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成员

2024-07-28

学生社团成员(精选十篇)

学生社团成员 篇1

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目的性分析

每年九月份新学期开学, 大学里的各个社团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纳新工作, 铺天盖地的宣传引起了大批新生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目的各不相同, 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

1. 丰富课余生活, 发展个人兴趣爱好。没有了高中时期巨大的升学压力, 大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对减轻, 课余时间也随之增多, 如何正确合理地支配课余时间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学生社团正是为志趣相投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

2.施展自身才华, 开阔眼界和视野。据调查, 有96%的同学认为社团在开阔大学生视野方面起到一定作用[1]。社团成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 由同学们自发组织而成。在这里, 学生是主体,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 生活阅历、知识层次、思维方式等各不相同, 因为有着同样的兴趣和爱好所以聚集在一起。

3.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实践能力。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广大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学好课本上的专业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 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有效的服务于工作、生活和学习。正因为如此, 大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各方面素质, 让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4.充实就业简历, 助力未来成功。大学时代是学生积累步入社会所需素质的重要阶段。作为大学生就业前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 高校对于学生职前教育和就业准备至关重要。现如今, 很多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 都十分看中应聘者在大学阶段是否参加过大学生社团活动。在招聘单位看来, 参加过社团活动, 意味着应聘的大学生具备基本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人处世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们选择加入社团, 通过参加活动充实自己的简历, 夯实就业基础。

基于上述四点目的分析, 大学生加入社团都或多或少带有些“功利”色彩, 社团成员大都希望在社团中有所收获, 发展自我、实现自身价值并达到预期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社团活动能否满足社团成员的自身需要, 使每位成员都能发挥所长, 参与其中并占有一席之地, 成为制约社团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然而, 很多高校中的社团由于缺乏凝聚力, 组织不利及管理不善, 并未能实现长足发展, 甚至有很多社团, 最初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但随着成员积极性的减弱, 最后慢慢就“销声匿迹”了。

大学社团凝聚力下降的原因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制度不健全。跟据相关资料显示[1], 有79%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社团不够重视, 缺乏能够给社团工作进行指导的专业老师和相关的资金投入, 只是凭借学生的一腔热情来管理, 然而这种热情通常又会因为缺乏持续性而迅速降温。其次社团内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对社团负责人和社团成员的约束力不够, 社团成员的行为过于随意。社团负责人一开始还对社团有热情, 可是持续不了多久, 大多数社团负责人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搞一些形式化的活动, 而忽视社团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 社团活动的规划缺乏系统性和目标性, 组织结构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配套, 分工不明确, 思想不统一, 指导意见不能贯彻落实。

2. 社团负责人领导能力差, 组织能力不强。大学社团一般由学生自己组建而成, 日常组织、管理、运作也由学生自己负责。很多社团负责人组织意识、管理意识匮乏, 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自身能力不强。甚至某些社团“官僚”气息浓厚、社团缺乏民主[2], 社团中只能是具有一定地位, 处于管理层的社团负责人才可以通过社团管理和建设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并能够受到社团上级管理组织的嘉奖。这种低水平的管理, 使普通社团成员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 加上一些社团活动流于形式, 缺乏新意, 影响了社团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难以让社团成员服从组织安排, 为社团发展献计献策。此外, 社团缺少文化积淀和延续性, 出现断层, 常常导致社团负责人一换届, 整个社团建设又要重头再来的窘境。

3. 社团成员缺乏团队精神, 合作意识差。社团活动的组织和不断的发展壮大, 需要社团中每一位成员的参与和合作。然而, 由于社团成员平日联系不够密切, 互相认识和了解不够充分, 加之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个人的自我意识较强, 团队精神缺乏、合作意识差, 导致意见冲突, 不能够协调, 很多好的活动方案最终因为不能够达成一致而不了了之。此外, 由于社团成员来自不同地域、家庭经济状况、个性心理、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越来越突出, 这也成为社团凝聚力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社团作为学生组织, 其凝聚力的下降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学生社团因为不能持续有效组织活动, 组建不久便不得已而解散。因此, 要使学生社团持续生机和活力, 必须要让社团成员“人尽其用”, 增强凝聚力。

学生自我发展与增强社团凝聚力实现“双赢”的对策

1.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大组织投入力度。每所高校的发展都应坚持自己的文化理念, 具备自己的文化特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社团的发展至关重要。此外, 高校要发挥好统筹协调的作用, 加大对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积极引导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同时要注重对社团经费的投入, 加强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给专业性较强的社团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 为社团的专业发展注入活力[1]。

2.加强社团内部交流, 增进互相了解。很多高校社团大都是组织开展活动的时候, 才将成员召集到一起商量活动方案, 社团成员之间十分陌生, 活动方案的策划持续时间长、难度也很大。社团的发展需要全体成员协调一致, 社团凝聚力是社团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社团应定期召开会议, 组织社团成员聚在一起, 就社团现阶段的发展及未来的组织建设进行探讨, 加强交流, 增进彼此的了解, 为社团发展献计献策。

3. 树立服务意识, 发扬团队精神。社团成员最初大多是抱着丰富课余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施展自身才华、开阔眼界、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等诸多想法加入社团的, 出发点都是为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和锻炼提高自身能力, 在这一前提下, 矛盾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每一位社团成员都能以大局为重, 虚心倾听他人意见和想法, 树立服务意识、发扬团队精神, 在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 维护社团成员之间的友情和社团凝聚力。

如今, 大学生社团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成为各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校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同时也已经成为展现高校文化内涵和学生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既要保证社团每个成员都有用武之地, 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 又能保证社团较强的凝聚力, 成为社团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一点上, 高校领导、指导老师、社团负责人, 乃至社团的每一位成员都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肖湘君.大学生社团发挥有效作用的调查研究[J].大众科技, 2008 (4) .

学生社团成员 篇2

关键词:信任动态演进大学生创业团队

1.引言

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就中国而言,从2004年到2013年,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增加,从最初的280万增长到了如今接近700万。虽然,大学生的就业率始终都保持在90%左右,但是由于就业基数变大,未就业的人数也在随之增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广大学生自主创业,从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或者其他资金支持,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作为特殊但又相对正式的组织,大学生创业团队自身的建设问题也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2.模型概述

2.1理论依据

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的学者提出了两个双重过程理论的认知模型,这两个模型互为补充,一种被称为详尽可能性模型(ELM),另一种则是启发性&系统性模型。对于第一种模型,其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动机和目标、理解以及传媒作用;第二种则是通过简单、系统的启发方式来影响成员的认识水平。

在国内,根据张长征和李怀祖(2006)的研究,信任的演进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即预设信任、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这三种信任强调一个人的能力,正直,热心和忠诚等品质(Ferrin,1997)将会决定他人对他的认识,进而帮助他人与其建立信任关系,而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通常要会从最初基于某种框架的启发性信任发展成为习惯性信任,甚至会成为感情上的依赖。最初的信任往往来源于对利益和风险的评估。但基于情感和习惯的信任,包含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反映了团队成员之间真诚的关心彼此的利益。

对于大学生创业团队来说,其信任的演进过程也经历不同的阶段,这与上述所提到的一般团队相似。但是,由于大学生创业团队受到来自包括个人、团体、学校和社会等影响,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已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失败率非常高,其中,多余三分之一的团队解散的原因都是成员之间的信任缺失(sherman,1992)。国内有些学者认为,“要通过完善制度和建立激励机制来增强团队之间的信任”。除此以外,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能使团队成员了解其他成员的工作进度和开展情况,从而巩固信任关系。纵观这些研究,信任的动态演进问题几乎没有被人提及,人们关于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信任研究,依旧停留在一个静态的阶段。对于信任团队的动态研究,可以帮助团队管理人员,依据不同階段的团队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从而帮助提高团队的绩效,促进团队良性发展。

2.2背景概况

理论界为了识别创业过程的内在机理与规律,提出了一些融动态性与复杂性于一体的创业过程理论模型(杨俊、张玉利,2004)。在这些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事Timmom模型。Timmom认为机遇、资源和团队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不同阶段实际上就是这些因素不同的组合方式。而且,当资源和机会发生变化,团队的信任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大学生创业团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创业准备阶段,管理成长阶段和成熟标准化阶段。

针对创业团队发展的三个阶段,我们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主要调查对于不同的三个阶段,以上所提到的机会、资源、团队三个要素对其影响的程度存在何种差异。我们为每一阶段的团队准备了100份问卷,共计300份,收回问卷27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42份。

根据问卷的反映情况,我们总结出来,如图二所示,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团队对于外部的依赖性较强,国家的资金或税收支持政策将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市场提供的商机也将会成为团队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由于成员通常来自于同一学校或者不同学校但具有朋友关系,他们大多彼此直接或间接了解,拥有共同的目标。此外,因为都是在校学生,热情高涨,成员之间合理分工,相互依赖性较强,加之不存在利益争执,形成了感性信任。

在对处于第二阶段的团队调查中,我们明显看到起信任本质发生了改变。在这一阶段,政策的影响相对减弱,但是由于产品或者服务开始向市场投放,市场的竞合环境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资源优势增强,原有的想法开始投入实际运营,人力资源更具多样性。根据调查,影响团队变化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因为公司出现了盈利,所以,老成员之间关于利润分配问题会产生争执,这种争执主要围绕要不要及时分配利润以及如何分配利润。在分配环节的意见分歧会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打击老成员的创业热情;第二,新成员的加入,不可避免地打破了团队原有的感情状态。随着团队所建立的公司实力的不断增大,迫切需求人员扩招,新成员难以快速融入原有的创业文化,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老成员之间的感情平衡状态。这个时候,团队迫切需要制定一定的制度和规定,通过签订合同来规定成员的职责,并且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激发成员的激情。当然,通过文化认同加强团队文化建设也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

在第三阶段,团队走过了激情洋溢的第一阶段,也经历了制度先行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所建公司初具规模,通过自身实力创造的机会更多,公司核心竞争力形成,人力资源培训和奖励体制得到完善。经过了长期的并肩作战,成员对团队文化有了认同,同时,成员之间的感情也会更加紧密,加之制度规范化,团队的发展进入了理性信任时期。

大学生创业团队信任的动态演进过程3.结论和建议

由以上的分析可得,大学生创业团队通常经历感性信任、契约信任以及理智信任三个阶段,信任在每一个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能否正确处理信任关系,规避由信任引起的风险将会决定团队的成败。一方面,团队在成立伊始,应该通过相应的契约为信任的建立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团队管理者应该积极倡导团队文化建设,在成员之间形成认同感,使信任变成一种习惯和责任。

参考文献:

[1]Sherman, S.Are Strategic Alliances Working? [J].Fortune, September, 1992, vol .21, pp.77-78.

[2]Laeequddin, M., Sahay, BS, Sahay, V., Waheed.K.A.Measuring trust in supply chain partners’ relationships [J].Measuring Business Excellence, 2010.14 ( 3 ), pp.53-69.

[4]张长征,李怀祖.团队信任形态的动态演进模型.科学进步与对策,2006.

[5]木志荣.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厦门大学学报,NO.186.

浅析高校学生组织成员培训流程 篇3

高校学生组织成员培训流程应该包括:确定培训目标、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方案、实施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效果等环节, 体现在高校学生组织开展工作的实际效果上。

►►一、确定培训目标

高校学生组织也拥有其自己的组织发展目标, 制定的培训计划和内容也必须和这个目标相统一, 使培训成为促进组织发展的动力, 使组织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成整个组织发展的合力。确定培训目标是一个战略层面的问题, 需要整个组织齐心合力, 而且这个目标不仅要与组织当前的情况相协调, 更要能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相适应, 通过培训来提高成员的素质和水平, 提高他们适应高校学生组织工作的能力。

►►二、分析培训需求

目前, 大部分高校学生组织进行成员培训的时候很少去分析培训的需求, 而是根据老成员或组织领导者的主观判断, 有一小部分组织虽然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 但是做得比较粗糙, 并没有结合高校学生组织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也没有和高校学生组织的工作目标相结合, 有些学生组织根据所谓的培训需求调查, 得到某些错误的判断, 比如:有些学生组织认为, 工作开展不利的原因是成员之间相互不熟悉, 应该加强成员之间“破冰”的培训内容, 于是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进行了很多的团队建设活动, 由于培训和活动非常频繁, 占用了给本就比较紧张的工作时间, 最后成员疲于应付此类培训, 不仅这个培训的项目最后失败, 还影响了组织的正常工作, 这样的培训给组织成员带来的并不是实际的能力提高和组织机能的改善, 反而是一种浪费。出现这样的情况, 也充分说明了目前有些培训需求分析的不科学性。

由于高校学生组织的任期大多为一年, 所以本文提出的培训需求分析也为每年一次, 时间在每年的9月份, 因为这个时候是大多数高校新生入校的时间, 分析的时间不要太长, 由该学生组织中的相关部门负责, 并且有其他部门配合进行。

1.组织分析

这一环节的分析由组织的总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任一起讨论进行, 讨论时要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组织的目标、组织的现有资源和组织目前或将来可能所处的内部或外部的环境, 务必注重要将培训与本组织发展的方向和组织的目标相结合, 将最后分析得到的结果交给负责成员培训的相关部门。

2.工作分析

这个环节需要学生组织中每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来参与, 他们根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工作特点、岗位职责和成员资格等因素综合分析得出。因为他们是学生组织未来工作的基本单元, 某个部门可能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独立承担某一项任务, 确定培训需求分析时如果不了解常规的工作内容和所处的工作环境, 就很难保证培训地方内容是组织未来工作中成员所必须的技能。

3.个人分析

这个环节是由成员本人参与的, 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我认知与评价和在组织中的发展规划, 组织应该制定《高校学生组织成员培训需求调查表》, 成员通过该调查表提出自己的培训需求。此调查表要求由每个成员所在的部门主管阅读, 使部门主管也可以了解到成员的培训需求, 此表格也要作为培训工作的主要材料进行存档保存。

根据上述三个环节, 可以制定培训计划, 并在此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培训项目和内容。

►►三、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主要由学生组织整体培训计划、各部门培训计划和专项培训计划组成。制定学生组织整体培训计划是面向大部分组织成员的, 主要为了解决使学生组织顺利运转的基本能力, 要使成员能够完成组织常规工作;各部门培训计划是使成员明确在整个组织中, 该部门所处在的位置和作用, 以及作为该部门成员应该具备的必要能力和技术, 部门培训在整个培训计划中的最重要的, 也是整个培训计划得以流畅进行的的基础, 因为部门是学生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 保证了这部分的培训质量, 基本上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日常工作。专项培训是为了应对学生组织可能面临的某类特定情况设置的培训内容, 范围不是很大, 只针对部分组织成员进行, 比如学生组织内部的财务管理培训等。

►►四、实施培训计划

在实施培训计划的时候要将上岗前的培训与在岗的培训相结合, 传统的培训观念将新成员岗前培训的作用片面夸大, 认为在只要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 对新成员进行内容丰富的岗前培训就可以满足今后工作的需要,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因为随着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类型的丰富, 对于成员的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 这就要求学生组织必须提供相关的在岗培训, 以满足组织和成员的双重需求。岗前培训可以安排在每年的10月下旬, 新成员刚刚进入组织, 而且高校在这个阶段的课程不是很多, 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工作;在岗培训的工作可以安排在每年的12月份到1月份,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 大部分成员已经比较熟悉, 并且接触过相关的工作, 对所属部门和所在岗位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思考, 组织可以适时的组织在岗培训, 可以加入专项培训和经验交流的形式。

►►五、评估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是一个组织包括这个组织内部接受培训的成员在一次培训或者一个阶段培训的收获, 将全面反映本培训周期的成果。

评估培训效果是按照规定的程序, 运用科学方法, 将从培训中获取的一系列信息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对培训效果与整个组织目标相关性的程度, 给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为以后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六、结束语

高校学生组织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涵盖了高校学生中的大部分人群, 做好这部分群体的培训工作, 对于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目前高校学生组织是“铁打的营盘, 流水的兵”, 在这种情况下, 建立完备的培训计划, 健全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就是重中之重。

摘要:本文提出高校学生组织成员培训流程, 并针对确定培训目标、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计划和评估培训效果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说明。

学生会成员职责 篇4

目的:督促各班同学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方法:以真诚的态度,平和的语气去对待每一位同学,不要盛气凌人、以强欺弱,要尽量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不要激化矛盾。对于屡教不改的班级,由值班教师带领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减分,但减分不是目的,要想办法督促他们尽快合格。

具体职责:

1、主席、副主席要配合各部负责全面工作。

2、纪检部负责楼道及各班级课间秩序,同时负责监督学生进出教工厕所情况,在厕所内吸烟情况。

3、卫生部负责检查各班级教室、担当区、宿舍卫生情况的检查督促。

4、安全部负责本组室外各班级相应区域的物品保管及各班级同学的人身安全,并负责蓄谋打架等不良事件的提前通知。

厨师变成皇室成员 篇5

詹米出生在英国立兹,他的父母经营着一家可爱的酒吧餐厅。所以对刚刚呼吸到人间空气的小詹米,餐厅是他第一个家,也是他今后学习的课堂。他对厨房的一切充满好奇,那里每个人都在愉快的气氛中工作,普通的东西,经过他们的手,就成了艺术品一样。

詹米总想模仿大人的动作,但是因为年龄太小,没有人同意他动厨房的任何东西。在他七八岁时,终于可以打些下手,像削土豆、剥豌豆等。11岁时,他已经可以像大人一样熟练地切菜。

在学校,同学们都认为做饭是女孩子的事,詹米可不在乎他们怎么说,他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了餐馆,还用打工挣的钱买了一双最时尚的跑鞋,引来不少同学羡慕。

詹米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他也不想上牛津或者剑桥之类的一流大学,因为那里并不是培养厨师的天堂,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厨师,于是他选择到威斯敏斯特厨师学院就读。

上大学时,他的聪明与机智受到老师及全校同学的赏识,动手能力更是娴熟得让其他人没法比。

大学毕业后,詹米决定去法国深造,学习其他菜系的做法。学成后,他先以首席面点师的身份出现在伦敦非常知名的Neal Street饭店。

刚刚步入职业生涯,就在这样一个名店工作厂詹米感觉自己非常幸运。他一边工作,一边虚心向其他厨师请教,多看多学,并不因为自己有过海外学习经验而停止对技艺的追求。 一年后,詹米离开了Neal Street,因为这里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他来到另外一家饭店工作,两位女老板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工作的激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詹米。

詹米与老板们一起研究草药,并开发各种可食性原料。在这里,詹米意外地得到一次上电视的机会,这个机会改变了他今后的厨师生涯。

电视台为詹米录制了一期节目,真实记录这位年轻厨师的工作与生活,观众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位“调皮”,而且厨艺超群的小伙子。

此后,无数栏目邀请詹米,最后他同意参力口制作Optomen电台组织的“赤裸厨师揭秘”系列节目。这个节目把詹米的奶奶吓了一跳,老人家后来才知道赤裸之意是号召大家不要破坏菜肴的原味,用身边随手可得的东西轻松做出地道的佳肴。

离开“赤裸厨师揭秘”之后,詹米决定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他曾经有一个梦想,就是把他对饮食的热爱与技艺传给志同道合者,最好还能帮助失业者解决就业问题。

詹米开始行动了,他在社会上筛选出15名失业或是无家可归的人,对他们进行培训。培训课程由詹米和几家大学联办,教给他们高校专业知识,带他们到顶尖级酒店实习,他把经验全无保留的传授给学员,手把手地把这些前途暗淡的人们带入了酒店管理与烹饪美食的殿堂。培训结束后,詹米直接聘请他们在自己即将开张的高档饭店工作。

在培训期间,有的学员思想保守,不想学生鱼片做法。有的学员改不掉懒散倔強的性格,经常惹事。还有一名黑人母亲,生活并不富裕,还孤身带着孩子,自卑感极强。詹米不仅传授厨艺,还从生活上,思想上解决学员的问题,使他(她)们成为德才兼备的厨师。

英国第四电台每日跟踪播放他们这个特殊的学堂,500多万观众守在电视机旁关注詹米和他的学生们,詹米的举措几乎演变成一场社会运动,尤其是学员们的毕业考试。

全体学员的考试就是詹米酒店的第一笔生意,接待上百人的公司晚宴。15名学员各就其位,听从詹米指挥,厨房里比美国纳萨导弹局还要热闹、紧张。场外也一样,几百万观众都在为他们捏把汗。

一位学员因过度紧张,刀切到手,鲜血直流,两名厨师送他去急救中心,15名厨师减少至12名,詹米像使出分身术一样,到处可见他的身影,听到他的指令。虽然人数少了,效率并没有受到影响。

一阵紧锣密鼓后,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送上宴席。宾客饮酒畅谈,场外掌声四起。

詹米酒店的生意一天天红火,而他将失业人员培训成顶级厨师的过人之举,更是受到全国上下的青睐。詹米用同样的模式先后开了3家店,利润全部用来培训更多的失业者。

2003年1月,英国首相布莱尔接见爱尔兰首相,詹米奉命带领他饭店中的10名厨师前往准备午餐。

众筹模式下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选择 篇6

(一)众筹模式的出现。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途径。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迅速兴起,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完善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新的创业模式层出不穷,众筹模式就是互联网环境下众多创业模式中的一种。“比逗BEPOTATO”咖啡馆就是大学生团队利用股权众筹模式进行创业的例子。他们的众筹计划是一股1,000元,每位股东需要拿出至少1,000元的资金,最多5,000元,每位股东享有1~5股的分红权。这个团队的特征有:灵活性、成员所处地域分散、有相同的目标、以发达的信息网络为基础、资源、能力的互补性和信任机制。众筹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下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受到大部分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者的欢迎。

(二)众筹模式出现问题的原因。随着众筹模式的快速发展,众筹网站倒闭问题大量出现,现总结出众筹模式下创业团队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一,目标不一致。当众筹团队目标不一致时,由于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小目标,而这些小目标又无法完全统一于整个团队的大目标,必然会使结果不尽如人意;第二,关系不紧密。不同的创业团队有不同的成员关系,当团队成员之间冲突不断时,这些冲突一方面会消耗团队领导者不必要的精力;另一方面会影响其他成员的积极性;第三,信息不共享。由于众筹模式下的团队成员所处地域分散,如果团队成员不能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交流,就会使不同地域的团队成员在信息掌握程度上具有巨大差异,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二、众筹模式下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的选择

现代社会,团队协作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必不可少的合作方式,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离不开优秀的团队成员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协作。而众筹模式下创业团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启发我们重视团队组建问题,选择出优秀的团队成员,构成优秀团队。那么,如何选择优秀的团队成员呢?本文从多维度多指标期望信息的创新主体排序及选择的角度,给出解决方案。

(一)团队成员选择问题需考虑的因素。在选择团队成员时,除了要了解每个团队成员的个体表现及自身素质外,更要考虑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这两者因素缺一不可,本文侧重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协同行为。

1、个体表现。在选择团队成员时,要考虑团队成员的个体表现,只有每个单独的个体都达到要求,这个团队才有可能实现目标。团队成员的个体表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素质;另一部分是综合素质。

对于专业素质,在众筹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中,需要各个领域的不同人才。不同职位的人员需要不同的专业素质,并且这些人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团队成员除了专业素质外,还需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团队成员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等。

2、协同行为。在选择团队成员时,除了考虑个体表现外,还应该考虑不同个体的协同行为。

根据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互联网环境下众筹模式出现跑路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总结出:衡量团队成员的协同行为可以分为目标是否一致、关系是否和谐、信息是否共享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必须全都具备才能高效实现团队利益。

(1)目标维度下的指标。在考察团队成员目标是否一致时,本文从价值观指标、目标来源指标、制度指标三个方面来说明团队成员目标是否一致。

价值观指标是指考察团队成员是否拥有一致的价值观。如果团队成员价值观相近或者相同,这些成员面对同一问题、同一目标时就会有相同或者相近的认知,这样,这些团队成员就会为了团队目标而不断努力,减少内耗。拥有了一致的团队目标,这个团队的成功几率就提高了。

目标来源是指团队目标是谁制定的,这个指标是考察团队成员是否参与团队目标制定以及参与团队目标制定的程度。如果团队允许团队成员参与团队目标的制定,团队目标得到了团队成员的认可,且符合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团队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团队成员个人目标及个人价值的实现,这样就达到了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有助于团队实现成功。

制度指标是指考察团队是否有公平、公正、清晰的考核及奖惩机制,一个团队的考核及奖惩机制是团队为了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而规定的制度体系,这个体系起到向导的作用,规范团队成员行为,使其朝着相同的目标努力。

(2)关系维度下的指标。如果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足够和谐,和谐的团队关系有助于团队达到成功,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分为血缘、学缘、地缘、业缘四种,所以本文从血缘一致性指标、学缘一致性指标、地缘一致性指标、业缘一致性指标四个方面来说明团队关系是否和谐。

血缘指标是指团队成员之间是否存在血缘关系。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这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使得如果团队中存在血缘关系,这种先天形成的亲缘关系会使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和谐,更容易形成高度凝聚力,形成共同的目标。

学缘指标是指团队成员之间是否存在学缘关系,学缘关系是指因为在同一所学校学习或者接受培训、训练等所结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相对于一般的同事关系来说具有相对的亲近性,成员会因为有相同或相近的教育关系而具有相近的做事方式,共事过程中会少一些矛盾,更容易达成团队目标。

地缘指标是指团队成员之间是否存在地缘关系,地缘关系是指因为在同一个地方居住或出生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具有这种关系的人会因为有地域联系而产生心灵上的归属感与安全感,更容易产生信任感,成员也会具有相似的思维习惯和心理效应,团队才有更大的可能性获得成功。

业缘指标是指团队成员之间是否存在业缘关系,业缘关系是指因为从事行业或职业活动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果团队成员之间曾经从事过同一行业或职业,具有相同的行业经验,团队成员会因此而具有情感上的默契,更容易达成团队目标的高度一致,使团队更容易获得成功。

(3)信息维度下的指标。由于团队由不同的成员组成,这些成员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合作过程中,如果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就能提高团队的效率,使团队更容易获得成功。本文从沟通形式、使用信息技术状况、共享信息状况三个方面来衡量团队信息是否共享。

沟通形式包括沟通频率、沟通手段、沟通方向。沟通频率过高会浪费时间,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沟通频率过低会使团队间信息缺失,出现信息黑洞,都会影响正常的信息共享,只有掌握恰当的频率才会有助于团队信息共享。不同的信息适用于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果沟通方式使用不当也会影响信息的共享。双向的沟通方式与单向相比,具有反馈信息,互动性更强,及时准确的反映实时情况,所以选用恰当的沟通频率、沟通手段、沟通方向,可以增强团队信息的共享性。

使用信息技术状况是指团队中成员使用信息技术的程度,信息技术在团队中的应用包括计算机使用情况、信息系统使用情况、互联网接入情况等,由于团队中有不同的成员,如果团队中信息技术普及,信息可以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统计整理存储,在互联网上及时传递,突破地域时间的限制,使得信息共享状况获得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状况普及度越高,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越高。

共享信息状况是指团队成员之间传递信息的状况,包括信息的有用性与及时性。信息的有用性是指信息的质量与数量是否符合要求,能否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信息的及时性是指信息是否能在恰当的时间起到恰当的作用,如果团队成员之间传递的信息具有有用性与及时性,那么这个团队的信息共享性就好,信息共享效率就高,所以可以通过测评团队信息的有用性与及时性,来衡量团队成员之间信息是否共享。

三、结论及展望

本文首先分析了众筹模式下大学生创业团队出现问题的原因,分别是目标不一致、关系不紧密、信息不共享等。针对问题的分析结果,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选择优秀的团队成员,并阐述了选择团队成员时需要考察的维度与指标,分别是目标维度、关系维度、信息维度,每个维度又有各自的指标,即目标维度包括价值观指标、目标来源指标、制度指标,关系维度包括血缘指标、学缘指标、地缘指标、业缘指标,信息维度包括沟通形式指标、使用信息技术状况指标、共享信息状况指标。

学生社团成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62例,男26例,女36例;年龄18~22岁。均符合CCMD-3抑郁发作及双项障碍中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病程不超过5年,无其他严重的急慢性躯体疾病。均未婚。调查以上患者的家庭成员共90例,年龄年龄40~52岁。其中男性成员:男性30例,女性11例;工作稳定14例,不稳定27例。女性成员:男性26例,女性23例;工作稳定11例,不稳定38例。

1.2 方法

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学历、工作情况、住房情况、医保情况、总病程、住院次数、有无自杀等。评定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H A M 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DSS)[1],疾病严重程度(CGI~SI)[2],健康测量表(SF~36)[3]。由被试者自行填写。

1.3 统计学处理

对资料应用SSP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影响因素(表1)

男女患者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SF~36个维度评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工作情况、总病程、HAMA总分、HAMD总分、SDSS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住房条件好、工作情况稳定的患者,他们的生理机能也越好;HAMD总分越高,他们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功能越差;年龄越小,他们的生理职能也越差;HAMD总分越高,他们的一般健康情况也越差;支持利用度越低、HAMD总分越高的患者,他们的精神健康也越差;HAMD总分越高,他们对健康状况总体变化的主观感受就也差(表2)。

2.2 患者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男性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在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维度上均高于女性成员(P<0.01);而在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等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SF~36个维度评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有无孩子、工作情况、HAMA总分、HAMD总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与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等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AMD总分越高、工作情况越不稳定的生理也越差;HAMD总分越高、工作情况越不稳定的生理职能和躯体疼痛情况也越坏;HAMA总分越高,对自身精力和疲劳程度的主观感受及一般健康状况也越差;HAMD总分越高的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健康变化也越差。

3 讨论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精神疾病,抑郁症患者常常会有严重的自责自罪,并伴有自伤、自杀、自残、自虐行为,这不仅影响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社会对这一疾病不正确地认识(如社会歧视、偏见),也可反过来影响患者及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大学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中抑郁症患者并不少见,这给学校的医疗保健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如何及时发现抑郁症患者并积极采取措施,是防止其发生意外的关键。

*P<0.01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性格特点、医保情况及家族史等对患者及生活质量均无明显影响,而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抑郁症患者起病年龄越小,则疾病的预后越差,由此对生理健康问题所造成的职能限制就越多。另外,HAMD越高,提示患者的病情也越严重,对患者躯体及精神健康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对患者家庭成员生活质量的调查表明,男性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比女性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普遍高,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女性家庭成员较男性家庭成员的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差,如工作效率降低,情绪不稳,对生活兴趣下降等。主要影响因素是自身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家庭中无其他子女。

总之,影响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新生入校时对其家庭进行适当的调查十分必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学习及其他压力过大,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应引起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关注,并积极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教,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42~46.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K].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1~94.

学生社团成员 篇8

自20世纪70年代起, 北美洲、欧洲和亚洲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陆续推行了由政府主导的减盐行动, 通过出台政策、创建支持性环境、大规模公众教育、调整食品配方和实施含盐食品标签法等措施, 逐步减少人群食盐摄入量[5]。2008年, 上海市政府启动“盐勺工程”, 通过市邮政公司和社区向全市600多万家庭免费发放限盐勺, 倡导市民养成“每人每天6 g盐”的习惯[6]。2010年, 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卫生局联合启动“推广使用低钠盐,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行动”, 向餐馆、集体食堂和家庭推广使用低钠盐[7]。

研究表明, 人们对于钠盐摄入的态度、知识和健康信念对于改变钠盐饮食习惯非常重要[8]。国内研究中, 不同性别、地区的居民钠盐摄入量不同, 但对钠盐摄入量其他相关因素 ( 知识、行为) 的报道较少[9]。本研究从学校学生入手, 调查家庭成员的钠盐摄入量, 了解家长钠盐摄入相关知识、行为并分析与家庭钠盐摄入量的关系, 为后续减盐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与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 选取北京市西城区 ( 城区) 和怀柔区 ( 郊区) 普通小学、初中各2所, 整群抽取三 ~ 五年级小学生或七、八年级中学生, 对知情同意的1 034户学生家庭测定钠盐摄入量, 并对家长 ( 常做饭的) 进行钠盐摄入相关知识、行为问卷调查。回收问卷910份 ( 每户1份, 包含所有家庭成员信息) , 回收率为88. 0%, 有效问卷903份, 有效率为99. 2% 。其中城区家庭345户 ( 38. 2% ) , 郊区家庭558户 ( 61. 8% ) ; 小学生家庭562户 ( 62. 2% ) , 初中生家庭341户 ( 37.8%) 。户均人口数 ( 3.4±0.8) 人。家长 ( 常做饭的) 平均年龄为 ( 39. 8±5.6) 岁; 女性居多, 占74.0%;47.4%具有高中以上学历;67.7%的家庭2010年全家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下。

1. 2方法

1. 2. 1钠盐摄入相关知识、行为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按照统一要求, 对相关学校班级的班主任及校医进行培训后, 由班主任及1名课题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织该班学生家长 ( 常做饭的) 采用集体自填问卷方式进行调查, 当场回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被调查对象钠盐摄入相关知识和行为。钠盐摄入相关知识涵盖钠盐用量、低钠盐使用、低盐饮食烹饪技巧3个方面的知识点, 共9题, 均为单选题, 结果按100分制转换表示; 钠盐相关行为包括家庭是否使用低钠盐和菜肴出锅前是否放盐两题, 均为单选题, 每题50分, 答“是”得分, 答否不得分。1. 2. 2钠盐摄入量调查采用家庭1周钠盐摄入估算法[10]。通过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涉及家庭成员性别、体重、劳动强度、盐及含盐调味品使用量、家庭成员就餐记录、客人在家就餐情况和食用外购食物记录等。该方法的一致性远高于24 h饮食回忆法, 后者与24 h尿一致性通常在 -0. 41 ~0. 42之间[11,12]。

课题组组织家长 ( 常做饭的) 来学校体检, 以班级为单位,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班主任组织家长学习如何使用厨房秤。“家庭油盐摄入及就餐情况1周记录表”每天由学生上课前交给班主任检查, 放学后继续带回家记录。课题组成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严格的核查, 记录不完整及存在明显逻辑错误的问卷均剔除。

1. 3有效问卷经整理后, 采用EpiData统计分析3. 1软件录入数据, 用SPSS 18. 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数据。

2 结果

2. 1钠盐摄入量北京市城区和郊区中小学生家庭的钠盐摄入量为 ( 12. 5±7. 8) g/标准人日, 在家就餐和在外就餐的钠盐摄入量分别为 ( 11.7±7.2) 、 ( 16.5±11. 1) g /标准人日。其中怀柔区中小学生家庭在家就餐钠盐摄入量高于西城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家庭收入的家庭成员, 钠盐摄入量、在家就餐钠盐摄入量及在外就餐钠盐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2本次调查的家长钠盐摄入相关知识与行为 ( 常做饭的) 钠盐摄入相关知识行为总得分平均为 ( 30.0±19. 0) 分, 其中城区家长的得分高于郊区家长; 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家长得分低于其余各组;2010年家庭年均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家长得分低于10万元及以上组。见表2。

2. 3钠盐摄入量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实际钠盐摄入量与使用低钠盐得分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回归系数为 -0. 013; 全部在家就餐钠盐摄入量与知识行为总得分、知识得分、行为得分和使用低钠盐得分均呈负相关, 回归系数分别为 -0. 037, - 0. 025, - 0. 018, - 0. 018, 全部在外就餐钠盐摄入量与使用低钠盐得分相关, 回归系数为 -0.018。控制可能有影响的因素 ( 地区、家长文化程度、2010年家庭年均总收入等) 后, 实际钠盐摄入量、全部在外就餐钠盐摄入量仍只与使用低钠盐得分相关, 回归系数分别为- 0. 012, - 0. 017; 全部在家钠盐摄入量与知识行为总得分、行为得分和使用低钠盐得分仍相关, 回归系数分别为 -0.030, -0.017, -0.017。见表3。

注:* P <0.05, **P <0.01; a 控制地区、家长文化程度、2010 年家庭年均总收入因素分析, b 假设全部在家就餐的钠盐摄入量, c 假设全部在外就餐的钠盐摄入量。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 北京市城区和郊区中小学生家庭的钠盐摄入量为 ( 12. 5±7. 8) g/标准人日, 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每人每天盐摄入量低于5 g的推荐量[1], 也高于2009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 ( 10.3 g/标准人日) [3]。可能是后者采用称重法, 并未包括在外就餐造成人群膳食钠盐摄入量的低估。且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为中小学生家庭, 非全人群, 可能存在偏倚。

调查显示, 家长对于钠盐相关知识的了解普遍不足, 平均得分仅为 ( 27.2±21.0) 分, 郊区、低教育水平和低收入水平的家长钠盐摄入相关知识得分更低, 与和文娟等[13]对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族家长的调查结果相近。汝骅[14]对苏州和南通中小学生家长营养知识状况调查显示, 其及格率均低于50%, 农村地区仅为21. 4% 。

钠盐摄入量与钠盐摄入相关知识行为密切相关, 在控制了地区、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后, 家庭钠盐摄入量与钠盐摄入相关行为, 尤其是低钠盐的使用仍密切相关, 使用低钠盐的家庭钠盐摄入量明显较低。提示后续干预活动一方面需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对家长钠盐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提升家长健康饮食的知识水平; 另一方面也需大力倡导知识向行为的转变, 进一步推广低钠盐的生产使用, 帮助居民减少钠盐的摄入。北京大学医学部乔治健康研究所进行的一项低钠盐接受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 食物咸度、味道和接受度与普通食盐组并无明显差别[15], 也为低钠盐的普及提供了可能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 居民在外就餐的钠盐摄入量远高于在家就餐; 钠盐摄入相关知识得分与在家就餐钠盐摄入量有关, 而与在外就餐钠盐摄入量的关系未见统计学意义。可见加强餐饮行业钠盐使用管理, 敦促餐饮行业提供低盐饮食的选择机会对减少居民的钠盐摄入至关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人群减盐的三大主要工作方向是: ( 1) 减少或杜绝加工食品中添加钠盐; ( 2) 改变环境, 确保消费者更便于选择健康食品; ( 3) 全人群广泛而积极的健康促进与消费者教育[16]。芬兰、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减盐的成功经验[17]均证明其有效性, 但中国的饮食习惯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西方国家居民的钠盐摄入主要来自加工食品, 而中国居民主要来自家庭烹饪[18]。因此, 还需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减盐干预策略。综合本研究结果及国内外相关经验提示减盐活动或政策制定可从社会和个人层面双管齐下。

3. 1社会层面大力推广低钠盐的使用。低钠盐的降压作用已很明确[19], 并且食物咸度、味道和接受度与普通食盐并无明显差别。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在低钠盐定价、流通等环节给予鼓励, 以达到人群减盐的目的; 加大餐饮行业和食品工业钠盐使用的管理和宣传力度, 控制餐厅钠盐 ( 包括食盐、味精和酱油等) 的使用, 甚至可通过价格体系引导消费者选择低钠食品; 加大人群减盐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 在居民中普及低盐饮食有益健康的知识教育, 同时传播低盐烹饪技巧, 帮助居民做出可实践的健康选择[20]。

学生社团成员 篇9

一、成员分类分析理论

成员分类分析理论 (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Analysis———简写MCA) 是由哈维萨克斯 (Sacks) 于1972年提出的, 属于民族方法学和对话分析的一个分支。它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解释实际导向、公认意义和文化推理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把焦点集中在个体作为某个种类的人的一种可识别性。更加具体的说就是有关个体作为社会的中某个种类, 根据这些分类来组织活动, 与此同时把自己归为某种社会成员。这种构建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通过个体与他们的语言交流进行的。成员分析理论经常别用来分析人们日常情境对话中人们如何使用语言。MAC不多用作一种来测试实际对话中发生情况的一种预测, 更多的是用来解释人们自己的社会生活的一种资源。

MCA (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Analysis) 旨在研究成员如何通过种类 (categories) 、策略 (devices) 、预测 (predicates) 三个手段展开对话, 进行互动。Sacks以“婴儿哭了, 妈妈过来抱起他”为例指出, 根据这两句话, 读者会很自然地理解为, 婴儿哭了, 他的妈妈把它抱起来。其中, 婴儿和妈妈被称为成员种类 (membership categories) 。人们之所以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两者同时属于更高一层的the family, 也就是成员分类策略 (Membership categorization devices) 。在整个活动当中, 婴儿的哭与妈妈的抱婴儿都属于种类必做活动 (Category-bound activities) , 这些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常识性知识相联系。

在此基础上, Sacks提出了两条规则, 即经济原则 (economy rule) 与一致性原则 (consistency rule) 。经济原则指的是如果一个成员仅用任何策略 (device) 中的一个种类 (category) , 那他就符合了经济原则。一致性原则指的是如果同一个群体的人具有给种类 (category) 的同样特征, 那么其他该群体的成员也应该同属于这个种类 (category) , 这就是所谓的一致性原则。随后, Sacks又提出了一个听话人准则 (hearer’s maxim) , 即听话人听到了两个或者更多的种类 (category) , 而这些种类category又同属于一个策略 (device) , 那么听话人就会把这些种类 (category) 联系起来加以理解。

根据萨克斯所说, 使用社会分类的核心元素是成员分类的策略和一套应用规则, 应用原则可以根据分类策略将各个种类分入某个体或者个体的集合。其中一致性原则和听话人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总是会根据这个分类策略将说话的人和听者进行分类。进而, 这种分类还可以推论某典型的对话活动, 根据种类这种活动被认为是会一定发生的。但对于萨克斯和他的追随者的问题是某人在某种情形下常被认为是“正确的”的, 定义这个正确的原则是什么?根据对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 (CA) 所提供的顺序排序和接收者设计原则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Jayusi (1984&1991) 提出了有关分类的道德和规范的特征。道德性和规范性的标准被引入到了成员分类分析的解释中, 正如萨克斯在文中经常引用的一个经典的案例:一个婴儿在哭, 妈妈过来抱他, 根据道德规范, 孩子在哭, 母亲就会或者应该过来安慰宝宝, 这是符合妈妈的角色的。有了道德规范的意义, 就将MCA固定地拖入了一种社会的情境中, 更加具有应用性。关于成员分类分析国内鲜见此类研究, 只有王颖 (2012) 对萨克斯提出的成员分类建设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并在即时语境和即时交流的框架内, 对教师的成员分类建设进行系统的分析。

二、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法学生和教师的成员分类分析

下面以成员分类分析角度浅议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法学生和教师的分类建设。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 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双边互动观, 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 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 分配学习任务, 控制教学进程, 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简而言之, 即:要求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对体育课堂上的教师成员分类进行分析时, 我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进行了分析, 并试图在所记录的语篇中找到成员分类建设的谈判过程。以下是以应用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方法在太极拳项目教学中即时交流为例, 从成员分类分析角度提出教师角色的成员分类建设。

例1:传统教学。教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学习太极拳的前四个动作———起式、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和搂膝拗步, 现在我们学习第一个动作———起式, 两脚分开平行站立, 距离与肩同宽, 双手慢慢抬起, 抬至……学生:跟着做。教师: (做完起式动作) 回头看学生, 并到学生中纠正错误动作。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体育教学中是以教师教学—学生模仿—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学生改正为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是以较规范的语言, 类似于播音员, 建立权威的形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始终是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信息的提供者, 这符合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教师乃传道、授业、解惑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信息的主要来源, 遵循的仍然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传统教学的最大好处就是学生可以直接接收到教师传递的权威信息, 不需要探索只需要模仿和记忆, 效率较高;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其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并做示范, 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接受知识, 其过多强调了教师的教, 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互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做示范, 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时间相对少, 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减少, 不利于课堂信息量的丰富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2:合作学习。教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学习太极拳的前四个动作———起式、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和搂膝拗步, 大家看看我刚刚发给到你们手中的材料, 上面有四个动作的文字说明和图片讲解, 现在我们根据上次课的分组, 大家一起来学习这四个动作。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求每个小组的四个成员分别担任讲解员、研究员、动作示范者和组长, 所承担角色由小组成员自己协商决定并在下一次课后进行轮换。每个小组成员都掌握学习材料后, 可以向老师举手示意, 教师检查合格为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将根据小组学习速度来决定优胜组, 大家现在开始学习。学生:开始协商分配角色, 并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给予合作技能的指导, 在学生存在问题的时候给予解答。有小组示意完成学习后, 教师给予评估, 检查合格视为完成学习任务, 检查不合格给予再次学习机会。

摘要:本文根据萨克斯提出的成员分类分析理论探讨了体育教学中传统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分类, 并以在即时语境和即时交流的框架内, 对传统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教学法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成员分类分析,教师角色,合作学习,传统教学,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莉.知识传播者还是课程建设者——教师角色的转换能否与教改同行[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08) :31-32.

[2]王德炎.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转型[J].教育评论, 2010, (01) :68-70.

[3]Jayusi, L.Values and Moral Judge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家庭新“成员” 篇10

小仓鼠刚来到我家的时候躲躲闪闪的,也许是陌生的环境让它感到害怕。过了一些时候,见我不去伤害它,它胆子逐渐大了起来。它自己爬到转轮里,乐滋滋地向前跑。转轮随着它球似的身体骨碌骨碌地转动。它不知疲倦地跑着,也许是想减掉自身的肥肉吧!我不由得佩服起它的灵敏与耐力——要是我的话,早就跑得气喘吁吁不由自主地掉下转轮了。

大概是饿了,只见它跑了一会儿,就从转轮上跳下来,鼻子四处嗅着,爪子在地上刨着找东找西。我赶忙打开笼子,把准备好的花生米放到它面前。它先嗅一嗅,然后用粉红的爪子捧住一颗花生米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它的小嘴一张一合,牙齿飞快地咀嚼着,那副馋样逗得我乐不可支。吃了两粒,小仓鼠又跑到奶嘴似的饮水器边,用尖锐的牙齿咬住出水孔,伸出小巧而柔软的舌头舔着,多像小宝宝在喝奶呀!饭饱水足之后,小仓鼠慵懒地钻进妈妈给它准备好的安乐窝——一堆松软的木屑里,做它的美梦去了。

哈哈,多么可爱的小家伙!这就是我家的新“成员”,一只人见人爱的小仓鼠,一个给我家带来无穷乐趣的小精灵!

上一篇:家禽饲养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