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配置水资源

2024-08-19

水库配置水资源(精选四篇)

水库配置水资源 篇1

水资源短缺是辽宁省乃至全国水资源问题的主要矛盾, 日益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在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的指引下, 随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深入实践, 水资源优化配置已经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举措。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供水范围的不断扩大, 汤河水库承担的供水任务已经超过了其承载能力, 汤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为缓解鞍山市用水紧张状况, 在1998年兴建引兰入汤工程基础上, 于2004年~2007年又兴建了引细入汤工程, 工程竣工后, 鞍山市日供水量能力从20万立方米增至35万立方米, 年引水量能达到1.28亿立方米, 基本解决了因水资源短缺而制约辽鞍两市经济发展问题。

2 汤河水库概况

汤河水库位于辽阳、鞍山、本溪之间, 枢纽建筑物地处辽阳市39公里外的弓长岭区汤河乡境内, 是一座以防洪、工业及城市生活供水为主, 兼顾灌溉、养鱼、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流域控制面积1228平方公里, 总库容7.0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3.59亿立方米, 防洪库容3.68亿立方米。主要枢纽建筑物由大坝、输水道、溢洪道、水电站四部分组成。汤河水库主要为鞍钢弓长岭矿山公司、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辽阳自来水公司、鞍山自来水总公司供水, 每年供水量为1.5亿立方米左右。

3 跨流域调水, 优化配置水资源, 缓解供需矛盾

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径。汤河水库建库初期主要以农业供水为主, 工业供水只有弓长岭铁矿, 其年引水量仅为4000万立方米左右。1979年9月辽阳化纤总公司汤河引水工程竣工, 1988年12月辽阳自来水公司汤河引水工程竣工, 尤其是1993年7月, 鞍山自来水公司引汤入鞍一期工程投产, 仅鞍山市日供水量就达到20万立方米, 大大加重了汤河水库的供水负担, 使得汤河水库供水严重不足。为解决缺水问题, 经过从兴利及效益两个方面分析研究论证, 1995年开始兴建引兰河水入汤河水库工程, 充分发挥跨流域调优质水的作用。

引兰入汤工程:兰河是太子河左侧的一条支流, 流域面积531.7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径流量1.609亿立方米。多年来, 涓涓兰河水毫无价值的流入了地表水为Ⅳ类的参窝水库, 只能作为发电和农业灌溉用水使用, 大大降低了兰河Ⅱ类水源利用率和水源价值。引兰入汤工程是将兰河水在未流入参窝水库前将其引入汤河水库, 经汤河水库调节向鞍山、辽阳两市供水、缓解两市供水紧张局面的跨流域引水工程。该工程枢纽位于辽阳县甜水乡谢家堡子村下游500米的兰河干流上, 由冲砂闸、溢流堰、进水闸、引水隧洞及尾渠等工程组成。工程等别为三等, 主要建筑物为三级, 次要建筑物为四级, 临时建筑物为五级, 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 百年一遇洪水校核。引兰入汤工程引水枢纽控制的流域面积为234.9平方公里, 占兰河流域面积的44.2%, 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727亿立方米。

引兰入汤工程于1995年7月开工, 1998年竣工, 该工程设计引水能力为7立方米/秒, 实际引水流量为8立方米/秒, 年平均引水量1830万立方米。大大缓解了汤河水库供水紧张问题, 使兰河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引细入汤工程:细河是太子河左岸的一条一级支流,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28亿立方米。细河上游水质较好, 但水资源利用率比较低, 仅为14%。细河水质为可直接饮用的国家Ⅱ类标准饮用水, 但经过本溪市平山区后, 受工业和生活污染的影响, 水质下降为Ⅲ类, 鞍山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 是著名的钢都, 鞍山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825立方米, 远远低于我国的人均占有量2200立方米, 属资源型缺水地区。2000年鞍山市 (除鞍钢) 日平均需水量为43.73万立方米, 2010年平均日需水量将达到67.42万立方米, 按2004年的汤河水库供水能力, 鞍山日缺水量为23.7万立方米。水资源短缺阻碍鞍山市经济发展。鞍山市政府迫切要求修建汤河水源扩建工程。

在成功兴建引兰入汤工程的基础上, 2004年, 汤河水库经过充分考察分析、论证, 在鞍山市政府和辽宁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 共同修建引细入汤工程 (鞍山投资1.01亿元, 省水利厅投资2000万元) 。

“引细入汤”引水工程是将细河的优质多余水, 在未流入参窝水库前, 通过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镇渠首枢纽工程、引水隧洞自流调入兰河, 再利用兰河引水工程将水调入汤河水库, 经过汤河水库的调节, 供我国北方缺水比较严重的鞍山生活用水。“引细入汤”工程主要由细河引水枢纽工程、输水隧洞工程、尾渠工程及原“引兰”工程等组成。输水遂洞全长15.3千米, 遂洞为城门洞形断面, 8个斜井式施工支洞, 断面型式同主洞, 全长2732米。

该工程于2007年10月份竣工, 竣工后向鞍山市日供水增加至35万立方米。水权归鞍山市。水权转让费以水费的形式支付, 即2011年底以前, 日引水量超过20万立方米部分每立方米0.15元, 2012年以后, 执行即时水价。

“引兰入汤”和“引细入汤”两次跨流域的调水, 对如何实现地区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为跨流域调水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两次跨流域调水工程从我省的实际出发, 通过地区间水资源配置布局的调整, 用兰河、细河的优质水供给鞍山市生活用水, 基本满足了鞍山市目前和未来的用水需求。该工程实施的重要意义在于:

(1) 有效缓解了鞍山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使鞍山市的用水在近期得到了保障, 为振兴当地经济赢得了发展空间, 走出了一条成功解决缺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新路。

(2) 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避免了受水方地下水资源的超采, 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

(3) 通过地区间水权的有偿转让, 拓展了水利融资渠道, 使供水方得到了资金用以供水工程的改造, 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确保了汤河水库的可持续发展。

4 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的水库管理收到显著成果

汤河水库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的水库管理, 经过持续完善建设, 不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 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已成为辽宁八大直属水库中的领军旗帜。

汤河水库建库初期, 年供水量仅为4000万立方米, 从1998年~2008年平均年供水量达1.825亿立方米。2009年引细工程投入使用后, 预计年供水量能力达到2.373亿立方米。从这些数字足以说明了汤河水库多年来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取得的丰硕成果。经过合理调度, 兰河和细河充分发挥了水源优势, 得到了充分利用。 (兰河、细河水量原本汇入参窝水库。这部分水量汇入参窝水库后, 由于参窝水库水质较差, 经过水库调节基本只能进行发电和农业灌溉, 效益不是很显著。但是这部分水量经引兰、引细工程被引入到了汤河书库后, 效益显著。)

充足的水资源大大缓解了汤河水库供水不足的现象, 解决了存在多年的供需矛盾, 为辽阳、鞍山两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水库配置水资源论文 篇2

通过建设通河县境内的“北水南调”工程(即“引岔入富”———引岔林河水调入富拉浑河、拟建二甲沟水库、现有小型水库群及相应灌区)和“南水北调”工程(即拟建的太阳沟抽水泵站(松花江水)及太阳沟灌区),把现有的灌区(浓河、富乡、红旗、铧子山)和拟建的太阳沟抽水灌区、西部涝区内的规划新灌区,将合并为多水源、多水库联合调度运用的大型灌区,统称为二甲沟灌区,总灌溉面积为2.33万hm2,其中:二甲沟水库灌区灌溉面积为1.31万hm2,太阳沟灌区灌溉面积为3413hm2,西部涝区新灌区灌溉面积为6773hm2。该大型灌区具体采用水库群(拟建的二甲沟中型水库、已建的红旗小型水库、已建的二道沟子小型水库、已建的三道沟子小型水库、已建的四道沟子小型水库)和松花江过境水、区间径流、地下水等多水源、多水库联合调度运用方式,合理配置通河县西部地区的水资源,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将支撑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2松辽委审核成果

2012年12月31日,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以松辽规计[2012]340号文下发了《松辽委关于黑龙江省通河县二甲沟水库建设项目审核意见的函》,其中:水资源配置方案中的二甲沟水库建成后,从岔林河流域多年平均引水量4352万m3(实际为多年平均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占引水口以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8269万m3的11.37%;二甲沟水库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应该为供水量)5062万m3,扣除岔林河流域多年平均引水入库水量3233万m3,水库利用本流域(指富拉浑河)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1829万m3,占坝址以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520万m3的40%。

3分析与讨论

二甲沟水库近期灌溉面积1.31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

3.1岔林河取水枢纽工程

岔林河取水枢纽工程处,该工程地点以上流域面积1307km2,占全流域面积的71%,多年平均来水量38269×104m3,取水口引水能力17m3/s。该取水枢纽处在首先满足岔林河灌区和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前提下,剩余的流量,采用二甲沟水库近期调度运用图,按系列法兴利调节计算结果:引水口的多年平均实际取水量11189×104m3,占总来水量的29.2%;考虑输水损失水量10%后,进入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10070×104m3,占总来水量的26.3%。由于该工程地点引水期为每年的畅流期,一般情况下,每年灌溉期结束后(9月—10月)引水,故按Tennant法标准衡量,该取水枢纽工程地点的引水比例29.2%,即岔林河剩余水量比例为70.8%,正位于Tennant法对栖息地质量和流量关系表中的最佳范围(60%~100%)。

3.2二甲沟水库

二甲沟水库坝址处总集水面积1492km2(实际集水面积约567km2),其中:本流域富拉浑河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85km2,占总集水面积的12.4%(实际集水面积的32.6%);岔林河引水口以上流域面积1307km2(分流面积约382km2),占总集水面积的87.6%(实际集水面积的67.4%)。多年平均总来水量为14591×104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约257.3mm),其中:本流域富拉浑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521×104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约244.4mm),占总来水量的31%;岔林河入库水量为10070×104m3(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约263.6mm),占总来水量的69%。该水库近期: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为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占总供水量的82.8%;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占总供水量的17.2%),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41.88%;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为427×104m3,相应的损失率为2.93%;多年平均弃水量8053×104m3,相应的弃水率为55.19%。该水库远期: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为11178×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10129×104m3,占总供水量的90.6%;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占总供水量的9.4%),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76.61%;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为428×104m3,相应的损失率为2.93%;多年平均弃水量2985×104m3,相应的弃水率为20.46%。在近期多年平均弃水量8053×104m3中,远期利用了5068×104m3,占近期多年平均弃水量的62.9%,该弃水利用量相当于近期灌溉供水量,也就是说,在工程投资不增加的情况下,经过多水源、多水库联合调度运用后,二甲沟水库的灌溉供水效益翻一番[1]。

3.3水资源利用量

为了满足水资源论证的需要,下面重点分析本流域富拉浑河和岔林河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二甲沟水库总来水量由坝址以上本流域富拉浑河年径流量和岔林河干流取水口处引水量,共两个部分组成,故二甲沟水库的本流域富拉浑河水资源利用量和岔林河干流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不能按常规方法计算,应该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后,合理选用。具体的计算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1)方法1:单一水源估算法。具体为只考虑本流域富拉浑河来水情况下,采用二甲沟水库近期调度运用图,按系列法兴利调节计算后,推求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多年平均弃水量等有关指标。然后,再推求考虑岔林河引水情况下的多年平均岔林河水资源利用量和多年平均弃水量。该方法虽然较准确,但前提条件不同(来水量和灌溉保证率等),计算过程复杂,环节较多,计算工作量较大,方法复杂,不易掌握[2]。采用方法1,本次系列法兴利调节计算后,求得的二甲沟水库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4130×104m3(其中:灌溉供水量3081×104m3,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91.4%,灌溉保证率为P=65%;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为252×104m3,相应的损失率为5.57%;多年平均弃水量137×104m3,相应的弃水率为3.03%。

2)方法2:入库水量比例法。具体为按总入库水量中所占比例,推求考虑岔林河引水情况下的多年平均岔林河水资源利用量和多年平均弃水量等有关指标。该方法简单易用,概念清楚,比较直观。二甲沟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总来水量为14591×104m3,其中:本流域富拉浑河多年平均来水量占总来水量的31%,岔林河入库水量占总来水量的69%。二甲沟水库近期灌溉面积1.31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本流域水资源利用量为1569×104m3,岔林河入库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493×104m3,岔林河引水口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881×104m3),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34.7%;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综合的水资源利用率为41.88%。

3)方法3:灌溉供水典型年法。具体为先选择某一年型作为典型年后,计算相应的灌溉供水量,再推求考虑岔林河引水情况下的多年平均岔林河水资源利用量和多年平均弃水量等有关指标。该方法典型年的代表性直接影响计算精度,而且选择的典型年不同,求得的灌溉供水量就不同,故任意性较大,不易掌握。二甲沟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总来水量为14591×104m3。二甲沟水库近期灌溉面积1.31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本流域水资源利用量为1829×104m3,岔林河入库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233×104m3,岔林河引水口的水资源利用量为4352×104m3,应该为3592×104m3),相应的水资源利用率为34.7%;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综合的水资源利用率为41.88%。

3.4成果比较

上述的松辽委审核成果可以写成:岔林河引水口以上多年平均来水量38269×104m3,其中:多年平均实际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4352×104m3,考虑输水损失后进入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233×104m3,多年平均输水损失水量1119×104m3,占多年平均实际水资源利用量的25.7%。该成果中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233×104m3,就是上述的方法3成果,但是输水损失率方法3取10%,故岔林河引水口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592×104m3,符合可研的采用成果,而松辽委审核成果中的输水损失率为25.7%,偏大较多,与实际情况不符。本次分析成果(方法2):岔林河引水口以上多年平均来水量38269×104m3,其中:多年平均实际引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3881×104m3,比松辽委审核成果小10.8%;考虑输水损失后进入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493×104m3,比松辽委审核成果大8%;多年平均输水损失水量388×104m3,比松辽委审核成果小65.3%。

4实际兴利调度运用

拟建引调水工程建成后,水库坝址以上及引调水口控制断面以上实际来水量是未知的,而且是随机的,因此,引调水蓄水工程实际兴利调度运行时,采用试算法确定的引调水限制线Ht作为控制条件,为满足各行业的用水要求(上限为设计用水量),进行兴利调节计算,具体操作过程中,若各时段的库水位Hj≤Ht,则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全力蓄水,否则立即停止引调水。为了不影响岔林河灌区及生态环境用水量,引岔入富工程在灌溉期(5月—8月)不引水,故每年具体的引水时间初定为4月中旬、下旬、8月下旬、9月、10月,共92d。具体的兴利调度运用时,一般情况下,每年灌溉期结束后(9月—10月),尽量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多蓄水,并要求到每年10月15日左右时,水库尽量蓄满,供翌年枯水期用水;当遭遇特枯年时,若到了11月份水库仍然蓄不满,则翌年的4月份继续引水,一直到水库尽量蓄满为止。在实际的水库调度运用过程中,当库水位落在洪水控制区(A)时,按各行业的设计用水量及补充地下水要求全力供水的同时,立即停止引调水,而且打开泄洪闸进行控制泄洪,使库水位始终保持在汛限水位附近,并随时承担拦蓄洪水的任务。当库水位落在停止引调水区(B)时,按各行业的设计用水量要求正常供水。当库水位落在正常引调水区的正常灌溉供水区(C)时,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尽量多蓄水,而且按各行业的设计用水量要求正常供水。当库水位落在正常引调水区的正常城镇供水区(D)时,仍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尽量多蓄水,而且城镇供水按设计用水量要求正常供水,灌溉用水在一般情况下,按设计用水量的50%供水。当库水位落在正常引调水区的城镇供水破坏区(E)时,继续按实际可引调水能力尽可能多蓄水,而且城镇用水在一般的情况下,按设计用水量的80%供水,并停止灌溉供水。当库水位继续降落至死水位H死以下时,全力以赴尽可能多引调水,并停止灌溉供水,然后按城镇居民最低基本生活用水需要,控制供水的同时,采取其他应急措施,尽量解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二甲沟水库近期灌溉面积1.31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6111×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占总供水量的82.8%;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占总供水量的17.2%。二甲沟水库远期灌溉面积2.33万hm2,该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11178×104m3,其中: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10129×104m3,占总供水量的90.6%;多年平均生态环境供水量1049×104m3,占总供水量的9.4%。在近期多年平均弃水量8053×104m3中,远期利用了5068×104m3,占近期多年平均弃水量的62.9%,该弃水利用量相当于近期灌溉供水量,也就是说,在工程投资不增加的情况下,经过多水源、多水库联合调度运用后,二甲沟水库的灌溉供水效益翻一番。岔林河取水枢纽工程处的多年平均实际取水量11189×104m3,考虑输水损失水量10%后,进入二甲沟水库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10070×104m3。二甲沟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总来水量为14591×104m3,其中:本流域富拉浑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4521×104m3,占总来水量的31%;岔林河入库水量为10070×104m3,占总来水量的69%。该水库近期:多年平均水库供水量为6111×104m3,多年平均水库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为427×104m3,多年平均弃水量8053×104m3。该水库近期:多年平均总供水量6111×104m3,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5062×104m3,其中:本流域水资源利用量为1569×104m3,岔林河入库水量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493×104m3。岔林河引水口的水资源利用量为3881×104m3,占实际总引水量的34.7%。

5.2建议

水库建设:被误读的水资源利用 篇3

是水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事实,水库和水电站并不存在必然联系。现实当中,很多的水库大坝根本就没有水电站。例如,我国有8万多座水库,但只有4万多座水电站。那么建水库究竟是为什么呢?

自然资源一般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按照这一定义,自然界中的水(如降雨)只有在形成了表面径流或者地下水之后,才能称为理论意义上的水资源。与相对稳定的地下水资源不同,河流中的水资源是一个随着时间和空间不断变化着的量。如果不能解决其时空分布的矛盾,无法实现“一定技术经济环境条件下对人类有益的资源”的作用,也就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的水资源。

要想利用河流中的水,必须要有控制河水的手段。这个实现控制的过程就是把天然的水变成水资源的开发。一般来说,对河流水资源的开发是指水库的建造和蓄水,所以,现实当中某条河流的水资源开发程度,往往可以用该河流平均的年径流量与其水库的库容之比来表示。而该河流的水资源利用率,则应该以该河流的年径流量与人们从中提取和消耗的总水量的比值来表示。

人类为什么必须要建造水库呢?因为,自然界中的水资源量总是随着时空不断变化着的,然而,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要求则是非常苛刻的,太多了不行(会产生洪水泛滥),太少了同样也不行(干旱少雨,甚至会危及生命)。到目前为止,受到人类的科技水平的局限,人为大规模调节水资源时空矛盾的方式只有建造水库、蓄水调水这种方式。所以,水库尤其是大型水库的建设就是现代社会文明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古代,由于社会的人口密度低,同时每个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大,所以,水资源的时空矛盾没有像现代这么尖锐。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甚至是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矛盾。

根据2007年联合国的一项调查,一个国家拥有的大坝数量及人均水库库容量,与该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紧密联系。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和国土面积都与美国相似,但我国水库的总有效库容大约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人均蓄水差距在十倍以上。由于缺乏水库的调蓄能力,与美国相比,我国一方面洪涝灾害频发,另一方面又干旱严重,从本质上说,这些都是由于可控制的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相比之下,美国的自然环境较好,自然灾害较少,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他们的水库库容大,可以吸纳更多的洪水,抵御更大的干旱。

水能是指蕴藏于河川和海洋水体中,以位能、压能和动能等形式存在于水体中的能量资源,也称水力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和海洋能等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则指河流水能资源。水库建设不仅是一种水资源的开发,同时也往往是水能的开发所必须的,因此,水能开发与水资源开发是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中国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总量位居世界首位。但是水能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由于时间分布不均,往往需要建设水库进行调节;地域分布不均,则需要有稳定高效的大电网,实现水电远距离的“西电东送”。我国水能资源较集中地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乌江、长江上游及怒江等大江大河干流,便于集中开发。

水力发电利用的水能主要是蕴藏于河流水体中的位能。为实现将水能转换为电能,需要兴建不同类型的水电站。它是由一系列建筑物和设备组成的工程设施。建筑物主要用来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头,并以水库汇集、调节天然水流的流量;当水流通过水电站引水建筑物进入水轮机时,水轮机受水流推动而转动,使水能转化为机械能;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再经过变电和输配电设备将电力送到用户处。

水力发电在运行中不消耗燃料,运行管理费和发电成本远比燃煤电站低。水力发电在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不排泄有害物质,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水力发电所获得的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同时由于水力发电的能量是从地球上周而复始的大气水循环中获得的,所以,它还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

高坝大库的蓄水能力强,所以水库的水位深、水量大。当大水库需要放水、泄水的时候时,将产生巨大的能量。对于这些能量往往需要采取必要的消能措施,否则将会对大坝和水库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而水力发电把水能转换成了电能,是最有效的消能方式,也是解决大水库在泄水时对水坝安全威胁的最佳方式。

汛期水电站的泄洪是对水电站和水库大坝的一个巨大考验。泄水设施中的消能结构和效率,一直是水电科研的重要科目。如果不能利用水能发电,而长期使用某种消能结构消能,几乎所有的大水库,都是难以保障安全的。所以,有水电站的大坝发生意外的概率比起完全公益性的水利大坝,会有大幅度的降低。据统计,全世界已经发生的各种垮坝事故中,95%以上都是没有水电站的水利大坝。总之,水电开发水能利用往往能让水库大坝更安全。

与绝大多数能源不同,水电开发不仅仅是一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经常还是一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这是我们正确认识水电建设的前提。

经常听到有人批评说,水电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所谓的“水电的生态环境影响”,并不是水力发电本身造成的影响,而是大型水库的影响。遗憾的是,按照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矛盾,同时解决水多﹑水少这对最主要水资源矛盾的最重要途径就是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变水害为水利。然而这就需要占用一定土地,从而改变一部分地区的生态功能。相对来说,水库占用土地形成水面之后,是把原来的自然生态转变为水库的湿地生态。可能短期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是符合生态文明发展需要的。

目前,我国的水电开发建设,除了满足电力能源需求这一个动因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水资源调控的需求。事实上,水资源开发比水电开发更重要,水资源的开发是满足生存的需要,水电开发是满足发展的需要。如果仅从发电的作用看,中国的水电开发似乎也是一种可以替代的选择。然而,从目前人类社会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矛盾的手段的唯一性来看,中国的大型水电开发,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必然选择。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建设某些重要的水库,并保证其安全,即使不够经济,我们也一定要进行水电开发。因为水资源的调控是一种社会公益,它非常需要借助水电的开发,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有时候,相对于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水资源调控来说,水电的能源作用,甚至可以认为是附加的。例如,我国的三峡工程,如果不是为了防洪和供水的需要,必须建设一个大水库,完全可以采用多级开发,例如,建设十个类似葛洲坝水电站(基本上不建设水库)。那样的话,三峡的总发电量,几乎可以不受影响,而所谓“迁移了大量的居民,淹没了大面积的土地”等一系列生态影响几乎都不会存在。然而,我们为什么不能采用分级开发三峡呢?因为我国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就是防洪和供水,而不是发电。而要实现这个防洪和供水的目标,就必须建设一个特大型的三峡水库。

站在人类生态文明的角度上看,科学地建设大型水库,不仅不是破坏生态,而且还是有利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措施。我们认为大型水库的生态环境影响“利大于弊”的根本理由,在于我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化是利大于弊的文明。

(责任编辑/冷林蔚)

水库配置水资源 篇4

1 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的水库管理实施的背景

汤河水库工程建设经历了1958年6月至1959年10月的兴建期, 1968年10月至1969年12月续建期和1978年3月至1983年12月的保坝加固期。续建期结束, 工程基本建成并交付使用;保坝加固后, 工程质量良好, 是太子河流域主要控制性工程之一, 它与观音阁水库、参窝水库联合调度运用, 已基本解除了太子河水患问题。

汤河水库流域内有河栏、吉洞、下达河等7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乡镇, 没有大的水质污染源, 水库水质良好, 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由于参窝水库水质为地表水Ⅳ类, 不能作为辽阳、鞍山两市城市生活用水, 随着两市经济的迅速发展, 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的迅速增长, 两市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 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的水库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汤河水库在管理建设中提出了“优化资源, 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 其基本内涵是:牢牢把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 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将企业发展方向高度站位。积极调整用水结构和用水方式, 合理应用, 有效保护, 统一管理,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可持续”3个字将汤河水库发展方向进行了高度站位, 放眼于长远。规划利用水资源要具有预见性、延续性、前瞻性, 是解决水库管理建设的着眼点问题。“优化配置”寓意着发挥水资源效益最大化, 要除害兴利结合, 防洪抗旱并举, 开源节流并重, 多业发展, 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的水库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做法

3.1 跨流域调水, 缓解供需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供水范围的不断扩大, 汤河水库承担的供水任务已经超过了其承载能力, 汤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途径。

3.1.1 引兰河水入汤河

汤河水库建库初期主要以农业供水为主, 工业供水只有弓长岭铁矿, 其年引水量仅为为4000万立方米左右。1979年9月辽阳化纤总公司汤河引水工程竣工, 1988年12月辽阳自来水公司汤河引水工程竣工, 尤其是1993年7月, 鞍山自来水公司引汤入鞍一期工程投产, 仅鞍山市日供水量就达到20万立方米, 大大加重了汤河水库的供水负担, 使得汤河水库供水严重不足。为解决缺水问题, 经过缜密论证, 从兴利及效益两个方面分析研究, 1995~1998年开始兴建引兰河水入汤河水库工程即引兰入汤工程, 充分发挥跨流域调优质水的作用。引兰入汤工程于1995年7月开工, 1998年竣工, 该工程设计引水能力为7立方米/秒, 实际引水流量为8立方米/秒, 年平均引水量1830万立方米。大大缓解了汤河水库供水紧张问题, 充分发挥了兰河水的社会效益。

调水前, 兰河水入参窝水库所能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53.23万元/年;调水后, 通过引兰入汤工程, 兰河水入汤河水库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461万元/年, 增幅767%,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1.2 引细河水入汤河

细河是太子河左岸的一条一级支流,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28亿立方米。细河上游水质较好, 但水资源利用率比较低, 仅为14%。细河水质为可直接饮用的国家Ⅱ类标准饮用水, 但经过本溪市平山区后, 受工业和生活污染的影响, 水质下降为Ⅲ类。由于鞍山市水资源匮乏, 人均占有量仅825立方米, 远远低于我国的人均占有量2200立方米, 属资源型缺水地区。2000年, 鞍山市 (除鞍钢) 日平均需水量为43.73万立方米, 预计2010年平均日需水量将达到67.42万立方米, 按2004年的汤河水库供水能力, 鞍山日缺水量为23.7万立方米。水资源短缺是阻碍鞍山经济发展的第一因素。

在成功兴建引兰入汤工程的基础上, 2004年, 汤河水库经过充分考察分析、论证, 在鞍山市政府和辽宁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 共同修建引细入汤工程 (鞍山投资1.01亿元, 省水利厅投资2000万元) 。该工程于2007年10月份竣工, 竣工后向鞍山市日供水量由原来的20万立方米增加至35万立方米, 年供水量由7300万立方米增至1.2亿立方米。

调水前, 细河水入参窝水库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59.40万元;调水后, 通过引细工程, 细河水入汤河产生经济效益为507.68万元, 增加效益218%。两次跨流域调水工程从我省的实际出发, 经过合理调度, 兰河和细河充分发挥了水源优势, 得到了充分利用。通过地区间水资源配置布局的调整, 用兰河、细河的优质水供给鞍山市生活用水, 基本满足了鞍山市目前和未来的用水需求。该工程实施的重要意义在于:

(1) 有效缓解了鞍山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使鞍山市的用水在近期得到了保障, 为振兴当地经济赢得了发展空间, 走出了一条成功解决缺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的新路。

(2) 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避免了受水方地下水资源的超采, 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效益。

(3) 通过地区间水权的有偿转让, 拓展了水利融资渠道, 使供水方得到了资金用以供水工程的改造, 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确保了汤河水库的可持续发展。

3.2 有效利用水库资源, 多业并举, 合理开发

3.2.1 发展渔业生产

汤河渔场实行“自我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 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的企业管理体制新格局, 在夯定基础, 强化管理, 落实责任制上下功夫, 加强渔业资源保护, 包干到人, 抓产到位, 以产定薪, 渔业产量逐年提高。2004年,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建鱼苗室, 进行新鱼种鱼苗的繁殖和成鱼养殖, 每年新增效益6万余元。加强渔产品的终端销售, 扩大渔产品的零售量, 每年新增效益近10万元。加大渔业资源的恢复工作, 增加鱼种的投库量。2005年, 随着人们垂钓热情的高涨, 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垂钓休闲平台, 收益客观。2006年, 渔业公司还尝试了河蚌育项目, 目前珍珠已见成形。2007年, 挖掘市场新热点, 引进水上经营新项目, 建造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活船。2008年强化企业品牌意识, 为水库鱼注册了绿色食品商标, 为维护“汤河鱼”品牌形象, 采取了给汤河鱼挂标牌的方式进行防伪, 效果良好。

汤河渔业公司平均每年捕鱼35万千克、平均年收入350余万元。使股东的年分红率保持在6%, 为水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2.2 发展汤河小水电

汤河水库利用调洪弃水和工农业供水发展小水电。2002年9月对电厂小机组进行了更新改造, 减少发电消耗水量, 使小机组常年运行的目的得以实现, 增加水库经济效益。2005年汤河电厂与国家电网并网, 实行上网计价。年平均发电400万千瓦时, 平均收取上网电费150余万元。

3.2.3 发展库区旅游

汤河水库山清水秀、景色宜人, 而且地处是远近文明的温泉之乡。汤河水库充分依托水利工程设施和资源优势, 逐渐完善了集餐饮、住宿、垂钓、游船、疗养为一体的旅游产业。既打造出了具有北方特色的生态水利度假区, 又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在2005年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基础上, 于2007年开始申办国家“AAAA”风景区, 做到效益、服务、品牌共同发展。

汤河水库以水为支点的多种经营, 实现了多渠增加收益, 2008年与2004年相比经济效益增长了17.5%, 为汤管局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 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的水库管理收到显著成果

汤河水库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核心的水库管理, 经过持续完善建设, 不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 同时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已成为辽宁八大直属水库中的领军旗帜。汤河水库建库初期, 年供水量仅为4000万立方米, 从1998~2007年平均年供水量达1.825亿立方米。2008引细工程投入使用后, 供水量达到2.373亿立方米。从这些数字足以说明了汤河水库多年来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取得的丰硕成果。

经过合理调度, 兰河和细河充分发挥了水源优势, 得到了充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大大缓解了汤河水库供水不足的现象, 解决了存在多年的供需矛盾, 为辽阳、鞍山两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上一篇:博弈屈臣氏下一篇:幼儿园超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