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思维

2024-05-29

本质思维(精选十篇)

本质思维 篇1

1. 在具体情境中大量感知具体事物,初步感悟概念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阶段,这直接关系着概念的理解掌握。在进行概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在概念引入时,要联系具体事物,在大量感知具体事物的基础上引入概念,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三个内容:一是让学生欣赏我们在恐龙园游玩时坐摩天轮的情境,二是自行车车轮转动的情境,三是冬奥会上申雪和赵宏博滑雪时手拉手转动成圆的情境,在动态情境中初步感知圆的特点,接着把问题抛给学生:“这些情境里都画出了一个圆,圆是怎样的图形?”学生经历过感知与思考后,发现形成圆的三要素:定点(圆心)、定长(半径)和旋转一周。感悟到圆是由定长绕着定点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为后面进一步研究圆的基本特征打好了基础。

2. 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概念,个性化地理解概念

概念教学绝不仅仅是教师带着学生分析概念的定义,也绝不仅仅是让学生背得滚瓜烂熟,张口就来。建构和解构的反复过程是形成数学概念的必要过程,教师在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不能过于仓促,有的教师当学生还处在初步建立概念阶段就已经开始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难以灵活应用。教学活动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辅助他们理解,但要注意的是感知的具体对象要从材料中剥离出来,帮助学生抽象出具体概念。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认识面积”一课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桌子的表面、凳子的表面、数学书的封面、黑板的表面等,并比一比它们的大小。之后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面积”。有的学生会说:“面积存在于物体的表面。”有的学生会说:“面积是平平的。”还有的学生说:“面积是被周长包着的部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概念,对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面逐步建构概念起了推动作用。

3. 揭示概念一定要在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体会概念的严谨性

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有的教师把概念分成几个关键词,一字不差地要求学生背诵概念的内容,有的教师真正关注概念的功能和性质,注重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这就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单一”和“丰富”,你选择哪一个?“严格”和“理解”,你选择哪一个?“肤浅”和“深刻”,你选择哪一个?当然,我们选择“丰富”“理解”和“深刻”,那我们就要认真研究概念的本质和内涵,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在教学“认识方程”时,学生通过天平写出了很多含有字母的等式和不等式,并通过分类找到了属于方程的式子,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方程,然后再出示方程概念的精确描述,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方程里一定要有未知数。”有的学生会说:“方程里都含有等号,没有等号就不是方程。”等等,最后给出概念的标准定义:“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样对比之后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刻。让学生体会自己的描述与精准描述的不同。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地强化、修正、完善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完整。这样就实现了学生对概念的个性化解读和概念的精确描述的完美“对接”,在“对接”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严谨之美、概括之美。

4. 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理解概念内涵,把握概念的本质

由于学生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差异,认识概念的过程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很快就能领悟概念的内涵,而有的学生则会出现一些误区。我们应充分利用正反两方面资源,把握生成性资源,推进学生的概念学习。比如教学三年级“认识周长”这一内容时,把一张长方形纸撕成两部分(一部分面积比另一部分大很多),问他们:“形状、大小不同了,周长还一样?哪一部分比较大?”有一部分学生会回答:“面积大的那一部分周长比较大。”这是受到“面”的因素的干扰,于是增加了学生对周长的认知难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彩笔分别描出这两部分周长,再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比较鉴别封闭图形一周,使学生充分认识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周长,体会周长与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有关,与这个图形“面”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逐步建构的。学生一开始只会认识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此时的理解是处于表面的,是肤浅的,但是当学生在多次感知和具体操作后,逐渐明白周长只取决于“边线”,和“面”没有必然的关系,图形的周长就是图形各条边长度的和时,这就抓住了周长概念的本质,这才算把握住了周长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学时要设计多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关注到图形的“边线”,这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努力方向。

中国思维的本质是巫术 篇2

汉娜·阿伦特在《精神生活·思维》一书中区分了两种思维法,一种是西方人的“语词思维”,另一种是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她说:“形象思维始终是‘具体的’,不可能是推理的。”阿伦特口头上承认“中国哲学能与西方哲学相提并论”,但在具体分析中,则把中国式思维排除在她认可的“语词思维”之外——“使我们区别于中国人的东西不是理性,而是语言”,她说,理由是:“所有纯粹的逻辑思维过程……只能借助词语才能完成”,而且,该词语只能是拼音文字,不能是象形文字。当她写出“不容置疑的是,如果希腊人最初不借用和改造腓尼基字母,那么就不可能有哲学”时,她至少在哲学层面,否定了中国式思维的价值。

不管认同还是反对,我都没有能力接续阿伦特的话头。但反思我们的思维传统,先哲中以条理清晰、逻辑强悍见长者,确乎寥寥。钱锺书在提及“贾谊文章大抵恁地无头脑”时,曾引用《儒林外史》里的一句话,“才气是有,只是理法欠些”,并感叹道:“先秦两汉之文每笋卯懈而脉络乱,不能紧接逼进;以之说理论事,便欠严密明快。”我们知道,“先秦两汉之文”代表着中国思想史的高峰,峰顶尚且如此,山腰山谷,只怕更不足道。即以钱锺书勉强认可的韩非为例,在他认知的最高点上,韩非堪称亚理士多德的异地知己,那句“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的论断,洋溢着科学求真精神,然细一打量,发现他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将其视为固定不移的原则。比如,依据“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的自然现象,他竟然推导出了严禁百家争鸣的结论(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让人大惊失色。韩非虽然说得字正腔圆,考察其内在理路,不过是些巫术套路。巫术思维的特征是迷恋交感原理,总是通过“相似联想”和“接触联想”等低级别智力活动,将表象上的相似,视如本质上的相同。

站在思维角度,我们不得不感叹自身的贫瘠。我们每天在报刊和网络上接触到的各种观点,不乏以其思维上的愚蠢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鉴于此类愚蠢很少在西方学者身上出现,我不得不认为它具有“中国逻辑”的特征。当然,有关部门不时发布的一些怪诞论据,如“躲猫猫”、“俯卧撑”、“七十码”之类,已经无法从思维层面加以评判了,那里没有起码的常识和理性,只有一种指鹿为马的权力张狂。话说回来,假如这些官员的思维能力尚有可取之处,即使找借口,也不至于找得那么傻,除非决意向赵高学风度。

一种思维上站不住脚的说法,为了获得认可,通常总要倚靠一些题外之物。倚靠权力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色厉内荏的,比如一边声称自己的观点与主流意识形态高度一致,一边把敌对观点判为异端,以方便自己“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同样常见的则是标举某种意义、境界或价值,诱使读者在认可该种意义、境界和价值之余,把他的毛糙观点囫囵吃进。近日有教授建议从中学教材里拿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出发点之良善简直让人感动,不仅为了关怀祖国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据说还为了体现“现代的法制观念、公民意识和民主精神”。可惜,动机与手段之间缺乏逻辑粘连,我们无论如何看不出,为什么中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就会“揎拳捋袖、跃跃欲试”?作者既不曾从道理上进行说服,也没有提供必要的社会调查依据。他好像以为,只要自己的愿望足够美好,再可笑的建议也会增光添彩。参照他的建议,在民主国家的诞生地,比如英国,是否早就禁止他们的中学生阅读荷马了呢?我从未听说,我只知道,荷马笔下阿喀硫斯拖着赫克托尔的尸体绕城而走的场面,暴力程度不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下。

不久前围绕汪晖抄袭案产生的大量辩护,也让我们见识了某一类学者近乎崩塌的思维素养。面对这桩只能用一种方式——事实认定——加以捍卫的事,他们仿佛集体喝高了,竟不厌其烦地顾左右而言它。他们频频声称,在20世纪80年代,如此行文乃是常态,故汪晖只能视为学术失范,不应认作剽窃,与此同时他们一次也没有拿出证据,证明在80年代有人这么干过。他们大概认为,只要将“这是常态”重复一百遍,艰难的举证工作就算自动完成了。远古巫师在公共场所祈雨时,倒也是这么做的,他们总是相信一场倾盆大雨,会随着自己的大声嚷嚷如期而至。

强调“思维的首恶是愚蠢”,理由在于,每一种观点都会为自己寻找堂皇的依据,所以,结合“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的教训,我们得试着放弃从立场和出发点角度进行评价。他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正义感也许是无懈可击的,道德力量也许是无可怀疑的,但只要在思维的内核露出了蠢相,对不起,一切无从谈起。反过来,我们不妨树立一种信念,坚信一切与正义、自由、善良兼容的观点,在常识上也一定是站得住脚的,也一定不会违背人类的基本理性和崇高情感。

阿伦特谈及中国思维时,曾表示“由于这方面的知识有限,我不能充分地讨论它们”。我认可她的谦虚,以便反对她视汉语为思维元凶的判断。我们虽然不时撞上思维错乱的文字,但侥天之幸,我们也有常识可靠、理性坚定的优秀作者,远的如胡適、陈寅恪,近的如余英时、王小波和后生小子韩寒,他们都用汉语写作。这足以给我们带来信心。

读懂学生思维抓住计算本质 篇3

学生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在不了解学生真实想法的情况下, 仅凭主观感觉和经验推断学生的发展需要, 实施的教学活动未必受学生的喜欢。由于学生生长的环境有差异, 性格和领悟力也不同, 因而在计算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读懂学生就是要读懂学生学习的过程, 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算法, 要深入分析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主观认识, 已经掌握和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 给他们一一进行剖析, 引导他们找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从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培养能力的目的。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 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规律, 构成整个的知识体系。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 由于学生有小数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基础, 所以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因此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 使学生在不同方法的汇报交流、分析对比中, 相互质疑、互相启发, 从而理解了算理, 掌握了算法, 抓住了“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本质。

上课时, 我首先出示了红茶、泡泡糖和饼干的实物, 并出示价格:1瓶红茶2.45元, 1袋泡泡糖1.2元, 1盒饼干6.8元, 让学生根据信息自主提出问题。然后先围绕“1瓶红茶和1袋泡泡糖一共用了多少钱?”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计算后, 学生进行了交流、汇报, 出现了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

分析:这样的学生占到了班中约50%。他们结合生活中元、角、分的现实背景, 进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也就是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 把数学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 这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应该鼓励。

但是我也看到了, 这类学生的思维水平还是停留在一个比较表面层次的水平, 数学抽象程度不高。对于他们, 应该帮助其将数学问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 逐步从现实背景中剥离出来, 加强他们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关注, 因为数学最终还是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走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因此, 在后续的学习中, 我特别关注此类学生对利用整数加减法推理小数加减法的理解程度, 并多给他们口述算理的机会, 加深他们对抽象方法的理解, 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方法二:

分析:采用这种算法的学生约占30%。这些学生有很好的理解方式, 能迅速地从脑中提取小数加减法的表象支撑, 并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计数器来帮助理解、说明, 他们对于数学的理解是丰富的、鲜活的。

这类学生, 数学学习对于他们而言, 不是死记和模仿, 而是一种建构。对于他们, 重点应该放在由计数器的表象支撑转化到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上。因此在教学中, 我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让他们讲解、汇报, 借助他们的介绍来启发其他学生逐步明白算理, 也促进他们对算法更深层次的理解。

方法三:

分析:此类学生能利用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合情推理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能把新知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具有较强的推理能力, 这类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较高。但是, 他们真的理解算法的本质吗?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关于算理都能找到表象的支撑吗?

不同的知识、不同的学生思维起点不尽相同, 但不管起点如何, 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 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要抓住思维的原始起点, 找出表象的支撑, 从而进行比较、分析, 提高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能力。因此对于学生出现的三类算法, 必须要把他们算法上的共同点引导学生分析提炼, 加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本质属性的理解。

在比较、分析中, 学生逐步明晰:小数加减法计算时, 小数点要对齐。其实小数点对齐只是一种表征, 其本质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这才是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本质属性。此时, 已经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了, 而是在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本质思维 篇4

论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及其实践意义

创造性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它在人们的`科学探索等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又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力的开发与竞争之上.本文着重就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及实践意义作了有益的探讨.

作 者:黄辉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610071刊 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PARTY COLLEGE OF SICHUAN PROVINCE COMMITTEE OF CCP年,卷(期):2003“”(1)分类号:B80-05关键词:思维 特征 创新 意义

本质思维 篇5

2013年初,查理在温哥华市中心开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客人络绎不绝,入住率常在八成以上。但查理很少在办公室,总是去打高尔夫球。

一位朋友问他:酒店事务千头万绪,怎么还有闲心打球?他笑称自己是个“懒人”,凡手下能做的事,他绝不亲躬。

一次,他叮嘱人力资源部:年底前,要从全体员工中,评出十名最“勤快”员工和十名最“懒惰”员工。人力资源部不敢怠慢,一个月后将慎重的将两份名单汇总到查理手中。被贴上“懒惰”标签的员工很忐忑,心想离被辞不远了。

懒惰员工一进查理的办公室,查理面色平静地说:“在优秀员工表彰会上,请各位做个发言。希望你们说说,为什么会被评上最‘懒惰’员工。”他们心理盘算着:估计老板要拿自己做反面典型。这是挽回印象的机会,写得好或许能让老板回心转意。

几个人的发言稿都写成了检讨书,进行了深刻反省。但查理却很不满意:“我没让你们这么写,而是想看你们是如何完成工作的。”员工又回去修改了两次才过关。

员工表彰大会上,十位最勤快员工首先上台,查理与他们一一握手。随后,是十位最“懒惰”员工的发言。底下的人越听越糊涂:这哪里是在自我检讨?好像他们才是这次表彰大会的主角。

十人讲完后,查理走上台笑着说:“下面我宣布,他们十个人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下面一片哗然,很多人都窃窃私语。

查理说:“大家听我解释。其实,我曾多次暗中观察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懒’其实是一种高效和智慧。他们总喜欢一口气把工作干完,讨厌多走半步路,讨厌再做第二次。比如总是一次性把餐具送上餐桌,一次性把客房收拾干净。在别人眼中,他们好像整天闲着,似乎是在偷懒。但他们的‘懒’是建立在高效基础之上。因此,我希望你们在忙碌时,能多花些心思在工作效率的提高上……”

故事的哲理:

把握历史概念本质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篇6

学历史时我们不难发现历史概念多。历史的概念就是人们对历史事实在综合分析后所概括出来的反应基本特征的科学结论。比如, 如何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遇到“如何认识”或“怎么评价”的问题, 我们的解决方法一般是展开思维, 全面认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来龙去脉。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思考问题一定要善于变换角度, 使学生能随机应变、自我调节, 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例如, 在讲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 一定要指出, 分析历史事件一定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来考察。因此, 分析一次革命的原因, 首先要着眼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矛盾、土地的集中、农业生产的受阻、战争赔款、人民负担重、人民生活无着落、洪秀全和“拜上帝会”的出现。这样就可以分析出革命的原因:经济矛盾、阶级关系的变化、革命形势的形成、革命政党或领导人的活动等。学生在此基础上, 也可用同样的方法分析其他革命发生的原因。这样教师就达到了用典型例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目的。

历史课上, 面对一道历史问题, 有些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分析, 一时难以找到有效的解题方法, 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程度上要注意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 把教法和学法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即在具体操作时, 教师面对一个个历史问题, 不应仅满足于如何整理、归纳、概括、总结, 还要注意到“我是怎样想的, 根据什么想的, 想到了什么, 遇到类似的现实生活问题和历史问题应如何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去体味、思考。

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是最终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内部完成的。因此, 要培养学生真正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就必须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学生的自我暴露, 而且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诱发暴露。并且, 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透析, 这样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 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 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若思维有误, 可针对要害予以纠正, 同样也会给其他学生影响。

“微信思维”的本质是和客户谈恋爱 篇7

这里我也谈谈我的读书收获,以及从房地产营销角度对“微信思维”的理解,期望和读者探讨。

1.营销就是“连接”

马化腾定义腾讯的使命是“连接一切”,而微信的本质就是“连接”,是建立人与人的连接(微信对话与朋友圈),商家与客户的连接(订阅号与服务号),企业与企业的连接(企业号),甚至人与物的连接。到目前为止,应该说微信确实是便捷、有效率,应用面最广的连接方式。

营销其实就是建立产品与客户的连接。所谓渠道,就是我们采用什么管道、什么方式与客户建立连接。房地产营销当下的痛点在于,我们“连”出去之后没有人“接”,客户不容易被连接到,不愿意被连接,比如客户接到推销房子的电话就马上挂掉,收到短信直接删掉。

当客户不 容易或不愿 意被连接 的时候,我们的对策是什么呢?通行的做法是采用“围追堵截”地面拓客的方式“强行连接”,我们在客户地图上定位对标客户,派人将广告做到他身边,甚至直接完成拉访,最极端的方法是进入社区挨家挨户的敲门推销。

2.微信营销,如何连接

微信的普及让营销人认识到其中的巨大机会。我们看到绝大多数项目都开通了微信订阅号,通过创意的内容和形式或有奖活动吸引粉丝,向粉丝推送包含项目广告在内的各种内容。这相当于项目自建一个自媒体平台,搭建和运营成本都非常低,自然成为了当前地产营销的一项必选动作。

《微信思维》告诉我们,微信不仅仅是自媒体,而是富媒体。富媒体的价值在于能够实现广告和用户的交互或互动。书中提到小米的案例告诉我们,依靠段子或心灵鸡汤吸引的粉丝并不是真正的用户,微信运营要关注核心用户的核心需求。所以,对于以销售特定产品为目的的微信运营,富媒体互动的主题应当是产品和服务本身,而不是无关的内容。

从微信自身的发展策略来看,微信主推的是企业服务号,反映出腾讯对微信营销的理解。对地产营销而言,如果说希望通过微信建立项目与客户的连接,那么连接的载体主要是服务,而不仅仅是每日推送的广告内容。

3.微信思维,是恋爱思维

微信将订阅号进行了折叠,禁止通过集赞、利益诱导等方式吸引关注和分享朋友圈,微信的原则是不允许打扰客户,也就是说不允许商家“强行连接”客户。微信思维,也就是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是希望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商家用更好的产品来打动和维系客户 ,并且随时 待命、听候召唤,其精髓是“和客户谈恋爱并结婚”的思维。

再来看我们现在采用的地推拓客模式,拓客追求简单粗暴、立竿见影,和微信“恋爱思维”相比,可谓是“强暴思维”。虽然存在效率相对不高,客户体验差等种种问题,但效果可控这一优点依然让营销人短期内难以割舍。

本质思维 篇8

片断1:初步概括抽象一位小数的意义

依次出示5个、3个、1个正方形,分别可用哪个数来表示?

生:5、3和1。

师:这些都是整数。

出示:

师:你看到什么了?

有一些学生举手,教师没有立即请学生回答,而是给没有思考好的学生继续思考。

生:看到了1/10。

师:是的。这是我们学过的。除了可用分数表示外,你知道还可用哪个数表示吗?

生:0.1。

师:是的。数学上有这么一个规定,如果能用1/10表示的地方,就一定能用0.1表示。这是一种规定。师板书0.1。

师:这两个数都可以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所以可以用什么符号?

生:=。

师:没错。一齐读一下吧。

生齐读。

继续研究。出示3/10和9/10的图。

你也能写出这样的式子吗?

生:3/10=0.3。

生:9/10=0.9。

师依次板书。

师:刚才我们通过正方形,分别研究了0.1、0.3、0.9,发现这三个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1/10、3/10、9/10之间有联系。类似的这样的式子你还能说几个吗?

生:5/10=0.5。

生:7/10=0.7。

师将这5个式子竖着排成一列。

师:从上往下看,再从左往右看,这样的式子有什么特点?

生:分子与小数点后面的数是一样的。

生:都是平均分成10份。

生:也就是都是十分之几的分数。

师:小数的共同之处呢?

生:都是零点几。

师:你们觉得十分之几跟零点几什么关系?

生:相等。

师在中间画上等于号。

师:这是我们同学的发现,自豪地一起把这个发现读一读。

赏析:教材一般是从人民币或长度单位等具有十进关系的模型引出小数的意义,但这样教学的弊端很明显,学生不容易走出具体的情境,认为小数就是0.3元,0.5米,所建立的小数的概念都要表示一个数量,而非一个数,使一开始建立的小数的概念就有一种误区。先入为主,而且这种错误的观念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很难纠正。周老师的教学另辟蹊径,去掉具体的量,而是直扑本质。一位小数是同整数一样的数,将整数1平均分10份,既可用分数表示,又可用小数表示。这样教学,借助直观,学生是可接受的,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产生的过程,使学习能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上不断地完善数的体系,完成数系的扩展。

片断2:变式比较,凸显本质

师:下列哪些图可以表示0.2?

生:图2和图4。

师:图1为什么不能?不也涂了两份吗?

生:没有平均分成10份。

生:图1用分数表示是2/100。

师:图3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它平均分成了4份,没有平均分10份。

师:图4中的0.2与图2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图2 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的,而图4是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的。

师:也就是说图2的1长成正方形,而在图4中长成线段。由此可见,1还可长成什么样子?

生:所有图形。

师:不管什么样子的1,只要平均分成10份,取出几份,就是零点几。

赏析:图1、3的对比,更加突出一位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变式图4与图2的比较,去除了外在的形状的非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思维直指概念的本质:把1平均分成10份,2份表示0.2。1以何种形式表示出来,与图形的形状无关,不仅是1个正方形,还可是线段、圆,甚至其它的物体等,就是我们熟悉的整数1。这样教学,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又向前迈了一步,聚焦本质,零点几就是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学生所学新知———小数,与原有的旧知———整数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了。这是一种抽象,借助几何直观的抽象,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片断3:看图说出小数

教师要求抢答。出示第1、2个后,学生依次答出。当出示第3个时,生齐答0.1。但过了一会,出现了不同声音,立刻有学生说不对,有学生说是0.5。

此时,老师没有表态,认为是0.5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最后,学生达成一致。

师:刚才两幅图一下子就知道答案,为什么第3幅一下子看不出来,有争议,什么原因?

生:前面的平均分成了10份,这一题平均分成了2份。

师:前面平均分成10份,你看得到。第三题平均分成了2份,你能看出平均分成10份吗?

生:能!

师:图中我确定平均分成10份了,认真看,你看到了吗?

出示平均分成10份后的图:

师:是这个样子吗?

生:是!

师:如果把这些线去掉,你还能看出是0.5吗?中间的这些线画与不画有关系吗?看来,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出示第4题,有学生要回答,教师让学生将答案写在本子上。

……

赏析:又向前了一步。图3中表示平均分的线段的省略,给学生的思维设置了一个小小的障碍,就是在这短暂的思维故障中,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又向前了一步。从另一方面更突出了平均分10份。是不是平均分10份,不能为表面所迷惑,借助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一齐被迷惑到有人打破平衡至最后达到共识,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

带小数的出现,又一次打破原有的平衡,使小数与整数完全融为一体。因为小数概念是自然生长在整数1之上的,1平均分成10份,10份就是整数1.所以在这里教师没有过多的引导,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建立联系,结果是令人欣喜的,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本质思维 篇9

嵌入性是经济社会学的标志性概念, 指企业的经济行为嵌入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中, 会受到所嵌入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影响 (Granovetter, 1985) [1]。嵌入性概念的提出及社会嵌入理论的发展使经济与社会联结在一起, 超越了只关注经济因素影响的原子化研究范式, 将企业置于考虑了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影响的更加客观真实的现实背景中。然而, 大多数现有文献是将嵌入性作为一种状态, 缺乏对嵌入性概念的深层次解析, 使嵌入性呈现出“概念伞”Uzzi (1997) 在对Manhattan地区服装业的研究中提出了嵌入性悖论, 认为嵌入程度与效应呈现倒“U”型关系[2];石军伟, 付海艳 (2010) 研究发现企业如果在某类网络中嵌入程度过深, 就可能形成“制度嵌入惰性”, 从而丧失自主性和感知能力, 无法从快速的环境变化中觅得绩效提升的多样化机会, 或者是即使感知到变化, 却由于过度嵌入而无法应对[3]。然而, 无论是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的研究大都也是将嵌入性作为抽象的“概念伞”, 没有深入研究效应产生的机理。基于以上研究背景, 本文针对嵌入性概念的抽象性, 深入剖析嵌入性的本质收益和成本, 为理解嵌入效应的产生机理提供了一个合理化的窗口, 并在对立求解的思维范式下, 对收益和成本进行了整合分析, 从而在对立中得到二者的统一, 以期为化解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矛盾, 合理地进行社会资本和社会责任管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借鉴。

一、 嵌入性的本质收益与成本——社会资本与社会责任

嵌入性既代表着企业可以在社会关系结构中有所获得, 也意味着企业要为社会关系相关者有所付出。如果不局限在狭义的经济含义, 而是将收益与成本广义地阐释为获取与投入, 那么本质而言, 嵌入性的收益和成本就可以分别理解为企业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责任。社会资本代表了企业利用社会关系创造价值、获取租金的能力和途径;而社会责任则体现为企业从社会关系中获得收益而所要为社会关系相关者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 嵌入收益:三维度社会资本产生的关系租金

20世纪70年代后期, 社会资本理论在社会网络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早期的社会资本研究针对的是自然人。Coleman (1988) 认为社会资本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构成, 并有利于行为主体的特定目标, 无论行为主体是个人还是法人[4]。从而促进社会资本的研究从个人层面扩展到企业层面, 社会资本逐渐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起成为企业的三大资本形式。对于社会资本的概念,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各种定义, 其中林南在社会资本的定义中融入了与嵌入性的联系, 认为社会资本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资源, 是嵌入社会结构中并可以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的流动的资源, 从而为将社会资本理解为嵌入收益提供了理论支持。作为蕴含于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离开了嵌入性, 社会资本无从谈起, 而嵌入性对企业的正面效应也正是通过企业社会资本这一中介变量而产生的。具体而言, 嵌入性可以通过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5]使企业获益。 (1) 结构维度, 指企业在社会关系网络整体结构上的位置对企业经济行为, 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的作用。 (2) 关系维度, 可表现为企业与社会关系相关者之间因关系互动而在战略选择、治理结构等方面而受到的影响。 (3) 认知维度, 包括企业经济行为的行动者认知和企业整体认知两个层面。具体地, 企业的任何一项经济行为归根结底都可以体现为自然人的行动, 行动者个人认知的积累性改变更多地处于“冰山模型”[6]。实质上, 这种联结关系不仅仅指企业间, 还包括企业与其它社会关系相关者之间的联结。按照企业与社会关系相关者联结强度的差异, 关系租金可以分为两类。这两类租金代表了企业通过强、弱联结获得的不同租金, 即科尔曼租金和伯特租金 (Kogut, 2000) [7]。按照强联结理论, 较强的联结关系可以促使企业之间增强信任, 消除机会主义行为, 降低交易成本, 增加信息和资源在企业间的有效分享, 促进企业间管理经验、知识技能的转移, 从而为企业带来科尔曼租金。相对应地, 弱联结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异质信息, 通过发挥信息桥的作用得到冗余度低的知识, 获得伯特租金。

(二) 嵌入成本:社会责任范畴在差序格局中的演进

按照责任铁律[8]。 另外, 社会责任是企业价值取向的一种反映, 会对应并反映于企业的内外部治理结构, 而治理结构的状况影响着企业各种权力的配置, 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变量。纵观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变趋势, 企业正在逐步将更宏观层次、更广泛范围的社会关系相关者纳入到社会责任承担对象的范畴, 社会责任从单纯的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发展, 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外部性愈来愈受到重视。

在传统的经济学分析范式下, 仅仅关注企业的经济属性, 将企业看作孤立存在的个体, 忽略与社会的关系, 是一种经济与社会的割裂观, 因此, 企业的责任禁锢于经济责任, 更广泛的社会责任无从谈起, 企业责任仅是基于企业内部行政关系和产权关系而存在的, 尤其是产权关系下的股东利益至上。这种个体主义假设之下, 唯经济利益至上的原子型企业之间非合作博弈, 从而有可能极端导致“霍布斯困境”[9]。按照“对立求解, 解在对立面”的思路, 可以跨越收益与成本的对立, 得到社会资本与社会责任对立中的统一性。

(二) 社会资本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在对立求解的思维范式下, 要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收益, 就要从其对立面——成本求得最优解。因此, 社会责任就被赋予了新的诠释, 是对社会资本的有效投资, 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资本成本[10]。作为社会责任影响企业价值的中介变量, 社会资本使企业从社会关系结构中获得科尔曼租金和伯特租金, 这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产生正反馈效应。而社会责任与社会资本的有效整合需要良好的声誉机制, 通过声誉机制的信号传递和隐性激励约束作用, 可以使社会关系相关者对与企业未来的关系做出相应决策, 得到从责任到利益的有效传导, 从而实现责任与利益的均衡, 成本到资本的超越, 化解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

三、 结论与管理启示

作为经济主体与社会主体的统一, 企业不是原子化的行动者 (actomized—actor) ⑦, 而是嵌入在差序格局特征的社会关系结构中。嵌入性意味着企业既可以从社会关系中获取资源, 又要对其社会关系相关者有所投入, 这种资源与投入表现在很多方面, 但本质而言, 可以理解为社会资本和社会责任。在以成本换取资本的对立求解思维范式下, 二者不仅是对立关系, 更是统一于以关系租金提升企业价值的目标函数。通过对嵌入性本质收益与成本及其整合的分析, 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企业应以嵌入性视角构建社会资本管理和社会责任承担的意识, 实现经济、原子型企业向社会、嵌入型企业的转变, 形成企业与社会相互作用与回馈的良性动态循环。在社会资本方面, 通过应积极融入不同的社会关系网络, 丰富社会资本存量并不断优化社会资本结构, 从而发掘相应的科尔曼租金和关系租金, 有效地进行社会资本管理。在社会责任方面, 应树立以成本赢得资本、以责任获取收益的“对立求解”思维, 将社会责任当作对社会声誉与社会资本的投资, 在保健型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勇于承担激励型社会责任, 并通过社会资本的累积效应, 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在此基础上, 还应将社会资本和社会责任看作为战略性的资源和投资, 在战略环境分析时, 充分识别企业所处的关系位, 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性社会资本和社会责任计划, 找到避害趋利的有效途径, 并贯彻于战略实施、战略评价的全过程, 从而实现企业嵌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摘要:嵌入性本质收益与成本的分析可以为打开嵌入性的“概念伞”, 剖析嵌入效应产生机理提供一个合理化的窗口。通过对嵌入性概念的深层解析, 认为嵌入性的收益与成本可以理解为社会资本和社会责任。参照双因素理论, 社会责任可分为保健型和激励型两类, 分别起到维持和提升社会资本的作用, 从而在对立求解的思维范式下, 得到收益与成本、资本与责任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嵌入性,收益与成本,对立求解,社会资本,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9, 1 (3) .

[2]Uzzi, B.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 (1) .

[3]石军伟, 付海艳.企业的异质性社会资本及其嵌入风险——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情境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0 (11) .

[4]Coleman, J.S.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Human Capital[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8 (94) .

[5]Nahapiet, J., Ghoshal, S.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 .

[6]罗珉, 徐宏玲.组织间关系:价值界面与关系租金额获取[J].中国工业经济, 2007 (1) .

[7]Kogut, B.The Network as Knowledge:Genera-tive Rules and the Emergence of Structur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 (3) .

[8]Davis, K.Can Business Afford to Ignore SocialResponsibility?[J].Califonia ManagementJournal1, 960.

[9]李海舰.解在哪里——求解之道[A].金明善.经济学家茶座 (总第22期) [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本质思维 篇10

1.试题争鸣

1.1 最具戏剧性的第16 题

上一篇:教师是课程下一篇:小学生思想品德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