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和评价

2024-06-04

监控和评价(精选十篇)

监控和评价 篇1

1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存在的问题

高校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教学, 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为学生最终成为“人才”而创造必须的条件, 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必须体现出能否检测这一大目标的达到程度和促进这一目标的达到。也就是要检测出课堂教学活动的“教”与“学”的真实情况促进“教”和“学”。最根本就是要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求得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的发展。然而, 目前教学监控和评价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监控和评价与教学实际相脱离。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性监控和评价思想、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二是监控和评价的导向功能固执地保留应试教育的浓烈色彩。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 教学评价就评什么。殊不知, 任何“追求暂时的, 片面的和表面的效果的教育, 都是不可能经受社会和历史检验的”。尤其在知识更新期越来越短, 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竞争意识越来越强烈的当今更是如此。素质教育应当具有前瞻性, 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这个意思。三是评价存在着单一性, 简单化, 忽视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与整体性,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少学校和一些教育教学研究管理部门企图用同一个评价标准去检测不同学校, 不同班级, 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 诚然这里有其共性的东西, 但个性的差异也是明显的。四是重教学的结果, 即实行静态的监控和评价, 而忽视对教学的过程和培养人的过程的动态的评价, 等等。

2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乃是学生主体和教材、教师等环境客体或载体有机结合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由这个结合的有效程度的高低决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在教和学的这对矛盾中学生的“学”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其它一切皆服务于这个中心。同样的教材, 同样的老师, 同样的学习环境, 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因而, 如何保证充分利用外部条件使内因充分发挥能动的作用, 是课堂教学产生最佳效果的根本因素。因而, 课堂教学监控和评价, 首先要检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了多少, 检测教师又是如何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高低与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保障直接相关的, 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一个好教师就是一个引导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好向导, 他能把学生引入最佳境地、绝妙境界任学生驰骋。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而是教学生学”。课堂教学的一切努力都要瞄准提高素质和能力这一目标。因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教会学生读书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监控和评价的重点内容。有人讲过:“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创新”, 这是不言而喻的, 学生读书学习就是求知, 求知的过程就是求新的过程, 求新的过程就是创新的开始, 没有创新的教学是平淡的枯燥的教学。素质教育任务就是开发学生的潜能, 使之具有适应未来, 创造未来所必备的智力的和非智力的素质, 课堂教学要从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等多方面刻意创新, 去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而课堂教学的创新度应当纳入教学监控和评价之中。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从总体到局部, 进行精心周密的设计, 然后认真扎实、有效地组织实施, 严格按预定目标进行质量检测。所以它应当有严格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在进行课堂教学监控和评价时, 又不应当面面俱到。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结构, 不同学生不同年级, 不同起点等, 监控和评价时应有侧重点。当然, 现行教学监控和评价一般使用的如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能力, 教学效果等指标仍可作为课堂教学监控和评价的基本指标, 而笔者讨论的问题只是想在以上指标中, 强调其中的几个方面。或者说, 在课堂教学监控和评价中要重视对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评价内容的研究和处理。使课堂教学监控和评价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3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形式

教师自我监控和评价——单元练习教师有书面质量分析, 然后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字。

教研室学科监控和评价——教研室对年级的某一学科进行全面分析, 也可进行单项测试, 发挥其导向作用。

学校重点监控和评价——每学期由教研室对全体教师各年级实施全员抽考, 召开质量分析会, 同一年级进行比较、分析、讨论, 找出差距, 进行质量反馈, 制定改进措施, 限期内整改提高。

4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做法

在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中, 要改变以往那种“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轻习惯”、“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做法。在监控和评价质量的方法上主要抓好三方面的监控, 即“常规监控和评价”、“教研监控和评价”、“抽考监控和评价”。

4.1 常规监控和评价——教学常规管理监控和评价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全过程管理的基础部分, 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最基本的保证作用。首先, 对教学工作实行三级管理, 即教务处、系、教研室, 一级对一级负责。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等环节上加以落实, 定期了解检查, 将检查结果进行量化, 记入个人业务档案。教务处实行随机检查制度, 对教师上课情况, 作详细记录统计, 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2 教研监控和评价——教研活动监控和评价

教研活动监控和评价是教学管理的深化部分, 是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根本动力。教与研相辅相成, “教”必须“研”, “研”为了更好“教”, 为了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研活动上要做好“一抓”、“三载体”:

抓理论研讨:在教研工作上, 各系要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学习有关学科新的课堂教学设计, 并对其进行讨论;鼓励教师撰写论文, 勇于投稿, 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上升为理论。

抓活动载体:

载体一:公开课。类型上有青年教师的选萃课, 中高级教师的观摩课, 青年教师的优质课, 目标教学示范课, 专题研讨课等, 按学期交叉进行, 形成制度, 以老带新, 教学相长, 达到教研与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间互相学习交流、提高之目的。

载体二:说课。说课不仅要有教什么, 怎样教,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样教, 从而深化了备课过程, 为上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说课简便易行, 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 是促进教师业务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 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取长补短, 推广经验的目的, 有助于质量的提高。

载体三:听课、评课活动。要认真执行听课、评课制度, 听课有记录, 评课背靠背, 固定型、随机型、定象型、针对型、调研型听课交叉进行, 要把听课真正落实到实处, 必须作出听课必须评课的硬性规定。

4.3 全员抽考的监控和评价

所谓全员抽考, 即由学校选择某一课程统一组织, 统一命题, 统一监考, 统一阅卷, 统一统计, 统一评价, 统一分析结果。一切由教务处集中安排, 从严把关, 用数字说话, 真正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5 课堂教学监控和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5.1 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监控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教学, 改进教学, 有利于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因此, 一定要充分发挥监控和评价的增值功能和作用, 也就是说监控和评价必须遵循导向性原则。

5.2 客观性原则

不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监控和评价, 监控和评价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因而, 不能主观臆断, 一定要科学, 实际。

5.3 科学性原则

监控和评价必须是科学的。从制定监控和评价目标到实施方案的全过程, 从思想方法、监控和评价标准、检测监控和评价手段等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要有科学的态度, 科学的方法。

5.4 创新性原则

监控和评价要力求创新, 转变观念, 不断完善操作方式。

5.1 可行性原则

监控和评价不仅要客观、科学而且还要可行、易行。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 科学有效地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 对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监控和评价 篇2

随着高职高专学校数量和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竞争日趋激烈。实现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的有机统一,以“质量求生存”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根本目的。

一、国外职业技术教育质,监控和评价对我国商职高专学院的借鉴意义

发达国家的专业技能教育的质量监控一般都是遵从技能等级考核体系,通过职业技能认证考试进行监控,较多地表现为一种依靠教育体系的非学历教育。如被誉为“灰领”摇篮的TA量E是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就是靠获得行业和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来监控和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中国的高职高专院校,目前更多的是靠学历证书来监控,其监控和评价更多依靠政府的学历证书控制,没有体现出高职高专的技能教育特性,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监控与评价,一般由教育主办方和投资方进行监管,遵循“谁出钱、谁负责”的原则,聘请专门评估机构定期评价。如德国职业教育投资的主体是雇主,则由雇主集团委托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澳洲的TAFE是由联邦政府和各个州政府共同投资的,TAFE系统大约有127万学生,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的1.7倍,其监控与评价则直接由政府通过技能等级认证来进行。目前,我国高职主要靠政府投资和学生学费举办和运转,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实质上是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还没有面向市场,很多方面未能真正满足学生就业需要。

我院作为一所公有民办的高职高专院校,国外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原则对我们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二、学院教育质t监控与评价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其中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是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两种主要形式。

1.听课制度

由学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系部主任及教研室主任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青年教师、新聘任教师开展开课资格认定、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

2.督导制度

学院选调经验丰富的教师及外聘专家组成教学质量督导组,主管教学副院长负责,以抽查听课形式,检查教师教学质量。

3.教学检查制度

一是对各教学部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由教务处提出教学检查意见,对教师阶段教学工作各环节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一般在期中或期末进行,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处备案。

4.学生评教制度

由教务处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

5.迎接评估工作的质量评价

为迎接教育部即将对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的评估,学院评估办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自检,包括对教育总体建设规划、重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质量的自我评价。

三、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监控和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质量控制的作用,但是存在问题的还很多。

1.质量监控和评价观念落后

(1)对评价工作认识不深,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匹配度不够。

(2)缺乏监控意识。

(3)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的认识和适用上还存在偏差。这主要体现在不能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进行监控和评价,指标面面俱到,但专业内涵和高职特色不够突出。

2.监控和评价机制的功能不全、科学性不够

(1)监控和评价的功能不全。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有五项功能:一是说明功能;二是奖惩功能;三是改善功能;四是激励功能;五是导向功能。目前,我院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直接体现的是说明性功能和奖惩功能,其他功能则是由这两项功能间接来体现。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主要是为了持续改善教学质量,可是在评价中,由于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被评价的教师不能在评价结论形成时发表自己任何看法,导致教师大都是被动参与,影响了该机制的激励和导向功能的充分发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善。

(2)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科学性不够。往往以一两节课来评价一位教师,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评价时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不足。一言概之,就是客观性不够,从而导致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科学性不够。(3)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组织机构。目前,学院参与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人员,由于受人数和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难以做到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都是专业化的。换言之,评价时可能是看热闹式,而不是看门道式的评价。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应注意发挥各专业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中功能的作用。

(4)缺乏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由于我院长期有着“升本”的情节,目前缺乏按照高职教学要求建立起来的、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3.监控和评价的范围不广

我院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目前主要局限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对办学条件和设施等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方式的监控和评价还几乎是空白,导致教育质量的评价范围不够深人和全面。

四、构建学院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两点思考

1.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原则

(1)导向性

注意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模式,根据市场对人才技能方面的需求来构建学院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所构建的体系应具有促使学院人才培养由“学科式”向“技能式”迅速转向的功能。

(2)科学性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的科学性主要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目标的匹配性。监控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与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相匹配,要注意与学科式教学相区别,突出技能方面的权重要求。二是过程的可控性。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但实践教学往往是分散的,不能像课堂教学那样集中,所以,应注意全面监控与重点监控的取舍,一般评价和特色评价、过程监控和结果评价的互补。避免由于只强调结果控制,而忽视过程监控,造成结果的不可达性。三是评价的合理性。对结果的评价如果缺乏合理性,监控过程就会失去意义。过去的教学质量评价,基本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如何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非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教学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矛盾。因为过去那种听课—评课式的评价模式将很难应用到实践实训项目中去。同时合理确定学生对教学评价的权重,仍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

(3)专业性

随着学院专业设置的增多,如果仅靠少数专家或督导来完成对全院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由于专家自身专业知识的有限性,将影响评价结果的专业性,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可信度和有效性。我认为提高专业教研室的参与度,发挥专业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4)动态性

人才培养过程是动态的过程,其质量监控和评价也应是动态的,应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与完善。

2.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高专教学质童监控和评价中的作用

监控和评价 篇3

【关键词】全过程性 教学质量控制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10-02

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控制有效地弥补了原有计算机教学评价的不足,能够立足于整体角度,把握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计算机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全过程性计算机评价体系的构建,注重从综合角度出发,对学生的能力、态度、学习习惯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设计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有效提升了学生计算机动手实践能力。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全过程性”这一理念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一、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

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过程中,评价模型的应用是其首要考虑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从教学实际情况入手,把握全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并保证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实施。评价模型的构建,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教学管理

构建以“全过程性”为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注重对教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把握。这一过程中,注重从教学管理角度入手,对课堂纪律、考勤、学生课堂表现、课堂作业、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各方面教学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汇总,对教师教学管理情况进行评价,保证教师教学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过程

在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要注重从教学过程入手,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例如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已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理解和掌握,是否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教学过程的监控,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教师的教学水平,看其是否能够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三)教学对象

在进行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教学对象主要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考察的主要对象。教学对象的把握,要注重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效果

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要注重对教学效果进行把握,并应考虑以下问题: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提升教学效果创造有利条件;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该具有发展性,能够对学科发展情况进行把握,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过程中,能够立足于全面角度,面向全体教师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效果的提升,应该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

二、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注重进行评价维度设计、评价方法设计、评价阶段设计、评价项目设计,并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以与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保持一致性。

(一)评价维度设计

1.考勤与纪律

考勤与纪律设计过程中,主要从学生学习态度和自制力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从而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实践课程的情况进行把握。考勤与纪律反映出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督促学生认真听讲,使之能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

2.课堂表现

计算机应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直接反映出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并且对学生取得怎样的成绩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过程中,课堂表现评价要注重从定性分析角度出发,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3.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评价

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了学生计算机能力。同时,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也是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工作的重点,因此,在进行评价体系设计过程中,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实践技能的评价。即设计的评价体系不单单局限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要注重综合学生学习情况,从全面角度出发,保证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评价具有客观性,使评价与学生实际表现保持一致性。

4.课堂作业

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的实践操作性较强,在进行课堂作业布置过程中,主要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基于这一点,在进行课堂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评价,从而保证课堂作业布置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5.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是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向,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考试成绩评价过程中,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评价维度设计要注重立足于学生计算机应用实践学习的全过程,突出“全过程性”这一评价设计理念,保证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二)评价方法设计

计算机应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评价体系的设计离不开对评价方法的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把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评价方法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主要是指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对自身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学生自评主要涉及到了自身的能力、学习态度、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认知,更好地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问题,通过完善自身不足,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2.学生互评

互评方式的应用,主要以“小组评价”的方式为主。在小组评价过程中,注重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促进评价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学生互评,使学生在看到别人优缺点的同时,能够加强对自身的完善和改进。

3.教师评价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立足于全面的角度,能够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出发,对学生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评价要注重把握全面性,不单单局限于成绩,要关注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发挥自身的优势,改正自身的缺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评价阶段设计

评价阶段设计主要是指教学评价体系设计过程中,能够对教学情况进行把握,以“阶段性”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评价阶段的设计,需要从教学实际情况入手,并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保证评价工作分阶段进行。评价阶段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坚持“全过程性”的评价理念。

(四)评价项目设计

在进行评价项目设计过程中,关键点在于明确评价从哪些方面入手,并且在评价维度选择、评价方法选择以及评价阶段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在进行评价项目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把握考勤纪律的设计、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设计、学生学习态度情况设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设计四个方面内容,从而保证教学评价体系发挥应有作用。

三、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实施

在对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实施对象进行确定。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得到有效实施,需要选定实验对象,可以以一个班级作为实施对象,对监控和评价体系实施情况进行把握。其次,要设计全过程性评价模型,并制定评价标准。最后,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将评价标准进行表述,之后进行组织评价和教学工作。

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中,要保证权重分配合理性,能够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实施,要牢牢把握“阶段性”这一特征,能够从教学发展的“阶段”入手,从而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教学工作改进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全过程性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实施,要注重客观性和科学性,并且保证评价标准的选择和量规符合实际情况,发挥教学评价和监控作用,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注重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实施,可以切实满足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全过程性计算机应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要切实考虑到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能够把握“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方世林,王岳斌,戴华,邓胜岳,程望斌.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J].电子技术,2015(12)

[2]郑建林.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蔡红梅.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

[4]张雯莉.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5]王艳艳.过程性评价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蒙秋琼(1984— ),女,广西横县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3DSMAX动画制作。

监控和评价 篇4

一、河北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根据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河北省普通高校男女大学生共1000人进行问卷测评,最终收回问卷955份,有效问卷945份,问卷回收率为95.5%,问卷有效率为94.5%。具体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分析法,访谈法,并利用excel与spss软件进行总体数据统计。

2、结果与分析

(1)运动时间较短。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男大学生中有15.2%可以每天坚持锻炼1.5小时,有16.1%可以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 , 而女大学 生中只有7.1%可以每天 坚持锻炼1.5小时 , 有12.9%可以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也就是说大多数大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都少于1小时,调查结果显示,有48.4%的男大学生一周可以坚持1小时的锻炼,而60.5%的女大学生可以坚持每周1小时的锻炼,很明显,大学生的锻炼时间明显不足,不符合大学生健康体质要求。据调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忙于各种证书的考试,或者是沉溺于网络游戏或小说,因此,他们很少参加体育锻炼。

(2)运动项目发展不平衡。具本次调查可知,大学生普遍比较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包括羽毛球、篮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足球等,女生主要选择羽毛球(51.4%)、乒乓球(44.2%)、健美操(56.4%)、排球(35.6%)等运动量较小的项目,男生主要选择篮球(53.4%)、足球(40.4%)等的对抗性较激烈的运动项目,而一些投掷等田径项目则很少得到大学生的青睐。

(3)科学运动知识不足。调查显示,大学生明显缺乏科学的课外体育锻炼知识,仅有17.9%的女大学生和24.6%的男大学生在运动前会做一些准备活动,40.7%的女大学生和25.1%的男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合理补水,37.5%的女大学生和42.8%的男大学生会主动注意预防可能造成损伤的行为,30.0%的女大学生和33.0%的男大学生知道如何在大量运动后进行营养补充,19.0%的女大学生和24.0%的男大学生在运动过后进行放松运动。在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的常规运动知识明显比男大学生少,这与女学生比男学生缺乏锻炼有直接关系。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时监控和实效性评价策略

围绕“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应进行必要的改革,并进行独立的研究。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拓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以教学为依托展开的,因此,需要根据“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体育制度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满足新时代下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从而促进和加强体育教学效果。根据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精神,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就要求学校不只是立足于追求学生好的体能状况,更要培养起学生的良好体育观念和体育爱好。同时,体育课中不仅关注运动技能的掌握,更要注意倾斜更多的精力和实际去培养学生灵敏、协调和机智的素质。

1、信息反馈与评价

高校阳光体育活动实时监控与实效性评价的实现,要求每月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监督员与信息员每月需要将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整理起来,并上报到阳光体育活动专家评价小组,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最终根据其研究结果来判断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是否存在偏离原计划目标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弥补。

2、创新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效果评价理念

评价理念为阳光体育运动评价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而评价理念是否能够创新对于评价机制建设与实施情况又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阳光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以满足学生体质健康的运动指标为依据,并能够真实的反映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实施,真正做到“阳光体育运动”的时效性评价。

3、建立阳光体育运动民主参与机制

“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涉及诸多因素,评价主体为学生,评价者为学校相关部门组成的评价监督小组,传统的评价体制大大挫伤了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管是在评价的全面性,还是在评价的科学合理性方面,都不能激发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情。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加强阳光体育运动民主参与机制建设,评选出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较强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又愿意提供无偿的体育服务活动,让他们在思想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指导体育运动意识较差的学生,如协助或参与学生健康体质测试等。

三、“阳光体育运动”实时监控与实效性评价的意义

从宏观上来看,“阳光体育运动”实时监控和实效性评价实施,有利于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科学性,使其在社会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支持,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可以为未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以此来带动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从微观上来看,“阳光体育运动”实时监控与实效性评价的实施,一是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二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做出贡献,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使体育文化建设朝着科学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三是有利于“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意识的树立。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为能够让“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普遍实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实际的活动效果,不仅学校要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够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的角度建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时监控和实效性评价。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实时监控和实效性评价的具体对策,以期为各个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提供借鉴。

摘要:本研究通过实际调查的方式,分析了河北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时监控和实效性评价的重要性及相关的实施策略,望能够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持久执行提供可行性参考意见。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篇5

一、教学质量监控

1.定期检查、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辅导、考试评价等情况,适时的进行评估指导。学期末,要对教师备课、上课、案例研究、专题研究、论文总结等业务质量开展自评、互评,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期至少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分析研讨,研究、制定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2.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安排,监控教学计划(进度)、教案(讲稿)、课表落实、学生学习状态与水平等日常教学工作。利用检查、评比、展示等形式监控学生的作业、学困生的辅导、教学质量分析、试卷的。做好教学全面工作的监控与指导。

3.对教师的听课主要采用课前临时通知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对教学的重点工作监控与指导。

4.每学期由年级组推荐一节课参加校级优秀课的评选,学校组织行政、人员教师进行评选,对成绩显著、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总结推广其教学经验。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及时直到他改进教学的方法。

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制度

1.班级、学科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定向评比活动,一次加强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监控。

2.每学期组这开展单项竞赛活动,及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了解教学情况,督察指导教师的教学。

3.进行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他们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态度、专业水平和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等方面个认可程度,进行评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监控和评价 篇6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浪潮,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近几年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发展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教育必将提出更高的、不同以往的质量要求,教育教学质量观念也面临着一个较大的转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必将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保障体系。

一、建立适合新时期高校质量观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同时还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并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就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高等学校对教学运行状况进行的评价、监督、诊断,对学校行为实施调节的反馈系统,是促进学校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持系统。它是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全面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全部环节,为教育质量提供全方位的保证。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复合的综合性指标,是一个随着时代更替、环境变化和认识加深而不断改进持续发展的概念。一方面,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服从于一种绝对的、以给定的知识的传授和记忆为内涵的绝对质量观,转变为着眼于每一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知识结构、文化价值观、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相对质量观;另一方面,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固定的和绝对的标准来“剪裁”学生个体差异的一元质量观,转变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保护和发展学生个性和差异的多元质量观。学生的差异自然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也应变化,尤其是学生成才的需求更是千变万化,所以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体现新内容、新材料、新方法、新手段、新效果的集成。同时,各高校应根据各自的质量方针、目标来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价体系,系统地掌握和处理好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并求得内外环境的支持。

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进入国际教育大市场进行激励的角逐与竞争。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主导趋势,素质教育所关注的是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社会需求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这都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元化,真正体现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质量的本质是促进人的成长的理念。因此要时时关心学生的成才需要,处处为学生成才着想,直接接触学生的教学活动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他们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适合新时期高校质量观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实现让学生既成人又成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二、新时期高校质量观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与原则

1.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依据高等院校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一个有效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该由组织职责、过程控制、测量、评价与组织学习、持续改进六个要素组成。

组织职责是这个体系的第一要素,是对质量管理体系高层活动的要求,它可以使学校明确质量管理的方向、战略或计划,以及在制度上承诺确保其实现并提供信任和质量管理所需的各类资源等。它能够及时识别、确定、配置、提供、维护或开发质量管理活动所需的人力、财力、信息、设施和工作环境等资源,以满足质量管理活动对各项投入的要求。

过程控制是体系的主体性要素,它通过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的控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快速的反馈与处理程序,确保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

测量评价是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可以通过系统地采集和分析信息,对学校教育活动满足预期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目的。

组织学习是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是通过对本体系组织成员的培训,使其逐步加深对于自身活动的认识,促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不断进步,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激励每个成员发展的强大动力。

持续改进是体系的关键要素,它可以通过采取规范的教育教学工作流程、识别各项工作的改进需求、增进各环节和过程之间的协同性,从而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实现体系的永恒目标。

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原则。(1)可行性原则科学合理地构建与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必须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符合国情和校情,要做到操作上可行,有较明确、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效果上可行,易于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2)系统性原则。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要素包括观念、机制、管理、制度、条件等是由学院、系(部)、教研室等构成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网络,几乎与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关,因此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必须贯彻系统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教学质量是在按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形成的,必须根据内外部因素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与完善。因此构建与实施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必须遵循动态性原则。

三、建立具有警院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1.建立具有警院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我院升为普本时间不长,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起步较晚,本科层次的教育教学历史积淀不深。当前我院正处于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建设发展阶段,教育层次的提高、学科专业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培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无不以优良的教学质量为前提。因此,在我院逐步构建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对教学管理的先进理念思索不深,实施高校教学管理的实际条件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形成行之有效并施之凿凿的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要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并真正做到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元化。

目前我院已经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但要建立起一整套相对科学合理、公平高效且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仍有待继续努力。

2.警院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特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一套操作系统,是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自我约束的有效机制,警察院校也不例外。构建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长效机制,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1)全员性。制定和实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实目的是为了实现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教育质量,涉及学校的每一个部门,必须是全员参与,每一名教职员工都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要经常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引导全院职工树立“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思想。学院发展的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也必须成为全院教职员工都认同的价值标准。在学院,应真正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制度,教务处牵头,其他部门配合;在各系,实行系主任负责,教学主任主管,课程负责人各负其责。总之,全体教职员工应共同参与教学质量责任体系,真正做到“教学质量,人人有责”,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2)全过程。建立周期的学院质量评估制度,加强对教学、实验、实习、军训等各个环节的监控,同时还要加强对毕业生的质量监控与评价,如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定期与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征求他们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学院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或教学工作委员会提供社会人才需求、培养规格等信息,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3)全方位。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学院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做到对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信息获得及时反馈;对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判断,内容包括教学秩序检查、教案检查、课堂教学检查、辅助环节(辅导、答疑、批改)检查、考试质量检查、教学档案检查、实验实训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检查等;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形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专家督导制度等。

3.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步骤。根据上述三项基本原则,我院在设计与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时,可参考以下步骤开展工作。

第一步,设计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体系结构。根据学院的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计划,设计和建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子系统和功能模块,明确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单位以及教师的任务和职责。

第二步,确定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和监控标准。确定自学生报到入学到毕业离校这一时期,教学全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制定各个关键点相应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并且做到对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有明确的时间、内容、要求和责任人等方面的规定。

第三步,设计与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组织机构与运行规则。确定该组织机构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对各教学质量关键点检查与评价的时间、地点及操作办法等,以及教学检查与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渠道。

第四步,制定教学质量纠偏措施的检查落实制度。建立教学实际状况与质量标准的差异分析报告制度,明确纠偏的对策、纠偏时间、责任人、复查时间和办法等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对此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坚持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为依据,以服务司法工作和司法队伍建设为指引,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确立符合警察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构建凸显警院特色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主体而言包括各级领导干部、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就组织而言包括学院、各教学单位、各职能部门等,就职能而言涉及决策、管理、实施、反馈、调节、评价等。因此,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院师生员工、各单位和各部门通力协作、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从而使我院学生真正树立“做一名合格的警校大学生”的信念,使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最终促进我院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1]李丙红,刘坤,刘颖.发挥学生创造力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

[2]李万德,周建华,肖创伟,周妮.对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学术论坛,2010(3).

高校后勤三维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 篇7

高校后勤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了管理、服务、经营三个方面的职能。后勤服务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质量、校园建设、校园安全、师生的满意度等。如何使得高校后勤真正做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 在改革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遵循教育规律, 减轻学校的负担, 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 这离不开科学而完善的监控评价体系。高校后勤的监控评价体系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 是对高校后勤日常管理、服务、经营等方面工作的综合考核与科学评价, 是高校后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只有建立相对完善的监控评价体系, 高校才能对后勤服务实体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从大局上把握好方向, 引导后勤服务实体向着真正为高校服务的方向发展。只有建立相对完善的监控评价体系, 后勤服务实体才能对自己的服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促使后勤服务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建立相对完善的监控评价体系, 师生员工才能根据实际需求提出具体的要求、表达自己不满, 促使后勤服务实体进行改进, 提高师生满意度。

对高校后勤进行评价可以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内部评价能给后勤的管理人员提供反馈意见, 使得评价直接为改进后勤工作服务。内部评价者提出的建议比较切合实际, 也比较中肯。但由于受到利益和评价者职位的限制, 不利于他们去客观地考虑创新的方法, 在公开、公正、公平上不如外部评价, 因此一定程度上也不被外界认可。

外部评价主要是对后勤进行监督, 激励后勤职工和管理人员改进他们的工作。外部评价人员可以看见内部人员看不到的现象, 对内部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现在许多高校后勤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高校后勤内部评价体系。但是现在高校后勤的外部评价体系相对于内部评价较为薄弱, 因此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完善、可操作的高校后勤外部评价体系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笔者提出的三维监控评价体系就是一种外部评价。

二、高校后勤三维监控评价体系的指标

何谓“三维”?通俗地说, 它指的是可以让你在任何角度观看物体的任何一个面, 借用在高校后勤外部评价系统中, 所谓的“三维”,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评价体系指标:第一、教育主管和高校领导评价;第二、专业评价小组评价;第三、师生员工评价。

1. 教育主管及高校领导的评价指标。

教育主管及高校领导的监控评价是一个纲领性文件, 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 主要把握工作的方向与大纲, 它的内容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科学性、时代性, 它的变动也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关系, 目的是使得高校后勤能为高校更好的服务。教育主管及高校领导关心的高校后勤是能否保障学校的稳定大局, 能否保障师生各方面的需要, 因此教育主管及高校领导的评价主要从管理服务制度、稳定性和保障能力这3个方面以及10个基本指标对高校后勤实体进行评价。具体如表1所示。

2. 专业的评价小组的监控评价指标。

专业的评价小组可以由具备丰富的经济管理、企业财务会计、资产管理及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校的计财处、人事处等专业的部门人员组成, 他们的监控评价标准则带有较强的业务色彩, 结合高校各自实际情况, 对高校后勤监控评价体系方案细化与具体化,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具体的评价指标可参照《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 (修订) 》 (财政部等五部委财统[2002]5号) 评价指标体系, 并与高校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 (修订) 》是我国财政部颁布的融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较为科学、完整的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专业的评价小组的监控评价体系, 主要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财务指标, 主要用于形成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财务评价的基本结论, 将其分为4个方面, 8个基本指标。如表2所示。财务指标是评价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状况的主要计量指标, 用于完成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状况的初步评价。

第二层次是评议指标, 是用于评价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服务与管理状况等多方面非计量因素, 是对定量指标的综合补充。通过对评议指标多项定性因素的分析判断, 对财务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校验、修正和完善, 可以形成对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评价的综合结论。由于高校后勤有其特殊性, 它并不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 它还有更大的社会责任, 它的服务目标定位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 贯彻以教学为中心, 以人为本的理念, 坚持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 努力做好各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因此在引用《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 (修订) 》时, 需增加评议指标的权重。根据高校后勤的实际情况, 将评价指标分为7个方面24项基本指标。

3. 师生对高校后勤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

后勤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师生, 因此师生对高校后勤评价结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师生的监控评价更加现实, 主要集中在对高校后勤的具体要求。师生对高校后勤评价结果将其分为4个方面10个基本指标。如表3所示。

由于后勤所涉及的服务范围广, 服务实体多, 包括学生宿舍与教室管理中心、水电管理中心、校园绿化卫生管理中心、接待中心、饮食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维修工程部、汽车运输中心等等。表3所示的师生员工的评价指标仅是评价体系的框架。因此实际可按照后勤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 形成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过程, 每个员工, 每个科室、每个部门都设置各自相对应的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 进行单项评价或综合评价。由于其指标体系与标准详细多样, 在这里不细述。

高校后勤三维监控评价体系的每个评价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教育主管和高校领导的监控评价对后勤服务实体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从大局上把握好方向, 引导后勤服务实体向着真正为高校服务的方向发展。专业小组的评价指标能让后勤服务实体对自己的服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促使后勤服务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师生的评价指标能根据实际需求反映出师生具体的要求, 促使后勤服务实体进行改进, 提高师生满意度。因此三个评价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后勤进行评价, 三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高校后勤监控评价实行百分制, 并对各个评价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 指数权数采取专家意见法——特尔菲法确定。其中:教育主管及高校领导评价指标权重为20%, 专业评价小组的评价指标权重为60%, 其中财务评价为40%, 评议指标为20%。师生对高校后勤评价指标权重为20%。

高校后勤监控评价结果以评价得分和评价类型以及评价级别表示, 并据此编制评价报告。评价类型是评价分数体现出来的高校后勤经营服务水平, 用文字和字母表示为5个类型, 评价级别是指对每种类型再划分级次, 以体现同一类型中的不同差异, 采用在字母后标注“+、一”号的方式表示, 级别标注将五种评价类型划分为十个级别。具体如表4所示。

三、高校后勤三维监控评价的实施

推行高校后勤三维监控评价体系, 是一项极为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在推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事项。为确保评价体系有效运行, 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五点。

1. 认真学习评价体系, 理解其内涵。

欲先行其事, 必先晓其理。推行高校后勤三维监控评价体系, 首先要认真学好评价体系, 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行高校后勤三维监控评价体系的涵义。通过评价体系要达到的目的:一是为了高校后勤能够更好的为学校、为师生服务, 在后勤改革过程中有效地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二是为了创造超强团队。完成评价指标的过程, 也是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提高单位战斗力、凝聚力的过程, 体现了创造超强团队的目的。三是实现复杂工作简单化。只有认真学好体系, 理解监控评价体系的内涵, 才能提升对评价体系的认识水平, 才能掌握评价体系的内在规律, 并尽快应用到实际的推行工作中。

2. 将三个评价体系相结合, 发挥各自功能。

教育主管和高校领导的监测评价标准更多的是站在领导者的角度, 目的是使后勤服务向着“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发展, 为高校的改革贡献力量。而专业评价小组的监测评价标准则带有较强的业务色彩, 监测评价范围包括后勤运作的各个环节、具体操作流程。师生员工是后勤服务的目标, 是后勤实现其价值的载体, 是后勤形成注意力资源的根本。因此, 师生员工的监测评价结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二者的评价各有其重要作用, 必须在充分发挥三者各自作用的同时, 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使得对高校后勤的评价监控更加天衣无缝。

3. 根据实际情况, 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在高校后勤三维监控评价体系过程中, 要善于联系工作实际, 分析问题。评价体系的对接过程, 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 是新体系与旧体制磨合的过程。在实际运用本文所构建的高校后勤监控评价体系时, 要及时地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指标、权数设计、计算方法等进行改进, 并在基础指标的基础上, 根据各个部门、个人员工的实际情况, 不断设置修正指标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和细致。促使评价体系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科学性, 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4. 加强考核, 兑现奖罚。

考核是检查工作的手段, 奖罚是促进工作的措施。做工作、干事情, 离开了必要的考核、奖罚, 就难免走过场, 图形式, 成为形式主义。我们推行高校后勤三维监控评价体系, 也必须加强考核, 奖罚兑现。要用好考核和奖罚这两个手段, 建立起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制相结合的考核奖罚体系, 提高考核的效果, 激励工作的开展。例如可以推选出“五大评价分数最高”的部门和“五大评价分数最低”的部门, 并对他们进行奖励和提出整改意见, 促进评价分数高的部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评价分数低的部门不断通过整改而提高。

5. 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

构建高校后勤外部评价工作的同时, 必须重视与内部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都有其利弊。应该将两种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互相帮助、沟通、协调, 充分发挥两种评价的优点。内部评价的意见比较中肯与实际, 它能够提供高校后勤的特殊信息和数据, 通过汇集这些由内部评价获得的结果, 外部评价能够捕捉到更多、更加具体的信息, 使得外部评价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两者互相补充, 互相获益, 使得高校后勤评价体系越来越完善。

构建完善的三维监控评价体系, 实际上等于建起一张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全天候监控雷达网, 大至高校后勤总体服务方向, 小至后勤各项具体工作内容, 服务质量, 无不纳入监控评价范围, 当监控评价结果及时而全景式地展现在后勤管理部门、后勤具体的基建、餐饮、保健等各部门及员工的面前时, 无疑会极大地增强后勤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促使其努力工作, 并力求细节的完美, 使后勤服务实现既使领导满意, 又让师生称心;既能做到有效的为学校的教、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 又能很好的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摘要:为推动高校后勤改革, 加强日常监督的力度, 文章提出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可操作性的高校后勤服务评价系统即高校后勤三维监控评价体系。三维监控计价体系包括教育主管和高校领导评价、专业评价小组评价及师生员工的评价。并对这三个评价方面各自的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的方式等进行设置, 对监控评价体系各个方面进行探讨, 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见。

关键词:高校后勤,监控评价体系,三维

参考文献

[1].杜世禄, 蒋忠樟, 孙顺源等.构建效绩评价体系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4 (11)

[2].缪江平.试论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内部监控机制的构建[J].杭州商学院学报, 2004 (3)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研究 篇8

1 构建系统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途径, 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 但一直以来, 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 所以在目前的高校教学中, 重科研、 轻教学的现象盛行。 目前, 很多学校开始重视教学方面的问题, 但着重点仍然放在了宏观层面上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 具体对微观的教学过程重视不够, 对学生具体学习层面的重视不够。 如果对于课堂教学的层面的重视不够, 管理者经常提到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就会流于形式, 难以取得实效。同时学校内部缺乏自我主动评估和质量监控的意识, 不清楚究竟在哪些环节还存在问题, 也缺少各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与信息反馈以及整改措施。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为增强学校办学实力, 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特别是结合学院2014 年度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建立了一套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流程, 将具体的监控内容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协调一致, 同时在此基础上体现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 设置院、 系、 教师、学生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并利用信息化技术, 开发对应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平台, 使多方数据在这个系统上快速流转, 各个相关方能迅速反应, 从而达到实时监控和实时调整的目的, 及时处理各类与教学相关问题, 特别强调日常的教学信息反馈, 使信息反馈处理更加迅速有效, 通过本系统平台, 旨在实现全方位监控、 全过程监控, 全员参与监控, 建立一个预防为主, 实时调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构成

2.1 系统的角色分工

教学质量监控涉及到学院的各个方面, 既有最直接的执行者学生和老师, 还有各类教学的辅助人员, 但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关注的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 系部的学生管理, 后勤部门的生活保障, 基于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围绕学生的思路, 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根据功能角色的不同, 制定了系 (院) 学生信息员、 普通教师、 系部一般督导、 系部督导组长、 院督导、 院督导处长、 各职能部门领导、 系统管理员、 学院领导等10 余个角色, 各个用户根据角色的不同拥有不同的权限, 不同的权限提供功能不同的登录主页, 内容包括最新教学质量监控信息、 常用教学工具、 使用指导、 共享资源等, 如图1 所示。

2.2 系统的主要信息流

系统依托各类信息流在系统中运行, 质量监控系统的运行, 需要各类信息在系统中合理流动, 信息的来源主要分为几大类:

(1) 学生信息员反馈的课堂教学情况、 学生管理情况和后勤生活保障等方面的信息。

(2) 系部督导反馈的听课情况和日常教学检查和了解到的学生和教师其他方面的信息。

(3) 企业督导反馈的日常的实习生实习已经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建设、 专业改造等方面情况。

这3 种信息进入系统平台, 系统会根据数据产生的权限, 由各个系统的两类主要用户系部督导组长和院督导处长对数据进行最后的处理, 信息可以直接回复或者转发到责任人, 最后形成数据流的闭环。

2.3 系统信息流处理的角色权限

(1) 系部信息员和系部督导发布的信息, 由系部督导组长进行处理。

(2) 院级信息员和院级督导发布的信息, 由院级督导组长进行处理。

(3) 企业督导发布的信息由系督导组长进行处理。

以上3 种处理信息, 反馈人可以看到, 如果系部督导组长或者院级督导组长在处理权限以外的信息, 可以由更高级别的人进行处理。

2.4 听课与评价功能

听课与评价系统是监控系统中重要的功能之一, 督导听完课录入听课信息, 听课信息包括听课的时间、 地点、 任务、出勤情况、 课程主题、 课程内容等基本信息, 督导人可以录入听课评价, 在督导组长审核通过以后, 本听课教师可以登录平台, 查看督导对本次课堂的情况的评价与总结。

2.5 系统的信息处理

收集到的信息, 既有反映事物本质的, 也有属于表面现象的, 有的是真实可靠的, 也有虚假不实的, 所以必须经过“ 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 有些信息可以有角色处理, 所以系统非常重要信息的刷选, 督导组长和督导处管理员赋予了这个权限, 他们能具有对录入系统的信息第一删除的权利。

2.6 反馈信息

督导系统教务将收集来的各类信息加工处理后, 分类进行反馈。 其中教师理论课、 实践课、 体育督导教学评估分数故信息一般直接向教师反馈, 其余信息则公开反馈。

3 教学评价系统的主要角色用户的实现

3.1 学生信息员

如图2 所示, 学生信息员的主界面图, 学习信息员主要由4大功能模块: 用户信息、 信息员信息反馈、 公共信息和退出登录。

在用户信息界面中, 用户有以下具体权限:

(1) 用户可以查看个人信息, 如账号、 姓名、 所属部门、联系电话等信息, 可以修改用户信息、 修改用户密码, 添加电子照片3 个功能键修改用户对应信息。

(2) 学生可以提交自己的反馈信息, 如果已提交的反馈信息, 对还未通过审核的反馈信息, 信息员具有查看、 修改和删除权限, 对已审核的反馈信息, 信息员具有查看权限。

(3) 在公共信息界面中, 学生可以查看教学督导简报、考试检查情况通报、 学院督导制度与文件、 通知等各类信息。

3.2 普通教师

如图3 所示。

(1) 信息查询。 除公共查询信息外, 教师还可在 “ 听课情况” 中查询自己被听课的相关信息。

(2) 信息反馈。 教师可在 “ 收到的反馈信息” 中查看由管理员和本部门督导组长转发过来的反馈信息。

3.3 一般督导

如图4 所示。

(1) 听课信息功能。 听取本系部或者其他系部课程, 并记录与评价录入的信息需有督导组长或者督导处管理员审核后, 任课教师才能看到。

(2) 督导信息反馈功能。 向系部或者院反馈信息录入的信息需有督导组长审核后并处理。

3.4系督导组长

如图5所示。

(1) 审核本部门反馈信息 (系一般督导+系学生信息员) 。

(2) 审核本部门听课情况审核。

(3) 向督导处反馈本部门信息。

(4) 向督导处反馈其他信息。

3.5 督导处管理员

督导处管理员的主要任务:

(1) 审核反馈信息 (院督导+院学生信息员) 。

(2) 审核院督导听课情况。

(3) 向督导处反馈本部门信息。

(4) 向督导处反馈其他信息

4 结语

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 碰到了技术和管理上的多方面的问题, 虽然系统平台已经上线, 很多地方需要总结提高: 比如用户对系统的抵触心理, 觉得麻烦; 比如系统的不够完善, 没有移动端; 比如用户对于各类信息的反馈不够及时等, 这些都需要人们逐步去提高和解决。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指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评价方案的集合, 是确保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的重要环节。 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手段, 使每位教师更了解自已的教学、 工作情况, 促进师生的相互沟通, 加强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充分发挥自已的优势, 扬长避短, 改进教学方法,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促进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开展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 加大教学质量监督与控制力度, 增强教学质量监控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实效性成为高等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探索的一个新方向。

监控和评价 篇9

1. 注重教师 的“教”, 忽略学生 的“学”。近几十年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花齐放的时候,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却依旧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与此相适应的,是“一边倒”式的教学评价。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和中心,教学评价的重点也是评价教师“教”得如何。评价指标过多地关注了教师教学的技巧和规范性,缺少学生对于教学的主观感受,缺少学生对于自己“学”得怎样的审视和评价。

2.注重“他评”,忽视“自评”。目前,中职学校的监控手段主要包括定期听课、检查教案、作业,期中期末两试成绩检测、民意测验、班级日志等几种方式,从而形成教务处评价、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3. 注重终结性评价 , 忽视过程性评价。中职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自上而下单向的、指令性的。此种评价对于教师,注重的是最终教学成果,而不是教师的发展成长和具体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注重的是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过程。

二、构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与民主性相结合。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标准和方法上既要注重科学性,做到将集中监控和日常监控相结合,常设机构监控和相关部门监控相结合,定性监控和定量监控相结合,校内监控和校外监控相结合,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树立人本化的教学质量评价观,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条件,让教师、同行、专家、社会有关人士及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质量评价的民主化程度。

2.权威性与公正性相结合。监控与评价结果应与教师的业绩挂钩,使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从而真正激发管理人员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还应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尽量减少不公正因素。

3.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制订评价标准时要采取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质量标准的系统化,又凸显质量标准的多样化,根据教学发展,适时调整评价标准。如,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的设置,不同的培养模式、不同的生源素质及办学层次而制订不同的标准;既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核,又重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

三、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1.学校集中监控与评价。学校集中监控与评价是指教务处作为集中的监控机构来完成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与评价任务。教务处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主要包括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管理专业课程教材建设;进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及反馈;检查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执行情况;监控教师出勤,且对上述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及时找出对策加以解决和修正。

2.教研组监控与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本教研组科任教师和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教研活动,研究教学改革,交流教学经验,反馈教学信息,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辅导和管理。

3.教学督导监控与评价。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有威信、教育思想先进的领导或教师组成督导组,对各专业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课程大纲的制定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随机性听课,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意见或建议并进行评价;对教学秩序进行检查;收集教师、学生及有关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学校或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教学或管理工作的建议。

4. 教师监控与评价。作为教师,要始终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积极参与教务处和教研组组织的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并以主人翁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对待,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从而形成教学质量自我监控、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的有效机制。

5.学生监控与评价。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定时统计《教室日志》反馈情况;开展教师授课情况民意测验问卷调查;开通网络信息反馈专栏,收集学生评价的信息等,从多方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以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监控和评价 篇10

一、构建监控与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与完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它的目的是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全方位各个层面对相关教学活动环节的监控,分析得到的监控信息、对比衡量教学效果、诊断与修正教学过程中的偏差,从而对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众多环节进行全面性管理。是对教学从计划到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是学校进行动态管理,实现良性循环确立起能够取信于社会、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自我保障体系。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组成结构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完成的是全面考教学质量保障活动的各个要素和要素关系,考察影响教学质量的各因素、教学过程各环节,并从组织制度上予以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高。这就要求相应的体系应包含“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监控体系”、“评价体系”、“信息反馈与调控体系”,并且各体系要相互渗透、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善有机的整体。

1.组织体系。根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组织体系包含学院各级组织管理部门及参与的行业企业和相关团体(图1),渗透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各个环节中。是一个由院长、主管副院长主抓,学院教务处、学院教学督导处、校企合作理事会共同负责,各系部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行业企业专家及学生信息员参与的三级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它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活动能够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

2.制度体系。制度是一切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保障,为了全面监控教学质量,就必须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先导,严格执行落实为保障。一是建立日常教学检查制度;二是建立各级人员听课制度;三是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四是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对教学工作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五是建立学生评教制度;六是建立主讲教师、新开课和开新课教师的资格审核制度;七是建立奖惩制度。设立教学优秀奖,奖励在教学工作中业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八是建立教师课时津贴奖励制度。每学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从教学常规工作和教学效果两方面进行考核,确定A、B、C等次,对获得A级的教师实行课时津贴上浮奖励;九是建立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对各级教学事故的相关责任人按照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3.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含俩个环节,即外部教学质量监控环节和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环节。

外部教学质量监控就是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监控要素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结合国家各相关部委及各行业、企业协会对高职人才使用的意见等,按照教学质量监控的规范和检查标准所进行的监控、评价,如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目标、方向、效益及管理体制等,主要用于提供指导性、前瞻性的符合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意见。

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图2)就是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对内部教学的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各环节的检查、跟踪反馈与落实,是学院进行科学、动态管理的首要条件,也是学院教学质量实现良性循环运行、办学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

4.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含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俩个环节,其中质量标准是评价依据,有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标准和行业职业标准;质量评价是具体评价实施方法,既包含对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起关键作用的教师教学效果的过程性评价和教学效果的结果性评价,也包含对检验教学质量好坏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的评价以及来自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常规的教学活动评价(通过教务处和教学督导处对日常教学秩序和教学相关资料文件的检查。如月末检查、期末检查、教师学生座谈会等,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活动情况,及时获取教学信息及各教学部门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意见)。(2)随机的教学活动评价(通过教学督导员、专家委员会专家对所有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的督导检查,包括听课、随机抽查、巡查等)。(3)专项教学活动评价(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等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项目等)。评价体系中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价两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不仅实现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课程开发、实践指导等)、技术服务能力(对外服务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等)的监控,也实现了对院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和内涵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危机的反馈预警和监控,从而保证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良性循环。

5.信息反馈与调控体系。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调控体系应包含教学信息收集环节、教学信息监督环节、教学信息发布反馈环节和教学质量调控环节。完成与教学质量相关的各类信息的发布、激励、反馈与调控,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自我完善。(1)教学信息收集环节:通过各种方法,广泛收集来自各方面对院校教学质量及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意见,对针对内涵建设、教风学风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方面的有关建议加以汇总研究,找出主要核心问题为学院的教学质量论证与决策提供依据。(2)教学信息监督环节:通过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干部听课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的监督管理,保证信息的公平公正和严格性。(3)教学信息发布、反馈环节:由教务处和督导处负责反馈教学检查和测评结果的相关信息给各个相关部门,必须做到信息及时到位,问题、责任到人,并针对问题限期整改。(4)教学质量调控环节: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通过召开各个层面的不同会议,广泛征求各级各类人员对教学质量改进的不同意见,再对收集反馈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考量,在原有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修改意见,形成新的管理方法,从而形成一个不断改善质量的良性循环的闭环系统。

上一篇:栽培驯化下一篇:信贷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