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专业建设

2024-07-11

影像专业建设(精选十篇)

影像专业建设 篇1

影像中心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医院诊疗、教学、科研等诸多医学任务, 其建设是现代医院整体规划与设计中的重头戏。

由于历史原因, 部分大中型医院将放射科按检查设备划为多个独立的科室, 如CT科、磁共振科、介入科等, 这种形式显然已不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潮流。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 一些新兴设备正在被广泛应用, 个别医院原有的影像科室面积也已达不到国家标准, 而多个独立科室分散布局, 更不利于影像设备的高效使用与管理。如此种种, 让综合型“影像中心”成为现代医院建设的发展趋势之一。

那么, 从工程角度来说, 影像中心该如何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呢?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业内专家、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各抒己见, 以飨读者。

影像科室专业进修计划 篇2

影像专业进修计划

一、临床放射培训6个月 培训要求:

1.掌握X线成像原理,熟悉常规摄片技术,如头颅、胸、腹、盆、四肢及脊柱等部位的摄片原理和要领,了解CR和DR运行原理; 2.掌握人体正常结构的X线平片表现,熟悉头颅、胸部、腹部、四肢及脊柱的常见病、多发病的X线诊断基础知识;

3.掌握消化道的正常造影表现,熟悉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的原理并掌握检查方法和诊断基础知识,掌握泌尿系统X线正常造影表现与诊断基础知识,熟悉输卵管造影检查的原理、方法和诊断基础知识;

4.能使用规范的X线诊断术语书写诊断报告,能参加放射科门、急诊值班和夜班工作。

二、CT、MRI培训6个月 培训要求:

1.掌握CT及MRI成像的原理、及其构造,理解和掌握各种CT扫查方法及MRI序列的运用条件的选择;

2.掌握CT及MRI各部位正常影像学表现,并掌握如颅脑、颈、胸、腹、脊柱、四肢等各部位常见病、多发病的CT表现及诊断。3.掌握CT增强方法及操作原理,熟悉CT增强造影剂使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掌握造影剂意外的处理原则,熟悉CT及MRI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等各部位常见病、多发在CT增强后的各种表现及诊断;

4.能使用规范的CT及MRI诊断术语书写诊断报告,能参加CT室门、急诊值班和夜班工作。

三、DSA及介入放射学培训6个月 培训要求:

1.掌握DSA及介入放射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掌握DSA造影方法如穿刺和插管等操作,掌握DSA造影剂使用中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与造影意外的处理原则;

2.掌握人体头颅、胸部、腹部及四肢各脏器正常血管DSA造影表现与各部位异常DSA造影表现;

影像专业建设 篇3

[摘要]文章对影像技术专业的影像诊断学相关教材的特点以及“影像诊断学课程”综合化的必要性及其趋势进行了分析论述。试图通过分析课程综合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医学影像特点,来积极探索开展“影像诊断学课程”综合化改革的一些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影像技术 影像诊断学 职业教育 课程综合化 改革

[作者简介]辛春(1962-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影像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江苏盐城224006)程永润(1970- ),男,盐城高等师范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教学。(江苏盐城22400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129-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迎接新时期的挑战,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将开展积极的改革,由于任何教育形式的改革最终都要依托具体的课程形态来保证受教育者达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课程改革成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所面临的主要发展瓶颈为专业体系中有相当部分的课程是直接套用本科院校的内容,故而尽管高职院校的学科门类较为齐全,课程体系也非常严谨,但却没有充分体现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突出的是实用性、多向性的专门行业的动手能力。各分化学科虽然有助于深化人类对自然界领域各方面的认识,但同时又容易造成高等职业技术专业的学生知识学习系统性不强的问题,所以作为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课程综合化改革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一、课程综合化的内涵

“课程综合化”译自“Curriculum Integration”,也有人将其译为“课程一体化”或“课程整合”,翻译方式尚无定论。其中“综合”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以期达到整体和统一的目的;另一方面从逻辑学意义上讲,“综合”与“分析”相对,是把事物的各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考察的方法。区别于统一的思维方法,课程综合化的直接基础是学科的分化,学科的分化造成了分析性知识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综合化”融合了其本身固有的两层含义,准确地表达了“curriculum Integration”的应有之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综合化则是根据培养专业人才的规格、专业要求来分析、沟通和探索学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这种联系不同于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较为侧重于科技成果快速地进行实用性转化,从而更好地解决新兴科学技术、社会需求和职业之间的矛盾。

二、“影像诊断学”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

医学影像学由传统的X线成像,发展到包含CT、DSA、MRI、USG、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等内容,子内容之间都有一定的促进和依赖关系,并且随着“大影像”的概念越来越被认可,很多医院都将相关的影像科室整合成影像中心。临床影像分支科室的综合,能使影像医师更好地熟悉各种影像学的检查特点,对各种影像检查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价,这比较利于提高医师的影像诊断素质。许多卫生职业院校的影像专业也把普通放射诊断学教研室、CT诊断学教研室、MRI诊断学教研室、超声诊断学教研室合并成影像诊断教研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把影像分支科目的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医学影像学科综合化成为必然趋势。

高中后三年制影像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主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影像技术职业技能。因此,其课程体系设置既不能沿用初中后五年制影像诊断专业和影像技术专业的模式,也不能套用影像专业本科的教育模式,而应该根据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建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设置课程的指导原则。

目前,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高中起点三年制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特点主要表现为:(1)学生必须在两年短暂的在校时间内,锻炼出较强的影像技术专业适应能力。因此,专业课教学任务较重,课程容量非常大。(2)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为学生打下宽泛的专业基础,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接受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而不是传统的终结式教育。(3)教学的另一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步入社会时的择业能力,这要求他们必须既要有扎实的职业能力基础,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受到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影像技术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社会形势的需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亟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大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力度,勇于打破现有的课程结构,积极推行通识教育和跨学科教育,促进专业课程结构的合理化调整,使得教学内容间能够相互融合。

三、对“影像诊断学”课程教材的分析

我院从四年制的中等专业教育体制发展到五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再转化为高中后三年制的高等专科教育体制,选用了不同的影像诊断学教材,由原来的“X线诊断学”“放射诊断学”(含CT),发展到最近的“影像诊断学”。

“X线诊断学”这本教材虽然只介绍了X线成像的相关基础知识,但全书系统性较强,内容比较详尽,相应的教学工作量也很大,我院编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与之相匹配的课时有390~430学时。随着CT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放射专业逐渐演变成影像专业,这就要求教学中必须增开“CT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等专业课程。为了节省课时,提高教学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笔者于2001年主编校本教材《X线诊断学(含CT)》,其中把普通放射和CT等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共计370学时,内容简明扼要,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2001年以后医疗机构中MRI迅速普及,医学院校影像专业本科生直接使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其中以2001年由天津医科大学吴恩慧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最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全书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以成像技术为纲,分别介绍各个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各论中又以系统为纲,介绍每一种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内容比较精练,如获得性心脏大血管病变只讲4种疾病,其他骨感染性疾病只介绍了骨梅毒和骨麻风病两种。但其对应的教学过程比较烦琐,如讲“骨骼”时既要涉及总论中的骨骼知识点,又要涉及各论中的骨骼内容,需要前后反复翻查,较为费时。此外,由于本科教材容量较大,不太适合职业技术教育,为了满足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等职业教育,2003年云南省昆明卫校赵汉英等以检查方法为纲主编了《影像诊断学》,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但教材内容重复的现象仍然存在,如支气管扩张症在X线检查、胸部CT、胸部MRI中重复介绍,先天性心脏病在X线检查、循环系统CT和循环系统MRI中也存在重复。

2006年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出版了高职高专系列教材。其中的《影像诊断学》由蒋烈夫主编,作为全国卫生院校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实验教材,供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全书结构严谨,内容精练,将对每种疾病病理的扼要讲解和临床、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等与影像学相关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到一起。该书图文并茂,运用新兴的比较影像学方法编写而成。然而,该教材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使用则内容偏浅;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内容又偏深。如果能根据专业的不同,针对性地丰富和精简内容,出版适合不同专业的《影像诊断学》教材则能更好地支持实践教学。目前,针对我院影像专业具体情况而言,比较适用的是蒋烈夫主编的《影像诊断学》教材。但必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更多相关参考资料,如作者编著了《临床实用影像解剖彩色图谱》,将作为教学辅助材料,用图解的方式帮助学生解读各种影像形成原理,形象生动,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四、“影像诊断学”课程综合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问题。目前相关卫生职业院校没有统一的影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管有统一教材,但很多学校的“影像诊断学”的教学课时安排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容量和深浅度也难以保持一致,如中国医科大学高中后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放射方向)2002年10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只开设了94学时的“X线诊断学”,无“影像解剖学”“超声诊断学”“CT诊断学”课程;浙江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中后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08年2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215学时的“医学影像诊断学”,67学时的“超声诊断学”;我院的高中后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07年10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168学时“影像解剖学”和236学时的“影像诊断学”。

2.师资问题。课程综合化后的“影像诊断学”要求一名教师同时承担过去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超声诊断学内容的讲解,难度较大。此外,尽管临床上很多医院都成立了影像中心,可是在影像中心内仍然分设普放、CT、MRI、DSA、超声、介入各个科室,而医生较少轮转,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因此很难聘请到合适的教师来任教。

3.实训问题。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在我院的教学过程中一个章节通常要涉及几个影像科目的内容,比如“正常消化腺的影像表现”,实训内容包括消化腺CT表现、MRI表现、超声表现、腹腔干动脉造影等。因此,带教人员既要示教、指导腹部CT、MRI、腹腔干动脉DSA内容,又要亲自演示腹部超声查法及正常表现。尽管我院有完善的校企合作建的实训中心,但每年却有4个班(每个班55人左右)的学生,学生总数较大,然而,影像诊断学专职教师仅有4位,聘请医院医生任兼职教师,一个实验至少要请两位兼职教师,还要派专职实验员负责师生之间的组织协调。所以,影像诊断学的课程综合化大大加重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五、“影像诊断学”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1.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院通过总结2005年级、2006年级和2007年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经验,请教务处、基础部、医学技术系和临床医师共同参加修订工作,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过程滚动进行,进而把2007年级人才培养方案发给相关兄弟院校讨论、修改,修订出博采众长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确保此措施的落实效果,笔者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以行政命令手段,委派一家院校牵头,组织相同专业的院校共同参与集体调研,依靠集体智慧来提升办学质量。

2.以市场需求为准绳,编写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影像诊断学》教材。现有的《影像诊断学》教材编写都是以某种检查技术为主线,然后讲解疾病的表现,比如CT检查要讲到肝硬化,而超声检查也要讲到肝硬化,到了MRI检查还要讲到肝硬化。如果分科教学更糟糕,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超声诊断学里讲解这些疾病时都要先讲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内容重复讲解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课程综合化不是随意地将内容拼凑和组合在一起,而是要先结合现状,有目的地确定综合化原则。(1)整体优化。即调整影像诊断学的课程门类及结构,打破传统的课程结构,形成模块式的综合化课程结构。(2)交叉融合。即淡化系统界限,注重课程内容融合和课程结构的综合化。(3)一线到底。以疾病为主线,叙述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表现(X线、CT、超声、MRI、DSA等),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丰富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专业教师培训力度,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像诊断学涉及的内容面广量大,因此,必须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应具有丰富而全面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必须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就是说综合化改革以后的“影像诊断学”的教学质量要由“双师型”教师队伍来保障,其最直接有效的做法是积极创造条件安排青年教师到医院从事与影像诊断学相关的各个科室的实践工作,轮转学习,以此来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

4.搭建数字化网络平台,增强师生动手能力。我院在影像系实训中心筹建了一个数字化读片室,一个模拟CT室,以便充分发挥网络海量信息的作用。一方面,教师首先要能熟练利用网络来查找和下载所需的影像资料,以便“图、文、声”并茂地解决“影像诊断学”中知识难点的讲解;另一方面,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在课外学习时利用网络来拓展“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又要在课外时间加强对网络实验室开放时间的控制及管理,并将青年教师下实验室进行指导的任务纳入年终考核范围。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综合化改革,是当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所需应对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具体开展课程综合化改革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该达成以下共识:第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出发点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技能的提高;第二,课程综合化改革涉及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人才培养目标、就业需求以及学校教学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且不断优化的旋进过程;第三,课程的综合化改革无固定模式可循,每个学校应该根据不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来选择具体的做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王红,刘颖.高等教育课程综合化探析[J].柳州师专学报,2004(2).

[3]唐瑞海.对专门课课程综合化的思考[J].职教通讯,1998(7).

[4]黄亚东.关于高职班专门课课程综合化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0(7).

[5]王溱.X线诊断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6]吴恩慧.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7]赵汉英.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8]蒋烈夫.影像诊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李超任.高职课程改革要做到“五注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10]徐秋儿.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教材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

影像专业建设 篇4

1 考核方案及实施流程

1.1 考核形式

考核内容:常用摄影体位。根据难易程度将其分为两大组, 包括四肢、胸部、脊柱、腹部、骨盆、头颅等部位的常见体位。学生随机抽选一个摄影体位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根据每个体位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具体考核内容见表1。

1.2 成绩计算

每个摄影体位满分为50分, 两个摄影体位满分100分。

1.3 考核时间及地点

时间:第十九周, 每学时考核10人次, 共6学时。两人一组, 互为被检者。

地点:X线摄影实验一、二室。实验一室作为考核主场, 二室作为侯考生练习区域。

1.4 评分标准 (见表2)

2 考核结果及分析

2.1 成绩分布情况

2.1.1 成绩分布 (见表3) 学生成绩总体较为理想, 74.

8%的学生成绩达到合格水平。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练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实践任务。但还有10.2%的学生成绩在39分以下, 说明其对设备的使用和操作不熟练。同时反映出实践课上, 个别学生没有投入到操作训练中去, 教师也没有及时发现并督导。

2.1.2 结果分析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 学生对动手操作不够重视, 疏于练习, 对于操作中的细节没能熟练掌握。比如, 设备操控按钮的配合使用, 体位摆放过程中的先后顺序等。另一方面, 影像设备等大型仪器数量有限, 分组练习时, 学生只能十几个人使用一台设备, 难免造成教师示教过程中出现观察死角。另外, 在学生模拟操作过程中, 两台设备同时使用, 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名学生的操作过程。

为避免此类现象出现, 笔者认为, 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1) 示教时, 避免学生在摄影床一侧围成弧状观察, 可将其分为两小组, 分别安排于摄影床两侧。 (2) 强调动手操作对知识掌握的决定性作用, 并在学生操作时加强管理, 合理安排时间, 督促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训练, 确保每名学生都有所收获。

2.2 失分情况

根据影像技术学体位摆放特点, 结合教学大纲要求, 设置24个常用体位考核标准。对具体失分项目进行统计, 结果见表4。操作失误主要集中在体位设计、中心线、照射野、防护及铅字标记等方面。

2.2.1 体位设计失分分析

体位设计是体位摆放的核心内容, 在理论学习中占比例最大, 实践考核中占40%。58.7%的学生在这一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分。说明要想全面掌握每一个体位的设计要点, 学生还需加强练习。由于学生在理论学习时, 将精力主要放在内容识记上, 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及时, 导致操作中出现细节上的失误。比如, 对于胸部后前位摄影, 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被检者的体位动作上, 忽略了暗盒上下缘包括的范围。也有的学生, 注意了上下缘的调节, 却忽略了左右缘, 导致失分。为加强学生对体位设计要点的掌握,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理论讲授时, 加强多媒体的利用, 结合动态的体位摆放视频, 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 看到实际操作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效果。 (2) 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 让学生有更多接触设备的机会, 在操作中找问题, 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3) 分两步进行示教。一是分解操作过程, 强调各步骤要点;二是完整流畅地展示整个操作过程。这样, 在强调细节的同时又兼顾了整体操作的连贯性, 有利于学生模仿学习。

2.2.2 中心线失分分析

中心线的调整是X线成像操作的关键。中心线代表射线的投射方向[1]。常见的方向有水平投射、垂直投射、倾斜投射。任何一个角度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成像结果。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记清中心线的相关内容或是虽然掌握了理论, 但是没有充分理解体表定位标志, 以至出现定位错误。操作时, 训练学生将常见体表标志逐一在被检者体表指认后再调整中心线, 会收到较好效果。

2.2.3 照射野失分分析

照射野是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肢体曝光面的大小[2]。摄影时, 应将X线照射野缩小到能容下肢体被检部位的最大范围。照射野过小, 照片无法显示被检部位整体结构。照射野过大, 会增加散射线, 影响照片对比度, 也不利于对被检者的防护。所以, 要加强照射野调节训练。每一次照射野操作完毕, 教师均要进行评价。目前, 在临床实际操作中, 为了节约时间, 经常会出现照射野一律开到最大进行各部位投照的不规范现象。应该从学校学习时就让学生养成随时调节照射野的习惯, 使操作更加规范、科学。

2.2.4 防护和铅字标记失分分析

随着X线检查相关知识的普及, 患者对于防护日渐重视。所以, 训练中, 要培养学生防护意识。为避免不必要的辐射, 非被照部位要尽量远离照射区或使用相应防护设备, 如铅衣、铅手套、铅皮、铅眼镜等。随着数字化设备键盘的使用, 铅字标记使用频率大大下降。但左右方向的铅字标记在临床上依然频繁使用。在临床工作繁重的今天, 仅通过后期图像处理标记左右等信息, 难免会出纰漏, 而拍片的同时使用传统铅字标记则可避免此类失误, 对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所以, 在平时训练中, 要做到每一次体位摆放都进行铅字标记, 养成良好拍片习惯。

2.2.5 其他失分分析

其他失分项主要有:摄影目的、曝光参数、摄影距离、暗盒尺寸、滤线器、照片显示、语言及服务态度等。其中, 摄影目的、曝光参数、照片显示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整体失分较少。摄影距离、暗盒尺寸、滤线器除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外, 还从实际应用角度考查了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存在的问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主动调节摄影距离的习惯, 出现在前组摄影状态下直接操作的失误;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立式胸像架的使用, 摄影距离用地砖边长辅助判断的方法。暗盒尺寸选择的失误主要是由于过度紧张, 使用了明显不符合摄影部位大小的暗盒。滤线器的选择失误主要是由于在平常训练中, 使用固定式滤线器的机会较少, 学生对其应用不熟练。所以,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应加强学生应变能力培养, 示教前, 由学生自主选择适宜尺寸的暗盒, 思考是否使用滤线器以及选择适宜的摄影距离曝光, 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结语

我校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技能考核改革,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掌握程度, 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考查了学生应变能力, 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同时, 也为今后教学改革提供了反馈信息。应认真对待实践技能考核反映出的问题, 反思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方法, 使学生具备到岗即能上岗, 上岗即能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 成为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摘要:对206名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考核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总结实践技能考核反映出的问题以及对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的启发。

关键词:中职,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技能考核

参考文献

[1]胡春玲, 朱爱军.“人卫社杯”护士职业技能竞赛的体会与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6) :34-35.

影像专业职业规划 篇5

第一章前言.不知不觉,五分之一的大学时光过去了两年。为了提升自我,不让大学五年美好的时光虚度,我根据自身情况和现在我所了解的就业形势,对自己剩余的大学生活做一个简要的规划和对毕业后做一个乐观展望。

第二章 自我认知

一、个人资料 二.个人规划概要

姓名:xxx 1.职业方向:医生

性别:男 2.总体目标:完成本科学习后考研,硕士出生年月:xxxx年x月 毕业之后进入三级或市级医院工作.学历:大学本科二年级 3.愿景:取得医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专业:医学影像专业 能够在理想的医院找到工作,座右铭:思想有多远,我就能走出多远。4.规划年限:2011年~2019年.二.

优势:具有友善、负责、认真、忠于职守的特点,只要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务实、实事求是,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依据实际情况来考虑问题。善于单独思考、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不喜欢逻辑的思考和理论的应用。对细节有很强的记忆力,如声音的音色或面部表情。与人交往时较为敏感,谦逊而少言、善良、有同情心,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你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但通常不愿意将个人情感表现出来。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尊重约定,维护传统。工作时严谨而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依据明晰的评估和收集的信息来做决定,充分展现出自己客观的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喜欢一对一地和别人打交道,运用知识、技术来帮助他们。特别青睐自主的教育类和研究类工作,能看到实际的成果,为社会做出贡献。劣势:个性不够积极,冲劲不足,所以常常是扮演跟随者的角色。时而感情用事,时而十分克制。自主性不强,依赖、随群、附和。通常愿意与别人共同工作,而不愿独自做事。常常放弃个人主见,附和众议,以取得别人的好感。因为需要团体的支持以维持自信心,不是真正的乐群者。感情敏感脆弱,有时做事不免有些拖泥带水,犹豫摇摆不定,有望变得更加成熟。此外,个人面对挫折承受能力略偏低,遇到挫折时感到沮丧。新事物或新环境出现时,总会会有点害怕。在人际交往方面,不太愿意在人际交往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不怎么关注别人的事。挑选朋友要求较高,只喜欢兴趣相投的人。这使自己的人脉限制在一个小的范围之中。

根据以上的分析,面对优势与劣势并存的自身及外部社会条件,必须在学习与锻炼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走上社会以后顺利的走上自己所一直向往着的工作岗位。但是自身整体能力和所掌握的系统知识并不能满足内在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制约。重点考虑自己的劣势,是我的弱点最小化。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角色建议

爷爷奶奶:有能力就继续读下去,做一个有文化,有贡献的人。

父亲:努力读书,尽量能考研,要多锻炼自己,要争取在大医院工作

母亲:要认真学习,好好照顾身体.。

哥哥:好好享受大学生活,但不要荒废学业。

姑姑:努力,认真,不要后悔.老师:是踏实的学生,不过社会经验还不足……

同学:乐于助人……

第三章环 境 认 知

不同的环境陶冶不同的性情,造句不同的人生。我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我要工作的地方又是什么环境,让我来深入探索一下吧。

一、家庭环境分析

1家庭情况:我家住在泉州永春,普通农村家庭经济水平。父母平时省吃俭用,没有患病及意外,基本可以供我读完大学。家人希望我能够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充实地过完大学生活,然后考上研究生,毕业后有一份较好的工作。这些都是促进我安心学习、无忧无虑的因素,感谢这一切.2家庭文化:父亲高中文化,母亲小学文化

3家人期望:父母亲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做人诚恳,做事踏实。他们经常教育我知识改变命运,人生要勇于拼搏。对我的要求很高,希望我过好的生活。

二、学校环境分析

我就读的大学是xx医科大学,所在专业是医学影像专业。学校医学类专业的学风不错,毕竟不努力的话,成绩还是会乌龙摆尾。所以只要你好好学习,一切都有可能,付出与收获在理论上是对称的。

三社会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我国政局稳定,市场广阔,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特别是各种公共卫生法律的制定与完善。

2.社会文化环境

目前人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健康意识等相对提高。

四.职业环境分析

1就业分析

从全国来说,医学专业是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临床专业的就业岗位近乎饱和,而且医学的学业相对较为繁重,投入大产出低。但影像专业相对于临床则较 好,由于大量医院引进影像设备,急需相关技术人才,所以影像专业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据2010年我校影像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发展前景良好,几年后又是怎样一番情况、则敬请期待!

职业分析

2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从事医院的影像医师的工作,包括X光放射,B超彩超、核磁共振操作和分析,随着中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等机构大量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急需相关的应用人才,所以,这就是我们相对于其它专业的优势!

影像医师的工作相对于临床还是比较轻松的,主要从事设备的操作和病因诊断,作为临床的辅助科室、只要有能力、就一定有好的发展。

3企业分析

将来就业,尽量在三甲医院找到工作,因为三甲医院的各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由于只有较好的三甲医院的影像科有较好的影像仪器设备,所以,那里更适合我们,在那里工作,所学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发挥。

4地域分析

就业地点我选在xx,毕竟已经是xx人了,家就在这边。而具体的县市则不定,有想法的地方有1,和2。一个是我的生源地,家就在 那边,如果在那边工作,以后一切都较为方便,能和家人互相照顾。至于2这地方,如果有好的机会,能留下来何尝不可?毕竟是大学在这都了五年,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四章、未来人生 职业规划

影像医师是我喜欢的职业,我的选择.我的KSA水平与我的选择想匹配.1.职业目标——将来从事医疗行业的影像医师的职业。

2.职业发展策略——进入三甲医院或市级医院,在本省地区发展。

3.职业发展路径——走技术路线

六、具体执行计划

现在地级市医院的招聘大多数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所以现在早做准备,以免到时不知何去何从。所以学历是差距!唯一的措施在现在是学好理论知识,因此,对剩余四年的大学我有一个初步的简要规划。在学习方面,我计划在大二下学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和省计算机二级考试。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校外购书城及网络信息,开拓视野,扩展知识范围,以此,激发、开拓思路,尝试设计开展学术创新、将所学知识得以应用。在大三时,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要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时间能力。在大四大五做好临床实习工作,并尽最大可能的获取读研信息,准备考研复习等。在生活交际方面,多参加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然后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不断的弥补和完善。同时,扩大自己的人脉,广交益友。因为很多大学的朋友,在毕业以后,会成为一辈子的怀念和财富。

本科毕业后的前两年半,我用来读研。读研结束后会在像同济,协和等大医学院找到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工作,从事医学工作。

职业规划解决中的差距和解决方案:

(一):差距:

1:就专业知识而言,还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和理论,还没有形成专业知识体系。2:作为一个医学生,人文素养还不够,缺乏一些基本的人文关怀意识。

3:一些相关的要求还没有达到,比如英语知识。

4: 综合实践能力还不够,(二):解决实施方案:

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2:在以后的学习中,提高自身医学人文修养。

3:学习外语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充分利用临床实习阶段的时间多做,多看,多问,多听,多学。

评估与反馈

对目标和战略做出修改,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要求收集新数据,必要时修改以前的决策。不要太在意向别人证明自己最初的决策是正确的,如果职业生涯进行的不顺利,就要认真思考是最初的决策除了问题,还是环境发生了变化;

结束语

打造专业影像手机第一品牌 篇6

通常,当一家厂商要介入一个自己从未涉足过的产品领域时,更乐于从市场热点切八,以便于快速获取消费者的注意力。要说目前手机市场中的热点,莫过于互联网手机,诺基亚(NOKI鼬N97、多普达(aopod]Hero以及苹果(Apple)iPhone等都是这其中的大牌,市场中不乏大批跟风之作,似乎不这样做就无法在这个市场上生存。然而,市场上许多未被挖掘的处女地总是会在有缘的时间被有实力人所发现。华晶(a№旧科技,这个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ODM厂商,发现了专业影像手机这个市场盲点。虽然追求更高画质的影像效果,一直是各手机厂商致力研究的目标。今年7月23日,华晶科技结合自身强大的影像优势,带着首款“专业影像手机”T8680进军中国内地手机市场。这款从相机到手机的跨界之作被华晶公司寄予了厚望,华晶表示T8680超越了全球各大手机厂商的产品,是目前市场中最高端的专业影像手机。“我们把altek想像成iPhone这样的产品,苹果公司在推出iPhone时,将其定义为多媒体手机,而我们将altek定义为专业影像手机,二者虽然定义不同,但是这种差异化定位的理念是相通的。”华晶科技总经理夏汝文如此解释从影像手机切入市场的原因。

服装品牌出手机,钟表品牌出手机,笔记本品牌出手机……各类跨界合作在手机领域得以充分的展现,因此一个相机制造商出手机也不足为奇。但是在中国手机市场如此“鱼龙混杂”的当下,华晶进来的时机似乎更具考验。但问及这个想法经过多长时间的酝酿时,华晶的回答让我们充分理解到其用心良苦。“大概5年前,索尼爱立信拍照手机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在想,相机不一定非要独立存在,如果把它做到手机里,人们使用起来会方便很多。两年前,公司将手机和相机研发团队进行整合,经过一年时间,研发人员成功地将相机功能完整地整合到了手机当中。作为相机ODM厂商,最担心的事恐怕就是相机被手机取代,虽然至今都没有发生,但数码相机市场终究会饱和,正是这种危机意识促成华晶进入手机市场。”由此可见,经过多年的经验沉淀,厚积薄发,这款专业影像手机aKek T8680是华晶隐忍5年的结果,那么这款产品能带给我们哪些关于华晶更多背后的故事?为此M睬访了华晶科技总经理——夏汝文。

移动信息:在手机研发过程中,有哪些是必须攻克的难关,在这些方面华晶又做得如何?

夏汝文:难处是肯定有的,一是镜头很大,占了手机1/3的体积;二、影像手机的整合性要求非常高,因为要将手机和相机两套系统做到最好的搭配,又不能互相干扰;三、电池寿命很重要,如果要获得良好的手机拍照体验,就必须有足够长的待机时间。这三点是在研发时碰到的比较大的困难,好在很多人试用过我们的手机之后都还觉得不错,手机尺寸和待机时间都可以接受。

移动信息:altek手机品牌对消费者来说还很陌生,华晶如何增强在消费者中的品牌认知度?

夏汝文:我们认为品牌的成功需要产品的支持,我敢说altek手机比任何一台其它品牌手机的拍照效果都好,因此我们在进行品牌宣传时,强调产品的专业影像功能。altek手机针对的是随时随地都喜欢拍照的用户人群,只要是有这种需求的用户,就会关注altek品牌和产品。

移动信息:华晶将altekT8680定义为一款具有专业影像功能的手机,既然它兼具手机和相机的全部功能,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之,将它定义为一款具有手机功能的相机?

夏汝文:有人问过我相同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想法。但我们是一家ODM厂商,为了客户的利益,不能跟客户抢夺资源。当这个问题得到很好解决的时候,可能我们就会推出一款你说的那种产品。

移动信息:当altek手机品牌被大家所熟知后,随之而来的恐怕就是被山寨模仿的问题,在这方面华晶有什么应对之策吗?

夏汝文:山寨的模仿能力很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山寨要想复制aLtek手机,我认为是不可能成功的。之前叫嚣声很大的山寨相机已经倒下,山寨手机虽然仍有泛滥的态势,但要想模仿一个相机和手机整合性如此高的产品,仅是技术这一关就很难通过。相反,国际大品牌更值得我们关注,它们的专业拍照手机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但我们在价格上更具有优势。作为华晶第一款打入内地市场的专业影像手机,T8680定价在3000元左右,作为旗舰机型,这一价格应在消费者的接受范围之类。

移动信息:这是否意味着,华晶今后的手机产品都会定位在这一级别?

夏汝文:为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第一款手机T8680就定位在中高端级别,但是以后我们还将扩充产品线,推出更多较低端的手机,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享受altek手机带来的新体验。

移动信息:能否透露一下华晶手机产品的未来规划及市场目标,特别是在中国炙热的3G市场,华晶将有什么样的规划?

夏汝文:不论以后如何,我们首先必须保持在专业影像领域的领先地位。下一步就是将拍照手机做得更小,更精巧,3G手机也是我们接下来要开发的产品,我们希望至少能囊括两种3G制式。

移动信息:那你认为未来的专业影像手机会取代数码相机吗?

影像专业建设 篇7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诊断思维

影像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但又常被忽视。许多影像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了大量基础医学知识和影像专业知识,但在临床上遇到具体临床问题时仍然不知所措。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是医学生影像诊断思维能力的欠缺,而影像诊断思维能力是影像科医师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的必备素质。因此,在影像专业的实习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影像诊断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

1影像诊断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运用高科技手段最多、在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作用重大的学科之一,其检查技术不断提高及不断完善,应用范畴不断扩大,已经从单纯反映形态结构向着功能和分子成像等多种成像领域扩展,对于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疾病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也已成为日常医疗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密切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提高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不仅是影像医生,也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对于影像科医生而言,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就是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正确的影像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影像医生成长和成功的关键,也是医疗质量的保障。因此,对于即将要进入临床工作的影像专业学生来说,专业实习过程中影像诊断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影像学是以征象为基础,结合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性分析、思考及判断,最后得出影像诊断的学科[1];因此,在整个诊断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医生具备综合分析的能力。如果缺乏思维训练,不做仔细分析而只是硬搬书本知识,只看图像相似就凭直觉判断,常常容易误诊。同时也将书本理论脱离了实际工作,使得学生们茫然无措。谢志光教授生前常说:“学认图像进行诊断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观察和思考。教学生主要是传授分析和思维的方法,遵循正确的路线得到正确诊断的基础。”思维是将观察和分析得来的材料进行综合、整理,然后作出判断使其达到理性认识;也就是把感性认识深化到理性认识的大脑活动。因此,医学生需要理性而完整的影像诊断思维以及正确的影像知识武装自己,做到准确的诊断。

2影像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

影像思维能力欠缺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传统的影像诊断教学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考分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尺度,教师只注重在课堂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仅仅是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影像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比如对于某个疾病可能知道了一种主要征象,考试就能过关,可是实际的临床工作往往是和教科书上的典型征象有差异的,很多实习学生不了解患者临床病史,只看到图像就开始书写报告,久而久之就只会看图说话,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诊断思维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其次,学生影像操作实践的机会少,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因此,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不到方法,仅仅只能对着书本来套病例,而不会自己分析。

3培养科学的影像诊断思维的方法

事物的认知是从感性到理性不断重复来完成的。经验也是建立在理性认知基础上的。有了前提不等于有了结论,只是具有可能推导出结论的要素。完成这个飞跃,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对纷乱无序的影像,通过分析组装成整体,找出内在规律,抽象成概念,运用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类比筛选进行逻辑推导。归根结底,培养科学的影像思维方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3.1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学科知识

医学学科都是相辅相成的,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及生化学到临床内科学、外科学等,他们与医学影像学都存在密切联系。一切病情的发展都是科学且有规律可循的,了解病情的临床起因及发展特点、分子学表现及病理相关知识,对影像诊断是有益的。具有扎实的解剖学及病理学基础,是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因此,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学科知识可为将来培养系统的影像思维打下坚实基础。也正如此,国内的大部分医科院校在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都要求学生学习病理学、解剖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基础及临床学科,并且要求该学科的知识必须熟练掌握。

3.2牢固掌握影像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

医学影像学 涉及的领 域相对较 广,横向的有X线、CT、MRI诊断及技术等,纵向的有各个器官及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 关节及肌 肉系统等,且病种繁多[2]。在实际带教工作中,教师可以明确规定实习学生必须坚持每天参加科室的早读片及疑难病例讨论,在读片中对典型病例进行系统的临床影像思维讨论分析,从病例的临床起因及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及其他特点,再到具体影像学表现,最后到鉴别诊断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及教学。因此,学生进入科室实习都要制定实习计划,而教研室实行的“一对一”本科导师带教制度,促使每个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每周进行不同检查方法,不同系统影像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这样使得学生在实习的学习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除此之外,带教教师定期对影像实习学生进行考核,主要包括普放、CT及MRI等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阅片能力及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观察学生的思考及表述的逻辑性。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学生的影像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巩固,为下一步阅片诊断能力地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3规范影像报告书写原则

规范的报告书写原则是分析疾病最基本的方法,不管诊断结论是否准确,首先要确保报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无论采用何种描述方法,均应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影像片中的影像特点为基本要求;而不是先拟诊某一种疾病,然后按照课本所学的征象来套用影像描述。因此,规范的报告书写原则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影像诊断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进入教研室实习的学生在第一周进行的专题讲座就是《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书写报告要注重全面性。影像学诊断的原则:全面观察,重点分析,结合临床,做出诊断。要求观察成像区域内的所有结构、器官。如实质性病变,描述要体现出病变的部位、大小、密度(信号)特点,是否有空洞,边缘是否光滑锐利,是否侵犯周围组织等,以及病变的发展变化、增强扫描时的密度(信号)的变化等。这些病变的特点均有利于病变的定性及鉴别诊断。

书写报告要注意有序性。影像学是利用平面的图像反映出众多器官组成的复杂的立体的人体结构,因此描述其空间结构时,空间的顺序性非常重要[1]。而实习学生往往是缺乏这种有序性,因此,在实习教学中,这方面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一张胸片,学生观察的顺序可能是杂乱的,这样势必会造成漏诊,其次,只观察双肺,可能就遗漏了循环系统的情况。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要以不遗漏结构和病变为准则,比如观察胸片,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左右对此,这样容易发现病灶,也不容易漏诊。影像学诊断报告描述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他人仅通过阅读报告的描述就如同亲眼阅片所见一般,专家通过描述就能推测出恰当的结论,就能判断出报告中结构的可靠性[3]。例如:以病灶为中心描述是在全面观察图像的基础上,经过观察者的综合归纳和逻辑思维,以病灶为主线进行描述,首先对病灶的部位、大小、边缘、密度、分布、形状、数目进行描述,然后描述病灶周围的改变(间接征象)。存在多个病灶时,应依次对主次要病灶进行描述。这种描述方法的优点是:描述简单明了,对各个病变均有集中、全面的描述,容易理解。能体现出影像学的专业性;描述精练,既能突出重点,又适合应对大量的临床工作。

3.4学会从纵向和横向不同的角度分析实际的病例

对影像本科实习生而言,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未来的临床工作至关重要。带教教师对于熟练掌握了相关医学知识的学生应该在实习中引导学生们学会思考问题,例如在影像上观察到的征象,结合临床病史(包括好发年龄、诱因及临床表现等)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为某种疾病,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影像学。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树立影像与临床相结合的观念。只有将观察到的影像信息与临床资料相结合,才能做出有把握的影像诊断[4]。例如:胸部X线上看到肋骨密度及连续性异常,而申请单上未提供相关信息,必须进一步补充病史。若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即可做出符合肋骨陈旧性骨折的诊断。又如:CT图像上观察到肾上腺结节,增强后呈明显强化,初步可疑为肾上腺肿瘤,必须结合临床生化检查结果,比如血压情况,实验室检查VMA是否升高,就能对病变做出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术前影像诊断有疑问的,应进行随访观察。除此之外,通过加强诊断报告的病理追踪,有利于提高影像诊断的符合率;如果诊断错误,可警惕下次不犯同样错误,还可找寻误诊原因。

树立疾病动态观察的观念。疾病的发展往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时间所获取的影像资料也是有差别的。例如:CT平扫发现右肺下叶磨玻璃样结节,不能对其作定性诊断,可嘱咐病人动态观察,建议半年后复查,结节大小无明显变化,让患者再半年复查,如果结节大小虽然无明显变化,但变为了混合型的磨玻璃结节,那么支气管肺泡癌要纳入考虑范围;若经过抗炎治疗后病灶缩小的,炎症的可能性大。肝内病灶首次CT增强扫描,发现各期 均呈相对 低密度,而第二次CT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特征却发生变化,出现延迟强化,则提示病灶由坏死转为肉芽组织增生,可考虑做出肝脓肿诊断,这些病例都表明了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有些疾病在早期影像很难做到准确诊断,就需要我们动态观察。

树立不断影像手段互补的观念。现今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技术多样且各有所长,对于复杂疾病我们可以将X线、CT及MRI资料互补。这种思维方式也是在实习教学中培养的重点。比如在CT上看到右侧桥小脑角区囊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囊变的听神经瘤,建议患者行MR检查,这样就能对囊性占位进行准确的诊断,如果在DWI上呈高信号,诊断结论就是表皮样囊肿。例如四肢软组织肿瘤在X线、CT及MRI上表现优势不一,X线对于骨质显示好,CT能观察到早期骨质破坏及与周围结构关系,MRI对于软组织、滑膜等结构显示好,这样相互结合,融合所有影像信息,可以明确地判断疾病的来源及性质,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树立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观念。集中注意观察主要病变的影像表现,而忽视了其他的影像征象,这也是缺乏诊断思维的体现。例如:某女性患者以盆腔触及肿块就诊,进行了CT全腹扫描,实习学生的报告就只看到了双侧附件区占位;不应将目光仅停留在盆腔,因为卵巢也常常会发生转移瘤,故应除外胃肠道原发肿瘤的卵巢转移。

税务影像流系统建设方案 篇8

目前, 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正在使用CTAIS系统 (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 进行税收征收管理等工作, 实现了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和专业化。然而, CTAIS系统在执行征管业务的诸多环节都需要纸介质的资料, 包括文书审批、申报征收等。税务人员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纸质文档容易损坏遗失。

采用影像流等信息技术将纸质文档转换为影像文档, 在CTAIS系统中增加影像流管理功能, 使其利用影像文档来替代纸质文档完成业务处理流程, 以便提高征管质量, 改善纳税服务和自身的工作效率。

1 建设方案

1.1 系统技术路线

该国税局税务影像流系统将采用多种技术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保证整个系统的实用性、安全性和先进性, 其中主要包括扫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PDF文档技术、无缝外挂技术、电子印章技术等。利用以上技术实现本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1.1 无缝外挂

本系统采用无缝外挂技术, 就是要在不修改原有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各系统之间的高度集成, 使用户感觉是在一个单一的系统上和谐工作。

本系统为了实现与CTAIS系统的无缝外挂式集成, 将采用目前已经非常成熟的BHO技术, 在CTAIS系统中注入浏览器插件。当用户在CTAIS系统中进行了某个事先约定的操作时将触发影像流系统的界面呈现, 用户可在此界面中完成影像流系统提供的功能。

1.1.2 PDF文档

在本系统中, 纸质资料的影像文件将采用PDF格式, 主要原因在于: (1) PDF格式的文档占用空间较小, 适合在远程网络中传输; (2) PDF格式文档安全性高, 针对该格式的病毒极少, 因而安全性高; (3) PDF格式文档支持数字证书, 即支持电子签章功能。

1.1.3 电子印章技术

为了保证纸质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杜绝文件被篡改和伪造的可能性, 本系统将采用电子印章技术, 提供对纸质资料的PDF文档进行电子签章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实物印章的习惯, 在必要时对纸质资料进行电子签章。

1.2 系统总体架构

基于上述技术, 税务影像流系统结构上将分为服务器端、客户端、外挂模块3部分:

服务器端提供后台数据存储和数据查询的功能, 并实现文档分类管理和用户访问权限的管理, 同时还提供Web服务供用户通过浏览器查询浏览文档。

客户端提供影像录入、电子签章、查询浏览、系统管理以及业务信息管理的功能, 以控件方式部署在客户端应用平台上。此外, 客户端还可以利用IE浏览器实现文档的查询浏览。

外挂模块利用无缝外挂技术将影像流系统的客户端控件挂接在CTAIS系统上。

1.3 系统业务架构

1.3.1 业务模式

税务影像流系统建设完成之后, 针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工作的业务模式将主要包括:

(1) 影像文档的采集。 (1) 办事大厅协税员收取纳税人提交的申报表、申请文书等, 在CTAIS中录入处理业务必需的相关信息, 完成相关业务操作; (2) 办事大厅协税员利用高速扫描仪将纳税人提交的纸质资料扫描转换为影像文件, 上传至影像流系统; (3) 影像流系统自动从CTAIS系统中获取文书受理序号、纳税人识别号、提交日期等关键信息作为影像文件的索引信息。

(2) 影像文档的使用。工作人员在CTAIS系统中办理审批业务时, 影像流系统自动列出所有相关资料, 并以合适的方式提示审批人员可浏览相关资料的影像文件;审批人员点击影像文件名称, 影像流系统则提取影像文件并展现出来。

1.3.2 相关业务数据

税务影像流系统所涉及的业务数据包括:

纳税人基本附报资料类:指反映纳税人基本情况的附报资料, 如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身份证、财务报表等, 这类资料常常会在多项业务中使用。

基本附报资料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一次性提交、很少变更的附报资料, 如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身份证等; (2) 需要纳税人定期更新的基本附报资料, 如财务报表等; (3) 待批文书表格及相关附报资料:包括发票类、核定类、认定类、减免类和延期类表格及其附报资料; (4) 申报类表格及附报资料; (5) 登记类表格及附报资料。

1.4 系统建设环境

1.4.1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本系统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2003, 客户端建议采用Windows 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

数据库:本系统的数据库采用Oracle 9。

中间件:本系统采用BEA的Weblogic提供web发布服务。

开发工具:本系统服务器端开发使用J2EE, 客户端软件使用Delphi开发工具。

1.4.2 硬件环境

(1) 服务器。由于本次项目是试点项目, 因此本系统的服务器端将暂时统一部署在一台IBM X3400上。该服务器上将部署数据库、中间件以及本次项目开发的税务影像流系统服务器端软件。

(2) 客户终端。本项目的客户终端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将分为: (1) 扫描客户终端———负责纸质资料的扫描录入工作; (2) 查阅客户终端———查阅影像文件, 办理审批业务。

两种客户终端要求都已安装了CTAIS系统客户端软件, 并将安装定制开发的税务影像流系统客户端软件。但在硬件配置要求上, 扫描客户终端的配置要求高于查阅客户终端, 具体配置要求请参见软硬件配置清单。

(3) 扫描仪。本项目中将使用扫描仪来获取纸质资料的影像文件。若扫描工作分配给办事大厅的协税员, 则扫描仪应安装连接至协税员的工作终端上。

1.5 系统网络结构

税务影像流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 影像流系统服务器将安置在该国税局的中心机房中, 并通过国税局的专网与各客户终端实现互通。扫描客户终端位于办事大厅中, 并安装了扫描仪和电子印章。查阅客户终端位于管理科和业务科等需要调阅影像文件的科室中, 并为审批用户分配电子印章。

2 系统功能

该国税局税务影像流系统在功能上可以分为6大子系统:

(1) 无缝挂接子系统:与CTAIS系统无缝挂接; (2) 扫描录入子系统:纸质文档转化为影像文件, 并优化、压缩、保存; (3) 查询浏览子系统:查看、查询、浏览影像文件; (4) 电子签章子系统:对影像文件签章、验证; (5) 业务信息管理子系统:自动获取、录入或配置业务信息; (6) 系统管理子系统:用户管理、单位管理、权限管理、软件升级。

摘要:在CTAIS系统中增加影像流管理功能, 通过影像流等信息技术将纸质文档转换为影像文档, 使其利用影像文档来替代纸质文档完成业务处理流程, 以便提高征管质量, 改善纳税服务和自身的工作效率。税务影像流系统将采用多种技术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保证整个系统的实用性、安全性和先进性, 其中主要包括扫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PDF文档技术、无缝外挂技术、电子印章技术等。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研究 篇9

实训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能为学生就业打下较好的基础。

目前, 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各校均结合当地的实际, 制订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不同,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各门课程的学时数以及有关专业课的实训内容、实训时间、实训基地、实训方式和实训管理等均有所差异。因此, 在新形势下, 探索和研究如何建立完整的实训体系, 与时俱进, 加强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训,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把专业实训与学生的就业有效地结合起来, 仍然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现对我院2001~2006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专班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训情况以及我们对实训所进行的一些探索介绍如下。

2 实训内容

以我院大专 (三年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其课程共有29门, 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4部分。其中第一、二年在学校上课, 第三年到医院进行专业实习。

第一部分是通识教育课程, 共8门,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体育、英语、计算机基础、法律基础, 共计722学时 (理论682学时, 实践40学时) , 共45.13学分;第二部分是学科基础课程, 共10门, 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断面解剖学、放射物理与防护、影像电子学基础、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共计626学时 (理论415学时, 实践211学时) , 共39.13学分;第三部分是专业课程, 共11门, 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学、医学影像技术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诊断学 (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护理技术、妇产科学、五官科学、放射治疗学, 共计738学时 (理论401学时, 实践337学时) , 共46.13学分;第四部分是实践环节, 共计41周, 共41学分, 包括课外创新实践环节3周、医学影像技能强化训练2周、毕业实习36周。

从上述课程中可以看出, 各部分均有一定课时的实训内容, 其中主要是医学影像专业课的实训, 例如: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放射物理与防护、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学、医学影像技术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 (介入放射学) 、放射治疗学等。这些专业课的实训均按照我院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完成。

3 实训方式

实训方式包括: (1) 课间实验:指在学校上课期间所开展的实验课, 课间实验是专业课实训的主要方式之一。尽管各门课程实验的内容不同, 但实验的目的都是围绕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 实验的基本过程都是分为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书写实验报告等5个部分。每次在做实验之前, 教师向学生说明实验要求, 在实验中任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要加强指导, 实验后要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 (2) 课间见习:根据各门专业课的内容, 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 尤其是针对一些大型医疗影像设备, 如CT、MRI、DSA、CR、DR、US、PET、数字胃肠机、直线加速器等。对于上述设备, 各门专业课见习的要求不同, 例如医学影像设备管理学的见习要求重在各种设备的结构、日常维护和管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见习的重点是各种设备在给患者作检查时的实际操作技术;而对于医学影像诊断学 (介入放射学) 来说, 见习的重点是人体组织器官在各种检查方法上正常和异常时的影像学表现以及放射科的工作流程。 (3) 专业强化训练:学生在去医院进行毕业实习之前, 对实习的主要科目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强化训练, 如训练的科目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和医学影像诊断学 (介入放射学) , 时间是2周。分为在医院和在学校2个部分进行, 以在医院进行为主。在实习之前进行专业强化训练, 经过多个班级的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为学生由学校学习过渡到医院实习奠定了基础, 缩短了其在医院实习的适应期。 (4)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科目主要是医学影像诊断学 (介入放射学) 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习时间在2006年以前的班级是半年,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自2006年开始实习时间调整为9个月, 上述2门课的实习时间各为4个半月。上述实习时间的安排是我们在实习计划中规定的, 鉴于各实习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有些差异, 允许实习医院结合自己的实际做适当调整。学生到医院实习, 我们给每位实习生和实习医院放射科均发放了实习计划和实习考核手册, 要求学生每实习一项内容均要认真填写在考核手册中, 而且还要请带教教师签字。 (5) 课外创新实践环节:例如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 请医院放射科的专家来校讲学, 组织学生到大医院参观、书写毕业论文、开展病例讨论会、做就业指导报告、参加省或市放射专业学会的学术会议, 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4 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包括学校的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医院。我院的专业实验室有医学影像电子实验室、医学影像设备实验室、医学影像技术实验室和医学影像诊断实验室。实训的医院有江汉大学附属医院 (武汉市第六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和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中南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武汉市第一、二、三、四医院。这些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 其先进的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医务人员精湛的技术等均为学生实训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5 实训管理

实训管理分为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3个时期。在去实习医院之前, 首先, 学院教学办公室组织全体实习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 然后, 实习生回到各专业系部, 再由系部负责人、班主任对实习生在专业实习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在实习中, 学院教学办公室和医学影像系部组织有关教师定期到各个实习医院去巡视, 尤其是医学影像系部表现得很突出, 每次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下医院实习时, 其都要将本系到实习医院巡视的教师进行排班, 保证每个实习医院每周有一位教师去巡视一次。实习期间加强对实习生的巡视和管理非常重要, 一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消除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的某些顾虑, 如认为到了医院, 学校和教师就不会再管了;二是可以了解学生在实习中反映的问题, 及时与带教教师和医院有关部门沟通, 或向学校汇报, 使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三是可以避免发生大的差错和事故, 教师经常到医院提醒学生要注意哪些事情, 比发生了问题再到医院去解决要好得多、要主动得多。实习快结束时, 要叮嘱各实习组的组长让学生填写好实习考核手册和请带教教师写实习生鉴定, 并到医院教学办公室加盖公章。实习结束后, 收回实习考核手册, 教师阅读考核手册中填写的内容, 尤其是医院带教教师写的实习生鉴定, 将其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并与毕业考试成绩挂钩, 计算平时成绩。此外, 实习生返校后要进行实习总结, 除互相交流经验外, 也能了解医院对学校教学有哪些意见和要求, 便于学校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调整和修改。蒉

摘要:对大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训进行探索, 共分为5个部分: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方式、实训基地和实训管理, 强调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训的重要性。

影像工程专业开展设计性实验的探讨 篇10

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1]。怎样成功地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一直是医学院校工科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影像工程教育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目前各大医院与医疗器械公司对就业学生的要求[2]。我校影像工程实验基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设计性实验,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开展设计性实验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 组建实验基地,购入大量的实验设备

组建影工实习基地,成立各种实验室,购入影像设备。目前影工实习基地已有20余个实验室,实验室内有CT3台、ECT1台、各种X线机10余台、B超10台、MRI1台和各种实验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保证学生对影像设备的全面了解,掌握设备的优缺点,为学生的设计、创新提供条件,同时实验室的大量实验设备、器材也为学生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提供了物质基础。

作者邮箱:zhuxianfeng1963@sina.com

2 进行基础技能培养,为今后设计性实验打下基础

学生在影工基地先培训基本技能,让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从电路板上焊下元件,再焊上元件等,通过这个实践使学生掌握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会正确地利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因为能充分、正确地利用万用表、示波器是发现机器设备故障点的前提,影像设备的维修工作最重要是发现故障、找到故障,其次才是具体的维修。学生充分扎实的掌握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基础。

3 进行设备拆卸、安装等实验,为今后打下基础

学生在影工基地进行不同厂家不同机型设备的拆卸、安装实践,横向比较不同厂家设备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创新意见和具体的实施方法。同时基地的多种新、旧设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维修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创新设计打下了基础。

4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教学是把学生推到实验的主体位置。它是在学生掌握基础性实验,具备一定的综合实验基础知识及能力之后进行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3]。教师将实验的目的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选择设计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任务。体现在影像工程实验上就是将影像设备的故障现象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故障现象设计故障。学生分析电路并经学习小组研究后决定设计故障的故障点。向指导教师汇报,经老师同意后实施破坏性实验(可修复性破坏),将设备设计出故障。

实验要求:先进行故障分析,之后进行故障点的查找,不允许从目的找故障。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两组,每一组先各自进行设计性实验,然后两组学生交换实验室后分别对已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性实验。学生的设计性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4.1 在相同设备上做相同的设计性实验

实验初期,在相同设备上(两个设备相同的实验室),两组学生做相同的设计性实验,故障现象虽然相同,但每一组学生设计的故障点不一定相同。两组学生交换实验室后进行维修性实验时,因学生在上一节设计性实验时已做了电路分析,故对故障点所在的电路较熟悉,所以较容易找到故障点,可顺利完成设备维修任务。这是树立学生信心阶段。

4.2 在相同设备上进行不同的设计性实验

在完成上一段实习后,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时候在相同机器上进行设备不同系统的设计性实验,难度逐渐加大。两组学生在两个实验室根据教师的要求对相同设备进行不同的设计性实验。两组学生交换实验室后进行维修性实验时,因学生对另外一组的设计性实验内容完全不了解,对故障点所在的电路不熟悉,学生首先要将维修设备的电路作全面分析后才能进行维修。

4.3 在不同设备上进行相同设计性实验

在不同设备上进行相同设计性实验,难度逐渐加大。虽说是相同的设计性实验,但在不同的设备上实施,故障点不会相同。故障的电路也不同。两组学生交换实验室后进行维修性实验时,学生虽然知道另外一组的设计性实验内容。但对故障设备的电路不熟悉,对故障点所在的电路也不熟悉,对学生而言是另外一个设备。学生首先要对新设备的电路作全面分析后才能进行维修。

4.4 在不同设备上进行不同设计性实验

在不同设备上,进行不同设计性实验,难度进一步加大,为锻炼水平阶段。首先两组学生要分别在两种设备上完成完全不同的两种设计性实验。两组学生交换实验室后进行维修性实验时,学生不知道另外一组的设计性实验内容。对故障设备的电路不熟悉,对故障点所在的电路不熟悉。这是真正锻炼学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维修水平、创新能力都将得到极大地提高。

4.5 到大型设备上进行不同设计性实验

当学生水平和信心相当高时,可以将两组学生分开到CT、B超等大型设备上进行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同前,实习的难度可想而知。这一步的实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的。

4.6 书写设计性实验报告及设计性实验的维修报告

对实验结果和过程进行总结和实验本身同等重要。要求学生从老师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开始,分析设计性实验,对如何设计、在设备的何处进行故障设计、设计后的现象能否达到老师要求等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详细的实验报告分析使学生的实验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实验报告的水平也能反应设计性实验的水平。

4.7 注意事项

对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及学生设计的故障点要保密。要让学生分析设备电路后再动手进行设备的维修性实验。不允许学生不分析电路图直接到设备上去到处乱找故障点,失去了设计性实验和维修性实验的意义。对于这样找到的故障点教师不予认可。

5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实践教学达到了真正的设备故障维修。和以往的模拟故障维修、计算机模拟故障维修相比,我们采用的设计性实验效果更好,使学生得到了实战训练,解决了实验室训练不如真正实战训练的问题,使我们的实验室教学水平上了一个新高度。目前全国许多医学高等院校都在探讨如何给本科生开设设计性实验课,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以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与实践,设计性实验课教学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4]。

参考文献

[1]刘文军,田辉勇,苏永春,等.医学院校工科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医学教育,2007,45(12):114-115.

[2]孟雅琳.医学工程人员面临的挑战及继续教育[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9):62-63.

[3]蔡卓,莫嘉雯,韦相忠,等.医药院校物理学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3):149-150.

[4]蒋时红,刘旺根,王琦,等.设计性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5):371-372.

[5]郭淑艳,余学飞.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9(5):68-70.

[6]周宜君,冯金朝,戴景峰,等.综合设计性实验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77-280.

[7]王晓丽.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0):476.

上一篇:传记艺术下一篇:芹菜秋延迟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