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2024-09-04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选择(精选九篇)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篇1

关键词:技术类无形资产,技术生命周期,价值评估

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 不具有实物形态, 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技术类无形资产是指含有技术内容的无形资产, 它是由技术产品或商品、智能形态的技术成果和其他与技术相关的权力构成, 这类无形资产主要依靠高度密集的技术、知识及智力为其所有者带来可能的高收益, 如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都属于技术类无形资产。

一、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的特征

1. 技术含量高、知识含量高。

从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来看, 技术和知识含量在其提供的服务价值中占有绝对优势。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主要依靠技术、知识的投入, 技术和知识的倍增性使得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呈现倍增性。如计算机软件的物质资源消耗很低, 但技术和知识资源的蕴含量极高, 使得其高附加值性特别突出。

2. 能够为持有者带来超额利润。

技术类无形资产具有远远超过一般商品价值量的扩张能力, 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创造物质财富具有巨大的作用, 其控制主体通过在生产经营中使用技术类无形资产, 可以获得超过社会或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能力。利用技术类无形资产获得收益的方式, 主要有直接使用技术类无形资产从而使控制主体获利, 通过技术转让来完成技术成果的转化从而获得收益, 以及利用技术入股从而获取股利等等。

3. 价值转化过程风险较大。

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具有创造性, 因此在其形成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制过程中的风险性。包括研制能否成功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以及研制成功后被别人抢先取得专利, 或因技术进步失去使用价值等;另一方面是技术类无形资产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技术和知识的消化掌握需要有一个过程, 在此过程中, 如果市场情况发生变化, 采用新技术要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就有风险, 此外新技术开发的新产品是否适应市场需要, 也有风险。因此, 无论是对技术的研制方还是使用方来说, 技术类无形资产都有较大的风险性。

4. 投入和产出呈现弱对应性。

无形资产是智力劳动的成果, 是个别生产, 一次性生产, 有较大的探索性和风险性, 失败的可能性大, 常常是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才取得某些阶段性成功, 所以无形资产的投入不易量化。同时无形资产的产出与投入没有成正比的对应关系。无形资产的价值不是由开发和研究的成本决定的, 也不是由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的, 而是由其给使用者带来的效用决定的。所以一般来说, 不是投入的越大, 或者科技价值高、技术含量高, 无形资产的价值就高, 他们之间是弱对应的关系。

二、技术类无形资产的范围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知识产权公约 (条约) 的有关规定, 技术类无形资产主要是由技术类知识产权组成, 包括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专利权是指由国家专利局或代表几个国家的地区机构认定, 根据法律批准授予专利所有人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使用权、转让权、许可权等权利。专利法规定只要具备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的发明就可以申请专利, 经批准后, 发明人或单位就可取得专利权。专利通常可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有技术, 又称为非专利技术, 是指未公开或未申请专利但能为拥有者带来超额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的知识或技术。具体包括:计算机软件、工业外观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工业版权, 各种设计数据、技术规程、工艺流程等技术资料, 专家、技术人员等掌握的不成文的知识、技巧和诀窍等。

三、技术生命周期与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

无形资产的技术生命周期是指从其开发、形成到广泛应用乃至被另一种新技术所替代的全过程, 通常分为发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技术类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方式和收益的大小不同, 而且承担的风险也不一样, 因此, 在对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时, 应结合该无形资产所处的技术生命周期阶段所具有的特点, 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由于衰退期的无形资产已失去使用价值, 无需对其进行评估, 所以下面只对发育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1. 技术发育期无形资产适用的评估方法。

处于技术发育期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技术尚在研发阶段, 没有取得最终成果; (2) 技术刚刚取得成果或刚刚取得专利等, 尚未投入市场开发; (3) 技术已获得承认或获得专利权, 一直没有投入生产销售等; (4) 难以通过市场销售、许可使用权获得收益的技术等。这个阶段无形资产的特点是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大。由于尚未投入规模生产或投入市场销售, 难以量化未来的收益, 所以价值评估不适合使用收益法和市场法。此外, 这个阶段买卖双方的交易多是以成本补偿、费用摊销取得合理利润为目的, 所以采用成本法评估其价值是较为合适的。在评估中, 由于技术发育期的无形资产大多处于研发阶段、创作阶段或刚刚完成正在申报专利前后, 价值贬值的因素被弱化了, 有些甚至于可以不考虑贬值。

所以, 技术发育期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基本模型为:无形资产总价值=开发成本+正常利润, 其中开发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 如参与研发的相关人员的人工工资, 研发过程中所耗费的材料、能源费, 专用设备折旧费, 信息资料费, 外协费, 咨询鉴定费, 培训费, 差旅费等等, 也包括各种间接成本, 如为管理、组织研发的一切摊销费用、通用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科研工具、仪器及公用水、电、气的摊销费等。正常利润是指从科研投资应取得的最低利润, 这部分的利润率应以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为依据, 是研究开发者从事科研投资应获得的起码利润。

2. 技术成长期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

技术成长期阶段是指专利、专有技术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技术资产形成的产品, 在法律上取得认定后, 已投入规模生产使用, 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还不高, 但销售业绩上升很快。处于成长期的技术产品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核心竞争力不够, 在新老竞争对手的挤压下, 未能实现规模经济, 逐渐失去市场;另一种是技术产品竞争力超过对手, 在市场上战胜对手, 得到用户认可, 占有率提高。成长期的技术产品, 获取超额盈利能力和发生风险的机率都很大, 所以在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时,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 可以选择采用成本法加成未来收益的一种折中模型, 即成本——收益模型: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

式中:C——成本补偿额

K——技术分成率 (各期分成率可以不同)

Fi——分成基数 (未来的销售利润、销售收入或超额收益)

r——折现率

i——收益期限

成本—收益模型实际上是收益法基本模型的变型, 它首先能保证出让方获得成本补偿额C, 同时在未来收益中获取收益分成, 并且分成率K可以是变化的:在该技术资产能带来高收益的期间, 可以分得高比例的收益分成;在收益低, 风险大的时期, 分成率K可以低一些。

3. 技术成熟期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

技术成熟期是指无形资产在生产经营中能够为占有方、使用方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 并且这种收益是高于企业有形资产收益之上的追加收益, 也可以理解为高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超额收益。处于成熟期的技术类无形资产己被市场认可, 其所能带来的未来收益比较稳定, 风险相对较小, 也容易计算, 这时的评估方法适合采用超额收益现值法。

超额收益现值法主要是把技术类无形资产未来所产生的追加收益或超额收益进行量化并计算出其现值来确定其评估价值的方法。基本公式为: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

式中:Ri——被评估资产第i个收益期的超额收益

r——折现率

i——收益年期

n——收益期数

基本公式中超额收益Ri的计算, 又根据实务中实际取得数据的不同, 分为直接超额收益法和间接超额收益法。

(1) 直接超额收益法。技术类无形资产产生超额收益的方式一般包括如下几种:产品成本的节约或降低;产品质量、性能、档次的提高导致产品售价的提高;产品商标、消费者认可等因素导致产品销售量的增加, 从而形成利润的增长。所以根据技术类资产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方式不同, 其确定可以采用如下四种模型:

(1) 成本节约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新技术引入使成本降低, 费用节省形成超额收益的情况。

超额收益Ri= (Ci-Co) ·Qi· (1-T)

Ri——第i年超额收益

Ci——采用新技术后第i年成本

C0——采用新技术前的成本或同类产品成本

Qi——第i年产品销售量

T——所得税率

(2) 收入增长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新技术引入使产品质量、档次提高、售价提高, 从而获得技术超额收益的情况。

超额收益Ri= (Pi-P0) ·Qi· (1-T)

Pi——采用新技术后第i年产品价格

P0——采用新技术前产品价格

(3) 市场扩大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新技术引入使销售额增加、市场占有率扩大从而获得技术超额收益的情况。

超额收益Ri= (P-C0) · (Qi-Q0) · (1-T)

P——产品销售价格

Qi——采用新技术后的销售量

Q0——采用新技术前的销售量

C0——单位成本

(4) 综合模型。以上模型将技术资产形成的超额收益来源进行了人为的划分, 如果考虑成本、价格和销售量同时改变的情况, 可以用综合模型。超额收益

专利、商标等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时, 如果掌握的资料能够采用直接比较法比较本企业或同类企业使用新技术前后成本、收入、销售量的变化, 应首先使用直接超额收益法。这种评估方法在国际技术贸易、中外合资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商标转让、许可使用中均可直接引用。但是在实践中, 多数情况下无法取得无形资产使用前后可比性的资料, 技术类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确定也可以采用间接超额收益法。

(2) 间接超额收益法。间接超额收益法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当无法对使用新技术资产和不使用新技术资产的收益情况进行对比时, 将无形资产和其它类型资产在经济活动中的综合收益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进行比较, 从而得到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 即“超额收益”, 它是采用技术资产为企业带来的超过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那部分收益。

间接超额收益法的模型为:

技术类无形资产价值

式中:Ei——第i年的净收益

Wi——第i年占用资金

IRR——行业平均收益率

r——折现率

n——预测收益年限

与直接超额收益法相比, 间接超额收益法不需直接比较无形资产使用前后的获利水平, 使超额收益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了, 在我国, 商标、专有技术、科技成果等不易找到相同或相似技术资产进行直接比较的无形资产, 采用间接超额收益法进行评估最为常见。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财政部关于印发资产评估准则一无形资产的通知财[2001]051号

[2]汪海粟:无形资产评估.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篇2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及分析目前国际通常惯用的无形资产评估模式可分为:成本法、市场法和损益法三大类。

1.成本法。

成本法的基本内容是对无形资产评估以应用该项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作为评估成本,类似重置成本,即以企业向外购置或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所需成本作为计价基础。由于成本法并末考虑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与存续年限,同时也忽视了企业组织资产、顾客资产、员工及供应商资产以及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失败所支出的成本,而失败所积累的资料或经验是有价值的`。因此,在网络服务软件开发企业重组并购时,对无形资产评估采用该方法则明显存在不足,不宜采用。

2.市场法。

市场法为最直接易懂的方法,其基本要点是采用市场上与将要评估的无形资产同类型的实际交易价格作为评估的基础。如以相似公司并购价或成熟市场公开交易价,扣除有形资产价值并经过必要的调整后,即为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另一种市场法为倍数法,倍数由当时市场决定。如常用的市盈率倍数法,以公司盈利乘以行业平均市盈率,即为公司价值;对未盈利的网络服务企业,以交易量、注册客户数量、客户点击率、停留时间,乘以当时公认倍数,结合公司的商业模式、在同业中的地位。市场占有率、核心人物影响力等因素,加以调整后即为公司整体价值。公司整体价值扣除有形资产价值即为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由于该方法使用的前提是存在成熟的无形资产交易市场,而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因此该法在实务中采用不多。

3.损益法。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 篇3

全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 而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 无形资产将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譬如在企业的并购重组, 以及破产清算过程中, 无形资产评估将会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实际价值。但是资产价值的评估过程极为复杂, 其中可以使用的方式也较多, 而对于评估方法进行的研究主要如下所示。

一、成本法

成本法作为企业投资估计的一种方法, 其概念为根据原始成本对企业无形资产进行计算。企业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法主要是指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成本评估时, 应当采用资产重置价减去资产损耗或者是乘以资产成新率。其公式为:无形资产评估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成新率。其实, 企业的重置成本是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调整获得的。而企业的历史成本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原始资本形成的过程, 相关数据的获取较为容易, 也较为简单, 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成本法来说, 主要适用于以摊销为主要目标的无形资产评估核算, 而针对于普通的无形资产而言, 成本法由于本身特性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形资产自身存在不完整性、虚拟性、弱对应性等特征, 所以按照历史成本评估无形资产具有不科学性与不合理性;二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成新率无法准确确定;三是通常所进行的无形资产评估会分为两种情况, 即开发时所投入的成本较低, 但是后期的发展前景较好;开发初期投入的成本较多, 但是后期发展前景堪忧。在上述两种情况下进行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是不科学的。因此, 倘若不能按照企业无形资产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 最终所取得的评估结果也不会令交易双方满意。

二、收益法

企业收益法主要是指对企业未来的利润收益进行评估, 并确定无形资产的总体价值。在市场交易过程中, 企业所具有的价值不以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为依据, 而是以企业所能获得的超额收益作为重要参考。因此, 无形资产市场价值是通过无形资产的收益能力充分体现的。而该种理念是建立在“以利求本”的基础上的, 将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能获得的预期收益折算成为企业当前的资产, 从而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做出评估的一种技术手段。采用收益法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 通常依据的是预期性基本原则与效用原则, 也就是说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和资产的有用性有着直接的关联。当企业无形资产的效用越大时, 企业受益越大, 资产价值也随之增大。收益法顾名思义, 以企业无形资产的受益切入的, 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 收益即是企业无形资产的超额利益, 并将这部分超额收益转化为现有资本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的一种评估理念。

三、成本收益双折现法

我们将历史成本折现值加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价值累积及超额完成的预期收入值累积, 然后减去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及贬值, 最终借此完成无形资产评估的整个过程称之为成本收益双折现法。这种无形资产评估方式常用于易于获取历史数据的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中, 还能够实现对于不可辨别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但是, 在资产从原始开创到当前评估为止, 期间凡是出现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让及许可权的变更时, 成本收益双折现法则不再适合, 这是因为最终所形成的评估结果不会为资产交易的双方共同接受。而成本收益双折现法的计算方式为:无形资产评估值等于历史成本折现值加上使用过程中的价值积累加上超额预期收益现值减去实体性贬值和功能性贬值及经济性贬值的总和, 基本公式如下:

上式中:无形资产的价格是P, n是资产的使用年限, 该年限其实就是有效年限;而r为折现率;Ri是资产在使用了i年之后所带来的超额收益;无形资产的分成率则借助 α来表示。

四、生存曲线法

以生存曲线法为基础进行企业无形资产剩余价值的预测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该种计算办法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无形资产生存和死亡的各自状态, 其中在估算模型中, 无形资产的生存和死亡被划分为因变量, 对于这两个变量的描述则必须借助恰当的概率分布完成。有效的概率分布分析和数据统计能够准确反映出企业无形资产所剩余的寿命。而以生存曲线为基础进行的企业无形资产剩余价值预测则必须涵盖以下几个过程: (1) 对企业所有的生存数据进行收集, 而在完成数据的选定之后必须由数据的生存状态开始进行观测, 直到数据处于死亡状态才可以结束观测。 (2) 在数据观测完成之后应当根据所获取的数据绘制相应的数据图。 (3) 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模型与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拟合。 (4) 对数据分析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参数进行估算。 (5) 对数据分析所使用的模型进行校验。 (6) 根据当前所使用的数据分析模型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寿命做出较为精准的估算。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于各种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而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核心推动力, 企业的市场价值直接由无形资产的评估情况决定, 基于此, 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从而提升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无形资产, 必须选择适当的估算方式进行, 从而保证最终的估算结果能够使交易双方满意。

参考文献

[1]张秀云.浅论无形资产评估[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34) :99~101.

[2]吴继兴.中外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比较研究[J].商业会计, 2013, (08) :16.

网络软件开发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篇4

一、网络服务软件开发企业无形资产评估范围

财政部颁布并已于起实施的计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人对无形资产确认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准则中第三条将无形资产划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这些无形资产如果是企业购买取得的,可依据成本入帐,如果是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除必要的注册费、律师费等可入帐外,开发费用只能列为当期损益。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它只有在企业购并时,买方支付价款超过卖方帐面净资产的差额部分才可入帐;自创商誉则不能计入资产。

对于具有新经济特征的网络服务软件开发企业而言,准则所规定的无形资产范围则显得过于狭窄。

传统型企业的资产大多是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所占比例很小。按现行《公司法》规定,除土地使用权外最多只能占注册资本的20%。但在网络服务软件开发企业则是以无形资产为主,所占比例就应扩大,其范围除现行规定的无形资产外,还应包括组织资产、顾客资产、员工及供应商资产等。具体包括:(l)组织资产:有企业声誉、领导能力、经营策略、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系统软件、组织结构、知识管理、培训教材、公司品牌等;(2)顾客资产:有顾客群及资料库、营销渠道及网络、关系企业等;(3)员工及供应商资产:有员工素质及能力、供应商群及资料库、合作伙伴等。这些无形资产多为企业自行开发或经由企业的营运逐年累积而成。虽然按现行会计制度不能计量,但其价值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新经济企业主要交易的对象之一,企业可以通过买卖、协议授权、技术转让与合作等方式取得经营所需的无形资产。特别是在新经济企业购并浪潮中,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贡献成为评估企业整体价值时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合理评估网络服务软件开发企业的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资产重组购并行为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及分析

目前国际通常惯用的无形资产评估模式可分为:成本法、市场法和损益法三大类。

1.成本法。成本法的基本内容是对无形资产评估以应用该项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作为评估成本,类似重置成本,即以企业向外购置或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所需成本作为计价基础。由于成本法并末考虑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与存续年限,同时也忽视了企业组织资产、顾客资产、员工及供应商资产以及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失败所支出的成本,而失败所积累的资料或经验是有价值的。因此,在网络服务软件开发企业重组并购时,对无形资产评估采用该方法则明显存在不足,不宜采用。

2.市场法。市场法为最直接易懂的方法,其基本要点是采用市场上与将要评估的无形资产同类型的实际交易价格作为评估的基础。如以相似公司并购价或成熟市场公开交易价,扣除有形资产价值并经过必要的调整后,即为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另一种市场法为倍数法,倍数由当时市场决定。如常用的市盈率倍数法,以公司盈利乘以行业平均市盈率,即为公司价值;对未盈利的网络服务企业,以交易量、注册客户数量、客户点击率、停留时间,乘以当时公认倍数,结合公司的商业模式、在同业中的地位。市场占有率、核心人物影响力等因素,加以调整后即为公司整体价值。公司整体价值扣除有形资产价值即为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由于该方法使用的前提是存在成熟的无形资产交易市场,而目前我国还未形成,因此该法在实务中采用不多。

3.损益法。损益法目前在实务中应用最为广泛。其理论基础为:无形资产价值反映在其相关产品与服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上,如果相关产品或服务不能创造超额经济效益,那么无形资产就没有价值。因此,在损益法下,无形资产的价值等于其所能创造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

采用损益法首先要了解网络服务软件开发企业的无形资产所能创造的利润,因此对无形资产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预测,成为损益法使用的首要步骤。所要进行预测的内容包括三个主要指标:预期收益、折现率和计算期(或使用年限地然后在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再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l)剩余价值法,以企业整体价值评估为基础,再将总价值逐项分配到有形资产,剩余末分配价值即为无形资产总价值。(2)超额盈余法,在对企业未来预期收益进行预测时拟议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个报酬率估算未来盈余,再将未来盈余资本化,两个盈余资本的差额即为无形资产评估总额。一般情况下,无形资产的报酬率比有形资产报酬率要高。(3)超额利润资本化法,该方法假设拥有特别无形资产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利润要高于同样业务而不拥有这些无形资产的企业,因此超额利润部分资本即为无形资产评估总值。在实务中,超额利润的产生多半为综合员工素质产业经验、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影响的结果,不一定是网络服务软件开发企业无形资产的全部贡献。

损益法以整体企业价值评估为基础,而实际中各个网络服务软件开发企业无形资产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其未来预期收益预测,既不相同又缺乏可靠的客观标准,主观性太大,因而导致前述的无形资产评估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三、分项比较综合法

由于以上各种方法的`局限,在实务应用中还需探索新的方法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对网络服务软件开发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中,先对该企业帐面资产进行评估,再结合该被并购企业的情况综合考虑同业实际水平,来确定帐面未计量的具体无形资产项目价值,然后将分项价值综合形成企业无形资产总额。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之为分项比较综合法。其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确定企业帐面未计量的具体无形资产项目内容。如企业拥有的组织资产、顾客资产、员工及供应商资产、将要完成的系统软件、开发失败项目的资料等等,进行分类登记,作为将要评估的依据。

(2)对已登记的具体无形资产项目逐个分析,视其对企业未来预期收益的贡献和损失大小,在与同类企业进行比较其贡献率后确定应该评估的项目。

(3)对已确定评估的具体无形资产项目,分别根据同类经营企业相同无形资产项目的平均贡献率(或帐面净资产利润率),确定各个评估项目的贡献率。

(4)计算确定各个分项无形资产评估价值。根据各个评估项目的贡献率乘该评估企业的帐面净资产来求得。

(5)最后将求得的分项无形资产评估价值进行调整加总,取得该企业的无形资产评估总值。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篇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而知识经济又是以知识和智力成果为特征的无形资产的世纪,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也将是无形资产的竞争。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更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离开了农业, 人类将无法生存, 社会将无法发展。而农业无形资产又是农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 具有行业特征的农业无形资产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多, 占农业总资产的比例不断攀升,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的主要经济资源。而农业无形资产评估对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国际化经营, 对农业无形资产的创建和运用, 对农产品价值的提升和实现等起着关键作用。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 农业无形资产资源十分丰富, 但我国却不是农业强国, 关键是农业方面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没有在世界上占优势地位。我国已成功的加入了WTO, 在WTO的协议中有两个协议与农业有关, 一个是农产品协议, 一个是知识产权协议。这说明入世后, 不但外国农产品不断涌入我国, 同时与农产品有关的专利、商标、植物新品种权等也将进入我国, 这将对我国农业形成严峻挑战。长期以来, 由于对农业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淡薄, 再加上对农业无形资产评估产生的滞后性, 致使我国农业无形资产流失现象非产严重, 这固然和人们对农业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不强有关, 但更主要的应归因于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及评估实践产生的滞后性, 致使人们没有意识到、更没有体会到拥有农业无形资产这一宝贵资源为其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基于此, 对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十分必要, 因为这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农业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及模型构建分析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专门作了规定, 主要包括三种, 即: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对于农业无形资产而言, 由于其具有独占性、排他性、保密性、无可比性等特征, 市场上很难找到相同或类似的农业无形资产, 这就使得通过市场途径以及采用相应的方法来评估农业无形资产存在诸多困难, 因此,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市场法并不适合农业无形资产的评估。适用于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应该是成本法、收益法及比例法。

(一) 成本法及模型构建具体内容如下:

(1) 成本法评估农业无形资产的技术思路及前提条件。成本法也称重置成本法, 是指在对农业无形资产评估时, 首先估算出被评估农业无形资产在现时经济技术条件下的重新研制、开发成本或购置一项全新的农业无形资产所花费的全部费用, 然后扣除各种损耗后来确定被评估农业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

成本法并不适用于对所有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 尤其是民间蕴藏着的大量的祖传秘方、配方等农业无形资产, 其成本难以识别, 更难计量, 如果运用成本法对其进行评估, 并不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因此, 它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运用重置成本法进行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的前提条件是:农业无形资产必须具有现时或潜在的获利能力, 但这种获利能力没有直接对应收益, 较难被量化, 而运用重置成本法则较容易取得, 因此, 可以农业无形资产的现行重置成本为基础来估算其价值。成本法适用于对那些可复制、可重新研制开发的农业无形资产评估。

(2) 成本法模型构建。农业无形资产的成本是指在农业无形资产的开发、设计、研制、申请及购置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 是准确计量农业无形资产的价值尺度, 同时也是对农业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补偿的依据, 是正确反映农业无形资产经济效益的基础。本文所构建的农业无形资产成本法评估模型为:

农业无形资产的评估值=农业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成新率+农业无形资产的机会成本

其中, 农业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是指在评估时的经济技术条件下, 重新取得该项农业无形资产所需支付的全部费用;成新率是指农业无形资产剩余收益期限占全部收益期限的比例;机会成本是指由于进行农业无形资产投资或转让而丧失了其他投资机会带来的收益损失。以上因素的确定是利用成本法进行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的关键。

(3) 成本法评价。成本法评估农业无形资产价值的优点在于:一是评估原理简单, 易于理解和掌握。由于农业无形资产的成本具有客观性, 因此, 成本法能比较真实的反映评估结果, 易于被大多人接受。二是能全面的考虑影响评估结果值的各种因素。成本法既考虑了评估对象的现行价格水平, 又考虑了其在自创和购置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 以及使用年限, 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等影响因素, 评估结果值比较合理。但利用成本法评估农业无形资产, 需要逐一确定其重置成本、各种贬值、使用年限等影响因素, 会花费评估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 致使评估成本偏高。此外, 农业无形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的估算比较抽象, 涉及到现实和未来, 企业内部和外部等各种因素, 难以估量和把握。

(二) 收益现值法及模型构建具体内容包括:

(1) 收益现值法评估农业无形资产的技术思路及前提条件。收益现值法又称收益还原法或收益本金化法, 简称收益法, 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农业无形资产在未来剩余寿命期间内的预期收益, 并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评估基准日的现值, 然后累加求和, 借以确定被评估农业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由于农业无形资产转让或投资不是以其物化价值为基础, 而是以其未来能带来的价值即垄断利润和超额利润为前提, 所以收益现值法是进行农业无形资产评估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采用收益现值法对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被评估农业无形资产能不断地为其特定主体创造超额收益。在农业无形资产评估中, 评估对象应具有持续经营的能力, 在未来的使用期内能不断地为其所有者带来收益。二是被评估农业无形资产创造的未来收益能够以货币来表现。如果收益不能以货币来衡量, 就无法得知其拥有者是否真正得到了超额利润, 评估对象是否真的具有价值。三是影响被评估农业无形资产未来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能够转化为数据加以计算, 具体体现在折现率的确定中。

(2) 收益现值法模型构建。收益现值是根据被评估农业无形资产未来预期获利能力的大小, 按照“以利索本”的思维, 用适当的折现率将未来收益折成现值, 并以此现值作为被评估农业无形资产获利能力的依据进而求得其评估值。本文构建的收益现值法评估农业无形资产模型如下:

式中:V为农业无形资产评估值;Rt为为使用该农业无形资产后第t年增加的预期收益额;n为为农业无形资产预计有效使用年限;i为为折现率;

在考虑出让方分享收益比例的情况下, 收益现值法的评估模型为:

其中:k为收益分成率, 即转让方分享收益的比例, 具体表现形式为转让费率、提成率、利润分成率等, 其它各参数的含义与上式同。

(3) 收益现值法评价。该法的主要优点是能比较真实和准确地反映评估对象本金化的价格, 评估结果易为买卖双方所接受。此外, 收益现值法从资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出发, 对评估对象的收益进行评估, 符合资产评估的本质要求。收益现值法评估农业无形资产的主要缺点是预期收益额、折现率等基本评估参数的确定难度较大, 易受主观因素及不可见因素, 如: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影响, 评估结果值准确性较差。另外, 收益现值法比较适合对整体性资产或单项农业无形资产进行评估, 适应范围较小。但是总的来说, 收益现值法作为农业无形资产三大评估方法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已被越来越多的评估人员所采用, 其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其不足之处必定会在日后的使用中得以不断的补充和发展, 从而日臻成熟和完善。

(三) 成本—收益现值法及模型构建

该法是将评估对象的现值作为其评估价值, 并且用成本和评估对象所具有的获利能力来计算其现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V为农业无形资产评估值;C为总成本, 即自创实际成本或外购的实际成本;k为利润分成率;n为农业无形资产尚可使用年限;Rt为第t年的预期额外收益;i为折现率。

其中, 对于外购农业无形资产, 成本为外购的总成本之和;对于自创的农业无形资产, 其成本的确定不仅要考虑科研劳动的复杂性, 还要兼顾农业无形资产具有的高风险性及科技进步带来的无形损耗等因素。此时, 其自创成本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C为农业无形资产的自创成本;H为研制开发农业无形资产所消耗的物化劳动, 如所耗农产品等;S为研制开发农业无形资产消耗的活劳动, 如科研人员的工资;F1为科研人员创造性劳动倍加系数;F2为农业无形资产的无形损耗率, 即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F3为研制开发农业无形资产的平均风险系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农业无形资产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载体, 其研究开发易受季节性、地域性、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 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试验, 而且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即使研制成功, 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多需要一个过程, 其研发风险不仅远远高于一般有形资产, 也高于其他的无形资产, 因此, 在估算农业无形资产自创成本时, 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且相对来讲较高的风险系数。

(四) 比例法及模型构建

比例法是以有形资产价值为参照, 估算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 在国外评估实践中常见。该法同样适合于对农业无形进行评估, 在此, 对该法作简单介绍。

用比例法评估农业无形资产时, 评估公式为:

农业无形资产评估价值=有形资产价值×农业无形资产应占比例

其中, 农业无形资产的比例一般由交易双方商定。该法一般适用于企业兼并时的评估。

正如收益现值法和重置成本法结合使用一样, 上述各种农业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在农业无形资产评估中应当兼容使用。实践中多分别采用各种方法测算农业无形资产价值, 再对各种评估结果值进行比较调整, 以综合平衡确定评估对象的最后评估结果值。

参考文献

[1]蔡吉祥:《无形资产学》, 海天出版社2002年版。

[2]刘如泉、唐凤娥:《农业无形资产初探》, 《湖北农业科学》2002年第5期。

[3]王淑珍、李小娟:《农业无形资产评估理论探析》, 《中国农垦经济》2004年第8期。

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探讨 篇6

为进一步对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进行规范, 需要对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进行科学划分。实践证明, 任何一种评估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局限性。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可根据资产的类型进行选择, 因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确定性;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的动态性、易变性、附属性等特点, 固定地采用一种方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会使评估价值因不同的评估机构相差甚远, 并且采用一种评估方法往往也行不通。最好的办法是进行综合评估, 既有成本的考虑, 又有收益的考虑, 既有现值又有预期值, 同时还要考虑无形资产从属的有形资产状况和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条件, 并注意与类似的无形资产进行对比。运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进行价值评估, 采用加权系数折算的方法计算出一个合理的评估值。

综上所述, 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是一个“点———线———面”的系统工程, 对不可辨认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绝不能停留在一个“点”上, 应对整个“面”进行评估, 既要对与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有关联的所有资产价值进行评估, 又要对其价值形成过程、目前在生产经营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未来可能的使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不可辨认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要考虑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 各项不可辨认无形资产都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它们之间从一开始就相互作用。现有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理论建立在有形资产价值评估理论的基础之上, 因此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理论, 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应全面考虑, 注意正确分析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形成过程、目前所起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同时还应该在工作中多总结, 多建立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模型, 合理确定加权系数, 以得到科学的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模型。

二、设计科学的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鉴于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特殊属性, 运用统计学中方差的计算方法来建立经济模型。

方差是一组数据偏离其平均数的值, 又可称为偏差, 其有正有负, 求和时可能恰好相互抵消。选用各个偏差的平方和来描述一组数据偏离其平均数的大小, 可以避免正、负方差相互抵消, 且便于进行数学运算。

我们列出主要的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在各个时间段的具体经济指标, 如下页表所示。

在计算平均预期收益率时, 由于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 加入了折现系数。以商誉的计算为例, 我们用折现系数将商誉在不同时期的价值转化到同一时期来考虑。

计算公式如下:

下面再求出商誉在不同时期的标准差:

同理, 其他的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平均预期收益率都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确定。

下面再求出每两项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之间的协方差, 这

样就找出了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 (n-1) n”:

通过求出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两两之间的协方差, 我们可以求出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总体方差:

而总体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可用下式求出:

最后得出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线的表达式为:

其中, Rf表示一种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所带来的预期收益率, Spi代表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线上任何一种有效的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组合的方差。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线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 直线是标准的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线, 但是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出现这么完美的情况的。实践证明:随着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数量的增加, 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趋于均衡, 所以图2中的曲线才是我们要找的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线, 而它与直线的交点代表我们所要寻找的最佳组合。所以说, 要使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发挥最大作用, 最主要的还是要找到这个交点, 合理地组合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才能发挥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最大功效。

本文对现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发现并指出了现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存在的局限性;通过对各种理论知识的研究, 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建立了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二维方程;通过图形象地表现出“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线”。从而, 合理解决了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在一定范围内的价值评估问题。

摘要:本文对现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探讨, 指出了存在的局限性, 同时设计了科学的不可辨认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新方法。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篇7

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 目前有三种较为常用的评估方法, 即成本法、市场价格法和收益现值法, 但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成本法是指在评估资产时从被评估资产的现时重置成本中, 扣减其各项损耗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成本法的主要缺点是重置成本的确定缺乏客观性。在重置成本数额确定过程中, 往往会带有一些主观因素。再者, 如果无形资产评估的是交易价值而被评估的无形资产适用时间已经很长并是独一无二的, 则成本法就不太适用。因为买主通常是对无形资产的效益感兴趣, 而不是对创造无形资产的成本感兴趣。同时, 重置成本法未能体现无形资产所具有的超额获利能力。

市场价格法, 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可比类似资产 (可比参照物) 的异同, 并对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 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市场价格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有两个缺点: (1) 无形资产市场交易活动有限, 市场狭窄、信息匮乏, 交易案例很难找到; (2) 可比性差。无形资产的非标准性, 使我们很难确定参照物资产与被估资产的差异即可供比较的相关指标和技术参数很难搜集并且很难在价值形态上量化。

收益现值法, 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将其折算成现值, 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收益现值法存在的不足如下: (1) 收益额的预测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2) 收益期的确定比较困难。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是确定无形资产收益期的前提。由于无形资产的损耗抽象难确定, 显然无形资产收益期的确定比较困难; (3) 折现率的确定。实践证明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适合各类无形资产评估的折现率, 各个企业可能采用不同的折现率来适用自己的情况, 从而使评估结果缺乏可信性。

二、基于期权理论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一) 期权的定义及其分类

期权是一种合约, 该合约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该日期之前的任何时间以固定价格 (执行价格) 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通俗的讲, 期权是一种预期的约定的权利, 该权利赋予持有人以固定价格将来买进或卖出资产。

按照合约授予期权持有人权利的类别, 期权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大类。

看涨期权是指期权赋予持有人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 以固定价格购买标的资产的权利。其授予权利的特征是购买, 因此也可以成为“买入期权”或“买权”。

看跌期权是指期权赋予持有人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 以固定价格出售标的资产的权利。其授予权利的特征是出售, 因此也可以成为“卖出期权”或“卖权”。

(二) 无形资产的看涨期权特性

企业购入无形资产, 目的是进行后续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为无形资产付诸实施所支付的生产、销售和管理方面的投资总额, 就是这种特殊标的资产的约定价格。该投资项目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高于标的资产的约定价格时, 企业就投资获利;当预期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低于标的资产的约定价格时, 企业就放弃投资。这些就是典型的看涨期权的特性, 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无形资产具有看涨期权的特性。

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 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可以充分体现选择权或不同的投资机会所创造的价值。例如, 购买专利技术后, 由于新产品的不确定性导致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是否应延迟投资, 是否应当进行后续投资, 是否应当放弃投资, 这种选择权是有价值的即我们所说的实物期权。在进行这些决策时, 企业通常会假设公司会按既定的方案执行, 实际上管理者会随时变化方案, 减少损失。只要未来是不确定的, 管理者就会利用拥有的期权增加价值,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既定方案, 在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 考虑期权的价值会使无形资产的评估更合理也更有说服力。

(三) 无形资产的期权定价分析

1973年,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Black教授与斯坦福大学的Scholes教授提出期权定价模型, 即B-S模型。B-S模型最初是针对金融市场上可交易金融资产建立起来的, 后来在实物资产的期权估价中也有广泛应用。对于可交易类无形资产, 可直接利用B-S模型计算期权价值。根据B-S公式, 欧式看涨期权的价值可表示为:

其中:

S0为标的资产的当前价格;X为标的资产执行价格;rc为无风险利率

t为期权到期时间;N (d) 为标准正态分布中离差小于d的概率

σ2为标的资产回报率的方差

(四) 案例分析

某公司拟购入某种新产品专利权投产一个新产品, 预计投资需要1 000万元, 每年现金流量为105万元。如果新产品受顾客欢迎, 预计现金流量为131.25万元;如果不受欢迎, 预计现金流量为84万元。如果该项目可以延期一年投资, 项目的资本成本为10% (无风险利率为5%, 风险补偿率为5%) , 试计算该项目在考虑期权和不考虑期权下的价值。

如果按照折现现金流量法计算:净现值NPV=105/10%-1000=50万元, 即立即进行投资该项目可以得到净现值50万元。

假定上述项目的决策可以延期1年做出, 其他条件不变。这样该项目相当于一个以项目净现金流价值为标的资产, 项目投资支出为执行价格, 到期日为1年的买权。

考虑期权的情况下该项目的估价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 确定1年末期权价值

现金流量上行时期权价值=项目价值-期权价格=131.25/10%-1000=312.5万元

现金流量下行时项目价值为84/10%=840万元, 低于投资额1000万元, 应当放弃, 期权价值为零。

(2) 根据风险中性原理计算上行概率

报酬率= (本年现金流量+期末价值) /年初投资-1

上行报酬率= (131.25+1312.5) /1000-1=44.38%

下行报酬率= (84+840) /1000-1=-7.6%

无风险利率=5%=上行概率*44.38%+ (1-上行概率) *(- 7.6%)

计算得:上行概率=0.2424

(3) 计算期权价值

期权到期日价值=0.2424*312.5+ (1-0.2424) *0=75.75万元

期权现值=75.75/ (1+5%) =72.14万元

可见, 如果立即投资可获得50万净现值, 如果等待一年, 项目将获得72.14万元的净现值。如果不考虑时机, 选择权72.14-50=24.14万元的价值就被忽略了。

三、结束语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 成本法、市场价格法与收益现值法等传统固定资产定价方法, 忽略了无形资产的期权价值, 其估计结果往往偏离了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而期权定价方法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 充分考虑了无形资产的选择期权特性、看涨期权特性、投资的期限性及收益的波动性等特性。因此, 用期权定价方法评估技术类无形资产的价值更为客观可信。

但是, 运用期权定价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估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B-S模型本身就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上的, 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交易中往往是达不到的。尽管如此, 利用实物期权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传统的估价方法基础上运用期权定价模型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创新。

摘要: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资源, 传统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从根本上来说存在一些其本身固有的缺陷。由于无形资产具有期权的特性, 基于期权定价的无形资产评估既避免了传统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缺陷, 又在一定程度上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起到了创新作用, 从而在无形资产的评估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期权定价模型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分析, 也许能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无形资产的评估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无形资产评估,期权,合约,期权定价

参考文献

[1]张侠, 谢旻.基于期权定价模型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研究[J].华商, 2007, (15) :2-4.

[2]庞东, 杜婷.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无形资产定价方法探析[J].财经研究, 2004, (7) :1-5.

[3]范银华, 粟娟.运用Black-Scholes期权风险厌恶定价公式对专利评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0, (4) :1-5.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篇8

一、高校无形资产范围及类别界定

1.技术类无形资产。

技术类无形资产即以技术为表现形态的无形资产, 是高等学校中含量最丰富的无形资产。所谓技术, 通常是指能够解决特定技术问题的具体方案, 包括工艺、方法、产品等。技术按其权利专有化程度可以分为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学校对于这种技术具有垄断的权利, 并受到法律的保护。非经专利权人同意, 他人不得实施该技术。

2.声誉类无形资产。

高校声誉是一种不可确指、不可识别的无形资产, 是由学校的整体形象产生的一种整体能力, 从而形成无形财产。这里既包括某高等院校数十年乃至上百年苦心经营而在社会中树立的良好社会形象, 也包括学校拥有的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以及学校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而形成的吸引力、感召力等等。高校声誉是一种不可确指的虚拟资产, 它的作用往往包含或渗透在其它形式的无形资产之中, 并且有无限增值性。

3.标识类无形资产。

标识类无形资产即以标识为表现形态的无形资产。与高等学校有关的这类无形资产主要有注册商标、服务标记、商号、校名、域名等。它们一般由文字、图案或其组合组成的标识来表示。高等学校的校名, 尤其是著名大学的校名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有些高等学校在与外单位合资创办新的企业时, 如果用上了高等学校的名牌, 往往可以提高校方的收益分成率, 这就是高等学校名牌这种无形资产在发生作用。如北京大学的北大方正集团公司的“正方形”商标及电子排版系统的“方正”商标即是一种具有重大价值的无形资产。对于各类高等学校, 这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4.作品类无形资产。

作品类无形资产即以作品为表现形态的无形资产。高等学校中涉及的作品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作品 (包括教材、论文、工程和产品设计图纸等) , 文学、艺术作品, 计算机软件等。按著作权归属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种是单位作品, 其著作权属于学校;另一种是特殊职务作品, 职务作者享有署名权外, 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学校享有 (一般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职务作者享有, 学校只享有优先使用权) 。上述类型的作品在高等学校中大量存在, 尤其是特殊职务作品中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计算机软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 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5.信息类无形资产。

信息类无形资产即以信息为表现形态的无形资产。这里所说的信息未经公开, 并非通常从事有关该信息工作领域的人们所普遍了解或容易获得的。在高等学校中主要有商业秘密、各种统计资料、数据资产等, 如产品成本核算表、进行科学研究而调查获得的统计数据资料、科学实验的数据资料等。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高等学校信息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高校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选择

上述无形资产可以概括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科技成果价值来体现的, 呈显性特征;另一部分是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即产生的社会效益, 呈隐性特征, 对于社会效益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自创商誉, 可以利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估。所以, 我们构建的大学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两部分:经济效益价值和社会效益价值。

(一) 经济效益价值评估

经济效益价值一级指标中主要包括科研成果创造的价值、附属于大学的公司价值和以大学无形资产入股的公司产值3项二级指标。对于经济效益价值的评估, 传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是指用现实条件下重新购置或建造一个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 减去被评估资产已经发生的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 得到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资产评估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无形资产评估价值=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实体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2.现行市价法。现行市价法是以现行市场价格为依据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具有不可比性, 造成评估对象与市场上的参照物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地域差、结算方式差、作用效果差、经济寿命差等差异。因此在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时, 必须对参照物的价格进行适当调整。表示方法为: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参照物价值+评估对象比参照物优异金额-参照物比评估对象优异金额

3.收益法。收益现值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 并折算成现值的一种评估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关注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 更关注它的获利能力。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投资, 是因为有取得预期收益的可能;同样, 要想获得预期收益也必须进行投资, 这是一种现值货币与将来不断取得货币收入之间的权力交换。收益现值法就是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关系。收益现值法根据预期期限的不同有不同的公式表示方法:

(1) 预期期限是有限期限。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一些无形资产使用不久就有可能被新的所代替, 其使用寿命是有限的, 必须从有限的时间里来考虑其价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undefined

其中:Ri ——各年的预期收益额

r ——各年折现系数

n ——收益期限

(2) 预期期限是无限期限, 但收益较稳定。当无形资产处于永续条件时, 它的收益也是永续的。由于客观上存在收益的不确定性, 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不确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对的稳定性, 一般无形资产在前期较不稳定, 但后期趋于稳定, 因此其评估价值限于资本化过程的组合, 计算公式如下: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undefined

其中:Ri ——前期 (t年之前) 各年的预期收益额

r ——各年折现系数

n ——收益期限

A ——后期 (t年之后) 年固定收益额

(3) 预期期限是无限期限, 但收益不稳定。这里的不稳定特指按固定比例增长, 假设固定增长比例为g, 基期收益为R0, 折算系数为r, 则:

无形资产评估价值undefined

4.各种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目前, 重置成本法在我国仍然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一种主要方法。这主要是与重置成本法原理简单、成本资料容易取得以及我国目前评估技术方法还不够先进有关。然而, 它并不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一种较好方法, 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无形资产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化性, 无形资产成本本身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和虚拟性;另一方面无形资产价值无可比性, 无形资产价值的高低并不与其成本存在直接联系, 特别是知识产权型无形资产, 它们的生产是一次性的, 价值缺乏横向的可比性, 无法用重置成本来估算现在价值。此外,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和未来经济效益的变化,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 网络知识经济更是日新月异, 用这种方法显然不能与时俱进。采用市场法的假设前提是存在一个十分充分、完全活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 相关信息是公开的, 这样评估出来的价值就比较客观。但是, 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十分成熟, 市场信息缺乏对称性, 这样直接导致缺乏可比性, 其价值调整要冒主观武断的风险。所以,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十分狭小, 我国现阶段的无形资产评估中一般不宜采用。收益现值法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法, 它较好地体现了无形资产价值的内涵——依附于无形资产并产生相应的超额附加值。收益现值法的本质是无形资产未来价值的资本化过程, 实际上也是一个从无形到有形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这与无形资产价值的特性是一致的。

(二) 社会效益价值评估 (高校的自创声誉)

由于高等院校自创商誉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很难分辨从何时起这项能为社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资产开始产生及形成。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层次综合分析法及超额收益法对外购商誉的处理方法。

1. 层次综合分析法。

该理论的核心是:很多复杂系统可以简化为有序的阶梯层次结构, 决策问题通常表现为一组方案优先顺序的排列问题, 而这种排序又可以通过简单的两两比较导出。AHP法可以用来处理一些多因素、多目标、多层次的复杂问题。首先, 建立高校声誉类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社会效益价值一级指标主要包括了Nature Science论文;SC I收录论文;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及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毕业生担任国有企业和外资公司领导的人数;毕业生担任政界要职的情况;获得各种科研基金资助的人次;教师在国际学科学术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或在学术期刊担任编委的人数;毕业生中和教师中的国家院士比例;科研经费和发明专利的数量等9项一级指标。其次, 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值。通过AHP方法的评估与计算, 我们可以确定上述声誉类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各指标的权重, 并计算出层次综合评价值。最后, 再使用超额收益法的计算结果对该层次综合分析评价值进行货币化度量, 这样得出的高校声誉类无形资产价值就综合考虑了构成声誉各个因素的具体贡献, 从而可以为声誉类无形资产评估的价值提供合理的依据。而且由于层次综合分析法确定了各构成要素指标的权重值, 还可以为高校声誉类无形资产价值的分解提供依据。

2.加和法。

加和法即单独计算给社会带来超额收益的各项优势的价值, 然后加总。从理论上讲, 良好的信誉、客户的信任、得当的组织、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优秀的员工、优越的地理位置等各项组成商誉的项目可以单独计量价值, 商誉价值便可迎刃而解。1969年, 美国学者E·Guthrie用这种思路计算出纽约州酒品销售商店因垄断而产生的自创商誉价值。假设:因垄断而产生的超额收益是销售量的一个不变份额, 销售量以稳定的增长率逐年增加。我们可以借鉴上述方法对高校声誉类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价。

undefined

其中:G ——高校声誉类无形资产价值

r ——贴现率

g ——销售量的稳定增长率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及具体运用 篇9

一、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平均年限法, 是将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均衡地分配于每一会计期间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 易于掌握。缺点是就符合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和配比原则的要求而言, 不够理想。对稳定性强的无形资产, 如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适合采用这种摊销方法。

例1:2010年1月, 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2000000元购入一项土地使用权 (不考虑相关税费) 。该土地使用权年限为20年。

该土地使用权每月摊销额=12000000÷20÷12=50000 (元)

二、产量法

产量法是指按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产量为基础来计算应摊销额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每单位产量耗费的无形资产价值相等为前提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每期无期资产摊销额=每单位产量摊销额×该期实际完成产量

如果无形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所提供的工作量可以采用产品的生产产量或工作时数等进行确定, 则适合使用这种摊销方法。

例2:2010年4月,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协议, 依据协议, 甲公司取得一项特许权, 即可以使用乙公司的配方生产某产品10000件, 特许权的取得成本为4800000元。4月份, 甲公司使用该配方实际生产产品100件;5月份, 甲公司使用该配方实际生产产品120件。

本例中, 特许权有特定产量限制, 并且每个月的产品产量不一致, 所以适合采用产量法进行摊销。

每单位产量摊销额=4800000÷10000=480 (元)

4月份摊销额=480×100=48000 (元)

5月份摊销额=480×120=57600 (元)

三、加速摊销法

加速摊销法是相对于每年摊销额相等的匀速直线摊销法而言的, 是无形资产在使用的前期多计摊销, 后期少计摊销, 摊销额逐年递减的一种摊销方法。采用加速摊销法, 目的是使无形资产成本在估计使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加速摊销方法有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1、余额递减法

余额递减法是在前期不考虑无形资产预计残值的前提下, 根据每期期初无形资产的成本减去累计摊销后的金额和若干倍的直线法摊销率计算无形资产摊销额的一种方法。下面以双倍余额递减法为例予以说明, 其计算公式如下:

年摊销额=年初无形资产账面净值×年摊销率

其中, 无形资产账面净值=无形资产成本-累计摊销额。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 无形资产在后期的账面净值可能会低于其残值, 因此, 应在摊销年限到期前两年内, 将无形资产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再扣除预计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无形资产的成本减去预计残值后的金额乘以逐年递减的摊销率计算每年摊销额的一种方法。摊销率的分子代表无形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 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其计算公式如下:

或者表示为:

年摊销额= (无形资产成本-预计残值) ×年摊销率

对于与知识、技术、产品更新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 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 采用加速摊销法较之采用直线摊销法有更多的优点。具体表现在:首先, 加速摊销法更符合配比原则, 这类无形资产使用前期, 由于明显处于垄断和独占地位, 可以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但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模拟、仿制技术水平的提高, 垄断地位会逐渐丧失, 所带来的收益也会逐年减少。根据配比原则, 对此类无形资产宜采用加速摊销方法。其次, 加速摊销法更符合稳健性原则。采用加速摊销法, 使得无形资产的前期摊销得多, 后期摊销得少, 如果无形资产被提前淘汰, 剩余无形资产的成本也较少, 因而风险较小。

例3:甲公司从外单位购入一项实用专利技术用于产品的生产, 取得成本为6100000元, 估计使用寿命为5年, 根据目前活跃市场上得到的信息, 该实用专利技术预计残值为100000元。

专利这类的无形资产科技含量比较高, 但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 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比较快, 越是前期使用的, 其作用越大, 效益越明显;而越是临近后期的, 其失效和被淘汰的危险也越大。因此, 采用加速摊销法对其进行摊销比较合理。

第一种:余额递减法摊销:

年摊销率=2÷5×100%=40%

第一年摊销额=6100000×40%=2440000 (元)

第二年摊销额= (6100000-2440000) ×40%=1464000 (元)

第三年摊销额= (6100000-2440000-1468000) ×40%=878400 (元)

第四年摊销额= (6100000-2440000-1468000-880800-100000) ÷2=608800 (元)

第五年摊销额= (6100000-2440000-1468000-880800-100000) ÷2=608800 (元)

第二种:年数总和法摊销:

第一年摊销额= (6100000-100000) ×5/ (1+2+3+4+5) =2000000 (元)

第二年摊销额= (6100000-100000) ×4/ (1+2+3+4+5) =1600000 (元)

第三年摊销额= (6100000-100000) ×3/ (1+2+3+4+5) =1200000 (元)

第四年摊销额= (6100000-100000) ×2/ (1+2+3+4+5) =800000 (元)

第五年摊销额= (6100000-100000) ×1/ (1+2+3+4+5) =400000 (元)

四、抛物线法

抛物线法是将无形资产的成本减去预计残值后的金额乘以一个分数 (即摊销率) 计算每年摊销额的一种方法, 这个分数在摊销年限的中间年度 (如果摊销年限是奇数, 中间年度是一年;如果摊销年限是偶数, 中间年度是二年) 最大, 在摊销年限的第一年至中间年度之间呈上升趋势, 在摊销年限的中间年度至最后一年之间呈下降趋势, 如果将这个分数在坐标中描述, 呈抛物线形状, 依此分数计算出的每年摊销额在坐标中也呈抛物线形状 (见图1) , 因此称抛物线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

假设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n年, 则

第i (i=1, 2, 3……n) 年摊销率的计算公式为:

第i (i=1, 2, 3……n) 年的摊销额= (无形资产成本—预计残值) ×第i年摊销率

在这里, 摊销率满足两个条件:第一, , 以保证无形资产各年摊销率的和等于1, 即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在摊销期限内摊销完毕;第二, 在摊销年限的第一年至中间年度之间呈上升趋势, 在摊销年限的中间年度至最后一年之间呈下降趋势, 即呈抛物线形状。

抛物线法主要是依据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并针对那些为企业带来的收入呈抛物线形态的无形资产设计的。配比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原则, 是指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根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 要求企业根据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收入的多少相应地以一部分费用与之相配比, 而对于无形资产来讲, 其与收入相配比的费用体现为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因此, 当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收入呈抛物线形态时, 其费用即摊销额也应呈抛物线形态。

品牌就属于这类无形资产中的一种。一般来讲, 品牌在初创时期, 为企业带来的收入是比较小的, 因为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它知之甚少, 认可程度也不会很高。随着企业对该品牌进行宣传和对品牌产品不断完善, 人们会增强对该品牌的了解和信赖, 从而使品牌为企业带来的收入逐渐增加, 直至达到最高峰。但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这种销售高峰不可能永久持续, 相同产品的其他品牌会适时介入, 与其进行竞争, 导致该品牌为企业带来的收入出现递减的趋势。

下面举一实例予以说明抛物线法的具体运用。

例4:宏达公司拥有某一品牌, 其实际成本为630000元, 无预计残值, 摊销年限为6年, 其在使用期间为企业带来的收入呈抛物线形状。采用抛物线法计算的每年摊销额如下:

通过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 无形资产的成本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全部摊销完毕, 并且各期的摊销额呈抛物线趋势。

以上方法是无形资产摊销的基本方法, 在实际运用时, 企业应该根据无形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选择合适的摊销方法进行合理摊销。

摘要:本文根据不同的无形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阐述了无形资产的不同摊销方法, 指出每一种方法的特点及适用的无形资产类型, 并针对每一种方法例举实例加以说明, 其创新之处在于设计了新的摊销方法——抛物线法。

关键词:无形资产,摊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2]财政部会计司:2006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上一篇:社区医疗服务站下一篇:防火墙负载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