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网站如何突围

2024-08-05

地方新闻网站如何突围(精选五篇)

地方新闻网站如何突围 篇1

1.1 盈利模式困惑

盈利模式的优劣决定着地方新闻网站的生死存亡。目前网络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在线广告,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1]。现有的网络媒体和各大网络社交软件的盈利情况,一方面又如腾讯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占据着国内大部分市场,他们有足够的用户来提高点击率,从而吸引大量广告商的青睐;另一方面,如阿里巴巴、京东等能吸引境内外资金,来打造自身资本优势等。而地方新闻网站则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一方面地方新闻网站在地方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难以融合资金优势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地方新闻网站在中央新闻网站和中央商业网站的夹击下,生存也较为艰难,从而使得地方新闻网站的用户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使得地方新闻网站的盈利模式进入一个两难状态。

1.2 运行资金短缺

网站媒体开始逐步兴起是在200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媒体也开始进入互联网行业,以弥补报纸、电视、广播等的不足,并逐步占领互联网这个舆论高发地。随着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中央及地方政府开始重视网站媒体的建设,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积极支持各级新闻网站的建设。但这种输血式建设只能初步将各地方新闻网站建设成一定的规模,却很难讲它们推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反观现在知名度较高的几大门户网站如腾讯、网易、搜狐、新浪等,则都是建立在风险投资的基础上,大量的风投资金为他们带来了物力、人力上的优势,使他们有足够的资源建立新闻网站,并不断的发展与创新[1]。正因为地方新闻网站的投入资金无法像风险投资基金那样雄厚,所以导致地方新闻网站自身的“造血”能力较为薄弱,从而无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导致发展产生瓶颈。

1.3 创新人才不足

创新给一个媒体企业带来的效益从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等节目便可以一目了然。节目创新可以让一个电视台的经营状态“起死回生”,而地方新闻网站传播模式、新闻内容、版面设计等的创新同样可以让地方新闻网站独领风骚。当前很多地方新闻网站中的内容原创性较少,多为转载[1]。而新闻版面内容也较为呆板,查阅多个地方新闻网站可以发现,各网站相互之间同质性较高,缺乏创新性。同样这样的版面设计给用户的实际体验也未占优势。而这些问题的产生皆源自于创新人才、网络技术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的匮乏,对于这些人才的匮乏,一方面是由于网站没有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另一方面源于新闻网站的体制问题,新闻网站属于事业单位,其与现代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缺乏创新性的工作氛围等,进而网站造成创新性人才不足的现象。

2 地方新闻网站发展瓶颈的突围措施

2.1 将地方新闻网站品牌化

从炒的沸沸扬扬的“国民去日本抢购马桶盖”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品牌的重要性。该事件中有一段寓意深刻的话:国民去日本抢购马桶盖后,回来发现原产地为中国杭州,跑了大半圈,结果在买了自家门口生产的产品。这说明我国并不缺乏好的产品,而是缺乏响当当的品牌。品牌意识在国民心中越来越重要,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很多人在消费商品或享受服务时为了避免购买到问题产品或满意度低的服务等,会直接选择品牌商品或品牌服务。因此,品牌就意味着高品质、零缺陷和高满意度。地方新闻网站应高度重视品牌的力量,着力打造本土地方新闻网站的优质品牌,使其成为某地方新闻网站的代名词。打造成功的地方新闻网站品牌,首先,该单位需要引进优秀人才。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通过拓展招聘渠道,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加强激励竞争机制,创造以人为本、公平、公正、鼓励创新、容错纠错的办公环境,重视培训教育,为人才提供一个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工作氛围[2]。其次,注重将品牌发展战略与当地实际经验情况紧密结合。每一个地方新闻网站都有自身的独立特色和政策优势,网站在打造品牌时需与这些独特的优势相结合,品牌应体现当地主题思想和特色,切不可与当地人民群众、当地地方特色相脱离。

2.2 立足本土,强化原创评论

地方新闻网站不同于部分娱乐性网站,其主要反应人民和政府所关注的时事新闻,是我党、人民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众所周知,在《人民日报》中有一个著名的评论库——“任仲平”,其独到的见解受到了广大受众的一致认可,并被热烈追捧,它不仅是普通老百姓日常阅读的内容,更成为了广大考公务员队伍的学习资料。由此可见,原创化、内涵深刻、见解独到的评论的可贵性和重要性,它不仅能体现原创的新奇性,吸引人们的眼球,还能引导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地方新闻网站由于立足地为地方,所以应强调立足本土,重点反映本土人民群众身边发生的实事,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再建立优秀原创评论库,根据评论内容和性质,将评论内容分为如“观点撞击”“马上评论”“经典短评”等,[3]坚持每天发表优秀原创评论,形成特色专栏,打造独特优势。

2.3 培育核心技术,丰富传播模式

地方新闻网站要突破当前点击率的问题,必须在技术上进行革新,改变新闻网站单一的文字加图片的版面模式。地方新闻网站在技术上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学习其他运营良好的门户网站,采取“拿来主义”,培育核心技术,丰富传播模式,给用户更优的体验。首先,网站可以在版面上开通一个直播平台,利用流媒体视频压缩技术手段,将现场拍摄、录制的音视频信号进行一系列编码、压缩、回传、发布等处理,在互联网上进行实时直播,并在网络上长期存放,观众可以随时点播观看,无地域、无时间限制,用灵活的播放模式,加深用户体验[3]。其次,新闻网站与移动设备相联系。将新闻网站上的视频新闻利用技术手段,按内容剪切为格式较小的短视频,用户无需在Wi Fi的环境下,仅用手机流量即可在微信圈或其他社交软件内点击观看,在“手机不离手”的时代实现真正的手机报纸。

3 结论

综上所述,地方新闻网站由于其发展的特殊性,确实存在一些发展瓶颈。但地方新闻有地方新闻的特色,其能代表当地人民政府和人民的心声,能及时反映当地社会状况,这是其他媒介所无法取代的。地方新闻网站应立足本土优势,重点发展核心技术,引进创新人才,完善体制机制,为地方新闻网站的突围战备好硬件和软件设施,使地方新闻网站成为当地新闻的代名词,成为人民心中获得新闻途径的象征。

参考文献

[1]吴戈.以本土新闻提升地方网站核心竞争力[J].传媒观察,2012(1):58-59.

[2]高晓燕,骆鹏飞.地方新闻网站经营问题思考[J].新闻前哨,2010(12):52-54.

地方新闻网站如何突围 篇2

第一、祛除横幅广告,改用十一横幅界面

很多时候网站站长舍不得去掉广告,地方新闻网更是如此,大多数的新闻网中的横幅广告价格都是最贵的,做得好的新闻网站可以达到一个月几千元,但是为了用户,我建议在十一的前几天就将网站顶部、中间的横幅广告全部去掉,改用十一的横幅界面。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用户进入网站之后就被网站的界面所撼动,现在的用户进入网站第一件事就是不想看到广告,而如果你做得好有可能就能够留住用户的心,俗话说得好要想抓住男人的心首先就要抓住男人的胃,而作为地方网站要想抓住用户的心首先就要抓住用户的眼球,祛除横幅广告是势在必行,如果你舍不得那么就不用看下面的内容了。

第二、开辟突发新闻版块,用红头颜色标注

十一是什么节日,全国欢腾的节日,而今年的十一更不简单,9.30日就是中秋节,这更为10.1点燃了节日的气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当一家人坐在电脑边上游览地方新闻的时候,如果打开你的网站发现红头颜色全部都是关于十一的新闻,而且是最新的突发新闻,用户是不是能够记住你的网站,用户是不是会关注你的网站,这就是流量,如果你后续工作做得好,那么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流量,

待十一过去了,很大一部分流量也会因为重视你的网站而留下。

第三、当地特色要提前进行收集与宣传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风格与城市特色,这样就可以在网站中专门弄一个特色的展示活动,十一的时候很多用户都会想方设法的了解本地有什么“有趣” 的事情,而做好特色收集就是我们站在竞争对手上方的关键,比如说我在的城市是福清市,而我们当地的特色就是“燃面、旅游”,我从9月10日开始就一直在搜集有关燃面的起源与如何做燃面的方法,然后还拍了一些福清人吃燃面的特殊方法,我想通过这些技术与照片的相互衬托能够让网站的用户看了心里痒痒的,这也是留住网站用户的一种手段,说不定用户心理还会想,我的图片是不是也能够上网站呢?

第四、搞活网站社区,允许用户自吹嘘

为什么我们的网站要叫做地方新闻网,那是因为我们的网站能够保证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当地的最新信息,而一个地方新闻网有活动的社区无疑更能够促进网站的发展,很多当地的新闻信息都是由当地群众宣传开来的,一个网站的采编经历始终是有限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够了解的信息不能够让用户来公布呢?经营一个小型的网站内部社区,只要用户说的信息是正规的,那么我们都可以允许他们吹嘘,这是保证网站用户能够长期留驻在网站内的一个条件,如果用户不能够在你的网站找到良好感觉,那么用户就只有离开一途,因此我建议可以新闻网站也可以搞一些小型交流的地方,用户想说什么就让他们说去吧,只要不违法。

地方门户新闻网站如何面对信源危机 篇3

关键词:地方门户;新闻网站;网络信源;危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12-02

回顾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以及网络兴起的初始阶段地方新闻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每一种“新媒体”形式出现以后,受众都会通过新媒体对信息更加自由地掌控,这样的趋势改变着传统媒体的生产流程,可是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把关人的失效,也同时造成了网络信源危机,大量惨痛的教训让这一问题日益沉重地摆在新闻把关人面前。

在微博微信时代,如何做好信源甄别对于权威的网络媒体——地方门户新闻网站来说显得尤其重要。以下笔者只粗谈三方面认识。

一、不加核实的引用单一信源和匿名信源,是在谣言的悬崖边跳舞

举一个最近的例子:2015年10月27日早,网上传来艺术家阎肃老先生去世的消息,社交媒体一阵疯转的同时,各类新闻客户端也纷纷参与其中。此后不久,阎肃家人通过媒体表示消息为误传,一石激起千层浪。联想到此前出现过的金庸、李光耀等名人去世乌龙,为何屡屡让门户新闻网站中招?

有人说,这和现在大多数门户新闻网站的工作程序相关,比如越来越多运用大数据由机器自动抓取转载新闻的方法。但无论技术如何创新发展,都需要更加注重对信源渠道的甄别,权威媒体要严格遵守单一信源必须多方核实、慎用匿名信源的原则。当前新闻工作随着社会节奏的变化渐趋快速而浅薄,新闻被当做单纯的商品,似乎只需用“好看”瞬间吸引眼球,是否准确则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为了方便新闻的快速生产,单一信源因此被大量应用。[1]科瓦奇和罗森斯蒂尔在《真相》一书中说:“假如无法获得多重信源,而且证据量不大,那么我们就不能完全相信信源的叙述——或许具有暗示作用,但无法证实。”信源数量被视为判断报道权威性的一个标志。年初李光耀去世的新闻在网络上泛滥的时候,腾讯新闻就避开了这个假新闻。分清信息来源是否属于单一信源和匿名信源,对后台编辑的新闻把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的网络热点事件,大都经历事件发生、新闻网站登载、广泛传播转载这样一个流程。即使是从个人微博、自媒体微信开始的事件,最终也是经新闻门户网站核实后发布这样至关重要的一环后,才得以在受众阅读中以可信赖的新闻传播开来。近些年通过网络误传的消息不在少数,名人去世因为容易引起轰动效应,往往更应慎重对待。新闻的准确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切不可以“快速”、“新媒体特性”所谓借口发布不实信息,其实,面对单一信源,打个电话核实一下也许就能避开一场闹剧。

另外,地方门户新闻网站在地方新闻事件的发布尤其作为舆论监督方的把关十分重要。这一类网站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发布原创资讯,满足公众日趋增长的网络资讯渴望,同时,尤其作为舆论监督方,扮演了网络新闻裁决者的角色。为了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重点网站在现代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新闻信源的选择更应慎之又慎。

二、面对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带来的信息井喷,更需讲求专业操守

先说一句题外话,人民网曾刊载一篇《新闻操守与专业尊严》的文章中这样评论:“基于互联网链接而形成的智慧的链接更类似被无限串联的大脑,无论是计算能力还是论证能力,都已经远远超越了个体所能够完成的极限。面对这样一个对话者,专业的记者不可以有任何的疏忽和侥幸心理。一个新闻报道完成的过程,其实是和社会群体逐个进行了一场场高智商的对话交流过程。如果说之前的新闻道德和专业操守只是自我的约束,那么在今天,无论是新闻工作流程还是新闻专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都需要成为这个专业所必须内化的精神。这或许是媒体行业伴随社会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新闻传播业专业水准、进入门槛逐步提高的过程。”

再举一个例子:2015年10月初,一则“中国老人在日本碰瓷”的传闻在网上走红。此事经过一些网络媒体不加核实转发,很快扩散。而一家知名媒体驻日本记者对此事“肯定性”的报道,又进一步令人们认定。但这是一起真实的交通事故,受害的中国老人没有得到公正的理赔。最终,日本的那家居委会公开道歉,更正他们的错误。

而这之前,微博上最早的传播效果较大的假新闻当属著名作家"金庸被去世"的消息,此事事件直接影响了一家知名周刊的声誉……类似于此类虚假新闻源被当作新闻事实而进入具有把关操守的媒体的例子还有很多。

网络信息量井喷的同时,与其所相伴的,是各种谣言的泛滥,这就要求媒体编辑和把关人更应该发挥专业优势,深入新闻现场,扎实调研采访,以权威的信息发布还原事实真相,维护好媒体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

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关于“消息来源”的规范,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任何可能的时候,都要指明消息来源。公众应该有尽可能多的信息来判断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在承诺消息来源匿名之前,永远要质问一下消息来源的动机。要对为换取消息而做出的承诺中各种可能的情况都做出清楚的说明,一旦承诺,则保守诺言。”

三、地方门户新闻网站不变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支过硬的专业编辑记者队伍

脱胎于传统媒体母体之中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内容主体不管是完全克隆于传统媒体,还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传统媒体留下的可信度高,主流,权威等烙印深深地印记在了新闻网站之中,使网民对其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信任感,这是地方新闻网站的一种无形资本。

同样,在传统媒体严格培养制度下形成的专业编辑记者队伍,在增加了互联网思维以及新型新闻整合等技术手段后,将是地方门户新闻网站不变的核心竞争力。

nlc202309031127

当下有一种观点是快节奏的生活使人无暇进行深层阅读,但并不能说明人们就真的不再需要厚重而有深度的内容。专业媒体人用广泛知识面和新闻敏锐度打造的原创调查类文章,仍是传统新闻网站的优势所在。另外,作为地方门户新闻网站,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的声音也是未来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比如目前已初具雏型的银川发布,即是依托银川日报、银川晚报、银川新闻网进行运营与推广的。

互联网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事,也很多记者熟悉了动动手指就能发现新闻热点的新规律,这就为网络谣言和虚假报道的传播提供了条件。针对新的传播环境中所衍生或凸显的信源危机,相关监管部门和新闻媒体都已经开始重视并着手进行应对。[2]在这样一个新的格局下,地方门户新闻网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专业编辑记者队伍的全新培养:

一是培养编辑记者面对核心问题和焦点问题的能力。在目前网络媒介空前发展的环境下,当民间舆论场,对某一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传统媒体不应袖手旁观、一言不发。人们关心的问题不能被媒体边缘化。《人民日报》总编辑杨振武曾公开发文认为,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新闻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尺。传统主流媒体要做好新闻内容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早说话、敢说话、会说话,不当网络信息的“搬运工”和“传声筒”[3]。作为一个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合格记者,应该有这样的担当。

二是要建立起专业的自查自纠机制。媒体的自查自纠机制一直是传统媒体公信力的保障,随着网络新媒体时代来临,很多传统媒体在努力加强这方面的力量,比如宁夏日报设立第一读者等做法,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做法,但是却等于向公众告白专业的操守,即和真相在一起,和公众的利益站在一起。这正是党的新闻事业从一开始就倡导的价值观。

2013年5月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中国新闻网等媒体虚假失实报道查处情况的通报》,通报了中新网关于深圳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中华工商时报》关于天然气将大幅涨价、《信息日报》关于流浪汉因拆迁变富翁等3 起虚假事实报道的核查处理情况。同时要求全国各新闻单位引以为戒,举一反三,进一步建立健全采访、编辑、审核、刊发等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审”制度,强化终审责任,不得刊发、转载未经核实的社会自由来稿和网络信息,除出于国家安全、保密等特殊原因外不得使用权威人士、有关人士、消息人士等概念模糊的新闻消息来源。这些警示与要求,地方门户新闻网站在具体操作中也应该严格遵守与执行。

第三要做好社会互动,随时接受社会监督与批评。作为传统媒体,过去总是监督其他行业的行风建设,而现在的情况是,媒体也通过网络传播成为公众监督的对象。如何将这样的监督形成第三方约束力量。以宁夏为例,而在实际的舆论引导中,地方门户新闻网站与社会中的意见领袖进行沟通、协调已很频繁。地方新闻媒体已经学会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与民众共同讨论问题,并接受社会公众的制约和监督。

参考文献:

[1]白红义 江海伦 陈斌:《2012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3年第1期

[2]马冉冉《信源危机》《网络传播》2013年08月号

[3]杨振武: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动纲领[N].人民日报,2013-10-16.

地方新闻网站如何突围 篇4

1 在新媒体“冲击”下,地方电视新闻必须在“变”和“新”上下功夫

1.1 报道内容要变

目前,地方电视新闻普遍存在会议新闻多,关乎民生的、老百姓喜欢看的新闻少之又少,例如,本台《弥渡新闻》,每期的新闻80%都是时政新闻,民生方面的新闻不足20%,新闻往往成了“领导的点名册”,从而致使老百姓不爱看,收视率难以提高。针对这种状况,局台领导应积极调整工作方案,立足本土资源,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多采多播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尽量压缩时政类新闻的时长,确保每期《弥渡新闻》不低于50%的民生新闻,增强贴近性和亲和力,使地方电视新闻不仅能够满足老百姓全方位、多层次了解本土文化的需求,而且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具体做法为以下几点。第一,不断加大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地方电视新闻的主要受众是老百姓,电视人只有把镜头对准老百姓,把老百姓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尤其要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新闻真实地报道出来,老百姓才爱看,才喜欢看。同时,地方电视人在政治上必须与中央保持一致,对于国家刚刚出台的一些重大的、老百姓普遍关心、关注的政策要进行权威解读,例如,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的关于民生方面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特别是放开“二胎”政策进行最权威的解读,切实为老百姓提供各种有效的服务和帮助。第二,占领舆论最高点,做好带头人。当今,在新型媒体不断涌现的形势下,地方电视媒体要想吸引大量受众,那就不能做一般的新闻报道,而是要做有思想的新闻,也就是说要能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符合主流社会价值观的新闻,成为受众的思想源,从而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受众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更愿意看新闻,听新闻。

1.2 传统的旧模式要变[1]

当前,许多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仍然存在时政报道多,关乎民生的新闻少的僵化报道模式,能够让观众带着好奇心和强烈愿望看新闻的节目模式不多,受众看后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也就对新闻报道丧失了兴趣。针对这些问题,地方电视台要想在节目模式上求变求新,就必须做到如下三点:一是要仅仅依靠所播放的内容,选择最适合的节目模式,让二者能有机结合起来,用最完美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二是要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让节目视觉艺术效果真正凸显出来,让受众感到节目“好看”,并“爱看”;三是要突出自己的个性,不能让借鉴和模仿淹没了自身所具有的个性。

1.3 制作节目的方式要变

一是整个电视台的部门与部门之间,栏目与栏目之间要相互配合,实现电视台的所有新闻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整个台中合理、顺畅的流动,最大化地实现资源共享。如弥渡电视台的《弥渡新闻》和《弥川视点》两大栏目合并为一个采访部,将分散在两个栏目中的记者合在一起使用,新闻资源实现计算机内部联网共享,实现了人力和资源的有效统一。二是加强新闻节目采、编、播流程的衔接和管理,各部门之间要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三是要把采访到的声音和画面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新闻的信息量,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2]。

1.4 新闻传播渠道和传播介质要变

当前,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崛起,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也随着改变。电视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这就要求电视台改变思路,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把电视上没有呈现的节目或信息放到网络或手机电视中去,拓宽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实现报道的全方位、立体化,从而扩大受众覆盖面。

2 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原则性的、有价值的传统不能变

2.1“新闻立台”理念不能变

新闻是地方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地方电视台是传达党和政府声音的“阵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是地方电视台的职责,也是地方电视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现在,许多地方电视台为了片面追求收视率,不惜代价弱化新闻报道,强化娱乐类节目,进而远离了地方电视台的主流价值观。因此,地方电视新闻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立足实际,尽可能多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花大力气办好地方媒体的新闻类节目,才是提升地方电视台竞争力之本[3]。

2.2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报道新闻不能变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专业精神。所谓的新闻就是客观、公正的报道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媒体的崛起,电视这种传统的媒体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为了确保传统媒体在媒体剧烈的变革浪潮中不失去主流地位,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以服务公共利益为核心,树立服务意识;二是要有自己独立报道新闻的立场;三是坚持社会责任第一的原则。

2.3 成为主流媒体定位不能变

地方电视台在某个地区就代表着该区域的主流媒体,它所承载的是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是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媒体[4]。这种优势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绝对不能被弱化,或者自我弱化。传统媒体更应该秉持自己的原则,坚守主流价值观,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以此来巩固自身的主流地位,不至于被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而淹没或边缘化。

2.4 立足实际,强化本土特色不能变

作为地方电视台,与中央、省、州媒体相比,有着上级媒体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本土化特色。因为地方台的新闻媒体工作者对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都比较熟悉,所报道的内容又大多来自于本地区,具有“三贴近”的文化气息,所以地方电视台所播报的新闻更容易被当地的老百姓所接受,这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弥渡电视台的另一档民生类的新闻节目《弥川视点》,更是扩大了“本土化”的外延。将一些与本地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热难点事件,放在该栏目中,使该栏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一直在弥渡地区名列前茅。

3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崛起,传统的地方电视新闻发展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新闻就必须有求变求新的思维,在报道的内容、模式、方式、渠道和介质上要有所突破,但也必须坚守和继承一些有价值的传统。只有这样,地方电视新闻才能在众多新型媒体的冲击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梅宏远.地方电视台应突出地域性[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5).

[2]徐丽.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发展趋势探析[J].才智,2011(31).

[3]李振富.全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的困境与对策[J].科技传播,2011(23).

地方新闻网站如何打造主流权威媒体 篇5

关键词:新闻网站,主流媒体,融合,新媒体

地方新闻网站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逐步发展起来的地方新闻媒体, 在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传播宣传思想文化, 引导社会正面舆论,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从十来年的发展来看, 多数地方新闻网站依附生存, 尚未成为地方媒体“主流”。如何加快推动地方新闻网站成为区域主流媒体, 应该成为当前地方适应互联网发展和加快媒体融合的支撑点和着力点。

1 地方新闻网站成为地方主流权威媒体, 大势所趋

近年来, 地方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围绕社会发展百姓民生积极鼓与呼, 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新形势下, 这些地方主流媒体不同程度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新媒体的蓬勃兴起, 对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

1.1 地方传统媒体面临尴尬的生存压力

长期以来, 广播、电视、报纸一直新闻传播和思想宣传工作的核心载体和主要平台。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已广泛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 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电视的兴起, 让曾经的独领风骚的广播已进入十分狭窄的空间, 传播效果弱化, 生存压力巨大;而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兴起与普及, 地方电视台也江河日下, 地方报纸的读者更是流失迅速, 惨淡经营。面对互联网、新媒体以及“移动化” “大数据”的新趋势, 地方主流媒体的声音要成为“最强音”“好声音”, 地方新闻网站应运而生。

1.2 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体而言, 网络媒体是借助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 有着迅速及时的先天优势, 传播及时、制作容易、编辑简单是其最大的特点。同时, 它又具有所有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和特性, 文字、图片、广播直播、视频直播、点播、视频访谈等形式, 更好地满足了受众的听觉和视觉需求, 多维度的传播, 使传播效果达到了极佳的状态。而且, 其自由开放、互动性强, 读者通过网站浏览新闻时, 可以方便地在新闻后面进行留言, 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论坛、博客、微博、新闻跟评的出现, 更增强了这种互动性。新闻网站, 理所当然应成为区域主流媒体的核心。

1.3 自媒体的崛起, 赋予地方新闻网站新使命

当前, 网络已成为舆论生存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和舆论交锋的主阵地。“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整合新闻媒体资源,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已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就需要加快传统媒体转型发展, 积极推动地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还在转型, 论坛、微博、微信和各种社会自媒体纷繁复杂, 但依靠全媒体、快餐阅读、互动、及时等独特优势, 地方新闻网站理性成为地方主流媒体建设的首选。

2 地方新闻网站成为地方主流媒体的实践

从调查来看, 目前浙江省内有地方新闻网站数百家, 其中绝大多数均依附传统媒体设立而生存。当然, 也有另类, 比如中国玉环新闻网网站就是由玉环县委宣传部成立并主管, 自2004 年开通以来, 坚持正面新闻报道, 积极参与和支持地方建设, 引导社会主流舆论和价值观, 已成为当地核心的网络传播平台和主流媒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探索。

2.1 做大区域新闻网站能量

一是完善网站网页建设。页面着重突出玉环本土新闻与互动空间, 定期对栏目、网页的色彩搭配和布局、网站的功能进行调整, 不断增加百村建网、广播直播、电视录播、报纸电子版、海角论坛、民情直通车等版块, 推出玉环人文网、玉环史志网、玉环法治网等二级网页, 扩充推荐图片新闻、乡镇部门新闻、热门新闻、事实热点、经济社会、娱乐体育、新闻评论、新闻检索等内容, 逐渐将其打造在区域有极大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目前已完成10次改版, 网页日均点击量上升到60 万人次。

二是提升网站人员素质。建立独立的采编体系, 采取业余自学与专家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加强人员在政策、理论、业务等方面的学习, 努力打造一支精干新闻队伍。近年来共举办各类讲座、培训70 余次。

三是加强网站制度建设。制订《中国玉环新闻网内容发布实施细则》、网站新闻日常更新要求、网站值班制度等机制, 对新闻的采编、把关、发布、更新等一系列工作进行规定。建立三级审稿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 确保新闻发布无差错、零事故。

2.2 做深媒体融合文章

一是筑牢互联网阵地。依托网站开通“中国玉环新闻网”微博, 今年年初又开通“玉环发布”官方微博和微信, 指导县级机关单位和乡镇 (街道) 开通网络问政和民生服务互动平台, 成为发布信息、应对突发事件、服务民生资讯的核心平台。自运行以来, 平台页面浏览量近520 万人次, 政务微博群关注量突破110 万。论坛注册网民3 000 多人, 各微博总粉丝近5 万人。

二是抢占移动网络阵地。创办《玉环手机报》, 设有“玉环新闻”“图片新闻”“全球精粹”“民生关注”“天气预报”等多个栏目, 实施手机报与县内主流媒体优势互补、联动宣传, 覆盖全县手机用户。开通“玉环发布”微信平台和“掌上玉环”App客户端, 抢占本地核心手机用户, 运行半年粉丝超万人。

三是拓延传统媒体阵地。将玉环电台广播直播搬上网, 玉环电视视频嵌入网, 《今日玉环》报纸版面翻进网, 实现一网两台全覆盖。传统媒体有了新延伸, 网站内容也得到丰富。自电视视频栏目推出后, 网站点击率增长2 倍。

2.3 做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一为正面宣传加分。精心打造“玉环新闻”“乡镇动态”“部门纵横”“聚焦玉环”“视听玉环”等品牌栏目, 利用网络直播、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 全方位宣传报道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创新重大主体报道, 先后开设“拔钉破难优化服务”“三县三城联创”“打造三大新平台”“清洁家园、和谐乡村”“大麦屿港至基隆港客滚轮直航”“先进典型李荣江”等100 多个新闻专题。

二为舆情引导减压。充分发挥网络媒体时效性和互动性的独特优势, 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舆论引导员队伍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发布正面报道在玉环E网、微博等互动空间, 挤压负面舆论空间和影响;同时对出现的负面舆情积极回应, 使谣言不攻自破, 网民关切得到及时回应。在多次地方突发事件中, 玉环新闻网第一时间发布新闻通稿, 跟进报道事态发展、事件真相, 成功引导社会舆论。

三为网民互动清障。依托海角论坛和榴岛博客、玉环发布厅, 及时发布各类政务信息、民生动态, 构建“网络问政”互动平台。依托网站发展恳谈会, 举办“福暖榴岛 · 春帖下乡”、新消费运动青年辩论大奖赛网上直播、“魅力村庄网上秀”、网友联谊会、爱心救援行动等活动, 凝聚网民力量。依托“部长在线访谈”“榴岛微议录”等网络直播平台, 举办10 多次领导访谈, 网络对话超过1 500 多人次。

3 地方新闻网站成为地方主流媒体, 须大胆突破

从目前来看, 地方新闻网介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 在互联网市场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 但相对于地方传统媒体、新媒体和地方商业门户网站, 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自身也存在很多不足。当前地方新闻网发展主要存在以下3 个问题。

3.1 体制突破难

与商业网站相比, 省内多数地方新闻网站还隶属传统媒体, 属事业单位管理, 缺乏发展定位、媒体手段、市场营销, “第四媒体”作用未尽显现。玉环新闻网虽相对独立于传统媒体, 但受体制约束, 在新闻资源整合、人力资源调配、适应运用新媒体等方面捉襟见肘。

3.2 人才引进难

由于许多地方新闻网站不属独立媒体运作管理系列, 导致其管理人员、采编人员缺乏且待遇差、工资低、留不住人才流失严重, 长期存在人才匮乏之窘境, 在网络发展和创新方面后劲不足。调查浙江省安吉、德清、定海、普陀、东阳等5 家新闻网站发现, 只有东阳新闻网有专职记者, 其余4 家仅有几名编辑人员负责新闻编辑。玉环新闻网虽然一直以来由县委宣传部直接主管, 有相对多的采编力量, 但也受编制、经费等限制不但招人难, 而且人员流出大。

3.3 融合发展难

省内多数地方新闻网站依旧是传统媒体的复制加工厂, 不能像商业网站那样联姻商业联盟。区域内容多家媒体也各自为政, 难以确立以地方新闻网站为核心的全媒体发展格局, 资源共享、人员整合、平台共用的融媒体机制很难建立。受政策影响, 地方新闻网经营业务几近荒废, 很难分享市场蛋糕。政府与市场脱节, 无法形成与市场互动、互融的良性循环。

4 地方新闻网站成为地方主流媒体, 大有可为

当下地方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 而移动互联网则迅速崛起, 地方新闻网站承前启后, 正可借势借机成为区域主流权威媒体,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笔者认为, 做大做强地方新闻网站, 是壮大主流舆论, 转型传统媒体, 推进融合发展的突破口。

4.1 从观念上求革命

一要强化互联网战略思维。互联网已成为舆论的主战场, 直接关系国家安全和地方政府公信力、影响力。打造区域主流权威媒体, 既能为政府提供公共决策、汇聚民意的重要渠道, 也能为公民提供参与监督政府、评论时事、释放情绪的平台。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要确立互联网思维, 重视区域新闻网站建设, 大力推进网络信息发布和网络问政、民意搜集, 及时应对网络舆情。

二要明确融媒体发展思路。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去改造提升转型传统媒体, 要求我们必须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 把地方新闻网站作为区域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佳选择和平台, 推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 形成区域内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强大传播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三要突出新媒体平台建设。以地方新闻网站为依托, 构建并有效利用以微博、微信和移动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阵地, 及时发布各类政务信息, 增强网上舆论引导能力, 防止在网络舆论场中政府的话语权边缘化。

4.2 从模式上求突破

一是体制要为整合借力。要打破现有体制条框和媒体各自为政格局, 整合区域各媒体人力、信息、市场资源, 利用传统媒体在内容、品牌、人才和公信力等方面优势和网络媒体在传播渠道多、传播形式新、分享便捷、扩散广泛等优势, 既可以考虑地方媒体机构的完全整合, 也可采取以地方新闻网站为“中央厨房”的集散式、全媒体运作模式。

二是机制要为融合发力。制订网媒发展战略, 创新人才引进和办网模式, 打造一支能适应媒体融合、具备多元传播形态和能力的全媒体采编队伍。建立单一信息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发布模式, 确立多维度考核体系, 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采编发布系统。

三是定位要为发展出力。地方新闻网站要明确目标定位, 加快自身发展。由单纯做新闻向新闻资讯综合门户网站转变, 从单纯做内容向做平台转变, 从单纯网站向全媒体转变, 做大市场, 做精新闻, 做实服务, 做好平台, 建立多元化的媒体发展格局。

4.3 从形式上求突破

一要建立网络联盟。建立与新媒体平台的沟通与合作, 办好主导地方舆论的微博、微信、App、手机报等多形式新媒介。加大地方新闻在各大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上的推广与传播力度, 通过全面整合本地主要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络大V、户外显示屏业主等平台, 合作共赢, 互动推送, 形成一体化的多媒体传播经营合力。

二要树立用户观念。要适应新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 改变过去媒体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 注重包装、推广、互动和服务, 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树立抢占先机的意识, 高度重视首创首发首播, 充分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 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

上一篇:云托管产品下一篇:碰撞/反应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