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管理

2024-07-13

频率管理(精选十篇)

频率管理 篇1

1 频率管理

1.1 频段划分

确定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电波传播特性;2) 环境噪声及干扰情况;3) 服务区范围及服务区中的地形地物;4) 设备小型化及成本等;5) 通信容量。

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后, 陆地移动通信主要利用电波的直射传播特性, 工作在VHF频段 (30。300MHz) 和UHF (300~3000MHz) 频段。对于这两个频段, 可以细分成多个小频段分别分配给不同类型的移动通信使用, 具体如下:30~80MHz属于VHF频段低端。100~300MHz属于VHF频段高端。400~600MHz属于UHF频段低端。800~1000MHz属于IJHF频段中端。1885—2025MHz与2110~2200MHz也属于UHF频段中端。这个频段是1992年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分配给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FPI, MTS) 的新频段。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 (ITU) 和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规定, 我国分配给陆地移动通信的频段如下:

150MHz频段为公用和专用系统共用, 以专用系统为主, 如交通、铁路、内河航运等部门的专用网大多安排在这个频段。

450MHz频段是早期公用移动电话系统使用的频段, 这一频段今后不再发展蜂窝公用移动电话:

450.500~453.500 MHz 移动台发射

460.500~463.500 MHz 基站台发射

900MHz、1800MHz和1900MHz频段为第二代公用蜂窝移动电话网的频段:

890~915MHz 移动台发射

935~960MHz 基站发射

1710~1785MHz 移动台发射

1805~1880MHz 基站发射

1850~1910MHz 移动台发射

1930~1990MHz 基站发射

2000MHz、806.960MHz、1710。1885MHz、2500~2690MHz频段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的频段:

1885~2025MHz 移动台发射

2110~2200MHz 基站发射

806~960MHz、1710~1885MHz、2500~2690MHz增补频段

1.2 无线信道

无线通信中划分信道的方法有多种, 例如可分别按频率不同、时隙不同、码型不同来划分信道。其中最方便的是按频率不同来划分信道。移动台在指配的频率上工作时, 要先将其发射载波调谐到这个频率上, 然后用要发送的信号调制载波。不论是调幅, 还是调频, 已调信号必占有一定的带宽, 这就是说相邻信道之间必须要有足够的间隔。

对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我国采用的是调频制, 信道间隔为25k Hz, 双工间隔对于不同的频段不一样。150MHz频段信道的双工间隔为5.7MHz, 450MHz频段信道的双工间隔为10MHz, 900MHz频段信道的双工间隔为45MHz。

对于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其无线信道的信道间隔为200k Hz, 双工间隔对于不同的频段也不一样。900MHz频段信道的双工间隔为45MHz, 1800MHz频段信道的双工间隔为95MHz, 1900MHz频段信道的双工间隔为80MHz。

2 频率有效利用技术

对于给定的频率资源, 有效利用是指根据其频率、时间和空间的三维性质, 从这三方面采用多种技术提高频率利用率, 使有限的频率资源能传输更大容量的信息。

2.1 频率域的有效利用技术

⑴信道窄带化。信道窄带化有从基带信号方面考虑的频带压缩的技术, 如低速率话音编码等, 还有从射频调制方面考虑的各种窄带调制技术。目前, 国际上常用的信道间隔有200k Hz、30k Hz和25k Hz, 但一些先进国家已开始采用12.5k Hz的信道间隔。

⑵宽带多址技术。前面讲的信道划分是频分多址 (FDMA) 的划分方式, 即在频率域上划分信道, 每一用户占用一定的频带。为了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率, 可采用更为合适的宽带多址方式, 如时分多址 (TDMA) 、码分多址 (CDMA) 及它们的组合。其中FDMA与TDMA相结合的GSM系统已广泛使用, 并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 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也在应用中, 并具有更为优良的件能。

2.2 时间域的频率有效利用技术

在某一地区, 若某一用户固定占用了某一信道。但它不可能占用全部的时间, 在该用户空闲的时间内, 若让多个信道为大量用户所共用, 则频率资源的利用率可以明显提高。

2.3 空间域的频率有效利用技术

在某一空间上使用了某一频率后, 只要能控制电波的辐射方向和功率, 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地区仍可以重复使用这一频率, 即频率复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就是根据这一概念组成的。在频率复用情况下, 会有若干收发信机使用同一频率。虽然她们工作在不同的空间, 但由于相隔距离有限, 仍会有相互之间的同频干扰。在频率复用的通信系统设计中。必须使同频工作的收发信机之间有足够的距离, 以尽可能地防止同频干扰。因此, 在采用空间域频率复用技术时, 必须严格掌握好系统的空间结构以及各基站的信道配置等。

摘要:本文从频段的划分和无线信道两个方面说明了频率的管理, 从频率域的有效利用技术、时间域的频率有效利用技术、空间域的频率有效利用技术三个方面论述了频率的有效利用技术。

关键词:频率管理,有效利用,频段

参考文献

[1]陈德荣.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频率台站管理科工作职责 篇2

2.负责全市无线电频率、呼号的申请和指配工作,审查无线电台站的建设布局和台站址,审批无线电台站,核定频率占用费,核发无线电台执照,办理无线电台站续用、停用或撤销手续。

3.会同有关部门管理无线电台站的研制、生产、销售、进口以及维修无线电发射设备工作。

4.主管无线电台站的监督检査、验证、日常管理和新建台站的验收工作。

5.组织协调无线电监测、检测工作,负责查处无线电干扰和频率协调工作。

6.负责无线电台站技术资料的审查、存挡和频率台站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电磁兼容分析技术研究和开发,无线电台站统计上报工作。

7.负责组织对“无线电管理专管员”开展学习培训工作。

频率管理 篇3

关键词:代理合作 客户关系管理 价值增殖

自1996年第一家专业的媒介代理公司实力传播在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大陆广告媒介代理制度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与国际4A级媒介代理公司热衷于服务大品牌和代理强势媒体的情景不同,广播在传统广告媒介中,一直被看做“弱势媒体”,虽然就整体而言,广播广告经营近几年来取得了平均年增长幅度15%左右的成果,但由于“盘子”太小,仍一直难以得到资本雄厚、服务专业的大媒介代理公司的青睐,只能与一些中小代理公司合作,因而广播和下属频率的广告专业服务和资源开发都很欠缺,与目前主要由汽车受众构成的听众群对于广告信息的需求很不匹配。换言之,广播及其下属频率的广告服务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现实也是如此。近几年,与大环境的经济紧缩相对应的是,广播广告的经营整体向好,但是由于经营基础尚显薄弱,若想在传媒广告市场中求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脚踏实地地与愿意合作的代理公司同舟共济,精诚合作,优势互补,精耕细作,为共同服务的客户提供尽可能满意的专业服务,实现客户的价值增殖。

一、精诚合作,建立利益共同体

“建立利益共同体”,这是媒介广告经营提升客户服务和客户价值增殖的经营理念。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视角来看,“媒体和广告代理公司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当媒体确信自身的效益达标的同时,就应当容许、鼓励乃至协助代理公司盈利,也就是奉行互惠共赢的原则”。代理模式的合作,可以说媒介和代理公司双方互为客户,互为合作伙伴,同时也共同承担了最终为企业广告主和消费者提供品牌传播和营销传播的职责。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础上,广播及其下属频率与代理公司之间建立了一对一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广播及其下属频率与代理公司需要遵循商业合作的平等,保持决策一致,落实过程中相互监督,解决问题时充分协商互动,实现地位对等、信息共享、互惠共赢,这样才能保持双方的长久合作,持续发展。

在全国众多电台的代理经营中,北京电台与其代理公司的合作关系,为其他电台提供了范本。北京电台实行的分行业代理制,同时面对十几家代理公司,与他们形成利益共同体,同时又打破行业代理,试行项目代理,在同一行业可根据品牌、客户群等分为多个项目号,交给其他公司代理,从而调动了更多代理公司的积极性。同时他们采取标版和品牌节目的广告经营权招商,模式是招标与预售结合,招标后即作预售,将各频率的广告资源横向切块进行销售。这种模式使得合作双方在双边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了良性互动。

二、专业管理,建构科学的分层管理模式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对合作客户进行科学分类,实行分层管理。

从效果看,现行的分行业合作管理模式比较奏效,北京电台、上海电台、江苏电台、天津电台等都已经尝到甜头。分行业管理可能会有“油水大”或“油水少”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没油水”的情况,这就需要对合作公司进行分层管理,对于长期合作的优质代理公司,也就是所谓的“金牛”代理,给予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利益优惠,同时也要提高招投标门槛,实行优质资源优势价格,让代理公司对电台有优质的利益回报,建立一种利益捆绑、互促互进的战略伙伴关系。

对于所谓“问题少年”,要具体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如果公司的专业代理能力强,而频率弱,就应当邀请代理公司参与到节目改版、节目经营和广告经营中来,积极邀约他们共同参与频率的品牌化建设,提升合作层次,参与栏目、节目和活动的合作策划制作,充分发挥代理公司的专长和能力,继而实现双赢。

对于一些优质的频率资源和节目资源,由于历史原因,广告经营处于没有竞争压力,但是也没有让优质资源产生合理的利益回报的阶段,这就需要管理层痛下决心,引入竞争机制,实施黄牌红牌制度,对没有竞争力和创利能力的“阿斗”代理公司,进行末位淘汰,不让这些不能给电台经营带来效益的合作者拖了电台经营的后腿。因为电台经营管理部门毕竟受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平均用力,因而战线不能拉得过长,摊子不能铺得过大,要集中力量,精心建构好能够带来效益的客户服务合作关系。

三、优势互补,节目与经营协同运作

从2008年开始,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革进入到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从宏观上看,广播电视系统的转制改革重点,是围绕广电内部资源的整合,实现宣传和经营的分离及相关资源的重新配置,围绕确保事业、产业的携手合作、相互支持、良性互动为核心价值。从微观的操作层面看事业板块和产业板块,宣传和经营体制分开、产权清晰,是为社会化运作合作开发节目资源和经营性资源铺平了道路。

频率与广告公司的代理合作模式可以因地制宜,但是节目与经营的协同运营却是广播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节目与经营两张皮的情况不利于掌握收听市场需求,不利于开发收听市场,相反频率、节目与代理公司合作,却能开发出更能满足目标听众需求的节目和满足广告主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投放的需求。

短波频率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篇4

由于某些地域的特殊性, 通信手段受到相应的制约, 只能依靠无线通信来保障信息的畅通, 其中短波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保障手段, 这是由于短波传输的特性所决定的, 短波通信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 一是能够远距离传输, 二是其传输介质———电离层具有抗毁性, 所以, 短波通信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使用。

二、短波频率管理系统的发展

较早的短波频率管理系统多属于独立的信道探测系统, 采用电离层探测的方法为通信系统选择最优频率, 这类系统如1968年美国研制的CURTS (自动选频预报) 系统、加拿大研制的CHEC (信道估算呼叫) 系统;二十世纪70年代初, 美国Barry公司开发出宽带Chirp系统;80年代后, 出现了美国Rockwell&Coffins公司的Selscan和ALQA系统, 它率先采用了先进的链路质量分析器ALQA, 能完成信道自动选择与建立以及切换, 收发信机快速调谐。另外还有美国Harris公司的RF-100系列、德国Simens公司的CHX200德国AEG公司的ARCOTEL系统、德国Rohde&Schwartz公司的HF-850 (ALLS) 以色列Tadiran公司的MESA和HF-2000。

我国对短波自适应通信的研究和应用同国外相比仍比较落后。为了改变我国短波通信技术的落后状态, 尽快提高短波通信的装备水平, 国家加大了对短波自适应通信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七五”期间, 我国先后引进了国外多套自适应短波通信系统。这些系统的引进推动了我国开发和研制自己的短彼自适应通信系统的进程。从80年代末以来, 先后自主研制了多个型号系列的短波选频系统和频率管理系统, 并陆续投入使用。

三、短波频率管理系统

短波频率管理系统是专为提升短波通信质量而设计的, 重点用于保障远距离无线传输的短波干线通信。该系统可依据具体需要配置成固定站、移动站, 共同构建短波频率管理网络。

目前短波频率管理系统主要是由固定站和移动站所组成的分层分布式网络。固定站主要配置到一级站点和二级站点, 移动站主要配置到各需求短波通信的站点。同时, 利用机动站作为固定站的延伸和备份。短波频率管理系统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固定站:发射探测信号, 并对本站点地域的短波频段频谱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同时, 根据各移动站反馈的探测结果, 完成短波频率探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实施短波频率资源的管理与分配, 并上报频率使用结果等。

移动站:具有接收探测信号、实时监测本地干扰情况, 并可控制短波通信系统传输频管数据。通过与短波频管固定站构成探测链路, 为通信链路选择最佳通信频率, 使该移动站接入相应固定站所辖的短波通信网络, 提高短波通信质量和通信效率。

机动站:可以作为固定站的延伸和备份与移动站构成短波探测网络, 建立短波通信链路。

四、应用模式

4.1实现可管、可控、可看

为了更好的发挥短波频率管理系统的性能, 提升短波通信的质量, 频率管理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频谱资源和频谱使用的“可管、可控、可看”。可管:频率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合理分配;可控:探测网络和设备状态可控;可看:频谱资源和使用态势可及时查看。

为逐步实现频谱管理的目标, 需要建立频管系统网络作为支撑, 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4.1.1应用网络

应用网络各部分功能如下: (1) 频管固定站。主要完成探测信号发射, 监测本地背景频谱环境。与移动站一起构成频率探测链路, 完成短波频率探测和监测数据的采集;接收移动站回传的实时选频结果进行综合处理, 为固定站与移动站的短波通信链路指配工作频率。同时, 还可通过有线网将本站的频率管理数据上报频谱管理中心。 (2) 频管移动站。主要用于接收固定站发送的探测信息、监测本地背景频谱环境, 并根据探测、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频率排序, 并将排序结果利用频管勤务信道上报至频管固定站;同时, 移动站接收的探测、监测数据定期上报二级频管中心进行汇总。 (3) 二级频管中心。在二级频管中心建立频管数据库系统, 收集移动站、下级固定站站上传的探测、监测历史数据, 进行频率预报和规划;在必要的情况下, 可将频管数据上报至一级频管中心。接收下级固定站站系统上传的频率表, 上报频率表至一级频管中心、通信控制中心, 并在需要时进行频率指配结果的审批、下发。 (4) 通信控制台。接收固定站系统上报的频率表, 并在需要时进行频率使用的审批、下发。实现频谱态势显示, 频谱资源和使用态势可及时查看。 (5) 一级频管中心。建立频管数据库系统, 接收来自本级固定站或二级频管中心上报的探测、监测数据, 进行频率预报和规划。接收二级频管中心上报的频率指配表, 并在需要时进行频率指配结果的审批、下发。

4.1.2短波频率管理网络系统构成

根据应用的功能划分, 整个短波频率管理网络由以下三大系统构成: (1) 探测网管理系统。探测网管理系统由各级频管中心及其所属的移动站所组成。整个频管探测网系统由一级频管中心统一管理, 编制频管探测网组织和管理文件, 确定探测参数、开通站点、数据收集等, 各二级频管中心负责本级所属的探测网管理工作。固定站发射探测信号, 移动站分时接收各固定站发射的探测信号, 同时, 频管各站接收本地干扰监测信号, 所有探测、监测数据都存储在各自频管终端。各移动站频管终端根据频管中心数据库系统的需要, 从存储的探测、监测数据中提取出需要的频管信息, 再通过数据压缩算法以减少数据量。按照短波频管组织文件的规定时间, 各移动站把本站点频管系统收集的频管数据传送到所属二级频管中心, 进入频管数据库系统存储。二级频管中心再通过有线网上报频管数据至一级频管中心, 进入一级数据库系统存储。 (2) 频管数据库系统。在一级频谱管理中心、二级频管中心分别建立频管数据库系统, 主要完成各移动站点频管数据的汇集, 根据长年积累的频管数据进行频率预报, 完成频率规划工作。一级频管中心频率规划设想:一级频管中心根据多年积累的所有频管历史数据, 对整个短波频率进行预规划, 只需输入可用频率 (或频率段) , 频管数据库系统就可根据前期设置好的用频单位、预报参数 (比如:用频时间、用频地域、站点数量等) 、预报规则 (比如:重点保障单位、频率复用、频点还是频段等) 等完成频率的预规划, 输出频率预规划表, 经过指挥人员的调整、认可, 按照认可的格式形成最终的频率规划表, 可以实现频率规划表的纸质打印, 再下发到各用频单位。二级频管中心频率规划设想:二级频管中心根据上一级一级频管中心给分配的频率资源, 完成本级用频单位的频率划分。频率划分的原则类似一级频管中心的频率规划, 所不同的是, 二级频管中心结合其本级频管历史数据和实时频管数据, 可以对用频作出不定期的调整, 以达到频率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让所开通的通信链路都保持畅通。 (3) 频谱态势显示系统。频谱态势显示系统安装在通信控制台, 进行大屏幕投影显示, 显示开通的各条短波通信链路目前的通断情况、正在使用频率、频管优选频率。频谱态势显示采用图形化界面, 简洁明了, 用不同颜色给出不同状态, 并以闪烁的方式提醒需要更换通信频率的链路, 以让指挥人员及时作出处理决定。频谱态势显示需要和通信控制台的结合, 由通信控制台提供开通链路的情况、正在使用的频率, 频管系统对正在使用的频率进行质量监测, 同时计算和提供备选优质频率, 和链路状况一同显示。以频谱态势显示图中一条链路为例, 图中显示两个站点, 两个站点之间有一条连线代表链路, 在链路上方显示通信频率, 如链路断开则不显示通信频率;链路良好沟通则连线为蓝色, 链路沟通比较困难则连线为红色 (告警) , 链路断开则连线为灰色, 在每条链路的两边 (或左或右) 显示5~10个频管给出的备用频率。

五、短波频率管理系统性能提升

为了解决短波通信中面临的问题, 频管系统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性能提升: (1) 提升探测短信息的容量; (2) 完善频率指配、频率预报算法; (3) 在勤务链路上实现收发异频; (4) 提高数传控制器的传输速率; (5) 更好地服务于短波用频设备。优化和完善短波频率管理系统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需要不断深入、不断创新, 才能巩固提高频管系统的性能,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信息化建设, 需要对短波频管算法更深入的研究、对短波用频系统和服务系统更全面的掌握、对短波网络规划与优化不断的思索, 从而提升短波通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沈琪琪, 朱德生.短波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5

[2]梁, 频率管理系统中的短波实时探测接收关键技术研究, 移动通信, No.10.1999

[3]丛蓉, 孙剑平, 李恺.频率管理系统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No.10.2003

[4]MIL-STD-188-141B Appendix C Third Generation HF Link Automation

频率管理 篇5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起草的《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下面是详细内容。

为了加强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我部研究起草了《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登陆政府法制信息网,进入首页左侧的“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提出意见。

2.登陆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进入“政策法规司”子站点击“公开征求对《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提出意见。

3.电子邮箱:law@miit.gov.cn

4.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13号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邮编:100804),请在信封上注明“规章征求意见”。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4月10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3月6日

相关阅读

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管理,规范无线电频率使用行为,有效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向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以下统称无线电管理机构)申请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以及无线电管理机构实施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和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实行有偿使用。

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无线电频率占用费。

第四条 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取得许可,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至第三项所列的频率除外。

第二章 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申请和审批

第五条 取得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所申请的无线电频率符合无线电频率划分和使用规定,有明确具体的用途;

(二)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技术方案可行;

(三)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对依法使用的其他无线电频率不会产生有害干扰;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使用卫星无线电频率,还应当符合空间无线电业务管理相关规定。

第六条 申请办理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应当向无线电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使用无线电频率的书面申请及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二)申请人基本情况,包括开展相关无线电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和管理措施等;

(三)拟开展的无线电业务的情况说明,包括功能描述、通信范围(距离)、服务对象和预测规模以及建设计划等;

(四)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拟采用的通信技术体制和标准、系统配置情况、拟使用系统(设备)的频率特性、拟采用的通信技术体制、频率选用(组网)方案和使用率、主要使用区域的电波传播环境、干扰保护和控制措施,以及运行维护措施等;

(五)依法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承诺书;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无线电频率拟用于开展射电天文业务的,还应当提供具体的使用地点和有害干扰保护要求;用于开展空间无线电业务的,还应当提供拟使用的空间无线电台、卫星轨道位置、卫星覆盖范围、实际传输链路设计方案和计算等信息,以及关于可用的`相关卫星无线电频率和完成国内协调并开展必要国际协调的证明材料。

无线电频率拟用于开展的有关无线电业务,依法需要取得有关部门批准的,还应当提供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第七条 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审批权限,实施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

第八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对申请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材料进行审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受理申请通知书。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九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依照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并综合考虑国家安全需要和可用频率的情况,作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无线电管理机构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不予许可的,应当出具不予许可决定书,向申请人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对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可以组织专家评审、依法举行听证。专家评审和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许可期限内,但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实施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需要完成有关国内、国际协调或者履行国际规则规定程序的,进行协调以及履行程序的时间不计算在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许可期限内。

第十一条 无线电管理机构作出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决定时,应当明确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期限。

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期限不得超过。临时使用无线电频率的,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的期限不超过6个月。

第十二条 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由正文、特别规定事项、许可证使用须知、无线电频率使用人的权利义务等内容组成。

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正文应当载明无线电频率使用人、使用频率、发射类别、使用地域、业务用途、使用期限、使用率要求、许可证编号、发证机关及签发时间等事项。

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的具体内容由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制定并公布。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的内容。

对于临时使用无线电频率、试验使用无线电频率和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确定的其他情形,无线电管理机构可以颁发无线电频率使用批准文件,并载明本条第二款规定的事项。无线电频率使用批准文件与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三条 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由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人签发,加盖发证机关印章。

第十四条 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样式由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统一规定。

第三章 无线电频率的使用

第十五条 使用无线电频率,应当遵守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的要求,接受、配合无线电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应当妥善保存。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冒用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

第十七条 国家根据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重大任务、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等需要依法实施无线电管制的,管制区域内的无线电频率使用人应当遵守有关管制规定。

第十八条 无线电频率使用人不得擅自转让无线电频率使用权,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或者改变用途。

需要转让无线电频率使用权的,受让人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提交双方转让协议,依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程序报请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

第十九条 依法使用的无线电频率受到有害干扰的,可以向无线电管理机构投诉,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协调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投诉人。

第二十条 无线电频率使用人拟变更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所载事项的,应当向作出许可决定的无线电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频率管理 篇6

关键词:基因频率;计算;数学方法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思考与讨论”,依据教材给出的条件设计的顺序和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从亲代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出子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概括出依据孟德尔遗传法则,一个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上下代是稳定不变的,也就是说种群是稳定不变的。在讨论过程中要得出此结论,计算出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是计算子一代基因频率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理解总结出以下两种方法。

1.假设该昆虫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依据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可得到:

亲本基因型频率 AA(30%) Aa(60%) aa(10%)

↓ ↓

亲本所产生配子比率 A(30%) A(30%)、a(30%) a(10%)

在上述条件下该种群中A配子的比率为60%,a配子的比率为40%,在雌雄群体中也是这个比率,产生子一代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故子一代的基因型频率应为:

子一代中基因型及频率AA=36%,Aa=24%+24%=48%,aa=16%,由此可以计算出子一代中的基因频率A=36%+48%×■=60%,a=48%×■+16%=40%。

2.在该种群中亲本基因型(频率)AA(30%),Aa(60%),aa(10%),如果没有基因的突变,若自由交配,则存在以下九种交配方式:

(1)AA(30%)■AA(9%);

(2)aa(10%)■aa(1%);

(3)Aa(60%)■AA(9%),Aa(18%),aa(9%);

(4)AA(♂,30%)×aa(♀,10%)→Aa(3%);

(5)AA(♀,30%)×aa(♂,10%)→Aa(3%);

(6)AA(♂,30%)×Aa(♀,60%)→AA(9%),Aa(9%);

(7)AA(♀,30%)×Aa(♂,60%)→AA(9%),Aa(9%);

(8)aa(♂,10%)×Aa(♀,60%)→Aa(3%),aa(3%);

(9)aa(♀,10%)×Aa(♂,60%)→Aa(3%),aa(3%);

子一代基因型及频率为:

AA=9%+9%+9%+9%=36%;

Aa=18%+3%+3%+9%+9%+3%+3%=48%;

aa=1%+9%+3%+3%=16%;

基因频率的计算同一。

在实际教学中,本应按教材设计学生在充分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受精作用特点的前提下,用第一种方法就可作出计算,但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解时把重点放在“自由交配”上,用了比较繁琐的第二种方法,但比较直观,教师也应予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郝建邦.“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的一点改进.生物学教学,2010(06).

作者简介:

周彦明,男,大学毕业,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陕西省城固一中高二生物备课组长,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生物竞赛优秀辅导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徐州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暨高中生物子项目研修班一期学员。一直从事一线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先后發表《汉中地区109例先天性聋哑病患者的群体遗传学研究》《浅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活动的做法与体会》等论文。

频率管理 篇7

谢飞波在讲话中表示,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是人类共有的、稀缺的宝贵资源, 在国防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近年来, 我国高度重视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 不断加强国内统筹和国际竞争, 有效维护和拓展了我国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随着无线电新技术、新应用的迅猛发展, 全球卫星通信等空间系统日新月异, 世界各国对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截至2015年1月31日, 全球共有在轨卫星1, 265颗, 其中通信卫星就有660颗之多。而卫星移动系统的快速发展及微小卫星、卫星互联网等新应用的出现和新概念的提出, 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谢飞波说,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已从单纯的技术层面延伸到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拓展、使用和管理都遇到了新的挑战。

谢飞波说, 面对新挑战, 我们应密切跟踪卫星相关技术的前沿领域, 勇于创新, 学会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和提升产业发展, 在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要认真研究国际规则, 着眼我国航天系统建设新要求, 推动新的国际规则的制定以及国际频率划分的调整, 为国家争取更多更优质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从大国发展重器的战略高度出发, 着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政治过硬的专家队伍。

会上, 刘岩对我国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介绍。截至2015年5月, 我国在国际电联登记有效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资料共406组、624份资料, 全球已获得一定国际保护地位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资料共1, 311份, 其中中国107份, 列世界第4位, 这些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有力支撑了我国通信卫星、广播卫星、导航卫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各类航天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中心作为国家无线电管理技术机构,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支撑工作是其重要的核心工作。近几年来, 中心不断创新管理机制, 加强技术支撑力量, 在做好WRC议题研究的同时, 注重对程序规则和无线电规则委员会案例研究, 推进国际规则向国内管理政策、技术标准的转化, 发挥卫星监测在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依托国家卫星监测网, 对空间电磁环境进行普查监测, 查找消除卫星干扰, 并根据卫星网络国际协调的实际需求, 监测核实卫星网络的投入使用情况, 为国际协调总体预案、协调操作策略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刘岩说, 虽然我国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在申报协调登记维护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实践中也面临不少挑战。一是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的国际规则复杂且变化更新较快, 需要及时跟踪, 认真理解, 准确把握。二是面对我国卫星通信系统日益迫切的发展需求和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的短缺困境, 亟需管理部门、卫星操作者、行业应用单位等深入交流和探讨, 为我国的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和卫星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本次研讨会既是对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强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深入贯彻, 也是为了给大家搭建交流探讨的平台, 共同促进我国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篇8

1.根据定义计算:

基因频率= (该基因的数目) / (该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 。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基因型频率= (该基因型的个体数) / (总个体数×100%) 。基因型频率改变, 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

2.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

遗传平衡定律:一个群体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 群体中各个体的基因频率比例可以从一代到另一代维持不变。 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群体, 需满足的条件: (1) 在一个很大的群体中; (2) 随即婚配而非选择性婚配; (3) 没有自然选择; (4) 没有突变发生; (5) 没有大规模迁移。 群体的基因频率在一代一代繁殖中保持不变。 这样, 用数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p+q) 2=p2+2pq+q2。 P代表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q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运用此规律:

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A=AA+1/2Aa a=aa+1/2Aa

已知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AA=A2Aa=2×A×a aa=a2

二、例题

1.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 (aa胚胎致死) , 2 对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abb ∶AAbb=1∶1, 且该种群中雌雄比例为1:1, 个体间可自由交配, 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成活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

A∶5/8 B∶3/5 C∶1/4 D∶3/4

析:求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 即AA=?

∵个体间可自由交配, 即为理想状态

∴亲子代之间基因频率不变

P∶ 1/2Aa 1/2AA

∵aa胚胎致死

∴AA=9/15 Aa=6/16

∴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AA=9/15=3/5

∴选B

2.某种群中, AA的个体占25%, Aa的个体占50%, aa的个体占25%, 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 且aa无繁殖能力, 则子代中AA:Aa:aa为 ( )

A.3:2:3 B.4:4:1 C.1:1:0 D.1:2:0

析:∵雌雄个体自由交配

∴为理想状态, 即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

∴选B

3.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 可以随机交配, 没有迁入和迁出, 基因不发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 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 抗病可正常开花、结实, 感病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

A.4/9 B.1/16 C.4/81 D.1/8

析:∵随机交配, 没有迁入和迁出, 基因不发生突变

∴为理想状态, 即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

∴选B

规律总结:在理想状态下, 亲子代间基因频率不变。 故根据亲代的基因型频率, 推出亲代的基因频率, 也是子代的基因频率, 再根据子代的基因频率求子代的基因型频率。

即:理想状态下, P的基因型频率⇒P的基因频率子代的基因频率⇒子代的基因型频率。

注意:当出现某一基因型胚胎致死时, 基因型频率也要相应改变。

摘要:本文给出了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的公式, 对例题进行了解析, 并做了规律小结。

频率管理 篇9

1. RC串并联网络电路 (见图1)

电路分析。如图1所示, 其中为网络的输入电压, 为输出电压。串联和并联支路的电阻、电容分别为R1, R2, C1, C2, 则。则RC串并联网络中, 网络传输 (反馈) 系数的频率特性为

2. RC并串联网络 (见图2)

电路分析。如图2所示, U1是输入电压, U2是输出电压。若并联和串联支路中的电阻R1, R2, 对应的电容为C1, U2, , 因此网络传输系数的频率特性为:, 化简得:

二、RC网络的元件参数变化的影响

1. RC串并联网络中的参数变化的影响

由公式 (1) , 当时, 上式可化简为:

令, 则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当, C1=2C2时, 公式 (1) 可化简为:

令其幅频特性为公式 (4) , 而相频特性为 (5) 。当ω=ω0时, RC串并联网络的传输系数最大, 最大值为, 此时相位为ΦF=0。而当电阻R1=R2=R, 电容为C1=C2=C时, 其幅频为, 相频为, 当ω=ω0时, RC串并联网络的传输系数最大, 最大值为。由此可见, 只有在电阻、电容分别相等的情况下, 网络的传输系数才最大。网络中的电阻、电容的变化对频率特性有很大影响。

2. RC并串联网络中的参数变化的影响

由公式 (2) ,

当取R1=2R2, 时, 代入上式可得网络传输系数的频率特性为:

令, 则上式可化为:

当ω=ω0时, RC并串联网络的传输系数最小, 最小值为, 此时相位ΦF=0为。而当ω<<ω0 (或ω=ω0) 时, 网络的传输系数最大, 最大值趋近于1, 而相位ΦF≠0。在电阻和电容都分别相等的情况下, 当ω=ω0时, RC并串联网络的传输系数最小, 最小值为, 此时相位为ΦF=0。。而当ω>>ω0 (或ω<<ω0) 时, 网络的传输系数最大, 最大值趋近于1, 而相位ΦF≠0。由次可见, 在RC并串联网络中, 改变电阻和电容对输出频率特性也有影响。

频率管理 篇10

频率特性是电子部件、电路或系统设备的一项重要术指标。测量电子部件、电路或系统设备的频率特性对于研究、分析电路, 对电路采取改进措施以及检修电路的故障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模拟式扫频仪一般由调频振荡器、阴极示波管、扫描发生器等部分组成, 因而工艺复杂、体积较大、价格昂贵, 而且使用起来操作程序复杂。并且模拟式扫频仪不能直接得到相频特性, 更不能打印网络频率响应曲线, 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研究设计的频率特性测试仪 (中低频段10Hz一IMHZ) 克服了传统模拟扫频仪的缺点, 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测试准确;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显示功能实现了模拟式扫频仪不能实现或很难实现的功能:同时显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打印频率特性曲线 (或表格) , 甚至可以通过曲线拟合得到被测网络的近似传递函数。

2 系统的总体方案提出

系统的设计思想为:测试时首先由主机启动扫频程序, 控制扫频信号源产生频率按设定值步进的正弦信号, 其幅度基本恒定, 频率变化范围最大可达1-70MHZ。使信号通过被测网络后, 其幅度将产生变化, 即扫频信号的畸变里包含着被测网络的网络信息 (被调幅) , 因此该调幅波的包络就是被测网络的幅频特性。调幅信号经A/D部分至主机内的软件处理模块, 最终使被测网络的幅频特性显示在虚拟频率特性测试仪的前面板上。系统功能主要分控制部分、数据采集部分、频率特性测试分析、显示部分以及扩展部分。其中, 控制部分可通过计算机端口对系统中扫频信号源的输出频率值进行控制, 也可控制扫频信号源的扫频步进, 此外还能控制A/D采集板的采样时钟, 即控制采样率的大小。数据采集部分则完成变速率采样, 从8MHZ到65MHZ任意可调, 最小步进小于1HZ, 并可根据扫频信号的输出自动选择采样率。频率特性测试分析、显示部分则完成对被测网络幅频特性的测试、分析结果, 并将测试的结果展开显示。功能扩展部分则主要实现远程控制以及系统与外部I/O的连接与管理。

3 硬件平台具体实现

虚拟频率特性测试仪系统的硬件环境主要由扫频信号源、被测网络和数据采集卡三部分构成。由于要求扫频电路产生的是具有频率连续可调、相位连续、幅度稳定等特点的正弦波。产生正弦波最简单的办法是用晶体振荡器, 但要得到多种稳定的频率, 使用规格众多的晶振并不现实, 目前一般采用频率合成的办法来得到所要的各种频率。使用DDS (数字式直接频率合成) 电路便可很好地满足对扫频信号源的要求。通过改变DDS的频率控制字就能使其输出不同频率的信号, 这个控制字的值是经计算机串口先送入单片机AT89C51中, 再由单片机并行端口写入DDS的频率控制字寄存器中。由于实际的DDS电路输出随着频率增高会产生一定的幅度衰减, 所以还需有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AGC) 以保证扫频源的恒幅输出。

数据采集电路是虚拟仪器实现对真实物理信号采集的硬件基础, 当采集电路被驱动后, 由软件再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从而实现特定的测量功能。本文采用的基于计算机内部总线的插卡式数据采集系统是虚拟仪器最基本、最经济的构成形式。其中, 数据缓冲区采用IDT7L06FIFO RAM, 是一种高速、低功耗的先进先出双端口存贮缓冲器, 用于采集系统与微机之间的数据传送以及相应的通信控制等。A/D部分采用AD9851芯片, 其可实现高速的A/D转换。A/D转换时的采样时钟由DDS电路提供, 原因是DDS可产生一个频谱纯净、频率和相位都可程控的模拟正弦波输出, 此正弦波转换成方波后完全适于用作时钟输出。

4 单片机与DDS之间的通信

单片机与DDS之间的连接电路如图1所示, 整个电路以单片机AT89C51为控制核心, 控制信号的产生。为了能够完成调频、调幅、调相的各种功能, 要向AD9851输入频率/相位控制字, 这是通过AD9851和单片机相连接来实现。可以和AD9851的数据线直接相连接的单片机类型很多, 本文中选用的是Atmel公司生产的单片机AT89C51。AT89C51与AD9851的接口既可采用并行方式, 也可采用串行方式, 但为了充分发挥芯片的高速性能, 应在单片机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并行方式。

AD9851输出脉冲的频率和相位可以通过程序来进行调制。方法是:采用并行或串行的方式来输入频率/相位控制字到数据输入寄存器中, 而AD9851内部有5个输入寄存器, 储存来自外部数据总线的32位频率控制字, 5位相位控制字, 1位6倍参考时钟倍乘器使能控制, 1位电源休眠功能 (powerdown) 控制和1位逻辑0。寄存器接收数据的方式有并行和串行两种方式。并行方式由5组8位控制字反复送入, 前8位控制输出相位、6倍参考时钟倍频器、电源休眠和输入方式, 其余各位构成32位频率控制字。而串行输入是以一个40位的串行数据流经过一个并行输入总线输入。

如果相位累加器的位数为N, 频率控制字的值为⊿phase, 系统外部参考时钟频率为30MHz, 6倍参考时钟倍乘器使能, 经过内部6倍参考时钟倍乘器后, 可得到AD9851内部工作时钟fr为180MHz, 由此得到最终合成信号的频率f0。当要对输出信号的频率进行控制时, 就需先计算出频率控制字的值, 于是可得到:⊿phase=f0*2N/fr。将己知各参数代入, 得出:⊿phase=f0*232/180。

⊿phase的值通过PC串口送入AT89C51, 其产生的控制电平使AD9851的W—CLK引脚有效, 将⊿phase值写入DDS的频率控制字寄存器, 再使FQ—UD引脚有效, 则AD9851的频率寄存器刷新后装入新值, 最终输出频率为f0的信号。扫频信号采用线性或对数方式产生, 步进值由扫频的分辨率决定, 最小可低于1HZ。AT89C51的信号传送时间为ms级, 而DDS的频率切换短到20ns, 因此扫频间隔时间主要考虑前者因素, 后者可以忽略。本文中的扫频方式设计为自动和手动两种, 其中自动方式将在扫频宽度内以设定步进连续扫描, 手动方式即点频方式可在1—70MHZ的任选频点上输出信号。

5 总结

虚拟仪器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测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虚拟仪器的出现是传统仪器观念的一次巨大变革, 是仪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用虚拟仪器思想对虚拟频率特性测试仪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设计工作, 采用直接数字合成波形 (DDS) 技术完成了虚拟频率特性测试仪硬件的设计, 从通信协议到PC机和单片机的通信程序都做了的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本文研究设计的频率特性测试仪 (中低频段10Hz一IMHZ) 克服了传统模拟扫频仪的缺点, 具有体积小、操作简便、测试准确;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显示功能实现了模拟式扫频仪不能实现或很难实现的功能:同时显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打印频率特性曲线 (或表格) , 甚至可以通过曲线拟合得到被测网络的近似传递函数, 大大提高了测试的性能。

参考文献

[1]刘君华等.虚拟仪器编程语言[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2]屠良尧, 李海涛.数字信号处理与VXI自动化测试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

[3]樊尚春, 周浩敏.信号与测试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资金营运下一篇:分阶段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