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教与学

2024-07-25

网络环境教与学(精选十篇)

网络环境教与学 篇1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 我校实施数字校园发展规划, 分三个阶段建设校园局域网, 实现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硬件的逐步发展, 目前已经完成第二阶段的建设, 实现计算机、广播、电视、电话四网畅通, 计算机网络连接各处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 并接入国际互联网。我校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 探索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新方法。近年来学校举办各类信息技术培训班、专题讲座, 教师培训率达到100%, 学科多媒体电教率达到100%, 学生掌握电脑操作达到100%, 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出现了“老年教师学会用, 中年教师喜欢用, 青年教师争着用”的新局面。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 转变了教育观念, 增强了应用能力, 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探索

1. 认识教师在未来教育中的责任, 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网络的软硬件技术, 更要注意人的因素, 特别是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为教师才是网络教学最重要的“软件”。例如, 我作为信息技术的专职教师, 一直在思考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通过学习、研究、探索新的理论和教学模式, 我认为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教诲主义”的教学方法, 脱离实际, 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评价方式也较为落后。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研究的工具, 学生是新信息的主人。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应当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如在Front Page教学中, 我开始没有讲如何使用Front Page, 而是介绍了几个不同风格的网站, 分析它们的特点, 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 告诉他们使用Front Page应达到一个怎样的要求, 应当怎样利用多媒体技术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要求是内在的, 也是具体形象的, 体现了信息素养中如何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表达信息,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具体的操作技能, 教师应该只是简单介绍一下, 主要还是由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摸索掌握, 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和咨询。我布置的作业是建立班级网站或个人网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 有的边看菜单边试着操作, 有的仔细看help帮助, 有的翻阅教科书, 遇到问题或者几个同学商量或者问老师, 一个个充满个性和特点的作品“问世”了:有班级网站、歌曲网站、兵器知识网站等, 其精彩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料。

2.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使之成为网络教学的探索者、引导者。

教师是教育的先驱者、探索者。那么怎样让教师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呢?我校的做法是加强培训。网络环境对许多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特别是对中老年教师来说更加陌生。对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能力不高, 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这些严重阻碍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为此, 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抓好全校性的培训工作。近几年来, 我校连续举办了多领域、多层次的教师培训班:如与合川区教委、合川区教师进修校信息中心配合, 我校42位教师全员参加了计算机初级培训, 并且全部顺利取得了结业证;2010年8月前, 我校全体教师完成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且大部分教师也通过网络考试得以结业。学校校本培训多次开办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班, 学习Power Point、Authorware、Flash、网页制作等信息技术知识。 (2) 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他们有的参加了重庆市、合川区骨干教师培训, 有的参加“学科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培训, 现已成为我校信息化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中流砥柱”, 促进了全校教师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数字校园, 走向社会化大教育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中势头很猛的新方向, 也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在网络时代的新形式, 也将是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新高潮。我校数字校园设想以滚动模式发展, 已计划将网络连入每一间教室, 教师人手一机, 同时将校园局域网接入教师宿舍区, 使教师在家里也可以办公。另外着手建设教学资源库。我校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法, 一方面在市场上收集和购买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资料和软件, 如为教学装配了一整套的EDH多媒体备课系统、K12教育知识资源库、人教社的音像资源库、图书馆管理系统, 初步缓解了学校网络上资源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自己加强开发研究和积累, 学校鼓励师生在因特网上开辟个人网站, 制作学科课件, 在交流中不断积累资料, 届时接入校园网。

我相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数字校园的规划会一步步变成现实, 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校园必将在我校出现, 学校数字化学习将走进e时代, 走向社会化的大教育。

摘要:创设网络化环境, 畅通教育新渠道, 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探索, 也是实现学校教学质量及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和措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服务。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应用研究” 篇2

我最近参加了近一个多月的“国培计划”“教育技术”班的学习,感受颇深。最开始还以为又要跑到哪个省市区去学习,结果没想到足不出户就完成了全部模块的学习任务,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本次的学习。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与费用。这种新的学习的教学模式深深地吸引了我。当代的老师和学生正处于高速发展信息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的创新和变革,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教育创新和变革的突破口。我就在思考能不能把这种全新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搬到课堂上来呢?搬到课堂来后又怎样开展教学工作呢?以下就是我并结合我校的网络环境的一些浅短的看法:

一、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硬软件条件;

1、硬件条件;

近年来,我们学校的硬件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微机房、校园网的建设,以及Internet网络的大量应用,最近我校又成功创建“泸州市实验教学示范校”,在近三年内实现班班通,每个班配多媒体教学投影机,建设两间计算机网络教室,每间100台电脑。这样为实现网络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设备条件。

2、软件条件;

近三年学校将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创建学校“学科教学资源中心”,建设适合本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做到每个学科每个章节有课件、有教案、有试题,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随着internet网络的发展,特别是校校通工程和各校校园网的建成,使得网络中的教育资源变得非常丰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而且信息资源永远是开放的,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这些大量的教育资源为我们在网络环境下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施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课堂教学提供了环境。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随之转变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1、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在网络上学习,学生自己主动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教师,只是教师的作用和以前不同了,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想做到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应该先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将自己在传统教学下的指挥者变成课件程序开发员、课程辅导员、网络技术服务员等。

2、优化网络环境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教与学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网络环境 信息

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网络自主学习环境的建设,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近年来教学研究者与实践者一直关注和探讨的话题。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再次提出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网络化教学为实施大学英语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本问主要致力于通过教学实践来探讨网络环境下“导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以期整合教师导学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教与学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内容包括制定实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考核办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各种认知策略;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发展及主动营造学习环境,学会利用学习的社会性资源能力;探索创建学生大学英语综介应用能力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新模式等。根据教学大纲,比较、选定和大纲规定相适应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渠道。结合新大纲、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筛选、优化形成多渠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其中包括: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学习者应能根据自己或他人的要求,制定近期或远期的外语学习计划和目标。制定目标时,学习者对自己的外语水平要有个准确的估计。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会使确定的目标难以实现或极易达到,这都会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确定学习内容的能力。学习者应能够根据自己的英语学习基础除英语教材外,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材料,并且能够辨别材料的优缺点。选用介适的学习方法的能力。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因每个人的认知风格、学习策略、文化背景等差异而小同,因此,学习者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判别其学习方法是否适用,并以总结;学习的时间、地点及进度的能力学习者应能够选择并识别适介自己学习的学习环境,有效地确保学习时间,调节和控制学习的进度。评估学习成果的能力。自我评估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者应能够对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做出一个正确的自我评判,并能监控进步的过程。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中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介的方式。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二、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观念与角色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观念的转变主要是:由改变“教”到改变“学”的转变,由学习工具到学习环境的转变,由课内向课外的转变。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知识的绝对权威和信息的唯一来源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教师的主要工作由传统的讲授

变为学生学习资源的设计、准备者和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帮助者。教师仅是“教”的角色,也是“探索”、“学”的角色。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学会计划、组织、管理、评价自己的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教学资源、设计学生自己学习方式,当学生有能力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时,教师的帮助可转向其他的方而。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水平,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三、“导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导学+自主学习”的教学重点是导学,强调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个性化教学与自主学习。教师发挥导学的作用,一方面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学习光盘和网络提供的各种资源,以任务为导向,有目的地白主搜索学习信息查找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可以反复进行语音再现的功能,适时地跟读模仿学习内容的录音资料来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训练听力,并针对自身的英语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并非是对学生学习的完全放任,适时、适度的管理干预非常必要。因此,教师导学的职责还包括准确把握自主学习的度,帮助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半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计算机无法替代的面对面指导、检查、答疑及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反馈。

四、自主学习外语的网络环境:实用性、研究性、创新性的学习方式

学校必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结介学校硬件和基础条件,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生动的课外多媒体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外大量、高频率地接触外语,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日常实践紧密结介起来,从而提高外语学习的质量。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外多媒体语言学习环境。外语教学应倡导学生的个型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化发展。要学好并掌握外语知识,仅靠课堂的有限时间远远不够,还需要课外大量的积累、实践,功夫在课外加强学生外语听说能力及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此可见,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使网络技术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如何创建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情感交流,如何有效地监控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非形式化如何促进网络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何利用网络教学系统来提高和加强口语等问题都是目前网络环境下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蒙佐德.基于潜在个性的教学[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人民教育编辑部.走向理想课堂—新课程基本理念与基本问题透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探索 篇4

身处网络时代教师与学生, 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需求, 复习——授课——巩固——测验的教学理念缺乏多元化发展要求。在传统教学方式中, 坚持以教师为中心, 将学生放到一个被动的位置, 一方面来说, 的确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 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展。随着网络在学校中的普及, 部分教师仍处于基础课件演示的阶段, 对于网络教学的利用率不够, 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 但是追究其本质仍然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 忽略了学生的地位。

因此, 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之下, 首先要提高网络教学的意识和利用率。借助网络强大的知识储备, 促进学生对于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有效的将网络技术、教学大纲、传统教学中适用于当前学生能够接受的部分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二、网络时代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 教师一直是处于课堂主体地位的, 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课后练习乃至测验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无形中忽略了原本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的角色。因此在网络时代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有针对性的将教师的地位进行弱化, 从教师的观念中, 深化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地位的意识, 同时认识到, 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领导者、主宰者转变为设计者、引导者。将教师的主要工作放到课前, 在备课环节中, 提高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整理的比重, 减少课堂演讲或提问的环节。将主动权放到学生手中, 让其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方式、科研方式, 并能够根据他们自身的长处或者说兴趣, 开展值日老师的活动, 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参与与否, 自由的选择讲课内容。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主动的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或兴趣所在。

如此一来, 网络环境之下, 弱化教师的职能,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形成网络时代新型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1. 情景创设提高兴趣

网络环境下, 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情景创设, 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 将原本生涩难懂的内容, 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在物理课中, 无论学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还是线圈的电流防线, 原本只能纯粹的以教师的表达或者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但是现在可以通过视频或画面的形式, 进行情景设置。找到学生难懂的地方进行详细的演示。通过网络化教学资源进行特殊教学。让学生找到问题, 并能够提出问题。如此一来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提问, 找到问题所在, 从而加深印象, 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2. 自主探索网上交流

网络是一个特殊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学生往往高于教师, 学生可以很快的进入状态, 从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和知识。相对于图书馆查资料去问教师的方式, 他们更愿意选择网络, 从网络上获得知识解答, 从网络上获得题型分析。

根据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实现进行网络资源库的建立, 并不限制学生的上网次数, 鼓励其通过网络访问资源库, 解答疑惑。另一方面,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 学生有的时候会拒绝直接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解惑。这样一来, 学生可以将问题通过网络的形式向教师寻求答案。同时, 根据各自的掌握程度和认知能力来选择课外阅读或学习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扩大知识层面, 丰富知识储备。

3. 打破传统努力创新

既然我们已经发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发展, 那么我们就必须敢于打破传统, 敢于创新。在网络环境下, 教学需要的是多样化、数字化, 而不是拘泥于课本知识, 或者是中考必考题型开展的题海战术, 学生需要的是平等自由的对话, 需要的是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

比如在学习函数相关知识的时候, , 从教学内容的编排上, 要以函数的变形和推导为演示内容, 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 以直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什么是函数, 函数的运算该如何进行。同时可以在学生中采取隐形分层的教学形式,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主动性、自律性、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实现隐形分层的教学目标。以网络为课后练习的主要途径, 根据分层类型, 向同学们发送不同的课后练习题, 在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情况下, 以满足学生现有知识量的前提下,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同学发展, 实现全面提高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吸取经验, 从网络教学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将传统与现代进行有机结合, 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善不合理的教学模式, 促进新型师生关系建立,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发展。转变教师陈旧观念, 深化教育改革, 确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都是通过借助网络环境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而做出的努力。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网络的普及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覆盖到各大院校, 校园网、局域网的建立, 促使学校进入多元化教育时代。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教与学是网络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本文就网络环境下教与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网络环境,教育与学习,多元化,数字化

参考文献

[1]韩雪峰.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管理者, 2013.

[2]贾维明.浅析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安全[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3]杨富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4]刘俊生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的领域与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 2015.

[5]王灵.信息化教育科研方法——发挥技术工具的威力[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3.

网络环境教与学 篇5

一、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

1、网络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性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这样明显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张扬学生的个性。

2、网络课堂突出教学交互性

网络课堂不是简单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而是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它提供了多种教学互动方式,包括学生与教师交互、与课程内容交互、与媒体交互、与学习伙伴交互,还可以随时随地提问、留言。这样,既能够对学习状况即时诊断和评价,也使学习活动生动活泼。

3、网络课堂便于教学针对性

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的超大容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认知水平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而认知水平超常的学生可以直接学习新知识,每个人都可能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4、网络课堂促进学习主动性

传统课堂突出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学策略上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被动接受训练,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缺乏积极进取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在网络课堂环境下,学生面对大量的交互性强的资源,必须根据教学目标主动寻求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网络课堂整合信息技术工具性

传统教学中也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主要停留在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课件扩大课堂容量,增强直观性等层面。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看得见,摸不着,只能“望机兴叹”,甚至增加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而网络课堂环境下,电脑、网络、投影等工具成为学生认知的常规工具。信息技术和读、写、算一样,成为学习各科知识的基本技能。这样,学生不必专门学习,就可在不经意中熟悉信息技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信息素养。

二、网络课堂的几种教学模式

我们在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中,注重充分发挥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通过学习吸收他人的成果和自己的研究实践,试图建构合理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1、网络探究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以下主要特点: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如角色扮演),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构建信息体系。一项探究式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专心程度、较高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一种比较成熟的做法是教师预先设计好WebQuest(网络探究)学案,上课时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探索。什么是WebQuest呢?其创使人伯尼道奇认为“是一种以探究为取向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所接触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都来自因特网”。WebQuest由六个基本模块组成: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反思。它使学生参与到一个真实主题或问题的探究中,目的是促进学生建构能力的发展。WebQuest为真实问题的探究提供了脚手架,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的目的,通过指定的的网络资源,回答预先提出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2、师生互动式

新的课程理念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它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网络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和软件平台。在学生机房安装网络教室软件(如苏亚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可以在课堂上方便地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播教学,也可以请某个学生进行网络示范,或者是转播某个学生的屏幕。当然,还可通过师生对讲、分组学习、在线讨论、上交作业等方式来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另外,在网络教室里学生还可通过电子举手、电子抢答来与教师交流,教师也可通过网络遥控辅导,或在学生不知晓的情况下对学生屏幕进行监视。

教学活动中,除了用到网络教室软件以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信息,或通过QQ或MSN进行即时通讯。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申请免费的电子邮件,如雅虎电邮;还可申请免费的即时通讯软件,如微软的MSN、朗玛公司的UC。如果条件允许,也可申请收费的QQ。

3、协作学习式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由于特定的学习目的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独立发展,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协作,既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所设置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问题发表看法,又要在解决同一学习问题时彼此交互与合作,以达到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在利用WebQuest学习的过程中,通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工程师、科学家、教师等),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他们必须加强协作。如果某一人(如工程师)没能完成任务,就意味着这个小组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另一种常见的协作模式就是通过网络提供的BBS或在线讨论交流观点,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这种模式即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异步进行。一般课堂上的讨论往往由网络教室软件提供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集体讨论或分组讨论。如果只是少数学生(如:两三个)之间的协作,还可以通过互发网络短消息来完成。

4、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教学的总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任务,学生通过对具体任务的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使用最广泛。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通常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后再提出一些难度适当的任务,如在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时,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计算机硬件的最新资料,包括一些最新产品的图片。最后让学生根据网络资料和报价,自已组装一台计算机。

在网络课堂上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很容易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能很好地发挥好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的作用,过去的“满堂灌”一下子就不存在了,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5、分层辅导式

现在的教学班,学生人数一般比较多,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在网络课堂环境下,教师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平台,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式教学,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可通过电子举手提问要求老师进行个别化辅导,教师也可通过与学生在线对讲或直接遥控某个学生的屏幕来帮助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提问的学生和教师参与进来,其它的学生则独立学习。教师还可根据学习的基础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小组的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小组进行分层教学。当教师与一组有需求的学生交流时,这一部分学生会认真地参与;而另一些小组则可开展组内的学习活动。

6、问题研究式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所谓问题研究教学模式一般是针对学生非结构化的思想、观点的形成,引导学生去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问题研究教学模式一般采用以下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

(2)提供相关的详细的网络信息材料。

(3)提供解决问题的一些提示。由于网络课堂可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在网页上创设不同的问题和链接(这些链接既可链接到学习网站内部,也可链接到网站外部)。当然,链接应该足够多,以帮助学生根据需要寻找自己的答案。

问题研究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突出在研究中学习的过程。由于这种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研究表明:处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学生,尤其是当他们的兴致集中于有一定趣味的学习内容时,他们会情绪高涨、思路清晰,处理信息的速度也显著提高。这说明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对网络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思

网络课堂教学优势明显,但作为新生事物,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1、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其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

信息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使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过去在传统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面对新的信息技术感到十分茫然。由此产生两种倾向:或者花大量的精力在繁纷复杂的信息技术中探密,成为技术的奴隶;或者干脆排斥现代信息技术,固守老的一套。这些都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学校要尽可能消除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神秘感,要精选教学急需的实用的信息技术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尽快将教师引进门,形成良好的技术更新氛围。

2、应精选网络资源,减少海量信息带来的信息困扰。

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互联网每天新增网页超过300万页。网上过多的信息大大超过了师生可接受的程度。面对洪水般的信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会产生无形的压迫感和疲惫感。对信息的筛选、处理变得越来越困难,学生认知的过程极有可能变为机械查询的过程,再一次沦为机器的奴隶。因此,教师要学会有目的地查寻信息,同时要为学生的学习精选网络资源。

3、应加强对网络课堂学习过程的控制,减少网络迷航。

网络教学多采用非线性超文本方式组织,这使得学生学习随意性很大。另外,网页上的广告和一些透人的信息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尽管教师不断教育学生,要求学生自觉控制学习行为,但当无关刺激的强度和新异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候,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还是会转移学习的注意力,偏离预期的学习目标,使学习过程最终失去教师的控制。因此加强网络课堂学习过程的引导与控制,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关键。

4、应重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减少网络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孤独和无助感。

网络课堂的交互一般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容易忽视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脱离现实生活。处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面对多姿多彩的屏幕,完全可以忘记周围现实的生活环境。失去老师亲身辅导和同学亲身协作的学生,当回到现实中的时候,往往会有陌生的感觉。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将变得困难。遇到现实中的问题,难免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因此,网络教学不能全部取代现行教学,学生在机器上学习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而且应更加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5、应努力强化网络课堂教学对学生各科学业成绩的支持。

利用网络教学的初衷,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但在现实中发现,利用网络课堂教学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但语、数、外等其它学科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信息技术精通的学生也就是其他学科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把大量的精力花在了信息技术本身上,也可能是网络环境下的思维模式和传统教学中的思维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小学数学教与学网络共享平台的应用 篇6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教育资源;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61-02

2014年9月,滨州市滨城区教育局设立全区“教与学网络共享平台”,为滨城区全体师生提供了统一的网络学习环境。“教与学网络共享平台”的推广使用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将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该平台是滨城区中小学公共教学、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全区各中小学各学科所有教师都积极进入平台,共同打造、共同维护,利用平台进行资源上传、资源共享;同时该平台也是面向中、小学生提供同步教学辅导、学生学习娱乐、名师辅导的好去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优质网路空间。平台的使用为专业教学资源库提供跨越时空的数字化管理与应用,大大促进了滨城区教育的高速发展,成效显著,逐步形成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体系。笔者根据所任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简要谈一谈“教与学网络共享平台”的应用情况。

1 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在新课改、新教育的环境熏陶下,教师对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已不再陌生,但这些前卫的理念在教师的课堂中化作实际教学行为去灵活运用,却让好多教师感到有很大难度,无从下手,这是不少教师在课改中感觉到头疼的问题。滨城区教育局以优秀教师的优秀经验为基础,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支撑,创建了“教与学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了优秀教师经验的全体共享,引领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优质化、规范化,从而较好解决了理论与实践之间难以结合的困境,加速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程。

为了统一规范管理,滨城区教育局专门进行了各校平台管理人员专题培训,这些管理员在本校又组织了全校学科教师培训,培训教师如何操作“教与学网络共享平台”,如何将自己设计的相关教育教学资源正确上传,以及如何维护平台的使用等。不同学科确定由骨干教师成立的学科审核员,负责本学科所有任课教师资源上传和使用情况。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管理平台的操作技能,学习使用形式多样的媒体制作优质教育资源。

为规范管理,全区统一规定上传教学资源的要求,比如小学数学学科是这样规定的:备课以一个信息窗为单位,每个信息窗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实际设计课时数。备课任务承担者,该信息窗设计几课时,就要写出几课时的“教案”上传至平台,再根据“教案”设计出相应的课件。一个信息窗的课件,无论几课时,要收集在一个文件内,一次性上传。教学后,及时上传“教学反思”。文件命名和文本格式都统一要求,文中适当位置注明作者单位及姓名。上传资源时,按照网上的目录树上传至相应位置,以方便查找。同理,其他形式的教育资源也都规定了统一要求。

为做好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编制及上传工作,各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资源准备活动,如数学学科中心组集体备课活动,发挥集体智慧,编制学案,制作课件、微课、微视频、微作业、说课、教学计划、总结、教学反思、教育教学案例、试题、导学案、名师讲坛、活动策划等教学资源,积极上传供大家共享。大部分资源都是经各校一线教师收集和制作,针对性强,为教师的优质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师们深深受益。有不少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累累硕果,成了网络教学平台领路人。

2 学生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由于教与学平台研发时间较短,学生的平台比教师的平台起步要晚,学生平台应用还在初级摸索阶段,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开始先进行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的培训。学科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安排专题平台操作课,利用微机室的设备资源,让学生熟悉操作流程,掌握使用方法和技巧,共同设计平台栏目(如数学学科设计的栏目有“我的学习”“我的课程”“我的空间”“我的评价”等)。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后,在家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跟进进行交互学习,相应学科教师负责跟踪指导。学生学习平台的使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网络学习的空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逐步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整体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教学实力,推进学校进一步内涵发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是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求。探索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学习,使学习主体主动、独立学习,同时凸显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诸如“一刀切”“满堂灌”等教学行为,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和统一教学要求的矛盾,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几点体会

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更高标准、更严要求 上传的教育资源要想达到优秀高质,这就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充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同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熟练掌握授课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熟悉各媒体的制作特点和制作技巧,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恰当的媒体形式来制作。有些教育资源制作完成后,还要利用课堂实践,发现问题并反复推敲打磨修改,直至科学合理、恰到好处。另外,还要做好学生利用平台交互学习的管理工作,做到管理规范、科学引领,发挥学生潜能,张扬个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进行摸索和学习,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毅力,练就更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分工合作,确保资源生成高效优质 如果一位教师对一学期中所任学科的每个章节每个课时都进行资源制作并上传,精力和时间肯定达不到,会造成资源质量欠佳。为避免这种情况,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进行明确分工,根据章节或知识点的连贯性来分,各有侧重进行备课、搜集资料、整理、制作,这样保证了教师有充分的精力去创作、打磨,为制作出高质量的资源创造了条件。按照分工,个人教学资源制作完成后,根据资源特点,利用课堂教学或教研活动时间,同年级同学科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观摩、研讨、评价,找出存在问题,制作者进行第二次修改,有时一个环节需要多次打磨多次修改直至满意。众人拾柴火焰高,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大大提高教育资源的优质化程度,也能较快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科学共享,拒绝拿来主义 在平台上,有好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共享学习,也可以下载利用,的确给教师提供了学习的捷径,节省了时间。但不能图省事全盘照搬,因为有些教育资源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执教教师教学风格、学生学情、教学设施配备等因素都要考虑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利用,做到科学共享,拒绝拿来主义。另外,教师对自己以前形成的资源,如重复教学时,也不要完全拿来,要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打磨修改,做到精益求精,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

浅谈多媒体环境下的教与学 篇7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教学,学习方法

教学的研究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个重大课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许多环节。“教学”应包括“教”与“学”,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正是涵盖了教学的这两个方面,且揭示了教学的要求和成功的真谛,是教学的名训,是一条真理。

“教”,在学校主要是指老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主要是指学生要把老师教的东西,认真学会,融会贯通,以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

下面我谈一下关于教学方面的几个问题的看法和体会。

一、备课:

一个教师要把书教好,要教会学生,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备课是“讲授”这个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首先,要仔细阅读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根据教授对象认真思考,分析,确定重点和难点。其次要查阅其他教材和有关资料,了解对相同问题的阐述方法,以便更加深入浅出地讲明问题和根由,特别是重点,尤其是难点,一定要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听懂学会。第三,在认真阅读、研究教材和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有条有理,分清主次。讲课时,再辅以多媒体等好的教学手段,必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备课不仅是背书、备教材,还得要备人,备学生。就是要了解所教对象的思想,学习方法,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备课是教学必经的一个过程,不可或缺,只有备好课,才可能讲好课。“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磨刀不误砍柴工”。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二、讲课:

讲课是教学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1.注重教学方法,提高讲课艺术。教学方法是教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否把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能接受多少,是关系教学成效的问题,因此,每位教师都必须注重和认真考虑教学方法,适时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联系实际的讲课,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2.热情、耐心讲解,诲人不倦。热情、耐心讲解,多角度地阐述,解释,把问题讲清、讲透,以加强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要教好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知己知彼,方能据此运用良好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板书、多媒体、模型、图表、师生互动等,以因材施教。针对学生情况采用适宜的教法和手段,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将事倍功半,教学失败。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目前已普遍使用。它有许多优点,如直观、美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加深印象;它涵盖内容多、信息量大,易引起同学们兴趣。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省时、省力,受到师生欢迎,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但它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

1.教师讲课速度、节奏快,造成学生的思维滞后,记不上笔记。会影响学生对内容的吸收。

2.—些教师的课件制作,缺乏色彩,没有动画,是用幻灯片取代了板书,甚至将所讲内容的标题和内容全部放在屏幕上,不能吸引学生,造成听课者的无奈。

3.基于上述情况,教师虽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成照屏幕宣读,势必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听课兴趣,影响听课效果。

4.由于教师依靠多媒体课件上课,不再板书,也不再有吱体语言,失去了教师讲课的艺术感染力。

5.多媒体的使用使教师把很大精力花在制作课件上,虽然制作过程也是个学习过程,但毕竟教师不用再花大力气去记忆那些基本定律、公式、图形和结构,这势必会消弱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很多优点,但只是一种手段,绝非唯一,教学应辅助一些其他手段。

“学”,在学校是指学生。这不否认人人都要学,一生都要学。学生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知识,自然主要是专业知识。

“学”的方面。涉及到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智力高低和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

1、明确学习目的

学习,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无论是报效国家和人民,服务社会,报恩父母家庭、还是为将来个人幸福生活,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学习热情,持久的学习目的。

2、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好功课的最重要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要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作为大学生,要以自学为主,摒弃完全依靠老师的被动学习方法,逐步建立主动的学习方法,才能开拓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本人的潜力,才能迗到学知识,用知识,创新知识的境界。

网络环境教与学 篇8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 在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改革起到革命性的作用。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 教学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互动的方式、教研的方式、科研的方式、知识传播方式都产生重要影响。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三通两平台一提升”, 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对于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提升全员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重要作用。针对上述指导思想, 我校开展利用“三通两平台”资源, 对本校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质量和模式研究。

一、分析学生实际情况, 制定研究方案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个特殊群体正逐渐融入城市当中, 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部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社会文明的进程。

社会的信息化必定带动教育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要求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各个学科的学习效果。

我所任教的学校, 是一所因征地拆迁而兴建的公办学校。我校是合肥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学校现有九百多学生, 大部分是外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他们中包括外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外地市工作人员调入合肥高新区工作人员子女, 在本学区购买新建商品房的人员子女, 城乡结合部家庭子女。因务工人员生活节奏紧张, 知识阅历不是很高, 工作时间很紧, 与学校沟通不顺畅, 对子女学习成长过程的关心关爱就欠缺, 因此种种, 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就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责任,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多方位全面关爱每个学生, 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 健康快乐成长。

同时, 从学校的硬件条件来看, 学校初步构建了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环境, 教师每人一台电脑, 学生用电脑120台, 每个班都配有白板等班班通设备, 校园网络全覆盖。高新区数字化云平台的建设也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根据调查和分析, 我们研究并制定了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和资源:交互式白板, 多媒体网络机房, 高新区数字化云平台等, 充分发挥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采用多种方式, 师生互动互通,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的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白板技术的全面使用, 活跃了课堂, 提高了教学效率

电子白板强大的互动功能, 使得教师参与学生的探究、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变得流畅自然, 根据课堂实录随时进行教学设计修改并记录痕迹, 利于课堂小结、课堂回顾、教学反思, 更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

电子白板技术引入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加上畅言软件的丰富资源, 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 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白板功能及其技巧的使用, 使教学更精彩, 展示更流畅, 可设计多种学生直接参与的教学活动,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白板对动画、视频的随时暂停控制与标注使教师能够更加自主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弥补了很多课件交互性较差的缺陷。

电子白板的出现给师生交流构建了一个容易互动的平台,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达成了更多的交流沟通。使教与学互动成为常态化、自然化、高效化, 保证了教学的连贯性、紧凑性、实效性, 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校语文教师总结说, 白板的应用使得理解课文更加透彻, 指导朗读更加有效, 指导写字更加便利, 看图写话更加方便, 与文本互动更加直观, 指导写作更加时效。所以, 积极推广电子白板在各学科的全面使用, 让所有的学生均衡享用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资源, 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三、开放网络微机室,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明显

因为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家庭条件差异很大, 父母工作强度大时间紧, 家庭教育和对孩子关注度也有差异。所以, 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开放网络微机室, 并由我现场指导, 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放手大胆地让学生们操作, 原来接触电脑较少的学生, 不仅能自如上网查资料, 下载并加工资料, 还有创意地制作电子作品,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我抓住契机, 通过学校展板、网站和班级空间展示他们的作品。积极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区里和市里的电脑制作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绘画比赛等, 取得了不少的奖项, 并将各种获奖公布在校园橱窗及网站上, 让老师、家长、同学关注到他们的成绩和进步。以此成果推广到所有学生, 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显而易见的,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效果明显。

四、利用教育数字化云平台, 服务教与学效果显著

高新区数字化校园云平台和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 学科资源丰富, 是个交流学习的互动平台, 汇集了大量的资源信息, 满足了一线教师的需求, 成为研修管理的开放空间。含有教研平台、教学平台、资源空间、班级空间等板块。学科教师在信息化时代, 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成长, 带来的不仅是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 更将是一种民主、平等、对话、合作的新文化。

教学平台积极鼓励教师教有特色, 学有特长, 爱岗敬业。丰富的学科资料, 新课程资料、教案、课件等分类归档, 便于教师方便快捷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研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外课改理论知识和专业常识、教师课题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交流、教学评价以及多元的学生学业评价, 供教师学习、研究、借鉴和应用。将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还有公开发表的文章、论文推荐给教师阅读, 倡导教师不仅要作为学习者, 更要成为研究者。教学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互动的方式、教研的方式、科研的方式、知识传播方式都产生重要影响。对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产生积极作用。

班级空间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在老师的引领下, 师生共建共创。我和搭班的语文老师合作, 她一直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制作成报刊, 打印为班级刊物推广。我利用这一资源, 鼓励学生将作文发布到班级空间并配上优美的图片, 将活动照片发到相册里, 并和家长一起浏览班级文章并加以评价, 通过互动平台促进学生互相学习, 互相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 现在我班的学生基本会发博文、处理图片、审核文章、上传照片、撰写评价、互动留言。同学积极主动想去写文章、绘画、搞创作, 迫不及待要将作品与大家分享, 学生上网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不断有求知的疑问与我网上交流, 同时也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以自主、合作、互动、评价的方式, 积极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展现学生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和创新, 增强学生自信, 激发学生兴趣, 加强师生间交流与学习, 达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同时也见证着孩子的成长与蜕变。这项研究成果也值得推广。

五、研究成果及对今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思考

曾有人说:教师不应当追求一时的成功和陶醉, 而要像对待艺术品一样, 精雕细凿自己的每一项教育行为。当我作为高新区带头人,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时, 深感这是一种雕琢, 一种更深刻的创新。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值得教师的积极引导, 每个孩子的蜕变过程都值得教师的勇敢参与。当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进入大家的视线, 往往存在着阻力和种种不信任, 但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真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有趋势也有必要运用到现实的教学中, 而且势不可当。因此结合本校学生和硬件设施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积极的实践, 也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以此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学质量。

可喜的是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白板技术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三通两平台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创造了良好条件, 网络微机室的开放为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使用计算机的平台, 数字化云平台的运用使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变得更加清晰, 也更有利于教育工作者们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中的运用仍然任重而道远, 通过它取得的积极成果我们有目共睹。但是, 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究, 勇于创新, 不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为现代化、信息化、新型高效教学模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逐渐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内容。因此, 无论是城市的孩子, 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都应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在教与学中的积极应用。在这个过程中, 虽然面临着困难, 教师们仍在不断探索, 努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网络环境教与学 篇9

互联网下教与学究竟有何变化?在参加“一师一优课”的活动中,我教学了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和田的维吾尔人》。现在,我就以此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改变“篇”的教学,立体使用教材

早在九几年,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老师就提出了三个超越: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基于教师,超越教师。她指出:信息时代到来,课堂已经不是学习唯一的场所。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的确如此,人教版语文教材以主题编排的形式,将学生带入一个个不同的天地。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凸显了单元的学习重点。《课标》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要从“一篇教材”中解放出来,纵观“整组教材”“整本教材”,利用互联网,打通阅读教学课内和课外的界限,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基于以上思考,再细读《和田的维吾尔人》。它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中华民风民俗”这个主题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纵观整组课文,单元导语中有:“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而单元习作是这样要求的:“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课标》中也指出:“教师应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样读来,“如何以课文为载体,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找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点,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成为了本堂课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切入点。

于是,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课前学生自学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懂课文,积累语言,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并以课文为载体,查阅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拓宽学习空间。

2.课前借助网络平台自学微课《如何当好小导游》,完成进阶练习,让学生利用课文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借鉴文中的表达方法,初步学写导游词。

3.课堂学生通过反馈预学,进一步梳理文章脉络,读准生字新词。进而借助计算机,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困惑——如何妙用资料、巧用表达方法来丰富导游词。

4.合理利用互联网优势,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通过“说导游词”加强语文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这样,借助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立体化使用教材,将教学目标细化为课前目标与课中目标,用网络平台实现课前预学与课堂解惑的对接。再以学习活动——“争当导游”为主线,线上讨论引导,线下交流沟通,融合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最大化地提升了课堂效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改变“教”的理念,促进“学”的主动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就是“老师教,学生听”。“教”真的能把学生“教”会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探究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互联网”下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实现教师从“知识库”型向“指导师”型转化,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工具。在《和田的维吾尔人》这一课教学中,我是这样实践的:

1.借助网络平台,拓宽学习时空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课本”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互联网改变了这一现状。

借助网络,学生可以“移动学习”——在家里、在公交车上……随时随地。在本课教学前我借助班级QQ平台让学生学习微课《如何当好小导游》,根据“学习任务单”完成“进阶练习”。微课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将当好小导游的三个小妙招——“查找相关资料”“处理资料”“妙用表达方法”,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展现出来。可爱的卡通人物、幽默的语言极受学生欢迎。在自学微课的过程中,学生依据自身的需要调整学习的进度——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可“反复”看,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选择“暂停”,并查阅相关的资料,改变了传统课堂“跟着老师走”“老师拖着学生走”的现象。

借助网络完成进阶练习,既检测学生自学的效率,又有效拓宽学生学习的外延,让其在开放的课堂里自由畅游。两份进阶练习,“进阶练习一”以检测学生自学课文为主,如“我能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等。而“进阶练习二”则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如“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吗?请收集并整理好的资料(要求图文并茂)上传到班级QQ群。”通过网络,学生除了传统的文本资源以外,看到了“和田的维吾尔人”更为广阔的世界,变传统的“单一资源”为“多元资源”,大大拓展了课堂资源的空间。

2.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

QQ平台的建立,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将传统教学的“部分参与”变为“全体参与”。学生完成进阶练习并上传至班级QQ群共享,特别是“上传朗读录音并给予同学评价”的作业,极大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他们为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做足了准备。每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获得了参与讨论、呈现精彩和获得点评的机会。

而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他可以借助QQ群平台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如在完成进阶练习“根据微课要点,选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话题,结合查阅到的资料,写一段导游词”时,很多同学提出“处理资料”有困难。于是,QQ群的讨论记录被不断刷新。一人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在讨论中学生的见解不断推陈出新。传统课堂中师生的“单向交流”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而传统教学的“滞后反馈”变为“及时反馈”,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教师也洞悉了学情,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奠定了基础。

三、改变学习方式,线下合作促提高

课前通过与学生在QQ群的互动,老师洞察了学情,了解到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基本理清文章脉络,而在“如何利用资料,巧用表达方法,增强导游的趣味性”方面觉得比较困难。于是我在课堂引导学生重温微课重点,并组织学生点评导游词,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学习环境中突破了“如何利用资料,巧用表达方法,增强导游的趣味性”这个盲点。而在小组合作修改导游词时,继续进行语文实践,学生通过资源包查找到需要的资料,在小组讨论中渐渐明晰了如何处理资料、整合资料。在交流中,小组同学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在互帮互助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表达。而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在修改导游词之后,引导学生再次“争当小导游”,将导游词说出来,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效地实现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线上交流互动,线下合作引导。信息技术拓宽了学习时空,转变了学习方式,让学生接触到不一样的世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调整课堂结构指明了方向。在“互联网”时代,改变要从“信息技术”开始,从“教学理念”入手,重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实践,且行且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我的教与学 篇10

一、要想教好书就要多读、多听、多看

历史几乎是无所不包的, 要想教好中学历史课, 仅仅学习大学的相关课程是远远不够的, 仅仅依靠教科书和教参更是不够的, 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 不断地丰富自己, 只有多读书才能教好书。为此, 我不断地读书, 学习与历史有关的各方面知识, 专业的、普及的、中外的、不同观点的都有所涉猎。为学习和查阅方便, 我自费购买了二十四史、中国大百科全书、汉语大辞典、历史人物传记等书籍4000 多册, 我所收藏的专业书籍几乎比学校图书馆的还要多。我还曾长期订阅《历史教学》《环球时报》《科技日报》《奥秘》《文摘报》《报刊文摘》等报纸杂志。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 我不断学习提升, 追求教学严谨、精益求精, 是这些书籍和报纸杂志, 给了我知识、智慧和力量。可以说, 我为人师, 书为我师。

除了读书之外, 多听、多看, 也有助于自我提升。20 世纪80 年代, 市里曾请一些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 如北大侯仁之、社科院阎崇年、历史博物馆齐吉祥等先生, 我是从不缺席。老一辈特级教师时宗本、丁炳炎、朱尔澄、李秉国等老师有公开课, 我也积极参加, 既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也为自己找到了标杆在年轻的时候就立志要向老一辈教师那样, 做一名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平时有问题, 更是随时向同事们请教。在教学观念、教学技术上, 也要积极学习, 不断进取, 以适应学生不断发展的身心特点。我刚参加工作时, 学校经济条件有限, 我就自己学习用放大尺绘制教学地图, 自己刻蜡版, 学用手推印刷机和手摇印刷机印制试卷。再后来自费购买扫描仪、计算机、打印机来编辑教案和复习资料。购买多个数码相机、移动硬盘、DVD播放机、蓝光影碟机;搜集电子图书、历史有关音像资料 (今天我已经拥有24 块1.5T以上硬盘的影像资料, 近4000张光盘影视资料, 近2T的电子图书资料) , 学习使用相关的多媒体实用技术, 丰富我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努力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张驰有度的课堂节奏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教学中尽量联系国际、国内现实、联系学生关心、感兴趣的东西, 联系中外风土人情, 努力做到教有特色。

二、深入研究才能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是我几十年教学生涯的始终追求, 怎样才能做到精益求精呢?我的深切体会是学习—研究—再研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研究, 如历史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就大有可研究之处, 运用材料, 可以让学生分辨不同人物的观点、探究历史现象的原因、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向性、探索历史上的因果关系、比较印证不同的史料、分析现实与历史等。在教学中, 我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 有目的地选择和使用各类材料,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教学中, 对已有的材料我们不能拿来就用, 而是要尽可能地核对其出处, 并对照原文, 确保文字的准确性。我发现许多材料由于多次转载传抄, 讹误很多, 如果盲目地拿来就用, 很可能就会造成理解和运用的偏差。除了文字材料外, 数据资料对于学习历史也有很大作用, 这些资料背后往往蕴含着许多历史问题, 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数字资料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在教学中把零散的数据资料进行筛选和整合, 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讲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的统一大业》中“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节时, 如果按照教科书, 讲清1979年中国政府调整对台政策, 提出和平统一方针、“九二共识”、两岸三通等, 好像就完成教学任务了。但怎样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对台政策和重要意义呢?经过研究与思考, 我根据“中国台湾网”的数据整理出了一则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

大陆与台湾的经贸联系

1 9 7 9 年, 两岸贸易0 . 7 7 亿美元, 2008 年达到1292.17 亿美元, 其中台湾从大陆进口258.78 亿美元, 台湾在对大陆贸易中累计顺差3987.23 亿美元。到2009 年9 月底, 大陆批准的台资项目7.9万个, 累计吸引台资489.5亿美元。2002年起, 大陆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2 0 0 5 年起大陆成为台湾第三大进口市场。2012年从台湾进口1322亿美元, 出口台湾368亿美元。

学生阅读这则材料, 可以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1979年以来, 海峡两岸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得益于大陆对于台湾经济发展的支持。但是到此就止步, 就太浅显了。我们如果引导学生对这一材料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认知水平。以下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的内容。

同学们知道, 我们对美国、欧盟、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是顺差的。近几年我们的对外贸易每年都有上千亿美元的盈余, 但我们为什么对台贸易却出现这么大的逆差?难道我们有只能从台湾进口的商品吗?我们的用意何在?

我们每年从台湾主要进口电子产品、水果等农产品, 这些东西并非台湾所独有。大陆有意让台湾赚钱, 大陆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 数万家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 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 就使台湾经济紧密地与大陆联系在一起, 失去大陆市场, 台湾经济就难以生存。如果台独势力敢“独立”, 甭说大陆人民不会答应, 就是已经离不开大陆经济的台湾人民也不会答应。由此, 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 大陆对台湾的经济支持体现了国家的深谋远虑, 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相信, 海峡两岸终究会实现统一, 伟大的民族复兴一定会实现。

三、有血有肉的历史学生才会喜欢

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的重要前提,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应努力研究的内容。

今天的历史教科书, 受课程标准和课时的制约, 几乎像孔子作的《春秋》一样, 寓褒贬于字里行间, 具体情节性的东西很少, 学生学起来一点兴趣也没有。我在教学中是如何提高学生兴趣的呢?一是尽量增加一些历史的具体情节, 让历史变得有血有肉。如在讲到解放战争渡江战役时, 介绍曾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上将, 在渡江战役时是连指导员, 过江解放上海时, 带领三个战士穿插到敌军后方, 俘虏了700 多敌人, 并解决了敌人的一个师部, 获得团甲等战斗模范和华东人民英雄称号。二是介绍一些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书籍。如《世界五千年》《上下五千年》, 韩国大学教授李元馥编著的《漫画世界》系列丛书, 以适合青少年的语言、卡通漫画的形式, 生动介绍了英国、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 很值得一读。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周五百多年间列国争霸称雄的事迹, 对了解这段历史和学习许多成语典故的出处非常有帮助。台湾已故历史小说作家高阳所写的历史小说《慈禧全传》《胡雪岩全传》都形象生动, 对了解我国晚清历史有很大帮助。三是介绍一些有关历史的网站。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网、中国历史课程网、中国儒学网、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 鼓励学生在网上学习更多历史知识。

四、思想教育要渗透在教学之中

我认同这样的理念:教育, 首先是做人的教育, 其次才是知识的和能力的教育。历史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样做人。要让学生认识哪些是真善美, 哪些是假恶丑。我的做法是:做班主任时, 每学期对每个学生最少进行个别谈话两次, 了解学生的家庭、兴趣、爱好、志向,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家访, 每带一个班, 我都争取到学生家庭走访最少一次, 远在迁安的学生家庭, 我都去过, 这对了解学生, 有针对性地教育、帮助学生, 作用很大。我常常利用早自习、班会、自习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如什么是人的意志、品质、道德、修养, 怎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曾多次给不止一届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某学校的一位优秀学员, 四年学习成绩优秀, 毕业论文优秀, 在毕业前一个晚上, 偷偷在操场点起一支烟, 刚吸了一口, 就被院长发现, 因违反学校纪律, 被退回原籍, 军籍没有了, 大学毕业证没有了, 一支烟断送了一个人辉煌的前程。身为历史老师, 我还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渗透在每一节课上, 希望大家以史为鉴, 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 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在思想上受到启迪与教育。除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外, 每一届学生在毕业前, 在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讲述最重要的内容之时, 我强调的也并非如何识记考点, 而是如何做人。我希望他们在高中毕业前, 再一次明白面对自己的人生要做些什么。要永远热爱自己的祖国, 永远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父母;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 并为实现它进行持之以恒地努力;做一个正直的人, 永远不做有损人格和国格的事;努力培养自己的各项能力;珍视友谊, 慎重交友。很多学生毕业多年了, 相聚时还会提起我说过的关于做人的那些话, 让我深感欣慰, 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先成人后成材”的教学理念。

上一篇:excel报表系统下一篇:建构语文有效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