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质教育实践

2024-08-04

数学素质教育实践(精选十篇)

数学素质教育实践 篇1

一、优化教学内容, 让学生主体参与

让学生主体参与,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行为, 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必须解放学生, 充分挖掘他们的发展潜力。教师应创造条件, 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胆放手, 让学生大量操作、大量感知, 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通过学生大力参与, 独立思考, 实际操作和探索,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优化教学过程,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伴随着国际间的竞争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普及和发展, 多媒体教学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 优化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果, 促进了教学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 利用投影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通过旋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通过演示把一个较为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具体和形象, 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然后让学生分组演示, 通过学生自己演示, 优化了教学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具体、直观、形象和生动, 提高了教学水平。

三、优化教学氛围, 使学生乐学

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实实在在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 需要教师的信任、关心、理解、帮助, 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隐含着极大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许, 为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课堂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都能主动地参与学习, 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让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欣慰, 便会激发无数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做到多表扬少批评, 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出满意的评价, 如“讲得好”“说得不错”“棒极了”等, 使学生觉得“我能行”, 教师要想方设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燃起自信的火焰, 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学习之中。

四、优化教学方法, 使学生想学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所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都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去认识新知识, 探索新问题, 让学生学得主动, 学得轻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为了贯彻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 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引入教学法

好的教学法, 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过渡, 引导得法, 能使学生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减少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教师口述题目, 让学生根据得数击掌。 ( 1)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 2)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 3)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 每人分几个? 当第 ( 3) 小题口述后, 学生没有击掌,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不能用掌声表示”“不够1个的数, 应怎样表示”……很自然地引入新课。

2. 情境教学法

即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 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3. 操作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在学具操作过程中,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概括出新的知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通过学具操作, 让学生亲自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深刻领会公式的来龙去脉, 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愉快, 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优化学法指导, 让学生会学

帮助学生学习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 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 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才能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向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 要精心设疑置障, 启发学生去“释疑”, 去探讨, 去发现, 让学生在掌握分析问题思维方法的同时,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篇2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近几年来,我市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深入探讨了素质教育的问题,即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来改革小学数学教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一、学习素质理论统一思想认识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决非轻而易举的事。1992年,我市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科研的主攻课题,成立了由市教委陈昌清副主任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为了统一大家的认识,课题领导小组于1992年暑假业务学习时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了素质教育大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谋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重视个性的教育;是确认学生主体,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的教育;是一种根据社会需要,给学生的素质发展以价值导向与限定的教育;是一种重知识,又不唯知识,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加深了对实施素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从事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理论上的武装和认识上的提高,为素质教育真抓实干提供了前提和保证。为了在实践中少走弯路,课题领导小组决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六所小学先试点,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同时明确提出各年度的主攻任务是:1992年,系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全面更新教育观念;1993年,编制学科素质教育目标,提出具体实施建议;1994年,编写活动课程教材;1995年,总结试验点校经验;,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素质教育。 自1992年以来,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点校教师举行备种素质教育研讨会达20多次。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在我市起步是早的,步子是稳的,进展是顺的,效果也是好的`。 二、确立素质目标提出实施建议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着眼于小学生身心潜能,我市于1993年编制了常德市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和实施建议。 分低、中、高三个学年段,从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两个方面分别确立目标,提出实施建议。 例如,高年级数学科智能素质的目标,我们是这样分三个方面加以描述的:(1)学习能力:进一步培养绘画、制作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养成听讲、看书、看图学习新知识的习惯,听讲能抓住重点,看书能发现不懂的地方;能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对比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归纳、概括;能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对常见图形进行分析;能运用集合图的办法对某些概念进行区别;能运用线段图对某些应用题进行分析。 (2)表达能力:能运用“假如……就……”和“如果……那么……”等句式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判断、推理,清楚地表达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在作业中采用正确的书写格式和叙述自己的见解。 (3)应用能力:能运用概念对是非问题进行判断,能运用规律指导计算;能根据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组合图形的分析和有关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显现出一定的逆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有了目标,学生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市直六0一矿子校教师汤立新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因而获得了较佳的教学效果。课后,他深有体会地说:“目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大面积的提高。” 三、落实“课程计划”开设“数学活动” 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把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划分为学科课和活动课两大块。这是建国以来学校课程设置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解决小学活动课无“纲”可依,无“本”可据的困难,我们于1994年上半年主编了用于小学数学的一套活动课丛书(试用本)共六册,每年级一册。这套丛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指导思想明确,它是为学校落实课程计划、开设活动课程服务的;二是紧扣现行大纲和教材知识点、层次分明、循序渐进,适当拓宽学生知识面,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三是精心设计活动,体现课型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发展兴趣特长,尽力增强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四是根据活动课的教学时量适当留有余地,有利于教师创造发挥。 1994年底,省教委、省教科所的专家参加了在我市召开的活动课教材成果论证会,这套教材受到了与会代表和广大师生的肯定和赞许。 四、重视学科课程做好发展文章学科课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渠道,当然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在这个主战场上怎样做好提高学生素质这篇大文章呢?我们认为应做到三个结合。 1.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我们要求教师通过数学在生活、生产、科技方面的广泛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组织参观访问,主题班队会,请校外辅导员作报告等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数学概念间的相互联系等知识向学生进行唯物思想和辩证法的启蒙教育;通过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祖国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的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我们提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思考方法、应用能力等),实现知识、能力同步发展,这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1)重视表象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数学的实质是:符号十逻辑。小学生思维的基础是形象的与动作相联系的有关表象。因而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一些物质化的材料作为思维的中介物,让学生看看、拼拼、摆摆、摸摸,从而将抽象的概念、逻辑关系等通过自身感受呈现出来,达到内化成智力活动的目的。 (2)重视思维方法的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落实这一要求呢?我们总结出三条基本实施途径:一是示范:结合知识的教学,直观、浅显地给学生以正确思维的信息;二是点拨:基本过程为“点窍----探讨----扫障----总结”;三是训练:特别强调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重视“三算结合”教学 有人说:珠算是我国的国粹。这不仅是因为算盘是重要的运算工具,更在于通过珠算能全面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市各区、县(市)均有三算班,?不少学校班班都上三算课,节节课前2分钟进行珠算常规训练。通过“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念”,各种感官的综合作用,促进儿童左、右大脑均衡、协调发展。桃源县漳江小学珠脑算小组的队员代表我省参加中南五省竞赛,取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团体总分第一的可喜成绩。1994年我市代表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夺取了接力赛城市乙组团体总分的第一名。 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现代教学观要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相互作用、密切配合的。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重要。我们认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考虑学生“乐不乐”于学习。并探讨各年级兴趣培养的要求:低年级教师要多采用直观教学,中年级要以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满足他们日益高涨的求知欲;高年级则多让学生自己解答难题,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产生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要求;具体实践;初中数学

素质教育逐渐地提升到教育的重要章程,并且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把国家教育的战略主题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那么,初中数学应该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呢?

一、实施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全面开展德育教学

构建学科德育体系,创新性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这是初中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学生的德育与智育同样重要,甚至比智育更为重要。只有拥有好的德育思想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重点提高学生能力

优化学科知识体系,丰富学生课堂参与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着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3.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身教养;加强学生的智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和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体育教育,确保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加强学生的劳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开展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

1.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数学教师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占有比较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初中数学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具体做法如下:

(1)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整个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开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才能引起整个教学工作教学理念发生变化,才能引起整个教学活动的变化。

(2)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及学科素养。一方面,从教师的道德素养方面讲,教师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品格,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行举止,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从教师的学科素养方面讲,只有教师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演讲技巧、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亲和力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保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良性循环的关键。初中数学教师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只有抛开压力和枯燥,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第二,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从多方面评价学生。让学生在比较自主的条件下,向最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进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条件,主动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努力地竞争进步。第三,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只有做好自己的引导性工作,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保证师生之间的合作,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可以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师生之间传统的重复性“讲解—听讲—记忆”基础要点的模式。尽管学习方法和传授过程比较枯燥单一,但这是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起点,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是提高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一种或多种新型的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数学教学模式。当前已经逐步运用到教学过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与活动型教学模式以及学者和教育家当前大力倡导的情境型教学模式、合作型学习模式等,或者完善后的比较初级的创新模式“拟定目标—学生围绕目标自学—教师点拨重点与难点—评价与矫正—课堂教学小结”。

4.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细节

素质教育对于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把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等教学细节中。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在目标实现和具体实践等方面,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对一般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在以下几方面却处于忽视状态:第一,数学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第二,数学学科与学生的真善美培养,数学学科与社会、生活、个人的教育;第三,数学学科与学生的习惯及作风教育;第四,数学学科与学生的心态培养等等。这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把这些教学目标渗透到每一堂数学课堂上,渗透到数学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初中数学的素质教育需要很长时间的实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具体的教学实践会影响到素质教育进程及素质教育所能达到的目标状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快速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禹丽娟.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

[2]单红杰.刍议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

[3]侯永沛.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科技风,2011.

[4]黄维亮.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探索[J].内江科技,2006.

[5]杨发山.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科技咨询:教育科研,2008.

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认识 篇4

一、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所以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边学边用, 活学活用,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如, 在“解直角三角形”中有一节实习作业, 就是测量倾斜角和底部, 并应用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物体实际高度的问题。在本节教学中每4-5人为一小组, 学生自制测倾器, 去测量学校操场旗杆的高度。各小组测量完成后, 向我汇报结果。然后我和学生共同分析结果, 找出问题, 使学生对知识加深印象。本项任务完成后, 我又提出, 如何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学生们都积极想办法, 气氛非常活跃。通过这次实习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 就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 图表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建立数学模型法、转化法。

如, 初二四边形一章概念多、定理较多、内容也比较分散, 本章结束后, 我就画一个图表, 去比较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各图形及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记忆, 这样就不容易混淆。

又如, 几何证明题是让学生感到比较头疼的问题, 他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 也不知道如何添加辅助线, 所以每单元讲解完之后, 我就引导学生总结添加辅助线的规律。如, 梯形中添加的辅助线是平移一腰、平移一条对角线或过一底两端点向另一底作垂线等。通过总结,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添加辅助线的规律。

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重视个体差异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教师要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根据学生不同的“口味”做出不同的“饭菜”。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要给予关心、耐心, 并采取有效措施, 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还要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又有潜力可挖的学生, 通过讲授选学内容或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 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 培养他们的数学才能。

四、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要完成传播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 除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整体结构外, 还应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因为它具有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隐性为显形等优势, 合理应用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新授课创新教育实践 篇5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教育逐渐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高年级学段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素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进行创新教育,提高认识,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将生活化的数学引入教学当中,还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重视对全体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教育;数学教学;游戏化

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这与现代教育中提出的数学核心素养是相通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上的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学识、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创新教育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高学段的数学创新教育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自己要有创新精神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中起着调节剂的作用。一个有着优秀教学风格的老师擅长用情绪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如果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充满着创新精神,举手投足之间都流露出对数学、对课堂、对学生的喜欢,那么这个班的孩子一定会被老师带动,一定是充满着正能量的。六年级青岛版数学教材中的利息这一节中,因为利息这个问题距离同学们的生活比较远,孩子们只是一味地记忆利息计算公式,所以题目稍微拐弯同学们就会出错,教师要找对方向,开拓创新,把利息的计算问题生活化,将其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每日的应用中寻找规律。同学们都在班里的图书角借书,虽然学校里规定借书是免费的,但是我们可以把利率问题融进这里面。每一本书的定价就是本金,在小组会议里我们大家一起确定利率的数目,借阅时间也就是借钱的时间,借阅之前,我们要求同学们计划好借阅的时间,然后算好“利率”,只有计算正确才能借到自己喜欢的书,当然,一部分同学可能会计算出错,这时候就可以请自己组内的同学帮助自己讲明白算理,之后再去计算并借阅。通过这样的大量的练习,同学们对利息公式运用自如。

二、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孩子们容易对数学课失去兴趣,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分成几个组,每个组里四个或者五个学生,在组内为每一个孩子进行编号,学习成绩较好的是一号,依此类推,学困生为四号。在数学课上,教师引导大家带着任务学习,学生们明确了任务之后可以在小组内学习,在小组中,以一号孩子为主的几个人就展开学习,或者动手练习,或者讨论验证,总之,小组内的几个孩子都要参与其中。而老师可以在几个组之间巡视,适当地对小组的学习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并在之后的总结环节统一讲解。

2.游戏化教学穿插其中小学生毕竟年龄小,而且数学又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所以,教师要适当地引入游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爱上数学。数学老师要在上课前精心设计游戏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形式,让孩子理解数学知识,在快乐的玩耍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讲解“神奇的扑克”一课,布置小组任务:试发现扑克牌与时间单位的联系。提示大家:比如说,一年有四季,而扑克牌有四种花型(红桃,黑桃等)。让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有些说红黑两色分别代表白天黑夜;有些说大小王各占半天,所有的数字加起来是一年365天;有些说除去A,每一种颜色12张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等等。这样的教学“营养均衡”丰富多彩,教学方法通俗易懂,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3.鼓励学生讲道理讲出道理,思维更清晰。学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学生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复述并且讲出为什么来,才能顺利地将知识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当中。而让学生讲道理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讲道理的训练,比如数学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讲算理,讲想法,说思维,只有学生明白了算理,才能够讲出来,通过讲解又进一步强化对算理的理解,才能真正地掌握计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与德育教育实践研究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数学教学

【分类号】G623.5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是师生交互的过程,有智慧火花的碰撞,亦有道德光芒的闪烁,在师生交互中促使学生德育养成。数学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渗透德育教育,增强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教育艺术性,增强小学数学教育实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教学做法。

1.激发数学学习动机,明确德育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德育教育地位,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是重要教学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考虑小学生学习能力,阐明数学知识用途,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刺激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内在驱动学生学习,让数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思考生活,发展德育智慧,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笔者制定德育教育计划,在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导下,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开展有目的性的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贯彻辩证启蒙教育,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思想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德育教育计划中,笔者的具体做法包括结合数学教材,开展爱国教育;结合数学实际应用,开展学习目的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奠定高素质发展基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将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有机融合,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刺激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2.挖掘德育教育内容,强化德育意识

小学数学教育内容具有统一性、辩证性与客观性,数学知识中蕴含着大量德育教育内容,实施德育教育首先要钻研教材,挖掘德育教育内容,把握德育教育因素,掌握数学科学体系,梳理数学知识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数学中德育教育脉络。总之,挖掘数学知识中德育内容,发掘数学德育教育思想,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收获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效果。

如,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通过切割、拼接对比分析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观察比较后,得出平行四边形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经过转化、联系、比较等推导,获得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数学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德育意识。

3.指导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德育品德

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以学生学习态度、目的、方法等衡量德育教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德育,是小学数学进行德育教育主途径。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提倡学生谦虚好学,有机结合数学知识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学习活动和德育教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如,《解简易方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简易方程ax±bx=c的解法,明白简易方程计算道理,能够正确解析方程,提高学生简易方程的计算能力,渗透方程中蕴含的不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观点。教学中,笔者书写板书:4x+3x=(4+3)x,从式子中可以看出包括两个未知数,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思考简易方程的计算过程。学生经过合作学习,得出以下情况:(1)4x表示4个x,3x表示3个x,4x+3x一共是(4+3)个x,也就是7x;(2)先求一共有多少部车:4+3,再求一共多少元,就是(4+3)x=7x。學生的思考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计算结果均正确。然后,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结,简易方程中包含两个未知数的加减,可以结合乘法分配律,根据方程式意义,相加或相减未知数前的因数,再乘以未知数,计算结果。从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可以看到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联系与区别意识,是德育品德养成的过程。

4.注重数学社会应用,增强德育能力

数学学科在生活中有极强的应用性,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管理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均有很大的实际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无形中培养学生社会道德意识,增强德育教育,充分利用数学教育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思考生活,关心社会,用数学服务社会,增强德育能力。

如,《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应用已学数学知识,剖析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植树问题。案例:在全长为100米的小路上,让学生植树,每隔5米植树一棵,两端均栽树,一共需要栽树多少棵?学生思考,因为两端都要栽树,因此栽树棵数与间隔数相差为1,那么得出:100/5=20棵。经过计算得出最后的结果,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德育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需要立足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制定德育教育计划,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明确德育目标;挖掘德育教育内容,强化德育意识;指导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德育品德;注重数学社会应用,增强德育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耳濡目染,点点滴滴,顺其自然,潜移默化,有机渗透,实施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迈入社会,塑造心灵,播种明天,托起希望,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奠基。

参考文献:

[1]赵淑鹤. 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 学周刊,2016,08:73.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谈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二十一世纪,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进入了加速推进现代化教育的新阶段, 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最大目标就是推进素质教育, 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进行教学教育体制的创造性发展, 而小学教育则首当其冲。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近些年来全国各省市都在推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努力开创创新与实践进的新局面。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 不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局限于数学枯燥的数字中, 把数学教学变为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 这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目的所在。

一、以人为本,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 课堂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 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学中只要注重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交融, 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他们就会主动轻松地掌握知识。因此要进行知识的交流, 首先要进行情感的交流, 而情感的交流是双向的, 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的推导, 一个新颖的解题思路, 一段生动有趣的讲解都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一个恰当的表扬, 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个满意的点头都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一个正确的回答, 一个巧妙的解题方法, 一个开心的笑容都能使教师感到教育成功的欣慰。这些情感互相感染, 互相交流, 知识就在感情的交流中悄悄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通过感情的力量, 筑起师生间情感交融的桥梁, 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高效地传授知识。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 做到热情、和蔼、谦逊、守信,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教师对学生平等相待, 热爱他们, 尊重他们, 帮助他们, 尤其对学困生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亲近感。这样教师和学生就能互相影响, 互相促进, 并形成合力,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二、认真钻研教材, 优化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

1.仔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实现这一过程的前提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理解和把握。教师钻研教材 时, 要对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 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所教知识与相关知识的联系, 同时还要对每道例题、习题、思考题, 以及有关文字说明进行认真研究, 准确地把握其深度、广度, 明确所教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制定全面、恰当、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全面是 指教学目标必须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

3.合理组织教材内容。教学不能只是照本宣科, 而应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 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既要考虑数学知识的科学性, 着眼于知识的承上启下和本节知识的深化、完善, 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 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把知识结构与思维统一起来, 使之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4.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 恰当分配教学时间。不同的课型 , 其教学环节不同。恰当分配教学时间, 就新授课而言, 复习时间3分钟左右, 引入新课1分钟左右, 新课一般不超过20分钟, 练习15分钟左右, 小结评价1分钟左右。时间分配原则是一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动脑、动手、动口;二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 基本做到作业当堂完成, 一般不留课后作业。

5.优化练习设计, 提高练习质量。设计练习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及时性、适量性。设计新授前的准备 题, 要注意习题与新知识的联系, 它或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或与新知识有共同要素, 或新知识的学习与它在方法上有共同点等。除了要注意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外, 还要特别注意练习的层次性, 坚持先易后难, 先原型后变式, 先基本后综合, 先巩固后深化, 使练习层次形成一个动态的发展水平。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为了能够学好数学知识, 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是“教书育人”的需要。一个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 往往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又能促进和保证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 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操作、理解、表达有机结合的说理训练, 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通过速算、巧算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通过对应用题的思路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通过让学生遇事想一想, “多问几个为什么? ”, 找找解题方法等,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让学生逐步养成自觉、自愿、主动探索未知的良好习惯。

四、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 都有主观意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同样班级里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看到学生的差异性并且尊重这些差异的存在。对学生不能一概而论, 而是应该因材施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 对待尖子生, 不能一味地表扬, 而是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他们懂得“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的道理。对于中等生, 要鼓励他们踏实学习、更加勤奋, 发挥学习潜力, 争取进入优等生的行列;对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要看到他们点滴的进步, 在公开场合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增强自信心。我们要切记, 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非常在意, 经常是教师的一句赞美让学生如沐春风, 教师的一句贬低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 大多喜动不喜静, 教师不要以为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 要给予他们同样的尊重和关爱, 让调皮的学生同样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参考文献

[1]迟海英.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初探.现代阅读, 2012.6.

[2]代成林.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探讨.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12.3.

女性数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篇8

一、女性数学教育的不可或缺性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一种工具、一种语言, 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数学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开始记数的原始社会.世界数学教育史源远流长, 几千年来不断发展,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数学教育体系, 具有不可取代的教育价值.数学教育是以认识人的数学潜能为基础, 培养人的理性, 最大可能地引导人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例如人们在学习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等各类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需要运用各种推理方法进行归纳推理;而大量做题实践, 熟练运用公式、定义、运算法则等, 又会大大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 对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们, 在数学的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品质, 会对其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数学的精确与严格, 使人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减少随意性;数学的抽象分析, 使人们能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数学中精辟的论证使人们的表达简明扼要.许多国外大学不仅理工科的学生需要学习数学, 即使是文科的学生也要学习数学.例如, 英国律师至今要在大学里学习许多数学知识, 这样做, 并不是因为律师工作与数学有多少直接关系, 而是因为: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 能够使律师养成一种独立思考而又客观公正的办事风格和严谨的学术品格.可见, 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数学能力, 这种数学能力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推理、精确计算和准确判断, 是当今数学技术时代日益重要的一种智力, 已成为现代公民重要的素养和高水平的标志.未来的几十年内, 大多数职业必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这种收集、分析、处理资料、信息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偏低者将会像文盲一样不能适应现代生活, 一些有识之士指出“未来社会最好的工作和岗位属于那些具有善于处理数学问题能力的人”.鉴于数学在决定一个国家各级人才的实力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9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宣布把世纪之交的2000年确定为“世界数学年”, 并在宣言中指出:“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及其发展的一把主要钥匙!”世界需要这把钥匙, 女性更需要这把钥匙!

然而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及经济、政治、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 女性数学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

二、女性数学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

女性数盲率 (没有接受过数学教育) 依然偏高;新的女数盲还在不断产生;女性初等数学教育持续性弱;贫困地区辍学率还比较高;女性高等数学教育代表性低.从整体来看, 中国女性数学教育发展呈现出三个值得关注的性别缺陷:

(一) 女性数学教育低程度化

由于数学为中、小学阶段的必修课, 因此女性数学教育程度与其文化程度相同.例如文盲即数盲, 初中文化程度的学生, 其数学程度为初等水平.

2003年中国6岁以上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文盲占14%, 小学占34%, 初中占35%, 高中占12%, 大专及以上占5%. (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 (2004)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此数据说明数学教育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女性高达83%, 其中数盲占14%, 小学占34%, 初中占35%, 因此, 中国妇女近70%数学教育程度还是初、小水平, 数学程度普遍偏低.

(二) 女性数学教育分布不够均衡, 城乡之间差异明显

由于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因此数学教育受其影响, 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例如, 农村地区61%的男性和43%的女性具有初中及以上的数学文化程度, 而城市地区分别为87%和78%, 城市和农村的数学教育水平差距还相当明显.而且性别差距表现也不同:在城市, 初中男女受数学教育程度几乎持平, 而农村地区女性初等数学教育水平与男性相比差距很大.

(三) 女性接受高等数学教育人数极少

在我国女性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仅有5%, 而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 不一定接受高等数学教育, 例如许多女性选择大学不学数学 (如文秘、外语、哲学、政治等) 的专业, 从而失去了接受高等数学教育的机会.因此接受高等数学教育的女性要比5%还要小得多.而高等数学又是高等教育中所谓优等学科比如与科技有关学科的必修课.所以, 接受高等数学教育的女性极少, 说明大学学习计算机、电子工程等与科技有关的专业的女生就非常少, 由此可以得出高等教育中专业性别选择分化是很明显的.

三、对女性发展造成的影响

(一) 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数学技术时代, 数学能力对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1999年美国《应用与理解数学》 (Using and Understanding Mathematics. By Jeffrey O.Bennett, and William L.Briggs) , 第三页列出了数学能力与就业的关系表.

这张表格说明仅受初中及以下数学教育的83%的女性由于数学教育程度偏低, 将无缘“会计”“经济分析师”“公司懂事”等就业前景好、未来收入高的职业.

(二) 对女性收入的影响——呈下降态势

女性收入与男性收入对比:1988年、1995年、1999年三个年份中女性占男性收入的百分比见表.

对1988年、1995年、1999年三个年份中男女收入情况进行对比, 可以看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 女性收入在男性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越来越低, 呈现出下降的变化态势.在北京地区, 1995~1999年4年间, 女性收入在男性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下降了12.6%, 而1988~1995年7年间, 这一比例仅下降了1% (全国下降了2%) , 也就是说, 在转型时期中国女性的相对收入越来越低, 并且降低的速度越来越快.根据全国第二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 1999年城镇在业妇女包括各种收入在内的年均收入为7409.7元, 是男性收入的70.1%, 比1990年加大差距7.4个百分点, 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的女性, 1999年均收入为2368.7元, 是男性收入的59.6%, 比1990年加大差距19.4个百分点.城镇男女两性的收入差距与在业状况和职业层次直接相关.女性较多地集中在收入偏低的职业, 在相同的职业中女性的职务级别又比男性偏低. (王凤华, 贺江平等, 《社会性别文化的历史与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第198页)

(三) 对女性经济地位的影响——呈下降态势

女性经济地位的下降, 导致了社会上“女性回家论”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不如男”“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等陈腐观念泛滥.

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南方日报报道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的主题为“社会差别与女性”的“中日女性学学术研讨会”上, 华南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主任王宏维教授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结果, 研究表明, 对“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强”说法持反对态度的女性, 广东低于全国16.2%.与广东10年之前所做的同样调查相比, 表示赞同“男人以社会为主, 女人以家庭为主”的女性增长了14.8%, 表示赞同“女性应避免在社会地位上超过她的丈夫”的女性增长了3.4%, 表示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女性增长了8.9%.在对广东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中发现, 虽然广东经济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 但在一些思想观念上却并不一定领先, 或者说所表现出经济虽领先, 思想观念仍比较传统、保守甚至倒退的特点.

这个结果表明, 数学技术时代, 女性数学教育的偏下, 将会导致女性就业难、收入少、地位低、观念倒退等严重后果.如果对这种现状听之任之, 女性将会在科学突飞猛进的时代, 面临被淘汰的悲惨结局.例如, 超过40%的农村妇女没有接受过初等数学教育, 因此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科学化的过程中, 农村妇女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上, 都无法与农村男性相比, 所以仍处于一种对男性的依附状态.

四、造成女性数学教育程度偏低的原因

(一) 女性自身的原因

1.女性大脑构成的原因.当代大脑科学研究显示:男女大脑两半球在偏侧性功能和专门化的发展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男孩大脑的左半球比较发达, 而女孩大脑右半球比较发达.大脑左半球是起主导作用的半球, 擅长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 能像电子计算机一样, 进行连续的数学运算.而右半球则主要控制空间立体的识别、艺术与音乐的学习以及直觉能力等.美国脑生理学家斯佩里因为证明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高度专业化而荣获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因此男性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成才的人比较多, 女性在文学、艺术、语言等领域成才的比例比较高, 与男女两性大脑先天构成存在差异是有一定关系的.数学对一般女性而言, 与男性相比, 学习难度要大.

2.女性的社会角色一般要在家里承担大量家务, 数学学习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数学学科大量的定理、公式需要记忆和演算, 需要大量的时间预习、做题、演算、理解和复习, 否则这些抽象的深奥的内容难学难懂很快就会遗忘, 而女性普遍家务活要比男性多, 尤其是农村女性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没有充分的时间保证是造成女性学数学难的另一重大的、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3.女生普遍胆小, 遇到难点不敢问, 尤其是遇到数学老师教法简单、态度粗暴的更甚.女生的数学疑难如不能及时解决, 长期积累, 数学难点越来越多, 最后导致整个数学课程学不好.著名女作家三毛学习数学的经历就是这类女生的一个缩影.三毛在上初中时, 由于数学差, 受到一个粗暴的数学老师对待, 被画上黑眼圈示众, 受到严重打击, 不幸得了自闭症.据本人调研, 在教学中许多女生不敢问老师的原因是因为“害怕老师说我笨, 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会”等等.因此数学老师在对待女生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应以鼓励为主.

(二) 传统的因素

由于男女两性在思维方面的先天不同, 导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 人们普遍地认为数学是理性逻辑性学科, 是男性学科, 而擅长感性的女性学习数学是不适宜的, 是学不会的, 因此女性学习数学从小受到个别家长和老师的抑制.1976年, 《美国数学月刊》刊登了一篇《数学与性别》的文章, 探讨了女数学家很少的原因, 结论是:①在中小学生中男女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不同;②教师和家长的态度是不鼓励女孩子学数学的;③数学仍然是排挤妇女的筛子;④大学数学教授中, 妇女只占1.6%.传统的因素对女性学习数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也是根深蒂固的, 并且是短期内很难转变的.

(三) 数学课程本身的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 女性终于赢得了与男性同等学习数学的合法地位.但是女性的数学学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绝对不是男生的课堂增加了女生那么简单.事实上, 传统的数学课程对女性存在着严重的性别隔离:

1.数学教材.长期以来, 数学教材都是以男生为教学对象编写的数学教材, 也仅仅考虑了男生.例如, 《微积分》自17世纪牛顿和莱布尼兹创立以来, 一直是男性学科.在德国, 直到1908年, 女性才被允许在大学里读书.学生变了, 施教的对象变了, 但是以男性创立的、编写的, 针对男生的数学教材没有变, 女性学习这些知识, 许多内容晦涩难懂, 不易理解.

2.数学教师男性居多.男女两性思维不同, 语言能力不同.一般男性擅长数学运算, 但语言表达能力差;而一般女性感性丰富, 语言表达能力强.常常听到有的男老师急得不得了, 发出“这都不懂?”的感慨, 而听讲女生还是一头雾水满脑子疑问.原因是虽然男老师学富五车, 但语言方面存在障碍, 因此数学知识输出的过程中产生了故障, 影响了女生的接收.

3.数学内容程序化.数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某些方法过于机械化、模式化和程序化, 使数学课堂缺乏情感和活力, 对数学教师的业务评价和学生的学业评价局限在学生是否能解题或计算的技能、技巧上, 忽视了数学情感、数学意识、数学审美等的培养和评价, 数学成了大部分女生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学科.

五、应对措施

(一) 女性数学教育要从小抓起, 女性要从小树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尽管男女两性大脑两半球在偏侧性功能和专门化的发展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会对女性理解数学、学习数学产生影响, 但这个影响是极其有限的.结构差异, 并不是智力差异, 那些由此认为女性天生比男性笨、女性学不好数学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根据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观点, 新生的婴儿无论男女, 大脑在遗传作用下的初步分化只是表明这个孩子后天某些成就的可能范围而不是必然范围.事实上男性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伟大成就的大有人在:如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中国的文学家鲁迅等;而女性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成功的也屡见不鲜:如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女数学家——古希腊亚历山大著名的女数学家希帕蒂娅 (见右图) 、最伟大的女数学家、抽象代数之母——埃米诺特等.所以, 只要教法得当、勤奋刻苦, 女性完全能克服先天因素, 取得甚至超过男性在数学方面的成就.

(二) 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用女性所受的数学教育水平来衡量

中国女性数学教育的发展, 应围绕如何变革传统的性别文化和制度而展开.首先对于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农村的家庭, 政府必须对女性和女童数学教育给予特殊的支持政策, 以缩小男女受数学教育的差距, 力争早日实现男女在同一水平上接受现代数学教育.其次, 对女生特别是农村女生要减轻家务负担, 对其数学学业要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指导, 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上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更要及时地予以帮助和疏导.第三, 要改变对女性掌握学科知识能力的传统定式, 打破对女性的学科和专业隔离, 鼓励父母支持女儿报考传统的男性学科和专业如电子、计算机等, 引导高等院校根据女生性别特点, 进行文、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充分发挥女性在跨学科、交叉学科以及边缘学科发展中的性别作用, 为女性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和更宽阔的求学领域.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发表的《行动纲领》提出:“增加女孩接受科学、数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等领域教育的机会.”说明世界对女性的数学教育非常重视.女性数学教育水平提高了, 女性的科技水平才会提高, 国家的科技水平才能提高, 世界的科技水平才能提高!

(三) 数学课堂教学要关注女性特点, 教“女性会学数学”的方法

数学教育中,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以男性为中心”的教学机制, 如男性编写的以男生为教学对象的数学教材、数学教师男性居多等等.而随着社会的进步, 学习数学的女生越来越多, 教学对象中女生所占比重在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个别班级已超过男生.但传统数学教学没有关注女性自身的智能和认知结构, 对女性主体的漠视, 出现了数学数千年不变的“教”与现代新女性的“学”的严重割裂, 使许多女性学习数学产生了严重障碍.科学研究显示:男女两性大脑左右半球结构不同, 因此男女两性认知结构不同.认知结构包括感觉结构、知觉结构、思维结构三个子结构.从感觉结构而言, 女性色感觉力一般要高一些, 女性对颜色表现出比男性更大的兴趣.从知觉结构而言, 女性在机械记忆方面比男性强,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超过男性;从思维结构而言, 女性比较习惯于定向思维.因此在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还能适应, 当所学知识的综合性越来越强, 灵活运用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时, 许多女生因为思维方式不能及时调整, 所以显得不适应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女性数学教育应以女性为主体, 激发女性的数学潜能, 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女性的数学能力, 最大可能地引导女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数学教师要关注女生的学习.本人长期从事数学教育, 关注女生, 教女生会学数学的方法是本人的重点研究方向,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有一句古语“教无定法”, 教法是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断改进和创新的.下面以《微积分》 (朱来义主编, 高教出版社) 教材中“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 与各位同仁切磋交流, 以期抛砖引玉, 达到大家都来关心女生数学学习的目的.

1.教女生切实可行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抽象变具象.长期以来, 数学教材偏重于解题模式的训练, 助长了女生的定向思维习惯.根据女性形象思维能力较强, 本人在介绍非常抽象的数学方法时, 将抽象变具象, 使女生从机械记忆, 上升为理解记忆使所学内容理解更深刻、记忆时间更长久.

如积分区域极坐标系下的解析表达式, 所谓的极坐标系下的解析表达式, 就是写出区域内的任意一点的极坐标不等式组, 即分别写出区域内任一点的r, θ的范围.书上介绍了三种区域对应的极坐标系下的解析表达式, 女生学起来非常抽象难懂.本人采取抽象变具体形象,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方法是:平面上的区域是由运动的直线生成的, 找生成区域的动线.然后由线的范围, 再确定面的范围, 就简单得多.

例如, 极点在D外, 由r=r1 (θ) , r=r2 (θ) , θ=α, θ=β所围成的积分区域D (见右图) .

方法:从极点O穿过积分区域作一条射线, 与区域的交线即为生成该区域的动线, 该区域可看成是此线从起始位置θ=α逆时针旋转至θ=β而得到的, 因此区域D的极角范围α≤θ≤β极易得出, 另一方面, 由此线段上点的极径范围可得出区域D的极径范围r1 (θ) ≤r≤r2 (θ) .

2.数学教学要具有前瞻性.作为引例引进直角坐标系下无法计算、与概率统计中重要的普洼松积分密切相关的二重积分undefined, D为由圆所围成的区域, 说明仅仅学习了直角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还远远不够, 还有必要学习新的计算二重积分的方法——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以增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联系.

3.数学教学要有创新性.本人长期研究创新, 科研成果曾获郑州市“五个一工程”理论奖.党和人民的表彰与奖励时刻鼓舞着我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倡导用多种方法解一道题, 每一道题都让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更简单的方法, 鼓励同学们多发现、多尝试.本人也不断地给学生找简单的方法.例如书上例题:计算undefined, 其中D={ (x, y) |1≤x2+y2≤-2x}.用一般方法非常复杂 (书上方法) 解出之后, 再介绍简单方法, 即对称法, 非常简单的得出结果, 以开拓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美.爱美是女性的天性.数学是美学四大中心建构 (史诗、音乐、造型和数学) 之一, “对称美”“统一美”“简捷美”“奇异美”是数学美的主要内容.数学美是人的审美观素质的一部分, 对女性精神世界的陶冶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本次课的特点, 本人精选了美学上重要的四叶玫瑰线求所围图形的面积 (见上图) , 达到学习数学方法、应用数学方法, 培养学生数学情感, 进行数学美学熏陶等多种教学目的.

5.精选精制例题.传统教学中, 个别教师对例题重视不够.但本人根据长期教学实践认为例题更能彰显出教师教学功底的广度和深度, 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本人在教学中不仅精选例题, 而且精制例题,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中书上例题为:计算二重积分undefinedundefined, 其中D是由圆x2+y2-2x=0所围成的区域, 本人改成求以undefined为顶, 以圆x2+y2-2x=0为底的立体体积, 使学生将二重积分的计算与求立体体积结合起来, 丰富了教学内容, 加强了教学知识的实用性.

6.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新的数学技术为数学教育提供了各种更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使用, 为自己的数学课堂带来全新的视觉和感受.如通过幻灯片可制作出比较精美的几何图形, 节省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说明:《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获2008年全国多媒体软件大赛高教组SCIENCEWORD教案三等奖, 院优质示范课二等奖, 院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

未来二十年是女性数学教育量的重要扩张时期, 是女性数学教育质的全面升华时期, 是女性数学教育发挥更加重要作用的时期, 也是女性数学教育的水平能否赶上时代要求的关键时期!数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每一位女性从小就要树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女性数学教育应从小开始.在这一方面, 居里夫人是每一位女性的楷模!

居里夫人 (1867~1934) , 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 波兰物理学家, 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 也是唯一一位在物理、化学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分别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成功的因素很多, 但她从小到大受到了很好的数学教育却鲜为人知.她的父亲曾是中学的数学教师.居里夫人因而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数学教育, 小学、中学的数学成绩都是第一名.居里夫人在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之后, 获得了一笔600卢布的“亚历山大”奖学金.如何使用这笔奖学金呢?数学被誉为科学的入口处之一.数学和物理虽是两门古老的学科, 但历来物理学是使用数学最多的学科之一.富有远见的居里夫人认为自己要想在物理学取得成就, 必须有高深的数学作为工具, 就用这笔奖学金学习了大学数学课程, 并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巴黎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居里夫人在物理和化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其受到很好的数学教育, 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是分不开的.在这一点上, 她比爱因斯坦英明.

爱因斯坦1905年开始研究广义相对论, 许多年进展不大.后来聪明的爱因斯坦意识到可能是自己运用的数学几何工具——欧氏几何不合适.于是向数学家请教, 才知道自己急需的新几何工具, 数学家黎曼早在1854年就解决了.爱因斯坦开始向数学家学习黎曼几何, 直到1916年才在黎曼几何的框架下创立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总结说:“我本来以为数学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研究,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时, 上帝已经狠狠地惩罚了我.”如果不是数学工具出现问题,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创立时间将会大大提前.

21世纪, 以数学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 人类正面临着从工业社会向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社会的历史性跨越.社会形态的这一重大变革, 正引起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数学技术的发展, 数学时代的来临, 大多数职业必将要求从业女性接受更高的数学教育, 具备更高的数学素养, 具有更强的收集、分析、处理资料、信息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偏低者将会像文盲一样不能适应现代生活.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 已成为现代知识女性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当务之急.困难与机遇同在, 希望与成功共存!女性朋友们, 学好数学吧!她是能力, 她是智慧, 她是成功!

摘要:从女性数学教育的现状、女性就业、收入等多方面入手, 论述了数学技术时代, 女性数学教育对女性经济社会地位的影响, 以引起社会各界对女性数学教育的重视, 提高女性数学教育的水平, 是女性数学教育的一种实践与探索.

数学素质教育实践 篇9

一、结合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展开教学, 让学生体会高中数学的生活化特点

教育来自生活。在学校教育过程中, 老师要善于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 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 在高中数学实施欣赏教育实践的过程中, 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结合生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展开教学, 让高中数学的学习更具有生活化特点。比如, 在学习双曲线的相关知识时, 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好好预习新知识, 掌握双曲线的相关定义和性质。然后在课堂上, 老师可以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设计类似于“每到晚上, 公园里, 广场上, 总会看见一群大妈阿姨在跟随音乐跳广场舞。如果小红站在广场中间, 东西两侧各放了一个喇叭, 正在放着音乐,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 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小红站在那里, 当听到第一声‘不嫌多’传到耳朵之后, 过了半秒钟不到, 又听到了另外一声‘不嫌多’。这是因为广场上的两个喇叭离耳朵的距离不同, 从而造成了声音的时间差。那么请问这个点是不是唯一的呢?如果小红站在别的地方, 是不是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的情境, 然后学生会积极思考, 最终会得出只要小红站的位置和两个喇叭的距离和前一次的一样就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在纸上将这些点连接起来, 看看是什么图形。学生经过预习, 能很快给出答案。这时老师就可以以“为什么会是双曲线呢?双曲线有什么性质呢?”引入新课。以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入新知识的教学,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 不仅有利于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且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每一方面, 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二、注重实践,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传授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 而且也要注重实践, 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高中数学实施欣赏教育实践的过程中, 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设计一定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强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让学生从心底意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领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比如, 在学习概率和统计的相关知识时, 老师可以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课后时间, 选择一个路口, 统计在一定时间内这个路口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 制成统计表格, 并且计算在一定时间内, 这些车辆出现的概率, 并且鼓励学生将实践结果写成调查报告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和概率的相关知识, 而且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决心和兴趣, 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适当开展一些专门的数学欣赏课

数学欣赏课有利于加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数学教学发展。因此, 在高中数学欣赏教育实践过程中, 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专门的数学欣赏课。比如,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将数学教材的知识和一些富有趣味的相关的学习材料进行有效整合, 通过专门的数学欣赏课向学生传授一些有用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技巧,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欣赏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 需要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尝试, 不断总结经验, 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促进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凤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欣赏教育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 (12) :55.

数学素质教育实践 篇10

一、把生活实践融入教学, 促进数学应用习惯的形成

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 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 尝试着用数学方法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习惯。有一道这样的生活实践题:“红旗小学六年级打算今年清明节前往烈士墓举行祭扫活动, 活动时间一天, 需租车前往。可供租的车有两种:一种是11座车 (含驾驶位) , 另一种是6座车 (含驾驶位) 。11座车租一天100元, 6座车租一天60元。现在这个班有54人参加本次活动, 请你设计一种租车方案, 使其花钱最少, 并算出一天总共所花的钱数。”这道题不直接以现成的知识作为条件, 而是通过创设一个活动问题情景, 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抓住问题的实质, 巧妙地解决实际活动的问题。通过这道生活实践题的学习, 学生不但增长了社会阅历和知识, 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我们不断把生活实践融入数学教学, 才能逐步促进学生数学应用习惯的形成。

二、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习惯

创设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首先是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放胆交流, 敢于探索和创新。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 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 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创新。其次是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 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 充分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学生, 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积极学习数学知识, 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的情趣。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 自主明确学习目标, 大胆设想, 积极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 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再次是开辟第二课堂, 让生活实践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热情的提高。生活是数学不竭的源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还原于生活。因而, 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要多布置一些不同视野的生活实践题。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 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接触事物的原形, 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探究, 不断丰富自身的阅历和学识, 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 应用数学的激情。最后是建立多种评价方式, 让每一位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成功, 努力养成数学应用习惯。新课程标准认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自由开放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 对同一个问题, 尤其是生活实践题,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 甚至家长和社会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 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家长和社会都应发挥表扬激励性功能, 使学生勤于学习, 乐于创新。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语言, 撩拨学生的创新欲望。只有建立多元、立体的评价方式, 让每一位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体验成功, 才能逐步养成学生数学应用习惯。

上一篇:课堂语言教师下一篇:班级管理的方法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