖控制在良好的范围内。同时根据病情加用促动力药物的治疗, 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中医辨证论治依据《中医内科学》[6]。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饮食治疗必要性, 入院后由接诊护士第1次讲解饮食注意事项, 3d后由责任护士进一步了解患者对饮食的要求及时调整饮食方案, 出院时依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调整饮食结构[7]。在此基础上加用耳穴埋豆, 单耳取穴:脾、内分泌、肾、三焦、神门、交感。先将耳廓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探棒在所选穴位区找出敏感点, 用胶布将王不留行贴于敏感点上, 嘱患者每天用手按压3~5次, 以出现轻微疼痛为度, 隔3d更换另一耳同法取穴。10次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消化不良症状消失, 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4h;有效:消化不良症状明显好转, 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较前增强, 胃排空时间恢复到4~6h;无效:消化不良症状无明显减轻, 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及胃排空时间无改善[8]。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2 结果

显效65例 (59.1%) , 有效40例 (36.4%) , 无效5例 (4.5%) , 总有效率为95.4%。患者出院后每2周电话随访1次, 4周统计结果, 显效患者65例中复发3例, 复发率为4.6%, 有效患者40例中复发9例, 复发率为22.5%。

3 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 中医认为其病因与饮食不节有关, 长期过食肥甘, 醇酒厚味, 辛辣香燥, 损伤脾胃, 致脾胃运化失职, 积热内蕴, 化燥伤津, 消谷耗液, 发为消渴。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至关重要。糖尿病胃轻瘫影响糖尿病的治疗, 消化不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阻碍吸收口服药物, 延长食物排空时间, 使注射的胰岛素剂量及时间与之不相匹配。合理的饮食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利于控制血糖, 控制和恢复其他并发症[9]。在合理的饮食调整下, 配合适量规律的运动, 如慢跑、行走、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早晚各1次, 15~30min/次, 并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并发症情况制订相应的运动类型和强度, 提高患者消化功能,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10]。通过合理饮食指导控制病情, 平稳血糖较经济。但患者出院之后往往不能自我控制饮食, 导致胃轻瘫复发。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患者积极配合糖尿病及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 并主动参与疾病的自我管理。

糖尿病胃轻瘫属于中医学痞满、腹胀、胃缓范畴。糖尿病胃轻瘫证属本虚标实, 消渴日久, 耗伤脾胃之气,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升降失司、胃失和降而致。故治疗上当以健脾和胃、理气通降为则[11]。中医认为, 耳为宗脉之所聚, 十二经脉皆同于耳。耳穴埋豆能疏通经络, 运行血气, 调理脏腑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2]。交感穴调节自主神经、舒缩血管;内分泌穴调节内分泌紊乱;脾穴调整相应脏器的气血运行。诸穴合用, 刺激耳廓的神经, 能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内分泌平衡, 从而补益脾胃, 行气活血, 恢复胃肠蠕动。临床疗效是中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耳穴埋豆简便易行, 费用低廉, 效果明显, 患者接受程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耳穴埋豆,饮食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参考文献

[1] 刘新光.消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79.2陆广华.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诊断与治疗[J].世界临床药物, 2004, 25 (12) :722-723.

[3] 李爱霞, 陈晓明.综合疗法在糖尿病胃轻瘫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32) :42.4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70-773.

[5] 刘赞, 黄亚莲, 叶冬菊.糖尿病胃轻瘫30例临床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13, 13 (1) :129-130.

[6] 周仲英, 蔡淦.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682-687.

[7] 田丽萍.饮食指导对糖尿病胃轻瘫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5 (32) :4337.

[8] 李智滨.隔姜温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5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16) :2174.

[9] 叶江嫔, 张海微, 邱晓珍, 等.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饮食护理进展[J].护理学报, 2011, 18 (2B) :16-18.

[10] 王旭利.糖尿病胃轻瘫机制及饮食指导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2) :78-80.

[11] 葛佳伊, 郑士立, 宋丰军.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J].江西中医药, 2010, 41 (2) :55-56.

上一篇:有效追问激活思维下一篇:比赛项目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