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存在问题

2024-07-11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精选十篇)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 篇1

(一) 会计工作范围、具体内容、工作程序、质量要求等均由《会计法》规定。

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填制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各单位应当保证会计账薄记录五相符即账款、账物、账证、账账、账表相符;账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等等。

(二) 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由法律赋予, 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受法律保护。

现行《会计法》规定: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 按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 应当及时处理。同时, 《会计法》第五条还明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由此可见, 各单位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绝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 而是法律赋其权并受《会计法》保护。

(三) 会计监督既是内部监督又是外部监督。

会计监督是实施《会计法》唯一具体、有效的执业环节。从其范围说, 它首先是内部监督但绝不仅限于内部监督, 同时也具有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性质。各单位所取得的原始凭证绝大部分是由外单位出具的, 当甲单位会计人员依法拒绝接受乙单位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时, 甲单位会计人员正是履行了其监督职权。无疑, 甲单位的会计监督就不只是内部会计监督, 而具有外部会计监督的性质了, 事实上是内部兼外部监督的性质。

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 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 逐渐建立起了企业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近年来会计监督职能严重弱化, 主要表现在:

1. 会计信息失真。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参谋的财会部门理应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 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和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 一些会计人员按照企业负责人的意图在会计核算中进行所谓“技术处理”, 造成了会计数据虚假, 会计信息失真。

2.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近几年来, 国有资产的流失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每天大约有1亿元国有资产流失。一些企业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同意, 擅自处置或调用本企业资产;有些企业搞两套账或账外账, 以逃避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产的管理监督;还有一些企业私设小金库, 用预算外资金请客送礼等等, 各种违纪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 偷税漏税现象严重。

从每年的财税大检查中可以看出, 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清、数字不实, 存在偷漏税现象, 所查出的违纪金额令人触目惊心。

(二)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会计监督产生问题的原因很多, 既有体制、制度方面的原因, 也有单位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小集团利益驱动。

会计监督职能是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 而本单位许多不法行为的发生, 如提供虚假会计报告来偷逃税款、粉饰业绩等, 直接关系到单位小集团利益, 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自身利益也密切相关。因此,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就会出于小集团利益甚至个人利益驱动而放弃职守, 使会计监督职能名存实亡, 其正面作用失效, 甚至会转化为针对外部监督的反监督力量。

2. 执法环境差。

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许多违法违规行为, 如贪污、挪用公款、提供虚假会计报告等, 往往是单位负责人所为或由其授意、指使、强令而实施的, 而会计人员是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的工作人员, 其经济利益由单位负责人所掌握和决定, 不具备履行监督职责所需的独立职权。如果会计人员坚持原则, 往往受到单位负责人和其它方面的阻挠, 政府部门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许多问题不了了之, 严重挫伤了会计人员严格执法的积极性。

3. 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 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最终要靠会计人员来完成, 因而会计人员素质也就成为影响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就不能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经营中不符合效益原则的行为, 使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甚至使会计监督职能失效。

4. 时效滞后。

长期以来, 对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 只局限在经济活动发生以后进行监督检查, 以此把关堵口、照章办事, 保证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 而且事后监督往往是被动的, 使会计监督成了哪儿有问题查哪儿的“救火式”行为, 常常又是查了也于事无补的“马后炮”。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 改善法制环境

在监督与被监督的环境中, 监督者具有监督权, 被监督者承担被监督的义务, 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法律环境对会计监督体系的正常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完善立法。

健全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无疑成为当前会计监督体系法制环境优化的头等大事。首先要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 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或者实施办法, 以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其次, 促进《会计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修订后的《会计法》设定的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具体操作应与相关法律紧密衔接。

2. 加大执法力度。

目前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自觉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办事, 纠正和杜绝行政执法中的随意性。二是要理顺行政执法体系,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尽量建立公开、统一的行政执法程序, 规范行政决定、行政处罚、行政执法等行为。三是要坚持行政执法的严肃性, 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实施行政执法的行为主体必须合法, 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必须合法。

(二) 改善企业制度环境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重新组合了产权组织和利益关系, 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目标及会计信息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体系的作用。企业制度环境优化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可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证。具体来讲, 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 对股东会负责, 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 聘任经营者, 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所有者因为其拥有财产的终极所有权, 而拥有会计监督的最终权利, 也因此而具有行使会计监督的动机。经营者履行受所有者之托, 享用经营权, 同时要承担一种受托责任。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 才能使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效率, 协调运行、相互制衡。在这种制度结构下, 会计通过预测、计划审核、核算、检查、分析、执行等手段, 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进行反映与监督。因此, 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效合理的会计监督体系运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 会计职业道德环境优化

1. 采取有效措施, 综合治理会计秩序。

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 明确规定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严厉打击职务违规行为;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水平;明确规定各岗位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各自的职责和要求。

2. 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基础规范》中有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规定, 按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实现会计人员遵纪守法, 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飞跃, 逐步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和荣誉感。

3. 加大宣传力度。

浅谈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2

[摘要] 目前会计信息出现很多失真的情况,会计监督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必须从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试行会计委派制、对违法者予以严厉的制裁以及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会计信息,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己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处理也日趋复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加强会计监督己成会计界热衷讨论的焦点。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

一、会计监督概述

1、会计监督既是内部监督又是外部监督。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会计监督是实施《会计法》唯一具体、有效的执业环节。从其范围说,它首先是内部监督但绝不仅限于内部监督,同时也具有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性质。如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令言凿凿,十分肯定。各单位所取得的原始凭证绝大部分是由外单位出具的,当甲单位会计人员依法拒绝接受乙单位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时,甲单位会计人员正是履行了其监督职权。无疑,甲单位的会计监督就不只是内部会计监督其具有外部会计监督的性质了,事实上内部兼外部监督的性质。

2、会计工作范围、具体内容、工作程序、质量要求等均由《会计法》规定。如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记账凭证应当根根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各单位应当保证会计账薄记录五相符(账款、账物、账证、账账、账表);账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等等。

3、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由法律赋予,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受法律保护。

现行《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值得注意的是,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监督”已超出本单位,与第十四条规定“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前后精神是一致的。在这个前提下,《会计法》指出: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同时,《会计法》还明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第五条),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第二十入条),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第四十六条)。《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同时严正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此可见,各单位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绝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而是法律赋其权并受《会计法》保护。

二、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

会计监督不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就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会计隶属于企业,从而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另外,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在前年因造假而在证券市场上闹的纷纷扬扬日“宁广厦”事件,它的发生对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第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第三,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第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1、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将减

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权力制约权力。如果不承认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这个客观事实,则无异于否定《会计法》。只有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维护会计法,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干其随心所欲的事;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才能时时、处处把《会计法》奉为圭臬;所有会计人员才无后顾之忧,才能说真话,依法办实事。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贯彻实施;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决策,维护公有经济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廉正建设,做到弊绝风清。

2、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羔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4、强化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新的《会计法》对会计工作赋予法律责任,明确了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增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不恰当会计行为侵害所有者权益的风险,不仅会计人员做假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管理当局授意也将被追诉。新《会计法》有力地约束了会计工作,形成会计活动主体与会计相一致的完整责任主体。消除当前主体权利与行为不一致所导致的责任界定不清,相互之间推诿而影响会计监督难以实现的现象。

5、实行会计委派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所有者监督,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矛盾。委派制的目的是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以便具有公正性。因此,实行会计委派制、借助企业外部会计专业力量进行财务监督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并且政府实行会计委派制消除了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关系,再冠以新的会计法确定的法律责任,相信长期困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将得到彻底根治。

6、严厉制裁,建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要用法律、行政、市场、经济等手段,规范约束会计主体的行为,推进财务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建议尽快完善会计法规,明确执法依据,以利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假行为的制裁;引入民事赔偿制度,明确造假者经济上的赔

偿责任,通过诉讼程序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增加违法人员的追假成本。财政部门要在《会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改变以往对违法违规部门对事不对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局面。对一些典型的案例在媒体公开曝光,营造会计工作法制氛围。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随着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信息的搜集、评价、发布可交由信用中介机构承担,财政部门着重做好监督工作。可通过报刊、电视、公共网站等媒体进行定期公示,并实行红、黑榜制度,增加对会计造假者的舆论压力,促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经济法学》(第二版):潘静成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二版。

2、《林业财务与会计》,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2002年第10期。

3、《浙江财税与会计》,湖州市财政局课题组,《加强我市会计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2003年第2期。

4、《财经理论与实践》,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2001年第7期。

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3

【关键词】企业 会计监督 问题 对策

一、对企业会计监督的认识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含义

会计监督分为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种类型,是指有关会计机构、部门或人员,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运用一定的“核算”方法,如记录、计算、分析和检查等手段,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长时间、多方位的监督和检测,以此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

(二)企业会计监督的作用

一方面,会计监督促使企业的经济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遵循明确的法律制度。所以,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也是为了保证企业的运营符合政策法规这样的基本前提,对其违法行为从源头上进行扼制,从而保障企业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另一方面,会计监督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分配不均或资源浪费的现象,而通过会计监督能够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展开,即在最小资源使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

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但是,直到现在都只有笼统的原则性规定,而缺少具体的可行性细则。我国各省份经济发展差别大,如果不能针对差异把弹性较大、概括性的内容明细化,就很难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长久以来,企业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常常会出现财务行为违反国家会计法规的情况,但是由于国家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部门的审查和沟通不到位,使许多企业在法律漏洞之下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偷税漏税、谋取暴利。

(二)社会外部监督体系不完善

社会外部监督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的审计监察活动,具体来看分为社会公众的监督、媒体的舆论监督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尽管如此,目前这个看似庞大的监督体系却并不完善:大部分公众都没有主动监督的意识,媒体的报道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甚至有的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与企业同流合污,为其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以获取个人利益。长此以往,势必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监督效力也大打折扣。

(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自身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托,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都忽略了这一方面。一方面,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会计工作流程紊乱,财务信息混乱,篡改财务报表信息等时有发生,中饱私囊的事件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尽管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其工作人员不具备独立的监督能力,审查的目的也是为部门领导或企业利益服务。这样的内部控制活动多数流于形式,从长远来看也给企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四)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首先,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会计这个职业。可事实证明,很大一部分会计人员都没有经过正规学校的培训或学习,其专业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低下,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达不到企业会计工作的要求。其次,一些会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法律观念不强,无法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地进行会计工作,甚至为了个人私利服从领导的指挥,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三、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健全国家法律监督机制

根据已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大纲,不断完善具体细则,确保其更加合理、科学,能够适应不同地域特点,进而推广实施。例如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明确会计监督工作和审计工作的责任范围,明确侵犯会计人员职权的处罚力度,明确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惩治规则等等。总的来说,就是要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可行性,平衡企业利益和国家法规之间的冲突,从而实现会计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完善社会外部监督体系

第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检查,一旦发现违法违纪行为就要对相关会计师或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公众曝光,促进社会共同监督。第二,广大公众应该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发现企业不当的会计工作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进行举报,并在核实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提高其主动监督的积极性。第三,媒体应明确自己的第三方立场,对企业的贪污腐败进行大胆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职能,保护国家和大眾的利益,维持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规范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企业要规范内部监督机制,主要从岗位责任、内部控制和稽查等方面入手。具体而言,要明确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细化职务要求,理清业务流程,及时发现财务会计工作中的漏洞,有效处理财务审核问题,通过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与相互监督制约作用,推进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有效实施,促进企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四)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企业在招聘人员时要录取专业水平较高的会计人员,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及后续教育培训,以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其次,企业要积极开展会计人员法律知识的普及工作,组织会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其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懂法守法。如果有必要,企业可以根据会计人员的工作表现予以一定的嘉奖,促使其更好地为企业会计监督服务,增强其责任感,确保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企业会计监督的要求也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所以,我国的众多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时,国家也要出台有关政策、法规以建立健全有关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促进企业经济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晓莉.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治理对策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4,(19):254-255.

[2]张金春.关于强化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4,(34):138-139.

[3]高杰峰.新形势下会计监督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3,(06):104-105.

浅析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篇4

关键词:会计监督,现状,强化

会计监督是指在会计监管部门, 会计人员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依法对各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统一的监督检查, 以此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促进经济健康的发展。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会计监督的相关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会计领域内非常重要的讨论话题。对此, 加强力度, 采取有效的措施规范会计监督的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这对强化会计监督, 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际经济的稳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活而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要求各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只有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 规范会计行为, 打击违法犯罪, 才能促进有序竞争和有效配置资源,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会计监督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金、成本、利润等价值指标,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地控制与指导调节, 以此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从而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能通过对资产的控制, 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 防止贪污、盗窃现象的发生。通过定期的财产清查, 确定各项资产的实存数和账面数, 查明账实不符的原因和责任, 从而加强对资产的保护, 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

2 我国会计监督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落实情况、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 相关部门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会计法》、《会计准则》等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绝不仅仅是几部法律法规, 而是一个与会计人员及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机的结合, 这就需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根据现实的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2 执法不严和社会监督力度不够

其一, 法制观念淡薄, 执法不严。多数人的意识中只有《刑法》才是法, 而对《会计法》不以为然, 这造成财会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法。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些企业经营者、领导者无视法律, 屡有越权行为, 企业会计人员虽有监督管理职能, 却无力监督管理。其二, 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 一些地方财政部门为了局部利益, 不惜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对一些企业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 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我国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利益驱动而导致监督不力,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经济主体, 与委托人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关系, 它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必然迎合委托人要求, 制造某些虚假财务信息, 致使监督不力。

2.3 会计监督执行主体法律地位不独立

从会计的身份来说, 会计隶属于企业, 单位会计人员的聘用、提拔、晋级等直接由单位领导决定, 而单位领导考虑的首先是个人或单位的利益。在单位的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不相称的情况下, 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很难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会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监督职能, 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3 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具体措施

3.1 宣传学习《会计法》, 思想上重视企业制度建设

实行会计监督必须要有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做保障,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会计核算的质量难以保证。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紧迫性, 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业务的程序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在机制上、制度上达到规范行为、控制风险、防范舞弊、纠正差错的效果, 切实保证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3.2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考核体系

其一, 要求参与经济业务事项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分工和制约的程序, 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 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其二, 对于重大违纪违规问题, 要联合纪委、监察部门共同参与, 形成多方面的内部监督体系。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 问题还在于我国企业还未意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 对内部监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 因此会计监督能力弱化, 会计信息失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 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 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保护检举人权利, 奖励对单位违法行为的检举。收到检举的部门有权处理的, 应当依法按照职责分工及时处理;无权处理的, 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

3.3 建立健全约束和制约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对进行会计监督的工作人员进行制约和监督, 明确各单位的制约和监督的关系,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将各自部门的职能发挥到实处。另外, 财政部门要在相应的职责权限内加大对各单位的检查力度, 从根本上控制住会计监督工作的局面。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建立健全包括所有的会计监督人员在内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协调好各部门的实际工作。

3.4 规范会计行为,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和多种办学力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参与会计的在职教育, 帮助会计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开展会计诚信建设,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法规教育,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庄礼源, 张玉苹.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J].活力, 2010, (5) :65-66..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 篇5

新时期要创新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首先需要从企业内部的监督体系着手。我国有关法律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国有企业的会计人员和机构部门需要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以便督促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在国有企业内部,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人员对于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监督功能和作用,是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主体。因此,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收入如款项的实际情况和登记情况、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等进行核实,还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在权利内的,会计人员或者部门管理者可以进行独立的处理,而在权利范围外,会计人员也可以向上级进行报告,找到恰当的处理方案。此外,我国有关会计法律赋予会计人员和部门可拒绝违法行为或者要求的权利,即当会计部门或者人员发现会计事项违法或者不合法时,有权拒绝为其办理相关业务,甚至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当然,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还要求企业能够加强对内部监督制度和要求的明确要求,能够科学建立内部会计监督流程,为会计监督提供制度基础。

2.2加强对企业资产的全面监督

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建立的目的是对企业的各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企业资产的全面监督。第一,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加强对企业资产损失的监督。就国有企业的资产损失情况来看,对于损失数额较小或者说在一定控制范围内的,企业可以进行独立处理,但是如果资产损失的数额较大,已经超过了规定的限额数量,那么则需要在获得上级部门的指示之后再进行处理。无论是数额大的资产损失还是数额小的资产损失,会计监督人员均需要明确损失的具体原因,并且对相关负责人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第二,需要加强对企业对外投资的监督和控制。部分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商的投入较大,对着这部分资产的变动,会计人员需要认真对待。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对外投资情况,写好相应的报告交给职工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之后才能着手投资。在此过程中,如果对外投资牵涉的范围较为广泛,影响加大,还需要通过上级部门的同意才能够实行。

2.3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

新时期要加强对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必然还要求建立素质人才队伍,为会计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奠定人力基础。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来看,其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能力两个方面,当然,在人才数量上也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企业要从多方面着手,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从人才的引进方面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和高校的合作来获得稳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来源,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数量,解决企业会计监督机制作用发挥的后顾之忧。例如,企业可以加强与附近高校财务学院的合作,为财会学院的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的机会以及优先进企的机会,这样既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能够为企业的会计发展打下基础。其次,对于在企的会计人员,尤其是在企业工作较长时间的工作人员,企业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促进员工的自我发展,也为创新员工的工作思想、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做出贡献。最后,要加强对所有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为员工灌输正确的思想观、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并增强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意识,保障会计监督的效果。

2.4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

政府的政策和行政监督对于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发挥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效果以及保证国有企业会计监督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内部进行自我会计监督的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会计监督方式,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便及时发现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是否合乎规范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例如,政府可以定期对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料、记账内容和方式、结算方法等进行监督和核实,当发现企业会计方式或者会计信息违反了有关规定时,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进行惩处。而在政府部门的查处过程中,国有企业有关部门和人员需要积极配合,不能出现谎报、拒绝接受调查以及作假等情况。

3结语

试述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6

【关键词】会计监督 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 社会监督 国家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拥有了更广泛、更全面的自主权。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防止和发现会计造假的有力措施。同时,它对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水平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我国为规范市场运作,陆续出台或修改完善了不少法律法规,如《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等,这些法规、制度和条例的出台,为会计从业人员和社会审计组织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法律保障,对遏制会计造假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和漏洞,部分法规出台严重滞后,立法似乎更多地是被动、消极地“堵窟窿”,缺乏预见性和超前性。一些法律法规的条文较粗,可操作性不强且执行不力,特别突出地体现在对违法者打击制裁不力,违法者往往以接受行政处分代替承担刑事责任,以缴纳少量罚款代替没收全部非法所得等。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造假的气焰。证券市场上曾经发生的“琼民源”、“中国蓝田”等严重造假的违规违法事件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处罚的力度也很有限,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

2、内部监控薄弱,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内部监控就是会计内部的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也就丧失了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往往造成财会人员内部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舞弊行为。目前,多数企业的内审机构形同虚设,能起到对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作用的极少,一般内审机构和人员均是由部门领导委任,其隶属关系、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人的制约,这对内审人员的监督行为构成约束,他们能否坚持原则,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对企业甚至是企业法人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要划个问号。不难看出,这种管理体制和监督模式对于会计监督是一种弱化,如引起国人震动的“广国投”破产事件,由于该公司长期内部监督机制严重弱化,管理混乱,会计资料不全,总公司对下属公司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致使公司一连串投资失误,资产流失严重,大量到期债务无法偿还,最后被迫进行破产清算。“广国投”事件的教训说明,会计监督应当也必须成为维护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坚强卫士”。

3、外部监督体系庞大,但监督标准不一

虽然我国企业外部监督方式很多,包括法律监督,财政监督,工商税务监督,金融监督等,但监督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如财政、税务、银行等受部门利益的驱动,彼此不沟通,配合不力,致使企业报给税务部门和银行的报表不一致的现象存在;各银行之间的竞争,也使企业多头开户,资金使用的监督流于形式,给企业偷税、出租出借账户、违反商业信用等开了方便之门;银行以为储户保密为借口,工作不配合,给注册会计师的验资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而加大了验资业务的审计风险。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和职业道德观念淡泊

随着中国加入WTO,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不断修订和完善,逐步与国际接轨,这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缺乏系统学习,业务知识贫乏或专业知识老化,不能熟练运用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有的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知之甚少,法制观念淡泊,缺乏会计监督的能力,更谈不上依法办事。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不良风气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了一定冲击。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消极环境的影响下,人们的道德标准下滑,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界限模糊,一些不良欲望逐步抬头,进而导致不道德行为,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变更、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大肆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

5、会计人员执业环境不容乐观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实行有效会计监督的根本保证。虽然国家为保障会计人员依法办事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使得一些忠于职守的财会人员遭到排挤、打击,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力度。在现实生活中,会计人员实际上处于两难的处境,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反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按单位负责人的要求完成会计任务,甚至充当领导的“歪参谋”,主动为其做假账,并由此获得工薪、升迁、奖励等利益,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是不可避免。同时,注册会计师行业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恶性竞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拉业务、提业绩,甚至有些事务所协助企业做假账、搞假验资,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

二、加强我国会计监督的对策

目前,我国在加强会计监督方面已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和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等。较过去相比,会计人员素质明显提高,财务核算较为规范,尤其在规范支出票据方面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这仅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监督的改革与探索,强化会计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快会计法制体系建设步伐,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新修订的《会计法》较前虽有很大改进,但是仍有一些地方需进一步完善。如会计报表由不直接负责经营管理工作的董事长在会计报表上签章并承担责任,而同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总经理是否要签章并承担责任,在《会计法》中对这些问题应做出明确规定。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台配套的法规、制度或者实施办法,以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尽快研究制定会计监督实施办法、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规定。同时,对现行的会计法规、制度进行清理,严格有关会计规章制度的报批和备案制度。特别是要对地区性的会计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对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不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要依法予以废止,与《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相抵触的,要及时进行修订。要进一步在立法上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加大对会计人员的保护力度,使会计人员能坚决抵制会计工作中的不诚信行为,坚持对做假账说“不”,保持良好的会计职业操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将越来越强,真正做到以“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以“不做假账”为道德准绳。

2、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控制,建立并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制度,是会计监督工作的基本要求。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健全的内部制度。完善的内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的必要条件,也是开展会计监督的重要保证。

3、规范社会监督,发挥社会会计监督的作用

社会监督主要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刚刚起步,为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为了保护国家和投资人及债权人的财产和利益不受侵犯,必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全面提高注册会计师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和完善社会监督市场。同时,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社会审计组织进行年审的制度,有效制止和防范会计报表弄虚作假的行为,提高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建立新形势下注册会计师行业新机制。

4、强化国家监督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

国家监督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及国家一些职能部门、业务部门(如财政、银行、税务)对会计实行的监督,其中国家审计监督在会计监督体系中属较高层次的监督,是其他经济监督的再监督。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都属于企业行为,由于利益驱动和权威性所限,很难保障财经法规的完全履行,为此必须加强和完善政府部门监督。新《会计法》有关政府监督的规定赋予了政府监督的法律地位和具体职责,也为政府有关部门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提供了法律保障。政府部门除对企业实施监督外,部门之间依照各自的职责也要行使监督权,这就促使政府部门提高对企业的监督质量。政府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一是要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二是要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资源共享,三是要组织开展以财政部门为主,其他相关政府部门配合协作的定期会计监督情况调查。同时,执法人员应更新观念,提高政策水平,深入了解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在帮助单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监督。转变监督思维方式,从单纯的检查到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协调好国家与企事业单位利益方面来。

5、优化会计监督外部环境

会计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转,不仅有赖于自身机制的科学、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外部环境的改善。在某些情况下,外部环境甚至更为重要。从健全会计监督体系的要求来说,必须优化的外部环境:

第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特别是《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

第二,完善地区、部门和国有单位的干部考核制度。在会计监督检查中不仅仅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更注重对单位领导人的考核监督,才能使领导人自觉地学会计、用会计、监督会计工作。

第三,加强发票管理。解决发票管理环节存在的疏漏。

第四,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赵凤婷:通过会计核算强化内部会计监督[J],北京财会,1999(8).

[2]张栋: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剖析[J],四川会计,2001(2).

[3]祝祖强:挖经济学根源治会计信息失真[J],财务与会计,2000(1).

[4]周豆康:浅析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企业经济,2005(1).

浅谈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存在问题 篇7

一、国家监督乏力

多年来国家监督体系, 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做出了卓越贡献, 特别是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揭露高层腐败、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树立了独立的监管威性。但国家监督作为会计监督体系的一部分, 自身目前也存在一些政策缺陷, 其主要表现在:国家监管主体职责不明难以形成监管合力。对企业, 有权代表国家实施监管的政府部门主要包括:财政部门、审计机构、税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等。目前, 企业政府部门监督尚未形成一个健全的体系, 部门间缺乏沟通与协调, 财政监督的主导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如此多的政府监管部门行使国家监督权, 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些领域的重复监督。这不但加大了被检查单位的负担, 而且浪费了国家的财力物力, 造成政府监管行为的低效率。并且政府监管部门众多, 使得各部门职权划分不清, 出现问题大家互相推诿, 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这又大大影响了国家监管的实际效果和长远效用。此外, 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员怠于监管, 造成监督不力。在政府监督中, 由于某些主观方面的原因, 如部分政府官员循私舞弊, 或者为了地方政府利益对会计监督进行行政干预等, 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会计监督的作用。近年来, 在开展会计监督活动中, 有些政府相关监督部门不认真执行国家的法规, 对个别企业会计舞弊进行处罚时, 抱着“批评从严, 处罚从宽”的态度, 采取“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办法, 重处罚违纪违法的单位, 轻处罚或不处罚企业会计舞弊的责任人, 其结果是在客观上纵容包庇了企业会计舞弊的领导, 致使有些企业会计舞弊问题屡禁不止, 屡查屡犯, 既干扰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的正常进行, 又败坏了社会风气, 降低了政府监督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 从而使企业会计舞弊更为猖狂。

二、社会监督缺乏有效性

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督目前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对企业进行审计来实施。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 最主要的职责是按照审计准则来完成委托人的委托事项, 按时向委托人提交真实、合格的审计报告。但由于法规体制、行业监管、职业道德和执业环境等问题, 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一些注册会计师为谋求自身利益, 通过不正当的竞争, 为客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另外, 由于政府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不力, 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纵观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现状, 不免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 行业监管缺位。首先, 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主导作用不强, 导致了监管无效。企业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 按照法律要求是“政府监管, 行业自律”。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人员缺乏, 专业素质较低等原因, 财政部门将监管及行政审批权等下放到了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既是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监管者, 又是注册会计师的利益代言人, 协会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可能大刀阔斧、真刀真枪地监管、处罚注册会计师。其次, 监管主体不清、监管机构重叠。《注册会计师法》规定财政部门是注册会计师的法定监管人, 但在实务中, 国家审计机构、财政部门、证监会和工商局等部门都声称对注册会计师有监管权, 由于政出多门、协调不力, 造成监管多头重叠, 监管主体不清, 反而使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干扰, 造成了监管失效的被动局面。

二是, 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受利益驱使, 一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独立审计业务时, 没有严格执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 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客观上认同会计做假行为, 充当了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保护伞。有的注册会计师明知委托人的会计报表有重大错报和故意造假的行为, 却不予指明, 并对此虚假的陈述, 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三是, 社会诚信缺失。当前行业内造假成风, 注册会计师很难独善其身。有些企业是在地方政府的直接授意下进行违规操作, 注册会计师即使发现了问题也是无可奈何, 如果拒绝审计又会失去一个重要客户。在市场竟争激烈的情况下, 注册会计师为了生存, 加上利益的驱动, 很可能违心地屈从企业管理者的意志去粉饰报告, 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信息, 而不依照法律和行业准则要求去执业。否则, 事务所就可能丢掉客户和业务。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要肩负起审计的职责, 另一方面也需要争取自己的客户群体, 这就出现了要监督企业, 又要依靠企业的矛盾, 因此很难保持独立客观公正。

四是, 欠缺完善的法律环境, 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法律监督不力。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披露虚假财务信息的责任追究、处罚不力, 审计机关在对社会审计机构的指导、监督、管理方面相关配套政策并不健全, 也使部分不法之徒敢于冒险造假。另外, 由于法律的不完善, 缺乏相关配套的司法解释, 造成了追究刑事责任和民主责任有法不能依,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逃避法律责任成为可能。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其怀有侥幸心理, 纵容了注册会计师的违法行为, 也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而这些仅靠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约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内部监控受到局限。在企业, 多数企业的内审机构形同虚设, 能起到对企业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作用的极少。一般单位的内审机构和人员均是由部分领导委任, 其隶属关系、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人的制约, 这自然对内审人员的监督行为构成约束, 因此, 内审机构和人员难以坚持原则, 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对企业甚至是企业法人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其次, 现行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阻碍了会计监督。目前, 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 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 伪造会计凭证, 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企业领导人作为授权人, 授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权力后,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管理过程中, 就必须贯彻领导的意图。会计人员虽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 应当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责任, 但会计人员不具备监督者应有的独立地位, 其薪酬等经济利益命脉掌握在单位领导人手中, 因此, 只有唯命是从, 否则会受到排挤或打击报复, 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 站的住的顶不住”的困难境地, 扰乱了会计秩序。

再次、法制观念淡薄、执法不严。改革以来, 国家虽然颁布了《会计法》、《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法规和制度, 但从现实来看, 这些法规还很不完善、不健全, 有些条文太原则、太笼统、操作性较差。对伪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究竟怎样处理, 由哪个部门处理, 没有明确规定, 使有些惩戒规定流于形式, 漏洞颇多, 不能真正形成法律的威慑力, 以致一些管理者和执法部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或以权代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助长部分管理者的违法行为, 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

最后、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企业在职会计人员已达l300多万人, 其中, 具有中高级资格人员仅占20%左右, 其余绝大部分为初级资格人员,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均不达标, 既不懂财经法规, 又不熟悉核算程序, 基本不具备实施会计监督所需的知识水平。此外, 存在少数会计人员政治素质差, 思想觉悟低, 面对不正之风不敢坚持原则, 甚至与违法乱纪行为的制造者沆瀣一气, 为了局部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们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市场经济中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这种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但“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 我们必须不断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加大会计监督力度, 最大限度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会计监督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集合, 唯有各方面充分有效地发挥自身的职能, 才能真正实现会计工作的目标, 提高经济效益, 这就要求我们的国家监督, 社会审计和内部监督通力配合, 使会计监督体系得到最有效的运行, 只有这样会计监督的目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改革的不断深人, 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行构成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从多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监督体系,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

参考文献

[1]、吴联生.当代会计前言问题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M]20005

会计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中介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

1. 会计监督的分类

会计监督可以按照以下两个标准进行分类。

第一,按照实行监督的时间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是对将要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事中监督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事后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事前、事中监督可以及时的发现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并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正;事后监督有利于真实、全面、准确的检查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有利于会计监督准确性的提高。

第二,按照实施会计监督的要求不同分类,可以分为技术性监督和政策性监督。政策性监督是检查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比较侧重的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技术性监督是检查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财务会计的核算技术要求,其侧重的是经济活动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全面性。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对象和内容是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具体内容包括:

(1)对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进行监督,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2)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监管,保证财务收支活动在财务制度下进行;

(3)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

(4)对经济合同、计划等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用来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

(5)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尽量减少投入,多产出。

2. 我国现行会计监督体系的构成

我国现行会计监督体系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构成。

(1)国家监督。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监督,它主要由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构成。财政监督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通过财务收支计划、财务预算、财务报表等方式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状况,并对其成果进行监督;审计监督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审计机关按照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对我国的财政金融机构、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状况进行监督;税务监督是指各级税务部门在征收税款过程中,对纳税人行为的一种监督。

(2)社会监督。由注册会计师依法承办的社会审计称之为社会监督,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市场经济的秩序。

(3)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单位内部监督是以本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对象,对本单位的会计核算手段进行的全过程的监督。

3. 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强化企业会计监督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1)强化企业会计监督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会计监督能够很好的衡量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水平,强有力的会计监督可以遏制违法经济行为的发生,保证了一个企业的商业信誉,可以保证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2)强化企业会计监督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需要。企业在良性发展的同时需要一个健康的现代化队伍,科学合理的会计监督制度可以对股东以及出资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使他们的财务行为更加规范化。

(3)强化企业会计监督保障了企业的财产安全。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对企业内部的财产进行定期的清查,严格控制好企业物资的收发,保证企业财产不流失。

二、我国会计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1. 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内部会计监督要通过会计检查、核算、分析、考核等会计工作来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会计监督机制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但是就目前国内会计监督的形式来看还是比较单一的。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保证会计监督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完善的会计监督体制,健全的会计监督体制对会计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却忽视了会计监督的作用,导致了会计监督制度设置的很不健全,会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都比较形式化,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体制结构。同时,企业的管理秩序还是比较混乱,内部监督控制制度不是很健全,会计监督没有对会计行为进行很好的约束,导致了财务活动中的舞弊行为经常发生。

2. 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不够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会计监督离不开社会和国家的监督,然而在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之间在执行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阶段并没有一套相应的制度来统一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相互协调工作,使得会计监督目标不够明确,国家、社会、经济实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不能得到很好的调解。

3. 会计监督人员素质较低

高素质的会计监督人员对于强化企业会计监督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从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素质来看,远远达不到专业的水平。我国大多数企业中财务监督管理人员并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许多会计监督人员都是依靠关系才上岗的,也就不具备相应的会计监督水平,不能以创新的思维将会计监督制度加以运用,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的会计监督人员甚至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做出了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效率,还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三、完善会计监督体制的对策

1. 提高会计监督意识

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的前提是提升会计监督意识,只有从价值观上认识到会计家督机制的作用,才能将会计监督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并没有建立起会计监督理念,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高会计监督意识:首先,企业的管理者要加大对会计监督的宣传力度,广泛的传播会计监督对企业的作用,使企业中的员工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为实施会计监督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对会计人员定期进行会计监督体制培训,并实施考核,制定奖励制度,为会计监督提供一个内部基础。

2. 加强社会、国家的监督

从上述可以看出缺乏社会、国家的监督是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之一,因此要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就要加强社会和国家的监督。在社会监督方面,外国的注册会计师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也要提高注册会计师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监督职能;在国家监督方面,要转变监督的思维方式和目标,要从原来单纯的进行检查向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转换,执法人员要提升监督意识,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监督。

3. 提升财务监督队伍素质

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的基础是加强财务监督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建设,我们要认识到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对会计人员的培养要从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入手,使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要对财会人员进行财务知识技能培训,使会计人员及时的掌握国家最新的会计制度,以便于熟练的进行相关的会计工作。

4. 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首先,健全的会计监督法律制度可以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外部监督行为进行规范,使政府的职能得以更好的划分,因此健全的会计监督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会计监督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特别是要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要加大处罚。

其次,可以借鉴外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例如可以将非上市企业按照经营规模的大小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按照相应的制度来执行信息披露。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监督体制的建立对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财务会计监督体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会计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会计监督意识,认识到完善会计监督体制是企业各个部门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会计监督体制,使会计监督体制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也要随之变化,这样才能满足经济改革的需要。然而就目前我国会计监督体制的现状来看,其中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从会计监督体制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会计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完善会计监督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彦君.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

[2]邹耀萍.浅析会计政策与方法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3).

[3]周向红.财务信息中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J].新闻世界,2012(12).

[4]王玲.浅谈企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0).

[5]王矿平.论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J].财经界(学术版),2013(15).

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篇9

一、开展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会计监督工作主要就是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企业资产有一个合理的评估。会计信息的真实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社会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企业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对国家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出一个安定的社会发展氛围。为了企业的财产安全着想,实施会计监督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让企业能够对财产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和分配,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加快企业发展的进程。

二、企业内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的匮乏。由于企业内部对会计工作的管理不到位,缺乏一些制度的约束。有的企业内部虽已设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中还是没有做到位。

2.会计从业者专业素质不高。当前,企业内部会计从业者素质是比较低的。企业招聘的门槛很低,加上一些因关系走上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缺乏,而且又没有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大多数工作人员是得过且过,基本上是等于在混日子,而且责任心不强。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企业内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加上企业管理者在制度管理上的疏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企业长远发展的利益,久而久之,必然导

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3.会计监督立法不完善。国家立法方面的缺失也是会计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近几年来,国家虽然时有关于会计监督的法律条文出台,但是这些法律条文只是对于大的方面进行了约束,在一些具体的事宜上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了有心人钻法律的空子。

三、会计监督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实行是必然的趋势,那么在管理制度上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相应的进行调整。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保证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新的管理制度下更加重要的就是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会计监督上来。要做好管理工作,管理人员首先要带头响应国家的号召,对国家的政策法规要积极地学习并且普及到下属工作人员。让企业内的会计有正确的价值观,在工作上要依法办事,为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作出贡献。

2.对会计进行定期培训。从事会计工作的人自身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在职业道德方面也要加强建设。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自我约束,依法行事,为企业内部资金安全提供保障。会计工作者在专业素质上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者依靠的并不仅是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更加需要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所以对于会计工作人员应该要定期的进行培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要引导工作人员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的能力,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另外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应该适当的提高招聘的门槛。现在许多会计从业者都不是正规的会计专业毕业,而是自己报班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对于会计的知识只知皮毛,工作能力可想而知了。所以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尽量招会计专业毕业的,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够轻松面对日益繁杂的会计工作,满足市场需求对会计职业的要求。会计人员也要秉持专业的态度,站在全局的立场考虑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合理的分析、理性的判断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管理人员来说要及时更新企业管理理念,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3.加强社会监督。为了做到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化,也为了企业资金的安全,只靠企业内部的监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社会监督也是必要的。财政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企业的不合法的现象要严厉的打击和惩处,会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按照相应的标准规范进行。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要严格审查,对伪造信息的工作人员不能留情,坚决取消会计从业资格。如果造成巨大损失的可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且以后不允许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社会公民也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可进行举报。通过种种方式提高社会的公平、公正。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监督制度已经是一个企业发展必须依赖的制度。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监督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要在制度上不断地完善,而且要对会计从业者进行专门的培训。企业管理人员也要在管理制度上进行调整,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的解决。国家层面上,应该加强立法工作的推进,法律的制定应该更加细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例可循,企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推进。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让会计这一行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监督工作也被提到日程上来。在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会计信息更加能够表现出一个企业的实力。许多投资者或者合作者要想深入的了解一个公司的发展情况,首先就是要研究会计信息。因此,在企业内部加强会计监督工作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会计监督,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谭晓莉.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治理对策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4,(19):254~255.

煤炭行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0

新《公司法》的实施和新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出台, 使煤炭行业会计监督面临着新形势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煤炭行业能否很好地利用新机遇去迎接新挑战, 更好地研究并解决会计监督弱化这一长久以来的难题, 无疑是煤炭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都非常关注的。

作为经济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 财务会计监督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 对本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或某一特定方面在正常轨道上的运行进行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监督。通过监督可严肃财经纪律, 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可促使其改革经济管理, 提高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 并为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保证。从监督内容上看, 对会计工作本身的监督要比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更为重要。因为会计工作本身的真实性、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和基础, 会计工作本身的质量决定着它所反映经济活动信息的质量。没有对会计工作本身的监督就不能产生真实的、合法的、准确的、规范的会计信息, 就不能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煤炭行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

1、财务会计监督不力和弱化的表现

随着煤炭行业经济成分日趋多元化, 煤炭行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 行业竞争加剧, 部分资金活动呈现无秩序状态, 经济领域法制建设滞后, 缺乏治理机制, 从外部环境上对煤炭行业的财务会计监督弱化及会计信息失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主要还是内控制度松弛、会计监督不力造成的,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贯彻得不彻底。如内控制度规定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所放松, 长此以往可能造成采购成本过高, 企业利益受损等后果。

(2) 对授权批准控制停留在表面。有关制度规定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但有的公司为提高工作效率, 公司重大资产处置、对外投资和资金调度都由总经理审批。

(3) 内部会计控制内容不全面。如会计主管交接时不能严格按规定办理, 可能会间接损害企业的利益, 财产保全控制不彻底, 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使得财产账实不符、财产盘亏现象时有发生。

2、财务会计监督不力和弱化的原因

(1) 国家监督不全面。财政、审计、税务等国家监督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这些监督往往偏重于国家利益, 在执行会计检查和监督时不能充分重视各企业单位的特点, 服务意识不强。另外, 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法制观念淡薄, 人为因素过重, 主观随意性过大, 对监督作用的发挥有不利影响。

(2) 社会监督不规范。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在近几年得到较快发展, 但尚有许多不规范之处。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经济价值取向, 使得它在人事管理、资金投入、收益分配及同主管部门和被审单位的关系上变得更加复杂, 其公正执行监督的职能必然受到诸多限制。

(3) 会计职责定位造成的局限。目前会计核算属于报账型, 只对事后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 缺少事前、事中监督。会计监督仅限于日常收支业务方面, 对重大经济活动缺乏监督能力, 使得会计监督在低层次水平上徘徊。

(4) 对风险控制缺少警惕性。没有建立风险管理系统, 不能通过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来消除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5) 对内部报告控制缺少时效性和针对性。

(6) 对会计系统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缺少科学性, 对预算控制缺少监督。

三、针对煤炭行业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煤炭行业应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的力度, 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 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的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2、加强外部监督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 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根据有关规定, 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 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 进行宏观调控。同时还应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 将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互配合, 协调一致, 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结束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它的建立和运行必须遵守其特有的规则。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都必须在其有效的监督下进行。在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不断强化煤炭行业会计监督职责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魏林胜.煤炭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问题探讨.中国煤炭, 2006, 32 (1) :31-32.

上一篇:民刑交叉案件下一篇:德育个性发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