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绘画创作教学

2024-05-21

学生绘画创作教学(精选八篇)

学生绘画创作教学 篇1

一、注重在绘画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 尤其是人的个性发展中, 具有积极作用。老师在面对一幅幅学生的作品时, 只要不片面地要求, 而是用比较宽容的态度来进行欣赏评价, 会让学生在发展自身的创作能力上拥有更为广阔而自由的天地。

美术教学中, 注重发挥学生自己独特的个性, 注重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表现, 注重去肯定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是我们美术老师所应该重视的。在课堂上, 通过老师的示范, 不同的学生所得到的感受也会不同。老师讲的内容, 在同一节课、对同一事物的观察也会不同。就如面对一片优美的山林, 有的学生看到的是整个树林, 有的学生看到的是一棵棵树木, 又有的看到的是树的种类、大小、高矮, 还有的会看到蝴蝶在林中飞来飞去等。可以看出, 后两个在观察中比前两个多了一个层次, 他们观察得更为细致, 而且增加了自己的想象。这就是学生不同个性的表现。

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 表现物质的侧重点就有差异。教学中对学生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均应给予充分肯定, 不要随便指责那些观察角度比较单一的学生, 避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初二年级在完成一幅题为《我心中的海洋》的创作时, 学生的作品让我记忆犹新:有渔家驾着挂满风帆的船与风浪搏斗的场面, 有整个场面被一条鲸鱼霸占的壮观景象, 有离奇古怪的潜水器在深海中与小鱼共处的幻境, 有鱼群与海洋生物嬉戏于色彩纷呈的海底世界的美景。看到这些作品, 我倍感欣慰, 我深知, 这就是平时注重在绘画中培养学生个性的最佳回报。

二、多层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固然重要, 但是初中生的想象往往是比较随性的, 很多时候会偏离绘画的主题, 所以需要通过老师系统地、多层次地去启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多年来, 我通过多角度观察事物、举办学生画展、欣赏名画等多种形式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学校, 我多次发动学生搞书画展, 通过对学生的各种优秀作品展览、欣赏, 对学生来说既是美的享受, 也是一种再学习, 对作品的作者既是一种鼓励, 也是一次提高。这样, 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增长了知识, 开阔了视野,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此外, 我常常对学生这样讲:“没有生活感受就无法表达好现实生活中的一切。”为了把好这一关, 我经常让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作品, 并且每次都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作者是如何创作出这些名作的。比如在欣赏徐悲鸿的作品时, 我着重介绍了他的艺术生涯。徐悲鸿在上海读书时, 吃尽了生活的苦头, 饱尝了许多失望的经历, 他甚至想到了死, 但在关键的时刻, 他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不断战胜困难, 勇于拼搏, 一步步向他的艺术目标奋进。在国外留学期间, 他更努力地学习和探索, 最终学有所成, 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教育家、画家。我顺势引导学生说, 徐悲鸿的生活感受是强烈的, 所以他的作品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而且能够从中体现他个人的一些高尚品质。如作品《愚公移山》体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 《奔马图》这幅作品以一种自由、奔放、无往不胜的气概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这本身就是作者的真实写照, 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 对学生的心理发展, 对学生认识人生和感受人生, 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作画能力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拥抱大自然,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画展搞多了, 名作看多了, 这又会让很多学生感到目标遥不可及, 从而丧失了作画的自信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 我会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跨出校门,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 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写生、作画, 同时尽可能去表扬每个学生画作的优点。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作画的自信心, 又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绘画的独创能力。

面对大自然, 只要你肯汲取, 你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有一次, 我带领一班的同学到校外写生, 来到兴宁市合水水库风景区, 面对山水中的堤坝、四角亭、船只和一片绿水青山、奇石清泉、山上的古松、山村石阶上的小屋等, 学生们用自己独特的感受、不同的视角, 尽情地记录下了自己看到的世界, 数十幅多姿多彩精美的作品如期而至, 让我自己都惊叹不已, 有好几幅作品还在市画展中得了奖。大自然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更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让学生对绘画教学有新的认识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 而通过实际的绘画创作则可以将这种创造力诱发出来并加以强化和发展。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心智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不是单纯为培养画家服务的。事实证明, 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 但受过美术熏陶的学生会在日后的成长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他们的艺术欣赏力和创造力。

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脑、手、眼的发展和配合, 这种配合在绘画中能高度统一起来。绘画教学, 重要的还是要坚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逻辑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他们大胆而自由地作画, 老师则因势利导地进行辅导。

学习如何培养小学生绘画创作能力 篇2

随着时代的前进的步伐,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早期教育,一些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的心越来强烈。为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送子女参加各种学习班,还有的孩子那么小就让孩子学习绘画,对此,我们首先要理清儿童为什么要学习绘画?应如何培养儿童绘画的创作能力?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被教育心理学称为“儿童画中的黄金时期”的小学生善引巧导,把他们天真的奇想引向生活、自然、社会美的生活欣赏和追求,把他们技巧的粗拙,逐步提高到精巧的水平,从而提高创作素质。在这我们应该首先理解儿童学画的目的和意义,然后以美感教育为先导,注重培养儿童游戏激趣、生活激趣,培养儿童想象能力、观察力和对色彩的感染力,指导小学生运用临摹、写生等方法去反映自己感受的东西,画记忆画和创作画,才能有效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作素质。

一、儿童学画的目的意义。

儿童画是一种自我本能的创造性游戏,本身并不是为了完善什么艺术技巧。他们是出于自己心耿和观念上的一种愉悦,这种喜好表现为用手无拘无束的涂抹和尽情地描绘。通过这种自发的原始的画画,再加上教师的指导,从“游戏行为”一步一步过度到“学习行为”上来,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的情感并通过传授一定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启发孩子们形象思维的活动;通过教师的美育培养,严谨科学的训练给予孩子们的影响,又会使大多数幼儿成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用之才。当然,也会使部分儿童较顺利地从画画游戏步入自觉的学习转道,从而一步步的进入艺术的殿堂。所以学画画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掌握一种技能或是为了将来当一名画家,它是整个儿童早期教育中心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手段之一。

二、以美感教育为先导。

美感教育是培养儿童绘画创作素质的先导。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培养健康审美观,可以促使他们的绘情感取得升华,并且陶冶高尚的情操。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情感教育,要从观察感知入手。就是一方面有目的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界的景物美,色彩美,品尝社会生活中人与事的表现的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看儿童给优秀作品一中外名画,欣赏艺术美。

三、注意培养生活激趣。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儿童绘画的生活源泉,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激发学生绘画创作兴趣,开阔学生思路,发展学生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前提。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的本领,尤其是教学“美丽的乡村”、“城市风光”、“多彩的课余生活”这些记忆画、创作画课程时,教师课前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并进行观察方法上的指导和有选择的记录。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后再来绘画创作,学生兴致勃勃,收获不小,既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又增长了见知,获得了丰富的绘画素材,创作出自己熟悉的生活画面来。切忌纸上谈兵。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作成功的一差增半。绘画作品最忌雷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能画得出奇,色彩鲜明感人。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就是一般思维和想象的有机结合,促进创造性的发展。小学生经历少,面对现代社会纷至踏来的变化,新信息、新事物无不引起思维、想象与联想。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关键是美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美、想象美、表现美。小学生对事物想象天真幼稚,有的合情合理,有的则是异想天开。教师要善于扬善救失。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来展开想象。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所说的:“人们不断要求教育把人类意识中的一切创新潜能都解放出来。”但是,如果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把创新潜能解放出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激励学生克服对创新的神秘感。树立创新的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开拓的创新欲望。创造动机和创造精神。

六、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环境。

创新能力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氛围中才能得以孕育、诞生。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因此,首先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作氛围,充分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积极性。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处理学生的行为时一要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二是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三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其次,要注意在活动中提供较多的让学生寻找创作灵感的素材,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丰富学生的表现形式。丰富多采的生活美术创作的素材源。

七、加强自身艺术素养。

通过绘画创作提高学生的独创能力 篇3

一、注重在绘画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尤其是人的个性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老师在面对一幅幅学生的作品时,只要不片面地要求,而是用比较宽容的态度来进行欣赏评价,会让学生在发展自身的创作能力上拥有更为广阔而自由的天地。

美术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自己独特的个性,注重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表现,注重去肯定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是我们美术老师所应该重视的。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示范,不同的学生所得到的感受也会不同。老师讲的内容,在同一节课、对同一事物的观察也会不同。就如面对一片优美的山林,有的学生看到的是整个树林,有的学生看到的是一棵棵树木,又有的看到的是树的种类、大小、高矮,还有的会看到蝴蝶在林中飞来飞去等。可以看出,后两个在观察中比前两个多了一个层次,他们观察得更为细致,而且增加了自己的想象。这就是学生不同个性的表现。

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表现物质的侧重点就有差异。教学中对学生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均应给予充分肯定,不要随便指责那些观察角度比较单一的学生,避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初二年级在完成一幅题为《我心中的海洋》的创作时,学生的作品让我记忆犹新:有渔家驾着挂满风帆的船与风浪搏斗的场面,有整个场面被一条鲸鱼霸占的壮观景象,有离奇古怪的潜水器在深海中与小鱼共处的幻境,有鱼群与海洋生物嬉戏于色彩纷呈的海底世界的美景。看到这些作品,我倍感欣慰,我深知,这就是平时注重在绘画中培养学生个性的最佳回报。

二、多层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固然重要,但是初中生的想象往往是比较随性的,很多时候会偏离绘画的主题,所以需要通过老师系统地、多层次地去启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多年来,我通过多角度观察事物、举办学生画展、欣赏名画等多种形式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学校,我多次发动学生搞书画展,通过对学生的各种优秀作品展览、欣赏,对学生来说既是美的享受,也是一种再学习,对作品的作者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次提高。这样,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此外,我常常对学生这样讲:“没有生活感受就无法表达好現实生活中的一切。”为了把好这一关,我经常让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并且每次都详细地向学生介绍作者是如何创作出这些名作的。比如在欣赏徐悲鸿的作品时,我着重介绍了他的艺术生涯。徐悲鸿在上海读书时,吃尽了生活的苦头,饱尝了许多失望的经历,他甚至想到了死,但在关键的时刻,他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断战胜困难,勇于拼搏,一步步向他的艺术目标奋进。在国外留学期间,他更努力地学习和探索,最终学有所成,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的教育家、画家。我顺势引导学生说,徐悲鸿的生活感受是强烈的,所以他的作品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而且能够从中体现他个人的一些高尚品质。如作品《愚公移山》体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奔马图》这幅作品以一种自由、奔放、无往不胜的气概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本身就是作者的真实写照,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认识人生和感受人生,对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作画能力都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拥抱大自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画展搞多了,名作看多了,这又会让很多学生感到目标遥不可及,从而丧失了作画的自信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会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跨出校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写生、作画,同时尽可能去表扬每个学生画作的优点。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作画的自信心,又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绘画的独创能力。

面对大自然,只要你肯汲取,你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有一次,我带领一班的同学到校外写生,来到兴宁市合水水库风景区,面对山水中的堤坝、四角亭、船只和一片绿水青山、奇石清泉、山上的古松、山村石阶上的小屋等,学生们用自己独特的感受、不同的视角,尽情地记录下了自己看到的世界,数十幅多姿多彩精美的作品如期而至,让我自己都惊叹不已,有好几幅作品还在市画展中得了奖。大自然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让学生对绘画教学有新的认识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力,而通过实际的绘画创作则可以将这种创造力诱发出来并加以强化和发展。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心智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不是单纯为培养画家服务的。事实证明,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但受过美术熏陶的学生会在日后的成长中不知不觉地流露出他们的艺术欣赏力和创造力。

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脑、手、眼的发展和配合,这种配合在绘画中能高度统一起来。绘画教学,重要的还是要坚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大胆而自由地作画,老师则因势利导地进行辅导。

一直以来,我都基于这一原则,教育学生认识美术教学和环境造就的作用。纵观整个美术教学所取得的成果,我认识到绘画创作可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敏锐的绘画视觉和表现能力会在绘画创作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对此,我将会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并且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引导中小学生绘画创作之初探 篇4

一、寻找素材阶段

首先, 教师要引导中小学生学会仔细观察生活。在美术教学中, 观察是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较为持久的一种美术创作表现能力, 是绘画创作中的重点之一。引导中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展开观察并找到绘画的素材, 是培养中小学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基础, 也是美术创作基本功练习的一种方法。这种观察的能力是可以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掌握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经常地、有目的地, 引导中小学生去揣摩、去体会, 逐步掌握这种观察的方法, 要引导中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 根据观察的对象拟定观察的顺序, 在纷繁的生活中顺利地找到绘画创作所需要的题材、人物、场景等素材, 再从绘画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如“大街上”, 学生仅仅记住当时的情节还不行, 还需记住当时的人物、环境和色彩等绘画语言。如果学生头脑中不是很清楚, 就必须去现场体会, 然后通过对比加深认识和了解, 从中找到绘画创作的语言。如“夏天”“冬天”等, 教师可通过比较夏天的雨水、花草, 冬天的雪花、寒冷的景象等, 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揣摩绘画的立意, 激发起学生表现自然、进行绘画创作的欲望, 并帮助学生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场面、场景、人物、情节等相关材料。

二、组合素材阶段

整理、筛选观察到的材料, 进行绘画构思。中小学生在观察、揣摩、收集素材之后, 大都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较完整的想象和作画的构思, 但是对绘画中的某些部分, 很多学生是模糊不清的。比如, 在绘画中, 有些学生对某种人物不会用绘画语言来表现, 有些学生对一些人物的动态搞不清楚, 有些学生对绘画立意的色调不是特别理解等。这时教师应该起到串联的作用, 帮助学生把不明白的搞懂, 把不会表现的搞清楚, 并帮他们将这些绘画的要素串联起来, 形成一条有机的绘画创作路线。

教师还应该重点讲解绘画创作的构思和想象之间的联系。同时, 还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表现出学生个人的创作特点和创作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 精心安排, 抓住重点难点, 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想象中找到各自的绘画主题,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绘画的构思, 从而表现自我, 发展个性。比如记忆观察的素材,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记住与绘画主题相关的一些人和事, 逐步整理、筛选, 去粗取精。你认为哪些东西可以再深入一点, 哪些内容可以再精一些, 引导学生根据主题情节来取舍和合理安排。教师在导课时, 关键要讲明:主题是主要的, 次要部分是相联系的。你怎样想, 就怎样确定思路。围绕中心, 才会使绘画的主题越来越明晰。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启发, 把构思和想象的相互关系搞明白, 并使绘画的形象和主题逐步达到清晰一致, 从而使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起来。确立绘画主题及构思的取舍阶段, 课堂上学生表现是十分活跃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组织好课堂教学, 尽量利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 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使美术教学的课堂活而不死、活而不乱,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构思, 逐步达成作画的欲望。

三、构图阶段

在这个阶段, 要求学生既要有表现自己的创作欲望, 又能独立地完成构图, 把取舍后的素材组织串联起来, 组成一幅画, 一幅作品。经过取舍和合理安排, 使画面达到合理布局。这个阶段, 教师应反复提醒学生:创作本来就带有个性, 有个性才能表现自我, 表达你所见所闻。这时课堂气氛由动转为静, 由集思广义转为独立思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绘画创作环境, 肯定学生的优点, 满足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想象,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进而激发学生大胆作图, 大胆画出主题。要引导学生克服犹豫, 不敢画的心态, 这样才能燃起学生的绘画创作欲望:我必须完成这张画。教师可以通过肯定和鼓励, 激发学生绘画创作的成就感, 使每个学生都能大胆进行创作和构图, 完成教学计划。

四、绘画阶段

通过前边若干过程的串联,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构思出来的材料进行组合, 围绕绘画的主题和中心, 画出小稿。这时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画得过于简单;有的学生虽然突出了中心, 但是个别的地方还模糊不清。在小稿阶段, 教师常常发现, 一些学生在小稿本来确定了绘画构成, 但一上大稿又不一样了。根据小稿,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不确定的问题确定下来。这时教师需要来回巡视, 发现有需要帮助的学生, 就要引导他们完成作品。

值得一提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来指导学生作画, 注重学生的自我表现,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 绘画的大小问题。有的同学是纸多大画多大, 也有的同学是把小稿重复一遍。这都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此时, 教师可以对画的尺寸作出规定, 如规定出:纸多大, 画多大。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时间和进度, 准确掌握学生绘画的进度。那些把画画得过于小的同学就要往大的画, 这样才能暴露出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打一个框子, 根据纸定画框, 一般二指宽。定好点和纸的上边、下边, 合起来观察它的高低。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整体意识, 进一步把画框打好, 把所要表现的人和事圈到一个特定框子里, 这样中心就更加突出。打好框子后再确定画的人物或其他的大小内容, 开始定点、连线并根据画框的大小确定所要画内容的大小。上下左右定好点, 这一点很重要。有的学生没有作大画的习惯, 往大画很难, 加上学生的坐姿歪斜, 眼和纸的距离太近, 习惯成自然,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坐姿。最后, 把各部位的位置确定下来, 把背景加上, 开始第二部分的创作和细节的深入。

教师提倡逐步深入的绘画方法, 但是有的学生还是习惯从局部开始作画。这时教师要讲明道理, 从局部入手或是从大处入手都是可以的。比如, 画鸟。每一种鸟的画法都离不开卵形。用卵形来确定鸟的轮廓, 再用小卵形来确定头, 然后连结上颈、尾和腿。鸟的身体可以不动, 但头却可以随便动, 然后再找细节。这是从大处着手。又比如, 画草虫。凡是草虫都离不开头、胸、腹、翅、腿、触角等几个部分。你从定形开始步步深入也可以。如果你确定了位置, 然后从非常细的从局部入手也未尝不可。这就要根据爱好, 合理进行绘画。中小学生不是特别注重从什么地方开始画, 但是分步进行是必要的。我们从大处着手先粗后细是为了更准更细地深入进去。在这一点上, 个人以为, 只要大体上合适就可以了。

学生绘画创作教学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天鹅视频,感受并发现天鹅的不同姿态,从而大胆进行绘画活动。

2、学习使用粗细不同的笔,表现天鹅的不同姿态。

3、通过创作天鹅,感受色彩对比产生的美感。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天鹅美丽视频及PPT图片、音乐、大幅天鹅湖背景图。

学具:红白水粉;粗、细两支水粉笔、抹布、笔筒、湖蓝色底板水粉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视频导入。

1、师:“在蓝色的湖面上,有着一群这样的伙伴,它们长着洁白的羽毛,有着优美的姿态。瞧!它们来了!”

2、幼儿观看天鹅视频,欣赏美丽的天鹅。

教师提问:“刚刚看到的天鹅都是什么样子的?它哪里最美?”

幼儿个别作答。

二、再次欣赏天鹅视频,感受与表现天鹅的不同姿态。

1、欣赏视频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天鹅是什么样子的?和周围的小伙伴说一说怎么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它们?”

幼儿相互讨论后,请个别幼儿进行表现。

2、幼儿自由合作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天鹅的不同姿态。

教师提问:“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最喜欢的天鹅,我们怎样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呢?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试试吧!”

3、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天鹅的不同姿态,教师及时的询问、肯定和鼓励。

教师小结:“有的天鹅在伸脖子,有的天鹅在低头照镜子,有的天鹅交颈而卧,有的天鹅一前一后,有的天鹅张开翅膀高飞……这些姿态都很美,怎么样把这些优美的姿态都留下来呢?”

三、介绍材料,提出作画要求。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材料,讨论创作方法。

教师提问:“看,老师这儿有粗细不同的两根水粉笔,那粗的和细的水粉笔分别可以画天鹅的哪些部分?粗的水粉笔的正面很宽,当我们需要画比较细致的地方比如天鹅的嘴巴,我们应该怎样用水粉笔呢?”

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

小结:用粗的水粉笔蘸白颜色刷涂天鹅的脖子和身体,细的水粉笔蘸红颜色点画天鹅的嘴巴,需要修饰的地方我们可以用水粉笔的侧面或笔尖来进行。

四、幼儿创作与表现天鹅的姿态。

幼儿主动创作,教师观察并为幼儿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引导。

五、评价与欣赏。

以大幅天鹅湖的背景图为底,将幼儿的天鹅作品作以展示分享,伴随美妙的音乐,重温《天鹅湖》的美好回忆,使活动达到高潮。

师:“在湛蓝色的湖面上,明月静静的照着,一群美丽的天鹅在湖面上快乐的嬉戏。有的伸长了脖子,有的在照镜子,有的互相追逐在做游戏……它们在演绎着美丽的天鹅湖。”孩子们,为我们的作品鼓鼓掌吧!

教学反思

本次美术活动欣赏天鹅,激起多数幼儿喜欢天鹅,通过课堂的欣赏,模仿,动作创编等,给幼儿们绘画带来有效果的创作,孩子们都大胆想象天鹅的样子,并且画出来。不足的是课前没有给幼儿观赏过天鹅,导致课堂时间不够而拖堂,同时材料准备不足,颜料不够使用;同时有些幼儿把天鹅想象的太难了,作画时没能完整的完成绘画,需要教师多点时间的指导。

浅谈儿童绘画创作教学 篇6

一、儿童绘画创作教学必须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

儿童画有它自己的特点: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而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新颖的表现,使我们不能正确评判他们的作品,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成主动的创作。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所以在儿童绘画创作教学中,必须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研究儿童心理和儿童画的特点,对各年级的创作教学要有不同的要求。中高年级,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创作题材去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

二、努力激发儿童绘画的创作兴趣

教学中发现,叫学生绘画创作,他们大都搞半天无从下笔,感觉头痛,创作兴趣极低,学生具有畏难情绪。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是无比丰富的,学生的好奇心,渴望知识的欲望是最强烈的。我们应利用这一欲望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或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使他们能得到审美愉悦,逐步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趣味。同时也能使他们开阔眼界,掌握更多的知识,尤其是美术创作知识。其次,要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作兴趣。现在农村学校相关教材资料缺乏,特别是欣赏课,有些课本色彩效果差,画面不够清晰,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美感。因此,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非常有必要的。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学生见多识广,真正感受到美的内涵,从而激发创作兴趣。另外,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交流观摩优秀作业,都是提高学生绘画创作兴趣的好方法。

三、儿童绘画创作教学的辅导

1. 创作命题,它是创作教学的重要一环,可以教师命题,也可学生自己命题。教师命题应该是儿童在生活中有所感受、印象深刻的、感兴趣的,要注意思想性,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

2. 学生根据创作题目开始构思,这个阶段,我们要辅导学生联想,开阔他们的思路,要使他们从生活感受中选择自己的题材,并考虑把它表达绘画出来。

3. 构思后,就要通过具体的绘画形象把它画出来,这个阶段要帮助学生解决构图和造型问题,要特别注意儿童画的特点,引导他们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清晰的画面。

4. 总结评价,这也是绘画创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一切旧的,与时代不相适应的评估标准。

学生绘画创作教学 篇7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创作,艺术

用综合材料创作是近年来艺术家们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何谓综合, 词典中说:“不同种类, 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综合材料在绘画创作中, 可以说是不同的绘画媒材或物质在同一作品中, 根据画面和创作意识的需要而运用, 给人以艺术的启迪和美的享受。由此, 我认为这种材料的综合性、广阔性、不限制性正好与以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探究能力契合。材料的综合更能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使自己的创作思维驰聘于天地, 不受画种与材料的局限, 尽情地去营造悠扬、幽远、朦胧、虚幻、舒缓、绵延、庄重、飘渺等意境。选好切入点, 通过实践, 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常常能体会到艺术探索的快乐和痛快淋漓的感觉, 从而欲罢而不能。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作如下几点思考。

一、转变观念, 敢为人先

对于传统我们是必须继承的, 只有牢牢地扎根在传统的基础上, 才能攀得更高, 走得更远。“创新”不能是一种简单地丢弃后的“再创造”, “创新”是扬弃, 是复归后的新生。要对传统打进去然后再跳出来, 凡只知步前人后尘者, 永远进入不了“创造”的阶段[1]。在实际教学中, 往往一些师生在学习传统绘画技法时很容易被其所困, 受其桎梏。只能限制在东方或西方各个画种之中, 讲究其画种的各项规则, 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是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常见的现象。如:水墨画一定要用宣纸, 骨法用笔和水墨晕化;水彩画一定要画得透明, 只能薄涂;水粉画一定要用刷、摆、点等笔法去塑造。这些规则是在学习技法阶段应该遵守的, 但在创作中这一切致使有些学生作品仅仅停留在对画家和老师的简单摹仿的层面, 显得成人化而毫无生气, 更反映不出中小学生这一年龄段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致使创作仅仅停留在技法的层面, 而无情感可言。我想, 在表现这一类作品时, 作者也不会体验到创作的冲动和心灵的愉悦。因此, 怎样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创作观念, 需要我们教育者去探究、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托尔斯泰说:“艺术是人间传达感情的手段。”[2]

那么我们怎样能不受束缚, 在作品中传达感情呢?首先从改变材料观入手, 对材料的灵活运用将会成为中小学生创作出新意的一条途径, 使美术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就像当初理论家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这一光辉论点一样, 他们为中国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使现代的中国画得以长足的发展。如今, 我们以材料的综合化, 不考虑画种, 只追求意境的刻画和画面突出的视觉冲击力, 以敢为人先的热忱投入到创作中, 一定能使学生的作品绽放出灿烂的光华。

二、选取方向, 勇往直前

艺术创作对于方向的把握需要智慧和学识。在展览中发现, 有些水墨画作为主要表现形式时, 夹杂一些特殊技法, 如:用版画对印的方式处理水墨画的一个局部;用柔纸加玻璃对印的方法表现一片虚蒙的空间;用吸附的方式表现画面的机理, 用水墨的对流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表现一些水渍, 使画面语言更加丰富耐看。有的学生以自然界的现成物质材料为媒介, 如:树皮、树枝切片、破布、废纸等。利用它们固有的色彩和质地, 运用现代构成的形式感创造出新颖的艺术作品, 有时将一块香烟纸贴在一幅色彩画的局部, 用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光泽去弥补颜料色差的局限给艺术表现所带来的不足, 从而得到更加夺目的光彩, 给学生的创造开拓了更大的空间。

方向的选择, 往往要求教师更要有先知先觉, 要有对艺术深切的理解和宽阔的视野。这样才能为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 从而体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教师是引导者, 是导演, 是为学生引流的掘道者。”而不能将学生误导, 使学生成为创作材料的堆砌工, 为材料所累, 为出新所困。最重要的是要解放学生的思想, 以切实可行的方法, 以便于塑造的材料, 开辟更多的形式语言。同时还要坚持不懈、永往直前, 不以一两幅画的成功而自喜;不以一声称赞而自得。在学生的作品中, 有的在染色砂纸上作画, 色彩艳丽沉着, 质感优美, 表现力丰富, 惹人喜爱。认为这条路可行, 那么就要努力开发, 大胆创作, 以丰富优美的作品、深刻的内涵、题材的宽广来赢得人们的喜爱。

三、撷取自然, 提炼升华

前面所提到的, 利用一些自然中固有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当然, 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对自然物质材料的运用, 运用现有的绘画材料应是首要的。我发现, 把碎玻璃片用油画颜料粘拼在三夹板上制作成的画面, 很有装饰性。玻璃的透明性, 折射出色彩的光华, 一幅风景或静物, 较之油画作品, 更增加了几分装饰意味, 使作品新颖、耐看, 使一个平平的题材焕发出了神奇的光彩。豆粘画的创作也是将自然物提炼升华成为艺术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例子。学生收集各种豆类, 利用它们的固有色、形状、质地, 悉心组合成为优美的画面。我曾观赏过朝鲜的一次画展, 有一位艺术家利用小小的尖海螺, 拼贴出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它的色彩效果能以假乱真, 但是又以相异于达·芬奇作品的面貌出现, 以自然的创造力加上人的智慧使同样大小、同样人物、同样色彩的两幅画, 透出不同的审美特质, 具有了不同的艺术价值, 实现了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真是名作影响了创新的一代。

提炼是一台打磨器, 它能使埋藏在砾土中的宝石透出灿烂的光华, 能使顽石变成艺术品, 删粗存精, 变自然物为人之物、艺术之物, 这绝非易事。这体现了创造者的修养和智慧, 需要师生去学习提和炼的技巧、知识, 才能让物品升华为作品, 让普通的心灵升华为艺术的苗圃。

四、转益多师, 独僻蹊径

为了提高对于综合材料的驾驭能力, 学生要多学习各个画种的基本知识, 多学习现代有影响的成功作品, 取其所需, 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学生只有对各门艺术有个系统的了解, 才能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如今的儿童画已经发展成一种成熟的表现形式, 儿童画的满构图、新颖的形式感、生动的形象刻画、变异的形体处理, 应了吴冠中所说的:“具象与抽象的关系。”[3]又暗合了艺术的似与不似之间的真谛, 儿童画可谓神奇矣。师生们似乎发现了学生眼中的世界, 而使作品中透露出亦真亦幻的景象, 一群孩子浮在空中, 夹杂着繁星, 流动着空气, 飞舞着彩带, 似入梦境一般。他们在画时考虑到透视了吗?注意到空间、质感、量感和真实性了吗?回答是否定的。只能说他们注意了疏密关系、色彩的多样性, 从而使作品具有了儿童生活特征, 他们没有被社会中人的框框限制, 表达出了一种艺术的真实, 而非自然之真实。

艺术需要创新, 创新才能发展。学生的作品也不能始终停留在满构图、艳色彩、大变形这一层面, 这类作品看多了也会令人生厌。我们要抛弃一切束缚, 合理利用材料, 独僻蹊径, 令想象风驰电掣, 让中小学生的作品在美术的百花园中争奇斗艳。

参考文献

[1]周俊杰书学要义.西冷印社出版, 257.

[2]董春凤.自语.画廊, 2003, (1) .

学生绘画创作教学 篇8

绘画是儿童普遍喜爱的一种活动。这项活动在发展儿童智力、对儿童进行美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儿童画, 一般指十岁以前孩子的绘画, 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完全, 所以他们认识世界往往是凭借想象, 这种想象脱离现实, 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无意中契于艺术的本体之中。他们的画质朴天然, 幼稚可爱, 随心所欲, 无所顾忌, 不为形累, 不为物牵。从高层次上讲, 他们在潜心作画中表达的方法和心态与大师们的“忘我”状态很相似。像齐白石、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都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童真、童趣。

一、树立富有童心的儿童画评价观

常有人认为儿童画是绘画的初级阶段, 对儿童画横加指责, 这不象那也不象, 要他们服从严格的基础训练。有的家长让孩子老画一种东西, 弄得孩子没法画下去;有的采取“揠苗助长”, 效果却适得其反;还有的不让孩子画画, 抹杀其创造力, 这些都不对。儿童的绘画是一个集审美与情感陶冶等功能于一体的过程, 其表现结果并不是最终标准, 我们在观看儿童画画时, 最重要的是努力去理解他们。

当然, 儿童的表现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不难发现:欣赏6岁左右儿童的作品比较容易, 欣赏7—10岁儿童的美术作品就要困难的多。但当孩子在给我们看他的画时, 我们必须重视和尊重他自己的观点。不论年龄多大的孩子在把画给你看时, 或许都存在一种戒备心理。当他展示出一只羊站在田野里的画时, 你要控制住你可能说“来, 让我告诉你怎样来画一只更好的羊”的冲动。你应该懂得:这是“他的羊”站在“他的田野”里, 和你心目中的那只羊不一样。虽然他有时也告诉你他不喜欢自己画的画, 但这很可能是在期待你能肯定和赞赏他。因此, 对于孩子们的画, 要注意多从正面去进行鼓励, 多从孩子的心理去理解, 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而激发兴趣,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儿童画的教学方法

有了正确的儿童画评价观, 接下去的就是如何教的问题。探究儿童画教学, 自然成为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且永恒的课题。这不仅因为儿童画是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 更值得重视的是可以通过儿童画创作的实践活动, 启迪智慧, 培养能力, 并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和高尚情操。

教儿童画画与教成人有明显的区别。成人注重理性, 儿童更重感觉;成人讲究明暗体积、立体感, 儿童注重随意地快乐涂鸦, 玩得高兴就行。如果用教成人的所谓“正规教育”即点、线、面、构图、色彩等一套方法来教孩子, 虽然严谨系统, 但弊大于利, 甚至会伤害了儿童的天性。在绘画的方法上, 儿童有着更大的自由空间。

除了以上教学方法外, 培养儿童积极向上自信的绘画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颗幼小的心灵, 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和鞭策, 多表扬少批评, 气可鼓而不可泄, 是儿童学画走向成功的秘诀。认识儿童自身发展规律, 坚持开发儿童自身内在的潜力和灵性, 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的创造性、独立性和随意性, 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教师在关键处加以指导, 使之一步步走向新的阶梯。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 童心无瑕, 天真可爱。爱美是人的共性, 爱画是儿童的天性, 每个儿童或多或少都潜在着这种本能, 通过绘画的训练, 锻炼了手、眼、脑的高度和谐统一的能力, 还激发了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不论将来是否成为画家, 这都是极有意义的。

1. 爱护童心, 开发智力

儿童的心是单纯的, 儿童的画是朴素的、是靠直觉的。儿童天真烂漫, 活泼可爱, 想象力丰富, 作画自由, 无所顾忌, 随意夸张, 对世界充满新鲜感, 什么都想知道。当他们把自己的心理世界用绘画这一方式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时, 就会充满喜悦和自信。充分尊重孩子们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他们在愉快的美术活动中树立自信心, 从而大胆进行表现, 这样他们画出来的画就有生动活泼的情趣了。将儿童的本真表现出来, 这是儿童画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 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童心”, 用儿童的眼睛来看事物, 以他们的心理来表现和反映世界。

学画能提高孩子的智力, 好像大家都认可这个说法。智力代表个人的综合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 适应能力等。教学儿童画是为了培养儿童具有独立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及想象力的人, 而不单单是会画几幅画, 拿几个奖, 画画它应是提高智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当今社会, 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丰富, 每天都会有大量信息充斥在人们身边。当前的教育理念已从过去灌输知识、应试教育等方式逐渐转变, 未来的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创意思维能力, 灵活变通的多维性思考习惯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2. 激发想象, 游戏绘画

儿童绘画是一种天性, 是把绘画作为与同伴、老师、父母交流的一种工具, 也是抒发内心感受、表达自己对周围生活认识和感情的一种方式。因此, 儿童在绘画活动中所关心的是他们内心情感的表达, 而不是绘画技术的提高。儿童绘画时往往是边画边玩, 边画边自言自语, 在游戏的状态下, 沉醉于自己的绘画过程中, 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的情趣。

郑板桥说过:“作诗非难, 难为题。”这是说好的命题能让人有“未饮先醉”的感觉。儿童喜欢想象, 好表现自己, 在进行命题绘画教学中应认真琢磨, 仔细推敲, 选择一些针对学生生活实际, 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个性, 有想象空间的伸缩性题目, 力求新颖生动, 给儿童以美的启迪和艺术的熏陶, 从而产生感染力和创作欲望。因此, 适当的命题, 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 使其创造力得以诱发和培养。

3. 创设情境, 激励创新

情境教学是促进儿童生动活泼学习的有效途径, 是激发儿童想象和创作欲望的一种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 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才能异常活跃和丰富, 给学生创设一个天高海阔的创作情境, 学生才能引发自己的想象, 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学中也有这样的情况, 有的孩子可能会由于缺少绘画的方法与经验, 虽然创意很好, 想象很丰富, 但几笔下去破坏了整个画面, 不能体现出孩子想法, 而自我丧失继续画下去的信心, 不断换纸重画, 搞得一团糟, 这时教师如果能鼓励孩子勇敢画下去, 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儿童画重在内容的创意表现, 重在画画的过程, 结果并不是重要的。因此, 只有鼓励他们将心中所想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自我理解表达出来, 将绘画过程当作游戏来完成, 孩子们才会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作动力, 孩子们的绘画潜能才会被充分挖掘出来, 才能为持久的学习绘画奠定基础。

上一篇:人性挖掘下一篇:肩关节周围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