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2024-07-07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精选十篇)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篇1

近年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幼儿教育越来越多的引入小学的主干课程资源、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 渗透小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使得幼儿园成为了“小学校”, 幼儿成为了“小学生”, 幼儿保教成为了“小学教学”, 幼儿教育成为了“小学教育”。这一教育现象, 即幼儿教育“小学化”。并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严重威胁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本文以幼儿教育“小学化”为对象, 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 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特征

从幼儿园来说, 表现为常规化、教学化和状态化。

1.常规化。一些幼儿园借鉴移植小学的管理规范, 对幼儿班级及其幼儿进行管理, 由此形成了具有长效性的幼儿教育管理常规。这样的“常规化”将使幼儿的主体性丧失, 不利于解放幼儿, 发展幼儿的自由。

2.教学化。“小学化”的幼儿园一般都实施了小学一年级课程的“教学”活动, 并且日常化、制度化。这样的“教学化”拔苗助长, 异化了幼儿的智育活动。

3.状态化。小学“化”的幼儿园在管理上“小学常规化”, 在保教方面“小学教学化”, 由此其幼儿教育的性质即转变并且在一定程度或较大程度上呈现出“小学”的状态, 使得这些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再从区域幼儿教育来说, 表现为普遍化和趋势化。

1.普遍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不是某一个幼儿园、某一个地区幼儿园的现象, 它已经在较广大的区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幼儿教育“小学化”可以说已经成为了许多地区幼儿园、幼儿教育的相似特征。

2.趋势化。幼儿教育“小学化”似乎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的重症, 还有继续漫延纵深的势头。虽然当前各级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但纠正和防止起来比较困难。如果不能树立信心, 坚决纠正, 有效防控, 其“小学化”的趋势将会成为必然。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

1.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错误。许多幼儿家长把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他们认为, 上学自然要学知识, 哪家幼儿园所学知识多, 就把小孩送到哪家幼儿园去。他们以自己的小孩“所学知识多”作为炫耀的资本, 到处宣扬、津津乐道。社会舆论也普遍以“所学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 迫使大部分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

2.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大部分私立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立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的宗旨, 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招幼儿、多赚钱, 这些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社会拔苗助长的心理, 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 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 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 满足家长的虚荣, 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 以提高本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部分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幼儿教育缺乏理性思考, 对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的认识若明若暗, 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 传授得越多越好。他们对幼儿素质教育知之甚少, 并不懂得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 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 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

4.幼儿园教材脱离幼儿实际。纵观我们的幼儿园教材, 不管是书店发行的还是教育部门征订的, 不管是统编的还是地方编写的, 不管是权威性的还是“出身低微”的, 大都在“量”方面偏大偏多, 在“度”方面偏深偏难, 严重脱离幼儿身心实际和认知能力实际。这样的教材, 实际上就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指导、监督力度不够。教育部分多重要中小学教育, 对幼儿教育的督察力度不足。目前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监督多是侧重于办园条件, 如场所场地、设备设施等, 而对教学内容方面监管力度偏弱。面对日益蔓延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教育部门所起的作用较弱, 对这种错误倾向没有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更有甚者, 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还从活动组织、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自觉地加重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解决对策

幼儿园时儿童迈出家庭后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 它要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既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也违背了教育规律。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纠正这一错误。

1.开展家园共建活动, 形成幼儿教育合力。首先, 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收益, 而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 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 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其次,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 其对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均有很强的依赖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某种意义上,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好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 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 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

2.遵循幼儿成长规律,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教育既要体现内容的丰富性、启蒙性, 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适当性、科学性, 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不等于不考虑幼小衔接问题, 而是要强调幼儿教育不应被小学教育“绑架”, 强调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 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此基础上, 幼儿园也需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如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亲社会行为, 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奠定心理与行为基础。

3.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长期以来, 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为了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 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 使学前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具体而言, 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文件, 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 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 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同时, 政府要增加投入, 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 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 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现象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 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篇2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反思

教师:黄巧霞

近日,我学习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一文收获颇多。我再次深深意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进一步学习了预防的方法,作为一线的老师对幼儿教育会不会小学化有绝对的把握度、决定权,所以,这次的深入学习非常有必要!

回想以前的教学,我也曾经为了迎合家长的希求,让家长觉得幼儿园“有所学”而给孩子重复机械地学写字、做1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孩子感兴趣的游戏少之又少。通过几次对幼儿教育《纲要》和相关小学化倾向的学习使我发现教育教学“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对幼儿是一种摧残。幼儿认知力、理解力还没有达到小学生的水平,让幼儿去学习小学知识,孩子们只能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其实,让幼儿们深感头痛,枯燥难学的小学知识,在孩子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再让他们学习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让他们提前学习这些知识就显得很难了。

2、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只是一种短期效应,从长期看作用不大,实践证明提前学习的幼儿只是在小学一年级时略显其优势,随着年级的增加,这种优势就不明显了,到了高年级几乎没有差别。所以,提前学习只能使幼儿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3、幼教专家指出: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教育发展规律,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此时幼儿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备,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地强制灌输知识,还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和恐惧的情绪。专家认为长期处在机械的读、写、算的状态中,会扼杀孩子想像力。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又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发散,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这一点,实践已充分证明,那么我决定采取以下的方法去预防:

1、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认真学习贯彻《规程》和《纲要》,坚持素质教育、准备教育的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幼儿教育脱离庸俗化和功利化,防止“小学化”,回归幼儿教育本位。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摆正智育与体育的位置,要让体育回归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要由“教学”回归“保教”,做到保教有机结合;在教育方式方面,要回归游戏基本活动方式,在教育常规方面要回归幼儿每天的“自主”和“自由”,不能再过分强调秩序和纪律;在教育评价方面,要由统一定性定量的评价回归注重幼儿个性发展、身心协调发展的素质评价。

2、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家长工作

农村的家长,大多数不懂的科学育儿,更不懂的幼儿教育,只是一味的认为认字多,会做数学题就是好,我们将有针对性的更深入地开展家园工作,通过丰富的活动,转变家长观念,引领家长科学教育,随着大多家长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应给与家长更多的帮助、指导,引导家长正确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家长携手同行,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3、正确衔接小学教育并加强与小学的沟通

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并不是要割裂幼儿教育与小学的联系,关键是如何将两类教育科学衔接。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主要是入学准备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为了做好孩子入学前准备,我们还要多与小学沟通,相互了解,全面准备,让孩子们顺利走过“过渡期”,尽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触很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逐步纠正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小学化倾向问题,以幼儿为主,游戏化教学,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有针对性地实施幼儿小学教育的衔接,真正实现避免“小学化”教学。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 篇3

关键词 幼儿 禁止 小学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教育事业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而幼教事业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直到进入本世纪,我国才将幼教事业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但幼教在一些地方往往还存在着很多观念上的错误认识,幼儿教育小学化便是其中之一。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教育功利化的产物

虽然教育部一再强调在解决“入园难”的同时,应坚持保教结合,严防学前教育“小学化”,但近年来,受升学压力的冲击,我国的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出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尤其是一些民办幼儿园更为突出。在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自主时间少了,整天坐在狭小的空间接受文化教育的时间多了。三年前我曾到某所民办幼儿园参观,那里的老师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教学现象。她们不仅给中小班的孩子教汉字、诗歌,甚至教英语单词。我不禁纳闷:这么小的孩子连自己的母语都说不完整,有必要这么早学外语吗?问之,则曰:我们的教材是根据《幼儿教学大纲》编写的。我顺手拿起英语课本,的确封面印有“根据《幼儿教学大纲》编写”的字样,但我好像记得教育部颁布的《幼儿教学指导纲要》暂时并没有将双语教学规划期中,再看出版商却是某音像出版社。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身心及活动的影响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属于小学范围内的所掌握的东西强加灌输给幼儿园的孩子,进行小学化的教育。近年来,应试教育对幼儿园的影响日渐严重,尤其是一些所谓的重点改制小学实行一年级入学考试,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直接干扰幼儿园的正常教学活动和游戏,使很多幼儿园的课程安排混乱。它在某些程度上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阻碍了幼儿大脑的很好发育。俗话说“心灵手巧”,游戏和动手操作在某些程度上也是锻炼手眼协调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还可以提高幼儿之间的团结协作所精神,增进师幼、幼幼之间的感情,增强孩子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丰富孩子们的快乐心情。它是“学前儿童全部生活中占据时间最多、作用最大的课程”。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却在一定范围内否定了幼儿天生好动的特性,没有遵循幼儿成长规律,盲目的进行填鸭式教育。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坚决防止‘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幼儿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超前传授过深的知识不利于幼儿的快乐成长,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甚至会抹杀儿童天真的想象力,教育的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它是一种重复型教育,其容易使幼儿养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种“透支童年”的教育只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制约作用,极不符合教育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好比一匹小马驹拉大车——不堪负重。它无形中增加了幼儿神经系统的负担,严重危害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幼儿教育应遵循幼儿发展幼儿教育不是百米冲刺,它是一场马拉松式赛跑,仅靠起步的冲刺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赛程,幼儿教育不应该有踩排,只有精彩。

三、加强宣传和引导,促使幼教走向正规化

“将来的孩子会如何面对一个复杂的全球化世界,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旺的大课题,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能终身得鱼。人类知识在不断地膨胀和更新,靠生硬灌输和被动接受永远赶不上科学的飞速发展”。幼儿教育对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形成至关重要,它主要以游戏和兴趣为基本活动形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浓厚的求知兴趣。要改变当前幼儿教育存在小学化的误区,必须做好家长的工作和加强幼师队伍建设。

我们要积极努力引导家长,向他们传播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加强家园联系,使家长“心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小九九’,不能盲目跟风,把孩子逼近‘非....怎么样’的死胡同”,“否则后果是很严重的,一是会把孩子累垮,二是孩子届时不能如愿以偿,家长和孩子都不一定有心理承受能力接受现实,甚至会出大事”。因此我们要努力扭转家長对幼教认识的误区,让家长和即将成为家长的人明白:学习深奥的知识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活动才是他们的工作”,他们须要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下成长。游戏可以消除幼儿在生活情境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它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活动。我们要激发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大力支持和兴趣,阻止一切皆有可能对幼儿教育盲目粗暴干涉的行为,使幼儿教育在正规化的轨道上前进。

在幼教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应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幼教方面最关键的不是教师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而是专业素质。一个没有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即使学历水平再高也只能证明你所拥有的文凭而不能说明你所拥有的水平。我们的现在的好多幼儿园(包括私立幼儿园)老师都进修到了高学历层次,但对幼教专业陌生得很,理论和实践简直是一片盲区,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只受过短期培训的幼教人员盲目的领导和指挥幼教工作的现象。好在现在的互联网发达,随时随地拿来为我所用,不然我们有的幼儿教师真的是过河连石头都摸不着了。

试谈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改变策略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突出表现

现代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目标更加心切,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人们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备受重视。学校为了迎合家长心理, 满足家长愿望, 一些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 就违背教育发展规律, 使幼儿大部分时间被繁琐的、抽象的教学活动挤占了。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严重违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影响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身心健康。这种不良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值得每一个家长, 每一位老师, 每一位社会成员反思。

例如:在我们的社区里, 有一位家长带着两个孩子在社区广场上玩。一个看上去不到2岁的小女孩, 手里拿着粉笔专心地爬在地板上写着1到9的阿拉伯数字, 孩子一把手紧紧攥着粉笔, 拿笔姿势相当不规范, 写的字弯弯扭扭非常不正规。但这样小的孩子能写出这几个字, 已经不容易了, 周围休闲的人的眼球被这精彩的一幕吸引住了。再看看孩子身旁的家长, 脸上显示出教育孩子成功的喜悦, 并自豪地对周围人说:“孩子从1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 现在比刚学时写得好多了。”

这个孩子, 已经开始接触了小学教学内容。像这样的在学前教育开始接受小学知识的孩子, 在我们的身边很多。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始学习汉语拼音, 练习写字;学习英语单词和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句子;学习珠心算, 甚至有的幼儿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小学数学中10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乘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

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 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生理特点, 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则大脑容易疲劳, 造成神经系统伤害。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可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将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2.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心理成长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 不具备系统学习能力, 幼儿天性就是好动好玩, 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 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 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 做许多功课, 则会剥夺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 扼杀幼儿天性, 导致幼儿心理畸形发展。

3.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化模式教育, 以智育为主, 以“教学”代替“保教”, 以“知识的积累、行为的规矩”代替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 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轻视幼儿基本的、必需的游戏活动、自由活动、体育锻炼乃至休息时间, 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 严重忽视幼儿的个性差异, 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幼儿被限制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 这就会异化幼儿生活, 压抑幼儿主动性, 阻碍幼儿思维发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根源

1.由于家长早期教育的思想给孩子布置一定数量的文化课作业, 有的学前教育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给幼儿布置文化课作业, 这样计算幼儿在家做文化课的作业在30分钟以上。

2.家长仍然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对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评价仍然停留在看孩子学会了几个字, 看孩子会说哪几句英语句子, 看孩子谁的计算能力强, 等等, 这些错误的思想导致早期教育机构为了争取生源而残酷地对幼儿进行文化课的传授教育, 这样早期的填鸭式教育真是害苦了一代又一代的幼儿。

3.当前, 我国基础教育仍然存在以考试成绩为升学的主要标准的现象, 尤其是以知识掌握度为衡量标准的高考的长期存在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诸多阻碍, 各种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落实。这种教育现实同样影响了我国的幼儿教育。现在某些小学一年级招生, 仍然组织入学考试, 考试内容就是小学一年级的内容, 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名校, 进入试验班, 对自己的孩子无休止地进行文化课教育。

4.新世纪以来, 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园纷纷被推向市场, 公办园大量减少, 民办园数量迅速增加。这造成我国幼儿园办园体制的市场导向, 为了获利, 很多民办幼儿园丧失教育立场, 只是一味迎合家长需求, 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设一些小学课程, 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进入幼儿教师队伍, 他们没有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 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将小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带进幼儿园, 致使幼儿园教学出现小学化倾向。

四、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策略

我们要找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根源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还幼儿教育一片健康发展的蓝天意义重大。时下时髦的一句话是,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要从本地学前教育现状和实际出发, 从基层做起, 在实践中研究, 在研究中实践, 切实找出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方法和最佳、最便捷的方法与策略。

1.让各位家长提高认识, 更新教育方法和育人观念, 改变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需求, 与时俱进, 再不能以学会了几个字、画会了几个英语单词等作为评价幼儿发展的水准, 要以人的长期发展为长远目标, 创新教育观念。尽力改变家长和社会不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儿童观。针对因家长观念造成的小学化倾向, 通过举办家长学校, 每月定期开办家长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开办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橱窗、发放幼儿教育小报、举办亲子联谊益智游戏、家长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开放等方式, 对家长的育子观念和成才观念进行引导和转变, 使家长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育也是有规律的, 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一定要适合幼儿的实际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不能“拔苗助长”, 否则对幼儿是有害的, 引导家长不要只看短期显性效果,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和谐发展, 要支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2.加强早期教育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升早期教育机构的教育水平。政府应积极介入, 整顿早期教育机构, 以顺应人的发展规律, 开办具有地域特色的学校, 开启幼儿身上的多元智能, 提升幼儿的整体水平, 为幼儿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园本教研力度, 加强教师和园际之间的交流学习, 争取教育行政支持, 教师实行跨单位交流任职体验学习式培训。提升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的专业水平, 转变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另外政府应加大投入, 为早期教育机构配备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社会各界必须改变不正确的早期教育机构的评价标准, 纠正家庭和社会错误的幼儿教育观念, 营造良好的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教育氛围。

总之, 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遵循教育规律, 通过各种符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游戏化的教育活动培养未来合格的接班人是祖国强盛、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 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 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是一项长期、无止境的工作。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的不良发展, 是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 是制约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瓶颈。因此, 我们呼吁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幼儿的教育, 根据幼儿的特点“顺自然, 展个性”, 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2001, 9.

[2]张云蕾.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06.

3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篇5

4.1 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幼儿教育事关21 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部门应充分发

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发动报社、电视台、电台切实加强对幼 儿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 “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 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 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 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 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纠正。

4.2 在幼儿教师中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 质。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 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 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将全 部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 要。

4.3 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

取向。因此,建议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 度。在幼儿教育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 否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如果有,则不能评其为先进,不能让其通 过职称评审。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评估审验时,调整对 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诫 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总之,早期教育不是越早越好,遵循规律才是最科学的。一种行为 能够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习惯能够培养一种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幼 儿教育应以对孩子终身负责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

【参考文献】

[1]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百年中国幼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7.

[2] 闰晓虹. 调查显示: 中国目前幼儿阶段教育存在很大误区.http///news,2005-06-03.

[3]于京天.对学前教育研究自身去向的思考/ / 陈帼眉,刘焱,主编.学前教育新

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9-43. 作者简介:陈北燕(1964—),陕西咸阳西北二棉幼儿园院长,本科学历,小 学高级教师。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巨大危害(一)扼杀儿童天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格赛尔做了一个实验叫做 “双生子爬梯试验”,研究的是双生子(即双胞胎)在 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

格赛尔选择了一对双胞胎,他们的身高、体重、健康状况都一样。他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 周开 始学习爬楼梯,48 周的小孩刚刚学会站立,或者仅 会摇摇晃晃勉勉强强地走,格赛尔每天训练这个孩 子15 分钟,中间经历了许多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 程,终于,这个孩子艰苦训练了6 周后,也就是到了 孩子54 周的时候,他终于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双胞胎中的弟弟,基础情况跟哥哥完全一样,不过格 赛尔让他在52 周的时候才开始练习爬楼梯,这时的 孩子基本走路姿势已经比较稳定了,腿部肌肉的力 量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有力,并且他每天 看着哥哥训练,自己也一直跃跃欲试,结果,同样的 训练强度和内容,他只用了两周就能独立地爬楼梯 了,并且还总想跟哥哥比个高低。一个是从48 周开 始,练了6 周,到了54 周学会了爬楼梯;另一个是从 52 周开始,练了2 周,也是在54 周时学会了。后学 的尽管用时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意愿。

道家“道法自然”的准则对我们的教育也是很 有借鉴意义的。老子认为“万物恃之以生的道是世 界万物发展、变化、灭亡莫不遵循的规律与原则。” 儿童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动,对自然界及社会上的很 多事情都很新奇,儿童时期正是培养孩子创造力和 想象力的时期,只有让儿童在早期充分释放其天性,保持其天真童趣,这样才是对儿童最好的教育。德 国教育家卡尔维特告诉我们:“给孩子游戏和成长 的空间,游戏是在一定阶段中最纯洁,最神圣的活 动。游戏给人快乐自由、满足,内部和外部的平静与 整个世界的安宁。一个能够痛快地,有着自动的决 心坚决地玩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成 为一个完全的有决心的人。”

由此可知,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我们不能过早的 灌输知识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做法不仅对孩子以后 的学习起不到多大的帮助,反而让孩子失去了他应 有的创造力和兴趣。(二)浪费教育资源

每个教育阶段都是依据人的年龄、生理、心理以 及接受能力来划分的,每个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育 方法都有他自身的特点。超越了其中任何一个阶段 的教育都是有害的。

幼儿园教育更多的是发掘孩子的天性和无邪的 心理,培养孩子从小对生活的兴趣和乐观态度。幼 儿园教育如果摒弃了这个宗旨就是变了味的教育,有害的教育。在幼儿园的学习阶段就让孩子学习小 学的知识,这可能在一时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让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但更多的是让孩 子对以后的学习丧失了兴趣。很多孩子由于在幼儿 园接触到了小学的课程,等到了小学时就每课程没 有丝毫的兴趣了。幼儿园教授小学的课程肯定也没 有达到小学教育的要求,这样本来一次就可以很好 掌握的小学课程却重复了一次,而且两次授课的效 果都大打折扣。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三)不利于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对小学教育造 成负面影响

爱的核心就是尊重孩子。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 律的幼儿园教育肯定得不到好的发展。小学课程的 22 介入更多的是使得幼儿教育杂乱无章,不伦不类,加 重了幼儿教师的负担,更为不利的是摧残了孩子的 天性。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小学教育也造成不少的负 面影响。由于幼儿教师缺乏小学专业知识的素养,在教授小学课程时难免有失偏颇。幼儿接受到了错 误的信息后就很难改过来,同时到了小学阶段更容 易凭借在幼儿园学到的错误信息先入为主,严重影 响了对小学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幼儿教育只能是误 人子弟。尤其是像英语等外语的学习,如果一开始 的发音就教得不准,那么对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产 生很不利的影响。

(四)不符合新世纪人才建设的要求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注重人的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世纪的人才必须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 好的适应社会。幼儿教育是人才培养中最基础的一 环,幼儿教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以后的成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是为而了应付升学考试而做 出的揠苗助长式的错误选择。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 以考试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怎 么会有创新能力呢。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多的成 为了我们严重的“乖孩子”“书呆子”,没有了朝气,心灵脆弱,内心自卑。这样的孩子以后很难在激烈 的社会发展中有所建树。

三、如何走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误区(一)改革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

开创自然教育方法的美国教育家,美国著名天 才儿童小威尼佛里德的母亲斯托娜主张“尊重孩子 天性的自然,让每个孩子自由自主发展。”出现幼儿 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主要催化剂还是当下应试教育的 盛行。大部分家长都是为了让孩子提早学习知识以 应对以后那不可忽视的升学考试。许多孩子在幼儿 时期体现出“知识丰富”的特点,大多不是因为自身 聪慧,而是课堂灌输所起的作用。让孩子在体验中 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初步淡化中考、高考中书本知识的考试,引 入多样的考试方式,把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公益道 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察也纳入到升学的参考依 据中来,才能彻底把孩子们从繁重、过早的课业负担 中解放出来。没有把“学科知识”作为升学考试的 唯一内容甚至是决定性方面时家长们才能做到对孩 子“放手”,把精力放在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上来。不断地吸引他注意一种新的生活,用新生活自身的 魅力去征服他,而不是强加于他。(二)变革家长的早教观念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早教观念。首先要充分尊重

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能对孩子的教育越俎代庖,过早的对孩子抱以太多的期望。英国著名心理学家 皮亚杰认为学校的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在让儿童学到 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其主动独立探 索世界与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其次要充实认识 到过早让孩子脱离自己的怀抱而把孩子送进幼儿园 的危害性。接受教育的时间早并不一定就能为孩子 今后的教育打下多好的基础,反而不利于孩子以后 的学习。再次作为家长不能拿孩子的教育作为体现 自己社会地位的一个标志,不能无视孩子的兴趣爱 好而与其他的家长盲目攀比。最后家长自身也应该 从自己早期教育中得出经验教训,避免错误的教育 方式在下一代重演,父母要和自己的孩子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孩子。

(三)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

纠正任何一个不良社会之风最直接最有力的方 式就是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用制度的约束来 匡正歪风。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 第五条明文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基本人 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 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 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但这样的规定远远每能震慑那 些铤而走险之徒。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之所以越演越烈的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幼儿园的主办者见利忘“义”,明 知道这样的做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在巨大利益 的诱惑面前他们把孩子的利益和权利丢在了一边,昧着良心办学。国家应该制定更为严厉的惩罚性条 款,对违背教育宗旨、摧残幼儿天性的办学者给予严 惩。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扭转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 趋势。参考文献: [1]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文集[M]. 教育科学出版,2006:323-326.

[2]赫. 斯宾塞[英]. 颜真译.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 海峡 文艺出版社,2002:45.

[3]朱敬光. 幼儿教育.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M],2005: 47.

[4]陈德安. 中国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 先秦至隋唐卷[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0.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 现象

中国分类号:G61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长期以来是很多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特别是好多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身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要教幼儿读、写、算,就是好幼儿园;孩子在哪位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多,哪位老师就是好老师”,再加之攀比心理,“家里有钱,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我家不比别人差,别人孩子学的起,我家孩子也学得起”。这种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培养、不注重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年龄特点、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等等一些意识和做法往往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其实,幼儿教育阶段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良好的幼儿教育是儿童健康、全丽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目前,正是前面家长心理因素的趋势,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商人看到了发大财的机会,甚至是一些幼儿园,这里也包括一些公立幼儿园也开始打起祖赚钱的主意。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混淆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任务,幼儿学习任务过重.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原因分析

(一)迎合家长的需要

正所谓“自己缺啥,就不希望在自己子女身上少啥”。80后、90后的父母很多都经历过3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知道自己饿肚子的滋味,所以,他们就不希望自己子女吃不好、甚至是挨饿,所以,这个年代的父母非常注重的孩子营养问题,生怕孩子再过上自己以前的苦日子。结果却造成了80后、90后的孩子肥胖率激增,而身体素质却明显下降了。现在的父母很多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他们知道在社会最底层的艰辛,所以希望自己的子女不能像他们一样没有文化、而有一个很好的教育环境,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很多幼儿教育正是迎合了家长这种心理,不管是公立的还是民间的教育团体和机构,开设各种班级,使得原本应该在快乐成长中学习的幼儿教育失去了它原有的特色。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许多家长的希望。社会上普遍认为知识就是能力,这个认识影响着大多数人,这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认识上的一个原因。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对优质教育也极为关注,使得原本应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出现在幼儿教育时期 ,这种现象主婴是源于许多优质的小学在招生的时候需要对儿童的素质进行各个方面的考量,这间接地暗示家长必须学习小学教育,才能进好的小学。“你不学、别人学,你就会落后”这种观念的驱使,使得有些幼儿教育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不得不产生“小学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其他因素的制约

产生幼儿教育“小学化”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比如:幼儿教育机构的引导、幼儿教师的观念、幼儿教材等等。有些教师对幼儿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对幼儿教育存在片面的认识,他们认为给儿童传授的知识越多越好,不注重儿童的素质培养,也忽视了儿童的身发展规律,教学也不遵循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阻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另外,一些幼儿教材内容偏深,知识量也偏多,这些教材很大程度上都是小学教育的内容,都是为了小学教育编制的,忽视了儿童实际的认知规律,这对儿童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对策

(一)加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监管与引导

幼儿教育是国家的一项公益事业,国家应该加大与之相关的投入、管理和引导。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制度,鼓励正规合法幼儿园的建设,控制那些非法建设幼儿园的机构。这几年,各级政府为此也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开办农民工幼儿园,缓解了进城务工人员孩子的教育的难题,使他们能够安心的工作,也为他们子女提供了正规的教育环境。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幼儿园办校的审批条件,依照相关的明细,正式出台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文件,规范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作息时间等。

(二)转变家长教育理念

经济学一个重要规律就是“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就更谈不上市场的存在”。正是一些需要存在,还会给这种市场存在提供土壤。幼儿很小,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还没有到成熟的阶段,正是一些家长的需要,才使得幼儿教育产生了“小学化”的误区。家长对孩子学习有着一定的决定作用,但是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仍然陈旧,不能正确认识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因此,教育管理机构有责任把日常教学活动的案例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播给家长,帮助家长扭转自身的教育观念;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好幼儿教育。教育主管者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学讲座等多种渠道和途径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意识到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幼儿教育的本质应该是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把握教学手段,充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挖掘孩子的学习潜能、开发孩子的智力。

(三)提升幼儿教育者水平

幼师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相关的教育部门必须加大幼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幼师的文化修养和业务素质。思想道德、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能够激发幼师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利用先进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和拓展学习形式。另外,幼儿教育机构也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它的合理性。可以根据孩子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制定有规律的游戏和活动,前提是这些游戏和活动必须满足幼儿教育大纲的具体要求。通过多组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培养,譬如说定期地带孩子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陶冶孩子们的情操、锻炼孩子们的心智。从正面鼓励引导孩子,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篇7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

(一) 行为规范方面

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 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 要驯顺听话, 不许顶嘴, 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 不许玩小动作, 不许说话, 坐姿要端正, 精神要集中, 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 不许高声喊叫, 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 做好下一课的准备......这些用于规范小学生行为尚且有失偏颇, 用于规范幼儿行为就更显荒唐。

(二) 学习知识方面

要求幼儿象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 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 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 而是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听课, 象小学生那样学知识, 象小学生那样做作业, 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 缺少教具演示, 缺少图案色彩, 缺少生动游戏, 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 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 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 作业一大堆, 幼儿园做不完, 回到家里还要做。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 本已偏离了正确办园方向, 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 则更是危害不浅。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

(一) 扼杀幼儿天性, 剥夺幼儿快乐

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 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 都想动, 都想玩。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 在游戏玩耍中得到知识, 在游戏玩耍中进入人生。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 身心极为脆弱。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 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说得严重点, 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幼儿人性的粗暴践踏, 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种摧残, 将会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严重影响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 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 遏制智力发展, 错过关键时期

幼儿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 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学习, 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全面开发。而正规幼儿教育, 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训练, 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 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与其相反, 幼儿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的孩子, 因长时间“灌输”学习, 智力未得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 头脑僵化, 反应不灵活, 对孩子以后发展非常不利。

(三) 不利习惯养成, 未上学便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 其大脑以及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发育还不完善, 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学习。作为家长, 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 这正如还未长牙的婴儿, 非要他吃坚硬食物一样, 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就要求他们写字、算数, 如果写不好, 家长就会批评、呵斥、打骂, 孩子在这种教育过程中, 得不到快乐, 而得到消极情绪体验, 自然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事情, 便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 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过程, 就已产生了厌学情绪, 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四) 脱离小学教育, 形成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知识, 这种拔苗助长做法, 结果将会适得其反。一是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学习兴趣、败坏了学习胃口, 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 厌学情绪由此而生;二是由于幼儿园抢学了小学低年级部分知识, 幼儿到了小学上这些课程的时候, 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 不认真学习, 反而会使部分幼儿养成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等不良习惯;三是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到了小学再学一遍, 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

(一) 办园宗旨不正

大部分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宗旨, 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 这些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拔苗助长心理, 不顾幼儿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 向幼儿提出过高学习要求, 满足家长虚荣, 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 以提高幼儿园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 业务素质不高

一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缺乏理性思考, 对幼儿教育的宗旨和意义认识若明若暗, 甚至错误认为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成功的。他们不懂素质教育, 不懂全面发展, 不懂幼儿身心特点, 不懂教育规律。殊不知, 他们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 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

(三) 指导力度不足

面对日益蔓延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政府教育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或者是视而不见, 或者是予以默许, 总之不见教育部门对这种错误倾向予以制止和纠正。

(四) 评价标准不准

许多幼儿家长把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 他们认为, 上学自然要学知识, 哪所幼儿园所学知识多, 就把小孩送到哪所幼儿园去。他们以自己的小孩所学知识多作为炫耀资本, 津津乐道, 其喜洋洋。社会舆论也普遍以所学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差的标准, 迫使大部分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

四、纠正幼教“小学化”措施

(一) 加强外宣, 提高认识

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纠正。因此, 要广泛利用报社、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切实加强幼儿教育宣传, 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和意义, 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 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 懂得优秀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 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精神,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 加大培训, 提高素质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 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直接实施者, 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 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 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中深入开展大讨论、大培训, 将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 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需要。

(三) 加强指导, 严加监管

教育主管部门态度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因此,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力度。在幼儿教师评比和职称评定中, 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 是否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如有, 则不能评其为先进, 不能让其通过职称评审。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 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 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诫勉或警告, 限期要求整改, 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 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 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 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 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 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篇8

一、举办避免小学化倾向专题讲座

学年开学初, 召开家长座谈会, 宣读国家教育部对学前教育避免“小学化”通知精神, 让家长了解到国家对幼儿教育以及避免小学化的重视程度。帮助家长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纲要》中对各年龄段教育目标的规定要求。并举典型事例“闻名世界的双胞胎爬梯实验”即:哥哥从出生后第46周开始, 每天接受10分钟的爬梯训练, 到52周时, 他能熟练爬上5级楼梯。而弟弟到了第53周时, 即使有人扶着也不大愿意尝试爬梯, 但第54周之后当他再看到楼梯时, 却能一直爬到楼梯顶端, 并且不用旁人帮助, 然而哥哥却只顺利爬到5级楼梯并不愿再前进。”这充分说明, 各年龄段幼儿要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学习适合的知识, 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对幼儿进行的任何提前教育只会事倍功半, 适得其反。

二、进行实例教育

请小学老师来幼儿园向幼儿家长说明一年级小学生情况:“孩子提前学习了小学的一些知识, 上一年级后, 对课本知识就没有了新奇感, 学习兴趣减少, 这些孩子身上存在着开小差、不专心听讲、对提问不感兴趣等现象, 比没有提前学习‘小学化’知识的孩子要突出很多。”从而让家长明白这种做法正如“不给新生婴儿奶水喝而是喂米饭, 只能是伤害孩子的胃口”。提前学习, 损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会使孩子养成不爱动脑筋、不爱思考的不良习惯。另外, 和家长共同分析一年级的教学内容, 让家长感受到一年级课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根本没必要在这方面花太多时间, 从而打消家长的疑虑, 使家长放下思想包袱, 集中精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正确轻松地对待入小学前的学习生活。

三、指导家长走出“拔苗助长”的误区

(一) 要注重全面发展

教师要引导家长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进行比较, 更不要只注重孩子的“学习”问题, 总是跟教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不注重孩子情感和能力的发展。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和兴趣点, 正确地引导孩子健康全面发展, 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发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二) 不要期望值太高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对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 都对儿童成长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值太高。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 期望太高不免拔苗助长, 反而促其夭折。”教师应该就事论事地为家长分析“拔苗助长, 提前学习”这种“小学化”行为的弊端和危害, 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如:家长询问孩子学习情况时, 教师可在沟通学习情况的同时为家长指出其他方面的优势, 如孩子喜欢助人为乐, 很有爱心, 体育素质、美术素质较好等, 引导其了解除了学习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因素值得家园共同关注, 而并非学习最重要, 因势利导地让其知道自己的孩子所处年龄段的主要特点和需要关注的方面, 从而一点点地帮助这类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三) 及时沟通与反馈

在引导家长了解“小学化”教育行为的利弊后, 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跟踪式的沟通, 引导其反馈幼儿情况, 并针对幼儿在园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使家长逐渐形成正确的育儿观, 提高家教的效率和成效。

四、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转变教学模式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只有在游戏中才是最快乐的, 只有在快乐的情绪中才能更好地接受知识。我们通过探索“游戏化”的学习方式, 指导教师将游戏和知识很好地融合起来, 在游戏中穿插教学知识, 在活动中掌握技能。既避免了“小学化”的学习方式, 又让幼儿拓展了知识, 得到适合幼儿年龄的全面发展。

五、明确兴趣的价值, 开展开放日活动

幼儿一些很有发展前途的兴趣爱好, 往往都是在游戏、玩耍中表现出来的。达尔文六七岁时, 总爱玩风干的植物和昆虫, 校长曾警告他, 如果再玩这些与学习不相干的玩意儿, 就把他从学校里赶走。达尔文的父亲却认为, 这是孩子可贵的兴趣表现, 并用心培养。如果不是其父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 也许人类就失去了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

为了让家长了解这些, 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 使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的。组织亲子游戏活动, 教师随时将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的优势与不足反馈给家长, 使家长在亲子互动游戏中感受到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家长的关注力也从孩子“会算多少道题, 能认识多少个字”的教育观念中逐渐转向从孩子的全面发展这一更重要的方面来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孩子, 进而转变家长“小学化”观念。

针对家长认识上的误区, 我们还通过家园共育专栏、下发《致家长一封信》等途径, 积极做好相关宣传, 使家长们能够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 并赢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经过一个周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了“小学化”教学的危害, 转变了观念, 开始向着全面、健康的育人方向前进。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措施

一、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

1.教学内容方面

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家长的青睐,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力求出新,不仅设置了很多的特色课程,而且还提前将小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到幼儿教学内容中。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幼儿的负担, 对于幼儿的发展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甚至还会得不偿失。

2.教学模式方面

我国幼儿教育的相关法规规定, 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组织模式,在游戏过程中灵活地贯穿知识和能力训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会乐趣、 掌握技能。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很多的教学模式还是和这一理念相违背的。在课堂时间很少会看见孩子欢快游戏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孩子整齐划一地端坐在课堂的情景。这种让幼儿像小学生一样,端坐在课堂中学习知识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和禁锢了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幼儿自我个性的塑造,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个个大同小异的“模子”。

3.教学管理方面

幼儿园教学管理的设置应该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出发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学管理应该以充分的活动时间为主。可是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却将教学时间大部分用于文化知识的教学, 从而导致幼儿教学趋于紧张的局面。

二、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1.加强办园工作的审核和监督,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幼儿园是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和机构,确保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教育水平,是幼儿教育质量科学合理、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避免幼儿教育中“小学化”倾向出现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要对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其他相关工作进行检查,并加以规范和正确引导。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发展起来,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做好调查工作,对于幼儿园的办园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核,对其拟定的办园理念和思想进行详细的了解和调查,确保幼儿园办园理念的合理性。对于符合办园相关法规要求的幼儿园给予支持和鼓励,同时要及时取缔和阻止那些非法的幼儿教育机构。同时,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对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违背相关法规或出现“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要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惩戒,从而纯净幼儿园的竞争环境。此外,也要加强科学办园理念的宣传,如可以定期面向各个幼儿教育机构开展相关的讲座或研讨班,为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以期促进经验的交流和总结,切实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2.加强幼儿园教师自身水平的修养和提高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幼儿朝夕相处的伙伴。因此,在幼儿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幼儿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并且要加强落实幼师管理的相关工作, 确保将“小学化”倾向扼杀于摇篮中。 比如,对于幼师的相关资格证书的颁发, 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幼师资格证的法规执行。学校也要严格把关幼师的聘用程序,选择专业技能水平等各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的人员,保证幼儿园师资队伍的质量。学校或相关部门也要制订完善的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制度。比如,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将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如游戏教学、 幼儿心理学等设置成网络课堂,让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的课时标准,并且不定期地对其进行考核,督促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同时也可以组织与幼儿教育理念相关的讲座供教师学习,从而确保老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能够运用正确的教育观念, 避免“小学化”倾向的出现,确保幼儿教育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幼儿园教师自身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尽量从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角度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从而从源头上避免“小学化”倾向的出现。

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篇10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1. 教学内容: 重视智力教育, 轻视德、体、美、劳教育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以智力知识为主, 片面追求传授知识的数量和难度, 而轻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多幼儿教育机构为了追求生源和利益, 开设一些不适宜幼儿学习的内容, 如珠脑速算、钢琴、绘画书法等, 让幼儿超负荷学习文化知识, 而遗忘了品德、体育等方面的发展。而且现在幼儿教育存在明显的单一性、片面性的问题, 甚至有些幼儿园将小学教材作为教学内容。这样的超前学习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 教学方法: 重视知识传授, 轻视幼儿自主学习

现在的幼儿教育, 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长乐园”, 更倾向于将幼儿园打造成“小学培训班”, 以成人化的教学方式代替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游戏化教学。进行灌输式、填鸭式教育。在没有考虑幼儿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的情况下, 将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进行讲授, 完全忽视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其成为接受知识的“考试机器”。

3. 教学评价: 重视结果评价, 轻视过程评价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评判标准的“小学化”。即把学会知识的容量作为评价幼儿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遵循了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在这样的评判标准下, 教师不再关注幼儿的成长健康度, 而是将幼儿教学不断向小学教学逼近, 用不适宜其年龄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长此以往, 泯灭幼儿的天性, 对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1. 家长因素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他们具有从众心理, 生怕自己家的孩子被别人落下, 因此不断地将学习时间提前, 把“早学”和“学好”划上了等号。

2. 幼小教育衔接问题

为了进入优质小学, 很多小学设置入学考试, 以此作为筛选标准。在这种情况下, 难免会产生以参加小学入学考试为目标的幼儿教学, 并且这类幼儿园还是家长的首选。

3. 幼儿教师素质低下问题

目前, 很多民办幼儿园存在逐利和教师素质低下问题, 许多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并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 有可能误人子弟。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民办幼儿园, 摒弃了办学的初衷, 只为迎合市场需求和追求经济利益。置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发展规律与不顾, 提出不符合教育理念的教学要求。

三、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对策

1. 观念层面

( 1) 加强舆论宣传,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良好的教育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 没有正确的观念, 其他的一切改革都是无源之水, 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幼儿教育需要结合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重视其对于幼儿生长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明确儿童是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个体。他们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 具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选择的权利, 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 不能用成人的价值观强加约束。儿童应享有快乐的童年, 要让他们在适当的时段做适当的事情, 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 2) 尊重幼儿教育的规律

人的成长需要经历一定时期,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顺应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 再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事半功倍, 幼儿时期的教育也不例外。幼儿在特定的成长阶段, 具有活泼好动、可塑性差、稳定性弱等特点, 这就是幼儿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

因此, 幼儿教育应建立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其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符合本阶段幼儿发展情况, 着重培养幼儿的意志力、行动力和自控力, 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操作层面

( 1) 教育行政部门加大督导力度

国家行政部门, 为规范教育行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在存在问题时, 用强制力进行管制。因此, 有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完善其监督管理机制, 严格执行。

每年对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规模进行系统化统计, 抽查其是否按照相关条例规定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发现问题的相关单位, 给予严肃处理, 绝不姑息。各级管理部门需要统一办园标准, 同一行业标准, 对于符合规定的单位颁发合格审批证书, 而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相关单位进行查处, 坚决不能姑息。对于非法设立的幼儿园, 不但要做罚款, 还有配合一定的行政处罚, 对于情节特别严重, 影响特别恶劣的, 可以利用刑事处罚。防止幼儿园质量的参差不齐。

( 2) 规范幼儿教师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在幼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对教师行为的规制也是重要的一步。这也是影响幼儿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首先, 应实现人才区域间流动, 形成良性的循环系统和互动关系, 合理安排优质教师资源。这种流动应是双边的、互动式的流动。如在城乡之间形成规范、系统的教师流动机制, 就有助于改善农村教学水平。其次, 建立一套激励制度, 拜托城市教师“只进不出”的现象, 让幼儿教师树立危机意识, 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最后, 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定期的培训和经验交流必不可少, 教师的知识储备也必须与时俱进, 给儿童传授最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同时, 将培训系统化, 丰富培训内容, 增加培训方式的多样性, 这样都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幼儿教育事业是全民事业, 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份分子都倾注自己的耐心和关爱, 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未来的栋梁。须把利益诉求放在后面, 以幼儿发展前途为首要目的进行发展。

摘要:从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谈起, 具体分析了其原因, 并从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提出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如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等, 以供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苏军.点燃儿童想象“灵气”[N].中国妇女报, 2009-1-0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3]张燕.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纠正措施[J].幼儿教育, 2011, (4) .

上一篇:识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下一篇:营销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