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班上课

2024-07-16

借班上课(精选六篇)

借班上课 篇1

例1:“同学们好!很高兴来到我们初一5班。先自我介绍一下, 我姓袁, 是来自通州的体育教师, 你们的杨老师是我的大学同学, 所以, 他的学生就是我的学生, 我就是你们的师叔。启东中学是奥赛金牌的摇篮, 成为金牌学子的老师是我的一种光荣, 当然, 我更希望成为你们的朋友, 有你们这样的朋友是我的幸福。同学们, 马上我和大家要一起合作一堂课, 整个大市的体育教师代表都要来观摩, 学校把我们初一5班推荐给了我, 说初一5班是我们启东中学初一年级中最优秀的, 这又是我的幸运。我想, 大家应该是主角, 大家要让看课老师们看到, 我们的体育课不仅只是锻炼四肢, 更多的是同学们, 在思考、交流、合作中达到更多的创新, 真正让我们的体育课玩出精彩, 玩出水平, 让老师们看看, 我们是真正的文武双全的金牌选手, 好吗?”

解读:教师的课堂上应该保持精神饱满、语言风趣亲切。课例中教师开门见山的自我介绍, 借用和学生的“师叔侄”关系,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特别是称呼由“你们”转为“我们”, 更加奠定了与学生的亲密关系。而“光荣”、“幸福”、“幸运”的表达, 看似奉承, 实则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同与激励。“四肢发达、头脑灵活、文武双全”是对学生的要求, 目标引领, 以商量的口吻说出, 更激发出学生“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和为学校荣誉而上好课的动力。

例2:“今天, 我们一起要学习的是跨越式跳高 (顺势做了个跨越姿势) 。这是跳高的初级技术, 以后我们还有俯卧式、背越式 (夸张地做了个背越式跳高的过杆背弓姿势) 。在大学里, 我和杨老师总是跳到最后一个, 今天, 要看看我们徒弟们的表现, 把基础打好了, 以后完成更复杂的动作。希望同学们在练习中不断攀登高峰, 挑战自我。”说话的同时, 有几个男生早已在队伍里跃跃欲试, 教师顺势讲述了80年代跳高王子朱建华三破世界纪录的故事, 并表达了希望那几个男生能成为本堂课的“跳高王子”的愿望。同时, 教师还激励身边几个矮个同学, 向自己挑战。“王××, 看了学校橱窗, 我知道你是数学竞赛的第一名, 老师相信本堂课你也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身高不是问题, 你一定行。”

解读:我们都知道好课要关注学生, 关心学生的感受, 要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处于最佳状态。当学生未进入“临战状态”, 教师又不了解借来班级的学情, 不了解学生体育学习的功底差异, 怎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教学逐步推向高潮?除了有声的第一印象外, 教师第一次扎实稳健、挺拔自然或略带夸张的技术技能展示对学生而言是有行 (型) 的第一印象,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回味, 产生健、力、美的感受和连锁式的心理反射:欣赏-羡慕-向往-实践。

同样, 在与学生的短暂接触中, 教师努力地去捕捉学生眼神、脸上那些细微的、稍纵即逝的表情, 更加精心地去破译他们的心灵密码。不光要注意“活跃分子”, 对那些带有畏难情绪的学生一定不能置之不理。课例中教师利用与学生聊天的间隙, 讲述朱建华三破世界纪录的故事, 让学生了解前人的突出成就, 悟出莘莘学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从而产生向往、追求;而对所谓的“弱势群体”, 教师早已留有一手:从进入校园就开始从宣传栏、评比栏中观察有关于上课班级的信息, 真正走进班级, 从侧面入手, 使学生有一个印象“你很关注我们”。而教师的重视也会引起学生的认真对待, 从这方面讲, 教师的备课比较全面的。

例3:面对这三十多度的高温, 我突然想到了汶川。相信大家都了解四川汶川地区遭受的地震灾害, 也都积极地进行了各种形式援助。我想, 我们这里是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安全舒适, 我们更有理由认真上课, 用汗水, 用我们的激情去表达我们的“援助”之心, 用“抗旱”来体现我们的“抗震”决心。相信大家能和我一起合作好这堂课, OK, 让我们大家用一个字表达——耶!

解读:信息时代的中学生思维敏捷、见多识广, 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 真正是“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能很快融入到社会情境中去。教师可有效开发近期发生的时事, 挖掘其中的积极因子。课例中, 教师用“抗旱”和“抗震”做比, 用学生身处的优异环境与汶川灾区的支离破碎相比, 德育渗透寓于大环境下, 又是那么自然, 学生也一定会用优异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满腔热血。而教师最后一个新潮的“耶”字, 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融入, 一种凝聚, 一种精神呐喊。

如何提高借班上课的课堂效率 篇2

【关键词】借班上课;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前不久参加了苏州市高中语文优课展示活动,本人执教了林清玄先生的《可以预约的雪》一文。课是上完了,但我的思考一直在继续。笔者探讨的是如何提高借班上课的课堂效率问题,这也应该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吧。借班上课最大的缺陷就是在备课时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学情。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既然对方不可知,那只能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了。

一、抓住课前几分钟,开展交流与沟通

课前的交流能消除紧张心理。公开课上特别是借班上课,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紧张心理。教师通过拉家常似的谈话,可以使彼此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

我在上课前跟七八位学生有过交流,跟他们谈天平山的枫叶,谈木渎中学的学风,初步消除了彼此的紧张心理和陌生感。这为我接下来的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住课始几分钟,妙言导入促成功

上课老师第一次在学生及听课老师面前的亮相,所以一定要精彩。我选择这样一段话作为我的导入语:“有一位作家,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的散文清幽而大气,宁静而激越。在他恬淡自然的文字里,蕴含着佛家的智慧和胸怀。他就是林清玄。”从学生明亮的眸子里我知道,这种导入是成功的。它既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介绍了作家的创作风格。

三、牢记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路人

关于课堂的主体,历来争论不休。但结果不外乎三种: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师生都是主体。前一种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中间一种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教学理念,后一种也代表了当代一些教育专家的看法。我主张学生是主体,因为,教师说到底是为学生服务的,哪有服务人员成为主体的道理?至于所谓的“双主体”,则更是不知所云了,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了,那什么是“辅”呢?

由于是借班上课,我担心学生会超出我的掌控,所以不敢“放开手脚”。孔子也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但我担心这样会耽误时间,影响课前预设的效果,所以有些问题未能让学生深入地讨论下去就公布答案了,这种拔苗助长、越俎代庖的教学行为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前预设很重要,课堂生成少不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节课没有预设是绝对不行的。因为“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1]别的且不论,单就有效教学而言,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合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2]这里所说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实就是预设的。但一堂课,如果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就算好课吗?

华东师大的叶澜先生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有这样五个标准: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的;有待完善的。她还把这五种课,用五个“实”来概括,即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和真实的课。

对照这五个标准,我在第三点上是有所欠缺的。所谓生成性的课,是指要有预设之外的精彩出现。在备课时,我也曾预设了几个出彩的地方,但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导致这些预约下的生成未能出现。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我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预设性的生成上,当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预设结果有一定距离时,就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思维的“轨道”上来。这样,看起来学生是理解了,其实是“被理解”了。

五、当面对一群完全陌生的学生时,该怎么办

(一)加强预设

在课堂上的恣意挥洒,其实都源自于教师备课时的充分准备;课堂上的信手拈来,都源自于备课时的精心预设;在课堂上看似每一个无意的精彩,其实都源自教师长期的精心准备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当然,教师个人的随机应变能力也能助其一臂之力。

(二)灵活生成

课堂是流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把这种临时生成的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生成是突破预设的固定程式,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及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和信息,通过师生互动进行对预设目标的创新性发展和延伸。”预设架构了课堂,决定着课堂的流向;而生成则激活了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的好,“放下”“上升”,再“放下”再“上升”。每一次“放下”都是痛苦的,每一次“上升”都是快乐的,生命因此不断走向圆满。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课程·教材·教法,2007(5).

[2]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借班上课 篇3

一、教学设计宜简不宜繁

教学中, 课前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熟悉教学环境有利于公开课的顺利进行。针对隔夜抽签决定教材的“借班上课”, 教学设计要更多地考虑特定的“学情”, 教学目标不宜太高, 技能教学不宜太难, 运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为主, 开放性的、探究性的方法为辅;在教学目标的撰写上适当保留一定弹性, 可以用“初步掌握”等措辞, 重点难点也应围绕一个技能教学点设置。此外, 课前最好向上课学校的同行了解该班级学生的运动技能情况, 以便确保教材和学生相匹配, 达到科学的预设;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宜过多, 避免过多的队伍调动和集合, 确保环节之间自然、快速的过渡, 保证技能教学的时间和学生的练习密度;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亮点。

二、与学生见面机智有效

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借班上课”一般会有30分钟时间与学生见面, 如何巧妙地利用这段时间与学生拉近距离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向高低非常关键。

(一) 几种打破常规的开场白

1. 期待法

例:“老师满怀期待地走进你们教室, 我期待着王小强 (体育委员, 化名) 能一如既往地当好老师的小助手;我期待周小红 (运动能力较差) 今天能勇敢地挑战自己, 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我期待全体同学能尽情享受老师带给大家的欢乐!”

2. 设疑法

例:“老师特意到你们老师那里了解了情况, 老师们都说你们的运动能力很强, 我有点怀疑;老师们还反映有些同学, 比如王小强虽然运动能力很强但是上课时容易开小差, 对此我也不信, 我相信运动能力强的同学自控能力也会很强, 对不对?所有的疑问都要在今天的课上找到答案。”

3. 激趣法

例:“今天老师不仅是来上一节体育课, 更重要的是要带给大家前所未有的快乐体验, 有的练习充满挑战, 有的练习要靠合作完成, 而且老师还准备了神秘小礼物, 等着你们通过努力来获得, 怎么样, 你们准备好了吗?”

4. 低调法

例:“老师现在很紧张, 能到你们学校来上课是我的荣幸, 我非常珍惜和你们一起学习的机会, 老师相信你们会用最优异的表现消除我的紧张, 并向所有的听课老师证明你们是最棒的!”

(二) 必要的讲解示范

与学生见面时说什么、怎么说、说到何种程度是需要提前设计的, 在开场白后即可开门见山地进行。可以采用图示法, 边讲解边画图来阐述教学流程, 一些技术要点必须示范, 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讲解应遵循“宜粗不宜细”的原则, 提纲挈领地交代步骤, 一些精彩的设计要保留到课堂上展现;要格外强调练习的安全, 对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教学内容要提醒学生重点关注, 尤其涉及到投掷内容, 必须严格要求;如需运用非常规的器材或教具, 应提前使学生初步了解, 对器材的多功能应用教师可以稍作提示。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与学生见面时教师还可以规定一些口令或手势, 比如“123, 站站好!”“我是木头人!”“说停就停!”等, 以便上课过程中能及时集合队伍和集中学生注意力。

(三) 确定队列队形和分组

与学生见面要安排时间利用走廊或其他场地整队, 调整队形使之符合教学设计。如有特别的分组和人员组合可以适当提示和进行预习。

三、场地器材布置务实安全

(一) 场地布置的要点

1. 最大化利用场地

场地布置要大气, 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多地利用场地, 为了便于教学可在场地上做醒目而安全的标记, 尤其是针对投掷、短跑等教材内容, 要考虑安全距离和缓冲距离, 要坚决避免迎面投掷。最大化利用场地可以保证练习量,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 讲解示范的方位

在布置场地时应考虑日照、风向、评委席等因素, 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看示范、听讲解。

3. 调动队伍的效率

要预先设计好队伍调动的最佳路线, 调动次数尽量要少, 距离不应太大, 怎么走, 走到哪里课前都要准备充分, 以保证合理地运用场地、器材。

(二) 器材应用的原则

1. 安全原则

安全是应用器材首要考虑的因素。如用到跳高架、跨栏架、“山羊”等要检查其稳固性, 其他硬质器材要预防练习中误伤学生;在轻器械投掷等教学中要避免使用尖锐物品。一般器材的应用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可遵循“避重就轻”、“避硬就软”原则, 确保练习安全。

2. 少而精原则

器材越多, 用于发放和收集的时间就越多, 管理难度也越大。因此, “借班上课”不宜使用太多的器材, 要在确保练习量的基础上做到器材少而精。

3. 便于摆放原则

如需学生通过摆放器材来完成练习, 设计不宜太难, 器材要便于摆放;教学过程中如需改变器材的位置则应组织学生摆放, 避免出现教师自己动手、学生在一旁观看的情况。

四、其他教学细节问题

隔夜备课并“借班上课”要集中面对的挑战较多, 准备越充分, 关注的细节越全面对上课教师越有利。在教案准备完毕、场地器材布置设计周全后上课教师应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细节进行梳理。

1.重点部分的语言设计

体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精练, 公开课教学更应在语言上有所凸显。在主题的导入部分、板块与板块的过渡部分、重要讲解部分, 教师应该预先设计语言。尤其是在情景教学中, 上课教师更要精心创设情景语言。

2.表扬与批评的方式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名字不熟悉, 所以要尽量配合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扬, 离得近的可以走近学生, 离得远的可以用手势。表扬要真实, 避免用“很好”、“不错”等空洞的词汇。利用表扬达到指导教学的目的, 如:王小强同学练习很投入, 他不是跳得最远的, 但是他的摆臂方法非常正确, 大家可以参照一下。很多教师上公开课时, 对学生更多的是表扬, 极少进行批评, 对一些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也不会较真儿。其实, 批评也是一种评价方法, “借班上课”过程中的批评更需要技巧和艺术, 能敢于批评也说明教师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 能坚持课堂原则。例如:王小强同学正在议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 谁给他一个认真听课的示范?王小强同学刚才和同学打闹, 我们给他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 请他当纪律监督员, 监督其他同学能否令行禁止。

3.对生成性问题的解决预案

借班上课 篇4

【关键词】借班上课;语文;教师;利弊;有效方法

借班上课指的是教师来到陌生的环境为陌生的学生讲授知识。借班上课属于一种具有创造性与突破性的工作,它不仅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体验。借班上课中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不仅需要掌握教学内容,还需要综合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注重细节方面的创新,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突显教师的教学特点。

一、借班上课在语文公开课教学中的好处

(一)对于教师来说,借班上课的过程可以促使教师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在陌生环境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在不同教学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一次考验,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并加以改善。

(二)对于学生而言,面对这样一次特殊安排的课堂教学活动,好奇和期待带给自己的新鲜感已经可以替代重读教材所带来的厌倦感,可以被认为是一次“履新”的过程。这样的安排也可以让自己领略到同一个学科里不同老师所带给自己的“别开生面”,获取对教学内容的不一样的认识和理解。

(三)借班上课的出现似乎带着一种历史和现实的逻辑,它的优越性突出地显现在可以避免因异地授课所带来的诸多不便,提高活动开展的效率,更有利于发现教师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学生时能否上好课的问题。即使借班上课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但是为了各种教育实际的需要,借班上课仍然还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是这种作用的范围有所缩小。

二、借班上课在语文公开课教学中的弊端

(一)借班上课是一种为适应教育实际的顺应性行为,但并非能成为我们去值得推广的模式。借班上课存在的特殊性并不能诠释教学活动的本真面目,也不能充分地检验出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更不能通过借班上课来检验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常态化表现。学生在课堂上只会对重点进行标记,而不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借班上课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相对比较高,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缩短因师生生疏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摸清学生学情,就不容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会影响教师的授课和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也会被动地处于一种紧张的心理气氛之中,难以还原真实的课堂生活。在短暂的几十分钟的新教师与新学生的接触中,需要更迅速地导入课堂,而往往出现由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不了解老师而造成整堂课始终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三、在语文公开课中借班上课的有效方法

(一)重视课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沟通是一门特别的艺术,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同时,在借班上课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进行借班上课的教师都会在开始上课后的几分钟内与学生交流,而且方法有很多,比如唱歌或者猜谜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同时,课前与学生的沟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整堂课的教学安排,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导到实现设计好的教学框架中,促进生的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过程中,阅读方面的学习基础是学生的学情。因此,在课前的几分钟内,教师应该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重点了解学生对即将接触的课文的认识。课前的交流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习惯与知识水平后,介绍自己的教学风格,分析师生间是否会尽快适应。如果有不适应的方面,应该适当的调整教学方式。

(二)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发言。教师在语文公开课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为学生创造抢答的环境,鼓励他们勤动脑,多发言,促进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这种方式的目的在于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由的思考与讨论。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促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三)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借班上课的过程中,很难的一部分是对学习预习情况的了解。因为在不同的班级中,带班教师强调的知识重点也各有不同。因此学生的预习情况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借班上课的教师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所有学生都完成了预习,而安排语文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对语文课本的预习程度,以及学生关注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几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从而探究学生的学习经验。

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问“同学们读过这篇课文了吗”一般都会有两种答案。第一种答案是“没有”,但是这种情况的频率不是很高。教师可以问学生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那么学生可能会考虑到文章的内容,展开思考,也可以考虑文章的题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回答,来明确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还没有学会的知识。然后,阅读教学的重点就会围绕学生不擅长的知识。第二种答案,大多数学生回答“读过了”。读过课文与读懂课文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教师预设的问题是:“读了几遍呢?”“请读过一遍的同学谈谈:喜欢读这样的文章吗?为什么?”通过这些预设的问题,教师很轻易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是为了避免重复教授学生已知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了解学生的学情,其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实质是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其关键是深度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其指向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借班上课怎么了解学情”,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

四、结语

借班上课 篇5

一、借班教学影响有效互动的三大因素

是否有效互动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下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重要的价值目标之一。一般而言, 课堂教学有效互动受到了目标设定、课堂流程、教师素质、学生认知等方面的影响, 然而就借班教学而言, 影响课堂有效互动的独特因素就是师生之间的陌生感,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

1. 师生生活体验差异

一般而言, 师生的生活体验本身是有一定差异的, 然而在借班教学中, 师生的生活体验不是同一空间的体验差异, 而是来自不同空间的体验差异,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互动的阻力就较大。比如, 笔者来自江苏省昆山市, 而学生生活在江苏吴江市, 虽然两市相近, 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乃至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也相差无几。但就“民主监督”这一特定的教学内容而言, 两地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相差较大, 比如教师对吴江的人大代表、信访机构的相关信息并不熟悉, 学生对昆山更是没有具体的生活体验。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或者生活资源来组织教学, 必然不能引起学生共鸣。

2. 师生心理距离疏远

就借班教学而言, 师生的心理距离相对来说更远, 教师并不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甚至对学生姓名都不知道;学生也不知道教师的教学习惯, 所以学生一般都谨小慎微把自己隐藏起来, 寻求心理安全, 要么冷眼旁观, 伺机而动。

3. 师生认知习惯差异

影响借班教学师生有效互动第三个因素, 就是师生之间的教学习惯的认知差异。由于借班上课基本是属于临时性、短期性的, 学生对教师教学习惯没有先期的感性认知, 教师对学生前段课程学习的基础也没有清楚的判断, 导致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按照自己教学预设而一厢情愿, 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而我行我素, 两者互动的有效性可想而知。

二、借班教学中的巧妙设问三大原则

借班教学中影响有效互动的重要原因是师生之间的陌生感, 那么如何化解、消解师生间的陌生感就是课堂设问的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具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则。

1. 设问对象小组优于个体

由于师生之间存在较强的陌生感, 那么教师在提问时尽量不要以针对个别学生的直接提问, 而要通过构建学习小组, 并以小组为对象提问, 这样做一方面能够运用合作学习方式来进行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焦虑情绪, 如果个别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不能解决, 就可以通过小组内同伴交流、以兵教兵的形式构建起一部分知识, 从而提升他们在陌生教师面前的自尊感和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及表现欲。比如在教学中, 我引用了“沙利文案”的案例, 让一组男生代表警察、一组女生代表《纽约时报》记者分别对自己的主张进行思考, 通过小组的智慧, 并且由学生自己推荐发言代表, 来表达自己的主张。又如在课堂知识当堂检测时, 以小组为单位, 先由组内学生自己自主答题, 然后组内交流, 与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沟通, 最后由集中展示小组答案, 这样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容量, 并且学生的参与度也大幅度提升。

2. 设问内容生活优于文本

借班教学中, 师生相同的课程资源可能就是文本了, 然而在实践中, 设问的内容生活应当优于文本。文本中的原理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如果直接针对原理部分设问, 要么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 要么是脱离生活和理解能力的设问, 导致低效或无效互动;而文本中的案例为了追求典型性既没有地方性, 也难以体现时代性, 学生对文本的案例不能产生有效体验, 因而也无法有效互动。因此, 设问内容要面对生活, 面对学生当下的生活, 并且教师要自觉地从自己的生活经验转向当下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 通过对一位吴江市民针对学校学区调整及公共交通设置问题给市教育局的一封批评建议信进行有效探究, 学生的生活感就很强, 学生在展示其探究成果时就有话说, 就能说话、会说话。

3. 设问品质思维优于知识

借班教学中, 教师设问品质应该坚持思维优于知识。在《政治生活》教学中, 许多具体的知识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完成, 并且由于是外校教师来上课, 学生一般比较重视, 同时对外校上课教师充满着期待。如果教师设问的品质还是停留在知识的再现上, 既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 还会消解外校教师的权威感, 学生认为其水平不过尔尔, 使得学生消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导致有效互动的障碍。在本框题教学中, 教师有意忽略对民主监督的知识点的表述, 而以民主监督为核心进行体系的重组, 并联系前面几框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再次进行体系重组, 不仅让学生眼前一亮、主动参与互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维品质得到锻炼和优化。

三、借班教学中的巧妙应答三大原则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不仅仅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层面, 同时也是通过教师应答进一步助推有效互动, 使得互动更加生动。教师应答通常指教师解释教材的重点、疑难点, 回答学生的质疑, 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 其巧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师应答要“四两拨千斤”

在借班教学实践中, 教师的应答要善于借力打力, 借学生的嘴说出教师想说的话, 让学生说服学生, 让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我在本框题的教学中, 无论是知识体系的建构、案例的分析、判断题的辨别、疑难点的澄清, 还是“沙利文案”的剖析, 都坚持组内讨论为先、小组展示居中、小组讨论为后、教师点评断尾这样的课堂教学流程, 使得课堂教学互动真正落到实处, 真正做到有效互动。

2. 教师应答幽默胜于呆板

借班教学中, 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时展现对于有效互动、有效教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幽默在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陌生感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俗话说, 幽默是智慧的剩余, 教师通过巧妙地运用类比、反讽、自嘲等幽默的方式进行应答, 使得学生在安全、宽松的氛围中有效互动。在教学中, 针对学生不会批评, 我让学生针对我较为肥胖的体型进行批评, 课堂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并且对学生“为了自己健康建议老师少吃点”的批评进行及时表扬, 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明显拉近, 课堂互动明显流畅起来。

3. 教师应答情感高于知识

在借班教学中, 教师的应答大都以知识为主要内容, 然而要实现课堂教学师生真情互动, 那么教师应答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 而应该向情感层面飞跃, 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晓之以理, 而且动之以情, 坚信只有这样, 思想政治课课程价值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和彰显。教师在实践中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尤其是眼神的传递、笑脸的展示来欣赏、表扬、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取得进步的点点滴滴。教学中, 我时刻提醒自己, 一定要微笑地对着每一个学生, 无论其回答对错, 还是参与程度高低, 一定要努力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安全的氛围里学习。

借班上课 篇6

关键词:微博,翻转课堂,借班上课

借班上课是当前各学科教学评比、研讨等活动的一种常见形式,如教坛新秀评选、职称评定、优质课评比、教学观摩、研讨或汇报等。评比类借班上课往往是临时抽签决定教学内容和上课班级,时间仓促,条件有限,无法做更多的准备;而研讨类借班上课通常会提前一段时间确定上课班级,教学内容则由承办学校根据上课进度确定或由执教者自行决定,时间相对充足,可以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促进在陌生环境给陌生学生上课的教学效果。

本人在近期的名师带徒汇报上课活动中到外校借班上课,尝试通过微博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在课堂上完成任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又被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2011年兴起于美国各地,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即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掌握学习法和最近发展区理论。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直到掌握为止;课堂上,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问题集中讲解更有针对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减少了课堂浪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即“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两个学习阶段完全不同,其过程和效果如表1所示。

1.2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供学生在家自学的微课视频短小精悍,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一般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也只有十几分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视频中通常仅出现手工书写或PPT演示的教学内容,以及配合书写或演示进行讲解的画外音,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中呈现教师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完全不同,让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自主学习。而且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清晰明确,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行控制学习进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方便掌控学习进程。

1.3 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课前,教师是微课视频的设计制作者和信息发布者,课堂上,教师是课堂任务的安排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学生是课堂任务的执行者和探索者。

2 如何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2.1 创建微课视频

先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及微课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再收集资料、制作微课视频,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和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2 发布微课视频

当下流行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开放互动、即时交互、话题归类等特点,结合微云空间的存储,可以方便地发布简短的信息与学生互动交流,附上微课视频文件链接,便于学生使用各类终端下载视频观看自学。

2.3 组织课堂活动

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新知识点,教师在课堂内安排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学生在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举例

下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之《图表,让数据显示更直观——6.4制作图表》一课为例,阐述基于微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借班上课中的应用。

本次授课对象为宁波行知职高13电商(2)班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Word软件的应用,已经熟悉Excel软件操作界面,初步学习了Excel中的基本操作,学习制作图表对他们今后就业分析数据有较大帮助。教材中,学习准备环节简单介绍图表类型、创建图表和修改图表等知识点,任务实施环节以制作和美化三张图表展开,让四个专业各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更加直观形象地显示。该教学设计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淘宝数据,重新设计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图表的制作和修改。

3.1 事先互听微博,铺垫感情基础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交平台,已被广大网民所接受,成为了连接广大网民的重要平台。自2013 年起,《计算机应用基础》科目将微博应用纳入会考中,职高一年级学生都已开通微博,并越来越多地使用微博。

在确定上课班级和内容后,想方设法和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加入学生QQ群,在群中先和学生混个话熟,再告知微博账号,和学生互听微博,在微博中开辟新话题,进一步交流心得,联系感情,奠定基础。

3.2 制作微课,发布微博,为学生提供别样的学习资源

职高学生很少有愿意看书预习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向来的习惯,二是文字着实不够吸引他们。微课视频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模块化、情景化、半结构化的特点,适合学生通过手机等终端随时随地学习。借助录屏软件Camtasia和演示文稿软件Power Point,将教材中的学习准备内容做成3 个微课视频,分别为“图表类型”、“创建图表”和“修改图表”,存储在微云中,并在微博中陆续发布预习内容的广播,附上微课视频在微云中的分享链接,学生下载微课视频自主分步学习图表类型及创建图表、修改图表的方法,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碰到问题时在广播下方评论,师生互相交流解决问题。在层层深入的交流中发现,学生期待本次上课的心情溢于言表。

3.3 翻转课堂,师生共同解决课堂任务

学生在课前已经自主学习“制作图表”的相关知识点,课堂上主要是课堂任务的解决。因此,本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有了之前微博互动的交流,学生早已热切期待着本堂课的到来,虽然与学生是第一次见面,却似乎并不陌生,以往生硬的借班上课开场白显然已经派不上用场,师生双方都很快进入状态。通过文字、表格及图表三种形式表述同一个问题导入新课,为学生布置第1 个分组任务,让相邻的两位学生分别创建柱形图和折线图,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创建图表的掌握情况。实践表明,效果十分理想,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接着布置第2个分组任务,让相邻的两位学生在创建好的图表基础上按给定的要求修改图表,包括添加图表标题、设置图例位置、更改数据区域、更改系列图表类型、设置系列坐标轴和数据标签等,因为涉及较多的图表对象设置与修改,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或观看事先准备的助学视频,或直接问老师,当了解到学生的普遍问题后,我有针对性地作提示或讲解,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实现同一目标——双轴图表。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制作双轴图表,我给学生安排的第3个任务是给出双轴图表样图,让学生自行制作完成,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好,90%以上的同学都顺利完成。

3.4 微博保持互动,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翻转的借班上课课堂在短短的45 分钟里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关于图表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节需要关注,我和学生的微博互动交流学习却仍在继续,凭借着微博、微云等微工具,我们有效地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很好地解决了师生课外交流不方便、计算机课外作业的布置与上交难等问题。

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课堂而言是一场变革,它改变了教学顺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定位及教学习惯,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外,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学习新知识,碰到的问题通过微博等平台在线提问和解答,而课堂内却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主要解决实际的知识应用问题,碰到的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或借助于助学视频解决,教师在巡视和交流中更全面地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讲解和解答更具针对性。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技巧。

微博、微云、微课的应用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方便的解决途径,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事先教会学生使用微博和微云,引导学生将微博应用到学习中,经常在微博中与学生交流,并在课前准备阶段制作供学生自学用的微课视频和助学视频。当然,这些教学视频可作为数字化资源是永久保存,需要时方便查阅和修正,特别是在复习巩固、查漏补缺时使用,效果尤其明显。在今后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如何更好地将微博、微云、微课等微工具应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更有效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中职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彩霞.翻转课堂优化中职课堂教学探析[J].职教论坛,2013(6):41-44.

[2]王锦涛.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013(5).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4]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献研究.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借班上课】相关文章:

上课想睡觉怎么办上课快速清醒的小妙招05-19

上课讲话04-20

无生上课04-25

《上课》教案06-13

上课的纪律05-24

无生上课教案04-07

学生上课制度04-08

李寄上课04-18

模拟上课体会04-20

上课听懂了04-24

上一篇:教育工作着力点下一篇:语文教学点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