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成本控制问题

2024-07-06

现代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精选十篇)

现代物流成本控制问题 篇1

(一) 现代物流管理

现代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 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 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商品、服务流动的经济活动过程。其构成要素为输送、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信息。物流活动的总体目的是实现高顾客满意度或者可感知的产品价值, 必须由可接受的价格来提供服务而实现物流目标。从理论上讲, 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相比有很大的优势。第一, 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第二, 有利于开展现代贸易;第三, 有利于缩短经济联系空间;第四, 有利于减少社会库存量;第五, 有利减少流通费用等。

(二) 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物流成本可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是完成诸种物流活动所需的全部费用。从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角度看, 物流成本包括社会物流成本、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商品流通企业物流成本以及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四个方面。

1. 物流成本的构成。

对于物流成本的构成,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观点。就宏观层次的物流成本而言, 美国的社会物流成本由存货持有成本、运输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个部分构成;日本的社会物流总成本也包括运输费、保管费和管理费三个部分;欧洲的社会物流成本则包括了运输、仓储、包装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等费用在内的全社会物流总成本。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 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涵盖了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物品实体与价值变化而发生的全部费用。

2. 物流成本的核算。

(1) 物流成本核算对象的确立。物流成本核算对象应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特点予以确定。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物流成本核算对象。 (2) 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建立物流成本二级账户, 这是指根据企业的管理情况及特点, 在不影响财务核算的前提下, 在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下设置二级账户, 进行独立的物流成本二级核算。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一般包括的内容及下设的二级科目可以是: (1) 销售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2) 企业内部仓库保管费; (3) 采购人员的工资、差旅费、办公费等; (4) 生产过程中的搬运费等; (5) 有关设备、仓库的折旧费; (6) 物流信息费; (7) 存货资金占用贷款利息; (8) 回收废旧物发生的物流费。通过以上二级科目或辅助账户的应用, 可以有效地核算和归集出货主企业的物流成本, 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二、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 现代物流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还面临许多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一) 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低

物流效率低在零售企业的突出表现是缺货率高。根据罗兰·贝格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国内连锁零售3个城市5家连锁零售企业的12家大卖场进行的调查, 中国的终端缺货率在10%左右, 远远高于国际7%左右的水平。对零售企业来说, 商品缺货状况将引发消费者的各种反应, 最终导致企业的销售损失。据粗略测算, 我国连锁超市每年因商品缺货造成的损失高达830亿元人民币。

(二) 统一配送率不高

目前我国零售业的统一配送率不高, 未能实现统一的配送安排, 整体效率低下。不少零售业的仓库和车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车辆空载率普遍较高, 浪费了大量运力, 且送达速度慢, 保证率低。同时, 零售企业的配送规模普遍较小, 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绝大多数配送中心也未达到经济配送规模, 同时由于分店分别运输, 使运输线路不尽合理, 加重了城市交通压力。

(三) 信息共享程度低

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以及零售企业内各部门的信息共享非常重要。许多零售企业把已经掌握的信息作为私有财产, 不与供应商共享, 使得供应商无法获得零售企业的库存和销售信息, 结果商品成本提高, 零售企业的商品竞争力也就降低了。

(四) 物流设施落后

主要表现为对仓库、车辆、装卸搬运设施等的投入不足, 物流作业以人工操作为主, 物流效率很低。

三、加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 效率化配送降低物流成本

企业实现效率化的配送, 减少运输次数, 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 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 从而降低配送成本。多频度、小单位配送的发展要求企业采用效率化配送方法。一方面对货物在途情况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有效地利用空车信息, 合理配车。

(二) 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在传统手工管理模式下, 企业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 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 进行预测分析, 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三) 制定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目标及具体实施细则

非专业物流企业主要从事的是第二方物流, 可以通过目标成本管理方法来进行控制, 制定公司总的物流成本控制目标, 并将其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 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来进行物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对于专门的物流企业, 通常必然涉及第三方物流, 他们不仅仅需要制定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目标, 而且要对客户的物流系统进行科学诊断, 实施科学的物流规划及系统设计, 具体包括制定物流管理及组织策略, 物流业务划分及业务重组, 仓储规划、选址、改造与库存策略, 运输系统规划及第三方物流策略、物流系统规划与集成范围, 物流与配送系统可行性分析、物流系统辅助策略物流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解决方案等。

(四) 通过物流标准化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 制定系统内各个分领域的工作标准, 以系统为出发点, 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 统一物流系统标准, 进一步谋求物流标准的统一性。

(五) 实现供应链管理削减成本

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是确保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 同时提高服务也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要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行供应链管理, 实现物流一体化, 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 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六) 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降低成本

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使一个企业实现在规模经济等方面的节约, 并体现利用这些外包方的专业人员与技术的优势, 缩短商品运输的在途时间, 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同时企业也能在服务和效率上得到有效改进, 带来创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和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 实现零库存, 降低物流成本。

(七) 加强职工的物流成本管理意识

物流企业应该把降低物流成本这项工作, 从单个的物流职能部门扩大至企业各个职能部门, 从单一的企业推广至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进行成本管理, 使得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具有降低物流成本的强烈意识, 从而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浅析现代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篇2

按物流的功能,物流成本可以做如下分类:

1、运输成本

2、仓储成本

3、流通加工成本

4、包装成本

5、装卸与搬运成本

物流信息和管理费用影响物流成本的基本因素(企业的产品,物流服务,各企业不同的会计记账,企业的物流运作方式)。

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一)现代企业对物流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大多数企业的疏于管理造成许多企业的物流管理手段落后。现状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把经营的重点都放在生产以及销售环节上,但是对物流管理十分粗放,所花精力较少,不重视物流成本的变动趋势也不将其变动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是企业认为效益是首要,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当作企业重要任务,认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才是最影响利润的方面,忽视物流中潜在的利润。

(二)对物流成本的管理力量分散。各部门忙于营销上的管理,要想在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上同时达到规模经济。这就需要采用优质的管理手段,但是企业设置了岗位,但又不合理利用,常常造成资源的闲置。

(三)大部分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许多人忽视了物流职能享有着“第三方利润源泉”的称号,物流管理没有得到企业应有的关注。

(四)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在物流管理中,行政管理至关重要,物流直接与行政部门挂钩,但行政管理人员并为给出应有的重视。

(五)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成本还存在难以准确掌握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缺乏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并且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研究较少,将资金投入企业其他研究,使企业缺乏一套有效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从源头上抑制了物流成本效率的提高。

(六)我国企业物流人才匮乏。由于中国在WTO组织中的加入和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我国实现与国际接轨,经济得到质的飞跃,对物流管理的要求也加强,基于全球采购与全球销售的发展,迫切需要形成庞大的国际物流系统。基于对物流体系的管理要求,使得我们对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大增。

三、如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通过实现高效率的配送方法来降低物流成本。

(1)首先,企业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采用新的物流管理方法,实现最大限度的减小库存或进一步达到零库存,这样一来物流中转的运作速度得到了提高,资金的回笼也加速,进一步达到减小资金所占用的成本的目的。

(2)其次采用标准化的物流作业也十分重要。只有实现了物流标准化,在能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国际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衔接。

(3)最后进行产业重组,整合物流供应链资源,由企业之间联合建立物流中心。想要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建立整合性信息系统,建立数据仓库平台,支撑物流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先要解决好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问题。例如:运用EOQ模型计算出经济订货批量Q,再结合MRP与准时化生产、JIT库存理念,确定补货点的数量及时间,补货订单的批量,得出总的订单成本,达到库存成本和缺货成本的最小化。

(二) 在各个企业直接实施协同运作,实现第三方物流的协同化。第三方物流有着低运输成本,低库存水平,低库存资金占用率,低分拣成本,低分拣错误率,低物流固定设备投资,低库存损耗率,低交易成本的特点。通过利用对物流业务的外包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有专业技术的,管理十分完善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能有效缩短商品的`在途时间,还能减少商品在周转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达到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的目的。例如,京津冀通关一体化,企业通关物流成本将降三层。重庆长安汽车就把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等全部物流环节移交给了专业物流企业,自己只专注产品质量。这样不仅实现了自己产品的质量保证,也大大缩减了物流成本。

(三)加强成本管理在企业职工意识中的痕迹。将降低成本的工作提升到企业主要操作层面,使物流管理部门与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融合,在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全面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突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使企业人员在最初就建立起“战略性成本意识”。

(四) 优化产品的流通过程,降低物流成本就企业而言不单只是本企业的事,只有优化了流通的过程,确保物流成本的畅通实现,真正体现管理物流成本的价值。国际上:中国与欧盟AEO互认1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国拥有高级认证AEO企业在欧盟28个成员国海关通关时,均可享受到和对方境内AEO企业一样的通关便利。此举将有效降低企业港口、保险、物流等贸易成本。

现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探讨 篇3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22-0041-01

1物流成本控制的涵义

企业物流成本是指企业完成进行采购、生产、销售等与物流相关的仓储、运输、信息、管理成本在内各种活动所需的费用。物流成本的控制,是对成本限额进行预算,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限额进行比较,纠正存在的差异,以期用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利润,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本控制的措施。一是要制定控制目标,着眼于投入产出的关系及对企业整体的带动性。二是实施物流系统的具体成本控制,可按照不同的对象进行。例如以仓储、运输、信息、管理等物流功能作为控制对象,通过对各项物流活动功能进行技术改善和有效管理,从而降低其所消耗的物流成本费用。

2.1物流仓储成本控制

①优化仓库布局,减少库存点,库存的高效运作。建立大规模的物流中心,把零星的库存集中起来进行管理,对一定范围内的用户进行直接配送,这是优化仓储布局的一个重要表现。合理规划库存效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的储存面积和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储存量和面积利用率。仓储业务管理必须要是懂专业知识的人员,对仓库中设施设备的定期维修和检查,以缩减仓储成本的。

②优化库存量,降低货物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优化库存量必须减少产品库存量、成本的资金占有压力,针对仓库的物料进行盘点、数据处理、保管、发放,达到实物保管保持在最佳状态,通过市场预测与订单处理,保证正常生产和供应,如,采用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以及准时制生产和供应系统等来合理地确定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等每个环节最佳的库存量,实现在保证及时交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减少物料的库存积压与报废、贬值风险,提高库存周转率,合理压缩库存资金,以得到较好的经济效果。

③建立信息库,加强仓库内部管理,降低日常开支。建立完整的商品信息库,运用信息库所储存的资料,配合企业市场活动,分别加以搜集、筛选、整理、编集形成仓库内部管理档案,合理有序的地堆放和储存货物,以节约保管费用,提高仓库与仓储设备的利用率,掌握好储存额的变动情况,充分发挥仓库使用效能。通过信息处理,合理设计事务流程,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控制了成本,降低日常开支。

2.2物流运输成本控制

①加强物流运输成本的预算和管理。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加强预算管理,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实行定额和目标分解,实现责、权、利结合,加强成本核算和考核管理。引进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方法,结合企业实际,寻找改善运输管理,降低运输成本的最佳途径。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建立物流运输管理专职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

②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减少运输环节。运输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加快运输速度,减少货物损耗,需要与仓储运输业密切合作,以缩短货物在库、在途时间,降低物流成本。运输工具的选择应考虑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便利性、时效性。在组织运输时,采用零担凑整、集装箱、捎脚回空运输等方法,扩大每次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尽可能采取直达运输,减少二次运输,更要消除相向运输等不合理现象。

2.3物流信息成本控制

①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物流信息系统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一方面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信息,使生产、流通全过程的企业或部门分享由此带来的收益,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需求,调整不同企业的经营行为和计划,有效地控制无效物流成本的发生,从根本上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充分体现出物流的利润源。

②更新观念加强现代物流企业的人才培养。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的不断推进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打造一支一流的物流人才队伍,按照物流发展趋势需要分层次建设物流人才队伍,既要有基层的物流操作人员,也要有负责各流程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的人员。还要有高级管理人才,能通过现代物流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协助企业管理者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切实增强客户对现代企业物流的满意度,从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

2.4物流管理成本控制

物流管理的本质要求就是求实效,以最少的消耗,实现最优的服务,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提高物流经济效益的关键,就是搞好管理,可以实现合理运输,使中间装卸搬运、储存费用降低,损失减少;可以协调好物流各部门、各环节以及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物流活动个经济利益。企业为了赢得竞争主动权,就必须树立物流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关注自身的核心能力,拥有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成本管理中,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提高成本效益。

企业不但要提高高层管理者及财务人员的物流成本控制意识,还要注重培养和提升中层管理者及员工的物流成本控制意识。首先,组织学习先进物流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组织开展本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调研活动,让企业员工有能力实施物流成本控制活动; 再次,要把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与每一位员工的经济责任及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变“任务型、控制型”为“效率型、管理型”,充分调动全体人员控制物流成本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增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物流成本控制能力。

总之,物流成本控制是全面、系统的工程,要建立全新的控制思想,必须寻找加大利润,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消除“物流冰山”,开发利用有很大潜力的利润源泉,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傅桂林.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现代物流管理成本核算探讨 篇4

一、我国物流产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采取与制造业相同的成本核算手段

许多物流企业仿照制造企业, 把成本项目细分为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包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由于对物流企业来说材料和人工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很小, 大部分都是间接费用, 而多数企业又缺乏对间接费用系统完善的分配方法, 甚至采取简单的按月分配, 无法体现成本与合同服务项目之间的关联性, 从而提供有误导性的成本信息。

(二) 沿袭传统运输业的成本管理方式

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交通运输业转型而来, 这些企业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之前的成本管理手段, 其典型的成本核算对象有以下几类:1按运输工具划分为厢式货车、冷冻车、货机等;2按业务类型划分为装卸、货运等;3按不同的运输路线划分, 此类企业通常把总物流成本看做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的累加, 在确认成本核算对象时没有考虑到企业运营的整体性, 无法提供以客户和业务为导向的成本信息。

(三) 沿袭物流配送中心的成本管理方式

一些物流企业由配型中心转型, 直接将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累加计算出物流成本, 为了简化核算程序, 通常会根据前一年的运营状况, 用前一年的总成本费用除以前一年的总配送金额, 得出参照费率, 再以此为基准依照配送物品和客户的不同制定浮动费率范围。这种核算方式仅仅是对期间费用的简单归集, 没有成本对象可言, 根本不能成为成本核算。

(四) 沿袭邮政物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

邮政企业因为业务品种多, 分别计算每项业务成本的工作量太大, 通常是用“倒扣法”计算每一项业务的成本的。其计算方法是从月末收入中除去既定比例的利润, 将剩余部分作为成本与各项收入配比。这种方法的缺陷在于所得的成本总额可能和业务成本的实际发生额相去甚远, 准确性较低。

二、优化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对策

(一) 明确成本计算对象

构建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的第一步是明确成本计算对象, 企业在每一会计期间的费用项目繁冗复杂, 如果只是将其累加, 只能反映出耗费的数字, 无法提供可利用的会计信息。因此, 应该设置成本明细账, 对物流费用按照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分配。物流企业与制造类企业不同的是, 它们没有产品实体作为归集对象, 而通常以其与客户签订的服务合同为对象来归集费用, 每一个合同因其唯一性, 可被看做是企业生产的特殊产品, 这种方法在实务操作上是行得通的。

(二) 统一成本核算原则

由于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采取成本核算方法的不一致性, 建立统一的成本计算规范十分迫切。作业成本法作为适用于物流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被逐渐应用于实务中, 其需要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作业为基础, 将业务运转过程看成多个作业的总和, 把资源消耗和成本动因联系起来, 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有效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将多个成本核算对象类型同时作为成本归集对象, 实现对间接费用的多标准分配, 大大提高了成本核算的精确度, 更适用于间接费用比重较高的物流行业。因此, 应该在物流企业中大力推行作业成本法,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对称性。

(三) 明确成本核算范围

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是以产品为基础, 将以产品生产相关的费用计入产品成本。但是由于物流企业的特殊性, 其在履行物流合同的过程中往往产生的成本类目较广, 包括合同准备成本、合同履行成本等, 企业在分辨费用归属时, 应对物流相关部门上报的费用进行分析, 分辨其性质和归属, 从而正确划分物流费用。

(四) 准确归集成本项目

成本项目即费用种类, 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反映了特定产品的成本内部结构, 详细地显示出成本对象的资源耗费情况。在一般企业, 为避免核算手续过于繁杂, 通常采取折中办法, 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项目按成本对象进行归集;针对间接费用, 则通常将其集合起来统一处理, 设置“制造费用”等科目, 简化会计核算程序, 这种方法虽然大大节省了人物力消耗, 却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针对物流企业的特点, 成本核算项目应该包括:前期方案规划费、后期方案修改费、管理信息系统研发费、直接运输费、仓储管理费、装卸费等。在实务中, 物流企业应该结合具体情况, 适当增减成本项目, 以满足业务要求。

总而言之, 在物流行业迅速崛起的时代, 物流企业应注重成本核算的精细化, 构建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 从而推进物流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红英.重庆烟草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分析[J].重庆与世界 (学术版) , 2012, 11:129-133.

[2]桂良军, 徐迎秋.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研究[J].江苏商论, 2006, 03:45-47.

[3]潘立亚.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核算规范体系[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6, 04:361-362+364.

现代物流成本控制问题 篇5

五.实习结论及建议:

1、入库货物待扫描的条码所贴位置不规范,没有一个严格的参数要求,易造成很多错误和其他问题,应规范这一细节操作。

2、出库货物在月台的暂存状态都要由操作员在系统中手动更改,效率低下;下游环节操作员都是手动索取任务并需不断刷新任务列表,极不方便,应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mis中在相应模块实行自动操作,省去人工操作的繁琐。

3、在不断完善内部物流的同时,要积极探索第三方物流模式,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

4、冷链物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对需冷藏的药品的出入库及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控,以满足新出台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现代企业采购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6

关键词:现代企业 采购物流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物流作为企业的一大利润之源,已经逐渐受到各大现代企业的重视,因为在很多的现代企业中,物流成本的高低,会直接的影响到企业效益的好坏,所以怎样有效的控制及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成为现代企业在经验管理之中的主要问题。而采购在企业的物流之中又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那么同样的道理,只要能降低采购的成本,就能使物流成本降下来,也就相当于是间接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采购物流在现代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多的跨国公司都纷纷的把原材料的采购,由国外市场逐渐转向了中国市场,这说明跨国公司已经清楚了采购物流的重要性,它的成本高低对企业最终经济效益的影响。而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总是片面的认为一个企业能否赢得最大的利润,应该是由市场营销这一块来决定的,因为这种观点的长期存在,使得企业不够重视对采购物流的管理,让其在发展中存在了很多有待改进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采购中信息封闭且不能共享

在采购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对供应商的选择。企业采购方为了能增大供应商的选择范围,通常会对一些私有信息进行保留,而众多供应商也会在相互的竞争中隐瞒一些相关信息。在双方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保留点私有信息的情况下,势必就会造成信息的人为化封闭,就更不要说实现信息有效共享了,那么最终双方由于不能很好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就必须通过多次的协商谈判来完成合作。而在此之前为了应对信息封闭带来的可变因素,采购不得不增加库存量来以备不时之需,无形之中就提高了采购成本。

2、采购情况无法跟踪

无论是采购方还是供应商方,它们的工作都是相对较为保密的,采购方不可能直接参与到供应商组织的生产,以及对产品质量的监测活动中去,它只能在供应商交货的时候,根据相关的一些标准,对货物进行清点和查验。而很多供应商为了能在采购的招标中,以低价位赢得最大优势,必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对产品的成本进行控制,往往就让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使采购一方的利益蒙受损失。这也就是为什么供应商和采购方,很难成为长期性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

3、雙方间的竞争大过合作

在传统的采购过程中,由于采购方和供应商方的合作都是临时性的,所以双方缺少沟通和了解,不能构建“双赢”的一种合作关系,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为了眼前的好处,就不考虑长远利益的事情发生。

4、供需无法做到平衡

因为采购方和供应商方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对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处理,采购方就很难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所需原材料进行采购,从而造成供需不能平衡的状况出现,这样的后果就是有可能让生产因为缺乏原材料而被迫停下来,长期以往将会让产品失去市场。

5、缺乏对采购部门的制约

很多供应商为了能在招标中胜出,就去贿赂企业采购人员,让其为它打开方便之门,最终遭受损失的还是企业。

三、采购物流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增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

要想增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选拔采购人员的时候,不但要注重本人在采购方面的才能,还要观察此人的道德品质是否能胜任采购员一职;另外就是要组建起一个采购人员之间能够通力协作、办事效率高的采购团队。

2、大力推行对采购绩效的评估制度

俗话说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要想使采购人员能够积极努力的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采用一些评估制度来促使大家进步。采购绩效的评估制度就是让采购人员间,能进行良性竞争的最大推动力,它主要分为定期评估和不定期评估这两种评估方式,定期评估一般用于年终的考核,而不定期评估则不限定考核的具体时间,比如企业可以要求把某次的采购成本,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下调,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对采购人员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

3、加强对供应商关系的管理

首先就是在众多的供应商中,科学合理的选择适合的供应商,并随时对其进行评估和调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淘汰;其次是与优秀的供应商之间,要努力构建起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

四、结束语

传统模式的采购物流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要采用新的采购物流管理策略,积极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选取最科学合理的采购方式,降低采购物流的成本,有效提高现代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洋.企业采购物流成本降低问题策略研究[J].才智,2011(34)

[2]艾梅,腾跃民.现代企业采购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

[3]栗少钦.现代企业物流采购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9(4)

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问题分析 篇7

1 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1.1 现代物流企业的特征

现代物流企业是相对于传统物流企业而言的,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功能实行高效率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价值链。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物流管理是十分复杂的体系,各方面的配合十分严密,必须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知识已替代实物资本成为企业增长的根本动力、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1.2 现代物流企业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特征

1.2.1 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征

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指可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如书本知识、物流企业的制度、法规等,隐性知识指那些非正式的、难以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显性知识容易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和存储,而隐性知识则难以掌握,它存储在各个雇员的大脑里,是雇员的个人经验。

在现代物流企业中,制度、法规、管理诀窍、经营理念等显性知识是企业生存、发展乃至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各种物流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及基层操作人员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这是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特点。

1.2.2 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特征

知识管理指对知识资源进行组织、利用和再生产的过程[1]。针对现代物流企业而言,知识管理就是物流技术人才、物流管理人员、基层操作人员乃至客户互相配合,通过交互式学习和知识共享,共同贡献知识智慧,增加企业知识储备,最终转变成现代物流企业生产力的过程。

在知识共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人”在其中起着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参与。所以现代物流企业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员工知识和组织知识的更新,加强与客户的联系,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 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在很多物流企业里,对“知识人”重视不够,思想理念还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对员工智力资本的认同停留在口头或形式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

2.1.1 忽视“知识人”的价值

“人”是知识资本的载体,是知识资本的所有者和运用者。在现代物流企业,以“顾客为根本”、以“职工为资本”是企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有力武器[2]。对知识资本的收益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对等,员工知识资本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回报,尽管大多数企业让员工参股,让知识资本参与企业剩余财产的分配,但知识资本所创造的财富与应得到的回报往往差距悬殊。另外,有些企业在某些领导和员工自己的潜意识里,对“知识人”能创造的价值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知识人”在人格和精神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例如笔者到长沙的某一物流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这个物流企业的老总认为现在人才济济,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对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才的留用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在薪酬上以降低成本为名,一压再压,而在大会小会上总是摆出一种“他不缺人才”的姿态,这个企业的员工乃至高级管理人员在物资和精神上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这个企业乃至有段时间因为员工的流动而不能正常工作,有些业务因为高级管理人才的跳槽而被迫中断。

2.1.2 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些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企业内部你防我,我防你,充满紧张与相互猜疑的气氛,缺乏和谐的工作环境;有些企业管理者对员工有严重的偏爱倾向,对某个团队或个人表现出不公平的偏好,致使没有受优待的员工产生怨恨和厌倦的情绪,以致整个团队的工作难以正常展开。正因为没有共享和互助的积极向上、健康的工作环境,致使“知识人”在精神上没有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工作中患得患失,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致使他们的能量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更谈不上创新。

2.1.3 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持续的沟通

管理者通常都希望他们的员工不需要任何指点或有效组织就能完成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能达到指导手册或客户的要求,不同员工技能水平、处事态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有所不同,员工需要支持、呵护、相互尊重的交流与沟通,而管理者往往缺乏耐心,工作一刀切,没有做到有计划地、系统地去挖掘、开发每一个员工的潜力。

正由于对“知识人”重视不够,知识人在物资和精神上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致使企业很难留住高级管理人才,有时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2.2 知识管理的内容与实践脱节,缺乏创新

在大多数物流企业里,知识管理是为管理而管理,追求形式而不重其实质,与实践脱节。具体表现在:

2.2.1 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内容认识不清

在绝大多数现代物流企业里,把知识管理理解为物流技术的应用或管理,知识管理的内容就是对物流技术的培训。事实上,物流技术只是知识的一个方面,现代物流企业的知识管理应该还包括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精诚合作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各方面的内容。现代物流企业知识的多样化和复杂性,给知识管理增加了难度。由于对知识管理内容的偏颇和知识管理本身的难度,使得知识管理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知识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由于知识的有效组织、培训、共享机制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得知识得不到共享,员工和员工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和沟通,知识不能进行正常转化和储备。

2.2.2 没有根据正确的需求培训恰当的人选

现代物流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涉及到物流技术、服务运作、管理理念、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有些企业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人、财、物购买软件、进行培训,开展各种各样知识管理咨询活动,但效果不是很好,投入了大量资源建立的知识管理机制或系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不得而知,企业的这些活动似乎都带上了只管投入不问产出的“公益”色彩[3]。原因在于管理者没有根据企业正确的需求来培训恰当的人选,没有考虑到每个具体人的专长、天赋、性格特点,培训方法、手段过于简单,工作没有做细、没有做到位。

2.3 知识管理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价与奖惩制度

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而奖惩制度是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绩效评价制度包括评价指标的建立、评价标准的确定、配套的奖惩措施。大多数物流企业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这方面基本上是空白,没有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有些企业即使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指标的建立不成体系,或者标准的确定不是定的过高就是定得过低,缺乏目的性和可执行性,或者以考核代管理,只重视奖惩,而忽视开发,或者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 知识管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1 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的合作关系

建立培训与业务之间合作关系的第一步要求知识管理者明确公司的经营目标,全面理解公司的业务,深入了解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目的明确。第二步要求知识管理者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加强交流与沟通,包括对公司高层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访谈,让他们阐述自己对公司远景、策略导向、可持续发展、近期存在问题等各方面的看法,借以理解公司的经营目标与决策层的远大志向;还包括与普通员工的沟通,借以了解每个员工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知识优势与不足,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步对公司员工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培训,让培训与公司经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员工从中获得自己所需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培训资源,促进个人知识的内化,增加企业的知识储备[4]。

3.2 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

绩效管理是促进员工能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有力工具。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重点在于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员工知识做出评定和估价,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优劣做出判定,目的是促进员工知识能力的提高,促进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的转化,从而增加组织知识储量,改进组织知识绩效。

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可以从员工知识绩效评价、组织知识绩效评价、外部知识绩效评价、创新绩效评价几个方面进行设置。其中外部知识绩效评价指标在现代物流企业显得更为重要,主要是评价对外部顾客的需求、利益的了解程度,如顾客赢利率、顾客忠诚度、客户情况数据库建设水平、知识联盟的开发利用水平等等指标,目的是充分掌握顾客的需求,想顾客之所想,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实现企业双赢,从而增加企业外部竞争的干扰能力,避免客户转向竞争对手。

知识绩效评价标准的确定,可以根据每个指标来设定一个标准,但有些指标标准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在确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历史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以及其他可比的标准,同时还应注意环境的变化。

奖惩制度是绩效评价制度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与绩效评价制度相配套的奖惩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考核个人乃至企业的知识绩效,保证知识管理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

3.3 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斗志。要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首先,注重“以人为本”,包括注重员工、注重顾客。注重员工指提倡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为人才提供发挥能力的各种条件,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注重顾客指一切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多种科学手段和方法加强联系,了解顾客的需求与愿望,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达到双方满意、双方互赢、共同发展、长期合作。第二,建立和谐的员工关系。信任、诚实是良好关系的基础,干群之间、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坦诚待人,使员工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学习的机会。第三,保持在市场经济中以“信誉为本”的文化色彩。企业的经营理念一定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要体现市场价值和企业特点,“以诚取信”作为企业经营理念的精髓,并将这种思想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第四,倡导“创新”的文化理念。正如著名经济学家陈清泰所说:“技术是可以买来的,但技术水平是买不来的”,真正的技术创新只有靠自己培养。可持续性发展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管理思想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方法的创新,甚至还包括某些小点子的创新,只要是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并产生了效益或将来可以产生效益的都属于创新,都要加以鼓励的倡导。

4 结束语

现代物流企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必须从内到外加强企业知识管理,建立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支持和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以“顾客为根本”、“职工为资本”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才是现代物流企业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树成.现代经济词典[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2]尹凌青.战略绩效考核——可持续发展企业素质及经济增加值考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田利军,杜茂宝.知识管理财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EB/0L].(2007-01-05)[2009-08-13].http://www.51kj.com.cn/news/20080318/n162073.shtml.

现代物流成本控制问题 篇8

1 物流类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关系国家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现代化国家综合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而且物流产业作为低耗能、高产出的产业, 对改善整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和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 本文从沪深物流类上市公司的视角出发, 重点研究现代经济环境下, 物流类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实际财务风险, 并且试图给出针对具体风险的控制措施, 为十二五期间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应有的支持。

1.1 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的发展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为与其他产业不可或缺配合的物流产业, 已经多次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多次被写入发展规划纲要, 2009年4月《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就提出要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 革新物流服务理念, 加强资源合理整合调配, 满足多样化的物流市场需求。鼓励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 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2]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 截止2010年年末, 中国国内的大小物流企业约有6万家, 但从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 两市仅有物流类企业73家, 相对于物流企业总数来讲, 主板上市类物流企业数量太小。这些公司不仅包括主营物流业务的上市公司, 还有与经营与物流相关业务的公司, 从上市公司主营物流业务的活动的内容来看, 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代理、信息服务等物流全过程。在我国, 国有物流企业、新兴的民营物流企业以及外资物流企业的占据了物流市场的主要运营主体, 伴随着物流业并购重组步伐的加快, 优质资源集中归于大型物流企业, 物流市场资源的争夺以及利润率的下降, 一步步加剧了物流行业内部企业间的竞争, 这也就对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风险中, 财务风险处于明显之列, 物流企业整合和重组过程中, 财务状况的整合极易出现风险, 以及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都是企业亟待需要面临和预防的, 在此基础上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就能提高整个物流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改善财务状况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

1.2 我国物流类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1.2.1 资金筹集风险

相对于大多数的物流企业来说, 物流类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 自有资金、债务资金、股权融资资金都可以为其所用。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当今, 物流类上市公司都走向了规模化、现代化之路, 加之行业间的竞争加剧, 为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筹集资金的数量便可能偏离企业正常的发展轨迹, 融资时机以及融资后的资本结构都受到挑战, 并且资本市场融资成为可能后不同筹资方式成本差异的客观存在, 促使了企业资本市场融资过度的趋向, 而且物流类上市公司自身也具有着特殊性, 企业下交通运输工具、仓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 耗费的资金较多。企业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时, 还必须面临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也受到宏观经济变化的明显影响。如果企业处理不好筹资过程中的资本结构优化状况, 将会面临较大的再筹资风险, 从而使企业蒙受财务成果损失, 财务状况恶化的风险。

1.2.2 资金使用风险

物流类上市公司, 拥有一套完备的投资审核程序, 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筹集资金后的乱投资问题, 但在资金量一定的情况下, 如何加以利用和配置使其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是每一个物流企业必须要考虑的。一般地, 物流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主要集中在资金配置使用不当和投资风险两方面, 但物流类上市公司面临的第一种风险较小, 基本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营, 而对内及对外的投资风险却始终存在并严重的影响着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配置功能。物流上市企业, 都是资源质量较好的企业群体, 它们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和开发项目, 当企业将资金投资于新物流项目的开发, 来扩大经营规模, 重构物流设施时, 必定面临投资带来的现金使用风险, 由于各种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使得企业投资面临着财务收益损失的风险。

1.2.3 资金回收风险

物流企业, 要维持正常的经营, 必须能够按期收回资金。但是由于物流类上市公司面对的是广大的物流市场, 客户信用水平千差万别, 价值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企业为了占有市场会提供众多优惠付款条件, 加大了货款回收的难度, 导致资金周转周期的延长和坏账出现几率的升高。[3]另一个方面的资金回收风险, 表现在业务实施过程中, 物流服务对象复杂化导致物流服务费用的坏账, 主要表现在配送商品质量瑕疵、配送时间延缓、配送货物损毁、配送服务不到位等环节, 造成企业资金收回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2 物流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对于企业, 只要面临市场上的交易行为, 必定会涉及到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 而物流类上市公司因其自身的特殊性, 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具有特殊性, 对其背后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进行探究, 有利于把握其财务风险, 更好地找出改善措施。

(1) 宏观环境。企业一直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环境之中, 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国家政策的调整都会对物流企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财务风险上, 主要集中在筹资活动中产生的风险, 经济环境, 对企业的筹资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 筹资的难易程度, 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环境的良好与否密切相关, 另外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 央行连续上调存贷款利率, 也会直接增加物流企业的筹资成本, 加重利息负担, 增加运营成本, 影响业绩水平。[4]

(2) 行业特征。物流产业, 作为生产性服务业, 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相互联系起来, 这些特点决定了其与区域经济密切联系的特性, 市场需求建立在区域经济状况、工业发展水平及商业运作等基础之上, 如果区域经济环境出现问题, 物流企业便容易出现财务风险。另一方面, 物流类企业, 对资金现金流的要求比较迅速, 能够迅速变现的资金使用量大且不易管理, 这一行业特征也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一大原因。

(3) 市场状况。物流业发展的十分迅速, 企业间的兼并、战略重组时有发生, 并且国家十分重视对于物流类企业的资源整合, 国有物流企业、外资物流企业以及民营物流企业, 竞争日益激烈, 市场份额争夺日益白热化, 市场正逐渐呈饱和态势, 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不可避免地随之增大。

(4) 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是出现财务风险的一大原因, 尽管物流类上市公司, 具备了优异的企业资产和高素质的人才, 但是我国普遍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管理不够严格, 执行不能到位, 管理经验不够先进, 现在大部分上市公司仍旧没有建立起独立审查核算的风险监管部门, 很难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进行审查和核对。在减少了审查和核对的条件下, 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便会骤然增加, 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善将会与财务风险产生恶性循环, 影响企业的效益。

3 物流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措施

3.1 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属于系统性风险, 无法去除, 只能相应做好预防和治理。物流类上市公司, 要做好财务风险的预防, 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严格执行财务预警制度, 通过设立专职专业部门财务预警部门进行财务风险的预警。物流企业必须确保稳定的现金流, 必须对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 通过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比率等财务指标的设定, 构建适合本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 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到事事、时时监督和管理, 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

3.2 筹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物流类上市公司筹资风险主要集中在负债融资风险和股权融资过度风险两个方面, 在负债融资方面, 上市后物流类企业负债融资具有了较大的优势, 融资资产抵押变的简单和容易, 企业必须充分考虑目前的资产负债状况, 适度融资, 适度利用财务杠杆原理, 由于负债受利率变动影响明显, 企业必须注意负债结构的维持和优化。对于股权融资, 企业必须设立融资规划部门, 对相应的融资进行多方论证, 以防止融资过度造成资金的使用地下和财务风险的居高不下。

3.3 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物流类上市公司的特殊性, 决定了其投资活动的单一性, 企业投资于可行的项目, 必须从企业财务状况的实际进行考虑和出发。但是物流企业少有的投资机会和经历, 更加大了其投资的安全和有效性, 因此, 物流类上市公司必须完善自身的投资风险管理程序, 做到投资前的多方论证与财务状况相结合, 做到投资后的监督管理与财务状况相结合, 适时把握将投资项目可行性调查建立在财务状况基础上, 切记离开财务状况的非理性投资。为此, 物流类上市公司必须在其定期报告中, 详尽披露已发生的投资项目, 接受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多方位监督。

3.4 资金回收风险控制措施

由于物流类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原值的80%为运输设备资产, 加上物流业务产生的大量应收账款, 使得物流类企业回收资金一直存在着较大的风险。[5]应对这种风险, 物流类上市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不同的销售方式, 积极推动网络营销和网络支付的快捷方便, 并且重视应收账款在企业内部的有效管理, 做到对客户资产的信用检查和评级, 在此基础上建立适于本企业的信用制度, 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和资信评级制度, 通过现金折扣和销货折扣的实施, 加大应收账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制定合适的收账政策, 稳定企业资金回收的力度。

摘要:物流企业, 不同于其他类企业, 对于财务风险的检测与控制, 都有着其自身行业的特殊性, 从物流类上市公司来考察企业的财务风险及控制管理措施, 能更好的认识物流产业的发展形势和趋向, 把握好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资金回收风险, 才能让物流类上市公司以更安全和更有效的方式服务于社会经济。

关键词:物流企业,财务风险,上市公司,财务控制

参考文献

[1]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M].上海: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2]王健, 石峰, 黄敏.我国物流企业财务风险评析[J].物流经济.2009 (10) .

[3]徐玉红.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管理与控制[J].企业导报, 2009 (9) .

[4]谢泗薪, 安琪.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及控制[J].铁路采购与物流, 2008 (2) .

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篇9

一、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如按照行业进行划分, 物流行业应属于服务产业, 可是其与服务产业又存在很多不相同的地方, 其行业本身具备较高的特殊性, 确切点说, 现代化物流产业应归属于供应链式的服务行业。我国现代化物流产业通常都是由运输或仓储行业转变过来的, 随着国外的物流产业不断发展与引进国内, 才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物流产业, 该产业的服务模式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这就给我国物流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从另一方面来说, 也给我国物流企业带来了更加巨大的挑战。

(一) 现代物流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与使用效率较差

我国物流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其资金管理模式落后就会导致资金不足或资金闲置等不良现象出现, 与此同时, 很多企业还存在随意投资和经费体外循环等问题, 这就使得企业本身无法准确的掌握内部财务管理的运行情况, 无法及时有效的调配资金, 从而致使资金周转速度慢, 严重影响企业的自身发展。比如对某些集团性质的物流公司而言, 有一部分子公司的资金过多闲置, 而同时另一部分的子公司却因资金匮乏而经营无力, 企业内部的资金调配不合理致使资金的运作效率过低, 不利于企业全面发展。与此同时, 物流企业对货币资金的储备要求十分高, 可是由于不能准确的测量货币保有量, 致使企业资金的运行效益大大减少, 给企业的发展乃至生存造成了极大影响。

(二) 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较为粗犷

因物流企业本身具有较为庞大的分支结构, 并且其组织结构相对复杂, 跨区经营十分明显, 致使很多物流企业尤其是集团性质的物流企业在监管下属子公司的监管力度上存在较大问题, 经常会出现财务核算不一致和财务基础管理薄弱等问题, 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包括:集团总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无法在各个子公司中得到较为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总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监控力度不够;公司内部的控制体系与核算体制不合理, 级别不同的独立财务核算组织严重偏离总核算组织制定的要求, 很多下属的物流公司通常会自打自家算盘等;我国现代化物流企业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匮乏, 虽然国家成立了相关的监督管理组织, 但是在综合性人才的配置问题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现有的人才缺乏相应的财务管控方法和手段, 致使财务管控工作的形式化现象十分严重。

二、强化现代化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力度的建议和对策

(一) 扩宽稳固融资渠道

我们都知道, 银行贷款具备成本低和风险小等优点, 因此, 物流企业应与银行建立稳固的金融关系, 从而解决物流企业的融资难题, 与此同时, 物流企业还应当重视企业的信用, 提高企业在银行的信用度。物流企业应通过以下方式提高企业的信用度, 强化企业和银行的关系:规划合理的资本组织结构, 物流企业必须权衡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手段, 完善融资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避免举债过多等问题的发生, 通过对融资组织方案的评价与研究, 选择平均加权的最低成本融资手段;强化银企的信用关系, 物流企业必须按期归还贷款数额和相应利息, 切不可因一时的债务压力而逃避, 损害企业在银行的形象;提高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 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并逐步建立前、中、后的多方位财务管理体制。

(二)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加强财务管理的力度

现代化物流企业必须逐步完善企业的自治结构和产权结构, 全面推动新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 将产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明晰清楚, 同时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与审计, 建立健全责任体制, 全面加强财务信息的纰漏和监督力度, 形成制约、监督与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体系, 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的经营效率和决策效率, 从体制上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与此同时, 还应从以下内容来强化物流企业财务监管的力度:将财务管理机构进行优化, 区分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的工作性质;完善内部的管理体制, 包括完善财务规范的内容等, 加强管控财务管理人员;完善内部控制体制, 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能顺利开展, 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控效率。

(三)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我国物流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资金管控体系, 强化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度, 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坚决抵制多本账等不良现象。与此同时, 企业应强化财务风险的管控力度, 树立全面风险管控意识, 尤其是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而言, 更应该时刻将风险意识放在心头, 将风险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的心理, 并逐渐使其融入企业的文化中。除此之外, 现代化的物流企业还应聘请专业的外部审计人员, 全面监督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从而提升金融机构对企业财务信息水平的评估。

(四) 推进物流企业财务信息化

首先,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借助网络化程序, 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报告和远程在线业务的处理。其次, 财务人员要全程参与信息化建设, 为信息化的建设从财务知识的角度提供专业的建议, 以更好地满足财务管理的需求。

三、总结

总而言之, 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重点内容, 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所以, 我国现代化物流企业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提升财务管理管控意识, 在原有的融资渠道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融资平台, 加快财务监督体制的建立,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而确保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后, 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明确事前预防、事中管控和事后总结的财务问题管理手段, 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贺铁骊.浅析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外资, 2012 (03) .

[2]朱长华, 李璐.我国物流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简析[J].企业研究, 2011 (03) .

现代物流成本控制问题 篇10

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业面临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自从2009年物流业被国务院确定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物流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物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一部分物流企业还处于传统物流发展阶段,企业管理方式粗放、技术手段落后、物流科技利用率不高等。因此,现代物流业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传统物流要转型升级,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使得现代物流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物流科学技术无疑是现代物流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 物流科技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应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物流科技应用于现代物流业。这对于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起着关键作用。物流科技改变了物流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改变了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提高了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节省了物流成本,增加了经营效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2.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物流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工具。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种物流活动集成起来,对各项物流活动进行实时跟踪与控制。同时,企业可以与客户通过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流,让客户随时了解物流活动的动态,对物流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处理各种物流业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统计及分析客户业务数据,实现与客户信息共享,为客户增加增值服务提供依据。

2.2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目前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商务文件处理方式。EDI主要是通过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将各行业信息形成一种标准报文数据,例如银行、保险、运输、国际贸易和海关等,然后通过互联网或增值网进行各种商业数据的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在物流中广泛运用,可以使货主(生产厂商、批发商、贸易商等)、承运人(独立的物流企业)、实际运送货物的运输企业(铁路、水运、航空等运输企业)以及相关协助单位(政府相关部门、银行等金融企业)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快速、方便的信息传递。由于信息交流均是通过EDI,所以,EDI技术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运作成本的效果。

2.3 条形码技术

条形码技术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数据自动采集技术,可以进行数据自动识别、自动录入和自动处理。条形码技术能够对物流中物品进行识别,具有数据采集速度快、信息量大、可靠性高、操作简单等特点,所以,被物流信息系统所包含,在现代物流业得到广泛地应用。

例如,条形码在超市中的应用。超市收货作业,收货人员通过扫描商品条形码,确认商品种类及数量,与订单进行校对;入库作业,首先根据商品特征进行货位安排,然后扫描商品条形码后再扫描货位上表示位置的条形码,将商品与货位进行关联;出库作业,通过扫描商品条形码,确认出库信息及更改商品库存状态。销售商品时,收银员通过POS系统识别商品条形码,利用扫描器读取商品信息,将信息输入信息系统及收款机;收银员收到货款后开具发票,然后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了解商品采购、销售、库存信息。供应商管理,使用条形码对供应商进行管理主要是要求供应商的供应货物必须有条形码,以便进行货物的追踪服务。

2.4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主要通过无线电讯号对特定目标进行识别,自动读写标签数据,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不需要直接接触。

目前,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生产车间在一辆正处于生产状态的汽车上贴一个标签,通过标签上的数据,现场管理人员可以追踪该车的制造进度,并适时地补充原材料。在药品安全管理方面,在药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赋予其一个身份标签,可以实时跟踪。射频识别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比如沃尔玛连锁超市、新加坡地铁系统。

2.5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高新技术,主要用于存储和处理空间信息,首先将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进行有机结合,然后按照用户的不同要求将所表示的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真实、清晰地输出给用户,并可以借助其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功能,在城市规划、企业管理领域进行各种辅助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物流系统中。在运输路径优化,仓库选址等方面,需要处理大量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这就可以利用GIS进行优化和选址,达到节省时间,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在物流配送方面,对整个配送过程实施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服务,更好地处理货物配送的各个环节,并对配送路线优化、仓库选址、配送车辆调度等进行管理和决策分析。

2.6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主要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和导航。GPS系统可以实现对物流运输过程的掌控。GPS客户可以实时掌握货物在途状态,到达时间,真正做到运输过程透明化。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处理物流调度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运输路线进行设计,将货物和车辆在途状态发回到监控中心,客户可以实时监控货物状态。物流企业还可以在电子地图上观察,如果运输车辆偏移了预先设计的线路,系统可以自动报警,同时全程记录下行程轨迹,从而避免了公车私用、拉私活等情况的发生,是物流企业管理司机的好帮手。

2.7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相连的互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中,物联网技术提高了物流设施设备的信息化与自动化,促进物流管理过程的智能化。在物联网时代,将RFID电子标签嵌入物流设施设备,比如运输配送车辆、装卸搬运设备、物流中心的门禁系统、托盘、货架等,嵌入的标签中记录的信息可以实时地掌控各项物流活动,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因此,物联网技术使物流管理高度信息化、智能化,这将有助于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 现代物流业科技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物流科技意识薄弱

目前很多物流企业对现代物流的概念及内涵理解不深,认为现代物流只是简单的运输和仓储,忽略了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目标,即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要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和客户需求个性化,使得客户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与专业化的服务。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物流科技化。但是现代物流业的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物流科技在物流行业内未得到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引进物流科学技术的意识较弱,这也是造成目前国内物流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原因。

3.2 信息化水平落后,信息不能集成和共享

国内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很多信息技术没有得到普及。比如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EDI(数据交换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等。比如很多运输企业对于GPS车载导航系统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究其主要原因是运用成本太高。因为除了每台车需要配备一套GPS系统之外,还需要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收集数据,传递数据,需要投入的资本太高。

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开始投资进行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一部分物流企业来讲,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比如仓储企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集成共享;有些企业只能部分功能的自动传递,比如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但是不能实时监控和管理物流系统,实现物流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物流信息共享;多套信息系统同时运行,不能共享数据库,无形中造成了“信息孤岛”的存在。

3.3 物流科技基础研究力量薄弱,科技转化率低

目前,我国物流科技基础研究力量比较薄弱。大多数物流设备制造商是从别的产业转型过来的,始终坚持从事物流科技研发的企业较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物流科研任务较多且技术性强,但是由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与企业实践脱节严重,容易导致科研成果的产出与市场实际需求不符,即物流科研成果得不到应用,从而浪费资金。另外,物流企业属于粗放式经营,物流科技意识差,所以,更不愿将资金投入到物流科技研发及应用方面。

3.4 专业化物流人才缺乏

加快物流业转型升级,专业化物流人才是根本。目前物流人才培养达不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从事物流业的人员对物流的概念缺乏深入了解,对物流业的岗位需求认识不清。比如很多大型物流中心缺乏大量物流专业人才,但是大部分毕业生对物流仓储岗位存在歧视,只是觉得这个岗位比较低级,没有科技含量。现代物流业要得到长久发展,需要从事物流管理和作业的从业人员具备较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和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3.5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落后,标准不统一

目前,全国和行业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设还比较落后。虽然各省市及一些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经启动使用,但利用率相对较低。而有些地区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则更落后,有些地区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没有规划建设。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信息平台建设主体不清。目前国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主体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第三方物流平台,造成对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定位不清晰;二是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涉及到各种信息技术,以及平台的管理。目前各地政府或行业协会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采用的信息技术不统一、接口标准不统一、业务和操作流程不统一,因此造成资源浪费,信息得不到共享。

4 科技进步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

4.1 提高物流科技意识,推进物流科技的应用

政府部门必须能够把握物流行业的科技需求,确定物流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指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物流科技研发方向;行业协会鼓励物流企业利用物流科技,宣传物流科技在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意义;物流企业提高物流科技意识,理清物流科技投入和效益产出的关系,应该不断提高物流科技意识,加快物流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到科学、合理的物流产业科技投入,使得物流科技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4.2 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通过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完善物流经营战略系统,可以快速处理物流作业或者业务。通过车载GPS导航系统的使用,物流企业管理层可以了解司机的动态、合理地安排资源;货主可以准确地掌握货物的实时动向。通过EDI技术,企业之间可以实现准确快速地信息传递。应用GIS技术可以进行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选址。另外,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收集数据,共享信息,并进行预测分析,以信息流代替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控制物流成本。

4.3 加强物流科技成果的转化

物流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将物流科技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力,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做出贡献。加强物流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充分重视物流基础技术研究,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的作用,有效组织物流科技攻关项目。加强对物流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只有物流科技成果得到广泛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完善企业主导物流产业科学技术研发创新的机制。由于企业对物流设施设备和高新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比较敏感,这也使得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能够真正实现成果产业化。

4.4 注重物流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实现,包括政府相关部门、高等院校、企业等,逐步形成政府、院校和企业密切相连的人才培训和教育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制订鼓励政策,组织高等院校到企业进行调研,引导高等院校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进一步提高物流教育师资力量;高等院校根据企业需求设置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专业,培养既懂得物流业务、物流技术,又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综合性物流人才;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和资源,对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结构进行规划,制订定期培训制度,使得物流相关从业人员掌握理论及业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5 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目前,国内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还不完善,覆盖面还不够广,服务功能在国内发展不平衡,信息更新速度不够及时,常有信息沟通不畅、堵塞等的问题出现,影响了物流信息的共享。因此,应进一步发展完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作业的运作效率,实现物流信息的共享。

首先,建立全国诸如公路货运、航空货运等行业性较强的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其他区域性的公共信息平台;其次,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由物流行业协会牵头,统一建设标准,逐步向相关企业推广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推广GPS、GIS等技术的应用,以此为基础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实现物流企业联网;此外,还要将商业、交通运输、工业、邮政通讯等相关单位逐步纳入,建设物流配送信息网络中心。同时,还可以以公共信息平台为媒介,提供信息共享、物流信息服务、在线咨询和物流业务合作,推动物流企业合作、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摘要:物流科技创新是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我国物流科技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应用还存在物流科技意识薄弱、信息化水平落后、物流科技基础研究力量薄弱、专业化物流人才缺乏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落后等问题。文中针对我国物流科技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对策,对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物流科技,现代物流业,物联网

参考文献

[1]张诚,廖韵如.科技进步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J].企业经济,2009:128-130.

[2]王忠郴.现代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对策思考[J].企业经济,2007(4):99-101.

[3]金高峰.现代农业物流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1(3):43-45.

[4]郑淑蓉.现代物流的科技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41-142.

上一篇:制约障碍下一篇:静脉输液支持治疗