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分析

2024-07-08

诺贝尔经济学奖分析(精选十篇)

诺贝尔经济学奖分析 篇1

发放消费券并不是国人的原创, 193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的德国, 为了刺激因战争而极度低迷的经济, 德国政府推出了消费券计划, 每周向市民发放小额的消费券, 用于购买食物、衣服等日常用品, 政府甚至强制企业在发放工资时, 用一部分消费券代替工资以增加消费能力。1999年4月, 日本为刺激经济决定发放“地域振兴券”, 凡是15~65岁的国民均可获两万日元的消费券, 此次共发放了总计达6194亿日元的消费券, 并要求持有消费券的日本国民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2009年1月18日我国台湾正式向台湾居民每人发放3600元新台币的消费券。

从实际效果来看, 德国的消费券对德国从一战后的经济困境中尽快复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日本的消费券计划虽然规模庞大, 但对日本的经济刺激作用有限, 并未使日本经济走出低谷。我国台湾地区年初刚刚发放消费券, 由于时间尚短, 还无法评价其优劣。

世界上的消费券种类繁多, 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根据消费券的使用方式可分为直接使用型和混合型。直接使用型消费券主要是具有补助性质, 可以代替现金使用, 如成都市在春节期间向低保市民发放的消费券可直接代替现金使用, 具有现金替代性质;混合型消费券不能直接全额代替现金使用, 必须与一定的现金混合使用, 如配合家电下乡发放的家电券等, 实行的是由农民购买家电、国家进行补贴的方式。但补贴不是全额的, 而是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补贴。根据发放的主体划分, 可分为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和企业发放的消费券。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实际上是一种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 将纳税人的钱发放给需要救济和补助的低收入对象;企业发放的消费券更像一种促销活动, 是企业为了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而进行的一种营销手段, 与企业在节假日实行的打折优惠异曲同工。

目前, 社会各界对消费券的作用的看法不一致, 对发放消费券有叫好的, 有质疑的, 有反对的。无论怎样, 消费券在刺激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否认。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消费券具有:

1.刺激作用。

通过发放消费券, 可使人们的需求增加, 从而增加或扩大消费, 刺激经济增长, 拉动地方GDP的增加, 这也是现在各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的目的。据测算, 国内消费系数为0.8左右, 也就是消费乘数为4倍, 发放1亿元的消费券可以拉动4亿元的消费, 所以消费券产生的放大效应是各地方政府对发放消费券保持很高积极性的原因。

2.均富作用。

虽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国民收入已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已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仍然有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在温饱线上徘徊。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环境下, 受到最大冲击的正是这些弱势群体, 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富储备。另外人们的经济来源既单一也不稳定 (比如大量的农村贫困居民靠家里的劳动力打工养家, 大量下岗工人可能一家人依靠一个人的工资生活) , 按照经济学的理论, 政府的财政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通过转移支付, 带有一定的福利和补助性质, 可以帮助他们渡过金融危机的寒冬。

3.挤出作用。

有些反对者或质疑者认为发放消费券只能短期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但从长期来看, 由于人们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和对未来预期的降低, 会使用消费券代替支出, 使得自己原计划的支出减少, 对国民的支出造成一种挤出效应, 所以发放消费券并不能也不可能长期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

4.信心提振作用。

消费券虽然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效果明显, 但从长期来看并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但在金融危机时期, 政府把发放消费券作为一种信号, 表明政府没有忘记广大市民, 这样做可以起到提振市民信心的作用,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回暖。所以, 发放消费券的最大好处是重拾信心, 即使其效果只是昙花一现。

根据消费者理论, 人们的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客观消费需要和消费预期等因素。人们当前的消费支出决策由其当前的收入决定, 增加消费支出的决策则由其未来收入决定。也就是说, 当你工作无忧、工资年年上涨, 自然就会增加消费开支;反之, 则会捂紧钱包“积谷防饥”。消费券更像一种“意外之财”, 是一次性的收入增加, 但不能改变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如果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极度悲观, 理性的选择就是将消费券兑换成现金储存起来, 或拿消费券代替原定的消费计划, 再将现金储存起来。一般而言, 收入越高的人群, 其平均消费倾向越低;收入越低的人群, 其平均消费倾向就越高。1999年陷入经济危机的日本的消费券计划就拉动了当年的消费, 增加消费总额为2025亿日元, 仅占名义GDP的0.04%。对于一直有储蓄习惯的亚洲人来说, 高储蓄率会使消费券的乘数效应显著下降———短时间内高涨的消费额从长期来看却会抵消在社会的总消费额里, 因为人们还是一样节约, 用消费券购买生活必需品, 而把省下的钞票继续转化成高储蓄率。用“持久收入”假说来解释, 就是人们在计划自己消费额时, 更看重长期的收入水平:长期收入高则倾向于消费, 哪怕先透支;反之则有横财入账也会谨慎规划。在凤凰网的投票调查中, “完善医疗、养老社保体系”比“全民发放消费券”更受青睐。

新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篇2

内容提要:在每个经济时代都有当时的新经济。现代的新经济是对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的概括。在新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本由有形的物质资本转向无形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新经济提供了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可能。由于有信息产业的支持,经济周期可能会延长。在新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有相互交汇的趋势。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从不同方向延伸到科学向技术的转化过程。对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成为信息产业和整个新经济的发动机。网络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

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进入新经济阶段。与此同时出现了概括这种现象的新概念,如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等。对新经济作经济学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新经济的发展趋势,理解新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规律及由新经济推动的经济学的新发展。

一、 旧经济转向新经济是生产方式的革命

20世纪末,美国等发达国家依靠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进入了新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和影响就如格林斯潘所说:“我们称之为信息技术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开始改变我们处理事务和创造价值的方式,即使五年前我们也不易预见到这些。”

新经济是对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的概括。美国商务部19报告将数字经济概括为两个方面:电子商务和使电子商务成为可能的信息技术产业。这种经济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变化。其效应已经和正在显示出来。就如美国商务部报告所说,在这场“数字革命”中,因特网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是先导技术,信息产业是带头和支柱产业,电子商务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在每个经济时代都有当时的新经济。由旧经济进入新经济总是以生产方式产生重大革命为基础的。生产工具是区别经济时代的标志。经济史显示,工业革命是由17发明的蒸汽机和1831年第一次开发的电力驱动的。其中蒸汽机使用使人力被自然力所代替,由此产生工厂制生产方式。产生电力后,发动机由于由电力推动使人力被电力所代替,传动装置由于由电网组成而将广大范围的生产纳入当时先进的生产体系和流程,创造更高的效率。

现代的新经济是由电脑和互联网驱动的。1946年世界上出现第1台可编程计算机,80年代计算速度更快,体积更小的个人电脑进入家庭和办公室,接下来出现的互联网通过高速通讯设施,在工厂、办公室将桌面计算能力联系在一起。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发邮件、开展电子商务。这种现象就如美国经济事务商业部副部长ROBERT SHAPIRO所描述的:以数字为基础的新型的经济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改变着我们合作、单独工作、交流和联系、娱乐和消费的各个方面。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以数字为基础的新型经济正在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全新的革命,它不仅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而且为企业内或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快捷而价廉的通信工具,还给工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新的渠道。网上教育、网上通信、网上新闻、网上交易、网上娱乐、等等正在成为人们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

新经济反映生产方式的重大革命主要在以下方面:第一,如果说,以机器大工业为主要标志的生产方式是以自然力代替人力的话,新经济则是以电脑代替人脑。第二,互联网较电网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更广的传输范围,尽管不能离开电网。第三,机器大工业以技术为基础,新经济则是以知识为基础,由此产生知识经济即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较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新经济时代的知识、技术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设备、产品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第四,旧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机器制造业,其他行业均是适应这种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新经济时代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则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即以电子信息技术为领头的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电控制技术的高科技群。新经济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产业,新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对传统经济的整合和改造,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很多传统产业部门一跃进入新经济阶段。

现在大家都在谈经济全球化。全球化有多种表现。但我们根据新经济发展的趋势可以断言,只有进入建立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基础上的数字经济时代,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全球化。就是说,网络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企业不用漂洋过海就可以进行国际交易。信息的发展可能使得商务模式发生变革,使得一些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全球竞争,使得一些跨国公司能够扩展它们的全球业务。过去只有大企业才可能跨国经营,现在中小企业借助网络同样可以进行跨国经营。

二、新经济时代的资本

在旧经济时代,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是有形要素,起初是劳动,后来是资本,因而有劳动经济和资本经济之说。进入新经济时代后,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转向知识和技术及人力资本,于是出现知识经济之说。

在新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本由有形的物质资本转向无形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个结论将直接影响分配的方式。具体地说,在劳动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对增长起支配作用,因此分配向劳动者倾斜,由于劳动者之间差别较小,因而在全社会收入差距较小。在资本经济条件下,资本(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起支配作用,因此分配向资本家倾斜,由于资本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全社会的收入差距拉大。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支配作用,这样,作为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人格化的“知本家”将替代资本家成为财富创造的中心。在旧经济中是资本雇佣劳动,知识和技术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而在新经济中这种雇佣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物质资本被知识资本所雇佣。现实中便是以知识和技术招资本,而不象旧经济中是以资本招技术。与此相应,收入分配明显向“知本家”倾斜,由于知识价值明显增大,因此收入差距扩大更为迅速。在信息产业就业的科技人员的收入可能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知识资本的价值已经和正在得到越来越高的评价。其主要制度安排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商品化。在技术转让时科技成果应该得到科学的评估,以充分实现其价值。二是技术资本化。在企业的股权结构中在充分估价技术投入价值的基础上安排技术股,收入分配中充分实现投入的技术的价值。

人力资本即人的知识和技术的存量。人力资本投资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方面,也是技术进步的源头。美国商务部年报告也显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人员的需求增加,而人才的培养又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短期内信息技术人才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受过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的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更为短缺。于是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信息技术人才开始进入全球市场,各国、各公司之间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信息技术人员的工资一再攀升,其工资额与其它行业的工作人员的差距在逐渐拉得更大。人力资本投资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在OECD国家,教育经费要占政府支出的12%,培训投入占G

DP的2.5%.这应该成为加大教育投入的参照系。二是积极引进和留住人才。美国的硅谷就是依靠吸引全世界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其中不仅包括高科技人才,也包括创业人才。如果说教育是长期投资的话,引进则是一种能在短期见效的短期投资。三是推进企业家知识化。这是发展高科技的主观条件。

与知识资本替代物质资本成为决定性的资本相适应,产权制度安排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旧经济中的产权制度以物质财产的产权为主导。而在新经济中知识产权成为产权制度结构中的主导。其基本要求是保障知识和技术创新者的私人收益,使其发现新技术的成本得到补偿并能得到更高的收益。其目标是鼓励科技人员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的积极性。

三、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过去美国经济的周期性较为明显,过几年就会有一次大的波动。而且在一段时间中人们还作出经济周期时间越来越短的断言。而在现实中,美国自克林顿当政以来已连续9年左右的时间保持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态势。经济学家在探究其中的奥秘时发现了新经济的某些特征。

最早提出新经济概念的美国《商业周刊》列举的新经济六大特征就对美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作了说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公司经营利润大幅度增加,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双双降低,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上升,GDP增长中高科技的贡献率上升。

美国商务部的报告特别指出了互联网对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由互联网增长驱动的信息技术进步,也对创造这个比预期更健康的经济作出了贡献。”[1]其机制是由于互联网被广泛用于通信、教育、娱乐和媒体,并作为电子商务的工具,由此拉动互联网的迅速增长。互联网的增长又拉动信息产业部门的迅速增长,从而使信息产业部门成为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其表现是:

由于互联网驱动的通信活动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迅猛增长。信息技术产业一直以超过整个经济增长率1倍的速度增长,对信息技术的投资现在已占所有商务设备投资的`45%。

在美国经济中信息技术产业份额达到8%。其对全部经济的实际产值贡献达1/3之多。

从19到1999年全球网络用户增长55%,因特网主机增长46%,WEB服务器增长128%,新登记的WEB地址增长137%。

美国经济连续多年出现高增长,低失业率,同时通货膨胀率全面下降,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技术产品价格下降及信息服务价格的下降。据美国商务部报告,在1993年和信息技术产业价格逐年下降(分别是-2.4%,-2.6%,-4.9%,-7.0%,-7.5%,在其他产业价格逐年上升的同时,使总通货膨胀率由1993年的2.6%降到1.9。[2]

就持续保持高就业来说,主要说明因素是高科技可能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结合。过去的理论将技术进步与节约劳动相等同。就是说技术含量越高,使用的劳动越少。而在新经济中我们发现,恰恰是在网络部门、在信息部门劳动就业量是最高的。当然这里就业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知识含量。就像美国商务部报告所统计和预测的:-信息技术应用业就业量占全国企业劳动人数的41%-44%,再加上信息技术产业就业数会达到50%。

过去对竞争力的主要说明因素是规模。一方面有规模边际收益递减的理论。新经济中网络使用规模的扩大却没有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相反可能出现边际收益递增的效应。另一方面企业规模不再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依赖信息和网络的优势中小企业也可能有更强的竞争力。

以上分析表明,新经济提供了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可能:由于有信息产业的支持,经济周期可能会延长。进一步说,由于新经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对有形资源的需求相对减少,因此经济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高速增长而不至于出现过热,出现高通胀的状况。

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交汇

新经济的另一个表述是知识经济。对知识经济一般的提法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表述没有准确界定新经济的特征,作为知识经济的特征性的表述应该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依靠知识创新,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新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在新经济时代,建立在知识创新基础上的企业的成长期可能缩短,就象微软公司那样不过几年就一跃超过具有百年发展历史的福特和通用等制造业公司而成为世界首富,但是,由于科技进步的速度加快,这些高科技公司企业的衰退期也可能加快。[3]因此高科技部门和企业的创新要求特别紧迫。

就创新来说,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概念。在这里区别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很有必要。科技进步的全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上游环节即知识创新环节;中游环节,即创新的知识孵化为新技术的环节;下游环节,即采用新技术的环节。技术创新主要是在中下游环节的创新;知识创新主要是在上游环节即知识创造领域的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源。

在新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有相互交汇的趋势。过去,技术创新的最终环节是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在现代,技术创新的先导环节进一步延伸到科学向技术的转化过程。知识创新的环节过去主要限于科研机构和大学这样的知识创造和传播领域,现在之所以出现知识经济的概念,就是因为知识创新延伸到了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领域。这样高科技的孵化领域成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交汇点。

在新经济时代,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成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与此相应,人们对发展高科技的创新机制的关注点,由关注技术的采用转向关注技术进步的源泉(知识的创造领域)及其转化。这就提出了加强大学、科研机构与产业部门的联合与合作、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的要求。就象美国的硅谷紧靠斯坦福大学一样。这里的关键是建立知识的创造和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上下游联系。一方面解决好大学和科学院研究课题的商业化价值问题,另一方面解决好企业敢于对高科技的研究进行风险投资问题。

在新经济条件下,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与知识和技术的创业是相联系的。在许多场合,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通过知识和技术的创业实现的。创业即将知识创新的成果通过创办科技企业途径孵化高新技术。创办科技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进入该领域创业的往往是有技术缺资金,缺乏经营企业和市场运作的经验。这就提出了创业机制的创新问题,

在旧经济时代,创业主要靠资本(资金),而在新经济时代,创业主要靠知识和技术。前者是以资金招技术,后者则是以知识和技术招资本(资金)。该领域的投资属于风险投资,当然高风险也可能有高收益。这就提出了对风险(创业)投资的需求。孵化高新技术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在这方面政府投入必不可少,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为之提供顺畅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渠道,也就是为有技术而缺资金的项目提供风险投资。在新经济中风险投资的供给也较为充分。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条件下,一般利润率具有下降的趋势,由此使资本的最低限量提高,就使达不到限量的资本无力转向实体资本的领域,而进入信用和股票等风

险领域。各种类型的基金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将这些小额的投资集中起来并进而成为风险基金的来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风险投资作为创业投资与其他投资,它所追求的不是在企业中获取股权收益,而是在股权交易中获利,因此为风险投资提供顺畅的退出机制,使投入高科技项目的资金在孵化出高新技术和企业后能退出来进入新的项目,保证风险投资的可持续。美国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Nasdag)最为活跃就是新经济的重要反映。[4]

过去的理论特别青睐大企业。而在孵化高新技术方面最为有效而且成功的是小企业。其原因就是钱颖一所总结的两条:一是对创业者的激励能力,小企业更强;二是创新失败的风险约束,小企业更强。因此新经济条件下的创业机制以民营科技型小企业为基础,对科技人员办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更为有效的鼓励政策和更为宽松的创业环境。例如:企业登记不以资金规模为门槛,科技园、创业中心都要为其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和经营企业的辅导。

五、电子商务和与产业创新

对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的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在产业链中,正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广泛应有,形成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大需求和拉动力。就是说电子商务成为信息产业和整个新经济的发动机。

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它本身活动的价值。企业利用电子商务,通过提供更有用的信息,增加商业机会,发展新型服务,简化销售过程,降低成本等活动,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同时,因特网也强化了价格约束机制,因为消费者能通过多种途径得到商品价格和有关信息。

电子商务在总体上还处于方兴未艾阶段。电子商务的规模与上网的人数相关。据美国商务部1999年报告,虽然无论从上网人数上,还是从上网人口所占的比例上,美国都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到目前为止,与全部经济相比,电子商务所占的份额还很小,全球到1999年5月还只有1。7亿人访问过因特网。即使在因特网最为普及的美国,作为零售业一部分的电子商务占其总额的比例还不到1%。这意味着新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

从美国新经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而且可以看到美国各行业的信息技术投资给其生产率所带来的变化。从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在新世纪所要进行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创新的方向。哪个国家能够在因特网上给予更多的重视,在信息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上投入更多物力、人力和财力,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拓平道路,那个国家就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垄断优势。

信息产业包括两大类:一是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业,一是信息服务业。这些年来不仅美国的信息产业本身的高速发展直接地对美国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信息设备在信息产业和其它产业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这些产业的生产效率,从而间接地对美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美国人从发展信息产业、增加信息技术投资中受了益,所以这两年美国人为了确保其在信息产业这个带头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和在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上的绝对领先,更加重视在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研究上的投入。

发展信息产业也有个优先顺序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的资金本身就很缺乏,所以我们一时不能像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那样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到这个产业中,但是可以在信息产业中选择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来加大投资,我国目前的短处在硬件,一方面我国的制造技术同国外相比,还相差甚远,短期内难以赶上,另一方面投资硬件需要很多的资金,而这又恰恰是我们缺乏的。软件产业却可能有比较优势。它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的体力型劳动者,而它需要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劳动者,而在我国有着不少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型劳动者,重点投资软件产业,可能扬长避短加速我们发展新经济的步伐。

新经济的产业特征是信息技术产业,决不意味着发展新经济就只是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严格地说是发展以信息技术产业领头的高科技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创新有国际标准。这就是国际合作组织(OECD)的标准:一方面,计算机、电子、通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特征性意义的高科技产业。另一方面是知识密集的服务部门发展非常迅速。新产业也有生命周期,据预测信息经济时代将会持续到21世纪代,接着将迎来生物经济时代。

主要参考文献: 美国商务部年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美国商务部1999年报告《浮现中的数字经济2》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青木昌彦:《硅谷模式的信息与治理结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1期。

206月

-----------------------------------------------------------------------

[1] 美国商务部:《浮现中的数字经济Ⅱ》第1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同上 第3页。

[3] 据青木昌彦论文中引用的资料,在1990年到19,在处于硅谷的Santa Clara县有约21000个企业注册,而只有约7000个企业还存在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年第1期)

性爱的经济学分析 篇3

对我来说,性是一种珍贵的稀缺资源。当然,我指的是性生活,而不是性别,性别我自己也有一个,这是我快乐和烦恼的根源,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就是成本。这成本在有生之年能给我创造多大的价值和效益,或者赔个一毛不剩,变成呆坏账和闲置资产,我心中还十分没底。

波茨纳说,性是人类理性的实现。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我知道茱迪·福斯特染上了艾滋病,那么不管我多么仰慕她,也不会跟她上床,这事风险太大。这说明做爱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有需求,有供应,有风险,有收益,还要计算投入产出比。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贝克尔断定: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那么毫无疑问,深藏床帷之后的性爱和农贸市场上的萝卜具有某种共性,这也符合波普艺术家们的价值观,1954年艾伦·金斯伯格接受记者采访,他说世上并无尊卑,如果有不平等,那也只是价格上的不平等。

不考虑宗教信仰和道德的负面影响,那么一次单纯的、形而上的性爱就是一个契约,酒店里的桑拿小姐问先生要不要服务,可以视为一个要约邀请,至于老婆掐着老公的脖子发令:官人,我要!就明显是一个标准合同,不明白标准合同的朋友们可以这么理解:虽然你反对手机双向收费,也不满意中国电信的服务,但你还是要入他们的网。

合同订立后的性爱像一单混合了FOB和CIF特征的国际贸易。FOB的意思是船上交货,货物在越过船舷之前,发生任何毁损灭失、遗弃泄露都不能算是交易成功,失败后的男人们一个个垂头丧气、额头冒汗,这充分说明做爱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而“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保险”,于是就有了杜蕾丝、拉士丁和杰士邦这些品牌,根据弗里德曼的“假设不相关论题”,我们可以断定杜蕾丝和中国人寿做的是同样的生意。而第一个把避孕套叫作“保险套”的人堪称伟大,他要不是天才,就一定是个经济学家。CIF术语指的是货主承担成本、保险费和运费,所以到药店里买避孕套的大多都是男性,交易过程中,出力最多、忙前忙后的大多也是男性,货主嘛,规定要承担运费的。

如果探究到细节,性爱合同比其它合同更加完备:除了交货、验收,它还有交易后的信息反馈机制。电影《一声叹息》里,张国立问刘蓓:好不好?刘蓓娇喘一声:好死了。看得人心潮激荡。当然,这种反馈机制并不能保证信息的完全对称,上海有个美女写了一篇文章,大标题就是“伪装高潮也快乐”,这明显是在号召提供虚假信息,如果这种做法被会计师事务所学了去,必然会引发信用危机,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我在此要引用的第二个案例是美林证券,这家世界闻名的证券公司因为提供虚假投资评估,2002年被罚了1亿美元,那笔钱如果给我,我就有能力去逛逛超市了。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贝克尔断定: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有人认为做爱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经济行为,甚至是衡量男人失败的负面标准。有一天当婚姻成为一种假设,一张合同,一种契约,性这张底牌,到底还有多少爱的可能呢?

2

对体制内的交易双方来说,性像一块永远嚼在口里的口香糖,它的好处是随时都有东西让你咬,不至于空虚,不至于闲得牙疼;缺点是越嚼越无味,到最后就成了一种纯粹的习惯。“七年之痒”的说法,不仅说明消费者对单一产品、无差别服务的厌倦,也证明了性资源使用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最开始拉拉手精神抖擞,亲一下浑身颤抖,但后来拉得越多、亲得越多,这事就越没有了吸引力,美国一个无聊的民间调查机构统计了300多对夫妻的睡姿,最后得出结论:婚龄半年以内的夫妻,大多是面对面搂抱着睡,婚龄超过2年的,几乎百分百是背对背睡。这些姿势和体位,我们可以看作是人性化的市场需求信息。还有一位专攻下三路的作家说,他在婚姻中惟一获得的是“体制性的阳痿”,看来他需要到消费者协会去投诉。

性市场大概是惟一一个供应不足的买方市场。一方面,小姐们纷纷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另一方面,体制内外的男人们都在进行着DIY,这情形有点像我们经历过的“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我表哥那时候曾因为“投机倒把”坐了几年牢,出来后赚了一点钱,据说养了好几个二奶,然后我表嫂就开始留指甲,时常偷袭他。这两种审判说明投机倒把始终是一种背德恶行,而走私更加不可饶恕。但根据我表哥的供述,他也确实值得原谅,我表嫂出身名门,教养过人,对做爱有近乎苛刻的要求:要洗澡,要关灯,要遵循法定程序,要正面交流,决不可暗度陈仓等。这大大提高了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用经济学的术语讲,就是高关税壁垒,我表哥不懂经济学,他用最朴素的话表达他的意见:真他妈没意思。其实他讲的是一个利润问题。

3

按古龙的说法,性产业是最古老的职业,“堪为百代祖师”,那时候没有钞票,人们拿贝壳换粮换米,我怀疑有些人收藏贝壳就是想回到原始社会。根据伪学者慕容雪村的考证,“性”这东西可以算是另一种贝壳,每一单位的性资源换多少张狍子皮,换几捧高粱米,大概早有定数。即使到了现代社会,性依然是万能结算工具,可以换彩电,换房子,换工作,换城镇户口,有个美女还拿它换了一个法官当。所以英国前首相狄斯赖利说“货币是惟一比爱情更让人发狂的东西”,这里的“货币”如果不是指性资源,我就觉得不大好理解。

站在动物的立场,人类的性压抑、性苦闷实在是不可理解。1993年春天我去北京动物园玩,看见一只老虎四脚乱跳,咆哮不止,据说是发情使然。想想这些动物们也真可怜,一年只有那么一季,还不容易遇见合适的对象,茫茫林海,真爱何求啊。人类就不一样,一年到头都不闲着,自带设备搞生产,方便又轻松,资源又丰富,没有稀缺性。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指的是对需求而言,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足的。这种理论应该不适用于性资源,人类的性需求十分有限,“百年三万日”,这数字大概可以算是人类的极限,即使威猛强悍如张伯伦,也有支撑不住的时候。与这有限的需求相比,人类拥有的性资源可以算是无穷无尽的,50亿人口中有一半都是异性,如果我们也是老虎,肯定用不着四脚乱跳,咆哮不止。

假日经济现状与经济学分析 篇4

我国的文化娱乐消费产品仍然处于十分匮乏的状态中。一方面, 目前我国的城市中, 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文化消费场所数量较少, 艺术表演场所、电影放映场所、演艺娱乐场所、美术品经营场所等都明显不够。其中, 已经存在的美术品经营场所, 所涉及的门类也不够丰富, 主要集中在历史等方面, 而自然、科学、艺术等门类数量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 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大, 人们的文化消费素质也有待提高。从整体上看, 人们现在偏好集中在娱乐性较强的产品上, 对文艺性的产品需求较低,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院更愿意放映娱乐片、音乐厅的票价只有演唱会门票的几分之一, 其厅堂中却依然经常坐不满。这样的现状对于我们的假日经济发展中的精神文明积极建设是十分不利的。

2 市场服务意识差

目前我国的假日消费市场呈现一片繁荣之像, 但是服务意识的缺乏却始终是个问题。假日中商家大量的热卖促销, 很容易造成各商场和商铺的人员爆满, 许多服务人员只能匆匆应付, 这样很容易造成服务品质的下降, 甚至出现服务人员对顾客冷漠、缺乏礼貌和耐心、三言两语草率打发等行为。在餐饮类时情况可能会更严重, 由于客人的增多使得服务品质下降, 甚至影响卫生环境。这不仅仅影响人们的消费情绪, 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些商家会趁机抬高价格或竞相涨价, 擅自乱收费, 甚至收费却不旅行服务, 降低服务质量、打出虚假折扣、强买强卖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扰乱市场危害行业的做法, 虽然获益于一时, 但负面影响却是长久的, 深远的。旅游业中服务意识的缺乏也比较明显。游客所到之处, 常常挨宰或被骗, 导致游客也不爱护当地的风景和设施, 乱扔垃圾, 乱涂乱划, 破坏设施, 形成恶性循环, 使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这些现象都说明, 当前我们的国民的精神文明素质还不高。

3 假日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不均衡

3.1 假日期间的交通十分拥挤

即使与十年前相比, 现在的交通协调性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依然不容乐观。我国人口众多, 每年的游客数量都呈上涨趋势, 而假日经济的特点就表现为短暂性和集中性, 所以每当假日来临之时, 短短几天之中, 人们集中旅游使得出行人数扩大到日常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使交通需求出现爆炸式的增长。2012年国务院首次取消了法定节假日期间的高速公路对小型车辆的收费, 本想借此来解决每次节假日期间的收费站的交通严重拥堵问题, 却没想到免费政策的出台, 刺激了更多车辆出行, 2012年的中秋假日期间, 北京市的首都机场高速的车流量一度上涨了40%, 蜂拥而上的小型车辆使得交通更加拥挤。这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人口堆积, 不可避免的会使人们所在的生态环境受到被不同程度的破坏。

3.2 热门旅游景点的爆棚

根据全国假日办假日旅游信息的最新通报显示, 长假期间, 数十个景点访问量超过正常量一倍多, 部分景区游客日访问量超过最佳接待量数倍甚至十倍。除此之外, 住宿难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很多景点附近的住宿甚至提前几个月就被全部订满, 使得游客既要担心自己是否有房可宿, 又必须忍受人满为患的旅游地点, 旅游的大好心情早已不复存在。相比热门经典旅游地点, 一些冷门的旅游地甚至会连年亏损, 因为没有足够游客光临。可以看出, 政府对经典和热门的旅游地投入过多, 或者说政府对其他一些冷门但具有极大潜力的旅游地点重视不够。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市场供求失衡, 假日期间旅游市场出现严重供不应求, 假日过去后, 又会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 导致多种旅游设施的闲置。

3.3 假日经济发展的区域性较为明显

我国的现状是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规模大大优于西部地区, 而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也不小, 这样的区域水平差异的原因是地区间的经济水平不同, 其结果必然就造成了东部和城市的商品水平和层次较高, 而第三产业的差距更为明显。由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 不便于发展诸如餐饮、洗浴、文化娱乐等服务业, 更不利于发展艺术表演、电影放映、演艺娱乐、美术品经营等文化消费场所, 甚至有些偏远地区由于网络建设成本较高, 使通信网络覆盖不全, 信号不稳定。如此之下, 人们的消费热情受到了极大地抑制。人们在假日之时更愿意去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消费。这不仅是我国假日期间交通拥挤的原因之一, 也造成了我国广大土地上的资源利用率严重不足。这样的结果反而又加剧了这样的差异性, 发达的地区更加发达, 落后的地区更加落后。

4 美国和日本的假日经济发展现状

4.1 美国假日经济发展现状

美国的法定假日共有114天, 从一年之初的元旦节到一年之末的圣诞节, 每年的法定节日有10天, 另外还有每四年一次只有部分人可以放假的就职日。尽管公共法定假日较少, 但是人均带薪休假数却可以达到15天 (西欧国家的带薪休假天数更多, 甚至可以达到30天) 。尽管近年来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 国内经济比较萎靡, 但是假日中人民消费水平依然较高。在2012年, 有多达1.43亿的美国居民在感恩节第二天出行购物, 占美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感恩节和圣诞节期间的美国假日零售额比去年同比增长3.8%至约4691亿美元。美国人民喜爱旅游。近日美国一家权威旅游网站对1200位市民进行调查, 在即将到来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小假期中, 外出旅行人数将达到86%, 比去年同期出行人数又增加了6、7个百分点。美国的公共交通比较发达, 但是作为车轮上的国家, 美国人民最喜欢的交通工具依然还是私家车。美国人民通常喜欢一些亲近自然的旅游方式, 据调查, 51%的人们最倾向的度假地点是海边, 而郊区、国家公园等山水景点也是热门选择。除了自然景区之外, 美国的露营地也比较丰富, 露营地通常提供桌椅和燃料供人们使用。人们喜欢去露营地租用房车, 在城市内或郊区的一些露营地度假。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人们比较注意在离开时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全部带走。

4.2 日本假日经济发展现状

日本的公共节假日有119天, 从年初的元旦到年末的天皇诞生日, 每年的法定节日有15天。日本通常将公众节假日和周六、周日连起来, 形成连休日, 有三连休、五连休。如果加上8月中旬的夏日三连休假日, 最长可达九连休。经过近年来的发展, 日本的带薪休假天数从2002年平均仅能达到8.8天, 到现在已经有20天了。概略算来, 日本人一年上班的时间约230多天, 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日子在休假中度过。日本是极其重视发展假日经济的国家之一, 原因之一在于本国资源的缺乏。得益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 日本人的消费观念就逐渐发生变化, 更看重对生活的享受。据统计, 日本大部分的家庭每年数次外出旅游, 其中76%的人都会刻意去利用假期。日本的旅游资源丰富, 其本身是一个岛国, 同时国内大部分土地都为山地, 加上地底火山动作频繁, 使得日本有广泛的海滩、山林和温泉资源。日本人在三连休中近距离旅游诸如外出赏花、泡温泉、驾车出游、垂钓、爬山等似乎已经成为生活中必要的一部分。由于距离较近, 不会对景区造成较大压力。然而在正月中, 日本人习惯去参拜神社、探亲访友;五一黄金周、八月夏日连休, 由于国内旅游和购物的火爆, 三次较长的连休中都很容易由于国内的人口大流动形成国内的交通大拥堵。这一方面由于日本人口密度较高, 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比较爱凑热闹的民族性格。

5 美日两国假日经济发展现状对我国的启示

5.1 假日组成不同

相对于发达国家, 中国的带薪休假天数还非常少。带薪休假可以让人们自由安排休假日期, 而不用挤在公共假日, 减少集中出游时的人口, 是一种非常科学的休假制度。集中出行人数的减少可以有效降低人们出游而对社会、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减小对环境的破坏。日本的假日安排比较平均, 在一年中比较分散, 同时不刻意调休, 这样的假日安排下使得日本的国民可以在每个月中都享受到至少一次三连休以上的假期, 同时不会有连续工作超过5天的困扰, 这一点对于我国的假日制度上有参考价值。

5.2 发达国家国民的生态文明素质较高

不论是美国还是日本, 目前其国民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比我国国民做的要好很多。尽管美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喜欢去亲近自然的旅游地点, 但是确不会破坏那里环境, 不留下污染环境的废品, 使得环境能够有效得到保护, 那么人们也可以持续地、流动地出游, 从而进行良性地、持续地发展。可以看出, 要发展生态文明,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的进步。只有人的思想素质提升, 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6 结束语

从1999年我国第一个黄金周开始, 我国的假日经济才开始发展不过10余年, 我国的假日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诸多问题, 这些都开始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随着我国开始由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 我们更要明确如何在生态文明下发展科学、健康、可持续良好发展的假日经济。

摘要:假日经济不仅是“节日经济”, 更不仅因为在假日内旅游行为是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就说假日经济是“旅游经济”。假日经济是以消费为主, 包括旅游、休闲、娱乐等主要表现形式, 涉及到商品消费、旅游服务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三个领域。文化旅游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 其以“满足旅游者学习文化、了解历史、探索知识”的新概念比传统旅游更符合现代人增长见识、提高水准的旅游需要, 各个历史文化景点的开发, 和依附于节日的音乐会、戏剧的发展, 将会对文化消费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 文化建设目前在我国还相对薄弱, 要发展文化旅游业, 让其成为拉动经济中的顶梁柱, 还需假以时日。

关键词:假日经济,消费,经济学分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金海, 施敏.论假日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J].经济师, 2002年03期.

[2]胡国杰, 姜红“.假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年06期.

[3]曲德森, 焦建军.假日经济与市场营销[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2年02期.

经济学材料分析题目 篇5

2、赌石的奥秘

3、推车族的出现

2009年8月6日,受热带风暴“天鹅”影响,海南北部降暴雨,海口市城区多路段出现大面积积水,滨涯路农垦中学门口也不例外。记者现场采访发现,专门等待车辆熄火然后乘机赚取推车费的推车一族又出现了。据了解,他们帮人推一辆车的价格一般从50元到100元。

4、卖疯了的iPhone4,背后的秘密!

每当苹果一出了新产品,各大新闻媒体、各大世界的传播内容就全部集中在了新产品中。就拿一直火爆不断的iPhone4来说,从刚发布消息时,到真正上市了,人们熬夜排队去买它,花高昂的价格去收购、拍卖。这到底是为什么?到了中国的真正上市,那场面就更加壮观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到底iPhone4有什么地方、特色吸引了人们。然而,一个最不可思议的想象是,在美国,买苹果产品的大部分的竟是中国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后来,经过身边的一个真实例子,我明白了。一个男生为了证明自己,他花了自己大部分的积蓄去买了一部iPhone4,为的就是证明给他自己的同学看,他有钱„!是的,在中国,拥有苹果产品,拥有iPhone4的人,这可以意味、象征一个人的身份!人们大多数都会在看到手上拿到一部iPhone4人,发出一种羡慕的眼光,而大部分拥有iPhone4就是为了得到这种眼光,让自己可以炫耀!其实,在中国大部分拥有iPhone4跟本就不会善用它的资源,根本就不是拿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去实现它的价值。真的搞不懂,为什么这种现象发生在中国机率是那么的大!好了,狂热购买iPhone4告一段落了,现在又出现了装饰、装扮iPhone4的热潮了!人们花大把大把的钱,去不断更换iPhone4的外壳,什么兔子外壳、iphone4立体水滴外壳、iphone4清水套外壳„..一大堆、一大堆。然而卖得最火热的还是那些大明星曾经用过了外壳,且上了镜的!一大堆粉丝不断的跟随着明星的改变„!也因此,现在iPhone4外壳的市场真的做得越来越大了„!究竟,这种盲目跟随潮流的现象什么时候不会那么无可挽回,没有那么无可救药!究竟什么时候,这种现象的人数大部分不再是中国的成员,进口产品最大的销路对象不再是我们中国人!

网友写信给县委书记要苹果手机

网友写信给县委书记要苹果手机,书记答复:挺起你的脊梁!

为了买一台iPad,有人不惜“倾家荡产”,这种事不管你信不信,去年发生了;为了买一部iPhone,有人向县委书记求助,这种事不管你信不信,昨天发生了。昨日上午,一网友给宿松县委书记写信称,希望大家捐款给他买一部苹果手机,并得到书记的幽默回复,引来无数网友围观。众人惊呼写信者“太有才了!”

事发

雷人“求助信”惊现书记信箱

“张书记好!由于本人家庭贫困,渴望购买一部苹果手机,但苦于无钱购买,很希望书记您能发动群众为我捐点款,了却我多年的心愿,谢谢。”昨天上午10时11分,一封题为“请求政府救济”的“求助信”出现在宿松县县委书记信箱,内容让人忍俊不禁。

随后,这封“求助信”被网友转到了宿松当地的一家论坛上,立刻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昨天,记者在该书记信箱里看到了这封雷人的“求助信”。写信网友名叫“穷困潦倒”,更有意思的是,他还在信的最后留下了自己的QQ号码,希望有人能跟他联系。

议论

有人夸他有才,有人说是恶搞

“求助信”一出,便引来无数网友的围观。“见过雷人的,没见过这么雷人的。”网友“飞翔ing”说,这人怎么好意思跟书记开这口啊?“这哥们太有勇气了,太有才了!”网友“天赋异禀”说。更多的网友则认为,这可能是网友在恶搞。“书记信箱是联系百姓与领导的重要纽带,也是公共资源。”网友“我是谁”认为,这样的恶搞是在浪费公共资源。

昨日下午,记者根据信中留下的QQ号加了对方为好友。QQ资料显示其是湖北黄冈人,记者多次留言,但是因为对方一直不在线,而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回应

这样回复是为让他自强自立

昨日上午11时52分,“穷困潦倒”的信得到了书记信箱的回复,内容只有一句话:挺起你的脊梁!有网友称,书记的回复很艺术。昨日下午,记者与宿松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这封信我们看到了,觉得这个写信人很有意思。”该负责人说,信是县委书记亲自回复的,书记的意思是让他自强自立,用自己的努力换回想要的东西。“如果他缺少生产资料或者生活必需品,政府都会尽全力帮他解决。但他要的苹果手机是消费品甚至是奢侈品,只有靠他自己劳动挣得。”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表示,书记信箱是对外公开的,不排除“求助”有恶搞之嫌。

5、灯塔的故事

在一个靠海的渔港村落里住了两三百个人,大部分的人都是靠出海捕鱼维生。港口附近礁石险恶,船只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礁沉没而人财两失。如果这些村民都觉得该盖一座灯塔,好在雾里夜里指引迷津;如果大家对于灯塔的位置、高度、材料、维护也都毫无异议,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钱找出来,分摊盖灯塔的费用?

村民们怎么样分摊这些费用比较好呢? 既然灯塔是让渔船趋福避祸,就依船只数平均分摊好了!可是,船只有大有小;船只大的船员往往比较多,享受到的好处比较多。所以,依船员人数分摊可能比较好!可是,船员多少不一定是好的指标,该看渔获量。捞得的鱼多,收入较多,自然能负担比较多的费用。所以,依渔获量来分摊比较好!可是,以哪一段时间的渔获量为准呢?要算出渔获量还得有人秤重和记录,谁来做呢?而且,不打渔的村民也间接地享受到美味的海鲜,也应该负担一部分的成本。所以,依全村人口数平均分摊最公平!可是,如果有人是素食主义者,不吃鱼;难道也应该出钱吗? 可是,即使素食主义者自己不吃鱼,他的妻子儿女还是会吃鱼啊。所以还是该按全村人口平均分摊。

可是,如果这个素食主义者同时也是个独身主义者,没有妻子儿女,怎么办?还是船只数为准比较好;船只数明确可循,不会有争议!可是,如果有人反对:虽然家里有两艘船,却只有在白天出海捕鱼,傍晚之前就回到港里。所以,根本用不上灯塔,为什么要分摊?或者,有人表示:即使是按正常时段出海,入夜之后才回港,但是,因为是出海老手,所以港里港外哪里有礁石,早就一清二楚,闭上眼睛就能把船开回港里,当然也就用不上灯塔!好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如果大家都(勉强)同意,都好(也许决定是自由乐捐)!可是,由谁来收钱呢?在这个没有乡公所和村里长的村落里,谁来负责挨家挨户地收钱保管呢? 好吧,如果有人自告奋勇,或有人众望所归、勉为其难地出面为大家服务,总算可以把问题解决了!可是,即使当初大家说好各自负担多少,如果有人事后赖皮,或有意无意地拖延时日,就是不付钱,怎么办?大家是不是愿意赋予这个“公仆”某些像纠举、惩罚等的“公权力”呢?

传统上经济学者一直认为,灯塔非由政府兴建不可。因为,灯塔散发的光芒虽然功德无量,可是船只可以否认自己真的要靠灯塔指引,或者过港不入;所以,民营的灯塔可能收不到钱。而且,灯塔照明的成本是固定的,和多一艘船或少一艘船无关。因此,灯塔不应该收费,而应该由政府经营。

科斯引述史料,说明在十七八世纪时,英国境内大部分的灯塔都不是政府经营,而是由英皇特许,私人经营,或者是由一个港务公会负责兴建经营。这些“非公营”的灯塔订有费率,向所有进港的船只收费。

6、一夜暴富的神话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位名叫霍顿(Teri Horton)的女退休卡车司机在加利福尼亚州一间画廊里发现了一幅看上去无人问津的画作。仅仅是出于好玩,霍顿以5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幅画。但是随后她的一位朋友告诉她,这幅画作来自于著名画家皮洛克之手,经专家鉴定,这幅画的价值高达惊人的5000万美元。

7、膺品的经济学解释

当事专家坚称汉代玉凳非赝品

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东方收藏家协会珠宝玉器鉴定组组长、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玉器类首席专家等众多头衔,更有甚者称其为“玉界泰斗”。

周南泉坚定地表示:不能仅仅以“汉代无凳子”就做出赝品的结论,从玉质、沁色、包浆、工艺、纹饰等各方面的综合判断,该器物符合汉代玉器特征,自己的“鉴定结论无误”。而且自己的鉴定过程不存在任何经济方面的违规操作,作为拍卖公司聘请的鉴定专家,自己所收的报酬只有每月600元,而且无论鉴定次数多少。

而就在越来越强的质疑声中,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发文称:“周老没有走眼”,汉代玉凳是“撼世国宝”,2.2亿便宜了,10个亿都不止,这篇文章又将事件推向了更高潮。

圈内人不“捉鬼”?

我们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此事确实蹊跷,因为“打假”和“追鬼”的并非是文物圈和收藏圈的人士,反而是“打酱油”的网民和其他领域的专家。如此罕见难得的珍稀古玉又拍出天价,为什么圈内几乎没有声音以至于“沉寂”了一年呢?

“一是瑕疵太多了,假到没必要说;二是圈里都知道根本没成交,虚的,也没什么可说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白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嘉拍卖后来也对媒体证实:买家并没有付款,3万元的保证金也早已成为了违约金。“拍估价过亿的拍品,保证金才3万,本身就是个笑话,其他拍卖公司的保证金都要几百万。”白先生表示。

“不用见实物,通过图片已经完全鉴别出这件东西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它违背了古玉的历史特征,你能拿玉做一个电视机,然后说根据玉的特点这是汉代的?”北京资深古玉藏家杜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汉代的玉基本都是王玉(帝王皇族才可以拥有),因此不管汉代到底有没有凳子,都不会把玉做成坐在屁股下面的器物。连高仿都不是,只能说是工艺品,蚌埠产的。”蚌埠是中国最大、水平最高的赝品古玉产地,据说之前被指出造假的“金缕玉衣”也出自蚌埠。

“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的作者吴树也断定,所谓“汉代玉凳”必是赝品无疑。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国家的文物部门一向是打真不打假,如果这真是汉代的,那绝对是国家特一级文物,根据我们的文物政策,国家文物局怎么可能允许它上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像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及坐凳这么大的玉器如果真是汉代的,那基本只能是存在王墓之中,而且目前我们国家考古上还从来没有发现这么大的汉代古玉。”杜平说,“国家文物部门和公安部门的态度已经可以说明问题。”

“文物鉴定也是个江湖,圈子本来就不大,就那么几拨人,大家互不拆台也是潜规则。如果不是被网友一不留神给戳破了,即使假到离谱,也没有人愿意出来戳穿。”白先生说。

无人追责?

这场“汉代玉凳”的闹剧无疑让很多人想起余音未了的“金缕玉衣”。富商谢根荣用零散玉片穿出一件“金缕玉衣”,包括原故宫副院长杨伯达在内五位国内文物界“泰斗级”专家集体鉴定其为罕世珍品,并给出24亿元的估价。谢根荣以此向银行骗贷7亿元,最终银行的5.4亿元打了水漂。

虽然万幸的是汉代玉凳并没有真正成交,只付了3万元违约金的买家并不能算作受害者。但是,假如有人真的不开眼,真的花真金白银买了这件“撼世国宝”?或者有人将其作为洗钱和骗贷的工具,再令国家损失几个亿?

吴树认为,《文物法》和《拍卖法》滞后于市场以及国家相关机构的不作为,是造成目前文物艺术品市场上,闹剧屡屡发生又无人追责现状的重要原因。就“汉代玉凳”而言,拍卖公司不用负责,因为《拍卖法》规定了可以“不保真”;专家更不会,因为没有法律说不能“打眼”。

“古玩的真假,没人能说了算,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承认的鉴定机构。”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建军说。

拍卖公司该不该“保真”是个长期争论的话题。“要求拍卖公司一定要卖真,就像要求医生不能治死病人一样,是超过其能力范围的。”一位拍卖公司老总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但是,吴树认为,制定法律不能因噎废食,“医院不能保证不治死病人,但是对于医疗事故和医疗疏忽则不能不追责。”

“中国没有科学权威的鉴定机构,没有完整的鉴定机制和鉴定体系,也没有完整的不同类型文物的鉴定标准,只有一大堆‘向钱看’的鉴定专家。”吴树认为,这种现状已经严重阻碍了整个文物艺术品行业的发展,“文物鉴定业的丑闻屡见不鲜,顶级鉴定机构的专家也频频‘失足’,国家现存的文物鉴定机构实际上已经由于其主要成员失去公信力而名存实亡了。”

8、林书豪如何养活一圈美国人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小晓

从60万美元的底薪,到每年1400万美元的身家,林书豪只用了15天。但一夜暴富的可不止他一个人。因为他,更多人将比他赚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林书豪就是火了,在中国更是火得“乱七八糟”。因为他是1977年以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中前4场首发比赛总得分最高的球员;因为他在球队连胜路上保持的自信、锐气和领袖风采;更因为他是黄皮肤的华裔——这也惹得美国黑人评论员不无辛酸地表示:篮球运动上,白人取代了犹太人,我们取代了白人,现在,亚裔要取代我们了。

他的出现,填补了姚明留下的空白。而不论是球迷还是商业市场,在漫长的空白中积累的饥渴一夜间爆发。

女球迷们看中的可不仅仅是林书豪本人,毕竟,在拥有“点石成金”的超能力之前,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23年多了。

NBA乃至整个美国都意识到,与其放宽旅游签证让中国人赴美购物,或者拍《功夫熊猫》续集赚中国人的票房,不如捧起一个林书豪更能让人民币源源不断流入美国。

NBA 纽约尼克斯收益大增

2500万~5000万美元

2月5日,在尼克斯队战胜网队的比赛中,林书豪贡献了25分。从那一刻起,麦迪逊花园广场公司(MSG)的股票一周内上涨6个百分点,公司市值增加了1.39亿美元。尼克斯约占MSG总收入的20%,也就是说,尼克斯的收入新增了约2800万美元。

“林书豪的横空出世,是刺激MSG近期股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林书豪的耀眼表现,直接提升了MSG的相关业务,如球票价格、球衣销量、电视转播权、球场广告位等,并使尼克斯获得了强大而广泛的影响力,这对其开发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业务非常有利。至少在林目前的竞技状态下如此。”雪球分析师刘志超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称,尼克斯2010/11赛季的收益为2.44亿美元,如果林书豪一直保持主力位置的话,尼克斯下赛季的收入可能达到2.75亿~3亿美元。

9、分粥的奥秘

10、黄牛应不应该存在?(教科书第50页)

11、肾的买卖应该禁止吗?(教科书第37页)

教案中的某些章节如果有疑问的话,也可以作为问题来探讨。比如:

年轻经济学(三):边际分析 篇6

边际分析是经济学理论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学家们相继提出了很多边际量的概念,比如边际成本,边际效用,边际消费倾向等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每个人在消费的时候都会考虑:他多花的一元钱所得到的好处或者满足是多少。即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增还是递减的。人在饥寒交迫的时候,一个馒头给他带来的效用要远远大于他富足的时候。人在贫穷的时候,所拥有的一元钱的意义远远大于他富裕的时候。因为边际量有这样的性质,所以理性的经济人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会考虑边际量的大小。

边际分析的特点

其一,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方法的引入,使经济学从常量分析发展到变量分析,这一点从概念上已经说明了。事实上,在经济活动中,恰恰是自变量的微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程度极少相等,即不是直线型,大量是变化率不等的曲线型。边际分析法研究微增量的变化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使经济理论精细地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过程,就是说,它对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定量分析更严密。

其二,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要研究因变量在某一点递增、递减变动的规律,这种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点的自变量是作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据此可以作出最优决策,因此是研究最优化规律的方法。

其三,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边际值是直接根据两个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计算新增自变量所导致的因变量的变动量,这表明,边际分析是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是过去所有的量或过去所有的量的比。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经常变化,用过去的量或过去的平均值概括现状和推断今后的情况是不可靠的,而用边际分析则更有利于考察现状中新出现的某一情况所产生的的作用、所带来的后果。

边际分析的意义

边际分析法在1870年代提出后,首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由此建立了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说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具体说它的意义表现为五点。

一是边际分析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二是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三是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

四是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了所谓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

五是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边际思考的运用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不是像选黑或白这样简单,通常会涉及到灰色地带。当吃饭的时候,你所面对的选择不是吃快点和像猪一样吃,而是是否多吃一勺土豆泥。当考试临近的时候,你所面临的选择不是在放弃考试或者一天学习24小时之间的选择,而是是否多花一小时复习笔记而不是看电视。

经济学上使用术语“marginal changes”“边际变化”来形容对现有计划的小调整(经济学家使用边际变动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记住“margin(边际)”就是指“边缘”,所以边际变动就是指在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边上做小调整(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很多情况下,人们通过边际思考做出最好的决定。假设你就应该花多少年在学校?这个问题向你朋友寻求意见,如果你的朋友拿一个博士的生活与一个小学未毕业的人的生活作比较,你也许会抱怨这种比较对你的决定毫无帮助。你已经有一定的学历,可能决定是否要再多花1-2年学习。为了做出决定,你需要知道,多花一年在学校学习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例如,学习带来的绝对快乐。你所需要花费的额外成本,例如,学费以及因在学校而无法赚的钱。通过比较这些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你可以估算出这额外的一年是否值得。

还有一个例子,试想一下,一个航空公司要决定向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少费用。假设有200个座位的飞机飞越国家需要花费10万美金(假设一架有20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美国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就是10万美金除以200个,等于500美金。大家可能会认为,航空公司不能把票以低于500美金的价格卖出。而事实上,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边际思考来提升利润。一个理性的航空公司往往会通过考虑边际量而设法增加利润。

环境问题经济学分析 篇7

经济学的研究表明, 市场机制可以有效率地配置资源, 但要有一系列严格的条件。只有当这些条件都成立的情况下, 亚当·斯密所描绘的神奇的“看不见的手”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果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时, 就出现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 就是市场机制的某些缺陷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使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环境问题上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和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

(一) 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

环境既包括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环境实物资源, 也包括环境容量、生态平衡和调节、空气质量等环境质量资源。其中一些资源可以被所有人共用, 一些资源被一部分人共用, 还有一些资源被私人利用。这就涉及到环境的物品属性分析。经济学根据物品是否具有排他性和消费的竞争性, 把物品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是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共有资源是具有竞争性而无排他性的物品。将物品属性分析引入环境领域,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环境质量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像清新空气就是最纯粹的公共物品, 既无消费的竞争性和也无排他性。即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同一环境物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同时, 一个人不论付费与否, 都不能从这一环境物品的消费中被排除出去, 即环境质量作为公共物品, 使得无法、很难或不必对其进行收费, 私人企业赚不到利润, 市场机制就无法激励其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来提供清新空气这一公共物品。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机制是失灵的, 必须政府干预, 由政府来提供公共物品。

2、环境资源的共有资源属性。

像森林、地下水、野生动物等就是典型的共有资源, 有竞争性而无排他性。由于共用资源产权不明以及不能或很难向使用共用资源的人收费, 即人人都可以自由取用而不负担成本, 必然导致环境资源消费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 滥用环境资源。以我国的草场为例, 由于草场属于共有资源, 任何牧民都可以随时到牧场免费使用牧草, 牧民们为了从牧场上获取最大收益, 竞相增加畜牧数量, 结果导致出现过度放牧现象, 导致草场退化, 甚至毁灭性破坏, 这就是“公地的悲剧”。经济学分析认为, 当今社会, 资源的枯竭、生态的恶化, 与共有资源的非排他性有密切关系。

(二) 环境污染的外部性。

环境污染是指经济活动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排入环境, 超过环境容量和环境的自净能力, 使环境质量恶化。“外部性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经济学认为, “市场之所以能有效率的运作, 是因为价格向生产者和消费者双向传递了信息。然而, 有时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当一种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他生产或消费活动产生不反映到市场价格中的效应时, 就存在外部性。”外部性的内涵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当企业或个人的行为不是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另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环境时, 便有了外部性存在; (2) 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不一致。由于外部性的存在, 价值规律无法发挥作用, 导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这种非市场性的影响, 对社会有利的称为正外部性, 对社会不利的称为负外部性。将外部性理论引入环境领域, 实质是把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放到环境-经济复合系统中考察, 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环境污染是一种典型的负外部性, 产生了不能全部反映到市场交易价格中去的额外社会成本。如上游化工厂向河流中倒入废酸液, 使下游的游乐场所不能用于游泳或钓鱼。由于无须向任何人赔偿损失, 从而导致外部不经济的产生。由于环境污染并不构成私人生产成本, 必然出现企业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异。这一差异被转嫁给社会和公众, 外部性成本的顺利转嫁, 必然导致这种带有负外部效应的物品的过度供给行为, 使资源配置扭曲, 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社会福利损失。

二、环境政策的创新:与市场的整合

(一) 国际的启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解决环境问题既要用足市场机制, 又要依靠政府干预, 但政府的干预应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前提, 以弥补市场的功能缺陷。近10年来, 西方国家环境政策手段已经开始由传统的命令———控制型手段向基于市场的经济手段转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于1991年提出的《关于在环境政策中使用经济手段的建议》, 建议成员国更加广泛、坚定地采用经济手段, 以作为其他政策手段的补充或替代。该建议提出了4类经济手段供成员国参考:一是环境税和收费;二是许可证交易;三是押金制度;四是财政补贴。该建议推动了经济手段在欧美国家的应用。

目前, 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国家中, 已有许多国家征收环境税, 尤其是欧盟一些国家, 已将环境税作为优先使用的环境政策工具。环境税是国家为了保护环境与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而凭借其主权权力对一切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或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程度征收的一个新税种。它主要有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行为税和有污染的产品税两种。前者如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税;后者如含铅汽油税、含氯氟化碳产品税。发达国家现在应用最广泛的环境税是燃料环境税, 如对含铅、无铅汽油实行差别税, 对含硫、含碳燃料征收硫税、碳税等。

对我国来说, 应借鉴发达国家对污染大户课征高额环境税的做法, 大幅提高排污收费标准, 待条件成熟再逐步向环境税过渡。排污收费标准的提高和收费方法的改革, 在短期内可能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负面影响, 但从长远来看, 对社会、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是有利的, 可以促进企业积极开动脑筋来控制污染, 降低环境成本, 最终也能使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

(二) 环境政策的经济学基础。

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起源于20世纪初关于福利经济学的分析, 以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所表述的政策措施为代表, 即为了消除外部效应, 对产生负外部效应的单位征税或收费, 对产生外部正效应的单位给予补贴, 这就是“庇古手段”。虽然这种环境经济政策需要政府对费额、税率制定的科学性, 但对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会产生动态有效的刺激, 促使企业开发新技术, 新的环境友好产品和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因为每一单位的污染削减, 都将以节税的形式得到回报。随着20世纪七十年代著名学者科斯的“产权理论”的兴起, 运用“科斯定律”来创新环境经济政策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很大发展。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指出, 污染问题是相互的, 因为制止污染也会给企业造成损失。既然日常的商品交换可以看作是一种权利 (产权) 的交换, 那么污染权也能够交换, 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来使污染问题达到最有效率的解决。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排污权交易、自愿协商为代表的“科斯手段”。排污权交易的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的自发的趋利避害本能和市场交易工具, 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下, 进行环境保护。即政府向企业发放排污许可证, 企业根据排污许可证向特定地点排放特定数量的污染物, 排污权是可以买卖的,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在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排污权。“科斯手段”的管理成本低, 有利于刺激企业革新技术, 减少污染排放, 以多余的排污权在市场交易而获得利润回报。

综上所述, 环境经济政策与命令控制型政策相比较, 命令控制型政策需要直接决定污染控制, 需要实施者监测污染物排放, 具有强制性, 以政府行为为主;而环境经济政策是为污染控制提供财政上的激励, 不需要实施者监测污染物排放, 具有诱导性, 以经济主体参与为主。通过要么在污染者与公众之间进行财政转移支付, 如环境税收或收费、财政补贴和产品税等;要么创建一个新的市场, 如排污许可权交易, 使经济主体以他们认为最有利的方式对财政刺激作出自主反应, 从而达到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两者关系的目的。

三、更好地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 综合利用资源

1、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有的国家发展以节能、节材、节水、节约资本等重效益、重品种、重质量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制度;有的国家调整工业内部结构, 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深加工、精加工的“朝阳工业”转变, 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2、重视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

很多国家提倡废物资源化, 把再生资源称为“第二次物料革命”, 或“第二矿产资源”。例如, 巴西、意大利每年所消耗的贵金属几乎全部来自再生, 其他废旧金属的80%~90%均被回收利用, 变废为宝。为减少水资源消耗, 有些国家工业用水的回用率已接近100%。

3、对资源内涵的认识愈来愈丰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从注重物质投入的外延正在向注重资源内涵扩大的方向转变。如回收利用垃圾也能创造新的价值, 日本对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90%, 法国每年从垃圾中回收废纸占造纸工业原料的40%。现在世界各大国正在进一步对回收垃圾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 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荷兰正设计用“雨” (利用雨水下降冲击力) 发电。此外, 将还有更多的替代资源、人造用品面世。

(二) 推行清洁生产。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首先提出清洁生产, 定义为:“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 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定义为:“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 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 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

很多国家为推行清洁生产, 正在实施“零废物排放”工业 (简称零排放工业或闭环式工业) , 其实质是从生产过程和产品两方面理解的:一是就生产过程而言, 为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将生产过程中一端的废弃物排出, 转为另一端的原料输入的方法;或者将一个生产部门的废弃物作为另一个生产部门的原料供应;二是对产品而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和开发一些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也称“绿色产品”或“环保产品”, 其含义是指能够保持社会环境和对人类无害的产品。例如, 德国制造世界第一种生态轮胎、生态电视机、生态冰箱, 日本制成生态电池、生态塑料渔网, 加拿大开始生产实用的燃料公共汽车 (无污染物排放) , 美国研制出生态服装, 瑞典推出一种生态画, 我国生产出安全、营养、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等等。可以预料, 绿色产品将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 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三) 树立生态技术观。

每当新科技成果向经济建设转化时, 总会带来生产的大发展, 产生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和质变效应。然而, 进一步深思, 又发现另一种倾向, 大多数技术的应用, 如果是以单一目的性———经济效益为前提, 那么技术越尖端, 单一目的性越明显,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就越大。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技术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 这主要取决于人类自己, 而非技术本身。

21世纪的技术观应当是生态技术观。生态技术观的含义为:1、科技发明的指导思想, 要坚持技术的单一性目的与多元性目的的统一, 即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双重目的, 或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多重目的;2、科技成果的应用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内在承受性和外部承受性, 如资源再生循环技术、环境无害技术, 都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

我国2000年经济发展目标规定:“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不断改善发展的质量。”将经济发展区分为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高, 这是人类在发展上的一次跃进。旨在把经济发展引导到低投入、低消耗, 少污染、高效益的持续发展道路上来。

可持续发展认为,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 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发展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基础的支撑, 但随着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 这种支撑已越来越薄弱和有限。因此, 越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越要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 以获得长期持久的支撑能力。这是可持续发展区别于传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 我们要更好地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孙惠丽, 江华锋.对环境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生态经济, 2007.7.

[2]魏杰.经济学视角下的环境保护[J].绿叶, 2004.5.

团购网络经济学分析 篇8

本文从网络经济学的角度对网络团购的发展进行原因分析, 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进而提出部分问题的解决对策。不仅有助于理解网络市场中团购兴起的经济学动因, 也为对网络经济学感兴趣的人关于网络团购的边缘性问题研究提供思路。

1 网络团购发展探析

网络团购发展从兴起到蔓延的原因, 从网络经济学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在正反馈机制、网络外部性和特殊的成本结构上, 尤其以服务类行业为典型代表, 充分反映了网络经济环境对团购发展的助推力。

1.1 网络团购具有正反馈机制

所谓正反馈, 是指在边际收益递增的假设下, 经济系统中能够产生一种局部正反馈的自增强机制。网络团购改变了传统消费规则, 实现了从供求方规模经济到需求方规模经济的转变, 使得正反馈的产生具有两方面的推动力。

(1)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 参与团购最大的核心优势在于商品价格更为优惠, 根据团购的人数和订购产品的数量, 消费者一般能得到从5%到40%不等的优惠幅度, 这体现了网络经济学中的正的网络外部性和规模效益。

(2) 从商家的成本结构来说, 商家的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固定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产销量范围内, 成本总额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变动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产销量范围内, 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化成一定比例变化的成本, 而单位固定成本与产销量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化, 单位变动成本不随产销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产销量。最终, 网络团购的双重经济优势使得其得以兴起和快速发展。

(3)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团购中的美容餐饮等服务类行业, 消费场所的固定成本表现在房租和员工薪酬等, 变动成本主要是产品食材和服务过程中的水电等。低价参团对商家来说, 即使没有多大盈利空间, 但是至少可以弥补固定成本的消耗, 增加边际收益。所以, 网络团购对固定成本比重比较大的行业来说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

1.2 价格歧视政策的可行性

所谓价格歧视, 是指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种商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 通常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为不同的消费群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 对消费群进行划分, 对不同群体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1) 实行价格歧视是厂商为了获取超额利润的手段, 一般而言, 实行价格歧视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 市场存在不完善性。当市场不存在竞争, 信息不畅通, 或者由于种种原因被分割时, 垄断者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实行价格歧视。第二, 各个市场对同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这时垄断者可以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格, 以获得垄断利润。第三, 能够有效地把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的各部分之间分开。

(2) 以航空机票预订为例, 价格敏感者一般会选择提前预订, 享受特价机票。而航空公司则可以利用特价票在团购网站上吸引这部分顾客群, 用来弥补其高昂的固定飞行成本, 对于需要临时商务出差的商务旅客来说, 商务出差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 使得其无法跨过提前预订的价格门槛享受到优惠机票。同样的价格歧视在餐饮等行业也具备可行性, 对意欲团购餐饮的顾客来说, 首先必须经常关注团购网的信息, 花费自身的时间成本, 其次必须提前做好消费的计划, 并在特定时间段消费, 这些条件使得满足条件的顾客范围得以缩减。而那些时间成本高, 或者说爱好面子的人, 则愿意出高价消费, 一般不会经常花时间注意团购信息, 所以商家的团购活动也不会影响到这些顾客。因此, 商家可以通过团购模式在不同客户群之间实现价格歧视, 以便吸引到那些原本不会到餐厅消费的顾客, 赚取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剩余。

1.3 传统市场和网络市场的并存的市场条件

(1) 网络团购能够产生发展的根源是市场条件的满足, 即同时存在网络和传统两个市场。由于网络团购具备价格便宜的明显优势, 才使得网民愿意转战团购。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 现在的网民尤其是我国的网民, 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比重占据50%左右, 这些网民形成的网络市场与非网民之间的传统市场并存, 这让网络团购的市场条件得到满足。

(2) 目前网络市场正随着网络规模和网民规模的壮大而变大, 传统市场则逐渐走向萎缩。经营团购网站的厂商开始发现团购的超低价格, 会影响到传统市场的销量, 也就是说网络团购客户的增多是以传统客户的流失作为代价的。此时,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可能会失去继续提供团购商品的动力。

(3) 随着网络时代的大规模挺进, 网络市场和传统市场的界限最终会被模糊。由于区分网络市场和传统市场的有效条件丧失, 网络团购存在的市场条件遭受破坏, 此时, 网络团购开始走下坡路。

2 发展趋势预测

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 网络团购的发展之快令人咋舌。但是, 根据最近市场观察, 团购市场出现历史拐点, 增长陷于停滞, 在疯狂后的冷静反思之余, 有必要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深刻的再思考与预测。

2.1 团购市场需要平衡点

由于能参加团购的产品种类和比重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因此团购市场的规模是存在上限的。从网络团购所具有的的规模经济优势和低边际成本的成本结构来看, 团购模式显然是能够给一些行业创造额外的价值, 但这些额外价值占行业总利润的比重应该是比较小的, 否则会影响到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 进而会影响到商家参加团购的意愿。如此看来, 团购市场最终会趋于一个平衡点, 在这个平衡点上, 商家的盈利来源能够在团购渠道和传统渠道之间维持一个合理的比例, 从而获取最优销售模式和最高的总利润。

2.2 团购网站发展的关键在于争取有质量的商家商户

争取有质量的商家商户, 继而吸引有质量的消费者。团购网站的确能带来价值, 但带来的价值不会无限制增长下去。目前看来, 大批团购网站的裁撤停运和倒闭转型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团购市场的规模是有限的, 最终只有能够给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最好的服务的团购网站才能生存下去。即使是美国的Groupon, 在上市之后, 其盈利能力也并没有出现井喷式的增长。但是, 它至少实现了盈利, 并且是同行业的佼佼者, 其独特之处在于:每天只推一款折扣产品、每人每天限拍一次、折扣品一定是服务类型的、服务有地域性、线下销售团队规模远超过线上团队。它通过删选客户和消费者, 提供高质量团购产品与服务, 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 从而打造正反馈效应。大部分的商家若想要通过网络平台做推广, 就会想到他们。从这点看, 其未来发展潜力可观。这也启示我们团购网站要想形成有益的正反馈效应, 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商家是核心。

3 对发展团购网站的建议

目前, 在大批团购网站倒闭之余, 仍有一些实力比较强大的市场寡头实现了盈利, 比如F团北京团购网。但是, 对于那些已经占据一定市场的网站而言, 他们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仅仅总结成功网站的经验然后粘贴到本企业网站, 这不是长远之计。网站要突破重围, 科学做法应该是追溯成功网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然后结合自身现状和条件, 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来创新发展策略。

3.1 定位精准化, 选择具有成本结构优势的产品

根据帕累托定律, 一个企业80%的利润往往来自它20%的项目, 这个定律在团购网站的经营中同样适用。为团购网站创造主要收益的消费项目往往集中在餐饮, 住宿, 票务等边际成本较低的行业, 联系到实物产品也是部分边际成本相对较低的食品和日常消费品当中。因此, 团购类网站主要的消费品项目都带有明显的服务特性。对于餐馆, 酒店, 影院来说, 也就在可变成本较低的前提下, 这类消费项目的边际成本是相当低的, 那么为了寻求更大的利润, 商家必定寻找机会寻求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尽量利用手上的资源和剩余劳动力去创造更多价值。而对于团购销售火爆的另一部分产品如保健品和其他边际成本也较高的消费品, 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特点:首先, 根据价格竞争模型, 制造企业的边际成本一般是一条先降低后升高的曲线, 在不断的扩大生产规模达到MR=MC的节点时,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企业若想进一步在此节点后扩大生产规模, 不断上升的边际成本会导致企业的最终利润不断降低。因此, 既要选好销售模式也要选好产品定位。

3.2 提高团购网站产品和服务质量, 培养客户忠诚度

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也适用于团购网站, 质量不错的产品再加上极致的服务体验会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助于促使初次消费者转化为网站的忠实顾客, 与团购网站的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在网络经济学中这种现象可以被理解为路径依赖。所谓路径依赖, 通俗来说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一个次要的或者偶然的事件会对结果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路径依赖可以使得早期的老客户成为新团购网站和模式推广的障碍, 从而被锁定在既有的团购网站, 形成相应的客户忠诚。要使路径依赖对网络团购消费者产生影响, 需要运营商重视团购产品和服务中的一些微小的细节, 比如产品的微包装, 良好的客服印象, 优质的售后服务等, 也就是路径依赖的历史重要性在客户印象中的体现。此外, 要想在诸多重复性建设的团购网站中脱颖而出, 还需要让消费者对团购网站产生不可逆的选择, 这就要求运营商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充分掌握和研究, 使消费者在选购本网站团购服务的事前事后都觉得选择是最优的, 即一级路径依赖。

3.3 建立网购联盟, 发挥本地化优势

在网络时代, 只有那些成功地建立了拥有大量锁定顾客的安装基础的团购网站才能赚大钱。所谓安装基础, 它反映的是某一产品的用户数量或是一个网络的加入者规模。安装基础越大, 说明该团购网站成为其他网站效仿标准的可能性越大, 锁定用户也就顺理成章了。对于构建具有本地化特色的团购网站联盟, 扩大安装基础的规模更具有可行性。一个不成文的例子就是腾讯的拍拍网, 即使有淘宝网这个强势的竞争对手, 其依然能够有立足之地, 原因在于它拥有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最大份额。本地化的网购联盟可以形成本地商户壁垒, 在提供"本地服务"的独特优势上, 增强用户粘度。此外, 由于团购实施本地化商务后将促使与移动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借助手机端的方便与快捷渗透, 可以实现用户需求导向, 强化精准团购, 使得团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更具特色, 更加符合顾客偏好。

3.4 深谋远虑, 谋求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

目前的团购网站正呈现出由膨胀向萎缩转变的态势, 这也说明了团购网站的盛世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竞争的异常激烈迫使企业不得不寻求产品或者服务的差异化, 这将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对网络经济市场来说, 完全竞争的市场是很难出现的, 市场具有垄断竞争的特性。在这种条件下, 企业一旦成功实施了产品的差异化, 便能够拥有对产品具有特殊偏好的客户群, 对这类稳定客户群, 企业可以凭借其差异化优势实施部分市场权利, 比如定价权利和价格歧视政策。所以说, 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的团购企业, 沉醉且依赖于现有优势和网络条件是走不远的, 要努力谋求产品差异化, 给客户独特丰富的体验, 为网络经济中的长尾理论打下扎实基础, 未来才会走得更远。

4 结语

随着市场条件和行业发展环境变化, 团购网站整体走向从激进扩张过渡到保守过冬, 新用户的增加难抵逊老用户的流失, 团购用户从高速增长转向规模回落。单纯研究个案已经不足以帮助诸多身陷囹圄的团购企业走出困境, 只有在把握团购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基础上, 发挥自身和行业的优势, 走个性的差异化路线, 才能助推企业渡过行业寒冬。

参考文献

[1]刘同山.网络团购的经济学分析[J].江苏商论, 2011, (01) .

[2]张铭洪, 杜云.网络经济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3]王乐鹏, 李春丽.新兴团购网站及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0, (32) .

[4]申玲玲.国内团购网站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J].新闻知识, 2011, (03) .

诺贝尔经济学奖分析 篇9

当我们正在热烈地讨论知识经济的时候,西方两位著名学者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Ⅱ)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Gilmore)在《体验经济学》一书中指出体验经济已经来临。一些学者认为,体验已经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愈来愈多的企业精心设计、销售体验。各行各业的顶尖企业都将发现,未来的竞争战略,就在体验。英特尔公司总裁葛洛夫(A n d r e w Grove)在1996年11月一个电脑展的演讲中指出:“我们的产业不仅是制造与销售个人电脑,更重要的是传送信息和形象生动的交互式体验。”

所谓体验,派恩认为是指人们用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可记忆事件。而服务只是指由市场需求决定的一般性大批量生产。正如服务经济的地位高于产品经济一样,体验经济高于服务经济。由于一项服务被赋予个性化之后,变得值得记忆,所以一项服务的顾客定制化,就使它成为一种体验。如果顾客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那么体验本身也就可以看成某种经济上的给予。它创造的价值来自个人内在的反应。

体验经济的理想特征。在体验经济中,消费是一个过程,消费者是这一过程的“产品”,因为当过程结束的时候,记忆将长久保存对过程的“体验”。消费者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转瞬即逝,它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惟一”。

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不同,体验经济所追求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消费者作为价值创造主体,在消费行为中生产出高度个性化的产品(消费者)达到产消合一。人类社会的经济演进过程,就像母亲为小孩过生日、准备生日蛋糕的进化过程。在农业经济时代,母亲是拿自家农场的面粉、鸡蛋等材料,亲手做蛋糕,从头忙到尾,成本不到1美元。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母亲到商店里,花几美元买混合好的盒装粉带回家,自己烘烤。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母亲是向西点店或超市订购做好的蛋糕,花费十几美元。到了今天,母亲不但不烘烤蛋糕,甚至不用费事自己办生日晚会,而是花一百美元,将生日活动外包给一些公司,请他们为小孩筹办一个难忘的生日晚会。这就是体验经济的诞生。

与过去不同的是,在体验经济中,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是外在的,但是体验是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有些经济学家将体验经济视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出现的“第四产业”,体验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提供物提供了开启未来经济增长的钥匙。在知识社会,体验经济也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正如评论家们所公认的,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是人的创造能力,而创造恰是体验升华的产物。由此可见,体验经济将与知识经济时代相得益彰。因此,充分了解体验经济及其理论基础和形成机制,对掌握开启未来经济增长的钥匙有着重要意义。

二、体验经济的重要理论基础——行为经济学

在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中,主流经济学一般将企业视为“黑匣子”,在理性经济人、偏好外生、交易关系为中心等假定以及均衡、静态等分析框架下来分析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活动,主要指供求关系。虽然随着产权理论、代理理论、信息经济学以及制度学派的兴起,黑匣子被打开,但这些理论仍然在保持主流经济理论的硬核下,主要分析经济交易活动。然而,体验经济以服务经济为基础并高于服务经济。具体的说,体验经济以产消合一为特征,产品价值创造主体是消费者而非企业,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生产出消费者自身,而且与商品服务的外在、有形不同,消费者的体验是内在的、无形的,消费者通过体验获得更高层次意义上的需求满足;从企业角度看,企业不是生产商品,而是从分析消费者心理行为出发,为消费者提供舞台,使消费者在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中投入体验,消费者通过生产和消费的合一达到“自我实现”,获得快乐和幸福。也就是说,企业通过提供高度个性化的产品使消费者获得快乐而收取报酬,消费者通过体验过程享受非物质化的快乐,满足马斯洛所说的最高需求层次—“自我实现”阶段而支付费用。因此,主流经济学很难为体验经济提供理论基础,更谈不上实施有力的政策支持。

事实上,体验是一种认知心理,也是一种行为;体验经济,正是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体验的舞台让消费者在主动参与体验行为中通过脉冲式的心理变化而获得快乐,以此为基础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发生交易关系的经济。显然,运用心理学研究成果并在主流经济学中引入行为分析变量的行为经济学更宜作为体验经济的理论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1. 体验经济以自然人非理性而非经济人理性为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硬核之一是理性经济人假定,即认为经济人的一切经济活动属于理性行为,换言之,理性的经济人不会从事无聊、无益等不能有效带来物质财富,满足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活动。像玩游戏、泡网吧、追星以及一些非理性感觉等,都被理性经济人视为无价值的东西。行为经济学则以有限理性的现实当事人为假定,认为人们可能会采取非理性行为。事实上,理性经济人所不屑的无价值行为不仅大行其道且日益发展成为庞大的产业。美国有关统计表明:有1 9%的互联网用户会在网上玩游戏;在中国2250万上网用户中,有19%的用户参与网络游戏,形成很大的消费群。日本手机游戏市场份额在2000年已达到400亿日元,连翻1 0倍。休闲将会成为第一位经济活动(如美国),游戏成为第一大产业(如日本),这其实意味着体验所遵循的是消费者的行为理性,甚至非理性。

2. 偏好内生而非外生。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硬核之一是偏好外生假设。由于偏好外生因而偏好是稳定的,这在分析经济人和“黑匣子”(企业)之间的交易时可行且方便。然而,体验经济中,产品高度个性化以及产消合一是体验经济的显著特征。因此,对体验经济的分析既需分析产品的个性化,又需结合分析消费和生产,而不是单纯分析消费或单独分析生产,于是偏好内生成为分析体验经济的必要前提。在行为经济学中,偏好内生作为其理论硬核的重要特征,偏好的内生和演化带来了异常行为及其相伴随的学习过程,在这些基本假定的指导下,行为经济学从选择及相应的决策行为出发分析问题,这种分析能够单一针对某种具体行动,比如消费,也可同时分析某几个行动,比如消费和生产,而新古典经济学只能从交易出发来分析问题。

3. 产品异质而非同质。

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及服务经济中,其产业的产品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出来的,相应的新古典经济学假定产品是同质的。而体验经济中所追求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消费者作为最终产品,在消费中生产,产品不再同质而是异质。显然,新古典经济学将无法解释体验经济或解释力不足,与此相反,行为经济学假定产品和要素是异质的,更接近体验经济所提供的高度个性化产品这一现实。

4. 体验经济从心理分析出发,以提供快乐最大化而非功利最大化为目标。

行为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都以主观价值论为理论硬核,但对价值(或效用)的判断是不同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以追求最大化的财富为效用最大化目标,但这种效用主义是功利性的。行为经济学的自然人非理性则是以获得最大化的快乐为效用最大化目标,是对边沁利他的快乐主义的回归。也就是说,行为经济学认为快乐是人类行为唯一的终极目标。体验经济正是企业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投入体验的舞台,使消费者在“自我实现”、价值创造主体的重新塑造以及通过记忆效用等心理脉冲式变化而得到快乐。在体验经济中,消费者不是为产品和服务而是为时间付费,当他购买一种体验时,买的是时间和享受,也就是说,体验的内容是自我实现;与服务经济不同,体验成为另一种价值产生方式:体验是以消费者作为价值创造主体,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产消合一,是消费和再创造的结合,价值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生产。心理学研究表明,脉冲式的变化是幸福的来源之一。给体验经济以重要的启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环绕着消费者心理,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体验。

5. 体验经济注重学习过程而非交易关系。

相应的,企业只有为消费者提供最大化的快乐才能得到最大的回报,消费者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才愿意支付费用。由此看,新古典经济学的以交易关系为中心的理论硬核并不适合体验经济,行为经济学的学习过程这样的理论硬核才能较好的解释体验经济。因为体验经济不是单纯的供需双方的以物质、服务产品为媒介的生产交换关系,而是企业提供舞台,消费者投入体验,并在消费(体验)行为中生产消费者自身这种个性化产品,通过学习过程而得到快乐的经济。

三、体验经济形成的动力机制

体验经济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如日本的游戏业成为替代汽车业的第一大产业,这是经济价值自然的递进过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低端的衣食住行需求之后,必然要求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如马斯洛所说的最高需求层次“自我实现”,即人们对自由的追求。

随着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逐步得到了满足,但这些需求的满足多是物质层面的。而且,在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中,产品服务被商品化,同种商品间几乎是没有差异的。因此,消费者们关心的不是这些产品是谁生产的以及它的特性怎样,而是只关心价格因素。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为提高产品竞争力,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提高产品性价比。随着行业内竞争激烈程度的上升,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有别于同行业的竞争者,不得不将服务融入进来,随着服务向商品化方向不断发展,工业经济逐渐步入服务经济。在服务经济中,决定顾客青睐程度的因素仍旧是价格。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间价格竞争更趋激烈。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促进商品化进程的力量。由于互联网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提供了便捷、及时、广大的平台,顾客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比较各个供应商的价格,为顾客寻找最低的价格提供了可能,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价格接近于商品的边际成本。

可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竞争方式也不断升级。从工业经济的产品价格战,到服务融入产品,再到服务经济中服务的商品化,人们的低端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于是,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催生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方式也不得不再次升级--围绕消费者心理出发设计高度个性化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超物质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正如行为经济学认为快乐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所昭示的,如何使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得到快乐、幸福,将是未来企业努力的方向,也必将是企业竞争战略中的重要体现。体验经济为消费者设计的典型方案就是使消费者在交互式体验中得到个性化产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因此,如果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买到最低价格的商品,那么吸引他们到商店购物的唯一原因只能是某种特别的购物过程的体验。同样的,对于供应方而言,为了生存发展,并使自己的商品区别于他人的商品,制造商以及服务部门必须在他们的商品服务中融入体验的部分,并通过这种体验获得收益。

总之,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创造性的作用得到极大的突显,体验经济正是符合知识社会这一重要特征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消费者不仅从参与体验中获得了超物质需求层次的满足,也在学习过程中升华了创造力;企业在设计体验中不仅提高了竞争力,也推动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在知识社会,大力推动体验经济,对未来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要: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推动体验经济,对未来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行为经济学和主流经济学来证明行为经济学为理解体验经济及其理论基础和形成机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理论基础,对掌握开启未来经济增长的钥匙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验经济,行为经济

参考文献

[1]薛求知 黄佩燕:《行为经济学--理论与应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腐败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篇10

关键词:腐败,经济学,分析

什么是腐败?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角度人们对于腐败都给出了定义, 这些结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官员拿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从经济学的角度, 公共权力与个人私利之间是一种交换行为, 腐败可以看做是一种经济活动, 那么腐败的经济学定义是: 腐败就是官员或官僚集团利用公共权力谋求私利的一种经济活动, 在此过程中遵循的基本经济原则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

1 从权力的需求与供给角度分析

腐败是官员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其他的个人和利益集团进行交换, 权力是交换的客体, 权力意味着一种对其他人的一定强制、支配和控制, 也就是说权力意味着特权, 意味着利益。所以权力就成为了稀缺资源, 使得人们向往权力, 追求权力, 对权力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这是对权力的需求。权力作为一种外在型的能力, 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 通过权力主体的更换而发生转换。就是说某位官员所拥有的权力是有时限的。当他拥有权力时, 他就能“一呼百应”;当他离开这一职务时, 则会丧失权力, 就会“风光不在”。 这会让权力主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官员作为“经济人”要力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于是就拿手中的权力去交换, 这就是权力的供给。

2 从腐败的成本角度分析

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腐败, 因为官员在面对个人利益和权力时有不同的选择:一是公共决策与官员自身利益的选择, 二是腐败与廉洁的选择。公共决策与官员的私人利益之间存在着矛盾。一方面, 公共决策越正确、越及时, 组织的利益越大, 组织的掌权人所分享的收益也越大, 不仅如此, 官员还可从中获得比一般成员更大的收益, 如对官员政绩的物质奖励、职位的晋升等。相反, 公共决策的效果越差, 官员的损失也许比组织内的其他成员更大。另一方面, 公共决策与官员的私人利益之间又存在着冲突:并非每一公共决策都能同时实现组织的收益和具体决策人的收益最大化, 因此便存在组织与官员两个不同的目标, 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形下, 官员会利用手中的权力, 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来做公共政策抉择, 表现为决策人利用职权之便直接为自己谋私利, 其方式包括侵吞公共财产以及收受贿赂等, 这便是腐败了。

当公共利益与官员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 官员通常有两种选择:腐败或是廉洁。如果代理人选择廉洁, 他将得到相应的报酬, 包括即期收入和未来的预期收入, 加上作为一个廉洁官员的道德满足感。即期收入包括官员的工资、津贴和奖金等收入, 预期收入包括住房、养老金、医疗保险等。如果官员选择腐败, 他获得直接贿赂收入, 但是他将为此付出各种成本。腐败的成本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 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在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中进行的。官员们选择腐败, 因为腐败的收益大大高于成本。

(1) 显性成本:

腐败的直接成本很小。腐败者在实施腐败活动中, 往往只要付出很少一点精力, 如打个电话、当面交办、批个字条等。

(2) 隐性成本:

包括法律处置成本、经济处罚程度、精神或名誉损失、未来收益损失, 以及贪污受贿所付出的道德代价。目前, 我国腐败的隐性成本是不高的。首先是财产罚很少, 其次是生命刑、自由刑偏轻, 最后是名誉和精神上的处罚过轻。对腐败行为者的揭露和曝光一般都要经过有关部门许可。

所以, 在我国, 虽然对少数腐败者而言, 付出的成本是很高的, 如有的不但被追回了腐败所得, 而且失去了自由, 被判刑, 甚至失去了生命, 被处决。但也有更多的腐败者所付出的成本是非常有限的, 也就是说从事腐败活动的风险是比较小的。

参考文献

[1]林吕建.驾驭权力烈马———公共权力的腐败与监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多导睡眠检测仪下一篇:教学多边形面积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