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

2024-07-14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精选十篇)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 篇1

一、精心设计问题, 培养探究思维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观察、考察、实验及查找资料而获得答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精心设计问题, 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 并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知识帮助和技术指导,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知识的全过程。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 努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切不可囿于一个机械的标准答案, 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地理差异》时, 教师可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要求:请你根据地图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地区进行比较, 说明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具体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选取这几个地区进行比较的依据; (2) 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3) 从比较中得出什么结论。

二、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动手探究能力

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作为初中地理教师, 我们应该积极领会新课程的改革精神, 为学生搭建一座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 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地图》, 比例尺的大小怎样确定?教师可设计活动:师生共同走出教室, 带着皮尺实地测量学校篮球场的长和宽, 记录数据后回教室进行交流与讨论:

(1) 请大家按1:200、1:100或1:50的比例尺将篮球场画在练习本上 (部分学生画在黑板上) ;

(2) 请大家讨论:同一篮球场为什么有的同学画得比较大, 而有的同学却画得比较小呢?从中能否得出一些规律?

[学生1]比例尺越大, 画的图上距离就越长, 反之就越短。

[学生2]我们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 从而画出所需要的地图。

[学生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这一堂课, 教师始终让学生自主去尝试。因为涉及直观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加上学生实践的体验, 所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学生始终兴趣盎然。

三、深化理论水平, 加强学法探究指导

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信息全球化的时代, 教师面对的学生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应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陈旧思想, 改变以往枯燥、乏味、刻板的教学模式, 注重知识更新, 努力深化课改理论水平, 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学法指导, 切实为学生探究学习创造条件。例如, 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中国政区图》一节内容, 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 效果肯定不佳。若教学时让学生买一块“中国政区图拼图”进行拼图比赛, 寓教于乐, 动手动脑, 那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就不难记住。

四、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探究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开拓思维, 根据教学内容, 富有创造性地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学、有所感、有所悟。例如:在“人和自然环境”一节中, 让学生实验并观察小鱼在清水、污水两种不同环境中的生活状况, 作好观察记录, 从而说明污染环境对生物的直接危害。又如为了说明森林对保持水土的作用, 可通过把有、无植被的两种土壤放入等体积木槽中, 注入等量的水的实验, 从水输出的时间、水量、水色等角度观察蓄水能力和水土流失的不同状况, 让学生接受直观生动的环境教育。

五、采取多种手段, 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 踊跃发言。不要试图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 而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勇敢地去探究、去思考。具体的方式很多, 如开展自由辩论、写地理小论文、地理新闻发布会等, 只要有利于探究式教学, 就应大胆应用。例如, 在教学“北京”一节时, 可指导学生从地理位置、人口、资源、交通、气候、历史等方面搜集相关资料, 把学生分为正反两大组辩论:我国首都是否要迁到正在大开发的西部?在辩论中, 学生兴趣高昂, 唇枪舌剑, 互不相让。尽管学生提出的观点、思路并不成熟, 但整个探究的过程值得充分肯定。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 篇2

周 慧

自2001年9月开,我们承担了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 规划课题——“在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开展初中地理探究性习方式的研究“的工作。

一、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论构思 1.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基本概念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地理教学的特点,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指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教与学的情境,从地理教材和相关学科及现实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多元思维活动和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等实践活动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2.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基本结构及行为表现特征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教学论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人作为 学习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问题性、实践性、合作性和综合性。问题性,强调对地理教材和相关学科及现实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观察。实践性,强调在过程中的动手和主动参与。合作性,强调在过程中和同伴、老师对问题、观点、结果的沟通、交流、分享。综合性,强调在过程中情感、认知、能力的和谐发展。

二、开展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的理论假设

开展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论假设是:依据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社会学习理论,假设学生的需要是学生生长和发展的前提,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效能,以需要引导发展,使“以需促知,以知展能”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地理原理和综合思维能力及应用地理知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需要,以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建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实验目标,从面探究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获得主动、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的方法。

根据这一理论假设,在实验中着重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介定。

2.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的角色定位。

3.学生在实验中知识、情感、能力三者的和谐发展。

4.地理问题情景设计与科学假设的相关性及思维程序控制确定。

5.开展探究学习方式的基本途径。

6.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目标和评价。

寻求以上问题的答案,即是我们实验研究的目标,又是我们实验方案制定的依据和评价实验结果的重要尺度。希望通过几年的实验、验证、修改和完善这一理论假设,最终形成较科学的“开展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操作模式和评价指标。

(二)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操作过程

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操作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述成果——感悟成果。针对地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师与生的关系,设计了在地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师与生的关系图(图1):

(三)实验变量的控制

1.自变量的控制

用“以需促知,以知展能”的探究性学习方式,通过学习人教版《初中地理》,获得自然和区域地理的知识,开展课题类研究和项目类研究,展示学生的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及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求善求美的道德情操。

控制方法:

1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考虑如何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任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结构,使目标具体明确,有利于学生四大能力的发展。

2在教学内容上,关注学生的情感、知识、能力的同步发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兴趣、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教学和研究目标。

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科学探究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分析与综合法等)的培养和图形思维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2.因变量描述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它通过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四大指标来衡量,通过学业的考试、评价指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进行因变量的测量。

三、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保证本实验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对目前的地理学习方式的改革起到参考和促进作用。本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基本以国家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本实验的目标为依据,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征询有关地理教研员和初中地理教师的意见,我们将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分为“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4个方面、12个特质作为评价指标。

根据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层次结构,参阅国内相关的评价量表和本次课改中《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中的有关内容,并结合本实验过程中我校学生的行为表现和相关地理教师的意见,在12个特质中筛选出33个项目,并将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分为强(A)、中(B)、弱(C)三个等级。A级为内化性水平,这是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持续性的坚持性行为,表现为强的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B级为认同性水平,这是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作出相应反应的接受性行为,表现为中的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C级为感受性水平,这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尝试性行为,表现为弱的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具体见表1:

表1 中学生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行为表现的等级示意

由于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的有限,我们清楚地知道该实验构建与其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还有待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因在于:

1、实验中的学生有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着实验。

2、外显程度较高的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特征容易被观察到,但外显程度较低的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特质则不易掌握。

3、实验中的教师由于条件限制和各自的能力水平,对学生的了解和施评难免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希望在实验过程中,总结经验,编制一套能体现该评价指标、可量化、可操作的试题,让学生对其地理探究性学习能力进行自评,然后将教师的评定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得出更为合理的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主篇 蒯超英著 “学习策略”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2.加德纳著 沈致致隆译 “多元智能” 1999 新华出版社

3.周卫勇主编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王民主编 “国外地理教育动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钟启泉等主编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作者单位 广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浅论初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学习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

一、初中地理中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意义

目前为止,初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着灌输式教学,尽管新课改普遍实施,但是有些教师还是不能依着新课改完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很多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重视的是学生是否掌握或者将学习的内容是否背诵下来,学生的地理考试成绩是否合格,而忘了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动性和探究意识。另外,教师在地理教学课堂中,只顾着自己讲解重点知识,遇到和考试沾边的题目就会讲解一些解题技巧,他们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以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授课重点放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讲课内容也围绕考试题型,涉及考试的知识点多,教师就会多讲解、详细讲解,而对于那些考试不会涉及到的知识,教师就会一笔带过甚至直接不予讲解。在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下,学生没有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潜意识也将跟考试无关的知识直接抹掉,自觉的跟着老师的步子走,这样下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大减弱,更没有一点探究意识和能力。探究式学习是顺应新课改趋势的一个效果佳的教学方式,是国家教育对素质要求提升的必然方式。这一教学方式的重点要求是“一切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表示学生的学习是灵活多变的、有效果的。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将这一教学方式运用到恰到好处,不仅能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活跃地理课堂的气氛,还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发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即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非常有效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能力,自主地学习怎样学习,而不只只是学到了什么地理知识。

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者在日常生活情境当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学生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获得相应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三、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就标题进行猜测,该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哪个地区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探究的精神。譬如说:在讲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说出34个省级行政区?或者让学生简述省级行政区的定义是什么?这样可以快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以辅助,以声文并茂的效果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了解,并且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探究,进而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有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的作用是什么?等等。这样既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保证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5-8分钟的预习时间,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认识,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快速地回答教师提的问题,从而构建出一个高校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2.要注重传授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程内容,还应该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和概念思维图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适时地给学生传授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促使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3.正确使用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更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特别是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极为重视。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体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一标多本逐渐改变为一纲多本。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教材课本,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或者补充。传统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死记硬背,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已经掌握其内容,而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4.加强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组探讨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想促使分组探讨法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4-6人一小组,让学生就教师提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这样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保证我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譬如:在讲到气温和气温分布的过程中,由于该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只是利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只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张力,而教师如果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向学生提出诸如:为什么企鹅生活在南极,北极熊生活在北方呢?为什么东北天气比南方天气要冷等。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让我国地理课堂气氛变得更加和谐,也可以更好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我国初中地理教学可以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升主编《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王义堂 田保军 王硕旺《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3]谢树平《研究性课程的构建》教育研究,2001,(6).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 篇4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给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让单独的学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团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文从初中地理教学出发,对探究性学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法。

一、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方法是通过把学生分成几个人一个小组,各个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相互之间要共同合作,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共同进步。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实现需要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确保小组成员能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探究性学习方法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让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其中,体验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学科多、领域宽,门类复杂,是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门学科。以往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填鸭式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是听讲—记笔记—记忆—写作业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则注重的是如何使学生把知识记得更准确、牢固,学生认真听讲并记笔记,考试时少出错就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今充满活力的中学生,他们不喜欢被束缚,不喜欢被灌输,他们更喜欢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他们对知识有着探索的精神,这就需要我们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展示的空间,这就要求要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向转变,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鉴于此探究性学习具有如下实践意义:

1.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地理学习本身是十分枯燥的过程,许多学生都容易失去信心,从而讨厌地理学习。探究性学习方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去学习地理。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于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创新尤为重要。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到这点,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新,而不能阻止学生去创新。教师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信息,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 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探究性学习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体验到参与其中的乐趣。探究性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热爱生活、谦虚接受别人意见等的良好品质,从而更加健康、全面发地展。

二、初中地理课堂中有效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措施

(一)教师合理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师在讲解重要知识之前,可以举一些相关例子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图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去想象,从而更好地去学习。例如,教师在讲解几种典型的气候特征时,可以列出一些典型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画去想象,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本身也比较抽象,在对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借助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使得知识更加形象化,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在平时要多注意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恰当地去引导,让学生不仅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能够更好地去进行探究。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要把传统的教师讲变为教师讲与学生学有机结合,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权利,所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学习地理。教师要合理进行分组,有效地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从而发挥出最大优势。

(三)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师本身要了解自主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进行创新。同时,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的逆向思维要多加肯定,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去学习。不同学科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点,所以教师要巧妙地应用这种关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学习好理论知识,还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应该从课本上的知识出发,合理地引导学生多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天气和气候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各个地区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将探究性学习,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不断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和适时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顺.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6.S2.

[2]孙志宏.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谈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论文 篇5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它通过提出问题和任务,让学生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提供的现成结论。所以探究性是学习的一个过程,又是学习目的,它是一种“生成性”的学习策略。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方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感悟画理。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及自身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美术知识,技能与情感的体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自己去寻找答案。创作的过程是带有探究性的,欣赏作品也是带有探究性的。探究性学习主体是学生,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一、充分利用学校学习的平台,展开美术探究性学习活动

1、普通教室是初中美术学习的主要场所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广泛开展师生互动教学。虽然看起来有点乱,但只要围绕着有关美术知识问题的学习,也是一个好的探究氛围。特别是美术欣赏学习,通常放在教室里,也比较方便。简单的技能训练也可以进行。

2、带领美术小组进行美术技能训练

我认为就在书画室里展开比较好,可以让学生更自由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书画室能提供的学习资料和相关学习用品,更重要的是书画室有美术技能学习的气氛,有书画老师专门指导,这对于部分有书画特长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美术技能的好平台。

3、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美术知识自主探究学习

这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美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学的过程。它实际上是一种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有一个好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平台很重要。

二、初中美术探究性欣赏学习活动,可以多角度进行,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方式展开

1、多角度进行探究性欣赏活动

我们以中国画欣赏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中国社会,历史知识,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中去欣赏。中国儒家“和谐之境”,道家的“妙道之境”,佛家的“圆融之境”对中国画产生极大影响。国画构图、用笔、用墨,及其表现内容,无形中渗透着国学文化。所以,美术教师也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国学文化,以更好地去欣赏中国画作品。

不同时代不同画家各有风格。包括用笔之妙,着色之雅,水墨之韵,勾画之奇。教师要善于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所拥有的材料进行探究性欣赏。比如黄筌的富贵之气,徐熙的`野逸之性。八大山人的怪异之美,李可染的生活之趣等。

从中国画审美特色入手探究欣赏。诗画同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书法入画,诗书画印融合一体。诗画不仅在布局上相互照应,在精神意蕴上也要彼此补充。古代画家无不重视诗、书、画的修养,使其相融相渗。引领学生探究性欣赏名画,要与古诗词学习,书法学习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人文修养,从而进入更高的欣赏境界。

2、探究性欣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展开

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之间分小组讨论,交流,实现知识互补。探究性欣赏美术作品要以教材及安排的内容为中心展开,让学生探究寻找美术作品中的新奇之妙趣,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要以美感人,以情又动人。美术欣赏主观较强,直接的感受明显,容易触景生情,这也是美术教育的情感抒发形式,教师要呵护引导。师生互动的美术欣赏方式比较灵动,需要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要循序渐进,有合理的教学节奏,师生密切配合,这种学习模式,使师生关系融洽,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树立健康审美观。

三、初中美术技能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以美术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开展美术小组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开展美术小组学习活动,在书画室里进行美术技法探究性学习效果较好,书画室自由活动空间较大,可以展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学生在书画室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相互探讨,比较、研究、发现和归纳。这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其艺术才能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2、探究学习传统技法很有必要

以中国画技法学习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临摹起步,探究古今画家笔墨之运用,结构之虚实,神理之变化。所临摹的作品要有所选择。根据已有的美术知识,很好地去读画,去理解。在具体书画技法学习过程中,会碰到不小问题,要经常练笔,要不断实践,交流。

3、探究性地进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校园内花鸟树木和建筑物很多。通过写生创作活动,进行练手、练眼、练心。把握事物的形象,进行线条,构图方面的训练。美术技能学习,是一个探究体验的过程,要先探究学习传统的东西,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后,再探究尝试新的技法,这样做比较恰当。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重要,而探究性创作活动是培养想象力的主要途径之一。许多美术作品,多是奇思妙想的结果,如石涛的山水画,境界幽深,烟云变幻,充满想象,他整体去把握自然现象进行创作。学习者也一样要有艺术想象力。美术创作需要发挥想象力,所谓画意中景也。经常去画想象中的画,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初中美术教材许多内容可以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合理引导。无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技能学习,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探究性学习的平台,老师要精心准备,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新课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因为它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为美术老师,我们更应该大胆去尝试。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6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首先,明确师生在教学中的定位。探究式课堂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协助,引领学生思维,让他们在探索式的教学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并得出结论,而不再是由教师将现成的结论直接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教学探究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进行学习思维的完善,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率。

其次,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初中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在探究式教学中,应该支持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教学观念分析,发展创新性思维,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予以支持和鼓励,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提供和谐开明的教学环境[2]。

最后,教学过程中地位平等化,教学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合作化的互助学习。探究式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大胆创新,敢想敢做,并积极进行合作。此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发展为朋友、伙伴,而不只是师生关系,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共同沟通,合力进步,遵循新的教学理念下的师生关系论。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从教师角度进行分析

1.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自身知识储备,紧随教学理念大环境的要求,在注重自身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學观念,完善自身教学素养,培养并树立创新性的教学意识,为有效的开展探究性地理课堂教学,做好知识理论储备和创新教学思想。

2.在教学进程中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任何新思路的开始总会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挑战和挫折,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建设做一定的强化,并在探究性的日常教学中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让他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与熟知学科进行关联,提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习自信心,使得探究性学习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和开展,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原有的知识储备上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升华[1]。

3.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案选择时,进行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注意学生的学习时间,探究性学习很大程度上,会占用学生较多的课余时间,在无形中增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所以学习开展时,还应该制定相对简单精辟的探究性教学方案,在不占用学生太多时间的基础上达到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题选择时,选择有助于地理教学、能够满足学校教学条件、贴近于生活的具有研究价值可行性的课题。

(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

1.自己动手实践并参与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探究性学习从根本目的出发,就有重过程轻结论的内在表现,它注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思维的开发和思考过程的完善,注重培养学生能够自主的运用相关知识对现实生活中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此外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产生求知的心理倾向。例如:关于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课题选定,从最基本的选题开始,学生进行资料搜寻,到选题明确后的研究计划制定、实施、管理,以及探究学习后的相关报告的形成、理论成果的展示等等,这样一个完备的过程,离不开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本就偏向于过程的探究性学习,必然会在学生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使各项能力得到综合性的提升。

2.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针对所要进行的地理课题中展开的,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研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通过教师的指引和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有所提升[3]。而且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锻炼观察和思考的能力,通过每一个过程得到最后的结论,这样严谨的实验步骤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具有了地理学科的严谨性,并因为实验的未知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化思维和敢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而且在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表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表达能力。所以,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的成长道路而言,是相当具有指导意义的。

3.探究性学习是一个群体性活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地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的过程,需要在团队的合作和个体的分享中有效的完成,这对于中学生而言是绝佳的锻炼机会。在现代社会中,团队作用和合作已经是工作生活的常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的空间环境,使学生在团队的力量下得到自我的提升,感悟团队的强大。

结束语

将探究性学习,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不断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和适时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顺.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6,S2:261-263.

[2]孙志宏.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3]刘平.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2013,03:87.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 篇7

一、初中地理学科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涉及的学科多、领域宽、门类复杂, 是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适合进行探究的问题很多, 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众多的人口》一节中“新中国前后人口增长情况及原因”、“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等就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当然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还要考虑很多因素, 而要学习的地理内容就是其中的一个决定因素。有些内容, 因为各种原因,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效率很低, 所以地理教学要注重挖掘适合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来学习的知识内容, 如学习者亲身参与探究或实践才能逐渐被体验或内化的知识。新课标的一个很显著变化就是减少了知识点, 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总之,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

具体说来,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 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 从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

1. 具有主动性

探究性学习不能只流于形式, 必须是学生主动参加活动。因此, 从心理学角度看, 探究性学习要顾及学生主体的好奇、兴趣、疑问, 而教师则要注意挖掘。

2. 具有问题性

探究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 它强调学生自主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 然后运用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3. 具有开放性

探究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学习目标也具有开放性, 在内容上也是开放的。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采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其评价标准也不是唯一的, 具有多元性, 因此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 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教师把思维的空间交给了学生, 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新思维、新创意、新设计。同时, 周围的客观环境也会有新的变化, 对此, 教师要随时发现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并善于捕捉, 以促使学生兴趣的火花不断迸发, 使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三、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如果组织不当, 往往就会流于形式化, 失去探究学习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其作用超过了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

1. 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必须设计探究性问题, 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情趣,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 获得情感体验。

2.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

探究性学习形式多样, 在校内, 要查阅资料, 动手做实验;在校外, 要到工厂、社区搞社会调查, 这些场所都需要教师认真组织, 周密安排, 以免组织不当, 费时费力, 影响效果。

3. 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

对探究的课题确定是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要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原则, 又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总之, 地理教师要努力促使自己转变教育观念, 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化为其具体的行动, 将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 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使中学地理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多种学习机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四、探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

目前,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还处在尝试阶段, 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从教材中确定探究的主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成因等知识, 虽然前人已有定论, 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问题设计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过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时, 可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作为探究课题,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利用网络及各种媒体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探究的课题要注意适合学生进行研究, 不切实际的大而空的课题往往得不偿失。

2. 从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生活实践活动, 如通过收集资料、调查、访问等直接感受。如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水资源》这一课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资源利用情况, 调查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进行, 由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教师可设计如下课题: (1) 当地用水有哪几种类型; (2) 农业生产用水分为几类; (3) 当地以哪种灌溉方式为主; (4) 当地种植的农作物与水资源是否适合等, 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各组指定一名学生作为课题负责人, 各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进行探究活动, 最后全班“会战”, 这样可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水资源利用类型, 并提出一些节水的建议和措施。

3. 引导学生写探究日记

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把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 之后如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 再跟踪记录。这样长期积累, 就可以把平时所记的整理成探究报告, 学生会一步步走上成功的阶梯并养成探究的好习惯。

4.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学习的思想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 篇8

1.两者的整 合是响应 素质教育的需求。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工具一般是教科书、地图、模型等比较呆板的教具, 使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直观地将地理知识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听课效果不好。在这样的恶性循环过程中, 初中地理教学一直不见起色, 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达不到培养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 如多媒体、网络、视频等, 可以形象地将世界的风景、地貌展现给学生, 激发其好奇心,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同时是响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不再简单、机械地对知识进行记忆, 而是在活跃的氛围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现代教育体制下, 应该在强调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 多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在学校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与当前社会相适应。

2.信息技术 的应用使地 理学科的学习形象 生动。

地理教学由于涉及内容比较复杂抽象, 学生在接触地理时往往因为没有身临其境的感悟而不能理解地理知识原理, 无法在头脑中建立地理三维知识网络, 使得地理学习十分艰难。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一系列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 将地理事物展现在课堂中, 整合涉及地理的时间、空间信息, 使学生更快地接受地理学习。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中, 能够帮助教师改革教学方式, 利用新颖的方法, 使地理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兴致盎然地学习, 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情景。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特点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中, 具有以下特点。

1.有 利 于 学 生 认 知发展过 程 实 现 教育 目 标 的 实 现 。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地理教学采用电化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2.教学的直观性 有利于充分发 挥地图的作 用 , 收到图文统一的效果。

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 是地理学科的骨架, 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地理过程是复杂的, 也是抽象的, 许多地理过程比较难以理解, 计算机可以模拟那些难以理解的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 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通过计算机演示地球运动, 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有关地球的运动和四季形成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调动学生对宇宙和大自然的好奇心。因此, 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的成功之母, 采用电教手段, 可充分发挥其作用。

3.有利于培养 智能型、开 拓型人才。

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提高注意力, 增强求知欲,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 才会进行思考、探索、想象、创造和开拓。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信息 技术查询 地理问题。

传统教学方法中, 教师一般会口头或书面留给学生一些课后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做好地理课程的预习和复习工作, 而学生一般不情愿接受这种方式, 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 教师教授地理的方法逐步革新。如通过制作幻灯片, 将知识和问题置于其中, 图文并茂, 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完成课程学习, 回答问题。对于不明白的地方, 可以通过BBS平台反馈给教师, 让远程教学成为一种必要的补充手段, 实现家校及师生间的无障碍交流。

2.通过多媒 体资源营造探究 氛围。

营造探究氛围, 培养探究思维和探究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让学生既学习地理知识, 又提高素质。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能够帮助教师使用多种新颖手段营造探究氛围, 不再受到教学设备落后等硬件设施的限制。如讲授各国的旅游景点时,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配任务, 最后以小组形式对与旅游景点相关的知识进行收集和归纳。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 又能在小组配合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这些优势只有在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整合的前提下才会发挥优势, 是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实现的。

3.在教学中利用 信息技术实现 师生互动 。

师生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通过交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感受到教师的温暖, 双方距离明显拉近。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如学习新课之前, 教师给学生布置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知识的任务, 并用Authorware设计交互式练习, 通过网络平台传递知识资源或解答学生的疑问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起到督促作用。学生因为对新的学习工具比较新奇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中问题的解决

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教师来说, 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但对于刚开通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和进入网络世界的农村教师而言, 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存在不少难题。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 我力求把地理教学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寻求初中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必然联系。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 一般地理教学中的困难得以解决, 如 (1) 地理教学板书、板图、 板画内容丰富 , 复杂多样 , 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课件可以用活地图及图文资料。教材如果将声音、立体图像及文字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化, 不仅能实现教学的交互性, 而且能解决教师在一般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的问题。 (2) 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 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及其外貌特征, 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 但用一般教学手段难以实现, 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则能生动形象地表现。 (3) 地理教学中可用做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 素材多, 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难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无法完成德育任务, 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选择丰富的内容和素材, 就可以很好地完成。

总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 是教学的一次改革, 能给地理教学带来生机、活力, 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形式。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 在地理教学中,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资源共享等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提高教学效率,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中得到提高, 塑造全面发展的学生。

优化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策略研究 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优化策略

当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新课改, 不少初中地理教师逐步运用和完善探究性教学方法。这是因为探究性教学方法既可以提升地理教学水平, 又能够使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体系的完善。探索性与自主性是探究性教学的重中之重, 它可以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足够支持, 使地理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一、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含义与目标

探究性教学指的是在地理教学中, 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 学生借助“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 独立学习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和核心内容, 深层次地开展探究活动, 通过小组探讨、合作交流的方式, 实现相关知识点的三维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就初中地理课程三维目标而言, 其具体内容如下:认知目标牵涉地理概念、知识、能力与原理的习得与掌握;情感目标牵涉道德品质与思想感情的培养。就其主要目标而言, 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初中地理学习, 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 尽可能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让他们切实体验到探究的快乐, 提升他们想要学好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优化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一) 合理改善地理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 在讲授《中国的疆域》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播放歌曲《歌唱祖国》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好地理的积极性。在记忆相关地理知识时, 教师可以将其改编为顺口溜、歌谣, 以对比和表格等不同方式深化学生的地理知识记忆。同时, 指引学生运用合理的学习方式及时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采取不同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地理信息和资料, 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 在讲解人口知识时, 可以和我国调整后允许生二胎的计生政策密切联系起来, 让学生适当地搜集这方面的新闻和资料等, 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促使他们提升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 巧妙设计课堂导入

出色的课堂导入可以为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做好铺垫,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进而会积极地开展探究学习。教师在讲述中东的相关内容时, 可以选取该地区的新闻报道为突破口, 如最近若干年以来, 海湾地区出现了危机四伏的武器核查, 美国还绕过安理会和联合国, 悍然向该地区派遣武装力量, 先后在多个国家开展军事行动, 采取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多种手段。就此, 可提出问题:“为什么美国会对海湾地区的事务纠缠不休?哪些因素值得它牢牢地揪住不放呢?”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 教师的课堂导入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开展探究性教学做好铺垫, 顺势进入探究性教学环节。

(三) 检验探究活动的成果

检验探究活动的成果可以让学生内化地理知识为地理能力, 帮助他们通过探究活动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 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 在讲解欧洲西部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过程中, 我从若干个影响因素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D.风或风带;E.洋流) 总结出欧洲西部是全球范围内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也是该气候分布面积最为广泛的地区, 然后将地理位置转换到了东北太平洋沿岸地区, 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和前者的基本相似之处, 学生总结出了它们的相似之处包括ABDE, 然而沿岸地形C存在着一定差异, 接着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要求每一个小组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个小组提出“受到了地形的较大影响, 海风、海洋等因素影响陆地的范围得以减少, 进一步缩小了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面积”。虽然这仅仅是部分学生的看法, 且比较简单, 然而也能看出, 教师的恰当引导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实现举一反三, 检验他们的探究成果。

(四) 强化课外实践, 拓展探究活动

将课堂教学和野外考察密切联系起来, 在课外生活中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学资源, 将其与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融合, 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真正实现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比如, 在讲授“水资源的运用”时, 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调查本地区河流被污染的具体情况, 调查污染的程度和所造成的生产生活损失, 指引他们调查这些河水被污染的实际原因, 查找相应的污染源, 以此设计出治理污染的方法, 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知, 为了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改革与推行素质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探究性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知识探究水平, 促进他们地理能力的提升与地理学习的进步。因此, 初中地理教师应该优化探究性教学法, 稳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与能力, 从而培养具有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推动他们的地理学习。

参考文献

[1]马蓉.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与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4.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 篇10

一、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要求

探究性教学与其他教学形态一样,都是想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让课堂效率得到提升,然而,探究性教学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活动获得,它在实践中也有着自己的实践范围。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找准自身的定位,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

1.分阶段教学的必要性。

从步入初中开始,学生才初步接触地理这个学科,初中地理教学的成败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地理这个学科的兴趣。因此,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中应该有不同的探究性教学方法。对于刚接触地理的同学来说,实践活动比单纯的理论知识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于已经进入入门阶段,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的同学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这时就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激发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而那些对地理知识掌握较为熟练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更大的提升。

2.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

学生在探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中作为实践的主体,他们获取知识的提升程度直接反映了探究性教学实践的成败。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他们自身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们要对自身有着明确的定位。首先,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课题,坚持“兴趣原则”,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其次,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最后,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还需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结果评价,让学生从中学会反思,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陷, 提升自身价值。

二、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目的

初中地理课堂引入探究性教学,就是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从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地理需要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门学科,所以,对初中地理进行探究性教学就是为了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能更加自主地获取知识,丰富自己。

2.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质量。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高效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每位老师时刻关注的问题。探究性教学就是给老师们提供新的思路,让老师在教学中走下讲台,贴近每一个学生,拥有更多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老师从“讲师”变成了一个指导者的身份,这样也能更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同时也提升了课堂质量。

三、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策略

1.结合当地实际,增加学生对家乡地 理环境的了解。

初中地理教学应当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身边的环境就是他们学习的最好实践对象。探究性教学就是应该扎根于当地实际,增加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还能激发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度。例如,学生在实地考察城市周边工厂的排污情况后就会知道污水必须经过处理之后再应用,而不能随意排放,更不能排放到无人烟的地区。

2.紧密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探究性教学提出要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堂外的社会实践,但这并不代表课堂教学不重要,初中地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课堂教材,教材知识是一切社会实践的基础。如,在讲到“河流”的水文特点时,教材中详细分析了我国秦岭——淮河为界两边外河流的汛期、水量、含沙量以及结冰期等水文特征的差异。以黄河中游为例, 老师在跟学生讲解了教材中的知识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了解沿河人们的生活行为对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在探究性教学活动的模式中,老师通常会设计几个问题,提供几组图片,然后分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有时老师还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然而真正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问题的学生很少。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不在停留在浅层,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一些独立思考、消化知识的时间。

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然而探究学习的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不仅能增长见识, 还能培养自主探究、独立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手脑结合。同时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也能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互助精神,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摘要: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收获到更多的知识是每个老师都在探究的问题。探究性教学的出现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从初中地理的探究性教学出发,研究探究性教学的实践要求,分析了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并从实践出发,梳理了探究性教学实践中的策略,希望能让读者对初中地理平台探究性教学具备一定的认知。

上一篇:企业国内投资风险控制下一篇:无损检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