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应用

2024-07-26

面向应用(精选十篇)

面向应用 篇1

参考文献

[1]姚昕.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07,15.

[2]清水一彦.短期大学的现状和将来[J].高等教育研究,2003,28.

[3]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万秀兰.美国社区学院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江大源.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动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5:18.

[6]GillianGoozee.The deve1opment of TAFE in Austra1ia.National Centr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Ltd,2001.

[7]NELC.LookingForward:Schoo1-to-Work Princip1es and Strategie s for Sustainabi1ity.Washington,DC:Ameri-can Youth Policy Fortmand Center for Work force Development,2000.

面向应用 篇2

12种应用文体的写作

(一)计划与方案

计划与方案其实就是工作的打算和安排,进行书面化、条理化、具体化以后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作安排”、“工作要点”、“工作规划”、“工作方案”,我们经常用到的就是“工作要点”或者叫“工作安排”。不经常用到的如书中提到的“中长期规划”、“项目方案”、“综合方案”等。

(二)总结

总结就是单位或个人对过去一定阶段所做的工作或开展的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评价,从中找出成绩、问题、经验和教训,揭示规律的书面报告材料。总结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应用文体,经常用的有三大类:单位总结、个人总结、专题总结。重点掌握个人总结的结构要素和写作要求,一般了解单位总结和专题总结的写作要求与技巧。

个人总结要抓住主要问题,突出经验、教训和个人思想上的收获体会,不可停留在工作过程的回顾或一般优缺点的检查上。

个人总结行文结构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标题:单位名称+期限+内容+文种

正文:

1、前言:交代与中心内容有关的情况;

2、全面总结一般包括成绩收获、经验体会、问题教训三个部分;

3、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努力方向。

落款:写作者姓名、日期

说一下年终自我小结的写法,一般地说,除标题外,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工作成绩。可先写工作,后写成绩,也可把工作和成绩结合起来写。开头不宜多说。如:“一年来我做了以下几项工作:”或“我在2005年中做了以下工作:”。

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三部分:努力方向。

(三)简报

简报是反映所在单位或系统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和经验,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值得注意的新思路,或某项调查研究的成果和有价值的统计数字的内容简要的内部资料,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左右沟通、交流经验的作用。

按照内容简报可分为思想动态简报、工作简报和会议简报。我们在工作中应重点掌握工作简报、会议简报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

工作简报的版式由版头、正文、版尾等要素组成。

简报的写作要求:

1、新: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

2、准:材料真实确切、问题切中要害、政策把握准确;

3、简: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了;

4、快:迅速及时,快编快发;

5、全:要素齐全,格式规范。

(四)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为了工作需要和特定目的,对某一事物、问题或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后,通过分析、加工,利用调查材料和研究结论整理撰写出来的书面报告。

(五)汇报提纲

汇报提纲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时所撰写的汇报内容提要。按照汇报内容分为综合工作汇报提纲和 专题工作汇报提纲。

(六)会议记录

会议记录是在开会过程中,由专门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具体内容如实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

会议记录一般由记录头、记录主体、审阅签名三部分组成。

1、记录头:会议名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会议主持人、会议出席列席和缺席情况、会议记录人员签名等。

2、记录主体:会议中心议题、会议讨论焦点及主要意见、主要领导权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论、定调性言论和总结性言论、会议决议或议而未决事项。

会议记录两条最基本的写作原则:真实性、完整性。

(七)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是一种常用公文,是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记载传达会议决定事项和主要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的,具有纪实性和指导性的公文。

会议纪要一般分为办公会议纪要和专题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一般分为标题、日期、签发人、正文、落款五个部分。

(八)通知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范性公文、传达事项、任免人员等。

通知是公文中使用频率最高、适用范围最广的一个文种,是上级向下级传达、告知事项的一种下行文。通知具有使用范围的广泛性、受文单位的专指性和较强的时间性,同时还具有行文简便、写法灵活、种类多样的特点。

通知一般可分为批示性(批转性)通知、指示性通知、事务性通知、知照性通知等。

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日期几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及文种三部分组成。除发布的规章应用书名号,其余均不使用书名号和标点符号。要具体处理好“关于”引起的介词结构和文种表述,杜绝重复出现“关于”和“的通知”字样。

2、主送机关:指通知的对象,一般应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主送机关较多时注意排列的规范性。同级机关用“、”,不同级别、类别的机关用“,”分开。

3、正文:包括通知的依据和目的、通知事项、通知结语三部分。

4、落款和日期:在公文右下方写明发文时间,并加盖公章。

(九)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询问与要求、报送资料使用的一种陈述性公文,是典型的上行文。

报告按内容可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等。

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或要求上级机关答复的事项。报告一般有标题、主送机关、正文、成文日期组成。

(十)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具有隶属性,只有本部门和本系统的下级机关方可向上级机关请示。

(十一)批复

批复是上级机关用来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下行公文。批复具有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专指性,下级有请示,上级才有批复。而且针对性极强,下级机关请示什么上级机关就答复什么。

(十二)函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内容上可分为申请函、商洽函、询问函、答复函、告知函。从行文方向上,“函”有来函和复函之分。函作为公文中唯一的一种平行文种,其适用的范围相当广泛。在行文方向上比较灵活,不仅可以在平行机关、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行文,而且还可以向上级机关或者下级机关之间行文。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机关之间不得使用函,上级机关的内设机构可以向下级机关的相关业务部门行便函,便函属于非正式文。

三、几种辨别关系

(一)请示与报告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两者都属上行文。②为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对行文负全责,上报的 报告、请示首页须注明签发人。③通常情况下,报告和请示的标题可省略发文机关。

相异点:①性质和行文目的不同,报告属陈述性公文,其行文目的在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询问等,故不要求上级机关回复;请示属呈请性公文,其行文目的 在于请求指示或审核批准,需要上级机关给予答复。②上级机关处理原则不同,对待报告上 级机关只在认为有必要时才予批复,而对请示上级机关不管同意与否均应批复。③篇幅容量 不同,对报告虽也提倡一文一事,但像综合报告等显然多为一文数事且篇幅较长;对请示则 严格要求一事一请,篇幅相对较短小。④行文时间不同,报告在事前、事中、事后均可行文;而请示必须事前行文。

(二)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主要区别

1.性质不同。会议纪要是规定性行政公文,而会议记录是记录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事务性文书.2.内容的繁简程度不同。会议纪要的内容是对会议记录进行整理提炼而形成的会议内容的要点,重点体现会议的宗旨;而会议记录是对会议情况的原始、详尽的记录,重点体现会议的过程性和具体性.3.形式有所不同。会议纪要具有一段公文的规范格式,而会议记录的形式则比较灵活自由。会议纪要通常采用总分式结构,而会议记录则采用顺时结构。4.处臵方式和作用不同。会议纪要一般可以文件的形式发布或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用来“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而会议记录只作为内部资料,以备查考。

校园媒体: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校园网;短信平台。此外,还有电子杂志、海报、宣传栏、标语、橱窗 新闻写作 新闻的体裁

新闻的基本要素

新闻写作的流程

1、新闻的几种写作体裁

新闻体裁有有消息、来信来电、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分析评论、新闻摄影等。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

我们知道了新闻的定义和几种写作体裁,还要了解一条新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简单概括起来,新闻的要素就是五个W和一个H。即“什么时候”(when)、“哪里”(where)、“谁”(who)、“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这跟我们写记叙文的时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是一回事的。写新闻必须具备这六个基本要素,否则就不是完整的新闻。

3、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真、短、快、活、强。“真”,即真实确凿;“短”,即简短精粹;“快”,即迅速及时;“活”,即生动活泼,饶有风趣,引人入胜。“强”,即针对性强,思想性强。

二、关于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其实跟新闻写作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根本不可能把两者分开。这里的新闻采访只讲大致的要求:首先采访要全面,不要怕自己记得多,因为你只有记得最全面,这样写稿子的时候才能有所取舍,这是一个最大的要求,另外的要求在下边具体分析。另外还是要真实,一些单位名字,一些单位领导人的职务,要记清楚,不懂就问,不知道就多问。

另外一个,还是主动采访一些事情,比如采访一个获奖同学,我们要采访他

的同学,他周围的人对他有什么看法,不能直接找到这个人,问了一些事情就行了;

采访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比如采访关于学分制的问题,我们要问问教务处是怎么做的,今年跟往年的工作主要有哪些不同,还要采访学生有那些困惑的地方,对这件事情的反映怎么样等等,不能说老师布臵了一个采访任务,布臵了采访主题之后,一直问需要采访哪个?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首先确定采访主题,关键是要列出一个详细的采访计划。要问哪些问题,有些被采访者可能说了很多废话,但是你要从其中发现他最有价值的部分,不能被接受采访的人牵着鼻子走。

三、关于新闻稿件的写作

首先我要讲一下,学校最重要的新闻是哪些?(新闻重要才容易被才纳播出)如果大家是一个有心人的的话,会大致了解学校的新闻稿件的类型: 学校党委或行政的方针政策 校园里的重大新闻事件

学校领导人的重要事件——因为学校领导代表的就是学校的党委或者行政 学校的教学、科研、基础建设等方面 学生生活 文学稿

这些是最基本的一个划分,有些是交叉的,当然学生生活又可以分为好几种。

关于新闻稿件的分类:有两大类,通讯和消息,我们经常写作的是消息。第一,会议新闻。会议能够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主要是因为一些重要会议讨论的议题,它所处理的重要事情,以及通过的决议和政策往往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因此,会议新闻的关键是具有为公众所关注的重要性、信息性。

从读者来说,他们一般对会议本身不会有太大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点在于会议能够提供什么信息。因此我们的写作必须以传递重要信息作为出发点去组织材料。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该会议的一些重要方面,要了解:会议的主题是什么,会议上主要通过了哪些重要决议,这些重要决议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指导意义。

参考文章:《建设同学们喜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次会议的名字为形式政策课教师培训会。因为本次培训会上关于政策课虽然有一些内容,但是大部分都是关于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因此主题就变成这个了。

第二,经验、成就新闻,这里说的是对院系、部门采访的一些新闻稿件。学校的新闻报道主要是正面报道,所以主要为这两个方面的新闻稿件的写作。我们在采访和写作中要注意:

首先要采访单位第一负责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要掌握到第一手的权威的资料;其次在写作中要注意提出最重要的方面,要提炼出一个主题,不能泛泛而谈。

第三,人物专访。专访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但也确实存在。这里要主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

第四、事件性消息的写作,要求对事件过程真实反映。事件性消息从定义上来说,是指对新闻事件过程或面貌的描述性报道。事件性消息最重要的就是把新闻事件如实地告知读者,真实地展现新闻事件的本来面貌。

事件性报道有两种比较常见的角度,一是对事件的面貌或场景做横断面式的报道,如一些小特写、现场短新闻;另一种则是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纵深式的报道。

第五、非事件性消息的写作——评述新闻。该新闻是对重要的新闻事件所作的一种分析性报道。评述新闻的特点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必须对事实发生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解释和评说,以揭示新闻事实的内在价值,让读者深入了解事件本身。

新闻稿件的结构:

基本结构:标题、导语、新闻的主体部分、背景材料的运用。具体结构形式:

一、倒金字塔式:这个也叫倒卷帘式结构,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这种结构是按照新闻事实内容和重要性的不同进行布局,一般将最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前面写,次要的内容则放在以下的段落中按重要性的递减顺序展开,形成一个“头重脚轻”、顶部大、底部小的“倒三角”,这种结构的产生是为了适应快速传播的需要和读者的阅读习惯,这种方式在我们的新闻稿件中是最常见的。

在具体布局时,整体倒装,先将新闻事实的结果或触目惊心的部分事实臵于导语中,然后在主体部分按事实的重要性顺序由重到轻地安排次要的和其他的材料。(我们报纸上大部分稿件都是这种布局方式)

该结构分为三种情形:总体性倒叙、局部性倒叙、总体性顺叙。

该结构是新闻的传统结构形式,它的主要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容易使结构单

一、刻板、文风枯燥。

二、延缓式结构:抓住情节的高潮部分,或新闻事实的本质,采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的方法谋篇布局。

这种结构的开头部分是要勾画出精彩的片段,或从情节、场面的一个跳动点入笔,酿成先声夺人的气势,引人注目。这种结构最突出的表现方式是:开头、推波、高潮、结尾。

三、并列式结构:在同一主题下,需要同时并列出示两个或两组材料,采用并列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所写的内容,各层次之间不存在总与分、因与果、主与次的关系,各部分事实之间相对独立和平等。

四、时间顺序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指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来组织材料。这种结构方式往往开头比较一般,随着事态发展,高潮逐渐出现。这种结构比较适合故事性较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它易于表达用概括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大过程、大纵深。她有时甚至没有独立的导语段。但是,它仍然要求对新闻事实交代清晰、准确,层次分明。

五、散文式结构:用散文的笔法来报道新闻事实。它的特点是自由取材,章法灵活,构思上取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之意,活泼通灵,行文走笔,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这种结构形式机动灵活,富于变化,可以使呆板的材料变成生动活泼的新闻事实,使单一的新闻事实变得丰富,使平面的事实报道立体化。

另外还有一些结构:电影蒙太奇式、对话式结构、对比式结构等,比较多。因为在我们的写作中并不是常见,所以就不多讲了。

四、稿件写作注意的问题

1、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新闻写作

在新闻写作中,要更好地用事实说话必须做到:第一,事实要具体。新闻中的人名、地名、现场、情节、数字、结果都要写得具体。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受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事实要典型。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事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大量具体的事实中选取典型材料、典型事例。如果不作选择,罗列一大堆材料,反而会冲淡或淹没新闻主题,造成人物、事件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事实要生动。新闻事实本身要有新意,生动感人,同时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叙述新闻事实,避免生硬、刻板、老套。如可用再现某些场景的方法;渲染气氛、加深印象、烘托人物、突出主题;也可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新闻事实更加鲜明、丰满。此外还有点面结合、画龙点睛等方法,可以使事实更好地“说话”,增强感染力。

新闻事实的获得,往往带有一定偶然性;一个用心的思索,善于思索的作者,得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却是必然的,而且,一旦获得以后,就会抓住不放,紧紧跟踪。

写新鲜的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姓“新”。只有新的东西,才能为读者提供信息。新闻要指导实际工作、实际生活,而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在新闻写作中,就是要突出这个“新”字,不断地把客观事物的最新变化、最新发展告诉受众,给他们以启发、教育和鼓舞。所以,新是实现新闻价值的一个根本条件。新闻界把现实生活中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新鲜活泼的东西称为“活鱼”,为人们提供新的情况、新的人物、新的经验、新的问题、新的成就、新的知识。

新闻的“新”在于事实新、材料新。新闻要尽可能报道“第一次”发生的,“第一个”出现的事情。当然,这也要从全局的观点看问题。有些事情在本地区、本单位是新发生的,但地、在全市、全国范围内也许已不是新鲜事了。也有一些事因为有一定的思想性、针对性,需要经常不断地报道,但这一类在报道时也要尽量选取新的典型、新的特点、新的角度。特别是一些需要反复宣传的主题,更要研究新的角度,千篇一律就没有新鲜感,效果也不好。

2、关于新闻稿件写作的一些具体事项: 第一点,必须在文字上多下工夫,我看学生的稿件时,发现里边有很多错字,这是做文字工作的大忌!有些同学可能是打出来的稿子,我自己也经常打稿子,所以知道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多看几遍,自己多审阅几遍。我希望各位同学在交稿子的时候,尽量避免错别字。

第二点,写完稿子之后自己多看几遍,除了上边的字的错误之外,还要注意语言问题。有些同学的稿子有很多语病,我想无论学什么专业,文科还是理科,应该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文字技巧,写东西出来,至少可以让大家读得通顺。

第三点,要注意新闻事实的真实性。有些稿子写完之后最好送该单位第一负责人来审一下,因为他们对外宣传需要统一口径,如果发了稿子有人找上门来,8 对我们的工作来说,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第四点,要有自己的风格,上边讲了很多种结构,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很少使用多种方式,有些同学只写一种倒金字塔式的,别的不会写,不敢写,这跟指导老师可能也有关系,以后希望多用几种写作方式,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注意体现出“自己”来。

采访应获得哪些材料 ※

对于刚刚学习采访工作的小记者来说,通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我这一次采访应获得哪些材料?有些小记者则诉苦说,首先,采访之初不知从哪里开始提问题;然后,当采访进行中,采访对象谈了一气后,他不能再提出新的问题,特别是不能即兴地、有目的地提出新问题;最后,采访结束时,他不知自己采访的材料是否够了。

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逐一加以讨论,看看一次采访应获得些什么材料才够。

[将一次采访进程分成三个阶段] 记者采访提问,不应是东一鎯头西一锤子,也不能想到哪就问到哪。一般来说,采访是一次性的,记者不能老是为一篇报道反复去找采访对象问一点写一点。这就要求记者事先一定要有个通盘考虑,并且将整个采访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这就像我们写文章,先要考虑分几个层次来写,第一个层次写什么,后面的层次又分别写什么。

《经济日报》总编辑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将“三个阶段”作为基本采访方法之一。这三个阶段同我们平常认识事物的进程一样,即:

第一阶段,初步完成对某事物的横的认识,以达到对此事物现状的完整的了解。

第二阶段,在横的认识初步完成之后,进一步深入到对事物的纵的认识,即达到对事物的历史的完整的了解,在了解历史之后,当然又加深了对现状的了解。

第三阶段,在横与纵的两个大方向的认识完成之后,则要侧重完成变的认识,即研究该事物所包含矛盾的各个方面是怎样转化的。

这一进程简化,可以用一个程序来表达:

①横的认识—现状;②纵的认识—历史;③变的认识—转化。按照这一程序,我们来设想采访一个先进人物该怎样进行?

第一步,先完成横的认识,了解这位先进人物的一些基本情况:如主要作出了哪些成绩,有什么发明创造,得过什么奖励,在社会上产生过什么效益与影响,等等。某中学有一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生物竞赛中得了金牌,校园里一位小记者去采访他,事先,这位小记者列的采访提纲里有这么几点:

①他的奖具体名称叫什么?是第几届?

②这个奖是否为国际上中学生物方面的最高奖?

③他是否为唯一的金牌得主?还有一些其他奖牌被谁人夺走? ④他平时在班上表现如何?是否全面发展?

如此等等。这些项目,都是着眼于采访对象的现状的。对事物现状的了解,虽然是较为平面的,但应当是完整的。就像我们接触一个人,首先是对他的外表要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一样。

第二步,向纵深处了解,采访这位金牌得主的成长过程,他与众不同的一些特殊经历。还是举上面那个例子。那位小记者去采访金牌得主时,认识到得到金牌固然令人羡慕,但金牌得主成长之路对人更富有启迪意义。他在学习上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有什么“夺冠”秘诀?他的爸爸妈妈是从事什么职业?家庭教育对他是否具有根本性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金牌背后的故事,不为一般人所知,却又特别为一般人所欲知,所以,非知道得详详细细不可。

第三步,要完成的“变”的认识。同一般的同学一样,这位同学的学习经历也是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并非一生下来就是块得金牌的料子。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有了夺冠的愿望并努力付诸实践的?去采访的小记者认识到,从一名普通同学到世界金牌得主,这一飞跃的背后一定有着一些不同寻常的转变。如观念的转换、理想的确立,前进步伐的调整、老师的教育起了什么主导作用等等,都应加以深入挖掘、探讨。

按照上述三步设计采访提纲,这小记者从容不迫地获得了他所需的素材,从而写出独家报道《金牌得主成长的启迪》。

对某一事物的采访,我们也可按上述思路确定分三步了解: ①这个事物的状况如何?主要矛盾是什么? ②这个主要矛盾是如何形成、发展的? ③矛盾的两个方面是怎样互相转化的?

这样,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就会全面深刻,并且容易捕捉到它的动态。由此可见,将一次采访进程分成三个阶段,的确可以帮助我们清理采访思路,采访时不会顾此失彼,丢掉一些重要的采访话题。

[按不同的报道要求调整三个阶段的比例] 上述三个阶段在每一次采访中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按不同的报道要求,应当调整三者的主次关系。

一般来说,如果是只写简短的消息,那么主要的内容是第一阶段对事物现状的了解,在新闻六要素中,何事、何时、何地、如何等要素要完整准确。采访时应在这方面多下工夫。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采访也很必要,但不是重点。记者可以将后两个阶段的内容集中到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上,即它是怎样形成的,将会产生什么影响。此外,还要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把握这一事物在相应领域的坐标轴上处于何种地位。

对于特写性报道,记者的精力要放在对事物过程的认识上。采访必须详详细细地记录好事件的发展经过,把握一些具体的细节性的素材,像慢镜头般清楚地展示事物的动态。这类题材的采访,记者的观察十分重要。我们可以对三个阶段的顺序稍作调整。第一步,了解事物当初的情况;第二步,特别注意事物演变过程,关注其中一些关键性的细节;第三步,记录好过程后的结果。这三个阶段是按时间顺序推进的,好处在于清晰地记录事物的动态轨迹。如我国著名的特写记者阎吾采写《我军横渡长江情景》的经过。他先是伏在长江北岸,等待着横渡长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渡江过程中,他认真地观察,及时用笔记下了具有历史意义时刻的雄伟图景。最后,又记录了过江后军民匆忙告别的场景。三个阶段,很自然地构成了文章的三个层次。

面向应用的多层交换 篇3

应用层智能流量分配

第2 层和第3 层交换产品对于端到端的性能和服务质量要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基于TCP 和UDP 端口以及基于应用层的第4 层、第5 层和第7 层交换技术的产品势在必行。

第4层交换技术利用第3层和第4层包头中的信息来识别应用数据流会话。利用这些信息,第4层交换设备可以作出向何处转发会话的智能决定,从而实现负载均衡。此外,第4 层交换还具有传输流优先级分配等功能。

但是,仅仅依靠第4层还有欠缺。有统计表明,即使采用配置最高的网页服务器,如果访问用户数超过1000 个,网页反应将会明显下降,出现常见的阻塞现象。一般一台Web 服务器只能承受几百个并发用户,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增加Web 服务器。第4 层交换机具有流量分载功能,可以根据多种负载均衡算法,实现传输流在多个Web服务器之间的分配。

不幸的是,由于第4层交换并不能识别传输流的应用类型,会有可能将某些访问发送到无法做出响应的Web服务器,导致错误的信息或时延。而相比之下,第5 层和第7层交换则是基于应用层的流量分载技术,具有认知应用的智能性。应用层的智能交换通过打开应用/ 表示层,识别传输流的内容和类型,这就使得不仅仅是基于URL做出全面的均衡分载决策,而且还能依据访问应用的具体类型(.html、.cgi、.ASP 和.Java 等)智能地向对应的Web服务器传输,无论这些应用正使用什么端口号。

应用层智能流量分载还能保证不同类型的应用可以赋予不同级别的优先权。更重要的是,由于具有智能识别功能,这种交换方式可以以线速度做出传输流决策,用户将自由地根据得到的信息就各类传输流和其目的做出决策,优化Web 访问,为最终用户提供快速及不间断的网页服务。

带宽分配及服务保证

企业网与Internet互联的广域连接,其带宽的费用相对昂贵,而且带宽常常是很有限的。而一般路由器的做法是采用先到先得(Best Effort)方式,这很容易使有限的带宽分配给某一种应用(例如FTP),而且被独占,导致其他用户的访问不能很快得到响应。

一种比较先进的带宽分配解决办法就是对各种应用及服务(例如HTTP、FTP、电子邮件、DNS和视频等)进行有效的带宽分配,而且可以进行动态分配,将尚未使用的带宽先借给其他应用,这将使有限的带宽发挥更大的效用,让更多的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

发展无极限

SUSE推出面向SAP应用 篇4

SUSE总裁兼总经 理Nils Brauckmann表示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是Linux操作系统运 行SAP解决方案的 领先平台 。面向SAP应用的SUSE LinuxEnterprise Server 12基于我们与SAP延续多年 的合作,专门针对SAP解决方案进行了集成和调校,能够帮助企业客户满足不断增长的关键计算需求。SUSE仍然是在Linux操作系统上运行SAP解决方案工作负载的首选。”

面向SAP应用的SUSE Linux EnterpriseServer 12能够为运行基于SAP解决方案的关键任务工作负载的企业客户带来以下好处:

●全操作系统回滚———允许用户制作操作系统快照(包括内核文件)并回滚至相应时间点,进而提高系统弹性。

●支持SUSE Linux Enterprise Live Patching实时内核修补技术———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2包含相关基础架构,可通过SUSE Linux Enterprise Live Patching实现实时内核修补。有了它,客户无需重启机器或等待下一个服务窗口即可更新安全补丁。

●集群扩 展———SUSE Linux Enterprise High AvailabilityExtension可提供行业领先的成熟解决方案,不仅增强业务连续性,而且为SAP解决方案提供灾难恢复能力。

●硬件实现———面向SAP应用的SUSE Linux EnterpriseServer 12利用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2的硬件实现功能,允许用户在最新硬件上运行SAP解决方案。

●安装向导的自动化和SAP解决方案的多层安装———安装向导可实现自动安装,无需人工干预。多层安装可在客户的IT环境中分布式安装基于SAP解决方案的系统,通过传统的多层方法满足客户及合作伙伴全面安装SAP解决方案的要求。

合作伙伴如何评价面向SAP应用的SUSE Linux Enter prise Server 12。

富士通全 球SAP上市总监Wolfgang Hopfes认为 :“作为合作 超过40年的SAP全球合作伙伴,富士通利用SUSE Linux EnterpriseServer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创造出简单、安全的解决方案,优化在SAP应用和数据库方面 的投资 , 包括SAP S/4HANA等最新研 究成果。”

日立数据系统全球联盟副总裁Jim Beckman表示 :“为了帮助客户提升性能、提高可靠性、降低风险和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我们越来越迫切地寻找在平台层面实现合作和集成的机会。客户面临的挑战包括瞬息万变的市场条件,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不断涌现的新趋势,以及应用选择的大爆炸。日立数据系统能够为最终用户创造他们需要的价值,帮助他们实现预期的经营成果。和面向SAP应用的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集成就是最好的例子。”

惠普融合系统营销副总裁Paul Miller表示:“推出面向SAP应用的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2之后,SUSE将继续帮助备受行业信赖的惠普融合系统推广SAP HANA产品组合,实现独特的差异化定位。此举将确保惠普能够为客户提供选择和全面的功能性,满足他们的高标准以及用户对安全、高性能的定制解决方案的需求。”

联想EBG WW战略联盟和GM HPC业务部门副总裁Brian J. Connors表示:“作为SAP HANA市场上最大的两个参与者,联想和SUSE一直在试图将SUSE Linux EnterpriseServer 12的能力与SAP应用相结合,目的是充分利用联想System x中x6平台的容量和性能。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为客户演示如何利用这个集成框架来运行SAP HANA和SAP商业套件了。”

SGI首席营销官Bob Braham表示:“凭借与SUSE牢固的伙伴关系, 我们为企 业客户创 造了真正 的增加值 ,尤其是将SGI UV ? 和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组队进军SAP HANA市场。SGI的UV设备是一 套扩大版的 内存内计 算设备 ,具有系统 简洁单一 、可扩展性 极高的特点 。”

Unisys关键任务服务器和解决方案副总裁Rob Cashman表示:“面向SAP应用的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2一旦与Unisys的Forward! 平台相结合,就能为客户的关键任务SAP应用实现卓越的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从ERP到实时数据分析。”

面向应用 篇5

非常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完成本次问卷调查。

为了搞好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自学考试从“学科型教育”向“技能型、应用型教育”的转型,科学合理修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及时有效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同学们操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更好地为企业生产服务,充分发挥数控技术人才的效益,特进行本次调查。请在每个问题后面的“□”中用“√”选出你最满意的选项。

一、请你毕业至今有

1年以下□1~2年□2~3年□3年以上□

二、请问你现在从事工作是

数控编程□数控操作□机床维护□其他岗位(如管理、营销等)□

其他。

三、你从事现有工作的原因

兴趣爱好□个人发展□专业知识□其他原因□

其他。

四、请问你对当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所开设课程满意程度

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五、请问你觉得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现行课程考试计划安排

合理□比较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急需改进□

六、请问你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现行培养方案的满意程度

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七、你觉得诸如《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等基础理论课的现行考核方式

科学合理□比较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

八、你觉得诸如《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等基础理论课教学现在选用的教材

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九、你觉得诸如《数控机床操作》、《数机床电气控制》、《数控编程》等专业技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所选用的教材

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十、你觉得基础理论课的现行教学实施过程

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十一、你觉得专业技能课、专业核心课的现行教学实施过程

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十二、经过系统学习后你觉得是否能够自如地从事企业的数控技术、加工及维护等工作

能□基本能□不能□

十三、请问参加工作时你自己认为在知识结构:非常合理□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

理论基础:非常扎实□扎实□比较扎实□不扎实□;

专业技能:非常娴熟□娴熟□比较娴熟□不娴熟□;

动手能力:非 常 强□强□比较强□差□;

其他。

十四、你觉得当前数控技术应用的职业技能教育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作出改进

知识结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动手能力□

其他。

再一次感谢你完成我们的问卷调查,我们课题小组全体成员衷心祝您学习进步,工作愉快!

课题小组

面向服务的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研究 篇6

【关键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电子商务;应用

0.引言

市场调查机构Research andMarkets公布最新调查报告称,2006全球互联网用戶的数量预期将达到13.5亿。同时来自Visa国际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2.8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交易的18%。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19次调查(截止2006年12月)显示,中国网民人数、上网计算机数分别达到了13700万人、594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3.4%和20.0%。表明交易服务,尤其是大型电子商务交易有着广泛的市场基础。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

如何将这些电子商务系统进行无缝的集成,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将软件转化为服务,从而达到软件即是服务,服务即是软件。利用SOA中基于Web服务的体系结构可以集成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各项服务,并且Web服务具有很好的异构性、分布式等优点。本文将结合一个电信电子商务系统的案例来说明利用Web服务的技术可以很好的将软件转化为服务。

1.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关键技术

1.1 SOA采用的分层标准

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采用SOA构建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可以将功能作为服务交付给终端用户,实现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可以利用传统的CORBA或DCOM机制,也可以基于Web服务,实现技术是SOA针对具体应用环境而定的。

大多数的电子商务系统是基于传统的分布式对象技术(如COM,CORBA,RMI)进行开发的。分布式对象模型CORBA、DCOM、EJB具有稳定高效的特点。但这种电子商务系统在实现上要求底层结构必须保持一致。

针对SOA进行分层设计。下面的分层标准具有一般性,可以应用在其它系统中,具体分层标准如下:第一层为操作系统层。由已经构建的应用程序组成,包括已存在的CRM(客户资源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系统和面向对象系统的实现,如企业智能系统。使用面向服务的集成技术能组合这些已经存在的体系结构。

第二层为企业组件层。该层反应为企业目前存在的功能模块,功能模块提供给企业的应用领域、目标和过程。这些组件已经在企业组织好的模块集合中,而且是建立在企业业务单元级,前面介绍该电子商务系统中的各组件。

第三层为服务层。该层主要为企业选择需要提供和支持的服务,包括服务的分类和体系结构描述。该层还提供获得企业组件接口集合的机制,接口是以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的形式提供。

第四层为业务过程和组成层。该层主要定义服务的构成。包括企业业务过程的描述以及什么样的业务过程需要被绑定到企业应用系统中。服务通过绑定到一个流中,作为一个独立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提供特定的使用案例和业务过程。

第五层为存取或表达层。主要包括Web服务和SOA的文档说明;例如,在用户接口级调用Web服务时需要的Web服务功能表达。该层可以独立于SOA之外。

第六层为集成层(ESB)。该层通过可接受的集合集成的服务,如智能路由或其它的转换机制,都被称为ESB(企业服务总线)。WSDL绑定服务提供的位置,ESB为集成提供一个独立位置的机制。

第七层为QoS(Quality ofService)。该层提供需要的管理,维护QoS的能力,如安全、性能问题。

1.2 Web服务的体系结构

Web服务是最新的实现SOA的一种方式。基于Web服务的SOA与过去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基于标准的以及松散耦合的,具有敏捷性、松耦合、跨平台、分布式计算等优点。

Web Service采用了面向服务(SOA)的体系结构,通过服务提供者、请求者和中介者等实体之间的交互实现服务调用。

Web Service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定义。从技术方面讲,一个Web Service是可以被URI识别的应用软件,其接口和绑定由XML描述和发现,并可与其他基于XML消息的应用程序交互。从功能角度讲,Web Service是一种新型的Web应用程序,具有自包含、自描述以及模块化的特点,可以通过Web发布、查找和调用。

1.3 Web服务的关键技术

Web服务体系使用一系列标准和协议实现相关的功能,例如:通过SOAP消息调用,通过WS-DL进行界面描述,以及通过UDDI进行公共注册发布。它们都是以XML为基础的。

2.采用SOA架构实现电子商务系统平台

2.1系统实现技术

面向服务架构最常用的一种实现方法是Web Services技术,Web Services技术使用一系列标准和协议实现相关的功能,其中XML作为WebServices技术的基础,是开放环境下描述数据和信息的标准技术。作为SOA的一种实现手段,Web服务继承XML语言的优势,是一种与开发语言、应用平台无关的开发技术。Web Services由SOAP、WSDL和UDDI组成。服务提供者可以用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描述Web服务,用UDDI(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向服务注册代理发布和注册Web服务,服务请求者通过UDDI进行查询,找到所需的服务后,利用SOAP(简单对象协议)来绑定、调用这些服务。

2.2 系统总体设计

企业要构建一个使用不同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以及可能不在同一个地域的,一个以信息交换为技术基础、以价值链的理论系统为理论基础的一个在供应商、分销商、用户、银行等之间建立起实现一个跨地域、跨平台、易扩展的综合电子商务平台。

3.结束语

本文在研究了SOA架构和WebService的特点和实现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原有的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利用WebService实现了电子商务系统平台。面向服务的这种松散耦合的特点,不仅能可以解决个企业之间异构性的问题,还能更好满足企业利用Internet实现对供应商、分销商及合作单位之间的在线交易、信息交流等各类电子商务需求。该电子商务系统平台作为紧密连结着分散的买卖双方的枢纽,允许买卖双方实时协作,以基于服务的标准,并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在技术与标准的支撑下,它能够协助企业以最快的速度迎接各种信息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柴晓路.Web服务架构与开放互操作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版社,2002.

[2]佘维,段志敏,李昭昭.基于Web Service的SOA架构应用与研究[J].软件设计开发,2008.

[3]李平均,景辉,刘浏.基于Extranet的虚拟商务社区管理框架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10).

[4]任永昌.应用COCOMOⅡ模型估算软件开发工作量[J].渤海大学学报,2007,28(3).

面向多应用的文件同步方法 篇7

现阶段软件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保证业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文件同步被广泛地应用在数据级容灾技术中[1]。现有的文件同步分为全量式文件同步和增量式文件同步。全量式文件同步每次同步过程中,同步所有发生过修改的文件;而增量式文件同步只传输文件中发生变化的数据块,大幅减少了同步过程中传输的数据量。

然而随着软件的快速发展,在容灾过程中需要同步的文件是以应用的形式组织的。这些应用是协同开发但又相互独立的,因而应用间的文件存在广泛的关联关系。现有的文件同步方法,无论是增量同步还是全量同步都是基于对比单个文件,而没有考虑分散在多应用中的文件间的关联关系[2],导致同步了大量重复的文件。

容灾过程中的文件同步,没有考虑文件的优先级关系。在容灾中,文件同步的目的是为了尽快地迁移应用,因此紧急应用应该得到优先同步,被其他应用所依赖的应用应该优先同步[3]。现有的文件同步方式并未对此加以研究,对文件夹中的文件并不区分优先级,应用只能在所有文件同步完成后才能启动。

容灾过程中的文件同步没有过滤非必需的文件。在容灾中,文件同步的目的是同步必需的文件。应用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中间型文件,这些中间型文件是应用产生的数据缓存文件或者修改的临时文件,同步这些数据不但降低了同步的效率,也会影响最终同步的效果[4]。现有的同步算法,无论是全量同步还是增量同步都没有对这一类型的文件加以过滤。大量非必要的文件同步不但占用了网络带宽,同时降低了系统同步的效率。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提出面向多应用的文件同步策略。结合多应用相互关联的特点,通过寻找文件间的重复项,对多应用间文件去重,减少了文件的传输大小,节约了网络带宽。为了保证应用尽快启动,通过建立多优先级队列的数学模型,优先同步应用认为最重要的文件,保证应用的启动顺序,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应用数量与队列个数的关系。为了减少非必要的文件同步,在优先级队列的基础上加入自适应优先级策略,对中间型文件延迟同步,对临时文件不同步。当中间型文件修改为最终文件时按原有优先级同步,这样既减少了不必要的同步,又保证了同步的优先级顺序。

综上所述,本文的贡献如下:

(1)结合多应用之间文件关联的特点提出了应用间文件去重策略。通过去除应用间的重复文件项,在同步完成后利用记录的文件信息恢复原有目录,大量减少同步过程中需要传输的文件量。

(2)针对多应用启动依赖和紧急应用需要优先启动的特点,提出了优先级同步方法。通过建立优先级队列模型,按优先级顺序同步文件,保证应用的启动顺序。

(3)针对多应用产生的中间型文件,提出了自适应优先级策略。通过自适应调整优先级,延迟同步中间型文件,过滤临时文件,既减少文件传输量,又保证了应用传输的优先级顺序。

本文实现了面向多应用的文件同步系统,在国家电网基础平台系统环境[5]和Hadoop生态系统[6]下完成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文件去重策略在电网基础平台系统数据集上减少了约6%的文件传输量,在Hadoop数据集上减少了约30%的文件传输量,应用平均启动时间在两种数据集上分别缩短了16%和55%。根据文件修改的密集程度,中间文件实验选择电网基础平台系统数据集完成,同步文件总数量减少了约40%,同步文件大小约44%。

1 相关工作

现有的同步方法分为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7]。全量同步会同步所有修改的文件。同步操作简单,但缺点是同步量大。增量同步算法则通过对比需要同步的文件中数据块的差异,只传输差异数据块,从而大幅减少网络传输量。

全量同步算法以SCP使用最为广泛。王福阳等人将SCP与M+N结构融合,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容灾系统中,取得了较好的稳定性。增量同步以Rsync使用最为广泛[9,10]。何倩等人将快照和Rsync相结合,具有较好的快速恢复能力[9]。何骞等人通过改进Rsync算法,减少了网络的同步量。张海峰等人利用Rsync对接多种异构环境,保障了容灾的可用性。

除了上述两种同步算法外,为了减少传输过程中的文件比较,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先压缩再同步的方法[10]也被应用在系统中,李贞改进Rsync算法,引入压缩同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网络带宽,同步时间非常短。缺点是如果文件数量很大,压缩的预处理时间和同步后的恢复时间会占非常大的比例。

其他数据集文件容灾方式,多以对特定情况改进传输协议,满足容灾系统的支持。Imak等人通过改进单轮通信协议为系统的数据级同步提供容灾支撑[11]。

但上述的同步算法,都是针对单文件的同步方式,然而在同一系统的多应用中,应用相互协同工作,却又相互独立,会出现大量的重复文件[12]。比如应用A中包含了第三方的Java包,应用B为了实现相似的功能也同样包含相同的第三方的Java包。两种应用独立开发,所以需要分别包含依赖的Java包。但同时传输两份重复的Java包是非必需的。

同时在多应用的场景下,应用启动时是有优先级顺序的,取决于应用间的依赖关系和应用的紧急程度。为了尽快地使应用提供服务,应该优先同步优先级高的应用[13]。无论是增量同步还是全量同步都没有考虑文件同步的优先级问题。

此外,多应用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中间文件[14],这些文件用来缓存数据或本身是临时文件。增量同步和全量同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2 面向多应用的文件同步策略

文件同步已经广泛应用到容灾系统中。在面临多应用的同步时,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多应用的文件同步方法。通过对应用间的文件去重,减少重复数据的传输;建立优先级同步队列保证高优先级应用优先同步,利用自适应优先级策略保证对中间型文件的过滤。

2.1 应用间文件去重

现有的增量同步算法在同步时,会利用滑动窗口方法来检测文件的重复块,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同步的效率。但在多应用系统的环境下,应用间关联度大,仍然同步了较多重复的文件。如在常见的Hadoop生态应用中[6],以Hadoop-1.2.1和HBase-0.94.17为例,虽然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程序,但常配套使用为外界提供分布式存储服务,属于本文所说同一系统下的多应用。共包含50~60个Java依赖包,其中23个依赖包相同。现有的全量同步或增量同步会同步上述所有文件,实际上,在本例中就有20%的数据是无需同步的。这样在应用间存在的重复数据需要去重。这些数据不能合并,因为系统应用独立性很强,需要在依赖库中独立包含上述依赖库文件。

为此,本文挖掘多应用间文件的关联关系,对应用间的文件进行快速去重。在同步过程中,只需要同步去重后剩余的文件。待同步完成后,再利用文件原有信息恢复原有的目录结构。

(1)去重

去重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同步过程中的传输量,但又不能过多地占用同步的时间,应该尽可能快地完成去重功能。通过快速检测文件内容、文件大小以及文件的元数据信息来检测相同的文件,删除重复数据[15]。同时,这些过滤得到的文件信息可以在后续恢复过程中加以使用。

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是在同步目录上建立虚拟目录。其过程是在原目录的基础上,去掉重复项后生成带有内部指向的虚Hadoop应用程序取自电网基础云平台,包括了Java开发环境,用来为整套系统提供HDFS分布式文件服务。HBase分为两套,HBase使用0.90-17提供分布式数据存储,定制HBase使用0.94.17为电网系统提供稳定存储服务。Spark和Storm提供数据分析,Zookeeper管理全局文件和数据。第三方程序利用HBase中的数据,使用Spark加以分析,并存储到HDFS中。应用启动的优先级是首先启动Hadoop和Zookeeper,然后启动两套HBase,接着启动Storm和Spark,最后启动第三方应用程序。应用的平均启动时间为5秒。

图10是Hadoop应用优先级同步时间图。横坐标是对应的Hadoop的八种应用,纵坐标是同步时间。纵坐标均以秒为单位。

本文算法通过利用优先级队列,将重要文件集优先同步,发现均优于Rsync算法和SCP算法。本文算法平均启动时间在电网基础平台系统数据集下优于Rsync算法约16%,优于SCP算法约56%;在Hadoop数据集下本算法比Rsync算法大约提高了55%的时间,比SCP提高了约58%的时间,大幅减少了应用的等待。一方面是因为虚拟目录过滤带来的时间优化,另一方面是基础程序在其他程序传输过程中已经启动。如电网基础平台系统中国产数据库启动就需要30秒的时间,而这30秒Rsync和SCP只能并行。在本文算法中,这部分时间同时在传输文件。本文算法针对多应用启动的同步性能较好。

3.3 中间文件过滤

中间文件主要是在实时同步过程中,程序发生的实时修改,如对本地文件的修改和对数据文件的修改。在Hadoop应用中这样的修改较少,在电网基础平台系统中,因为分析程序需要修改数据文件,缓存中间文件,导致这样的修改过程非常多。取10分钟时间段,发现基础平台系统应用的修改主要集中在配置文件和数据文件。批量在配置文件中修改224个文件,总大小3.2 MB,产生中间临时文件224个,临时文件平均大小17 KB,添加166个数据文件,总大小2.8 MB。

图11是各个算法的对中间文件过滤同步图。横坐标是对应的三种算法,左侧纵坐标对应文件大小,单位是MB。右侧纵坐标对应同步的文件数量,单位是个。

本文通过对中间文件的过滤,大幅减少了中间文件的传输。文件数量只有Rsync和SCP算法的60%,文件大小约只有Rsync的56%和SCP的45%。在实时同步的过程中,大量的临时文件不但占用了带宽,也影响了同步的效率。本文算法通过动态调整优先级大量减少了同步的文件数量和文件大小。

4 结语

面向服务体系架构软件平台及其应用 篇8

关键词: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对象,组件,Web服务,企业服务总线,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流程管理,业务流程执行语言

以信息技术催生的新经济时代,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纷纷建立企业内联网和企业级网络化信息系统,包括生产自动控制、生产过程管理、供应链管理、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等。由于业务的动态变化,企业需要能共享信息资源、跨部门协同、快速适应变化的敏捷信息系统。但传统的软件开发技术常常难以满足企业快速获取所需软件的要求,软件界也一直尝试着发明能代码重用、快速开发和部署的技术和工具。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英文为“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简称“SOA”)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的梦想能够较大程度地实现。软件技术的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SOA的概念最初由Gartner公司提出,是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和组件模型,是面向对象软件技术的继承和发展,是目前国际大型软件公司普遍采用和推崇的选进软件架构和软件开发、集成技术,有多个相关国际标准支持,代表了软件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SOA将业务单元封装为服务,通过Web方式暴露出来,利用W3C的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国际标准进行描述。由于将业务封装为服务,而服务又可通过配置来进行灵活地装配,使得企业级应用可以不需修改软件系统代码实现对实际业务的快速响应。

某公司植根于石油行业,通过多年来参与中国石油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经验积累,自主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瑞飞e Planet平台产品,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应用软件系统开发效率和系统集成效率,为企业快速建立集成统一、适应变化的敏捷信息系统。

1 ePlanet平台

瑞飞e Planet平台(以下简称“e Planet”)是基于J2EE平台和开放源代码、采用面向服务架构技术构建,不但提供软件开发所需的基础组件/服务,而且还固化了一批石油行业的通用组件/服务,支持系统快速设计开发、运行管理和监控维护的新一代企业级应用软件平台。它将J2EE体系规范、面向服务架构、第二代互联网编程技术(Web2.0)、业务流程管理(BPM)和可视化开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石油行业的应用系统构建提供了便利。

1.1 设计理念

e Planet遵循以下设计理念。

(1)标准化:在实现上遵循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WSDL、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等SOA领域的国际标准和井场信息传输标识语言(WITSML)等石油行业相关国际标准,使得基于e Planet构建的系统易于与其他系统集成。

(2)可扩展:作为一个企业应用平台,e Planet提供了企业服务总线(ESB)和BPM中间件,但同时也能集成其他商业产品如IBM WPS进行扩展,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3)面向服务的集成:基于自主构建的RF-SOA框架(简称RF-SOAF),利用适配器(Adapter)、ESB和BPM等技术,提供面向服务的应用集成。

(4)面向石油行业:与其它平台相比,e Planet具有鲜明的石油特色,提供了物探、录井、测井等专业的业务组件/服务。

(5)高复用:支持对象、组件、服务、流程和框架级等多粒度、多层次的软件复用。

1.2 平台架构

如图2所示,e Planet平台的架构由下至上可分为4个层次,分别是基础组件、SOA中间件、设计开发工具和业务组件。

1.2.1 基础组件

e Planet的基础组件包括数据访问、事务管理、全文检索、Ajax处理、权限管理、组织机构、缓存管理和定时任务管理等支持功能实现,但与具体业务无关的公共组件/服务。利用组件/服务提供的良好接口,系统构建人员在项目中可直接复用这些组件/服务,把精力专注于业务功能的实现,从而大大提高系统开发效率。

1.2.2 SOA中间件

SOA中间件是e Planet中提供面向服务能力的部件,包括RF-SOAF、ESB和BPM引擎。

(1)RF-SOAF

RF-SOAF提供了服务的实现与调用、注册和监控等功能,整个框架可分为数据访问、服务处理和服务交互3层。数据访问层利用对象关系映射(ORM)和Java数据库连接(JDBC)组件访问数据库,对于其它数据源通过相应的适配器(Adapter)来访问。服务处理层是RF-SOAF的核心,它基于服务元数据实现了服务的动态配置,从而减少了代码开发量、提高了服务的可维护性。服务的安全管理模块实现了WS-Security规范,并开发了分组授权管理功能以满足多个系统集成时的复杂安全策略。服务交互层包括服务注册、SOAP Engine和WSDL Engine,其中SOAP Engine用于SOAP消息的接收与发送,WSDL Engine用于发布本地服务的WSDL和解析外部服务的WSDL信息。服务注册模块通过对本地服务的元数据和外部服务的WSDL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对本地服务和外部服务的注册、管理、调度与部分监控功能。

相对于其他SOA框架,RF-SOAF有两大创新点:

(1)利用元数据和XML技术使得服务实现可动态配置。

(2)应用系统可以通过配置决定是采用服务方式还是对象方式调用业务逻辑层。

(2)ESB

e Planet ESB是具备Web Service能力的基础设施,作为松耦合或解耦合的若干业务组件之间的中介,并在其中进行智能导向通信。e Planet ESB基于RF-SOAF的协议转换器和消息转换器,提供对服务的通讯协议转换和数据格式转换。为了提高平台的扩展能力,满足特定业务需求,e Planet ESB还提供了接口嵌入其它厂商的ESB产品,如JBoss ESB、IBM WPS等。

(3)BPM

e Planet BPM Engine扩展了BPEL规范,支持对服务、事件和人的统一编排,使得各种不同的服务和人工处理可以按业务需求快速组装成新的流程,从而实现IT与业务的有机融合。

1.2.3 设计开发工具

e Planet的设计开发工具包括代码生产器、工作流、智能报表和系统定制4大模块,对系统功能的实现提供了直接的支持。

(1)代码生成器

构建一个企业应用系统,往往有大量的新功能需要开发。软件业界推出的模型驱动开发、代码自动生成和设计即实现技术可大大提高开发效率。e Planet的代码生成器基于上述技术并结合面向服务架构理念,通过与开源Eclipse开发工具集成的设计器能完成功能页面与业务逻辑的设计并自动生成相关代码,相比传统的开发方式,效率可提高4至6倍。

(2)工作流

处理业务工作流程是信息系统中最常见的应用场景。由于文化背景和信息化整体水平差异,国内工作流业务场景比国外的更加复杂。e Planet的工作流模块基于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提出的工作流管理规范进行设计,并根据国内业务特点进行了扩展,提供非结构化流程定义、复杂任务分派、流程时限、委托转交和用户自定义等功能,可满足各种工作流管理的需求。

(3)智能报表

e Planet的智能报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报表软件。它提供了高效的报表设计方案,以类Excel的表格方式编辑报表,支持Excel的导入导出。同时提供了强大的报表展现能力,具有丰富的表格样式、多种数据组织方式等特点。

(4)系统定制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e Planet的主要应用领域。管理中80%的部分是共通的,无论面对怎样的行业和市场,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e Planet提供了系统定制模块,使得一些通用的业务组件/服务通过可视化定制适应多个业务领域,达到组件/服务复用的目的。系统定制模块提供了业务流程、功能数据、页面布局和界面风格4方面的强大定制功能。

1.3 特点与优势

总体上看,e Planet提供集成开发环境,具有支持多层次组件/服务复用、设计即实现、快速系统开发等特点和优势。

1.3.1 集成开发环境

e Planet提供了统一的集成开发环境,使得软件企业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同时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和使用成本。

1.3.2 多层次的复用

e Planet提供了组件、服务等多层次的复用。

构建业务组件时,复用数据访问、事务管理和日志管理等基础组件。

公共的基础组件和业务组件被平台暴露成服务,以标准的Web Service接口供外界调用。

通用的业务模块和业务流程可通过平台提供的产品组装功能复制到应用系统中,从而实现高层次的复用。

1.3.3 设计即实现

对于需要新开发的系统功能,利用e Planet提供的代码生成器,以“设计即实现”的方式,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部分功能开发。

如图3所示,软件工程师利用设计器,基于数据库表的元数据信息,可生成页面元数据和数据的建立、获取、更新、删除(简称“CRUD”)服务。CRUD服务中已包含基本的业务逻辑,软件工程师也可通过面向方面的编程(简称“AOP”)的方式将特殊业务逻辑嵌入CRUD服务中,从而实现复杂的功能。上述工作完成后,选择相应的层叠样式(CSS)模板,e Planet平台就能自动生成功能页面及相关代码。此外e Planet的智能报表提供了报表生成器功能,业务人员在Web页面可视化设计报表后,平台能自动生成报表并发布到服务器上。

1.3.4 系统集成

e Planet基于服务组件架构(SCA)、ESB、BPM、Adapter和WITSML等技术与规范,从服务装配、服务编排、数据服务和WITSML服务4方面提供了完备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如图4所示。

服务装配:在SCA规范中的组件需要调用其它服务来完成业务功能,同时组件也可以暴露成服务供其它组件调用。服务的这种调用与被调用过程称为服务装配。e Planet通过Adater和ESB将不同系统的服务引入平台并进行接口标准化,再按SCA规范以可视化的方式对服务进行装配。

服务编排:软件工程师可在e Planet的流程设计器中将多个服务按业务需求进行编排,并以流程的形式自动执行,同时流程又可以暴露为一个新的服务,从而将多个细粒度服务组装为一个粗粒度服务,达到服务重用的目的。

数据服务:对于系统间的数据集成,传统的方式往往是通过直接访问数据库来实现的,这往往会带来扩展性差、系统安全和集成工作量大等问题。e Planet的RF-SOAF可根据库表元数据自动生成数据服务,系统之间通过访问数据服务来交互,集成工作量大大减少,同时又避免了传统方式带来的各种问题。

WITSML服务:在石油工程技术领域,钻井、录井的技术数据往往需要在井场仪器、后方管理系统、甲方专业系统之间交互,在此过程中的数据格式转换耗时耗力。为解决此问题,国际石油产商联盟在WITS基础之上定义了WITSML作为数据传输标准。e Planet支持从井场仪器中采集技术数据、并自动转换为WITSML格式,从而实现与生产管理系统、专业系统之间无缝集成。

2 应用情况

e Planet目前已在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生产运行管理、煤层气排采监控、矿区业务管理和综合办公等系统中得到应用。

2.1 煤层气排采监控

基于e Planet体系建设了煤层气排采监控软件系统,遥测煤层气井口压力、气体流量和泵机工作功率等数据,形成排采曲线,分析单井产量和预测排采趋势。

目前,煤层气排采监控系统已在陕西韩城地区实施,初步形成了以韩城监控中心为核心的煤层气监控网络。截至到2010年12月底已完成300口煤层气井的排采数据远程自动采集,预计2011年底完成韩城800口煤层气井的推广应用。除监控井场的仪器仪表外,根据用户的需求,本系统还实时监控阀组站和集气站生产运行状况。

2.2 矿区服务业务管理系统

中国石油矿区服务业务管理系统建设自2008年开始,根据集团总部提出的系统化、全方位管理集团矿区服务业务要求,确立了“管理与决策支持、专业服务、实物资产管理、公众服务”4个核心平台,由图5所示的11个子系统,2个应用平台构成。

中油瑞飞公司应用e Planet平台从2008年初至2009年8月底相继完成了矿区服务业务管理系统的13个子系统、142个模块、1052个功能点的开发,大部分系统已完成在集团下属主要地区公司推广应用。

2.3 综合办公管理系统

中油瑞飞承担了中国石油办公管理系统中5个子系统建设,分别是股权管理子系统、信访管理子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子系统、机关车队综合管理子系统和机关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管理子系统。这些系统采用微软技术平台,基于e Planet for NET平台开发,在2006到2007年2年期间,共完成150多个功能点的开发、集成。虽然各子系统独立服务于集团总部不同管理部门,但借助e Planet平台,以高效的开发模式、统一的应用框架和风格,大大提高系统了建设效率,使项目组的重心工作放在完成各系统业务分析上。通过对比单独建设以上系统所估算的工作量和基于e Planet平台建设的实际工作量,发现开发效率提高较大。

表1是各子系统开发工作量统计表。

3 结束语

某公司基于SOA技术构建了RF-SOAF、ESB、设计开发工具和一批业务组件,形成了一个开放、健壮、敏捷和适应性强的企业应用平台e Planet产品。目前该平台已在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煤层气排采监控系统、综合办公系统和矿区服务管理系统等项目得到应用,验证了该平台在应用软件快速开发、组件/服务复用、系统重构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具有重大的优势,解决了长期以来企业应用系统建设中开发周期过长、项目无法如期交付、IT无法快速响应业务变化,以及系统稳定性难以保障等问题。通过应用e Planet平台开发的企业应用系统,可以较好地适应业务重组和发展,实现敏捷商务。

参考文献

[1]Tomas Erl.SOA服务设计原则[M].郭耀,译,ISBN:9787115204929,2009.

[2]IBM.SOA Foundation-Architecture Overview[Z].

[3]IBM.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and Web Services[Z].IBMRedbooks.

[4]Sandy Carter.The New Language of Business:SOA&Web 2.0[Z].ISBN 978-7-302-15585-0.

[5]中国石油集团生产运行管理系统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2007.

[6]中国石油集团生产运行管理系统项目总体设计方案[R].2007.

面向接口数据描述的XML应用研究 篇9

在实际应用中, 用户需要设计出基于后台数据库的表单。开发人员将表单按照用户的需求设计在固有的系统中, 可以在短时间内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但是随着用户需求的改变, 固定在系统中的表单可以导致可重用性差, 可扩展性低, 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满足用户的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设计一种表单设计器成为一种需求。XML (e 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作为一种可扩展标记语言, 具备良好的自描述性和扩展性, 以及对多语言的支持等特点。设计开发基于XML的表单设计器构件, 以XML作为表单存储形式, 由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设计和管理基于后台数据库的表单, 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增强系统的可重用性, 减少维护成本。

1 基于XML的设计表单设计器的系统简介

1.1 表单设计器功能简介

本系统所提供的表单设计器功能有:用户可以在表单设计界面设计票据, 将设计的票据以XML文件的形式存储, 生成与票据对应的后台数据库;可以解析识别生成的XML文档。本系统主要有两个大模块:表单设计和解析XML文档, 其中表单设计模块包含表单设计界面, 转化生成XML文档和生成数据库表3个模块。

1.2 表单设计器界面的特点

(1) 灵活的界面设计。初始化界面时可由用户确定表单和票据的大小, 并根据用户设定形成一个设计界面的网格背景。用户在设计表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调节网格大小。

(2) 表单设计的过程中给表项指定属性, 用以确定票据表项在后台数据库中对应的字段类型。

(3) 用户可添加任意个数的表项和与之对应的表项内容。

1.3 表单设计器所提供的数据类型

用户设计表单时, 需为设计的表项确定数据类型, 以确定后台数据库中的字段类型。该表单设计器为用户提供了五种数据类型, 分别是:默认性、数字型、日期型、固定型和自增型。

若用户不指定数据类型或指定为默认类型, 在创建表时默认其为字符型, 用户可以给其设置绑定默认值。用户指定这些类型, 记录在动态的属性数组里, 在创建数据库表的时候将其对应到数据库的表字段类型并在XML文档中记录这些信息。用户还可以将设计的表项内容绑定到相应的表项, 在用户使用该表单时, 表项内容中添加的数据必须是表项属性中设定的数据类型, 否则, 有在数据库中出现不合规定数据的可能。

2 利用页面信息生成表单对应的XML文件

XML本身仅仅是一种存储表单形式, 并不能与应用程序进行交互。要实现与应用程序的交互, 存储数据时就需要用XML解析器来解析XML文档。解析器分析XML文档的组成结构大致采用两种模型:线性模型和树模型。构造过程自顶向下。本系统采用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 文档对象模型) 模型来解析和生成XML文档。

DTD文档可看作一个或多个XML文件的模板。XML文件中的元素, 即我们所创建的标记, 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创建的。本系统所生成的XML文档也是遵从给定的DTD文档的。

按照给定的DTD文档, 用获取的动态数组与页面信息创建存储表单的XML文件。流程图如图1所示。

创建XML后将在指定的路径下生成一个XML文件, 文件名由用户输入。如图2所示 (生成一个user.xml文件, 文件名user由用户输入) 。

3 利用页面参数生成数据库表

用户设计好页面之后, 不仅要有创建存储表单信息的XML文档, 还要创建出与表单上的表项对应的后台数据库表。因此必须在本系统中动态生成数据库表, 且生成的数据库表必须与设计好的界面绑定。使用ADOX技术可以在数据库中动态的创建数据库表。

根据获取的页面信息, 来创建后台数据库表, 创建的过程大致如下:

(1) 创建ADOX的Catalog对象, (Dim tabl As New ADOX.Catalog) 。连接数据库的搜索引擎, 创建数据库连接, 连接到指定数据库。

(2) 创建ADOX的Table对象, 获取Table的表名, 用于在指定数据库中创建一个表。

(3) 重新声明全局的存放表项属性信息的动态属性数组。

(4) 用ADOX的Append (Columns) 方法, 将新的字段Column对象添加到Columns集合中。

(5) 创建新的表。将创建的新table对象添加到Catalog集合中。

数据库表创建成功之后, 会在access指定的数据库中生成一个数据库表。

4 解析XML文档的过程

本系统XML文档的解析, 是按照给定DTD文档解析的。若要使用本系统所设计的表单, 只需根据本系统所提供的DTD文档写出相应的解析程序即可。解析过程大致如下:

(1) 加载要解析的XML文档。

(2) 若table节点不为空, 获取其lnum与tnum这两个属性的信息。否则结束。

(3) 重新声明用于存放属性的动态类型数组。用以存放解析的信息。

(4) 遍历所有的row节点, 将节点信息存放在row类型的数组里。

(5) 遍历所有的text节点, 将节点信息存放在text类型的数组里。

(6) 根据解析的信息在不同的系统中生成相应的表单。

5 结束语

目前系统已经可以识别用户创建的表单, 并将其解析成XML文档和在后台创建与之对应数据库表, 很好的解决了固定在系统中的表单导致的可重用性差, 可扩展性低, 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瑞霞.基于XML的表单设计器构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 27 (7)

[2]Jake Strurm.开发XML解决方案[M].北京大学出版社

[3]Brett McLaugblim.Java与XML数据绑定[M].中国电力出版社

面向应用 篇10

一、IPRAN基本技术

IPRAN指的是IP Radio Access Network, 意思为无线接入网IP化, 其核心是采用IP/MPLS路由协议、信令协议, 路由器架构, 动态建立转发路径、执行故障检测和保护, 兼顾静态方式。有以下关键技术:

1. 网络保护技术:

从IPRAN技术发展看, 在其技术体系中, 网络保护的相关手段的发展比较全面。如用于资源高度与重选路的TE技术, 可对二层或三层的全链路进行维护与检测的BFD技术等, 其中以太网保护、核心层或汇聚层的高速重路等是其用的较多。实践中在接入到网络的前提下, 可设置LSP1:1加五伪线的方式来实现保护倒换功能。

2. 分区域与多进程技术:

在IPRAN网络的内部网关协议当中, 区域和多进程技术是IGP的两个方面, 分区域和多进程技术是为解决规模组网问题的一种实用技术, 在解决规模组网的过程中还可解决网络规模大对路由设备造成的高标准严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可大大提升路由器性能。分区域技术的优势是:在对网络进行分区域管理后, 不一样的区域之间可应用不同的IGP协议, 相互运用静态路由注入的手段可解决规模组网的问题, 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的结合, 可实现网络路由收敛与故障自愈。

二、IPRAN组网应用

IPRAN网络在结构上分为三层, 分别是核心层、汇聚层与接入层。

1. 核心层:

核心层与BSC或IP骨干网相连, 采用大容量路由器, 具有高密度端口和大流量汇聚能力的核心路由器RAN ER。3G中的ER汇聚基站至BSC的流量, LTE中的ER汇聚ENode B至PGW/SGW的流量。各本地网ER设备采用异局址成对设置。ER设备应选择本地网BSC或CN2PE设备所在机楼进行安装, 即与BSC或CN2 PE设备共址。

2. 汇聚层

(1) 汇聚层节点设置:B路由器分为B1和B2, B1端口容量为60G, 用于汇聚A路由器, B2端口容量为120G, 用于汇聚B1或A路由器。每对B路由器覆盖3-10个接入环, 每对B路由器平均接入20-60台A设备。B路由器一般在汇聚机楼成对设置, 可设置在汇接局和条件较好的模块局, 以口字型或交叉接至ER。汇聚区B路由器可采用异址成对或同址成对模式配置:

(1) 异址成对模式的网络健壮性优于同址成对模式, 优选作为各本地网B路由器的设置方式。

(2) 受光缆、机房等限制, 可同址成对, 原则上优选具备不同局向光缆路由的汇聚机房。

(2) IPRAN汇聚层部署方式

模式1, IPRAN接入环在骨干节点集中汇聚:主要特点是B路由器仅成对设置在县级骨干节点, 一般选B2路由器, IPRAN接入环通过OTN网络承载, 直连位于县级骨干节点的B路由器。县级骨干节点B路由器通过本地网OTN的GE/10GE链路上联ER。

乡镇、农村等A路由器组成若干个IPRAN接入环, 通过OTN双归于县级骨干节点B路由器;城区及城郊A路由器组成若干IPRAN接入环, 通过光缆直接挂接县级骨干节点B路由器。县级骨干节点B路由器对业务统计复用后汇聚成若干条GE/10GE链路通过OTN直连本地网核心ER, 形成由ER、B路由器、A路由器组成的三级IPRAN网络架构。优缺点如下:

优点:IPRAN接入环全部挂接县级骨干节点的1~2对B路由器上, B路由器至ER核心设备的GE/10GE链路利用率高;B路由器量较少, IPRAN组网简单, 设备投资较小;B路由器设备集中设在县级骨干节点, 有利于集中维护并简化业务配置开通过程。缺点:IPRAN接入环未经汇聚, 链路较多且初期利用率较低, 需要占较多的汇聚层OTN端口及光缆资源;大量IPRAN接入环需通过OTN网在县级骨干节点落地, 对县级骨干节点OTN支路端口需求较大。当IPRAN接入环需通过叠加GE环扩容时, OTN需相应扩容, IPRAN网络扩容比较复杂。

应用场景:该模式适用于OTN已布署至乡镇, 且基本覆盖较远乡镇的本地网的非城区区域的IPRAN汇聚层网络组织。

模式2, IPRAN接入环在汇聚节点分散汇聚:主要特点是B路由器节点依托汇聚OTN节点并适度增加, 分散到城区及乡镇汇聚点, B路由器优选B1型。IPRAN接入环主要通过光缆就近接B路由器。B路由器上联ER的GE/10GE链路通过OTN承载。选取城区传输汇聚点及县乡OTN节点设置B路由器并划分汇聚区。乡镇、农村A路由器组成若干IPRAN接入环, 依据光缆情况就近单归或双归于B路由器。城区、城郊A路由器组成若干IPRAN接入环, 就近挂接城区B路由器。业务在各汇聚区内的B路由器统计复用后汇聚成若干条GE/10GE链路通过OTN直连本地网ER设备。优缺点如下:

优点:IPRAN接入环通过B路由器汇聚后再进入传输网进行承载, 对汇聚层OTN及市区光缆资源需求较低;B路由器至ER的链路通过OTN电交叉矩阵调度, 少占用县骨干节点OTN端口, 并缩短电路开通时间;当IPRAN接入环需要通过叠加GE环进行扩容时, 仅影响末梢接入光缆, 对汇聚层光缆及OTN波道资源影响较小, IPRAN接入层扩容相对简单。

缺点:B路由器较多致其至ER设备的链路较多, 在造成传输网初期投资高, 也造成B路由器设备和链路带宽利用率的低下。ER设备下行端口及IPRAN汇聚设备较多, IPRAN设备投资较高。

应用场景:该模式适用于地域面积较大、光缆资源丰富、ODN分布到位的市区、县城城关及下辖IPRAN节点》50个、A路由器》60台、IPRAN接入环在15个以上的乡镇区域。

1、接入层

(1) 接入层节点设置原则:A路由器设置宜与接入网光缆物理结构匹配, 兼顾成本与网络安全, 在乡镇局设置A路由器作为乡镇汇聚;初期A路由器占一对光纤组环, 组环的A路由器不宜跨主干光缆, 并用环上的公共纤;不具备组环的重要基站, 可用链形单归, 就近接另一台A路由器;对现有接入网光缆纤芯数、结构未满足IPRAN组网的应扩容, 后续接入光缆规划应兼顾LTE、IPRAN等需求。A路由器分为A1和A2, 通常A1用于组GE环, A2用于组10GE环。

(2) A路由器网络组织:A路由器组网主要考虑BBU分布、光缆资源、带宽、电源保障、机房等以环形为主、双归, 链型为辅进行组织。

上一篇:大棚辣椒栽培技术下一篇:视觉注意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