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校

2024-07-25

现代技校(精选十篇)

现代技校 篇1

一、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哈佛大学在20世纪初创建了案例教学的方法, 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通过技巧处理后, 建立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讨论研究, 将理论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社会就业能力。目前, 技校电子商务教学恰恰是缺少了这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方式增加了课堂的灵活程度和师生互动能力, 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具体事务分析方法, 能适应企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

二、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程序:教师准备、学生自行准备、分组讨论、小组集中讨论、总结。在这样的教学程序下,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强, 同时教师备课也多了自主空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增加了发挥的空间, 因此, 教师和学生的自行备课和预习就非常重要。

1. 教师案例准备: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围绕目标搜集案例, 寻找合适的素材, 合适的素材要能够契合教学目标, 并能够带动学生讨论, 与实际生活接轨等, 最后提出问题思考, 并给出资料引导学习。

2. 学生预习阶段:

提前一两周, 教师将案例素材发给学生, 让学生对材料素材等进行分析阅读, 并查阅相关资料, 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选择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并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方法等。教师案例准备和学生预习都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提供电子商务实践场地, 完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软环境

电子商务教学, 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基地, 通过实践基地开展活动。

1. 为学生建设营造电子商务的具体创新、开发和实践的环境条件。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参加一些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竞赛等。

2. 模拟电子商务运行环境和运作模式, 培养学生具体的电子商务系统研发、运行与管理的实践能力。

3. 突破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于问题的发现、处理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提高学生商业机会的能力意识。

四、采用社团+平台模式实践教训方式

1. 电子商务实践创新的基地管理平台:

建立管理服务的一站式网站, 为学生浏览选择创新实践内容、进行活动的报名、预约、参与企业实训、提交创新的阶段成果等提供互助互动平台。

2. 电子商务社团是一种日常运营团队, 负责基地活动的组织, 电子商务类讲座及日常的平台维护管理, 确保大家顺畅地参与电子商务活动。

3. 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方案:

为实现社团+平台模式, 平台的网络应具体包括一些电子商务基地的新闻、管理、信息咨询、报名、实战、实训平台活动, 同时还包括创新与实践技术交流论坛, 创新作品的浏览展示下载、电子商务实战精彩活动的回放、后台管理、帮助及其他一些网站常用功能。

(1) 基地管理板块具体包括介绍、规章制度、组织、招新等信息。

(2) 创新实战平台则是校企合作资质认证平台, 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平台。

(3) 基地活动板块则用来推送近期基地的各种电子商务活动, 比如电子商务大赛、新项目申报、认证培训、企业实践学习等, 在这个板块, 学生可以进行在线报名、组建团队、提交作品及优秀作品展示。

(4) 展示平台板块:用于学生作品交流和展示宣传, 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环境等。

(5) 交流园区板块: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企业等之间提供一个电子商务交流平台, 企业可以就具体商业问题在该板块进行留言咨询,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理论和创新来提出解决方案。

(6) 后台管理:该板块是提供给基地管理和组织人员使用, 主要是对管理平台的日常维护、数据备份、新内容发布等。

4. 电子商务社团组织机构。

电子商务社团应对电子商务创新基地运营和网站维护提供便捷和服务。具体社团应设立办公室, 负责社团的整体管理。组织部, 负责基地活动有序开展、宣传、普及和讲座等活动。宣传部, 为基地举办的活动进行前后期宣传, 同时传递发布信息、反馈意见等。技术部, 对于网站设计、开发维护和日常运营进行管理。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 现代技校对于教学方法和方式已经逐步中式, 围绕着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改革方式, 构建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是当前电子商务改革的关键, 也是电子商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角度探索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改革方向, 将教学案例方法引入教学理论中, 使二者结合, 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建设电子商务教学在现代技校改革中的创新思维和思想。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现代技校

参考文献

[1]陈晴光, 龚云超.创新电子商务学科实践教学模式的策略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5) .

现代技校 篇2

马昆宁(贵州水矿集团技校)

我省教育家汪广仁说:“当今,树立现代学生观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在技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认为树立现代学生观是技校生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笔者经常和许多技校教师谈起过技校生,大多数教师都持这样的观点:“素质太差,毫无办法。”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众所周知,“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其个性特征丰富多彩,因此,不能简单地以“素质太差”来概括一切技校生和技校生的一切。显而易见,有的教师还不同程度地受到传统学生观的影响。传统学生观把学生主体的成长过程等同于“园丁”培育“花朵”、“工程师”设计“产品”的过程。这种认识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将教育管理和教师意志放在了第一位,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培育留下多少余地,学生很少有机会开动脑筋质疑提问,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错位。所以,我们要尽快树立现代学生观,冲破传统学生观的束缚,以学生为本,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发展潜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学生主动发展。

二、学生的发展是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不能等同于“园丁”手下的“花朵”、“工程师”手下的“产品”,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主体的人,因此,学生的发展是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承认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就要信任每一个学生的主体能力,坚持民主作风,启迪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全面展现自身独特个性魅力的时空,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惟其如此,才能使学生主动寻找和充分利用外部条件,有计划地积极参与自身的发展。

事实上,人都是借助自我意识的作用,才能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的。可见,主体意识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许多教育家都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到了主体意识上,相继提出了“开发智力”、“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塑造完美人格”等口号。因此,教师要永远走在教学的前面,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创设有利条件,尽最大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唤醒主体意识在技校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我们知道,自我意识是对自身心理活动过程的反映,因此,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中具有核心和基础的作用,但是我们的学生恰恰在心理素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有人对15至19岁的青少年进行了包括26项心理素质指标的调查,不及格率达29.97%,其中得分最低的5项依次为竞争精神、自尊心、表达能力、自信心、自主能力。这种状况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恰好形成巨大反差。技校生绝大部分属于这一人群,笔者对2005年、2006年水矿技校在校班级中的19个班级进行过深入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学生心理品质的突出问题基本上表现在上述得分最低的5项指标上。这种情况使提高技校生素质的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用“木桶原理”来解释人才素质结构的合理性,即决定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板,那么当前技校生素质结构中最短的木板显然不是他们的知识技能,而是他们的心理素质。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势必会影响今后整个工人队伍素质的提高。事实证明,主体意识的唤醒在技工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他方面的素质再好,而心理素质不好,有时可能被一票否决。

四、技校生主体意识的客观显现

1、自尊心与自卑感并存。技校生的自尊心在初中阶段就已受到伤害,进入技校后,由于社会上存在着鄙薄职业技术的陈腐观念,技校内部少数职工也有自我菲薄的思想情绪,耳濡目染,导致技校生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失落心理。他们感到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得不到承认,自己不如人。不少技校生常说,高中是大学生的摇篮,大学是工程师的摇篮,技校是简单劳动力的收容所,他们是三等公民。但是,他们渴望成才,渴望自己的职业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并没有死心,还想“曲线升学”,还想自学成才。由于较差的素质与过高的愿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技校生大多存在着消沉、散漫、组织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等现象。

2、自主心理与模糊认识并存。技校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发展较为迅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他们已经能够确定自己的意向,家长和老师的作用明显下降。他们的理想、矛盾和困惑,只找同学、朋友诉说,找老师、家长的极少。他们不仅关心各种社会现象,而且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对学校管理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他们不喜欢老师和家长喋喋不休、管头管脚、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保姆式的包办代替。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对抗情绪,用某些“恶作剧”和“故意为难”来表示不满。三是他们希望老师给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对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表示异议,有的甚至明确地表示,希望老师不要再把自己当作小学生看待。但是,由于技校生的认识能力还比较薄弱,他们思考问题往往背离正确观点,吸收信息往往背离正确标准;他们拥护改革,憧憬美好前途,但缺乏刻苦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但抵制不了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他们容易接受新思想,但摆脱不了旧思想的束缚。

五、唤醒主体意识和提高主体能力的措施

1、激发积极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满足学生在求知、审美、自尊和受到尊重等方面的基本需要,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表现出饱满的热情。同时,还要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新奇感、愉悦感、轻松感、被老师关注、关心和关爱的满足感等。这是使学生对学习形成积极态度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一个积极的情绪状态,同时要有较强的感染力。二是态度要主动热情、和蔼可亲,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三是教学方式、方法要丰富多彩,富于趣味。四是要创设一个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

2、树立成功信心。要使一个人能够坚持不懈地去从事某种活动,其决定性因素是必须使他感到他所作的努力是有成效的。当人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全是白费劲,根本没有任何成效时,他们肯定会因动机的彻底消失而最终放弃这一活动。因此,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功体验,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一些学生长期缺乏成功体验,经常扮演失败者的角色,越学越没有信心,越学越没有兴趣,其结果必然导致学习动机的削弱消失,最后造成厌学和放弃。

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确定教学目标要有弹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二是教学评价应体现鼓励性原则,要使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善于发现和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他们不断增强信心。三是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差生,因为失去教师的关照,日积月累,就失去了很多表现的机会,也逐渐养成了消极、被动的态度。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3、培养主人精神。教学的效果如何,常常同心理气氛有密切关系。能否形成一种理想的心理气氛,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方式和师生关系的状况。应当看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应该同学生一起做知识海洋的探索者。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要认为“真理永远在教师一边”,要相信学生的潜力,允许存在不同观点。

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实行民主化管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二是师生共同协商制定教学中的各种行为规范标准,教师对学生的各项要求应尽可能争取学生的认同后再去执行。三是应以积极引导为主,消极限制为辅,对违犯纪律的行为和其他一些偶发事件要善于处理,应尽可能借助集体舆论、集体压力来解决,尽量避免当场激化矛盾,防止师生直接冲突。四是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并处理好对学生的关心尊重和严格要求的关系。

4、塑造创造人格。创造力水平不仅同创造性思维有关,而且同创造人格特征有关。一个头脑灵活、想象力丰富的人,如果同时又是一个缺乏自信、唯唯诺诺的人,那他的创造能力就会受到很大限制。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追求统一、崇尚服从的观念影响极为深远,喜欢听话、顺从的孩子几乎是成年人普遍的心理倾向。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最欠缺的就是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因此,要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任务还不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是培养他们的创造人格。

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新的教育观念。二是要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三是要具备适合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个性特征,如较强的好奇心、较强的自信心、广泛的兴趣爱好、朴实的民主作风、机智的鼓励表扬等。四是要形成一些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

特点和特色,比如:善于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作风民主,不以权威自居,提倡互教互学;善于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等等。五是鼓励学生异想天开。丰富的想象力是构成创造能力的重要成分,应打破任何束缚学生思维活动的桎梏,鼓励他们“异想天开”。对于学生的一些“奇特”的思想行为,教师不要轻率地下结论,也不要轻易地说“不”,更不能轻易地说“错”,应该在肯定其敢于创新、敢于思考的同时,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想法、说法和做法。只有让学生保持不尽的创造热情和永远的探索精神,才能使创新之火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作者邮编:553022;地址:贵州省水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电话:0858-8187027、***;信箱:xsg027@163.com)

现代技校 篇3

一、促进作用

1.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新课改后,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全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现代教育的加入,不但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缩短了学时,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网络教学的运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为实现学生、教师、计算机之间的多向交互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的理想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现代教育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局限性,实现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

2.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

计算机网络因广泛性、便捷性、跨时空性已成为传播教育信息强有力的手段。互联网的普及,适应了学生身体素质、兴趣、观念方面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自主、探索式的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应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认知特点的学习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全面的身体素质。

3.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辐射能力

利用多种媒体进行编辑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动画、音频和拍摄的一些技术示范视频,再运用Photoshop等软件制作多媒体CAI课件,并刻录成光盘用于篮球课堂教学;还可以整合学校资源,开设精品课程,制作成信息化教学资源,向全社会辐射,资源共享。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技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理论课中的应用

传统的篮球理论课教学以教师口授为主,学生的积极性低,感到枯燥、乏味,授课效果不理想。相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加入,不仅形象、直观、生动地讲述了教学内容,而且在大小、远近、快慢、虚实之间快速转换,大大刺激了学生感官。不仅将教学重点可视化、难点简单化;而且将重点、难点从各个角度、不同侧面、全方位、动态地表达出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想象力大大提高。

2.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技术动作教学中效果显著

语言只能让人们记得15%的知识,而“视觉+听觉”则能让人们获得80%以上的知识。在篮球技术课教学中,关键是将高标准的动作示范和生动的语言讲解完美结合起来。有些技术动作,如运球、原地传球等,教师可采用镜面示范、分解示范、慢速示范等方法,再配以语言讲解,学生能更迅速地掌握技术;而对于像腾空投球之类的复杂或较难的技术动作,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教师对这些技术动作的讲解和示范显得十分枯燥,很难全方位展现技术动作的要领,学生也很难在教师的语言描述与示范中抓住关键点,往往只能获得个别的或局部的动作概念,对所学技术没有一个完整的、全方位的印象,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3.现代教育技术在篮球战术学习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篮球战术的学习和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术演示;另一个是战术配合。用多媒体技术练习战术,可以做到“纸上谈兵”;用操作方式练习战术,可以使战术练习效果最大化。现代教育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指导学生在集体项目中的位置及作用,根据条件变化而变化策略,提高训练效率。

创新是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新技术、新战术的创造都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它不仅改变了用学生、运动员亲身做实验的局限,还可以更加方便地用组合、拼接、创意、改造等方式进行创造;同时使创新的机会大大增加,并可以在理论上快速地阐述新战术、新技术。

4.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体育教师篮球教学观念,促进示范的飞跃。

体育教师都有其局限性。当教师进行篮球教学训练时,本身受時空因素影响,使示范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时如果熟练掌握各种图形、动画、音频等计算机辅助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致示范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自信心倍增,训练中情绪高涨,乐此不疲。

5.现代教育技术下篮球教学过程的评价更加客观完善

传统的篮球教学注重学习结果,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技能,这时的评价带有一定的建议性。传统的评价依据教学大纲或教师、课程编制者为标准,评价标准范围小,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评价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标准更具客观性和灵活性。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校篮球教学的评价随教学目标变化而变化,教学和实践过程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对先进篮球理论知识及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更高的认识。

当然,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还不完善,仍有许多缺点。在教学中,教师既不能盲目地相信现代教育技术,也不能固守成规,不思改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优化结合,同时也要加强体育知识能力素养,也要学习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已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有效辅助手段,教育论文从学生角度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从体育教师角度看,有利于现代教学管理,有利于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所以,体育教师更应该抓住这次改革,有效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技校学生现状 篇4

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心理显得更加突出,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日益上升。尽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 前景不是很好, 但是用人单位普遍追求使用高学历人才的政策, 使得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变成一味对学历的追求。只要在自己的经济实力范围内, 孩子的学历越高越好。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 只要孩子能考上高中, 考上大学, 家长断然不会将学生送入技校的大门, 技校招生就难, 生源质量差。

以前上技校, 要经过考试达到一定分数才能被录取, 而现在各学校为了争夺生源, 不管质量如何, 即使中考总分只有二位数也照样能上技校。这还是家长硬逼着学生来学一门技术, 希望能给孩子再创造一次成才的机会。自身和社会的各种因素使得技校学生对职业和未来没有清醒的认识, 造成在校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没有动力, 对未来也没有具体的规划。受一系列的家庭、社会、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现在的技校学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中国的职业教育就不能得到长足发展。

一、在校学生的具体表现

(一) 文化知识基础差。

在经历了中考和高考之后, 一部分学生考入高中、大学, 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成绩过低而被挡在了高中和大学校园之外, 他们有的找一份工作过早进入社会, 有的则进入技工学校, 想继续努力, 学习一技之长, 为自己的生活寻找另一条不同的出路。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 对学习没兴趣, 基础的理论知识也不想学习, 上课玩手机、睡觉的情形时有发生;部分有心学习的学生即使文化基础不怎么样, 但是能跟着学, 并喜欢动手实践, 对这部分学生老师还是给予肯定的。

(二) 组织纪律性差。

厂有厂规, 校有校纪,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工厂的制度, 除了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外, 广大技工学校还对学生进行纪律方面的要求, 但是有的学生很不以为意, 什么事情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放纵自己, 对于老师的提醒、批评、和教育, 听而不闻, 更有甚者还强词夺理, 和老师对着干。他们大多对学校的规定抱无所谓的态度, 甚至漠视和抵抗。什么理想?什么追求?要我付出, 宁可不要。只追求此时此刻的快乐和逍遥, 而且仅限于物质上和感官上的满足, 对那些低级庸俗的, 甚至极其无聊的游戏、物质, 乐此不疲。因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打架, 搞对象, 传怪异服装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 对未来期望值过高。

学生在校的日常消费都是由家长提供的, 他们没有外出工作的经历, 体会不到家长挣钱的辛苦, 因此他们日常消费较高, 这也为就业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这些学生有些浮躁, 只要他们稳扎稳打, 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随着经验的积累, 自己的付出, 逐步会好起来, 待遇也会上去。

二、技校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的原因

(一) 家庭因素。

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意志力薄弱, 这是技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家庭因素也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方面, 好多技校学生的家长在文化修养、生活习惯、教育经验、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欠缺和问题, 还有为数不少的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这些家长要么放任不管, 要么宠着顺着孩子, 使孩子变得非常任性, 极端自我, 说不得, 碰不得, 到了最后, 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严, 失去了权威。这样, 孩子就更肆无忌惮, 更随心所欲, 更不把家长当回事了。

(二) 社会因素。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传统与现代、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文明与愚昧发生着激烈地矛盾冲突。市场经济诱发了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利己主义。原先的那种追求崇高的激情被追求物质享受所取代。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环境中, 考大学也不过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 找一份好工作也就是能赚更多的钱。大学生尚且只是围着金钱转, 技校生学业上无所追求, 那就更挡不住外界对他们的种种诱惑了。

(三) 学校因素。

对于那些不怎么要学习的, 自觉性差的, 家长又不怎么重视的学生, 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听不懂又不想学, 整天坐在课堂上要装出听课的样子是不可能的, 必然会做出一些违反纪律的事。

三、针对技校学生现状的改进措施

(一) 技校生要明确学习目的, 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别人的评价。

技校生的智力优势主要在形象思维方面。因此, 技校生要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现有的学习基础、能力高低、兴趣爱好、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 寻找适合自己智力特点的职业与业余爱好,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当然, 全社会都要形成良好的风气, 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改变对技校生的片面评价。

(二) 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对职业的憧憬是入学后的首要任务。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使学习动机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 学生能自觉自愿愉快地进行学习, 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就是一种内在动机, 它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也是最强有力的学习动力。

(三) 突出实践教学。

在技校学生的学习中, 一向是理论指导实践, 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使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 不仅是技校教育本身的需要, 也是广大技校学生的迫切要求。因此, 通过多种途径建立起实践教学基地, 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落到实处。对技校学生而言, 理论和实习, 学生更愿意接受实习课。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用人的需要, 需要大批的一线工人, 来源主要是技校学生、高职学生。同时也存在职业学生的不足, 部分学生懒散, 不好学、不思进取, 而且对入职后期望过高等问题, 不适应企业用工需要, 往往就辞掉工作, 需要学校、家长、企业、分阶段解决出现的不同问题。

技校学生心理特征 篇5

技校生心理发展现状

心理健康发展是形成优良个性品质、成为有用高技能人才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前提。技校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年龄普遍在14-20岁之间,正处于从心理“断乳期”向成熟期过渡,主要体现在其生理基础上的心理特征即与此伴随的智力、个性、思维、认知、知识结构、价值观等表现出幼稚、多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成绩落后造成的自卑感。技校学生未能考取高中或大学,在心理上普遍有一种自卑感,他们比其他学生往往会出现更多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学生进入技工学校后,学校的教育和初高中时完全不同,再加上学生生活环境的突然转换,从农村、城镇到城市,从父母言传身教到现代化的教学环境,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大量信息自由冲击,由此产生的文化影响不连续的现象,打破了其身心成长的循序渐进性,导致他们在陌生的文化环境,纷繁复杂的信息面前无所适从,甚至误入歧途。而激烈的职业竞争又给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心理素质要求。同时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使得他们的自我评价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叛逆期造成的自控力差。技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对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多数表现都会比较叛逆、敏感、缺乏情绪控制能力、行为冲动。在经历了入学时短暂的兴奋期,克服对环境的陌生感及自身心理、生理上的不适感后,便对学校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甚至产生排斥感。他们在强化自己的个人意识,调节自己与学校和社会的冲突时,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觉,往往表现得固执,有意采取与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生理上造成的盲目感。一方面,技校学生在生理上正发生着剧变,经历着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身体迅速地长高,体重迅速地增加,第二性征出现,各种生理功能迅速增强,身心发展呈生理成熟较早,心理成熟较晚的趋势,对于自身和身边的社会,他们经常产生莫名的困惑。有些学生产生了对异性的好奇和特殊的好感,甚至开始了对异性的倾慕与追求。由于他们这时的心理发育往往不成熟,并不具备恋爱的心理素质,使得他们的恋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冒险性。另一方面青年期时限延长,使得青年期内身心变化加大,也使得青年期不稳定的因素增多,产生心理上的动荡。由于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得青少年心理上容易产生种种矛盾,是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乃至精神疾病发生的高峰期。

技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专门的心理课程与常规课程之间、专业活动与日常活动之间建构建起一种和谐的、合力的关系。对正处于心理上不断发展不断变化时期的技校学生该怎样进行教育和管理?这对于技校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

设立心理辅导中心。针对技工院校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技工学校应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聘请经验丰厚、资历深的心理咨询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在现实中如何应对机遇,如何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心理辅导是指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的有效途径,学校的心理辅导要变被动为主动,一是定期开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针对目前技校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现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用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事例,着重从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如何克服及预防心理障碍等方面做详细的分析讲解和悉心的心理辅导。二是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教师要走出电话和办公室的局限,主动深入到班级中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积极发现心理有问题学生,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做到对症下药及时疏导。

与学生并肩成长。学生尊敬师长,是理所当然的。但学生对老师敬若天神,势必造成师生间的距离感,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感到学生越来越难管理,越来越抓不住学生的心。解决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但要注意“度”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由于跟教师太亲近而不服从教师的管理,家长感到孩子难管的道理就在于此)。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投入情感,创设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激发学生探求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以爱心换爱心,才能引导学生愉快、积极的学习,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现在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实际严重脱节,因此,社会活动和实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从校情出发,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创造性地设计具有本校、本班特色的,能给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是要针对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缺少实际体验的情况,组织学生到工厂、市场去体验生活和服务社会。这些对于技校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塑造健康的个人心理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技校发展的思索 篇6

一、企业技校的困惑

企业技校也有过辉煌的日子。过去,一个招生名额,就有40多人来报考,招生老师每到一处,各单位都把招生老师当作贵宾来招待,因那时招生就等于招工,进了技校就等于已经就业,就意味着成为拿国家工资的工人。但是,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企业技校正面对一年甚似一年的严峻考验,招生数量一年不如一年,毕业生一年更比一年难分。这些即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原因。

一是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有企业改制,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国有大中型企业吸呐就业的能力逐年减弱,技校生就业的主渠道日渐不畅。二是现城镇进入中等教育阶段的适龄青年,大多为独生子女,求学人口总量在减少,而高中,大学年年扩招,各类民办院校、自考、电大、函大也纷纷扩招,生源大战愈演愈烈,谁还愿意让家中唯一的孩子选择技校而“贻误终身”昵?目前应届毕业报考选择的原则依次为重点大学本科、大学本科、大专、民办高校、中专,最后才‘轮到技校。技校不得不拾捡别人不要的生源。技校生现已经是只要愿意,都可以免试入学了。因此技校生的质量和数量而大打折扣。再者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不论什么岗位、什么职业都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也严重影响了技校的就业和技校的招生。

我认为外部因素不是主要的,技校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对市场反应太迟钝,专业设置不适应,专业老土、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制过长,实习条件简陋,故使技校毕业生很难适应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教学管理工作上不能适应新形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因人设事,效率低下,奖金分配仍是大锅饭,奖罚不明。

长期以来,技校主要是为所属行业主管部门和国有企业培养技术工人。随着国有企业用人需求的萎缩,其他多种经济成份企业用人需求的增加,工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工艺提高,以及第三产业份额增大,技校专业结构不合理,培训领域狭隘的缺陷日益突显。传统的专业设置、僵化的办学体制、单一的师资素质以及老化的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困扰,将会严重影响着技校的生存。技校要发展,只有转变观念,改革体制。只有努力去适应市场,才能摆脱困扰。

二、技工教学,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建立,使技工教育迈进了市场竞争的大潮之中,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认为,就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的人才、信息、新技术的竞争,要做到这点,一是要适应市场变化,多种形式办学。根据市场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发挥学校优势,长线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不拘一格实行多种形式办学。要实行长短结合,联合共办的原则。形式要多样,规模要适中。在注重技能、职培、学历教育齐抓共上。只有这样才是技工教育走向市场的关键,才是走向市场的大方向。

二是要根据企业需要,培养适用型人才。技工教育的服务对象是企业。要转变让企业适应学校的思想和做法,应根据企业现场需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其一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教学、实验、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主动为企业服务。专业设置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实行转轨变型。其二是要根据现场的需求培养适用型人才。现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现场需要哪方面的技能就强化哪方面的技能培训,按现场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三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大力发展校办企业。生产实习产品是技工学校全面培养学生技能的基础,也是技工学校生存的重要条件。学校应在产品是否适销对路上很下功夫。花精力,开拓市场,发挥效益。技工教育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源,又把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进程,才能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技工教育最重要的技能培训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目前,各学校大都采用“一卷定论”的考试方法,这样的考试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了充分发挥考试考核在教学中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对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也应实行改革。基于目前技工教育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的社会需求,搞好应用性教材的建设,注重教材的实用性,是技工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所以,对于考试这样传统的模式,也应从培养和训练学生各种能力这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改革,实行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平常考核与创造发展水平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使学生学做合一,既有侧重又不失全面的要求。而且,这样的考核既可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全面、系统、科学地得到实际的应用与发展,也可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为学校的建设创新、创效。

三、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实习教学

要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文化课向高中水平看齐,专业课向中专靠拢的趋势。从课时分配上改变理课比例大于实习课比例的现象。学校必须主动适应、服务市场。市场的需要就是学校的工作,用人单位的满意就是学校的心愿。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加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采取调整基础教学,改善专业理论教学,强化生产实习教学。从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学知识和管理等方面都应重点突出生产实习。努力做到文化技术理论课为专业课服务,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对一些与专业课无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精简或删除,而对哪些教材上没有涉及而掌握专业知识又必须知道的内容加以适当的补充,为进行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改善专业理论教学的主要措施是突出抓专业课与实习教学的结合,做到专业理论教学服务于生产实习课,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具和模型的直观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实习课教学中要做好四个环节的工作:

(1)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是上好实习课的前提和保证,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物资上都做好准备。其内容是考勤、检查工作服及工具等是否符合安全实训的要求。人员组织、定岗定位,分配任务、安全检查、工具工件的发放与收交。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都要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保证实习课有计划、有组织地顺利进行。

(2)入门指导。每个实习课题开始时,要根据计划、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入门指导。其内容有复习检查,讲授新课题,分配任务、组织施实。对学生已学过的课题,用作业分析的方法、问答的方法或讲述的方法进行复习检查。联系已握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习新的知识,指导新的实践,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讲授新课题是入门指导的中心。首先要明确课题的目的、任务、意义和要求,说明材料毛坯的有关知识及选择方法。其次,演讲示范,阐述最佳工艺过程和工艺方案,讲明相关理论,结合演示讲授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要边示范边讲解,示范动作要慢,动作要准确规范,步骤要清晰;讲解要正确完整,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必要时对重点、难点进行重复演示讲解,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正确、完整、清晰、深刻的印象。再次,提出安全、生产技术要求,指出可能出现的故障不安全因素,说明防止事故,保证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及办法,确保安全实习,防患于未然。最后,给学生分配实习位置,实习工件以及实习必须的工具、材料、资料,交待实习任务或练习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习。

(3)巡回指导。在学生进行实习操作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及时地、全面地检查和指导。这是实习课的中心环节。每个新课题练习之初,首先逐个检查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凡不正确的要予以纠正,保证学生练成正确的操作。对实习中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指导。同时对在实习中积累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经过提高推广指导实习。对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培养好的典型,以学生教学生比老师的指导更有启发型。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指导效果显著。

(4)结束指导。每个课题或课目实习结束后,进行结束指导,对学生实习进行总结。首先验收学生的产品,鉴定质量,分析成绩,检查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弄清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检查学生是否按文明生产要求清扫实习场地和做好机器设备的维护工作。据此写出总结,进行讲评,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明确目标,以利再实习。三指导四环节,组织教学是前题,入门指导是关键,巡回指导是中心,结束指导是总结。三个指导分阶段,组织教学贯始终,只要认真把握好实习课堂教学的这一基本规律,就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实习质量。

四、苦练内功,精心育人

学生要有特长,教师要有特点,学校要有特色,这是无数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领导为之奋斗的目标。技工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紧紧围绕着育人这一中心,才不会偏离方向。质量和效益是技校得以生存的两大支柱,没有质量,技校就没有竞争力和活力;没有效益,技校就没有凝聚力和潜力。育人、质量和效益可以说是技工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没有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就无法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育人效果,也无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企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严格和科学管理的关键取决于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特别是校长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治校先治人,正人先正己。建设好一支纪律严明,敬业爱岗的教职工队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建设好一个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

健全德育体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做好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这三个面的工作,努力完善德育体制。学校应成立以党、政、工、团和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学生部、班主任、学生会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负责实施学校德育工作。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德育系列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美育、体育、文化和趣味教育。抓住入学教育,离校教育,重大节日教育和专题等环节,结合不同时期的特点和重点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法制、传统教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即能活跃校园生活,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和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抓好基础管理工作,把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计划决策,狠抓方针目标管理,从而保证学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学校管理工作步入科学,有序的轨道。健全规章制度,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岗位有职责,工作有程序,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并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地设置管理机构确定编制定员,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管理人员公开选拔制,岗位技能工资制,教师工作量制。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激励机制,使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严格校风校纪,狠抓学生行为管理。学生管理是学校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而技校由于生源素质等原因,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就更大。我认为学生管理工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真正做到以理服人,就必须有针对性。熟悉学生情况,掌握其思想脉搏,有的放失,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首先要在总体上掌握大多数学生的特点;其次是掌握各班的特点,再次是掌握学生干部的特点,最后要注意掌握重点差生的特点。学生中有一种心理,就是在学生中发生了矛盾冲突,出了事,想“私了”。其心理状态是怕处分,他们不懂得“私了”却不能“了”往往造成事态扩大产生严重后果。为此,要经常有针对性地找一些重点学生谈话,向他们讲清利害关系,使他们认识到,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有依靠学校,相信老师,才能处理好。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尊重人格,理解信任。学生虽与我们是师生关系,但在人格上与我们是平等的。当代青年一个重要特点是:希望人格受到尊重,社会对自己于以承认。尤其足一些较差的学生,更需要同情,温暖、理解和信认。如果做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不在爱的基础上感染他们,在感情上厌恶后进的学生,那么你就无法开展工作。总之,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寓教于管理之中,学生管理工作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五、更新德育观念,开创新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技工学校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技工学校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技工学校如何适应市场需求,怎样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学校应就培训目标进行了调整,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教学方法由静态为动态。

我校就德育目标进行了调整,对德育内容进行了改革。技校的德育目标是根据技校的培养目的规定学生要达到的德育标准,德育目标贯穿于德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德育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条件。要制定适应市场经济的德育目标,首先必须更新德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将思想素质的教育培养放在首位。一个时期以来,技校的德育课似乎单纯为了应试,通常是以灌输为中心,以考试为手段,以成绩定优劣。这种应试教育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并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放在首位。

变“客体教育”为主体教育。市场经济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自主性,这种自主性要求人人都要对自己负责,人人都要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个体。因此,要求技校生具有自强不息、自主发展,自主创造和自我完善意识,德育工作要重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适应激励的市场经济需求。在德育工作中,主体教育的核心是视学生为德育主体,不论是德育理论教学还是开展德育活动都要强调学生的丰体地位,要贯彻参与原则,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接受各种政治思想教育,参与各种活动。

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传统的封闭教育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造成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面临复杂的社会现象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经济的发展需要开放型的人才,技校德育工作通过活动引导学生重视信息交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个性,发展特长。德育观念在技校德育系统中具有决定作用,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系统的方向,而且制约了德育系统的基本功能。德育观念的更新,有利于进一步调整德育目标。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技校的具体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级技术工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技校德育的总目标应包括思想政治目标、道德品质目标,总之,技校的德育目标应具有原则性、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六、企业技校的出路

技校生心理探究 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技校,学生,心理问题

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 而不少职校生对学习的认知不足, 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 学习的实用化倾向十分明显。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例子:一次课间我见到一名语文老师看着很生气的样子, 我就问怎么了, 他说:“上课提问一名学生问题, 学生不会, 我问‘为什么不会?’, 学生说‘上课没听, 语文又不是专业课, 学了也没用。’”这名语文老师当时听了很无语。

首先, 大部分职校生没有学习的明确目标, 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甚至是得过且过。一次在招生过程中, 一名学生家长对我说:“俺的孩子在家谁都管不住, 你把他领走好好管管, 学到东西学不到东西都没关系, 管住他不给人家打架不胡跑就行。”家长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太大了, 家长的长期教育不当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都很低, 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职业教育生涯, 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再者, 现在的中职学生之所以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与农民工进城打工有很大关系。留守儿童和留守少年问题已经引起许多社会学家的关注, 但愿能引起国家的重视, 只有国家重视了, 才能制定合乎民生的政策, 让城市流动人员无论到哪都有主人翁的自豪感, 农民的孩子随父母进城上学, 就业, 这样才有利于中国城镇化的发展。

不少职校生是读不进书又不得不读书, 在家中瞒着父母, 在学校应付老师。其表现有以下几种:1) 对学习没兴趣, 上课不注意听讲;2) 对老师讲的不屑一顾, 进一步会发展为对任课老师的不尊重;3) 对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 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手机的普及, 学生受其影响日益严重。学生入校就几乎人手一机, 一年级的学生收敛一点, 上课不玩下课玩;二年级的学生就不好说了, 上课玩手机的大有人在, 收敛一点的学生老师一提醒就不再玩了, 但是顽皮的学生就不是这样了, 老师刚批评了但他看老师一扭脸又拿出来玩了, 真是防不胜防啊!

不少职校生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知道怎样学更科学、更有效, 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 因为不会学因而学不好, 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 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发展到厌学、逃学上网、在外面打架斗殴。我当了几年的班主任, 深切体会到学生不学习就无事生非, 非常难管。我们是一所地方的技工学校, 每年新生入校前都要进行班主任竞选。说是竞选, 其实都是领导提前做老师的工作, 因为老师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实在是不好管, 都不太愿意当班主任, 这两年班主任不好找, 学校没办法, 甚至制定一系列的政策, 例如不当班主任不让进中级、高级, 不当班主任不能评优秀等等!

再一个问题是职校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 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 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 职校生群体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深受伤害, 对生活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不清楚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出走、打架、斗殴、自残、轻生等现象在职业学校并不少见, 也说明职校生应对挫折的能力比较薄弱。

2) 不少情感冷漠的职校生对他人怀有戒心或敌意, 对人对事的态度冷淡, 漠不关心, 有时近乎“冷酷无情”, 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 置身于外, 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感觉。有人说职校生情感世界中的“冻土层”很厚, 因为在初中阶段老师关爱的“阳光”照耀到他们的时间不仅短而且热量少。

3)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进入重点学校才是进了大学的门, 才有前途和出息, 进入职业学校, 等于是成才道路上领到一张红牌, 被判定“下场”或没出息。

第四个问题就是现在的职较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由于受到来自长辈的过分关爱甚至是溺爱, 依赖性强, 生活自理能力差, 难以适应职业学校的集体生活。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 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事业上难有作为、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 因而往往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 政治思想上不求进步, 学习上不思进取, 生活上自由散漫。

第五个问题是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思。在职业学校中, 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过分关注自己的感受, 而很少考虑甚至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和利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却很少去考虑尊重别人;希望索取别人对自己的关心, 但不愿意去真诚地关心帮助别人。

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长期以自我为中心, 一些职校生习惯于随意支配、指使别人, 自我为中心。进入职业学校后仍然希望别人围着自己转, 但现实情况正相反, 许多独生子女职校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由于缺乏合理正当的表现机会, 一些职校生就试图通过逆反的或对立的角色和行为如恶作剧、故意捣乱、夸张炫耀、标新立异、逆反言行等表现来突出自我的存在, 设法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 以此获得异常的自我满足感。

第六个问题就是职校生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如今, 不少职校生偏重于“人机”对话式的网上人际交往, 热衷于网络交友, 迷恋上网寻找所谓的友谊, 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在沉溺于网络交往容易导致职校生忽视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 使得人际关系更加冷漠, 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 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

第七个问题择业就业是职校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 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一些职校生担心自己的学历低, 专业技能水平低, 害怕“毕业就是下岗”, 有的职校生甚至为此寝食不安。

虽然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但许多职校生还是寄希望于学校或家长帮助解决自己的就业门路或去向。对于职业学校承诺保证毕业推荐就业的那些专业, 职校生往往是十分喜爱、情有独钟。这也说明不少职校生在内心深处还是惧怕或不愿意自主择业, 更缺乏创业精神和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 职校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 其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非只言片语所能透析。这也说明职业学校的相关工作必然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技校怎样防止新生流失 篇8

关键词:新生,防止流失

一、新生流失的主要原因

1. 大多数学生因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而中途退学或转学。

2. 教材内容的理论性较强, 而技校生普遍文化基础差, 致使学生感到不适应, 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基础、认知水平等现状不适应。

不少学生上课听不懂, 坐不住, 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4. 学生有困难或受到挫折后, 教师缺乏爱心, 处事简单。

5. 后勤工作不到位。

技校要生存、要发展, 要想在艰难中保持长盛不衰的态势, 就必须要把学生招进来, 留得住, 使学生安心学习。

二、如何防止新生流失

1. 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让学生“一见钟情”。旷达深邃的校园布局, 新颖典雅的空间组合, 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 干净整洁的校容校貌能让新生一踏入校门就产生喜爱之情, 从而对学习与生活产生极大的热情。受办学条件的制约, 有的学校缺少硬件设备, 甚至没有实习实践场地, 但技工教育是技能教育, 强调操作性、实用性, 因此一定要牢固树立技能教学的观念, 加大实训、实习的资金投入, 增强实训教学, 学校应千方百计购置实习设备, 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

2.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新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住校生是第一次住校, 一下子较难适应, 加之部分技校住宿条件较差, 九月份天气又很热, 如吃不好、睡不香, 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吃苦精神较差的同学甚至会产生转学或辍学的思想。因此, 后勤工作要做到“兵马未到, 粮草先行”。在暑期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勤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 端正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食堂要想方设法增加菜肴的品种, 降低成本, 及时成立膳管会, 了解学生对食堂工作的意见, 及时调整, 努力提高学生在食堂的就餐率。后勤工作人员要经常深入教室、寝室等公共场所, 听取建议和意见,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做好服务工作, 让学生有个温馨的生活环境。

3. 扎扎实实抓好军训和始业教育

新生进校后马上开始进行军训。军训内容可有练步伐、队列训练、紧急集合, 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精神、受挫能力与集体主义精神, 白天训练项目安排得紧凑些, 要练得新生腰酸背痛, 晚上则以班为单位安排文娱活动, 或由学校安排看电影。通过军训,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还可提高新生报到的实到率。

军训结束后, 对学生进行始业教育, 在我国, 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 其先天的“营养不足”和后天的“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准心的偏离。而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 又往往因认识的局限表现出各种不理性的行为, 导致学生在进校后情绪波动大, 思想不稳定, 极易掉进“上中职没出息”的怪圈, 要有效地克服厌学现象, 及早并及时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首先, 要给学生讲清楚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 使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 懂得职业教育与普高是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其次, 要讲明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 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懂得读职校一样有前途的道理。再次, 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 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并熟悉本专业概况及人才需求规格, 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同时, 还应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外出参观, 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或者请已经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作自己如何成才的报告会, 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和激发其扎实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4. 选配好班主任

新生刚跨进校门, 师生之间缺乏了解,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 学生也同样渴望了解教师,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定位,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稳定性。因此, 班主任一定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在开学的前几周, 应尽量抽时间深入学生中, 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并因势利导做好教育工作。生活上要体贴、关心, 思想上要经常交换意见, 使新生尤其是住校生消除因远离家乡, 远离亲人而形成的孤独感, 教师应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 坚持正面诱导, 以理服人。从而使学生对教师由生疏———熟悉———亲近———信赖, 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与对抗情绪,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5. 改革课程设置, 突出实训实用

技校应注意合理设置专业, 要满足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就学志愿, 让其享有选择专业的空间、权力。在教材的选择上要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除必须的基础课外, 多开专业课, 教材要突出实用性、实践性, 突出实训;配备技术过硬的实习指导教师, 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和机会上机操作实践, 彻底改变理论教学“一言堂”的教学体系,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 以全新的课程和全新的学习方式吸引学生, 就会有效防止新生流失。

6. 教师要更新观念

抓住机遇 创建品牌技校 篇9

加入WTO以后, 我国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结构在逐步产生着重大的改变, 我国的汽车、电信、纺织、建筑、农业等行业的产品结构出现重大的调整和重组, 也造就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在这些行业中, 知识型工人将取代传统产业工人成为主导地位的工作群体, 也造成了社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大量需求。随着社会对技工需求的增加, 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职业学校教育, 社会办学力量也逐渐向职业教育倾斜, 各种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然而,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资源 (特别是生源) 有限的前提下, 竞争加剧, 必然将有一部分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如何在竞争中成为胜者, 是每一所职业学校面临的问题。我认为, 要在竞争中求生存, 求发展, 关键是要加强学校的品牌建设。

一提到品牌, 人们往往会联想起经济与商品, 其实学校也同样面临着品牌竞争问题, 学校品牌建设是学校面对竞争环境必须采取的生存战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国的教育事业也被历史和现实无情地推入了品牌大战之中, 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此, 谁先树立品牌意识, 重视品牌建设, 谁就会在竞争中抢得先机, 占据主动, 谁就能够占领教育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登高望远, 胜券在握。

知道学校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固然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 我们必须明确如何建设学校品牌。

学校品牌是指具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的学校综合内涵的概括。它是一种无形资产, 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作用。学校的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战略性工程, 需要经过科学的精心的专业的策划与实施。学校品牌建设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策划实施。

一、品牌检验——我现在在哪里

品牌检验也可以称为校情诊断, 就是对学校现状中所存在的潜在的或显性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问题作出系统的调查和科学的判断。明确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现状, 知道自己到底在哪里, 找出自己的优势、机会点。

从品牌检验的结果, 可以明确自身及竞争学校优劣势, 分析和沉淀出品牌的资产精髓及品牌的核心价值, 为下一步的品牌建设策略指明方向。品牌检验是品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只有认真做好品牌检视, 正确判定自己所处的地位, 找准自己品牌的核心价值, 才能为以后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规划打下基础。

二、品牌定位——我要到哪里去

学校的品牌定位是指学校建立或重新塑造一个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 它是学校间智慧的较量, 目的是建立自身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性, 使品牌迅速进入教育消费者的心智, 并占据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学校的品牌定位就是对学校品牌各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整合, 形成适合学校的品牌发展的竞争方案。对学校进行品牌定位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技工学校就是要培养知识型工人的学校, 它除了要满足工人的理论要求, 更要重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地分析了社会的客观需求, 以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工人”为学校定位准则。

2.学校品牌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难以忘怀、不易混淆的优势形象位置, 还要在规模、实力、位置、教学质量、校风、学校文化等方面创造第一, 创造他人无法与之竞争的地位, 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的设置要具有超前性。办学模式的设计应建立在了解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 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结构调整, 尤其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以及对人才市场需求现状调研的基础上, 对国家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所需求的人才的专业、层次、规格、数量进行分析、预测, 超前设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办学模式的建设方略和内容。专业设置的超前性将会使学校处于领先地位;会赢得市场办学的主动权;会推进学校打入人才需求的前沿市场, 获取人才市场更多的份额;会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学校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品牌规划——我如何到那里去

品牌规划就是要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品质、教育特色、经营机制、形象建设以及学校文化等诸元素统一进行规划, 并持之以恒的加以实施和落实, 以保证学校蓝图的最终实现。品牌规划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全力抓好教育质量建设。

质量是品牌的保证, 是品牌的基石, 是品牌的生命。对现在企业来说, 质量就是生命。任何企业, 若想在星罗棋布的同行中立足, 若不讲求质量, 注重信誉, 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试想, 如果企业质量把关不严格, 那么就会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 投入到市场中, 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那么企业的形象将会一落千丈, 产品滞销在所难免。对于学校来说, 教育质量同样是学校品牌建设和发展的支撑点。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 学校若想在竞争中生命不息, 发展不殆, 那么必须使全体教职工增强质量意识, 加强教学管理, 进行教育质量攻关, 才能够促进学校的更大发展。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奠基石, 质量是学校发展的“金钥匙”, 换句话说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

2.全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拥有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教育质量的前提, 是学校品牌化发展的核心与保证。名生成就名师, 名师成就名校。哈佛大学之所以为哈佛大学, 北京大学之所以为北京大学, 靠的不光是建筑与设备, 不光是名字与历史, 靠的是人, 有人才能创造历史。就像一个出名的球队一样, 出名在每位队员的球技上, 不是出名在球队的名字上。有了名教授, 就能吸引到好学生。任何一间学校, 有了名教师, 又有了好学生, 那么这所学校一定是一所有名的学校。关注教师的精神面貌和专业水平, 发展一支优质、高效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让学校成为名师成长的沃土, 让名师创出学校的品牌。

3.全力抓好学校教学设施建设。

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也是品牌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教学设施设备是教学所需的各种设施和教学中所用到的各种物品的统称。利用各种辅助设施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音室、数字图书馆和校园网等, 成为现代教育技术重要的软硬件组成部分。这些软硬件, 是学校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并且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学校的规模、档次, 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说, 教学设备设施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 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大小、文化素质的全面与否。优良的教学设施设备可以有力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设备作为学校的教学工具, 是现代社会中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及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化技工教育的迫切要求, 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技工学校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努力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 这样才能使教师与学生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吸取、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也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素质, 使之能适应现代化岗位的需要, 能够成为行业中的主力军。技工学校的发展取决于它的办学方向, 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毕业生质量要靠学校的考核, 更主要的是靠社会及行业的考评。而要想提高毕业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就要在教学环境及条件上或与行业接轨, 或采用模拟仿真的方法, 而这一切都需要专业教学设施达到一流, 从而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增长信息量, 增长创新思维及综合职业适应能力。因此, 现代化教学设施在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中至关重要。人才质量提升了, 才有利于形成办学上的良性循环, 才会增长学校知名度, 美誉度, 从而形成学校品牌。

4.全力抓好品牌展示。

品牌展示是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 学校品牌展示工作在学校品牌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品牌展示工作是塑造学校外部形象的主要渠道。一所学校, 能否成为人们认可的品牌, 关键是看展示工作作得如何。加大对外宣传报道力度, 加大学校建设、学校优秀事迹的新闻报道, 就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在学校与社会、家长之间架设了一条沟通的桥梁。二是在品牌展示工作中可以提高教职工的凝聚力。在学校品牌展示中, 将符合学校品牌建设的重大活动、先进事迹、先进人物制及时广为宣传, 发扬光大。它们在发挥宣传舆论功能的同时, 也成为了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一个部分, 在培育教职员工向心力、凝聚力上, 吸引外部人才等方面存在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总之, 现在是技工学校建设高速发展的时代, 是技工学校发展生死存亡的时刻, 能否抓住机遇, 建设具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将决定着每所技工学校今后的命运。

摘要:随着社会对知识型技工的需求量的增大, 技校教育蓬勃发展。如何抓住机遇, 发展品牌成为每一所技校面临的生死问题。而品牌技校的建设需要对学校品牌进行定位、规划, 并积极实施相关措施, 才能实现目标。

技校物理教学策略初探 篇10

学生状况:技校生的特点是年龄小, 他们绝大部分是初三分流生, 因此初中的大部分课程没有学完。就物理课来说, 初中的两册课本, 他们第一册还没有学完, 与中专所学知识存在断层。再者,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他们没有在基础教育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现在课堂上课不听讲, 作业不完成。有的甚至完全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破罐子破摔, 有“混一天是一天”的想法的人大有人在。

教材选择:对技校生来说, 如果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 单纯地补充初中内容, 时间长了就失去了新鲜感, 也失去了上中专的意义。这样在教材选择上, 就要做好初中和高中教材的整合。在讲力的合成时, 初中主要讲了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 结合高中内容, 讲完了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后, 接着讲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 主要讲平行四边形法则, 学生把这两部分内容结合起来, 对矢量的合成有了初步的认识。

组织教学:对技校生来说, 组织教学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同学, 根本不把上课当回事, 所以上第一堂课就要给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哪怕第一节课课本的内容一点也不讲, 也要让他们知道上课时哪些是应该做的, 哪些是不应该做的。知道你这个老师上课的规矩。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破窗理论”。及时抓住这“第一节课”, 为学生订出规矩, 才不至于课堂秩序越上越乱, 后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课堂教学:在知识的应用、知识的趣味性方面, 物理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物理本身一是门实验科学, 很多知识就是通过生产、生活实际得来的, 结合知识传授, 适当介绍与相关知识有关的小故事,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 讲完牛顿第一定律后,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用所学知识解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 能够说明为什么, 学生很有成就感, 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

课后作业:学生作业, 是课堂所讲知识的巩固提高。对技校生, 一方面, 要养成按时交作业的习惯。另一方面, 作业要简单、明了。06级上课这一段时间来, 每一堂课讲完, 我都在黑板的右侧, 写出本节课的课后作业, 答案不明确的甚至把答案写在黑板。这样, 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按时完成作业, 起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教师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 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的情感必然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 当教师的叙述与讲解涂上了某种情感色彩时, 就常常使学生记忆的映象更强烈、更鲜明, 此时教师的情感就成了学生记忆教师所讲内容的强化剂, 其作用大大超过空洞的说教。由于技校生学习基础多数较差, 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 因此在技校物理教学中, 发挥教师的情感, 以情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养成习惯, 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让学生从阅读课本中尝到收获和成功的喜悦, 让他们逐步感受到课本的富有和深刻, 是其它任何参考资料都不能代替的。阅读是一种可贵的自学能力, 是其它能力的基础, 特别是在当今强调终身学习的时代, 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学生今后享用不尽的财富。解题, 可以说是集观察、分析过程和应用概念、规律之大全, 学生在解物理计算题或证明题的过程中, 必须有适当的文字叙述, 清楚地反映出解题的理论根据、思路和方法, 以达到规范的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好示范, 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培养, 使之养成一种习惯。

科学方法:人类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都清楚地表明, 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方法上形成的, 而一定的方法又是知识发展的产物。知识和方法, 作为人类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 始终密不可分。物理学科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 从长远来看, 也许后者更重要, 正如古人所说的“授人鱼, 不如授人渔”。

参考文献

[1]顾泠沅《.要重视学科教学策略的研究》《青浦教育》1996第二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现代技校】相关文章:

技校总结06-15

技校教师05-25

技校数学08-06

技校期中总结05-04

技校学生现状05-06

技校招生演讲05-10

技校个人总结05-31

乡镇成技校06-17

技校学生特点09-06

职业技校学生05-22

上一篇:能力成熟过程下一篇:学生厌学心理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