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探究

2024-07-29

包装设计探究(精选十篇)

包装设计探究 篇1

关键词:包装设计,文化发展,分类,发展趋势

在日常生活中, 多种多样的消费品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包装设计文化需求不断扩大, 被选择的消费品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突出个性面貌的特点, 就变得极其重要。那么, 对消费品的个性面貌的塑造方面来讲, 包装设计功不可没。简单来讲, 包装可以被理解为安装、填放、包裹及装饰、装潢等。从学术角度讲, 包装设计指的是将美术与自然科学紧密结合, 然后将其运用到产品的包装保护和美化等方面, 但是我们所讲的包装设计并不是广义上的“美术”, 也不是单纯的装潢, 而是指将科学、艺术、材料、经济、心理、市场等综合要素的多功能紧密结合的一种形式的体现。

一、包装设计文化的发展

包装设计文化从古至今时间长久, 人类最初为了保护产品, 便于储存和携带, 出现最早期的包装, 即手工时代的包装比如青铜器、彩陶等, 它们的特点是就地取材, 由于当时技术不先进, 物资匮乏, 人们往往利用各种天然材料进行包装, 同时因为天然材料许多部件都可以反复利用, 人们在无意中保护了生态环境。之后, 包装设计文化发展至手工业时代, 当时中外已经创造了许多简单的包装样式, 如工业革命的前期, 许多包装设计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唯一不足的是在插画与文字编排等方面还没有真正脱离关系。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各种印刷机械不断出现, 以及印刷技术不断发明完善, 使得包装设计及设计制作等取得很大的进步。各种装饰纹样巧妙而且广泛运用, 极大地增强了包装设计的表现力[1]。现代主义包装设计思潮, 注重的是功能, 包装设计师以功能决定形式, 认为功能才是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包装上的每一个元素都必须具有功能及作用。设计师强调必须清除包装设计上的各种妨碍视觉传达的及无用的要素、元素, 从而使功能与表现形式更统一。包装设计师的这一观念在这一段时期中主导了世界包装设计的发展, 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全世界许多国家推行企业识别系统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经营策略, 当时的包装设计主要特点是对各种CIS设计中规定的视觉设计要素进行系列化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视觉形象的高度统一, 更要保持一定的变化空间。企业管理与市场竞争的不断扩张, 使得当时的包装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设计包装的文化从最初的解决产品包装的自身形象、自身特点及信息配置等问题转变为合理解决市场与整个产品包装的关系, 以及产品包装设计与整个企业视觉形象的关系等。后现代主义设计运用各种自然的肌理将传统题材的图形加以重新创作, 还运用各种具有幽默、怀旧、乡土气息等意味的表现语言, 最大限度地增强包装在消费者情感方面的号召力及凝聚力, 使得人们可以进一步接近大自然[2]。

二、包装设计的分类

包装设计包括包装造型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等, 大多指包装容器的造型, 因此包装造型设计又被称为形体设计, 原理是运用美学原则, 通过形态、色彩等因素的变化, 将具有包装功能和外观美丽的包装容器造型, 以视觉形式呈现出来, 使得包装容器能更好地保护产品, 保持优良的外观、相适应的经济性等。

包装结构设计依据对包装的外部和内部结构进行具体考虑, 从包装的基本功能和生产实际条件出发, 以有效保护商品为首要功能, 同时考虑携带、陈列、装运等的方便性, 以及重复利用、能否显示内装物等因素, 产生一个个优良的结构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的形式包括图案、文字、色彩、浮雕等, 其目的是突出产品的特色和形象, 力求在造型方面精巧、图案方面新颖、色彩方面明朗及文字方面突出, 装饰和美化产品, 最大限度地促进产品的销售。

三、包装设计发展趋势

新形势下的包装设计文化, 更注重的是适合环境保护的绿色设计, 以及适合突出商品个性化的包装设计、适合于电子商务销售的现代商品的包装设计、安全防伪的包装设计等。新形势下的包装设计文化强调的主要是生命力、动感、体量感及深度感等因素。不断积累设计因素, 将天然形状中的扩张、伸展的精力等运用到设计中, 为设计图案注入生机, 同时注重让设计有动感, 比如通过运用曲线、形体在空间部位的转变等方式, 达到动感的效果。在实践设计过程中, 可以采用部分减缺、增添、翻转、压屈等方法, 使得包装设计的产品更具活力, 更具人性化的特点。

我认为保护产品、美化和宣传产品是包装设计的主要作用, 科学地、经济地完成产品包装的造型、结构和装潢设计是包装设计的基本任务。加强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印象和扩大产品的销售额及扩大销售影响是包装设计的系列化最直接的作用。同时, 包装设计系列化也是现代包装设计普遍应用的表现方式。包装设计系列化将同一品牌下的不同系列的产品及整套产品或内容互相有关联的产品以一种共性的特征、统一设计的一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3]。更令人注意的是包装设计系列化的设计利用局部色彩、图形或文字、造型的变化, 将能够进行整体统一的设计, 以及多种多样的商品统一起来, 使得消费者方便地辨别包装产品的品牌, 从而为企业、市场树立品牌的形象, 其意义在于使商品整体形象感不断突出, 令人产生深刻的印象, 不断强化视觉识别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卓娅.设计编码——包装篇[M].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3.

[2]陈磊.走进包装设计世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公路设计中限速值设计优化探究 篇2

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对公路通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限速值作为公路设计重要指标,其作用也日益明显.文章分析了影响限速值设计现状,提出了限速值优化设计措施.

作 者:王方红  作者单位:桐庐县交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2010 “”(10) 分类号:U4 关键词:公路   限速值   设计  

★ BP神经网络在平曲线路段交通事故预测中的运用

★ 优化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运用参考论文

★ CAD系统的二次开发在设计优化中的应用

★ “近体原则”在英语课文话题设计中的运用

★ 瓦斯治理和通风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关于绿色包装设计的探究 篇3

【关键词】包装设计;绿色;环保

一、无包装设计

“无包装设计”是绿色设计浪潮中一项有力措施,我们谈起无包装设计,往往有人片面认为是不给商品进行任何包装。但是在实际设计案例中,完全的无包装是很难做到的。我们也可以把采用天然环保无能耗的包装材料认为是无包装设计,这样的包装基本不耗费额外的能源、不会给环境造成任何的不良影响。比如现在只能在边远地区看到捆扎碗碟等瓷器的粗麻绳、包装糕点的草纸,包装熟食的晾干荷叶,草编的菜筐等。但是这样的无包装设计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不容易运输和贮存,主要还是用在短途运输和速食快餐业。此外还有个缺点是外观缺乏现代感,很难提高商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建议大型商场可以推广在糕点专柜用草纸袋包装,把包装袋设计得古典怀旧一些,能激起年龄层次偏大的消费者的购买欲,而年轻的消费者也会因为其环保方便而去选择它。特色餐馆可以考虑用竹杯、竹碗、竹筷来取代传统的玻璃、陶瓷、木制品。快餐业鼓励消费者使用和自带重复使用餐具,对自带餐具客户给予打折优惠。推广使用可以吃的以糯米或土豆为原材料制作的餐盘作为食物包装等。这就给我们设计师提出了新材料的运用和设计的新任务,不管使用什么材料,都要通过设计师之手转化成消费者乐于接受的商品包装。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政府制定的限塑令已经在2008年6月开始实施,中国境内所有市场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商家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来鼓励顾客自带多次使用的环保购物袋。先不说这些规定能否得到商家配合落到实处,但这也终究是无包装设计的一次胜利。

二、再循环利用包装设计

“再循环利用包装”也是绿色设计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绿色设计的包装不会像发泡塑料餐盒那样,不易回收、不易自认分解而造成环境的白色污染。当前我国的包装回收率是很低的,以利乐为例,该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提高利乐包装的回收率,曾在2008年争取把回收率提高至26%;但在国内目前回收率还是极低的,更多的要看乳品企业的态度和消费者的相关环保意识的提升,操作起来有很大难度。国内专门从事乳业包装回收的上海彩乐公司,该公司98%的原料来自利乐等公司的边角废料;其次是与部分学校挂钩,将“学生奶”的包装回收;或到废品回收站,一家一家讨价还价地购买。他们还开通了一条利乐包回收热线,但每天接到的电话不过三四个。还有杭州富伦纸厂,该公司可以将利乐包装环保处理生产优质再生纸浆和铝塑颗粒,处理回收乳品包装的能力为每月300吨,但目前每月只能回收10吨左右,剩余的产能只好用来处理常规废纸。

按照国内一年的乳品实际消耗量达到11万吨来计算,目前中国市场乳业包装的回收恐怕1%~2%也难以达到。这样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利乐包如果按照普通纸制品回收,会给回收设备造成伤害;如果深埋,它基本不能自然降解。现在欧洲的环保研究者发掘50年前的垃圾填埋场,连普通报纸都还没有自然降解。如果对利乐包进行焚烧处理,它的内层铝箔是不燃物。如此就形成一个两难的局面:一方面,专门企业的专业回收设备闲置;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散落包装无法回收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法规,给回收中转机构和回收企业一定比例的税收补贴,提高回收率;还要通过媒体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素质,国民能自觉地将垃圾分类并将可用废品送到回收站。这样就给设计师提出了新的问题,设计商品包装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它的实用性,美观性,还要考虑它是否方便再循环利用,绿色设计不能走形式主义。

三、大力推广绿色包装设计

近年来英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广“再设计”观念,宗旨是使设计师认识到绿色设计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其鲜明个性和活力的有效武器。英国文化委员会举办了数次再设计展览,他们推出的所谓“优良设计”应该是低能耗、省人力、无污染的设计;推广使用的材料是可回收、可再生的材料。英国政府甚至在进出口方面推出了比较严格的限制,减少非绿色产品的配额并课以重税。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国民对绿色产品的认识,从而引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行为。奥运会被认为是当今人类最为盛大的公共活动之一,也是各东道主国家展示自己综合实力的舞台,但是赛后大量废弃的一次性用品往往令东道主头疼不已。

在1988年首尔奥运会上,就使用了玉米塑料可自然降解的水杯;1994年冬奥会则使用了生物降解塑料托盘;2000年和2004年奥运会,也使用了新型的包裝材料,较成功地解决了垃圾回收问题。“绿色奥运”是北京自申办之日起就提出的重要理念,绿色包装设计理念已充分体现到奥运的各个环节,在充分展示我们的设计软实力的同时,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了重大贡献。绿色包装设计是每一个设计公司和一线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设计师不但要从客户的要求出发,还要自觉地将绿色设计的要素贯穿到整个包装设计的每个环节。伴随着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类要携手为共同栖息的地球谋求生态平衡与新的发展。可以比较乐观地断言,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推广绿色包装会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这也许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真谛。

四、结论

包装设计探究 篇4

一、问题缘起

《一元一次方程 (1) 》是七年级第三章的起始课, 教材编排的第一个问题情景是:“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所给图示, 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 距青山50千米, 距秀水70千米, 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教材以此问题为教学情景, 意图是通过解题,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 再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进行新知的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一提出这一问题后, 学生感到很畏难, 不知从何入手, 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 学生花了差不多20分钟的时间交流, 才勉强地列出相应的方程。学生解完这道题目大脑已相当疲惫了, 在这种疲劳的状态下, 对待下一步的学习, 学生就容易反应越来越迟钝, 不能主动地去构建新知, 学习的效果自然就较差。

课本编排这道题的意图是:用实际问题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难点, 课前老师精心准备了素材, 在课堂中呈现后, 相应的学习氛围不能产生, 学生的反应很平淡, 甚至有无动于衷的感觉。这时老师会抱怨, 现在的学生不好教, 学生的学习态度差, 好似英雄无用武之地。事实上这种情形是由教师创设的不合理情景引起的, 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当创设的情景脱离学生的学情, 他们感到枯燥、乏味时, 难以引起学习兴趣, 导致学习热情不高, 缺乏探究的欲望。其次, 当创设的情景学生难以理解、问题太难, “跳起来也够不着”时, 学生望而生畏, 导致学习热情不高。最后, 当创设的情景太简单、问题太浅显而缺乏挑战性时, 学生缺乏探究的欲望, 也会导致学习热情不高。

因此, 课堂探究务必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景, 设计好问题难度, 这才能切实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如何设计好数学课堂探究活动

1. 在概念的教学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进行探究式学习。

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到抽象的过程, 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 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 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 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 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初中数学的很多概念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比如函数概念, 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 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 也不应只关注能否去解题, 探讨表达式、定义域、值域等有关内容, 而应选取具体事例, 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如先让学生指出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 例如: (1) 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 在t小时内行过的路程是s千米; (2) 用表格给出的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 (3)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 (4) 由某一天气温变化的曲线所揭示的气温和时刻。让学生去反复比较, 得出各例中两个变量的本质属性:一个变量每取一个确定的值, 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惟一确定一个值。再让学生自己举出类似的例子, 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关于函数两个变量的变化规律, 还可以继续探究图象, 形成知识系统,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 在定理、法则的发现中进行探究式学习。

前人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 学习应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 揭示知识背景, 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探究痕迹, 让学生体验数学家们对一个新问题是如何去研究创造的, 暴露思维过程, 体验探索的真谛。教师在定理、法则的教学中, 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 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让学生在尝试中去体验去创新, 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时, 若从传统的感知教材为出发点, 先由具体的材料:103×102= (10×10×10) × (10×10) =105, 然后给出字母底数a3·a2= (a·a·a) (a·a) =a5, 最后得出结论am·an=am+n, 这样归纳的实质就是就法则论法则缺乏启发性, 难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法则背后蕴涵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没有得到体现, 学生往往会感到意犹未尽;如果把问题作为出发点, 可以重组教材先提出探究的问题如让学生计算2x3·3x2=?学生会有两种结果:“6x5或6x6谁是谁非?”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唤醒, 纷纷计算、猜测、实验、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使课堂教学转变为探究的阵地。既明确了探究方向, 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并且又能与以后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构成整个内容的探究脉络。

3.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师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现代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探究。如市场销售问题、企业赢亏测算、股票风险投资、贷款利息计算、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资源调查、有奖销售讨论、体育比赛研究等等。去丰富课堂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内容, 如学习了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后, 可以让学生计算有关经济问题。

探究型学习设计 篇5

从案例中我了解到探究型学习的过程是:确定课题——组织分工——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创建答案、解决方案——评价与展示作品。

探究型学习设计的特点有:

1、粗放性: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是一种对未知过程的想象与摸索,它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教学设计的内容形式可以百花齐放,整个设计过程是粗放的也是立体的。

2、动态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的结果,由于这一过程是不断变化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内容和方式必须根据过程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它还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3、协作性:不仅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强调协作性,就是在教学设计中协作性也非常重要。

探究现代简约风格对包装设计的影响 篇6

关键词: 现代简约风格 包装设计 简约不简单 视觉冲击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1124-02

“包装设计的风格大致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繁复,再由复杂到简单,由繁复到单一的过程。”在形形色色的商场、专卖店、或是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各式各样的包装花红柳绿、奢华美观,然而这样的包装设计往往会让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正因为这样,包装设计风格反反复复,得不到长久流行;然而时至今日,现代简约风格的包装设计却成为当下设计领域的先锋,为什么简约风格如此受人们的青睐呢?

从商业市场营销层面来看,包装是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过程中最直接与商品进行接触的媒介,大多时候,商品的包装设计会直接影响商品的销售。从消费市场层面来讲,层出不穷的商品种类、花样繁多的包转设计,导致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选择的时间却越来越紧促,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会以最直观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自然而然,包装就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心理的最主要因素,由此可看出,商品包装的设计在销售流程中占主导位置。

随着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前进,在当代这个繁华的都市当中,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已成为当下的时尚潮流尖端。特别是在包装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包装与商品融为一体,包装可以直接反映出企业文化、品牌理念、消费心理和市场需求,它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相比较当下的包装设计而言,可谓风格迥异、各出奇招,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革之后,包装设计呈现出一种简约的大趋势,也就是现代简约风格的包装设计。

当然,之所以简约、时尚的包装设计能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而且现代简约风格的包装设计在市场上可以一枝独秀,就在于它简约不简单的设计理念和独一无二的设计思路。

一 现代简约风格设计概述

1 现代简约风格的定义

现代简约风格以简单、简洁为设计主旨。我们常接触的简约风格一般体现在室内装修中,除此之外,在包装设计上也颇有建树。现代简约风格是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视觉上的要求,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已形成了超负荷的生活模式,想要缓解这种超负荷的生活,视觉是第一感官,以简单纯净来调节精神空间,这是因为人们在互补意识的支配下,所产生想要摆脱复杂,追求简单的自然心理,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简约风格能成为当下设计潮流的尖端的根源所在。

2 现代简约风格的产生及特点

“现代简约风格最早开始于西方设计领域,20世纪初,西方设计行业正处于复古风过度的逆流时期,于此同时也是基于现代美学发展的方向,开始逐步向一个新的设计领域发展,即简约主义。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主义(源于包豪斯学派,包豪斯学院源于1919年德国魏玛,其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学派提倡功能第一的原则,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和结构的有效结合。”

我国的包装设计不同于欧洲国家,起源时间很短,约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各行各业的突飞猛进,包装设计才慢慢渗透进来。

现代简约风格并不是单调与枯燥的代名词,相反,简约风更像一张白纸,留给人无限的想象,简约是高度的提炼与精髓的展示。现代简约风格追求时尚和潮流,和传统风格的设计风格相比,它用最直白的装饰语言体现整体设计的结构和空间感,用最简单的设计元素体现简约风格与其他风格间的不同。其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搭配、材质精简到最少,但对色彩的要求毫不吝惜,之所以对色彩的要求高,是因为色彩给人的是最直观的视觉冲击。现代简约风格在空间结构上通常给人一种既含蓄又耀眼的光芒,往往能达到其他风格没有的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以一当十的效果。

“在实际设计中,现代简约风格提倡极简的设计风格、独具特色的包装结构、以最俭省的包装材料、最干练的造型以及最精简的图形、文字、色彩与准确无误的信息传达构建一个完整的包装,使整个包装设计无论外形还是内在都具有亲和力以及吸引性。”

现代简约风格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即简约不简单。它是设计者在经过一次次反复试验创新后得出的新设计,并且简约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起到灵感激发的作用。简约风并不是简单堆放和平淡的摆设,是以此做为设计的基石,可以更多地展现所包装的产品功能,同时还凝结着设计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既美观又实用。

二 现代简约风格在包装设计中的影响

1 现代简约风格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商品包装之所以在消费市场中占主导地位,那是因为包装与消费者会直接见面,比起广告、彩页宣传等手段,它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和消费能动性。”在人类视觉神经的研究结果中得出,在商品包装的风格中,色彩会在第一时间对人的视觉神经产生触动,极大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因此,直观地反映出色彩在包装的整体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在包装设计中,色彩运用的手法不仅要遵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还要考虑产品的社会背景、环境因素等。之所以要考虑这些,是因为如何合理地处理好这些因素都会对商品的销售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其设计过程应该引起极大的重视。

在色彩与包装的照应关系中,主要是通过包装的外在色彩反映内在商品,使消费者通过外在包装就可以了解内在物品;其核心是通过包装的外在色彩反映内在商品,使消费者通过外在包装就可以了解内在物品。通常当消费者走进商场,目光锁定在货架上的时候,能瞬间被一个商品的包装吸引,那么它是成功的;反之,并不能很好地展现这种照应关系,无法让消费者从表到里的理解商品,那么就是失败的,同时还会对商品的销售产生负面作用。

nlc202309030749

2 现代简约风格在包装设计中包装形式的应用

一款成功的包装,其外在形式非常重要,它是包装整体设计中的最主要元素之一。以现代简约风格的包装为例,在外形设计上则要求包装的外形不仅具备合理性、还具备实用性和吸引性,这些从形状、大小、材质的选择都需要根据商品具体特征、功能、适应群体来决定;另一面保护产品、方便携带也是外形塑造的重要元素。

也许大多数人认为简约就是简单图形、文字的组合设计,这固然没错,但只能说这是最表面性的风格体现,毕竟简笔画也是简约风的一种展现形式。從美术学的角度来讲,简约并不意味着不要图案的装饰、空洞乏味、毫无生气的设计;而是摒弃了华而不实的外在,对每个设计元素都采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理念,创造出一种纯净、轻快的设计风格。如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包装形式也紧跟脚步,一般分为内包装、商品个体包装、中包装、大包装;另一层从包装设计发展史的总体来看,大致经历了原始包装、传统包装、现代包装这三个发展阶段。

包装需要整体性的设计,当然不同的包装形式在整体设计中也有着差异性。内包装主要是贴近产品进行保护的一种包装形式,防止风险和损坏,也许它没有华丽的外在,但是它却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来保护想要保护的东西。通常,我们所见到的内包装往往都是最简单的,这就可以凸显出内包装的含义,简单真挚。

商品个体包装,主要是针对某一商品进行独立的包装设计,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也与其他商品进行辨别,在整体包装设计中主要体现容纳、保护、便利和促销等功能。

中包装,可以装载物品,在整体的包装中也可以盛放其他类型的包装,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大包装在包装整体中占主导位置,可以统一所有类型包装的物品,是所有载体的母体。不难看出,每一款包装形式都有它的专属性,所以在设计过程中缺一不可。

三 结语

现代简约风格的包装设计,其主旨就是以商品包装为媒介,并在此基础上摒弃了原先奢华的设计手法以及华而不实的外表,使整体设计风格趋向于简单、干净、利落,用简单的设计手法去提高产品的实用性;从环保角度来讲,其要求在包装设计中要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资源和能源能够循环利用,所以,不论是从当前还是未来的角度来看,都是包装设计风格的发展趋势。

商品的包装设计作为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的一座桥梁,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中国包装设计产业仍是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但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仍不能忽视全球资源的短缺问题,所以,这也就突出了现代简约风格在包装设计中独有的优势。将现代简约风格的设计与现代包装相结合是一个具有前景的设计方向,也将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闪光点,为此,不仅需要企业和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消费者的大力配合,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将我国现代简约风格的包装设计健康、长久地持续下去!

公路设计中限速值设计优化探究 篇7

限速作为公路安全控制手段之一, 其作用十分重要。随着我国公路基础建设的逐步加强, 高等级公路不断出现, 对于限速值的设计不能仅仅依照以往设计经验, 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确定限速值。当前形势下, 公路限速值设计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1 公路限速值现状概述

由于公安部门和公路交通部门的理解及管理出发点不同, 导致对同一路段限速值的设定相去甚远。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而言, 往往以降低车速为原则, 以达到减少事故或减轻事故后果的目的。但因限速值太低, 驾驶人无法理解而普遍超速, 时间一长, 限速标志形同虚设。而公路交通部门则认为,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为减少事故而设定的限速值过低, 是对公路资源的浪费, 因而其设定的限速值较高, 导致驾驶人理解为“推荐车速”而加速行驶, 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严重隐患。一般来讲, 公路限速值设计中, 常用方法分为法定限速设计、最优限速设计以及工程限速设计。

1.1 法定限速设计

根据限速值设计历史来看, 很多国家都设置过法定限速值, 早在二战时候, 美国将56km/h设置为法定限速值, 保障能源的使用。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 美国又将法定限速值提高到了89km/h。所谓法定限速, 指的是通过行政手段, 来提高公路通行效率, 降低安全隐患, 但是其未充分考虑到车速与交通成本之间的合理关系, 这样与实际交通必定不符。

1.2 最优限速设计

简单来说, 最优限速设计是一种数学模型, 以车辆运行、通行时间、事故数量以及事故危害程度等相关因子, 来建立一种科学性模型。同种车辆、同一条公路以及不同车辆在不同公路通行过程中, 通过模型来绘制通行曲线, 从而修正所建立的模型, 如此反复, 再绘制相关曲线, 在峰值得出最优设计速度。但是此种设计方法虽然科学, 实际与理论存在差异。

1.3 工程限速设计

工程限速是我国最常用的方法, 其针对不同工程, 全面分析相关资料, 包括通过民意所得到的数据, 以及交通事故多发地段, 公路地势地形等相关情况, 来确定的限速值。这样的限速值, 出现在一条公路不同路段, 充分考虑到交通实际情况。因为这种设计方式与实际情况十分接近, 因而广泛用于工程当中。

2 公路限速值设计优化策略

一般情况下, 公路限速值的确定, 必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情况、公路等级情况、公路线形情况以及交通流速等。其中最直观的影响因子是交通流速和公路线形。根据大量工程限速值设计以及实际运用资料显示, 通常在道路急弯、连续急弯路段, 85%的车通行速度处于65km/h左右;而在缓弯、直线段时, 一般为77km/h左右;道路线形为直线时, 车速一般为90km/h左右。整条公路全路段运行速度一般为80km/h上下。85%通常作为公路限速值设计重要的指标, 即V85, 为工程限速设计中影响最为活跃的因子。

2.1 限速值的设计一般流程

公路限速值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运行速度、公路线形、设计速度、交通安全等因素, 采用分段限速和局部特殊路段限速相结合方式来进行。其设计一般流程为图1所示:

2.2 以公路线形分析为基础, 合理优化限速值的设计

道路平纵线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辆最大安全通过速度, 通常小半径平曲线和竖曲线成为车辆安全通过速度的瓶颈点。平曲线处的最高理论行驶速度主要考虑车辆侧翻和侧滑因素, 而竖曲线处则主要考虑停车视距要求。公路线形中平、纵特性点, 是限制速度的关键位置, 运用计算机以及实际情况, 模拟车辆在该路段点的安全运行模型, 即可计算出该特征点下的最高通行速度, 通过实际验证, 即可得出限速值。

很多公路的车辆通行速度比限速初始值要低, 这样必须合理调低限速初始值, 以满足道路相关要求。当一条公路, 大部分地段满足限速初始值, 只有少量地段仍然比初始值要低, 则只需要在不满足初始值的地段做限速调整, 而整个公路的限速值不需修改。在初始值的设计当中, 必须充分考虑到下坡路段, 因为资料显示, 长下路段是公路发生交通事故最多的路段之一。计算长下坡路段占整体路段的比例, 如果比例过大, 必须降限速低初始值, 以满足道路安全要求。

2.3 以限速值影响因素分析为设计原则, 合理确定限速值

限速值的影响因素通常包含公路等级因素、交通安全因素、线形因素、环境因素、交通因素以及运输效率等相关因素。 (1) 公路等级与功能。不同等级和功能的公路或城市公路所造成事故的危害性及性质各不相同。不同等级和功能的公路限速也不尽相同, 车辆在低等级公路上行驶时, 行驶距离较短, 且因受路边障碍物干扰及交通组成混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行驶速度不宜过高。应设置相对较低的限速值;车辆在等级较高的公路上行驶时, 因行驶距离与低等级公路相比较长, 则可设定相对较高的限速值。 (2) 公路交通安全。为了保证公路交通安全及交通参与者的人身安全, 必须对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进行限制。另外, 限速值还与交通事故发生地概率及严重性有关。国外有研究表明, 当车速超过96km/h时, 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性均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 且当车速超过112km/h后, 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概率增大。 (3) 公路线形及设计速度。公路的线形与设计速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 我们会用公路线形指标来评估公路的行驶速度。总的来讲, 公路的线形水平越高其限速值也就越高。例如高速公路, 其线形水平较高, 所以其限速值与其他等级的公路相比也较大。国外研究表明, 为了保持公路的线形协调性, 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之差宜小于20km/h。 (4) 路侧环境。在限速设计时需要考虑路侧环境的影响, 城市公路等低等级公路受行人、路边障碍物及交通组成混乱等诸多路侧因素的影响, 而高速公路等高等级公路上影响限速值设计的路侧环境因素很少。 (5) 交通流速。按照一贯的工程研究方法与长时间的研究经验不难发现, 交通流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公路的限速值, 一般应取事故发生率最低的85%位速度作为制定限速值的依据。 (6) 运输效率。运输效率的大小也与公路限速值有关, 表现为, 公路限速值高, 车辆行驶速度快, 运输效率也就随之提高。所以限速值设定时除了考虑安全性之外还应考虑运输的效率, 实现两者之间的均衡考虑。

2.4 事前控制方式确定限速标准

目前,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整某路段限速标准一般以交通事故死伤人数为依据, 是在事故已发生的前提下进行的。或者说, 事故“黑点 (段) ”的限速基于事故数据的统计, 为避免统计的偶然性, 统计时间较长, 通常需要1~3年。这是一种事后控制型的安全管理方法。在研究限速标准的同时, 应主动通过《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检验寻找和鉴别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和路段, 实施事前控制方式, 在此基础上确定限速标准比较科学。

参考文献

[1]唐琤琤.限速、车速与安全[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 (3) .97-100.

[2]唐敏文.高速公路速度限制标准与方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水景设计及植物设计的方法探究 篇8

1 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园林水景植物设计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 设计时不立足于实际, 只是盲目的模仿国外设计形式, 对于设计的内涵和表现手法没有深入挖掘。因此景观设计往往没有良好的长期效应。 (2) 部分设计师对水生植物认识理念较为狭隘, 在水景、植物配置中单纯的考虑植物水生习性, 忽略了整体水景景观下植物景观的立体效果。 (3) 我国的许多设计者在水景植物设计中没有创新意识, 对水景植物的认识还停留在以前的设计经验和水平上, 设计手法比较单一。

2 水景设计探究

2.1 水景设计概述

水景是指通过以水造景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在水景类型上目前有:天然水景和人工水景;平面的水景和立体的水景等, 但常用的有:规则式水景, 主要包括规则式浅水池、镜面水池、跌泉等;自然式水景, 主要是指对自然水体的利用和模仿, 如承德避暑山庄、江南的古典园林等。

2.2 水景与园林要素的关系

(1) 水景与园林植物:无论水景是清清碧泉, 还是开阔湖面总少不了绿色植物的搭配。植物不仅丰富了水体, 而且增加了水景的层次感和情趣。同时水景也为植物更好地生长创造了环境, 两者体现了交相辉映、相互融合的关系。 (2) 水景与园林山石:山石被认为是园林之骨, 水被认为是园林血液。山石能够划分水面的空间, 而且自身也具有观赏性。山因水而活灵活现, 水因山而深邃, “水令人亲, 山令人古”两者体现了相依关系。

3 水景植物研究

随着各领域理论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的加深, 水景植物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 既不同于以往的诗情画意, 也区别于空间绿化, 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1 水景植物风格

(1) 不同种类植物间的形态各异, 风格也各不相同, 如:垂柳喜湿应栽植在水边。自然地理的差异使得植物的生长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如:东北的针叶林, 南方的竹林。 (2) 哲学观的不同, 植物景观地域风格也各不相同。中国人喜爱将大自然引入到园林, 如中国的苏州狮子林水景植物;英国自然哲学引发了英国自然风景园, 如布朗设计的布伦海姆。 (3) 中国园林往往渗透着文学气息和思想, 将植物比喻人格引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感慨。

3.2 水景植物空间意象

园林空间既是艺术空间, 也是生活空间。景观特征体现在4个方面: (1) 景观构成主体———植物是有生命的; (2) 空间形态是千姿百态的; (3) 植物随着四季交替变换, 使得空间是变化流动的; (4) 植物空间尺度具有弹性变化, 可分为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微观尺度。

3.3 水景植物空间的实体要素

(1) 水景植物的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2种, 自然形态又分为乔木、灌木、藤本等。人工形态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结果。 (2) 水景植物的局部特征:包括园林植物的形色、质感、芳香。 (3) 水景植物的变化因素:植物的生命周期、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等所表现的生命特征各不相同, 再利用水景植物进行景点构造时, 要善于把握这些要素。

3.4 水景植物空间类型

空间类型可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覆盖空间、纵深空间、混合空间。不同的景观空间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不同, 如开敞空间能提高人们的精神, 半敞开令观赏者的视线富于变化等。因此在设计中要根据具体的地域特征, 风俗习惯营造合适的空间。

4 水景植物设计方法研究

4.1 设计方法概述

设计方法是将计划、规划、设想, 以视觉形式呈现出来所运用的方法。在具体设计过程中, 为了满足建筑物美观和功能的需求, 会经常用到一些特殊的美学方法和技能。水景植物设计方法具有通用性、多样性、先前性等特点。

4.2 立意优先

立意是景观设计者创作的基础, 体现了设计的意图和动机。古人曾说“凡画山水, 意在笔先”, 因此在水景植物设计中, 首先要不断观察事物, 深刻分析确定主题思想。其次, 立意的设计往往表达了人们对地域风情的审美, 表达了人类的宇宙人生。从其内容来看包括:地域风情、生活状态、艺术理论等。

植栽设计通过包含3重意境: (1) 生境。根据地域特征, 选择适合栽培的植物, 满足生态功能。 (2) 画境。植物景观空间在包含植物个体之美的同时, 还要营造各自搭配产生的和谐美, 增强人们审美的愉悦感。 (3) 意境。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不 (上接第97页) 仅仅反映了民风民俗, 有时也将个人的人生见解和设计相结合, 升华了景观设计。

4.3 空间结构

4.3.1 组织方式。

植物空间的组织方式的不同, 表达的立意也不相同, 体现的功能需求也不一样。常用的组织方式有:集中式、线式。集中式的组合增强了空间的向心力, 模糊了空间的界限, 整个空间的要素都是立意的体现。线式组合能够让人们在流线过程中体会每个空间的创意, 并在最终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4.3.2 空间关系。

不同的空间层面上的关联程度影响着人们的感受。穿插式空间关系加深了空间的微妙关系;邻接式的空间关系在保持空间的独立性的同时, 增加了微弱的关联。因此符合空间美学原则的有效的空间组织方式, 在满足人们空间需求的同时, 还带给了人们整体上的不同感受。

4.4 空间塑造

4.4.1 景点组织。

植物的不同组合在视觉上给人们不同的享受, 通过水景和植物的映衬更能带给你们视觉的冲击。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考虑植物层次对比、主景节点位置、主景与整体对比度等。景点的组织往往依据空间、尺度、观景点等因素确定, 在设计时当注重多角度, 多位置的因素, 做到步移景异。

4.4.2 尺度选择。

水的纯美、植物婆娑的姿态, 都能给人们美的享受。较大的尺度使人在体会到远山线条之美的同时, 也能感受近水植物盎然的生机。空间尺度的选择使层次更加分明, 景点有序, 主景突出。

4.5 水景空间植物种植模式

隋唐时期, 我国园林的设计手法从写实逐渐向写意转变, 到宋代艺术成就达到顶峰, 明清时期对历代设计手法被归纳整理成各种“程式”, 如:花港观鱼、曲院风荷。人们往往通过内容界定程式化, 主要有:画境式、自然理解式、人文生活式、艺术表达式、生态科学式、时代特色式等。

5 结论

随着时代的变化, 水景植物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但总的来说景观设计师对现代水景植物的认识还不足, 空间、生态、艺术等设计角度还比较狭隘。本文关于水景设计及植物设计在立意手法上概括为:空间结构、空间关系、空间塑造。在空间组织手法中概括为:线式、集中式、网格式等, 此外一些空间上的美学手法也是可以引用的。在空间塑造上, 应注意景点组织、美学原则等内容, 希望对今后的园林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发展, 在促进水景植物广泛应用的同时, 对水景植物的应用程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水景及植物设计的阐述, 介绍了园林水景植物的配置原则, 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水景,园林水景植物,植物空间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2]吴彩芸.杭州园林水景的水生植物调查及其配置应用[J].中国园林, 联2005 (8)

[3]张亚芬.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园林, 2007

包装设计探究 篇9

一、转变教师观念, 着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过程的全面开展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如何更好地实施科学探究我们认为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

1.教材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 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工具, 成为开拓学生视野的窗口, 成为学生联系生活和社会的桥梁。教材中有很多课题值得探究, 教师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价值把握探究的度。此外, 对学生提出的有益问题不能够以“我们以后会学到”而挡过去, 与其下次刻意地导入新课, 不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将计就计, 顺应学生自身的求知需要, 发现并发展学生身上的生长点。

2.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自己意义的建构者, 教师只是指导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提出问题的机会而不是提出问题给学生去回答。我们不应该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请一个学生回答, 然后评价他;再提出一个问题请其他同学回答, 然后再评价”的道路, 而应该走“问题来源于学生——学生来解决问题——学生教师共同发现新问题”的道路。不是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 而是学生需要教师给他们指导什么。

二、设情境, 设置疑问, 引起猜测

在八年级物理 (上) 第三章光现象中第三节《光的直线传播》中讲到影子的形成原因:光在直线传播过程, 由于物体挡住了光线, 光线无法到达的区域就是阴影, 从而形成影子。在“做几个有趣的影子游戏”的课外实验活动中, 同学们发现, 影子的大小经常在改变, 那么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子的大小与这些因素又有什么关系呢?有的同学说“电筒与橡皮间的距离”、有的同学说“橡皮的宽度”、有的同学说“橡皮的长度”等。

三、动手实验, 出现疑惑, 诱发思考

为此, 我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学生实验探究课, 发给每组大小、形状相同的小手电筒, 橡皮和白色光屏各一个, 各小组成员积极进行了实验, 不久就有了各种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实验的结果和起初的猜测出入如此之大并且各小组数据也不相同。为什么?这就引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影响因素, 提出可行方案, 证实证伪方案

科学探究的重点是去改变一些因素, 继而量度这个改变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在科学探究时进行一个公平的比较试验确实很重要, 但一个公平的比较试验不是科学探究的唯一和全部, 还包含很多其他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学会识别变量和不变量, 从而掌握物理科学探究试验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即在很多变量中要将部分变量控制, 让它们保持不变, 然后改变其中某一变量, 从中得出有关的物理结论或规律。

试就以下手电筒照射橡皮擦的情况进行思考:橡皮擦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测:可能影响影子大小的因素

(1) 电筒与橡皮间的距离,

(2) 橡皮的宽度,

(3) 橡皮与墙的距离,

(4) 橡皮的透明程度,

(5) 橡皮的长度,

(6) 橡皮的厚度,

(7) 电筒射出的光线与橡皮之间的角度。

探究中很重要的是, 决定要改变的因素, 保持不变的因素和要量度的因素。

五、总结实验过程, 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 我们猜想:电筒与橡皮间的距离会影响影子的大小, 在 (2) 、 (3) 、 (4) 、 (5) 、 (6) 和 (7) 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电筒与橡皮间的距离越大, 影子越大。得出电筒与橡皮间的距离会影响影子大小。我们发现还 (2) 橡皮的宽度, (3) 橡皮与墙的距离, (5) 橡皮的长度, (7) 电筒射出的光线与橡皮之间的角度都会影响影子的大小。而 (4) 橡皮的透明程度, (6) 橡皮的厚度等不会影响影子的大小。

在科学探究中, 通过师生合作完成了某些探究课题, 得出一些新的结论, 这固然可喜, 但最重要的并不是记住这些结论, 而是体验探究的过程, 掌握探究的方法。本探究课题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分析出影响结果的可能因素, 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种因素, 或者几种因素, 设计实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探究式学习注重过程、方法, 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注重交流与合作, 注重科学精神、注重创新、注重实践, 故在评价观念、评价机制、评价方法等方面必须做出相应改变, 使之能保障促进探究式学习的有效落实。当教师和学生进行一项探究活动结束时, 教师就为学生关闭了一扇窗口, 此时, 教师应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启另外一扇窗口, 以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在探究式学习中, 只有根据探究式学习的特征和本质要求, 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灵活组织处理运用教学材料, 采用科学的教和学的方法, 改革评价机制, 才能保证探究式学习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

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实施教学, 学生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 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初中物理探究性习题课的设计和探究 篇10

一、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探究性习题课, 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尤其是激发学生探知意识, 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同时,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可逐步进入自主提问、猜测设想、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1. 探究物理情景和过程。

首先, 在物理习题解题时, 学生需要确定题目所创设的物理情景及过程 (潜在情景) , 为探究与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在探究性习题教学中, 教师可要求学生说出题中物理情景及过程, 以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同时, 还可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抽象概括以及知识迁移等能力。其次, 确定探究对象, 研究解题目标。如综合性习题, 通常具有若干研究对象, 若想解决问题, 则需明确对象, 正确使用物理原理及相关公式。在一个物理题目中, 其过程通常分为若干阶段, 每一阶段有着区别与联系。当揭示潜在情景后, 才可构建物理图景, 理清解题思路。

2. 探究物理量的关系。

在习题探究中, 学生需要明确每一物理量各自的特点, 了解不同物理量的联系与区别, 这既是审题重点, 还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更是习题教学重难点。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 同时教师适当提示、点评与小结。

例如:一个探空气球, 其质量为200g, 并且在气球上系了重50g的物体, 该气球以每秒10米的速度上升, 物体在气球升高至400m时掉下。请问, 当物体落地时, 则气球离地面有多高? (气球浮力不变, 不计空气阻力) 教师可让学生合作探究题中的物理情景及过程。在教师指导下, 由该题中初始情景切入, 利用相关知识, 能发现如下新情景。 (物理过程) :在题目中, 整个运动能分成两个阶段:首先气球与物体一同匀速上升, 此时其所受重力相等于浮力大小, 而方向相反, 二力平衡。在物体脱离气球之后, 那么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 此时气球受自身重力与浮力作用而向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具有匀速上升时候的初速度, 所以由400米开始, 物体将作竖直上抛运动落至地面。在物体落地时, 气球高度则等于匀速上升时的高度和气球第二阶段的上升高度之和。

二、自主归纳, 学会知识迁移应用

探究性习题课教学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索, 学会主动探究, 学会挖掘隐含条件, 如限制量、等量关系、不变量等, 从而快速而准确解题。在习题探究教学中, 主要以学生讨论、重点发言为主, 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1. 一题多解探究性学习。

通过一题多解, 让学生交流探讨不同思路与方法, 对比选出最优方法。例如, 已知一列车总质量是M, 沿着一水平直轨道而匀速向前, 末节拖车在中途时候出现脱节, 其质量是m, 在车驶过路程L时, 司机才发觉脱节, 于是马上将汽门关闭, 若牵引力撤去, 设阻力和车重为正比, 而列车牵引力不变, 请问当两列车完全停止后距离有多远?教师可让学生小组讨论, 探究多种解法, 并归纳最佳方法。于是学生得出不同方法:借助运动学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却过于烦琐;通过运动学公式与动能定理求解, 还是较为烦琐;而若通过能的观点来求解, 则比较简单。

2. 一题多变的探究性学习。

教师可基于原题加以变换, (如更换情景、增设或减少条件等) 引伸、类比等方式延伸设问或问题条件等, 让学生展开一题多变的探究性学习, 使其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提高迁移拓展能力。例如:长200米的火车, 其速度是15米/秒, 通过了一座长度是1.6千米的大桥, 求所需时间。教师可将原题改为:若一列火车以15米/秒的速度通过一座桥花了150秒, 请求此桥的长度?另外, 教师还可以把原题变为已知火车速度、过桥时间、桥长, 求解火车长度;已知桥长、火车长与过桥时间, 求解火车过桥速度等题目。同时, 在探究性习题课中, 教师还可让学生自主设计题目, 相互探究;亦或自主改题, 譬如此题目还可以如何改变题目结论, 变化题设条件等展开分析探究。

3. 设计新题, 发散迁移。

这主要是让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新问题。在新问题解决过程中, 学生需要回顾与问题相关的已学知识, 通过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于是产生了知识迁移与发散, 有利于优化学生思维, 增强学生解题能力。例如:电扇吊于室内天花板上, 其所受重力是G, 电扇在通电之后水平转动了起来, 若杆对电扇的拉力是T, 请比较T与G的大小 () A.无法判断两者大小B.TG D.T=G.该题将学生已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生活现象有机联合起来, 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会在生活中探究物理知识。

上一篇:教学不足下一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