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验检疫

2024-08-01

植物检验检疫(精选十篇)

植物检验检疫 篇1

关键词:植物,检验检疫,研究

1 贵州的植物检验检疫现状

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 全面履行植物检验检疫领域中的各种协定和规则, 如SPS协定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 、TBT协定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 等是我们的义务。这些协定对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贵州地处西南内陆, 仅有贵阳机场直接对国外通航, 贵阳出口的农副产品大多为植物性原材料, 进口货物含植物性包装或铺垫材料较多, 贸易方式多以现汇贸易为主。据统计, 贵州检验检疫局2002年共检验检疫出入境植物及其产品648批次, 货值约3 711万美元, 涉及的植物种类有烤烟、粮谷、豆类、蔬菜、药材、苔藓类、木托盘、木质包装、植物性油类等等, 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进口主要来自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特别是2002年出口到日本的反季节新鲜蔬菜, 2003年出口到欧盟、美国的西兰花, 显示了贵州蔬菜进军国际市场的能力和品牌, 这些具有贵州地域和气候特色的产品, 已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

2 实施检疫标准的意义

(1) 植物检疫标准能在技术上补充现有国家检疫法的内容, 以此来推动依法治理植物的进程。依据《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植物检疫标准, 能有力补充强化上述两法在技术上的有关规定, 加强检疫与人员管理的重要作用。

(2) 植物检疫标准能使植物检疫技术成果加快转化, 使有害生物科学防控的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只能在修订植物检疫标准的过程中, 吸纳外界新的成果、新的技术和新的经验, 使这些科研成果成为转化标准的纽带和桥梁, 以此来加快和提高我国植物检疫的预防控制水平。

(3) 植物检疫标准可提高植物检疫工作的效率, 而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重复性。在生产实践中, 标准化就是要对重复发生的事物尽量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劳动消耗, 这对提高工作效率, 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具有重要作用。植物检疫是一种特殊性的工作, 将管理、执法、技术指导和服务融于一体, 其特点包括程序繁杂、内容众多、高规范性技术、广泛的涉及面与责任, 因此植物检疫是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控制有害生物传播的工作。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不适应

目前, 涉及植物检验检疫的法规由相对独立的3个系统组成。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口岸) 执行的是由全国人大、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 而内地检疫执行的是由国务院及贵州省人大、省政府等制定的《植物检疫条例》及地方植物检疫实施办法等。在行政管理上仍实行口岸检验检疫与内地检疫分离的体制, 内地检疫又有农业、林业管理, 从而导致职责交叉、重复建设, 难以发挥优势, 因此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疫情的控制[3]。

3.2 标准体系与国际差距较大

近年来, 虽相继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有关进出境植物及其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如检验检疫的抽样标准、植物产品的检验检疫程序、有害生物的诊断标准等, 但与维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的要求和与发达国家现行标准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表现在数量少、覆盖范围窄、可操作性差, 有的标准不符合国际规范, 而且内地检疫与口岸检疫的标准衔接不好。

3.3 进出境植物检疫管理和后期监管难度较大

贵州地处内陆, 虽然近几年进出境植物及其产品增加幅度较大, 但与沿海相比仍然是批量小、种类少, 且多为原材料或初加工品, 进口货物中含有木质包装或植物性铺垫材料居多, 而且来源复杂, 多数为口岸转关货物或经多次装卸后才抵达贵州省, 同时也缺乏对出口国家法规和病虫害疫情等资料的掌握和了解, 检验检疫工作很难有的放矢。特别是引进的种子苗木在后期监管上难度较大, 一是贵州检验检疫局在全省各地 (州、市) 均无分支机构, 所以后期监管只能由地方植保、森保等部门负责, 而这些部门执行的法规又与进境种子苗木隔离检疫要求不尽相同;二是该省目前尚无引进种子苗木的植物检疫隔离圃, 引进后只能相对集中种植, 有的甚至分散种植在几个地区, 如贵州烟草公司2001年曾从美国和巴西引进烤烟种子, 种植在松桃、威宁等地, 不仅给疫情监测带来困难, 一旦发现疫情后进行处理难度也很大, 而且后患无穷, 损失严重。还有的进口商对木质包装进行报检和实施检疫不了解, 存在着漏报、漏检的情况, 甚至擅自拆除木质包装随意丢弃, 使疫情传播机率大大增加。

此外, 目前贵州省对植物病虫害等疫情普查范围不广、监测力度不够, 对该省发生的植物病虫害情况掌握不全面, 对出境植物及其产品检疫监管不利。如贵州省出口机电产品和航空器械多使用木质包装, 虽然贵州不是松材线虫疫区, 可由于我国少数省份已传入松材线虫并发生疫情, 也间接地对贵州省出口使用木质包装的货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4 检验检疫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

目前, 贵州省乃至我国在进境植物的审批管理、有害生物的风险性评估、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检测手段, 出境检疫的分类管理, 有害生物控制点的应用, 病虫疫情数据库的建立, 非疫区和非疫生产点的划分与建立, 合理利用WTO相关协议调控农产品的贸易, 以及人才和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4 提高检验检疫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4.1 加强检验检疫队伍建设

目前贵州省检验检疫人员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实验室建设等与“入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应有目的地资助和培养熟悉世贸规则、精通SPS协定和TBT协定, 掌握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诊断、检测、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加快该省实验室的布局, 重点建立一批区域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积极向省政府反映, 加快引进植物种苗隔离苗圃的建设, 配齐检测仪器和处理设施, 增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提高发现和控制检疫性病虫害的能力。

4.2 建立健全植物疫情信息网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体系

贵州气候温和、物种繁多、有害生物疫情复杂, 应在进出境货物的集散地、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加工厂等, 定期开展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规律、危害情况等调查;利用昆虫性诱剂, 开展检疫性实蝇等重要危险性病虫的动态监测;围绕省政府发展生物资源产业的战略, 加强对烟草、蔬菜、药材、粮谷等优势作物病虫害和农药残留的控制研究, 在信息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有害生物基本数据库;应用专家系统和多媒体软件进行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分类、鉴定和人员培训;应重点结合贵州的优势产业, 建立全省有害生物标本库, 抓好烟草等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4.3 完善全省有害生物防疫的预警体系

为了解决全省进出境植物检验检疫问题, 应积极参与联合国亚太植保委员会的有关活动;加快与贵州省有植物及其产品贸易往来的国家植物检验检疫协定的签署工作;通过互访活动, 交流法规、管理办法、截留病虫害等情况, 协商有关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学习有关国家先进的植物检验检疫程序、抽样比例、除害处理、有害生物风险性评估、出证标准等, 使贵州省进出境植物检验检疫向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方面发展;重点应结合疫情变化、贸易形式多样的特点, 加大有害生物疫情处理技术和控制方法的研究, 防止境外疫情传入。

根据贵州省外贸的特点, 建立健全进出境植物检疫的各项管理体系;结合疫情截获情况, 有选择性地开展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适生性、生物学、生态学、检验检疫方法、除害措施等研究, 特别是对出入境货物的加工、生产、存放场所, 种植地、苗圃等疫情监督, 提高有害生物的检出率;按照出入境货物的带虫特点和风险特点, 有选择和有重点地实施进出境货物的除害处理、疫情及流向的监督管理, 提高有害生物除害处理效果;严防货物及木质包装漏报、漏检和漏处理事件的发生, 确保进境货物不带有国家禁止传入的有害生物流入本省;同时规范进境植物的审批管理, 将农产品的出入境审批作为外贸调控的重要手段。

5 结语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 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人为传播, 保障农林业的安全, 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 是人类同自然长期斗争的产物, 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制度, 应认真做好。

参考文献

[1]谭家兴.加强植物检疫构建四川和谐建设[J].四川农业科技, 2007 (12) :48~50.

[2]谭静.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现状及问题初探[J].管理观察, 2008 (6) :72~74.

植物检验检疫 篇2

一、种子、苗木

(一)检疫审批

入境植物种子、种苗,货主或其代理人应按我国引进种子的审批规定,事先向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各省植物保护站、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入境后需要进行隔离检疫的,还要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隔离场或临时隔离场。带介质土的还需办理特许审批(申请程序见第十单第八节)。转基因产品需到农业部申领许可证。

(二)报检要求

在植物种子、种苗入境前,货主或其代理人应持有关资料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预约检疫时间。经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现场检疫或处理合作的,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

(三)报检应提供的单据

货主或其代理人报检时应填写《入境货物报检单》并随附合同、发票、提单、《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及输出国官方植物检疫证书、产地证等有关文件。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的货物,应按规定提供有关包装情况的证书或声明。

二、水果、烟叶和茄科蔬菜

(一)检疫审批

进口水果、烟叶和茄科蔬菜(主要有番茄、辣椒、茄子等)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取得《进境动物检疫许可证》(申请程序见第十章第八节)。转基因产品需到农业部申领许可证。

我国对进口水果的原产国有明确的规定,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允许进境水果种类及输出国家/地区名录(附录15)。

(二)报检要求

货物入境前货主或其代理人应持有关资料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约定检疫时间,经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检疫合格的,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准予入境。

(三)报检应提供的单据

货主或代理人报检时应填写《入境货物报检单》并随附合同、发票、提单、《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及输出国官方植物检疫证书、产地证等有关文件。来自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的货物,应按规定提供有关包装情况的证书或声明。

三、粮食和饲料

(一)报检范围

入境的粮食和饲料。“粮食”指禾谷类、豆类、薯类等粮食作物的籽实及其加工产品;“饲料”指粮食、油料经加工后的副产品。

(二)检疫审批

有些产品的疫病风险比较低,无需进行入境检疫审批。无需进行检疫审批的植物产品有:粮食加工品(大米、面粉、米粉、淀粉等)、薯类加工品(马铃薯细粉等)、植物源性饲料添加剂、乳酸菌、酵母菌。国家质检总局对其他入境粮食和饲料实行检疫审批制度。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在签订进口合同前办理检疫审批手续。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规定的入境粮食和饲料的检疫要求有贸易合同中列明。转基因产品需到农业部申领许可证。

(三)报检要求及应提供的单据

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当在粮食和饲料入境前向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报检时应填写《入境货物报检单》并随附合同、发票、提单、《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输出国官方植物检疫证书、约定的检验方法标准或成交样品、产地证及其他有关文件。

四、其他植物产品

进口原木须附有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检疫部门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证明不带有中国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或双边植物检疫协定中规定的有害生物和土壤。进口原木带有要树皮的应在植物检疫证书中注明除害处理方法、使用药剂、剂量、处理进间和温度;进口原木不带树皮的,应在植物检疫证书中作出声明。

进口干果、干菜、原糖、天然树脂、土产类等,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当根据这些货物的不同种类进行不同的报检准备。需要办理检疫审批的,如干辣椒等,在货物入境前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取得许可证。在进口上述货物前应当持合同、输出国官方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同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约定检疫时间。经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现场检疫、实验室检疫合作或经检疫处理合格的,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准予入境。

进口植物性油类及植物性饲料,包括草料、颗粒状或粉状成品饲料原料和配料以及随动物出入境的饲料,货主或其代理人在进口上述货物前持合同、发票、输出国官方植物检疫证书等有关资料向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约定检验检疫时间。到货后,经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现场和实验室检疫合格的,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准予入境。

五、转基因产品

“转基因产品”是指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转基因生物与产品,包括通过各种方式(包括贸易、来料加工、邮寄、携带、生产、代繁、科研、交换、展览、援助、赠送以及其他方式)进出境的转基因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境转基因动植物及其产品、微生物及其产品和食品实行申报制度。

(一)进境转基因产品的报检

货主或其代理人在办理进境报检手续时,应当在《入境货物报检单》的货物名称栏中注明是否为转基因产品。申报为转基因产品的,除按规定提供有关单证外,还应当提供法律法规规定的主管部门签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或者相关批准文件,以一简称批准文件)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批准文件》。

对于实施标识管理的进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机构核查标识,符合《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批准文件》的,准予进境;不按规定标识的,重新标识后方可进境,未标识的,不得进境。

对列入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的进境转基因产品,如申报是转基因的,检验检疫机构实施转基因项目的符合性检测;如申报是非转基因的,检验检疫机构进行转基因项目抽查检测;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以外的进境动植物及其产品、微生物及其产品和食品,检验检疫机构可根据情况实施转基因项目抽查检测。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转基因项目检测。

经转基因检测合格的,准予进境。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检验检疫机构通知货主或其代理人作退货或者销毁处理:

1.申报为转基因产品,但经检测其转基因成分与批准文件不符的;

2.申报为非转基因产品,但经检测其含有转基因成分的。

进境供展览用的转基因产品,须获得法律法规规定的主管部门签发的有关批准文件后方可入境,展览期间应当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管。展览结束后,所有转基因产品必须作退回或者销毁处理。如因特殊原因,需改变用途的,须按有关规定补办进境检验检疫手续。

(二)过境转基因产品的报检

过境的转基因产品,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当事先向国家质检总局出过境许可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1.《转基因产品过境转移许可证申请表》;

2.输出国家或者地区有关部门出具的国(境)外已进行相应的研究证明文件或者已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的证明文件;

3.转基因产品的用途说明和拟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植物检验检疫 篇3

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起步较晚,为了维护我国的安全和利益,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的“进出并重”特色油然而生。这是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历史发展的结果,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

1 进出境植物检验检疫的“进出并重”的含义

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的“进出并重”,指的就是对进口动植物和出口动植物都必须做好检验检疫工作,其目的是防止外来有害生物或风险物质传入我国,对我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避免我国有害动植物传出造成其他国家的损害。这种“进出并重”的特点,能够在保证本国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出口动植物的进出口数量,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检验检疫的主要内容

首先,审查货物的有关文件。所有与进出境动植物或者产品相关的文件都在审查的范围之内,包括动植物检疫证书、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提货单、发货单、原产地证书、检验报告、商务发票、相关的实验室报告等多项内容。发现文件有任何问题,进出境货物就需要停止,并对相关方进行调查。

其次,验证货物及其完整性。该项检测内容主要是对进出境的动植物进行核实,确定货物与受到的检疫证书内容相一致。同时,对货物本身的完整性,如封口、安全状况等进行必要的物理检查。

最后,检查有害生物及其他动植物检疫要求的符合性情况,该检验内容需要通过检疫人员抽取一定样品进行检查,确定货物是否存在有害生物或者有害生物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此外,完整的检验记录以及货物样品的适当保存也是检验检疫工作的内容之一,该工作对以后的审查具有关键意义。

3 动植物检验检疫进口与出口并重的成因分析

3.1 “进出并重”是我国动植物检验检疫历史发展的产物

20世纪初期,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滞后,无法对出口的动植物进行检验检疫,而西方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动植物不受外来物种的侵害,对我国出口的农畜产品进行了管制,并设立了各种关卡。这种检验检疫,主要为其他国家进口我国的动植物而服务。但是,我国在进口其他国家的动植物时,却没有进行检验检疫,导致国外很多疫情在中国泛滥,使我国的经济增长受到了严重打击。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积极设立了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站,统一管理进出口农畜产品,并将检查范围逐步扩大到对包装和运输工具的检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开始朝着“进出并重”方向发展,促使我国的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3.2 “进出并重”由中国基本国情和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决定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一方面,我国在出口一些动植物时,必须确保这些动植物的质量,防止动植物疫情和农兽药物超标问题出现,否则会严重影响我国动植物的出口数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急需从国外进口一些优质的粮食、木材和羊毛等资源,为了确保资源的安全性,进口检验检疫就显得更加重要。

3.3 国际动植物检疫同样呈现“进出并重”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进出口检疫工作越来越重视。例如,我国向美国出口木质包装曾经就被检验出携带光肩星天牛,美国要求中国对出口木质包装加强检疫;而我国也曾在进口的木质包装中检测出松材线虫,并要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加强出口检疫。此外,国际上也加强了对动植物的检验检疫,并朝着“进出并重”的趋势发展。

4 检疫查验的发展变化

一是在查验方式上,在传统检疫查验方式的基础上,出现了直通式、虚拟口岸放行查验、电子监管、视频监管查验形式。

二是在管理方式上,对出境货物,从原来的主要以口岸查验为主转变为产地查验与口岸验证并重;对进境货物,从原来口岸查验合格即放行的方式转变为口岸查验与后续监管相结合的方式。

三是在查验内容上,不仅包括有害生物查验,还包括品质、有毒有害物质等检验,此外还增加了转基因、物种资源查验等新的职能。四是在查验技术和手段上,GPS定位、X光机、检疫犬、分子检测技术等新技术丰富了现场查验的手段,提高了检疫查验的有效性。

5 结语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的“进出并重”在服务我国经济尤其是三农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在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中坚持“进出并重”原则,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收稿日期:2016-08-04

植物检验检疫 篇4

随着云南桥头堡建设的不断推进,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 “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提出, 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以及昆曼公路的开通, 中老陆路最大口岸———磨憨口岸进出口贸易量不断攀升, 外来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的风险也日趋增大。由于检验检疫机构多在口岸一线, 受人员、查验时间、场地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 不能按传统的查验模式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批批检验检疫, 因此, 探索构建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 完善检验检疫管理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3,4]。

1 中老陆路口岸植物检验检疫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中老陆路口岸传统检验检疫模式主要是批批检验检疫或高比例的抽查, 即根据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和风险管理要求, 对所有申报进出境的货物都实施现场检验检疫并评价、出具相关证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中老陆路口岸出入境货物批次和货值短时间内快速增加, 相应的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基础设施和实验室检测能力提高却非常有限, 于是货物量的无限增长和人力物力的有限增加成为新时期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勐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主要负责磨憨口岸和关累水港的检验检疫管理工作, 近年来业务增长非常快, 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总批次从2000 年的282 批增长到2014 年16.48 万批, 业务量增长589 倍;人均批次从10 批增长到4227 批, 工作量增长422 倍;而检验检疫人员从28 人到39 人, 仅增长39%。 (见表1)

如果继续实施传统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从工作量来看, 检验检疫人员难以应付人少事多的矛盾;从经济性方面, 传统模式所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从工作时间来看, 传统模式将导致检验检疫人员疲于应付具体批次的检验检疫, 而无法把精力放在提高管理水平上来;从工作重点来看, 抓小放大, 忽视管理, 重视检验检疫, 工作科学性差。其次, 抽样检验检疫存在抽样的代表性问题, 由于执行人员的工作素质不同, 检验检疫标准和尺度就不统一, 抽样时随意性代替随机性, 造成个体差异较大, 忽视对管理的监管, 造成“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 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可能造成问题重复出现, 检验检疫效果降低。从检验检疫流程看, 抽样检验检疫只是对被抽检货物进行检验检疫, 如果不合格, 只能不准进出口, 属于事后把关, 达不到提前预防、事前介入的目的。因此, 传统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与口岸实际状况, 探索建立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 完善检验检疫管理具有非常重要意义[2]。

为有效缓解检验检疫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实现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最优化、最大化, 确保进出口货物的检验检疫质量, 实现进出口货物的安全快捷通关, 有力提升了通关便利化水平。勐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结合口岸实际, 从检验检疫监管理念和模式上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 提出了“检疫监管、安全监测和质量监控”有机结合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新模式 (简称“三监”模式) , 使检验检疫监管更全面更科学。

2 “三监”管理模式概述

“三监”管理模式, 即“检疫监管+安全监测+质量监控”的管理模式。

2.1 检疫监管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双边检疫协定书的要求, 对进出口植物及产品实施检验检疫监管, 包括准入监管、口岸监管和后续监管。准入监管是通过风险分析、市场准入、备案管理、检疫许可、预警通报、双边合作、境外产地技术服务, 在进出口前把好准入监管关;口岸监管是通过口岸现场检疫、检疫处理, 在进出口时把好口岸监管关;后续监管是通过对货物流向和用途的跟踪管理, 在进出口后把好后续监管关。

2.2 安全监测是对产地、口岸实施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测, 掌握产地疫情动态, 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和农药使用情况, 包括产地有害生物监测、口岸有害生物监测、途经国有害生物监测和产地有毒有害物质本底调查。产地和途经国有害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监测是按双边合作协议, 与产地或途经国的检验检疫机构联合开展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测, 及时了解产地和途经国的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产地的有毒有害物质情况, 为检验检疫监管提供依据;口岸有害生物监测是在口岸查验场所、监管场库和边民互市交易点等周边区域设置监测点, 开展口岸有害生物监测。

2.3 质量监控是指对截获或监测发现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进出口植物及其产品实施质量控制, 防止或降低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传播或扩散, 实现风险控制的目的, 包括抽查监控、区域监控、信息监控等综合措施。抽查监控是通过风险分析、产地有害生物监测、口岸有害生物监测和产地有毒有害物质本底调查等结果, 对企业和产品分别实行分类管理, 制定相应的检验检疫方案, 在货物进出口时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现场抽查和实验室检测, 及时掌握产品的具体质量情况;信息监控是通过将口岸截获的疫情数据和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录入到有关管理系统、提交疫情分析报告, 为补充完善监测与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区域监控是通过在重点区域设置视频监控点, 并将视频监控网络连接到局机关和办事处的控制室, 实时监控口岸进出口货物运输、装卸、储存等情况, 解决口岸点多面广、监管难的问题。

“三监”是相互关联, 相互促进的关系, 如图1 和图2所示。检疫监管是基础, 体现全过程监管。在检疫监管过程中, 根据安全监测或质量监控情况, 不断调整准入监管、口岸监管和后续监管措施, 在进出口前、进出口时或进出口后把好准入、口岸或后续监管关;安全监测是保障, 是通过对产品环境包括产地、途经国、口岸实施有害生物监测和对产地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 在进出口前掌握产品与环境的总体情况, 为检疫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质量监控是依据, 是根据检疫监管、安全监测发现的问题产品或企业实施分类管理, 对进出境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抽查检测, 实时掌握货物质量情况;其次, 通过信息监控和区域监控进一步了解产品的疫情信息及产品在运输、装卸、储存等情况, 为检疫监管提供信息、数据, 以完善相应的检验检疫管理措施, 确保检验检疫措施的制定与实现。

3 “三监”管理模式取得的成效

3.1 “三监”管理模式的运用, 使多项检验检疫措施能够有机统一

“三监”管理模式的运用, 使多项检验检疫措施全方位、立体型的结合在一起, 最大程度地将有限的检验检疫人力、实验室检测能力和基础设施条件形成合力, 将单一的点状监管, 转变为境外预警、数据分析、分类综合监管等全方位立体监管。从源头提高产品质量, 达到检验检疫管理最优化、最大化, 实现了进出口货物的安全快捷通关, 有力提升了通关便利化水平。

3.2 “三监”管理模式的运用, 有效提升了进境植物疫情截获率

自实施“三监”管理模式后, 勐腊口岸的植物疫情检出率显著提高, 在云南局系统内名列前茅。2011 年至今, 勐腊局共从进境水果中共截获疫情8000 余种次, 疫情检出率从当初的22%提高到75%, 多次截获桔小实蝇、南瓜实蝇、木瓜实蝇、辣椒果实蝇、瑞丽果实蝇、番石榴果实蝇、椰心叶甲、南洋臀纹粉蚧等检疫性有害生物;从进境木材中共截获疫情5700 余种次, 多次截获窄吉丁、赤材小蠹、橡胶材小蠹、中对长小蠹、似杯长小蠹、小杯长小蠹、粗双棘长蠹、鳞异胫长小蠹等检疫性有害生物;从进境粮谷中共截获疫情1400 余种次, 多次截获飞机草、薇甘菊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其中, 扁锥象、斜带坡天牛、Hormocerus reticulatus (Fabricius) 、Platypus obsoletus、Crossotarsus fairmairei Chapuis、Xyleborus (Xylosandrus) ursulus (Eggers) 和材小蠹族Cnestus solidus种等7种有害生物为我国口岸首次截获, 木瓜实蝇、黑漆实蝇、辣椒果实蝇、瑞丽果实蝇、番石榴果实蝇、椰心叶甲、南洋臀纹粉蚧等33种检疫性有害生物为勐腊口岸首次截获。

3.3“三监”管理模式的运用, 有效防止了有毒有害物质的传入

通过“三监”管理模式的应用, 勐腊局全方位地掌握了进出口植物及其产品的总体情况和具体批次的质量安全状况, 使检验检疫监管有的放矢, 科学把关。通过积极开展产地和口岸的安全监测, 及时了解进出口货物的产品质量, 按分类管理实施监管, 减少资源, 防止检验检疫监管盲目性;通过加强与产地检验检疫局和境外检验检疫机构的信息交流, 在源头进行整改, 确保了进出口产品的质量, 有效避免外来有害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传入传出风险。仅2013 年就发现并退运了27 批次二氧化硫超标的泰国进口龙眼, 经过以上措施的整改后进口龙眼质量明显提高。

3.4“三监”管理模式强化了内部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三监”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勐腊局检验检疫管理理念和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创新, 法规和标准得到了进一步贯彻, 措施和方法得到了进一步丰富, 队伍和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形成了既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又促进通关便利化的检验检疫新模式。“三监”管理模式的应用, 强化了勐腊局的内部管理, 实现了事前分析、现场检疫和事后监管有机结合与全方位覆盖。

为有效解决中老陆路磨憨口岸植物检验检疫监管中遇到的人力紧张、基础设施薄弱、部门衔接不顺畅的局面, 勐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结合口岸实际不断探索, 创造性地提出了“检疫监管、安全监测和质量监控”有机结合的“三监”管理新模式, 改变了过去对进出境货物单一的点状监管, 转变为以境外预警、数据分析、分类综合监管全方位的立体监管, 有效解决中老陆路口岸植物检验检疫监管存在难题, 最大限度地整合了现有资源, 为进一步发挥检验检疫把关职能, 促进通关便利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其他陆路口岸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老陆路磨憨口岸进出境植物检验检疫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检疫监管、安全监测和质量监控有机结合的“三监”管理新模式, 通过在勐腊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试点, 新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勐腊口岸进出境植物检验检疫监管难题, 还取得了较好的检验检疫监管效果。

关键词:中老陆路口岸,植物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孙东巍.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职能研究[D].吉林大学, 2009.

[2]闵凡璟.我国检验检疫监管模式改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冉俊祥.新时期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新特点[J].植物检疫, 2009 (12) :4-6.

动植物检验检疫科工作职责 篇5

2.认真贯彻执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

3.负责授权范围内进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许可的预审工作。

4.负责收集国内外动植物疫情,并进行分析整理、提供相关信息。

5.负责本辖区出口厂、存储库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6.负责本辖区内动植物及其产品疫情监测,搞好科研工作。

7.负责出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业务咨询,制订工作计划,指导工作。

植物检验检疫 篇6

【关键词】植物检疫;形势和问题;思路和办法

我县地处关中平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县总耕地面积100余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2万亩,水果种植面积36万亩,蔬菜面积3万亩。近年来我县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果业发展尤为突出,被誉为我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成为我县加快经济建设的主导产业之一。为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保护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产品贸易,维护生态平衡,植物检疫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近年来全省开展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和我县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浅谈几点认识。

1.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和强制性

在自然界中,植物病、虫、草害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区性,但它们中的许多种类,包括某些危险性病、虫、杂草是可以随着人为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而传播的。这些病、虫、杂草传入新区后,能生存、繁衍和危害,甚至往往因新区的环境条件适宜而迅速扩散蔓延,造成严重危害,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客观上存在病、虫、杂草人为传播的可能性和事实上造成了严重后果,植物检疫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植物检疫既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又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是国家依法防控危险性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危害的重要手段。

2.我县植物检疫工作现状

(1)我县植保植检站负责全县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属县农业局下设公益性事业单位,现在职工作人员28人,其中专、兼职检疫员16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人,中级职称人员4人,初级职称人员7人。配备有检疫专用车辆一部,显微镜、解剖镜、投影仪、恒温箱、电脑等价值60多万元的检疫仪器设备,基本能满足常规检疫工作需要。

(2)我县植保植检站具体负责全县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治及农产品产地检疫、调运检疫,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控等工作。按照具体业务分工,我站设粮作组、果树组、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组三个工作小组和果品绿色通道检疫签证点,分别对我县粮食作物、果树和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定期监测。如2010年对我县临平、梁村、阳洪、乾陵等区域进行了累计70余次的监测,对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面积达53万亩,防控面积达32万亩;为加强防范外来有害生物蠹蛾的侵入,从2008年至今每年在312国道两侧和县境交界处布设性诱剂诱捕器,长期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准确发现疫情,采取措施,避免对农作物造成疫情侵害和损失;果品绿色通道检疫签证点自设立以来,检疫人员全年不休,24小时不间断服务,年签发调运检疫证4100余份,检疫、调运果品量近8000万公斤。

3.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

(1)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应实施检疫的农业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实施检疫产品已由农业植物种籽、苗木、种用繁殖材料扩大到粮食、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植物及其植物产品。随着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这也给我们植物检疫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加强检疫工作,扩大检疫范围,适应市场经济形势要求,促进我县农产品生产逐步走向有机化、无公害生产,使我县农产品全面实现商品化、品牌化,也是我们植物检疫的工作方向之一。

(2)2007年在我县北部地区曾发生过苹果绵蚜疫情的危害,虽然经过各方努力,疫情得以及时扑灭和有效控制,但也造成了较大损失和影响。根据疫情普查监测数据显示,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几率增加;近年来周边省市发现的苹果蠹蛾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对我县果业生产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大量外地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调入中,带入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明显存在;无证违章调运,漏检、逃检、缺检数量增加,这些都加大的检疫工作的任务和难度。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加强市场检疫,已是近时期检疫工作面临的严峻任务。此外,社会各界对植物检疫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检疫意识淡薄;检疫机构人员队伍不稳定,专业人员比例低,检疫设备、经费配置不足等都制约着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4.工作思路及办法

植物检验检疫 篇7

植物检疫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这点与其它的植物保护措施有所不同,它主要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态生物预防和农业养殖等方面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植物检测的主要特点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去预防有害生物的入侵。相应的植物检疫可以有效的控制植物病虫害的传播手段,有效的抑制病虫害对于植物的危害,对于农业的生产发展起到的全面的保护保障。因此全面的推进植物防疫工作可以有效的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与蔓延,保证农业产量和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的有效发展。

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扩大18项行政事业型收费免征范围的通知精神,植物检疫收费已全面取消,收费检疫已成为历史。开展植物检疫工作初期,我国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有限,植物检疫工作经费一直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国家制定植物检疫收费项目、内容和标准,(国家物价局、财政部1992价费字452号)并规定检疫收费作为检疫机构所需经费的补充,用于有关检疫事业必要的开支;通过在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环节收取检疫费,来解决财政短缺及支付不足等问题。以我站为例,过去财政拨款只能保人头费,长期靠检疫收费开展检疫工作。不可否认,在当时植物检疫收费对促进植物检疫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检疫收费对开展检疫工作也存在一些弊端:

1.使检疫机构精力过多放到能收费的工作,如调运检疫工作,而造成疫情普查、监测等需要花钱的工作比较薄弱。

2.有些行政相对人为降低成本,不愿缴纳植物检疫费,逃避植物检疫,造成调运检疫逃检、漏检,产地检疫瞒报、少报时有发生。逃避检疫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检疫秩序。

收费取消后对工作的影响:

1.收费取消后,植物检疫工作经费纳入财政专项,植物检疫机构没有了后顾之忧,可集中精力做好各项检疫工作。

2.减少了逃避检疫现象、提高了产地检疫申报率。暂停征收植物检疫收费后,有效减少了行政相对人为逃避检疫收费而不愿主动申报检疫现象的发生,对提高检疫申报率、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有积极作用。取消检疫收费后应解决的问题:加强宣传,我们把植物检疫收费项目取消后这样可以直接体现出工作的为民化、亲民化、爱民化,同时体现出国家对于大众农民和各地企业的一种新的帮扶政策,这样可以大大的减轻农民负担,鼓励企业创业,集中吸引外资,强调科技性和便利性,是经济与服务的综合一体化也是国家的重要举措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检疫法律法律的相应宣传,把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使得大众明白尽管检疫收费取消了,但仍需严格遵守植物检疫法规。违反法规的行为一样会收到处罚。

参考文献

[1]骆清兰.新时期植物检疫执法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现代园艺,2015(24).

[2]蔡继荣.开展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北京农业,2015(15).

[3]我省切实加强植物检疫队伍专业性建设[J].吉林农业,2015(16).

[4]王加朝.林业检疫工作中常见问题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04).

[5]李海斌.浅议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

[6]高美.植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3(02).

[7]王春林.《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的影响及其政策取向[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12).

浅谈植物害虫检疫处理技术 篇8

1 植物检疫的概念和发展

1.1 概念

通过立法手段防止植物和产品在流通环节里传播有害生物的措施, 就是植物检疫。它具有从宏观的整体上预防一切, 尤其是在本区域范围里没有有害生物的传入、定植和扩展等, 而不单单只是植物保护工作一个方面。

1.2 发展

植物保护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植物检疫, 这是一个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物保护方针的一项根本性的举措。国家为了阻止危险性的病、虫、草害等的传播蔓延, 进而制定出一整套的法令法规, 这就是常说的植物检疫, 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保障农业生产和促进对外贸易, 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环境、大格局下, 要根据法律法规做好相应的受检疫的植物产品、种类和禁止植物检疫对象的传入和传出等相关工作。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地物资交流日益频繁, 在进出口的农副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上增长都十分迅速, 因而危险性的病、虫、草的传播机会更多, 对于植物检疫工作的加强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非常必要。因此, 国内植物检疫部门正采取各类有效措施, 不断加大检疫执法力度, 促进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良性发展。

2 植物除害检疫处理原则

要达到预期的检疫处理目标, 对植物的害虫检疫处理还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

2.1 这些检疫处理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 必须源自充分的法律依据;

2.2 处理措施要恰当, 把损失应当要降到最小;

2.3 处理方法尽量干净、彻底, 杜绝后患;

2.4 在处理方法环保无残毒等副作用影响的前提下, 还应该注意不降低植物产品的品质、风味及营养价值。

一般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检疫处理即可, 但是却需要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协调处理植物保护的对应措施。

3 植物除害检疫处理的方式

3.1 采用物理处理的方式

对于植物害虫检疫处理的方法, 采用物理处理的方式包括:低温处理、热水处理、速冻处理、辐照处理、湿热处理、干热处理、高频处理、微波加热处理、水浸处理等多类方式。在这当中, 辐照处理是个不错的选择。由于辐照处理具备不受季节条件限制、处理快速迅捷、没有化学残留和环保安全等多个优势, 在经过60多年的研究和技术不断升级后, 这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 必定更加广泛应用于今后的检疫除害的处理技术中, 从而为替代溴甲烷熏蒸以及保护臭氧层发挥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采用生物处理的方式

另外, 对于一些带有病毒苗木来进行苗木的脱毒处理, 需要把带有检疫性的病虫的货物运到生态条件对这个病虫发生不太适宜的地区, 这就是对于植物的害虫检疫采用生物处理的方式。这里可以举些简单的例子, 比如对于一些寡食性和单食性的害虫活寄主范围单一的病原物的植物产品, 就有必要把它们运送到没有这一类的病虫的寄主植物分布的地区, 并且来进行加工和销售, 这类方式一般主要针对于名贵的植株来进行, 对于它们的根尖和茎尖进行脱毒培养。

4 植物害虫检疫处理技术的分析和未来展望

对于贸易活动的影响, 从植物害虫的检疫处理技术的效果就可以直接决定其成败。因而各国加大了在此领域的投入和开发力度, 并且对于处理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和研究高度重视,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国际上对于各类相对成熟的处理方式, 已经指定了相应的国际标准和适用各国的国内标准, 这些措施都对于规范植物害虫检疫处理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 目前还无法彻底消除有害生物的影响, 并且一些处理方式对于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对于检疫除害技术的充分完善和开发新型处理技术, 就是当前该领域科研人员要着重研究的重要课题。

5 结束语

物理方式需要比较高的技术和设备, 化学方式则能对环境产生相应的破坏作用, 生物方式的处理非常有限, 这就需要在对于植物害虫的检疫处理中, 通过结合实践并且根据情况的不同需要, 合理选择、综合运用各类方式达到检疫的目标, 在保证损失最小的情况下, 实现最大的成效。

随着近年来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快速应用, 我国的植物害虫检疫处理技术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和进步, 但是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和差异。虽然目前我国的相关科研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并且提高了进出口的效率和缩短了海内外进出境的实践, 极大满足了对外检疫的要求, 但是我国农业科学基础仍然相对薄弱, 对此研究和投入仍然明显不足, 国际间的合作也比较少, 需要对此领域的合作空间进行大力拓展。

参考文献

[1]姚文国.我国植物检疫的现状及技术进展[J].植物保护, 2007 (05) .[1]姚文国.我国植物检疫的现状及技术进展[J].植物保护, 2007 (05) .

简论动植物检疫失职罪 篇9

在经济贸易和人员文化交流日趋全球化的今天, 动植物检疫对于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和生态安全以及人体健康, 对于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人员交流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而动植物检疫中的失职行为也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因此, 我国97年刑法第413条第2款规定:前款 (第1款) 所列人员 (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 严重不负责任, 对应当检疫的检疫物不检疫, 或者延误检疫出证、错误出证, 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就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动植物检疫失职罪。本文试就该罪的犯罪构成和认定做初步探讨, 以期有利于实践中对该罪的理解和适用。

一、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概念与客体

根据刑法第413条第2款规定, 动植物检疫失职罪可以被界定为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严重不负责任, 对应当检疫的检疫物不检疫, 或者延误检疫出证、错误出证, 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关于本罪的客体, 学界有不同的认识, 有人认为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客体是国家动植物检疫机关的职能。有人认为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动植物检疫制度。有人认为本罪的客体是国家正常的动植物检疫活动

笔者认为, 上述表述都欠恰当, 没有准确抓住动植物检疫失职罪侵犯客体的实质, 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客体准确地说应该是国家对进出口的动植物检疫活动秩序。秩序是一种稳定存在的社会关系, 符合我国学界通说关于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 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这一观点, 而“国家动植物检疫机关的职能”和“国家动植物检疫制度”都是秩序维护的手段, 国家正常的动植物检疫活动则是一种外化的具象活动, 都不是抽象的社会关系, 与犯罪客体是社会关系的通说不相符。

二、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犯罪构成

1、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客观方面要件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 对应当检疫的检疫物不检疫, 或者延误检疫出证、错误出证, 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罪客观方面要件首先是动植物检疫失职行为, 即严重不负责任, 对应当检疫的检疫物不检疫, 或者延误检疫出证、错误出证。动植物检疫失职罪实质上是动植物检疫领域中的玩忽职守行为。失职 (玩忽职守) 行为的具体表现就是对应当检疫的检疫物不检疫, 或者延误检疫出证、或者错误出证。应当检疫的检疫物不检疫是指放弃或不履行检疫职责, 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应当检疫的的检疫物不予检疫就予以放行 (进口或出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 下列各物, 依照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实施检疫: (一) 进境、出境、过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 (二) 装载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装载容器、包装物、铺垫材料; (三) 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 (四) 进境拆解的废旧船舶; (五)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际条约规定或者贸易合同约定应当实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其他货物、物品。延误检疫出证是指在动植物检疫过程中工作拖沓推诿, 效率低下, 检疫和出证期限超过规定的期限。错误出证是指在动植物检疫工作中签发和出具的检疫单证与被检疫物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把不合格的检疫为合格, 把合格的检疫为不合格。

本罪客观方面要件还要求检疫失职行为给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重大损失的标准, 根据2006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第27条的规定是指下列情形之一:1) 导致疫情发生, 造成人员重伤或者死亡的;2) 导致重大疫情发生、传播或者流行的;3) 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 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5万元, 但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的;4) 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 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30万元, 但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的;5) 不检疫或者延误检疫出证、错误出证, 引起国际经济贸易纠纷, 严重影响国家对外经贸关系, 或者严重损害国家声誉的;6) 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2、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即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具体来说是指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局 (简称国家动植物检疫局) 及其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业务集中的地点设立的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

3、动植物检疫失职罪主观方面比较复杂, 就对危害结果, 即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言, 行为人是过失, 对于失职行为则不同的行为方式主观上也不一样, 对于应当检疫的检疫物不检疫, 或者延误检疫出证, 行为人主观上是故意, 但对于错误出证, 主观上应该是过失。

三、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司法认定

认定动植物检疫失职罪要注意其与以下违法犯罪行为的区别:

1、本罪与动植物检疫一般失职行为的区别。

本罪与动植物检疫一般失职行为的区别在与客观上是否致使国家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如果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构成动植物检疫失职罪, 如果没有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则不构成动植物检疫失职罪, 是属于动植物检疫的一般失职行为, 对之只能给予行政处分或其他非刑罚措施。重大损失的标准, 就是前述《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第27条的规定六种情形之一。

2、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区别。

动植物检疫失职罪实际上是动植物检疫工作中的玩忽职守犯罪行为, 其与玩忽职守罪属于特别法和一般法的竞合关系。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严重不负责任, 应检不检, 延误出证、错误出证, 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其行为既构成动植物检疫失职罪也构成玩忽职守罪, 应当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关系以动植物检疫失职罪定罪处罚。

3、本罪与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的区别。

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是指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徇私舞弊, 伪造检疫结果的行为。本罪与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都是动植物检疫领域的渎职犯罪, 两者的客体、主体都一样, 但是本罪是玩忽职守型的、消极的渎职犯罪, 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是滥用职权型的、积极的渎职犯罪。两者的客观行为方式完全不同, 并且本罪的犯罪构成要求客观上致使国家利益受到重大损失, 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则不要求。

4、本罪与商检失职罪的区别。

商检失职罪是指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 对应当检验的物品不检验, 或者延误检验出证、错误出证, 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和商检失职罪都是玩忽职型的渎职犯罪, 客观行为内容也完全相同, 但是这两个罪的主体、适用的领域, 检验的内容完全不同。本罪主体是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 商检失职罪的主体是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本罪适用于进出口贸易中的动植物检疫, 商检失职罪适用于进出口和国内贸易中商品质量、规格、数量、重量、包装检验。

摘要: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的客体是国家对进出口的动植物检疫活动秩序, 主体是动植物检疫机关的检疫人员, 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 对应当检疫的检疫物不检疫, 或者延误检疫出证、错误出证, 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主观方面对危害结果是过失。认定动植物检疫失职罪应注意其与动植物检疫一般失职行为、玩忽职守罪、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以及商检失职罪的区别。

关键词:动植物检疫失职罪,犯罪构成,司法认定

参考文献

[1]何秉松主编:《刑法学》第1097页,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2]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705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植物检疫与饭碗里的安全 篇10

生物入侵的现状

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形势日益严峻,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影响百姓“饭碗里的安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最严重国家之一,入侵物种高达529种,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列的100种最具威胁的入侵物种中,已入侵我国的达50种。小麦矮腥黑粉菌、豚草、假高粱、烟粉虱、扶桑棉粉蚧和苹果棉蚜等外来入侵者不仅破坏食物链,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为害粮食安全,其中11种入侵物种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570亿元。以在进口粮食中大量截获假高粱为例,假高粱是玉米、大豆、棉花和甘蔗等秋熟旱作物田的主要杂草,根分泌物和腐烂组织抑制作物子实萌发和幼苗生长,花粉易与高粱属作物杂交,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是世界公认的十大恶性杂草之一。假高粱是宿根多年生杂草,一株植株可产近3万粒种子,当它入侵农田后,能使大豆每公顷减产400 kg左右、玉米减少15%左右,造成严重损失,对我国粮食生产危害很大,加强植物检疫迫在眉睫。

植物检疫的意义

植物检疫主要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在地区或国家间传播蔓延,以确保农业生产,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

植物检疫是粮食安全的保障

开展植物检疫,有效截获进境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防止其在我国定植,并通过风险分析,有效地保障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安全,保护了百姓“饭碗里的安全”。

植物检疫是生态安全的保障

通过开展植物检疫,确保引种和调运植物的安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护非检疫区的安全。质检总局2015年开始全面组织开展以严厉打击非法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进境行为为重点的“绿蕾”专项行动,2015年即截获非法进境的种子种苗2.2万批次、8万多kg。通过加强植物检疫可减少检疫性有害生物对非疫区植被的危害,控制农药等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要作用。

植物检疫是国际贸易的保障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各国实行动植物检疫制度对贸易的影响已越来越大。通过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合理阻止或延缓国外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保护我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保护百姓“饭碗里的安全”。

植物检疫的措施

确保“饭碗里的安全”,加大植物检疫力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技术支持

以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作支持,应对局部地区发生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入侵。检疫人员要加大业务培训,开展多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快速鉴定、监测和防控技术攻关研究,提高能力。

资金支持

在指定口岸建立标准化植物检疫实验室,强化检疫宣传,争取重大疫情监测与风险防控专项资金,既保证有害生物快速截获、鉴定又能保障对植物疫情的监测、扑灭、封锁顺利进行,形成完善的植物检疫防疫的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

完善国内植物检疫与口岸植物检疫关系制度,强强联合、加强合作,构建新的植物检疫法规体系。

信息畅通

上一篇:夏季羊群的安全管理下一篇:居民生活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