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创新研究

2024-06-29

档案管理创新研究(精选十篇)

档案管理创新研究 篇1

伴随着国家日益强大,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各项工作的改革发展, 档案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将档案管理的工作做好做细, 是公司企业和机关单位发展之本, 档案工作作为公司企业和机关单位在工作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公司企业和机关单位等规范化的一项重要前提, 是提高企业和机关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 所以档案管理工作愈来愈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十分枯燥, 且在一定程度上的封闭性, 工作人员容易在工作生活中变得视野封闭, 在创新方面的思维和思路十分容易受到固有的方法方案的影响和制约, 而且我国还有很多地区档案管理的方法陈旧, 存在些许不足:像文件资料不完整, 文件资料归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漏洞等等。

所以想要做好档案工作, 我们必须要在思想观念上有巨大的改变, 我们需要提倡并且极力地支持自主开拓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要做到进一步地推进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改革, 并且营造新的, 积极的工作氛围。总结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 做到取其优, 改正其缺点和不足。将档案工作中的规律和特点稳稳掌握的同时, 积极使用新的观念和思维解决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瓶颈和问题。所以, 改革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 健全新的档案管理体制, 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各项工作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二、当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 非常多的机关单位的文书类档案没专人按规定进行正确合理的分类。管理、收集和整理档案时十分不严谨。对应的档案工作人员在对单位中各个部门在工作中所留下的文档资料进行分类收集、统一管理、编写目录、进行分别装订和写入档案的时候, 由于许多公司负责档案的员工大多数身兼数职, 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者, 且人员调动频繁, 对于如何管理档案的专业知识十分模糊, 因为很多档案不是一人经手, 所以细节了解又不具体全面, 甚至很多公司或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不重视对文件归档的工作, 没能做到及时将具有保存和归档价值的档案文件系统地归入到档案室, 给接下来的档案整理留下了十分严重的隐患。

档案室作为任何一个公司和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系统的最高机构, 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许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为了方便, 经常不把用过的资料归入到档案室统一管理存储, 长久以此, 档案越积越多, 越积越乱, 导致一个完整明晰的档案有的时候被打乱成好几部分, 变得模糊不清。机关档案工作变得互不协调且杂乱无章。

三、科学管理、开拓创新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档案的数量越来越大, 种类的细化越来越多, 所以传统的文书档案管理的形式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所提出的新任务, 新目标。

档案管理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加强管理意识是首要任务。档案管理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对管理者责任心和耐心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专业理论知识上也要求甚高。

档案管理的电子化和数字信息化, 作为科技时代发展下的产物, 极大地更新了传统档案的管理方式, 更为以后档案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遍应用, 电子档案的推广, 云端计算的技术顺其自然地介入档案管理, 将逐步打破传统档案管理的老旧系统。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则可事半功倍。通过计算机的技术将传统纸质档案数字化, 不仅能手动归档, 节约检阅档案的时间, 将更有效地解决传统档案共享不方便、查询不便利、数据不安全等诸多问题。从而减少因人为马虎出现的失误。提高了机关档案中的工作效率,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结语

当今社会, 只有科学并且规范的档案管理, 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新目标。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细化。只有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才能将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做好。通过自身对档案的研究和创新开发, 才可以体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 为人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搭建桥梁。当今时代, 在挑战中才能发现机遇。故步自封只会停滞不前, 我们要抓住机遇, 将我国自己的管理优势和其他国家的优势相结合, 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管理道路, 做到百花齐放。将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一个新高度, 使其更加地规范、科学和法治。

摘要:想要做好档案工作, 我们必须要在思想观念上有巨大的改变。我们需要提倡并且极力地支持自主开拓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要做到进一步地推进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改革, 并且营造新的、积极的工作氛围。总结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 做到取其优点, 改正其缺点和不足。将档案工作中的的规律和特点稳稳掌握的同时, 要积极使用新的观念和思维解决工作过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种瓶颈和问题。所以, 改革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 健全新的档案管理体制, 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各项工作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篇2

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企业得有市场意识和预测意识。根据市场变化来不断调整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理念和管理方法等。其次,应该加强企业人文体制建设,树立重视人才的观念,企业要加强员工树立“企业为家”的人文思想,提高他们的价值观,尊重人、关心人,使企业员工具有身份感、地位感和归属感。企业应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组建有凝聚力的员工团队。有了这些先进的理念做后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创新的有效进行,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有利于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3.2 技术创新手段

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技术创新,它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高低,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这是因为企业搞技术创新实质是企业把新的管理机理和方法融汇其中的过程。对于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点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才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产值和效益。市场是衡量经济的杠杆,它为技术创新指引方向。企业之所以进行技术创新主要是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新工艺来推动企业发展,从而促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创新 。

3.3 管理制度创新手段

为了顺应市场规律,我国企业必须进行体制重组,将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的项目发展成控股公司,其余非主营业务项目组成子公司,但是企业名称保持原有不变。这种企业机制的变革实际上把一个完整的企业分成两个企业,这俩个企业都要具备各自的法人代表,在经营管理上和行政管理上都是独立的。这一变革必将带动企业管理创新,为了遵循我国企业的管理机制,必须建立与之匹配的管理创新制度。

3.4 方法创新手段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这一核心生产力决定企业的发展速度。从而导致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方式也发生重大改变,企业物资、资金流动在不断加速,企业原有的经济体系规则在不断变化。我国企业应该为适应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市场,制造出灵活多变的网络信息系统,用科学的技术方法考查市场和预测市场的动态,根据随时变化的国际市场,及时做出快速、灵敏、准确的反应和决策。

3.5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手段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企业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将取代金融资源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本。人力资源受到了企业的重视,改变了以财、物管理为重心的管理体系模式,现在企业所采纳的是“ 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现代企业应十分重视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以各种激励的方法来培养人才,发掘人才。从而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果。这样企业有了强大的人力资本,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出人才的优势,促进企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3.6 文化创新手段

档案管理手段创新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创新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 (b)-0000-00

档案资源是社会管理中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准确的和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在社会发展到以信息化为重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档案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破除因循守旧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手段,全面提高各类档案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能力。档案管理的核心职能是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从这一要求出发,当前档案工作者创新管理手段的主要任务应当包括全面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和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积极主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等项内容。具体到服务工作,则一要创新服务手段,二要拓展服务领域。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进和运用为现代档案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紧跟形势发展,掌握先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1 创新服务手段

1.1开展网上服务和联网查询

利用网站、网页平台提供服务是现代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档案管理、服务部门可利用自建的局域网或在所隶属企事业单位的局域网站建立网页作为服务平台,推动档案信息的捕捉、收集、整理和检索工作的现代化。在此基础上,一些业务上具有关联性的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开发区域性或行业性的联网查询系统,以实现档案信息的联机检索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是标志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1.2建立档案电子信息管理中心

档案管理部门可自行建立或与所隶属的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联合建立 “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该中心作为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点是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利用率高。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可集中管理网站内各单位的归档电子文件,并在网站上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性电子文件的查询和利用服务,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的建立是实现电子文件(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

1.3开展电子文件的自动传输

目前在单机上实现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电子文件的形成是通过机上下载和上传来完成的,这与传统纸质档案的收集具有明显区别,因而也形成了明显的优势。档案管理部门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要大力推动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工作窗口,以实现能在第一时间收集到应当收集的档案信息,并在档案馆(室)的服务器上同步实现电子资料归档。

1.4开展网上在线服务

档案网上在线服务是一种利用互联网技术向用户提供档案信息线上服务的工作方式。与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管理部门查阅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以及到档案管理部门借用档案原件等)相比,网上在线服务的突出优势是服务的实时性和交互性。社会的全面信息化使人们更加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因此,传统的被动式、手工式档案管理方式必将最终被主动的、高效的在线服务管理方式所取代。

1.5开展电子文件阅览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制化社会的逐步完善,由各档案管理部门所保管的各种行政文件(法规性、政策性、规范性、技术性等)体系繁多,数量庞大,依靠传统的查阅方法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于是借助电子阅览技术来管理各类文件自然就成为档案管理部门技术手段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开展电子文件阅览可进一步发挥计算机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的巨大优势,有利于档案管理部门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使档案文献管理工作尽早达到便捷化服务的目标和要求。

2 拓展服务领域

2.1扩展服务对象,实现开放管理

高水平的社会管理和现代化的经济技术进步要求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必须由封闭性转向开放性,由为特定人群服务转向为多元化群体服务。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参与社会实践的领域越来越扩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信息化社会要求信息管理的透明化和开放化。档案管理的本质属性是信息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展服务对象和实现开放管理应当是档案管理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2.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

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从信息资源开发角度看,档案管理人员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档案资料保管员,而应该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者、开发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档案资料收藏机构,而应该是档案信息的集散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后台。现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应该走信息化建设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档案信息服务产业,使档案管理机构转变成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工作实体。

2.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资源共享

面对人类知识和信息总量的急剧增长,任何一个档案文献机构都不可能单独完成档案信息处理的全部工作。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采取横向联合的办法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信息处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能使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实现文献资源的互补,提高馆(室)藏资源的利用率。同時,各类档案文献专业机构还可以摆脱全方位建设的压力,集中力量朝着有侧重、有特色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多专业、多方面的需要。

2.4重视信息“反馈”,加大档案资源开发深度

信息反馈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对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工程建设类、仪器设备类、财务会计类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信息反馈对于提高档案资源的开发价值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反馈信息可以帮助发现和查找反映在原始档案中各种问题或缺陷,将此种信息进而向相关的档案生成领域反馈后,必定会产生各种相关的改进效果和生成进一步完善的档案资料。反馈信息越多,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也就越大,开发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然也就越好。

参考文献

[1] 张疆.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今日科苑,2010.(18).

[2] 钟晓芸.试论新世纪档案管理创新的“四化”[J].科技广场,2007.(04).

[3] 张小乐.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建设[J].今日科苑,2009.(04).

档案管理创新与研究 篇4

一、档案管理在网络环境中的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 我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趋势。而对于档案信息管理, 就是针对具体的档案信息, 进行相关的输入、输出、组织、控制以及调控等许多活动的有机组合, 其主要是对档案进行有组织地管理活动, 并且对我国的机关单位、企业部门以及社会各部门进行档案信息的提供服务的一种工作体系。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应用的日渐普及, 以及我国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发展进程的加快, 互联网环境下的现代档案管理体系从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档案管理的管理模式。

将建设档案的信息资源作为工作核心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者, 一定要确立正确的工作目标, 要对档案的开发利用规模进行有效地扩大。一方面, 要建立起统一、科学地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标准。另一方面, 要对本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充分地利用,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对我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地研究, 以便更好地对本企业的各类档案进行收集、保管、整理、统计、鉴定、利用以及编研等工作。与此同时, 也要对我国企业档案在现代化管理水平上进行加强管理, 从而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以及科研等工作领域中提供内容真实、形式多样、种类齐全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并且为我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使我国档案的信息化适应于我国企业信息化以及企业在各项工作中的发展要求。

二、创新网络环境下对档案管理手段的提升

(一) 创新服务手段

要进行档案馆网页的建立, 将服务工作转移到互联网上进行开展。随着我国许多档案馆对内壁局域网的有效建立, 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有效地使用企业部门的网站进行自家网页的制作, 对互联网上的数据以及信息进行及时的组织, 让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能够与企业部门的网站进行一定的联网, 对相关的档案信息实行网上检索, 从而就可以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者, 一定要将网站作为工作的基础, 快速、有效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库进行进一步的建设。通过互联网, 就可以对电子文件进行有效地管理以及利用。使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化、法制化管理, 同时使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实现自动化。

要对电子文件进行上传收集。目前让档案管理部门格外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来自单机上的电子文件进行的收集工作。对于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 其有别于我国对传统的纸质档案的收集。这些电子文件一般都是通过网上下载或者进行网上上传来形成的, 所以, 档案部门就需要对传统的档案模式进行改变, 在互联网的网页中对电子文件自动上传的窗口进行有效的建立。争取在最早的时间内就收集到这些电子文件, 并将收集到的这些文件利用档案馆的服务器进行及时归档。比如:管理部门、用户以及下级为了便于将自己非保密的档案文件通过网站进行传送, 档案馆就为此开发出一套新系统, 叫做电子文件自动上传全文归档系统。这种软件通过对其周围联网计算机的有效利用, 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 就可以将电子文件的全文通过档案服务器进行自动上传并且及时归档。完全不需要去档案馆跑上一趟, 同时不不要求交任何的软盘或者是光盘。

对电子文件数据管理中心的建立。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应该跟档案馆之间建立密切的配合工作, 建立电子档案的数据管理中心。该管理中心应该在企业部门的档案馆进行设立, 作为企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库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这个管理中心, 其主要是对各单位在网站上的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集中有效地管理, 并且在互联网上对一些非保密性的或者是有限制性的电子文件提供相应的查询以及利用的服务, 对电子文件信息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这种管理中心具有的优点就是内容比较的丰富, 覆盖面非常的广泛, 利用价值很高。

在线服务的开展。对于传统的档案利用方法, 个人要想利用档案或者是对档案的公布件以及复制件进行阅读, 就必须要亲自去档案馆一趟。尤其对于个人到档案馆对档案原件的利用方法上, 这在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的当下, 是必然要进行改变的, 即使不能够完全的改变, 但至少有一部分是要发生变化的。因为社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人们对于信息的态度, 是越来越注重其时效性, 都希望能够利用信息网络以及信息系统对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获取, 并且加以使用。如此一来, 传统的手工形式的档案因为它自身存在的被动性等因素而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取而代之的自然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有主动性的档案服务体系。档案管理部门乐意利用互联网采用提供数据库查询、对相应专题编辑以及电子邮件等方法, 使用户以及档案馆在互联网上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来快速地进行通讯, 以信息为纽带, 进行相互间的交流, 针对档案材料单位保存价值以及其真实性对用户作以具体回答, 进而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查询以及资询服务。

(二) 拓展服务领域

信息服务的自主化、社会化。档案管理服务工作要将先前的主要为企业的相关部门服务转变为面向整个社会, 进行全方位地服务, 这已经是广大管理工作者达成共识的一项工作任务。这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接触在企业单位的相关活动中可能会对档案信息进行利用的个人或者组织, 同时也要接触一些具有针对性的, 档案信息的特殊利用者。在这个信息化的大时代中, 人们对各种信息在需求量上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社会的生产建设、科学研究以及行政管理活动将会越来越复杂, 对信息服务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大。所以, 人们将不会只是单一地只对档案信息有所需求, 必然会将这种需求蔓延到图书、文件以及情报检索等领域。

对档案产业进行有效发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站在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的角度, 如今的档案工作人员早已不是过去的单纯地档案保管员, 其现在有了一层新的身份, 那就是对档案信息的拥有者, 同时也是对档案信息的有效提供者。对于档案馆, 其也不再是过去单一的收藏机构, 同时也是档案信息的交流中心、汇聚中心。在知识经济时代, 对于档案馆的创新改革方向, 其实就是要走上信息化道路。档案馆应该将对企业提供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作为其工作的基础, 积极开创档案信息服务行业, 将对档案信息的收集、加工、检索、贮存以及服务作为其工作的主要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效普及,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显得有些落后, 正在被网络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电子化管理模式进行逐步的取代。文章主要介绍了在现行的网络环境下, 对网络管理所进行的创新研究, 对我国的档案管理在创新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丽勇.探讨高校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03) .

[2]戴典芬.就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创新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3) .

[3]吴洁.基于人事制度改革大环境之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军转民, 2010 (05) .

农村土地管理创新研究 篇5

【摘 要】 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而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主要突破口。随着我国城镇一体化的逐步建立,农村的土地管理制度面临着重大的转折,相关政府要从全局出发建立协调互动的管理手段和政策,对土地管理中的相应问题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经济的进步带来的是城乡优化的融合,在城乡经济发展推进的过程中,核心理念是保证城市的发展带动整体农业以及农村的发展,实现基本的城镇化道路,从而顺利助推城乡一体化模式的建立。该文从目前我国土地管理现状出发,对整体创新化的土地管理模式进行了集中的阐释,旨在提升相关部门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行为。

【关键词】 创新 农村土地管理 城乡经济 发展

经济发展和土地管理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不仅互相促进,也产生了相互制约的情况,相关人员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分析,才能顺利推动土地管理对于城乡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

一、土地管理现状

土地对于农民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世代坚守的生活资源,也是供给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因此,相应的土地管理制度对于农民来说,就是最基本的权益保障。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主要是对土地的产权进行基本的归属划分,对土地的基本规划进行安排、对土地的政府性征用进行标注以及对集体用地流转项目进行制度的规范。虽然农业是我国的发展强项,但是由于城乡二元化基础制度的制约,土地市场的基本发展模式并不是非常健全,在整体的土地利用效率方面还存在相应的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土地的高效处理和使用还没有比较清晰的社会认知,土地的管理制度在平衡城乡差距以及基本土地管理方面的实用价值还不是非常健全。

尤其是农村盛行的产权制在基本主体方面的模糊导致整体发展呈现出制度的弊端,并且也拉大了城乡之间发展的距离,产权的不稳定,造成了农业基础的动荡,对于城乡一体化建立也失去了助推的作用。整体产权制度的模糊,使各个基础部门之间对于土地的管理产生了分歧,因为正规市场的建立滞后,导致隐形交易频生,也引发了众多的土地纠纷。另外由于土地基础规划的混乱,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建立有效的土地基础规划,没有了有效的管理也就谈不上规模的控制和建立了。相关部门对于土地管理的空间布局缺乏正确的实际调查,造成了农民对于土地的基础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模式产生了混淆,整体农村的土地管理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最主要的就是由于目前农村的土地征收制度过于强硬,导致农民的基本权益受到伤害,没有了农民从本质上的支持,土地的基础管理更是难上加难[1]。

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策略分析

对于土地管理制度来说,最基本的就在于基础的项目规划和实践。相关人员要对基础的土地管理制度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总结,建立完善的设计体系,才能保证土地管理制度发挥最大的时效性。在农村建立土地管理制度以来,相应的管控对象和内容非常复杂,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而且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和最大化的显示农村土地所有权以及基本的财产权益维护[2]。相关工作机构要想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集中的项目优化,要保证对产权制度、规划制度、征收制度以及流转制度进行基本的项目优化。

1、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之产权制度创新

从整个村域的角度对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分析的话,土地所有权改革是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促进农村整体经济和制度优化的根本,而从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的话,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就是农用地的基本承包经营权以及宅基地使用权限的改革。对于农村的土地改革来说,产权制度的革新是一项繁杂的工程,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对政策进行细致化的研究,也要对基础农民的生活情态进行分析。首先就是要将基本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明确的落实和归属,进行有效的监管和使用。另外,要赋予村委会基本的转让权力,相关工作人员秉承权利平等的法治理念推动集体建设有序地进入市场,从而保证有效助推城乡土地市场模式的建立,以及从根本上优化土地的基础配用效率。

2、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之规划制度创新

对于土地规划制度的创新,需要相关人员给予必要的重视,在基本创新模式建立过程中要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和土地资源管理的优化融合。管理人员要保证制度的建立基础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且要对基础性的制度功能以及结构进行创新,从根本上保证相应制度在改善后能实现协调化的运转。在制度的创新过程中,一定要从基本的农村实际出发,进行改革模式的不断试炼,充分进行规划性的政策整改,保证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在制度进行基本创新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手段的新颖,而是要对基本的行政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进行深化落实,促进相关利益链条的均衡发展,保证法律对其最根本的制约职能。另外,要从发展的角度进行基本的土地规划,转变相应的规划理念,形成有效的促进模式,保证规划制度能有效助力经济的长足发展。

3、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之征收制度创新

城乡一体化的建立从根本上助推了征收制度的发展,要保证制度的合理化创新就需要对整体的城镇化进程进行有效的分析。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土地征用的基础范围进行有效的规划,对盈利性单位以及非盈利性单位进行必要的审计和控制,保证土地征收具有最根本的针对性。对于征收补偿模式的改进也是重要的工作环节,要对农民进行合理化的补偿才能为农民有效融入社会提供基础的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土地的配置资源问题进行创新式的思考,积极拓展多元化的配置机制,推进城镇一体化模式的有效发展。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意识上推翻原有的征收概念,以城镇化发展为基准进行制度的集中优化和创新。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土地管理制度的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农民的积极配合。相关人员要从经济发展和农民基本权益出发,集中优化相应的土地管理模式,转变基本的管理理念,针对相应的土地管理问题强化基础的监督力度,真正助力城乡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档案管理;管理模式;创新

教学档案涉及面广,包括教学岗位的各个方面,全程记录教学过程,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同时,教学档案的来源也非常广泛。创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可以促进教学水平及质量的提升,满足社会特别是校内师生的需求。目前,如何创新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已成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面临的新机遇

1.高校不断地提升自身规范化办学水平

高校科学管理意识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强,内部管理和教学评价的水平以及规范化的办学水平也不断提升,这为科学开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及体制方面的保障和支持。近年来,持续开展的高等教学评估工作也对规范化的办学效果起到了巩固作用,同时使得教学档案建设得到了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也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2.高校逐步认识到教学档案和管理人员的重要性

教学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教学管理中,对教学过程的各方面都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教学档案得到有效的反映。同时,教学档案也一直促进着教师责任心的提升、科学意识的增强、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同时,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随着高校政策的倾斜及档案意识的增强而不断得到提高。

3.高校着力推进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逐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技术难以满足现实需求,高校投入更多的人力与资金在档案管理模式现代化及创新上。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实现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网络化、自动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档案管理工作,如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归档和传输等工作中,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得到了极大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必须尽快实现教学档案系统的电子化,构建教学档案管理平台,使教学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夯实高校长远发展及提升质量的基础。

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创新策略分析

1.创新教学档案管理思路,从始至终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教学档案管理中,单纯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会使管理变得机械,同时教学档案管理建设的真正目的也渐渐被忽视。因而,在创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过程中,首先应创新教学档案管理思路,将以人为本理念深入贯穿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始终。在建设教学档案过程中,要鼓励一线的师生参与进来,并积极肯定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动参与到完善档案材料的工作中。

2.创新教学档案管理技术,推动教学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1)加快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的数字化。教学档案涉及到的管理单位和部门较多,内容范围也非常广泛,突显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周期性和分散性特点。传统教学档案工作以手工操作为主,对纸质比较依赖,故要想收集完整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因此,加快高校教学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的信息化,促进档案内容的数字化,充分运用如多媒体扫描仪、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教学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的工作量,提升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加快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教学档案管理发展呈现信息化水平低的特点,不仅不能够对教学管理活动进行准确记录,更无法满足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应该创新教学档案管理技术,推进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体而言,应做到: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订档案信息化方案并分析其可行性,组织校内调研并讨论制订相关实施方案,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价并做出选择,制订实施方案的计划并加以实施。

(3)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网络。时代在进步,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逐步构建起现代化的教学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其一,建立教学档案管理的收集和整理网络。其二,实现校园网与教学档案管理资源整合。其三,丰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

3.进一步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教学档案管理职责

档案管理作为一种动态的存在形式,必须重视其与教学管理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高校档案管理制度,保障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档案管理制度必須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依据制定,内容应涉及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职责单位、主要职责内容、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等内容。此外,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有助于保障高校档案管理制度的顺利施行。

参考文献:

[1]褚丽娜.浅谈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模式[J].兰台世界,2014(S1):147.

[2]武玲娥.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初探——以宁夏大学政法学院为例[J].山西档案,2014(3):96-98.

[3]彭红梅.浅谈高校档案管理模式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4(2):173.

企业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研究 篇7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服务模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 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我们已经迈进了信息网络化的新时代。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同时, 也随之出现了很多不协调的问题, 例如我们的档案部, 作为各种信息资源保存库, 它们似乎并未跟上我们时代发展的脚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档案部门都有的共同缺陷是: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不到位、对信息的处理方法比较复杂甚至相当一部分档案室还在用人工手动操作。对此, 我们发现我们国家的档案信息管理部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譬如说对于档案的信息收集容易遗失、处理信息的效率不高、档案管理的开发速度相对较慢, 面对这种现状, 我们的档案管理急需用新理念作为引导, 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前进。

一、企业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在日常对企业档案的管理过程中, 我们的企业管理部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 企业领导对档案管理部门重视度不够。管理层为了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 往往采取精简企业机构的方式, 当精简机构的风波来临时, 我们的档案管理部门成为企业领导首先列入机构精简的考虑部门;其次, 档案管理部门没有运用先进科学的方法管理档案, 传统的管理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档案的管理需求。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建设中越来越深入, 电子版的档案逐步替代了纸质版, 然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无法有效的对电子文件进行收集、保管, 造成档案资料的缺失。尽管企业在对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信息化改革, 可是针对性很差。不只是系统的运作, 改革既浪费了金钱又花了时间且没有成效。因此, 档案管理要想有新的突破, 迫使企业领导班子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将新的管理模式运用到档案管理中来。

二、档案管理创新

企业对于档案的管理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进行管理创新, 来适应整个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调整其人才、业务结构以及技术的比例, 大胆的将知识创新用于档案服务, 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 档案的信息资源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

1. 管理思路方面的创新

在现代化的今天, 我们的科学技术作为企业生产的第一生产力, 运用创新的手段才能使得科学技术得以生存。现代社会科技发达, 信息网络发展迅猛, 对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说来, 科技创新对企业管理的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思路方面的创新要求我们的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领导者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充电, 首先在思维上保持新理念。不能墨守成规, 对企业管理如果一成不变, 那么这样的企业将会变得死气沉沉, 迟早会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

2. 档案管理机制方面的创新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让我们懂得, 一切事物要透过其现象去看到它的本质, 我们要善于把握住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规律及其发展的特点。对于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 工作者也不能违背新时代的规律, 让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并建立起一个安全有效的运行机制。我们的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绩效考核, 通过这样的制度来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 还需要健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让企业的每位员工明白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对档案管理人员实行明确责任制度, 在制度的引领下使企业员工通过竞争上岗、能者生存, 让企业里面的“千里马“被伯乐发掘。企业要尊重人才, 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和表彰, 对员工创新的成果进行及时评比, 并且给予奖励。通过这些企业管理的措施能够有效的激发档案管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档案管理技术方面的创新

企业管理需要借助现代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在档案管理上, 一定要摆脱长期以来沿用的传统手工查找的管理方式, 借用高效的信息技术进行档案信息检索和编辑。这样不仅仅会节省大量的时间, 还可以成倍加大信息录入和输出量, 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能建立起一个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 方便日常工作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查找。

三、档案服务模式及创新

1. 建立完整的网站服务体系

自从电子系统运用到档案工作中来, 企业的档案维护者可以在内网中创建新网站进行档案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同时, 用自己的网站去与政府的网站进行接入, 极度的提高了资源网站上档案信息的检索效率。

2. 建立起档案电子文档中心

纸质的档案我们一般将其归档保存, 电子文档也一样, 它具备着纸质文档无法替代的优点, 建立起企业自己的文档库, 专门存放电子文件,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一些文档设置密码, 可以起到很好的文档保密效果, 防止电子文档被随意的打开传阅。

3. 进行整合资源, 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二十一世纪时信息的时代, 如何搜集有效的关键信息, 将文献资料最大限度储存, 是我们企业档案管理部门普片面临的问题。对此, 我们必须建立起一系列的制度流程, 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方式, 建立起一个拥有高度整合的信息管理系统, 将庞大繁杂的企业档案信息有条不紊的输入进信息库, 切实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

四、结束语

建立健全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先进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也是企业与时俱进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企业管理层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加强对企业档案管理的改革, 那么档案管理的工作将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建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 .2012 (07)

[2]巩颖勤.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8 (07)

[3]刘静.新时期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 .2005 (07)

[4]宋淑芳.档案管理创新是发展档案事业的重要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 (17)

基于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策略的研究 篇8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策略,分析研究

人事档案记录具有真实性、动态性、机密性的特点, 是各级组织考察、了解和正确使用人员的重要依据。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新的时期暴露出新的问题, 这也促进了学界对人事档案管理关注度的提升, 本文从分析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 提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策略, 以推进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一、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 思想上不重视档案及档案管理

随着经济体制和人才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 人才流动不断加快。但与此同时, 劳动者和档案管理单位对档案的思想观念和重视程度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根本的转变。部分劳动者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 档案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效用, 不关注自己档案的保管情况;管理单位认为档案管理工作简单重复、不及时进行清档和检查工作, 档案管理随意、拖沓, 没有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思想上的不重视, 导致现实中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很难根除。

(二) 行政上人事档案管理职能交叉、缺少配合

我国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具有“多头”、分散的特点, 参加主管人事档案的社会组织就有组织、人事、劳动、人才交流中心、社区等部门, 隶属混乱, 管理及其分散。人事档案管理传统上隶属于党委、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 一般不在各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之内, 虽然人事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职能上存在交叉性, 但是工作上却缺少必要的配合, 造成了档案管理部门职能的虚化。

(三) 管理上制度不健全、缺乏专职管理人员

由于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实际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 档案立卷不规范, 案卷质量不高。有的档案材料内容前后不一致;有的用纸规格不一致;还有的档案材料短缺或者归类错误。第二, 没有建立平时立卷和信息收集制度。平时不立卷和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收集利用会导致人事档案资料不全, 进而影响到干部、职工或者学生的考核、晋升、学习等事项。第三, 缺乏专职管理人员。目前,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或者一岗多职, 由于忙于其他业务, 档案管理工作兼而不顾, 造成档案管理即使有良好的制度也得不到贯彻执行。越来越复杂的档案管理工作, 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低素质、兼职、易变动的人员很难适应档案管理工作。

(四) 模式上电子档案和计算机管理技术应用还不成熟

现行人事档案管理多为纸制档案,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人事档案事业的发展, 纸制的档案存在不方便携带、易丢失、恢复难度大等问题, 不利于人事档案的科学管理。新兴的电子档案和采用计算机技术的人事档案管理中心由于人员、制度等方面的原因, 应用还不是很成熟, 还存在与纸制档案的对接认证等问题。

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 思想上要提高认识和重视程度

在新形势下, 包括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更新观念, 提高对人事档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应该提高对档案的认识程度, 增强档案是人员管理基石的观念, 只有把人事档案管好用好, 才能够更好的管理和使用人才。单位要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配备专职人员、专业设备, 规范有序进行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 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倡奉献精神, 积极探索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 行政上要科学分类管理, 密切加强配合

根据个体身份的不同, 国家公务员的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建立并管理;企事业单位由专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设置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学生档案则由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其余身份人员档案, 由政府档案管理部门设置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在人才流动, 档案需要交接、流转时, 各部门通力协作, 积极配合, 为相关人员积极做好服务。

(三) 管理上要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是基础, 制度是保障。只有设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 才能够做好人事档案管理这一严肃性的工作。要建立平时立卷和信息收集制度, 建立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网络, 任命收集联络员, 明确收集范围和要求, 保证人事档案材料内容充实;要建立信息鉴别归档制度, 明确鉴别的内容和归档的要求, 及时按质归档, 时时查漏补缺, 避免出现错误归档和漏档;要建立保管保密制度, 减少人为因素对人事信息的损坏, 保证人事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建立查阅制度, 明确人事档案的查阅流程和方法, 保证当事人既能及时合理使用, 又不会纂改档案。让人事档案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四) 模式上要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信息化和现代化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必经之路。信息化要求人事档案管理积极应用先进科技成果和管理方法, 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使用计算机对人事档案进行辅助管理, 加快制作电子档案步伐。现代化与信息化相辅相成, 要求进一步促进人事档案的数字化, 加快建立相关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开发, 建设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网络。

参考文献

[1]史双磊, 王春燕.试析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J].办公室业务, 2012, (08) :45-46.

[2]秦伟强.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刍议[J].现代商业, 2013, (05) :23-25.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研究 篇9

1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1 档案管理条件很差

主要是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因为其本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因此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 所以导致在资金投入方面比较少。事业单位中很多高级领导对档案管理的概念与认识不是很清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不能客观地为事业单位创造直接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工作中头脑一热就重视此项工作, 只有三分钟热度, 所以导致此项工作开展得不是很顺利, 进而越来越衰弱。久而久之, 管理条件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存放档案的库房比较简陋, 同时还有其他物品堆放, 现场管理混乱不堪。另外,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重视, 工作中不够认真, 有的管理工作人员甚至认为档案管理就是对自己所在单位及其他部门的资料进行一个简单的保管。因此, 工作中管理手段不够科学与完善, 进而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实际上, 这项工作除了细致以外, 还比较烦琐, 它是事业单位的重点核心内容, 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创造的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不论是事业单位的高级领导还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都要重视此项工作, 看清并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对这项工作增加资金投入, 使其管理条件提高;管理人员工作中要抱着积极的工作心态和工作热情, 不要造成重要档案信息的遗漏与丢失。

1.2 缺少专业的管理业务人员

从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 有很多管理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 更缺少专业的管理技能, 甚至对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些工作环节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误区。由于管理人员工作业务素质低, 最终导致很多信息资料被遗失、丢弃。另外, 有的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缺乏, 甚至泄露机密等现象存在。可见, 由于管理人员业务整体素质低下最终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得不是很顺利。近几年来, 事业单位逐步开始对自身的人事制度进行改革, 通过对管理人员的认真考核, 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对于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部分操作流程不够熟悉、对档案管理工作意识较差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严重处理。

2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管理决策

2.1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并提高对此项工作的意识

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 档案管理工作极其重要。它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核心部分, 其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整体管理工作的好坏。因此, 事业单位要想取得良好的档案管理成果, 必须要重视此项工作发挥的重要性。加强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意识并提高重视度, 针对档案管理体制中涉及的一些管理工作一定要认真执行并落实, 同时要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档案管理保管条件, 大力增加专业人才使用, 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 更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职业道德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才能使此项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2.2 强化档案管理制度完善、统一并执行到位

现今, 事业单位要想取得好的发展管理成果, 除了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之外, 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也很重要, 档案管理制度不是一张白纸, 中看不中用, 只有建立完善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对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帮助。档案管理制度要认真落实并执行到位, 加强各项规范和管理工作的执行, 对于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更要认真执行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并执行到位, 才能取得可喜可贺的成果。

2.3 加强档案的保密工作

在档案管理工作环节中, 做好档案保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尤其是对于事业单位来讲, 做好档案保密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在进行档案存档的同时, 对于外界保管环境也要做好, 例如, 门窗要加固好, 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看护, 要禁止任何无关紧要的人员进入档案管理区, 要防止不法分子潜入, 但是对于管理人员的办公室要和存放档案室分开, 要确保任何一个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不断加强, 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了解泄密的后果以及要承担的责任。

2.4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档案管理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 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 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 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 提高计算机技术和能力。同时, 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树立档案管理意识, 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 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另外, 提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地位和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

3 结语

由此可见, 一个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事业单位是核心命脉。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的核心重点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稳定地发展, 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最优化。在现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中, 事业单位更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对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找出创新的决策, 工作中要以创新的管理模式尽量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最大价值。该文只是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研究进行了几点简短的试论与分析, 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创新建议由于字符的限制没有一一提出, 希望在今后的文章描述中, 有更多的人士参与进来进行补充。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只有更加完善才会跟上社会主义发展、事业单位发展的步伐, 才会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孙凤玲.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改革探讨[J].改革与开放, 2012 (4) :6-7.

[2]马召秀, 孙华.基层单位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几点建议[J].管理观察, 2009 (11) :18.

[3]韩馨叶.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9) :217-218.

[4]朱慧伟.探索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J].黑河学刊, 2013 (2) :158-159.

高校资金创新管理研究 篇10

一、 高校资金管理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对高校资金管理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多,但由于高校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使用范围较窄,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分析高校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安全性、合规性等方面做出相应研究。许春燕(2009)以某大学管理层在基建中的受贿案为例, 思考了目前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缺陷, 提出高校应当建立完备的资金预警制度及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以确保高校的资金安全。方爱平、尹谷良(2008)针对部分高校中存在的“小金库”、挪用公款等情况 ,提出了通过有效轮岗、落实岗位责任制等, 以降低资金风险,保证高校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张衍群(2012)阐述了目前高校资金存在管理分散、引入缺乏计划性、使用缺乏监督等问题,提出要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完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等多项切实有效的措施。詹御涛、童吟(2011)从零余额账户的角度出发,探索“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对资金管理的影响,并对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研究可知,多数学者都是针对高校资金安全以及资金管理的合规性方面进行研究。同时,也有部分学者从创新性的角度,探索高校资金管理未来新的发展方向。徐爱兰(2006)提出,高校资金运营需要在观念、组织和技术上进行创新。高校需要从“账房型”财务向“理财型”财务方向发展, 更好地使高校资金达到保值增值, 各个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资金运营的规模和风险承受能力, 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 以增加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学校收入。廖新来(2011)认为,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银行存款账户只是发挥了其支付的功能, 而没有发挥存款“利滚利”的投资功能。高校应当积极地将部分闲置资金转存定期存款,以发挥高校银行存款投资功能,提高存款的收益。

二、 现有的高校资金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流动性过剩 ,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传统的高校资金管理强调的是资金的安全性, 因此高校的财务人员往往倾向于在活期账户上留下大量的现金以应付可能的支付。众所周知,活期存款的利率非常低,依据现行央行基准利率,远低于同期各定期存款的年利率,过分追求流动性将造成高校资金的存款收益低下。高校的资金收入呈现季节性变化,而支出波动则较为平稳,这就使得高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账面上留存有大量的闲置资金, 这些资金若一直留存于活期账户中, 其产生的利息数量相当有限,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资金使用的规划性不强

现行高校资金管理往往倾向于保证流动性而忽视资金收益,同时,高校资金的筹划和使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使得现行高校资金使用缺乏规划性。尽管目前高校实行的是预算管理制度, 但现有体制下预算资金的安排缺乏必要的论证过程,预算资金的使用缺乏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管理中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预算松弛, 并将很可能对整个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

(三)高校财务人员的理财和创新意识不强

高校的资金数额巨大,往往以亿计,其收益率若能略微提升,所能带来的资金数额增幅也相当可观。目前我国高校财务人员的理财与创新意识不强, 同时也缺少这方面的动力,对于高校资金增值方面兴趣不大,关注较少,从而影响了高校资金管理的节流工作。

三、 高校资金的创新管理

传统的高校资金管理主要停留在安全性和合规性上,对于高校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关注甚少。由于高校是非营利性组织,其资金的使用受到较大的限制,传统的股票、公司债券等投资是明文规定不允许的。而近年来银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不论是否保本,投入资金在到期之前无法提前收回,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高校资金也无法投资于理财产品。目前可行的资金管理方案主要是将高校闲置资金转存定期存款取得收益这种办法。

(一)利用定期存款等产品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 高校的闲置资金主要以活期存款的形式留存于高校各银行账户上, 众所周知, 活期存款的年收益率相当低,若能将一部分闲置资金转存定期存款,收益将得到成倍的提升。同时,由于高校的资金数量很大,留存于账户上的活期存款还可以享受到协定存款利率, 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升资金的收益率。随着定期存款的期限延长,其年利率也在不断增长,但期限越长,资金的流动性越弱,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存款产品平衡资金流动性与收益性, 实现高校资金的创新管理,就是需要研究的重点。

(二)定期存款结构设计

每一个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其资金来源与开支事项等存在一定的共性。高校的资金开支在一年内波动较小,而高校资金收入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季节性波动。合理预计较大规模的收支来设计科学的定期存款的结构,有助于平衡资金流动性与收益性,从而有效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

1.定期期限和种类的确定。高校的资金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而现阶段财政拨款往往存在着很强的季节性,如每个季度初会下拨当季预算拨款,因此在1、4、7、10月份资金的存量较为宽裕,选择在这段时间存入定期存款较为合适。银行定期存款的种类较多,在实际的运用中,过多的存款种类会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不便于科学管理资金,同时存期越长,资金流动性越弱,越难以偿付可能到来的临时资金需求。一般而言,定期存款不宜超过一年,以笔者的财务工作经验来看,定期存款一般存入3个月,半年和一年,而半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较高且期限可控,可以作为主要存期实行。

2.合理利用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并非高校所有的资金都是闲置的,部分资金可能暂时不需要,但需要一两个月以内进行偿付,定期存款最低三个月起存,这类短期资金只能暂时留在账户上。高校的资金数量较大,符合协定存款的签订条件,因此高校可以和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协议,在规定的金额(一般为50万元)以上的余额享受协定存款的利率。高校的资金账户往往不止一个, 部分账户可能需要100200万元的短期资金周转 ,这时签订协定存款 ,意味着有50万元的资金只有0.35%(不固定)的利息,这样并不划算,在小额资金短期周转的时候,可以转存七天通知存款,七天通知的利率比协定存款稍高,同时其存期最短只有一个星期,较为灵活,可以用于短期资金的管理使用。

3.积极与各银行沟通 ,利用政策提升收益。现阶段 ,尽管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参照央行的基准利率执行, 但由于各银行内部的政策不尽相同, 在一些定期存款产品上也有细微的差别,例如,在七天通知存款上,银行一般以每七天作为一个计息期, 部分银行在支取日不足七天的按照活期处理, 而另外一部分银行则是只要超过七日便全部按照七天通知存款利息处理。这点差别虽然细微,但在存款基数较大时利息差还是比较可观的,例如,高校于1月1日存入七天通知存款1 000万元,1月13日支取该笔存款,则依据不同的计算方法,按照当时利率利息差额可达1 667元。由此可见,由于高校资金数额较大,研究不同银行的存款政策可带来可观的存款收益。

4.准确预测大额资金走向 ,优化存款结构。活期存款最大的优点就是其资金流动性很好, 当有需要时就可以立即支用。定期存款尽管利率较高,其较差流动性往往很难应付未来的收支, 较为理想的状况是每隔一段时间存入一笔定期存款, 并调整定期存款的存入时间和到期时间, 长此以往,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笔定期存款到期以应付可能的支出,在保证收益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资金的流动性。

5.留足备用资金 ,保证资金流动性。高校目前处于较为稳定的环境中,其大额日常收支可以准确预测,但为了应付临时的大额支出,保持适当过剩的流动性是必须的。高校的资金管理是建立在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之上的, 在需要资金支付时定期存款也能变现, 但提前支取利息为活期利息,损失较大,在日常资金管理中留足备用资金以应付临时大额支付相当必要。

(三)高校推行资金管理的收益分析

直观上来看, 将资金留存于活期账户和转存定期存款的收益率存在较大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能够产生多大的资金效益?笔者依据某大学的存款结构为例,分析同为1亿元银行存款,经过转存定期存款实际收益与原收益进行对比。

1.C’与C为应用资金管理前后银行存款本金 ,假设均为10 000万元(1亿元,单位为万元,下同,)。即:C=C’=100 000

2.参照某大学的存款结构 ,将C做如下划分 ,活期存款C0=50,协定存款C1=1 450,七天通知存款C2=500,三个月定期存款C3=1 000,六个月定期存款C4=1 500,一年期定期存款C5=5 000,则:

C=C0+C1+C2+C3+C4+C5

3. 依据存款类型的不同 ,in表示每一笔存款的年利率,dn表示存期,Cn×dn/360表示每一笔存款日均额度。为了便于计算,取dn/360=1,即满足每一笔定期存款在到期的时候立即本金转存,不存在提前支取情况,存期跨过整个年度,一年按照360日计算。在实际的评估中,dn的值可以准确计算,基于上述假设,1亿元资金完全以活存款形式的收益率为:R/=C×i0×d1/360=35。然后根据收益率公式、基准利率计算出收益和收益差额。

由上述计算可知,经过转存定期存款,优化资金结构,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同为1亿元的资金,未转存定期存款的资金年收益为35万元,转存之后的收益提升为225.85万元,增幅5.4倍。由此可见,基于高校的庞大的资金池,科学优化资金管理方法,为学校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

四、 高校资金管理未来展望

由上述分析可知,由于高校的资金基数大、大额收支可以准确预测,科学地管理高校资金,能够为学校带来可观的资金使用效益。限于目前的政策,资金管理的创新只能停留在转存定期存款上,未来随着高校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变化,高校资金管理将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依然是最关键的注意点

不论是高校或是其他事业单位, 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必将是第一位的,资金不安全,或者无法偿付必需的支出,将影响高校日常的运营,资金管理便无从谈起,一切资金创新管理都要建立在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因此,不论资金管理发展创新到何处,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都是需要摆在首位的。

(二 )高校运营自主权提升 ,政策可能允许高校购入理财产品

目前高校受到多方面的监管, 其运营的自主性并不高,高校的资金运作受政策的限制较大,高校无法将资金投资于股票、公司债券及银行理财产品。有学者指出,随着高校运营自主性越发变强,高校正逐渐由非营利性组织向准营利性组织转变的趋势,未来的政策可能允许高校有限制地购入银行理财产品,高校的资金管理将越发走向自由和创新。

(三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 ,高校可择优存入定期存款

现阶段所有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参照央行的基准利率实行,而随着未来利率市场化之后,不同银行间的定期存款利率可能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下,高校财务人员可以分析不同银行的利率政策,选择合适的银行存入定期存款,以优化高校的存款结构,提升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方爱平,尹谷良.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与高校资金风险防范[J].教育管理,2008,(7).

[2] .张衍群.浅议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视野,2012,(6).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与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4] .徐爱兰.论高校资金运营的三大创新[J].事业财会,2006,(6).

上一篇:调度集控系统下一篇:我国汽车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