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灵活

2024-07-17

方式灵活(精选十篇)

方式灵活 篇1

一、师生共读,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模仿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对于学生的思想言行的影响极其深远而且重大。尤其是在小学阶段,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朗读, 通过自己和学生一起共读, 以身作则, 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 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朗读的习惯。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 《秦兵马俑》 一课时, 由于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里面的生字、生词很多, 词语用得非常恰当, 语句的表达也是精彩纷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读。首先, 教师和学生一起, 共同进行逐段朗读, 解决每一段中的生字、生词, 读准字音, 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会词语的用法。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 认真学习, 完成字、词的学习, 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感知。其次, 教师把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精彩的句式挑选出来, 再一次示范朗读, 带领学生逐句朗读, 一边读一边引导学生想象感悟, 如理解“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有的颔首低眉, 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 战胜敌手;好像在暗示决心, 誓为秦国统一作殊死拼搏”“有的目光炯炯, 神态庄重”“有的紧握双拳”“有的凝视远方”等这些语句的作用。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了排比句式的描写效果, 领悟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增强了语感。

教师作为朗读活动的组织者, 参与学生朗读, 对学生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师生共读中, 掌握朗读的技巧与方法, 提升朗读水平。

二、小组共读, 借助学生的带动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 除了教师的影响巨大之外, 还会受到同学的影响。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激发学生的智慧,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学语文的朗读活动中, 也可以采取小组共读的方式, 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带动作用, 取长补短, 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 《长城》 一课时, 由于课文的内容并不复杂, 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共读的方式, 组织学生反复朗读, 在小组同学之间大量的语言信息刺激下, 感知课文内容。首先,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 帮助学生组建四人学习小组, 并且明确学习任务, 安排了小组长, 负责组织小组的朗读学习活动。其次, 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朗读学习。小组同学分别进行了轮流朗读, 同学相互评价, 纠正错误的读音、断句等, 点评同学朗读的优点和不足, 训练的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在学生小组朗读的过程中, 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朗读中遇到的问题。如在学习“ 望”一词时, 学生对“ ”的读音产生了分歧, 教师让学生找出字典, 核实“ ”字的读音, 并且了解“ 望”的意思。再次, 每个小组选出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在集体讲评时,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朗读情况都进行恰当的评价, 表扬在朗读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通过这种小组共同朗读课文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朗读, 形成对课文内容的独特理解。

因此, 在学习中组建学习小组, 借助小组同学之间的相互督促, 共同完成阅读任务, 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实现学生的全面提升。

三、亲子共读, 利用家长的监督功能

家庭环境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陪伴孩子成长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为了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也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 通过亲子共读, 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一起完成朗读活动, 充分利用家长监管督促的作用, 及时发现学生在朗读中的不足,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在开始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之前, 结合第五单元的“文化遗产”的主题, 教师布置了亲子共读任务, 在家长的微信群里通知家长和学生, 请家长在家里陪孩子一起查找有关“文化遗产”的内容, 选择一处“文化遗产”的资料, 进行亲子阅读, 和孩子共同学习文化遗产的知识, 帮助孩子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 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家长很认真地配合教师, 完成亲子阅读任务。他们在网上搜集了有关文化遗产的文字资料和各种直观的图片, 如有关“苏州园林”“敦煌莫高窟”“乐山大佛”“北京八达岭长城”等很多文化遗产, 给孩子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很好地拓展了孩子的知识面。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 完成了课外朗读, 感受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同风格。在接下来第五单元写作训练时, 这种亲子阅读的效果就显现了出来, 学生由于这次亲子阅读的学习积累, 顺利地完成了有关“文化遗产”导游词的写作。

家长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借助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 共同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让学生感受朗读的乐趣, 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微信共读, 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平台的迅速普及, 为教育教学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微信是当前很多人交流互动最常用的一种工具。在小学语文朗读活动中, 可以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喜欢展示自己的心理, 借助微信平台, 组织各种朗读比赛活动, 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朗读活动, 自觉主动地进行朗读练习, 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朗读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班级组织了“我是小小朗诵家”的比赛, 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准备, 从自己朗读的材料中, 选出最喜欢、最擅长的内容, 经过反复的练习准备, 最后在班级的家长群中开展一次微信朗读比赛。每个学生朗读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文章, 发到微信群, 由学生和家长、教师组成评委, 分别从学生朗读的准确性、流畅性、情感把握的恰当性等方面进行评判, 最后评选出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并且颁发了奖品。通过这样的微信朗读PK活动, 不仅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外朗读积极性, 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家长的参与, 陪着孩子一起准备比赛。学生不仅在比赛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最重要的是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 通过反复的朗读,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最后的评选活动也是对学生朗读表现的一种强化, 有利于促使学生朗读习惯的形成。

现在方便快捷的交流工具也是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良好平台。立足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 合理的激发, 正确的引导, 创新朗读活动的形式, 对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俗话说:“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学习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形式, 对于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形成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朗读活动的组织, 不断创新朗读的形式, 通过各种方式, 提高学生朗读的参与度, 让学生在朗读中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亲身感受汉语的魅力, 使学生嘴到心到, 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获得知、情、意、行的全面提升。

摘要: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能力, 可在师生共读、小组共读、亲子共读、微信共读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亲身感受汉语的魅力, 使学生嘴到心到, 获得知、情、意、行的全面提升。

灵活方式就业证明 篇2

毕业学校:学号:

姓名性别学历

专业班级学制

毕业生通信地址邮编

E-MAIL或qq毕业生联系电话

家庭地址

就业单位全称就业单位联系电话

就业单位第一责任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

在就业方式上打对勾①临时性工作②非全日制工作③弹性工作④自由职业

就业时间平均月收入(元)

毕业生签名:

年月日用人单位盖章:

年月日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盖章:

年月日

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教育厅制

注:

1、此表一式三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学院各一份。

2、此表各项由毕业生据实填写,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审核盖章。

毕业生灵活方式就业证明

毕业学校:学号:

姓名性别学历

专业学制

通信地址邮编

E-MAIL联系电话

家庭住址

就业单位联系电话

就业方式①临时性工作②非全日制工作③弹性工作④自由职业

就业时间平均月收入(月)

毕业生签名:

年月日用人单位盖章:

年月日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

盖章:

年月日

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教育厅制

注:此表各项由毕业生据实填写,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审核盖章。

毕业生灵活方式就业证明

毕业学校: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学号:

毕业生(甲方)姓名性别学历

政治面貌培养方式健康状况

专业学制

家庭通讯地址邮编

电子邮箱个人电话家庭电话

用人单位(乙方)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单位邮编

上级主管部门

联系人联系电话

单位性质①党政机关②企业单位③教育单位④城镇社区⑤医疗卫生单位⑥其他

就业方式①临时性工作②非全日制工作③弹性工作④自由职业

就业时间平均月收入

为维护国家灵活就业政策的严肃性,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灵活就业工作的权利和义务,经协商,特做如下备注:

1、毕业生应按国家规定就业,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服从乙方安排。

2、用人单位要如实介绍本单位的情况以及工作岗位和待遇。

3、学校将通过电话、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发现接收单位不属实、虚假接收等现象,将对毕业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4、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盖章、本人签字后,非师范类、师范类毕业生分别到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山东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注册灵活方式就业,正确注册后携一份灵活就业证明到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审核。

5、本证明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学校留存一份备案。

6、补充条款:

7、学校回访记录:

甲方(毕业生)乙方(用人单位)

签字:

年月日

签章:

年月日

灵活调整上网方式 篇3

小米最近发现用上网本接入公司的局域网时,自己的上网速度比同事要慢上很多,仔细一看原来一直在使用无线上网,放着有线宽带却用不上,只有禁用或关闭无线网卡才能使用公司的网络,到底该如何设置才能让自己优先使用公司网络,而无线网络仅仅作为备用以防不测呢?

在Windows系统中,多网卡的用户接入网络时,网络连接是有个先来后到的次序,如小米的上网本就是优先使用无线网络接入,只要无线网络能够连接就不会使用公司的有线网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调整系统的网络连接顺序。比如在Windows 7系统中,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更改适配器设置”,这里可以看到本机上所有的网络连接,按住Alt键显示文件菜单栏,单击“高级”,然后单击“高级设置”(如果系统提示您输入管理员密码或进行确认,请输入密码或提供确认)。单击“适配器和绑定”选项卡,然后在“连接”下,单击要修改的连接,如这里就要修改本地有线连接的排序(Local Area Connection),单击向上箭头按钮将其调整到顶端(如图),然后单击“确定”(XP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查看“网上邻居/属性”打开本地连接,其他操作同上)。今后在公司内接入网络时就会优先使用有线宽带,而外出时则会自动使用无线网络了。

方式灵活 篇4

1. 借助故事题目诱疑

题目是故事作品的“眼”, 擦亮了“眼”, 也就基本上掌握了故事的内容。因此, 我经常借助故事题目诱发幼儿质疑。

比如, 在大班童话故事《买梦》教学中, 我先以“梦”为引子, 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梦, 接着告诉幼儿故事的名称为《买梦》, 请幼儿谈谈:“听了这个名称, 你有什么想法?”于是, 幼儿将心中之疑和盘托出:“谁要买梦呀?”“梦是不能买的, 他最后买到梦了吗?”“他向谁买梦了?”这些问题层层深入, 将故事内容串成了一链, 为幼儿理解作品铺设了一条思维之路, 也为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创设了一个个契机。

2. 出示关键图片激疑

以往在故事教学中, 我们总是一张一张地边出示故事图片边讲故事, 且都是以教师的提问作为活动的开场白, 提问的内容也千篇一律, 有着固定的模式与内容: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幼儿没有主动观察图片的积极性, 没有自我解读图片内容的机会, 更没有发现问题的机会。

比如, 在大班故事《烟斗萨克斯》教学活动中, 我一改以往的模式, 先出示了故事图片中的关键一幅:一只小老鼠拿着一个金灿灿的烟斗萨克斯, 陶醉地演奏着乐曲。然后问:“看着这幅图,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话音刚落, 幼儿就纷纷举手, 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幼1:老鼠在吹什么呀? (不认识萨克斯, 因此想了解这一乐器。)

幼2:为什么小老鼠一边吹一边笑嘻嘻的? (不仅关注到小老鼠在做什么, 而且关注到了小老鼠的表情。)

幼3:小老鼠怎么抬得动这么大的喇叭? (注意到了人物与乐器之间的对比, 并从自身经验出发, 提出疑问。)

幼4:小老鼠吹喇叭给谁听? (对故事内容进行了猜想。) 幼5:小老鼠为什么喜欢吹喇叭? (能从情感的角度进行质疑。) 幼6:小老鼠会不会摔跤? (观察到小老鼠好像要摔跤的样子, 就情不自禁地关心起它的安危。)

幼7:为什么会有烟一样的东西飘出来? (因为五线谱的形状犹如飘动的烟雾, 引起了他的误解。) 其他幼儿马上纠正:“那不是烟, 是音乐。”

面对幼儿丰富多彩的提问, 我欣喜地发现, 一张图片竟然激发了幼儿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使他们对图片的解读有了质的转变, 并引发了他们继续听故事的兴趣。

3. 创设无声动画引疑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 我让幼儿观赏创设的“无声动画”。这不仅能有效激发幼儿质疑问难的兴趣, 而且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理解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等。

比如, 在大班语言故事《守株待兔》教学中, 我先对前半段故事的动画进行无声播放, 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这只兔子会撞在大树上?”“为什么一会儿太阳从山的这边出来又从那边不见了?”“为什么农夫要一直站在树旁, 别人叫他去干活他也不去呢?”……然后, 我引导幼儿针对这些问题有详有略地进行交流、讨论, 最后再让幼儿欣赏有声动画, 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 依托对比画面促疑

故事中的画面若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则能起到强烈的对比效果。依托对比画面来促使幼儿质疑, 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故事教学效果。

比如, 在大班故事《山坡哪儿去了》教学中, 我出示了两幅图片:一幅为小熊在环境优美的山坡前开心地笑着;另一幅为小熊在同一个地方伤心地哭了, 周围的环境都被污染了。我边让幼儿观察图片边问:“看了这两幅图, 你有什么想法?”幼儿将两张图仔细比较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小熊一开始高兴, 后来又难过地哭了呢?”“小熊的家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小熊家门前原来有个山坡, 可是后来山坡哪儿去了?”……幼儿在对比观察图片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 并带着疑问积极参与故事教学活动。

5. 利用故事转折质疑

故事是一个整体, 它有着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而往往故事的转折处最为引人入胜。因此, 我抓住幼儿的心理, 让幼儿在故事的转折悬疑处进行质疑。

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篇5

论情景教学法及其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要

现代英语课程内容的改革需要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情景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充分利用视听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创造了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情景教学法在当今国内外的语言教学上运用很广泛,并已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总结。情景教学法通过吸收国内外教学法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我国中学英语课堂的实际,已经成为被广泛英语的中学课堂教学方法。将情景法运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在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情景法;小学英语课堂;运用

一.引言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应用于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这就要求教师联系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实例,找到问题中现实中的兴趣点,把带趣味性的问题,方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适时地激发兴趣,这是目的。通过激发兴趣,激活教学活动,以趣促学,收到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基于此,我在英语课堂中引入了情境教学。

在外语教学中运用于交际的社会情境即“情境教学”。英语是一种语言,而非一般的知识。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于恰当地表述,难于发挥其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作用。情境交际法之所以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它能创造接近生活的语言情境,现实的语言环境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所在。小学生年龄小,兴趣不稳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从交际的情境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正如美国阶梯英语老总所说的:“让孩子们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没有学不好英语的。” 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用英语进行练习的机会,如:会话,歌曲,绕口令等。同时借助一些直观教具,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继续学习。

二.情景教学法

2.1.情景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情景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情景,而学习语言更离不开情景。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concrete settings),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情景教学法突破了以往教学方法唯智主义的框框,其特色是言、行、情三者融为一体,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第一,语言来源于情景。语言的意义来源于社会情景,它是社会情景在人们头脑中意识的反映。正是社会情景才使得语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使得语言具有实际的交际价值。语言只有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才具有确切的含义。

第二,交际在情景中得以完成。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交流思想,就是借助于情景来实现的。除客观的真实情景外,情景还可以用表情、动作、实物、图片、投影和电视录像等直观手段来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义,使之变得更为简单、便捷和快速。脱离一定的情景,孤立地记忆单词、背诵句型是难以完成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英语的能力的。

第三,情景对话是掌握英语语义的最有效的手段。要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最有效的手段是情景对话。在情景中根据运用语言的需要进行对话,最能体现言语的交际性。也正是由于情景才使得对话情意交融,生动形象。

2.2 情景教学法的通用操作框架

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模式是以设计教学情景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来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1]。

第一,情景导入。情景导入是学生接触新的语言材料的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新的语言概念的启蒙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呈现实物、图片、幻灯、投影等静态情景来帮助学生感知新的词汇和句型。以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听音仿说等语言实践活动。这是语言学习的输入期。

第二,情景操练。情景操练是学生对新的语言材料的练习阶段,也是学生形成新的语言知识的巩固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可通过创设动态情景,如录像、多媒体视频以及体态语言等让学生做机械性或替代性练习,以理解和掌握新的语言材料和知识。这是语言学习的半输入/半输出期。

第三,情景运用。情景运用是学生对新语言材料的活用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期。这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故事性的情景,如角色扮演、小品表演等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语言学习的输出期。

2.3.情景教学法实施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教具是创设情境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它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最初接触英语时,都免不了用汉语为中介把英语和所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这实际上还是用汉语进行思维;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直接比照英语的词和句,则可以避免这种心译过程。

直观教学缩短了英语与所表达事物的距离,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应当注意的是,直观教学要灵活多变,丰富多采,教师既要有备而来,预先准备好一些实物或图片、幻灯片,又要善于临场发挥,捕捉“道具”,如学生的文具、衣物、现有的设备、景物等,并辅之以简笔画,使直观教学充实且不流于重复。

例如:在进行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及Good night的句型操练时,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钟的简笔画,随着时针、分针的不断变化要求学生做出准确的反应;因为简笔画可随时更改,学生的反应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

又如,在教表示色彩的形容词时,设制一个会转动的可固定在墙上的小圆卡,里面有不同颜色的小扇形,并固定一个始终不变方向的指针(如图),拨动小圆卡让其转动,停住后让学生们说出指针所指的扇形区的颜色。2)趣味性原则

儿童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课堂上适当地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能使孩子们觉得好玩,从而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添趣味性而设制的游戏等,应具有科学性——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方式,应围绕怎样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来设制,不能为单纯逗乐而盲目设制。

3)、实践性原则

小学英语课时少,时隔长,这对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中国学生来说很不利。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条件,别让学生们的口、眼、耳、手闲着。

给全班学生各取了一个英语名字,并要求他们不仅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在课外也尽可能多加使用,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口语练习的机会,而且使他们对这种语言有身临其境的之感。

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使学生多看、多听,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学生从录像中能看到生动的画面,帮助他们加深对某个句型、某个词汇的理解。从录音机里能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和对话,这就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感。开辟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举行诸如英语晚会、英语书法比赛、英语口语比赛、创制英语小品等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多说、多看、多听。

2.4.情景教学法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指的是教师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有利于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完成对知识的掌握。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感到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加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许多学生感到英语学习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整体英语水平不高。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的那样,“很多学生经过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李岚清,1996)。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学生读、听、说、写能力的提高。第二、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情景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学生有看到、听到、甚至摸到的学习对象,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的对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更需要学生利用口、耳、眼、脑全方位地感知学习对象。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1981;1982;1985)在他的第二语言学习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论。克拉申认为,习得是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的基础上形成的;输入之所以能够被理解,是因为有语境(Context)的帮助。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问题上,克拉申强调的是外部语言环境。从语言和认知的发展关系来看,人的语言器官和大脑的发达程度给人类学习语言提供了生理基础,而丰富的文化社会环境则给后天的语言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方俊明,1992)。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为这两者之间架设一条行之有效的桥梁,而这个行之有效的桥梁就是语言环境。塑造良好语言环境的手段,无疑是情景教学法。正如克拉申所提出的,语言学习的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习得者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得到渲染和熏陶。(克拉申,1982)

在情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即快节奏、大容量。这也是符合克拉申上述理论的。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放映幻灯、教学电影,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学习内容,获得最大量的信息,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把课文内容与实际情景、事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深刻的概念。

第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到的知识易巩固

克拉申曾经把能否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并认为输入应该是有趣而密切相关的(1982)。这就涉及到习得者的心理因素。它是建立在习得者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并进一步刺激其学习兴趣的一种输入方式。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在语言学习中,兴趣、注意力、心理因素等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补充。在许多中外结合的家庭中,儿女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会讲两种语言的事例有很多,这证明了诸如兴趣、环境、亲情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潜在的非智力因素。情景教学正是运用了将视、听、说融为一体的这一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的这些非智力因素,把学生注意力、兴趣引导到学习对象上,进而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获得深刻、完整的理解,并易于巩固。

三.应用

3.1情景的创设

3.1.1充分利用教学材料,挖掘其内涵,激活情境 小学英语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设计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性趣和能力的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教师不能受制于教材和教参,因为教材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境内容,所以应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波的交际活动,使学生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从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全部以彩色图画,情景会话贯穿全套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游戏,小诗等和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物,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直接感受英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望,并形成深刻印象。3.1.2 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情境,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接受

随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示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其次,在现代化电教设备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多看、多听,获取大量的信息量。学生从录像中看到生动的画面,帮助他们加深对某个句型、某个词汇的理解。从录音机里能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这就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感。例如:利用投影仪、投影片来教音标,清楚易懂;利用录音带听纯正的英文,培养学生的听力、语感;利用电脑观看英文动画片,教学直观明了,学生也感兴趣。在教学“购物”这一情境对话时,我就和两个学生在超市里录了一段话,同学们看了,感觉很真实,都很兴奋。运用电话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情境,多方面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的获取信息,从而加大了教学密度。

3.1.3组织科学的教学方式,优化情境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在教学上,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优化英语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教唱英文歌曲,做英语游戏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多用英语组织教学,开辟英语语言环境,再配以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电化教学手段,多给学生提供英语对话、朗读、表演的时间和机会。

3.1.4通过创设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激发情境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载体,激活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动物的单词时,我就把几个动物,特别是学生熟悉的做成头饰,并把他们的声音录了下来,编成一个故事。当要教的动物出场时,就放录音,让带头饰的学生上台,再教此动物的单词。每个学生过关后,再继续将故事。学生既听了故事,又学会了单词,心里自然高兴。3.1.5运用体态语言来引导情境。

教师的身体语言即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教学情境起到恰到好组织班级它能对教学情境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情境的表现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让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的、最真切的感受。3.1.6 儿童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课堂上适当的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使孩子们觉得好玩,从而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更有效地参与教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学生比较乐意的事情,因此,游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的种类很多,我们最常见的有击鼓传花,抛魔盒,找邻居等。虽然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并能为词汇和句型的操练提供真实的语境,调动学生主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但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游戏可以演变出不同的类型。要设计并组织一个成功的游戏,教师应注意题材的选择,游戏规则的运用以及教具及多媒体技术的配合,同时还要提供适当的反馈,使游戏既具有明确的教育作用,又具有较强的趣味性。3.1.7 引导反复实践,深化情境。

英语课的实践性很强,而“练”才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在英语课上反复实践,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则,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如:我给学生各取了个英文名字,要求他们不仅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在课外打招呼也尽可能多加使用,这不仅增加了他们口语练习的机会,而且使他们对这种语言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结束语

灵活的教学方式 多彩的数学之美 篇6

一、实践数学中的应用美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运用“回归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方式,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让学生有机会发现数学的应用之美。

如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估算,可让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或估算一下外出旅行的费用,或估算一下去超市购物时所买物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等。利用生活中估算的技巧,迁移到数学课堂中学习估算的知识。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数学知识,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另外,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生活数学”,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抽象的概念,并发现数学概念中的美。比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为了建立1千米的空间观念,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充分感知1千米。学生有的说:“我跑了400米,还有600米跑不动了。”有的说:“1千米我走了15分钟。”这样安排,既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又建立起 “1千米究竟有多长”的表象,这一空间观念变成了学生看得见的“生活数学”。

二、及时反思中的严谨美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重要科目,具备反思能力对于学好数学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要采用及时反思的教学方式来随时监控和调节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严谨之美。

1.在出示例题后反思。学生看到例题后,教师提问或学生自主提问:例题与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本节课我们应掌握哪几个方面的知识点?……这样的联想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开端。

2.在学习新知后反思。如在学习概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这样几个问题: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概念?概念的关键字词是哪几个?我能举几个符合概念的例子吗?这个概念和以前学过的哪些概念有联系?

3.在解决问题后反思。该问题是怎样一步一步解决的?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碰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用什么方式克服了困难?是否还有更好的途径?以前解决过类似的问题吗?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4.指导学生把本节课学过的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反思,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如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整理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时,分别采取割补法、拼凑法等方法,这些方法体现了数学思想的变通美。

反思这种具有严谨美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三、“合作交流,主动学习”中的动态美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个能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强烈探索愿望的场景,使学生围绕着一个个具有价值、具有意义的问题展开讨论,展现出数学教学中的动态美。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统计”时,课件出示经过学校门前的各种车辆,让学生说出各种车辆的数量。学生纷纷表示:“车开得太快,我看得眼花缭乱,来不及数清楚……”教师顺勢引导:“看来光凭眼睛看是数不清楚的,怎么办呢?”学生想到:“我们可以在本子上记下来。”这个方法不错,教师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在本子上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交流之后再决定小组记录方式。每一个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都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这也正是数学审美教学的追求。

四、“教学评价,积极导向”中的和谐美

教学评价主要指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中做出的一系列情感、态度、价值判断的行为。这样的评价体现的也正是数学教学方式的和谐之美。

课堂要动态生成,少不了学生将所想的、所要说的说出来,教师要激励学生将这些思路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积极的教学评价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有体验生成数学知识的机会。如教学“圆的认识”,教师不应满足于讲给学生听,画给学生看,而应给学生不同的学具,让学生选择其中几种,通过交流合作画出一个圆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圆的特征,也体验到生成数学知识的乐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中全面发展的评价。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让学生发挥创造性的想象,通过试一试、摆一摆、猜一猜、画一画,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学到知识,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

方式灵活 篇7

一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教学中, 透视传统课堂, 好多学校经常利用周末或假期给学生补课, 运用题海战术给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 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 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 并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在教学评价上, 从某一节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判断教学效果向看学生智力状况达到的层次转变。在教学质量上, 不应单纯以学习成绩优劣来衡量教学效果, 应以是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效果来衡量。在课堂讲解中, 教师应尽量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主体上, 应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 “老课堂”教学手段单调、单一;状态沉闷、没有生机, 死气沉沉。教师需要更新观念, 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 将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方法落实到教学工作中。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 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在45分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通过计算机的视频、音频、图画、音像,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刺激学生的大脑, 加强教学信息传播的力度。如在讲“垂径定理”这节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弧、弦之间的关系, 笔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易学易懂, 记忆深刻, 突破教学的难点,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采用分层次教学法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 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成绩好的学生,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 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 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如给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 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 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他们更加喜欢数学。对于聪明、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 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 创造机会让他们完成某项任务, 以此来增强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的态度。对于学习不认真的学生, 应采取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 以维护课堂的纪律。

四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 科学探究是学生在数学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 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采用教学方式探究式, 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材中, 有许多内容都可采用探究式方法教学。但目前,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的现象还很严重, 教师不指导学生如何学, 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 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预习指导:新课之前做好预习, 经过预习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在课堂中解决问题, 才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好好的预习才能使每一课顺利地完成, 因此, 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听课指导:做好认真预习才能使听课更轻松、更有效。对于听课的要求必须是全神贯注, 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能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专心听讲, 听教师如何讲课, 如何分析, 如何归纳总结, 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 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 看教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时的动作, 生动而深刻的接受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心到:就是用心思考, 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 分析教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口到: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找出课文的重点, 记录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若能做到上述“五到”, 精力便会高度集中, 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复习及作业指导:学生一定要先复习再做作业, 阅读教科书, 结合知识的重难点、解题思想, 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 加强理解, 巩固记忆, 然后独立完成作业。

信息技术课的灵活教学方式探微 篇8

一、引起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自我的求知欲

在学生初次学习的时候, 教师应先放映一些计算机各种应用的视频文件, 从而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各种应用。例如, 电子报纸、幻灯片、动画制作、各种广告、图片、游戏等, 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们计算机的各个硬件及外部设施的知识以及各种基本的操作, 让学生认识操作系统, 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保持持续的热情, 进而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

二、创设课堂高潮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

趣,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对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自觉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计算机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是社会和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间接动力, 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动机,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 主要靠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严密性来实施。

(二) 竞选小组长, 让几个同学为一组, 然后选出小组长

来, 小组长要负责起小组其他组员的操作, 示范和指导, 让学生扮演一个指导者, 使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更加充满兴趣, 如果他自己不好好学习的话, 又如何能够指导其他组员, 如果一个小组长不能够对自己组的组员进行指导, 那么小组会选出一个新的小组长。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竞选小组长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都争着去做小组长。

(三) 组际竞争。就教材内容看, 信息技术强调个体操作

的特征较为明显, 但从长远着眼, 则重在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 在每完成一部分内容后, 我都要求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如学习了PowerPoint后, 给出学生几个不同的题材, 如“如何搞好同学关系”“我的家乡”“我的星期天”等, 要求每组选择课题后进行集体创意, 共同完成幻灯片的制作。最后在教师机上共享、放映, 共同评比。在合作中学生们集思广益, 他们的参与意识和集体意识都得到了明显增强。

三、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 以平等宽宏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一次, 在学习完“Power Point”后, 我要求学生用幻灯片放映的形式介绍一下星期天是如何过的, 制作完后在教师机上共享。一位学生勇敢地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公园划船, 湖水好美呀!……终于被救上来了, 我成了落汤鸡……”顿时课堂气氛高涨起来, 同学们被他的故事逗得前仰后合, 连我也止不住地笑起来, 并用赞许的目光深情地看着这位同学。由于教学环境轻松, 学生养成了敢于突破、勇于冒险的精神。

四、拓展思维, 张扬个性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 又不为其所限制, 给学生安排一些自主性比较强的作业, 不断地激发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如在教学WORD这一课时, 我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让他们将文字改变一下, 如字体、颜色、大小、特效等, 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副作品, 然后让学生自我创作、自我发挥。学生们设置的文字五颜六色, 字体各异, 效果鲜活生动, 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最后进行分小组评比, 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相互认识,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我还在画图课的时候, 让学生进行电脑贺卡绘画比赛, 让学生提前找好素材, 上课的时候进行自我创作、自我绘制, 学生们制作出了一幅幅贺卡, 然后给学生打印出来, 让他们送给老师、父母、朋友等。我在教学中没有把学生固定在学习中, 而是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喜欢计算机, 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让他们进行自我创作、自我思考, 敢于探索和创新。

在指导学习Word软件时, 当学生熟悉了基本的操作后但仍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 我不会对学生进行讲解, 而是要求学生自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商量,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我只略作提示, 让学生在问题中不断的学习, 通过慢慢摸索, 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既扩展了知识面, 又亲身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五、评价学生, 让学生发展自我特长

方式灵活 篇9

“电大在线”教学平台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学习和学习支持服务的主要平台,是开放教育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开放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电大在线”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和在线学习,通过“电大在线”所设置的栏目中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为学生解决开放教育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由此可见,网络学习资源的发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使用的难易程度、表现形式以及更新频率,不仅关乎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更是关系到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能否持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大问题。

2 发布方式

以教师身份登录“电大在线”平台之后,点击“发布资源”按钮,进入如图1所示的界面。

选取相应的课程后,点击相应栏目中的“文章管理”下的“添加”按钮即进入学习资源发布方式界面,如图2所示。

“电大在线”提供以下5种资源发布方式:

发布方式1:纯文本。只能提供纯文本的资源,不能对内容施加任何格式设置,犹如Windows系统的“记事本”中呈现的效果。

发布方式2:HTML。以HTML格式发布资源,由于采用HTML代码编写,可以对内容施加多种格式设置,能生成Web页面效果。

发布方式3:流媒体。通过提供流媒体资源的地址,使之得以在Windows的Media Player上播放。

发布方式4:附件。以附件的形式发布资源以供学生下载,这里支持大多数的文件类型。

发布方式5:链接。通过提供资源的页面或网站的网址,直接提供页面跳转。

严格意义上讲,简单地以上述方式发布的学习资源媒体类型单一、在功能及表现力上是极其有限的,以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电大在线”下90%以上的学习资源都是采用方式1和方式4发布的,由于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进而影响到上网率、课程论坛的发帖率等都很低,使得开放教育的学习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不理想[1]。

3 优化

如上所述,有必要对“电大在线”下网学习资源的发布方式进行优化。深入了解“电大在线”的资源发布方式可见,除了发布方式2之外,其他方式发布的资源由于缺乏有机的整合,功能及表现力单一,使用效果都难尽如人意。而发布方式2则有所不同,由于支持HTML代码嵌入,就以此为基础,借助HTML编程将其他的多种方式发布的资源糅合在一起作为发布素材整合出令人满意的学习资源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下面以所讲授的《网页制作与网站发布》课程为例,介绍“电大在线”之下优化网络资源发布的方法,其他资源的发布与此法类似。

在网络教学活动中,学员对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常常需要在网络教学的各个阶段发布一些测验题以供学生自测,现在大多数教师的做法通常是预先把测验题做成Word文档格式然后压成压缩包,再以方式4发布,学员下载到本地之后再打开使用。由于格式千篇一律且不能在线使用,过程又缺乏交互性,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面对其实施发布优化:

步骤一,使用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 CS5或Frontpage2003等)制作如图3所示的页面。

学生点击“开始”按钮可以开始在线自测,通过点击“上一题”、“下一题”任意切换作答顺序,在输入答案之后系统将及时给予批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作答情况,点击“结束”按钮可随时退出自测系统。

步骤二,记下上一步制作页面时所采用过的所有素材,在这个事例里,为实现页面的交互性以及应用Ajax刷新题目而引进了JQuery框架,另外还有包含了试题及其标准答案的XML文件,将这两个文件以发布方式4发布,那么它们将成为普通的附件。为了以后在线使用,将它们的引用地址复制下来,如图4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里发布的文件支持大部分常见的文件类型,诸如txt、html、xml、rar、jpg、gif、swf、avi、wma等等,这就意味着今后发布的资源,能够整合的资源类型将比优化之前更为丰富,同时,由于这些地址是相对于网站的绝对地址,这些素材的共享与重用也非常的方便;

步骤三,打开方式2的发布页面,如图5所示。

将步骤一所得的HTML代码粘贴到“内容”文本框中,并且将代码中与素材有关的引用地址全部改为步骤二中复制下来的地址,最后按下页面下方的“提交”按钮即完成了该资源的发布优化。

这个系统交互性强,试题呈现生动,一改原先的单调呆板,并且只要更改其中的试题及答案文件即可应用于其他学科及章节的在线自测。经对学生的抽样调查,绝大多数的学生均表示易于使用、乐于接受[2],这是以前网络课程辅导所无法做到的。

4 结语

开放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网络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最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这过程当中,网络资源发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通过一个实例演示了对“电大在线”中原有的资源发布方式加以整合优化的方法,使之在所发布的资源在类型的多样性及使用的交互性、表现的生动性上有了提高。笔者在所教授的《网页制作与网站发布》及《影视特技与后期合成》课程当中,均使用该优化方式发布所有的网上课程辅导资源,点击率始终名列前茅。

摘要:通过实例,给出了“电大在线”下的优化网络学习资源发布方式。实践证明,该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开放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发布,优化,电大在线

参考文献

[1]于晨.如何借助“电大在线”平台提高开放教育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2008,11.

方式灵活 篇10

关键词:20kV配电网,灵活接地方式,双重化,可靠性

0 引言

随着地区电网用电负荷的剧增和可用土地面积的约束, 10 k V配电网供电半径偏小、供配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较差等问题逐渐显现。20 k V配电网在负荷密度大、线路长的情况下, 在增大输送容量、降低网损等方面效益显著。所以在现有10k V电网的基础上进行20k V改造尤为必要。

配电网升压至20k V不是将10k V配电网推倒重来, 而是要在原有10k V配电网的基础上, 尽可能充分利用10k V存量设备和设施, 从而达到合理利用资源, 最大程度节省升压改造成本。在升压改造过程中, 部分设备设施 (如架空线路和部分电缆线路) 可直接进行升压, 但升压后, 原有设备的耐压水平达不到20k V配电网所规定的耐压水平要求。若采用传统的不接地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必然对设备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和威胁, 还将产生单相接地故障下的系统选线困难问题;若采用传统的小电阻接地方式, 则不能解决瞬时单相接地故障线路频繁跳闸问题。

桐乡电网在20k V改造初期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经统计, 2011年20k V线路跳闸179条次, 其中单相接地故障引起的跳闸141条次, 占总跳闸次数的78.8%, 且单相接地故障重合闸成功率高达91.6%。因此, 降低瞬时单相接地故障的跳闸率成为提高20k 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关键。

1 灵活接地方式的引入

灵活接地方式的原理如图一所示, 电网正常运行时, 消弧线圈通过中性点与电网相连, 控制器随时计算电网的电容电流, 将消弧线圈调至相应的档位, 小电阻未并入中性点。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消弧线圈发挥补偿电网电容电流的作用, 使故障电流减小, 经过一定时间, 瞬时故障消失, 系统可连续工作。若为永久接地故障, 则经一定的延时后, 由控制器发出指令, 闭合小电阻开关, 利用小电阻抑制过电压, 进而故障选线。可见, 采用灵活接地方式不但能满足设备的耐压水平要求, 并且能在瞬时故障下保证供电连续性。

将现有小电阻接地方式改为灵活接地方式, 只需增加一组消弧线圈及相关控制设备, 原有接地变、小电阻及相关继电保护设备均可继续使用, 改造工作量相对较小。

2 控制回路的设计

在灵活接地方式下, 小电阻能否可靠投入, 直接关系到系统能否安全运行。故实际运用中, 投切小电阻的开关实行双重化配置, 如图二, 所示用一台开关与一台接触器并联, 且用两个完全独立的控制回路来分别控制开关与接触器的投切。考虑到开关和接触器还是存在同时拒动的可能, 设定相关后备回路, 在系统零序电压超过定值一定时间, 而开关和接触器均未动作时, 则通过主变非电气量保护延时跳主变各侧开关, 切除故障母线, 避免系统长期运行在过电压下。

控制回路总的设计原则为:小电阻投切回路强调安全性, 当线路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时, 均能可靠投入小电阻, 确保线路零序保护快速切除故障线路;而后备回路则强调可信赖性,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误动而导致停电范围扩大。通过小电阻投切回路双重化配置及增设后备保护回路, 保证了灵活接地方式控制回路的运行可靠性。

2.1 采用不同零序电压启动

控制回路双重化配置, 除采用完全独立的控制电源外, 还采用不同的零序电压进行启动, 即用消弧线圈中性点零序电压启动小电阻开关的投切 (如图三所示) , 用20k V母线零序电压启动小电阻接触器的投切 (如图四所示) 。保证任何一个零序电压回路出现问题时, 小电阻仍能可靠投入。

2.2 设置多道闭锁环节的后备回路

开入主变非电量的后备回路一旦误动, 将直接切除主变, 影响面较大。故后备回路设置多道闭锁环节, 强调可信赖性。

中性点与母线零序电压继电器必须同时动作, 并且确认小电阻开关与接触器均未投入 (串接中性点电流继电器常闭接点) , 才启动时间继电器开始计时。期间一旦零序电压返回, 或小电阻投入 (中性点电流继电器常闭接点断开) , 时间继电器均可靠返回。为防止时间继电器故障导致直接出口启动主变非电量, 时间继电器接点再串接一副中性点零序电压继电器接点, 确认出口时必须有零序电压存在。

3 动作参数的选择及与继电保护的配合

3.1 启动小电阻投切回路

零序电压启动值按躲过正常运行时的不平衡电压, 消弧线圈中性点零序电压启动值取25V (PT变比:) , 母线零序电压启动值取40V (PT变比:) 。

灵活接地方式下, 避雷器参数按照小电阻接地方式情况进行选择。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由避雷器限制过电压。但是, 限制过电压的时间只能维持5~10秒, 若时间过长, 则可能损坏避雷器。另外, 根据历史接地数据的统计, 大部分瞬时接地能在3秒内通过消弧线圈熄灭。所以, 设定延时3秒投入小电阻, 跳故障线路, 并允许线路进行重合一次。

根据系统零序电流保护最长动作时间 (接地变零序过流动作延时为3秒) 加一定裕度, 设定小电阻投入保持时间为5秒, 确保零序电流保护能可靠动作切除接地故障。最后自动退出小电阻恢复消弧线圈接地运行。

3.2 启动主变非电量后备回路

零序电压启动值按发生金属性接地时系统零序电压的60%左右, 消弧线圈中性点零序电压启动值取40V (PT变比:) , 母线零序电压启动值取60V (PT变比:) 。

动作延时按躲过投入小电阻延时加零序电流保护最长动作时间, 另一方面与小电阻额定发热通流时间 (10s) 配合, 综合考虑取9s。零序电流闭锁值与线路零序末段配合取150A, 确保小电阻投入后线路可靠跳闸, 启动主变非电量后备回路可靠返回。

4 结束语

采用灵活接地方式充分利用了两种接地方式的特点, 使瞬时单相接地短路故障和永久性单相接地短路故障能分别对待。当发生瞬时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 通过消弧线圈灭弧;当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 先由消弧线圈灭弧, 运行一段时间后投入接地电阻, 跳开故障线路, 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桐乡电网在两个110k V变电站试点灵活接地方式, 20k V线路单相接地次数与20k V线路跳闸次数统计如表一所示。

从投运后的统计数据看, 两个变电所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 共发生20k V线路单相接地162次, 20k V线路因零序保护动作跳闸仅发生4次。特别是进入1月份鸟害多发季节, 瞬时单相接地故障多发, 灵活接地方式减少20k V线路跳闸的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科学研究系统所.20kV中压配电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2]DL/T 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

[3]DL/T 584-95.3~110 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5.

[4]Q/GDW-11-272-2011.浙江电网20kV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运行规范[S].浙电科信 (2011) 437号, 201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方式灵活】相关文章:

灵活的教学方式08-02

采取灵活方式提高学习兴趣06-06

灵活转换06-06

灵活课堂07-13

开放灵活07-18

灵活有效07-26

灵活就业骗局04-16

灵活性06-19

灵活的思维05-09

灵活就业人员06-25

上一篇:预应力密肋楼盖下一篇:高校陶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