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新闻

2024-06-22

电台新闻(精选十篇)

电台新闻 篇1

一、广播电台的不足之处

广播电台在媒体形式中产生较早, 受众较多, 但是现在的电台在新闻的传播领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 没有明确的新闻理论

相当多的媒体工作人员在做新闻节目时, 没有明确的新闻理论概念, 不知道新闻对电台的重要作用, 没有从市场出发去考虑问题。

(二) 节目模式单调

有很多电台在做新闻节目时, 缺乏创新意识, 只是简单地利用固有的模式将新闻融入其中, 而且新闻内容的选择过于单一, 缺乏吸引力, 没有新鲜元素, 很难引起受众关注。

(三) 难以摆脱固有的新闻节目形式

电台一般都是采取播音员口头播报的方式来传播新闻, 很多时候新闻内容生硬严肃, 没有活力, 播音人员没有激情, 很难吸引听众收听。

二、电台新闻节目系统观念的培养

(一) 单期节目系统观念的培养

一期优秀的新闻节目并不是简单地将一些有关的新闻内容组合罗列起来, 而是要仔细分析各组新闻的内容和联系, 利用巧妙的方式将其联系起来, 这样才有可能受到受众的欢迎。这个过程就需要媒体编辑人员来完成。受众是新闻节目的消费者, 他们对节目感到满意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所以媒体人员在做新闻节目时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要, 从他们的心理出发, 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 认真筛选稿件, 将新闻内容中能够吸引观众的闪光点呈现出来。

(二) 一段时间内系统观念的培养

新闻节目有着很强的舆论作用, 但是这个作用也不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 它要求编辑人员在对新闻内容进行筛选时要认真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新闻具有时效性, 所以编辑人员在做节目时要注意对新闻事件的定期总结, 同时引导接下来的新闻节目, 让观众随时能够掌握整个新闻事件。比如说,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都有着自己的交际圈, 是不同交际圈里的一个个体, 但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中的一员, 正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才组成了整个庞大的社会。新闻节目也是这样, 某一个新闻事件也许只是一个大的新闻事件的一部分, 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新闻事件, 他们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 这就需要新闻节目编辑制作人员能够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把握事件的大体走向, 进行明确的新闻报道。要坚决避免出现方向错误和立场错误, 以及同一主题之间前后没有联系或者存在矛盾等等问题。

(三) 同一栏目不同档新闻系统观念的培养

在同一栏目中做不同档期的新闻节目, 这就要求不同的新闻内容要具备一定的相关性。这种新闻特性一直是编辑人员苦苦追寻的, 它不只是体现在新闻栏目上, 还体现在新闻内容中。受众在收看新闻时, 最理想的接收方式就是系统性的, 能按照新闻事件的条理来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消化。这就取决于编辑人员的新闻理念和编辑技术了。

三、电台新闻编辑如何培养系统观念

培养系统观念对电台新闻编辑人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笔者提出一些建议以对编辑人员系统观念的培养进行指导, 从而提升新闻节目的质量。

(一) 系列报道和联体报道

从不同发展时期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的不同角度的报道我们可以叫做系列报道。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至少两篇新闻稿件的采写, 而且在一个新闻栏目中播出的新闻我们称之为联体报道。这种报道可以与其他形式相结合, 增加对新闻事件的评论, 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 获得更多的收听率。

(二) 记者对现场采访采取巡回式报道

使用巡回式报道的方式一般只用在两种地方:当主题确定时, 需要电台采访记者在不同的线路上进行采访和报道, 比如说一些新闻事件相关人员的态度。当没有主题的时候, 新闻的选择权就交给了记者, 能否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就要看记者的本事了。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记者与编辑人员进行随时联系, 共同探讨, 更好地发掘新闻线索, 获得有价值的新闻。

(三) 优秀新闻栏目的设置

新闻栏目通常分为常用栏目和不常用栏目两种。常用栏目是播出时间较为固定的新闻栏目。而不在一定时间进行播出的新闻栏目就是不常用栏目。这两种新闻栏目的开设是由新闻舆论、内容多少和观众的需要来决定的。电台在进行栏目设置时,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针对新闻内容, 可以将它们分为重要新闻、简讯等形式;按照他们所属的不同类型, 也可分为经济新闻、政治新闻、科技新闻等形式。新闻工作人员根据受众对不同类型新闻的喜欢程度有选择性地重点播报一些新闻。

(四) 利用征文的方法来增强系统观念

针对当前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 有选择性地确定一些广大受众感兴趣的、有话可说的、有内容可写的主题来进行征文活动, 积极鼓励广大受众关心时事, 将自己对新闻事件的想法说出来, 提升他们的新闻思维。

参考文献

[1]王婷婷, 孙志伟.对媒介融合下新闻实务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闻界.2011 (08)

电台新闻稿 篇2

作为中国医药城人才服务的重要平台,今天上午,江苏省医药产业暨中国医药城2014年夏季大型人才交流会在药城会展中心举行。现场146家用人单位提供了5300多个岗位,不仅人才需求创历史新高,人才结构也更加专业化。来听本台记者郑剑云从现场发回的报道:【出成品,“药城招聘专业”,快检:140802YCZPZY】

上午9点,记者赶到现场时,已是人山人海。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百草堂药业、海王药业、桑缇亚生物等一大批重点药企的招聘摊位前,众多求职者排成长队。已经在外地工作的泰州籍小伙子帅成旺在阿斯利康的摊位前,认真地看着岗位要求:【出采访】

帅:今天这里有很多企业,选择的机会很多,希望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吧,离家比较近,工资更高一点,自己很方便。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由于当前中国医药城产业化步伐加快,无论是参会企业数还是提供的岗位数,都超出以往。岗位涉及生物技术、诊断试剂、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工程等70多个专业领域,尤其是医药企业基层一线的产业化岗位,如设备维修、医药仓储、操作工的需求就超过了2000个。桑缇亚(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启动化妆品、食品(保健品)生产线建设,预计2014年9月建成投产,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收到了50多份简历,这让一直在现场招兵买马的公司总经理苏孙培很意外:【出采访】

苏:这一次招聘的部分,我们除了人员的资料搜集以外,我们会进行训练,我们的技术传承,会在这个地方落实下来。

对医药产业而言,人才已经不是企业的人力成本,而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资本,无论是新建企业的人才储备,还是投产企业的“求贤若渴”,在中国医药城加快产业化的同时,每季一次的药城人才交流会作为我省为数不多的专业化人才市场也日渐常态化,本次交流会虽然在暑期,不过,进场求职人数达到

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约

人。在现场参观的江苏省人社厅市场处处长朱广联表示:【出采访】

论如何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 篇3

关键词:新闻采编;采编技巧;广播节目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广播传媒工作除了是在制作节目之外,同样的也是在扩展听众群体的过程。严格来说广播传媒就是在通过社会的关注度来衡量优势的,市场竞争力其实就是对受众的影响力,受众越多,竞争力就越大。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传媒受众群体也渐渐从大众传媒转向了如今的互联网单一受众,人们只要坐在电脑前便可以得到需要的新闻资料,新闻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个性化和专业化,从而更增加了广播传媒的竞争压力。

所以,在现今如此激烈的传媒竞争态势下,广播新闻采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作为一位合格的节目主持人和记者也应当积极的参与到新闻节目的制作当中去,一起对节目涉及到的内容如采访、编辑等进行策划。下面通过几点具体的措施来探讨新闻采编的技巧。

1.注意具有针对性的节目策划

要做好广播新闻采编工作,就要首先注意到它的针对性。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新闻节目所面向的受众群体都包括什么类型,有什么样的特点,听众都倾向于收听哪一类的事情,最关心社会哪一方面,抓住听众的情感需求等,在进行采编工作时,尽可能从听众的角度思考,

用听众更容易接受的形式更准确地诠释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然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从听众角度出发实际并不容易,这就需要采编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新闻工作者理智敏锐的思维之外,还要贴近群众的生活,深入了解听众对哪一类事件更感兴趣,更关注什么方向的动态,更能接受传媒以什么样的情感角度去传达事件等,只有在了解并熟知这些的基础上,才能制作出更易被听众接受的新闻节目。在进行新闻采编工作中,还可以以时间为卖点,这也等同新闻传媒所要求具有的实效性。即能够及时地发现事件,并能够果断准确地对周遭环境进行人、事、物的及时分析判,理智判断出在此时间中人们关注的新闻素材,采取预测新闻策划。

2.善于观察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不会自己跑到眼前让我们报道,所以善于寻找并发现新闻线索是提取新闻的最佳途径。通过新闻线索,发现新闻素材,了解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新闻事件,甚至是找到即将发生的新闻素材。通过实践可以知道,优秀的广播新闻节目基本都是先发现并掌握住新闻线索,而后再进一步展开采访素材到后期制作一系列步骤完成的,所以,作为起步掌握新闻线索直接影响着后期的新闻节目采编工作,是整个新闻采编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3.如何找准切入点

从听众的角度调查了解,播放的信息要与实际相结合,要报道一些让听众能听到看到自己关心的、想知道想了解的事情。各个不同职位的人所关注的事情也不一样,城市和乡村的节目也大有不同。所以记者在采编时一定要掌握得当。比如说:县级台的主要听众对象是农牧民,所以要报道一些语言简洁、让人通俗易懂的新闻。因此,不能用较简单的方式来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要以农牧民本身为切入点,多报道他们身边的人、事,采撷新鲜活泼、真实可感的生产、生活实例,以小见大,才会较好地达到宣传政策的目的。

4.准确把握采访主题和基调

记者要报道好现场,首先必须驾驭现场,并且迅速驾驭。何谓驾驭?就是记者要对现场全盘在胸,心中有数,充分取得采访报道的自主性。记者只有迅速驾驭现场,才能抓到高质量的报道,也才能在新闻竞争中取胜,而不至于因行动迟缓造成时过境迁,或者影响到新闻的价值。如何驾驭?从实践经验看,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4.1 要做好前期的采访准备工作

包括前期的新闻策划、采访准备和到达事件现场的调查。如果不是突发事件,还可以提前对采访对象作一个详细的了解,以便做到采访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且让采访对象来精神愿意谈。

4.2 观察分析现场

到达现场后,要尽快地访问有关知情人,观察分析现场,看看现场有哪些特殊因素,场面和环境怎样,活动的大体安排,估计会出现什么新情况。

4.3 要构思整个报道的框架结构

包括报道的主题与基调、重点采访对象、表达现场特点和气氛的场景,以及如何开头、结尾、如何掌握采访的进程,保证话题跟得上,不漏掉有特色有价值的内容等等。

5.营造采访的情感氛围,丰富深化采访内容

在进行采访时,采访对象不仅要面对记者、面对话筒,甚至还有围观的人群,采访对象往往紧张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要想采拍到真实、自然的人物活动和人物谈话,特别是要想让采访对象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内心深处的话表达出来,记者的确需要动动脑筋,采取一些办法。

5.1 记者要带着感情去采访,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

我国著名记者华山在总结自己的采访经验时说:“采访的最大本领就是无论如何要叫采访对象开口说话。”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求我们要带着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态度、浓厚的兴趣去采访。只要记者从外表到眼神和神态上都能以真诚赢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他们就会感到记者是自己人,双方也就有了融洽的情感氛围。这样采访就能够顺利地进行了。

5.2 要善于从提问中“挖宝”,让采访对象愿意讲

融洽的情感氛围为采访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记者能否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有价值的材料,能否把对方心灵深处的“宝藏”开采出来,那就要求记者在设计问题时要下一番功夫。实践表明,只要记着善于提问,问到点子上,采访对象就会来精神愿意谈,就会讲出实质性的内容。这样采访的内容就会更丰富、更有说服力、更能打动听众。

6.采编流程需严格谨慎

随着广播的不断发展,采编流程也逐渐被重视。抛去以往的流程模式,很显然经审核的稿件由各部门在不同时间段播放的模式在现在已不适用。播出模式必须要实现“短”新闻“短”,所以采编流程必须要有全新的模式,要求记者、编辑、播音人员等相互合作,这些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编辑能力、简短编辑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需要不断地编辑和审稿流程。采编流程的改革也不是朝夕的事,是需要不断的探索与改进的。

6.1节目中融入情感

任何节目都是在协作下完成成的,是不可能单独完成的。节目主持人要不断积极了解采访和编辑的过程,一方面,使采编与自己所要播讲的将结合,要为自己的波将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参与,更能详细的了解所要播讲的事情的缘由及事件的内在含义,能够提前调整好的自己的情绪。播音时必须播音员要能让听众感觉得事件的真实感人性,并不是要纯粹的感情宣泄,必须要掌握好抒发情感的“度”,用发自内心的笑容去感染听众。

6.2具备良好的主持功底

节目的播放质量也受到播音乐以及主持人等各方面能力的影响。主持人需要具备良好的主持功底,与听众交流的时候要在语言上把握自如,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必须要具备精湛的主持技巧和表现从容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丁仁义. 构建新闻采编信息网络的安全平台. 中国传媒科技,2009(2):54—55.

[2] 陈晓兵. 构建高质量广播电视采编播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32—33.

[3] 梁帆,解永利. 听众结构与音乐广播. 视听界,2009(5):87—88.

[4] 苏凯乐. 城市民生新闻的采编原则.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9(10):56—57.

办好地方电台新闻节目 篇4

近年来, 巴彦电台在新闻节目改革中就大胆破除了地域界限, 不仅报道国内新闻, 而且报道国际新闻, 在服务好地方的同时, 更加注重可听性, 满足听众了解国内国际大事的需要。在我们20分钟的新闻中, 前10分钟主要报道县内新闻, 后10分钟报道国内国际新闻。我们还设计了早六点到早八点120分钟的新闻大板块, 提出了“给我120分钟, 还你整个世界”的口号。在这一新闻大板块里, 既有以消息类内容为主的《巴彦新闻早报》, 也有深度报道栏目《今日播报》, 还有汇集各地媒体精华的《媒体精华》, 六点三十分还转播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以集中密集的新闻信息冲击听众的听觉, 给听众奉献品种齐全、色香味俱佳的新闻大餐。

新闻没有地域、空间的限制, 树立大新闻的观念, 不仅指在新闻节目的设计、内容的构成、节目的编排等方面要大气, 而且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采编播人员对新闻的理解要大气, 视野要开阔。当今社会,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世界融合的步伐在加快, 世界各地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新思维会很快传到各个角落, 对当地产生影响。同样, 地方上出现的新鲜事也会对外地产生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新闻从业人员要树立大新闻的观念, 立足地方、放眼全国、放眼世界, 站在全局的高度, 从地方的角度出发, 采写、选择、编辑新闻, 这样的新闻才大气, 才有个性, 也才有可听性。

破除自我封闭因循守旧的观念, 强化“第一时间”意识, 树立起大联合的观念。如今, 传媒数量越来越多, 传播手段丰富多彩, 各种信息涉及的地域越来越广阔, 领域越来越宽泛, 这就要求我们办广播节目必须强调要让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重要新闻。过去我们常常强调的是独家新闻, 是指别的媒体没有报道的新闻事件我们报了出去, 并且是自己记者采写的, 而现在, 独家新闻的概念应以播发时间去衡量, 只要在当地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刊发出去, 这一媒体就在当地播发了独家新闻, 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改变以往只注重自采稿件, 只强调播发本地新闻的做法, 树立“海纳百川, 汇媒体之精华, 扬广播之优势”的观念, 实行媒体交融联合、“拿来主义”的做法, 要善于发展同其他媒体的协作关系, 善于发挥和利用网络资源, 借助各种传媒的力量, 延伸自己的触角、发挥独特优势、壮大广播力量。巴彦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改革、新闻节目的设计策划上强化了“第一时间”的意识, 把主档新闻的位置前移。地方电台一般都把7点新闻作为主档新闻来办, 正好在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之后, 这次我们把6点新闻也作为主档新闻来办, 时间上在中央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之前, 这样许多新闻我们都可以抢在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之前播发, 与中央台争抢“第一时间”, 满足本地听众先知为快的要求。主档新闻的前移还有另外一种考虑, 经过我们的调查, 特别是在春夏秋季节, 6点新闻的收听率更高, 所以主档新闻的前移也是为了满足听众的需要。

破除只重内容不重形式的观念, 力求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以往我们办新闻节目, 往往只注重新闻的内容, 努力在新闻内容上求新、求活、求精, 而对整档新闻的包装缺乏重视, 在越来越重视包装的今天, 对新闻节目进行精美的包装, 在追求内容鲜活的同时力求形式完美, 追求新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可以使听众在获得信息的同时, 得到美的听觉享受, 增强新闻节目的可听性和吸引力。例如, 《今日播报》节目, 这是一档以百姓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新闻类专题节目, 在栏目策划初期, 就拟定了统一的形式, 即以主持人片头介绍、节目内容、主持人片尾点评这种常见的形式贯穿下来, 节目内容的形式则以现场混声加解说词和采访为主, 这种形式比较符合新闻类专题节目的收听习惯, 但鉴于县级台栏目少和丰富性欠缺的情况,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我觉得应视具体情况适当进行形式上的一些改变, 比如可以采用访谈形式, 县级台的资料收集无法和上级台相比, 在这样的情况下, 选题很好但缺乏第一现场资料的题材就可以灵活地采用访谈形式。我们巴彦电台对《巴彦新闻早报》节目从头到尾进行了精心的包装, 我们还对《巴彦新闻早报》提要进行垫乐播出, 以节奏紧凑的音乐做背景播出新闻提要, 形式新鲜活泼、节奏感强, 体现了广播新闻短平快的特点, 也容易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在节目中, 本埠新闻、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之间用几秒钟的音乐间隔开, 节目最后再对新闻提要进行垫乐回顾, 这样新闻节目的头、中、尾全部进行了包装, 成为完整的一体, 这样包装的新闻节目节奏感更强, 节目中的活跃因素更多、可听性更强。包装起到了美化节目、增强可听性、更加吸引听众的良好效果。■

新闻电台工作人员求职信 篇5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找工作对于我们说已越来越近,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求职信吧。你知道求职信要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闻电台工作人员求职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求职信!我是XX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欣闻贵台诚招工作人员,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和对媒体这个职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

我热爱策划,热衷于传媒事业。在我心中,每一次的策划都像充满生命力的婴儿;每一次的组织都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每一次的表演都想一个充满激情的青年。

在大学的这4年里,我一直以“扎实、稳进、创新”来鞭策自己。为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弥补专业的局限性,我自学了有关传媒学、播音主持、媒介经营等实用知识。如:《播音主持艺术》、《大众传媒经济学》、《中国电视收视年鉴》等。自学了视屏制作与剪切、图像的处理等实用软件。从小钢琴,培养了一定的艺术修养。主动找外校老师学习舞台设计,并学习各种舞蹈,如:瑜伽、肚皮舞、健美操。能策划、主持各种节目、活动。

在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重要的。沉着自信、勤奋努力、活泼开朗、上进心强、责任心强、灵活性高是我性格的真实写照;在挫折与困难中培养自己的独立坚强的个性;崇尚实干,不断追求完善;善于换位思考,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健康地生活方式。

步入21世纪的中国,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对大批优秀人才的需求,使就业面临严峻的考验,作为一名有志的年轻人,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贵台战线上的新生力量,更愿意在媒体领域奉献一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相信,在老一辈的鼓励和帮助下,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人!

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我非常乐意接受贵台对本人能力的考察,期待着能为成为贵台的一名工作人员!若承蒙赏识,请及时与我联系,恭盼回音。

最后,衷心祝愿贵台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此致

电台新闻 篇6

俄罗斯独立广播基金会总经理纳塔丽娅·布拉索娃对不久前举办的俄罗斯地区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展播的结果进行分析后说,目前新闻工作者还不能制作出有质量的新闻分析节目,因为他们还不具备这样的素质。

莫斯科交通台地区播出部主任安德烈布部金认为,新闻广播不会出现突破,因为广大听众根本就不对莫斯科回声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感兴趣,所以莫斯科回声电台就经常播出有关医药和房地产的节目。从广播电台的节目政策来说,应该寻求音乐节目和新闻节目的理想平衡,大多数的莫斯科商业音乐台正是这样做的。

城市电台新闻评论节目问题初探 篇7

在城市电台新闻评论节目中, 主要存在着负面评论数量过多、网络评论引用过多、本地新闻评论过少、节目创作人员过少等问题, 下文针对于城市电台新闻评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1.负面评论数量过多

通过对近几年的城市电台新闻评论节目调查研究, 其中各个城市电台负面新闻的评论数量已经占有总数量的94%以上。从这一现象能分析出, 一般的从节目开始播出的时候, 负面新闻评论就会接二连三的收到。导致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 有的主持人为了能更好的吸引观众, 具有刻意迎合的偏激的心理, 其主要还是电台新闻节目的创作人员没有较宽的视野, 导致对电台新闻评论节目理解的过于的狭隘, 进而不利于城市电台新闻评论节目的良好发展。

2.网络评论引用过多

由于现今的网络发展比较快, 大多数的信息都是通过互联网来传播的, 电台新闻也是如此。随着互联网逐渐接触报纸、电视、广播等各个媒体领域之后, 信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尤其是电台新闻节目更是经常使用互联网传播, 观众更是有着直观的效果, 当然, 在主播进行电台新闻评论时, 大多也都是引用其他媒体的信息进行评价观点的, 但是, 往往就连对信息所阐述的评论观点都是从他处引用过来的, 电台新闻比较讲究的是收听率, 而如果经常应用他处的媒体信息和媒体评论, 没有自主创新意识, 会对电台新闻媒体收视率带来严重的影响。

3.本地新闻评论过少

在很多的城市电台新闻评论中, 不再追求对本地的新闻评价, 渐渐的伸展到了世界上的重大新闻, 只要是听众关心的, 都会通过他们的电台新闻评论节目进行播出, 以获得更好的收视率。但是, 也有很多的电台新闻评论节目, 可能过多的关注国家新闻, 而忽视的本地的新闻评论。

4.节目创作人员过少

根据近几年对电台新闻评论节目的工作人员数量的分析, 大多数的电台新闻评论节目创作人员明显过少。电台新闻评论节目以收听率为根本, 而要想提高电台的收听率就要有着独家信息, 以及独家评论观点, 这都是需要电台新闻评论节目组的创作人员来完成的, 而现今有很多的电台新闻评论节目的创作工作人员极少, 有的甚至是编辑和主持人都是一个人来完成, 这样严重影响了电台新闻评论的创作观点以及电台的收听率。

解决措施

1.全面的辩证节目信息, 对听众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电台新闻评论节目的播放, 主要是为广大群众传播一种正确的观点, 正面的影响。这需要创作人员以及电台新闻评论节目的其他工作人员, 在工作中要对节目信息用辩证的方法, 全面分析节目信息, 因为电台新闻评论节目注重的是引导能力, 要起到引导听众的目的, 所以, 在创作评论观点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不能对问题的绝对化和片面化, 在此过程中, 社会是需要舆论监督的, 而听众更是需要正面的激励。

2.多创作独家评论观点

现在大多数的电台新闻评论节目的工作人员在评论观点上, 都使用现有的成果。有很多的电台新闻评论节目播出的信息以及评论观点, 都是引用与互联网的, 在这里还需要电台新闻评论节目的工作人员要做到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资源, 不能全面的引用互联网资源, 尤其是评论观点上, 要有自己的评论观点。可能节目信息很难收集, 多引用互联网也是可以的, 但是, 信息评论观点都实属个人观点, 如果连个人观点上都还引用互联网上的, 那这个电台新闻评论节目根本没起到一点作用, 根本没有对广大听众负责, 听众追寻的是评论观点的结果和方向, 不想看到被多家电台媒体无限复制的观点, 这会让听众大感失望, 甚至对电台新闻评论观点也失去了应有的信心。所以, 还是希望广大的电台新闻评论节目在评论观点上都使用独家的评论观点。

3.进行团队创作评论观点

电台新闻评论节目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是一个团队在合作。一档好的新闻评论节目, 其不仅需要内涵型、知识性、思想性的主持人, 还需要有全局视野、大局意识的工作人员, 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个优秀的创作班子和策划班子, 分析在什么样的场合, 使用什么样的信息, 创作什么样的观点, 起到得天独厚的效果。所以, 一支有智慧的团队是一档好的新闻评论节目必不可少的因素。

结束语

塑造电台新闻播音的艺术风格 篇8

一、亲和力———新闻播音艺术风格的灵魂

由于广播节目主持人主要是靠声音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来与听众交流的, 所以与听众建立感情联系就应该特别注意声音的语调以及感情的表现。广播新闻播音要规范, 形象要庄重大方, 这是一名新闻播音员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亲和力是新闻播音艺术风格的灵魂所在。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所作节目的性质和要求决定的, 过去在广播新闻类节目中, 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是态度鲜明、语言表达铿锵有力。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受众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新闻播音的节目要与时俱进, 在给人信任感的同时, 还应该表现出亲和力, 广播语言能被听众所接受, 让观众产生亲切感。而广播新闻播音中要做到有亲和力, 首先要调整心态, 在心理上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其次要做到心中有人, 将听众放在首要位置;三要语言流畅, 语调平和自然、中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亲和力是广播新闻播音艺术风格的灵魂。如滕是西方某电台的资深主持人, 其作为嘉宾参与云南广播电台《贫困与发展》节目时, 发现滕的思维比较敏锐, 提问题比较犀利, 往往一针见血, 体现了新闻节目主持人特有的素质, 而其在参与节目的过程当中一直保持着与听众和观念的亲和力不变。

二、庄重性———新闻播音艺术风格的主流

著名播音学专家张颂老师曾说:“播音不同于日常说话, 它有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的特点”。包括电台新闻机构在内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机构, 电台广播新闻是电视广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台新闻播音员是以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为主要工具在电波中进行播音创作的, 电台新闻播音员在播音实践中既要做到不流于呆板, 又要把握庄重的分寸。不以语言流利去哗众取宠, 流于形式, 又要让观众赏心悦目引起重视、受到感染, 真正做到不呆板的庄重、不轻浮的庄重, 始终保持有张力的庄重, 这才是电台新闻播音员今后努力的方向。传播学理论研究显示:人们倾向和最喜爱的仍是本地、本国的电台广播节目, 所以播音风格的定位首先必须与覆盖区域听众的实际需求相切合, 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亲民风格色彩。如2005年1月, 中国之声开播午夜谈话节目《神州夜航》, 向菲是主持人之一, 与其他谈话类型节目信马由缰的风格不同, 向菲的节目主题鲜明, 注意庄重性的把握。

三、播音速度与节奏———新闻播音艺术风格的精神

广播电台新闻播音速度的快与慢、节奏的缓与急, 不仅体现播音员的播音风格, 而且直接影响到新闻内容的收视效果。普遍认为, 平均每分钟300字左右的播音语速最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但是, 所谓的速度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不能简单地以播音速度快慢来判断新闻播音的好坏, 而是要把它同新闻栏目的整体风格、新闻内容的格调及播音员的自身风格联系在一起, 如果这几个方面和谐一致, 那么这个速度就是合适的。比如, 综合性强、信息量大的新闻栏目, 播音的语速就可以适当的快些, 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大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而在一些谈说式的新闻栏目中, 播音语速就相对自由, 语气也比较随和。同样, 节奏在新闻播音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节奏与速度是相辅相成的。根据稿件内容, 播音应有快、有慢、有张、有弛。如果不注意节奏的变化, 不注意重点层次、重点段落、重点语句的强调, 所有广播电台新闻自始至终都保持同一种速度播报, 那么听众听起来, 不仅感觉乏味, 甚至连内容也听不明白。相比较而言, 简讯、短消息的播音节奏较快, 体现新闻简洁、明快的特点;新闻评论、新闻专题内涵丰富、篇幅较长, 播音节奏就应该根据具体内容而变化。播音节奏把握得好, 能使新闻的主题更加突出, 感情色彩更加丰富, 词意的表达更加准确, 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

四、氛围的营造———新闻播音艺术风格的平台

电台广播新闻节目整体的播音氛围是由节目个体的播音氛围集合而成的。不同风格的播音员, 造就了不同风格的播音氛围。实践证明, 营造氛围和没有营造氛围的新闻播音, 收听率是不同的。因此, 电台的广播播音员要肩负起排除干扰的重担, 营造新闻播音氛围。因此, 相关的研究均表明, 氛围的营造是新闻播音艺术风格的平台。如由珠海电台主办的新闻热线节目《市民热线》, 主持人联动各职能部门一把手和听众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扩大了群众的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 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媒体的监督力度和社会的监督力度, 从而促进了舆论监督工作的全面展开, 也促进了政风行风工作的建设。如此面对面的主持节目就需要主持人把握氛围营造的力度, 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婧.广播新闻播音的艺术美[J].新闻窗.2007.6:103-104.

地方电台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篇9

一、民生新闻要落实“三贴近”原则

“三贴近“的核心是贴近群众。新闻要贴近群众, 就要多报道群众的事, 多报道群众关心的事, 报道方式要考虑群众的接受习惯, 要做到通俗易懂。在对新闻事件进行筛选的时候, 要关注民生, 贴近民生, 从听众的日常生活寻找和发现新闻素材。把握好当地的风土民情, 与节目的采编相结合, 使节目风格符合当地百姓收视习惯和需要。例如, 多年来, 我市建设全国文明城市, 无论是道路交通秩序、卫生环境还是人们的素质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走进大街小巷亲身感受到这些变化, 倾听群众对文明城建设工作提出的希望和建议。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让政府和市民们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 形成了良性互动。节目使群众爱听, 政府满意, 叫好又叫座。再如, 医疗保障、食品安全等等问题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 我们在报道时就应注意尽量采集这方面信息, 报道一些相关政策或者相关企事业单位所采取的措施, 我们多次走进本地的大型食品企业和食品安全主管部门, 现场介绍具有我市特色的农副产品如板栗、核桃、麻糖生产现状及卫生保障措施。

二、做好民生新闻要求新闻记者要深入一线、深入百姓

采编百姓话题的新闻, 就必须了解百姓生活, 知道百姓所需, 培养和百姓的深厚感情, 在我台开办的走基层栏目中, 开展让记者当一天医生、当一天收费员、当一天清洁工等采访活动, 记者们深入基层, 与群众同吃、同工作, 体会他们的苦乐, 记录他们的生活。例如记者曾经对一位希望带领村民致富、种植迷你香薯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采访。记者连续三天扎到村里, 了解大学生村官种植迷你香薯的艰辛及当地村民的看法。当得知迷你香薯销售难时, 记者又联系本市多家超市和农超公司, 帮助他拓宽销路。节目一经播出, 立即引起了不少市民和企业的重视, 纷纷打来热线电话, 订购香薯, 迷你香薯总算有了着落。再例如, 我市上调了新的城乡低保标准, 为了了解新的低保标准给低保家庭带来的变化, 记者与一位低保户一同去菜市场买菜、一同吃饭, 与他们聊天、谈心, 切实感受到新的低保标准给低保家庭带来的可喜变化。

三、民生新闻的内容应拓宽广度、深度

民生新闻的内容不能单单局限于日常的琐碎小事, 还应当开拓更广阔的内容空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听众关注的民生新闻应该有更广泛的领域, 重大的决策部署、政策方针与民生有关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民生新闻的选题。例如, 我市召开深入推进市中心区客运三轮车清理取缔工作动员会, 出台相关的取缔政策, 相关市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本是一条时政新闻。记者又深入挖掘、连续报道了非法营运三轮车危害多、市民对乘坐非法客运三轮车的看法以及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残疾人客运三轮车车主就业扶持政策等民生类新闻。全面介绍了取缔工作的方方面面。再例如, 近期我市出台了《2014—2015年提前淘汰“黄标车”财政补贴办法》, 补贴发放受理第一天, 记者特意来到黄标车财政补贴办公室, 了解前来办理相关业务的市民所关心关注的问题, 并请相关办理人员介绍补贴办法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提示办理业务时的注意事项, 让办理业务的车主少走弯路, 做到有备无患。

四、民生新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马克思把舆论比作驴子身上驮的麻袋。在他看来, 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应该包括引发舆论、进行舆论监督、给听众提供一个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 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进步。新闻媒体实现这项职能, 需要加强对社会舆论的反映, 使人民群众的各种舆论都能得到有效表达、健康发育和顺利整合。通过呈现新闻事实, 将报道的重点放在与人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主题上, 使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 成为焦点。要坚持以人为本, 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重视人民群众舆论的声音。舆论引导的必要前提是了解各种社会意见的分布, 也就是说要倾听民众的呼声并充分尊重民意, 否则舆论引导将失去基础。比如, 在每年本地的“两会“召开前, 记者会随机采访一些市民做两会问题调查, 工资是否上涨, 对医改有什么期待, 对下一步工作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记者把人民群众的把心声带到两会, 传递给委员和代表们, 然后在推出相应的新闻报道, 使舆论引导的开展更有依据。

五、民生新闻要创新形式, 做到声情并茂

民生新闻要不断创新报道形式。这就需要记者运用好各种新的形式与技术, 进一步强化民生新闻的即时性与可听性, 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 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从而不断加强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多进行一些现场报道和与嘉宾连线相结合的形式, 尽可能多地采用追踪报道、与当事人同行、与事件同行等介入式新闻传播方式。这样, 不仅充分发挥了广播的特色和优势, 还让听众觉得广播可亲, 是百姓的广播, 缩短了广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2012年, 我市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雨, 多个城乡遭遇险情, 我们采访的险情第一线系列报道, 充分利用了现场声效果, 大量压缩配音时间, 只添加一些记者在现场画龙点睛的简短介绍, 节目中雨声、风声、潮水声、抢险救灾的口号声和机械的轰鸣交错, 胜过千言万语, 让听众有了身临其境的现实感。

六、做好民生新闻要立足本地, 表达市民呼声

电台新闻采访的沟通技巧分析 篇10

1 电台新闻采访的概述

电台新闻采访是通过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对新闻信息的某个对象或者某类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炼总结的活动。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如果没有采访就不会有任何新闻报道的存在。新闻采访的过程是对采访者应变能力以及感性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考验。采访者除了需要具备很好的分析观察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很好的新闻敏锐度,能对生活中的事件保持高度敏感。除此之外一个成功的新闻采访者总是擅长通过感情交流方式来打开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发掘他们较为隐秘的一面,进而可以充分发现有利的新闻素材,从而整理出生动宝贵的新闻材料进行新闻播报。因此,在新闻采访中如何熟练的运用沟通技巧,发挥采访者的才能,对于任何一个新闻采访者来说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

2 电台新闻采访技巧和应用探究

电台的新闻采访工作是整个电台新闻中的必备环节之一,也是必须进行的基础工作之一。在整个采访工作中,决定资讯获取质量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采访者自身的沟通技巧。如何加强在采访过程中的采访者自身的沟通技巧是新闻记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一项功课。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采访能力,确保每次新闻采访工作顺利的完成。下面我们来详细谈谈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1 准备阶段

在采访工作开始之前,采访者需要对被采访者的文化背景、所从事的行业、个人喜好来进行充分的调查。使自己充分了解被访对象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等多方面的个人特征。从而找到自身和被访者的话题契合点,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采访者可以根据采访对象之间的个体差异来准备不同的采访方式以及不同的采访风格。但是作为一名记者,不管遇到何种类型的采访对象,都要保持自身的亲和感和感染力,以过硬的职业素养将采访过程中的话语把控在合适的范围内。使采访过程在轻松和谐、融洽有趣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假如在采访之前记者没有提前做一点功课,对采访对象了解不够,那么毫无疑问,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一定会存在陌生感,被访者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强的心里戒备,使得沟通不能有效进行;除此之外,对采访者进行足够的了解,可以避免提出不恰当的问题引起尴尬。例如被访者若处于事业低谷期,则在采访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谈论和工作相关的内容。在采访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会使被采访者有一种受到尊重和得到充分的认同的满足感,这是后续采访中记者使用沟通技巧的铺垫。如此可见,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2.2 准备阶段选择适宜的采访时机

采访者都应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用来观察什么时间,什么环境是进行采访的最佳时机。因为被访者的沟通状态对采访工作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而个人的沟通状态和个人情绪是直接挂钩的。如果被访者情绪烦躁或者正处于忙碌的工作状态,那么最好不要进行采访。记者应该根据情况而变,另选合适的时机再进行采访。否则即使争取到采访的机会,也会因为被访者状态不佳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采访者沟通失败。更有甚者,在对方工作繁忙期间强烈要求进行采访,会给对方留下不良印象,导致被访者拒绝进行采访的要求,这些都会使记者丧失最佳新闻素材的挖掘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环境会对人的情绪、心里状态和思维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采访,可以减轻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使双方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尊重,给双方构建一个有利于彼此交流的沟通平台,增加彼此的交流欲望。提高采访者的个人素质以及自身的职业素质,是获取有利新闻素材的捷径。

2.3 采访进行阶段

采访工作的进行是对记者的沟通应变能力的一种考验。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反应出记者能否正确的使用职业术语,是否具有清晰明确的政治立场,以及是否具备较好的应变思维。采访者需要在每次的工作中来反省自己,提升自己。在实践中不断的增加自己的沟通技巧,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快速的成长起来。

1)找准中心点,围绕问题中心进行采访。在新闻采访工作进行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技巧的运用。要把握采访的中心思想,找到进行采访工作的中心问题,从而把沟通的主动权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使采访在自身的掌控范围内进行,从而达到采访工作的预期效果。

2)采访过程循序渐进。在采访过程中,应该有技巧的开始采访的话题,先提出一些轻松的问题,循序渐进的展开采访,切记不能在采访开始的时候就提一些尖锐的问题,这样会使气氛比较尴尬。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要积极的引导被访对象,使其内心的紧张情绪得到释放,可以畅所欲言,尽量在短时间内获得资金想要的新闻素材,使采访工作顺利进行。

3)交流过程中保持平等友爱的态度。在整个交流过程,作为一名记者,应该保持亲切友善、平等尊重、不卑不亢的态度来进行沟通,这样可以给双方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采访氛围,使被访者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记者也更容易使采访交流贴近中心问题。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要注意自己的谈话语气。避免出现太过强硬的语气,使被访者感到反感。人们乐意进行交流的前提是彼此相互尊重,在进行采访工作时采访者一定要学会尊重每个采访对象,这不仅可以使采访顺利进行,也反映了记者的个人素养和职业修养。在进行采访时,面对每个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采访对象应该保持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不把个人情绪夹杂到工作之中。在交流的过程中,新闻采访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把自己的才华在采访过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采访的过程中,要试着与被访对象成为朋友,在交流过程中适当的投入感情,与被访对象在感情上适当的形成共鸣。

4)在采访过程中认真倾听。作为一名记者,在进行采访工作时需要积极和采访对象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只顾抛出问题,而不对被访者的回答内容认真倾听。这样可能因自己的一时大意而错过重要的谈话内容。严重时可能会使被访者感觉到不受到尊重而中断采访。

5)使被访对象正面回答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经常会遇见的一个难题就是面对一些尖锐的问题,采访对象因为所处的身份等多种原因相互推脱,或者答非所问和记者打太极,要么就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那么这个时候新闻记者应该利用采访技巧使其不得不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例如使用激将法、利用社会舆论进行民众施压等方法,使当事人不得不回答自己的问题。作为一名记者,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采访目标是为了让群众了解事件的真相,因此,一名优秀的记者在工作中既要保持平稳的情绪,亲和的态度,也要注意交流时合理的使用沟通技巧来顺利完成自己的 工作。

3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台的采访工作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如今新闻采访者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写作功底,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新闻工作者应该以新闻采访的沟通技巧为起点,不断提高自身的采访能力。并且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顺利的完成采访工作。给大众呈现更多有价值的新闻资讯。

参考文献

[1]牛翠翠.浅谈新闻采访中如何打开采访对象心扉的技巧[J].魅力中国,2009(22):352.

[2]孙莉.新闻采访应注意的四个方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53-54.

[3]雷海涛.试析电视新闻采访技巧[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4):213.

上一篇:绿色营销研究文献综述下一篇:文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